2021年1月11日上午,我校向厦门大学捐赠签约仪式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举行。学校理事长曹勇安,厦门大学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叶世满,原常务副校长潘世墨教授,原副校长邬大光教授等领导出席仪式。此次捐赠是为感念潘懋元先生长期以来对我校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应用型课程建设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同时基于我校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在“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是课程问题”“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在课程”等方面的共识,充分发挥我校应用型课程实践优势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优势,此次捐赠专款将用于 “应用型课程研究”,助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研究与改革实践。
学科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学科建设在高校办学中居于龙头地位。高校本专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都是在学科基础上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治理机制,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开展的、以学科为评估单元、对开办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体检。自2002年首次开展以来,已经完成了四轮,在高教界产生了重要反响,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对高校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它着眼于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相适应,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两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第二阶段,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日前,学位中心公布了经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并将于近期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这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采取的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必将对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学科评估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推进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不论是高等教育总规模还是毛入学率,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研究生教育大踏步地发展,各项数据指标全面飙升。据统计,2000年以来的20年中,仅研究生招生人数和在学研究生人数就分别增加了613%、851%。高等教育总规模和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全面扩张,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全面提高,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人才断层问题得到解决,全面提高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资源条件保障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水平与质量的诉求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顺势而为,适时启动学科评估,为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筑造了一堵质量保障的防火墙。应当承认,我国高校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密切关系,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很多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学科建设问题,建立了学科概念,包括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的概念。但当时人才匮乏、条件有限,学科建设主要表现在按学科层次申报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上,具体的学科建设策略与方法难得一见。90年代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促进了高校相关学科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人员结构的调整,使部分高校的一些优势学科办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新世纪以来,高校学科建设有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需要,高校增设了大量的新学科新专业,学科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有的学校甚至因此改变了类型归属。应运而生的学科评估为扩张时期的高校拴上了一道注重质量的保险丝,恰逢其时地满足了引导高校注重内涵建设的需要。《总体方案》提出,“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为学科评估清晰地指明了方向。《工作方案》在坚持前四轮评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基本原则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在保持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基本定位和评估体系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全方位体现立德树人成效,全过程考察立德树人成效。比如,在“人才培养质量”一级指标中,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四个维度,强化方向性、系统性、过程性、成长性、多元性等“五性”评价。《工作方案》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置于学科评估的首位,贯彻在评估指标体系各方面,将有助于引导高校全面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立注重质量的学科文化,从根本上转变办学方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二、学科评估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办学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持续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宏观上积极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高等教育治理体制,在微观上大力建构高校自主办学治理机制,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学科评估诞生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改革,经过前四轮实践和完善,已经成为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高校办学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不仅如此,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还出现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死结。创新治理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成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目标导引。20世纪后期,虽然评估改革的要求已经提出来了,但主要还是在本专科教育方面进行试点探索,研究生教育仍然沿袭了学位点申报审批、重点学科申报审批的行政管理机制。学科评估的引入,开拓了高等教育治理的视野,使教育行政部门在行政、财政等机制之外,有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治理手段。它不同于行政管理、财政资助等方式,借助相对独立的组织部门和组织方式,以包含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要求的评估标准和方案,对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间接地给予指导,发挥影响于无形,为高校自主地进行学科建设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工作方案》在深化高等教育治理改革上又有新进展。近年来,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现象在我国社会盛行,已成顽瘴痼疾,在高教界多有表现。一些高校在办学绩效、教师业绩、学生成绩、干部履职考核中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简单粗暴地对待复杂的高等教育,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重外延,不重内涵。“五唯”现象扭曲了高校灵魂,消解了学术精神,误导了高等教育价值追求,长此以往,将贻害无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工作方案》针对“五唯”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引导高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转变办学方式,完善评价标准,潜心抓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增加了考核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教学质量、科研育人、学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等指标;在师资队伍方面,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加强了对师德师风的考核;在科学研究方面,不唯论文和奖项,不设置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专利数等指标,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对科研成效进行多维度评价。不“以刊评文”,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着力扭转“SCI至上”风气。强化学科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更加强调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与智库作用,自然科学学科更加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强化分类特色评价,按一级学科分别设置指标体系,充分体现高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优势。这一套“组合拳”的运用,将有利于高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校准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深化治理现代化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三、学科评估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高等教育评估,包括研究生教育评估,已成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各国高教界最受关注的治理改革。尽管如此,学科建设与评估却是非常中国化的概念。与我国不同,欧美国家高校的学科目录不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往往是由学术组织或民间机构进行相关统计而形成的,所以,也就没有全国统一的学科专业目录。他们也没有全国性的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差别很大。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欧美国家一般纳入科学研究评估,或者直接开展研究生教育评估。我国开展以一级学科为单元的学科评估,其基础主要有二:一是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申请并通过评议后开展的;二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各学科的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对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拥有评议权利,有的还对相关学科核心课程开设提出指导意见。因此,我国高校各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水平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学科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开展的服务性评估,按一级学科组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自愿申请、免费参评。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据统计,在第四轮评估中,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这表明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学科评估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学科评价体系,其影响已经深入全国几乎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第五轮学科评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在全面总结前四轮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创新,按照“改革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要求,完善了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改进了评估方法和手段,使评估更能体现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位中心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和国内外第三方数据机构合作,建立学科大数据库,提供给学校审核补充或与学校填报数据比对核验,不报送任何纸质材料,不“进校”开展评估,以减轻学校负担,减少对高校正常办学干扰。就形式而言,学科评估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就实质而言,它是一种价值引领。学科评估立足中国国情和高校学科发展实际,已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凸显了高等教育评估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别敦荣)作者:别敦荣
邬大光在2018年7月卸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后,已西进兰州执掌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5月6日,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关于调整院领导工作分工的通知》显示,院长邬大光主持研究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研究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国际国内交流工作和高等理科教育杂志编辑部。公开资料显示,邬大光1957年10月出生,1982年1月从沈阳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1987年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0年从厦门大学高教所高等教育学专业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其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等职,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是兰州大学教育学学科平台。此前的2016年7月14日,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撤销,重新组建高等教育研究所,本科专业停招,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分流到相关学院。2018年6月15日,根据校人〔2018〕83号关于成立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通知,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三个二级学科调整到高等教育研究院,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调整至高等教育研究院。
海峡导报讯 记者 林秋燕 通讯员 黄君宜 11月27日上午,在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从教85周年之际,全国首个潘懋元教育思想研究所在厦门南洋学院成立,并召开了首届潘懋元教育思想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高等教育研究界专家学者及多所高校代表会聚南洋学院。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思想引领者和实践推动者。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潘先生就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新学科,创办并主持全国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所),招收中国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和博士生,被评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在成立仪式上指出,潘懋元教授关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升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内容全面广泛、蕴含丰富深厚,而且逻辑清晰、条理明确,值得认真研究。潘懋元教授虽长期供职于公办大学,却时刻心系民办高等教育,他在发表《民办高校专用术语的来历与辨析》主题演讲中指出,对民办大学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机械地以公办大学“标尺”来进行衡量,甚至“削足适履”,从而抹杀了民办的特色。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规范;民办大学受市场、社会调节的影响愈来愈大,要走开放性办学之路,要“服务”于经济。在本次研讨会上,厦门大学潘世墨教授、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教授等10位专家学者还就“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进行了学术讨论。而据厦门南洋学院董事长、校长鲁加升介绍,潘懋元教育思想研究所成立后,将长期举办潘懋元教育思想研究会,更好地学习、研究并继承潘懋元思想和精神,系统推进潘懋元高等教育理论与思想研究,推动南洋学院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12月12日上午,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厦门大学与平潭的合作迈入新阶段、开启新篇章。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文耀共同为研究院揭牌。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陈祥祯、厦门大学副校长叶世满出席揭牌仪式。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蔡福勇主持揭牌仪式。“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的揭牌,是厦门大学深化校地合作的一项实践举措,也是推进大学建设与服务平潭开放开发紧密结合的一项探索。”张荣在致辞时说,当前平潭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推动平潭开放开发,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盼,这不仅是实验区需要努力奋斗的,也是厦门大学需要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接下来,厦门大学将围绕实验区“一岛两窗三区”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完善研究院的体制机制,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加快推动研究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等工作的开展,齐心协力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定位高、机制新、活力强的校园科研典范,为实验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平潭发展关键在人。”林文耀说,平潭一直重视人才培养,致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为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聚集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厦门大学人才荟萃、学科齐全、实力雄厚,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希望能以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的成立为契机,依托厦门大学的科研力量和优质的办学资源,加强实验区对两岸融合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国际旅游岛等特色领域的研究,为实验区开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陈祥祯代表省教育厅向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平潭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日益完善提升是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应运而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平潭开放开发迈入新阶段的必然需求。希望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能够根植平潭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校、产”融合发展新体系,为平潭“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揭牌成立后,将深入对接平潭发展定位和产业需求,以台湾研究交叉学科、海洋科学、工商管理、戏剧与影视学等一级学科为主,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基础上开展具有平潭特色的学科建设,为实验区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咨政服务,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领先的集教学、育才、研发于一体的创新型研究院。“接下来我们将组建研究院的管理团队,向国家部委和省教育厅申请招生指标,争取明年正式开始办学。”蔡福勇表示。据了解,自2012年平潭与厦门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课题研究、人员互访交流、举办两岸论坛和服务产业发展、学生社会实习实践等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厦门大学已经成为平潭开放开发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来源:平潭时报文字:翁 娟图片:
今天(11月2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会见了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一行。在会见中,许昆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张荣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厦门大学给予苏州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许昆林说当前苏州正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性机遇,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实现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人才最集中、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厦门大学在昆山布局建设研究院,既是对苏州创新发展的有力推动,也有利于大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提高科研和办学水平,更好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希望在加快这一项目落地的同时,积极深化双方合作,把厦门大学更多优质资源集聚到苏州,助力苏州补齐教育、医疗等资源短板,实现校地共赢发展。张荣感谢苏州一直以来对厦门大学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张荣说长三角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聚的地区之一,苏州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既是产业高地也是创新沃土,厦门大学高度重视在苏州的发展布局。希望以昆山研究院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打造辐射长三角的高端教育、创新等平台,落地更多延伸项目,不断助力苏州高质量发展。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建发,副校长邱伟杰;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俞杏楠,昆山市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见。●新闻多一点●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来源:苏州新闻责编:邱欣欣
2020年8月4日-5日,厦门大学。阳光明媚,喜气祥和。在西校门、大南门高高拉起的横幅上,在芙蓉湖畔科艺中心立起的巨大标牌上,在学校校园网和微信平台上,一行金色的大字“潘懋元教授从教85周年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格外醒目。这里正在召开庆祝我国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先生百岁华诞、从教85周年,同时举办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高峰论坛。来自国家教育部、民盟中央、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有关省市教育厅(局)、部分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数十家高校知名学者,厦门大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干部代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全体师生及全国各地校友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庆贺潘懋元教授百岁华诞暨从教85周年,共同研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周远清,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公室主任吴岩,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宝金,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国桂荣,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等领导及专家出席庆典和论坛。庆祝大会由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教授主持。庆典仪式上,与会领导和专家相继致辞,表达对潘懋元教授崇高敬意和由衷祝福。张彥书记在代表厦门大学致词中,向与会领导和嘉宾介绍了潘懋元先生从教85年来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诸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及做出的杰出贡献。林蕙青同志致词中转达了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对潘懋元先生从教85周年和百岁华诞的衷心祝贺和美好祝福,对潘先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杜玉波、鲁昕、朱之文、李家俊、林宝金等领导在致词中表示,潘懋元先生是享誉中外的著名教育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丰富和促进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执教85年来,潘懋元教授乐育英オ,为人师表,桃李天下,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树立了典范。潘懋元教授一手创建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重镇和理论高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与决策的重要智库。潘懋元教授的情操风范与嘉言懿行彰显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楷模,令人尊敬和爱戴。校友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刘华东教授,教师代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邬大光教授,学生代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郑雅倩同学相继发言,表达了感念师恩,立志追随潘懋元先生献身高等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庆典仪式上,举行了《潘懋元文集》(修订版)首发式和“潘懋元高等教育基金”捐献仪式。《潘懋元文集》(修订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再版,共9卷11册,计550余万字,收录了潘懋元教授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书序、书信以及学术年谱,全面系统地反应了潘懋元教授的教育思想和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潘懋元高等教育基金”由厦门大学设立,主要用于奖励和资助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优秀师生,今后将逐步拓展到全国高等教育学科。基金设立以来,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潘先生本人已多次捐款,今天在他百岁生日之际,再次为基金捐献人民币100万元!简短而热烈的庆典之后,举行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百岁的潘懋元教授首先在论坛上做主题报告,题目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今天、明天、后天”。他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总结了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与教训,分析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未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杜玉波、林蕙青、周远清、林建华、李家俊、吴岩等领导,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教授、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石中英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20人作大会主题报告。大家就潘懋元教授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人才培养实践与特色、科研精神与治学风格,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主要形势和政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智能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应答,双一流大学建设等专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论坛共收到论文54篇。潘懋元教授1920年8月4日生于广东汕头,15岁起开始做代课教师,1941年考入国立厦门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先后做过小学老师、中学教导处主任、大学教务处长和副校长。潘懋元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活动家、高等教育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军人物,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潘懋元教授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潘懋元先生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著作,主编中国第一本《高等教育学》教材,开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建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他积极倡立和参与筹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扶持多所兄弟高校建立了高等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理论走向世界。潘懋元教授视学术为生命,矢志不移,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坚守教学科研第一线,是中国年龄最大的授课教师。潘懋元教授迄今已发表6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含独著、主编、参编等)70多部。他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覆盖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在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学校教学、大众化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论述,提出独到理论见解。尤其是他提炼、总结和概括出的“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教育学理论,而且对高等教育政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受疫情影响,此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除厦门大学主会场外,北京、上海、广东、辽宁等14个省市设立了线上分会场,参会人员总计超过1000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研究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思想及其新时代高等教育理论建设的又一集中展现,将进一步挖掘潘懋元先生宏大精深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弘扬潘懋元先生追求真理、献身教育、忠诚奉献、爱生如子的教育家精神,对推进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构建高等教育“中国学派”,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供稿)
说起兰州大学,很多就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是一所地处西北的院校,但却实力强劲,至今仍然是知名985,211。有人曾经说过兰大流失的人才都可以重建一个兰大了,的确,兰大由于供血不足在前几年被东部高校挖走了很多人此案,但是近年来,兰州正在努力试图扭转这一局势,近期著名高等教育专家邬大光教授加盟兰州大学,受聘为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丰原教授双聘到兰州大学工作,担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据了解,邬大光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厦门大学教务处长、副校长,1990年厦门大学博士毕业,是我国首批培养的高等教育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任第七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曾先后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奖、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基金、陈香梅教师奖励基金、美国富布莱特基金;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教育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做富布莱特学者。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丰原教授双聘到兰州大学工作据了解,这是兰大党委与清华大学党委共同讨论的,这是兰州大学与清华大学双聘人才的第一次合作,可以说这是兰大为加强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据了解任丰原教授,1989-1996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系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1999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加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网络流量管理与控制、数据中心网络、工业互联网和系统性能评价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完成973计划和863计划课题各2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6项,思科、英特尔、诺基亚、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项目8项,部分成果转移到了商用产品中。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汇刊,如ACM TOSN,IEEE ToN, JASC, TMC, TC,TPDS, TWC和TAC等,及USENIX NSDI, ACM MM, Eurosys,IEEE INFOCOM和ICNP等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获201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0年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一等奖等6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奖,入选2014~2018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任国际期刊IEEE Network, Journal of Ad Hoc & Sensor Wireless Networks的领域编辑,以及CCF Trans. on networking,《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和《小型微型计算机》等国内期刊的责任编委或编委。兰州大学扎根西部,可能兰州大学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引进来两位大名鼎鼎的教授,但是这无疑将会兰大的又一次助血,将会让兰大的高等教育更上一层楼。你怎么看兰大引进来两位高端人才呢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12月8日发布《关于施美沿等四十人考试违规处理的通报》:在20201026考试批次中,施美沿等四十名学生出现考试违规行为。根据《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违纪及考试违规处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学院研究决定,给予施美沿等四十名学生通报批评的处分,考试违规课程考试成绩记为无效,取消该门课程免费重修资格。请各学习中心进一步加强学生考风考纪教育和诚信教育,树立厦门大学优良学风和考风。来源: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
“双一流”建设正式实施快两年时间,入选高校整体水平已有明显提升,为整合各类资源,让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早日实现建设目标,不少高校都设立了新机构来提升竞争力。仅2019年3月份,就至少有七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立新学院或新研究机构,发力“双一流”建设!2019年3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正式成立。被誉为“中国外交官摇篮”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最早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大学院校,也是第二个开设葡萄牙语专业的大学院校。西葡语学院是以该校原“西葡语系”为基础建立的,也就是西葡语系的“升级版”。升级之后,北外在西葡语领域的办学将迎来更好契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将开创崭新局面。2019年3月21日,东南大学与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量子信息与通信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举行。东南大学将发挥其在通信领域的科研优势,以研究中心为依托,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撑。2019年3月22日,“2019人工智能西部高峰论坛”暨“兰州大学文交奇誉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仪式”在兰州大学隆重举行。今年正好是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文交奇誉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是向兰州大学献上的一份很厚重的生日礼物。未来,兰州大学会通过该实验室整合产业资源和学校资源,以产教融合整体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产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2019年3月22日,天津大学与互联网顶级公司百度合作,双方通过天大百度联合实验室、AI实训基地、新工科百度实验班等方式,共同搭建科研平台、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希望通过此举为全国其他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天大经验”。2019年3月23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成立大会暨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研讨会举行,今年9月份将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英语(师范)、物理学(师范)等五个师范专业本科生。据该校校长介绍,南信大师范教育定位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为高中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师资力量。同样在2019年3月份,南信大公开发布决定: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并面向海内外邀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加盟。2019年3月23日,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正式成立。厦门大学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的知名大学、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深厚的底蕴、超强的综合实力,吸引着大量优秀学子报考。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厦大有着很高的权威,其是国内最早成立社会学系的大学之一,并培养了当时国内第一代人类学家。1951年,厦门大学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人类博物馆。如今厦门大学将原隶属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原公共政策研究院的人口研究所和原人文学院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研究所等系所资源整合到一起,组建了社会与人类学院。这极大促进了学校在该领域的全面发展,相信过不多久,厦大社会学和人类学会成为国内一流、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学科。2019年3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免疫代谢研究院宣告启动建设。这是耶鲁大学在美国本土以外建立的首个实体研究院,未来双方会聚焦免疫代谢领域,期待能在一些危害人类健康重大疾病等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高校密集成立新学院或新的研究机构,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建构新的发展体系,旨在提升学科竞争力和学校整体水平。大家都很清楚,入选“双一流”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必须要取得相当的建设成就才能持续得到社会认可。况且“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建设得好的高校会继续得到支持,建设效果达不到预期的高校很可能会“掉队”,“掉队”高校留下的空缺会让后面引进的“新鲜血液”取代。因此每个“双一流”建设高校都是顶着压力往前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