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个涉嫌辱华的人被网友扒出,过程是这样的,前不久漫威十周年见面会结束后,现场留下的垃圾被拍下发上微博,在满屏的评论中有一条转发评论引起关注,微博名为“洁洁良”转发:“恶臭你支”。有网友私信她,提醒这个词具有侮辱性,结果聊天过程也是很惊人,自称“不侮辱我说它干嘛”。后来有人查出,该女子是厦门大学研究生田佳良,还是中共党员、中国电信优秀奖学金获得者。舆论哗然,纷纷艾特厦门大学官博,希望得到官方的态度,然而至今厦大微博仍未发声。之后,田佳良又在网络上多次使用侮辱性词汇,多名网友跑到共青团紫光阁等党媒微博底下请求处理田佳良。直到厦门大学上了热搜后,这位田同学才慌了,企图用“本来我只是抨击部分没素质的国人,你可以说我用词不当”来洗白自己的行为,同时,悄悄地删除了上面几条微博。被共青团小编“卖萌的零食工”怼“睡了一觉就变成白莲花”之后,又狡辩“我删博不是我怂,反正你们都截图了,断章取义给别人扣帽子的事儿你们最擅长了”。后来,“大厦门”,“福建高校”,“今晚报”,“共青团中央”等纷纷就此事表态,一众大V转发,田佳良此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注销了账号。如果没有这件事,田佳良以后会被顺利保博。说不定还能被评个优秀党员。真是细思极恐。
厦大“精日”田佳良,除了日本侵略战争时期侮辱中国百姓的词汇,在网上大放厥词地侮辱网友之外,还被曝光大量论文抄袭造假。而就是这样一个论文造假的人,却被厦门大学录取为研究生。12项荣誉加身、2015级硕士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保送读博。这在厦大算精英了吧?结果被爆出论文抄袭,5篇论文查重率最低30%,最高接近90%。这样的人都能保送读博,厦门大学的研究生学历还有说服力吗?其实,要老猫说,不是所有厦大的研究生都是有水分的,至少五十个人里面也得有几个真大神,还有十几个能力还不错。而本科生更是靠自己的真实水平考上的厦大,这毋庸置疑,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水分主要在于,那些没有本事却钻营取巧或走后门的人,把真正老实又勤奋有能力的学生给挤下去了。那些被挤掉的人才,恰恰是不懂太多复杂关系,而真正踏实做学问的。而他们的结局,可能去了不好的学校读研,可能直接去工作。这才是对厦大学术方面的损失。或许学校并不会在意那些被流失的人才,因为仅存的几个大神,已经够发高水平文章了。外表上,学校还是牛的,但是里面的不公平,看客们不会在意。所以说,其实应该换一个思路:究竟厦大学生有多少水分才能让厦大觉得田佳良极为优秀,保送到重点实验室,担任院党支书还让硕博连读?毕竟厦大肯定是不承认黑幕的,都快一个星期了连抄袭也不处理,他们现在的态度就是觉得田保送到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一点问题都没有,合理合规公开公正地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那么问题就来了,不如她的大多数厦大研究生是什么水平?厦大是自砸招牌,也别怪别人踩一脚了,至于觉得自己不水的厦大研究生,搞清你们的招牌是谁砸的。由田佳良事件引起的对厦门大学的不良印象,实际上跟田的所作所为关系并不大,厦大也确实不应该背这口黑锅。但厦大对田的处理结果才是带来负面影响的关键。一个身为党员却精日辱华,身为学生却论文抄袭的人,其行为已经触及党员、学生的底线。不仅如此,田在公开场合发表辱华言论,在他人指出后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悔改之心。对如此此恶劣的行为,厦大仅仅给出留党察看、留校查看的处理结果,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总而言之,是厦大的处理结果引起对厦大的非议,而不是田的行为。因此,由厦大自身不作为的处理结果,产生对厦大各方面水平的质疑也就在所难免了。老猫只能说,如果论文真的有问题,在田佳良这样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情况下,厦大不处理的话至少现在它的声誉要完。
近日,网络上曝光了一个微博昵称为“洁洁良”的博主公开发表辱华言论,事情已经在网友转发评论下持续发酵,引起了很大的风波。事情的起因在前几天漫威在上海迪士尼的活动后现场一片狼藉,垃圾满地。“洁洁良”转发微博并评论“恶臭你支”(“支那”是带有侮辱性的对中国的蔑称)。这位女生是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研究生,曾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大连市三好学生、中共党员,所得奖项有12项,因为足够优秀被保研厦大,还在厦大担任2015硕士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可谓是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了,但是谁能想到,这样优秀的学霸会说出“恶臭你支”、“傻逼国人”、“粉红豚”辱华字眼来公开发表在网络平台上。事后,辽宁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官微都表示会严肃处理此事,目前“洁洁良”这个账号已经注销。事情发酵到如此严重的地步,让我们不得不去想,大好的国家资源培养了一些什么人,国家培育你,是让你成为“掘墓人”的吗?一些人,他们享受着国家资源,入党牟利,拿着大把奖学金、简历光鲜亮丽,却用侮辱自己国家的方式来发泄个人情感,请问他们良心不会痛吗?有的人说,这是“文字狱”,说好的言论自由呢?很可笑,我们国家的确提倡言论自由,但是前提是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饱时吃饭,饿时骂娘,这已经是人品问题了,这种人虽然在学校光鲜亮丽,出了社会肯定也是社会败类!
日前,《自然》杂志发表铜抗氧化防腐新方法研究论文,厦门大学博士后、毕业博士研究生彭健为第一作者。这已经是今年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第二篇文章。近年来,厦门大学研究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日益增多。2020年截止目前,厦门大学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就达23篇。人文社科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在最优及一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0.7%,2020年截止目前共发表155篇,近5年来人均篇数首次突破1篇。厦门大学文科类研究生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会计研究》《文学遗产》《新闻与传播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顶天立地 原始创新彭健是厦门大学材料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2013级硕博连读研究生,现为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至今已是在厦大的第十年,从刚开始的科研小白到现在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彭健非常感谢学校和导师对他的培养。每天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操作贵重的实验仪器比如TEM,XRD,Raman和AFM等,从而掌握材料的各种表征技术手段。经常跟导师汇报科研进展,经常被导师否定,“不要做‘跟屁虫’”、“你做的工作unique的地方在哪里?”、“要做‘顶天立地’的工作,要去思考我们做的工作从基础研究上是否能够给人启发,带动学科的发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是否能够促进技术转化成产品,服务地方经济”。耳畔时刻响起导师的谆谆教诲,便会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去凝练自己工作的创新之处。日积月累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基础实验摸索,终于收获了不一样的果实。合作交流 落实环节2020年6月,经济学院三位博士研究生合作论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谈到这篇文章,其中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提起了经济学院严格的“八高”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考核。学院要求第一学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贯通,由学院统一开设经济学系列平台课程,必修课8门,采用全英文教学。刘诗源博士一年级就经常通宵达旦地复习、完成作业和预习第二天的课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超过了高三。“在一年级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夕,我曾对着教材和讲义学到泪流满面,但正是这些训练使得我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让我在写论文的时候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林志帆说道。学院要求博士二、三年级要进行学年论文考核,在导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向学院其他教授汇报研究进展。林志帆毕业一年多对这件事情还心有余悸。对于刚形成一两篇论文的学术新人而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所有的付出不会白费,通过锻炼,林志帆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外一位作者冷志鹏则对学科内的各种BBS、课程资源和导师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加入BBS进行学习和讨论,常常会出现语言和思维的碰撞;导师还会根据他的研究兴趣与方向设定培养方案,定期进行课题锻炼,帮助学术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经济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冷志鹏表示受益匪浅。谈到三人合作发表论文的方式,刘诗源和林志帆表示,因为他们三个师从不同的导师,研究方向和兴趣也有差别,可以在沟通交流中从合作者身上学到平时在课本当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向合作者学习,也相当于向他们的导师学习,学到每个合作者擅长的部分,无疑能发挥各人优势,这是个人独自研究无法比拟的。文章发表前几经修改达到三万字近三十页的篇幅,六份审稿意见回复累计也接近一百页。这样的工作量是“单兵作战”很难办到的。走出国门 开阔视野海洋与地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2014级硕博连读研究生苏剑钟曾于2016年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至美国特拉华大学(UD)进行海洋学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在国外的学习生涯,课程学习、实验室工作、组会讨论、航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在海洋学讨论课(seminar)上阐述文献并发言讨论……各项能力飞速发展。他还发现,有些国外的博士生在比较早的阶段就能和导师协商出想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大的科学问题进行细化划分,每个小问题基本都能对应一篇文章的内容,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对大科学问题的探索。通过比较,苏剑钟吸收了最前沿的科研进展,在培养异同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科研效率,最终在nature子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他说:“通过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公派出国平台,我走出了国门,开阔了视野。这让我迅速成长,为我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近几年,厦大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行综合改革,鼓励拓展各类科研平台,为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创造条件;设立“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等各类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创新创业,资助研究生开展各类实习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扎根中国大地,顶天立地做科研。同时在严抓培养环节、严格过程管理方面也推行了系列举措:严格开课管理、全面强化教学过程监控、积极推行课程评估、开展博士生中期考核、加强论文写作指导、严格学籍管理等。一项项改革推进下来,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顺利召开。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会议也即将召开,研究生院将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突出“研”字当头、严格管理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特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厦大风格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厦门大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专访(三):宗岳,学到东西,就是最大的快乐人物简介宗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直博生,在读期间参与发表研究性论文5篇,其中3篇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分别发表在《Nature》、《Cell Metabolism》和《Cell Research》杂志上,参与编写《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曾获2017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于2019年获得唐立新奖学金。您在《Nature》上发表了论文,能否给大家讲述下发表论文过程中的“苦”与“乐”?那我先讲讲“苦”吧。这个课题我刚上研究生一年级时就开始做了,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实验,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做明白,因为每个蛋白、每个小分子都不一样,我接手的第一个实验既涉及到蛋白又涉及到小分子,所以在熟悉研究对象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不断改变实验条件、摸索实验方法才能找到想要的条件。作为一个新生,拿到这个任务,半年时间结果一直无法稳定。而且我们的文章也涉及到和外单位的合作,我去的是分析化学的实验室,和我们的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准则、实验思维等都不同,刚去的时候非常不适应。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迎来了“乐”。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不断地实验、不断地试错,我也学到了许多在单纯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学不到的东西,这样一次经历给我自己以后解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用传统的方法解决不了的时候,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方法。过程中我逐渐克服了对困难的害怕心理,提高了自信、锻炼了思维能力。我认为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能学到东西就是最大的快乐。您参与发表研究性论文5篇。作为一位“科研大佬”对在读硕、博士生有什么好的建议?第一是不怕苦,一定要多做。有工作量后才能积累起经验,做实验非常重要,很可能要试多次才成功,不要怕;第二是一定要客观、理智,做我们这行不能凭感觉乱说话,每一句话都要有理有据,要么是别人有实验证据证明,要么自己有对照完全的实验说明,千万不要“我觉得”,一定要培养出客观性;最后是一定要坚持锻炼身体,不能因为科研放弃对自己健康的关注,不但要精力充沛,自己体力也要好,毕竟面对艰苦的科研环境,就算是女孩子,徒手拎液氮这种“粗活”也是常有之事,所以一定要在自己的身体上投入,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点。一般我会通过游泳保持健康,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像我每周大概会游泳两三次,特别是冬天游特别有用!在科研方法上,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大家呢?从科研方法上来讲,由于时间珍贵,实验本身就耗费时间,因此我建议大家在看文献时能比较有针对性地看文章。在我们刚进实验室时,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做不出来就容易放弃。但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师兄师姐教的大多都是实验的习惯,其实很多步骤都是可以变得,具体每一步怎么变要通过我们看文献去学习。比如我们做免疫共沉淀实验,去污剂的选择、洗脱等条件都可以千变万化,要针对想得到的东西选择方法,变更温度强度,有针对地查阅资料。如果思路上出现问题,我倒不大建议看太多前人的东西,现在科研信息爆炸,具体到你自己的实验就需要自己去摸索。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路去思考,但不要直接选择借用别人的结论。您有科研压力大的时候吗?您有哪些减压方法?因为是团队合作的关系,我觉得科研压力对于我而言倒还好,我们的课题组配合得比较和谐,各有各的分工还可以机动变换,压力可以团队之间互相分担。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繁琐的工作,很少会有一个人会把事情都做完,合作也是学习的过程,每个人的特质和擅长的领域都不同,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另外压力主要来自于困难,如果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压力的影响就会少很多。其实撸猫也是我的减压法宝,没有猫的话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撸实验室的小鼠也不错~您在繁重的科研生活中怎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关于未来阶段的学习与就业,您又有哪些规划?心态的话我觉得我可能是天生乐观吧!人还是要学会健忘一点儿,很多事情不要太往心里去,多向“心大”的人学习吧,学会化悲痛为力量,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规划的话我是觉得顺其自然就好,走一步看一步吧,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来源: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 文字:侯恬 毛和旭 编辑:葛平云
这几天,网络上一个女生彻底火了。本来是非常低调的一个微博账号“洁洁良”,竟然在广大网友的轰炸之下,彻底注销。而这个账号,也先后被中央党刊紫光阁、环球网、厦门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正牌大V集体艾特。事件起因是,漫威在厦门大学举办漫展,可是活动结束之后,并没有相关负责人对活动现场进行清理。杂乱的现场最后只好交给校园保洁慢慢清理,有人在网络上曝光了这件事情,也引发了一些评论,其中,微博名为洁洁良的网友,不光转发了这条新闻,甚至评价:恶臭你支。你支的意思就是前两年,日本对我国的侮辱叫法“支那”的简称。网友虽然对这条新闻非常反感,但是对于洁洁良侮辱国人为支那,还是觉得有些过分,纷纷进行劝导,结果反而引起了洁洁良的反感,甚至说:谁有意见就撕谁。这样傲慢的不认错态度彻底惹怒网友,大家从洁洁良的微博记录中发现了厦门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和入党思想报告,随之对洁洁良展开人肉,发现洁洁良在现实中,竟然是辽宁师范大学报送厦门大学的研究生,现在甚至已经报送博士,而且洁洁良还是学院党支部书记,获奖无数,发表多篇论文。之后,又曝出洁洁良论文造假,再加上本身洁洁良在微博多次把“支那”挂在嘴边的说法……洁洁良在现实世界的优异履历,越来越让人反感。现在,“洁洁良”事件已经被央视新闻曝光,这次厦大研究生彻底火了,不知道最后学校会有什么处罚措施。
细胞死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现象,也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机制【1,2】。依据其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及具体分子机制,可以将其分为凋亡(Apoptosis),坏死样凋亡(Necroptosis),焦亡(Pyroptosis),铁死亡(Ferroptosis),自噬性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等死亡方式【3,4】。细胞死亡在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机制。被感染细胞的死亡对病原体感染的抑制是通过多个途径实现的:一方面,被感染细胞的死亡会使得病原体失去复制场所,直接暴露于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进而被这些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5,6】;另一方面,被感染细胞的死亡伴随着细胞内容物的分泌与释放,会诱发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在招募炎性细胞的同时,参与激活并调控获得性免疫应答【6-10】。在一些非感染的自发性炎症疾病中往往伴随着细胞死亡的现象,鉴于坏死样凋亡强烈的促炎效应,它是否参与自发性炎症疾病过程?2020年3月25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莫玮课题组和韩家淮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题为“Gut stem cell necroptosis by genomeinstability triggers bowel inflammation” 的研究文章,报道了肠道干细胞中基因组不稳定激活ZBP1-RIP3-MLKL轴引发干细胞坏死,导致自发性的肠道炎症。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存在大量不编码序列,其中就包含了一系列叫做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的序列。其在人体内含量丰富,含有不同家族,拷贝数众多,大约占基因组的8-10%。ERVs类似于逆转录病毒,它的活跃会引起基因组不稳定以及激活细胞内固有免疫。为了维系细胞的稳态,绝大多数ERVs需要被DNA甲基化或组蛋白H3K9位点三甲基化修饰,使其处于静默状态。作者发现在健康的肠干细胞中是通过SETDB1(H3K9位点三甲基化甲基化转移酶)对ERV区域进行特定的组蛋白三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激活,以保证基因组的稳定性,维持肠干细胞稳态以及肠道上皮的完整性。而在炎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病人样品中,SETDB1表达量在肠干细胞区域有明显的下降。由于SETDB1在肠道干细胞区域特异性的高表达,在肠道上皮或者仅在肠道干细胞中敲出Setdb1后,小鼠肠道都会产生类似于人IBD的自发性炎症。通过对Setdb1敲除以后一系列时间点的表达谱比较,作者发现再生型肠干细胞的基因Clu在Setdb1敲除后的第二天就开始高表达,表明Lgr5+干细胞死亡是肠道炎症的早期事件。在IBD病人样品中,SETDB1的表达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呈负相关;在敲除Setdb1的第二天,小鼠肠道隐窝(干细胞区域)细胞就出现基因组不稳定性,由此,作者认为Setdb1敲除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和干细胞死亡是后期肠道炎症的驱动事件。在鉴定哪一种细胞死亡类型的研究中,作者充分利用小鼠遗传工具,发现只有在肠炎小鼠中将necroptosis通路中的RIP3或MLKL敲除,才能阻止肠道干细胞的死亡。经典的坏死通路的信号来自于细胞外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并依赖于RIP1的激酶活性。但是在离体类器官(organoid)培养中, RIP1激酶抑制剂并不能抑制Setdb1敲除organoid的解体排除经典坏死通路的可能性。在坏死样凋亡中,RIP1和RIP3,RIP3和RIP3间通过两者共有的RHIM结构域相互结合。ZBP1是另外一个具有RHIM结构域的蛋白。之前的工作发现少数病毒,比如流感病毒IAV,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可以通过ZBP1激活坏死。在非感染情况下,ZBP1介导的坏死只有在RIP1 RHIM结构域突变的小鼠上发现【11】,但是其生物学意义和机制仍是未知。3月17号的Cell杂志报道了IAV激活ZBP1起始坏死的具体机制。Siddharth课题组发现 IAV产生的ZRNA是促发坏死的死亡信号(Cell亮点 | 张霆/尹超然等揭示流感病毒如何导致细胞程序性坏死——左手螺旋核糖核酸(Z-RNA):一种新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12】。本文作者通过对转录组的KEGG分析,发现在Setdb1敲除的肠干细胞中,有大量类病毒的积累。通过对结合在ZBP1上的核酸进行测序分析,发现这些核酸是ERV RNA。ZBP1的N端有结合核酸的结构域,如果将此结构域剔除,Setdb1敲除导致的肠干细胞死亡可被抑制。由此,作者认为,Setdb1的缺失使得ERV重新活跃,破坏了基因组的稳定性,大量积累的ERV RNA作为死亡信号,结合并激活ZBP1启动坏死样凋亡。不论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还是遗传上删除Zbp1抑制坏死样凋亡都能够消除小鼠肠道自发性炎症,这样的结果证明了ZBP1介导的坏死在非感染性炎症中重要病理作用。此外,通过与浙医二院,福医大附一院和中山六院的合作,在获取的IBD病人的病理样品和活检样品中发现SETDB1下调,ZBP1上调,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发生以及细胞程序性坏死激活等证据,为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该研究提出内源性的逆转录病毒是IBD自发性炎症的来源,为IBD的成因提出一个新的机制,为靶向治疗炎性肠道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莫玮课题组博士研究生王瑞聪、李洪达、蔡治煜和韩家淮课题组吴剑锋助理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莫玮教授和韩家淮院士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大学校长基金等基金的资助,在厦门大学完成。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27-x参考文献1. Fuchs, Y. & Steller, H. Programmedcell death in animal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Cell 147, 742-758,doi:10.1016/j.cell.2011.10.033 (2011).2. Rieux-Laucat,F., Fischer, A. & Deist, F. L. Cell-death signaling and human disease.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 15, 325-331 (2003).3. Kroemer,G.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celldeath: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 2009.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16, 3-11, doi:10.1038/cdd.2008.150(2009).4. Dixon,S. J. et al. Ferroptosis: aniron-dependent form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Cell 149, 1060-1072,doi:10.1016/j.cell.2012.03.042 (2012).5. Aachoui,Y., Sagulenko, V., Miao, E. A. & Stacey, K. J. Inflammasome-mediatedpyroptotic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and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16, 319-326,doi:10.1016/j.mib.2013.04.004 (2013).6. Chow,S. H., Deo, P. & Naderer, T. Macrophage cell death in microbial infections.Cellular microbiology,doi:10.1111/cmi.12573 (2016).7. Stephenson,H. N., Herzig, A. & Zychlinsky, A. Beyond the grave: When is cell deathcritical for immunity to infection? Currentopinion in immunology 38, 59-66,doi:10.1016/j.coi.2015.11.004 (2016).8. Restifo,N. P. Building better vaccines: how apoptotic cell death can inceinflammation and activat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 12,597-603 (2000).9. Zelenay,S. & Reis e Sousa, C. Adaptive immunity after cell death. Trends in immunology 34, 329-335,doi:10.1016/j.it.2013.03.005 (2013).10. Rock,K. L., Lai, J. J. & Kono, H.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to celldeath. Immunological reviews 243, 191-205,doi:10.1111/j.1600-065X.2011.01040.x (2011).11. Newton,K. et al. RIPK1 inhibits ZBP1-drivennecroptosis ring development. Nature540, 129-133,doi:10.1038/nature20559 (2016).12. Thapa,R. J. et al. DAI Senses Influenza AVirus Genomic RNA and Activates RIPK3-Dependent Cell Death. Cell Host Microbe 20, 674-681, doi:10.1016/j.chom.2016.09.014 (2016).
近日, 网名为@洁洁良的厦大女研究生,公开发布辱华言论,引发网友关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23日晚上11点左右发布对其处理结果:给予该生留党察看、留校察看的处分。该生的其他问题,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后依纪依规处理。对这样一个“双留”的结果,大大的超出了不少网友的预期,而厦门大学在深夜找一个二级学院网站公布消息,也是希望能将影响降到最低。消息一出,网友分纷纷发表自己的不满。有网友质疑之前说“南京大屠杀杀少了”的坐牢了,而现在却没追责,是否双重标准?这位网友认为厦大是姑息养奸,为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感到不值。这位网友则说,学校发布通报的时间点和位置旨在降低影响保护学生。同样为陈嘉庚先生感到不值的网友这位网友表示之前有人传出该学生家长身份不一般,结合这次的处理结果,难免会令人有所遐想。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应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给学生改正的机会,表示支持厦大的做法,对网上的言论不能太认真。总之这个结果出来虽然是在深夜,但仍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相信也是厦门大学方面不想见到的。不过,这件事情之前就已经惊动了一批“官V”的点名,要想静悄悄的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厦大这一则被网友称为“隔靴搔痒”的处理结果,会不会有后续的变化也是大家所关注的。毕竟厦门大学的通报自己也留了一手“该生的其他问题,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后依纪依规处理”。
不知道大家这两日有没有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微博上有人爆料,名校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的两位硕士生毕业论文高度雷同,连致谢都一模一样。要是写的内容、方向有一致性和部分重合,也能理解,可是致谢一模一样就很奇怪了,我是真没想通如何能做到致谢部分都相同的。我们知道,硕士论文审核都是特别严格的。那这两位在常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毕业论文怎么会一样呢?难道是巧合?NO!,肯定不是,毕竟再巧合也不会巧合到论文上去的。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据悉,经过调查,发现两位硕士生的论文都是花钱找人代写的。更巧合的是他俩都找了同一位代写人。不得不说,找人代写的结果还是震慑到了我,真没想到作为名校硕士生还能视毕业论文如草介,竟能将它“托付”于人,如此违背学术道德的事儿都能做出来,心真的很大呀。不过,通过撒钱换取的短暂舒适终究是不长久的。如今,现实的巧合也算是一种“报应”吧,还真有点轮回的感觉。也不知是代写人偷懒,还是他俩倒霉,代写人分别交给他俩的论文就大部分相似,于是论文就出现了雷同现象。本来考上双一流的硕士,已经是站在中国教育金字塔高端的人才。只要好好把握,未来不可限量。可惜别人眼中金光灿烂的好机会,这两位硕士却不加珍惜,余下的我也不想多做评论。目前,厦大和天大已经公告,撤销两人的硕士学位收回相应学位证书。近年来,各大院校本硕博学生被劝退、被开除的事情屡见不鲜。去年3月份,包括广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勒令学习时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退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而且,这两年本科的管理也相对而言较之前更为严格,也出现了较多勒令退学或开除现象。我认为宽进严出的趋势逐渐扩展和实施,而严进宽出应该会有所改变。毕竟国内大学体制的严进宽出,在一定程度上无形地纵容了一些人。这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混学分,混文凭的思想和行为的滋生,于是在求学期间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把学校当成享乐之处,因为没有过重的负担,养成了许多坏习惯,思想上不思进取,行为上更是投机取巧。反正期末不过有重修,反正某老师上课不点名,逃课呗。不要以为有名校傍身,就可以任性挥霍。到头来一定得不偿失,追悔莫及。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社会远比学校复杂,如果在学校的日子都要用来混,那么不久的将来,社会真的会狠狠惩罚那个虚度时光的人。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的演讲中说到:“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是啊,年纪轻轻就过上了老年退休生活,那要如何安放以后的人生。人生在世,最愚蠢的事,莫过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个世界最残酷也最可怕的现状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所以啊,要相信现在吃的苦,现在受的伤,会成为日后的徽章。还记得去年那位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offer的华中科技大学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吗?当时,“华科博士毕业年薪200万,被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争夺”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他不仅收到了华为的邀约,阿里、腾讯、深信服均向其抛来了“橄榄枝”,而且还得到了一般人奋斗多年都得不到的东西。00:41就是这位牛人,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来自农村,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可想而知,他的求学生涯一定是日复一日地泡实验室,写科研日志……正是这些与孤独为伴,与吃苦相随的日子里,积累了他日后的好运。而得过且过,躲在温水里享乐,其结果就是,今天你混的日子,明天加倍混你。最后,一句不是鸡汤的鸡汤送给大家: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共勉。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傅钢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江颖教授课题组密切合作在铜材料表面配位防腐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Surface Coordination Layer Passivates Oxidation of Copper” 于10月14日发表在Nature, 586, 390-394。铜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的重要有色金属,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与铝和镍等金属不同,铜表面无法形成致密、稳定的钝化层,致使铜表面会被持续氧化腐蚀。历史上,铜的大规模使用得益于其抗氧化腐蚀技术(如黄铜、青铜等冶炼技术)的发展。虽然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减缓氧化能力,但其导热和导电性能往往被大打折扣。如何开发既有强抗氧化能力又能保持铜优越导电、导热性能的表面涂层技术,一直是铜抗氧化防腐领域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难题。该领域近年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在铜表面修饰石墨烯或氮化硼,但这类方法往往涉及复杂的高温处理工艺,导致难以大规模应用。在前期意外发现以甲酸钠为还原剂所制备的铜超薄纳米片具有超强抗氧化能力的基础上,该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甲酸根表面配位保护的全新铜抗氧化防腐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形态、不同尺度的铜材料防腐,具有普适性。为了揭示甲酸根钝化铜材料的内在机制,该合作团队将研究转移到了相对容易表征的铜箔体系。研究发现,经甲酸钠溶液水热处理的铜箔同样在强碱性、盐雾等苛刻条件下拥有优越的抗氧化防腐能力。通过原子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表征,成功地解析出了甲酸根在铜表面的配位结构,发现经水热处理的铜箔表面重构为具有c(6×2)超结构的Cu(110)表面,该表面由甲酸铜二聚体[Cu(m-HCOO)(OH)2]2单元和O2-共同保护、钝化。实验和理论计算揭示了该表面配位钝化层的抗氧化防腐能力主要源于其能有效地阻止O2、Cl-等氧化/腐蚀物种与内部金属铜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入理解分子机制的基础上,该团队通过引入烷基硫醇配体进一步钝化甲酸根配位层未能很好保护的台阶或缺陷位点,使铜表面的整体抗氧化性能提升3个数量级以上。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为实际应用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得所发展铜抗氧化防腐技术可以适用于制备铜箔、铜线、铜纳米材料,并可应用于透明导电电极、可印刷导电浆料等领域。该研究工作在郑南峰教授的带领下,由郑南峰教授、傅钢教授和北京大学江颖教授共同指导完成,防腐技术实验部分主要由博士后彭健完成,理论计算部分由博士生陈碧丽完成,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由博士后汪知昌和北京师范大学郭静教授等共同完成,球差电镜由中科院物理所谷林老师与张庆华博士完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由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教授与周琴博士完成。厦门大学郑兰荪教授、吴炳辉副教授、林昌健教授以及其所指导的多位研究生也参与了工作的部分研究与结果分析讨论。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腾讯基金首届“科学探索奖”的资助和支持。来源: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