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即将开始了,对于一些名牌大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不用忙于每天的挑灯夜读,不用去啃晦涩难懂的政治课,大学成绩够好,只要准备好一场面试就足够啦!关于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事,大家感觉公平吗?我们先溯源一下研究生保送的起源。第一阶段:建国以后的50年代,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效仿苏联阶段,仿照苏联采用学校保送优秀毕业生,审查批准的方式招收研究生,这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保送生。第二阶段:1985年10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关于做好198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考试的通知》,提出“应切实贯彻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重点高校进行推荐免试生的试点工作,推荐比例不超过应届生的5%”。从1985年开始,推免制度作为定制被确立下来。第三阶段:2003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考试的通知》中对当年的硕士生招生政策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针对免试推荐方面,明确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至少有20-30%必须流向外校,且第一次鼓励跨专业推荐免试生。第四阶段:2007年-2010年,教育部又对相关推免工作进行了更加细化的指导,比如各学校的推免生比例:设有研究生院(59所)的为应届毕业生的15%,未设研究生院的211高校为5%,其他高校为2%,初次进行推免工作的高校的前3年为1%。2009年,教育部又把直博生的工作纳入到推荐免试中去;2010年又推行专业硕士研究生制度(含推免)。推免工作彻底走向制度化,正规化。关于推免学校的范围,除了1985年推免设定的169所学校外,教育部先后在2001年,2006年,2009年,2011年,2017年多次增加推免生学校的范围,截止到2018年,有366所高校具有推荐免试保送研究生的资格。2006年,新增20所推免生的学校:武汉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北大学、昆明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20所高校。2009年,新增32所推免生的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现天津外国语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已并入河北联合大学,后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宁波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广西艺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西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医学院(现宁夏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新增50所推免生的学校: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现大连外国语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现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遵义医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青海民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新增54所推免生的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渤海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蚌埠医学院、集美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五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延安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尽管有366所本科院校具备推免资格啦!而截至到2017年,我国总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除去独立学院,而国家批准有权推免的高校占15.4%。对比,如果你就读于没有推免权的高校,就算你在本科期间发表再多的论文,就问出身这一条,就彻底否定了你;不仅是进具有推免生的学校,还必须是普通本科生,比如专升本,独立学院学生,第二学位等都不可以。当然了,设定这些具体条条框框,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者们的权益,尤其是有些学校在保送,甚至是招生时,都还要看你本科的出身,如果你出自某不知名的学校,无声无息间你就被牺牲掉啦!当然了,也有人跳出来说,设定条条框框是为了防止某些招生腐败现象的诞生,这是典型的懒政行为吧!好了,如何设定更符合实际,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的推免生制度,您怎么看?是不是现有制度该调整了?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现在确实有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喜欢称呼导师为老板。不过,小编发现,整个人文社科类专业,对于导师的称呼往往都很正常,一般称之为老师,很少有人称呼为"老板"。倒是经常在实验室忙活的理工科专业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称呼导师为“老板”的比较常见。从专业来看,读研读博,估计最苦逼的就是工科学生了,往往需要经常泡在实验室里。工科类专业,项目多,课题多,某些有本事的导师能拿到多个项目,甚至还可以和外面企业合作,拿到一些商业性应用项目。这个时候,就是导师去拿项目,拿到后就给自己的学生做,给学生一些补贴之类,导师成了“项目老板”,而学生给导师打工,师生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雇佣关系”,学生往往会把导师称为“老板”。我有个同学,在一所汽车专业实力居于全国前三甲的强校里面学车辆工程专业,导师是个牛人,不但能拿到基金委、部属、省属之类的课题,曾经还拿到了一个汽车发动机生产厂家的商业项目,帮助该企业做关于产品升级的一些实验和大量计算。结果该商业项目使得我同学和他的几个研究生同门几乎没日没夜干了半年多。后来课题结束,他们每个人获得了导师数万元的补贴,当然,这些补贴来自于该项目的报酬。在类似这样的做课题或者项目的过程中,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事实上的“雇佣关系”,学生是否被“压榨”,往往由导师决定。某些时候,导师甚至会因为自己的项目需要,不让已经可以毕业的学生毕业。所以,学生把导师视为“老板”,并私下里那样称呼,在工科类专业里面比较常见,而且已经“流行”多年了,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则几乎不存在那种“雇佣关系”,导师能拿到的课题往往不多,即便有课题可做,研究生也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理思路、查资料、找数据、搜文献、做计算、写论文之类的工作,一般来说,不算很烦难,无需泡实验室,导师也没有多少机会给予学生多少补贴之类,所以往往是一种“正常”的师生关系,自然也就没人把导师当做“老板”了。可见,很多事情的背后,有他自己的逻辑和道理在,把导师称呼为“老板”,其实背后就有这种“导师变老板”的逻辑在。不过,这种导师当“老板”,学生做“打工仔”的现象终究不利于师生之间树立健康良好的关系,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就最近几个月,已经出现了多起研究生跳楼的事件,其中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往往也很难绕开研究生的那个“老板”。从“导师变老板”来看,现行的“导师负责制”,特别是在理工科类专业里,有优化和改进的必要。你对研究生、博士生把导师称呼为“老板”怎么看呢?你觉得该如何改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学生报考本校研究生被称“黑幕”,考研真的存在“潜规则”吗?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考研报名人数超出了招生人数好多倍,竞争力就变得越来越大,这时候很多学生为了能提高自己的考研成功率,就会选择报考本校的研究生,这时候就会遭到很多学生的质疑,觉得这类学生报考存在着“黑幕”,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考研又真的有“潜规则”吗?很多学生报考本校研究生,其实并不是黑幕,只是面对考研竞争力的不断变大,学生想更稳妥一点,因为是本校学生,很多负责考研的老师有可能是曾经教过自己的,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学生是比较了解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考研通过率,即便老师没教过自己,也可以像一些被导师教过的学生沟通了解一下导师的教学风格和模式,这样自己比别的考生是很有优势的,但是这并不是想大家想象的有黑幕。对于考研存不存在“潜规则”这件事,更是没有可能性,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很多人都会通过网络曝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一般人是不会为了考生冒这个险的,而且这是犯法的事情,没有人会愿意去做,对于一些领导高层更是。不可能为了一个学生去毁掉自己的前途。教育部门为了让所有考生都得到公平对待,对这类考试也是很严格,一旦发现有猫腻,处理起来是绝对不留情,而是严厉的打击。因此,考研是不存在什么“黑幕”和“潜规则”的,只有靠自己的实力才能为自己赢得机会,考生也不需要胡思乱想和猜疑别人,需要做的是考研失败了,要去冷静分析自己的失败原因,努力进步,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充足准备,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别人身上。小伙伴们是怎么看待学生报考本校研究生这件事呢?把你的想法和观点留下来大家以为交流探讨吧。
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何区别?硕士和博士又有什么不同?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家怎么说吧!01/@61发际线已经说明了一切……02/@SuperMario小学,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已经被我关在笼子里,我会带你去那个地方,然后给你一把猎枪,告诉你猎枪怎么用,并开枪给你示范。然后你跟着我学着开枪把老虎干掉。”中学,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已经被我关在笼子里,在森林的西北角,我给你一把猎枪,告诉你猎枪怎么用,你自己去森林找到那只关着的老虎,干掉它。”本科,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具体位置不知道,不过大约在西北角的位置。我给你一把猎枪,你自己琢磨一下该怎么用,会用之后去森林找到那只老虎,干掉它。”硕士,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具体位置不知道,不过肯定是有的。你自己想办法找到那只老虎干掉它。你可以自己去买一把猎枪,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博士,老师告诉学生:“给你一堆小树苗,你去种一片森林,然后看看能吸引过来什么动物,等动物长肥了再捕猎回来……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种树。”03/@momo酱两个本科生相亲,聊时事八卦和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两个硕士相亲,聊专业,聊工作,一起吐槽导师。两个博士相亲,互相介绍自己研究的领域,回去的第一件事情是查一下对方发了多少SCI。04/@地图小子儿子写日记:“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爸爸检查时,很不满意地说:“日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孩子马上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爸爸更不满了,愤怒地说:“看看本科生是怎样写的。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宣传为主!”孩子再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爸爸看后说,这还差不多,但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你长大了成了硕士研究生,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爸爸接着说,要是你打算成为博士,得这样写:“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爸爸研究的是:大数据视角下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供给侧匹配中的创新与实践。”05/@QilanYuan博士和硕士从能力培养上,我觉得是很不一样的,他们适合的出路也大不相同。这里仅说说我理解的工科博士和硕士的区别。博士注重培养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解决领域内最前沿的问题以及发表论文的能力,这包括了你在自己领域的知识积累、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此外你或许还需要学会很多学术圈的“游戏规则”。博士这条路,我觉得最适合将来进入科研领域的人,这些人的出路大部分是留在高校当老师,去研究所,还有个别会去企业搞研究或者研发。博士去普通企业的最根本问题是,你在博士期间培养的大部分能力,可能并不是企业所看重的(企业就最注重的是做出产品卖出利润),所以待遇上一般不会比硕士高很多,这是最普遍的情况。当然有普遍就有例外,对于热门领域、实用技术的顶尖的研究人才,去企业可能都非常抢手。硕士主要培养的可能是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发现,基本就是大部分企业所看中的能力。不同学校所培养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至于毕业要求,一般只要熟悉了解专业知识,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多做一些很小的创新就够了。硕士途径培养出来的人,去企业也有能力胜任专业性强的工作,当然也可以继续深造,走科研道路。总而言之,念硕士是一个性价比相对比较高的选择,时间成本比博士少2-3年,竞争力又比本科生强很多;也是一个灵活度高的选择,将来去企业或者去学校都是可以的。06/@命运sniper本科生关注的问题:大学宿舍里都有哪些惊为天人的事情?有哪些适合学生去的旅游景点?如何进行考前突击?挂科/差点挂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何判断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硕士关注的问题:如何跟导师相处?如何克服拖延症?如何撰写一份亮眼的简历?如何快速完成毕业论文?博士关注的问题:如何高效阅读学术论文?有什么撰写学术论文的好工具?如何预防脱发?被延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相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07/@中国大学MOOC针对这个问题采访了浙江某高校化学、农学、电气工程、管理学等专业的十位博士生,以及新闻传播、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六位硕士生,整理了以上几位同学的观点,形成如下内容:1.科研是一个屋子,本科生在窗外观望,硕士生在客厅踱步,博士生在书房坐定。本科很少涉及科研工作,毕业设计和一些必须的科研活动通常只是硕博或者老师带着打打杂,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少有深入的思考。硕士和博士都需要在导师框定课题范围之后,独立主导课题实现的全过程。硕士要解决从理论到应用的问题,方向上比本科时更进一步。博士则更多研究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所以博士的课题往往会更宏大,更底层,更具不确定性。2.本硕博在培养认知能力时的侧重点不同。从学生的能力成长上来看,本科着重培养基础认知能力,硕士在本科基础上着重培养认知创造能力,博士在硕士基础上着重培养细分领域更底层的认知创造能力。本科通过学习,理解和吸收前人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赏风景。硕士是老师交给你一个小的科研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你需要用已有的方法论,或者对已有方法论略施改进,然后解决这个问题。博士则是通过自己长期对某一领域的钻研,提出这个领域的一个或者一系列关键问题,通过建立自己的方法论,解决这些问题。3.心态上,学历越高面临的压力越大,这与研究生严格的科研要求、论文发表篇数、日常工作量、毕业要求、导师等息息相关。本科和硕士的专业性较弱,除了科目学习和研究工作外还需要花大量精力参加实习、培训、社团等,打造求职硬技能和软素质,提升求职竞争力,精力在学业上的集中度不够。博士生是华山一条路,全心全意做科研,毕业是第一要义,科研能力是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随着学历的提升,文章久投不录、毕业遥遥无期、发际线越来越高、对象越来越难找、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际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小、同龄人越混越好等各种压力和烦恼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明显,博士生可能是大学校园内幸福感最低的群体。这正印证了那句很火的话,读研后才知道不读博并不是因为不想读博,而是读不了博。4.论文上,本硕博在研究领域、发表门槛、篇幅、题材、原创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本科的论文是升级版的读书笔记,平均1万字即可达到毕业要求,原创内容较少,以整理提炼前人的知识为主;硕士和博士论文以自己原创内容为主,硕士的毕业论文评价3万字达到毕业要求,博士平均则为5万。部分毕设要结合学生的实习经历,其中博士论文在篇幅和深度上远远超过硕士。在论文的门槛上,大部分硕士往往针对一些项目以及国内学术的研究热点开展研究,也只需要发中文期刊即可,博士则需要对国内外上最新的该领域研究进行学习并提出创新,层次上有区别。5.工作上,硕士在求职中占有一定优势,博士生就业面缩窄。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性依次增强,所找的工作专业对口度依次增加,工作的研究性依次增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硕士生相比本科生学习研究能力更强;相比博士生,年龄与更广的择业范围是优势之一。而博士生相对本硕就业面会有一定缩窄,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为主要出口。08/@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分享了自己本科、硕士和博士区别的理解,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读书应该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习新知识,让自己知道得更多,知识面更宽;第二个层次应该是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就是不仅学了“是什么”,还要学到“为什么”,也就是要搞清楚知识背后的道理;第三个层次是要学到人家是怎么获得的知识,或知识是如何研究出来的,即了解别人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第四个层次是如何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包括所需知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用在自己的专业研究上,并从事科学研究;第五个层次就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思路和理念应用到更为宽泛的领域,包括对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提升。这里的前三个层次属于被动学习,后两个层次属于主动学习。前者需要老师来教,后者更需要“自悟”,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领,而仅仅不是传授。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层次,即单纯学习知识或学习“是什么”。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期间会开始学习一些“为什么”。到了大学本科主要是学“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期间对“为什么”的掌握要比中学时多很多,并开始接触第三个层次,关于“怎样做”的问题,即学习一些初级的研究方法,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对于独立做一项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应该更系统地学习研究思路和方法,即加强第三个层次知识的学习,并开始涉及第四个层次的问题,即开始能够做初步的、简单的研究。到了博士生阶段,基本上进入了主动学习阶段,即集中完成第四个层次和第五个层次。从培养目标的差异上看,硕士培养的是“会做事情”的人,博士培养的则是“会思考、会创新、有智慧”的人,这应该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思考,使思考变成一种能力和习惯,而且这种思考是不断深入、不断扩展的。你会从狭义的、只局限在专业领域的思考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拓展为广义的、对专业知识以外问题的思考。不了解科学的“外在”意义,一个博士只能算是一个会使用方法的技术员,这无异于只读了一个硕士。实际上,硕士以前的学习是一个能够“学进去”的过程,而到了博士就需要经历一个“学出来”的过程。“学出来”指的是在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通过掌握科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使其在各个方面,包括精神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了解这些会使你的学位比一个技术学位更有价值。你是否真正达到了博士的水平,并不单纯看你在科学之内取得了多少成绩,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能够跳到“科学”之外去看科学、看人生。
中国的篮球事业虽然发展起来没有国外那么快速,但是这些年一直都在前进,在这世界的大洪流中,不进则退。中国男篮的发展肯定少不了一代又一代男篮运动员的支持,这其中有名声鹊起的运动员,也有默默无闻的运动员。王仕鹏这个名字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在很多人眼中也很陌生,他曾经被称为中国科比,如今已成副教授,妻子是研究生!王仕鹏王仕鹏是跟朱雨芳同时期的球员吗,他的成就也是可以跟朱雨芳比肩了,无论是在CBA还是在国家队,王仕鹏都是拼尽全力。他不仅为广东队争夺到了多次总冠军,为中国男篮在世界赛场上也争夺到了不少荣誉。他为广东队征战到八个CBA的总冠军,在国家队中无论是在日本锦标赛中还是在伦敦奥运会中王仕鹏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当时在广东队打球的时候,广东队之所以这么强悍自然也少不了队伍中朱雨芳、易建联等人的功劳,获奖并不是王仕鹏一个人的事。婚姻幸福说起来王仕鹏开始走篮球之路的经历跟邓肯有点相似,都是一开始练习的是游泳,最后却转向发展起来了篮球。不过游泳带给王仕鹏的好处有很多,尤其是身体素质,比起没有游泳训练的球员会有更多的韧性跟耐久性。王仕鹏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很圆满了,他在退役以后仍然在从事篮球工作,他选择在距离球场最近的位置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于是他成为了一位球赛解说员。王仕鹏作为解说员有着十分独到的眼光,很多人都喜欢他。同时他在退役以后也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是一位研究生,而且年轻漂亮,两人的生活也是十分幸福!
一个月前收到金融学研究生刘同学的约稿,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繁重,一直没想好该如何动笔,怕因为写作风格有异,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但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内心有感而发,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如有不同想法,还请见谅。对于这样一个标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也难免落于俗套。如何称之为合格的研究生,这里仅指就做研究而言,避免以偏概全,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事实上,研究生阶段在整个大学阶段具有强烈的过渡色彩。本科是打好扎实基础的阶段,主要是学好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博士阶段则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阶段,可以说提出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至于研究生阶段则是强调如何去解决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带着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大有作为。01.做什么———确定研究方向 如何度过三年的研究生涯?对于很多人只是打算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又该如何,我们暂且不表。根本上来说,不管将来继续做研究还是工作,有一样东西是相通的,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研究生的阶段特点,每一位同学都会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各位导师都会问学生读了哪些专著,熟悉哪一个领域,这一步实际上都需要同学们自身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我们相信本科阶段绝不仅仅是学好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那么简单,这些都是公共知识,真正体现出同学们差异的就看你课后做了什么事情。只有经过前期的铺垫,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体现在哪里,然后根据导师的指点,尽量少走弯路。当然如果能够恰好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那就更好了,相当于坐上了电梯,而不是爬楼梯了。所以要想走在别人前面,必须从第一步就要努力,认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努力是第一位的,而且是前期就已经积累好的,再根据导师的建议才能很快进入到研究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往往忽视了自己遇到师傅之前还要有的兴趣储备。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感觉都可以做,模棱两可。因此,如何确定自己的兴趣储备,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文献积累,另一方面还必须有深刻的经历和总结。后者因为稀缺反而更加珍贵,从这里更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所以说很多著名经济学家常常提到相对年轻人优势在于经历过,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而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工具和方法。总而言之,作为研究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研究方向。02.如何做———寻找边际贡献 确定研究方向后,下一步就是要构思自己的想法了,也就是常说的边际贡献、创新之处或闪光点。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纵观学术界论文的边际贡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及数据创新。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滥用“创新”这个词,当然也不要把创新看得太高不可攀。在这三类创新中,研究生最有希望突破的地方是应用层次,即方法创新,即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中国问题的实际,来解决现实问题。中国经济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两个转型,即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这两个转型都没有完成。正是用主流经济学理论不能直接解释的地方,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富矿。在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不要急于展开研究,你不知道这个想法有没有被人论证过,前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那么你再去论证就是重复性的工作了。科学不鼓励重复的工作,而是鼓励创新,所以你要做一个文献综述,看看前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到了什么程度。你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寻找边际贡献,然后验证可行性是一个艰难而有风险的过程。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平时的知识积累,文献阅读量。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大量的文献,根据文献的需要进行精读和泛读。因此寻找边际贡献本身就是形成想法,并验证可行性的过程。03.努力———让理想照进现实 做研究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仅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也分不开。在努力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碍,以至于原本丰裕的时间变得碎片化了,在理论知识本就脆弱不成体系的情况下,要顺利进行下去就显得尤为艰难。很多学生基础都非常好,但是很难坚持静下心来认真做研究。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面临各种目标的选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安排自己的研究时间就非常重要了。因此,做学术,想法很重要,但是不要想法太多,特别是不能受外界干扰,必须禁得住“冷板凳”。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所斩获的。来源:中国知网、中南财经政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年第5期作者:马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有句话说,选学校难,选专业更难。每年大学生最尴尬且最害怕的是当自己毕业时,自己所读的专业的就业前景发生了翻天覆地。因此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考虑该专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3个专业在未来被称为“金饭碗”,偏向于研究生,看看你在其中吗?一、人工智能专业相信人工智能对于大家来说不陌生吧,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目的是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就是走高端科技,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人工智能专业主要学习神经科学基础、计算神经工程、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以及人工智能核心等等,都是高深的知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快速学好这个专业,例如研究生特别适合。现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最熟悉的就是机器人,还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等。估计未来越来越多东西被人工智能取代,所以人工智能专业是未来的“金饭碗”,就业前景好。二、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大家了解多少呢?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端。总之,主要以研究为主,是研究生的热门专业之一,据说毕业后可以从事研究及制造等,更优秀的同学说不定可以在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或者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好。三、小语种小语种,就是语言学方面,其实我特别羡慕会说小语种的人士,既可以与外国人交流,还可以到各地旅游,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小语种专业,为什么说偏向于研究生,想想许多同学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四级都还没过,因此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大量时间的研究以及有效记忆才能精通。现在外贸事业快速发展,需要各类小语种的翻译,而且翻译薪资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小语种专业就业前景好。本文编辑:小燕子(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某乎问答平台出现一个神贴,上线短短几小时,跟帖轻松过几百。是什么问题的热度这么高呢?原来是有人提问:如何看待我的研究生辅导员明令禁止未婚学生在硕士三年期间发生性关系?一、观点差异实在大很多家长表示:我们强烈反对未婚性行为,我们支持学校严格管理,类似的话我们已经跟孩子反复交代过很多遍。但孩子大了,我们也确实管不了。很多学生表示:只要性行为是是安全的、合情合理的,我们也是正常在交往,那就无可指责。学校管得太宽了吧?尤其是“叫家长”这一条,简直无语。每一代人的性观念都不同,这很正常,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互相尊重应该是最起码的。这一代大学生父母与子女最大的矛盾是:父母要孩子早婚早育,子女要父母别干涉恋爱。等到这一代大学生真正结婚生子之后,两代人之间最大的矛盾就变成父母想要得到孩子的尊重,想要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也想要一定的自由;孩子想要一定的自由,想要父母帮忙照看孩子,也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二、什么年龄叫家长说起叫家长,我想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不会陌生。在我们每个人上中学和小学的时候,总会有犯错被老师叫家长的经历。站在老师的办公室,垂头丧气地听着老师向家长介绍自己犯的错,还得做好心理准备,回家可能要挨上两下的感觉,你还记得吗?可是说到底,那是中小学阶段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们还是未成年人,不承担完全民事责任呐。研究生们都多大了?按照正确正常的上学年龄来推算。孩子们高中毕业上大学在18-19岁,本科毕业在22-23岁。研究生阶段就是二十二三岁一直到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按理说,学校的管理者年纪都不小了,应该既懂教育又懂得学校管理。在学生们已经成年之后,还要拿出“叫家长”这种手段来进行威胁,是不是反而显得太小儿科了呢?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可太小看他们了。说白了,学校在这件事情上是有小心思的,校方最害怕的就是出事。什么叫出事儿呢?有任何负面消息爆出,或者出现任何需要校方担责的不可收拾的事件都叫出事。叫家长这种行为看似非常幼稚,实则是要找家长出来背锅。三、未婚两字划重点有很多网友质疑,本科生阶段到达适婚年龄不是都可以结婚了吗,怎么在研究生阶段反而还要限制成年学生的性生活呢?如果人家两口子已经结婚,你还得管到别人家里去不成?持这种观点的同学,请先看一看帖子的标题,这所学校的辅导员并没有把手伸到已婚家庭当中去,他所要管理和限制的是在读研究生中未婚的那一部分人。四、大学生性行为什么状况?在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所覆盖的34 省、1764 所大学的 54580 名学生中,有1%的大学生每天都有性生活,每周3-5次的有3.85%,每周1-2次的有13.23%,也就是说每周都有性生活的,共占18%还多。再加上每月都有性生活的43.59%,有超过60%。从这份报告中,我们能够总结出当代大学生的性生活频率可是当真不低。五、禁欲的博士研究生从不同年级来看,本科阶段从大一到大三,大学生有性生活的比例快速上升,大三到大四有所减缓。大四到研三的阶段,增加趋势明显放缓,这倒是也符合自然规律。引人注目的是,从研三到进入博士阶段,这条曲线却诡异地拐了一个弯。难道是,本科入学很放松,一马平川奔毕业,硕士还算有时间,踏实体验好生活,一旦读博心拔凉,头秃熬夜成日常?六、性,千万别讳莫如深辅导员的言论显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在校大学生的性健康是绝对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世界年年在增长的除了房价,还有大学生性病发病率。到目前,依然只有不到一半的年轻人,在首次性行为的时候,会使用安全套。对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完整的大学生,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你可以要求拥有性权利,但是在你大谈自由的同时,抱着对自己、对对方负责任的态度,保证性生活的安全。你可以不赞成大学生性行为,但是在你严加管教的同时,愿意平等交流,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性行为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长按点赞,一键三连,助力我多多创作。
现在研究生阶段基本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跟随导师做科研,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科学思维,锻炼科研能力,有从师学艺的意思。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帮助老师做课题,相应地导师也会给学生“发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雇佣的关系。所以很多时候,研究生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而很多导师也默认了这样的称谓。除了上学阶段,研究生毕业时,导师对学生的就业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导师都会尽可能给自己的学生推荐工作。有了导师的推荐,相应求职成功率也会高很多,这与学生申请学校,找导师写推荐信是一样的道理。如今学生和导师是双向选择,虽然学生没有太大的主动权,但是在联系之前,自己还是可以慎重选择的。2019年考研期间,网友就应该怎样选择导师进行过讨论,在选择资深导师还是刚学成回国的年轻导师之间,部分同学犹豫不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导师将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导师会给研究生带来就业机会导师都有自己的圈子,这里的圈子是指在行业领域内,他的实力和具有的影响力。每一位导师在科研方面都有所成就,这就是他影响力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可能与导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有些企业甚至会直接找导师推荐学生实习或者直接就业;一部分研究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校内一位导师,在某企业也可能会有一位导师,这样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也会给自己带来直接就业的机会;另外部分老师自己也可能有自己的公司,很多研究生也可能在导师的公司里实现就业。导师的推荐信是就业的有力助推器学生在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都会找两三位老师帮忙写推荐信,一般情况下,在业内成就突出,影响力越大的导师,写的推荐信越会受到重视。就业的时候也一样,导师给研究生推荐工作,或许不一定还用推荐信的方式,但是他的一通电话,一条信息往往就代表着推荐信的效力,相应你的简历可能就会得到相应的重视,至少不会在首轮就被淘汰出局。导师给研究生推荐工作,实际上是拿自己的信誉做担保研究生找导师,首要目标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科研能力,掌握实验技巧等。给学生推荐工作,部分是导师的主动行为,因为在很多导师看来,自己的研究生真的就如自己的孩子,辛苦培育出来总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去处;也有可能是研究生希望导师给推荐。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导师帮忙推荐工作,并没有期望什么回报,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企业的一种承诺。推荐的学生表现好,受益更多的自然是学生自己和企业;如果学生表现不好,导师的声誉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导师帮忙推荐了工作,一定好好珍惜。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实力才是硬道理导师的推荐信会有很大推动作用,但并不能起到完全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的是适合工作的人才,另一方面老师给予了推荐,作为学生,就应该对得起导师的这份承诺。在这里我又忍不住提一下当年自己的经历。毕业时导师给我推荐了一家出版社,满以为以导师在业界的影响力,这个工作应该是十拿九稳。但是考试结束后第二天,导师转给我一条来自出版社的短信:读书太少,不适合出版社工作。自己没找到工作正常,但对导师来说说却受到了很大影响,导师本来对我抱了很大希望,但因为我自身的原因,他与出版社的关系也弄得非常尴尬。自那以后直到自己找到工作之前,自己没好意思跟导师打过电话。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导师帮忙推荐的工作,都不会差,当然相应地工作能力要求也不会低,被推荐去了过不了面试,抑或是对工作挑三拣四,这既是浪费了就业的机会,也是对导师信誉的不负责。所以对于导师推荐的就业机会,应该珍惜,但是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工作,终究需要自己来完成。当然,也不是每一位研究生都需要导师帮忙推荐,同样导师可能也不会给每一位自己的研究生写推荐信。遇到自己的喜欢的工作,同时导师也帮忙推荐了,最好还是跟导师说清楚,尊重自己的选择;如果导师没有推荐,也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请导师给予指点,或许会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有巨大的帮助。
文/阿蒙聊教育考研也是一次命运的转折,需要付出全部努力,目的就是希望改变人生,通过提高学历,让自己在就业中增大竞争力,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那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什么区别呢?看完下面8张图,或许你就明白了。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底有啥区别?区别一:研究生的脑袋不长毛本科的时候,还能做各种发型,考上研究生后,都不敢洗头发,经常熬夜研究,压力成倍的增长,头发大把大把的掉,真应了那句老话“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看发量基本就知道一个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可能完成期末考试,平时表现好一些,不挂科就可以,但研究生不一样,他们要研究课题,反复做实验,写论文,问题也都很难,而且,最近收紧了研究生“出口”,不想被延毕,就要付出更多,压力也更大,掉头发也成了常事。区别二:你在刷墙,我在钻孔这句是说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学知识深度不同,本科生如同刷墙,知识层面比较浅,理论和技能都属于基础内容,研究生比较集中,课程虽然比本科生少,但要深入研究,做大量的实验,然后写论文,就像在钻孔。区别三:学海茫茫苦作舟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多是基础,需要的相关资料相对不多,但研究生不同,他们要查阅的资料很多,检索工具就不是度娘能满足的,还经常用到大量的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等,翻阅的资料也特别多。如果说本科生用到的资料是一条河,研究生就是在一片学海中苦作舟,经常有狂风暴雨,稍有不慎,就会翻船,难抵彼岸,各种学习上的磨难和挫折也多于本科生,所以研究生真的太辛苦了。区别四:分数高的未必是学霸本科学习期间,如何分辨一个学生是不是学霸,一般会看他的综合成绩,也就是“绩点”,影响绩点的因素主要是成绩分数,学生之间差距也会被拉开很大,研究生则不是,彼此之间差距并不大。最主要的是,研究生是否优秀,不是分数决定的,分数高的都未必是学霸,分辨他们是否优异,要看科研成果和论文质量、数量等,有时你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的实验,熬了好几个晚上的论文,因为导师一句“不合格”就前功尽弃。区别五:让人羡慕的薪资待遇学生的学历普遍提高后,本科生已不再那么吃香,想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也越来越难,于是,才出现了“考研热”,学历提高了,不管你是公务员,还是企业员工,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研究生的起点更高。起点高就意味着薪资待遇更好,很多轻松高薪的工作,都会明确表示只要研究生,本科生只能望而兴叹,另寻出路,一线城市“抢人大战”中,研究生的学历才有资格落户,高学历人才很抢手。区别六:研究生更容易成赢家虽然通往成功路不止一条,本科生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研究生更容易成功,他们对专业领域更了解,更熟悉,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所以,在同一个领域中,研究生的职业前景更广阔。区别七:老师和导师大不同本科生是由导员监管,一般都是生活方面的问题,研究生则是导师制,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有问题都可以和导师沟通,当然,不能完全依靠导师,传授给你知识,也需要自己领悟,融会贯通。区别八:研究生学习机会更多上面有说到,研究生的起点高于本科生,对应的学习机会就更多,比如出国参加学术交流、听一些大牛的讲座、参加专业年会开阔视野等等,能够学到更多更有深度的知识,而且,都的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本科生虽然也有这些机会,但还是比较少,多数是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听完再讲授的知识,就不会有太多最新的专业知识,还有,本科生参加的专业活动,质量和水准也不如研究生,因此,研究生更优秀。虽然很多没考研究生的学生,也都有不错的工作,考研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一纸”区别,在未来就业的时候,你才知道现实的残酷,大型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更愿意录用研究生,各方面待遇都更好一些。最后祝福2021的考研生们,考试顺利。以上就是这期要分享的内容,你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谁更有优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教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