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北大的毕业生往往都是很优秀的,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那么,如果一个本科就读于三本的北大研究生,与一个北大本科生应聘于同一家公司,谁更可能被优先录取呢?很明显,这个命题中的北大研究生属于本科背景最差的那类了,这个问题实际可以理解为:北大“最差“的研究生与一名普遍意义上的北大本科生,如果应聘“撞车”,谁会更得到优先认可?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两条结论:1、如果面对的是那些对学历要求并不严格的单位(比如大部分民企、部分国企及事业单位、选调生及考公等),北大本科生会被优先选择。这不但因为他们本身很优秀,大多数岗位的工作都能很快适应,更在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有潜力,培养前景十分喜人。而反观三本出生的北大研究生,这类学生当然也是比较优秀的,毕竟在北大接受了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但他们的本科起点确实较低,本科培养质量确实相对较差,虽然考研北大成功,并接受了北大的研究生教育,但综合素质并不会那么好,可塑性并不会太强,培养前景并不会像本科生那么好,所以认可度不太可能超过以优秀著称的北大本科生。2、如果面对的是那些对学历要求非常严格的单位(比如少数大型国企及事业单位,少数著名的民企等),即便是三本出生的北大研究生,依然会被优先录取。原因很简单,学历够条件,更符合招聘要求。北大本科生虽然优秀,但毕竟只是本科生,在面对严格要求学历的单位时,学历上是肯定吃亏的。当然,现实中,这样的应聘“撞车”情况其实是很难发生的。因为北大本科生大部分都选择了读研深造,少部分选择就业的,也往往以“灵活就业”为主,通过签就业协议而就业的,其实是很少的。以2018年北大毕业生为例,当年的北大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校本部的2693名本科毕业生中,读研深造的比例占大约75%,而剩下的25%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18%的毕业生选择的是灵活就业,通过应聘,签订就业协议的仅仅5.24%。也就是说,偌大一群本科毕业生,只有100多人是通过应聘的方式就业的,这么点人,要和本校那极少数三本背景的研究生应聘“撞车”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无论如果,北大学生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三本背景而考入北大的研究生,往往也是很优秀的。
这是典型的查三代的说法,也是网传的某类鄙视链的存在。但如果用统一的答案来回答,肯定是不对的。一、公司在招聘时,不只是会看学历,更要看你的经历。虽然HR会查三代,更注重“根正苗红”,但并不意味着本科三本,北大研究生没有机会。好的公司之所以看好北大本科,是因为北大本科比三本北大研究生,更有含金量。所以,只要三本北大研究生,能证明自己不错,有不错的经历,有同等的含金量,同样有机会。当然这一点,肯定要因人而异!二、不同岗位,对于公司量才取才,标准是不一样的。1、北大本科,一般是人中之龙,为一省之状元,当之无愧。无论从天资、学识来看,对于金融、咨询、投资以及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公司来说,是佳配。2、相对于传统行业,传统岗位,北大本科的优势未必明显三本能考上北大,无论学识、毅力,品性,也都是中上之选,只在天资上或与北大本科学生有差距。但人生是一场长跑,在非智力因素上,三本北大研究生并不一定北大本科差。很多行业公司所要求的,既要有学历学识,也要有丰富经验,在这类公司中,三本北大研究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三、北大本科直接就业的少之又少,这个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个伪命题。大家可以看到,北大本科就业的人数屈指可数。所以,对于三本北大研究生来说,他的竞争对手,估计还是985本科北大研究生了。相比之下,三本北大研究生,肯定要差点。四、相对于北大本科来说,三本北大研究生,不会因为一次应聘的失败就放弃的。三本能考上北大研究生。他的人生中,就不会有失败二字。特别是在那些特别难考的研究生专业中,能考上!他绝对也是人中之龙!因为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们用一个数字来进行说明:上面是北大医学部在2016年的招生数据。试想一下,一个三本的学生,在985、211大学环视左右的情况下,还能杀出一条血路!难道真的不如纯种的北大本科?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学历歧视是“出身论”“血统论”新病症,用人单位以高中通识教育的结果来预判、框定以技能、就业为导向的大学专业教育的结果,是对每个在大学里努力提高自己知识、技能水平学生的不尊重,更是对他们苦读深研努力的漠视、轻蔑。#高考志愿填报#
最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金本银硕铜博,不少人都觉得本科毕业证书是最有含金量的,硕士博士含金量依次降低。那么在用人单位招人时,北大的本科会比三本本科北大硕士更加有含金量吗?1.三本考研北大基本漂白北京大学,想必是个中国人都知道,能够上北大的学生,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学霸,是各种公司都会重点培养的对象,前途一片光明。虽然本科学校层次很低,但是北大的硕士同样也非常的好使啊。可以说三本学校考研到北大就已经漂的非常白了,就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能够从三本考上北大,这也不是一般人啊,要下很大功夫,很多人都花了好几年才考研成功。这种人要不就是高中没有怎么学,智商比较高,要不就是一个有计划有毅力的学生,同样也是社会的栋梁。2.北大本科认可度会更高高考可以说是中国最为公平的考试之一了,能够通过高考上北大的都是人中龙凤,根本不用怀疑能力问题。毕竟想要通过高考这个方式上清华北大是非常难的,而考研难度是要低一些的,这同样也是能力的区别。比如在高考出分时,大家都会热烈地讨论,xx是哪个省的理科文科状元,xx高考考了多少分,最后考上了北大,高考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不是考研可以比的。就拿后天出高考成绩来说,有几个人知道?3.就业可能会有微小差距有的用人单位就喜欢卡你的本科,这时候三本学校肯定是不行的。同样有些单位喜欢区别对待,985本硕是一个工资标准,非985本985硕又是一个标准,这个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对于那些只要求最好学历的公司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是要求最高学历,卡本科的公司虽然有,但是并不是很多,北大硕士拿到全国最顶尖的OFFER基本没有什么问题。4.面试更加的主要可以说上面都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考察就是面试阶段。公司的HR会设定相应的考核来让学生作答,这个可以说是最直接的考察一个学生的能力了。而这时候HR并不会在乎你是三本还是北大,毕竟都站到了同一个舞台,谁能力强谁胜出。5.北大清华真正的高手都出国了这个就是大家经常谈到的,同样也是比较痛心的。北大清华的顶尖学生,也就是全国顶尖学生,最后都会选择去美国的顶尖院校以及欧洲的牛津剑桥等学校,最后其他非清华北大的顶尖学生就有机会去清华北大,所以北大的硕士并不是北大最顶尖的力量。总而言之,本科强的学生是更加受用人单位欢迎,但是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大部分时候学历也只是敲门砖。
你怎么看学术中国微信推送的《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一文?有这样一种对话:很多考上“×大”的硕博都免不了要被问“你本科是×大”的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气氛常常有些尴尬。 不过,就像毕业于三本的作者所说: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如果仅仅满足于这个名头,就辜负了这里对我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北大教会我自信地戴上这顶三本的帽子,因为这代表一个人拥有着独立的思想。实际上,这位同学说的感受,已不是他个人体验那么简单了。在普遍较高学历的圈子里,很讲究“第一学历”,也有一个“第一学历”歧视链。尤其在高校招聘教师时,表现得更是明显。原文里谈到:“曾经有位外校同学得知我本科学校对我说:‘原来北大的生源已经差到这种地步了!’我不知道他是故意还是故意说出这句话。”这种话,确实令人难受;也凸显出了说话人的没有修养。为什么会出现“第一学历歧视”这种这么琐碎无聊的事?因为,在某些圈子里,比如说,大家全都是北大硕士、博士了,或者已经在海外名校留学了,在这个基础上已经平等了;但有些人仍然希望建立更高的优越感,这时,他们就从本科当中寻找差异了。本科也是名校生的,高人一等;本科是什么“XX山煤炭学院”或者“XX教育学院XX分校”这样的三本,则是他们嘲弄的对象。甚至,那些“第一学历”是北大本科的,还很不服气:我千辛万苦,全省前几名才考上北大、再上北大研究生,凭什么你们这些高考比我低两三百分的家伙最终也能混上北大了?这种心态,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首先是因为,高考,是最严苛的、也是近乎最公平的、难度最大的考试; 研究生统考跟导师有关,自主性强很多,难度也骤然下降。本科考上北大的,一般都是全省的尖子生了,而硕士生再考的,主观性太强,很难说。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认为,来自于三本的学生,基础差,只会应试考试才考上北大硕士,跟“亲生”的北大硕士能力上没法比。其次,在高考之前的学习,与地区差异、与学校水平差异关系极大,也就是说,非常能凸显社会阶层,一个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在教育资源上,与北京中产或显贵孩子的优势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本科考上北大的,现在越来越少是穷学生了。但如果进入了大学之后,学习资源方面差距就很小了,至少懂得利用社会和网络了,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的大学考上好大学研究,不足为奇。——我的意思是:像北大等地方,本科学生更接近中产及以上的阶层,而硕士生的阶层更为繁杂,高低不等。有阶层的地方当然有歧视。再有,本科的时候年轻,同学感情更好。硕士同学感情淡薄,也就更不客气了。我明白其中的原因,并不等于我认同这些观点。如果一个成年人了,而且还是能考上名校、智商不低的人了,津津乐道于有资格歧视别人的第一学历,在本科学历上比别人优越,那也是固定自封、心胸狭隘的家伙。要知道,人生是一场长跑,你的出身或者本科时比别人优越,人家在硕士阶段不是已经赶上来了吗?不管人家是死读书还是活读书,人家已经用行动缩小了差距了。就像龟兔赛跑一样,乌龟也未必没有获胜的一天。出了社会工作十年后,北大的学生也散落在各行各业、有高有低,而差学校的学生也不缺能干勤劳、最终上位的。而那些被“第一学历歧视”的,也无须过于介怀。他再歧视你,也改变不了你已是北大研究生这个事实; 他越不服气,越证明你的逆袭成功。
都说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十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这两天。而我却在这两天发高烧了,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并不算最好,但是考一本还是绰绰有余的。高考当天早上,我起床后感觉自己脑袋昏昏沉沉的,我以为是自己太紧张的原因,没有太在意,就去参加语文考试了,当时语文考试还可以,影响不是很大。但到了下午,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发烧了,又不敢吃感冒药,怕自己会更想睡觉。第二天烧还是没有退下去,我就这样带着病参加完了高考。高考结束后我立马估了分,我知道我完了。成绩下来后,我只比二本线高出5分。同学们互相询问着成绩,我忘不了他们那同情又带有窃喜的表情,没有同学会真正地为我难过,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喜悦或悲伤中。填报志愿时,我一边哭着一边填了第三批次志愿。我忍不住流眼泪,因为我心痛,我心有不甘。上了大学后,对于自己的大学我有一种自卑感,不敢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学校,别人讨论学校时,我不敢去搭话,也生怕别人会问起我的学校。我要考研,我一定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这是我内心中的声音,因为我知道这是离改变现状最近的一次,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我要和命运斗争一次。后来我就成了宿舍里的奇葩,当别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操场背英语了;当别人在谈恋爱,在追剧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看书学习;当别人在嬉戏聊天时,我在看着北大的官网。有舍友问我你准备考哪所学校,我说北大,她笑了,她以为我在开玩笑。备战考研时,每天6点起床,学习到晚上10点半,坚持了8个月。每当我有想放弃的想法时,我就刷一刷北大的官网,看看北大的贴吧,告诉自己你要成为里面的一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以总排名29的名次考取了北大的法学专业。当天告诉我妈妈结果的时候,她哭了,她知道我的要强,她明白我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她心疼我每天不要命的学习。我也很荣幸再次有机会进入名校,这样的成绩对得起我曾经流的泪,熬的夜。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所有备战考研的同学,坚持下来,你要相信你所有的努力,付出的一切都不会被辜负,都会扎扎实实的,一五一十的体现在考研成绩上。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改变自己人生,改变命运的机会!
“本科母校是三本的北大硕士,和北大本科生同时参加竞聘,谁会赢?”有人问。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北大本科生和北大研究生在“含金量”上的PK,谁更强的问题。如果单单论努力程度,三本大学生考上北大可能比超级学霸考上本科要付出的努力还要大;但论智商水平的比拼,高考能考入北大的大学生,每一个都是人中龙凤的存在,其潜力和智商可以让人叹为观止。当然,三本生通过考研考入北大,其逼格也不可谓不饱满。在多年前,有出现过三本生考入北大的个例,但是在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个三本生能通过考研考入北大。所以,无论是通过高考的渠道成为北大本科生,还是通过考研的途径成为北大硕士,其难度都不容小觑。本科母校是三本的北大硕士,和北大本科生同时参加竞聘,谁会赢?如果我是用人单位负责人,在招聘名额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我会把本科母校是三本的北大硕士和北大本科生一起招进来,因为二者各有千秋,前者是勇于拼搏、大器晚成的人才,后者是绝顶聪明、天赋超绝的存在,把这样的人才都引进自己所在的单位,都可以成为勇挑大梁的牛人。但是,如果让我“挥泪斩马谡”的话,我会保留北大本科生,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北大本科生与本科母校是三本的北大硕士相比,前者“含金量”更高。能够考入北大的本科生,无论哪一个都是超级学霸的存在,别说在一个镇,就是在一个县区或者市区,都绝对是天赋排在前几名的牛人。通过高考考入北大,每一个省份的名额都不多。北大每年所招的本科生要比研究生少两千多人,也就是说,北大本科生的招生人数比北大研究生招生人数要少非常多。由此可以看出,通过高考考入北大,比考研考入北大还要难得多。故此,本科母校是三本的北大研究生,在“含金量”方面是很难与北大本科生相媲美的。另一方面,能成为北大本科生之人,想要成为北大研究生,正常情况下问题不大。北大本科生如果花几年时间进行考研的话,其今后的科研成就绝不会比三本生考入北大之硕士差。这就好比两个马拉松运动员,潜力比较大的好比北大本科生,潜力差一些但毅力不错的好比三本生成为北大硕士,谁更容易拿到“马拉松的桂冠”呢?如果前者咬紧牙关的话,拿下“马拉松金牌”的可能性要比后者大上很多。如果你是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你会怎样选呢?欢迎留言探讨。
北京大学法学院在5月13号的时候公布了考研录取名单,纵观整个考研成绩,发现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考生的毕业单位,我们发现考生毕业于各个学校的都有,有上交的,有川大的,还有石家庄学院的,有985、有211,还有普通的双非甚至二本。这也印证了一件事情,像清华北大这种学校反而不怎么看重学生出身,只要你能力出众,不管哪个学校毕业的都可以被录取。另一个细节是这些学生专业各不相同,大部分人都是跨专业的,有本科学计算机的,也有本科学经济的,还有本科学高分子材料的,甚至还有学侦查的。前面说到北京大学不看重考生出身,这一点这一个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成绩排名26的这位同学,本科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初试成绩401分,面试成绩82分,最终成绩80.74分,排名26名。和那些985大学不同,这个学校还是一个独立学院。经过查询发现,这个学校在之前是公办三本,2017年二本和三本合并之后,该学校开始在安徽二本招生。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位女同学她敢报北京大学,而且最终还被录取了,真的是非常厉害,在北京大学老师刁钻的面试下,她还能考一个这么高的分数说明真的很优秀。有很多同学包括我考研的时候报北京大学可能连想都没有想过。所以真心的佩服这位同学,不但初试成绩高,而且复试成绩也很高,最终从三本逆袭到了北京大学。她这一成绩要超过很多985大学的学生,比如有毕业于南开的、中南的、川大、上交的,面试都没有她发挥得好,很多985的学生都排到了80名以外。当然了,这个案例并不说鼓励大家都去报考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确实是很公平,但是报考难度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专业课非常难,分数要求也高,这些学生中分数最低的386。这位同学的逆袭有一定的偶然性,考生在报考学校时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能力,如果不是有足够的实力,还是稳妥一点好。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三本逆袭清华北大的例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幸存者偏差”,更多三本的同学报考清华北大最终是被刷掉了。
2020年考研已经完全结束了,考研结果已经尘埃落定,很多人逆袭,也有很多人选择二战。那北京大学2020年法律硕士录取学生成绩公布,里面可以看出很多二本三本毕业生逆袭。2020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学生名单公布,可以看出有很多本科学历出身不是太好的学生逆袭了,最大的逆袭就是来自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三本毕业生!这个毕业生只是来自一个三本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要知道三本本科两个屁都不是,但是如果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那就是人生的华丽逆袭!有人说:“就业只看第一学历。”但是也不能否认人家在考研付出的努力!假设学历满分是100分。那三本本科就是40分,但是考上北京大学硕士就是70分。所以北京大学硕士还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大学才是真正的分水岭,自律自强的人会更加优秀,会走得更远。把这个转发给你家的孩子,大学不能浪费~~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
有个真实的招聘难题:一个北大本科生,一个本科是三本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公司会招哪一位?作为资深HR,给大家爆一个料吧。优质公司招聘应届生,坚持优中选优,必查应届生的硕、本、高“三代”,看看是不是“根正苗红”。这个“秘密”,在人力资源业内是公开的“潜规则”,但外人并不是很清楚。以下三点原因,也许终于说明白了,说到根子上了。第一,资深HR的实际操作,重点考察什么因素。资深HR遇到北大研究生,会仔细查看他的本科学历、成绩、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等情况,再仔细查看他的高中是什么学校、成绩、获奖情况,以此判断此人是不是“根正苗红”。那种高中名校、本科北大,研究生北大的人选,值得重点考察。然后再通过面试,看看他是不是“书呆子”,是否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半路出家的北大硕士,也不是不重视,要重点考察他是怎么考上北大研究生的。三本学生,能考上北大研究生,按照常识来说,此人应该更牛,也许说明他智商高,高中贪玩,没考好,后来发愤图强,又考上了北大研究生,难道不是更厉害吗?在资深HR眼里,半路出家的北大硕士的含金量不如北大本科。因为高考是世界上最严格的筛选,可操作的余地不大。但北大硕士,可操作的空间相对是有的,未必都是真才实学。有本事的人,也许能搞定硕士导师,但未必搞定高考。这一点,要考察他的高中是不是名校,底子是不是扎实,智商是不是过硬。第二,在看看职场实践情况,职业发展天花板的现状。一个人要在职场上持续发展,要面临许多天花板。比如,智商上的天花板,情商上的天花板,天赋上的天花板。举例说明吧:高中、本科、研究生都是名校生,说明此人智商非常稳定,知识和理论功底扎实,天花板就比较高。某公司科研人员群体中,这种表现就特别突出。根正苗红的北大硕士张三,与半路出家的北大硕士李四,在科研处于中级水平的时候,两者优劣体现不出来,勤奋也能补拙,但在科研进入高深阶段时,天花板就来了。李四面对高深知识和原版外语资料时,就遇到了天花板,一是智商不够,二是天资不够,三是理论功底不够,四是语言理解力不够,就无法继续突破,技术水平就会停滞。张三根正苗红,理论基础扎实,语言天资好,智商超过常人,就能突破天花板,继续深入,取得更大业绩。第三,要辩证看待名校生和普校生的差别,两者都要扬长避短。有人不服气,凭什么说普校生就是不如名校生呢?有的名校生反而不好用,长期发展还不如普校生呢?许多普校生,甚至大专生、小学生生都取得了显著业绩,他的手下专门招北清博士呢。这种反驳实际上就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小学毕业生当了企业家,专门招北清博士,不是“戏弄”他们,而是他通过经营企业后,更加明白智商、情商、理解力、创新力的重要性。小学毕业生当了企业家之后,他绝对不会“武大郎开店,比他个高的不要”,如果有“矮个子里拔将军”的理念,企业就会一茬不如一茬。有人还反驳,为什么我们企业中,普校生成长的更好,甚至都当了名校生的上司呢?这是一个现实,同时也是一个误区。在传统行业里,尤其是对高精尖技术、智商含金量要求不高的企业,普校生比名校生发展得更好呢?比如,石油企业,石油院校的毕业生“一统江湖”;再比如,电力企业,电力院校的学生占据了主要中高层岗位。为什么那些名校生反而不好用,发展不好呢?在这种企业里,员工成长发展,更加突出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些行业从基层做起,要能吃苦,能坚持,能钻研业务,同时要懂人情世故,情商要高。对高精尖的技术需要偏少,对智商的追求度也不高,所以,名校生的优势体现不出来,不能吃苦、不能忍耐、情商偏低的缺点反而凸显出来,造成了普校生更踏实、发展更好的局面。相反,在那些金融、咨询、投资以及高精尖技术领域,名校生的优势与普校生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有些高材生对数字、对技术、对深奥理论的理解力和穿透力,真是叹为观止。面对一摞子报表,高材生精英看几眼,就能做出判断,而一般人看半天越看越糊涂。这就是智商和领悟力的差距,人家从高中、本科、研究生一路考出来,知识功底、理论功底、智商水平、领悟力是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到了高深领域,普校生不服真不行。所以,北清毕业生以及其他世界名校高材生,一般不去传统行业,那里待遇低是一方面,关键是与一帮普校生竞争,优势反而成为劣势。高材生往往直奔金融、投资、咨询、医药、互联网、高科技等领域去了。结论,名校生和普校生都要扬长避短,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都能做出更大的业绩,而业绩之间是没有衡量标准的。
目前很多考生都已经收到了研究生拟录取通知,也有很多考生正在紧张地准备着复试,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昨天晚上有个学弟在后台留言说到:自己本科是普通一本高校,正在准备某985高校19号的复试,他的初试成绩排名第三,总的招生计划人数是25人。他现在很焦虑,担心报考的学校歧视他的本科,不保护一志愿考生,而且他的复试也没准备好,现在该怎么办?其实这位学弟的担心都和很多人是一样的,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不保护一志愿考生,并且歧视考生的本科院校。至于如何准备复试,其实很多的复试问题你都可以提前预测,提前准备。下面来看看一个本科是三本独立学院的考生,但是却已经被北大拟录取的例子,希望能够缓解你们的焦虑!在5月13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布了2020年法律研究生复试成绩通知,我们可以看到,该专业的研究生录取中不仅有几所双非高校,甚至也有三本独立学院的考生取得了好成绩。该考生毕业于一所独立学院,初试401分,复试82分,综合排名26名。从计划招生人数来看,该考生今年被北京大学拟录取了!这也从侧面看出,对于很多高校尤其是名校来说,不会歧视你的本科学历,最终是否录取取决于你的专业实力,取决于专业复试的答题表现,这就需要考生拥有深厚的专业基础,而且做好充分的复试准备。当然我并不是说北京大学比较好考,这只是说明北京大学不歧视考生的本科学历,复试相对比较公平。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研究生复试基本通过网络进行,因此今年的复试与以前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现阶段如何准备复试呢?准备常见问题的答案虽然研究生复试的题目千千万,但是总有很多问题是可以提前准备的,而且老师有很大的可能性都会提问。第一,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可能会被问到为什么选择跨专业?是不是不喜欢以前所学的专业?考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就业方面来回答,但是尽量不要直接说不喜欢以前的专业。第二、为什么选择报考我们学校?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的知名度以及自己以后的就业地区角度来回答,总之遵循一个原则:找到学校的优点使劲的夸。但是千万注意!不能说是因为自己考不上其他更好的学校,才报考你们学校的(这种想法只能存在于心里)。第三、与疫情相关的问题,比如:请你说说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影响,这种问题经管类的考生基本都遇到,考生可以先从理论的角度回答,然后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回答,总之需要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回答,不能只谈理论。第四、简历上的项目、实践经历有关的问题必须梳理好,基本上99%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准备好了,你就可以在老师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如果准备得不好,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项目、实践经历情况准备好可能的问题答案。网络复试的准备准备好复试所需要的手机、电脑设备,并且保证网速能够达到要求,这点很重要。前几天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402分的考试复试被淘汰,据说是因为当时网速不好,老师那边听的不清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发挥。所以,网络面试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面试小贴士。当你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就带着自信去面试吧,下一个逆袭北大的考生说不定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