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位于欧洲中部,气候适宜风景优美,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那么想要进入瑞典留学读博士,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立思辰留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2020瑞士博士留学申请要求一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申请博士在瑞士,通常大学会向博士生提供全额或部分奖学金。各所大学自行负责博士生的招生工作,没有申请中心系统。二、申请要求要获得研究生资格,申请者必须拥有大学学士或更高的学位(一般要求已获得硕士学位),所学专业必须与申请领域的研究课题相符。另外还必须提交一篇反映独立研究成果的该专业学位论文。如果有用英语授课的相关课程,我们建议那些希望在瑞典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先在瑞典取得硕士学位。获得瑞典硕士学位有可能提高你成功申请攻读博士的机会。每个专业要求各异。相关信息请直接与你感兴趣的该系办公室联系。有关部门也会对申请者是否符合条件,有否能力完成博士学业作出评估。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三、申请方法当享有全额或部分奖学金的博士生名额出现空缺时,学校肯定会对外公告,从而使得所有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提交申请。许多高等教育机构也会公告资助留学读博的名额。通常各院校官方网站会发布公告。如果你考虑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科研能力培训,你应当直接从相关院校或教授该专业的系获取特定信息和申请材料。申读博士时,必须直接向该系寄交申请书,同时附上经过公证的学位证书和/或毕业证书,或学校成绩单、毕业论文和推荐信。通常需要经过认可的译本。有些系有固定的申请截止日期,另有一些系则允许学生随时提供申请资料。你可以在这里查阅到瑞典大学名录。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遇见HI,Switzerland瑞士前言最近很多同学向小佑咨询欧洲的硕士和博士情况。一直以来,欧洲各个大学排名被英美霸榜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欧洲学术圈的积淀,尤其是顶尖实验室的科研实力,仍然能紧跟第一梯队,不容小觑。比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三大神经网络结构之一)的发明者Jürgen Schmidhuber就职于瑞士国内都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区卢加诺大学;而鲁汶大学在集成电路上设计领域还是龙头老大等等。各个领域的顶尖大师/实验室星罗棋布的散落在欧洲各个大学。而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是时候重新考虑在欧洲发展的可能性。而今天小佑主要讲下不漏山水的瑞士高等教育(Master&PhD),瑞士作为一个永久中立国(外交政策),总人口约856万的中欧联邦国家,以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4种语言为官方语言。瑞士作为在人均GDP、人均专利数、平均寿命、人均诺贝尔奖数、人类发展指数等各项指标名列前茅的国家,并不像大众想象的一样,单纯依靠金融业、旅游业或奢侈品发家致富。在科研和工业领域,瑞士也拥有强劲的实力。雀巢,ABB,罗氏制药,劳力士,瑞银,罗氏,嘉能可等企业便是佐证。小佑将从瑞士学校分类,学位-Master,学位-PhD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瑞士学校分类瑞士实际上是26个州的联邦共和国,负责各自的地区事务,包括高等教育。大多数瑞士研究型大学在区域管理上都是地方州立大学,但是有些机构也由联邦政府或通过其他机构进行集中控制。总的来讲,瑞士有四种大学类型:10所州立大学由各个瑞士州运营(并非每个瑞士州都有一所大学)。他们从事原创研究和教学,并可以授予各个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2所联邦理工学院位于苏黎世的瑞士联邦技术学院(ETH苏黎世)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它们是瑞士最负盛名的研究中心,在各个学科领域均享誉全球。它们由瑞士联邦政府集中管理,并有权授予博士学位。7所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传递,提供先进的专业技术培训或解决具体挑战。他们传统上不授予自己的博士学位,但一些已经开始与州大学合作,开发创新的合作博士课程。20所师范院校(独立院校)授予教学专业资格,往往与特定语言相关。在极少数情况下,他们提供与教育理论相关的高度特定主题的协作博士课程。知名大学列表:二、学位--Master瑞士公立大学硕士学费约1000 - 4000 瑞士法郎/年;瑞士的生活成本非常高,建议准备2000瑞士法郎/月。硕士的入学时间比较常见的是9月(秋季)和2月(春季),9月通常在1月-4月之间申请,2月则通常在7月-11月(具体申请时间因学校或项目不同而有差异)。多数硕士课程涉及三到四个学期的学习(学分在90—120ECTS之间)。实际上,学制为一年半至两年。以瑞士两所联邦理工大学为例,它们的硕士都是为读博做准备的,大都是两年制研究型硕士,学制内不光有高强度的专业课学习,还有大量的research projects(有的含在课程内,有的作为一个10学分的大型项目分配给学生并一对一指导),还包含有毕业论文(就算学生不想读博,也要去企业里在教授的监督和一对一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工业项目)。以苏黎世联邦理工(ETH Zurich)为例:ETH Zurich的硕士课程90%以上都是英语授课,个别专业是德语或者德英双语教学(如建筑,风景园林,历史与哲学,土木,药学等专业)。常规时间:秋季申请11月1号到12月15号之间,春季3月1号到3月31号之间。强烈建议秋季申请,春季一般为补招,秋季申请机会要大很多。下面是2020年秋季申请的详细时间安排:申请流程(申请费是150瑞士法郎):申请方式:网上填表http://www.eapply.ethz.ch/。有不少的步骤需要准备,比如课程描述,需要你用英文描述所有你成绩单上的课程大纲,推荐及早准备;Curriculum Vitae (CV):个人简历Motivation letter动机信,主要写申请动机和对申请的院系科研的兴趣所在。高中毕业证:就读高中的毕业证official transcript(s) 成绩单:所有入学过的大学(包括交换学校等在CV里出现过的学校)的考试成绩单学历:已获得的大学学历,仍在读需提供在读证明语言:一般要求如下:雅思7.0 ;托福100;Cambridge Proficiency (CPE) :grade C;Cambridge Advanced (CAE):grade B。某些专业如建筑,土木会有额外要求。语言成绩只要入学前提交即可,意味着申请时并无语言要求(有学生被录取时没有语言成绩,开学前才提交的英语考试成绩),但为了保险自然是连着语言申请一起提交为好。除此外有些专业要求或推荐提交GRE成绩(比如计算机,数据科学,计算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热门理工类方向),但无硬性成绩要求。推荐信:两封推荐信,自己学校的教授推荐就可以。护照扫描件ETH Zurich通常对国内本科的录取也是十分严苛;就我们多年申请经验来看,从国内毕业过去读master的学生基本都是国内排名靠前的211&985院校或者国内专业排名超级强势大学的学生。所以申请难度也是可见一斑。三、学位--PhD01博士类别Traditional or general PhDs传统博士属于传统的导师制,这类博士的学习方向偏向于研究,未来的就业也是专注于学术,所以更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同门师兄弟的帮助。这类博士的申请,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博士申请方式是一样的,每年高校会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招生的开放,会提供专业和导师供选择,大家直接套磁,递交申请和材料等待结果即可。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Structured PhDs结构化博士近几年新出现的结构化博士,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是因为这类方式联合了学校和企业,将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为未来就业铺平了道路。在学校申请方面,和普通博士是一样的,但是还会多出一个步骤(如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那就是对企业进行了解,并且参加企业的面试,双方都满意之后可以签订合同,这样完成学校的学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瑞士的博士学位持续3-5年。传统博士往往更短,而结构化博士的长度因为包含额外的培训或者活动安排,时间上可能略有增加。02申 请通常博士录取和硕士完全不同,基本只取决于教授的意愿,因此套磁,牛推,论文,面试是博士申请的必要环节。如果教授决定要你,则余下的申请过程都是走个流程。 少数教授会要求你用系里的申请系统,但也只是走个形式。虽然有直博通道,但以苏黎世联邦理工为例:99.9%的博士都有硕士学历的,直博也要求先被硕士录取后然后修一个学期到一年后的课程才可以申请直博。总的来讲,对于非欧盟的国际生来讲,硕士学历对于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博士来说是必备的。如果遇到需要进行网申的学校或者导师,通常需要的材料清单如下:本科/硕士学位证书和成绩单(瑞士个别项目是可以本科直博,但是对于非欧盟的学生成功几率还是比较少见的)英语成绩(最低的成绩要求:雅思6.5<单项5.5>,托福90),人文社科会要求更高(雅思7或7.5,托福100+)GRE或者GMAT(看学校和专业)Personal statementCover letterResearch proposal(研究计划,概述项目范围,目标,方法和成果),看专业2-3封推荐信网申或者材料寄送瑞士的英语博士跟你所在学科领域有关。如科学、工程和商业等高度国际化的科目更有可能用英语授课;艺术和人文社科以当地语言授课为主。瑞士博士学位申请通常没有最后期限。但是,来自欧盟/欧洲经济区以外的国际学生应尽早申请,以便留出时间处理签证。03毕 业博士学位的主要成果是你在研究结束时撰写并提交的博士论文。它代表您对学术课题的实质性原创贡献,它应该提供新知识和/或数据,原则上至少值得其他学者或研究人员使用。论文通常是通过口试或者答辩(oral examination)进行评估,但只要导师同意并通过答辩委员会(通常由专家组成的,其中一人必须是校外专家)的答辩即可。博士毕业后,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学生通常可以申请学习后居留证,需要提供住宿和经济支持的证明。这样你可以在瑞士停留六个月。一旦找到工作,您就有资格获得长期或永久居留许可。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瑞士移民局官方网站(Swiss Immigration Service website )。小佑说为瑞士科技和工业界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正是实力过硬的瑞士高等教育。瑞士作为欧洲的人才高地,通过它自己独特的手段----高薪(起薪约1.5-2倍于德国,未来涨幅更大,税率约是德国的1/3,IT领域更是接近硅谷)+宜居环境,从欧洲诸国甚至北美聚集最有利于本国科技经济发展的精英。瑞士人安身立命的法宝唯有政治家们精妙的政策和更强大的科技。以上就是小佑为大家分享的瑞士的情况,瑞士大学资金雄厚,享誉全球,同时它的学术研究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一个被英美遮住了光环的国家。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的做出选择,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能详细阐述,有想了解的同学欢迎私信小佑获得更加详细的咨询。~ THE END ~本文版权为佑途教育WeChat(youtoo6666)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2019年12月6日下午,遇到一个我们回来参加培训的校友(我们承办的培训班)。他已硕士毕业3年,借着培训班的机会回母校看看,有心回校攻读个博士学位。事实上,包含我们学校在内的不少学校已很少愿意接受在职攻读博士(如比例不超过5%),要求个人档案必须转到在读院校。而且,每年高校清退的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职读研、读博的学生。之后,未到校或没心思做课题研究,荒废几年后直接被清退。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也犹豫过是否需要辞职后,回校在他之前导师课题组全职读博。主要是他已成家,在企业工作收入不错,自己也非常犹豫。在他的感觉中,自己在单位没有晋升空间,想通过读博换个新的工作环境。可是,博士求职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有优势,而且想毕业真心不易。因此,我问了他一个问题:读博后,你想几年内毕业?这么问的理由在于他已工作3年,博士毕业时的年龄稍微偏大。比如,理工类专业的男博士,进入高校后得到青年基金的资助非常重要(35周岁以下)。很多高校引入的新博士年龄基本都在32岁以下,留出2-3年时间用于申报青年基金。他已工作3年,要是不能4年学制内顺利毕业,延期时间过长,找工作就会变得很艰难。他给的答复是希望3年内能破格毕业。主要是在他们课题组,之前就有类似的学生3年、3年半提前毕业的,而且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低。之前,翟天临博士的学术不端事件后,更多的高校采用教育部的学位论文盲审平台。盲审平台的话,通常得预留2-3个月时间,漫长的等待期折磨人啊。基本上最后一个学期就是忙活论文送审、答辩、求职、整理结果撰写校论文的事情。很多博士回想起那个时间段的经历,自己都感觉“傻傻地可爱”。目前,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学制普遍在4年,少量是3年(如华南理工大学)。事实上,4年学制比3年有优势,因为第4年学制内都会有助研津贴。而且,3年内能毕业的博士比例真的非常低。以学制来说,开题、中期检查、小论文投稿接受、预答辩、大论文撰写送审、答辩都顺利的话,博士大部分是4年毕业。也就是读博士读了4年。但是,之前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博士延期率高达2/3。我之前也谈过,想必也得迈过三道坎,分别是学校、专业和导师的毕业标准。在这三个毕业标准中,通常导师的要求是最严格的,尤其是在小论文的数量上。而且,这类要求严格的导师,还不接受档次较次的期刊。宁可不投稿,或者直接不愿意署名通讯。那么,延期之后,读博的最长时间是多久呢?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手册中规定:在读博士生不管是什么原因,8年内无法取得博士学位的,就会被清退(部分学校是要求7年)。2017年,小西曾看到一个女老师留言:“毕不了业的是我老公,我跟他都是某高校教师,他考的本校的在职博士,混了8年,一篇文章没有,混到被清退的下场,也算是个奇葩了。”。是不是看到这个留言,很有感慨。事实上,这类本校教师在读博士被清退的并不少。当然,这里有他们之前读博过于容易的因素(学校鼓励本校老师校内或去名校攻读在职博士)。反过来看,这类导师(硕士学位,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起码没有压榨自己的硕士生,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博士毕业的支撑。也算是不容易呢!另外,优秀推免生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通常都是5年内博士毕业的。研二选择硕博连读的,2+3年也能毕业,无法毕业的部分学校可以转硕(答辩后拿硕士学位)。说说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都是几年毕业的啊?
2019年10月28日,小西和一个博士师妹恰好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在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后,师妹博士在读大学取消了之前存在的“免盲政策”。免盲是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发表学术小论文层次和质量达到学校要求后,自己导师可以推荐评审专家给研究生院,再安排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给推荐的专家。免盲让博士生们非常心动的地方在于其有2个特色:一是专家是博士生自己导师推荐的,评审结果肯定会带有一定主观偏向,很少会遇到所谓的不同意答辩。专家基本都是导师的熟人才会推荐,甚至学生自己参加学术会议时也有过接触,能免盲肯定有几篇不错的小论文打底,给的评价/评分不会低。二是评审回复非常迅速。极端情况就是5-7天内完成论文评审、评审意见回复。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正常走盲审渠道的话,通常需要提前3个月。比如说,2019年12月参加答辩的博士生,9月份就得将自己的论文送审出去,否则可能赶不上12月的答辩。师妹们这一届,学院(2个专业)招了21名博士生、4个直博生。之前再她们入学时,学校的博士学制还是3年。如今学校已将博士学制调整为4年,3年毕业得走破格渠道。4年学制的优点在于博士延期率高,学制延长后可以享受国家1500元/月的博士补贴,减轻博士生延期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读研、读博期间再和家里要生活费,相信很多研究生开不了这样的口。靠国家补贴、导师补助能解决生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在他们这届21人(不含直博生)中,大约有8人可以2020年6月毕业(3年博士毕业)。她自己感觉4年、4年半才能毕业,压力非常大,目前小论文已达学院和导师要求,但是成体系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有很多实验未完成。提到“4年半”就是她比较担心是否能赶上论文送审,毕竟前文我也提到盲审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她是婚后读的博士,可能还遇到怀孕的问题。之前,我就有师姐读博期间怀孕生子,为了保胎,被迫延期一年多(5年半毕业)。聊到师妹的例子,就是想说其实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集中在3-5年,看学校研究生院文件,最长可以7-8年。超过时限后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就会被清退。每年都有看不到不少大学发布硕士生、博士生超期限被清退名单。其实,我想说在博士第5年还没有什么进入状态、混日子或导师指导有问题,基本上后面2-3年也很难出足够的成果和撰写一篇逻辑合理的学位论文毕业。当然,硕博连读、直博的学生相对来说,毕业的时限会短些。以硕博连读为例,研三直接转成博一,基本上硕士2年+博士3-4年(5-6年)毕业概率很高。相比普通招考、推免审核的博士生,能节约1年时间。直博的话,得看不同大学的具体要求。就我所知,部分高校明确要求直播生得5年内毕业,否则将无法授予博士学位。非常严格,这也是不是优秀推免生在面对是否直博时,比较犹豫的主因。之前,我曾发文聊过硕博连读、直博,和优点共存的缺点是毕业难、没有中间退出机制。有心做科研的同学,其实我还是很推荐硕博连读、直博的,做科研“逼一逼”自己很有用,潜力就是这么激发的。之前,我就有师兄硕博连读5年后,觉得不合适做科研,退学以本科学历求职找的工作。但是,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部分研究所可中途申请转为硕士参加答辩,授予硕士学位。高校在这方面受限于学信网的信息注册,不太乐意提供这样的选择。当然,博士毕业的学校、学院要求会稍低些。读博过程中,还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导师。并非每个导师都要求高,得看性格和课题组氛围,博导中有乐意将自己博士生早日送毕业的,也有严格要求,不达标准不放人送审、答辩的。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是几年毕业的啊?有被清退的博士生吗?
现在很多人读博士的目的就是想拿到一个博士文凭,这样就可以在社会上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以后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每年大学毕业生800万左右,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一部分人不得不考研、考博提升自己的学历。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没有做好进入社会工作的准备,不断的读书推迟他们进入社会的时间,有些确实害怕被社会淘汰,一直在逃避,一直读到博士,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占少数。那么博士毕业正常年龄是多大?用青春换来的高学历到底值得吗?博士毕业正常年龄29周岁左右下面我们分析的正常年龄不包含神童跳级、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的情况。一个正常的学生要经过幼儿园2年的教育,7岁读小学一年级,6年后升入初中,读3年初中再读3年高中,读完高中正常是18周岁,然后是高等教育4年大学,3年硕士研究生,4年博士研究生(3-5年),拿到博士学位正常年龄为29周岁。博士学位是中国的最高学位,可能有人会说还有“博士后”,这不是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在科研单位工作的一段经历。三十而立的年纪,刚刚博士毕业,到底值不值?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十岁了怎么找对象,其实部分博士生都已经结婚了。不管是读大学、还是研究生,只要达到了国家法定的年龄都可以结婚,读博士既能拿到高学历,又能结婚生子,真是“鱼和熊掌兼得”。大多数人关心的博士结婚还在读书的经济问题,博士在读书期间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科研院校、研究所的生活补助、导师发放的补贴、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补贴等。国家奖学金每年3万元,学业奖学金每年1.8万元,国家助学金每年1.4万元,院校和导师补贴每年平均3-4万元左右,三助每年大约1万元左右,国家奖学金覆盖面稍低,后面的基本都能拿到,再加上博士接的一些兼职私活,每年基本收入10万元是不成问题的。博士毕业后,就业压力小,博士学位作为中国的最高学位,每年毕业大约5万人,还是非常稀少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于博士的招聘一般都是免笔试,直接面试,能够轻松拿到事业编制,薪资待遇比较优越。很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不仅年薪高,而且福利待遇丰厚,一般会解决当地户口,给予几十万的安家费,解决住房问题等等,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读博士还是非常值得的。
现在很多单位招工都不看学历,就有人说读书多了也没有用,还不如早点工作赚钱,可当你看到下面这位博士求职的经历,你会吓一跳。最近有位博士在职场论坛上发帖,讲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历,现在遇到了困惑,希望能够得到网友的帮助。他说自己22岁本科毕业,保送读研,读了三年,25岁研究生毕业工作4年之后,29岁出国读博士,现在33岁博士马上毕业了,拿到了2个工作意向,看完年薪后以为自己看错了。一个是网易的职位,年薪40万,而且HR还承诺薪水会过百万,另外还有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年薪25万,他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职业?有网友说还是读书多了好,随便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几十万的年薪,这对于普通就职者来说简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有网友说这么高的薪水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不是底薪,一定是完成了公司交给的项目任务才会有这么高的薪水。有人觉得他应该去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主要收入高,高校老师在于稳定。但互联网的收入比高校高出五六倍,这样在互联网干五六年就拿到老师一辈子的收入。即使将来干不了可以转行,也比大学老师强很多。而且还有这段挑战自己能力的经历。有人说自己喜欢做什么才最重要,不要为了钱去工作,而是应该喜欢这份工作然后顺便赚点钱。多数人还是觉得他应该选择去高校做老师,为人师者,职业高尚,受人尊重,而且工作环境好工作待遇稳定,压力小,不能光考虑收入,要看看支出。做老师的话,子女的教育费用会从幼儿园省到大学,学区房、择校费等等会省不少钱。而且读书多的文化人不太合适互联网这种太狼性的节奏,肯定不适应。你觉得他应该选择哪个职业?每天分享职场故事,职场经验和职场技巧!
压栗山大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读博,向来是压力山大的活动,博士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补贴少,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了,博士生还在为论文焦头烂额。不过现在,读博过程中你的苦你的累,Nature都知道。是的,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开展了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6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博士生,借机大吐苦水,把科研的焦虑、求职的压力、对圈子的不满全都倾诉了出来。统计一下,这次调查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36%的博士生都因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而寻求过帮助;21%的博士生都遭遇过骚扰、歧视和霸凌行为;将近八成的博士认为,当前的学术圈风气不正,充斥着各种关系、特权和官僚主义,过于压榨博士生,文化落后亟待改进。而对于最现实的毕业求职问题,七成博士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工作,甚至,还有超过30%的博士生觉得自己正在读的项目根本就对找工作没有用。一个全世界学术圈人士都期望能发论文的顶级期刊,公布了这样惊人的数据,简直是“官方劝退科研”啊!怪不得,连房东老太太都说“不要读博,不要写代码”(不要赌博,不要吸大麻)了。近四成博士生都是出国党,在职博士也不少其实这已是Nature的第五次博士生调查,共有超过6320份有效数据。除了英文版,问卷还被翻译成了中葡西法四种文字,因此获得了全球博士生们的广泛参与。其中36%的问卷来自欧洲,28%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人和印度人),27%来自北美和中美洲,非洲、南美和大洋洲的博士生各自只有3%。这6000位博士生,性别基本上男女各一半,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在25岁到34岁之间,另外还有12%的博士生不到25岁,11%的博士生超过了35岁,甚至还有五六十岁的老博士生。其中22%的人都处在或上有老、或下有小的状态,需要照顾家庭。已经当妈妈了的博士生Fonseca-Hernández,就对边读博边带娃这件事感到十分焦虑,因为学校里没有幼儿园,她把5岁的女儿送到了收费很贵的校外日托中心,她感叹,想要同时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和优秀的父母,实在是太难了。37%的博士生是出国读的,大部分去了欧洲和美国,出国的原因集中在体验异国文化、本国的资金和博士项目不足以及方便找工作方面。不过,有不少出国党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学气象的古巴女生去了墨西哥读海洋物理博士,发现换一个国家已经很难了,读一个新领域则是难上加难,甚至患上了焦虑症。19%的博士生是边读博边工作的,他们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有少数人是为了提升技能或者刷简历刷人脉。考虑到年龄和家庭环境的因素,35岁以上的大龄博士生、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博士们基本上都有工作。欧美博士生担心“德不配位”,亚非拉博士生最愁求职赚钱读博过程中,人们普遍最头疼的事情是对前途的迷茫,79%的博士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不确定,70%的博士生时刻都在关心着除了当博士后之外哪里还有坑可以去谋个教职。另外他们的学术压力也很大,78%的博士生都觉得难以维持工作生活的平衡,74%的博士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钱,也是一个难题。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经费的问题,68%的博士生都在担心经费;第二个方面,一半的博士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怎么还;第三个方面则是日后生涯的收入问题,67%的博士生都在担忧毕业之后过日子、买房子、养孩子和退休养老的钱要从哪儿来。看到博士生也哭穷,渣本心理平衡了。不过,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是有地域性的:非洲博士生最愁没钱;大洋洲博士生最愁没教职;南美的博士生除了担心找工作的问题,还要操着卖白粉的心,时刻担心政局;欧洲博士生担心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工作生活平衡和心理健康问题;北美和中美洲的博士生担心自己“德不配位”,专业名词叫“冒名顶替症候群”——总觉得自己如今的地位是靠运气获得的,生怕有一天被人发现自己一无所长,被当成骗子,然后身败名裂。当然,同样富(chi)有(bao)而(le)优(cheng)越(de)的欧洲人有时候也担心这个问题;苦哈哈的亚洲博士生,发愁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挣不到钱怎么办、博士学位通货膨胀怎么办、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怎么办……注意,这里不是贩卖焦虑,是nature的报告白底黑字写的。唉,在座的亚洲读者们,你们都生活在hard模式里啊。不后悔,但满足感越来越低在美国读博学兽医的Radhakrishnan说,现在的博士项目很适合自己,并不觉得孤单。他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还有很深的兴趣,想找到一种能在自己的母国印度抑制狂犬病传播的方法。所以,就算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点闲暇都没有,他还是没有后悔读博。其实,这项调查中,有有74%的博士生和他一样,对当初读博的决定感到满意 (下图两个绿色柱) :有75%的博士生,对自己做研究的独立程度表示满意。有67%对自己和导师的关系表示满意。然而,就算说着满意,也依然有挫折和抱怨的情绪。有45%的博士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进行,满意程度下降了。相比之下,42%的人认为满意度提升了。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项目的状况达不到自己的预期。40%的博士生说,他们读的项目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只有10%表示超出了最初的期待。10%这个数字,比起2017年有了严重的下滑,那时还有23%的人认为超出期待。麦吉尔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Anna Sverdlik说,这样的调查报告可以帮学生们建立起更现实的认知:如果知道,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有冒名顶替症候群;如果知道,自己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时间而减退,至少还可以提前做些心理准备。当然,有关学术的挑战只是一部分。Zhou Yang是从中国去到美国加州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读化学博士的,他说:我原以为只有科研的事情需要担心,但发现还要想着怎样和实验室里的其他人相处,还要想着怎样把自己的项目解释给别人听。除了做实验,还有很多很多要考虑的事。Yang也和许多人一样,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发够论文才能毕业的压力,还要担心签证问题。回一次家就要重新签证,签证至少也要一个月,又不能请一个月假。所以,Yang一次都没回过家,不然只会再增加一份压力。这也是大部分在美国读博的外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骚扰和歧视随处可见,又不敢说调查发现,带有伤害性的行为,时有发生。△左是骚扰/歧视,右是霸凌有21%的博士生说,他们受到过骚扰或者歧视;表示受到霸凌 (Bullying) 的也有21%。超过五分之一。分性别看,有25%的女博士生说,自己遭受过骚扰或歧视。男生则有16%表示自己受到过骚扰或歧视。分国家看,最严重的是北美 (24%) ,最轻微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 (18%) 。有些博士生,还在问卷的评论区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遭遇或感受。比如,一位在印度的女生提到,就像性骚扰会有“Me too”运动爆发的瞬间一样,研究生在工作场所遇到的骚扰也需要得到关注。比如,一位在比利时的女生说,看到过并且自身也有过被导师霸凌和恐吓的经历。学术界顶尖教授,做了错事也不受罚的现象让人震惊,对年轻的学者构成很大的威胁 (包括心理健康受损) 。在表示受到过霸凌的博士生当中,又有57%害怕报复,没有办法自在地讨论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工作时长也是博士生们受到的不公对待之一。6000位博士生里,大约一半都认同:我读博的大学里就是有长时间工作的文化,包括通宵。那么,博士生平均每周工时多少?76%的博士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其中,41-50小时的比例26%,也就是说6000位博士生中有接近50%,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而在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的人当中,有85%都表示对这个时长不满意。三成博士生认为当前项目对求职无益更加令人忧心的是,长时间的工作,也不是都能得到回报。只有26%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博士项目,正在为将来找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做着很有力 (Very Well) 的准备。相比之下,有超过30%的博士生,都认为自己在读的项目没带来什么职业准备 (Very Badly) 。而在大部分人看来,博士项目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提升,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做学术演讲、设计实验等等。可即便如此,依然有67%的博士生相信,有了博士学位就能大大改善工作前景。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高校提供的岗位都很稀少,但仍然有高达56%的博士生把学术界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相比之下,只有28%的博士生把工业界作为首选。而当被问到博士毕业后立刻就能找到怎样的工作,几乎一半人都回答了学界的博士后 (46%) ,排名第二的是工业界的科学家 (10%) ,排名第三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9%) :工作形势严峻是博士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Matt Murray是耶鲁大学在读的分子医学博士生,他并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努力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还是怀疑自己读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有些日子里,感觉一切都很讨厌,只想回家。调查中有36%的博士生表示,因为焦虑和抑郁而寻求过帮助。八成博士生不满学术圈现状最后,关于整个学术圈的现状,博士们也有话要说。Nature统计了博士们对于当前学术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博士都认为,学术圈真乱。只有23%的博士觉得当前的学术体系还不错,在他们之外,更多人觉得这个体系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靠关系,很多事儿不公平,给博士们发的钱太少而压力太大,环境官僚化,整个文化是落后过时的,需要得到改进。甚至有8%的人觉得早知如此,就不读博了;还有24%的人觉得要是重新开始的话一定要换个老板。因此,在Nature的调查中,一些人表达了博士生涯中的痛苦纠结:I cannot emphasize enough the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when obtaining a PhD. I wish I were alone in making that statement; however, students in my programme struggled with suicid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读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我希望我是唯一讨论这个话题的,但我项目里的同学们一直在沮丧焦虑甚至想自杀的情绪中挣扎。不过,终究也有很多人认为博士生涯依然是充满荣光与希望的:99% of the time it fails. But that one time it works makes up for all of it.99%的时候都失败了,但是成功的那次能弥补过往的全部。希望大家都有那1%的幸运吧。传送门原始报告及数据:figshare点com斜杠s斜杠74a5ea79d76ad66a8af8— 完 —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这所学校名气还可以,不过博士生的收入实在是不敢恭维——走的是教育部最低标准。在施一公等先生的推动下,李克强总理的关心下,博士生的收入比以前好,教育部名人规定部属高校博士生的一年的补助为15000元,这也是教育部的最低标准。在这个最低标准下,各个高校博士生的收入就要看每个大学的情况了。人民大学文科博士生一个月1500元,一年发十个月,一年就是最低标准15000元。北京大学财大气粗,文科博士生一个月据说有好几千。另外,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月收入都比人大高,一些非部属高校如北京市管的院校的博士生收入比较高,如首都师范大学。这都是国家发的补助,其实博士生除了给老师干活挣劳务费,还有很多兼职可以供选择。据我所知,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时候是高三的补习高峰期,高三的价格大概是一个小时一百多一些。一些出版公司、公号等也会有一些兼职(写稿、或者校对等),只要你时间足够且不偷懒,挣钱的方式很多。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文科和理工科的博士收入差别是很大的。笔者认识一位西南地区某985高校就读理科的博士生,他们是国家、学校、实验室和导师四方面都发给补助,一个月少则三千,多则近五千,不过理工科的博士生非常累,自由时间少。
瑞士共有10所综合性大学和2所顶级联邦理工学院。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9年),在瑞士这12所大学中,女生以刚过51%的比例占据了学生总数的大多数。2008年女大学生的人数首次超过了男生,这一趋势得以继续保持下来。1990年时,大学生中女性的比例仅占38.8%。联邦统计局主管高等教育学生与考试部分的史蒂芬·卡佩利(Stéphane Cappelli)在电邮中解释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女生所占的比例较高(目前约为60%),从而也通过大学的入学人数反映出来。 但博士学位呢?因此在高校里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女生人数超过了男性,但攻读博士学位的女性还不是大多数。在经合组织成员国里,瑞士持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排名第二(仅次于卢森堡)。 瑞士大学女生比例然而如卡佩利所指出的,女性正在迎头赶上:2000年她们仅占博士生的36%,到2019年已近48%。“在自然科学和医学这两个博士生比例已经很高的领域,‘迎头赶上’的现象更为明显,”卡佩利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这两个领域越来越受女性欢迎。所以,这一进展……可以解释攻读博士学位的女性人数的整体增长。”卡佩利还注意到,在些一般不太出博士学位的领域,也有更多女性在攻读学位。各研究领域的女博士生比例根据统计局的资料,不太受女性喜欢的博士专业是数学科学(2019年为22%)和机械电子工程(2019年为23.7%)。这反映了瑞士长期以来难以吸引女孩学理工科的问题,经合组织对瑞士教育制度的最新评估中,就对这一性别差异做了评论。管漏现象不过在完成博士学位后,许多女性都会退出学术界(即所谓“管漏现象”)。最新数据显示,每四名教授中只有一位是女性。就像我们以前报道过的那样,平衡家庭生活与科研生活的困难,以及外界对女性从事科研的根深蒂固的看法,似乎都是造成管漏现象的主要因素。 并非人人都会上大学瑞士读大学的年轻人比例相对较低。相比之下,职业教育与培训更加受欢迎,三分之二的年轻人会走上这条择业之路。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男性更倾向于考取职业资格,逾50%的联邦文凭与证书的获得者都为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