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写好首篇科研论文、做好首项科研工作?急诊室

如何写好首篇科研论文、做好首项科研工作?

本文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陈耀,教授,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投入、认真的学习、思考和准备,还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材料组织、宏观把握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中英文书写的能力等。科研工作对一个人的成长和能力培养与锻炼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不管以后会不会将科研作为自己的职业,把第一项研究工作做好、并将之形成研究论文发表是非常有用和有意义的。陈耀教授通过同行评议,发表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向同行通报自己研究进展、与同行交流的最主要形式,是表明自己作为科研工作者存在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项研究工作完成,或至少是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首要标志。论文并不是在研究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构思的,而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都要思考和准备的一项任务。下面的文字中已有意将二者揉合起来。在这里,我们仅就几方面,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与同学们就研究工作进行交流。不求大全,但求真切。希望能给同学们留下印象,并能有些许裨益。一、首先自然是做什么,也就是选题。科研工作实际上就是: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对你的第一项科研工作往往会有些具体的安排,但也可能只提供一个大的方向。下面分别讨论:(1) 有具体的题目和实施方案:一般认为这种情况更简单一些,但并非总是如此。你仍然需要理解清楚为何会有这个问题,这需要查阅文献来了解问题的背景和来龙去脉。任何一个题目都是有历史渊源的,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查出并理解这些渊源。这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来完成的,要求同时阅读两类文献:①综述性文献,需非常仔细地阅读和理解;②最新两三年度内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前沿和进展,掌握自己的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在学科发展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也就是历史上有什么工作,别人有什么进展,为什么要做这个题目,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能够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等,都应查明理解。即便对于给定的研究任务,也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不能让自己沦为”指哪打哪”式的研究工具。有的同学提问:“在阅读综述文献时,常会在个别的点上遇到不了解之处,综述中也给出了若干参考文献。这时,是应继续读完综述,还是停下来查阅其它文献?”一个明显的矛盾是:若选前者,则恐许多地方都不够清楚;若选后者,则恐阅读综述的思路被打乱。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只能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一般认为,如果该点在你要了解的内容中不是很关键的话,就可继续阅读综述。请记住,科研工作并不需要你完全了解每一个概念、所有物理过程、前人工作的所有细节等。经常我们需要姑且承认(而不去追究过程和细节)文献中的很多知识点、认可前人的结论,这样可以让自己尽快地开始实际工作。这其实就是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名言的意义所在。(2) 只有大的方向:感谢导师一开始便给自己一个自由选题的锻炼机会。会找题目是将来独立工作所必需的、关系生存的能力。由于缺乏更具体的针对性,这种情况下需要付出更多查阅文献的努力。同样,两类文献都要阅读。一个经验是注意较新文献中讨论部分所提及的工作缺陷以及将来欲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案。从这里汲取灵感,寻找自己能够完成的题目。再与导师或课题组成员讨论。忌凭空、无文献依据地确立题目。初步有了题目之后,要了解题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手段。这时应主动和充分地利用课题组的人力资源。通过交谈和阅读课题组以往的论文,了解本组成员们能够做的工作,所具有的实验或数据处理技术,供考虑可行性和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可能的话,在学术会议中认识的同行也可以作为求助对象。当然,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阅读文献,了解与这个题目特别相关的前沿和进展。确认题目的可能意义。二、在研究工作中,需要:(1) 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从具体、从细节做起。搞科研关键是能静下心来,坐下来,踏踏实实地从最具体、最细节的问题入手。对于投入的时间,有一个量化的要求,就是每天至少6-8小时 (5年便可达到一万小时)。必须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形成对学科领域的深入了解、宏观把握和对所研究问题在整个学科中所处位置的正确认识。否则,再聪明也无济于事。(2) 反复思考所研究的问题,找出自己的研究动机。所提议的工作到底新在何处,应该从推动学科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动机:为什么做这个工作,到底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应不断地问自己这些问题。将思考记下来,供后面写作(如引言和讨论部分)时参考。强烈的研究动机会给论文的读者同样的感觉,使读者获得共鸣、体会出这篇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动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研究动机是一篇论文的立意,表述出为何开展这项工作的科学原因,之后的具体内容则是在动机驱动下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所获得的主要结论。想清楚了再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并不是所有主要的研究动机一开始就能想清楚的,往往是在主要的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思考所得主要结论的新意时才重新想出的。由于研究工作的结论经常会出人意料,与最初要解决的研究问题不一定完全匹配,这时便需要配合新的结论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思考和自洽地表述研究动机。(3) 能放弃、会变通。有两种情况,一是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二是有了新的更好的灵感。一旦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确认无法解决后,应考虑放弃。在由于困难而终止一个题目的时候,应当与导师等讨论,并形成总结材料,或许一段时间后还会重新(从新的角度)审视这个问题。更经常地,你会发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线索,你沿着这个线索前进,很快你会发现另一个线索(如同侦探破案),少有绝对走不通的死胡同。总有路线能让你不断前进,当然,可能会偏离最初的设定。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那只是你的工作起点。在你启动的时候,科研工作探索的本质决定了你并不会确切地知道终点在哪。(4) 适可而止。研究不能但可以无休止地进行。那么纵观已有的工作,何时才能构成一篇相对完整的论文?即什么阶段、什么状况下才能收手?多跟导师讨论,这是只有在有能力对问题和背景宏观把握后才能正确判断的。有人说:一点之见即成文,是有道理的。(5) 先打外围、迂回前进。作为初学者,应考虑尽量避免直接研究那些竞争激烈、争议巨大的领域内核心问题,而多应采用迂回战术,先通过研究旁人涉足较少的外围问题进入领域。这样可避免在尚未掌握学科动态的情况下便卷入争议,或避免因了解问题不够全面而被他人忽视、批评或拒稿,有时甚至会受到不同派系的人的学术打压。经过几年积累后,或可尝试解决那些核心问题。(6) 在工作中带着问题去学习、模仿是”学成”的捷径。事实上,成功的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全部背景、进展的所有侧面和细节。人的精力非常有限,一般都不可能把课题领域甚至是密切关联的小方向上的所有进展了解清楚。这时,须有所侧重,分清什么内容是必须搞清楚的,什么内容只需宏观了解而不用关心细节。初学者,在经历一段时间(如两三个月)的文献阅读之后,就应该着手部署具体的研究工作,再在工作中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献进行补习,在工作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等所有细节都清楚之后再开展工作,是不可行的。通常,为了避免由于了解问题不够全面而犯错,可以找出近期发表的、内容非常相近的论文,模仿和重现文中所有的图表和分析,熟悉作者的表述方式,再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表述自己的问题。模仿、重现内容相近的已有工作是初学者学习的捷径。(7) 将问题分解或逐层剥离,分解成若干简单的问题。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复杂问题往往可以分解或逐层剥离,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个、一次瞄准一个地解决问题。例如阅读复杂的程序,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划块处理,先明确各个功能块(有时是子程序)及之间的衔接,再拼在一起。有时问自己:要想解决我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另外什么问题?每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后,都应该留下详细的记录和体会,供后面查询。(8) 明确论文(工作)的主要结论,找出论文的亮(卖)点。论文的主要结论,例如新的发现,可以构成论文的亮点;亮点也可能是研究环节中采用的新技术手段,新想法或新数据等。自己应当清楚自己的工作到底亮在何处?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新在何处,亮在何处?这是论文的主线,应当抓住。任何一篇论文,都可以用几句话将这些要害说清楚,应该不断尝试如此表述自己的工作。(9) 理顺论文的逻辑框架。论文的书写是一个梳理思路、反思、推敲整个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通常成文过程中会发现已有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与补充之处;论文应以主线做指引,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可采用较固定的格式,一般通过:摘要、引言、模型或数据或实验的介绍、具体工作内容、主要结论与讨论组成)的先后顺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里主要涉及的是整体上的逻辑顺序,还有一种逻辑问题是在具体行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在下一段中涉及。每个人都对自己采用的素材非常熟悉,但如何安排他们则体现了一个人的逻辑思考与宏观把握能力。论文书写对逻辑和上下文的连贯性要求很高,什么内容先出现,什么后出现,都应当符合逻辑上的习惯。前言和后语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还可采用伏笔、倒叙等手法。可参考以下建议,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①从知名学者的论文中学习,阅读同时注意整理和理解作者的整体思路,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来把握文章的脉络,可总结出各段的段落大意、绘制出文章的逻辑框架图;②经常,在段落的第一句,可以点明该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展开叙述。在总结现象主要特征、主要原因和规律时,可考虑采用按条归纳的方式,将内容分解归为若干条款,有利于提高可读性和条理性。(10) 摘要与结论、引言与讨论大部分人读你的文章可能只看摘要或结论,再者看引言和讨论,很感兴趣的才会阅读正文。摘要是研究工作的高度浓缩,是读者快速了解论文内容的窗口。摘要最后一句通常是点出或提升整个文章在学科发展中科学意义的一句话,属于画龙点睛笔。摘要有时容易与结论部分混淆。摘要一般应当更加通俗和概括一些,而结论是在经过长篇论证之后给出的,可更专业和具体。引言需陈述相关背景、并通过这些陈述逐步引出本文的研究动机、目的、主要思路等。讨论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应对自己的研究工作作出恰当评判、介绍其在推动学科发展方面的作用、与密切相关的其它工作的区别和改进、以及在广度和深度上对自己研究工作的内涵进行拓展、还有将来的研究意图等。如果讨论部分比较匮乏,会被认为作者的知识面较窄、对相关研究工作的认识深度不够。(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写作第一篇科研论文时,经常会有同学感到语言匮乏,不知道如何描述辛辛苦苦准备出来的图表和数据分析结果。而查阅文献,则能感受到其他作者们的洋洋洒洒千言万语,似乎很平淡的事情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其实,通常一篇论文,在引言和实验理论与分析方法等基本介绍之后,就该到“看图说话”部分了。这部分是一篇文章的“血肉”,构成文章的正文。如果看着图,却感觉无话可说,只能说明作者知识的贫瘠,对有关问题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这时,最好是作者能找到若干密切相关的文献,充分阅读。从反复阅读中学习和把握其他作者是如何描述有关物理过程的,对于类似的过程需要从哪几个侧面展开叙述,存在哪些感兴趣的、值得描述的兴奋点等。对着一幅图,要能说出为什么要制作该图、该图是如何制作的、图上有哪些曲线有何变化趋势等;要能指出图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有哪几个其他的特征,这些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对本文核心观点起到什么支撑作用等。每一幅图表都会包含一条或几条关键的线索,每条线索都是支撑核心观点的一个论据。将这些线索逐个阐述,在最后总结所有线索的时刻就可以作为抛出核心观点的时刻。所以,写文章前不但要做到"读书破万卷",有的文献还要熟读多遍,充分理解相关工作后下笔方能有如神助。(12) 中英文书写通常认为,英文写不好,难道中文还写不好吗?其实,对很多研究生而言,并非一开始就能写好中文的。这是因为论文写作自然不仅仅是书写汉字,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科学层面的要求,论文框架安排需要符合整体的逻辑思路,内容还要简略得当,叙述严谨等;论文书写质量与个人的宏观把握、逻辑思维、材料组织与文字驾驭能力密切相关。写过几篇科研论文的人,干文秘、办公室等文字型工作都是绰绰有余的。有一个常见问题,对于英文论文,应该先中后英,还是直接用英文书写?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从个人经验出发,我觉得先中后英更好一些。虽然,我们目前较少发表中文文章,但是我们的各类项目经费申请,各种国内需要递交的材料大都是用中文写就。所以,对一个在国内工作的人而言,中英文的书写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另外,对于刚涉入研究领域的研究生而言,未必能用英文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应当首先通过中文的书写过程彻底清理自己的思路,将文章中要表述什么、如何去表述完全理顺。即首先用中文处理好科学与逻辑层面的问题,剩下的就基本只是语言层面的问题了。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就是遵循将复杂问题分解的思路,即将科学问题与外语问题剥离并分别处理。如果将科学、逻辑、语言的问题混杂,则可能无法表述清楚文章最为根本的科学内容和思想,容易使他人难以理解作者的科学思想。写英文稿时,请勿直译,而应将英文写作视为“二次创作”过程,即首先抓住要表达的意思,再用英文思维方式阐述出来。(若导师要求直接用英文书写,或个人英文表达能力很强可另论)。在如何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方面,有以下建议,①从英语为母语的同行论文中学习英文写作,通过阅读出声的方式增强自己的语感;在读书过程中收集“好词好句”也是经常被推荐的一种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方法,②参详导师或水平更好的人对自己论文的修改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途径,③已去世的江涛博士曾为中国天文工作者写过英文语法方面的专门讲义,可参考。(13) 投稿与审稿回复投稿的具体刊物可根据论文的内容、导师的意见择定。对于审稿人的意见,则需要慎重、认真地对待。审稿意见是同行专家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你的问题,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见,都能使你了解到同行的看法,对其认真处理,一般都会有利于将文章内容阐述得更加清楚,使科学内容的表述更加全面、更加容易让人接受。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1) 写回复意见时,对审稿人应表示感谢,要表现出对审稿劳动的尊重和自己认真修改的诚意来;(2) 应仔细体会评审人的意见,特别是英文意见,能将其要点全部标出、仔细地揣摩审稿人的出发点和意图,对审稿人暗含的意思(如果有的话)和要点进行总结,避免做出“答非所问”式的回答;对所有的要点都要逐一答复,并在回复中注明文中修改之处,这一般在编辑的要求中也会说明;(3) 对于自己需要坚持的内容、或者有较大不同意见时,应注意尽量周全地阐述自己的理由;用具体的理由、而不是情绪去答复审稿人的意见;对于审稿人曲解之处,则应当首先从自己文字中寻找原因:如果小同行的专家会曲解你的文字,则说明其他大部分人也可能会如此,所以应尽量修改自己的文字,使词能达意并方便他人理解。总而言之,科研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可以使一个人的许多能力得到质的提高。希望大家都能有所体会并在近期取得成功。

素冠

如何让你的科研更有价值,写好论文是关键

你应该在一篇刊物文章上把研究工作细致地、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但是,它也很容易写成一篇详细描述工作、但不引人关注,并且对自己的科学声誉没有太大帮助的文章,即使你的结果是有意义的,也仍如此。你只有懂得如何写人们愿意读并且读后不忘怀的文章,才能使你成为更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并增加自己在科学界的机遇。在科学著作写作中,论文的结构是一个可资参考的好样本。就像报纸的读者那样,读者不会有很多工夫从文献中寻找新信息。他们绝大多数人只是浮光掠影浏览一下感兴趣的杂志。遇到感兴趣的文章,他们才想读一读。这也就是为什么报纸文章讲一个故事要分几次,其详细程度要一次比一次增加。报纸上的标题揭示一条新闻的卖点,这好比你的论文的题目。标题对该新闻值得注意之点作简洁表达,要设计得能吸引读者得眼球。科学家对付大量信息的办法常常是去查看目录,它是主要科技期刊每期目录的一周一报。在那里只记录你的论文题目,别的什么也没有。这个情况也表明了为何要费精力去写简洁的且叙述准确的、令人感兴趣的文章。论文摘要相当于报纸新闻稿的第一段。它归纳总结了文章主要的信息,重要结果是什么,是用什么方式方法得到这些结果的。很多期刊对摘要的字数加以限制。不管杂志有无字数规定,你都应该自觉的限制摘要字数。一个既简单又切题的摘要,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一篇读上去好像在读前言或正文的长篇摘要常吓退读者。前言是讲论文来龙去脉的地方,可以在其中展开一幅重要的图或几个关键结果,但是切记不要讲得太详细。前言中你要说明你的项目如何的重要,如何值得大家去关注,你所得到的结果与大家所了解的公认结果之间有什么不同。许多大牛只看前言与结论,遇到感兴趣的才去看技术细节。因此你应该把你的结果放到显著位置,例如将最重要的图放在前言中。这样即使你的读者没有时间阅读你正文中的完整描述,他们也可从前言中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可据此确定在下次学术会议上去听你的报告。人们都认为写论文前言是最困难的任务。而写你所遵循的实验步骤,描述你得到的数据都很容易。论文撰写的困难之处在于抓住读者。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在开始进行研究之前,就把要写论文的第一段想好,而不是等到实验做完了才想。如果作者不认为一项研究工作是重要的,值得大家广泛关注,那就不要投身去做。如果发现这个课题有兴趣值得去做,那么你已经得到了写前言所需的一半材料。余下的篇幅就是总结所得到的关键结果。决定开始写一篇论文是因为有新的核心知识已经被研究出来。在写前言中,要让读者明白这个新的知识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篇文章是值得读的。一个很实用的技巧是想象正与一位久违的科学界朋友通话,他问你近来在研究什么,你把在想象中要告诉他的话写下来。如果你知道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你也了解是什么使你的结果令人感兴趣,那么就无须让你的文章以空洞的陈词滥调来开头:“近来在…方面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会让审稿人很厌烦。如果你仅仅由于别人感兴趣就为之付出数月甚至一年时间去研究某个项目,那么你在选题问题上还得好好补课。无论是前言还是正文都需要列出相关文献。因为不仅你的读者需要了解研究背景的详细情况,而且你的研究同事也急于看到他们的研究结果被人报道从而提高自己的声誉。有不少科学家一下子翻到参考文献来专门看他们自己的工作是否被引用。假如某人的论文应列入而你却没有列,那么你有可能失去这个潜在朋友。在投稿之前,找一两位同事,让他们给你的论文提提意见。因为当他们发现或补充稿子上的薄弱之处时,你只要花几天的时间就够了,而不是编辑部的几个月。假如英语不是你的母语,而你正准备为一家英文杂志写稿,那么请找一位英语熟练的同事审阅和校对一番你的论文文字。

使无休时

浅谈科技论文中如何写好结论内容

科技论文的核心一般是运用三段论进行推理,材料与方法是前提条件,结果是论据,讨论是论证的过程,结论是论点。因此,在探讨如何写好科技论文中的结论前,达晋编译认为,我们有必要先来理清结果、讨论和结论的区别。结果:用文字,图片、表格等对重要研究结果的描述,可以进行简要说明和解释,一般不用参考文献,描述的都是自己试验所得的东西;讨论:探讨所得主要结果与研究目的或假设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是否合理,与他人研究结果的异同,有什么意义等。需要进行解释和说明,也需要引用大量参考文献;结论:是针对全文的,是经过讨论推理后得到的总观念,是读者读完该论文后可以记住和带走的内容。因此,在结论部分,作者应清楚简洁地叙述最重要的结果及其意义,对论文进行一个权威性的、最终的、总体的总结,使读者能记住论文的关键内容。这样结论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结论应该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部分要措词严谨具体,可以按顺序1、2、3……列成条文,用语暂钉截铁,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但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另外,在撰写结论时,一定要事先仔细地考虑好这篇论文的关键性发现是什么?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你想让读者将记住哪些信息?那么还有哪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千万不要太长,否则就达不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结论的来源一定要可靠,是通过前文的结果,经过讨论后得来的。有的作者在文章最后,简单地凭感觉和一般印象,妄下结论,在前文中根本就没有证据,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还有的作者把结果和结论分不清,在结论部分罗列了一大堆结果,这些都是不合适的。有些学科论文常把“结论”部分不单独列出,而是将其内容放在讨论部分的文字中,一般放在最后。当然,这样做无可厚非,许多国外的SCI刊物也这样做。但个人认为,最好是单独列出来,便于读者阅读。

大碗茶

第一篇科技论文该如何写

现在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毕业都有着论文方面的要求,要求毕业前至少发一篇科技论文,无论是中文核心还是英文SCI。严格的课题组会要求学生至少发表一篇英文科技论文,万事开头难,那么研究生生涯第一篇SCI论文该如何进行书写呢?根据我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体会,一起共同学习一下。当你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就证明前期实验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各方面的数据分析也到位了,剩下的就是语言组织了。写之前将各部分的图做好、做漂亮是必须的,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小标题和图的形式把论文的框架搭起来,这就好比人体骨骼一样;然后就是往里面填补内容,这也就好比人体组织一样。论文的书写必须是上下连贯,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当写每一个表征时最好能有相应的参考文献做支撑,当如果找不到相关方面的文献时就要根据基本原理进行推测,遇见这种情况时最好不好把语言讲得过于绝对,可以用一种推测的语气来书写这部分。拿工科为例,一般结果与讨论部分中第一个就是你实验的过程机理图,接着就是样品的形貌、结构与其它物性分析,最后才是样品的一些表观性能测试。组织的时候一般都是图在前、内容紧跟其后。各部分图与图也要上下连贯形成一体,为题目主旨服务。在写的顺序方面可以实验部分先行,结果与讨论其后,摘要与结论紧跟,最后便是前言了。其实前言作为文章的开篇部分是比较难写的,需要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且要将文献自然地过渡到与自己主题相关的层面上。将文献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写论文的时候个人建议是边写边插入文献,可以利用Endnote软件实时插入参考文献。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后期在找文献时的难处了,对于一些经典的理论的引证可以参考一些前几年的文献,而对于一些表征的分析则可以参考近些年的文献,让人感觉出一种新鲜感。另外在参考文献选取方面尽量引用一些权威的、知名度高的杂志,这样整体下来文章的档次也会提升不少。

夺魂索

如何高效的撰写SCI科研论文的前言(Introduction)部分

即使是一个有经验的作者,对它来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SCI科研论文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一旦我们明白了科研文章的标准形式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水平。今天就让小编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来浅谈一下对SCI论文Introction部分的一些撰写的感悟和写作技巧。首先,Introction部分是一篇SCI科研论文的主体的第一部分内容,往往起到一个开门见山的作用,杂志审稿人如果看完你的前言部分就没有很大的兴趣去读你的文章的话,那么你的后面实验或者结果与结论部分写的再好审稿人也不会看得到的。因为你的前言部分糟糕的内容已经给他留下了一个不好的第一印象,文章的最终结局可想而知。一篇科研论文的前言的目的是要向读者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假设或目的是什么呢?”。往往大多数作者的文章的前言部分经常会因为没有提供足够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来支撑你的假设或者科研观点,这一点其实在SCI论文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前言部分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撑材料来支撑你的观点或者创新性的一些科研ideas往往会让审稿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一、前言的目的及总体构架一般而言,前言占一篇文章总文本长度(不包括摘要、参考文献、表格和图片说明)的10%-15%。如果你的文章前言已经超过了文章的15%的话,就需要适当的删减一下。二、前言的部分一个好的前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背景信息,知识缺口,假说或目的的陈述,验证假说的方法、总结。1、 背景信息背景信息给你的读者与文章相关的背景信息,并陈述导致你的假设的原因。给读者足够的背景信息,让读者了解你为什么提出的这样的研究问题。避免与你研究无关的内容。背景介绍应该按照从最具体的顺序。一定要明确你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以及你期望从研究中学到什么。决定在前言中放入多少的背景信息是作者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背景信息的多少取决于目标读者,而目标读者又取决于你打算投稿的杂志。向不清楚你研究领域的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但是避免讨论过多读者已经明白的知识。2、 知识缺口写下你的背景信息,这样就可以转到你试图填补的知识缺口上来。强调弥补知识缺口的重要性。例如:说明弥补知识缺口可能会改变医学实践或科学思想。3、 假说或目的陈述在确定知识缺口之后,就可以陈述你的假说或研究目的。将你的假说和重要的知识缺口结合起来,会让读者想阅读你的文章。在陈述知识缺口和假说的时候使用相同的单词和短语。提出这个假说,以便读者能够评估这个假说是否被你的实验证明或反驳。关于假说或目的陈述的更多的信息,请参考后面的章节。陈述知识缺口以及假说,然后陈述与这个假说直接相关的背景信息,以便为文章提供动力,并设定适当的期望水平。小心不要让读者心中产生疑问,而这个疑问你不能在文章中回答,所以,你需要将背景信息限制在与知识缺口和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内容上。4、 验证假说的方法在陈述了你的假说之后,说明你将如何检测它。简明清晰地说明你将用什么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如果可以的话,解释一下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实验设计。5、 总结在描述基础科学的文章中,可以考虑在你的前言结束时,简要地介绍你的研究结果。但是在描述临床研究的文章中这个做法是不常见的。是否包括研究结果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和你的目标期刊的风格(可以看一下目标期刊之前发表的文章,看其前言部分是否以研究结论结尾)。一个结论性的陈述应该透露到让读者想要阅读这个文章的程度,但是不应该揭示所有的重要发现。最终一篇文章好的前言一定是经过仔细斟酌和雕刻出来的,撰写SCI科研论文是一场修行,什么时候修行到了自然而然写的文章的档次就上来了。

习动

科研论文如何撰写,大学生必看

一 、论文正文Cover letter:过人之处,为什么适合这个期刊Abstract: 摘要,结论,图表(漂亮)Introction:每个人干了什么,评论的性的总结,引到自己的研究内容Content:理论推导,一开始的推导+结论的推导公式,引用公式Figure and Table:漂亮,清晰,图表放在正文中,图在文字下面Test:实验简图+解释Conclusion:实验结果+发现什么著作二、 审稿人审稿人问的问题:1.语法很差解决:给一个研究室的人互看,给导师看2.写完放着解决:一周以后看,会有新发现3.正文公式不要太多解决:放在附录里4.研究不够深入解决:工程性太强,没有理论分析5.一稿多投解决:学术不端,禁止一稿多投6.如何回答审稿人解决:简洁明了读书,写书

绿荫岛

科研论文应当如何写?三大标准记心中!

一些老师在课程结束时,将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实际上小论文毕业论文长度,老师也不是很高的要求,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这也是学生科研和实验通过课堂总结,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写科学论文?科学论文有三个标准科学性这是一篇小型科学论文的灵魂,所谓科学要选题科学,研究方法要正确,论证要有逻辑性。创造力学生需要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发散思维。3.实用性论文必须基于课外实践,不能凭空捏造。如何写好一篇科学论文,小编认为,前提是要选好论文主题。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扩展的方法来扩展课堂中的问题。2、偶然发现法,通过发现人生的科学真理,来构思。询问教师法。学生可以问什么话题适合写。选题后,材料的选择主要通过直接观察、动手实验和数据查阅来完成。如何写小论文,最重要的是分析研究中,我们应该根据所有的参数,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材料区分真与假,然后整理和分析,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学会总结,区分和总结材料。一旦你知道了以上几点,你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如果论文已经完成,需要发表在某期刊上,小系列建议采用论文评审系统进行首次评审,以达到重复率的要求,从而避免发表后出现其他不必要的问题。

瞳爱

撰写一篇优秀科技论文的写作建议

科技论文写作是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科研工作者,及时、正确、准确地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并将其汇集成文,呈现给本专业领域内特定的读者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如何写好科技论文,提高投稿命中率”,达晋编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当仔细阅读拟投刊物的投稿须知,熟悉其撰写格式与规范,并精读其已刊出的同类优秀论文若干篇,否则不宜匆匆下笔行文。就科技论文前言部分的写作而言,不仅要求作者充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要求作者能够立足于创新性思维方式,敏锐地洞察现有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确定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进而采用通俗易懂、准确无误的语言,言简意赅地将开展相关研究的意义、价值及预期目标呈现于读者群。其次,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做的是利用正确、准确及完整的文字表达向特定的读者群进行展示或说明,以便让受众自行判断所涉论题和发现的意义及价值所在,而不是主观地宜称某发现具有某种重大价值。简而言之,应当默认专业刊物的广大受众有充分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研究工作积累,完全有能力就某一研究结果的水平和意义自行做出正确判断,而无需论者饶舌。第三,应当本着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而不是图表或统计学数据)来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尽管图表和统计学数据对简明扼要、清晰准确地反映研究结果必不可少,但科技论文作者要向特定读者群强调和推介的并不是这些图表或统计学数据本身,而是其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研究思想、思路和科学技术新发现。图表和统计学数据只是用于表达学术思想、思路及科学技术发现的手段,应当利用这些图表和统计学数据来写作科技论文,但却绝不能为了图表和统计学数据来写作,否则必然舍本逐末,偏离科技论文写作的初衷。第四,就所述论题和研究结果展开充分讨论。不少科技论文作者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介绍和说明其研究结果,而疏于展开充分的学术讨论。这固然很可能是由于作者视野所限,以及知识结构的宽广度和深度不足所致,但也说明其对同类科技文献的调研不够充分。因此,在总结自己的科研结果和数据之前,应大量精读本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全面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样一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自然能够水到渠成,展开内容丰富的讨论,且言之有物、论之有据,而不会疏于空泛、无的放矢。第五,对文献的引用应当着眼于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思路,而不是文献作者本身。换句话说,在引用相关文献为待发表的相关研究结果提供佐证或增强说服力时,应当关注的是被引者的相关学术思想、学术发现或研究结论,而不是被引者本人的知名度或声誉等。第六,应考虑将大论题分割成小论题,化而简之、分而论之,以力求突出重点,准确描述研究结果,充分表达学术思想。科技论文的格式和规范相对较为固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和主题,避免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格式和规范,以减少可能的表达疏漏和格式误用,提高投稿的成功率。当然了,优秀的科技论文不光要求实验数据充分、可信,撰写规范,语言流畅,语法准确无误,更应当是合理应用修辞学原理的杰作和典范,能够让受众在了解相关科研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产生无穷回味。

风回路

新手怎么完成科研论文?针对初学者的问题解答,很有用

1.科研新手在了解一个新研究领域的时候,是应该先泛读多篇文献建立知识架构,还是先精读一篇高水平文章呢?老师:这个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自己能够看懂自己手头的文献就可以了,不用太在意先后顺序。我以前做学生时,一开始读不懂高水平的文章,就看英文的4页会议论文,再把会议论文和这位作者发的长文章结合起来读,就更进入状态,能够读懂。初学者可以把原始的科研论文(实验论文)和这个领域的通俗的综述结合起来读,无论哪个先读、哪个后读,也可以交错读(就是读一些原创文章,再读几篇综述,再读新的原创文章),这样能进入状态。还有,把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把读文献和组会报告相结合。2.有时候组会汇报的某篇参考文献内容特别多,如何选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应该选取这篇文献中的哪些部分作为组会汇报的重点?老师:抓住主干线索——别人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在这主干部分之前,加上“研究背景”,即别人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在主干部分之后,简短说出本文的意义(或者对你的启发)、你认为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今后可以做什么。这样,你既讲出了别人的东西,又展示了自己的思考。讲的时候,要注意有详有略,特别是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比如你讲别人证明了什么,你只需要适当详细讲1-2个证据,然后说:“他们还做了什么”,把PPT快速翻过就行了。如果听众有疑问,自然会叫停或者在讨论时提问的。3.在看文献的时候,会遇到自己之前并没接触过的表征手段,请问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应该花多少时间对待呢?怎么快速弄懂表征背后的意义?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这种表征的原理和这种图代表的意思,那么以后就会明白了。当然,你也可以被动地接受作者说的结论、对数据的解读。过一段时间,看熟了,就明白了。4.开展一项新的研究方向,前期文献调研之后,英文文献看不懂,在看文献的初期可以借助翻译助手吗?这样会不会不利于提高英文水平?老师:查阅单词还行,但通篇翻译成中文就不好了。读博士、读硕士,就是需要你能够看懂英文的文献的啊。循序渐进、多看几篇,自然能适应了。5.我现在一年级,在调研新课题时对某个方向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握不太好,看综述时会觉得已经有很多问题在被解决,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入手。具体到某个问题的话思维有些局限性,也没有太创新性的想法,请问您对调研新课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老师:无从下手时,你应该有些外援“预先的输入”或者“定调”。也许你的导师和师兄对这个课题的大方向更加清楚,因此你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特别是师兄,有一些前期实验,知道哪条路有黄金,哪条路是火坑。而且,做科研一般总是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做得,最好能沿着一定的体系、思路,而不是跳开课题组的范围另起炉灶。另起炉灶不是不可以,但容易遇到挫折,出现延毕的情况。我以前读硕士期间,不知道科研点子的时候,就翻阅文献,想到什么点子,就马上写在纸上,积累了七八个点子后,与老师商量后,花少量时间进行初步尝试,就是先看看效果好不好。效果好再批量合成样品,做更系统的测试。哪个效果最好,就先做哪个点子,做到“管饱”(能发出一篇文章)。之后,再尝试别的点子。换而言之,还得找一个岸先把轮船靠上去,而不能一直在文献的海洋里游弋。如何阅读科技文献?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了。文献整理分类的时候实际就已经概括了各文献。下面介绍的是几种不同目的的文献读法?目的 1. 回顾重要内容的读法 ——take home message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home message 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 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并且最好从 discuss 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 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抓到重点。目的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introction重点读 intro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Reference 中),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当然,读好的 review 也行,但这样容易使人变得懒惰。目的 3. 写文章的读法 ——discussion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 discussion 的时候,觉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地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 “照猫画虎” 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得多,你需要记的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地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根据文献的类型来确定阅读顺序对于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看文献的方式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 invited paper 或是发表在高 IF 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大家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注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阅读文献中各个部分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 Figure 及 Title 与 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变得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韩魏为铗

关于科研写作感想的分享

科研论文是根据有价值的生产实践或科研课题写作的,具有原创性和独到性的论文。那么,如何写好一篇科研论文呢?蓝译在这里分享一篇关于科研写作的感想,希望对大家进行科研写作有所帮助。对于科研写作,首先是态度的问题。虽然都是写作,但这和我们以前写的作文不是一回事,作文写了即使不及格,也不过是一个分数而已,但科研写作就不能这样想了,应当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任何微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整篇文章的失败,这样的失败也不仅仅是重新构思,修改错误再写一次,有可能使我们的科研成果被别人抢先发表,而我们也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什么也得不到。所以必须改变观念,认真对待科研写作。其次就是科研了,因为没有科研也就没有写作,只有做了科研并且有了一定成果才能写文章发表成果。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坚持不懈遇到问题不气馁的觉悟。科研工作时枯燥无味,因为我们面对的永远是未知的问题,答案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可能一个月发现了,可能一年,也可能是一辈子还没发现,仅仅做好三年五载的准备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否则即使我们参加了科研工作也大多注定是失败。二是做好准备,阅读文献。科研的起步应以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为基础,阅读文献有助于纵览本领域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又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阅读文献有助于明确本领域尚未解决的热点问题,以便制订相应的研究目标和方案;阅读文献有助于确定本领域的学术专家,把握本领域的学术动向;阅读文献有助于确定本领域发表学术论文的主要期刊,明确今后的投稿方向等。阅读文献,还需要学会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时,大家可以先检索中文数据库,明确本领域专有名词及其对应英文翻译后,再进行外文文献检索。而对于文献的阅读,可以先阅读文献的摘要和结论,将重要的或感兴趣的文献筛选出来,然后进行精读。有时通读一遍文献可能很难掌握其全部精髓,这时需要在科研中结合实践反复研读。当然了,文献的阅读量也要适可而止,不能长期停留在阅读文献阶段而不去着手实践。三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科研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也是可以取巧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而且研究目标越详细、越具体,就越容易确定研究方案,也就越容易获得研究成果。制定明确的目标后,需要进一步将其分解为多个子目标,并制订出相应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研究过程中,可能经常会发现制订的计划甚至目标不完善,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大的方向都不能变化。此外,坚持记录笔记也是一项良好的科研习惯,笔记的内容既可涵盖实验记录、文献总结、科研心得,也可包括自己瞬间迸发的灵感、猜想或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有助于自己理清研究思路,为今后开展研究和撰写论文奠定基础。四是写作。有了成果若不发表,那么别人就不会知道这个是你发现的。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发表让大家认可,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不管成果多好,如果写的文章大家都看不懂,那么成果也很难被大家所承认,所以在科研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创新。创新是关注科研学术论文的核心问题,与他人的研究在方案、方法、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差别就是创新的切入点,深入研究后,就可能扩展为高水平的论文。因此,撰写论文时应始终体现这些不同之处,并强调出其意义、合理性及效果。2.让内行看出深度,让外行看得明白。稿件通常由同行评审,为了让同行看出深度,需要提炼出研究内容的科学问题,并详细论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从事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的作者,稿件也可能被送到其他领域专家手中审理,写作时还应力求深入浅出地对研究中的相关常识进行适当说明或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以便让审稿人读懂稿件。3.需要考虑稿件的科学价值、创新性、逻辑性、文章结构、语言等多方面问题。比如不能缺少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实验验证等必要的论述。另外,在科研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实验的数据不能随意改动或者刻意删减有问题的数据,也不能抄袭他人的数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