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日凌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开通了调剂系统。研招网的调剂系统与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学校的预调剂系统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前几期的文章中也有详细的介绍。正式的调剂系统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三个志愿院校。三个平行志愿的填写至关重要,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调剂成功与否。那么,在保证最大成功率的前提下,又该如何填写呢?请一定要听听学长的忠告。珍惜时间,在提交申请的时候尽可能的联系学校因为学校公布调剂信息的周期原则上是48小时,因此,在调剂系统开放的前两天,至关重要。但并不意味着48小时之后就没有了调剂名额,调剂信息是动态更新的。只是说,如果前两天没有抓住时间点,可能会错过一些机会。在查询到相关调剂信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院校的调剂要求。不同的学校甚至是不同的专业,对调剂考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申请,很容易白白地浪费一个志愿名额。在提交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联系招生单位,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参与复试的机会。联系招生单位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最常用的就是电话和邮件。其中也需要注意很多的细节,讲究很多的方法,在之前的文章有详细的介绍,有需要的话可以查阅。期间,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慌张,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地去做。填写三个志愿的时候同样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千万不要盲目调剂系统里的三个志愿是平行的,也就意味着三者没有先后和主次之分。如果在填写之前没有十足的把握,千万不要一下子把志愿填满,这样会很容易错过更好的机会。调剂信息是动态更新的,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留下一个志愿名额,留给更心仪的学校。此外,在填写志愿的时候可以错峰填写。申请之后,该志愿将会被锁定。建议不要立即填写第二个志愿,时间稍稍错开一些。第一个志愿一定要是自己最想去,也很有把握的学校,可以尽快填写。在第一个志愿收到具体通知之后,如果被拒绝,也可以立即开始下一阶段的填报工作。可以同时接受多个学校的复试通知,在接受拟录取通知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可以同时接受多个学校的复试通知吗?当然可以。但是,在接受之前应该保证两个学校的复试时间不冲突。自己也应该分配好准备复试的时间和精力。建议分清主次,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到最想去、把握最大的学校上。复试通过之后,会受到拟录取通知。这个时候,如果想取消的话,需要联系学校取消,相对来讲也比较麻烦。如果一旦接受拟录取的通知,将没有机会参与其他学校的调剂。因此,无论是接受复试还是接受拟录取,一定要格外的谨慎,三思而后行。调剂不易,但努力终会成功,祝各位学弟学妹调剂顺利!(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烦请联系删除喜欢的麻烦点个关注,谢谢大家往期精彩调剂系统开通的黄金一小时,你应该这样做考研失利,正在调剂的你,请一定要听听研招办老师的忠告孩子准备考研复试,家长又可以做些什么?初试成绩很高,考研复试被刷的人,都有这些共同点
普通高校有2600余所,各种专业数也平均在500种左右,无论如何,面对这么庞大的数字,填报志愿就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我们搞明白3个原则问题后,这个复杂的问题实际就比较简单了。一、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毫无疑问,学校第一如果分数在一类上报志愿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我的答案很明确,学校优先,专业第二。原则上优先双一流高校,其次是专业,以此类推。为什么要把学校放在第一位?1999年大扩招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2018年,我们招了790万人,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市实际录取率超过了90%,既包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也包括海南、内蒙古等相对不发达地区,考不上大学已经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8.1%,马上迈入普及化时代。对于这个数字大家没有概念,我举一个数字。2018年,我们毕业大学生820万人,归国留学生51万人,合计871万人,2018年我们城镇新增劳动力1100万人,意味着80%的新增劳动力都是大学生了,这其中大约一半是本科以上学历。2019年,国家再次决定扩招100万名高职学生,今年全国可能会出现招生计划等于或者高于报名人数的情况。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又何必从头筛选呢?给毕业学校设一个门槛,起码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另外,高考越来越水平化、简单化,录取上采取平行志愿,大学分层越来越严重。最后在出口上,大学又普遍存在出口把关不严,几乎没有淘汰率,于是大家只好回头看进口,起码进口还是有明确的门槛的。不仅是企业,各级政府都如此。2018年,上海修改落户积分政策,对于清华北大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再算积分,可以直接落户。注意,这个政策强调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包括硕士博士。为什么?2018年清华本科只招收了3600人,但研究生招收了7400人。北大大概也如此,清华北大“含金量”最高的是本科。也是2018年,石家庄推出的吸引人才的计划中,毕业于985学校的学生不仅是落户优惠,而且买房不限购,政府还有补贴,租房也给补贴,去旅游景点免票,坐地铁也免票。现在大量的优秀高校在硕士生招生中一半生源都是走“推免生”,不以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分数去录取,类似于我们高考的自主招生。在一些著名高校,部分专业几乎100%是“推免生”,社会考生没有任何考试的机会。选学校时有哪些关键的尺子?在学校的选择上,虽然政府已经停止了985、211工程,但作为一个学校层面的衡量,在短期用人单位还是会坚持这两个基本指标的,未来有可能更换为双一流高校以及一流学科高校。前者实际上就是原来的985+3所新增的高校,即新疆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后者实际上就是原来的211高校加新增的25所高校。只是双一流明确是动态评估,5年一个周期,有进有出,这是需要注意的。这里面有一个大学很特殊,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下一轮这个学校肯定会进入到双一流大学名单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这所新兴的大学A+学科数达到18个,直逼清华北大,远远超过了浙大。还有就是一些非常独特的新兴的独立的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如宁波诺丁汉、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他们虽然不是211或者985,但整体质量要高出很多,发展前景也更好,值得特别考虑。我想提醒的是一些985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性价比比较高。第一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仅在西北,还不在西安,而是在杨凌镇。但这个学校是最早的一批985,比后来很多挤进985的高校其实更有资历,但其录取分数在很多省市大概只有211高校的水平,非常值得报考。一般来说,西北东北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两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撤销下放陕西,他就成了西北唯一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也是东北布局的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曾经聚集了全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这时,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比如上海,整体水平都比较高。另外,就是需要选择历史悠久一些的。要知道,我们现在近60%的本科高校,历史不足19年,都是大扩招的产物。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还是优先选择。二、专业,是根本不必坚持的原则学什么不干什么,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对于优秀的人来说,这是全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马云是学英语的,百度的李彦宏北大时专业是图书馆,后来图书馆系招生困难,都改名叫信息管理了,只有马化腾是学计算机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个跑道上都有成功的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当然,我们每一个人的资质是有限的,决定成功的,绝不是我们进入了那个跑道,而是你的努力和用心。刚刚退休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原来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但研究生转行学经济了,虽然没有成为互联网大佬,他最终不是很杰出?同样,俞敏洪虽然成绩优异,当年想去美国留学,但却因为美国的拒签,留在了国内,但不甘于平庸的俞敏洪从托福培训入手,做成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公司。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你的一生。哪个专业就业好?——花无百日红,没有绝对的热门专业。每一个行业大概10年都有一个起落,有些行业都可能没有了。上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时,石化等能源行业萧条,工资都发不出来,读相关专业的人都纷纷转行。一个学化工的朋友读书时的班里最后只有一个人没有成功转行。但15年后,这位同学却成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10年前,石化行业很热,但是现在,石化行业再次进入一个相对的低潮。一样,我们大学毕业时,一部分人出国,一部分人去外企,一部分人去机关,一部分人去国企,很多学生为了逃离国企,需要交一笔钱才能走,末流的人才去私企。但是现在恐怕完全颠覆了。这实际也是一种钟摆效应。——对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需要有正确认识。比如你想去银行,很多人都会建议你学金融,但实际上大银行招人最喜欢的专业是数学、计算机、统计。前两天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他们去年新招的应届毕业生50%都是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科专业背景,金融、经济、管理等变成了一小半。同样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也披露,去年招商银行超过50%以上的人才是工科背景。与此类似的还有公共管理。有一次在一个中学,一位公共管理学院的院长给在座的家长兴奋地说:你们想当公务员吗?那就来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吧。当场就有家长笑出了声,为什么?我们大家可以去看看,近年中央各部委招收的公务员在专业要求上有几个写着必须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几乎没有。这个道理也简单,大量的公务员岗位实际是需要一个专业背景的,并非没有专业背景的公共管理专业,公共管理专业恰恰是“没有专业”,在某种程度上说,要想做公务员,恰恰要远离公共管理专业(本科阶段)。——从就业的大趋势来看,有一些专业是可谈的。第一就是理工科专业。无论哪个学校,工科专业就业都是最好的。我们对比2017年浙大硕士报考录取比,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科学专业报考录取比都高达2/30人比1,但到了一些工科专业,往往只有2/3人比1。南开大学同样,公共管理专业高达58比1,但是有些工科专业甚至是1比1。原因很简单,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就往往有比较理想的工作,但是文科专业,哪怕是211高校毕业也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参加二次高考以提高竞争力。美国也一样。美国对于国际留学生有一个OPT的政策,即对于留学生允许你在毕业后居留找工作与实习,对于学STEAM专业的,如数学、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给你3年时间,慢慢找,找到了,就可以留下来工作。但对于学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的学生,对不起,只能给你10个月的时间,因为他不需要,你赶紧走人吧。——想不清楚怎么办?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前两天美国赤裸裸对华为下手后,华为老板任正非召开了一场记者会,在会上任正非多次谈到数学的重要性,对华为的重要性,谈到他的一个理想就是退休后去大学学数学。注意,华为是一个网络公司,为什么把数学摆到如此高的地位?在华为,有700多名数学家,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才让华为在技术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经常说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学科之母,我们从小,小升初就开始拼数学,这是有原因,有道理的,相比其他学科,数学是最能衡量一个人的。因此,数学也是典型的百变学科,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转换为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科都是学数学出身的。第二就是学英语。几乎所有技能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唯独语言能力除外。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推荐这两个专业的统一特点就是宽口径,为未来调整留下余地,因此,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学科,比如物理等。然而,如果当你的分数只能上一般层次大学时,专业则为首选。我说学校第一,是基于你有很多选择余地,或者说选择权。如果你的分数只能上一个一般的应用型大学,也就是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因为这时学校的区别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第二,一定要选择技能性、应用性强的,比如计算机、软件工程等,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之类的。当然,对于少部分同学,的确想清楚了自己想干什么,我恭喜你,坚决支持你的任何想法。想法,哪怕是错了,也需要坚持。即使将来要调整,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三、地域,一个敏感关键的因素讲究地域,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就是个人发展的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也是好大学最聚集的地方,你见的世面有多大,几乎决定了你的认知与定位。其次,这些地方往往也是最有发展空间的地方。和美国多数学校都在农村不一样,我们好大学聚集的地方,往往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未来就业等方面,显然更方便,更有机会。比如实习,对于就地实习的人是多么方便与便捷。另一方面,越是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教育质量也往往越高,比如北京上海同层次的高校,要比其他地方高出很多。同理,江苏等地高校也往往比中西部同档次高校高出一些。之所以形成这种结果,背后应该还是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悬殊而导致的综合结果。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的是历练。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是磨砺,是淬炼。还有一类城市值得考虑,这就是一些独特的非省会城市,最典型的是厦门、青岛、大连等地,这些地方不仅经济发达程度超过了所在省会,而且都有一所著名高校,非常值得考虑。我个人非常推崇一个城市,就是深圳。深圳目前并没特别好的大学,这是一个短板,但深圳显然是中国的新大陆,充满活力,无疑是中国未来20年发展最快、最有希望的城市。从个人发展机会角度看,深圳值得我们重点考虑。而从学校角度看,伴随大湾区开发,大量一流高校必然涌入深圳,其实即便是目前,也已经有很多一流高校在深圳举办分校,而且发展迅猛,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比如南方科大等。2018年,哈工大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竟然超过了校本部,创下了一个历史纪录,本身也反映了大家对深圳的看好。其实,高考分数已经给我们最大的限定了,3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与专业就更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原题为:《话说高考志愿填报》)
可能现在高校中的考研学生已经忙疯了,在职这距离20考研初试仅剩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要完成自己所有的考研复习规划,要完成自己的中期复习和冲刺复习,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能够理解所有的考研学生,现在的压力一定是在不断地增加,这其实是一种常态,或者说这是所有考研人必须经历的。而接下来便是考研学生的报名了,一般是在10月分左右开始这一项工作,而这也意味着考研学生距离战场真正的越来越近了,毕竟报名工作一结束似乎意味着考研也就真正意义上的而进入了决胜期,但是在考研报名还有一些问题可能要和考研学生交代一下。所有的考研学生只能填写自己的一个志愿,也就是说我们的考研志愿志愿一个,在2006年之前是可以填写两个目标志愿高校,但是2007年开始只能填写一个志愿,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有的考研学生都很慎重的选择自己的第一志愿高校,既不能选择档次太低的,又不能选择档次太高的,只能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地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的一战成硕,才能够顺利的考研成功。同时,一旦自己对待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也就是说自己的初试成绩达到了国家线,但是没有达到第一志愿高校的复试线,那么只能是参加考研调剂,一般来说是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研招网的考研调剂系统正式开始,与此同时很多有缺额的大学会公布自己所接受的校外调剂的专业,考生便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理想调剂院校。当然,考研调剂这项工作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可以一次性填写的志愿是三个目标高校,只要你想调剂的高校给你发送了复试通知,那么也就意味着你顺利的调剂了,更大可能地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了。总之,考研学生只能填写一个志愿,所以在选择目标院校时,一定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复习效果究竟在哪一个程度上,然后核定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同时一旦需要调剂时也要随时关注研招网的信息,并且积极的调剂,及时的掌握所有高校的调剂信息,这样才能够顺利的一战成硕,顺利拿到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其实考研复试和考研调剂同样重要,都是我们成功读研的途径之一。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接下来,考研党们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复试以及调剂。按照我国今年研究生招生的相关要求,本年度将有18.9万人的新增名额,也就是说,将会有比往年还要多的一部分同学将进入复试。而想要成功读研,仅仅准备复试可不够,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提前准备复试也非常重要。对于那些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或者初试分数徘徊在往年复试线附近的同学们来说,调剂也是决定他们读研的主要途径。近日,有小伙伴就问我,考研调剂的时候可以报考三个志愿,但是每个招研单位的复试内容都不相同,这样的情况如何是好?那么,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做出选择,最终突出重围呢?在这里,首先要给大家说明一下考研调剂的基本步骤,所谓考研调剂,主要分为四个过程:①考生查询招生单位的专业计划名额。②考生选择三个目标单位(平行志愿)进行申请。③考生收到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确认之后参加复试(注意,在某一招研单位复试不成功,如果调剂未结束,还可以参加其他单位的调剂)。④复试通过,待录取。对于那些需要调剂,处境尴尬的同学们来说,如下的几点建议兴许能够帮助到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做一参考(我们暂且以调剂到高校为例,其他招研单位也是同样的道理)。第一,主动与考研调剂的目标院校进行确认,如果导师确定会留给你名额,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既然需要调剂,说明报考这个招生单位的考生并不多,或者进入复试的同学并不多,所以,大概率是只要你去就会“有名额”。简单来说:既然导师都缺人了,还会刷人吗?显然不会,所以只要参加复试并且没有出现差错,这所学校就会将你招收。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些学校可能是为了更多的优质生源,会将第一志愿和调剂的考生一起复试,这样的情况对于一志愿考生有点吃亏,各位考生就一定要加油了,这种情况下竞争力较大,最终谁被刷还是未知数呢!本人曾经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名考生同时填报了三所学校的考研调剂志愿,最后一所学校来消息说:如果这位考生确定要调剂到这所大学,学校肯定会给他读研究生的名额,所以问这位同学来不来,这位考生回答:来,最终就被录取成为他们这一届的研究生。一起参加调剂的另外一位同学,给这所学校的回复是:不确定,最终这个招研单位说不希望浪费调剂名额,所以直接在调剂系统拒绝了这位同学的调剂申请。很显然,如果能够确定这所高校会将你招收为研究生,就没有必要再复习其他志愿学校的复试内容,只需要专心复习自己确认的这所学校即可。第二,如果自己的目标院校没有确定是否会在复试后给你名额,不妨参加多所高校的复试,总有一所学校会将你收下。参加多个学校复试可能会比较辛苦,需要准备更多的复习内容。如果自己复试的不同学校在复试科目上差别不大,自己可以专注复习一类学科就可以,但如果两所学校的复试内容都不一样,就需要复习不同的内容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同班级的一位同学就参加了两所学校的复试。因为他不是跨专业考研,所以专业内的两所高校,复试内容相差并不大。这位同学复试之后,因为自身实力比较突出,两所学校都表示想招这位同学,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权就拿捏在考生的手中。自己认为哪所学校更好,选择去哪所学校即可,最后他选择去读一位院士的研究生,前途一片大好。第三,选择可能性最大的一所学校,尽自己最大努力复习即可。我在前面也给大家说了,在考研初试的时候,专业课是报考院校自己命题,即使是同类院校,在专业课的命题上也是各不相同,在复试的时候同样如此。复试的时候,不同院校之间的专业课题型、考察范围甚至考察科目都不完全相同,需要调剂的考生如果同时准备三所高校的复试科目,工作量非常之大。如果能在这三所高校中选择一所可能性最大的学校,并详细了解相关的复试内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复习,就可以相对增加自己调剂成功的概率。有些招研究生的单位,报考生源不足,在最终的录取中需要调剂一部分好学校被刷的考生,这样的招研单位,如果你稍微努力一下,在专业课没有太大的问题,一般都会被录取。在此要跟大家提醒一下,复试的每个环节都有参与,有些同学在确定调剂之后,不参加最终的复试,这样的同学,不单是浪费了自己调剂学校的一个调剂名额,更是不诚信的表现,如果自己将来继续考研,会给自己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结束语:对于调剂的同学们来说,大多数都抱着“可以上研究生”的想法,同样的道理,那些需要通过调剂来招收研究生的招生单位来说,也是抱着“招收足额的研究生”的想法,所以,调剂的学生和招研单位之间可以双赢。有些同学可能会担心:自己要调剂的学校,复试内容和自己初试时学习的科目不完全相同。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此一举,只要大家好好准备复试,在复试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大的失误,而且学校有空缺的研究生名额,那么大概率会被录取。最后,希望各位考研的同学们都能够顺利上岸,加油,考研党!
打算考研,怎么决定自己报考的学校?三个技巧教你轻松确定报考的院校hello,这里是尖子生数理化教育。最近考研的日子也提上日程了,不知道大家都准备得怎么样了?该如何确定自己报考的学校呢?三个技巧教你轻松确定自己的报考院校哦!技巧一:专业实力很多考生问,是考985院校还是211院校?这些都不是绝对重要的,关键还是要看专业实力。如果你的本科出生不是太好,那就更要考虑专业实力了。毕业就业的时候,企业更看重的是你所在学校的专业实力。而不是985或者211院校。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到最精的状态才行。技巧二:真题难易度第二个选择技巧就是真题的难易程度。每个院校都会出自己的专业课真题,找到自己要报考的几个学校,认真做一下这几个学校的真题,看看哪个学校的真题更适合自己。这样才能在考研中稳定地考取自己的理想成绩。比如都是211工程类的院校,专业实力也差不多,但是你做的时候,某些院校的真题相对于你来说,更容易,那你就可以考虑这个学校了。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千万注意:不要执着于一个学校,到时候可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技巧三:自己的实力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选择985或者211类的工程院校作为报考的选择。但是,尖子生数理化教育提醒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不要好高骛远,到最后报的志愿太高,而得不到自己的理想结果哦!好了,本次课程我们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来,我们下次课再见。如您有相关的疑问,请在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以大家满意的答复哦!声明:本文为尖子生数理化教育的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进行相关的转载和复制,剽窃者是可耻的。翻版必究!
俗话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对于考研人来说,如果你复试准备得很充分了,调剂名额搜索全面,复试资料也准备齐全了,那么,你与研究生之间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呢?很显然,填报志愿。填报志愿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项技术活,填报好了你顺利考上研究生轻而易举,不会填报你可能就名落孙山,再来一年了,所以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填报调剂志愿干货,希望大家进来参考下。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的有关考研调剂方面的常识知识,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以免影响志愿填报,别错过任何一个可以读研的机会!
考研国家线公布在即,越来越多的考研调剂信息在各种网上展示,那么我们如何来面对考研调剂与第一志愿的复试呢?1你已经通过了第一志愿的初试。你将迎来复试与调剂的选择。谁也不敢保证你的第一志愿复试成功的情况下,建议你还是多准备几所目标调剂院校。2019年清华大学某一专业初试第一名,复试被刷相信大家听说过。2国家考研系统正式开始后,由于各高校复试时间不同,有先有后。好多同学担心填报了调剂院校会不会影响自己的第一院校的复试情况,这个真的还是无需担心,因为就是能看到也是研招办的工作人员看到,导师是没有时间与心情去关心你这些事的,一般导师是不知道的。再说即使知道了也是可以理解的。3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考研调剂,与复试的时间很可能集中进行,难免有碰车的现象,这时你就只好放弃一些调剂院校,所以多准备几所院校为好。(多然也不是越多越好,6所左右为宜),做好座飞机的计划。(一所院校复试时间一般是3天)4系统开始了虽然是3个平行志愿,也不是你只能填报三个院校。(可以一次填满)我的建议是你必须留下一个第一志愿的位置。第一志愿如果已经填上了,那么其他两个也可以错开时间填。由于国家规定48小时的锁定时间,你没有办法改变(现在国家提倡高校36小时解冻)。比如A,B,C三个,你在系统刚开始了就填报了一个,(12点过后),过上7,8个小时,也就是第一天上班9点左右再填一个,这样等第一个时间快到了解封的时候,再填最后一个C是保证你随时接到高校可以参加复试的信息时,不会错过。依次这样错时填报较为合理。5你填报的院校有的流程走得较快,有的较慢。所以你在自己的报名系统拟录取信息出来,你未点确定时这段时间你是可以继续调剂的。但也要看拟录取高校给你的考虑时间,过了时间就等于你自动放弃,所以考虑好,这是关键点。一旦你点了拟录取确定复试就结束了。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话就是用来形容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高考志愿填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在和一些人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考生包括家长是不知道如何填报志愿的,说实话这一点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看到有些人乱填志愿浪费成绩确实令人感到可惜,所以本文我们就举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告诉你填报志愿的流程,以及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数据。不管哪个省份的考生,填报志愿的流程都是一样的,考生查询到自己成绩的时候不要患得患失,高兴伤心也就那一两秒,不管成绩是好是坏,接下来都要严肃地对待志愿填报这个事情。首先要纠正大家一个认知:高考成绩本身不重要!之所以说高考成绩不重要是因为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看的不是成绩,去年考580分能排2万名,今年考580分掉到4万名,如果还按照去年的成绩报志愿,报一个死一个。所以高考志愿填报背后的底层逻辑不是分数而是名次。今年考580排4万名,参照去年录取到4万名的学校来报考基本上不会出太大问题。那么考生在查到成绩之后,如何知道自己的名次呢?这里要提到一个名词“一分一段表”,如果考生在查成绩的时候没有附带名次,那么就需要去考试院的官网上下载一分一段表,根据一分一段表来倒推自己的名次。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河北考生小明理科成绩580分,通过查询一分一段表,可以发现在河北理科580排名是45021-45778,中间的758的意思是有758个同学今年和你考了一样的分,看下面每一个分数都有几百名同分的同学,一分干掉千人真不是夸张。下面这张图是全部考生的成绩分布,这是一个明显的正态分布,580分是在最高峰的右侧,也就是说580分已经超过了平均值,这个成绩还相对不错。了解到这个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报志愿了,记住千万不要用580分这个数据来报志愿,要用45000名这个数据来报志愿,接下来我们就找去年录取到45000名的学校有哪些。高考填报志愿,可以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河北高考一批次可以填报两个志愿,一志愿可以填报5所学校,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采取1+2+2。比如小明排名45000名,可以报一个比自己名次录取稍微好一点的学校,虽然希望不大,但是万一冲成功了就赚了,接下来再报2个和自己名次录取一致的学校,最后再选两个保底的学校。在填报志愿的同时兼顾学校和专业,在志愿顺序上虽然都是平行志愿,但是也要从高分往低分排。比如我们查到广西大学,2019年在河北理科最低录取分数排名是在44192,同时这还是一所211,但是这种填报方式的风险在于你选不了好专业,因为44192名的这个去年录取的是林业类。如果你想要填报电气类,土木工程类显然是没机会的,因为去年这两个专业录取是2万多名,而580今年排到了4.5万名。这里不是说让大家去报考广西大学,我们只是以广西大学来举个例子,如果具体到不同的省份,可以选择的学校又不同,这就要看你想到哪个省份上大学了。再选择稳一稳的学校中,我们可以看到河南工业、江西师范的录取名次是在4.6万到4.7万,这些学校就可以作为你备选的学校,事实上可供选择的学校也远远不止这两所,我们只是拿着两个学校举个例子。就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参照2019年各个专业录取的最低名次,是不是很多专业都可以报考。同样想报考江西师范的查询方法一样,可以查询近3年的录取数据作为参考。最后我们可以再选择一到两所保底的学校,这一步必须要有!高考报志愿每年都是变动,去年某所学校无人问津,今年可能就大火,你也不知道今年哪所可能会火,如果前面三个学校都没有录取,保底的学校就是你最后的机会。580分今年的排名是4.5万名,我们可以选一个去年录取到6万名或者8万名的学校作为保底,具体选择几万名的学校作为保底看你对风险的接受程度,这个过程中选专业同样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比如保底的这两所学校我们可以选成天津师范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这里我们同样仅仅作为举例,实际上可以选择的学校有几十上百所,如果你有选择困难中可以限定专业或者限定省份来缩小范围。我们这么理下来,上面这5所学校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初步筛选,因为我们以最低分排名为主并没有考虑具体的专业,实际报考志愿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你喜欢的专业和这个专业录取的名次,包括学校所在的省份,学校层次。填志愿本身不复杂,知道方法之后就是反复的查找数据,这一步的工作量很大,能上一个自己满意的学校,花一到两天查数据都是值得的。所以不管你是哪个省份的学生,也不管你考了多少分,报考志愿的方法都可以按照上面这个流程来,区别就在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想要去的省份不一样、分数不一样可供选择的学校也不一样。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考研可谓是辛苦而且压力又大,好不容易经历完一个高考,结果又迎来第二个“高考”,对于这些考研的大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拼尽全力挤进考研大军中,而在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这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可见其中的压力有多大,那么如此大的压力下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大学生挤入考研大军呢?据调查,考研学生大多为了这四个原因。第一,提升学历这类学生达到所有考研学生中人数的58%,很多的大学生认为以本科生的学历去找工作的话,不仅找不到好的工作,必须要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压力,对此他们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用的话在寻找工作时又多了一份敲门砖。第二类是名校情结何为名校情结?当时在高考时很多的学生因为没有考到理想的大学,因此想通过考研再一次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所大学,据不完全统计,对于这类学生占总考研人数的20%。第三类为就业缓冲就业缓冲指的是很多的大学生,因为在大学毕业时没有想到更好的去路,也不打算毕业后就去工作,因此他们想借助考研来缓解自己心中的迷茫,这类学生的话大多都为女学生。第四类为热爱科研这类学生的话占到总考研人数的6%左右,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个人有高尚的情节,以及对科研方面非常的感兴趣,因此他们选择毕业前考研。去调查采访大部分的大学生想法是当时高考时所填专业以及学校并不是非常的确定,导致他们一上大学之后就非常的后悔,对于学校以及专业并不是非常的满意,因此他们会选择考研。从研究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其实都是因为专业以及学历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考研。因此很多的考研师姐建议:高考过后填志愿,千万要选对专业,以及你自己满意的学校,这样的话就不会导致你毕业后找不到自己喜欢满意的工作。对此,笔者建议: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考研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第二次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你毕业后,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时,那么考研将是你非常不错的选择。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本科学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含金量,很多本科生为了增加未来职场的就业优势,不得不继续考研深造,获得更高的学历。然而,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高达341万人,将有250万人落榜,考研真的是越来越难了。对于考生来说,考研择校是成功读研的开始,考研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正确的择校往往是成功考研的基础。于是考研择校就成了考生的必修课,因此研究生学姐直言,一定要牢记考研择校的“误区”,不然在努力也白搭。一、过度的依赖所谓的大学排行榜现在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高校排行榜,每个排行榜都不尽相同,可谓是五花八门。实际上,很多排名与现实的科研、教学水平是不相符的,实用参考价值不是特别大。很多高校之间进行合并,扩大了建校的规模,师资力量增加,专业设置齐全、总的科研数量增多,利用这些优势让排名快速上升。研究生的数量也迅速扩招,直接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很多研究生处于“放养”状态。因此,考研择校时一定要慎重。二、有名校情结,想读名校实现学历逆袭考研大军中,普通本科(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比例较大,他们普遍认为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好找工作,只要拿到了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就等于获得了职场的通行证。名牌大学就业优势确实明显,但是每年有大量考生报考名牌大学,竞争相当激烈,没有足够的实力成功考研名校真的是太难了。其实有时候名校的专业不一定都强势,清华大学的每一个专业不一定每个专业都排名靠前吧,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和弱势专业。三、为了以后就业,一味的报考热门专业从近几年考研报考情况来看,很多热门专业深受考生的喜爱,例如管理、会计、计算机、法律等,报录比达到了几十比一,一些冷门专业很少有人报考,需要靠调剂完成招生计划。热门专业未来找到工作的几率确实大,就业前景广阔。同样,每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要远远超过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样非常大。考研竞争压力大,就业竞争压力也大。总之,考研择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考研成功的基础。选择考研院校时,一定要慎重考虑以上3点,选出适合自己的院校,而不是随大流草率的定下考研目标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