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是申报是很多教师及研究人员在评职称或者申请项目的时候必然会走的一个环节,课题申报书很多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因为项目申报尤其是科研项目都是非常正式严格的。教师课题申报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都和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自己的实验项目有关。但是,在之前你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申报项目,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准备材料,等待审核等过程。我们今天主要说一下教师的课题研究项目如何写?教师项目申报书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无论从实验还是从项目的实施上,一般教师自己或者教师之间相互合作,都可以完成的。项目申报的内容可以是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也可以是你比较出色的教学经验,这些都有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来申请。但是,无论如何课题申报需要准备很多材料,而且还需要把自己的项目用文字记录下来,一份完整流畅得体的书面呈报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申报书会有很多现成的表格填写,这些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对你课题一系列流程的记录,以及你的课题的完整的内容呈现,对整个课题的总结,有可能达到的效果等等,这些都必须用文字呈现出来。在日常工作中,我接到的教师申报书很多,基本上都需要写5000到8000左右的内容,包括整个流程,材料准备,课题进行过程,课题总结,课题内容呈现,最后对课题内容的总结等。因此,要保证课题申报尽可能的保证被批准,课题申报就要认真准备,项目要做的有真正的意义,对教学工作、对学校管理、对学生提升等都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每一个课题的申报都需要认真准备,也需要认真撰写。作为教师,有课题可以研究,有课题可以申报,是非常好的表现,至少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体会,是在逐步的提升自己。也期待每一个教师都能有自己的项目可以申报,都能在教学上精益求精。
在课题申报中,一线老师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技术路线的撰写就是其中一个难点。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在课题申报中有什么作用?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画技术路线的策略是什么?笔者就这几个问题,和一线教师交流交流。供批判。一、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的逻辑结构。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一)第一个关键概念 “以研究假设为核心”“研究假设”也是课题申报书中需要撰写的一个内容,“研究假设”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期成果的达成是有若干路径的,这些路径是我基于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框架下构想出来的,如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就可以达成预期成果。“以研究假设为核心”这个概念。其中“核心”这个概念可以明确表达出:技术路线的主要框架就是研究假设的框架。“研究假设”写好了,则技术路线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就定调了。(二)第二个关键概念“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再看“技术路线”这个概念就会清晰一些。其核心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支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二、为什么要撰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进程中,体现诸多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闭环结构。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路径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把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参与研究者知道:这个课题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何去等问题。反之,技术路线不清晰的话,就会出现:我们刚一出发,就迷路了;或是发出久了,忘记了为何而出发;还可以这样比喻:我们上战场,不知敌人在哪,也没有带武器,回来时还忘了归家的路。三、如何呈现技术路线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我们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举两个例子。(一)第一个例子。见下图:这是一线教师画的技术路线图。我们解释一下:最上端是课题名称: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下面是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部分:1.主体部分的中间是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是创客教育融入中学物理课堂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四块研究内容从上到下的排序是有先后的,这体现了研究的思路。2.主体部分的左边是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对应的。一项研究内容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研究方法不是随意使用的,要做到适切,也就是你所使用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研究内容中的核心问题。3.主体部分的右边是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也是对应的。哪项研究内容可以形成哪些研究成果,基本是清晰的。应该说,上边这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图是很好的。它体现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研究内容、基本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让人一目了然。(二)第二个例子,见下图这个技术图线图与第一个技术路线图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图分成三部分。我们看:1.最左边是课题的名称:基于小学音乐课融入舞蹈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韵律美的感受力的研究。2.最右边是研究内容,共分为8项研究内容。不再一一罗列。3.中间是研究方法,呈现了四种研究方法,从方法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联。如果细看的话,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非常匹配的。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图缺了一块内容,即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路线图是不完整的。因为看不出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在后边补上,让每一项研究内容都指向一个研究成果。用这样的话来讲: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果。所谓的件件和事事就是研究内容。四、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看起来让人非常清晰,可观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是画好技术路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画好技术路线图呢?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一)课题研究思路要烂熟于心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我所要的成果是什么?我的成果能够解决课题的核心问题吗?我的成果形成的方法是什么?我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最后研究什么?这些问题要搞清楚,能够烂熟于心,尤其是能够跳出来看自己的课题。(二)召开课题组成员风暴会技术路线图的建构要集大家的智慧,课题组成员要开会,分组或一起拿出大白纸,分头画技术路线图。每个人都画;然后再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定稿。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好的,可以调动课题组成员的智慧,而且课题组成员是研究者,对一些具体问题最有发言权和实践体会。(三)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经验,专家在于理论上、逻辑上的指导,可以使技术路线更加科学。当然不必为这一件事,可以在开题论证时一起解决。以上是笔者就课题研究中“技术路线”的分析。敬请批评指正 。(永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立即删除)
经读者反馈,有一所师范院校在学科语文考试复试时曾考过编写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并且作为最后一项分值很高的题目。今天就介绍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或研究报告该如何编写。同时提醒各位读者,当你们对目标院校出的笔试或面试题目不知道如何解答时,可以留言,我们免费给予解答。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重视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因此编写课题申报书是一项必备的技能。01第一项就是要写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就可以这样表述:语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础,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发展传统文化为根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存在老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样,又何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何谈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更为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已经放到了课改的首要位置。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语文教育如何从耗时多、效能低的阴影中走出来,还学生学习的快乐?当然,也可以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方面进行考虑。比如我们要写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课题研究。理论依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过于强调接受教育、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于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目前,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已成为课改的热点。这为本课题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陈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改实验中,我们不少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等弊端,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越学越厌,越来越怕语文,完全丧失了阅读语文的兴趣,根本就无阅读能力可言,更不必说自主探究能力了。”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对学生课堂阅读学习情况的调查,总结出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课内、轻课外,重授课、轻活动,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无用功太多。教学方法简单化、公式化。三是重视考试成绩,轻能力的培养。02第二项就是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了。比如如果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引领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我们就可以这样写:研究目标: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平台;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实际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特色;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主要的内容:调査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的整合、探索语文课外阅读交流分享活动模式、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03第三项内容就是介绍研究中会使用的研究方法。还是拿引领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课题:可以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一是观察调查法。通过调查和问卷,对家长、学生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解,观察课外阅读的实际动态,做出详细记录,根据这些发展变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指导计划,并加以实施。二是行动研究法。即在动态的变化中,不断验证指导效果,及时调整指导内容和方法,以求得更好的指导效果。三是比较法。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课外阅读情况通过问卷进行测试,并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水平进行纵向比较。四是评比激励法。对积极参与阅读,取得良好成效及明显进步的同学、班级,给予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04第四项就是实施步骤了,我们拿语文探究性阅读的课题研究为例: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阅读材料(主要是文本)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探究,或通过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经过感知、理解、升华、认同、品悟等认知活动,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他人(或自己)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研究的对象为中学在校初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0年6月一2021年1月)制定课题计划,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搜集资料,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确定试验的年级和班级,确立实验的相关年级和班级的目标要求,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好实验计划。在理论研究的教学思想下,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始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1年1月——2021年8月)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围绕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21年8月——2021年12月)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如验收合格,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的工作。我们再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为例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即从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历时两年时间。共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和开题阶段(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收集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进行开题。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是学好语文课的根本。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阶段总结、经验交流等。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撰写结题报告;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05如果是一篇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到这就可以结束了,也可以选择把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或预设的研究结果写在实施步骤后面。但如果是研究报告的话,还要写研究的实验结果和实验反思。如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型研究报告可以这样写:第一,经过近三年的课都是釆用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单一的课型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阅读课型的实验让老师以创新的态度去构建课型,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第二,阅读课型改变了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学生从原来的盲目答题转变为依据答题模式组织语句完整答题,有了系统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答题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第三,阅读课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在系统的学习、思考、交流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会读到会写,语文学习发生了质的飞跃。反思:第一,教师的创新意识还有所欠缺,自创课型较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参与实验的教师大多也只是使用最基本的阅读教学课型,很少主动设计新的课型。第二,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待提高。使用阅读课型教学,有的课型会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语文的工具性十分明显,弱化了语文的文学性,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第三,阅读能力的提升局限于课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根据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设计授课形式,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语文学科课外的阅读也非常重要,学生能否多读多理解多思考,也是当下教师面临的难题。可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局限于课内。这样无论是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或是完整研究报告我们就完成了。
在课题申报中,一线老师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技术路线的撰写就是其中一个难点。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在课题申报中有什么作用?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画技术路线的策略是什么?笔者就这几个问题,和一线教师交流交流。供批判。一、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起来的逻辑结构。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一)第一个重要概念 :“以研究假设为核心”“研究假设”也是课题申报书中需要撰写的一个内容。“研究假设”, 即提前预设出解决问题的若干路径,并假设这些路径是可行的;并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证其真或证其伪。当然,提前预设要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不能想当然。“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其中“核心”这个概念可以明确表达出:技术路线的主要框架就是研究假设的框架。“研究假设”写好了,则技术路线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就定调了。(二)第二个关键概念“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再看“技术路线”这个概念就会清晰一些。其核心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支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二、为什么要撰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进程中,体现诸多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结构。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路径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能够把研究过程中诸多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参与研究者知道:这个课题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何去等问题。反之,技术路线不清晰的话,就会出现:我们刚一出发,就迷路了;或是发出久了,忘记了为何而出发;还可以这样比喻:我们上了战场,不知敌人在哪,也没有带武器,回来时还忘了归家的路。三、如何呈现技术路线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我们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举两个例子。(一)第一个例子。见下图:这是一线教师画的技术路线图。我们解释一下:最上端是课题名称: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下面是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部分:1.主体部分的中间是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是创客教育融入中学物理课堂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四块研究内容从上到下的排序是有先后的,这体现了研究的思路。2.主体部分的左边是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对应的。一项研究内容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研究方法不是随意使用的,要做到适切,也就是你所使用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研究内容中的核心问题。3.主体部分的右边是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也是对应的。哪项研究内容可以形成哪些研究成果,基本是清晰的。应该说,上边这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图是很好的。它体现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研究内容、基本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让人一目了然。(二)第二个例子,见下图这个技术图线图与第一个技术路线图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图分成三部分。我们看:1.最左边是课题的名称:基于小学音乐课融入舞蹈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韵律美的感受力的研究。2.最右边是研究内容,共分为8项研究内容。不再一一罗列。3.中间是研究方法,呈现了四种研究方法,从方法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联。如果细看的话,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非常匹配的。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图缺了一块内容,即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路线图是不完整的。因为看不出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在后边补上,让每一项研究内容都指向一个研究成果。用这样的话来讲: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果。所谓的件件和事事就是研究内容。四、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看起来让人非常清晰,可观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是画好技术路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画好技术路线图呢?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一)课题研究思路要烂熟于心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我所要的成果是什么?我的成果能够解决课题的核心问题吗?我的成果形成的方法是什么?我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最后研究什么?这些问题要搞清楚,能够烂熟于心,尤其是能够跳出来看自己的课题。(二)召开课题组成员风暴会技术路线图的建构要集大家的智慧,课题组成员要开会,分组或一起拿出大白纸,分头画技术路线图。每个人都画;然后再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定稿。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好的,可以调动课题组成员的智慧,而且课题组成员是研究者,对一些具体问题最有发言权和实践体会。(三)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经验,专家在于理论上、逻辑上的指导,可以使技术路线更加科学。当然不必为这一件事,可以在开题论证时一起解决。特别说明一下,一线教师画技术路线图,不要追求高大全,只要体现出研究内容、方法、步骤、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以上是笔者就课题研究中“技术路线”的分析。敬请批评指正 。(永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立即删除)
高校参与教学研究的队伍人数,与其获得立项课题的数量呈正相关。例如,江西省的高校教学研究每年基本保证省级教研课题600项,各高校校级教研项目根据其重视程度确定立项总数(少则10项、多则五六十项),每个项目按5个研究人员计,每年每批次约有近万人(次)经常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如果从个体的课题申报行为角度考察,则每年每批次参与其中的人数远远比这多得多:每所高职院校少则几十近百人,一般普通本科高校三四百人,规模大的高校多达七八百人,可见其研究队伍之庞大。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支队伍的中、初级职称的年青教师占的比例相当大,他们或者因为课题研究经验不足, 在教研课题申报或立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往往常见而普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研课题研究质量的学术水平层次的提升;或者因敬畏于课题研究“高不可攀”而视之为“禁区” ,以至于无法着手或者不能有效地进行教研课题研究工作,虽然尝试性地参与其中,但立项率很低。另一个事实是:针对这些问题,各层面管理者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够从有效管理的角度进行全面梳理与研究,也就不可能针对问题提出规范的应对策略来指导或服务于教学课题研究的实际工作。因此,广大教师尤其是涉足课题研究领域不深、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在教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捉襟见肘”或者困难重重。那么,高校青年教师在教研课题立项申报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如何走出其误区? 从有效管理角度而言,不妨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索。笔者结合实际管理工作,对此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梳理,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课题名称定位、研究主题确立、组建研究队伍、论证申报材料、提炼课题学术品质以及部门指导与管理等方面。1.确定课题名称:不能恰到好处申报课题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根据需要选题并给该课题确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这项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一般要求题目命名恰当、抢眼,这是入围的先决条件,但经验不足者在拟定课题名称中通常犯以下两个毛病:(一)混淆不同性质的课题研究初涉教学研究领域者,因为对其含义把握不准确,很容易与教育科学研究相混淆,例如,有人将“中外农村医学教育比较研究”问题作为教研课题申报,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果可想而知。那么该如何区别这两类课题?第一,看问题的指向是教育问题还是教学问题;第二,看解决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还是行动问题;第三,看最后的成果形式是论文、专著还是方案、应对策略:第四,看成果去向主要是给别人阅读,用来交流还是供自己应用后可以推广的。由此不难看出:前者是教育科学课题,后者是教学研究课题。由此可知:教育科学研究侧重于基本理论研究或一般方法论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般规律、原则或方法论以指导实际工作,“实践检验”不是其成果的必经途径;教学研究是教学的具体行动或专项工作研究,针对教学实践现存问题提出的具体工作方案或策略以改善现状,“实践检验”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必经途径,它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明乎此,就不会“张冠李戴”。(二)课题表述不恰当、提炼不简约表述不恰当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错把“文章标题”当做“课题标题” 。文章标题与课题标题的根本区别在于:思想内容的容量上明显是前者“小”而后者“大” ,形式上的区别标志是前者没有标志词,后者有“研究”作为标志词。二是没有理顺思路,影响表达效果。像《如何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课题名称,如果直接说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则更恰当,它所揭示的意义更使人一目了然。三是课题档次明显低下,缺乏分量。如校级教研《我校/院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与《XX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省级教研《XX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与《XX省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研究》的课题名称:两者就有明显的级别档次上差异。四是结构糅杂或课题研究范围超出规格。例如,《高校双语汇双语实践现状分析及中、加、法等国双语教学之比较研究》的校级教研课题名称,既属于“一题多研”(有多个主题),又属于课题研究范围超出规格,即至少可以作为省(部)级课题进行研究。课题名称要求简明。请比较以下课题名称其优劣立现:《实验科学创新, 建设“绿色”实验室》与《科学创新与“绿色”实验室建设研究》;《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由此可以看出,课题名称一般用陈述性的短语句式,这个短句原则上是主谓句或者偏正式短语结构。其简明性还表现在课题名称的字数原则上不超过20字符;当然,特殊情况像《如何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看成一个特殊的“整体结构” 。此外,还要注意标题中不要多出不必要的字、词,如果用偏正短语结构做标题,其中“定语标志词”不宜过多,因为就课题名称而言,偏正式的短语结构通常是一个(大)定语和一个中心词。2、确立研究内容:缺乏科学思考课题名称定位意义非同小可,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内容)同样重要。从管理实践来看,青年教师这项工作中存在着以下明显的问题。(一)小题大做, 缺乏深度“小题”到底值不值得“大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人决定对“讨论教学法”和“实验(学业)成绩网络管理”进行教学课题的“专题研究”,如果以此为题写篇文章尚可,其前提是作者须拥有相当的“独得体念” 。但如果以此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专题”进行“立项”就不必了,因为这样的课题研究涉及的问题面太小,也没有深度,除了拾人牙慧,并不能给人什么“新意”或“深刻的问题揭示”。更何况,课题研究体现的是一种学术水平,而学术水平是讲究一定深度的。并且,课题研究的学术水平首先体现在申报人对主题的确立层面上。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课题组在选题并确定研究主要问题上,没能注意到这一点,以至于“立项的先天性”明显不足。(二)形式主义, 内涵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从此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问题在于是否凡事必言“创新”? 在高校教研课题申报中,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创新研究”的问题充斥教研领域,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研究”的课题申报。本来,这“三者”在理论体系方面确实各有其自身独到的“创新”之处,并且其内容本身也确实博大精深,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一是其逻辑起点问题,即三者的理论体系在“创新”上的异同,以及为什么有这些异同。二是深层次问题探讨之一,即这些异同在当代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际工作中的现实意义如何。三是深层次问题探讨之二,即当代高校如何利用这“三大理论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可能获得怎样的预期效果。凡此种种,像这样内容丰富的课题研究是很值得的,可惜,申报人并没有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只是适应“创新”话题的“与时俱进”的形势需要而不求甚解,把问题想得太肤浅了,以至于论证的内容贫乏无力,明显地流于形式,结果在评审中被淘汰。(三)不自量力, 盲目申报如前所述,通过“三大理论体系”教学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课题研究,是需要相当驾驭能力的,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则非一般常人可为之也。与其勉为其难,不如退而求其次,因为它需要真正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并且,“创新思维”培养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一切事项或过程都适合培养“创新思维”的。就一般“研究”而言,从是否适合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有许多比“三大理论体系”更容易驾驭、更方便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课题研究。再者,当前的“双语教学”是又一个热门话题,但在目前, 我国的双语教学有两大问题没有解决:首先是困扰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即师资和语言环境(局限)、本土教材(缺乏)。其次是双语教学中的“三大争议”,即“损伤”母语学习、“损伤”其他学科以及教学如何评价。这样的问题尚未解决好,而我们一些教师本身外语水平未过关,动辄进行“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很不明智的。此外,老调重弹、不合时宜、好大喜功、不着边际、低效重复、主题撞车之类的问题,凡此种种, 都是盲目申报或故步自封的“观天”结果。综上所述,课题名称、主题的确定,要注意根据相关的课题指南以及解决课题问题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语文水平,有效运用语文能力,做到精当提炼、简明扼要、恰到好处、准确表达,同时注意避免随大流的形式主义和随便“定调”的盲动主义。3、构建研究队伍:明显急功近利课题研究的队伍构成,对于课题能否获得立项以及立项后的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课题立项申报、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影响,在一些课题组确定的队伍结构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借鸡生蛋”:即先用他人之名申报立项,之后通过“调整归位” ,主要存在于较高级别(校级招标、省部级课题)项目申报之中,对象主要是职称或学历条件不够者。二是实际研究人员不足:课题中附带的挂名人员太多,真正的“研究人员”太少,有些课题在“足额”甚至“超员”的队伍中真正“做事的”就“一个人”,其余是“甩手老板”。三是正高职称的人员少:可能因为没有科研压力或科研动力不足的原因,一般正高职称的教授们不愿涉足课题研究,尤其是不愿涉足教学研究的课题领域。四是课题队伍缺乏梯队优势:总体情况是,就某些院(系)或高校来说,真正能够做一些课题研究工作的,似乎总是那有限的几个“样人”,以至整体研究的后劲或潜力明显不足。针对上述情况,窃以为教研课题要坚持“质量立项”,申报者要量力而行,根据教学研究实际需要,从自身研究能力、专长、经验到职称层次、学历层次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确定适当的队伍成员,设定课题参与人顺序,依照能者多劳、论功排位的原则落实;各申报单位部门,应当重视教研课题指导工作,大力倡导崇尚科研风气,推行课题研究导师制度,逐步形成梯队优势;高校职能管理部门要注意整治课题环境,加强服务于管理工作,完善课题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并积极促成群众性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4、论证材料表述:应付了事走过场课题申报书除“信息简表”外,论证部分的主要内容有:课题的立项背景与意义(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课题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课题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研究内容或对象,拟达到的目标、解决的关键问题,设定预期成果形式,预期效益,实施计划,课题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基础(即完成本研究项目的条件分析,诸如人力财力、经验储备、占有文献资料情况、经费预算等)。这些内容的具体表述,其篇幅因课题类别不同以及管理制度与具体操作的要求不同而不同。尽管如此,各项内容在表述上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要求,即需要分“项”或“栏目”准确而有效地进行填写并获得论证的效果。但从大量实际调研中获得的信息来看,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发现论证过程中:对重点内容、关键内容(如研究的具体任务、研究假设)或丢三落四、视而不见,或无话可说、应付了事;填写区分难度较大的内容或张冠李戴、不贴题,或废话连篇、颠倒重复;或者预期目标与效果模棱两可,或者成果形式设定不当;或者缺乏统筹规划,进度安排不科学,阶段性工作不具体甚至前后矛盾,等等,问题多多。以上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立项论证不充分,没有说服力。如何避免? 对申报人而言,首先,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要应付了事,也不要“随大流”,不申报则已,一旦申报,必当尽自己最大努力,追求最理想的结果(比如立项后能作为范本)。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利用已有的语文常识,根据各部分内容表达需要,认真理清思路,慎重下笔,反复推敲,直至自己满意。再次,不耻下问,多向行家请教,诸如参考“范本”、参加立项申报专题讲座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就某个内容而言,比如针对进度安排:一般说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要注意连续性,即使“无所事事”也要“无中生有”,时间安排上不要“断裂”;另外一个意思是:各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原则上根据该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地位、人力财力、操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予以考虑并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安排上要尽量体现课题研究中各阶段研究性工作的实效性、时间分布的合理性、整体安排的科学性,杜绝随意安排。5、学术品质不足:投机心理比较明显这里着重谈谈研究工作中的学术品质问题。高校课题研究中也有机会主义。机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学术质量。(一)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理想化为了给评审专家一个“好印象”、得以立项,有的申报人往往在其申报材料的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的设定上追求高、大、全, 一旦获得立项,在研究过程中则想方设法降低标准,以至结题的“研究结果”与该课题申报时的预设规定相差甚远,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蒙骗性,同时也暴露出其不良的学术品质。其实,人贵有自知之明,只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这种问题就不复存在了。并且,事实上通过“项目调整”来减少“研究内容”、降低“预期标准”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那么,怎样才能使课题研究的内容或对象具体化? 从经验的角度来说,首先,明确这里的“研究内容”其实就是课题研究的“主题”拟落实的总任务。其次,分解总任务化为章、节、篇,逐项列出课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注意这些具体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课题研究总的实质性问题的关联性。再次,分层次表述这些具体问题,注意其内在逻辑性(主次关系)。这样,课题的预期目标的客观性就有了根本保障。(二)项目经费预算不合理注意《申报书》中“研究项目经费预算”的填写问题。一般人填写这个栏目,认为填一个数肯定比不填好,填大数比填小数好,于是“碰运气”心理很突出。其实,填写这个栏目的内容同样需要慎重,因为重点资助项目的数额远比一般项目数量少,“狮子大开口”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如果课题申报人觉得自己申报的课题确实意义重大、影响非常或者竞争“实力强”,则填写时也要尽量考虑“预算合理、有度”,不要“漫天要价”而随便填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把握“预算合理、有度”的“理”和“度”? 首先要明确:在通常的“限数”范围内申请课题经费,则获准的可能性大些,反之则可能性小些,不要在“碰运气”心理支配下“预算”经费。具体操作是:逐项列出“支出项目” ,合理分配具体“金额” ,说明必要的“依据或理由”,并使这个理由务必“充分”,使人信服,认为确实必不可少。(三)随意改动原表样式和项目内容课题研究《申报书》的设定是相当有讲究的。有些申报人喜欢我行我素、标新立异,随意改动原表的样式,结果使一个完整的申报表被弄得面目全非。还有任意改动“项目内容”的,比如调研中发现:有人将校级教改课题《申报书》之“部门审查意见”(第八项)改成“基层学术委员会意见”;将“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审查意见(第九项)”改成“校学术委员会意见” , 而《申报书》中第十项内容就是“学校评审意见” ——这样改动的结果,把一些“相关管理职能”抹杀了。其实,这个“八、九、十”的设置很有讲究:它首先具有“职能层级性”,其次具一定的业务权威性。总之,至少是申报人不能随便动的。因此有必要提醒:不要我行我素,不要对“项目内容”做任何改动,严格按照样表及表中设定的指导性意见落实之。如果确因篇幅需要必须“添加页面”的,应当“整页整版”调整、设置,以保证原表的基本样式。6、部门指导审核:管理有待加强各高校(院系)部门对本单位申报材料的把关问题,比如对申报队伍中的成员的职称、学历、(高校)工作经历等人的自然情况落实问题以及签署审核意见等,都有待于从严落实,以便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事实上,有的单位做这些工作是在走过场:职能管理者从收集材料、“初步审查”到“汇总造表” 、“部门领导签字”,再到最后报送申报材料到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实行“申报人一条龙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管理的职权“下放”没有底线,申报人始终在前台唱“主角”,以至职能服务管理者对申报材料连看都不需要看,仅以签字、盖章代审批,这样很不利于发现到底“有什么问题”——使得送交的材料不是格式方面出问题,就是实质内容方面问题成堆,有的是兼而有之。另一方面,一些为低职称申报人出具“推荐信”的问题主要有:用“无关理由”凑篇幅;评价性用语过满;申报人自己写“推荐信”;代“推荐人”签字等等,而职能管理者在审查这种材料时,则大开“绿灯”。总之,高校青年教师教研课题申报中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对此,明确的要求是:一方面,申报人应当严格按照当年关于“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申报的通知”要求,认真填报“项目申请书”。另一方面,各部门对本单位申报材料的审查应当从严把关:首先是分管领导从业务管理角度把好第一关,严禁低质量申报材料上评审席;其次是基层学术委员会组织好评审工作专项会议,并从学术角度针对课题研究的论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问题的现状及前景、目的与意义、特点与创新、研究项目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现有条件分析、预期目标与主要成果形式、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的措施及市场预测、研究进度安排、经费预算诸事项进行严格的全面审查后,根据不同项目作出相应的客观性评价意见,并有单位负责人署名、加盖公章。这样,才能确保教研课题申报的工作质量和学术水平。
教师晋升职称课题,不是凭空而来,不经历一番磨难怎么体现课题的重要性。我们要知道难度越大的,往往地位也重要。如果课题人人戳手可得,就没有了争抢的意义。那么,教师晋升职称课题申报流程是什么?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申报职称课题,就更要了解该问题,有助于提高自己申报课题的效率。第一步,了解申报课题的通知文件和课题指南,这是自己申报课题的基础,一切不符合相应要求的课题,哪怕做的再好,也不会得到立项。其中课题通知规定了从课题申报到课题结束所有的细则。而课题指南就是我们课题选题的方向。根据选题的方向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题目。第二步,撰写职称课题申报书。在这里少不了要写课题组成员的信息,课题论证、课题可执行性方案以及课题研究设计方案,也就是说在课题申报书中,你要体现自己的思想,告知评审人你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以及研究的预期成果是什么。如果你的方案被评审专家认可说好,那立项机会就会很大很大。第三步,把课题申报的相关材料递交至上级部门。课题申报采用的是逐级择优限额的原则。第四步,课题评审专家审核,并给予审核意见,最终由课题组织办公室确定立项课题,并下发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科协“1-9-6-1”工作部署,按照2020年学会学术工作要点,研判新时代学术交流面临的新机遇、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机制,全面提升学术引领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跨界交叉融合,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开展2020年学术交流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名称 2020年学术交流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XSJL002)二、研究内容 (一)学术交流与智库建设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研究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使其成为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智库。学会是学术性社团,是以围绕学术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本课题探讨学会通过打造开放交流平台,与多方共建科技智库,如何促进学术与智库进一步结合,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区域和地方发展,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考核指标:A:对当前形势下科技社团学术交流、智库建设的性质、目标、现状、趋势等进行梳理;B:深入研究分析科技社团学术交流与智库的关系及目前存在的问题;C: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学术交流与智库协调建设的方法、机制等建议;D:形成的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2万字;提供有关文献资料。项目数量:1项经费预算:20万元完成时间:2020年9月(二)新时代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是近来科学方法讨论的热点之一,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往往都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而产生的。本课题探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跨界学术交流,促进多学科协同攻关,探索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经济融合、跨界协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考核指标:A:系统梳理国内外学科交叉融合的历史、现状、意义、问题和趋势;B:对学科发展研究项目提出建议,修订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管理办法;C: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提出建议;D:形成3000字的建议报告,形成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2万字;提供有关文献资料。项目数量:1项经费预算:20万元完成时间:2020年9月(三)科学共同体线上学术交流长效机制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在给我国社会生活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也给传统的会议模式带来了变化。科学共同体的学术会议纷纷转到线上。本课题对科学共同体线上学术交流长效机制进行研究,包括线上交流的创新形式、组织流程、内容设计、成本控制、对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可持续性等方面。考核指标:A:对线上和线下学术交流的特点、成本、质量、效果等有关指标进行研究、对比;B:针对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科学共同体开展线上学术交流的建议;C:形成3000字左右的对策建议报告;形成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2万字;提供有关文献资料。项目数量:1项经费预算:20万元完成时间:2020年9月(四)我国科技社团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合作研究学术国际化肩负知识共享和交流的使命,契合了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和当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以及影响力的诉求。以民间科技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传递守望相助、患难之交的国际友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注入正能量,是我国科技社团的责任。本课题探讨学术交流的国际化趋势,如何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科技合作,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推动开放交流和互鉴。考核指标:A:分析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及要求;B:总结分析我国科技社团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C:提出我国科技社团学术交流国际化合作的应对建议;D:形成3000字左右的对策建议报告;形成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2万字;提供有关文献资料。项目数量:1项经费预算:20万元完成时间:2020年9月三、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须熟悉中央财政项目实施管理,具备相关项目任务服务资质,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目标。2.申报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接受非法人单位和个人申报。3.鼓励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与科研院所、企业科协等联合申报。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不得申报:(1)两年内受到民政部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2)两年内被中国科协通报并限期整改的;(3)两年内未按要求完成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有关项目的。四、申报评审流程 1.各申报单位于2020年6月29日17点前,先进行申报报名,将申报项目任务名称、编号、申报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人和联系人姓名及手机、常用联系邮箱等简要信息发送至本通知所列的联系邮箱。2.各申报单位同时填好《项目申报书》(附件)备用。填写要求要素齐全、主题鲜明、目标合理、结构清晰、形式和内容规范,并在封面页顶右侧注明要申报的项目编号。3.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将委托第三方对报名的各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单位,不再另行通知,也不再受理其申报材料。4.通过资格审查的单位,由工作人员通知其按要求的时限报送(邮寄)申报材料至指定的地址和邮箱(非本通知所列联系邮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要求申报单位现场报送申报材料。请各申报单位联系人保持通讯畅通。申报材料纸质版包括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申报书一式5份,纸质申报材料一经收取,恕不退还。电子版须与纸质版内容一致。评审以带公章的纸质版为准,仅报送电子版材料的,不予受理。5.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将于2020年7月组织评审,具体时间待定。评审后将向入选单位印发项目承担任务通知,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6.入选单位接到通知后,在30天内与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签署项目合同,启动项目任务相关工作。逾期未签署者按自动放弃处理。联 系 人:刘文鹏 王董瑞电 话:010-68515738电 邮:liuwenpeng@cast.org.cn附件:项目申报书(点关注“学会服务365”微信公众号,下载附件)来源 | 中国科协官网版权保护声明: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工作的两个动轮,因此申报科研课题就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从2005年以来,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一般课题各一项,担任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持专项课题一项,还主持了湖北省和武汉市社科基金和教改课题共十多项。在这些成功的背后,也有不少挫折,这里谈一些有关科研课题申报的实践和思考,希望能对年轻老师们有所帮助。一、了解形势,把握趋势,是申报课题的基本前提 形势对我们科研课题的申报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像新闻传播这样的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因此,在申报课题以前,关注当下形势非常重要,形势首先是国家的形势。研究形势,就是要研究目前国家的宏观现状和本学科的发展需要,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可能做的研究。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申报要求“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细读每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会发现,社科基金课题的需求总是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了解国家的大势、熟悉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将其和个人的研究方向和优势结合,就可能中标,也可能优质地完成申报课题。笔者从1995年就开始关注程序理论,当时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也要重视程序科学化》文章,后来也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论文。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法,并特别强调“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而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论及这一问题时的提法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法律化”改为“规范化”,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具有广泛性。“程序化”的增加,说明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的建设中,不仅注意结果,更关注运作的过程,而且,只有关注过程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根据对国家形势的判断,2005年,笔者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课题“政治文明进程中的程序化建设研究”,2008年,出版了《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一书。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科学研究和申报课题的发展趋势作一番研究。所谓趋势,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它是由该事物内在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把握了趋势,我们就有了掌握该事物的自主性和自立性,也就有了掌控它和解决它的能力和力量。数据显示,这些年来,国家重视和加大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不仅国家课题总量在增加,而且专为青年人设立的课题数增加幅度在提高;增加了重大课题的数量,需要有高水平、多学科的团队组织申报;在限制申报数量,提高中标率的前提下,对一般高校而言,又增加了申报的难度———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科学研究和申报课题的发展趋势。二、确立问题意识,打好研究基础 现实问题是一切研究的源头,关注社会,与时俱进是一切研究者的职责。这里笔者要谈的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问题。什么是知识分子,词典上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种解释显然不能准确地描述现在的“知识分子”了。笔者以为,在当下,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应该是知识和文凭、关注和投入、批判和建设三者的完整统一。首先,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相应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一定的文凭是反映其水平的标志,但是,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些文凭却出现了与知识相悖的情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其次,知识分子应该对现实社会有所关注和投入。不论是从事什么学科的研究,它的结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服务于我们生存的社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对身边的事情应该关注并积极参与其间。第三,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建设。这个社会需要有人不断地批判,只有批判才能让人们看到和看清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个社会同时需要建设,因为只有建设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发展得更快。批判与建设是两个并行不悖的统一体,在实施时不可顾此失彼和重此轻彼。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问题意识是我们考虑选题和解决选题的起点和终点。无论是做硕士、博士论文,还是做科研课题,都要强调问题意识。只有不断发现问题,科学研究才会有目标。而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都是针对当前的学术前沿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来立项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也对需要立项的课题提出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创新。鼓励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从群众中发掘思想智慧,提出真知灼见。”做好科研课题,尤其是国家重大课题或重点项目,除了有问题意识,还要有一批前期成果。前期的研究对课题申报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反映了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国家要组建一个课题组,肯定要选择对这个领域熟悉的人,而要熟悉一个领域,需要有很多年的研究经历。如果你完全是这个领域里的陌生人,你的申报材料就无法体现出你对这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认识,评审专家对你恐怕也不会认可。其次,前期成果足以表现研究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力和水准。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反映了研究者的水平,通过研究者提供的前期成果,可以让评审专家了解申报者目前的研究成就,这是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提。研究成果也是分档次的,申报时应多填写自己在较高级刊物上发表的成果,一般或较低级刊物的东西可少填或不填。当然,一些青年课题对前期成果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大家都是年轻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都没成果,那就看课题论证的质量了。如果有一些前期成果,即便在青年组里还是有优势的。前期成果的积累是一个过程,“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显然是不行的。而且,我们所从事的前期研究并不都是为了申报课题,它也是不断地凝练研究方向和提高研究水平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在长期的研究生涯中,如果能有几个或多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开阔视野和提高素质也是大有好处的。三、注重学科交叉,力求创新有独见 科研在高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搞科研要求有创新意识。所谓创新首先就是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有新的创见。一篇论文,一个课题,总要有点新思想、新观点、新发现、新视野、新理论、新素材、新方法等。科学研究是在前人或以前的基础上做出的具有自己独创的工作,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唯一性。笔者评审过很多申请报告,格式整理得很好,理论上说得也很对,就是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没有自己创新的地方,这种课题是难以通过的。在本学科内寻找新的课题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不要忘记交叉学科也是重要的创新领域。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社会科学内的各学科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合流”趋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和自然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②交叉学科是指形成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之间交汇区域的跨界学科或边缘学科。③从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且列入了国家的长远规划,开展跨学科研究“将不断拓展甚至爆发新的研究领域,引导、促进新兴学科特别是新兴交叉学科的孕育发展”④。因此,我国“十二五”时期研究的主要任务就强调要“实施跨学科重大专项研究,大力促进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渗透融合,在推动各学科互为借鉴、共同发展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所以,我们可以多用一点交叉学科的知识,从另外一个学科的角度来解读一些传统的东西,很可能产生别开生面的研究成果。笔者20世纪80年代在《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工作的时候研究奖励学,较早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奖励学”。先后出版《奖励的奥妙》、《奖励的科学与艺术》科普类的小册子,后完成《激励论:发掘人力资源的奥秘》和《神奇的杠杆———激励理论与方法》等理论专著。奖励是一个老话题,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我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论著,发现里面都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奖励。我在前人和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论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奖励是社会对人们良好行为和成果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或成果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⑤这个定义既不违背各学科的解释,又能够运用到各学科中去,是一种在更宏观层面上对奖励这种现象的重新解读。我既著书立说,也不断结合现实奖励中出现的新问题在众多媒体上发表论文和评论,在研究奖励的同时也开展了包括惩罚在内的激励论研究,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聘请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这个研究项目。目前,对交叉学科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互相吸收彼此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交叉学科的研究比传统的学科内的研究要难一些,关键是要能够打通学科壁垒,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局限。但是,开创交叉学科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交叉出新的研究领域,因为学科的差异本质上是各学科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的不同,这些不同学科的沟通、融合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这需要研究人员从差异中找出沟通和融合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发现新课题、新方法和新视角的重要领域。另外,不管什么学科,推理和案例对于人文社科类课题研究都很重要。做研究首先就是要学会逻辑推理,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把道理讲清楚;其次,就是在论证过程之后,一定要用本学科的理论将案例讲清楚,讲出本学科的特色来。今天的博士论文,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数学的方法来论证,这很好。数学进入社会科学是学科交叉的前奏,今天,定量研究方法已经在社会科学领域广泛使用。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⑥。可是研究课题里面怎么用数学才叫科学呢?一位学者曾写文章谈到这样一件事,说有一批研究人员到农村进行研究,他们调查了很多数据,最后发现农民很辛苦,文章问,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调查研究吗?农民肯定很苦,这是不用调查的结论。新闻传播学也很需要定量的研究方法,但是这种数据能不能经得起推敲?由此得出的结论对不对?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科学的研究方法还需要科学的使用。关注社会问题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它、服务好它,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就是要运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来说明和解读我们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说明得越多,成绩就越大。四、结合教学,促进科研 对教师来说,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高校教师的宗旨,所以,科研首先应该为教学服务。优秀的教师不仅体现在其一流的科研能力,还体现在其优秀的教学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把学科前沿的问题提出来,要把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学校没把学生培养出来,老师搞再多的课题都没用。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老师的职称是“教授”而不是“研究员”。所以老师如果课上得很好,立项的科研项目即便不多,还是应该按照教师的系列给予副教授、正教授、博导等待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有一位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不仅课讲得很好,对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深受学生喜爱,但就是没有博士学位,一直是副教授,我以为是不妥当也是不公正的。高校的管理政策应该调整以保证教学在高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科研就是要有利于教学,促进教学,教学和科研不是两张互不相关、不可转换的孤立物。近几年来,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教育。而我在2006年就开始至今给新闻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同学讲授新闻学前沿专题: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我在课堂上讲这门课,自己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做过一些调查,撰写过相关论文。2011年,刚好遇到教育部发布一个“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专项课题,我以“数字时代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调查”为题中标了一个课题。我们的教学并不都有与科研相关的课题,但是,教学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是需要研究和可以研究并出成果的,而且这些研究又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当老师的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心。五、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 科学研究,尤其是重大课题和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单靠一两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有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来共同攻关,因此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非常重要。重大课题的横向联系除了学科和学科队伍以外,还有权利和义务的问题,涉及课题的分割、权力的分割等问题。研究团队内部合理的分工对于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如果一个课题因为分割不公正或者信息不对称,引起麻烦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务必在事先就要规范好。团队如何组建,首席专家与参与者的责、权、利如何划分,这些都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需要认真考虑。从学校的层面讲,应该为科研人员的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尤其是要为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提供优良环境和适当的条件,不断优化高校科研队伍资源配置。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也应提倡多学习一点其他专业特别是跨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研究思路。课题申报书的填写也是有一定规范的,科研处要组织一些填写报表的培训讲座,尽量减少因为申报书填写不规范引起的申报失败。除了上面说的问题外,有关成果评价和经费管理也需要研究改进。现在的国家级课题,每年结项的比率是一半多一点,获得优秀的更少。而我们对研究者学术水准评价和职称晋升,大多只认主持了多少项目,而没有检查是否完成了。结果是有的人仅靠设计课题拿了前期经费去做别的事,这不仅有损学风,而且也是对国家经费的一种浪费。在学术刊物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论文,项目资助来源的日期是好多年前的批号。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论文中的某些观点还具有针对性吗?物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行的,不同的时间对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当下许多社科基金课题(包括重大项目)都要求在1—3年内完成,一是为中央决策提供最新成果,二是该项研究符合当时的形势。所以我认为,完整的考核体系应该是:主持并在期限内(如有延期需报有关部门批准)完成了多少项目,获得优秀者应予奖励。
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2020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中,我市申报的45项课题中有21项获得立项,立项率高达46.7%,远超全省课题立项平均水平,课题申报工作创佳绩。近年来,市教科院出台系列措施不断规范课题管理,提升了课题研究质量。完善管理办法,规范课题立项、结题等常规管理工作。统筹规划做好重大课题的立项实施工作,服务教育局重大决策,目前,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研究》两项课题正有条不紊地实施中。加强课题过程管理,强化省市级课题中级检查与指导,充分发挥科研专家引领作用,组织专家“送培到校”活动,进行精准指导,促进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组织课题推介活动,扩大成果的辐射作用,推广了一批有使用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来源:东营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一)一、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教育科研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提高教育质量3、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4、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逐渐趋向一致。”教育科研的过程:理论构思——获得事实经验——对事实经验整理概括——广泛应用,进一步提炼——建立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一)四种研究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4.理论研究水平(二)基本类型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2.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一)确定研究课题1、研究课题的特征(1)属教育科学领域和问题,问题的解决能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2)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3)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4)要有解决的可能性。2、选题原则(1)需要原则(2)新颖原则(3)可行性原则3、选题步骤(1)确定范围,根据兴趣和教育实践需要。(2)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3)论证课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是否适宜作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讨论:下面题目是否适宜作课题,为什么?例1:某某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何?例2:如何解决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例3:重复练习对学习效果有什么影响?例4:全省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何?例5: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例6:如何评价义务教育的质量?例7:多少学业负担对小学生是合适的?4、发现问题——教育科研课题孕育的起点A.问题的来源从教育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中提出问题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矛盾中寻找问题从教育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寻找问题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信息中提出问题B.发现问题的策略大胆怀疑变换思考的角度类比和移植C.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一是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并经常关注教育科研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二是要有不满于现状、勤于思考、追求变革的意识总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着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的科研工作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能否确定一个有创见有意义的问题,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也将起积极作用。因此,选定课题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认真对待。(二)设计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是完成研究任务的总体谋划,为课题研究和论证提供评价的依据,以及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程序。1、课题的表述主要是揭示课题的论点,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题目能明确地表述出研究内容、课题任务和科研方法。如:《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2、课题的背景与目的意义的阐述指课题的内外原因及要达到的目标、研究的宗旨及社会价值、理论价值等。3、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对象所谓研究范围,有的是指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有的是指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范围、时间范围。所谓研究对象,一种是教育中的问题,如学生主体性问题研究;一种是教育中的事件,如教材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一种是教学中的具体对象,如学生、教师4、课题研究中的假设与概念界定一个好的假设,在内容与表达上应达到四条标准(1)以陈述的方式表达(2)一个假设一般只能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是有待检验的,而且必须是可以检验的。(4)假设应全面反映课题所涉及的的变量的不同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5、课题研究的方法教育教学研究广泛采用观察、调查、实验总结、比较、文献等研究方法。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二)一、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1、必要性。教育要创新,观念要创新,知识要创新,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创新的能力呢?由于教育与知识创新的密切联系,就使得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种变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师不仅仅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且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2、可能性。教师不仅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而且还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的角度看,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不是一个局外人,可以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景的最佳人选。总之,迫切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丰富的研究机会,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能。3、特质性我们倡导的是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具体来说,有一个目的、两种需要、三股力量、四条原则。<1>、一个目的教育科研的目的来自于研究的课题。课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理论,二是来自实际。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主要来自实际,教育实践中有着教师所需要的取之不竭的课题,当然,即使来自实际的课题,必需要学习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吸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2>、两种需要教育科研要适应两个需要:一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二是符合我国亟待更新、转变的教育观念的需要。针对这两个需要,教师应先阅读有关论著,掌握材料,写好文献综述,综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为研究的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出问题研究,为提出假设提供经验和依据。再根据自己的思路汇综而成。<3>、三种力量课题的成功,要依靠“有权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三股力量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教育科研课题正是由这三股力量推动的结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课题更须体现这三股力量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能主动、自愿地参与,有甘于吃苦、甘于寂寞、勤于研究、勤于探索的精神。<4>、四种原则一是客观性。它要求在实验研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系统性。既包括课题,又包括研究方法,都要按照系统、整体的观点,切实掌握好每一具体研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三是优化性。教育科研是讲究效果和质量的,通过实验而使教育教学优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不平衡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要承认学生在智力与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鼓励冒尖、允许落后”;针对学生在不同活动上表现出不同的最佳智力与能力水平,在制定方案上要做到有的放矢。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应关注的问题1、要重视过程。因为,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展现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特点是“教中研”。包括接受既成的科研理论成果,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在教学中自觉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探索、监控、评价,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2、要注重应用。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3、要遵循的原则。我们往往忽视了课题研究的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兴趣性等,在实施过程中感到很茫然,甚至束手无策,应该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课题研究不是花瓶来装扮美丽。三、如何申报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申请采取随时受理,定期评审的办法,一般每年集中审批一次,也可两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申报时间由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规划办的文件通知,教研室统一布置课题申报,单位、团体和个人均可提出项目申请,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并由所在的教育科研机构组织力量予以初步论证。申报人所在单位对课题审核同意后,承担名誉担保,并在课题批准后提供条件与方便。然后报上级审批,在立项后进行开题研究。四、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一>怎样选题课题即研究项目。科研课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五个步骤。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贝尔纳说:“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1、选题的基础原则一是实用。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着眼于未来。二是新颖。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三是可行。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科学。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2、选题的一般步骤:(1)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提出问题;(2)拟写课题的研究方案;(3)课题确立,提出申请,填报项目议定书;(4)开题论证。3、选题的具体方法(1)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可参考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提供的课题选题指南,要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因为这些课题都比较空泛,不够具体,不太适合教师去研究。(2)随机性选择课题。有些学校从出版社、高校研究机构选题。(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4)分解子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但缺少独创性。4、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4)注意提高研究者的素质,研究策略、方法多样。<二>、课题的前期论证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明确研究方向、周详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总之,通过教育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课题的前期论证的关键要完成以下几个要素,它们分别是:1、课题名称的确定。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一般由三个成份组成:主题词、定语和有关技术说明。例如: <<在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其中主题词“课堂教学”,定语“在新理念下”和“语文”,技术说明“评价”,名称醒目,准确,一目了然。2、目的的论证。 指对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重点考虑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3、背景论证指的是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已做过什么研究,还需要做什么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义是什么?在此社会和学术背景上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阐述了其研究的意义。4、基础论证 指的是课题承担者已有的基础的客观的估计。它一方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成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主要著作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已形成的假设或阶段成果等。基础论证也可以说是条件分析。例如:(1)人员结构。(2)课题成员中有承担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的已结题,有的正在研究中,有的准备结题,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3)成员都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自制课件,有的可以制作网页,有的还可以查找资料、分析整理、存储相关信息,还可以自行制作录象课。(4)我区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负责人及各学校校长一贯重视教科研,倡导“科研兴校”的理念,必要的经费可以保证。(5)请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及教科所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三>内容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四>步骤设计 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五>、方法设计 1、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2、着重介绍课题实验中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观察的步骤为:(1)观察准备。明确目的、对象、制订计划,作好物质准备;(2)进行实际观察。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途径;(3)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应用观察法应注意:(1)边观察边思考;(2)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3)要有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大胆质疑,要坚持不懈,不畏劳苦,要坚持长期观察、锲而不舍,要有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2)调查法调查研究是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者通过有计划了解教育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数据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最佳方法。精心设计的标准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形式的数据。(3)访谈法访谈法又叫谈话法,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容分为:事实调查、征询意见、了解个体内心世界。访谈要掌握技巧,访谈者要持“虚心请教”的态度,平等讨论的方式,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态,要掌握发问的艺术,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迂回法。(4)座谈会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向群众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是与会者人多,又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印证。不足之处是易受人事关系影响,出现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的情况。开好座谈会要由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的同志主持,注意启发引导,事先有提纲、主题集中,与会者有准备,同时人不宜多,最好采用讨论式,兼用问答式。(5)测验法通过考查的方式去测定某些研究现象的方法。命题要力求标准、规范。要消除测验对象的疑虑心理,提高测验效果,评判要公正,分析解释要准确。(6)问卷法调查者用文字提出需要调查的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提供书面答案的方法。其优点是费时少、调查面广、适用于不愿披露姓名的人,或不愿面对面交谈的人,方法灵活,便于统计、整理,从结果上可以看出整体趋势。(7)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探究,它通过对已存在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有一句老话: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或许正因为这点培根才说:“史鉴使人明智”,意味着我们可以从过去已经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汲取经验,理解现实,合理实践。历史研究的记录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书面记录,如书籍、报纸、期刊、日记、信件、文稿、会议记录等等;二是遗迹、或遗骸。(8)实验法真实世界中事物太复杂了,个中许多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我们的思维无法穷尽。为此,我们往往采用简约的方法,简化问题、简化事物的影响因素,利用仪器、设备等等人为的方式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以期获得科学性事实,进而研究客观事物规律。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你已经在深入地思考你所研究的问题了,往往一个看来简单的实验,或许就一剑封喉,有效地探明了某些自然规律。(9)模拟法模拟法现在开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不仅数学模拟方法,就连物理模拟方法也运用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工具。(10)案例法案例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的方法。<六>成果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学案例集、讨论稿、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研讨课、实验观摩、实验小结、论文、个案分析、电脑光盘等。总之,以上所述内容落实到课题项目申请书上,那么你所负责的课题研究就迈开成功的、坚实地一步。<七>文档撰写开题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记录 调查记录 实验记录 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能,则可以马上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做”。开题报告的内容有:(1)课题研究的目的:我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2)课题研究的对象:我们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3)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我们试图要实现什么?(4)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5)课题研究的方法:我们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6)课题研究的计划: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尤其是你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7)课题需要的资源: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用什么方法等。(8)课题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9)课题预期的成果:你的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报告,还是其他?(10)导师的建议2、研究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研究,我们就可以“修成正果了”。这可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研究报告一方面是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用书面形式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大家通过报告知道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从而了解你的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撰写研究报告也是如此。常见的研究报告大致有实验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设计报告等四种形式。 3、研究记录为什么要写研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脑子不可能记住那么多事情。所以,每次活动后,我们最好马上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事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阅。而且,良好的记录能使我们理清思路,知道这次研究究竟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方向如何?应该如何做得更好?4、调查记录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是实验方法,建议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记录表。调查研究计划表包括:课题名称;调查目的、意义;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方法与手段;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5、实验记录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是实验方法,你应该根据你的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你所提出的假设。那么最好每次实验都有实验记录。五、怎样设计实施方案和计划。确定了实验课题,规定了研究任务和实验目的后,就要设计最佳的实验方案,提出总体规划,实验方案包括:(1)实验题目。它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力求题目与研究内容和课题任务相符,不宜太长,也不能太笼统、太概念化,一个恰当的题目可以提示课题的方向,也可以提示课题的论点;(2)问题的提出与构想。实验的假说就是实验设想是对解决问题提出的预想的答案,它是确立课题研究任务,研究目的的依据;(3)实验目的与操作。说明实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要明确操作程序,使思路具体、明确;(4)实验的指导思想;(5)实验对象;(6)实验方法和主要措施;(7)实验统计与评价;(8)建立必要的制度;(9)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六、怎样搜集整理资料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音像、方案材料的总称。在教育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研究的主体阶段,也是研究的起点,并贯穿研究的全过程。1、资料分类搜集起来的杂乱无章的材料经过分类处理才能系统化。包括:研究课题需要哪些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逻辑顺序、使用顺序、出处、使用价值,哪些为纲、哪些为目等。之后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应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并将分类和系统化了的材料科学地保管起来,以备应用。2、搜集资料。1)逆时性。搜集材料时首先要重视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逆时性原则,就是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沿时间的航标获取最新的东西。2)选择性。搜集资料要精选精用,把材料的选择限制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选取必需的资料。如今年合肥市评定职称就简化了一些材料。3)直接性。为了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尽量避免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4)比较性。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为自己课题研究所需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同时,也要拓宽思路,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这样,才能全面的比较研究、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搜集资料的方法:(1)通过检索性工具书,通过书目、文献、索引搜集。(2)通过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3)通过文献资料与情况资料。(4)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活动原始材料。4、材料记录要求(1)资料索引。包括什么资料、出处、资料的基本情况等。(2)资料内容。包括思想、观点、事实、依据以及自己的评语、意见、受到的启发、点评等。记录要便于分类、排列和查找;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具体明确。5、材料的整理。为了便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来的材料根据研究任务和材料的不同性质,采用核对数据,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的办法进行整理。6、分析材料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七、给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建议1、找准方向教学课题研究怎样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符合新课程理念。2、讲究科学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3、注重过程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整个过程也是锻炼培养教师的过程。4、加强合作教育教学课题是研究育人的活动。教育对象的群体性、差异性,影响育人结果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学科的专家与教育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课题的提出往往来自第一线的教师,虽然它也可能研究教材教法,但这种研究不只是凭经验转承,形式上也不一味要求传帮带,课题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调查分析、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和结题总结,是通过分工合作的关系来完成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十分注重协调合作。5、大力推广因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参与人员的群体性,研究过程的验证性,所以其研究成果,无论是过程性的、阶段性的成果,还是终结性的成果;是显性成果,还是隐性成果,都会在课题组内得到及时应用、推广,由此逐步辐射开去,影响到其他学科、周围的学校和地区。因此,课题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具有推广价值。总之,学校教师搞课题热情高但欠缺系统理论和研究技术,表现出对专家的强烈渴望;科研专家的研究缺乏实践环节,急待直面学校实践。所以教师与专家、学校与研究机构相结合是中小学课题研究必经之路。 八、怎样申请结题、验收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单位向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索要并填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接受由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组织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课题负责人填写结题申请书。具体程序:1、打报告申请省级专家验收,专家成员5—7人组成,省级专家至少一名。2、准备验收材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各种原始材料,分类装订成册。3、验收内容:1)对课题的评价,看选题有无实用、推广价值,论证是否充分。2)对研究设计的评价,看过程是否合理、方法和内容是否恰当。3)对资料的评价,是决定结论的正确的因素,要具备充分性、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4)对研究结论的评价,程序为:(1)宣读报告、(2)听取主持人汇报、(3)专家提问、答辩,(4)专家反馈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知识领域浩如烟海,但研究的情景就在你的身边,希望我们的教师能愉快教学、不断思考、轻松研究,定能取得丰硕成果。【以上内容由网上搜索而来,由阳光教研整合,各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谢!文章部分内容由截图软件得到,可能不够清晰,若喜欢该资源请向作者或出版者购买,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