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曼汉学院金牌导师解答:科研经历怎样写进PS中?茫焉异之

曼汉学院金牌导师解答:科研经历怎样写进PS中?

最近Amy老师在看了很多同学的个人陈述草稿,继而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同学的草稿看起来就像是叙事形式的简历,没有太多上下文或意义的活动列表。所以,Amy老师特地给大家分享一些她以往经常反馈给学生的修改点,而中心点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个人陈述增加内容。01问问你自己“为什么”?进入研究生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你的研究生教育需要投入他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你需要说服招生委员会,如果他们让你进来,时间和金钱不会被浪费。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是让委员会相信你有一个愿景——进入他们的研究生项目是你职业生涯中显而易见且有用的下一步。但是在你说服招生委员会之前,你需要自己弄清楚:你为什么想去研究生院?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特别的研究生项目?如果你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也许你应该等一会儿——也许在一两年后,当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愿景时,你可以在研究实验室找份工作,然后申请入学。一个明确的信念是,这个研究生学位将推动你朝着你的职业目标前进,这是至关重要的。02意向性我们都有过激发对新研究领域的兴趣或改变我们对科学的看法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对于传达你的基础科学故事很重要——让招生委员会相信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的愿景。你需要证明你在大学和研究中的成功记录不是随机的,而是一个在你朝着一个期望的目标努力时被利用的机会的记录:你所追求的科学领域的特定职业。即使资历更老的科学家也花一些时间探索,这没关系;没有必要试图隐藏你的探索。但是如果你能让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相信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愿景和一个如何实现的计划,你的申请将会更加有力。所以把你的经历放在上下文中:你为什么决定参加那个夏季研究项目?你为什么选择你的本科生研究导师?尽管课程负担很重,你为什么还要花额外的时间在实验室里?你为什么参加并出席一个全国会议,你从那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你与导师的接触是如何塑造你的科学身份的?研究生院——这个特殊的研究生项目——如何适应这个更大的图景?03增强对你的研究描述我用沙漏的比喻来帮助作家描述一个研究经历:大、小、大。从大背景开始,进入你项目的细节,然后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你的研究成果对这个领域有什么贡献?你清晰简洁地解释这一点的能力——把你的特定研究放在上下文中——证明了你对大局的把握。你需要传达追求一个特定问题和选择一个特定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你需要解释为什么结果很重要。描述你在项目中的角色以及你从经验中学到的科学知识。一份强有力的个人陈述也可能包括对项目后续步骤的建议,这表明你是前瞻性思维,这是未来研究生的一项重要技能。04更多技能研究生学习有望发展高级认知技能。当被问及“你带来了什么技能?”许多年轻科学家以他们在本科研究项目中使用的实验室技术列表作为回应。这些技能很有价值,但这份清单不是招生委员会想要的。分析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和评估信息是研究生院获得成功所需的高级技能。你的文章应该传达你在掌握这些技能方面的进步。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您实现这一目标的问题,以及您的回答应该展示的一些技巧:你有在协作环境中工作的经验吗?你如何提高团队的效率?(技能:团队科学、协作、沟通)你是如何展示你对完成一个项目的承诺的?(技能:项目管理、主动性、领导力) 你有没有遇到解决问题的机会?你采用了什么策略?结果如何?(技能:解决问题)你提出了什么替代方案来解决一个研究问题?你的替代方法成功了吗?(技能:批判性思维)05关键无形资产作为一名研究生,动力、成熟、独立、对科学的热情和承诺对成功至关重要,所以它们应该在你的个人陈述中出现。没有表达这些无形特征的公式,但是提供你的性格、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例子将有助于突出它们。06应对挑战和不足许多学生面临着个人和职业上的挑战。个人或家庭健康问题、儿童保育问题、金融危机等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业进步或精神状态,导致你的学习成绩或生产力不足。申请人可以在个人陈述中写下这些挑战,但重要的是不要过多地谈论它们。最好的方法是描述这些挑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你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强调你是如何管理他们并不断取得进步的。即使你听从了所有这些建议,我也不能保证你一定会被你所有梦想中的研究生项目所接受,因为这取决于你到目前为止所做的所有工作的质量。但我可以保证你的个人陈述会得到改善,你会看起来像一个更真实、更充实的候选人。祝你好运。

未发

面试中如何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经历,并能够让面试官有共情感!

#面试#经历描述在面试中有两种题目可以体现,其一,当考官明确说明让你谈谈自己难忘的经历、懂得感恩的经历、与朋友相处的经历等等,这种直接考察出现在国考部分岗位面试、国企、银行、事业单位、高校、部分省考面试中体现。其二,应用在论述分析题目中,这类题目往往让你谈论一个核心可能是一个热点话题,或者是一个道理、启示,那么往往缺乏内容、干涩的内容构建成为了考生的一大痛点,那么不如采用说出自己的经历,不仅说出来顺畅,还更能够感同身受降低考场的紧张感。那么我们就如何谈好自己的经历给大家一些技巧:第一,内容要素自我经历首先需要让考官听得明白清晰,所以往往描述经历的过程分为这几个阶段:1、出于什么考虑以及这件事情的目的;2、说明做了哪些事情;3、过程中是否存在事情的困难、转折点等;4、结果和启示是什么?范例:(当然,放在不同的题型中灵活使用)(说明事件的目的)当时接到客户的一项法律服务需求,需要对其搭建的一个专车服务类商业模式进行法律风险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法律建议。(遇到的困难)由于该商业模式非常新颖,当时市场上尚无同类型或类似模式可供参考,且涉及法律法规繁杂、法律主体多样,采用传统的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形式,无法让客户清晰理顺法律关系、准确理解法律风险。(具体做法)经过思考后,我与客户沟通确定开一次现场会议,我找来几位同事,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分别扮演公司内部人员、专车司机、租车系统技术支持公司、客户、供应商,逐一分析该等商业模式运营过程中在公司内部管理、与客户及供应商业务往来等方面的具体模式及所涉法律风险,直观地展示出各方主体间可能存在的争议点,由此提示法律风险与规避建议。(启示)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在平时的工作中,尤其是遇到工作难题时,应注意以达到工作目标为导向,结合实践,加强沟通,并创新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更好地完成工作。第二,真情实感的传递考生很多时候说自己经历的时候,会显得很假,没办法将他人带入到情境道中,我们常说:感动他人的前提是感动自己,所以往往腰在经历描述中带入自己的真实感受。范例:我印象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是在荷兰读研期间,在国际公法的课堂上,每位同学需要准备一个当前国际法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和讨论。当时班里一位菲律宾同学选择的主题是中菲南海争议这个敏感话题。正值菲律宾在荷兰海牙关于南海争议案件提交仲裁庭裁决,这位同学声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并提出了自己的单方面看法,试图让全班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轻信一家之言。(感受描述)作为班里唯一的中国学生,我在听到此位菲律宾同学的发言后,内心无比愤慨,因为我知道事实是怎么样的,可看到同学的目光,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人言可畏,我本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此时的我没办法再沉默下去。我努力保持淡定地起身提问,有理有据地反驳该同学的一系列观点。我告诉大家该临时仲裁是违反中菲共识、违反国际法,单方面强行推动的一起案件,请大家理性看待西方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了解事实真相。经过连环几轮的辩论,其他国家的同学接纳了我的观点并为我们的爱国精神点赞。我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因此我需要注意时刻谨言慎行,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将爱国精神践行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第三,提前准备、灵活运用经历往往都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所以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在考试当中面临各种题目进行字数上、细节上的修改,可能会让你的答题更加流畅充实。推荐一本书,帮助大家面试成公!

香笺泪

青少年能从科研经历中获得什么?

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家长素来重视子女的教育,青少年应尽早融入飞速发展的科技大潮中。如何让更多青少年尽早培养科技素养、锤炼创新意识,成为未来中国的国际化创新性人才,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科研无疑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途径之一。世界顶尖的教授深刻了解自己的领域,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可,拥有丰富的培养人才的经历,能够轻松解决青少年遇到的难题。由他们指导青少年科研项目,青少年才能受益良多。如此高质量的科研经历,才能让青少年提升科研兴趣、培养科研素养、助力未来发展。01提升科研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2018年PISA测试中的科学态度测试,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并认为科学进步可以促进社会发展。[1] 科学态度是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衡量青少年科学学习状况及其从事科学相关工作意愿的一个指标。PISA 全称是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 15 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从 2000 年开始,每三年进行一次。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参与国在测试过程中将本国的教育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从而反思本国教育的不足,实施改革措施。[2]首先,青少年对学习科学有更高的兴趣。调查显示,84%的青少年对学习科学感兴趣,超过80%的青少年喜欢学习科学,超过70%的青少年喜欢阅读科学书籍和解决科学问题。[1]第二,超过一半的青少年有意愿在未来从事科学工作。根据调查,超过50%的学生愿意从事与科学相关的工作或参与科学项目,67.8%的学生同意“我愿意在完成高中学业后继续学习科学”。[1]但是目前中国的科技人才仍然紧缺。既然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对学习科学感兴趣,那青少年的科研经历就至关重要,高质量的科研经历能够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科研兴趣。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首先,科研经历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研过程的兴趣。根据PISA测试,青少年对天文学感兴趣的比例最高,为82.2%,其次是人类生物学(77.7%)、化学(74.3%)、植物生物学(73.5%)、物理学(71.4%)和地理学(70%)。与自然科学课题相比,学生对科学家设计科学实验方法的探究过程(60.2%)和获得科学解释过程中必要的过程步骤(58.7%)不太感兴趣。[1]目前,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而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过程是辅助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主要为青少年提供实践机会。此外,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也优先宣传科学成果。而科研经历能让青少年深入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以更理性、更真实的态度看待科学研究,对科学形成持久的兴趣。其次,科研经历能够淡化青少年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激发更多女学生的科研兴趣。根据PISA测试,71.4%的人反对“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成为科学家”。[1]仍然有一部分青少年存在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青少年参与高质量的科研项目,世界顶尖的教授能够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科学家的形象,淡化男女科学家之间的性别差异,提升更多女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引导她们从事科学研究。02培养科研素养现在,科技创新的春风也吹进了教育这扇大门。中国一直在努力进步,“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一些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渐看到了效果。而得益于庞大的市场规模,众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培养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素养和能力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研究不是简单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美的挖掘和发现过程,是创造性的最佳体现。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科学素养的培育有其独特而规范的方法,仅仅进行知识灌输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很关键的一点是要让青少年有机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科学实践活动,而且要循序渐进。高质量的科研经历会在青少年的心里激起浪花,对培养青少年的科研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研经历有帮助青少年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拓宽知识面。青少年科研项目要特别注意拓展基础知识的来源渠道,加大基础知识的应用途径。科研应从基础开始,注重系列性、多样性,做到循序渐进。高质量的科研项目,科研导师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展开相适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不断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 科研导师也会重视在学科研究渗透实际生活。加强科研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科研的社会针对性,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生活充实科研项目内容,使科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科研经历还能够培养并锻炼青少年的科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对于刚开始接触科研的青少年,基本的科学能力培养是近期目标,科研导师会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启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动手实践研究,实现问题解决。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实践和科学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应认识到,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探索出一条清晰的可操作的路径,由此而上升到科学精神的全面锻造,以及未来创新人才的培育,这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关乎青少年的人生,关乎国家的未来。03助力未来发展科研经历还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执行力等综合素质。无论青少年是否选择科学相关职业,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华罗庚曾经说过:“没有抱负的人,他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有杰出成就”。高质量的科研经历能够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制定相应的近、中、远期行动目标,激起其为理想而不断奋斗的动机。当今世界各种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具备创新思维的青少年符合未来世界发展趋势。批判性思维、执行力、团队协作、领导力等综合素质更是未来青少年发展所必备的。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思维应是未来人才必备的要素之一。科研经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突破思维惯性,改变思维方式,锻炼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想象力。例如,科研导师通过行业的创新案例。将创新案例的构思、原理、作用及由此引发的重大意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悟科学创新是一种学习、积累、顿悟、升华的过程,能够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启迪学生的创造思路。具备了创新思维,就应该考虑准确定位创新和保证创新方向的正确性。科研是严谨的,而批判性思维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估、分析、比较证据,从而找出错误、偏差、伪装和偏见的能力,科学研究的经历有助于青少年培养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准确定位问题,有的放矢地创新。同时,批判性思维还能帮助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方向。青少年做科研时在看到一个结论时,科研导师会引导青少年“这是怎么得出来的”“证据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不适用这个结论”。批判性思维得以培养,未来青少年才能将其内化。任何一个伟大的想法都要能够实现才能称之为伟大,否则只是空想,这就要求一定的执行力。科研导师会要求青少年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这在无形中就培养了青少年的执行力。良好的执行力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时间表。而对目标的专注和对达成目标的动力尤为重要。具有良好的执行力,未来青少年的责任感、目标感也会增强,解决问题时能迅速利用现有资源,很少找借口。04小结科研经历能够让青少年提升科研兴趣、培养科研素养、助力未来发展。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青少年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和栋梁,青少年时期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阶段。青少年完成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可以培养他们开阔的思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也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参考资料[1]https://www.oecd.org/pisa/publications/pisa-2018-results.htm[2]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gramme_for_International_Student_Assessment

迪赫奇

博士面试如何介绍自己?985博二学长经验分享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小余写在前面:自信大方有礼貌,真实明了记心房。作者简介本人上海某985博二在读,2018年我分别参加了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博士面试,并有幸被复旦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双取录,最终选择了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如今博二在读,博士期间已发表SSCI/CSSCI论文2篇,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多项奖励。之前分享过《学术萌新必读!985博二学长分享英文文献阅读经验》、《论文查重率居高不下怎么办?985博二学长经验分享》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曾参加过国内比较顶尖的4所高校的博士面试,所以自认为还是有一套自己的面试经验的,现今和大家分享博士面试如何介绍自己?希望给那些即将参加博士面试的小伙伴一些帮助,那就甚感欣慰了。破题背景其一,在博士报考前一般都需要提前联系博导,在联系博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博导介绍自己,而如何向博导介绍自己并给博导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好印象?这是一门学问。其二,众所周知,无论博士招生是实行普通招考还是实行申请考核制(现在国内高校普遍采取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将是未来博士招生的一大趋势)都需要参加博士面试。任何学校的博士面试中都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自我介绍,而如何向面试自己的专家组介绍自己并给自己打出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这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博士面试如何向老师介绍自己非常关键。首先,自我介绍的作用是什么?对于导师而言,自我介绍能够带给导师的信息包括:1.个人形象的展示(自信的你,帅气的你,优雅的你,阳光的你或腼腆的你);2.有用的信息点(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优缺点是什么,你的额生活或学术经历);3.也就是准备自我介绍的最大作用,给面试老师划定提问范围,可以通过你的自我介绍进一步了解你,并根据自我介绍问你问题。千篇一律的介绍永远也比不过最闪亮的几个亮点:学习、科研、实践、语言、沟通等各方面的经历和能力。这些方面更优秀,才是导师更想看到的。啰啰嗦嗦的生活琐事,永远比不过你发了几篇论文,你获得了多少次学业奖学金。其次,博士面试如何介绍自己呢?一般而言,博士面试自我介绍分为两种:一种是中文介绍,一种是英文介绍。无论是中文自我介绍还是英文自我介基本在3-5分钟左右,主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受到何种表彰、发表过哪些论文,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等。第一,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基本信息作为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主要介绍姓名,年龄,来自哪里,自己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什么院校,自己本硕专业是什么,自己本科和硕士的绩点和排名等。第二,生活和学术经历:这一部分是比较关键性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主要介绍自己的学术学业情况及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包括:发表过哪些论文,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获得过何种表彰,担任过学生干部等等。第三,未来研究计划:一般博士报考前都需要准备博士研究计划,这里可以简单陈述一下自己的博士研究设想,以及自己做这个研究的原因,自己在未来的研究中主要攻关的方向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第四,自己报考的原因。适当说明报考这个学校、专业的原因,还可以说说读博的目的,主要是让老师明白你读博的动机。第五,深表读博的渴望。表达自己对学术的热爱,对读博的执着,希望在导师的带领下继续深造,主要是表达自己强烈的读博愿望,但是此处避免自我表现卑微,要表现的不卑不亢。在整篇自我介绍中,我们必须一直坚持一个思路,那就是如何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科研潜力,要重点围绕所报考的专业,谈谈“做过什么,学到了什么,将来想怎么做”几方面展开,突出自己的特长和专长,展现自身优势和特点。再次,自我介绍的加减分项有哪些?第一,加分项。一般而言,你的自我介绍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给老师留下首发印象,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你的面试分数,一般老师都会有自己的考核标准,所以自我介绍的加分项有:有科研经历;进过组,做过实验,熟悉仪器操作;成绩好;拿过奖(正儿八经至少是省级那种,不是什么野鸡奖);想读博(不过也有很多导师不吃这套了)。第二,减分项。在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尽可能的克服紧张情绪,规避减分项,一般减分项有:一个以上的实习经历(求求你们了有也别写,除非是非常能证明你个人能力的,否则很多导师会解读成你这孩子心不踏实);废话一堆;吞吞吐吐;逻辑混乱;把自己表现的很牛逼,但自己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自己曾经做的项目自己都不清楚等。最后,自我介绍注意事项有哪些?第一,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你想通过自我介绍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塑造什么样的人设。第二,真实,真实,真实。自我介绍一定要真实可靠,是真实的自己,因为老师要通过自我介绍提问问题,所以不要自己给自己埋坑,要避免虚假造作。第三,中英文的都要准备。有的学校通知准备中文的,有的通知准备英文的,但是两者都要准备,这是默认的。不要只准备了英文的,而不准备中文的,这个是大忌。第四,注意逻辑顺序。自我介绍一定要注重逻辑性。不要泛泛而谈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一定要按照个人信息、学术生活经历、研究计划展望和读博原因来表达。第五,多和学术有关。这是一场博士的面试,不是一场求职面试,导师们最关心的是你的学术经历、科研经历和研究潜质,至于你的实践经历,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第六,自信大方别矫情。自我介绍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风貌,要自信大方有礼貌,避免矫情,很多同学把自己期盼考上的心情,直接写进了自我介绍,大谈自己的专业理想等等。写在最后总之,说话要负责,自我介绍里的也一样,没有那个金刚钻,别去揽瓷器活!同时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该注重的一定要注重,多跟师兄师姐们打听一下复试要求,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分享我的套路:尊敬的各位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大学的**,专业**,绩点**,排名**。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现在,我将从个人经历、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拖拖拉拉

考研复试英语介绍陈述个人经验模板,好用

随着2019考研英语初试落下帷幕,各大院校的复试环节也会逐步展开。考研英语复试会考察初试没有考察的听力与口语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文都考研教大家如何对个人经历进行英语陈述。首先,个人经历(experience)的内容可以在自我介绍中陈述,也可以在后面的问答环节中陈述。不论哪个环节,这一部分的内容都是考生需要在复试前提前准备的。由于考生的背景不同,关于个人经历,我们从全职工作经验(full-time working experience);实习经验(internship experience)以及科研经验(experi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组织自己的个人经历。(1)全职工作经验(full-time working experience)部分院校与专业是十分重视考生工作经历的,部分专业甚至要求一定时长的全职工作后才能申请。那么工作经历一定要体现在自我介绍中。描述工作经历的主要思路是先描述工作的基本情况,最后描述这份工作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我们来看一个范例。I have been an editor(职位) in a magazine(公司) for 3 years(工作时长)upon graation from college.After three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I know much more about myself now——I know what I like and what I dislike. More importantly, I know what I want to be, and what I want to learn from future ecation.(2)实习经验(internship experience)如果考生是应届生,那么可能无法涉及全职的工作经历,这个时候,如果考生的实习经历很充实,对该专业非常重要,那么便可以用英语提前准备一下。主要的思路是先简要描述个人实习经历,之后主要陈述从实习中获得的收获。我们来看一个范例:As for my working experience, I took an internship as a programmer(具体岗位) in a software company(公司) in last summer vacation(工作时间).This job enables me to deeply understand that di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skill really matter in the workforce. And 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I learn how to get along with colleagues well——be helpful, be patient and be cooperative.(3)科研经验(experi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如果考生有相关专业的科研经历,那么是一定需要重点突出的。复试考官会比较看重考生的科研素质,而参与科研项目正是科研素质的体现。所以有科研经历的考生应该详细描述自己的科研,以及通过科研,对自己专业的收获,或是通过科研认识到自己专业的不足,希望获得更多的学习,等等。Another thing I would like to say is that I have profound love in doing academic research. I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program about….And I’m lucky to find out that the more I learn about my major, the more I get interested in it. Therefore, I am eager to study my major further in a leading university.来源:北京文都考研 罗丹(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场)

旗帜

双非小硕的读研经历:研究生入学以来,我是如何学习与做科研的?

  我是双非院校的一枚硕士研究生,土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入学以来已发表7篇论文,1篇SCI、4篇EI、2篇CSCD;在外审的有2篇,一篇SCI和一篇EI;在写的有2篇。我也经常看慕格学术上各位前辈分享的学习与科研的经验,学习到很多,受益匪浅。因为不同的专业可能在学习与科研上有些不同,在此想把自己这两年自己的学习与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见谅。  01  研一阶段  提到研一那年,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还没正式入学的时候我就来到了就读研究生的学校。我本来还想利用那个暑假挣点钱的,结果研究生导师打电话问我暑假有没有时间,学校举办了暑期学校,有空可以来参加学习一下。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就辞掉了原先找好的工作,从南京来到了现在的城市。  到了学校才知道,导师现在有个实验正在做。那时也不知道研究生到底要做些什么,就跟着师兄们去做实验。那个暑假,周一到周五参加暑期学校日常的课程,周末去做实验。我所在的城市夏天比较闷热,实验是在隔壁学校做的,每次去都要跑一段路程。从早上八点到实验室,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学校,每每都是大汗淋漓。    实验内容是用砂浆浇筑隧道物理模型,每次大概要搅拌10袋左右的水泥,沙子就不知道多少了,最后浇筑成型的模型有十几吨重。烈日当头,我们师兄弟几个搬水泥、铲沙子,用搅拌机搅拌好后,用斗车将砂浆倒入模型箱内,再把砂浆抹平。就这样辛苦了一个暑假,试验模型做好了、也养护好了,各种仪器也调试好了,暑期学校结束,我也就回家了。等到9月份开学后回到学校,我才知道第一个实验已经做完。那时也不知道要做两个试验,开学后也就是一边上课一边去做实验。第二个实验全程参与,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过程非常累,但实验结果很好,出问题的监测仪器很少。  实验做完了,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下一步工作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跟着师兄,我学到了怎么使用Matlab处理数据。数据处理后就能够出图,有了图也就可以写论文了。当时研一才开学不久,导师就和我说:实验做完了可以准备写论文了。  然而,我当时根本就不知道写论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科时很少接触到论文,平常又比较喜欢读小说。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把写出来的论文交给导师,果然被导师批评了——“在写小说吗?情感很丰富嘛!”当时在场的不仅有师兄们,还有其他老师,弄得我非常尴尬。不过,对我这第一篇论文,导师不耐其烦地帮我改了十次以上。每次修改论文,导师都给我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改,语句怎样表达能更加精炼准确,我真的很感谢导师。  就这样前后改了一个多月,我把第一篇论文投了EI期刊,两个多月后被拒稿。投个论文真不简单!瞬间的茫然后,我又对论文进行大改,修改后又投了出去。研一的一年,几乎就是不断地写论文、同时也在不断的投稿,虽然没有一篇被录用,但这个过程让我慢慢懂得怎样去投稿、去更好的将自己的创新点突显出来等等。  刚开始写论文,写的是中文论文;后来在导师的鼓励下,我还开始尝试英文论文的写作。第一篇英文论文投了个SCI期刊,结果被批的一无是处,收到拒稿邮件时心理很是失落。后来我就不停的改,又投了EI刊,虽然仍经历了大幅度修改,但最后还是录用了。  研一一年自己感觉收获很多。虽然只有一篇论文被录用,但我感觉,学到的这些知识,都为我研二能够出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研二阶段  研一在上课与写论文中度过。由于研一就把实验做了,研二相对轻松很多,也对实验的数据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开展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以及通过数值模拟拓宽研究深度与广度。  研二阶段主要是在阅读国外文献。那时才发现,要想写好英文论文,必须要多阅读英文期刊的论文,起码要挑选本领域较为知名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深入阅读。阅读的同时,学习大牛们是怎么构思论文结构,怎么去叙述实验过程,怎么去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怎么去更加深入地探索实验现象背后的机理。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慢慢领悟到这其中那些不言而喻的东西。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期刊论文,我有了尝试写一篇SCI论文的冲动。那时我又回头看了看研一写的那篇论文,感觉就是不一样,如果重新写肯定能写的更好。在导师的指导下,我花了半个月完成了一篇论文初稿,导师也没给我修改,让我直接投稿。一个半月审稿意见返回来了:一个大修,一个小修。  那段时间,由于感情方面的原因,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太好,草草修改了一下就把稿件返回去了。结果一个审稿人同意录用,另外一个拒稿,最后主编给了大修。这次我很认真的去修改,做了一个月的数值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的结果加到论文中去佐证我的实验所得到数据的可靠性。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论文被录用了!这期间和编辑联系了好多次,期刊对英文水平要求很高,我也花钱进行了润色。    通过这篇SCI论文,我学到了很多东西:①投稿一定要找合适自己的,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大。一般可以先尝试较好的期刊,限于土木工程领域期刊基本上是SCI四区较多,也就没想过能投个一区或二区的,这和生物、材料等学科还是有很大差异的。②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一定要仔细认真踏实地修改,千万别有侥幸心理,否则就会被拒稿。③英文论文,一定要重视绘图的重要性。如果你能把论文中的图画的很美观,给编辑与审稿人视觉上的享受,便能收获很好的印象分。  研二阶段,我有三篇英文论文被录用(1篇SCI、2篇EI),还有三篇中文论文被录用(1篇EI、2篇CSCD)。目前,还写了两个专利,还在审理当中。除了收获,也有过心酸。有时因为一些东西做不出来而感到特别苦恼,有时感觉心太累了。还好,自己坚持了下来。    2018年我准备读博,现在已经找好了导师。那时见到导师时,导师对我还是比较肯定的,这也给自己这两年的努力一个很好的安慰。虽然是来自双非院校的学生,但我认为,只要导师给了你一个平台,你就应该,并且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施展你的才华。在这里特别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他对我和同门以及师兄弟们都很照顾。希望自己18年能顺利考上博士,在以后的路上更加努力去做到更好。

其涂澳矣

年轻人你对科研的力量一无所知。出国留学一定要增加科研经历!

本期分享内容速览科研背景提升的重要性科研申请的常见误区典型项目举例Random 套磁申请条件与注意事项一、科研背景提升的重要性学校背景:985 和中外联合办学中申请的结果相对会比较好GPA:如果达到 3.7-3.8,申请结果会显著变好除了托福、GPA、GRE在第一梯队,对于申请有第一相关性;其次像科研经历,尤其是对于理工科来说,是申请中提高软实力的重要环节。比如说数学建模大赛等和专业成绩相关,就需要硬核专业知识的比赛;至于个人奖项和工作实习,还有社团活动等对于申请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没有科研实习产生的作用大。注意 1)实习 / 科研时长和录取结果没显著关系2)有 1 段海外科研经历,申请 TOP 院校录取率会显著提高3)有 1 段专业相关竞赛经历,申请 TOP 院校录取率会提高4)科研经历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其他变量相同,2 段以上科研和 2 段科研的录取结果没有重大的不同(Data takls)二、科研申请的常见误区1.哪些专业需要科研背景提升?推荐:几乎所有理工科偏研究型的文科:公共政策分析、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偏金融理论、理论推导的学科:会计、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学术性质比较浓厚的学科极小部分的商科不推荐:应用实践导向的文商科专业,因为这部分专业会比较看重实习经历以及申请的相关性。另外注意,比如机械工程(ME)、大数据(CS)等这部分专业是既可以偏重实习也可以偏重科研的。2.是否一定需要申请海外暑研?可以分以下几个维度分析:1)如果不考虑 Ph.D,就不一定需要海外背景提升,完全可以选择国内科研机构;如果 GPA 和语言还没有完全提高,那么重心就不能过多放在科研背景的提升上;如果致力于 Ph.D 或者偏研究性硕士,那么海外科研经历对于申请很加分,能够获得更加严谨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可以体现在将来的文书中的;另外还可以提前接触大学的学术圈,能够获得国外教授的推荐信。2)高收益对应高门槛。如果想申请到海外比较优秀的科研机会,那么对于学生的条件要求也就比较高,比如学校 / GPA / 英语水平等。3)海外暑研要求申请者有一定的学术条件和科研积累。4)申请的同学越来越多,竞争比较激烈,准备工作比较复杂。3.多而杂 vs 少而精?一段长期的深入的科研经历,要好于数段短期的、浅显的科研经历。因为在长期中,可以和接触的老师有深入的交流,老师在写推荐信时也会有更多的内容;同时,长期的科研也有助于论文的发表等。4.申请时考虑综合排名还是专业排名?从难度上来说,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高的学校申请难度都比较大。因此对于优先级,申请硕士看综合排名;申请博士则看专业排名。那么,如何 DIY 查询、搜索科研机会?有以下几个途径:询问往年参加过科研项目的学长学姐关注本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处及教务处的通知公告Google 自己的专业名称 + summer research三、典型项目举例国内全国性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中的创新项目(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同学参加)数学建模:国赛 + 美赛(比较适合数学 / CS 等专业)程序设计大赛、阿里天池大数据竞赛本校 / 国内优秀院校 + 科研院所的暑期学校 / 训练营:比如中科院每年暑假都会组织类似的科研活动港大 / 港科 / 港中文夏令营 + 暑期研究项目国外CSC + 加拿大 Mitacs 公派项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CSST 暑期研究项目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暑期研究项目佐治亚理工学院 Computing 暑期研究项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暑期研究项目东京大学暑期研究项目四、Random 套磁流程概览:1、选择套磁细分方向或者目标院校2、查找对应学校的合适教授3、通过和他人沟通,修改套磁表、套磁信4、发邮件等结果5、面试套磁策略:1、从学生角度出发1)对于本身对科研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确定自己想攻读的方向,且自身条件也比较优秀的学生:直接自己研究方向领域内的新兴教授,条件特别好的可以尝试大牛教授;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根据这几年论文的引用次数 / 发表情况 / 影像因子等因素直接排序教授来套磁2)对于本身对科研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对未来方向不太有主意的学生:按照综合排名或者专业排名来先列学校,先确定 dream / target school,然后选学校中比较合适的教授进行套磁2、从套磁方式出发1)精套。即选 10 所左右的院校,很多情况下不用 10 所,可能 5 所就够了,学生需要和教授点对点真情实感的套瓷。适用于少数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好学生;2)海套。即选择至少 20 所院校,制作一封模版套磁信,然后针对每个教授简单修改相应基本信息。适合大多数目的不是特别明确的大海捞针的学生。五、申请条件与注意事项1、个人的学术条件要求:最好是 GPA 3.5+,托福 90+,雅思 6.0+ 以及一段成型的科研项目经历2、资金 / 签证条件:部分 regular 项目有全额补助,但几乎所有套磁项目都需要自付食宿部分 regular 项目提供学术交流签证办理协助其他项目可能需要办旅游 / 短期访问签证3、通用申请材料:英文简历,成绩单,研究兴趣陈述,部分项目可能还需要语言成绩或推荐信4、时间线:美国、欧洲项目会在前一年 10-12 月开放申请,12-2 月截止申请香港、新加坡项目在当年 1-3 月开放申请,2-4 月截止申请更多留学申请/选校定位/专业答疑/录取案例/offer信息/申请帮助,欢迎大家留言哟~

自觉自愿

想保研顶尖学校,科研经历不能少!如何获得科研经历?来看看吧!

如果要说保研过程中最看重的是什么?那么当然是成绩及专业排名;如果要说保研过程中最大的加分项是什么?那么毫无疑问是专业相关的科研竞赛经历。事实上即便是保研的同学想要获得比较重量级的科研竞赛经历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想要保研顶尖名校的同学一定要学习和科研两不误才行。(一)为什么保研看重科研竞赛经历研究生毕竟是需要具备一些科研能力的,简单的说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老师在保研面试时当然希望招收的学生本身就有足够的科研素养,这样进来之后便能很快的进入到研究生的角色,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判断这名学生是否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虽然成绩和排名是保研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读研之后更重要的是本身的科研素质而不是以往的成绩,这样老师对于本科有突出的学术科研经历的学生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当在面试顶尖名校的时候,大家都是专业第一这时候有突出的学术科研经历岂不是加分项?(二)大学中有哪些顶级科研竞赛可以参加大学当中其实有非常多并且含金量较高的科研竞赛可以参加,如果可以参加的话尽量早做准备。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这项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经过一层层筛选才能进入到全国赛区,参加时间跨度是非常长的,同时想要获得全国奖项是非常难得,这也就导致了这项竞赛在大学当中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比赛。2.美国和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五一数学建模竞赛。这两项比赛能够获奖的话也是非常重量级的奖项,说明了参赛者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水平、计算机编程能力、外语水平能力等等,同时能够锻炼Matlab等软件的操作水平,毕竟对于大部多数工科研究生来说,Matlab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值计算软件。

清而容物

据说,这是每一个科研狗的真实经历……

说起科研人员身穿白大褂,手持精密的仪器对着数据运筹帷幄的智者形象但其中的变数与奥妙,可谓是一言难尽啊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作为科研狗的你是如何一步步被进化的经过各种选拔考试,过五关斩六将你终于进入实验室成为大课题的一个萌新这时,你看到一纸公告:你不禁感叹:“哇,做学术的就是牛,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着兴奋、向往,还有一点羞涩你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虽然这时候你在导师看来只不过是个120斤的巨婴...过了一段时间你熟悉了实验室和课题组课题组里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教授和技术员你发现,原来他们之间也有鄙视链的啊!(为什么技术员看起来好苦的样子)刚进入实验室夜夜笙歌开party日子蛮轻松舒服日子没有过多久导师开始要你进入实验室做课题你意气风发,雄心壮志取样、试验、出数据、写论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连称量都能秀一波骚操作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电子天平虐你培养基虐你pH计虐你连个EP管也要虐你点样一手抖,样品全没有...你开始心烦意乱,怀疑人生看着窗外的风景,你安慰自己:干大事,要沉得住气,来,继续...然而实验又失败了....你开始意识模糊脑海里盘旋着三大灵魂拷问: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经过一天的实验你成为了嗨到最晚实验结果却一塌糊涂的科研狗当你终于爆发准备弃枪不干了却发现没有文章,无法任性于是只能在漫长的科研时光继续进化...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过得跟你其他专业的同学不太一样.......衣柜VS你的衣柜别人的日常VS你的日常呵呵呵出门吃狗粮不如回去睡觉你的一年四季在经历各种千锤百炼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终于从实验小白演练成为实验达人如愿以偿的获得了漂亮的数据真正的考验是在投稿期彼时心跳犹如过山车几经波折后文章终于见刊你惊喜癫狂呕吐你开心的像是荣获了诺贝尔奖但是别激动还要毕业论文才能毕业呢写毕业论文就是一个让人下跪的过程研究着21世纪的科学用20世纪的工具来撰写成果最后用17世纪的方法来装订经过漫长的时间,终于PhD毕业能在自己名字前面加上“Dr.”这个头衔啦!最后,祝同为天涯沦落人的科研狗们求得科研心,白首不分离!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火鸟

《Nature》如何讲好科研故事?好莱坞给研究人员的启示

导读:Josh Ettinger读过编剧班,也做过影视节目实习生,他认为这些经历让他的科研交流能力大大提高。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731-92012年,我开始在美国的讽刺节目“司徒囧每日秀”当产品实习生,然后花了几年时间学习编剧。我切身了解到,讲故事的能力不仅在娱乐业重要,在科学交流方面同样重要。如今,作为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我一直在利用这种经验。讲故事,是在邀请他人与我们一起分享研究经历,让科学接近和吸引不同的受众。“讲故事”,是给科学家的可靠建议,但有时我觉得它还不够深入人心;我认为,科学家们应当向善于编写叙述的编剧学习。在商业上,讲故事是个严谨的创作过程,尤其是关系到数百万美金之时。动画工作室Pixar的联合创始人Ed Catmull在其著作《Creativity,Inc.》中解释道,故事的发展就像同行评议,每一个情节,人物和对白都由资深的专业人员剖析。以下是我从编剧经历中总结的几条建议,对我的科研生涯也很有用。以疑问开头许多电影、表演以狂热且动感劲爆的场景开头,这不是偶然,而是为了引发观众寻思:“发生什么事了?这些人是谁啊?他们要做什么?”目的是激发读者兴趣并继续观看。不过,科学需要清晰明了,所以这种设计策略与科学有什么联系呢?在做研究展示时,运用这种策略的方法是:以引人入胜的开头,从开始便锁住观众。最近我参加了一位通过分析石笋以探索气候历史的科学家的演讲,接近尾声时,她展示了一张自己在石洞内滑降采样的照片,听众立刻活跃起来。如果这位科学家在演讲开始即展示照片,激发观众思考为何在危险的石洞里爬行,那么这场演讲可能会更加扣人心弦。当我作报告或讲课时,我倾向于以简短的故事开头,作为铺垫或引发兴趣。实际上,这篇文章我就运用了这个策略:先讲个小故事。不过,这种具体的讲故事的方法可能更适合做报告、演讲;研究类文章往往要求以清楚的摘要形式对研究结果做直白的报道。邀读者一起科学家向非专业领域人员展示研究成果时,通常对个人遭遇的麻烦、失败避而不谈,而只专注于积极地公开的结果。即使这些经历无比有价值,也没人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失败者。但是,当这些艰难的经历被隐藏时,科研故事也缺失了部分最棒的素材。比如,Joseph Campbell在其重要著作《千面英雄》中描述的“英雄之路”主题,深刻影响了导演George Lucas、影视制片人兼作家Dan Harmon等无数人。充满挑战且具有变革意义的英雄之路,出现在世界各处的神话故事里,强调观众如何与奋斗、学习、成长的人物角色发生深刻的联系。科学研究非常适合这种叙述方法,就像是描述情节曲折的蜿蜒小道,重塑科学家的生活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邀请读者一起,体验科研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不仅仅是展示成果,要分享发现时的心情。科研路上,你最开心的是什么?你走过哪些弯路呢?适当展示弱点,读者会更靠近你和你的科研。正如Pixar 前故事板艺术家Emma Coats在Twitter上po出的讲故事原则列表里提到的:“一个角色值得欣赏,不仅仅是因为他(她)努力获得成功”。解释利害点“我的观众为什么要在意呢?”剧作家常问自己这个关键问题。在构思下一个演讲时,准备面试时,或向家人朋友展示你的工作时,不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对科学家来说,理解科学技术细节轻而易举,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第一要务是解释清楚为什么这项研究重要。科技电影制作人Randy Olson 在他的书《Houston, We Have aNarrative》这本书中概述了‘And, But, Therefore’(ABT)的叙述手段,这或许是建立震撼有逻辑的对话的有用方法,比枯燥的简单陈述事实“fact,after fact, after fact强多了。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个剧本写作原则“save the cat”,即,赋予观众能为之欢呼的特定角色;这角色可以是,尽管受挫却不断突破的自己,或是你的研究的潜在受益者。举个例子,我们公寓有个博士生研究气候变化诉讼,他经常给我们讲Saúl Luciano Lliuya的故事,这个秘鲁的农场主在起诉一家德国大型能源公司,起诉原因是:冰川融化导致他的农场、生计和庄园受到了威胁。讲述研究领域内通俗易懂的故事并适当放大,有利于读者理解宏大的问题,理解这个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关性。心理学家称之为“可识别受害者效应”。另外,随着娱乐业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反思故事的表现形式也非常重要。将以上这些原则融合起来可能有难度,要知道,剧作家不是想当就当。写剧本虽然目前只是我的个人爱好,却是我博士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将故事讲述策略应用到教学和写作,我的部分研究是评价这些策略对吸引大众关注气候变化的有效性。我也会教学生、研究院和通信专家编剧的技巧,希望能改善科学界与更广泛社会的接触方式。毕竟,就像“权利的游戏”里Tyrion Lannister所说,“没有什么比好的故事更有力量了”。(文:疾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材料科学与工程”。欢迎转载请联系,未经许可谢绝转载至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