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文读懂做「行业研究」的精髓冰菓

一文读懂做「行业研究」的精髓

本文共有 2204 字如果没有时间阅读关注转发点赞在看原创,转载请告知很多人问我,你如何做到博士毕业顺利「转行」的?首先,我想问你:1、你「为什么」要转行?2、你认为你能转去「什么」行业?3、你对那个行业了解「多少」?对于你的第二个行业的选择,你至少需要知道以下的事情:1、行业「前景」好不好2、你的背景技能与该行业的「匹配」程度所以,做「行业研究」是你思考转行的「必不可少」的事情。以上描述的是,你要选择「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你必须做行业研究。那么,这个时候的行业研究其实不需要非常专业和全面,只需要有「大致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写的这篇文章,无疑会比你想象地更为「专业」和「全面」。并且,它会帮助你快速掌握这一套「方法论」,让你终身受益。那肯定是好事啊,「超出」了你学习的「期望值」。还有一些人,从事「行业研究」、「商业分析」、「产品经理」、「咨询顾问」等职业,那么这些职业就要求他们具备非常「专业」和「全面」的行业分析能力。不但要专业,还有有「嗅觉」,「敏感度」,「洞察力」,能够快速地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信息」、「洞见」、并由结论性地「输出」,形成「策略」或者「战略」。那么,这部分是更加「高阶」的玩法了,需要「多年」的行业「积累」和「沉淀」。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先框住在让你了解「方法论」这一层面。做行业研究可以说是「五步走」:第一、明确要分析的「目的」。第二、有基本的「逻辑」线索。第三、行业研究的基本「要素」和「框架」。第四、做好行业研究所需要的「能力」。第五、搜集资料和数据常用的「工具」。01. 明确要分析的目的在做行业研究之前,你得先明确自己分析的「目的」。因为你光是谈理解或者研究,它始终是一个「过程性词汇」,并不是你要达到的目标。你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你对这个行业优先研究什么,并且在哪里结束。比如,你想了解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比如,你想了解区块链技术究竟靠不靠谱,适不适合你个人进行投资?比如,你先了解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现状?这三个问题,都牵涉到区块链技术的,但「目的均不相同」,也会让你后续的「方向」、「深度」和「工作量」各不相同。02. 有基本的逻辑线如何把一个行业研究清楚呢?我认为一定要弄清楚一下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去各个击破,始终不会错。1、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是怎样的?2、需要什么样的输入?供应商是谁?3、客户是谁?客户分布和特征刻画?4、行业规模有多大?5、谁在竞争这块市场?利润水平如何?同质化程度多高?(行业竞争格局)6、行业目前面临怎样的政策环境?影响较大的宏观环境因素有哪些?7、竞品/替代品是什么?8、互补品是什么?可以和哪些行业外产品/服务协同合作?9、行业内部要素特点?如人才、技术、资本运作、融资等。把上面9个问题回答清楚,那么对一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就已经了解了80%了。03. 基本的逻辑框架对于行业分析,整体方向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先了解大的「背景趋势」、再到「行业层面」,再到「市场层面」,再到「企业层面」,再到「产品层面」和「用户层面」。「背景趋势」: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大趋势好不好?「行业层面」:行业的规模和增速怎么样?行业处于生命周期哪一阶段?整个行业发展历程如何?是供给驱动还是需求驱动力?盈利模式如何?上下游供应商有哪些?近期政策是否利好?重点企业有哪些?「市场层面」:市场规模和增速大不大?区域市场表现如何?上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的表现分别如何?哪一细分市场还有机会?「企业层面」:龙头企业的盈利模式如何?有什么新模式,新打法?竞争格局如何?「产品层面」:哪一细分产品走势好?有什么特点?产品是否有技术壁垒?细分功能、尺寸、包装等分析。「用户层面」:消费者的新趋势、新喜好如何?04. 做好行业研究所需要的能力那么做好行业研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1、结构化思维的能力2、模型理解和应用的能力3、信息搜索能力「结构化思维的能力」:将海量的按照「逻辑线」进行分析和「结构化」。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法则叫「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无重复且无遗漏」。这项技能我在后续的文章中会详细写到,也请关注我的GZ号「第三类人浪世界」。也可以看一些类似的书籍,如《金字塔原理》,通过持续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这项能力,「模型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不必死套模型,但是至少需要会用其中的一些。行研相关的理论和模型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包括但不限于: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平衡计分卡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麦肯锡7S模型波士顿矩阵GE矩阵法新7S模型安迪格鲁夫的六力分析模型战略十步骤系统战略钟模型05. 搜集资料和数据常用的工具这一部分,我其实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有了非常详细的回答。「搜索引擎」:Google、百度、Bing等。「分析企业」:企查查、天眼查、巨潮资讯网、Inverstor Overview、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等。「政府公开数据库」:国家统计局、中国信通院、中国政府官网、世界银行、世界数据图册、199IT等。「咨询公司报告」:艾瑞、易观、TalkingData、艾媒网、DataEye、艺恩Endata、七麦数据、行行查、国金证券、App Annie、友盟+、卡思数据、TooBigData、阿拉丁指数、Gartner、Forrester、Nielsen、GfK、麦肯锡、贝恩、波士顿咨询、罗兰贝格、科尔尼、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Flurry、eMarketer、J.P.Morgan、Comscore、Ericsson、Adfonic、Canalys、Juniper Research、Fiksu、世界经济论坛、CADAS、竺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等。「专业数据库」:路透Reuters、彭博Bloomberg等。「企业年报和财报」:Wind、百度财报、百度财报解读、阿里财报、腾讯财报、搜狐财报、拼多多财报等。「互联网公司数据」:腾讯业绩报告、腾讯大数据、百度开发者中心、百度数据智能、百度统计分析平台、阿里研究院、企鹅智库、腾讯CDC、PP指数、360互联网研究报告等。「媒体网站」:Techcrunch、The Verge、纽约时报、彭博商业周报、经济学人、福布斯、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36氪、雷锋网、199IT、极客公园、虎嗅、硅谷探秘、麻省理工商业评论等。希望你能关注我的GZ号「第三类人浪世界」,从一个女博士的视角剖析商业和科技问题。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也请帮忙「转发」,让我们一起传播经过思考和沉淀过的「Know-How」。

测谎仪

行业研究“五步法”

认识一个行业有很多种方法,但通常都较为复杂,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总结为一个简易的逻辑框架,即通过“五看“——看宏观环境、看行业、看客户、看竞争对手、看企业自身,来准确把握行业概况。此框架适用于企业研究或者面试时向HR讲述行业认识。行业研究框架:五看看宏观——了解产业政策对于宏观环境,主要是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整体产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还是限制发展?通过政策可以分析出当前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很多新兴产业深受国家政策影响。比如,国家自2016年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这个阶段但凡造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可以获得补贴以获得发展的资金支持;但2019年开始补贴政策出现退坡,许多竞争力弱的企业因无法获得补贴而导致破产。一般需要梳理出产业近5年-10年的主要政策,进而研判出国家对此产业发展的未来态度及可能的变化。看行业——了解产业链及发展潜力对于所处行业,首先需要了解上下游产业链,以更大的视角去把握行业,避免分析的片面化。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游是动力电池、电机、电驱等,下游是出租车、公交集团、消费者等。相当于,如果我们去谈恋爱,不但要了解对象本身,还要了解她周围的事物,包括她的闺蜜或好朋友、公司等情况。其次,是要了解行业本身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以及未来五年的规模预测。这可以通过行业研究报告或专业第三方数据获得。如果不同出处的数据存在较大的不一致,那就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一个较为稳妥的数据,或者独立测算以获得较准确的数据。看客户——了解目标客户群体先挑选出主要面对的客户企业,再将客户按其销售规模分为几个类别,比如A类客户、B类客户、C类客户等。或者,根据客户对企业的重要性分为战略性客户、重要客户、普通客户。其次,了解主要客户的产品、技术,甚至可以了解客户的客户。看竞争对手——了解对手的实力对于竞争对手,也可以按规模分为几类:第一类属于同行业标杆,需要重点研究,包括规模、战略、产品、技术等;第二类属于与企业实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也是重点关注对象;第三类是企业后面的追赶者,有一定实力但与威胁不大。更弱的竞争对手,基本可以忽略,因为对企业构不成任何威胁。看自己——认清自己与标杆的差距通过与标杆、主要竞争对手在规模、产品、技术、客户等方面的比较,认清企业自身的既有实力及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唯有清晰差距,才能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及破局点。行业研究报告来源做行业研究,看券商或专业第三方的研究报告是少不了,这里推荐以下几个免费网站:前沿报告库:涵盖各行各行,报告数量多,每天都会更新,注册之后即可免费下载大部分行业研究报告,少数需要购买,每天下载的报告数量是5篇。乐晴智库:涵盖行业广泛,但报告数量较少、更新较慢,注册之后可以免费下载报告,每个月可下载的数量有限。并购家:涵盖行业有限,报告数量较少,更新较慢,不用注册即可免费下载报告,下载数量也没有限制。未来智库:以新能源行业为主,报告数量有限、更新较慢,但报告质量较高,不少深度研究报告值得推荐。

去丧

干货|行业研究的“道、法、术”

作为当下最基础的一个职业技能,无论你是将要迈入职场的学生、职场老鸟、知识行业从业者,还是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你可能都会遇到行业研究这一课题;做毕业设计你要做行业研究、分析公司新产品的市场表现你要做行业研究、知识行业从业者给客户做分析和建议,更要用上行业研究,企业家和创业者为明确公司发展战略,要做行业研究,投资人做投资决策同样要做行业研究。一份完整的、详实的、逻辑严谨的、高水平的行业研究报告将直接影响到一个新产品市场投放的成败、一个企业发展方向的对错、一个投资项目的盈亏。本报告将从道、法、术三个层面分析行业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框架与研究模型,同时给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数据获取途径,让你也能做出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之道:行业研究的目的与基本逻辑、行业研究的基本原则行业研究之法:行业研究的分析框架,常用的分析模型与分析工具行业研究之术:研究数据的获取途径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行业研究报告输出主体有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券商/投行等,由于角度不同,他们进行行业研究、输出行业报告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报告从研究框架、主要内容、研究选题、数据来源等各个维度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以目的为牵引的行业研究逻辑的重要性;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将行业研究分为市场、战略、投资三大类: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行业研究者从不同的维度思考问题,多元化思维模型有助于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设置研究课题,防止掉入“如果你只有一把锤子,那么你就会把所有问题都看成钉子”的陷阱中。研究框架统领整个研究过程,是做行业研究的核心。干货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报告链接、更多方法论及数据获取途径可咨询作者。

鼬佐

如何从零开始研究一个行业?以幼儿园为例分享一点经验!

最近有点不知道要写什么了。老规矩,当不知道要写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总结一下自己写作或研究的经验。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确实可以把以前做事的心得体会总结一下,让自己今后少走一些弯路;二是,通过总结可以让脑子清醒一下;三是,总结分享一些心得体会,说不定可以帮到一些有缘分的人。在《一位中年大叔站在两艘沉船上的思考》一文中,我已经分享过我为什么进入了幼儿园研究行业,实在没有过多的理由,纯属偶然。这么多年新闻专业出身的我,已写了不少稿子,看过不少书,了解过不少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博览群书,最大的缺点也是博览群书,但对每个行业都是浅尝辄止,而幼儿园行业算是已经前前后后关注、研究了三、四年,实在有点不简单。研究的立场虽说是研究,但其实,我对这个行业的未来也没有多少迥异于常人的看法。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有读者问我:刘老师,你怎么看待XX政策,XX现象?一遇到到这个提问,我就一个头两个大。说真的,“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似乎已成了我们这个时代要成为所谓专家的必由之路。几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一上来都会寻求你对这个怎么看,那个怎么看。其实,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观点泛滥的时代,同时也是观点最不值钱的时代。如果你打开今日头条一看,看到的几乎都是观点,一些没出过国门,整天窝在屋子里的国际政治问题专家、自媒体比比皆是,他们的讨论依据就是国内转过来的一个新闻,然后围绕新闻就大发议论!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专家、自媒体和媒体,几乎见一个拉黑一个!有时候,仔细地想一想,自己也有点像他们这个样子,只不过,我采用的数据都是来自公开的政府部门,但由于来自政府部门的数据也经常被掺水,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得出一些奇怪的结论。但总体上,我认为,来自统计局和教育部门的数据还是基本可信的。我对发表观点非常慎重,在写过的很多报告中,基本上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我们的报告不同于面上报告的一个最大不同。这是我一开始做行业研究时给自己定的一个基本立场。也因为这个定位,在市场上,我们做到了真正的差异化,当所有的人都在高声谈论自己的观点却不摆出足够的数据时,不发表观点,只摆数据就是一种鹤立鸡群,就能做到真正的差异化。毫不客气地说,幼儿园行业的地区研究就是我一手开创的,至今还没有看到被谁模仿。当然,没有被模仿也说明,这一块真的没有什么吸引力。前段时间,在跟一群幼儿园行业大佬分享时,我说这几年我做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础,非常辛苦、非常累的事情,环顾四周没有人愿意去做。试问,除了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学院派学者,还有谁会像我一样,整天徘徊在各地统计局、教育局的官方网站上搜集学前教育的数据,并通过对比数据来发现一些问题?这些数据看上去都让人头疼,更不用说把他们整理下来,对比,然后做成精美的图表供大家阅读使用了。2019年9月份,我辞职创业,依然把这个方向作为创业的突破口,如今一年过去了,回头看了一下,发现我这个公司无论从流量,还是从收益,无论从影响力,还是从市场认可度,都比四年前那个花了投资人几百万却几乎一无所有的公司要好!有时候,我跟一些业内人士分享一些公开的数据,我认为这些数据他们应该知道,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连资深的业内人士都是如此,更何况那些局外人?从我的观察来看,行业的数据化、可视化应该是个不错的发展趋势,只可惜这是一个在下沉的行业,趋势不好,行业的从业者已过的很艰辛,给“依托于行业的数据化的生存者”并没有带来多少空间。这也是我近期非常焦虑的一个原因。研究的框架做研究,一开始要把自己关于行业的认识归零。我们学习一门学科,首先接触的就是这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是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其次是学科的发展现状,最后是学科发展还遗留的问题,学完这些以后,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展望学科发展的未来,而学科的未来就潜藏在对遗留问题的解决上。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比如说幼儿园,我们也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展开。1、幼儿园行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包括哪些参与者?参与者的分类标准?幼儿园的种类?按举办人分的种类?按提供课程分的种类?法律上的概念等等;2、幼儿园的历史演变:比如你可以去看各类学前教育史,中国以及国外的古人、今人是如何认识学前教育的?如何进行学前教育的?3、幼儿园采用的课程、教学理念:这就上升到教育学了,而教育学又是哲学的分支,这样理念就更多了;4、幼儿园的规划:幼儿园是一种社区公共设施,那么它的建设配备就要遵守相关部门制定的规划配置标准,这你就需求去看住建部和教育部制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也有多个版本,把每个版本都读一遍,你就领先至少80%以上的从业者了。5、幼儿园的建设标准:幼儿园需要怎么建设?桌椅板凳玩教具怎么配备?装修标准?照明标准?户内外面积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园经营者需要门清的事情。6、幼儿园的软硬件配备标准:幼儿园的生均面积、生均玩教具、生均专任教师和保育员,一个班多少孩子,一个园多少班,需要配备多少个园长、副园长、老师、保教人员和其他人员的配备标准等等;7、师资的要求:除了数量,你要知道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保育员、厨师和园医有什么要求,这些都有相关的标准。8、幼儿园的政策:幼儿园属于社会事业,属于教育部管辖,是个政策密集型行业,而且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省又那么大,分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市,每个地方的政策都不一样;9、幼儿园的招生:幼儿园的招生半径?怎么招生?这些需要你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家长,会让孩子去哪上幼儿园?因此不管招生政策怎么制定,都要围绕并尽可能接近这个原则去实践,不然就会出问题。10、幼儿园的举办:场地怎么找?有什么要求?该怎么申办幼儿园?该如何做账等等,这是一的问题。……我们在上面仅仅罗列了10类问题,其实关于这个行业的问题有非常多,我们还没有谈到行业的上下游,没有谈到资本、服务商、第三方等等,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关注的,比如幼儿园的教职工,他们可能就不关注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也不关心幼儿园的举办等方面的内容。除了上面那些关于行业的硬知识以外,还有就是一些关于幼儿园的资讯新闻:比如幼儿园的小学化、虐童事件、普惠补贴不到位事件等等。资讯、硬知识、数据、政策、新闻等共同构建了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而我们每个人关于行业的主要认识就来自两类:一类是,自己运营幼儿园或者在行业从事获得的经验体会;一类是,通过浏览资讯、学习行业硬知识、数据获得的认识;很多时候,这两类认知方式得出的结论经常相互冲突。我目前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总有人喜欢拿自己身边的个案、经验去否定我统计学意义上的结论。比如,近期发的《辽宁省的启示:公办幼儿园学位已经过剩 毛入园率不升反降,为什么?》一文,就有读者留言说:小编你净瞎说,我们在辽宁同样上不了公办幼儿园,你为啥还说过剩?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其实,我一点也没有安什么心思,仅就数据说话而已。我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喜欢给你扣个帽子,揣度你的立场,你代表了谁的利益,这几乎快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了!当然,这个冲突其实是好的,它提醒我们,做行业观察不能光看宏观的数据,光看轮廓,还要看个案。研究的交流在前面,我提到我们通过观察宏观的数据、资讯、硬知识乃至行业人士的分析会经常跟一些人从实际经验中获得的认识相冲突,这提醒我们做研究不能光关注大数,还要跟行业人士交流。我以前很少跟行业人士交流。这是因为我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一个园长举办人都不认识,一个投资的人都不认识,而通过案头梳理行业的资讯、硬数据、政策并将分析的结果分享出去,是可以让内容找到你想要的人。现在,我跟很多行业人士的认识都是基于这个逻辑。人一旦认识,就可以通过交流彼此掌握的信息获取更多的行业知识,而有了来自一线人员更多的知识,我们再去看整个行业的数据,就会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提高一个段位。因此,我现在写东西,其实很多的见解和看法并非来自我自己闭门造车的思考,很多其实是来自一线行业人士,只不过我通过文字的处理将其间接引述了。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跟行业人士交流。就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再加上对政策、数据以及资讯的分析,在不少人眼里,我俨然成了“行业的专家”,其实,我受不起这个称呼,也真的不是谦虚,而是我真正的觉得,我只是这个行业的记录者和观察者,远远谈不上专家。这段时间,与行业人士的交流,我发现,一些经营几十年幼儿园的园长、举办人其实对这个行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对产业、对政策影响的判断远远在我们这些行业观察者以及其他所谓学者、专家的认识之上。认识到这个真相,其实很残酷。我现在跟我媳妇说,看上去我们这个公众号做的很热闹,粉丝的逼格不是专家就是学者,要么就是身价上亿、几千万、几百万的老板们,但其实,从牛逼的人身上,比如老板们身上赚钱非常难。很多时候,我常常想,为什么要做一个2B的公众号,而不是做一个2C的公众号。做2B的公众号,增粉又慢,赚钱也难,商业化也很痛苦,而2C的公众号就不是这个样子,你只要文章写的好,哪怕写的一般,能Get到读者的G点就不难走出一条可行的商业化道路。我现在看一些2C的公众号,写的像流水帐一样,纯粹的罗列些新闻事件,然后极尽渲染情绪之能事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流量。不说了,又扯远了。结尾我在上面分享的这些其实也适合很多行业,这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法。面对任何一个行业,从概念、历史入手,然后不断地摄入行业信息,通过观察行业数据,纵向横向比较分析行业数据,或者将不同地区行业同一类数据拿过来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然后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再结合行业人士的观点,就可以写报告和文章了。不过,如果你想做一个垂直行业的研究媒体,基本上顺着我这条路就能走的通,当然你也要能耐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这真不是不是一个吸引人的行业,也赚不了什么钱。TIPS:如果你也想写作,请加入我们开设的写作自媒体陪伴营,让自己做个斜杠青年或中年。在营里,我本人将深度指导一个月(反复的改稿以及提出要求),终身友情服务。无论在不在深圳,我本人都提供线上一对一指导。详情请见:如何打造一个高逼格的自媒体?这里有一份攻略!

香魂女

03.怎么找到行业研究中的决胜因素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投资里,最关键的是怎么找到风口在哪,更简单地理解,就是要弄清楚,哪一个行业目前能够赚钱,能赚多少钱?这是投资分析中非常关键的中观分析,也就是行业研究。一、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其实在一开始上学时,大家肯定都学过,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要是把一只股票当作一种普通商品,当大家都争先恐后去买,价格自然就会上升,当大家都争先恐后去卖,价格自然就会下降,所以,行业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是搞清楚供求关系。对于金融IT行业,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总体上的供求关系:高壁垒凸显先发优势,银行机构为金融IT支出主力。2019年央行出台顶层设计文件《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首次将金融科技上升为国家高度。金融科技除了应用在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创新之外,监管科技也是重点应用的方向之一,监管沙盒的加速推出是三年发展规划的承接和落地。金融IT作为提升金融效率、改善金融服务的手段,即是起点也是基础。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夯实的研发技术能力、与客户的深度绑定是金融IT厂商卡位行业的关键点,高昂的替换成本更加凸显出先发入局的优势。金融IT可大致分为银行IT、证券IT与保险IT,2018年分别占整体支出比重的58.3%、23.1%、18.6%。存量与增量并举,银行证券IT迎确定性机遇。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从无到有加之金融信创共同引领的新一轮软硬件建设景气周期,我们认为,金融IT是具备高确定性的内需行业,技术架构的转型以及科技窗口的开启有利于为行业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和估值空间。银行IT:新一轮建设周期启动,数字货币推升行业景气。对于银行IT厂商,我们总结其成长逻辑源于三方面支撑:一是中小银行进入新一轮IT系统建设周期,需求有望在未来两至三年持续放量,大型银行因资金实力雄厚和人才储备充足,系统建设与升级改造以自研为主,而中小银行亟需外力促转型,是银行IT厂商主要争夺的市场;二是数字货币落地催生从银行核心系统及相关配套、数字钱包等软件到ATM机、POS机等硬件的改造替换需求。三是金融信创加速银行国产化替代,邮储银行作为首家国有大行进行国产化核心系统替换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未来其他大型银行落地可期。证券IT:监管政策刺激需求释放,改革开放打开市场空间。监管政策的变化是金融机构不断扩大信息化支出的重要推动力,政策红利接连释放为证券IT厂商进一步提高了存量改造和增量建设的市场空间,而金融市场的开放则吸引了大量外资机构的设立和现有外资机构经营范围的拓展,由此带来新增系统的建设和相应模块的升级。与此同时,新玩家的入局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内资机构存在对不匹配业务发展的IT系统和相关模块升级改造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存量市场。这样,我们对金融IT行业的一个总体印象是: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巨大。但是,这种供不应求的结论只是从「国产替代」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中国国内的金融软件大部分还是使用了国外厂商技术,无法满足国内安全的需求,国产化是势在必行的趋势。二、产业壁垒分析在明确供求关系后,就需要开始了解这个行业的内在逻辑,哪一些是龙头企业,有什么独特优势,从中找出壁垒最高,或者说优势最大最不容易被取代的公司,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优秀标的。以金融IT行业举例,金融业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我国金融企业体系庞大、业务门类繁多、接口广泛、交易量大且并发性高,对于IT系统规划的合理性和运行稳定性有着高于一般行业的要求,因此,金融业是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信息技术应用最密集的行业之一。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对IT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功能性、可扩展性等方面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选择IT厂商时也相应严格,由此铸就金融IT成为高壁垒行业,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五方面:1)经验壁垒:除一般软件知识外,金融IT厂商必须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管理体制等及其应用环境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是有效开发、运维的关键,并且能在IT系统构建中提出指导性建议,因此,以往的项目数量、业绩、口碑等诸多因素是金融客户选择IT厂商时最为直接的指标,缺乏行业经验积累及成功案例的新进入者难以获得市场认可。2)技术壁垒:由于金融客户需求往往多样,且伴随着业务量扩大引发的系统构建部署在资金、时间成本上的增加,利用新兴技术以应对需求变化快、交付周期长、创新能力低等问题正是金融机构主动寻求转型发展、重塑业务模式、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从而要求IT厂商应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流程引擎和规则引擎、测试和IT运维监控等在内的新一代技术,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种类的服务需求。因此,在行业深耕多年,同时拥有坚实的技术能力的厂商具备卡位优势。3)市场壁垒:金融IT行业的下游客户粘性很强,因为在新系统构建和现有系统升级上,金融机构对与其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IT厂商会形成较强的依赖和信任,从而也可节省招标考察成本和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其次,在产品开发和服务过程中,金融机构除需投入设备采购等显示成本之外,也存在接口调整、制度建设、整体协调等隐性成本,同时,应用系统的使用习惯基本成形、所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相对应的是转换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金融客户的IT投资规模越大,厂商服务周期越长,两者的合作关系将愈加稳固,通常行业新进入者在短期内难以开拓市场。4)人才壁垒:金融IT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软件开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极强的技术能力,还要熟悉金融客户的业务流程,而当前这类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且通常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除技术人才外,拥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和团队管理能力、熟知项目开发规范、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深刻理解业务规则和业务特征、具备强市场开拓能力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也是金融IT厂商打造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之一。5)资金壁垒:由于金融客户之间的需求不同,IT厂商提供的技术和服务大部分为非标准化产品,产品研发或项目实施的周期较长。受金融机构在预算、立项、招标、采购、项目上线等一系列流程管控以及强议价能力的影响,项目回款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将对IT厂商的资金周转造成压力。同时,IT厂商也需要通过研发投入、业务推广等方式来促进自身发展,一旦资金不足,将会处于技术实力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市场拓展落后于竞争对手的局面,从而制约自身发展。综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夯实的研发技术能力、与客户的深度绑定是金融IT厂商卡位行业的关键点,高昂的替换成本更加凸显出先发优势的重要性。我国入局较早的金融IT玩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固的竞争优势和客户基础。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新进入者在短期内较难获得客户信任、建立品牌忠诚度。但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属于行业内的另类玩家,虽然凭借先天优势,拥有丰富的业务场景资源、强大的品牌溢价和信用背书,却因技术输出主要服务于母行而难以突破现有市场格局,如建设银行的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80%的业务重点都服务于母行。三、细分赛道,找到投资依据银行IT:千亿赛道竞争激烈,中小银行发力创增量创新发展投入不足,IT支出结构有望优化。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的持续调整、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令我国银行机构在稳固业务发展的同时,愈发重视客户服务、风险控制、业务模式等经营管理的提升、强化和创新。目前,各家银行正处于架构转型升级的不同阶段,整体而言,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主要银行机构的信息科技总投入超1730亿元,同比增长22.8%。尽管我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已达千亿级,但从产品结构来看,用于计算机硬件采购的占比最大,其余支出中还存在与强制性合规要求有关的系统建设,因此实际投入金融科技的资金体量仍较为弱势。数字经济的大力发展有望促进银行机构IT支出结构的优化,由于银行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提质增效以及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将面向全行业。据我们统计,相比2018年,2019年新增14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信息科技投入的数据,并表示将继续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在各业务领域的创新应用。证券IT:需求持续向好,龙头格局清晰信息化趋势显著,头部券商IT投入位居前列。与银行业相比,证券业信息化规模虽小,但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深度以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备份措施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行业整合趋势的提速,券商马太效应凸显,头部竞争愈加激烈,金融科技正成为证券机构形成差异化经营的手段。尽管证券公司在2018年经营业绩下滑,但IT投入仍持续加大。2019年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98家证券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突破200亿元。随着2019年券商收入及盈利能力的回升,预计下一年度的IT预算支出将有所提升,2020年证券业IT投入的增长将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速。保险IT:成长潜力可期,竞争格局高度集中相对于银行业和证券业,保险业务的竞争能力稍显薄弱,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的不足是引发差距的关键。据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保险业IT投入规模达236.4亿元,同比增长12.3%,在2017-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连续下滑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IT投入方面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反映出保险业为信息化破局,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决心。据银保监会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80万亿元,同比增长3.92%,而IT投入规模仅占保费收入的0.6%,远低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到2019年,主要保险机构信息科技直接投入330多亿元,同比增长16.9%,占保费收入的0.8%。梳理完整个行业赛道结构后,我们目前已经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最直观的感觉。四、找到理想中的公司通过以上几步,我们就明白了,现在的蛋糕都是怎么做出来的,会有多大。接下来,我们还要「怎样才能分到更多的蛋糕」。也就是说,我们要分析,找到理想中的公司。金融IT是在外部扰动不确定性下,最易受“政策+技术”催化的确定性赛道之一。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金融IT有望受益于数字经济的红利,实现业绩估值双升,我们应该从两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中报业绩出现边际改善的标的:1、头部厂商主线:基于行业高壁垒属性,市占率高的金融IT厂商将率先受益于市场成长空间:1)银行IT:长亮科技、宇信科技、神州信息;2)证券IT:恒生电子、顶点软件、赢时胜、东方财富、同花顺。2、数字货币主线:随着更多测试地区、应用场景的落地,IT厂商的机会主要集中于银行端和支付端:1)上游发行层(加密端):数字认证、格尔软件、卫士通;2)中游投放层(银行端):高伟达、长亮科技、科蓝软件、宇信科技、神州信息;3)下游流通层(支付端):拉卡拉、新大陆、广电运通、新国都。(以上举例仅为示范如何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潜力,不作为投资建议)

己独去虚

在哪里能找到各行业的分析研究报告?

首先说下,找各行各业的行业报告的用途是什么?如果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或者产品方向,或者市场策略,或者产品设计,或者广告定价,或者投资,或者任何方向,不同的部分不同的人对行业报告的深浅度需求不一致。所以会需要不同层次的行业报告。另外,行业报告良莠不齐,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理解来判断,而且不同行业报告的口径不一致,可能导致结论对接不上,所以在行业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解读和判断上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否则引用臆断的行业报告结论来做出判断,危害巨大。最后,行业报告的材料都是偏行业性质的,比较大范围和大规模,不一定适用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在获得大概的了解后,最好结合案头研究(行业报告),定性和定量的的研究来辅助定位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权威发布 |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包括零食,羊毛衫,服饰,奶粉,皮包等各种消费品的月度,年度,全年详细数据和报告,看着很过瘾哈)东方财富研报中心,pdf直接下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行业报告)一,国内咨询机构网站数据报告列表艾瑞研究-艾瑞网(互联网行业报告)艾瑞APP指数-艾瑞网(移动App TOP 1000 月度活跃和日活跃)艾瑞PC指数-艾瑞网(PC TOP 1000-月度活跃和日活跃)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所有行业报告,内容繁多,支持搜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可以当做互联网人口普查基础表来看数据新知 - 易观(易观智库)-仅参考【友盟+】数据报告-(被阿里收购)仅参考http://www.dcci.com.cn/report/index.html (DCCI)-仅参考北京赛诺市场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赛诺数据,智能机出货量的专业统计数据报告-移动观象台-TalkingData(Talkingdata报告)-行业报告可看艾媒网-全球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发布平台/iiMedia Research出品-行业报告可看DataEye大数据移动营销综合服务商-数据报告-dataeye-偏手游方向ASO100 - 专业App Store数据平台丨ASO优化专家平台丨iOS榜单排行榜查询工具电影电视行业免费报告列表页-艺恩咨询(是个研究娱乐行业的公司,提供行业报告)旅游数据报告-旅游圈(旅游行业报告)小程序报告-阿拉丁统计爱应用:一个应用所有历史版本的产品分析截图记录。Appannie,看国外的人都下载什么应用卡思数据-短视频网红分析数据分析国金证券研究所(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和报告)中金研报(不用付费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结论)抖音快手的热门视频和kol的名单各大媒体的每天的热门排行榜短视频行业的数据招商证券的电商类报告(电商类的行业观察,企业研究,品牌深度报告,这个很赞)短视频和图文内容类的行业报告-新榜http://www.100ec.cn/zt/wmds/ (涵盖跨境电商所有报告,行业数据和研报)镝数聚-权威数据 海量聚合 (除了各行业报告汇集外,还提取了报告中的数据,颗粒度比较细,可以查看使用)研报首页(东方财富研报中心),报告PDF直接下载排名不分先后二,国家机构公开数据中国信通院-研究成果-权威发布-权威数据国家智能机出货量的官方统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有中国城市地铁线路的流量数据)国家的便民服务查询(包括5A景区list,小微企业名录,法人信用查询,出租车信息查询)国家宏观经济数据(GDP,CPI,总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粮食产品,PPI,各地区行政规划,各地财政收支等等,分月度季度和年度)部分数据如下5,国家统计局(数据多到瞠目结舌,包括年度,季度,国家,国际,年鉴,介乎涵盖所有数据指标和历史)部分数据举例6,世界银行的公开数据库(有健康,农业,公共部部门,人口分布,外债,性别,教育,环境,气候变化,能源,贫困等各种公开数据)7,世界数据图册(世界和地区统计资料,各国数据,地图,排名)包含的全球的国家公开的数据(可惜的是好像有些数据只更新到2017年)8,国家机关部委的公开数据(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不,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各城市开放数据(包括浙江数据开放网,青岛数据开放网,贵阳数据开放平台,成都数据公开平台,合肥数据开放平台,河南开放数据平台等)10,宏观经济查询数据(包括高校财经信息库,人民网经济数据库,香港统计处,联合国统计司,世界经合组织,欧盟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11,房价数据(包括中国房价指数,房价走势,台湾房价行情,北京房价查询,深圳楼盘成交查询等,上海地铁房价,贝壳指数等)12,汽车数据(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百度汽车网,易车汽车指数,汽车渠道直通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中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13,权威发布 |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包括零食,羊毛衫,服饰,奶粉,皮包等各种消费品的月度,年度,全年详细数据和报告,看着很过瘾哈)三,国内互联网公司数据报告网站列表讲座PPT-腾讯大讲堂Tencent 腾讯-业绩报告腾讯大数据-腾讯云数据分析出来的行业报告百度开放服务平台-百度云数据分析出来的行业报告百度数据研究中心 提供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百度数据中心报告首页-阿里研究院-阿里行业研究报告企鹅智酷_腾讯网-腾讯出品行业报告腾讯CDC -腾讯交互设计报告百度用户体验中心-百度UED用户研究报告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网易UED用户研究报告网络视频数据报告-优酷指数行业报告PP指数_PPTV聚力-PPTV指数行业报告360研究报告_360安全中心-360应用商店等产品出品报告排名不分先后四,国外咨询机构网站数据报告列表(国外咨询机构较多,数据详实,无论是海外出海产品,海外报告中多有亚洲和中国的重点研究,相关报告和趋势分析都可以选看)Flurry-国外app行业报告App Annie Blog-app指数报告https://www.appannie.com/insights/ (Appnnie的行业包括,包括app 分发行业的分发量和收入)BI Intelligence-business insider的报告Today's Articles on Digital Marketing and Media-emarker的报告http://www.newzoo.com/category/press-releases/-newzoo侧重于手游行业报告Gartner Press Release Archives-gartner侧重于硬件的出货量,包括智能机和PC等IDC - Search Results-IDC的硬件出货量全球报告Yozzo Telecom NewsJ.P. Morgan Home-摩根投行报告德勤中国 | 审计, 企业管理咨询, 财务咨询, 风险管理, 税务服务及行业洞察Precisely Everywhere-comscore的互联网行业报告Ericsson - A world of communication(Global移动行业报告)GamesInstry.biz(Global游戏行业报告)http://adfonic.com/(Global广告行业报告)Canalys | Insight. Innovation. Impact.(Global智能机报告)Mobile, Online & Digital Market Research, Data & Consultancy(通信无线报告)Home | GfK Global(终端比较专业的报告)Kantar Worldpanel(主要统计Android和ios的市场份额)PwC publications(皮尤的所有用户,市场研究报告)Fiksu | Data-fueled mobile marketing(统计app用户获取成本和应用商店下载频次的监测)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揭示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Insights - Jampp (Jampp是国外的app 的粘性和转化漏洞的网站,在insights里还有行业的app的retention等benchmark的数据,有些类似flurry的行业数据)罗兰贝格行业评论 战略和行业评论和报告普华永道: blog 各个行业的主要发现和行业报告Website Traffic & Mobile App Analytics (similar web 以色列的网站分析工具,可以分析任何网站,包括用户,来源,终端,分布等等,数据非常棒)CADAS(全球航空公司研究报告):非常支持和专业印度互联网年报 - 竺帆 | 助力中企扬帆天竺 (印度出海报告,非常详细)GSMA: 全球移动互联网经济分析报告,全部免费下载报告和数据,从2015年到现在商业价值研究院 -IBM(行业观点报告比较多)排名不分先后五,各大公司不定期发布的报告,比如(细分方向的时候用)高德地图: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微信城市服务发布《2015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报告】淘宝发布 2015 中国消费趋势数据,2015 年我们为什么买单?互联网增长的第一本数据分析手册-Growing IO的公开手册移动游戏运营数据分析指标白皮书(一)-Talkingdata 运营指标分析白皮书多多大学 (多多大学也分享了很多的拼多多运营数据还提供课程,可以看)排名不分先后(不局限于以上list)六,找行业内的人事打听内部一手资料1,关注一些专门打听行业内部人事的信息来源这里先推荐一家公共号:晚点LatePost(微信搜索公共号可以 关注)这家主要是会 看一些行业内部和重要的消息2,在行上约人。在行 App如果想知道一些企业的信息,可以在在行上找到一些行家,曾经一手经营或者运营过祥光额项目和参与过竞品和行业公司的操盘,可以约出来,从信息和方法论角度获得资讯七,企业信息报告新三板在线 - 中国最大的新三板生态平台(各行各业的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高管数据等)企查查|企业查询(查询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法人信息)企业注册信息查询(天眼查,同企查查)SEC.gov | Home(美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季度年度财务报告)Bai | Investors(各大上市公司季度财报,IR.XX公司.com,比如百度这个)天眼查(可以查到各个企业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到员工个数)排名不分先后八,各种业内微信群现在发现很多好的内部报告和难以获得报告,是通过加入一些干货群,内部群来获得的。比如做直播电商的人自己比较关注一些直播和电商带货的详细的数据和报告趋势,大家会自己组建一些干货群,只要是市面上有的报告,自己内部发现的都会往里面扔。这个是淘宝直播的负责人赵圆圆离开淘宝后创业,同时聚集的几个群,里面关于直播的干货非常多。其他的关于投资的,趋势,创业的类似群也很多,获取报告也很一手,大家也可以自己开发下这样的群组织。九,各大公司的财报通常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报信息包含的内容是最全面的,关于用户,商业,渠道,增长,业务策略等等。所以如果想了解一个公司,如果是上市公司最好第一手先看财报后者SEC(上市报告)。很多同学问我财报哪里找,不知道怎么看。其实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IR(投资者页面),在上面有财报的完整的pdf下载。另外,也推荐大家听听每期的企业conference call(回答财报问题),可以听下CEO对财报的解读。这里我列举几个大公司财报的网站wind:金融数据库,包含财报和行业信息(wind的账号可以到闲鱼租)百度财报 PDF:Bai | Investors | Home百度财报解读podcast:音频可以在线听阿里财报pdf:阿里巴巴集团腾讯财报pdf:Tencent 腾讯 - 投资者关系搜狐财报pdf:http://investors.sohu.com/拼多多pdf:Investor Relations | Pinoo Inc.拼多多财报解读:音频可以在线听。如果大家有自己想要了解的公司,在百度or google搜索:公司名字+IR ,可以 定位到他们公司的财报网站页面。在页面上找到conference call或者webcast,可以 找到他们的财报解读音频。十,投资机构的统计网站(创业方向选择,投融资选择的时候用)IT桔子 | IT互联网公司产品数据库及商业信息服务(IT桔子,中国创业公司投融资数据和报告)研究院_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投中的每个季度的行业融资报告,不定期有专项分析报告)CB Insights - Blog (CBI insights的一系列产品,包括公司的估值,独角兽公司列表等)The Downround Tracker(公司估值下降的趋势)The Complete List of Unicorn Companies(独角兽公司列表)IPO Center: IPO Market, IPO News, IPO Calendars, IPO Pricings, IPO Voting(IPO相关新闻和趋势报告)PrivCo | Private Company Financial Intelligence(美国金融数据公司,主要关注未上市公司的所有投融资资料,目前涵盖的公司包括全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公司)券商行业研究报告 (国内券商的行业报告,策略报告,可以筛选行业,筛选报告类型)https://pitchbook.com/news/reports(PitchBook的PE,VC,M&A行业报告)研究院_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 (IPO 投融资行业报告)Dow Jones VentureSource 2Q’16 U.S. Venture Capital Report(道琼斯旗下机构Dow Jones LP Source行业投资报告)NVCA Venture Investment(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每个季度和年度都会出投融资行业报告)PWC-MoneyTree Home(PWC的money tree report是每个季度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报告)https://home.kpmg.com/xx/en/home/insights.html (KPMG毕马威的insights报告,一般是每个季度的创投趋势,比较细致的分析)Mattermark - Discover, Enrich, & Analyze Companies(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M&A, Private Equity & Venture Capital Database(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DataFox | Prospect Sales Leads with Company Signals(创业公司投资并购信息一站式搜索)CrunchBase accelerates innovation by bringing together data on companies and the people behind them.(创业公司数据库)Venture Intelligence PE/VC databaseStock Market Insights | Seeking Alpha (二级市场金融分析网站)Tencent Holdings Ltd -- Trefis(各个公司的revenue model的预测和key driver的趋势,这个网站简直不能再棒)排名不分先后十一,本地数据库这个世界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搜索引擎只解决了其中20%,其他80%的信息再各个角落,包括微信群,包括口口,甚至包括直播里都有,但是都不在搜索引擎。就搜索引擎而言,现在很多人只是使用了其中的5%还不到。搜索引擎的技巧可以提升,但是其他80%的信息获取渠道更为隐蔽和无法公开获得的。我加了很多 群,里面都是这些报告和信息和各行各业的各种信息,这些是搜索引擎提供不了的这些冰山下的信息才决定了信息的获取的不同和优质与否。除了上述渠道外,能找到靠谱渠道,找到合适的报告随时存储起来,等用的时候随手打开用是最好的。分享一个我最近看的收藏的精品的报告收藏夹,也希望对你们有用十二,怎么提炼自己获取信息的层次和获取信息的价值找到行业信息报告知识获取信息只是其中一个层次 ,获取信息是否更有价值更直接可用,在于基本功行业信息报告的甄别和获取,积累和提炼,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越往上走,越是接近信息更有价值,更新鲜,更真实有效,更直接,有大量的渠道 可以 获得更多 的信息,这些不仅是通过 行业报告获取的,还有包括自己可以控制的方法,包括爬虫,数据挖掘,信息技术 等,还包括人脉,圈子,内幕的等渠道。大家感兴趣可以到这个答案看下详情,我对每个层级的方法的解读。

何有

陈光明最新演讲:行业研究如何创造价值

时值年末,各大券商策略会重磅出炉,资本市场投资大佬的最新思考更是受市场关注。上周末,久未在公众场合公开露面的睿远基金总经理陈光明,现身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做了演讲,这也是他最近一次对外做主题发言。今年3月中旬,受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及石油价格下跌影响,各类风险资产剧烈波动,从华尔街到A股市场,恐慌情绪急剧蔓延,就连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也一度遭到流动性冲击。股票市场风险偏好迅速回落,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800点下方,当时,陈光明坚定发声:现在是可以乐观一点的时候。此后,市场迎来反弹。时隔9个月时间,陈光明再谈投资,不过此次演讲无关资本市场,而是谈他多年对行业研究的心得体会。尽管内容偏专业,偏静态,但对希望了解如何做好行业研究的投资者而言,依旧值得参考。基金君上周末也去旁听了此次论坛,记录了他的一些演讲内容以飨读者。关于投资人与企业家的异同:投资人不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但在观察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上与企业家是共通的,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测算出一个相对回报率。因为企业纵使做到了头部,成了行业龙头,可能是经过若干年持续努力后,但是每家企业背后创造回报率的因素是不同的。站在股东回报的角度,投资人需要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这也是做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能力。关于投资本质:投资的本质还是要从Σ(Pi×Ei)这个公式来看,也就是要么提升你的高概率,要么提升你的收益率。比如,索罗斯在乎收益率的量级,巴菲特在乎的是确定性,收益率稍微低一点没有关系,因为资金是带杠杆的,希望有比较确定的回报率。关于价值投资:目前的主题投资是比较盛行的,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更加明显一些。作为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机构,我们追求的是获胜的概率,而不是获胜的量级,因此很少去参与初创型公司的投资。关于传统行业:一些大家看不上的传统行业企业,不能直接说没有价值,当然也未必一定有价值,这是留给做研究的人的课题。关于人才:从深度讲,我们需要专家型研究人员。我们对研究员的期望是成为行业的专家,希望研究人员能在行业沉淀10年、15年乃至更长时间,向终身研究员方向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行业的本质、行业的变化有深入的洞察,提出独到的见解,发掘长期投资机会。以下为陈光明演讲实录(根据睿远基金总经理陈光明先生演讲整理,略有删节):行业研究如何创造价值2020年12月20日,“第三届中国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举行。大家中午好,谢谢安泰,谢谢陈院长,今天有很多老朋友,这里也非常熟悉,主题和平时有点区别,以往可能讲资本市场多一些。今天受陈院长的邀请,主要是因为学院在做尚未有商学院做的行业研究,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当时在我们公司也聊了下,今天向大家做个汇报。行业研究的意义行业研究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主要应用或者说面向的人群,一个是企业的管理者,一个就是我们这样的投资人,政府部门或其他决策的人也会用到,整体来讲企业的管理者是运用比较多的。我们是做投资的,平常接触的企业家比较多。根据我们的观察,企业家往往是自己所处行业的专家,对行业的商业模式,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如何运用行业特性进行人才匹配、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文化价值观,以及寻找什么样的人,等等,都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洞察,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事实上优秀或卓越的企业管理者对本行业的认知往往是最深入、最高层级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和榜样。从投资角度来看,行业研究非常重要。关于行业研究的运用,我们的出发点和企业家的出发点可能有一些区别,但共同点都是要看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需要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用第一性原理,洞悉本质。企业家在抓住本质后,需要组织资本、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将企业做起来。投资人不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但在观察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上与企业家是共通的,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测算出一个相对回报率。因为企业纵使做到了头部,成了行业龙头,可能是经过若干年持续努力后,但是每家企业背后创造回报率的因素是不同的。站在股东回报的角度,投资人需要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这也是做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能力。我们在做行业分析、企业分析时,基本的逻辑框架是DCF估值模型。其中,FCFF取决于行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竞争格局等;g取决于行业增速beta及企业自身alpha;n取决于行业模式、发展阶段及竞争格局等;WACC取决于行业特点。这个公式隐含着企业的模式、空间、管理和竞争等因素。具体而言,模式,即客户或市场是谁,企业提供何种产品与服务,凭借何种资源与能力形成供给。空间,即市场的显性、隐性、想象空间有多大,当前所处的位置和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管理,即文化与价值观、战略、组织、人才等管理要素,决定了DCF模型中参数的实现概率,如果是在高质量增长阶段,企业进入多产品、多市场是常态,管理复杂度攀升、重要性越来越高。竞争,商业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本质是创造差异化,寻找结构性、差异化的竞争要素,格局、壁垒、产业链等是行业的客观事实,优势、护城河、定价权等则是公司可创造的差异化。需要指出的是,DCF只是一个逻辑框架,对于投资而言,很难完全通过数学公式来计算,基本上模糊的正确,不可能精确。行业研究需要理解行业商业模式、发展阶段、竞争格局。这张图大家常常看到,如果就企业发展阶段,按照初创、规模化、聚焦、平衡和联盟等简单划分。初创阶段,一般是主题投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做得比较少。规模化和聚焦阶段则是企业相对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做得比较多。现在像新能源汽车,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都带有一点主题投资。从价值分析来讲,初创阶段的投资是蛮难的,它的不确定性非常高。但是一般能成为大主题,往往都意味着时代的某种变迁,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互联网+,事实上的确意味着互联网给世界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也是,但这并不代表着一定会一帆风顺,新兴的头部公司也曾经有非常困难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可以看到有很多公司很多人往里涌入。现在是资本非常泛滥的年代,很多是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这些资本流向科技行业,导致一些科技行业可以获得大量的廉价的资本,而且是长期资本,因此增大了一些行业的供给。这些科技行业带来效率的提升,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数字化的进程中,效率提升非常快,但是资本回报率其实是堪忧的,此外人的很多工作也在被替代,这里比较复杂不展开讲。回到行业研究,目前的主题投资是比较盛行的,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更加明显一些。关于投资的本质,还是要从Σ(Pi×Ei)这个公式来看,也就是要么提升你的高概率,要么提升你的收益率。比如,索罗斯在乎收益率的量级,巴菲特在乎的是确定性,收益率稍微低一点没有关系,因为资金是带杠杆的,希望有比较确定的回报率。作为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机构,我们追求的是获胜的概率,而不是获胜的量级,因此很少去参与初创型公司的投资。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求这两者乘积是比较高的,这样才能来带来比较好的组合回报。从投资组合构建角度看,行业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行业比较构建高(Pi×Ei)组合;通过行业比较,降低组合风险,提高夏普比率。行业研究在投资中的运用行业研究在投资中是如何运用的,今天讲得比较实战,可能跟资本市场热点关系不大,从几个维度讲好些年前的案例。首先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方面的案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液态奶销量大幅下滑,投资者对于国内奶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担忧。一家乳业龙头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市值只有50亿,在此阶段我们重仓买入,这背后除了公司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当时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动物蛋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需求被压制了,我们相信这个行业长期存在的价值,其次对公司管理层的信心,在事件中他们是相对保守谨慎的,正是基于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和信心,才能在行业低谷时敢于重仓。再看另一家地产龙头企业,2014年左右,乐视网市值超过1000亿,但这家企业市值才六七百亿,当时曾在内部讲,100亿就可以做它的大股东,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时大家都认为互联网改变一切,但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房地产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因为不管互联网有多发达,人们还是希望住在比较好的房子里,住在好的小区里,以及和好的邻居住在一起。互联网时代还需要房地产吗?房地产到底有没有价值,这些都是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其次是行业模式演变方面的案例。你会发现,行业企业有时做着做着,会出现新的变化。以一家交运行业公司为例,2014年前,这家企业基本是作为交运行业来看待的,其估值水平基本在10-15倍P/E;但此后,随着市场对其免税为主的商业租赁收入认识的提高,其估值中枢逐步提升至25-30倍P/E。第三是行业周期研究的案例。这是一个火电行业的大周期反转案例。2004年后,随着国内煤价的持续上涨,同时电价调整滞后,火电行业盈利持续下滑,同时投资也逐年下降,这家公司H股P/B估值一度跌至0.3-0.4倍。2011年后,电力供求紧张背景下发改委电价调整开始到位,此外随着煤炭行业投资持续增加,煤价开始持续下行,火电行业盈利在2012年开始出现快速反转,H股的P/B估值也一度回升至2.0倍附近的高点,所以有时候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一些大家看不上的传统行业企业,不能直接说没有价值,当然也未必一定有价值,这是留给做研究的人的课题。第四是行业竞争格局研究方面的案例。比如这家光伏龙头企业,一直是单晶硅片领域的领先者,成本长期领先于同行。早年是单晶、多晶的路线之争,2014年左右公司在进行路线选择时其实承担一些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加上单晶优势,把它变成了现实,这也是从路线选择到成本领先的典型案例。行业研究面临的挑战最后讲一下行业研究面临的挑战。首先,行业的界限确实越来越模糊。比如说,现在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的行业,信息技术软件进入汽车,以后特斯拉可能变成软件公司,甚至变成saas公司年年收费,所以它的估值与原来传统的汽车行业不同。“互联网+”或“+互联网”,使得各个领域都在不断融合,尤其是数字化,基本上每一个行业都在结合。其次,跨行业研究需求日益增加。近期热议的社区团购看起来既是消费,又是零售,又是互联网,还有供应商等,研究涉及互联网、物流、线下零售及消费品等多个行业,这样就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将研究做深入。第三,研究范围全球化。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日益提高,很多企业都是全球性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里的企业,比如最近特别火的跨境电商。我们的制造业都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随着投资主体在往全球化方向发展,如果研究没有全球化视野和格局,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基于研究面临的挑战,对研究团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深度讲,我们需要专家型研究人员。我们对研究员的期望是成为行业的专家,希望研究人员能在行业沉淀10年、15年乃至更长时间,向终身研究员方向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行业的本质、行业的变化有深入的洞察,提出独到的见解,发掘长期投资机会。从跨界来讲,未来要更加强调团队合作,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从国际化来讲,研究需要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简单分享这些,谢谢大家!(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牧渔人

投行大佬教你如何快速摸清一个行业!

来源:投行老斯基彭萦程毅南|作者大象IPO 豆瓣 知乎|来源PE早餐团队(pezaocan)|整编在和咨询、投行、投资、猎头这些行业的人聊天的时候,我反复听到“一周”这个时间,于是我也开始好奇: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在一个星期之内了解一个行业?你们都是如何做到在一个星期之内摸清一个行业的?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依然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专家,也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高管。但是,你能了解一个行业的全局,现今状况、过去、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发展趋势,熟悉那个行业的行话,拿捏这个行业的基本信息。这有什么用?你能和那个行业内的人自如对话,你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结合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看到新的机遇,你能在你的客户面前让他刮目相看,你还能拿到一份好工作,了解你的上司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考虑什么... 以下是三个行业的人分享的实操经验。咨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了解一个行业”这件事本身不太可能快速完成。不过,如果我们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问对几个关键问题着手。这些关键问题围绕着一个根本问题: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起来的?1、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2、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3、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分享?4、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他所应得的利益?5、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6、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而信息获取的渠道则包括:1、金融投资机构的行业报告;2、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3、行业交流网站或论坛的热门帖子;4、业内企业的培训课件;5、参加行业展会或者论坛;6、从业者的私下交流。IT咨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作为职业咨询师,在很短时间内熟悉一个行业,是经常要面对的工作内容。对于掌握了基本商业知识的咨询师而言,一个星期之内熟悉一个之前陌生的行业并非难事。当然一个星期不会让一个新鲜人成为行业专家,但是足以让一名咨询师在这个行业里顺利开展工作。这有限的五个工作日,必须高效地利用。可以分三步走:首先,确保自己不会乱开黄腔;其次,让自己进入这个行业的对话;第三,争取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第一步:首先不要开黄腔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首先应该了解这个行业里的领导企业——很可能正是你马上需要去服务的企业。了解一个领导企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读它的财务报表。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是公开的,并且通常会附上很有用的董事长致投资者函。阅读一份财报,就可以了解很多基本的信息:这家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主要业务、主要客户、收入结构、成本结构、员工规模、人才结构、战略方向、主要风险……即便你真正想了解的企业是非上市企业(比如华为),它也必定与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比如中兴)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阅读财报可以让你对这个行业里的主要玩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不至于提一些太离谱的问题或者建议。如何阅读财务报表,一个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杜邦分析法。花一天时间读完一两家企业的财报之后,接着就得下点死工夫,读一本这个行业的综述性书籍。读这样一本书的目的,第一是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惯例;第二是掌握一些行业里的“黑话”。第二步:进入行业对话做到了不开黄腔也还不足以跟行业里的CxO们展开对话,因为大家平时不会谈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要进入一个行业的对话,你得了解这个行业当下的趋势。有些人会推荐跟行业里的朋友去聊天。在中国市场上工作,我们会担心来自麦肯锡和经济学人的分析不够“中国特色”。我的经验是,一方面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本土内容;另一方面,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基本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3~5年的差距,也就是说欧美发达国家在三五年前发生过的应该就是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欧美发达国家一两年前发生过的应该会在一两年后在中国发生。比起“中国特色”,很多时候简单的市场规律和时间差更有效。与此同时,在这整个一周时间里,你要让自己浸泡到这个行业的上下文中。办法很简单:订阅一堆与这个行业、与你想要针对的目标企业直接相关的新闻RSS,把其他的RSS频道都暂时屏蔽,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看这个行业、这家企业最近发生了什么。第三步:以我为主,提出观点看一个公司的行业分析,要做到数据详实,术语准确,而且把握住了行业脉搏。找出痛点,并且从战略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归根到底这才是行业里的CxO们期望你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拿出来的东西,也是之所以要去快速了解这个行业的根本目的:快速了解一个行业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是为了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个行业中得到运用。所以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经验和这个行业的情况相结合,提出一点别人没有提过的东西。所以,在做了前两步功课之后,至少应该给自己留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回答这样三个问题:1. 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痛点有哪些?2. 哪些痛点对于业内人士是最紧迫的?3. 如何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这些痛点结合起来?其中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相对客观的。提出观点这部分,就是专业人士站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命题作文,能不能讲出亮点,最重要的还是看在自己专业领域里的造诣。猎头如何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在动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未如此定量地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猎头工作中的很多Case,其实都做到了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在阐述如何做到这一点之前,我先要作个说明:每个行业都包含了多个维度的内容,如行业历史、现状及未来、市场容量、消费规模、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方式和程度、行业内企业的生存状况、行业人才的分布及动态等等,当我们需要短期内摸清某一行业时,都是基于当前工作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的。因此,下文主要是从一个猎头的角度来说明如何做到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猎头的工作流程一般如下:客户提出招聘需求 —— 猎头进行职位分析 —— 确定匹配人才来源(行业/企业) —— 设定人才搜寻计划(即如何接触到目标人选) —— 评估潜在人选 —— 推荐匹配人选面试 —— ... —— 合格人选入职通常,从猎头接到一个新的职位委托到推荐第一批匹配人选给客户所需时间为7-10天,这就要求做单的猎头顾问,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或两三个行业,挖掘客户需要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今天这个话题,我们只要讨论到猎头工作的“与目标人选沟通”这一环节就可以了,其实现的整体思路和操作可简述如下:1、圈定对应行业,或拓展至相关行业。a. 客户提供行业基本信息,如竞争对手;b. 咨询相关行业内朋友;c. 通过互联网、行业杂志、产业报告等,了解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等。2、确定行业内TOP5或TOP10企业名单,并关注名单排序的标准,及近几年排名变化。a. 咨询行业内朋友;b. 参考每年的 Fortune Top 500;可适当拓展了解近3-5年排名变化情况;c. 通过互联网、行业协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渠道查询企业排名(如销售额、增长率、零售终端数等),同时关注企业的战略整、市场布局、新产品发布、收并购信息等;d. 查阅PE/VC、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行业/企业分析、案例分析、产品分析、行业预测等报告。3、锁定所列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对应岗位的目标人选,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目标人选。a. 联系/咨询行业/企业内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人脉资源)b. 搜索猎头公司自身数据库人才资源;c. 第三方人才库资源(如 linkedin、微博等);d. Cold Call (陌生电话)★ 重点:a. 联系到的每一个人,都详细沟通,最大限度地通过这些人挖掘其所属企业、竞争对手的具体岗位/员工/业务/产品/服务等的数据和信息;b. 及时转化吸收所得信息,并用于此后所联系到的人,同时相互印证这些信息的准确度、可靠性。当做到第2点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了解到一个行业的70-80% (笔者凭经验估计)甚至更多,而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第3 点的实现有些困难,其实情况并没有你想象得糟,因为你有很多的朋友,而你的朋友又有很多朋友,更别说“六度分割理论”带给你的无限人脉资源,只要你想挖掘,你现有的人脉资源带给你的信息就能使你在已有的70-80%的基础上增加10-20%,保守地说,这个时候你已经是这个行业的半个专家了。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曾经做过一个Case,为一家国际Top 3的糖业集团寻找South China GM的人选。刚接触这个职位时,我对糖业完全是个门外汉,只知道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蔗糖、白砂糖、红糖这些概念,及各种果汁、咖啡、饼干中添加的糖之类的,对其他一概不知,更别说去挖人并评估其是否胜任了。启动项目后,按照上述的方法。我们按照客户的要求,根据职位的任职资格,进行如下操作:1、圈定行业首先在网上搜索“制糖 企业”、“糖业 排名”之类的关键词,从搜索结果中了解到国内制糖企业几乎为本土民企和国企,并分为以蔗糖为主的南方和以甜菊糖为主的北方制糖企业。其次,从“制糖 行业 分析”、“糖业 研究报告”的搜索结果中,了解到糖业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优势省份、产品特色、产业上下游产品等,了解到糖业上游的种植(甘蔗、甜叶菊的种植)、中游的制造(榨糖厂、渣料处理等)、下游的分销(食品加工企业、饮料生产商、食品添加剂公司等、现货/期货市场等)。最后,拓展到产业上下游相关联的国际集团在华开展相应业务的公司,如国际食品集团、国际四大粮商、雀巢、百事、正大饲料等企业所属的行业。2、确定行业内企业名单a. 国内糖业公司:洋浦南华、广西农垦、贵糖、东亚糖业、南宁糖业、凤糖、英茂糖业等;b. 国际四大粮商ABCD、国内的中粮;c. 根据Fortune Top 500,根据企业产品分类,确定其中的食品制造或零售企业名单:Nestlé、Pepsi、Kraft、Coca-Cola、AB InBev、Tyson等;3、根据企业名单摸排对应岗位的目标人选,并最大限度获取企业/行业信息,丰富前两步的内容。因本文主要以摸清行业为目标,故第3步不再赘述。通过前1、2步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加上第3步的信息细化及相互印证(亦可称之为人脉资源利用),我已经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摸清了一个行业,甚至相关行业的情况,并基于此,完成客户的委托。PS:关于“一周怎么摸清一个行业”这个问题,知乎上有一位做投资的朋友也着自己的见解,分享出来供参考↓↓↓↓@程毅南─────────────────让搞咨询的自己来说吧。也就是区区在下。由于我又是搞投资的,所以了解一个行业对我来说很重要。到底怎样才算了解一个行业,这个问题其实我想了1年多,现在大概上道了。所以准备说多点干货。一周内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行业,这个我认可。但一周内可以大致了解一个行业,但我不认为必须从事这个行业才能了解这个行业,后面细说为什么。一周内大致了解的内容,引在下面好了:这个行业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这个行业的老大是谁?这个行业的上游供应链,下游消费者是谁?这个行业的产能如何?其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这个行业的法律监管如何?这些内容我大概花2-3天左右就差不多明白了。再花几天可以进一步凿实的是,行业的竞争关系,几大竞争者各自的优势,近几年来此消彼长的关系,与国外同行业竞争者的差异。在高效率的情况下,1周做到上述几点,大概完成了了解一个行业的5%。对,只有5%。而这5%只包含一些宏观层面的变化情况。一般一个咨询项目是3-4周,那么接下来2-3周,根据客户要求,可能会具体到某一个公司,研究一下这个公司这几年来都有什么动作,给它造成了什么影响,市场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公司现在的战略是什么,未来方向和预期是什么。如果有信息渠道可以走得再细点,可以把行业和公司的利润率拆解一下,看看公司成本变化受什么影响,未来收入增长方向对利润率的影响。等做下来,把一个公司宏观层面上的收入和利润搞清楚,可以做一个未来的估值。这大概就是一个买方基本面分析师的工作了。这样做下来,了解了一个行业多少呢?20%。你了解了行业中一个具体的公司的运营方式。如果你足够勤奋,你大概也会了解到竞争对手与它的差别,对行业宏观上,因为几家公司的差异而造成的市场细分、聚合、或此消彼长的动态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依然不会超过30%。接下来想了解更多怎么办?直接去从事这个行业吗?不去从事可以不可以?当然可以。对于咨询顾问和基本面分析师们,要做的就是长期跟踪,从动态中提炼细节。我举个大家都接触过的行业吧。快餐。如何做行业跟踪呢?1. 微观层面对于快餐行业,有意义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单店(比如北京阜成门麦当劳店)和一个单品(麦辣鸡腿堡)看店看什么呢?看这个店的销售/人流/利润率是否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变化。比如,月初麦当劳推出了《卑鄙的我》小人玩具,阜成门店的客流是否发生显著变化,客单价是否发生显著变化,整体销售额是否发生显著变化。因为快餐也是个季度性比较强的生意,所以变化要从同比来看,也就是相比去年,客流增长了多少,客单价增长了多少,销售额增长多少。如果下个月肯德基紧接着推出了变形金刚玩具,麦当劳的又如何变化?如果下下个月边上开了一家味千拉面,客流又如何变化?店门口修路呢?人力成本涨价带来了运营商的哪些变化?员工减少了吗?服务质量下降了吗?当你追踪足够多的店、并且追踪时间足够长之后,你会发现一些经常影响餐厅运营的因素。对于快餐店来说,每个店都逃不掉的东西是,人流、促销、竞争、效率。关注并分析他们的变化,你会发现,一个最底层的销售单位,到底受什么影响,影响幅度有多大。而这,将直接影响最终的企业和市场层面。单品同理。2. 区域层面打个比方,很多麦当劳开在中心商业区附近,那么这个城市周边地区兴起的商业地产,会不会稀释中心商业区的人流?又对麦当劳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个城市迅速兴起了一些新的快餐品牌,是否会对麦当劳造成影响?城市暴恐事件?旅游城市的旅游季节 vs 非旅游城市的旅游季节?商圈店 vs 社区店 vs 交通枢纽店?今年夏天北京雨水特别多?雾霾多?当年以一个区域或某一个类型的销售区域为单位时,你会发现更多的动态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你看单店的时候,是无法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必须走到一定高度才能看清。这里面又涌现出很多影响基本面的细节。区域的变化,不通过长期、跨品牌、跨行业的比较,是看不出来的。3. 市场层面这里更多的是品牌自己的全国战略,以及竞争对手的全国战略。比如,肯德基素来以产品多样、本土化做得好著称,而麦当劳略逊一点。如果你只做一次项目,得到的只是一个时间点上,或者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双方的对比。而如果你长期做项目,看到的就是,肯德基在产品开发上的优势在如何变化,麦当劳的应对措施,哪款产品起效了,哪款产品失败了,为什么?是产品没有讨好消费者,还是风头被盖过了,还是营销策略不对?企业的新战略是否起到效果?还有一些市场上的突发事件,比如食品安全事件,比如反日情绪。他们对一个品牌的影响有多强?有多持久?企业以何种方式度过危机?是否有度过危机?还有一块很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认知和选择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于是,你观察一个行业比较久了,每个月都去市场中考察各种细节各种影响,从微观、到区域、到市场(宏观),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地全面审视一番,你就会发现,长期追踪给你带来的价值。比如,2013年肯德基遭受多重打击,速成鸡、禽流感、冰块门,等等等等。这些事件,其实都是短期因素,但2013年集团每个月公布的同店销售数据来看,恢复很慢,下半年没毛事,还有比较给力的促销活动,可就是涨不回去。再回看麦当劳,负面事件虽然没有肯德基多,但依然也是疲软。吉野家也是如此。可味千拉面却涨了,而且是从反日情绪和骨汤门的双重负面回弹。所以,到底是事件的短暂影响,还是因为事件打击了品牌形象,还是因为快餐行业的整体萎靡,还是因为运营思路问题,还是因为中式餐饮崛起分流,还是因为商业地产分流,还是因为……最终,驱动一个行业变化的细节因素,到底是什么?在不断地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对行业的了解渐渐地上升到了50-60%,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很多同业资深管理者。为什么你能超过他们?他们不像你一个行业外的人,当局者迷,他们的判断很多时候带着感情、带着偏见。而且,他们的身份也导致他们接触不到那么多竞争对手,对市场大环境的理解没有你全面、公正。但你作为一个外行人,依然不能说100%了解一个行业。因为,你没有具体运营过哪怕一个店,你的信息源大部分是道听途说,都是“不论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传言,你看到的东西,永远没有100%的confidence level,你永远在怀疑、推测、估计中度过,你最终,只能了解行业大方向、大趋势、以及风吹草动的变化原理,你始终不会管店,不会管区,不会做产品研发,不会做营销。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完全了解一个行业。但是你却终于有你独特的价值了。而这,也得经年累月啊!

阿灿

如何进入一个新行业,并在这个行业能做得好、做下去、挣到钱?

如果想进入一个新行业,首先找到这个行业的熟人,让他来帮助你,带你教你,或者采用加盟费入伙等等的方式,一定要找一个教练,一定要找一个能帮你的人,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好,同学同事也好,一定要打好人脉关系,让它教会你,你的这个行业才能够少走弯路。如果没有熟人帮你,千万不要进入这一行,不要认为自己看了很多书或者观察了很久,对这个行业很熟练了,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潜规则,很多东西都是在这个行业的内幕,如果你没有掌握潜规则,没有掌握内幕,不知道掌握技巧方式方法不能够灵活的在这个行业里面发挥你的长处和优点,那么你在这个行业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只是一些皮毛的东西,千万不要在车上面投入资金同路时间等等这样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在这个行业轻则赔点时间,损失点金钱重的,你可以有家破人亡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多自己的亲朋好友在这一方面都走过弯路。其次,如果有亲朋好友带你入门,入门以后一定要找到一个行业的标杆人物进行学习,不仅要研究它的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制作,表面上的很多这个价格啊,销售方案等等。还要去研究他的一言一行,去研究它的广告,他的组织结构,培训销售方式,售后服务,甚至他的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这样的话你才能够真正的在这一行里面打好根基。在一个行业如果说你干了三年甚至5年,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入门,还没有能够达到入门证的话,那这一行业还没有挣到钱的话,那你这个行业一定要慎重,这个行业可能没有发挥你的优势,值得你再去投入如何进入。或者也有可能你没有抓到这个行业的基本点,那么在这个行业里面,你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去探讨,需要有独门的绝技,独自的美,方独一无二的产品,生产销售宣传等等的方式,能够发挥你的机器,有能力的资源。感谢您的阅读,关注同名其他平台,更有惊喜!喜欢您就关注、转发支持、点赞鼓励,小编将持续更新!

鸿雁

「源帅」行业研究2.1:如何洞察最新行业政策红利?

大家好,我是源帅。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九篇原创文章,全文2565字。01宏观分析模型介绍上文,我说到,新的商业机会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小变化带来小商机,大变化带来大商机。因此,商业人士需要做行业研究,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有什么影响,对自己的公司业务有什么影响,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影响。如果能这样积极思考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是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认知的。这样,我们就更容易在商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行业研究又分为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接下来,第二大节的内容,我结合案例,先给小伙伴介绍:怎么样去洞察宏观环境的变化。宏观环境分析表面上没有行业分析、公司分析那样和公司业务密切相关,但是恰恰是最重要的。宏观环境变化,才导致行业环境的变化,公司也才相应变化。那宏观环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咋一看还有点无从下手。我们应该如何着手进行分析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最常用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来辅助啦。这个模型叫做pest模型。针对宏观环境,不同的行业、企业和分析目的,分析的侧重点会有所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因素进行分析,简称PEST分析。几乎每一本商学教材、研究报告在做宏观环境分析时,都会用到这个模型。然而,这个模型仅仅是提供了分析角度。每一部分具体怎么分析,数据怎么去伪存真,如何做事实验证?高低手间,判若云泥。应该怎么处理呢?我用实战经验告诉你。这篇文章先给大家介绍如何洞察政治环境的变化。02如何洞察政治环境的变化?引例:牛根生是如何解决资金和资源问题的?小伙伴,当年牛根生想做蒙牛的时候,没钱,没地,没厂房,没设备,你知道他是怎么解决资金和资源问题的吗?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他借助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红利来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蒙牛会选择注册在人口只有20万的小县城,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县”。通过这个方式,他获得了免费土地,大量项目资金,税收优惠,稳定的奶源等等,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在很短时间内就赶上了伊利。因此,无论大家是想做投资,还是经营企业,善于洞察政治环境,顺应政策之势发展,可以事半功倍。对于政治环境的洞察,应重点研究四大因素,密切关注其变化:第一,方针政策。如行业政策、地方的招商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第二,法律法规。如劳动法、税法等第三,政府管制。如最低工资、工会、市场准入等第四,外交关系。如中美关系等。下面我结合案例,重点展开介绍如何洞察最新的行业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发展。洞察行业政策红利有五个方法:一、通过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了解。各地方为了吸引企业投资,都会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如税收优惠、项目资金、人才补贴等。对于重大的投资,政策还可以“一事一议”,也就是专门针对该项目内容设立政策。例如,根据我们的项目特点,我们公司向地方政府额外申请了“物流补贴”优惠。那通过什么渠道可以了解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呢?我们可以先在各地招商局官网大概了解,然后打电话过去详细了解。如果感兴趣,就亲自到当地了解。例如,我们可以在无锡招商局官网看到当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招商引资政策。项目资金是属于政策性资金。无论是政策性融资、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我都操盘过。关于这方面系统的实操方法和宝贵信息,我会放在【投融资】内容板块跟大家分享,敬请期待。二、从国家的「五年规划」中洞察。关于行业政策, 政府的五年规划是一个很有指向性的政策风向标。它会告诉我们这段时间的政策红利--政府扶持哪些行业、哪类企业。如《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这就是说国家在政策上会重点扶持上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会提供哪些政策支持?1、资金支持:无论是金融系统,还是政府专项资金方面都有扶持。如地方政府层面,去年4月,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完成设立,首期就设立了30亿元的规模。2、财税优惠:针对这些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如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3、上市支持:可在科创板快速上市等。4、其它支持:如研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国际合作政策等。三、通过券商的行业深度报告了解券商分析师一般只专注分析特定的几个行业,所以他们能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政策和趋势。因此,通过阅读他们的行业深度分析报告,能快速了解行业的政策红利。通过什么渠道能查看行业深度报告呢?在此,给小伙伴介绍三大靠谱实用的渠道。要说明的是,我和这些信息渠道方没有利益关系,纯粹是觉得好用才推荐。我以“慧博”客户端为例说明一下。首先,大家下载、登录客户端之后呢,在导航左侧选择「行业深度报告」,筛选行业、分析师,或者直接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所需的行业报告啦。如「产业互联网」是最近几年最大的趋势之一。我们可以在行业深度研报中了解其最新的政策支持。四、浏览相关官方网站,深入了解。通过研报了解相关政策的大概信息后,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官网找到对应文件深度了解政策细节。例如,在工信部官网,我们能找到非常全的工商业及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数据。在司法部官网,我们可以搜索到所有法律法规的官方文件。例如今年1月生效的《民法典》。《劳动法》09年及2012年修正本等。五、咨询行业专家,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咨询行业专家,深入了解政策动向、政策变化对行业的影响。总结一下:洞察行业政策红利的五个方法1、通过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了解。2、通过国家的五年发展规划了解。3、通过券商的行业深度报告了解。4、通过相关官方网站,深入了解。5、通过咨询行业专家,深入了解。那关于法律法规、政府管制、外交关系等因素的洞察也是用类似的方法,不再展开。下一个内容,我将给大家介绍如何洞察经济表现和经济周期。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 小伙伴记得点赞、关注、收藏我的作品支持一下我哟,么么哒。“源帅说商业”,给你系统的商业实战方法论和商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