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顾名思义是要搞研究的,尤其理工科的同学,科研才是你们最主要的。但是搞科研之前需要你们入门。很多导师有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很多人还是不懂,横向项目就是老师和企业合作的,这样的可以学到实际应用的东西。纵向是承国家的基础研究项目。是需要发小论文的。那么怎么选呢?看个人,如果你想读博请一定多发论文,多完成纵向项目,然后就是学校有小论文要求的,只要纵向才能好好发文章,如果你这个标准完成了,可以承担横向项目。读研期间一定要了解你们研究的方向,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而是学习怎么承担一个新项目。因为以后你工作或者读博,就会改变方向,你学习怎么开始新项目才是最主要的。学会查阅文献,尤其英语文献,很多研究生不会查阅,其实查阅文献是个大学问,怎么查高水平的文献,怎么下载你们学校数据库没有买的文献都需要好好学习。然后学会你们专业基本的仪器,不要局限于会用也不要局限你仅仅需要使用的几种,你需要的是了解这个仪器的使用原理,因为不同品牌的仪器使用方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祝大家都不会虚度光阴。
如何做个合格的研究生?人的一生面临许多角色的转变,为人子女、学习工作、婚姻生活、为人父母等等。如何扮演好人生不同时期不同的角色对每一个人都是个现实的课题。今天只简要聊聊如何做个合格的研究生?其实这个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早就有过精彩的比喻,他将抓兔子的过程比喻为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有人由此衍生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之区别的“兔子理论”。网上还有许多很有趣的版本,感兴趣的学生一搜索便知。我个人理解研究生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有两点最为关键:独立思考、勤学善问。独立思考(包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批判性思维)应该贯穿于学习和研究的每一步。学习过程中免不了要阅读文献,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汲取营养?唯有独立思考。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理解这篇文章好,好在哪里?不足,不足之处在何处?数据解释是否合理?结论是否靠得住,支持结论的证据链是否可靠?如果自己重写,哪些需要改进、哪些能够改进、如何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说真正读懂了文章,才能从中汲取营养。论文选题是读研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选择一个合适即既有创新性又现实可行的课题是研究生能否取得理想进展和按时毕业的前提,研究生必须参与其中。最理想的是研究生能独立思考,自己选题,导师给予必要的建议。如果尚没有能力自己选题,最好是给予自己的建议或想做什么事的想法,导师帮你选择。再不济导师帮助选题,但研究生必须弄明白导师为什么要选该课题,通过怎样的途径完成课题。勤学善问中的勤学自不必多言,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是1%灵感加99%汗水。天才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无师自通毕竟是少数,问就显得非常重要。有问题一定要问,而且要尽早问。你不问别人怎么会知道你不会。这里要说的是善问巧问。例如问导师一个实验问题,最好是预先思考有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导师从中选择可行的、最好的、或组合最合适的。这样远比自己什么也不知道,问导师,导师提供一个方案要好得多,也记得牢,理解得深。这就是我的两点愚见!如果对大家有所帮助,甚慰。作者简介张宏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
近期,兰州大学推出“治学大家谈”网络专栏,截止2月4日已在官网上线了5期来自本校院士的“访谈”。比如任继周院士谈了两个座右铭,丁林院士谈了科学研究伦理与科研诚信,还有张宏福院士谈了如何做个合格的研究生。随着考研热的升温,考研、读研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研究生,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但今天,笔者将张宏福院士的建议提炼、概括后分享给大家,供思考。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包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批判性思维)应该贯穿于学习和研究的每一步。学习过程中免不了要阅读文献,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汲取营养?唯有独立思考。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理解这篇文章好,好在哪里?不足,不足之处在何处?数据解释是否合理?结论是否靠得住,支持结论的证据链是否可靠?如果自己重写,哪些需要改进、哪些能够改进、如何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说真正读懂了文章,才能从中汲取营养。论文选题是读研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选择一个合适(创新性和现实可行)的课题是研究生能否取得理想进展和按时毕业的前提,研究生必须参与其中。最理想的是研究生能独立思考,自己选题,导师给予必要的建议。如果尚没有能力自己选题,最好是给予自己的建议或想做什么事的想法,导师帮你选择。再不济导师帮助选题,但研究生必须弄明白导师为什么要选该课题,通过怎样的途径完成课题。勤学善问勤学善问中的勤学自不必多言,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是1%灵感加99%汗水。天才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无师自通毕竟是少数,问就显得非常重要。有问题一定要问,而且要尽早问。你不问别人怎么会知道你不会。这里要说的是善问巧问。例如问导师一个实验问题,最好是预先思考有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导师从中选择可行的、最好的、或组合最合适的。这样远比自己什么也不知道,问导师,导师提供一个方案要好得多,也记得牢,理解得深。张宏福教授、院士简介陕西山阳人,岩石地球化学家,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201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主要从事大陆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研究。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一个月前收到金融学研究生刘同学的约稿,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繁重,一直没想好该如何动笔,怕因为写作风格有异,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但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内心有感而发,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如有不同想法,还请见谅。对于这样一个标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也难免落于俗套。如何称之为合格的研究生,这里仅指就做研究而言,避免以偏概全,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事实上,研究生阶段在整个大学阶段具有强烈的过渡色彩。本科是打好扎实基础的阶段,主要是学好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博士阶段则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阶段,可以说提出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至于研究生阶段则是强调如何去解决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带着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大有作为。01.做什么———确定研究方向 如何度过三年的研究生涯?对于很多人只是打算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又该如何,我们暂且不表。根本上来说,不管将来继续做研究还是工作,有一样东西是相通的,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研究生的阶段特点,每一位同学都会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各位导师都会问学生读了哪些专著,熟悉哪一个领域,这一步实际上都需要同学们自身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我们相信本科阶段绝不仅仅是学好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那么简单,这些都是公共知识,真正体现出同学们差异的就看你课后做了什么事情。只有经过前期的铺垫,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体现在哪里,然后根据导师的指点,尽量少走弯路。当然如果能够恰好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那就更好了,相当于坐上了电梯,而不是爬楼梯了。所以要想走在别人前面,必须从第一步就要努力,认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努力是第一位的,而且是前期就已经积累好的,再根据导师的建议才能很快进入到研究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往往忽视了自己遇到师傅之前还要有的兴趣储备。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感觉都可以做,模棱两可。因此,如何确定自己的兴趣储备,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文献积累,另一方面还必须有深刻的经历和总结。后者因为稀缺反而更加珍贵,从这里更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所以说很多著名经济学家常常提到相对年轻人优势在于经历过,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而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工具和方法。总而言之,作为研究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研究方向。02.如何做———寻找边际贡献 确定研究方向后,下一步就是要构思自己的想法了,也就是常说的边际贡献、创新之处或闪光点。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纵观学术界论文的边际贡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及数据创新。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滥用“创新”这个词,当然也不要把创新看得太高不可攀。在这三类创新中,研究生最有希望突破的地方是应用层次,即方法创新,即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中国问题的实际,来解决现实问题。中国经济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两个转型,即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这两个转型都没有完成。正是用主流经济学理论不能直接解释的地方,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富矿。在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不要急于展开研究,你不知道这个想法有没有被人论证过,前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那么你再去论证就是重复性的工作了。科学不鼓励重复的工作,而是鼓励创新,所以你要做一个文献综述,看看前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到了什么程度。你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寻找边际贡献,然后验证可行性是一个艰难而有风险的过程。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平时的知识积累,文献阅读量。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大量的文献,根据文献的需要进行精读和泛读。因此寻找边际贡献本身就是形成想法,并验证可行性的过程。03.努力———让理想照进现实 做研究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仅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也分不开。在努力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碍,以至于原本丰裕的时间变得碎片化了,在理论知识本就脆弱不成体系的情况下,要顺利进行下去就显得尤为艰难。很多学生基础都非常好,但是很难坚持静下心来认真做研究。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面临各种目标的选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安排自己的研究时间就非常重要了。因此,做学术,想法很重要,但是不要想法太多,特别是不能受外界干扰,必须禁得住“冷板凳”。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所斩获的。
2019年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的成绩马上就要公布了,你的内心是平静?忐忑?还是无所谓?不管怎样,马上会有一大批同学重入校门,成为新的应届生。那么,如何过好你的研究生生涯,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呢?1. 深度思考的能力研究生要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要在前人的成果上有所突破,有所发现,就要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主动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并为之努力,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幸福的彼岸。2. 创新意识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要务也是各级领导的嘱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才能创造价值。3. 时间管理能力研究生生涯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同学们在这个阶段常常要面对生活、学习、科研的各种压力。而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我们应该做的事,充分发挥时间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有对时间的管理能力,做时间的主人。4. 适应能力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必定不同于本科生活,不同高校、不同城市也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应该及时适应新的城市、新的学校、新的生活,尽快找到自己良好的状态,面对新的生活。5. 沟通表达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往往需要不断沟通、求证,研究成果的展示需要汇报,需要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把我们做的工作讲成故事,讲的动听,讲的引人入胜。
一个月前收到金融学研究生刘同学的约稿,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繁重,一直没想好该如何动笔,怕因为写作风格有异,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但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内心有感而发,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如有不同想法,还请见谅。对于这样一个标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也难免落于俗套。如何称之为合格的研究生,这里仅指就做研究而言,避免以偏概全,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事实上,研究生阶段在整个大学阶段具有强烈的过渡色彩。本科是打好扎实基础的阶段,主要是学好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博士阶段则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阶段,可以说提出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至于研究生阶段则是强调如何去解决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带着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大有作为。01.做什么———确定研究方向 如何度过三年的研究生涯?对于很多人只是打算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又该如何,我们暂且不表。根本上来说,不管将来继续做研究还是工作,有一样东西是相通的,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研究生的阶段特点,每一位同学都会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各位导师都会问学生读了哪些专著,熟悉哪一个领域,这一步实际上都需要同学们自身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我们相信本科阶段绝不仅仅是学好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那么简单,这些都是公共知识,真正体现出同学们差异的就看你课后做了什么事情。只有经过前期的铺垫,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体现在哪里,然后根据导师的指点,尽量少走弯路。当然如果能够恰好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那就更好了,相当于坐上了电梯,而不是爬楼梯了。所以要想走在别人前面,必须从第一步就要努力,认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努力是第一位的,而且是前期就已经积累好的,再根据导师的建议才能很快进入到研究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往往忽视了自己遇到师傅之前还要有的兴趣储备。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感觉都可以做,模棱两可。因此,如何确定自己的兴趣储备,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文献积累,另一方面还必须有深刻的经历和总结。后者因为稀缺反而更加珍贵,从这里更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所以说很多著名经济学家常常提到相对年轻人优势在于经历过,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而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工具和方法。总而言之,作为研究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研究方向。02.如何做———寻找边际贡献 确定研究方向后,下一步就是要构思自己的想法了,也就是常说的边际贡献、创新之处或闪光点。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纵观学术界论文的边际贡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及数据创新。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滥用“创新”这个词,当然也不要把创新看得太高不可攀。在这三类创新中,研究生最有希望突破的地方是应用层次,即方法创新,即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中国问题的实际,来解决现实问题。中国经济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两个转型,即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这两个转型都没有完成。正是用主流经济学理论不能直接解释的地方,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富矿。在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不要急于展开研究,你不知道这个想法有没有被人论证过,前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那么你再去论证就是重复性的工作了。科学不鼓励重复的工作,而是鼓励创新,所以你要做一个文献综述,看看前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到了什么程度。你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寻找边际贡献,然后验证可行性是一个艰难而有风险的过程。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平时的知识积累,文献阅读量。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大量的文献,根据文献的需要进行精读和泛读。因此寻找边际贡献本身就是形成想法,并验证可行性的过程。03.努力———让理想照进现实 做研究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仅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也分不开。在努力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碍,以至于原本丰裕的时间变得碎片化了,在理论知识本就脆弱不成体系的情况下,要顺利进行下去就显得尤为艰难。很多学生基础都非常好,但是很难坚持静下心来认真做研究。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面临各种目标的选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安排自己的研究时间就非常重要了。因此,做学术,想法很重要,但是不要想法太多,特别是不能受外界干扰,必须禁得住“冷板凳”。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所斩获的。来源:中国知网、中南财经政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年第5期作者:马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小A小A是本人带的第一个研究生,湖北人,工作过再考的研,为人处世可以看得出来很有分寸,很珍惜学习的机会,遇到问题会很谦虚请教,由于是开门弟子,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悉心培养,在本人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围绕局域网的MAC协议开展了一些工作,结果发表在EI检索期刊上,在他这一届毕业的学生中算比较突出了。小A平时过节也会发短信或者送点小礼物,毕业之后也常联系,目前在上海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工作,看到他微信朋友圈,生活很好,自己也感到很欣慰。小B小B南京人,属于那种默默实干型,平时话不多,独立院校考研过来,在众多研究生中,像是一个隐形的存在。虽然话不多,但执行力非常强。平时按期汇报工作进展,告诉导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的想法,让人很放心,毕业之前,所投两篇被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关于云网络加密搜索的论文,已分别被国内顶级期刊《电子学报》和《电子学报》(英文版)分别录用,在当年国家奖学金评选中,业绩遥遥领先其他人。当小B告知我他的论文被录用之时,看着学生的成果得到科研同行的肯定,我感觉比我自己工作被一区期刊录用的时候还要更兴奋。小C小C是安徽人,作为女生,为人处世很细腻,平时跟我联系的时候,经常说自己笨。虽然如此,但还是会按照时间点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论文经历反复修改,终于被IEEE 汇刊录用。唯一的不足可能是缺乏耐心,最后大论文反复修改,经常就是我指出一些问题,她就修改这些,一些明显简单的错误熟视无睹,继续存在。在论文最终改好提交送盲审的时刻,我也性情中人一番,我跟她说,您真不适合来读研究生,您跟着我读研这两年半来,对我也是一场修行一场,希望您以后一路顺利。小D相比以上,小D可能算是“反面典型”了,虽然我不太喜欢对一个年轻人用这个词。一开始进实验室,给人印象不是很深刻,凡事不争。研究生入学第一年是上课拿学分,也没太管。研二了,实验室每个人的工作都开始进入正轨,小组开会进展汇报也经常例行开展起来,但小D感觉不太适合这种节奏和氛围,也许是有情绪,经常一个多月没有任何进展,也不参加小组例会,就像离开地球的卫星,一开始还有点微弱的信号返回,最后就消失在茫茫宇宙中。临近毕业,人人手中都有论文录用在手,大论文也都写得差不多,但他感觉也不急。后来才知,他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兴趣参加了什么创新大赛,还得了个什么奖,耗费了很多时间。还说,我怎么样,就不用你来说了。后来我说,你既然如此,我也试着理解你,但我觉得你和我真的不太适合,你还是提出换导师吧,我肯定放行,但愿其他导师更适合你。最后换了导师。一些研究生告诉我,是因为我和善,实验室氛围自由,才选择了我做导师。我心想也是,你们倒是冰雪聪明,如果当初你们选择了每天都要打卡,没有或者很少节假日的实验室,那肯定是没有我实验室舒服:)。每年在群里迎接这些新的年轻人时,我都会说,感谢您们的信任和厚爱,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能相处愉快,最终你们都能顺利毕业。虽然我是你们的导师,但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希望你们能多包涵。虽然年轻人想法多,有自己的主意,这些都可以理解,但经验看来,在读研这个事情上,完全没有导师的指导,往往自己会把自己带偏。所以还是提醒年轻人,师生一场,且行且珍惜。
研究生的招收与培养,是导师们永远关注的话题。撇开培养单位行政命令式的“硬指标”不说,那研究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今天说说自己的理解。 首先把研究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想做科研,也能够做好科研。这类型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假以时日,定会成功——不是指研究生一定会得到巨大的科学成就,而是指培养成为合格的毕业生。(2)想做科研,但不会做——愿望是好的,但缺乏能力。这一群体数量繁丰,特别需要导师给予良好的指导。当然,在获得必要知识储备和能力提高的同时,对科学问题的感悟可能也很重要。如此一来,这部分学生中,或许还存在一小部分不适合做科研的人。(3)根本不想做科研,当然一般也不会,更不用心。这一群体读研究生的目标明确——就是文凭!不过,这里并不乏适合做科研的脑袋!要想使他们中的一部分能够做科研、能够做好科研,需要导师的点化——这种点化不同于导师引导下对“科学问题”的感悟,而更像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我一直认为,在培养学生做科研方面,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目标。本科生学套路,硕士生学思想,博士生搞创新。下面聊一聊俺对硕士生培养目标的理解,供大家商讨或拍砖。这里就不讨论(1)类学生了,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硕士毕业的条件,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至于(2)和(3)类学生,培养或提升的方面大致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已有理论知识的感知与应用。有一句成语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一条辩证规律是“量变引起质变”。读研究生、学做科研,常规做法都是从阅读文献开始的。这里的文献不仅仅指从最新的相关期刊中查到的研究内容近似的文章,也包括研究课题可能涉及的理论与方法的书籍。许多研究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后者的重视。要清楚地知道,它们才是你今后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石,而前者(期刊中的文章)仅仅是路标或甚至风景而已。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你的学科知识体系即便不是空中楼阁,也会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一遇风雨就摇摇欲坠,令人胆战心惊的。研究生们自己判断这方面的方法就是,能否真正正确理解导师给定的课题——即能够正确、有理、有据、准确回答这么几个简单的问题:课题的意义何在?或为什么要选择该课题?该课题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或不足或研究空间?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在某些具体细节问题上,一般要超过导师对课题的了解。如果到毕业时仍然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俺看似武断地告诉你:你不合格!第二,对实践手段、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判断。在文献阅读做好的前提下,开始着手实践(大多数工科叫实验)过程的进行。这里注意两个概念的清晰内涵:科学性和合理性——至于正确性与准确性是有待于后人或时间检验的。在评审论文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人用“试验”二字;在与同行讨论问题,也有人建议用“试验”二字。鄙人认为甚是不妥。《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我认为“实验”有“有比较确定的预期目标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际验证”之意,而“试验”更近于“不太清楚结果如何的试一试”的意思,有些“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的味道,当然这也不一定意味着“不科学”。如果汉语表达不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于英语(呵呵,英语还有这个功能)。“实验”是Experiment(其实这个词中文释义中也有“试验”的意思),而“试验”更像是Try。再看看Experiment,与Expert有着同样的词根,是不是显得更“专业”些呢?关于这方面的判断也有一个成语可以表达:熟能生巧!你在实践中“熟练”到了“巧”的程度吗?这里的“巧”是不同于“悟”的另一种境界。大家都学过《卖油翁》吧,老人家说“无他,唯手熟尔”,就是这种境界。如果至此还不理解,(俺不说你抬杠),再告诉你一个实例:研究或发明汽车的科学家,驾驶汽车的能力不一定超过出租汽车司机——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巧劲儿”!还有一个就是合理性,最起码做到自圆其说。有人可能会说,仅仅合理不够,还必须正确与准确。其实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回想一下伟大的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性就知道了。有人说科技论文只有20%是正确的,这是有道理的。不用说50~60%以上的正确率,就是超过30~40%以正确的“产出率”也够吓人的啦!对照工业企业的利润率来讲,20%的“利润”已经相当可观喽!第三,对获得实践结果的归纳、总结与凝练。这是对前两个方面程度的体现与输出,前两个方面的收获直接影响这部分的效果;而且即使前两个方面做得足够好,也不一定说明这部分一定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前两个方面做得不好,那这部分做得好者鲜有所闻。这部分做起来很难,但判断比较容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位论文(学生们称之为“大论文”)的编写。这是水平显示度最直接的方面。如果发挥得好,甚至可以遮掩前两个方面的不足。如果把好好的一个科学问题或工程问题,写成一个简单实验结果的罗列与描述——本科生论文的味道。那你危险了!最起码说明你对研究课题的把握不够,没有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说实在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感悟到“文献阅读不足”所致还是要得的——“边学边卖”也许还来得及。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连这个“感悟”都没有,那你完蛋喽,哈哈!(2)发表论文(学生们称之为“小论文”)的编写。这是研究工作或课题学术水平的最佳体现。这个方面既好把握,又不好把握。说好把握,一方面是格式属于“八股文”类,照着现成的论文格式“套一套”即可。需要注意的倒是这方面最好不要“创新”,好论文因为格式不符合所投期刊的要求被拒者数见不鲜。另一方面内容已经摆在那里——现在一般都在计算机硬盘里装着。不好把握的说法就是如何把内容有机的组装起来、把问题说明白、让读者看明白——这才是一个科学研究者的硬功夫。如果各方面配合得力(包括很给力的导师)的话,实现达到一篇SCI高度的论文对硕士生来讲,并非绝对不可能之事。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具有SCI高度Idea,只用了Ei高度的功力,最后写成了核心期刊水平的Paper。这恰似“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最新网络流行语——其非遗憾也欤?(3)做口头报告(学生们称之为“答辩”)音频的输出。有一个俗语叫“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有些方面,你内秀可以,做研究生论文不可以,而且绝对不可以!如果做得不好,那么对不起,你不合格。宣讲论文与老师讲课不同。老师讲课目的是让听课者听懂并部分记忆,既不能以老师的科研水平做衡量的标准,更不能以老师当年的学习甚至考试水平做基准。宣讲论文就是要体现自己的课题学术水平(包括创新性)、实验手段的先进性、结果或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等,只要阐述明白即可。至于台下的人能否听明白,那不是答辩者的事儿!如果宣讲者自己讲着讲着把自己绕糊涂了(这可是司空见惯的哟),说明什么?——“短炼”!
或许现在的你还在拼命的奋斗在考研路上,希望自己能够顺利的考生自己的理想院校,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够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但是通常的硕士研究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不知道你做到了吗?首先,在读研期间参加过多次学术论坛。我想对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多多参加自己所学专业的学术论坛是你导师都会要求的,因为这是所有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必备的经历。当然并不是说,参加学术论坛你能够获得多么丰富的知识或者能够帮助你找到工作等等这些,因为之所以参加这些学术论坛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你你可以人数到你同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可以认识同专业的厉害的导师,在参加学术论坛的过程中,必然是一个增长见识的一次重要机会,也是丰富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因此,在读研期间必须要积极的参加学术论坛,同时这也是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必备的经历。其次,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和多篇学术论文。在读研期间最为关键的就是写论文和论文,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能够在读研这几年的时间里发表论文是你作为研究生的必备经历。尤其是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在当下的硕士研究生貌似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大多数的学生仅仅是做到了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不是在读研期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都要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况且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足以证明你读研期间的学术研究。所以,这也是一名合格硕士研究生必备的在哪读研期间必备的经历!最后,有一次锻炼自己的实习机会。研究生期间,所有的课程在研一全部结束,所以研究生便会有两年的空档期,在这一阶段只有少部分硕士研究生会去去找实习企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实习,因此在研二的时候研究生出去找一份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也是诸多硕士研究生必备的一项经历,况且实习可以帮助自己对这个专业有更多的认识,还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你必须具备以上三种经历!!!
首先要恭喜各位已经通过了考研初试和复试的“准研究生”们,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接下来各位“准研究生”们就应该要调整心态,好好了解读研期间的你必须要做的事,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准备迎接研究生生涯的到来。以下四件事,小编认为是读研期间必须要做的,做到了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缺一不可。第一、与导师处好关系读研期间,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影响你的专业研究,也影响着你的学术方向,更能影响你毕业之后的就业和发展,这个人就是你的导师!与导师处好关系必须是读研期间的头等大事,导师作为你读研期间最重要的陪伴,他能给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导师手里掌握的各类资源:人脉、科研、项目等等,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你作为导师的学生,这些资源基本是“唾手可得”,不要认为从导师身上获取资源就是无能,相反,懂得资源的收集才是最聪明的,导师也希望你能够将他的资源发挥到极致。因此,跟导师处好关系,不要把师生关系闹得很僵,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一件事。第二、掌握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阅读外文文献,是每一位研究者的必修课,读研之前的本科阶段,几乎很少有机会或很少有需要去阅读外文文献,因为对于本科阶段来讲,国内已有的研究资料已经足够支撑起本科生毕业,但对于研究生,情况则不同,读研期间,为了解决科研问题,你不仅需要查阅国内文献,更需要翻阅甚至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你的研究眼界不再仅限于国内,而是会慢慢的与国际研究接轨,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大量的外文文献资料,这是苦活,更是个累活,但是是必须要做的。因此,掌握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从现在就开始锻炼,每天积累阅读量,总有一天你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会得到质的提升,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第二件事。第三、掌握大小论文写作能力写论文和发表论文,这两件事贯穿研究生生涯的始末,对于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来说,写论文应该是“信手拈来”的,会写论文,不仅仅是会排版、会码字而已,而是懂得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晓导师的研究领域,擅长收集各类资源,然后把这些综合到一起形成一篇学术论文,并尽全力的把论文发表在各大核心期刊上,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论文越多越好。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抓的很严格,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小论文发表,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制作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无论大小论文都要会写,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第三件事。第四、对学术有敬畏之心关于对学术的敬畏,很多人都不放在眼里,很多人会在学术上造假,小编认为:学术是科研的根基所在,如果连根基都假了,那么整个社会将难以进步,奉劝各位“准研究生”,一定要对学术有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以上就是小编认为的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必须做到的四件事,关于这四点,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