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教育家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从来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的认可和夸奖。挫折面前,父母的鼓励能让孩子不再惧怕失败,甚至越挫越勇。所以作为父母,懂得在适合的时候鼓励孩子,鼓励是一门育儿学问,运用恰到好处为孩子加油打气,舍得鼓励将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大助力。一.鼓励孩子积极向上的5句话1. 别害怕,相信你一定可以的;2. 你努力,肯定会有回报,命运一定会馈赠;3. 我的儿子(女儿),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4. 不错,一定要继续保持你这个好状态;5. 不用和别人比,今天的你只要超过了昨天的你,这就是进步。父母的认可,往往能推动孩子的学习动力,逐渐会发现孩子更加努力,激发并挖掘孩子潜在的天赋。二.增长孩子自信的5句话1. 孩子,我们一点都不笨,你xx就比其他小朋友做的好,是不是;2. 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找回曾经学习动力和信心;3. 妈妈觉得,是不是你的方法不对,找对了方法就没问题;4. 我很欣赏你xx方面才能;5. 你可以做到,也希望你告诉自己“我能做到”。在困难面前,大人很多时候都难以面对更何况孩子。若父母没有即时的鼓励或肯定,孩子极容易放弃或丧失斗志意志力。此时父母的鼓励可以点燃孩子内心自信的小火种。三.鼓励孩子学习的5句话1. 先完成作业,玩儿得时候更踏实,更尽兴;2. 妈妈觉得你认真做题得样子好可爱;3. 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你是笨孩子,你不行,它只是在提醒你,是不是前段时间努力不够?方法没用对?4. 先试着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学习会变得更轻松;5. 试着花10分钟预习一下功课,上课能做到心里有数。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自己也能拥有好成绩。只是有时候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打击孩子学习得士气,没有找对合适的方法。所以在孩子学习中迷茫,学习动力消极时,父母可以多些鼓励式引导。四.建立孩子高尚品性的4句话1. 孩子德行比成绩分数更重要;2. 不论学习好坏,都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宝宝,妈妈和爸爸也一定做到,全家人一起监督;3. 礼貌的孩子更可爱,学会感恩,多和他人说“谢谢”;4. 善良很重要,不论何种情况都不要丢弃。一个孩子学习能力再强,雪的知识再多,从小若不懂得做人得道理,未来20年很难走的长远获得成功。孩子品行品德教育,不能只依赖学校品德课。更多是父母耳濡目染,家庭课堂的影响远超学校课堂。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始终是最大的,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地在影响孩子,孩子也在接纳父母地言传举止的讯息。孩子虽什么都没说,也没做,时间越久慢慢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完完整整的展现他从父母身上沐然的这一切。父母的言行都潜在影响孩子的未来,想等待发酵的酒,到揭开酒盖那天才明白其中滋味。
西班牙武康大学本校有4个博士学位项目,其中心理学专业在欧洲排名第一,心理学博士项目将发挥大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的、能更好将企业经营和心理学结合的博士学生,那么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报考流程是怎样的?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报考流程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入学条件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是以中外合办这种招生方式招生的,所以说我国对该校的招生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招生时间是由院校自定的,一般的企业管理者只要是有硕士学历就可以通过中外合办这种招生方式报名,但是报名人员需要具有八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报名流程符合院校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需要完成以下报考流程:1、向学校提交心理学博士入读申请表、个人履历表、个人陈述(入学动机)、身份证原件扫描件、护照首页扫描件、最高学历或学位证原件扫描件、心理学博士入读推荐信至少一封、蓝底两寸证件照3张等;2、之后招生机构会将以上申请材料整理好,发送至校方进行资料审核;3、收到学校预录取通知书的学员,到学威东莞校区缴清学费,如果经济上有压力的学员,可以咨询东莞学威刘老师,申请学费分期,一般缴纳半款的学员,即可被正式录取,并安排当月或次月到校上课,课程需要跟进学威国际商学院排课进度进行安排;4、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并且修满学分后需要完成论文,之后就可以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证书。以上就是西班牙武康大学心理学博士报考流程的相关介绍,如果还有关于心理学博士报读方面的问题,如报考地址、报考中心、上课地点、报考学费、所修课程等一系列问题,请咨询刘老师。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学霸,所以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规划如何教育孩子,但对于孩子智商问题,家长并不能急功近利,“伪早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这只能给孩子带来无限压力。很多家长从小就开始给孩子报早教班、兴趣班等等,但这些对孩子学习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造成反感,根据研究发现:0~6岁是孩子早教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利用好这段时间,孩子的大脑就会发育更快,孩子就会更聪明。心理学博士洪兰:激活孩子大脑发育,除了阅读,还有其他2种方法。洪兰是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取得了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洪教授研究、讲学之余,在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于阅读习惯的推广,足迹遍及台湾各县市城乡及离岛近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洪教授曾表示“如果家长能够懂得科学知识,那么在养娃路上会省不少钱,也会更加轻松。”很多家长都被教育孩子冲昏了头脑,例如花很多钱去培养孩子的兴趣,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洪兰曾告诉家长:人生好比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赢。锻炼孩子大脑最高效的3种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洪教授认为学习没有起跑线,大脑一生都具有可塑性,运动、游戏、阅读是最科学的方法,能帮助孩子提升智力。运动现在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学习,缺乏了对孩子运动的投入,孩子坚持运动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并增强孩子团队意识,在运动过程中,心跳会加快调动,加快血液循环,而大脑中的供血量也会提高,从而有利于大脑发育,对孩子智力发展和各项能力提升都有好处。阅读在洪教授眼中,说话是天生具备的能力,阅读是后天培养的能力,坚持阅读就可以改变大脑,因为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接受更多信息,正常情况下人类的眼睛一分钟能看到650个字,而说话一分钟则是250个字,由此可见,阅读是说话的3倍之多。文字也比图像更能刺激大脑,因为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想象力来理解文字内容,从而锻炼孩子的创造力,阅读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去认识世界,也是刺激想象力的主要手段,同时还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游戏可能很多家长都不赞同游戏的存在,认为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拦路人,其实不然,洪兰教授认为,游戏更像学习的伙伴,适当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果家长一直阻止孩子玩游戏,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也失去了孩子学习的一大助力。家长们不妨给孩子购买一些益智类的游戏书籍,让孩子通过玩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在0~6岁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期,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训练。右脑主要掌管记忆和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如果得到充分开发,大脑会变得更加聪明和智慧。在前段时间,有一套较火的《幼儿左右脑潜能开发游戏10册逻辑思维训练书籍》就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很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开发了左右脑,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提升了孩子的智力水平,让孩子更聪明。【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享受粉丝特价】
在没有先天的语言环境影响下,想让4-12岁左右的孩子学习一门外语,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兴趣”,只有孩子对语言感兴趣,才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英语为例,如何培养孩子英语学习兴趣,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罗静老师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日前,魔力耳朵联合罗静老师开展了一场直播互动活动,针对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首先,罗静老师特别强调,学习英语这件事情孩子的兴趣特别重要,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当孩子的兴趣,这是培养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所以一定要听孩子的声音。其次,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爱学习的氛围:“比如我老想让我的孩子读书,可是我自己从来不读书,我也不给孩子讲故事,我怎么可能让孩子爱读书?”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榜样、提供氛围。第三,家长要去帮助孩子,当他做不到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孩子坚持不下去学习了,家长可以问问孩子,看看是什么在阻碍他不想去学习?是课程的内容太难了还是太枯燥了?还是怕自己如果学不好心里有负担,感到紧张害怕?当家长们分析了原因以后就知道了真正的原因。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当家长不能够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士,英语就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罗静老师举例说到:“我自己本身虽然博士毕业,但是我特别内疚地说我自己英语学得并不是特别好,所以我就专门找专业的机构、专业的老师来教孩子,我们家周边很多学历很高的父母,也几乎都找的是专业的机构在学习。因为大家都能够认识到术业有专攻,真的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来教。”罗静老师表示,她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英语培训机构之初,考察了很多的英语机构,线上线下的都有,直到五六岁的时候,有机会碰到了魔力耳朵,就选择报了魔力耳朵,从孩子每次上完课的表情来看,她觉得孩子是很喜欢魔力耳朵的。罗静老师女儿在魔力耳朵课堂据了解,罗静老师的孩子在魔力耳朵已经学习近2年,级别已经达到了Level4,从最开始胆小害羞,到现在已经可以和老师进行对话了。例如最近学到了一个单词叫做cave,洞穴的意思,学到这个词时,外教老师就问:开心你去过洞穴吗?开心说:我没去过,但我想去。“这说明她自己已经能够表达了,会说But I want。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她已经可以跟老师做一些简单的交流。”罗静老师说。学习一门语言,兴趣真的很重要,家长不需要去强迫孩子做一些事情,可以从他感兴趣的活动中慢慢引入到用外语的方式、用语言的方式跟他去玩儿,跟他去游戏,让孩子感受到这个过程;把很多语言的东西转换成孩子可以理解、喜欢的东西。魔力耳朵游戏化互动课堂,原创研发300+游戏化互动场景,将当下热门游戏融入课堂,让孩子边玩边学高效记忆,趣味教学培养孩子英语学习兴趣。
文字 | 若水来源:禅喜(亦名若水心灵小屋) 昨天S大2021考博报名最后一天,凌晨一过,发现自己没报上名。 小心脏的颤抖呀!不过尘埃落定,可以歇歇,刚好回头看看。 之前,当我寻找自媒体和某种专业的结合点时,目光就投向了心理学,一则自己很感兴趣,二则社会人士很有需求,并且很多问题也确实亟待解决。 于是,开始学习,粗略了解,知道心理咨询从业需要1、国家二三级咨询师证证;2、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本科以上学历;3、社工证等(以下任选其一)。 原来硕士学的社会学不白学,算是心理学相关专业,可以“直接上岗”,当然,资质上是允许从业,具体到胜任还需要持续的技能培训、前辈督导、同行切磋等等,总之,是一条磨炼修炼,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的过程。于是,开始搜寻各种正规的学习机会。五花八门的流派,长程、短程,或理论,或实战,我着实有点花了眼,系统学下来,得有坚强的“后盾”才行。 和娃爹聊天,他没法做我的后盾。这个理工科的PHD和我一合计,觉得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最可行的,持续学习心理学的方式是——考博。 这是一个真的能系统学起来,能够接触各种心理同行,并且成本很低,唯独需要自己付出很大苦功和心血的计划。我至今记不起来,是我先提的,还是他先提的。 提出来的时候,我否了。因为实在不想那么烧脑,写写小文章,带带娃,接接不那么严重的咨询,它不香么? 但,同样是在某个时刻,我发现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快要中学、大学,而我,如果再不学习,其实,真的就没有学习的热血和机会了。主意打听,娃爹也支持,略微仓促,于是开始搜寻目标院校各种信息,买好参考书,联络导师。应试教育的长河中,如今博士也成了其中的一个环节,竞争仍然是满激烈的。 发现,人到中年,学习能力真的是不如从前,尽管其实我不太想要承认。硬着头皮背单词学英语,看理论书,心里还要惦记着那一本本被我搁置起来的统计书——数学+统计,其实是我的软肋。 翻了几天书,才发现,更重要的是准备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十年后再考博,发现情况有了变化,排名靠前的高校博士也改成了审核制,类似申请国外高校那样凭材料说话,不用初试,择优进入复试。 看起来似乎是简单了不少。但和去年考上的博士交流发现,研究计划和个人陈述相当重要。于是,硬着头皮开始搜文献,写综述。时间是不太充裕的, 并且我又把这个最重要的排到了最后,之前还真以为写论文其实和写新闻稿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字数更多,往里填一些英文文献,逻辑上更清晰一些。 但真正写起来才发现还是满辛苦的,我理解为啥那些经常做研究的人会头秃会抑郁。概念和概念之间要理出个前因后果的关系,要系统、要穷尽,要有新意,要设计实验出来,让数据可论证,那真的还是满不轻松的,并且描述性的研究要结合定量,如果真的要做到科学,确实是满烧脑的,这不是1+1=2那么直接的问题。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多一些文献,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大脑总是会有一些灵感出来的。 错就在于,我其实安排得有点太急。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零点惊心动魄的时刻,为了报名准备的各种材料算是弄好了,5000字的研究计划和10000字的研究设计也弄好了,但是,最终填表提交时,预留时间不够,我没有在截止时刻,报上名! 无论我算了多少个开头,但其实算不到这个结尾。人生其实比戏还精彩。跟娃爹聊天,说都不好意思跟导师说,人家引导了一段时间,突然就跟丢了,这还挺丢人的。 不过对于自己而言,每个失败或者不圆满的当下,也恰有总结和进步的可能。 略微梳理一下吧,也是提醒自己。1、阶段性回望自己的日子,如果有方向性的变化,比如说我想从新闻改到心理学,其实是个蛮大的决定,那一定要从长计议,不能草率;2、决定好的事情要分配好时间,紧急+重要的先做,其次是重要的,再次是其他的,这里其实是看到时间分配的四象限法,确实是这个道理;3、不要“轻敌”,有时绊倒自己的也许反而是你觉得相对擅长的那个东西。比如我觉得写东西不费劲,所以给研究设计留的时间很短,两天要写一万字,其实是真的蛮不容易的,因为不能写流水账,得看文献写综述;4、安排事情一定要留出提前量,这方面我是惯犯了,因为常常总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会出来,比如这次报名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但到最后关头发现发表的论文等材料要求匿名,我又忙着临时去把名字遮拦,有的软件不熟练,就没那么快;5、反思时我想,如果当时不管是否匿名的情况,先赶在 deadline前把材料都提交掉完成报名,其实好过没提交成,没有报名成功,因为前者顶多是资料部分不符,不是大错; 6、长期看书或者写东西,一定留一些时间来休息,人毕竟不是机器,不然大脑也会短路,简单的事情都容易办错了。7、天底下没有多少事情比得上健康和每天开心自在地活着,考博也不应该将我们和那个快乐的自己分开,全力以赴不代表完全不管别的事情。不然,一旦遭遇不顺,心态很容易蹦掉。人需要很多的支持系统,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兴趣癖好等,某个时刻,都能拯救自己。 总之,通过备考S校的这短短一个月,让自己体验式地学到,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起去Z所找老师写推荐信时,他耐心地给我改错字和语句不通,指出我个人陈述中写得不合适的地方,这点点滴滴都指向其实我需要更踏实、更细致地来做事情。 言到尾声,这个没报上名的糗事出来后,当然,也还有其他学校可以去准备。当我和孩子爹说,不想考了,太累了,但他仍然鼓励我,他说:既然方向是对的,那就努力下去,强烈感觉到真的是被逼考博。 他希望我不要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好吧,诤友如此,也只能,勉力而行。 他说的也真的没错,路很多条,还是选难的那条路,不试试看,哪行呢? 那就加油吧~ 最后,感谢在这前前后后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出租车司机、亲友~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会学硕士,11年报社记者编辑经历,心理咨询师成长中。
若水原创,版权所有敲下这个题目,挺有意思,我可能还是打算天马行空地写一些东西,因为毕竟快到不惑的年纪,我很清楚:我们能够影响的东西很有限,关心我们的人其实不见得那么多(当然也不会太少),勇敢做自己很重要,当然,更重要的领悟在于——你勇敢不勇敢,其实别人不是太care,因为大家都很忙,所以,还是尽量做真实的自己。公开写类似日记的文章,能曝光的肯定不是全部,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角色有一定期待,我们又不能太肆无忌惮。之前曾经一段时间不太爱写碎碎念了,因为觉得没有营养,于是写蛮多书评或者学习笔记,督促自己持续的学习。但最近想明白了,人毕竟不是机器,生活还是像流水一样往前比较好,就像我给自己取的名字——若水,也就是希望能不徐不疾,淡定从容地去过每一天。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准备考博的这些日子,挺有意思。我现在开始感谢孩子他爹对我的各种督促和鞭策,如果不是他,我可能懒得迈开这一步。经常一个人待着,其实会有点脱离社会,好像世界里就只有孩子,只有邻居,只有父母,或者偶尔听课那些同学。但重新走出来,就发现世界还是蛮大的。倒不是说光怪陆离吸引我,而是发现人有很多种互动的形式,而在不经意间,别人会感动你,你可能也会触动到别人。昨天,一位快退休的教授给我回信,因为想报考他的博士,他说:他由于身体有恙,最近很多年不带学生了。但他还是敲了很多勉励的话。素昧平生的关系,其实,真的能大致看出彼此是不是有诚意在沟通。在很多东西都换算成例行公事或者利益交换的时候,没有利益的沟通就显得很珍贵。因此,我很感谢那些无私地鼓励甚至帮助我的老师。当然,我也理解那些和感谢并没有回复我的老师。用孩子他爸爸的话来说:缘分没到。当然,他还有一句话送给我:你不要觉得别人对你热情,结果就是会导向好的一面;也不要觉得别人貌似不太热情,结果就会不好,总之,还是做好你自己该做的就行。他的这句话还是蛮受用的,读者中有一些朋友也在备考,就借此跟你们一起共勉噢~偶尔会想起请一位老师写推荐信时,他当时在开网络会议,挺忙,紧接着还有学生找他,但是他抽了几分钟,帮我改推荐信,说“有些地方不通顺,你搞文字的,文字水平还是要加强”,然后,这位教授就蹲下去鼓捣他在地上的打印机,帮打印出来,签字。之后表达感谢,我就离开了。我想:我至少今年还会考一次,不管哪个学校,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了,至少为了这些被我冒昧麻烦的老人们。等待打印的时候,由于耽误了几分钟,出租司机一直电话我,在别人办公室不太好接,我给他发手机短信请稍等,不过司机一直从顺风车平台给我发私信让我快点,就是我们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工具在沟通,可想而知。结果是司机也没生气,说再晚半分钟,他就走了,因为还有一个单子在等着。回家的路上聊天,司机说他孩子也考过博士,并且还找了辅导老师,紧接着开始给我科普海淀教育在北京的先进性,以及具体如何操作。对考博的直接促进没看着,不过他说的孩子的教育,很多还是满受用。甚至我们都开始想到机缘合适的话,要搬家去海淀了。车经过永定河的时候,看到落日,还真美~一路上总是碰到好人,很感谢,怪就怪自己,不够努力。我其实还没有高考的一半努力,复习也不高效。成长会让我们思维成熟,会让我们做事更圆融,但是也会让我们左顾右盼想太多。人到四十,希望把自己还原成一个孩子,仍然葆有天真,葆有好奇,相信只要你简单淡定努力向前,一切都会好好地,在那里。(作者简介:北大社会学硕士,前纸媒记者,心理咨询师成长中)
每个家长都怀揣着一颗把自己家的孩子培养成天才的梦,而真正的天才却没有几个,哪怕家长耗费很多功夫,让孩子吃了很多苦,在小小的年纪承受不该承受的学习压力,可孩子终究只是比别人早起步几年而已。电视剧武林外传中“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7岁熟读四书五经,8岁精通诗词歌赋”的吕秀才够神童了吧?可最终结果是“25岁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现实中同样的例子也有:出生于1983年的魏永康,两岁时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四岁学完了初中阶段的全部课程;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直接硕博连读。可这位风光一时的神童的结果却是黯然退学.那么天才就真的只能靠孩子的天赋了吗?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就真的一无是处吗?当然不!家长真正的通过早期教育让孩子成为天才的例子是存在的,从先天迟钝到史上最年轻的博士,小卡尔·威特就是早期教育成功最佳典范和先行者。卡尔威特的教育老卡尔·威特是19世纪初德国的一位的乡村牧师,在他年轻时,他的第一个儿子早早就夭折了,直到他52岁那年,他的第二个孩子卡尔才迟迟的降临到他的身旁。他用自己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希望儿子能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可以健康成长。(在西方文化里,父亲用自己的名字给孩子是一种祝福,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天不随人愿,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在出生时被脐带勒住了脖颈,刚出生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虽然被救活,但依旧因为缺氧伤害了大脑的发育,反应比普通婴儿迟钝得多。在当时的“天赋决定论”盛行的环境下,包括他的妻子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看好小卡尔未来的成长前景。只有老卡尔依旧坚持不放弃孩子,他查阅了大量书籍,从法国思想家爱尔维修处获得了灵感:“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将成为不平凡的人”作为一个准备充分的父亲,他有信心自己的儿子不会真的成为一个笨蛋。他始终认为:“孩子智力的开发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同时他也是最早实现真正的早期教育的人。于是,在这种当时十分超前,甚至在现在依旧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小卡尔不但没比同年龄的其他孩子落后,反而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卡尔目前仍然是《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中“最年轻的博士”纪录保持者);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且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小卡尔在成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后,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3月6日逝世为止。尽管要考虑上个世纪博士的难度与现在相比要轻松很多,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无法否认老卡尔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以及他对于早期教育的卓越贡献。而老卡尔对于小卡尔威特的教育最核心的就在于不执著于知识的超前学习,而是对孩子智力重点开发。科学研究表明,基因对于人类智力的影响在个体之间差距并不大,如果非要数字化的话,在总体上,绝大多数人之间的先天智力差别都在10%以内,而对于大脑的开发运用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智力水平的真正决定性因素。因此老卡尔·威特的教育不但有现实的成就也有理论支撑,证明这并不是不可复制的孤例。而关于他的教育理论,他的儿子小卡尔维特曾将父亲老卡尔·威特对自己的教育记录编撰成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虽然在当时,这本书并没有被重视,但在日益强调儿童教育的今天,这本书也被人们从历史中重新翻出来,《卡尔威特的教育》也从美国国家博物馆走到了印刷厂,进而走到了市场。在这里,我就将《卡尔威特的教育》向各位家长进行推荐,希望可以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想要锻炼孩子的智商,除了家长要学习如何智力开发的技巧,家长对孩子也要有所投资,而让孩子从小就玩益智玩具,读益智图书无疑是极佳的选择,小风我在这里再为各位家长朋友推荐一套《IQ游戏益智大百科》。全套书共计五册,分别是立体移动游戏益智、迷宫冒险游戏益智、平面拼图游戏益智、数字推理游戏益智和图画照片游戏益智,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从小就在游戏中进行自身的智力锻炼。另外向各位家长做一个一定要知道的小科普:正版儿童图书中使用的专业童书环保墨不含铅,但廉价的盗版书籍则往往使用含铅的普通油墨,虽然对成年人影响不大,但会对还在成长中的儿童造成大脑以及身体的发育损伤。所以购买正版图书,不仅保护的是创作者的利益,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我是小风,一个基于事实、专注内容的育儿作者,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情商并不只是大人的专利,往往孩子在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自身对情绪的管理就暗中影响到了今后的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他们可以散发可爱的光芒成为一位小天使,当然他们亦能够变成破坏力超强的小恶魔,关于孩子是否能够学会情绪管理,这还是主要依靠父母的教育与协助。很多时候,大部分都家长无法做到也不愿心平气和的“以理服人”,成年人们都认为,和孩子好声好气的商量,既不能快速“解决问题”,反之可能会使熊孩子更加的狂妄,从而他们便更崇信“以暴制人”的方式,用暴力暂时令孩子顺服自己。可是如此下去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最后也只能让孩子变得与父母一般“脾气暴躁、遇事毛燥”。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教育他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投机取巧,最终适得其反。情绪管理大师、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提出这样一个研究成果:在成功人生的决定因素中,智商最多有20%的贡献率,其他的80%由其他的因素决定。而80%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即情绪智力。这也就是说,情商的核心即情绪管理,不懂得然后操纵情绪的人,终究一事无成。01什么是情绪管理训练呢?情绪管理训练,意指善于掌控自我,调节情绪;对矛盾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舒缓内心紧张;拥有情绪识别、调节以及适当表达的能力训练。众所周知,几个月到几岁的小孩子尚未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性能力。与孩子的青春期一般,“两岁”亦是一个敏感时期,仅凭孩子一个人是无法轻松自如的应对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到,至此,父母的责任和教育就必须成为孩子的后盾力量。因为情绪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内在属性,任何人都逃不掉情绪崩溃的瞬间,有时候宝宝会因为种种原因哭闹不停发脾气,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尚无能力用言语表达心中的委屈、气愤或者其他情绪,因此疯狂的哭闹便成了唯一的发泄方式。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要加以协助控制,并且培养他们管理情绪的能力,但是千万不要踩到雷区。02错误处理宝宝坏情绪的方式忽视型宝宝在特定的年龄段发脾气也是正常的事情,而有的家长却扼制住了孩子的这种天性。比如当宝宝因为某些原因哭闹发脾气时,家长予以忽视,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采取默认态度,既而用玩具或者零食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开来,以便堵住孩子的情绪通道。但是久而久之,父母的这种做法冥冥之中让孩子养成了“我只要哭就会得到玩具和零食”的想法的坏习惯,此外还会抑制孩子情绪的外放,产生负面影响。压抑型这种方式,或许正在大多数的家庭中流行。当几岁的宝宝不停的哭闹,发脾气时,父母就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制止、批评他们。而孩子的情绪一旦被抑制,就会逐渐的对自己产生怀疑,久了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这都是家长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的不良后果。放任型这种方式较以上两种虽略显温和与柔缓,但是却也是虚有其表,实际上对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并没有什么用处。或许在孩子发脾气哭闹时,这类家长可以给予他们相应的安慰,或者直接将其置之度外,任由其随意释放情绪,但最终反倒害了孩子,养成叛逆的性格。03情绪管理的训练有什么优点?(一)强化副交感神经,让坏情绪统统消失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自主神经区分中包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在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下会发挥作用,交感神经相当于主动力,而副交感神经发挥着刹车的作用。当人的情绪紧张时,心跳会加速,生理机能也会变化,譬如呼吸急促,消化系统紊乱等,这时候人的副交感神经就会发挥作用让身体不至于运转太快而失控,因而负面情绪也得以较好的控制住了。所以说,外部的情绪管理训练实则在为副交神经的强悍打基础,如此而来,孩子就有了交强的控制情绪的能力了。除此之外,情绪管理训练不只是强化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还可以增长他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突发事件的回应能力,譬如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让接受过情绪训练与未接受过的孩子一同参加消防预警演习。结果很明显:前者冷静自如的跑去疏散地点,结束后再很快的调整好情绪,进入学习当中。而后者则恰恰相反,慌张焦虑、无所适从与结束后的“意难平”完全成了鲜明的对比。(二)增进亲子感情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尚且还未能独自完成情绪管理训练,这时父母就成了协助他们的助力军。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会适当的加以干涉。比如给予安慰、鼓励,并且教育他们如何祛除坏情绪,并尊重孩子的情绪释放,当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和援助后,他们便会努力的反省自己并加以改正了。父母的理解与孩子的信任这冥冥之中也会进一步增加亲情关系。除此之外,家长本身对自己情绪的管理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这类家长在处理情绪时不仅仅会考虑到自身,更会顾及到孩子,他们不会指责孩子正常的情绪发泄,更不会抑制他们。同时自己也会适当的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的情绪,紧接着再对其进行良好的处理,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再华丽的说教也不如实际行动更能够带动起孩子的自主改变。04家长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呢?(1)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波动万事开头难,训练孩子的情绪管理,也是这个道理。当孩子开始有一点“发脾气”的端倪时,就得要求父母集中注意力观察并适当的帮助他们调整了。因为孩子的情绪波动过程终归是有一个峰值的,而干扰孩子情绪继续发展的最好时机就是上升阶段,也就是情绪的波动起步期,及时发现,正确引导,就能快速解决问题。在这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发脾气往往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某些注意,作为父母若是有心,便会及时发现,这样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2)为情绪贴标签孩子处于一种懵懂阶段,无法分清何为“好情绪、坏情绪”,而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作为引导者,在孩子遇事出现“委屈、怨恨、气愤”等负面情绪时,既不要过分抑制,也得告知他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绪,把它当做心理负担,让孩子远离这些被贴上“坏情绪”的标签。知其根源,晓其去向,如此孩子就可以慢慢的学会如何较好的控制坏情绪,为贴着坏标签的情绪绕道而行。(3)划清界限,找寻解决方法即便不能过分的抑制孩子的情绪发泄,也要在道德的基础上,教育孩子行为色对错之分。并且作为父母也要承担起“探索者”的角色,比如孩子发脾气的根因源于哪些?与同学吵架?被冤枉?或者说无缘无故的主动找茬儿?此时,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来进一步的引导孩子该祛除哪些不良行为以及消极情绪。因此孩子便能明白不同处理方式和行为所带来的结果也有不同。“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来自父母的影响是孩子情商启蒙的关键一步。”丹尼尔戈尔曼如是说。因此,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编整理总结了李松蔚老师讲座的精华内容,大家快快收藏啦!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这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很常见的两个现象:◆ 想让孩子多学一点,坚持做一些对他好的事情,但孩子不愿意去做;◆ 在教育的大环境下,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堂规定的学习任务好像不够,需要去增加很多的课外学习,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一个平均水平。针对这两个现象,讲座会对应讲几个部分:讲座主要内容1、为什么孩子缺乏主动性;2、家长在推动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3、怎么去培养主动性,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4、QA环节孩子不主动只因家长参与太多缺乏主动性的两种表现:◆ 抵触学习,和家长、老师的要求斗智斗勇;◆ 只完成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不能再更深入主动的多学一些。这两种现象背后有一个相同点——过程中家长参与了太多,为什么参与?因为孩子不主动,家长焦虑。例如孩子不爱学习,家长担心他将来会吃苦头,给孩子布置很多的作业,孩子不情愿的做作业,家长看到后不放心只能加码,不但要完成作业还要做课外习题,孩子就更不情愿,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一圈一圈不断的积累。主动=好玩+有成就感+不被迫其实孩子要主动去做一件事情,从心理上来讲需要有几个原因:第一这个事情能带来一些乐趣,他觉得很好玩;第二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做到了会得到成就感,做不到会很着急。比如玩游戏,在团队里取得胜利时孩子会产生很强的荣誉感,如果拖了后腿,他会很自责,会去积极主动的研究和练习。第三他没有被强迫,是自己想去做这件事情。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乐高积木,但当被送去乐高兴趣班后可能会渐渐失去对乐高的兴趣,甚至不愿意去上课了。一件事情要做到孩子能真正喜欢首先是不去强迫他,像魔力耳朵的学习中,精美的动画课件点燃孩子的注意力,丰富趣味的游戏化互动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把英语学习了。孩子的主动需要家长避开误区 强行制定规则。例如:家长跟孩子规定说每天必须要练一个小时的琴,家长人为制定了一个规则,长此以往,家长认为督促孩子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孩子会觉得这是爸爸妈妈要我做的事情,不是我的事儿。 刻板的督促。当家长看到孩子坚持不下去时,有时会用一种比较强硬的方式来强迫孩子。例如:孩子说我今天能不能够歇一会儿,家长说不行,已经说好了每天都要做这个事情,就必须要去做。 负面的预设。家长把学习想的特别辛苦,很多时候会用悲壮的概念去谈论学习,学海无涯苦做舟,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不恰当的赞美。在孩子做一件事情刚起步时,家长为了让孩子坚持会很夸张的夸奖孩子,如果孩子感觉到了夸奖的虚伪,他会去想是不是这件事情有不好的地方需要用赞美去掩饰;孩子也有可能因为没努力就得到了高赞美而难为情,会去回避。 过高的评价标准。比如说学英语一开始很多发音可能都不标准,但如果每一次家长都去纠正,孩子就会感到非常挫败。 代替包办。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忍不住要快速给到一些解决方法。但对孩子来讲没有思考的过程是感受不到乐趣的,同时他会很挫败,因为爸爸妈妈很快就给了答案,可他却想不到。 物质的诱惑。经常有家长会和孩子讲,完成什么事情就能得到奖励,但如果频繁的使用,会让孩子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奖励,如果哪天奖励没有吸引力了,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跟别人比较。与别人家孩子的比较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诉诸情感绑架。家长有时会和孩子说,我这么辛苦工作送你去上辅导班,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增加了孩子学习上不愉快的体验。 标签化。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学习需要推动才能进行,就会对孩子说,你没有恒心、缺乏专注力、不认真、不自觉,这种话语会暗示孩子他是一个不主动不积极的人。制造环境,兴趣会自己生长首先,需要转化一个观念,孩子的主动学习不应该由家长来激发。举个例子:培养一棵花,我们会去浇水、施肥,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可并不代表着做了这些花就能长起来,什么时候开花、长得快还是慢,我们很难去干预,我们的行为只是提供了一个条件。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家长只需要制造环境,让兴趣被看到、被滋养,自然的生长出来。有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有的孩子喜欢玩玩具,还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跟小朋友一起,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有兴趣的,这就是种子,虽然没有立刻表现在学习上,家长只需要想办法把这棵种子培养成想要的样子就好。三种培养主动性的办法第一步:积极倾听听一下孩子自己怎么说。例如听到孩子讲喜欢玩游戏,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的恼火,可玩游戏真的是一件坏事吗?一些80后父母,世界地理知识就是在大航海游戏里学到的。所以家长要按耐住否定的判断,和孩子去沟通,耐心去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喜欢游戏里的哪个部分,从他有兴趣的事情里去发现兴趣点,这个兴趣点怎么能用在学习上。第二步:积极关注先举一个典型例子,如果孩子考试考了95分,大多数家长不会开心的说孩子考了95分,他一定问的是为什么扣了5分?家长最先关心的是孩子还不够好的部分。积极关注需要在视角上有一个转化,看到95分去想为什么扣了5分这是人性之常。但要想让孩子发展得更好,即使心里认为还不够,但讲出来的部分应该是他做的好的部分、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有哪些进步,关注到孩子的成长。第三步:积极心态它有一个术语叫成长型思维,强调所有东西通过练习和不断的反馈可以再提高。也许现在只掌握了10%,过段时间也许就是30%,以后甚至会达到100%。在成长型思维里,孩子现阶段遇到了困难,那么他可以想办法去挑战困难,从过程中学东西,问题是阶段性的,解决了问题就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永远都会看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即使现在某一个方面没有展现出家长希望的部分,但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停滞不前的孩子,这只是他成长的一个环节。重点来了,具体的操作建议1、和孩子沟通,了解他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喜欢的理由;2、学会观察孩子,即使是现阶段表现得还不够好的方面,观察这里积极的东西,观察孩子有哪些成长和进步;3、转化思维,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有可能在未来变成孩子的机会和资源。QA环节Q: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完成学校的任务都不错,可是最近我发现她比较懒,在需要创作的东西依赖性很强,比如造句,比如看图写话,他就想等着妈妈的提醒,或者最好妈妈说出来,它写下来就是了,我应该怎么去引导。A:首先说孩子懒已经给孩子打了标签,接下来要求必须自己造句,老是问妈妈不行。这样的要求很可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不擅长做创造性的工作。要和孩子去沟通她不需要妈妈帮忙的事情是怎么做到的,鼓励孩子去主动思考怎么样才能在造句上不依赖妈妈的帮助。Q:我们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做作业很磨蹭,主动性不是特别高,如果没有人盯着他做作业,他就要偷偷的看书或者玩玩具,为此我说过很多次也不见效,现在我打算送去托管班来纠正这个坏毛病,我应该怎么办?A:这就是很典型的消极关注,忽略了孩子喜欢看书的积极部分。最简单的办法是和孩子协商好睡觉前看书和玩玩具的时间,但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他写作业的快慢,把事情变成孩子自己的事情。Q:女儿今年上一年级,作业可以按时完成,但是特别喜欢被夸奖,做一点点小事情就要来邀功。课外的老师没布置的作业她一点也听不进去,就只听老师的作业,怎么样才能让她学会主动地,更多的预习和巩固知识呢?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A:如果孩子喜欢被夸奖喜欢邀功,这是一个很好的动力。就像魔力耳朵的课程中设计了很多游戏环节,比如复习预习会通过精心设计的关卡来完成,像打怪闯关一样,孩子能持续的获得成就感,自然能更积极的去学习。建议在家里给孩子制定计划,告诉她完成任务可以得到小星星,完成的进度取决于她自己,最后小星星还可以兑换奖励,满足孩子想要被夸奖的心态,孩子就能更积极主动了。大家在看这几个问题时,不要只是看这几个具体情况该怎么解决,而是要去了解问题解决背后的共性思路。以上就是所有的讲座精华啦,希望这个讲座分享能带给大家一点启发,孩子的主动性需要慢慢培养,要学会看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哪怕是现在还不太符合期待,家长看到的越多,孩子的成长空间就越大!
家长管教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从错误中学习,但若方法不当,往往适得其反。其实,家长们不妨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更科学地管教孩子。◎禁果效应越阻挠越危险,不如引导其好奇心禁果效应是指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想尝试得到。这个效应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家长总是苦恼孩子为什么不听话,那是因为孩子在成长阶段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好奇心没有好坏之分,被用在好的方面,会起积极作用;被用在不好的地方,就会起反效果。所以禁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家长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好奇心理,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安全效应撒娇是想亲近,千万别忽视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安全感伴随一生,儿童时期特别需要来自家长的安全感。如果在儿童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安全感,那么他在成人阶段就会缺乏安全感,主要表现为对身边的人和事充满了防御心理,不愿意与人交流。孩子的撒娇行为其实就是安全效应的体现,撒娇说明孩子想多亲近爸爸妈妈,以获得安全感。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撒娇行为,甚至认为矫情而呵斥。请努力去弄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安全需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一直向外界索求安全感。◎超限效应别揪住问题不放,要给予空间和信任超限效应是在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的情况下,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在家长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时常发生。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孩子,孩子的反感情绪会堆积,越积越多,以至于产生反抗。所以家长应该给自己限制批评次数,不要抓住一个错误点不放,可以换个方式、角度管教。图文转自网络(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博士宝贝儿)————————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