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出国留学,“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的说法是真的吗?勇也

出国留学,“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的说法是真的吗?

大概三个月前,身边的一个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同事辞职了,就在大家都纷纷猜测她去向何方的时候,朋友圈的一张录取通知书给出了答案,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众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和去一家好的公司不一样,能去上全美前五的高校,可能是很多人毕生的求学梦想。因为一直从事学生工作,所以身边少不了各种家长的故事,而关于出国读博,他们提到了“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到底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出国读博究竟真是这般,还是会有比国内更好的出路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出国读博的那些事儿。触手可及的面试每年的秋季招聘,以FLAG为代表的美国大公司开始了疯狂的招募计划,通常来说职位会在三四个月内就被填满,往往到了第二年年初,基本没有什么职位可选了。当然,这种情况会对两种人开绿灯,一种是有博士学位的应届生,另一种则是有工作经验跳槽的人。所以这里面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相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公司往往更欢迎有工作经验的人,这点毋庸置疑;第二,在这些公司眼中,应届毕业的博士生其实等同于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所以对博士来说,面试触手可及。一骑绝尘的待遇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公司中,都会存在等级制度,比如国内常听到的P5,用以标记工程师的级别,在美国有的是T系列,还有E系列。不同的级别,代表着的是不同的收入,例如T5级别,对应着的就是25到35万美金。应届生通常是T3,不到20万美金。这里提到的应届生,就是指研究生学历。而博士生通常可以拿到T4级别的待遇,即25万美金的年收入。当然如果你在读博期间成果并不是很好,只是刚刚满足毕业要求的话,只会比硕士生多不了多钱。不过大概率的情况是,博士享受的待遇,一骑绝尘。倾向博士的岗位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崛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在求职季是相当的抢手,那时候操心的不是有没有工作可以找,而是究竟哪一家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一些岗位门槛就是要博士以上。所以本身博士生相较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就属于少数群体,当博士门槛立起来的时候,自然就是供小于求了。就拿很多大公司的算法部门来说,达到数据科学家级别的,没有不是博士的,而且除了是博士之外,还要是十分优秀的博士才行。艰难困苦的过程想读博,并不是想想就行的,一整套复杂的申请流程,各种材料的准备,从一开始,就打下了艰难的烙印。而申请上了博士,读博才是磨难的开始。博士必须做科研,而且必须做到领域创新级别的科研。在这个过程中,你面临的是无数次的自我质疑,我到底能不能毕业?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做这个方向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而且当你看到朋友圈当年硕士毕业工作的同学,晒防晒车,周游世界,你的心态还能否保持平静。看着师兄找到耀眼的工作,看着师弟发出高级的论文,你的神经还能否放松下来。读博期间的艰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有人在挫折中取得正果,有人在崩溃中选择放弃。但我希望看到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百般纠结的选择很多同学可能还在读大学,他们在考虑是在国内读研,再去国外读博,还是直接就去国外读研,然后在考虑是否读博。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覆盖你自费读硕的话,其实出国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你面临的压力相比于考研其实是小很多的。像我一个考研二战失败的朋友,选择去日本京都大学读研,32个考生录取28人,最终以第24名的成绩成功上岸。读博不会让你暴富,也不会让你赤贫,即使刚开始收入不高,但博士所能迸发出来的力量也是硕士和学士所不具备的。而且当你环顾当今大企业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中都有着博士学历的背景加持。如果想在科研路上拼一把,就选择读博;如果只是想有一个更好的出路,读硕就可以了。回到文章标题,因为我们举的是计算机专业的相关例子,所以至少在这个专业上,不存在“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的问题。而且回归到问题本身,决定一生的,是你的能力和眼界,学历永远是你的垫脚石,选择高学历没有错!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鬼魅灯

现在出国留学还有必要吗?

啥事都物以稀为贵。大学生如此,留学生也如此。大清在1870年代,就派出120名留美幼童,这批人学成回来,大多成就不凡。比如铁路之父詹天佑,北洋总理唐绍仪等等。后来,利用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也出了一大批人才。不过,到1920-30年代,自费留学的人多了,也就鱼龙混杂,最典型就是“围城"里的方鸿渐,人们也开始知道假文凭了。改革开放之初,到国外一趟,也是特别加分项。比如做过访问学者的,往往评职称优先。如果正经大学博士回来,提拔啥的也有照顾。但是,时至今日,仅仅16/17年度留学美国的大陆学生就有35万人,还要加上英国澳洲等,以及非英语国家日本,韩国等。留学生已经不再稀有。用人单位,除了对名校,正规高学历还能高看一点,普通的学校和学历,也就那样。有朋友的孩子到国外留学,最近几年回来的,个别优秀的,还是能到大学任教,出成果的,有些还能自主创业( 这些人本身就是学霸)。大部分混个文凭的(包括国际学校毕业,去所谓100强读商科的),也和国内学校毕业一样,没有特别优势。房地产有泡沫,股市有泡沫。国人孩子到美国,8.8万美金/年的本科留学,更是中产阶层的泡沫。不是反对留学,是说留学是要去学点真本事。对己对国家都好。如果是游山玩水,嘻嘻哈哈,还不如在国内,拉动内需。也能给父母( 中产赚点钱也不容易)省点钱,给国家省点外汇。还有,2018年开始,美国就收紧理工科很多专业招收中国学生,在学的都有劝退。我一个朋友孩子,自费学工程(核)物理的(孩子自己喜欢,少有的),半强制让他转学岩土工程。只有文科,商科,艺术类还在大量招收,说,来吧来吧,目的是赚留学生钱,顺便输出文化和思想……要警惕啊!

斑马线

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真的有用吗?

对于我们在读的博士而言,出国不仅仅是一次简单旅行,更多的是认为出国留学可以为自己找工作增加优势和砝码求,同时也可以接触一下国外大学的科研环境。于是很多博士。都参加了学校或者留学基金委组织的研究生公派留学交换计划。申请去本专业领域水平较好的世国外高校做一年交换生,以此增加自己的留学经历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无论从长远的科研道路发展而言,还是短期的能力提升而言。似乎出国留学是一条为自己添砖加瓦的大好事。但在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是否真的有用,可能只有真正经历了人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先举个例子,塔主读博期间所在的科研团队中有2名博士生先后申请了去国外某高校交换,交换期为一年。在他们出国之前,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对就业有非常大的作用。认为在国外有更多的发表论文的机会,同时也能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理念和科研平台。等一年的交换结束后再去找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事,而且可以做到多份工作摆在面前,可以去挑。可当一年的交换期结束后,两个博士却灰溜溜的回了国。其实,在这一年期间,两个人也仅仅是发表了一篇中等水平的SCI论文而已,并没有较多的科研产出,但同时因为出国交换一年,导致他们博士毕业的时间被延期一年。可是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原本给自己镀金的优势,却在找工作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相当一部分科研单位只看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而对于博士期间是否有出国经历并不关心。而另一些对出国经历有要求的单位,大多要求两年或三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才认可。对一年的留学经历并不看重。最后两个人在找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比土博士有多少优势。因此,有人会问:那么在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到底有没有用?塔主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如果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博士期间一年的出国经历,还是有一好处的。这一年至少会增加许多你海外生活与学习的阅历。你这一辈子出国次数不可能就这么一次,在你今后的科研发展道路上,你有过这一次留学经历,那么你在下一次出国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如果仅从博士毕业和找工作的角度来看,出国交换一年就意味着博士被迫延期一年。这是出一个时间机会上的损失。同时,从找工作的角度而言,博士期间的出国留学经历只是为你简历上添了一笔,仅仅证明你的外语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你的科研水平而言,论文还是硬指标,出国留学经历并不能给你带来这方面更多的优势。如果你真想在这方面要占有优势,那么塔主建议直接攻读留学学校的博士学位,而不是仅仅出国交换一年。所以说博士期间出国交换一年到底有没有用?我想大家自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同时也谢谢大家长期对塔主的关注和支持。

源源不绝

2020博士出国留学的条件盘点

在申请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该专业有一个较为系统性的认知。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下面就和选校帝了解一下2020博士出国留学的条件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申请博士重要的是两点:1、 语言合格首先,你要根据要去的国家,尽快考出合格语言成绩。英联邦国家一般要求雅思,美国则要求GRE、托福。取得合格成绩(一般要求如雅思不能低于6。5,单科不低于6)。2、有高水平的硕士论文且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对口。英国博士申请条件及所需材料:1.雅思7.0,单科不低于6.52.具有正规硕士学位(需提供成绩单、学位证明)3. 获得学士学位者亦可申请,但需要有非常优秀的成绩。(对中国学生而言要求全国前80名的大学, 全年级前3名成绩, 90分左右)很多中国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个情况,即使是硕士毕业,对方也很重视在本科时候的成绩。个别方面的专业例如管理类的,可能可以要求没有硕士学位,但是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生直接申请博士的很少。4.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言简意赅, 让人明白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做什么,你的背景,你的动机,你的理由以及你的计划5. 2-3封推荐信6. 一份研究提案(research proposal),字数由学校自行规定,最多不超过1000字以上是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选校帝。

老人愿

出国留学与国内上大学相比较,哪个更容易?

最近有网友咨询出国留学之事,说接到多个留学中介机构的电话 ,建议如果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以选择出国留学上本科乃至硕士和博士,把出国留学表述为很容易就让孩子成长成才的捷径。出国留学真比国内上大学容易吗?留学真是孩子成长成才的捷径吗?这两个问题让老王帮你来分析。(出国留学还是国内上大学?)关于第一个问题,老王认为出国留学并不比国内上大学容易,而且出国留学要过生活关、心理关、语言关、经济关、安全关等五关。受家庭经济实力、出国签证制度等因素制约,绝大多数留学生要独自一人出国,能请得起保姆或由父母陪读的只是极少数。一个人出国留学,人地生疏,今后的吃喝拉撒、大病小灾等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因此留学生要过独立生活这一关。国外大学是“宽进严出”,入学容易,拿证毕业难,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也非常宽松。在脱离国内相对严格管理环境的情况下,那些思想不够成熟、自律意识较差的留学生,因经不住各种不良习气的诱惑,很容易走向歪路和邪路,甚至留学多年也毕不了业。心理成熟关留学生也必须过。出国留学还必须过听力和口语关,要通过托福或雅思等语言能力考试。以托福为例,其考试通过的难度要远高于国内的高考和研招。出国留学的费用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是国内上大学支出的数倍之多,没有一定家庭经济基础是很难支撑持续多年的留学过程的。另外,在国外生病住院的医疗费用也很高,需要留学生们及早预防和筹备。(过了这五关就是胜利)还有,在国内我们可以随便夜跑,每个城市和社区的治安都很好。但是,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其治安状况是一个社区一个样的,有的很好,有的很差。已出国留学的亲朋告诫说,“在国外晚上千万别独自外出”“有的社区吸毒、抢劫、枪击、强奸案件多发,一定要绕着走”。在国外上大学一般不用过这五关,但是需要经过激烈的入学考试,只有比较优秀者才能上学985、211高校。同时,国内高校也从严进宽出逐步改革为严进严出,要想按时合格毕业,也需要积极努力的学习。综合来看,就入学阶段来说,出国留学和国内上大学难度差不多,想上国外得名校(类似国内的985等),难度也很大。关于第二个问题,出国留学只是一条成长成才的路径之一,但绝对不是捷径。出国留学除了过上述五关,还必须持续、认真努力学习才行。据某国外毕业的博士介绍,除了经济压力大于国内外,课业、课题研究压力则高于国内,他经常学习至深夜2点之后,每天学习或做实验12个小时以上,而且一月只能休息一两天。由于国外是“宽进严出”,真正能够按时取得硕士、博士毕业证书的人占比不足五成。如果不能按时毕业,那需要的经济负担将成倍增加。另外,国外还有许多虚假的“野鸡”大学,如果不幸上了这样的大学,不但学不到知识,而且会有数十万学费被骗走。(成功是由不懈的努力而来)无论选择出国留学还是国内上大学,都不容易,都没有捷径,都需要你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以上是老王的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美咲

面对出国留学不归的质疑,其实清华和北大早就给出了“回应”

文|睿评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要是不看自媒体,你可能都不知道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都去国外留学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清华和北大突然就被顶到了风口浪尖。我想了想,其实也不奇怪。别看每年招生时,两家“打”得挺热闹。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国内的大学只分两种。一种是清华北大,一种是其他大学。清华和北大有没有一起“吃过肉”我是不知道,但是只要网上有人煽风点火的话,那让他们俩一块挨刀,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我拢了拢网上的评论,说清华北大的学生留学不归的,大概有这么几个“佐证”。92%的清华留学生选择留美发展;美国硅谷有2万名清华毕业生在做科研;前阵子“美国认证”的13所高校中,没有清华和北大。总之,在他们的眼里,清华和北大就是美国“异地办学”的产物。这还得了?我赶紧查了查数据来源,毕竟有些消息的真实性,你懂的。92%这个数据,我唯一能对的上的,是《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原文是这样的。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博士的中国博士生,到2007年仍然留在美国比例为92%,总人数为2000多人。至于现在的比例是多少,没查到。不过我想,如果仍然维持在这个比例,或者说哪怕是小幅下降的话,也不至于让建国同志如此大动肝火,对中国留学生百般阻挠了吧。说白了,一条断章取义的假新闻。再看美国硅谷有2万名清华毕业生的事。我查了查清华和北大的留学生人数。一份2017年数据显示,北大本科生出国人数为816人,占毕业人数的31.92%。而清华本科生的出国人数为813人,占毕业人数的28.15%。从出国率来算,北大排第四,清华排第8。按出国人数来算的话,北大和清华都得排到10名开外去了。闹了半天,原来最顶尖的学府,出国率和出国人数反而并不是最高的。虽然是2017年的数据,但是这种数据的波动不会过于剧烈,所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那要是这么来看的话,清华就算是每年都有800多人出国留学,而且全去了美国,而且出国不归率为100%,而且全部供职于硅谷。那么要达到2万这个数字的话,也得25年…当然了,你说也有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出国的。但是这人数就更少了。2015年俩学校加起来出国的研究生还不到300人。至于博士出国的比例,更小。我不知道硅谷这2万名清华毕业生的人数,是怎么算出来的。也没找到所谓金灿荣教授的讲座跟这个数据有什么关联。更没找到所谓的美国加州教育局,到底是在哪发布的这个数据。其实这个数据,还有个更邪门的版本。说是有30万的清华毕业生赴美发展。拜托,清华一年才招3300人左右。那30万的清华毕业生,按现在的招生规模,也得招100年才能把人头凑够。要不您再回去查查那数据,到底是清华大学,还是清华池?上面那两点,我更倾向于是谣言。不过“美国国家认证”的13所高校里没有清华北大毕业生,这个是真事。有人说,这下清华和北大尴尬了。这问题其实也不复杂。先说一个矛盾之处。没被美国提名,这就尴尬了?那这样的思维基础,不还是建立在“奉美国为真理”的基础之上吗。这跟口口声声喊的情怀热情好像完全是对立的吧。裂开的?再说提名的事。这方面不适合说太多,但是有个道理大家一定都懂:国之重器,不可示人。那么研发国之重器,自然也得有专门的高校去做其中关键领域的研究。所谓的“汹汹舆情”,不过是断章取义的带节奏罢了。如果连这样的事都需要专门出来做个回应的话,那清华北大一天到晚也不用干别的了。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谣言是辟不完的。其实我们不如回过头来想想,清华北大的留学生,毕业后到底要不要立刻回国的问题。论学术水平,国内的博士生和国外的差距并不像过去那么大。在一些领域的研究中,甚至比国外还要领先不少,对国外高学历留学生的吸引力反而更大。既然毕业就得回国,哪又何必费那个劲花那个钱,背井离乡地去求学呢。其实对于留学生而言,真要为国做更大的贡献,毕业后还不如在国外工作个十到二十年。等到那个时候,理论有了、技术有了、团队有了,成果可能也有了。而在国外的那些技术,虽然不见得比国内先进,但是理念却可能是新的、成熟的。这时连人带技术带团队一起回国,意义总比一个刚毕业的海归博士生要大得多。要是他们所在的领域恰好是我们急需功课的弱项,那么连人带技术带团队带成果一起回国,岂不是更香?饶毅教授,在美国学习工作长达22年,曾加入过美国国籍。如果按如今“学成不归就算不爱国”标准来评判的话,那应该怎样去评价他?但是当他回国的时候,很多人瞬间转向,称他回国的意义“不亚于钱学森回归”。请问,一个饶毅顶的上多少刚毕业的海归留学生?姚期智院士,曾加入过美国国籍,但是71岁时毅然回国。他用个人的学识,和在学术界的影响力邀请了世界顶尖学者讲学,创立了闻名世界的“姚班”。请问,一个姚期智又顶得上多少刚毕业的海归留学生?有时候,不知道什么其实不一定可怕。可怕的是,你知道的东西是错的。对于一些别有用心带节奏的人,我想借用郑强教授的一句话送给他们:在你以救世主的姿态对国家评头论足的之前,先想想自己为这个国家做过什么贡献。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晨读六点半。

雷诺阿

普通博士想去985高校任教?难了,你必须得有国外留学经历!

我们长说本科生就业难 ,硕士研究生就业难,但是很少有人会说博士研究生会就业难,可实时是有很多博士也存在就业上的一些问题,也足够令她们感到烦闷。对于本科生来说,是很难找到就业机会,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很难找到最完美的就业机会。所以,不同层次的学历有不同的就业烦恼,不过我们或许都想有博士研究生那样的就业烦恼吧!所以,博士就业会去哪里呢?就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博士会选择去高校任教,最好是去985院校任教,但是很多博士会碰壁,越来越难,因为现在的985院校对每年的教师招聘公告中,一般都要求博士具备海外留学经历。正是因为这一个要求,难倒了诸多的博士研究生。因为你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的博士研究生的规模已经是具备一定的规模了,正所谓量和质很难达成适度匹配,所以博士生有留学经历的学生也很少,最终这些博士只能选择普通高等院校!而关于985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多的倾斜于或者说更多的注重博士的海外留学经历,更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的质量问题。我们都清楚近几十年我国博士一直处于扩招的状态,而在扩招的同时必然会导致博士研究生质量下降的必然趋势,所以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更能证明自身的科研实力。同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前锋的985院校在招聘人才时必然会对所录取的人才有一个极高的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一流高校选一流人才,二流高校选二流人才,三流高校选三流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985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博士的海外留学经历便更加的突出。所以,如果身为博士的你想在985高校任教,有海外留学经历这已经是必然条件,也是不可妥协的。因此很多想去高校任教的博士要不选择去海外留学要不只能去我国普通院校任教。总之,博士也有博士的烦恼!!!

虫师

北大学士、剑桥硕士在美读博身亡:出国留学,远没你想的那么好

2021年才刚过去不到两周,令人心痛的事情就再次发生——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芝加哥发生连环枪击案,造成3死4伤,其中一名中国留学生被爆头射杀身亡!据悉,这名被射杀的中国留学生,是一名聪明又极具天赋的学生,读完北大学士、剑桥硕士后,在美读博的他本有似锦前程,如果没有这次枪击事件,他原本计划在今年提交自己的博士论文,然而如今的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谁会先来,这名在枪击中不幸丧生的中国留学生,实在令人深感心疼。现在很多人在结束国内的学业后,都会选择进一步出国深造,成海归不仅意味着有更好的学历,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也是提升自己眼界和格局的重要步骤。去外国留学就是“成功的标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博士留学生在美遭枪击身亡事件已经告诉你真相:出国留学,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真正到了国外的留学生,才知道很多地方真的不适合。尤其是今年疫情,国外远没有国内安定。首先是治安问题,去国外留学,这两方面尤为要注意:一是由于种族问题、战争问题、相关的制裁问题、以及很多难民问题导致恐怖袭击经常会发生,曾经就有记录留学生失联后被发现死于自己居住房中的。二就是小偷小摸,像这种小的袭击事件那是经常发生,而且这种袭击事件,因为中国留学生多数是有钱家的孩子过去的,所以专门挑他们下手。当地环境混乱无人管,更是助长了这些犯罪的猖狂气焰,有恃无恐。其次就是所谓的“自由”。很多人认为国外自由,表面看确实如此,你网上什么都可以说,但其实每句话都被网警监控着,你在谷歌上的每条记录都会被跟踪,一旦不合规矩就会被抓,是不是和你想的自由不一样,看来还是国内自由多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阶层固化。因为你不是白皮肤人种,不管是在求职还是生活中,都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挤。而正真的富豪家庭,混得最好的情况无外乎是一个中产阶层,而且是不入流的中产阶层,情况比底层好不到哪里去。在美国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很多资源已被当地贵族垄断,除非你是天才。很多人真正以为去上了一个牛津、剑桥大学,移民美国就可以发展得好,但现实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跟国外相对比,我们国家已经做得够好了,当然还有很多不足,难道国外的月亮都圆吗?大学毕业出国留学,可以为了学到更好的知识,回来报效祖国,但如果只是为了方便移居国外,你去了当地或许就会发现连二等公民都不够格。还有那些妄想借海归身份高人一等的,如今很多海归回国后待遇各方面都不如原来那么丰厚了,我们看本事不全靠学历。洋媚外的人即使将来回来也面临两个境地,一是十年后的中国让你高不可攀,二是十年后的你混在社会底层,后悔莫及。所以,在此给那些一味崇洋媚外的人提个醒,我们去学习人家的长处可以,但是一定要拿别国来盖过自己的国家,特别还是没有出去过的人,更应该知道有些人宣扬外国的好未必好,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罢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选择真的很关键,别害了孩子的一生。#一中国留学生在芝加哥遭枪杀#

学知

出国留学80%留学者属盲目跟风,那么你是其中之一吗?

根据统计,出国留学者当中80%的孩子其实并不合适留学,比较适合的仅占20%且前景较为光明。到底出国留学好不好,其实根据很多拥有多年资深留学指导经验的专家指出,仅有少数学生在三种情况是比较适合出国留学且前途光明,而其余80%往往是比较属于盲目跟风,结果容易适得其反。那么今天此文便是进行为大家详细的描述这三种比较适合留学的三类情况,以此希望来能够帮助学生以及家长对到底是否去留学,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理性的选择。一、留学有没有价值?两种耳朵听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早年,张同学爸爸的耳朵听到的是“留学有用论”,因为我所处的人群本就是极少数的尖子生人群,属于后文将要提到的“适合留学的情况A”。张同学爸爸的高中同学一半有留学经历,其中优者年入千万,中者年入百万,次者年入数十万,唯独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当年国重尖子班共55人,高考重点率100%,高考分数超650的占到一半。本科毕业后,近一半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另一半则选择了留在国内。本人未留学,2012年硕研毕业后到大学任教。我的老铁(昔日理科状元,703分)去了硅谷一家只有几人的程序化交易公司,14年利润2600万刀;某女学霸(原本是状元头号种子选手)在美国从事高精尖行业,戏称打算30多岁退休回国种菜;其他20来位同学就不一一列举了,最低收入是我这个大学教师的三倍有余。近年来,我的耳朵听到的多是“留学无用论”,时常听人念叨“现在留学不行了,xx小孩回国后工作都不好找”。研究表明:伴随国内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十年留学生人数暴增,而其中大部分属于盲目跟风留学:进一步,因学习能力和自制力差不能跻身上层人才之列,只能混个学历草草了事;退一步,因事前毫无长远职业规划,回国后一脸茫然。留学生中以“进退两难人群”居多,造就了如今“留学无用论”的舆情。二、仅此ABC三类情况适合出国留学,且前途光明。若不属于上述情况,建议不要留学。如果您正纠结于: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应充分考虑是否符合以下ABC三类情况之一:A孩子成绩优异,励志从事高精尖行业,有出人头地的远大理想,建议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事实上,对考上985、211院校理工科的考生来说,出国留学与否对事业发展影响最大。首先,就收入水平来说,包括我在内的“保守派”多从事高等教育、通信、计算机、金融、医疗行业,30岁出头平均年薪在30w左右,远不及“洋务派”;其次,就科研学术发展空间来说,在材料、航空动力、计算机等领域,欧美强国仍具有一定的科研环境优势。八卦一下,张同学爸爸的一位老铁之前在美国搞x射线光源研究,颇有天赋,15年回国到上海某高校任职,表示:国内实验条件受限,有点儿担心影响成果产出,应该在美利坚多待两年,等开花结果前夕再回来献给祖国。在欧美从事高精尖行业确实有一定的环境优势,更易习得高端技艺,就职于国外则堪称高端人才;中途回国发展则堪当栋梁之才,前景光明。B孩子成绩一般,但善于处事、自制力强,建议出国留学,退一步,可凭借国人应试能力优势实现错位竞争,跻身国外高端人才行列,获得不错的薪酬;进一步,可晋级为A类人才。张同学爸爸的朋友圈中这类人不少,高中成绩一般,徘徊于一二本线之间,但从小懂事,自制力惊人。出国后没两年,便凭借国人的应试能力优势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从昔日的一般、一般、很一般鱼跃成为国外高校的尖子生,之后平步青云步入高端人才之列。当然,知子莫若父,如果小孩自制力不强,就要慎重了,否则小孩出国“旅游”几年回来,成才未果,反倒成了“进退两难人群”。C孩子成绩较差,但家庭条件优越,且自制力强、善于处事,建议出国留学,以时间换空间,尽早修完硕研乃至博研;毕业后,凭借年龄和学历双重优势,归国后极易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国内一般是硕研修3年,博研修4年,博士毕业都快三十而立了。国外的硕博教育周期较为宽松,硕研2年毕业、博研2-3年毕业的情况极为常见。如果小孩成绩不理想但很懂事,家长可以考虑送出去留学,获得年龄、学历双重优势,归国后安排到高校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趁着年轻为祖国早做贡献。这样的规划尤其适合乖巧懂事的孩子:张同学爸爸的一位初中同学,本科毕业于成都某民办高校,之后到英国读了两年硕研,如今在成都一家不错的事业单位就职;一位好友,专科毕业后留学澳大利亚,25岁博士毕业(我直读硕研26岁才毕业),凭借学历、年龄优势,成功招录至某外国语学院任教。当然,这条路需要家长跟小孩达成一致,并事先做好长期规划。如果您家的情况不在此列,不建议出国留学,否则极易沦为“进退两难人群”,适得其反。

人吓人

小学出国留学!难道读硕士、博士再出国要落后?同事孩子是榜样!

开篇:突然发现这么多小留学!惊讶!惊诧!义务教育阶段竟然这么多小学生出国留学?我只想到农村学校的孩子都进了城,没想到我们城里的孩子竟然这么多出国的!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教书时间长了,只能是乡村学校教师的思想境界、认识水平了!小留学生1、老家孩子求学,追高层次我接触人群的孩子:有钱的报班:珠心算、奥数、跆拳道美术、书法!钢琴!课程一对一……有钱的一年花个10万;没钱的花2、3万、几千块钱!看人家孩子学什么,自己孩子就跟着学什么,或者孩子在家里没人管,就让培训机构给管孩子,自己还得打工挣钱呢!不然吃喝也成问题呀!乡下侄子上学,我托人情、走关系花5000块,给人家送卡、买烟酒糖茶几大包,来来回回十几趟,还是不答应,最后要绝望的时候,人家给信儿了:开学1个月之后,进校学习(刚开学要求进校的人太多,分散注意力)。又让孩子在家多呆1个月……还得悄么声地跟潜伏一样,害怕别人知道!从家乡农村小学转到县城小学就读,已经是我侄子这帮人群的孩子上学,最高追求目标啦!不过,现在也水涨船高!达不到3万块钱,你就守着乡下学校读吧!反腐力度加大,有些分管领导也担惊受怕,所以必须特别要好的朋友,还要有假的学区房证明!必须有!不然的话,只能乡下小学、乡下初中就读!孤零零的豪华的校园里就那十几个学生,初中就百个学生,老师平均年龄达到50多岁!没人气啊!教学质量甭说了!我表弟的孩子遇到此情况,没钱买学区房啊!首付也没有。爷爷奶奶就侍弄庄稼,孩子父母是农民工,父母技校、初中毕业!一门心思要让孩子改变命运!上好学校!几个瘪瘪的钱包,好不容易凑了几万块钱,买个学区阁楼!这个阁楼有房产证,学区里边儿的阁楼啊!到了报名审核上学的时候,学校主任核实房产证,说阁楼不行!阁楼不算房子,不能住,最后亲戚又送礼、送钱,主任又到家里实地查看家具……有床、有被子、有桌子……这才同意报名注册、进城读书!甭管多少曲折,反正进城区小学了!将来能上城区的初中啊!现在乡下老家孩子,上幼儿园也进城了!城区民办幼儿园,遍地开花……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留守儿童进城读书已成趋势!我没看到英国留学孩子时候,还觉着自己比老家群体强多了!高大上,挺起腰板儿!看到英国小留学生之后,自个儿又心灰意冷、无比自卑了!人和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自己接触什么人群,决定自己属于某群体?我比乡下的亲戚、朋友、同学……稍微高一点儿,我的孩子可直接在城里读书啊!离开农村学校笑话:某市某区市教育先进区。那里的行政领导、事业单位人员见了面:怎么样,孩子出去了吗?那意思就是出国了吗?某区是教育落后区,且是档次比较低的聚居区,大家见了面儿会互相问一下,怎么样,孩子出来了吗?意思是啊,违法乱纪被关进去了……可以说是含泪的笑!2、亲眼所见出国读书情况自己阶层不高!我周围孩子大多大学、硕士、博士出国读书。我同事孩子:人大毕业,然后读清华博士,到美国读博士后……孩子非常勤奋!女孩子长得漂亮,在美国找对象结了婚生孩子……前几年,父母提前退休,去美国与孩子生活。不过,去年听说孩子离婚了!父母又回国了……看来出去读书也有波折,到挺有成就感!还有同事的孩子山大毕业去美国读博士,去年回到上海一所大学,单独开工作室,年薪40万,还有公寓!老两口挺高兴!实现了梦想!也曾经是乡村学校的孩子啊!有出息!父母唯一的不足:孩子36岁了,没对象,独身!剩女!找对象挺难,任何事情都有美中不足啊!我们学校总务主任的孩子,本科毕业,到法国实习,又在美国工作……现在美国读硕士,不知道具体啥情况,女孩!不知道为啥,我见过的这些留学的孩子都是女孩?而且女孩特别要强,特别愿意出国!父母有时不支持,但孩子非得出国!看来孩子进了大学之后,思想就发生巨变,出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荣光之处!海归不少但他们的幼儿园、小学都是在农村;中学在城区,大学进入大城市……假如他们跟这些英国小留学生一样,义务教育阶段就在国外读书呢?会出什么成绩呢?我们当地有一暴发户,开面粉厂,有钱。前几年,把孩子到韩国读高中(在国内他就考不上我们当地的一中)。我惊讶,厉害呀!结果,读1年,回来了。泡菜过敏,得了严重胃病!孩子回国之后,高中没毕业,大学没读……接班,搞他父母的面粉厂!留学失败!真没听说小学、初中到国外读书的!国外高中只是韩国这个,没见过到欧美读高中的!英国读小学,开了眼!目前,孩子上学程序:农民工孩子进县城,县城孩子进市区,市区孩子进北上广深……城市、暴发户的孩子不少出国读书!3、义务教育阶段出国留学,需底气义务教育阶段到英国去留学,是特殊群体!所以,留学孩子的家长弄怂网友,人家是有底气的!有钱!我们需换位思考!假如我们一旦有了钱,达到人家的阶层,说不定我们的孩子出去的更早!幼儿园就出国!此时,我们不能对人家说三道四!我们埋头苦干吧!争取达到某层次。暂时达不到,先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让自己孩子进城、报培训班!农民工的孩子暂时不会出国的!农民工后代到了二代、三代可能会陆陆续续有出去的,预测!也不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小留学生很有能力结语:身处个开放时代,激励我们实实在在的提升自己经济能力!然后,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读书!小留学生有水平:12岁,20个小时不吃不喝,辗转回到国内!我周边的孩子做不到,因溺爱太过!出国的孩子很独立!当然,不否认孩子长大了,可能外国的都到中国留学!中国成世界人群向往的中心!我们的孩子不必出国,在国内读书就可领先世界!但愿这一天早早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