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软件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娓娓不倦

2019年中国软件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收入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步伐加快,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服务和支撑两个强国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智慧社会演进的重要驱动力量。1、软件业现状分析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3.7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2%。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其中,软件产品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全行业实现软件产品收入19353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行业比重为30.7%。其中,信息安全和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698和1477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4.2%,为支撑信息系统安全和工业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经初步统计,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同比增长9.7%;行业人均创造业务收入98.07万元,同比增长9.9%,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软件出口形势低迷。2018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出口554.5亿美元,同比增长0.8%。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业人数稳步增加。2018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643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同比增长4.2%。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此外,软件业呈现东部地区稳步发展,中西部地区软件业加快增长的特点。2018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9795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79.0%。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为3163亿元和7189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6.2%,高于全国增速5.0和2.0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0%和11.4%,同比均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914亿元,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4.6%。2、软件业市场规模预测5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明确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为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获得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曾在公开论坛表示,中国的软件产业“既不大也不强”,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大概占全球5%左右,甚至低于日本,而美国的软件产业则占全球的25.6%。中国软件产业还存在着国家投入不足、产用脱节、生态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为了更好的扶持软件产业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我国软件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3.7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2%。此外,软件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经初步统计,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同比增长9.7%。2019年,我国软件业市场业务收入将近68000亿元,市场规模再扩大。3、软件业发展前景及趋势(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全球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了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并逐渐成熟。根据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达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产业升级及政策支持下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两化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建设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需求不断得到激发,强劲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持续上涨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价值日益凸显,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软件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巨蛛怪

2019年全球及中国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图」

一、软件行业概况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被划分为嵌入式系统软件、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三个细分行业。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类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全球软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目前,全球软件市场形成了以美国、欧洲、印度、日本、中国等国为主的国际软件产业分工体系,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链条分布逐渐明晰。而软件产业领域核心——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都为美国企业所占领。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操作系统来说,XP等Windows系列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达87.9%;其次是苹果的MacOS市场份额,占比达9.7%左右。近些年来,国产Linux操作系统在易用性等方面基本具备XP替代能力,但还存在生态环境差等各种问题。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库是软件产业中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壁垒和用户粘性。在全球数据库软件市场,美国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据统计,2019年5月,DB-Engines公布最新的排名,甲骨文公司旗下的Oracle和MySQL分别得分1285.55、1218.96,包揽前两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在市场份额上,信息技术服务占据着中国软件产业的重要地位,2018年全年,中国软件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4756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55.1%;其次是软件产品,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实现软件产品收入19353亿元,占全行业比重为30.7%;最后是嵌入式系统软件,2018年软件行业实现嵌入式系统软件8952亿元收入,占全行业比重为14.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8年,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4746.61亿元,同比增长18.31%,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55.1%;其次是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7247.24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30.7%;而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8952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的14.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步伐加快,但行业整体出口增幅有所减缓。2018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出口554.5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8%。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中美两国的贸易谈判受阻,全球经济或将再次进入调整期,抑制软件出口的需求。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中国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软件对于企业犹如水和电一样重要。而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软件开发系统又呈现了不少新趋势。1、移动化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从终端用户的立场上来讲,移动互联已经变为一种生活方式,而移动互联化亦成为全行业的课题;所有的报告数据亦显示移动互联市场正在成为协同管理行业全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无论从市场、客户的角度还是行业竞争的角度,移动化必将成为协同办公软件发展史上的战略性举措之一。2、共享化当前多数企业的业务发展都依赖于产业链上的伙伴,包括供应商、经销商等,随着企业业务的日趋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这些外部对象与企业内部存在的信息孤岛亦正在凸显。因此,未来企业信息化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安全地释放企业现有的资源给到这些伙伴,缩短相互之间的沟通半径、减少沟通成本,即:未来的软件将需要充分发挥门户、知识、流程三大核心价值,整合企业业务数据,服务于内部的员工、外部的客户、伙伴,这亦是未来协同办公释放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向。3、网络化网络和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如何能将现有的办公系统与互联网应用入口进行衔接是协同办公未来之势。如:GOOGLE推出了网上在线的文档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实现了网上办公的无缝衔接;微软Office让用户可在Office软件中直接撰写自己的BLOG,并将其发送到网上的BLOG空间,实现移动办公;如何将现有的办公系统与互联网有效地衔接互动,亦成为未来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行业化市场风云瞬息万变,远见和洞察力就成为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市场趋势,总是变与不变并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蕴含着变。高端市场,行业化细分是必然趋势。随着平台化技术的发展,高端市场的企业更需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而中小企业群体更需要产品化的软件系统,未来的软件系统功能适应性会更强大,系统配置会更成熟。5、社交化社交型CRM系统是在线CRM系统寻求与SNS等新的互联网交付模式融合的产物,将会更加贴近用户对应用和功能的需求,之后沟通更加便捷,先进的CRM系统借助互联网工具和平台,让企业与各种客户、渠道的关系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社交型CRM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最大限度挖掘客户源的价值,还可实现沟通的及时性、便捷化,有力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持久度。

请问游是

软件行业专题报告:展望十四五之五大重点景气子行业

(报告出品方/作者:海通证券,洪琳、杨林)1. 从十一五到十四五,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一五到十三五,政府对于信息技术的关注度逐渐攀升。在每个时期的《纲 要》中,针对信息技术的内容不断翔实。从十一五期间简单叙述为发展高技术产业; 到十二五新一代信息技术第一次出现在《纲要》中,针对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 件等细分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有了较为明确的导向;再到十三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 术范围继续拓宽,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智能交通登上了顶层规划,技术的产业化应用、1.1 十一五:规划以建设传统信息产业为主整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信息产业的规划集中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 库系统等传统领域,且目标是提升基础软件的市场占有率。我们认为从规划整体来看关 于前瞻科技的方面提及较少。此外,对于技术的发展路径指向较为模糊,如何应用技术、发展技术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划。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在十一五 的末期才出现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仅仅只有一章中的一节内容 提到了要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中的信息技术。《纲要》提出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光电通信、 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 地,推动形成光电子产业链。开发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延伸产 业链。整体内容较为空泛,虽然后文章节也提出要积极推进信息化,但是同样缺少具体 的路径与方式。2006 年,科技部公布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更加具体地提到了 信息产业的重点实施内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点研 究开发微波毫米波器件、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间件为核心的 基础软件产品,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国家安全等领域整机系统产品和基础软件产品 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针对前沿技术研究,《规划》提出,掌握部分可与发达国家相互交换或转让的 技术,发展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先进网络技术、先进传感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 技术,推动以我为主的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进入全球信息技术的供应链并在重要 环节形成竞争优势。重点研究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技术、自组织网络与通信技术、虚拟 现实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组织实施高性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新一代高可信互联 网等重大项目。 而在细分领域,信息产业部(工信部前身)也公布了《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专项 规划》、《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一五”专项规划》、 《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十一五”专项规划》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 规划》这四项与 IT 技术相关的专项规划;仍然集中在传统信息技术领域。 不过在十一五的末期,2010 年 10 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的第三部分提出,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而在这一章节,第一次出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决定》提出要加快 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 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 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 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2 十二五: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起点从十二五开始,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在国内的相关行业中崭露头角。又以云计算最为典型,通过顶层的《纲要》和《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 专项规划》等细分文件,逐渐拓宽了政策的广度与深度。相比十一五,十二五的 相关政策更加具有导向性,目的更为明确,对相关行业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不过十 二五关于信息技术在细分行业应用的指导纲领较少,最为典型的即是十二五末期 出台的工业和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中国制造 2025》,不过细分行业规划和专题规划仍然 不足。总的来说,十二五是目前中国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起点。 2011 年 3 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 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推动物联网关 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同时,《纲要》还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 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等。(2)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包括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 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 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 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等。(3)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包括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 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快推进安全 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确保基础信 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 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这是云计算、物联网等词语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的顶层规划当中。从规划的内 容可以看出,除了着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以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 的信息化的以及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规制定也成为了重点。这也对云平台、电子政务、 国产化等多个相关领域起到了促进作用。紧接着,《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在这一科技的顶层设 计中,信息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规划提出,要加强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软硬件的研发,重点突破高端容错计算 机系统、海量数据存储服务系统、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新型传感器和智能化信息处 理技术、高性能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导航与位臵服务 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强信息与空间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推动信 息与空间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此外,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一次被强调。而其中就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规划提出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 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着力发展集 成电路、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促进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 尤其是在云计算领域,规划提出要建设中国云工程。形成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 中国云总体技术方案和建设标准,掌握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技术。建设国家 级云计算平台,引导部门、地方和企业,形成不同规模、不同服务模式的云计算平台, 培育发展云计算应用和服务产业。 在陆续出台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都将云计算、物联 网等当做重点发展领域。《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更是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顶层建议。 2012 年 9 月,科技部公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这是第一部关 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单独一项分支技术的《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四项重点任务:①研究 和建立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②突破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③研制云计算成套系 统;④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整个云计算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1.3 十三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指导范围的扩大出台了相关的行业指导政策。并且,除了继续强调发展新兴科技以外,自主可控、网络安全成为了新的重点。此外,人工智能、区块链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成为了新的 热点。总体来讲,十三五期间,相关规划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指导范围正在 逐渐扩大。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信息产业的地位被进一步拔 高。与其相关的章节数也大量增长,主要有以下几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本章提出要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智能系统、智能交通、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此外,还要加强前瞻布局,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 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着力构建量子通信和泛在安全物联网,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与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也在本章中有所提及。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本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 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方面。包括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 网络、构建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和加快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应用等。在应用开发方面, 要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 5G 商用。超前布局下 一代互联网,全面向互联网协议第 6 版(IPv6)演进升级。布局未来网络架构、技术体 系和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突破大数据和云计算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操作系统、高端工业和大型管理软件、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这一章中提到要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推进物联 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推进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建立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互联网及其融合应用的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研制推广,增强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此外,还要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另外,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也成为了重要的章节,提出统筹布局建设国家大数据平 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研究制定数据开放、保护等法律法规,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 理办法。也要加快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加快海量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发掘、可视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发展。 最后,《纲要》还提到了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要集中力量突破信息管理、信息保护、 安全审查和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提高自主保障能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装 备威胁感知和持续防御能力建设。完善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积极发展信息安全 产业。 相比十二五,这份《纲要》的相关政策更加全面的制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覆盖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增加。在继续推进原有的云计算、物联网等 新兴技术以外,人工智能作为前瞻技术也在十二五中开始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推动发 展。另外,自主可控这一词语第一次出现在了政府的顶层设计当中,我们认为这也代表 着国家对信息技术国产化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于 2016 年 12 月出台。这一规 划更加细致全面的规划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规划》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内使 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规划》 还提出了几项重大任务,包括要打造自主先进的技术体系。制定网络强国战略工程实施 纲要,以系统思维构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云计算体系、安全技术体系以及高端制造 装备技术体系,协同攻关高端芯片、核心器件、光通信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 关键网络设备、高端服务器、安全防护产品等关键软硬件设备,建设战略清晰、技术先 进、产业领先、安全可靠的网络强国。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重 术。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 和前沿布局,加快构建智能穿戴设备、高级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产业体系 和政策环境。 十三五期间,多个细分领域的有关规划也不断出台。针对不同的专项技术,各 个政府部门出台了包括《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 发展规划》、《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 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 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一系列规划。而对于不同的行业,《中国金 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 和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体系也基本成型。1.4 十四五:数字化战略转型的关键期2020 年 10 月 29 日,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闭幕。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 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 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 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 快数字化发展。我们认为,十四五,将是数字化战略的转型建设关键阶段,与信息相 关的产业和科技将会得到更大推动。2020 年 11 月 3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建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建议》中部署的重大任务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 势列在首位。《建议》对创新发展进行四方面系统部署,包括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一节中,《建议》指出要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 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 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 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 科技项目。此外,《建议》还提出进一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 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 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将会作为继续作为热点技术,得到更多的推动。此外,前沿技 术与产业的融合以及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将会得到更大的重视。虽然云计算、物 联网并没有出现在《建议》当中,但是做为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部分,我们认为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在十四五期间仍然会发 挥重要作用。预计在今年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相应的专项政策里将会对上述科技 的未来发展作出更多规划。 此外,根据证券时报〃e 公司报道,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0 年是开启国家“十 四五”新征程的基础之年,工信部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期间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 产业规划。我们认为,在十四五期间大数据、软件等将会作为新的重点领域。十三 五期间,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行业进行了硬件方面的更新。在此基础上,我们 认为,软件产品有望在十四五获得更大的重视与更高的占比。2. 展望十四五之五大重点景气子行业2.1 人工智能:明确 AI 科技力量及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两次明确提到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发展内容。在第 7 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议中,提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 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第 12 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中,提出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 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 式。 我们认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非常全面,从强调人工智能 底层科研能力的战略力量,到推动人工智能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和落地均有涉及;并且均 以战略一词对人工智能的科技力量和产业地位进行了定义。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行 业在政策和创新双重驱动之下,有望迎来高景气。政策推动+数据红利,加快人工智能 2.0 时代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 2.0 时代,过去 3 年人工智能产业经历了三大变化,一 是算力成本的下降。二是数据量的爆发和打通。三是 AI 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人工智能已 经从一项新兴技术走向与行业应用深度结合,借助低廉的算力和海量数据积累,人工智 能有望在更多行业找到应用突破。“数据”在人工智能 2.0 时代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度学习算法有很多参数需要微调, 因此需要大量的数据以得出可概括的模型,许多机器学习科研学者将数据比喻为机器学习的“火箭燃料”。 经过学术界几十年研究与积累,尤其是近几年深度学习的巨大发展, 我们已经有了十分优秀的算法,而数据已经成为决定未来算法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市场。We Are Social 和 Hootsuite 联合发布的《2019 年数 字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全球人口总数 76.76 亿人,其中手机用户 51.1 亿人, 网民 43.9 亿人,有 34.8 亿人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经过 20 年的发展,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的网民总规模达 8.54 亿人,占全球网民总数的 19.5%,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 同时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 61.2%。巨大的网民规模数量意味着中国企业拥有的数据量。我国 5G 的领先优势将有利于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人机互动等对数据传输要求比较高的特定场景加速落地。5G 架构其关键目标及特点即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 低时延高可靠性和低功耗大连接。从我国 5G 的发展历程来看,2016 年完成关键技术验 证测试,2017 年完成技术方案验证测试,2018 年完成系统验证测试,5G 网络建设一直 在全速推进。目前 5G 在我国提前进入商业进程,2019 年 6 月 6 日正式发放牌照。与 4G 对比,5G 拥有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能力上可提供至少十倍于 4G 的峰值速率、 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5G 场景下,峰值下载速率为 10Gb/s(4G 为 1 Gb/s),延迟为 1ms 以内(4G 为 10ms)。传输速率更快,延迟更低保证 5G 的“速度” 更快,适合于汽车高速移动等数据实时传输要求较高的通信场景。另一方面,AI 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 5G 的商用也在促进中国社会各行业进行数 字化转型。目前,我国交通、安防、医疗、金融、教育、物流、汽车等各行业都在积极 进行数字化转型。比如安防应用领域,“AI+安防”已形成了从技术/硬件到厂商/解决方案 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医疗领域也在朝着互联网+AI 的方向前进,我国的互联网医院 2015 年仅有 4 家,2018 年我国互联网医院为 146 家,其中新增的互联网医院为 55 家。 2019 年,截至 11 月,我国新增的互联网医院为 148 家,初步估计 2019 年我国互联网 医院近 300 家。从医院互联网化进程中可以窥见医疗行业信息化进程在不断提速。庞大的网民基数,5G 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将助力中国充分发挥 其大数据竞争优势,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场景的扩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政策方面,我国自 2015 年颁布《中国制造 2025》以来,先后发布多项支持人工 智能发展的政策,为其发展和落地提供大量的项目发展基金。2017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 发展规划》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的第一个系统部署文件,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 战略,明确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 同步,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 创新中心。根据赤道链报道,从地方政策来看,全国多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国 31 省市中已有 19 个省市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其中有 16 个制定 了具体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道,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作为中国技术、人才和产业发展最具优势的区域,目前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 将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我们认为,此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明确了人工智能 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地位,结合我国的数据红利以及 5G 等基础架构带来的应用优势, 人工智能行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 2.0 时代。2.2 智能驾驶:5G&人工智能的最佳应用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明确了第五代移动通信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地位,其也 将在十四五期间系统布局、加快建设。我们认为,我国 5G 的领先优势将有利于人工智能在智能驾驶场景加速落地,产业发展节奏有望加快。5G 的商业化落地加速车辆联网技术迭代升级。5G 架构演进初期,就将车联网作为 5G 通信的重要场景之一。从我国 5G 的发展历程来看,2016 年完成关键技术验证测试, 2017 年完成技术方案验证测试,2018 年完成系统验证测试,5G 网络建设一直在全速推 进。目前 5G 在我国提前进入商业进程,2019 年 6 月 6 日正式发放牌照。与 4G 对比, 5G 拥有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能力上可提供至少十倍于 4G 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 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5G 场景下,峰值下载速率为 10Gb/s(4G 为 1 Gb/s), 延迟为 1ms 以内(4G 为 10ms)。传输速率更快,延迟更低保证 5G 的“速度”更快,适合于汽车等高速移动通信场景。根据《华为 5G 无线网络规划解决方案白皮书》,测算智 能驾驶技术的网络通信需求,若实现 L4, L5 自动驾驶,所需传输时延低于 10ms,传输 速率达到 100Mbps。另一方面,为实现 V2X 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以及高 精度地图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于实时动态差分(Real Time Kinematic, RTK)可达到 空旷室外厘米级的定位。在复杂城市环境中,需要结合 V2X 进行融合定位。我们认为, 基于 5G 边缘计算,有望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实时更新,保证定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 4G 网络时代,我国已建成成熟庞大的底层通信网络,目前具备大力发展 C-V2X 的基础条件。同时,工信部已于 2018 年 10 月发布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 信使用 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暂行)》,规划 20MHz 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用 于 LTE-V2X 直连通信技术。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 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 2020 年实现 LTE-V2X 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 开展 5G-V2X 示范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 30%以上。政府层面在推动 5G 和车联 网技术融合发展,在 5G 商用逐渐落地之后,我们判断未来 1-2 年内 5G-V2X 将较快成 为主流技术并支撑车联网技术升级,拥有更低的时延和更稳定的通信质量。政府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智能驾驶落地。我们认为,从智能交通工具写入《中国制造 2025》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政府一直 以来通过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推动智能驾驶落地。其中,国务院 2017 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0 年人工智 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5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 规模超过 1 万亿元。工信部为配合上述目标的实现,在 2017 年 12 月发布了《促进新一 代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八大智能产品之 首,表示要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支撑高度自动驾驶 (HA 级)。我们认为在产业政策方面,智能驾驶行业由国务院制定方针政策,中央各部委和地 方政府进行细化落实,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同时在产业规模、智能车辆用 户渗透率方面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政策将助力智能驾驶时代加速到来。2.3 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被明确提出,《建议》第 14 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软件做为智能制造产 业的核心基础支撑,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产业发展提速期。工业数字化赋能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新华网援引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指出,2018 年、2019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1.42 万亿元、2.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分别为 1.5%、2.2%。预 计 2020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 3.1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2.9%,可 带动约 255 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核算包括核心产业及融合带动影响, 随着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拓展,2019 年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占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 比重已达 74.8%,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第二产业增速放缓,工业互联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 GDP 保 持较为良好的增速水平,第二产业增速逐渐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援引中国经济网,201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99.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0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1%;第二产业增加值 38.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5.7%;第三产业增 加值 53.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6.9%。我们认为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是大势所趋,也将会为 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研究,工业互联网对第二产业带动作用最显著。第二产业已成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主战场,工业互联网 已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服装、能源、机械、汽车、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和领域,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规模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助力企业提升质量效益。以 2018 年测算数据为例,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规模分别为 131 亿元、6630 亿元、3044 亿元,对第二产业的带动 规模最大,带动效应最显著。2.3.1 工业软件:将在智能制造大时代迎来高速发展期根据机器之心援引 e-works,工业软件主要包括三大类:(1)支持工业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创新的工具类和管理类软件,即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领域。具体包括 CAD(计算 机辅助设计)、CAE(工程仿真)、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主要指数控编程软件)、CAPP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2)支持企业进行业务运营的 各类管理软件,即管理软件领域。具体包括 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SRM(供应商关系管理)、APS(先进生产排程)等;(3)支持对设备和自动化产线进行管控、数据采集和安全运行的工控软件领域。主要包括 APC(先进过程控制)、DCS(集散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 控制)、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根据雷锋网,赛意信息副总裁、工业互联网子公司总经理蔡胜龙认为国内工业软件 发展现状是管理软件相对比较强,工程软件、研发设计软件相对比较弱”。我们认为工 业软件作为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渐受到关注, 由于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国产工业软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已在多领域迸发出了蓬勃生机。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领域,CAD、CAM、CAE、PDM 和 PLM 已经汇聚了众多厂 商,比如中望软件的二维 CAD 和三维 CAD/CAM 软件已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 能科股份致力于研发数字孪生技术和高端制造装配系统,全资并购了西门子公司的合作 伙伴联宏科技。管理软件领域,以用友、金蝶、浪潮等为代表的 ERP 厂商是国内市场 的主力军,近几年在加速云战略转型并取得了突破成果;鼎捷软件致力于面向制造业的 ERP 软件,拥有 PLM、MES 等全系列软件,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工控软 件领域,在工业互联网热潮下,工控安全引起企业广泛关注,国内许多安全厂商也推出 了相关配套的工业安全软件产品。如绿盟科技、奇安信、亚信安全等推出专门针对工业 安全的软件套件,满足企业的生产安全以及相关行业合规性要求。2.3.2 工业互联网方兴未艾,政策提速产业进程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丰富,提速产业进程。根据中国电力网,2015年 7 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以智能工厂为 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 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 共享。”这是最早提及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政策。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成为首个专门针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政策文 件,标志着发展工业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 年以来,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网 络、平台等细分方向,工信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更加细致的政策文件,围绕标准、评测、 试点和推广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提出了行动计划和工作计划。新基建将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节奏。工业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写 入新基建。根据新华网,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标识 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我们认为, 在新基建的拉动下,我国工业互联基础设施将会在最近 1-2 年迎来高速发展。随着底层 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业数据将会被更好的收集、传输和使用,打通数据闭环,赋能行业 升级转型。 2020 年 6 月 30 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2020 年工作计划》,目标 在 2020 年底:在提升基础设施能力方面,打造 20 个企业工业互联网外网优秀服务案例; 打造 10 个标杆网络,推动 100 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000 个地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 联网内网改造升级;鼓励各地组织 1-3 家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利用 5G 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在构建构建标识解析体系方面,面向垂直行业新建 20 个以上 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增标识注册量 20 亿。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遴选 10 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 50 家重点行业/区域平台。政策文件方面,研究制定出台《工 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管理办法》、《工 业互联网数据合作共享行动计划》等文件。 根据新浪财经援引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20 问》,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5 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 系。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 系不断健全并规模化推广。形成 3-5 个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 2035 年, 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我们认为,随着工业互联网写入新基 建,行业政策正在提速,护航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工业互联网已进入发展快车道。2.4 网络安全: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的重要手段此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在第 11 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及第 14 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两次强调了安全可靠,提出形成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并在第 50 条中进一步强调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 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新之外,国家对于相关领域的安全可控能力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认为,IT 的安全可控 以及网络安全的强化将在十四五期间得到高度重视,相关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场景扩容+政策助力,网络安全向新台阶迈进。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尽管起步较晚, 但由于其与所依附的保护对象重要性息息相关,又极具动态性和扩展性以及较强的壁垒, 近几年来在政策法规、新 IT 场景等多方面因素驱动下,已逐渐发展成一个较为重要的 IT 细分市场。根据 IDC 数据,中国已成长为除美国外网络安全支出最多的国家,且预计在 2019-2023 的这 5 年时间中,国内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支出 CAGR 有望达到 25.1%,在 2023 年将增长至 179 亿美元,远高于同一时期内全球网络安全相关支出的 CAGR 9.44%。 我们认为,正是监管合规需求以及 IT 场景扩容两方面驱动因素的叠加影响,使得网 络安全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保 2.0、《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进一步落地;另一方 面是数字经济时代新 IT 技术发展下催生的网络安全新需求,如各种云计算应用场景带来 的网安问题、各种数据存储形式、使用和共享模式变化带来的新数据防护需求等。安全服务的占比在提升。此外,我们判断国内企业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T 安全是一 项重要的商业风险,不再是象征性地采购某个功能单一的安全产品,而是对更弹性的安 全部署、更精细化的防护策略、更实时性的智能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动化响应与安 全服务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正成为网络安全行业大趋势:大量繁琐的日常安全工作自动化; 更为弹性的安全控制部署在本地、云端、边缘侧;根据不同的应用、用户需求制定 更为精细化的防护策略等等;各种不同的安全服务在安全平台上进行整合。我们预计安 全服务的比重将逐渐上升。根据骇极安全搜狐号援引赛迪顾问,随着虚拟化及云服务理念的渗透,网络安全盈利模式正逐渐由软硬件产品向服务逐步转移,预计到 2021 年安 全服务占比有望达到 19.8%,将比 2018 年提升 6 个百分点左右。新技术与新场景,新要求与新赛道。《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以及测评要求、安全设计数要求)已于 2019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同时《信息安全 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也已于 2019 年 8 月 30 日发布,2020 年 3 月 1 日正 式实施。等保 2.0 相较于 1.0,最大的变化正是其覆盖范围和覆盖对象的扩展,特别是保 护对象从传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到云平台、物联网、工控系统、大数据、移动互联等 各类新技术应用,实现全覆盖。从场景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新的 IT 场景诞生了新的网络安全需求。等保 2.0 正是 因为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在实施过程中的特殊处理,根据需要增加了云计算、移动互 联、大数据等相关内容。我们判断,比如云安全和安全云,前者这两年因大量系统上云 后传统的盒子形态网关类防护产品不再适用,从而有了适配云平台的软件化安全产品, 解决诸如租户隔离、东西流量等问题;后者则是面向 SaaS 服务提供商,提供诸如云抗 Ddos 攻击、云 WAF 等安全云服务。同样,大数据和物联网场景下,也带来了态势感知、 威胁情报、数据确权、个人隐私数据防护、app 加固等一系列安全新需求。从客户的角度看,政企客户面对越来越频发的 APT 攻击、数据泄露等,以及越来 越细化的合规要求,也会持续加大 IT 安全相关防护能力的建设,并通过对云计算、大数 据、AI 等新兴技术的引入,提高对各类未知威胁的主动防御、快速响应和有效处臵的能 力。新的场景与新的监管需求相辅相成,等保 2.0 相关章条增加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相关内容,也正成为网络安全细分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根据骇极安全搜狐号援引赛迪顾问,预计 2021 年国内云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6 亿元,19-21 年平 均增速 45%;2021 年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1 亿元,19-21 年平均增速 50%, 均高于网络安全行业整体增速。我们认为,在新一轮政策推动下,应充分重视这些高增长网络安全新兴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2.5 云计算:高投入和高估值共振,行业将带来高收益从政策支持以及云计算投入来看,我们判断云计算的高景气主线未来仍将维持。4 月份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发展内涵,大力推动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 国内行业巨头在此背景下纷纷加码云计算:4 月,阿里云宣布未来 3 年 2000 亿元的新 技术新基建计划;5 月,腾讯云宣布未来 5 年 5000 亿元布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 链等领域。根据中国电子报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 1290 亿元,同比增长 34%,过去四年复合增速达 35%。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从美国的云计算发展来看,美股市场在去年迎来了大量的云 计算公司上市,如 Bigcommer、Schrodinger、Snowflake 等,并持续取得了超额收益; 对比来看,我国目前云计算的相应上市公司标的还较少,其中的差距在于,美国云计算 发展早于中国,数量比中国多,并且发展更为成熟,我们判断随着我国云计算公司不断增多并走向成熟,相应云计算公司超额收益有望持续提升。美股云计算公司上市股价表现强势。根据腾讯新闻,美国跨境电商平台(SaaS) BigCommerce 2020 年 8 月 5 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之后表现亮眼,上市仅两天,股价就 已站上近四倍于 IPO 发行价的位臵。BigCommerce 上市首日开盘价 68 美元,较 24 美 元的 IPO 发行价上涨 183%;盘中最高触及 93.99 美元,收盘价 72.27 美元,较发行价 上涨 201.13%。次日,该股再次大幅上涨,盘中最高触及 104 美元,较 IPO 发行价上 涨 333%;收盘报 93.51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 290%,较前一日上涨 30%。强势的股价 走势使得 BigCommerce 成为 2020 年度表现第二亮眼的美股 IPO,仅次于美国生物研 究软件研发商 Schrodinger,后者当前的股价较 2 月 IPO 时高出 329%。据新浪财经报 道,云原生数据仓库Snowflake 在美国当地时间 2020 年 9 月 17 日上市首日收盘飙升 111.61%,股价报 253.93 美元,市值达到 707 亿美元,创软件公司史上最大规模 IPO 纪录。美股云计算公司享受高估值。BigCommerce 与 Shopify 的主营业务一致,都以云计算为基础,为各类跨境电商提供建站平台等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截止到 2020 年 8 月 7 日,BigCommerce 市值达到 52 亿美元,其 2019 财年营收为 1.121 亿美元,因此 其 2019 年的 PS 为 46 倍。BigCommerce 的竞争对手是加拿大电商平台 Shopify,该 股市值 1226 亿美元,其 2019 财年的营收为 15.8 亿美金,对应 78 倍 PS。高粘性、轻资产是高估值的基础。粘性本质是可持续性收入和高替换成本。由于软 件的云化,软件有了消费属性:按月/年收费、先收费再服务,且对于用户来说,更换软 件的成本巨大。所以,软件是一种消费,且是粘性更强的消费。另外我们认为,软件公 司普遍是轻资产型公司,轻资产公司能够实现投入相应少量的资本却可以产生大量利润, 无论从资产端和收入端均能够更好的撬动企业成长,因此我们认为轻资产+高粘性的特 性是云计算软件企业高估值的基础。 目前 A 股与美股云计算公司领域发展差距巨大,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市值最 大的用友网络市值不超过 1500 亿元,而美股的微软市值达到了 1.7 万亿美元,用友网 络 2019 年收入为 85 亿元,微软 2020 财年(截至 2020/6/30)收入达到 1430 亿美金。 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高,在持续的政策推动和行业投入下,我们看好 A 股云计算公司的发展前景。3. 强调软件:软件在 IT 中投入的比例进一步上升我们认为,伴随着国家对新兴科技技术发展以及关键信息基础国产化的重视度提高, 十四五期间,有望对相应技术及产业加强政策支持、明确发展指引,在此大环境下,软 件在在整体 IT 产业链中的投入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行业将迎来软件的大时代。强调解决关键软件的卡脖子问题,软件国产是实现安全可控的基础从去年已发布的发展规划以及政策指导来看,在推进各领域信息化以及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加强加快相关软件的建设投入已成为明确趋势。2020 年 3 月,工信部司长表示将实施国家软件重大工程,根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重点介绍了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 软硬件方面,将实施国家软件重大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关键软件的卡脖子问题,着 力推动工业技术的软件化,加快推广软件定义网络的应用。二是在云计算方面,将提升 云平台基础设施的能力,完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防护等云服务,深入推动中小企 业上云,促进大型企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更多的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 谢少锋司长提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重 心和基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从近期看来可以发挥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缓解经济 下行的压力。长期看,能够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动能,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基础软件等方面,工信部将围绕 5G 网络、工业互 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以长补短、加快进程,打好产业基础 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我们认为,此次工信部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关键软件卡 脖子问题说明了国家发展国产化软件的决心,明确了软件发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区别于基础软件,应用软件是垂直于各个子行业的软件公司。由于软件 公司的特点,使得应用软件是与行业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拥有各个行业的入口效应,并 且更为重要的是行业数据的价值。所以,在应用软件领域,坚持国产化、坚持数据安全是必要的。我们认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软件公司,比如酒店行业、金融行业、地理行 业、建筑行业、政府行业、医疗行业等,将有进一步的发展机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为软件发展创造健康环境在去年 11 月,国家强调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将为软件研发和商业化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软件行业更健康的发展。根据新华社报 道,中共中央政治局 11 月 30 日下午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学习主题是: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 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2)要加强知识 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3)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修订工作, 增强法律之间的一致性。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4)要健全大数据、 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我们认为本次学习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保 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就是在于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改善当下的营商环境,尊重知识的价值,进而保护创新的种子。同时,本次学习中指出了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业态知识产权要完善相关保护制度,体现了国家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培育呵护的决心。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创新,也是十四五规划中党和国家未来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一财经援引央视新闻,十四五规划中多次提到创新,坚持创新被列为 未来五年十二项重要领域工作的首位,以专章进行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编制五 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被 设定为在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被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 造发展新优势,更被摆在未来五年一系列重要领域工作的第一位。 我们认为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下,从用户角度来看,软件产品使用权将受到保护, 盗版软件逐渐退出市场;从产业竞争的角度来看,抄袭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长期来 看,加大执法力度,改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将会推动软件行业向着更加健 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软件国产化的高度重要性叠加良好的软件发展环境,软件在 IT 中的投入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强调重视软件。4. 风险提示1. 汽车智能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2. 新车质量提升影响车后市场发展。(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2021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云化发展,软件应用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明显;中部地区软件业增速较快,东部地区保持集聚和领先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同比增长15.4%。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9362亿元,同比增长9.9%,人均实现业务收入106.6万元,同比增长8.7%。截至2019年末,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673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8万人,同比增长4.7%。行业发展趋势1.行业进入结构优化、快速迭代的关键期随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国家政策贯彻落实进入加速冲刺的最后一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将持续深化,软件产业的产品形态、服务模式、竞争格局将不断演进,软件将向云化、服务化、平台化、融合化、生态化趋势发展。随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渗透力不断增强,软件服务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造产业生态,产业整合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需求更加旺盛,产业发展将以协同发展、融合创新、快速迭代为主要特征。2.应用领域的进一步细分促进纵向产业整合软件行业的服务化趋势使得软件企业必须了解客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开发软件产品并提供服务。应用领域的逐渐细分导致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也逐渐细分。对下游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也成为客户挑选软件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的重要因素。行业细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行业的横向发展,但由于对客户需求的不断细化,加上对行业的深入理解,更加有利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进行纵向产业链整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户黏性。3.对产品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的重心逐渐向互联网转移,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类信息安全责任的频发,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并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需求更加突出长期以来,全球IT产业基本建立在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底层技术基础之上。2008年微软“黑屏”事件、2013年美国“棱镜门”、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乃至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以华为为代表的诸多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限制封锁等事件,持续凸显了我国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现底层基础软件自主可控需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不主故常

2021年IT架构产品及服务项目市场分析报告

IT基础架构建设主要为企业提供所需 IT 硬件资源及软件资源的集合,根据是否使用云环境,IT 基础架构分为传统架构、公有云架构和私有云架构等。1、政策分析近年来,国家颁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主要包括支持IT行业、上云等发展的政策、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市场分析(1)IT服务行业2014-2018年,全球IT服务市场由9,550亿美元增长至9,8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83%。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落地推广,各行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IT应用领域及实现功能不断拓宽,预计未来全球IT服务市场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图表 11:2014-2021 年全球IT 服务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Gartner,尚普华泰咨询整理根据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20 年中国 IT 基础架构运维市场研究》,2014-2019 年,我国 IT 服务市场规模从 4,116.6 亿元增长至 7,681.3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3.29%,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图表 12:2014-2023年我国IT服务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艾瑞咨询,尚普华泰咨询整理(2)IT 基础架构建设市场概况2014-2019 年,我国IT 基础架构建设市场规模从676.9 亿元增长至1,187.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90%,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图表 16:2014-2023 年我国IT 基础架构建设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艾瑞咨询,尚普华泰咨询整理(3)IT 基础架构运维服务市场概况2014-2019 年,我国 IT基础架构运维服务市场规模从 1,079.9 亿元增长至 2,080.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02%,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图表 18:2014-2023 年我国IT基础架构运维服务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艾瑞咨询,尚普华泰咨询整理(4)行业技术特点IT 基础架构运维技术从自动化运维、平台化运维、数据化运维和智能化运维等方面落地实践,具体如下:图表 23:IT 基础架构运维内容及应用场景技术水平主要内容主要应用场景自动化运维技术在日常运维过程中经常有重复且可操作性较低的基础工作,通过自动化运维工具可以将运维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释放出来日常巡检自动化、标准操作自动化、应用部署自动化、容灾切换操作自动化等平台化运维技术由于企业IT基础架构日趋复杂,数量庞大的软硬件产品使得逐项运维工作量过大,运用大数据、PaaS平台等技术手段将运维工具进行集成封装从而提高运维效率日志采集平台、应用性能监控平台、统一资源配置管理平台、应用部署平台等数据化运维技术由于用户数量、业务规模、数据量的迅速增长,建立数字化、可视化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运维效率知识图谱、数据仓库、数据中台、数据可视化等智能化运维技术随着新技术、新问题、新架构的不断推出,传统运维无法有效解决相关运维场景及问题,运维效率也逐渐难以满足需求,将人的知识和运维经验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相结合,开发一系列智能策略以逐步实现智能化运维故障预测、故障自愈、自动扩缩容、智能问答知识库、智能发布变更等3、行业竞争格局IT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参与行业竞争的企业较多,呈现高度分散的市场竞争格局,单一企业市场份额较低,行业内主要企业在重点服务领域及区域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1)北京银信长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的IT 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商,主要面向政府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IT运维整体解决方案,为行业客户提供IT规划咨询、IT基础设施及IT外包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覆盖IT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2)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心的IT支持与维护服务、IT外包服务、IT专业服务、IT软件服务、软硬件销售及自有产品销售等。(3)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主可控技术为基础的云计算综合服务商,向各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技术服务。(4)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金融科技,赋能金融IT架构转型升级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分布式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政府、农业等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4、风险分析(1)市场竞争风险IT 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参与行业竞争的企业较多,呈现高度分散的市场竞争格局,单一企业市场份额较低,行业内主要企业在重点服务领域及区域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同时,由于本行业客户集中于金融、电信、交通运输、政府等领域,且不同领域之间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未来行业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此,如果未来企业未能紧跟市场需求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及技术实力,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可能降低企业的市场份额,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综合竞争力。(2)科技创新风险IT行业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大数据、人工智能、图数据库和图计算等技术,呈现出技术门槛高、技术更新迭代快、技术生态不断完善、技术交叉融合深化等特点,从而要求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前沿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刻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以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提高前沿技术应用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企业不能准确把握甚至错误判断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能将新技术应用于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升级与优化,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将使企业可能丧失在业务过程中不断累积的技术及创新优势。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金融服务外包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纱希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市场分析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自律规范与管理职能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承担。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1、政策分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指出: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2、市场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的《2019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快报表》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7,776 家,市场参与主体规模庞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的《2015 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2016 年1-12 月软件业经济运行快报》《2017 年1-12 月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快报表》与《2019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快报表》,经整理统计,从2012 年至2019 年,国内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的软件产业收入从2.48 万亿元增长到7.18 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40%,远高于同期间GDP 复合增长率,行业保持迅速发展。软件行业收入占GDP 比重从2012 年的4.60%跃升至2018 年的7.01%,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加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细分业务增速不均,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比重继续提高。2019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8 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5.40%,但从细分业务来看则增长不均。具体而言,2019 年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2,574 亿元,同比增长18.40%,增速高于行业水平。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引领软件行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并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占比进一步提高。3、竞争企业分析第一类是电力系统内部的科研院所和信息化建设单位。这类企业熟知电力行业运行特点,占有一定的体制优势,能够准确把握电力信息化需求和动向,具有丰富的信息化实践经验,是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建设单位。这类企业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南京南瑞集团、南方电网鼎信科技集团、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第二类是综合性软件企业,这类企业技术水平较高,管理体系相对完善,市场竞争力强。但由于其业务涉及各个行业领域,在某一具体行业的专注度较低,电力行业业务占整体业务比例较小,因此他们在电力行业市场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这类企业国外企业有 SAP、Oracle、埃森哲,国内企业有东软集团等。第三类是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厂商。这类企业聚焦电力信息化,对电力行业客户具有较高的专注度,业务积累深厚。基于自身专业优势,对用户特定方面需求把握深刻,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这类企业在某一些细分领域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典型企业主要有朗新科技、恒华科技、远光软件、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和金现代等。4、风险分析2017 年度、2018 年度和2019 年度,对国家电网公司最终控制的客户进行合并计算之后,公司对国家电网公司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56%、59.50%和57.33%,占比较高,但由于公司在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业务开拓迅速,前述占比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公司是一家主要为电力行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软件企业。公司秉承“务实、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深耕电力信息化行业十余年,服务领域覆盖了电力行业生产、安全、基建、营销、调度等业务领域,成长为电力信息化领域领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以及国家电网省电力公司等公司独立签署合同、开展业务,独立向其开具发票。目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客户所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特别是电力等能源行业信息化服务领域,用户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多年来在电力等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如果公司在未来经营发展过程中,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正确判断,对行业关键技术、需求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掌控,无法根据社会和客户的需求及时进行产品或技术更新,将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市场分析》

君有忧色

让APP开发产品更受欢迎市场调研必不可少

也许从前我们点餐需要提前知道餐馆的电话号码,然后一到饭点就给餐馆的老板打电话,要说一大串又要担心老板会忘记,而且又怕老板信息同步不及时,而作为老板呢?陌生的人单子又不敢接,熟人的单子又怕忘记,反正双方都有顾虑而且十分的不方便。但是如今,我们只需要开发app软件即可满足我们线上订单的需求。订单双方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也不用担心会忘记,解决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催生了许多潜在客户,因为网络订单能给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许多人愿意去尝试,并且这种足不出户的好处最大化满足的人们的对于方便的追求。移动app开发之间的市场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当今时代任何互联网产品如果脱离了市场的基本需求那么就不存在产品的运营的阶段,我们都知道一个产品如果脱离市场那么它根本就不能存活,这样的产品即便做得再好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没有市场的产品就比如没有水的鱼,活活淹死在水池里。市场调研其实流程并不复杂,但是很多公司并不愿意投入精力到这上面来,但其实这是许多企业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市场调研的得来的东西并不能准确说明整个市场的现状,但其实往往一份10份问卷就能构成一份有效调查。我们都了解产品运营这个阶段其实同样重要,许多的企业公司都是一手好牌却打的很烂,拥有着很好的资源,拥有着很好的产品,却一手构建了极差的商业英雄模式,通过一些低劣的营销手段或者故步自封让整个产品的市场链断节,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所以一家的好的企业,靠谱的营销团队也是少不了的。移动app开发之后,紧接而来的则是产品的推广,要推广的自己产品,要让产品有很好的运作市场才是产品的存活之道,这一点也告诉我们推广也是产品生长最重要的一环,好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我不可否认市场的确存在口碑作品。口碑互联网产品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比如网易云音乐,这款产品几乎在前期没有任何的大肆推广与宣传,完全是凭借自身的口碑,通过粉丝带动粉丝的推广而火起来的,因此这样的产品一旦火起来了就立马站稳音乐app的脚跟,并且开启了该市场的垄断。

王乃悦之

工业软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预计2021年将达2600亿元左右(可下载)

获取《工业软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大水养大鱼,工业软件行业腾风起》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互联网2”,该报告编号为20bg0141。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未来几年增速维持约16%,达全球市场增速的三倍以上。国内工业软件渗透率较低,CAM、MES、CRM等仅为20%左右,PLM等产品渗透率不足20%。MES系统提高生产环节效率,比如某企业利用MES系统推进少人化生产,在不改变现有人员数量及生产面积的基础上产能提升3倍,生产线可靠性达99%,可追溯性达100%。2019年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元,未来几年市场增速维持16%左右,是全球工业软件市场增速的三倍以上,预计2021年将达2600亿元左右。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以近五千分,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守而勿失

2018年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 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重硬轻软「组图」

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为提高工业研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水平的相关软件与系统。工业软件具有分析、计划、配置、分工等功能,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从而使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的方向变革。制造业信息化是中国制造业具有全球竞争力、最终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其中,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贯穿智能制造系统的各个层级。在全球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作为实现智能制造重要要素的工业软件的发展便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据CCID数据显示,2016-2018年我国工业软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连年大于全球的增速。2018年全球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约为2.65万亿元,我国工业软件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678.4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比重的6.3%,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反观2018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区域分布情况,华东地区与中南地区两个地区的工业软件产品销售额最多,两者销售额占比合计达到61.8%,其中,华东地区所作贡献最大,工业软件产品销售额占比为35.9%。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与中南两大地区。产品结构重硬轻软,大型客户占主导地位工业软件从应用环节可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嵌入式软件类以及信息管理类四大领域,其中,PLM、MES及ERP分别为这四个领域中工业软件系统的典型代表。依托工业软件系统感知、分析、计划、配置、分工等功能,企业能够从机器、车间、工厂层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升生产线协同水平,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工业软件行业近两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研发设计类和嵌入式工业软件产品保持较快增速,2018年我国嵌入式工业软件产品实现销售额963亿元,占比达到57.4%;其次是信息管理类产品,销售额占比为17.1%,这得益于国内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增长而带来的新的信息化需求。从工业软件客户类型结构来看,2018年大型工业企业的投资占比继续超过50%,达到52.1%,而中小型企业方面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大篷车

计算机软件PLM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报告综述:1.未来三年: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全球规模有望达到263亿美元,内部配置领域是PLM市场发展趋势2018年-2023年全球PLM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将有望于2018年的185.7亿美元增至2023年达到263.3亿 美元,全球PLM市场在2018-2023年的CAGR约为7.2%,从市场趋势看,内部配置是大型传统行业发展PLM的首选。 PLM逐渐从主流离散制造行业进入非传统行业,并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密切结合。2. PLM最关键的功能在于优化产品研发的全管理流程,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发是产品力的坚强基石,PLM通过数据的关联管理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变更,帮助其快速回应市场 消费需求。同时,PLM还可以辅助尽早发现和修正错误,从而降低企业试错成本,优化研发流程体验。3. 全球主流市场被外企垄断,CAD厂商处于技术领先位置,持续领跑PLM行业PTC,达索系统和西门子是全球PLM市场中表现最佳的前三大技术领导者,西门子的 Teamcenter 和 达索系统的 ENOVIA软件最受青睐。近十年中,CAD厂商在PLM行业持续拥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CAD领先厂商Autodesk也一直 是PLM领域的有力竞争者之一。1 行业概述1.1 PLM概念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ct Lifecycle Management,简称PLM) ,是一种为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提供 服务的软件解决方案。PLM可以应用于在单一地点或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 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集成与产品相关的人力资源、流程、应用系统和信息,以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 信息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 PLM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LM侧重以产品为核心,将企业智力资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合 理有效地管理,从而协同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和更新迭代,帮助企业组织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1.2 PLM:生产数据规模化的产物,CAD/PDM概念的延伸 PDM/PLM概念的应用与发展与CAD息息相关:CAD的大量应用,使企业认识到了与产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 从而推进工业数字化、工业4.0和PLM行业的重大变革,加速供应商在解决方案中融入新兴技术的趋势。 PLM完全包含了PDM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是其功能的延伸:PDM主要针对产品开发过程,强调对工程 数据的管理,而PLM在其内容基础上又强调了对产品生命周期内跨越供应链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从 而使特定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内外部涉众之间可以更加密切协作,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1.3 PLM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支撑环境 使用PLM软件真正管理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需要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多系统进行集成:只有PLM可以最大 限度地实现跨越时空、地域和供应链的信息集成,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充分利用分布数据资源和企业智力 资产。因此,PLM系统的价值取决于在企业内能否与ERP、SCM、CRM来集成使用,组成PLM生态系统, 实现更全面意义上的协同工作。1.4 PLM功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时耗做最正确的研发 PLM最关键的功能在于优化产品研发的全管理流程,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发是产品力的坚强基石, PLM通过数据的关联管理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变更,帮助其快速回应市场消费需求。同时,PLM 还可以辅助尽早发现和修正错误,从而降低企业试错成本,优化研发流程体验。 PLM在设计和研发方面应用最为广泛:根据Business data的调查数据,PLM软件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缩短产 品研发周期(30.94%),并改善产品服务的设计迭代流程(27.34%),有效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PLM在高 级可视化、预测分析以及工程制造方面的应用也加速了该技术的发展。1.5 PLM应用:为数据资源提供个性/差异化的存储和管理 PLM市场自2015年起正在逐渐走向定制化,并推出个性化的行业解决方案:PLM系统可以根据企业所属的 不同行业制定差异化解决方案,例如达索系统与IBM公司推出的CATIA航空航天解决方案,西门子公司为船舶 业、全球能源与公共事业行业开发的Teamcenter 解决方案等,都是针对企业的要求而进行的个性化研发。 行业头部供应商西门子、PTC和已基本完成由许可证向订阅模式的转型:为了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功能体验, PLM软件正从永久许可模式转向订阅模式,以确保客户能够访问产品的最新版本和增强功能。2017年至 2019年,PTC实现了毛利率从72%到76%的增长,订阅的高毛利率是公司毛利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1.6 PLM产品分类 PLM产品主要可以分为CAx,cPDm和数字化制造三类:PLM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分析(CAE)、辅助制造(CAE)以及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系统衔接一体,使企业能够对产品服务从设计、研发、生产最终报废 等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及信息进行高效和经济的应用、集成与管理。 PLM软件供应商来源可以分为PDM/CAD工具类软件和ERP软件两类:由于ERP与PLM系统之间无明显技术 壁垒,而ERP厂商往往具有良好的研发制造企业泛客户群,因此会选择进军PLM业,打通企业信息化链条。2 市场规模2.1 未来三年: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全球规模有望达到263亿美元 全球PLM市场前景广阔:根据Quadrant Knowledge Solutions的调研报告,2018年-2023年全球PLM市 场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将于2018年的185.7亿美元增至2023年达到263.3亿美元,全球PLM市 场在2018-2023年的CAGR约为7.2%。 内部配置领域是PLM市场发展趋势:在部署类型上,PLM市场主要由本地部署和专业服务占据,2018年 二者份额共计达93.1%,从市场趋势看,内部配置是大型传统行业发展PLM的首选。2.2 下游客户:新冠疫情影响深远,PLM仍处于投资的上行通道 根据e-works的统计,2019年全球PLM市场投资规模达514亿美元,增长率为7.6%,其中数字化制造市场 增长8.6%,达到8.9亿美元。全球大部分PLM投资来自汽车、国防航空、高科技和工业机械等行业。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需求的衰减将一定程度上传导至PLM市场,全球PLM行业的市场投资增长率 预估为2.4%,但结合经济复苏效应与产业实际需求,PLM仍处于投资的上行通道。 大部分企业认为PLM企业值得继续投入:根据CIMdata的调查,近58%的调查企业每年PLM预算超过100 万美元,84%的企业表示2020年将对PLM投入保持不变或增长。2.3 地域分布:区域差异化显著,北美地区持续主导 区域部署差异化,北美地区继续主导行业市场:来自北美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收入共同占PLM总市场收 入的73.7%,北美和西欧发达地区将持续为PLM软件供应商提供最多的商机。 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北美强大的财务状况使其能够在PLM先进解决方案和技术上大规模投资,为该市场提供了 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该地区主要PLM软件供应商,如PTC,甲骨文、IBM竞争激烈,技术发展变革较快,为 企业争夺全球市场份额提供更有利条件。 中国PLM市场规模较低:对于中国PLM厂商来说,进入市场较晚,资本积累还需一段路程,但中国整体PLM市 场的利好环境,会给本土PLM厂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挑战。2.4 产业结构:工具类软件规模较高 行业工具类软件规模较高,市场竞争集中:工具类软件(Tools)包括设计仿真和CAX系列,在全球PLM 市场中占比达31.2%,我国工具类软件市场规模则超过了60%。 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国内供应商可以大致分成三类:①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为主体,代表性厂商有西门子、达索和PTC;②以PDM为主体的PLM厂商,主要代表性厂商包括北京艾克斯特、清软英泰、上海思普和武汉开目等;③以PLM+ERP为主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用友、甲骨文、SAP等。2.5 横向趋势:PLM正逐渐从主流离散制造行业进入非传统行业 PLM解决方案的主要应用行业为汽车运输、工业设备、航空航天和国防以及高科技工业部门,它们共计占 2018年全球PLM市场收入的77.6%,预计2018-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7.1%、6.8%和7.2%。 未来几年,PLM主要厂商正在试图凸显差异化竞争:仿真分析、系统工程等领域将会持续增长;服务收入 在cPDm市场的占比逐渐降低;PLM软件将更多进入零售业、能源业、食品饮料业等非传统行业。 此外,云PLM服务在中小企业和非传统行业中获得的市场吸引力持续上升,PLM供应商将继续专注于提高 他们的技术能力,并提升整体技术服务研发,以支持组织实现数字化企业战略的愿景。2.6 纵向趋势: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密切结合 PLM在主要通过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两大领域结合而推动工业4.0的发展,其在设计和研发 方面应用最为广泛:智能互联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方式正在改变PLM的实现途径,用户对于PLM的使用将不再 局限于管理层面,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寻求产品/业务的优化与创新。;在AI和ML的先进企业中,61%已完全集 成的PLM系统,而未接触两者的企业中,PLM的应用比例仅为12%。3 竞争格局3.1 企业竞争格局:全球主流市场被外企垄断 PLM行业主流市场被外国企业垄断:根据Quadrant Knowledge Solutions的统计,PTC,达索系统和西门子是 全球PLM市场中表现最佳的前三大技术领导者。 在PLM的主流应用市场中,共有14,971家企业在使用PLM软件产品。西门子的 Teamcenter 和 达索系统的 ENOVIA软件最受青睐,分别在市场份额中占比25%和16%。提供PLM的专业公司包括达索系统、西门子、PTC 等;由于ERP与PLM都体现流程管理的思想,关系密切,一些ERP巨头如SAP、甲骨文、IFS也提供PLM软件。3.2 产品选择倾向:主要受供应商行业优势与地域位置影响 西门子与达索系统都在美国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其客户的地域分布具有本土化倾向;在行业方面,企业客 户在选择PLM产品时可能会优先考虑供应商的行业优势,达索系统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西门子则在汽车 行业具有一定优势。3.3 企业竞争格局:中国进入市场较晚,行业分布离散化 中国企业进入市场较晚,集中于机械、电子领域:2009年,国内软件企业用友、金蝶以并购的方式涉足PLM, 与外企存在较大的技术服务差距;服务领域方面,三大PLM国外厂商的服务范围覆盖较为全面,而大部分的本 土PLM厂商则呈现出行业离散型特征,无法全面覆盖医药制造、化工、食品饮料和其他新兴行业市场。3.4 CAD厂商领跑行业 CAD厂商处于技术领先位置,持续领跑PLM行业:根据2010年CIMdata对PLM的统计,三大CAD国际巨头 PTC、达索系统和西门子已经处于行业绝对领先位置,三者共计市场份额占比达到52%。近十年中,CAD厂商 在PLM行业持续拥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CAD领先厂商Autodesk也一直是PLM领域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PLM/PDM技术的发展与CAD的发展息息相关,正是CAD的大量应用,才使企业认识 到了产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根据PLM概念的发展历史,其是对CAD的集成延伸,因此CAD 厂商 进入PLM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与客户资源先决优势。3.5 ERP厂商进入PLM市场的趋势呈现 二者并无技术壁垒:相比CAD/PDM厂商,ERP厂商在资源管理与组织协同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PLM 供应商则多提供全面的研发技术组合,包括设计,仿真,产品数据管理和协作技术等。 ERP背景的PLM厂商主要包括SAP、Oracle甲骨文、鼎捷软件、用友、金蝶等。根据Quadrant Knowledge Solutions的统计,虽然大多数PLM供应商可能提供所有的核心功能,但其功能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差异;技术 平台,集成BOM管理的复杂性和基于模型的数字孪生管理战略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差异化因素。3.6 行业竞争动态化,企业并购活跃 全球行业并购活跃:根据CIMdata与e-works的研究统计,2019年PLM市场共发生106起并购案例,略低于 2018年的123起和2017年的135起,绝大部分PLM市场被业界领导厂商掌控。4 主要企业分析4.1 国际PLM龙头:达索系统 达索系统成立于1981年,总部位于法国,公司于1999年首次提出PLM概念,并进行横纵向产业整合,收购企业 和渠道服务商以提供PLM相关服务。下游方面,企业覆盖制造业、基建&城市、生命科学&健康保健三大领域。 达索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多的PLM客户,并为其提供全面的PLM产品功能,以支持客户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 阶段需求。其主要的PLM产品包括Centric PLM, CATIA, SOLIDWORKS, ENOVIA, DELMIA 和 SIMULIA, 此外,公司还提供PLM分析的EXALEAD软件和为零售和品牌制造商提供3D空间规划的3DVIA软件。 达索系统提供了一个协作和集成的环境来连接所有的PLM应用,并创建差异化的消费者体验。由于其全面的PLM 技术能力和对客户需求功能的支持,达索系统在技术卓越性和客户影响力方面获得了市场较高的评价。4.2 国际PLM龙头:西门子 德国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847年,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能技术生产 商之一,是发电、输电和医疗诊断系统的领先供应商。西门子于2017年提出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解决方 案,成为制造企业迈向工业4.0的方案供应商。 西门子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很大部分依靠收购工业软件而实现,它在2001-2006年,相继收购了多家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厂商, 2007年,西门子收购美国PLM公司UGS (软件 生产商) ,为此后的数字化进程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西门子的PLM解决方案主要包括NX, Teamcenter, Simcenter 和 Tecnomatix,产品及服务覆盖工业自动 化、楼宇科技、驱动技术、能源、医疗等多种领域,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 2020年7月,西门子与SAP达成合作关系,双方将利用其行业专业知识,并将其互补的软件解决方案整合到 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和资产管理中。SAP将提供西门子的 Teamcenter软件作为产品生命周期协作和数据 管理的核心基础,西门子将提供SAP 智能资产管理以及 SAP项目和项目组合管理解决方案,通过网络为制造 商和运营商最大化业务价值。两家公司将从端到端的生命周期角度合作开发应用程序,以帮助客户实现无缝 的数字线程,从而改善整体业务绩效。4.3 国际PLM龙头:PTC Quadrant Knowledge Solutions于2019年12月发布了2019-2024年全球PLM市场前景预测报告,PTC被评为明 确的技术领导者。报告提到,PTC Windchill 与业内领先的工业物联网平台 ThingWorx 集成,为智能、互联的企 业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的端到端流程、监控运行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基础。PTC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来支持新 兴技术,例如为多个工业用例提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孪生、创建和维护数字主线、增 材制造,等等。凭借卓越的技术和对客户的影响力,PTC在全球PLM市场上被定位为明确的技术领导者。 以CAD、PLM为主的工业软件核心市场收益率占比超过70%,其中2019年,PLM市场份额可达19亿美元,平 均收益为3.15亿美元,在2019年至2024年的CAGR将达到7%。 PTC提供的的PLM服务目标于实现从概念到产品开发的有效管理,服务的规划和交付包括产品智能、连接服务、 预测服务和远程诊断等领域,主要产品为:①Windchill——具有突破性的PLM能力,可以将产品数据输送给组织内的更多利益相关者。②ThingWorx Navigate——直接连接于企业系统的应用软件,可以让利益相关者访问到最准确的产品信息。③Creo View——企业可视化技术软件,可以与企业内外部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共享3D CAD信息。④FlexPLM——借助于销售路线规划、物料管理和采样等平台,帮助产品快速融入市场。4.4 国内PLM厂商:能科股份 能科股份成立于2006年,从智能电气起家,2015年开始战略转型智能制造,坚持智能制造、智能电气双轮驱动战 略,主要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收购联宏科技,拓展完善PLM业务:2018年,公司收购为汽车、通用机械、工业电子等制造企业提供PLM软件服 务的企业联宏科技,以实现业务链的有效互补协同,进一步强化公司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获得产业链上游龙头西门子的高度认可:能科股份在多个行业拥有丰富的产品经验及客户积累,于2018年获得了 西门子工业软件在Teamcenter和Simatic IT两个产品的“SMART Expert Partner”认证,双方建立深入合作。4.5 国内PLM厂商:鼎捷软件 鼎捷软件成立于1982年,是国内工业ERP、MES龙头企业,为多行业行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技术服务,占比约50%,涵盖ERP、MES、PLM、HRM、BPM等多个软件应用领域。 鼎捷PLM贯彻一体化的信息系统集成策略,通过“上承CAD,下接ERP”,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设计、工艺、 生产、采购和质量等各部门间架设协同工作平台,建立从设计到生产运营的流程和数据的快速通道,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设计生产一体化”,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 凭借三十余年的经验实践,公司已积累了庞大的客户基数,累计合作企业数量超过50,000家。根据赛迪网 2017年的统计,,公司的管理软件产品在我国智能制造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占有率为14.7%,处于国内领先位置。4.6 国内PLM厂商:金蝶国际 金蝶始创于1993年,于2002年斥资2100万收购我国华南地区主流PLM厂商广州普维科技,并同步推出了集 成的K/3 WISE创新管理平台与面向高端市场的EAS PLM产品与解决方案,开始进军PLM行业,同时进行云 转型。IDC数据显示,金蝶连续3年在中国企业级SaaS ERM(即云ERP)、财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 金蝶PLM通过项目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共享和权限控制、工作流驱动等,以产品为中心把每个参与者联系 在一起,全面支持与产品相关的各种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的产品研发协同,缩短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14.40 13.95 15.21 17.35 19.59 20.12 1.06 1.91 3.41 5.68 8.49 13.1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ERP业务 云服务风险提示(1)疫情影响下游制造业客户投资规模受限。工业软件主要面对制造业企业,行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资金预算 有限,需要投入生产设备或生产材料,疫情影响下,公司削减或推迟工业预算。(2)PLM厂商竞争激烈。公司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既有大而有名气的公司,也有新兴的初创公司。激烈的竞争可 能限制或减少公司的市场份额,进而降低公司的收入和利润。(3)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及预期。受疫情影响,下游制造业客户削减工业预算,PLM厂商的收入增长率可能下降,工 业软件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4)我国PLM厂商发展不及预期。工业软件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我国PLM行业相比于国际大厂商起步较晚,技术 优势落后,发展较为缓慢,一旦企业研发没有找对方向,就可能处于技术弱势地位。(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