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肉制品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主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等。按照肉与肉制品术语的国家标准,肉制品分为中式肉制品和西式肉制品两大类。其中,中式肉制品又可分为腊肉、肉铺、肉干等。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肉制品消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发达国家肉制品的发展历程看,我们还处于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过程的第二阶段。主要特点在于:肉制品消费数量增加,比较关注品种和口味。但距离发达肉制品消费国的重视营养、品牌、情景消费等特点还有较大的差距。从我国高低收入人群购买肉及肉制品的量值看,高收入人群较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保持在1.3-1.5的倍数。可以预期,未来随着收入的提升,中低收入人群带动肉制品消费增长的空间还很大。我国肉制品消费特点:较发达国家所处阶段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肉制品行业产业链我国肉制品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第一产业的禽畜养殖以及饲料加工;第二产业的屠宰加工以及深加工,再经过物流运输等链条,肉制品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肉制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低温肉制品将更受消费者的青睐低温肉制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佳的特点,且加工技术先进,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饮食观念的强化,低温肉类制品将在肉制品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低温肉制品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发展成为肉类制品消费的一个热点。由此可见,未来低温肉制品将更受消费者的青睐。2.传统肉制品加工方式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我国的传统肉制品经过三千多年世人的改良及加工,以其品种繁多、色泽独特、口味优良等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但传统肉制品的加工方式也存在着不少缺陷,质量安全不宜控制、贮藏时间短、只适于家庭式或作坊式小批量生产等。要弥补这些不足,就必须加大对传统肉制品加工方式的研发力度,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肉制品传统工艺,大力发展高压技术、真空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与现代化生产相匹配,进而实现肉类加工制品的工业化生产,促进肉制品行业发展。3.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肉制品产业离不开物流调运。近年来,我国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加工”模式,提升畜禽就近屠宰加工能力,保证肉制品品质。建设畜禽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减少畜禽长距离移动,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将会更加完善。4.规模化、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国外的食品工业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高度的规模化及现代化水平。而我国肉制品产业生产过于分散、单位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其中肉制品加工业多为作坊式小批量生产,大型加工企业数量不多,且多以屠宰加工为主,进行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企业很少。因此,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以肉制品加工业为核心,涵盖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冷藏储运、批发配送、制品零售、设备制造及相关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完整产业链,提高肉制品行业的规模化及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肉制品行业的高速发展,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肉制品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预计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猪肉占到一半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同比下降0.3%;2019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11万吨,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1.5%和5.6%,猪肉产量下降5.5%,猪肉产量下降主要受非洲猪瘟影响。截至2019年9月初,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亚洲已经有近500万头猪死亡或被宰杀,非洲猪瘟是一种影响家猪和野猪的传染性病毒,于去年同期首次在亚洲发现。虽然对人类没有危险,但感染此疾病的生猪的死亡率高达100%,导致养猪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非洲猪瘟已经传播至六个亚洲国家:柬埔寨、中国、朝鲜、老挝、蒙古和越南。粮农组织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越南和蒙古目前分别损失了生猪总数的10%以上。2018年,猪肉产量5404万吨,下降0.9%;牛肉产量644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475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1994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3128万吨,增长1.0%。牛奶产量3075万吨,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42817万头,下降3.0%;生猪出栏69382万头,下降1.2%。猪肉制品市场空间最大,占比达到60%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肉制品产量突破1600万吨,2018年全国肉制品产量达1713.1万吨,到2019年将达1775万吨。从我国肉制品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国内猪肉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超60%;其次是禽肉制品,占比约20%。当今我国的肉制品是由我国传统风味肉制品和西式肉制品两部分组成。我国传统风味肉制品在全国上市的品种约有500多个,主要是为数不多的腌腊、酱卤、烧烤、干制品和一些低档的肠类制品,品种比较单一。肉制品率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从全世界来看,肉制品占肉类的消费比例在45%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超70%。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肉制品消费还是鲜肉为主,占83%左右,肉制品的消费量只占到整个肉类的17%。金字火腿此前曾表示,如果肉制品发展要到世界平均水平,其规模将增加1.2万亿以上。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中商情报网讯:肉类加工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称为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从肉类加工行业产业链来看:我国肉制品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禽畜养殖以及饲料加工业;中游屠宰加工以及肉制品的深加工,再经过(冷链)物流运输等链条,肉制品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肉制品产业链中游行业现状1、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猪肉占到一半以上。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下降幅度超20%,虽然其他肉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肉类总产量还是下降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肉类总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同比下降10.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从细分肉类产品产量看,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2、肉制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除了猪肉产量下降,其他肉类产量均呈现增长的状态。2018年我国肉制品产量为1713.1万吨,按照肉制品产量占总肉类产量的占比趋势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19年我国肉制品产量约1580万吨。由于目前生猪产能恢复进度好于预期,猪肉市场供应逐步增加,供给紧张局面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需求方面,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猪肉消费需求充分释放。随着市场供需稳定,猪肉价格趋于平稳,2020年我国肉制品产量应该有所上涨,但由于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肉制品产量或将于去年持平。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呈稳定趋势发展。2019年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003亿元,据预测,2020年我国肉制品韩各样市场规模将突破2亿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高温肉制品占主导市场目前,中国仍以高温肉制品为主导,出于餐饮文化的差异,消费者对纯低温肉制品的接受度仍不高,但渗透率逐步提升应是发展大方向。据了解,高度重视烹饪场景,食材化寻找新空间。早在十多年前,火腿肠就已经成为一种食材,火腿肠炒荷兰豆、黄瓜炒火腿肠、火腿炒鸡蛋等菜品更是家喻户晓。纯低温肉制品的加工工艺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营养,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佳的特点,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西方国家多以低温肉制品为行业绝对主导力量。4、肉制品主要企业目前,国内肉制品的生产、研发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肉类加工企业对产品的内在品质不够重视,缺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溯源与召回的技术支撑有待加强。特别是中小肉类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还较为落后,自动化水平较低未来肉类加工企业为了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必须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加强对食品的检验检测,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和研发,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以下是肉制品加工重点企业一览:肉制品加工行业重点企业一览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肉制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肉类加工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称为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一、肉类加工的分类肉制品的种类繁多,德国仅香肠类产品就超过1500种;瑞士的一家发酵香肠生产企业生产500种以上的色拉米香肠;在我国,仅名、特、优肉制品就有500多种,而且新产品还在不断涌现。根据我国肉制品最终产品的特征和产品的加工工艺,可以将肉制品分为10大类。中国肉制品分类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相关政策食品制造业需要遵守《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等主要法律法规以及《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速冻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等主要标准规范。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全世界来看,肉制品占肉类的消费比例在45%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超70%。从我国情况来看,目前消费还是鲜肉为主,占80%左右,肉制品的消费量只占到整个肉类的20%。若对标发达国家,我国的肉制品还有2倍以上发展空间,未来低温肉制品的占比也将持续提高。肉制品产业链我国肉制品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3个板块:养殖业,屠宰业务及肉制品业务、终端销售。具体来看,肉制品产业链上游为禽类养殖及畜牧养殖厂,生猪养殖企业通过购入种猪、饲料等产品以培育产品猪,中游为生猪屠宰企业及肉制品加工企业,生猪屠宰企业通过从养殖户购入产品猪,或者通过自育猪进行屠宰,从而得到鲜肉及冻肉,一部分产品通过在农贸市场等渠道分销给终端客户,另一部分则供给肉制品生产厂家进行深度加工,肉制品加工企业最后将低温、高温肉制品分销给终端客户。猪肉占肉类产量一半以上我国为肉类生产及消费大国,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量约三分之一,猪肉市场空间最大。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我国肉类产量仅有7649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1.3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肉类产量7649万吨,其中猪肉4255万吨,占比55.6%;禽肉2239万吨,占比29.3%;牛肉667万吨,占比8.7%;羊肉488万吨,占比6.4%。肉制品还有2倍以上发展空间 低温肉占比将持续提高2018年我国肉制品产量占肉类产量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同期在40%-60%左右。我国肉制品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规模至少还有2倍以上发展空间。从全世界角度看,肉制品占肉类消费比例普遍在45%以上,而2018年我国肉制品消费量仅占肉类约20%,对标世界水平,我国肉类至少还有2倍以上发展空间。低温肉制品是指使肉制品处于较低温度(0-4℃)环境下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肉制品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风味和保质期。从肉制品市场份额方面来看,低温肉制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到2018年已经超过65%,由于低温肉具有口味鲜嫩且影响丰富的特点,复合消费升级及健康化发展趋势,低温肉制品占比将持续提升。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肉类加工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称为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一、肉类加工的分类肉制品的种类繁多,德国仅香肠类产品就超过1500种;瑞士的一家发酵香肠生产企业生产500种以上的色拉米香肠;在我国,仅名、特、优肉制品就有500多种,而且新产品还在不断涌现。根据我国肉制品最终产品的特征和产品的加工工艺,可以将肉制品分为10大类。中国肉制品分类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相关政策食品制造业需要遵守《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等主要法律法规以及《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速冻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等主要标准规范。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三、市场供需情况分析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猪肉占到一半以上。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下降幅度超20%,虽然其他肉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肉类总产量还是下降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肉类总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同比下降10.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从细分肉类产品产量看,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除了猪肉产量下降,其他肉类产量均呈现增长的状态。2018年我国肉制品产量为1713.1万吨,按照肉制品产量占总肉类产量的占比趋势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19年我国肉制品产量约1580万吨。由于目前生猪产能恢复进度好于预期,猪肉市场供应逐步增加,供给紧张局面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需求方面,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猪肉消费需求充分释放。随着市场供需稳定,猪肉价格趋于平稳,2020年我国肉制品产量应该有所上涨,但困于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肉制品产量或将于去年持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四、主要企业目前,国内肉制品的生产、研发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肉类加工企业对产品的内在品质不够重视,缺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溯源与召回的技术支撑有待加强。特别是中小肉类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还较为落后,自动化水平较低。未来肉类加工企业为了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必须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加强对食品的检验检测,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和研发,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以下是肉制品加工重点企业一览:肉制品加工行业重点企业一览五、行业发展前景肉类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肉类加工机械。早期我国为提高国内肉类深加工技术,开始从国外进口肉类加工设备。此后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开始认识和了解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工艺及产品;肉类加工机械制造厂家也开始接触先进的肉类加工设备,并开始借鉴国外的技术开发中国自己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肉类加工机械行业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众多的肉类加工机械企业异军突起,其能够生产90%以上的肉类加工设备,几乎覆盖了屠宰、分割、肉制品、调理食品、综合利用等所有加工领域,而且所制造的设备已开始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未来我国肉类加工机械市场潜力非常大。肉类加工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子行业。近年来国内肉类加工业发展较快,在居民消费需求带动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下,产量和收入规模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六、肉类加工产品趋势分析1、发展低温类肉制品与高温类的肉制品相比较而言,低温类的肉制品有着更好的独特风味以及更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冷却肉属于低温类肉制品的一个种类,又被称为冷鲜肉,指动物在被屠宰以后对其进行卫生检查,各项指标检验合格的胴体则被迅速地冷却到肉类食品的冰点以上,同时在这个温度之下,对动物的胴体进行相应的加工、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等。冷却肉具有安全、卫生、营养、鲜嫩等很多特点,进而体现出冷却肉与冷冻肉以及热鲜肉等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因此,冷却肉近年来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发展成为肉类制品消费的一个热点,由此可见,低温类肉制品是我国肉制品加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积极开发保健类肉制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以及健康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功能和品质兼具的保健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具有低盐、低脂肪、低热量、低糖以及高蛋白质特点的肉类制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功能性的肉类制品,例如:低硝酸盐的肉类制品、低胆固醇的肉类制品,富含膳食纤维的肉类制品以及具有复合功能性的肉类制品等,不仅能够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感官功能和营养功能,能够满足一些特殊人群需求,因此市场的需求量也比较庞大。保健型的肉类制品,例如:女士保健型,儿童生长益智型,中老年保健型等肉类制品的开发以及应用,将会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因此,也是目前我国肉制品加工业的又一发展趋势。3、发展肉类制品以及休闲肉类制品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肉类及消费肉类的第一大国,但是我国在肉类制品以及深加工肉制品产品总量上只占肉类制品的4%,国外的发达国家则占40%~70%,表明我国的肉类制品在深加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不足,因此,也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肉类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因为加工工艺以及肉类品质本身的问题,不能完全利用碎肉或者剔骨肉等,但是如果使其经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转化作用,将可以使其完全的利用,同时能够使其恢复或者达到和普通的肉类一样的功能特性。所以,利用该技术对肉类进行加工,不仅可以节约加工原料,降低肉制产品的加工成本,同时可以提高肉制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加工率,此外,休闲肉类制品同样也是我国肉制品加工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肉类和消费肉类第一大国。我国对于肉类的制品一般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中国传统风味中式肉制品,如:德州扒鸡、金华火腿、南京板鸭、广式腊肠等全国各地多种有名的产品;另一类则是具有中国特色风味的西式肉制品,如:培根类、香肠火腿类、肉冻类以及肉糕类等。据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肉制品产量突破1600万吨。其中,低温肉制品产量达1072万吨,占肉制品总产量的64.3%;中高温肉制品产量达595万吨;占肉制品总产量的35.7%。据预测,未来低温肉制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从我国肉制品类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国内猪肉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超60%;其次是禽肉制品,占比约20%。由于牛肉和羊肉的价格相对较高,牛羊肉制品价格也随之升高,其制品份额相对较低。从高低温肉质品类型来看,低温肉制品占优势,市场份额约65%,而高温肉制品占3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18年前三季度肉制品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有8家。从这8家肉制品A股上市公司总体情况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总营收达541.89亿元,净利润为46.55亿元。其中,河南双汇是唯一一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018年前三季度其主营业务收入为365.16亿元,位于肉制品行业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排行榜之首!龙大肉食则以58.91亿元排名第二,华统股份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6.71亿元位列第三。2018年前三季度肉制品行业A股上市企业营收排行榜我国肉制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龙头优势更为明显。双汇作为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一直独占鳌头,市场占比达到15%左右,其市场份额超过后十位竞争对手的市场总和。其次是大众食品和雨润食品。从产品来看,高低温行业竞争格局相差较大。高温肉制品中,双汇市场份额超过一半,达到60%。而低温肉制品,因为受到冷链物流等因素的影响,相对分散,龙头双汇占比仅15%。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肉制品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他山之石:美国生猪产业的双向规模化带来后端的蓬勃发展美国生猪养殖行业和屠宰肉制品行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规模化。据 USDA,美国生猪出栏量由 1980 年的 1.02 亿头增长到 2019 年的 1.38 亿头,整个生猪产业链产值(包括肉制品)由 1980 年的 245 亿美元提高到 2019 年的接近 1000 亿美元,增幅达到 300%以上。美国生猪养殖和屠宰肉制品行业规模化进程中,最显著的产业特征是屠宰肉制品行业先于养殖行业开始规模化,屠宰肉制品行业驱动养殖行业规模化。整个规模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蓄势待发(1980 年之前):生猪养殖行业散户为主,屠宰肉制品行业规模化启动;疾风迅雷(1981-1990 年):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启动,屠宰肉制品行业规模化加速;如日方中(1991-2000 年):生猪屠宰行业规模化再接再厉,合约式养殖模式逐步成熟;康庄大道(2001 至今):生猪产业规模化尾声,屠宰加工企业地位强势。屠宰场方面,美国大于 150 万头的屠宰场的产能占行业总产能的比例由 1980 年代初的 16%左右上升到 2010 年的 90%,屠宰场数量由 1980 年初的 1300 多家左右下降到 2010 年的600 家左右。1981-1990 年是屠宰行业规模化加速阶段,十年间,大于 150 万头的屠宰产能占比上升了 35 个百分点,达到了 65.2%;1991-2000 年是屠宰行业规模化的减速阶段,大于 150 万头的屠宰产能占比由 70.2%提升到 88%;2000 年以后屠宰行业格局基本稳定。养殖行业与屠宰行业规模化不同,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相比于屠宰行业晚大概 10 年。1980-1990 是养殖规模化的启动阶段,大于 5 万头的养殖场存栏占比不足 10%,但养殖户退出较快,由 1980 年的 67 万户减少到 1990 年的 28 万户左右;1991 年到 2000 年是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加速阶段,大于 5 万头的养殖场存栏占比由 10%快速上升到 45%,养殖户数进一步减少到 2000 年的 8.6 万户;此后是养殖规模化的减速阶段,12 年间大于 5万头的养殖场存栏占比上升 15 个百分点到 60%左右,养殖户于 2012 年减少到 6.3 万户。在整个养殖规模化进程中,养殖产值增加幅度有限,尤其是在规模化的启动期和加速期,产值增幅分别为 27.8%与-4.2%。美国生猪产业链发展史就是肉制品零售消费端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生猪产业不断的规模化驱使产业链上下游产生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但养殖业逐渐丧失话语权,利润波动剧烈。同时,从历史上看,随着养殖集中度不断提升,养殖企业具有更大的养殖惯性,生猪价格的波动反而更加剧烈,养殖行业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屠宰肉制品企业地位愈发强势,产业总值增长迅速。据我们测算,1980 年至 2018 年,美国生猪养殖产值由 50.2 亿美元增长到 83.2 亿美元,增幅为 65.7%,美国生猪零售消费环节产值由 190.1 亿美元增长到624.0 亿美元,增幅达到了 228%。中国屠宰肉制品行业整合:历史发展机遇期周期演绎推动行业整合 此前周期较难实质性整合 近 20 年来,我国猪周期大致四年一个周期,上一个猪周期自 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 5 月,本轮猪周期自 2018 年 6 月至今已经持续接近两年。数次猪周期均未带来屠宰肉制品行业的大规模整合和发展,而发生非洲猪瘟之后(即 2018 年后)行业规模化快速推进。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此前周期中行业整合条件与政策环境还不具备:养殖散户化背景创造了众多屠宰小场生存空间 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截至 2016 年我国年出栏 1000 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户的出栏占比不足 50%,而 50 头以下的养殖户的数量占比则高达 94%。我国养殖散户化背景下,小屠宰厂生猪购入价格低(200-300 元),包装、能源、制造费用、工资等均低于规模屠宰厂,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这也造成了小屠宰场(即私屠乱宰)在我国长期存在的现象。但是,由于散户猪的品质和检疫水平可能不符合国家标准、病死猪泛滥、渠道不规范等原因,小屠宰场热鲜肉的品质和卫生条件都不如规模屠宰场。生猪调运体制 在发生非洲猪瘟之前,我国生猪产品的调运主要以生猪为主,由于我国消费者有喜爱热鲜肉的传统,我国屠宰场在销区分布较多(即猪肉消费较多但自产不足的区域,如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天津等),而同时我国生猪主产区同样有大量的屠宰场分布(如河南、山东等)。由此造成了我国屠宰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较为低下。在行业成本压力和生存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大量私屠乱宰的小屠宰场得以持续存活。猪周期短平快特性 由于此前我国生猪养殖散户比例较高,我国猪周期呈现“短平快”的特性,养殖产能进入和退出的惯性小,猪价保持高位运行的时间偏短,下游屠宰肉制品产能进入退出迅速,屠宰企业长时间亏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行业整合较为缓慢。居民肉食保障要求 在我国消费者喜爱热鲜肉的背景下,要保障广大居民消费就需要分散化的屠宰产能布局。在此背景下,大型屠宰场以及分销渠道能够覆盖的居民较少,大量的居民对猪肉的需求要靠小型屠宰场和小型农贸摊贩来满足。2019 年来屠宰肉制品行业有多困难? 历史性级别-生猪数量下降 2019 年 10 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 41.40%(农业部暂未披露更新数据),作为对比,上一轮猪周期生猪存栏同比最多下降 11.8%(2015 年 9 月),上上轮周期最多下降 4.3%(2010年 5 月)。历史性级别-猪价上涨 此轮猪价最高峰突破 43 元/千克,此前历次猪周期的最高价不足 22 元/千克,此轮猪价的高位远超以往各轮周期。历史性级别-猪价高企时间长 此前周期中,生猪养殖行业整体的结构仍然维持散户为主、规模企业占比缓慢升高的情况,生猪超高价位(即达到上轮猪价低点的两倍)很难持续超过半年,而这一轮超高价位自2019 年 8 月开始,至今已经维持了 9 个月之多,并且我们预计超高猪价可能至少延续到今年年底。历史性级别-新冠疫情搅局 2020 年世界出现“黑天鹅”,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带来了宏观经济上的压力,具体到屠宰行业,20 年来的困难程度要高于 19 年,原因在于:19 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双双上涨,生猪供应下滑,但需求端接受程度尚可;20 年来屠宰行业面临需求供给双淡季,一方面生猪供给十分紧缺(肥猪少+养殖户惜售),另一方面由于新冠疫情,猪肉需求端冷淡,屠宰行业可能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行业整合有多剧烈? 屠宰企业大量淘汰 据农业部统计,2019 年一年,屠宰淘汰超过 4000 家,同比减少超过 47%。而行业巨头之一的众品也于 19 年倒下。众品为中国头部生猪屠宰企业,据公司年报,2017 年收入153 亿,净利润 5 亿,在河南的屠宰量位于省内第二,2019 年 9 月,众品食品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雨润:举步维艰 据公司年报,雨润为屠宰行业产能及屠宰量排名靠前的企业,但 2019 年公司净利润为-35.3亿元,股东权益首次转负,为-12.3 亿元(雨润 2019 年底屠宰产能为 5265 万头)。行业屠宰情况 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 2020 年 2 月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达 65.8%,作为对比,上一轮猪周期(15 年 3 月-19 年 2 月)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同比最多下滑 23.9%(2017 年 2 月)。行业整合的趋势不可逆 养殖规模化冲击私屠乱宰的生存基础 1)散户退出加剧,私屠乱宰面临永久性失去猪源的趋势;2)疫情防控趋严,规模养殖场会更多选择规模屠宰场,而不是非瘟病毒传染风险较大的小屠宰场;3)猪源短缺、销售承压、政策限制等多种因素叠加,私屠乱宰的成本提升;4)非瘟疫情及新冠疫情给消费者观念带来改变,消费者更加注重安全和卫生。“调猪变调肉”趋势冲击销区屠宰生存基础 在原来的生猪调运模式下,屠宰产能的销区分布和分散化分布较为明显,为了防控非瘟疫情,我国调猪向调肉转变成为常态,销区屠宰产能面临无猪可杀的局面,产区面临养殖与屠宰双双迅速增多的态势。经过整合,我国屠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有望大幅提升。长时期高成本冲击行业快速恢复基础 我们预计,此轮超高猪价有望持续一年半以上,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下,屠宰场的现金流与设备调整能力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屠宰行业去产能幅度可能很大,大批屠宰企业可能无法接受长达一年半的“阵痛期”而退出。政策支持 2019 年 11 月 4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监管的通知》,要求从严审批定点企业;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以县为单位计算,只减不增;关停环保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屠宰设施设备陈旧、屠宰工艺落后等问题企业。此举有利于我国屠宰行业规范化、健康化发展。行业有多大空间? 美国 vs 我国 据我们测算,2019 年美国生猪屠宰量第一的 Smithfield 屠宰量占比达 26%以上,前三大屠宰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超过 60%,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比达到 80%;美国猪肉制品行业份额第一的同样为 Smithfield,占比超过 30%,CR3 同样达到 60%以上。作为对比,我们估算,我国 2019 年前五大屠宰企业占比不足 7%,肉制品前四大企业占比不足 30%,集中化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以我国年屠宰 6 亿头生猪的规模来算,未来行业中有望出现年屠宰量达到 6000 万头以上的龙头企业(按 CR1 达到 10%)。散户化向规模化挺进 在养殖散户时代,规模屠宰肉制品企业缺乏稳定的猪源、相比于小屠宰场存在成本劣势、产品更贵带来销售压力。养殖规模化促进屠宰肉制品的规模化,屠宰肉制品的规模化反哺养殖规模化。猪周期之美国经验:规模化程度越高,猪周期波动越剧烈 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启动阶段是 1970-1980 年,启动规模化进程之后,美国生猪价格的波动幅度加大。1990 年之后美国生猪行业整体处于规模化加速阶段,美国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又进一步加大。美国产业走势说明: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猪价振幅将加大。美国猪周期变剧烈的原因:养殖惯性大+价格安全边际高 我们用美国生猪月度价格的标准差来衡量价格的波动率。从 1970 年生猪产业启动规模化开始,美国生猪价格的十年移动标准差从 4 左右迅速上升到 1977 年的 11 左右,1982-1997年间回落到 6 左右,但 2000 年以后又逐渐回升,2018-2019 年达到了 11 左右。我们认为,传统观点“养殖规模化会导致几个大养殖企业占据行业大部分的产能,从而较稳定地给市场提供生猪,从而避免‘蛛网模型’式的生猪价格波动”是非常理想的情况,现实基本不可能达到。即使美国在 2000 年以后生猪养殖头部占比已经较高,但猪价波动依然剧烈,究其原因:1)猪价波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季节、疫病、饲料价格等,规模化提升并不能解决其他因素;2)规模养殖企业养殖效率高,由此造成产能的扩张更为迅速和剧烈;3)规模养殖企业成本更低,价格安全边际更高,可以忍受更大的价格降幅;4)头部企业具有较大的养殖惯性,在周期波动的时候很难及时削减产能,从而造成猪周期波动幅度加大。后周期来临:超长生猪下行周期与行业的历史机遇近 20 年来,我国传统的猪周期大致呈现“一年涨、一年高位震荡、一年降、一年低位震荡”的规律。2015 年开始环保趋严,叠加非洲猪瘟造成了 2018 年开始的“超级猪周期”。高位期预测:或将达到一年半以上 猪价上行及高位期或将远长于以往周期。前周期的上行期:2015 年 3 月到 2016 年 5 月,从 11.7 元/千克到 21.2 元/千克。本周期的上行期:2018 年 6 月的 10.1 元/千克开始,目前已持续两年。前周期的高位期:如果以猪价突破 20 元/公斤作为高位,上轮的高位期为 16 年 4 月下旬-6 月中旬,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本周期的高位期:从 19 年 8 月至今,猪价高于 20 元/公斤的高位期已经持续了近 10 个月。根据生猪去产能情况以及行业恢复速度来计算,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 2020 年 3 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2164 万头,按照每月恢复 2%的产能(过去六个月平均每月恢复2%左右),2021 年 6 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才能恢复到 2900 万头(而非瘟疫情爆发之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 3145 万头)。综合考虑 1)目前能繁补栏的三元母猪产能效率不够高,能繁恢复速度可能被高估;2)能繁母猪存栏变化和猪价的反映有一定时间差;3)供给持续回暖,后期下行期养殖户可能“追涨杀跌”,猪价有可能提前跌破 20 元/公斤。我们预计高价位或将至少再持续半年以上。猪周期下行期长度可能远超以往 四个方面决定了本轮周期的下行期的长度有望远超以往周期:1)本轮周期猪价高度为历史级,去产能幅度为历史级,产能的恢复及猪肉供给的恢复所需时长也可能达到历史级(以往周期的去产能幅度不够大,产能恢复所需时间相对较短),猪价从历史高位恢复到周期低位所需的时间也有望达到历史级,这决定了下降周期超长的时间长度;2)本轮周期中,养殖规模化与集中化程度将大幅推进,各大养殖企业纷纷投入巨资扩建产能,后期(预计在 2022 年及之后)行业产能有望在规模产能扩张的带动下大幅恢复,而规模养殖企业的养殖惯性比散户大,很难及时削减产能,下行期或将延长;3)在规模企业的带动下,行业平均养殖成本有望下降,猪价的探底空间加大可能带来下行期的延长;4)规模企业比养殖散户拥有更雄厚的资金优势,对低迷猪价的承受力更强(散户可能一旦亏损就弃养),有可能加大下行区间。综合考虑,我们认为下行期有可能达到三年(2021-2023 年)的时间,长度远超以往周期。猪周期下行空间可能更大 在规模企业养殖惯性大+对低价的承受力高的影响下,我们认为本轮猪周期的低位震荡阶段所造成的养殖行业的亏损幅度会比以往周期更大,在下行期前期,行业整合主要为“大吃小”,而在深度亏损期,不排除会有一些大型企业因现金流问题面临困境而出局。屠宰肉制品行业面临绝佳发展机遇 屠宰行业:四大因素决定屠宰行业在后周期有望面临发展机遇:1)“吃蛋糕的人”少了:2019 年来的整合期中,大量落后屠宰产能遭受淘汰,不规范的屠宰场和私屠乱宰的屠宰散户大幅减少;2)“蛋糕变大”:随着生猪养殖的恢复与生猪供给的增多,屠宰市场的总量将触底回升,考虑到屠宰的刚性需求,屠宰行业最早今年四季度就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3)“蛋糕更甜”:调猪向调肉转变之后,生猪产区屠宰场话语权将逐步提升,议价力趋势性上升有望带来更高的利润边际,屠宰行业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4)“甜蜜期更长”:超长下行周期给屠宰行业带来了可能长达三年的成本下降期。肉制品行业: 四大因素决定肉制品行业在后周期将面临发展机遇:1)“吃蛋糕的人”少了:在 2019 年以来的整合期中,肉制品行业中的小加工作坊面临着严峻的成本压力,承受能力不如规模企业,有可能退出行业;2)“蛋糕变大”:得益于产品结构的升级(低温肉制品以及休闲食品的增长)以及热鲜肉转冷鲜肉的趋势,肉制品市场将扩容;3)“蛋糕更甜”:肉-猪价格喇叭口扩大,一般情况下,猪肉(含肉制品)的变动速度会慢于生猪价格的变动(肉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如 CPI 和居民消费偏好等)。猪价快速上行期,肉-猪的价差会缩小,而猪价下行周期,肉-猪的价差会扩大;4)“甜蜜期更长”:超长下行周期给肉制品行业带来了可能长达三年的成本下降期,但通常肉制品价格(特别是休闲食品、各类火腿肠等)下降的可能性较小或下降幅度较小。产品升级:冷鲜肉与肉制品的扩容消费习惯已发生变化,居民更愿意选择品牌 根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于 2019 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肉类消费情况调查》(下称《消费调查》)显示,我国猪肉消费习惯已经发生变化,冷鲜猪肉的市场认可度最高,而传统的热鲜肉次之,冷冻猪肉最低,分别占比 55.9%、31.1%、2.6%。仅有 10%的居民无法区分 3 种肉,而超 4 成居民更愿意选择品牌肉。冷鲜肉购买意愿增强《消费调查》显示,79.4%居民愿意购买冷鲜肉,且各消费群体超过 2/3 的受访者均表示愿意购买冷鲜肉,不愿意购买冷鲜肉的受访者仅占 20.6%。我国消费者喜食热鲜肉的消费习惯已在发生改变,冷鲜肉已取代热鲜肉,成为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的肉类。与此相对的是,冷冻猪肉因为口味、新鲜度等因素,并未取得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冷鲜肉消费意愿、认可度的增强与热鲜肉目前仍然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之间的矛盾展现出了冷鲜肉市场的扩容潜力。品牌冷鲜肉有望快速扩大市占率,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新鲜猪肉的需求。安全卫生成为消费者购买猪肉的首要考虑因素 卫生安全、价格、品牌、口感等是居民购买猪肉时最关心的因素,其中卫生安全是影响消费者猪肉制品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超过 8 成受访者将卫生安全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因素;其次是价格因素、品牌和口感因素等。“调猪向调肉”引导“热鲜转冷鲜” 农贸市场的主体为热鲜肉,而调肉的主体是冷鲜肉 热鲜肉占主导背景下,国内原有猪肉消费渠道以农贸市场为主。原有主渠道为“生猪养殖-> 猪经纪人(或猪贩子)-> 小屠宰场(或屠宰贩)-> 农贸市场 -> 消费者”。调猪向调肉转变成为常态,生猪禁止长途贩运成为长期措施,热鲜肉无法调运,因此冷鲜肉将成为调运主体。经历此轮周期,生猪屠宰产销区产能分布可能发生结构性改变。转变的趋势不可逆 我们认为,冷鲜肉代替热鲜肉的趋势不可逆:1)冷链物流的建设和渠道的完善为冷鲜肉代替热鲜肉提供了“基础设施”;2)消费习惯转变,居民对健康安全肉类的追求为冷鲜肉的增长提供了依据;3)屠宰散户的退出及规模屠宰场的占比提高决定了生产格局的固化。渠道升级:引导肉类产业升级 热鲜肉到冷鲜肉:渠道参与度的提升 热鲜肉路径:养殖-屠宰-农贸市场-消费者,渠道参与度低,影响力薄弱。冷鲜肉路径:养殖-屠宰-冷链-存储-分发-销售端口-消费者,渠道参与度高,影响力迅速扩大。渠道为王时代逐步来临 热鲜肉渠道,以上至下方式贯通,即养殖占据优势,比分销和屠宰拥有更强话语权。消费者习惯去农贸市场购买猪肉,而屠宰商贩通常不具有对规模养殖场的议价力。而冷鲜肉及肉制品时代,渠道更加重要,以下促上的方式贯通,肉制品和冷鲜肉的品牌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渠道优势+品牌溢价将给屠宰龙头带来超额利润,品牌屠宰企业通常建立或维护了良好的销售渠道(比如商超的冷鲜专柜、品牌生鲜专营店、生鲜便利店等),养殖场无法直接取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只有销售渠道可以建立对消费者的持续影响,屠宰肉制品端会通过销售渠道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美国猪肉消费结构的动态演变 自 1970s 以来,美国猪肉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肉制品在猪肉消费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根据 USDA 的数据,1977 年美国鲜肉与肉制品的消费比例大致为 55%vs45%、1998 年鲜肉与肉制品的消费比例为 38%vs62%、2009 年二者的比例则为 19%vs81%。我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肉制品作为深加工肉食会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青睐。未来行业的演变:屠宰肉制品有望持续壮大如果养殖端向下配置屠宰,是否会挤占屠宰行业空间? 养殖和上下游产业特点不同 养殖上游为饲料,下游为屠宰,饲料和屠宰行业类似,毛利率低,产能利用率的高低决定了盈利状况,企业发展更加注重产能利用率与成本的控制。而养殖为周期性行业,企业更擅长抓准周期赚钱,产能的扩张积极性更高。根据行业经验,饲料企业向下发展养殖的成功率较高(如新希望等),而养殖企业向上发展饲料的成功率较低。饲料行业毛利率低且波动幅度比养殖小很多,成本控制、产能利用率、管理水平、研发能力、销售能力等每一个环节都对盈利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养殖作为具备较明显周期特性的行业,只要把握生猪上行周期,企业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发展饲料的成功率较低。同理,屠宰行业也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养殖发展屠宰的难度较大,养殖的周期波动行业特性决定了自身的屠宰产能利用的不稳定和较长时间的低迷。以美国为例,除 Smithfield之外,美国现存猪肉食品企业的生猪养殖业务体量相比自身的肉制品业务体量均不大,美国生猪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屠宰向上适度发展养殖。我们认为,除了部分管理水平行业领先、资金雄厚、具有一定品牌优势与销售渠道的养殖企业可能成功向下拓展屠宰肉制品,行业中大部分的养殖企业都很难成功纵向向下发展。此外,我们认为,得益于农户的分散化布局,相对小产能的扩张与收缩更为便捷,“企业+农户”的养殖模式会在发展屠宰的道路上更容易成功。整合空间大,现在仍处于“大鱼吃小鱼”的阶段 据我们测算,2019 年美国生猪屠宰 CR5 为 80%,CR1 超过 26%,而我国屠宰行业 CR1仅为 2-3%,整合空间很大,现在市场仍旧处于“大鱼吃小鱼”的阶段,综合实力强的屠宰企业有望在超长的“下行机遇期”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行业远没有到“强强兼并”的阶段。屠宰肉制品企业是否需要发展养殖提升自给率? 美国巨头经验:鸡肉一体化,而生猪以合同化为主 泰森:鸡肉业务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猪肉业务主要以屠宰加工为主。荷美尔:鸡肉业务,公司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25 年);猪肉业务,公司与生产商签订合同,长达 10 年时间内以相对稳定的价格购买生猪。肉鸡和生猪的产业差异:周期的长短决定自给率的高低 我们认为,肉鸡的自给率需要保持较高水平。肉鸡养殖周期短(白羽鸡养殖周期更短),鸡价周期一年内就可以波动数次,现金流与盈利的不稳定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做大做强和延伸产业链(包括种鸡、屠宰、食品)来增加盈利的稳定性,同时,养殖环节通过自产和“企业+农户”的形式扩大产能,增强屠宰业务的鸡肉自给率。我们认为,生猪的自给率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根据美国生猪养殖集中化的经验以及我们对我国生猪养殖基本面的预测,未来我国生猪养殖仍然会呈现强波动,而最近三年内(2021-2023 年)猪价或将持续处于下降通道,最低价格有可能跌破行业平均成本。如果屠宰企业自给率过高,猪价的涨跌对公司业绩影响过大,有可能拖累屠宰业务的业绩稳定性,因此,我们认为屠宰企业保持合适的生猪自给率较为妥当。生猪期货上市对行业的影响? 2020 年 4 月 24 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批准了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美国经验:抗周期无明显效果,促进行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是成功的 理论上,CME 瘦肉猪期货结算价平稳波动,带动现货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帮助生猪养殖户通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预判未来生猪市场价格走势,有预见的调整养殖规模来对抗周期,还可以减弱谷物饲料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但实际运用中,从美国 110 年来的猪价走势规律,我们发现生猪期货抗周期无明显效果。我们认为,美国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化的提升,生猪期货作为控制猪价的次要因素在产业实践的效果体现得并不明显。在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方面,生猪期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 USDA,2018 年美国前十大生猪生产企业产能占比超过 40%,前五大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 70%。生猪期货市场的发展对行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龙头企业的崛起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生猪期货更利于屠宰肉制品行业 生猪期货作为补充金融工具,有助于屠宰肉制品行业稳定原料价格,为合约化订单化生产带来助力。我们认为,我国生猪产业目前正在经历如同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前期的阶段,此时推出生猪期货有利于整个生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对行业的规模化进程能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此外,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先行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市场对生猪现货价格的预期,通过期限联动,有可能提前驱动猪价进入下降周期。非洲猪瘟对行业未来的影响? 非洲猪瘟病毒短期很难消除 从全球来看,1909 年以来,60 多个国家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目前只有 13 个国家排除了疫情,净化时间在 5-36 年不等,巴西用时 5 年达到 OIE 无疫认证,西班牙用时 36 年彻底消灭疫情。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正在逐步推进,但非瘟疫苗的研发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疫苗短期内大规模商业化的可能性较低,行业需要做好长期与非瘟病毒斗争的准备。疫情对猪肉消费量影响不大 以俄罗斯为例,2007 年俄罗斯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对猪肉消费影响不大。具体看,1989-2006 年(猪瘟疫情发生前),俄罗斯猪肉消费量占比平均值为 33.24%,2007 年以后,俄罗斯猪肉消费量变化不大,中枢维持在 34.73%(USDA 数据)。疫情对行业格局的重塑不可逆 非洲猪瘟背景下,养殖规模化趋势不可逆、生物安全水平提升不可逆、生猪禁运措施持续、生猪数量持续恢复、养殖行业高度集中,同时围绕养殖行业上下游集中趋势显著,整个行业已经到了整合并购的起步阶段,行业格局的重塑已经开始。投资建议:积极配置养殖后周期,寻找中国的食品巨头随着猪价持续高位运行,2020 年将是养殖行业的业绩兑现年,高业绩增长和低估值有望带来市场对养殖板块的持续追捧。同时,从周期的运行规律来看,我们认为随着生猪供应量的见底回升,养殖后周期的逻辑将逐步被市场所接受,业绩拐点将会被证实。建议关注养殖后周期的海大集团、中牧股份、生物股份、普莱柯。而随着屠宰肉制品集中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屠宰肉制品行业有望走上美国“1980-2000 年”的道路,屠宰集中化程度迅速提升,食品端的增值将迅速扩展。屠宰和肉制品行业将进入“高增”阶段,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迅速打开,建议关注龙大肉食。而在目前养殖板块中,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积极布局下游,深耕食品领域,“新希望”和“温氏食品”的食品品牌已见雏形,建议长期关注。……(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华泰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中商情报网讯:肉类加工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称为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从肉类加工行业产业链来看:我国肉制品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禽畜养殖以及饲料加工业;中游屠宰加工以及肉制品的深加工,再经过(冷链)物流运输等链条,肉制品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产业链上游养殖行业现状(1)生猪养殖情况由于非洲猪瘟还没有解除,新冠肺炎疫情又来了,对于畜禽产业而言,2020是最严峻时期,危机与机遇并存。疫情对生猪市场的影响也十分突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种防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且覆盖面和力度不断加大。在生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饲料生产和运输、生猪出栏和补栏、屠宰加工、活猪和猪肉跨区域调运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复工推迟和区域隔离的负面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千方百计抓好农业生产。生猪生产也好于预期,重大动物疫情保持平稳。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629万头,同比首次由负转正,比去年底增加549万头,已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81.2%;生猪存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达到3.4亿头,比去年底增加2929万头,存栏量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77%。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生猪出栏情况来看:2020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25103万头,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4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998万吨,降幅收窄10个百分点。家禽、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牛羊禽肉产量为1491万吨,同比增长3.4%;禽蛋、牛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1%和7.9%,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从生猪价格来看:受生猪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当商品猪供大于求时,猪肉价格下降,养殖户减少生猪的养殖量;生猪养殖量的减少导致生猪出栏量和供给量减少,导致生猪供不应求,生猪价格上升。随着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行业利润水平也发生同向变化,生猪价格是影响行业利润水平的关键因素。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前十大企业分别为: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大北农、天康生物、唐人神、傲农生物以及金新农。其中,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为1851.66万头,同比下降16.95%,位居榜单第一位。其次,牧原股份则以1025.33万头位榜单第二。值得一提的是,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去年生猪出栏量均在1000万头以上。数据来源:各企业财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家禽养殖我国是家禽养殖生产大国,作为我国畜牧业的基础性产业,家禽养殖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家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家禽养殖效益向好,我国家禽饲养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家禽出栏146.41亿只,比2018年增加15.51亿只,增长11.9%;全国家禽存栏65.22亿只,同比增加4.85亿只,增长8.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禽肉产量情况来看:禽肉是我国城乡居民蛋白质消费的主要来源。目前,禽肉已取代牛肉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消费肉类,由于禽肉价格低于其他肉类,消费者普遍认为禽肉是一种安全肉类,禽肉消费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加245万吨,增长12.3%。随着百姓肉品消费结构的升级,禽肉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及趋势(附报告目录)1、行业概况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指主要以各种畜、禽肉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及畜、禽副产品的加工活动。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主要包括各种畜、禽肉类的熟制品;肉粉、肉松或肉类废料的生产;腌、熏肉制品、干制品等的生产;猪油或其他食用动物油脂的提炼精制;肠衣、生皮、扯下的羊毛、绒毛等副产品;在同一企业内进行的畜、禽肉制品的罐装加工活动。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促进畜禽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城乡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证经济建设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购买力的增强,我国肉类制品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实现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肉类生产第一大国,也是肉类产品消费总量最多的国家。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行业发展特性(1)行业周期性食品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从联合国粮食和农业合作组织和我国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居民对肉制品的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肉制品的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2)行业区域性目前,我国肉类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以肉松为例,在生产方面,目前国内生产肉松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肉松市场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群效应,福建肉松食品无论是品种数量、品牌知名度,还是企业规模、市场份额等在全国都具有明显优势。在消费方面,肉松作为佐餐食品,在南方地区广泛食用:肉松作为食品深加工原料则广泛应用各类食品加工行业。(3)行业季节性肉制品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首先出于个人消费和馈赠亲友的需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肉制品销售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次,受中国因季择食传统观念的影响,季节时令不同,肉制品的消费量也会呈现一定波动。如夏季口味清爽的素食食品更受欢迎,而在冬季肉制品的销售量更好。3、未来发展趋势肉制品行业主要发展趋势资料来源:普华有策(1)功能肉制品、保健肉制品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来愈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对具有高品质兼具功能性的肉制品需求也逐渐增大,低脂肪、低盐、低糖、高蛋白质的肉制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功能性肉制品由于其特殊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研制和开发低脂肪、低硝酸盐、低盐、高.膳食纤维等肉制品是功能性肉制品发展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保健型肉制品如儿童生长增智型、中老年营养保健型、运动员保健型、女士保健型等保健肉制品的开发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2)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我国传统肉制品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色、香、味、形俱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多以前店后厂的手工制作方式存在。近几年,中式肉制品正由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工厂化生产迈进,在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获得突破,传统“老字号”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3)销售网络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讯技术的成熟和融合,智能移动终端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热点,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服务需求也正逐步得到释放。对于移动终端电子商务这个新的市场和平台,其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有助于推动肉制品加工业通过其平台推广产品、开拓销售市场,移动电子端的产品销售市场化也是肉制品加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4)休闲肉制品方兴未艾休闲肉制品是以独特的风味以满足消费者休闲享受为目的,具有健康营养、取悦消费者特点的一类肉制品。从产品卖点来讲,休闲肉制品具有营养健康、口味独特、方便及时、外观新颖等特点。随着肉制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营养且同时具有休闲享受、口味多样化的休闲肉制品也是行业发展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目录第1章: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综述1.1 肉制品加工行业定义及分类1.1.1 行业概念及定义1.1.2 行业主要产品大类1.2 肉制品加工行业统计标准1.2.1 肉制品加工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1.2.2 肉制品加工行业统计方法1.3 肉制品加工行业供应链分析1.3.1 肉制品加工行业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简介1.3.2 肉制品加工行业上游产业供应链分析(1)畜禽养殖业(2)禽畜屠宰业1.3.3 肉制品加工行业下游市场分析(1)餐饮业(2)冷链物流行业第2章: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1 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1.1 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总体概况(1)肉类市场(2)肉制品市场2.1.2 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主要特点2.2 肉制品加工行业经济指标分析2.2.1 肉制品行业经营情况分析(1)肉制品行业规模分析(2)肉制品行业需求分析(3)肉制品行业盈利状况分析(4)肉制品行业财务运营情况分析2.2.2 肉制品加工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1)宏观经济对行业经济效益影响(2)居民需求对行业经济效益影响(3)原料价格市场对行业经济效益影响(4)食品安全对行业经济效益影响第3章:肉制品加工关联产业发展状况分析3.1 牲畜屠宰行业运营状况分析3.1.1 牲畜屠宰行业规模分析(1)行业企业状况分析(2)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分析3.1.2 牲畜屠宰行业需求状况分析3.1.3 牲畜屠宰行业盈利状况分析3.1.4 牲畜屠宰行业财务运营情况(1)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行业运营能力分析(3)行业偿债能力分析(4)行业发展能力分析3.1.5 牲畜屠宰行业运行特点及趋势分析3.2 盐加工行业运营状况分析3.2.1 盐加工行业规模分析(1)行业企业状况分析(2)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分析3.2.4 盐加工行业财务运营情况(1)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行业运营能力分析(3)行业偿债能力分析(4)行业发展能力分析3.2.5 盐加工行业运行特点及趋势分析3.3 调味品制造行业运营状况分析3.3.1 调味品制造行业规模分析(1)行业企业状况分析(2)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分析3.3.2 调味品制造行业需求状况分析3.3.3 调味品制造行业盈利状况分析3.3.4 调味品制造行业财务运营情况(1)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行业运营能力分析(3)行业偿债能力分析(4)行业发展能力分析3.3.5 调味品制造行业运行特点及趋势分析3.4 食品添加剂制造行业运营状况分析3.4.1 食品添加剂制造行业规模分析(1)行业企业状况分析(2)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分析3.4.2 食品添加剂制造行业需求状况分析3.4.3 食品添加剂制造行业盈利状况分析3.4.4 食品添加剂制造行业财务运营情况(1)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行业运营能力分析(3)行业偿债能力分析(4)行业发展能力分析3.4.5 食品添加剂制造行业运行特点及趋势分析第4章: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4.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4.1.1 行业相关政策及标准动向4.1.2 肉制品行业的发展规划4.1.3 肉制品加工行业相关标准4.2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4.2.1 中国GDP增长情况4.2.2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4.3 行业需求环境分析4.3.1 行业需求特征分析4.3.2 行业需求趋势分析4.4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第5章:互联网对肉制品加工行业的机遇挑战与转型突围策略5.1 互联网快速发展5.1.1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5.1.2 网络购物市场蓬勃发展(1)网络购物用户规模(2)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5.2 互联网下肉制品加工行业的机遇与挑战5.2.1 互联网时代肉制品加工行业大环境变化(1)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2)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格局(1)互联网直击传统肉制品加工行业消费痛点(2)互联网助力肉制品加工行业提升运作效率(3)电商成传统肉制品加工行业企业市场突破口5.2.3 肉制品加工行业企业互联网化面临的难题和挑战(1)互联网下肉制品加工行业营销环节面临的挑战(2)互联网下肉制品加工行业组织管理面临的挑战(3)互联网下肉制品加工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挑战5.3 互联网对肉制品加工行业的改造与重构5.3.1 重构肉制品加工行业供应链格局5.3.2 重构肉制品加工企业营销模式(1)从“效果”到“精准”(2)从“覆盖”到“互动”(3)从“轰炸“到“影响”5.3.3 改变肉制品加工行业生产厂商的商业模式5.3.4 导致肉制品加工领域利益重新分配5.3.5 改变肉制品加工行业未来销售格局5.4 肉制品加工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机会孕育5.4.1 肉制品电商政策变化趋势分析5.4.2 电子商务消费环境趋势分析(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物流体系基本建立完成(3)支付体系基本建立完成5.4.3 肉制品加工行业电商发展前景预测(1)驱动因素分析(2)发展瓶颈分析(3)发展前景分析5.5 互联网思维下肉制品加工行业企业转型突围策略5.5.1 肉制品加工行业企业电商切入模式及运营建议(1)切入模式(2)运营建议5.5.2 肉制品加工企业O2O战略布局及实施运营5.5.3 肉制品加工行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推广方式及思路5.5.4 肉制品加工行业企业如何实现数据化运营与管理(1)数据基础平台层(2)业务运营监控层(3)用户洞察/体验优化层(4)精细化运营和营销层(5)业务市场传播层(6)业务经营分析层和战略分析层第6章: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6.1 行业国际市场竞争状况分析6.1.1 国际肉制品加工市场竞争状况分析6.1.2 国际肉制品加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6.2 行业国内市场竞争状况分析6.2.1 国内肉制品加工行业竞争现状分析6.2.2 国内肉制品加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7章:肉制品加工行业主要产品分析7.1 行业主要产品结构特征7.1.1 行业产品结构特征分析7.1.2 行业产品市场发展概况7.2 行业主要产品市场分析7.2.1 冷却肉制品产品市场分析(1)冷却肉产品特点(2)冷却肉产品市场消费状况(3)冷却肉产品市场竞争状况7.2.2 低温肉制品产品市场分析(1)低温肉制品产品特点(2)低温肉制品产品市场消费状况(3)低温肉制品产品市场竞争状况7.2.3 中高温肉制品产品市场分析(1)中高温肉制品产品特点(2)中高温肉制品产品市场消费状况(3)中高温肉制品产品竞争状况7.2.4 牛羊肉产品市场分析(1)市场供给情况(2)市场需求状况(3)零售价格趋势7.3 行业主要产品销售渠道与策略7.3.1 行业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存在的问题7.3.2 行业产品销售渠道改进策略7.3.3 行业产品销售渠道代表性案例分析第8章:肉制品加工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8.1 肉制品行业总体区域结构特征分析8.2 行业重点区域发展情况分析8.2.1 山东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山东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山东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山东省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8.2.2 河南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河南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河南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河南省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8.2.3 广东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广东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广东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广东省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8.2.4 广西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广西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广西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广西省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8.2.5 四川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四川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四川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四川省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8.2.6 河北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河北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河北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1)福建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福建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福建省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8.2.8 安徽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安徽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安徽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安徽省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8.2.9 内蒙古自治区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内蒙古自治区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内蒙古自治区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内蒙古自治区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8.2.10 海南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海南省肉制品加工发展环境分析(2)海南省肉制品加工发展概况分析(3)海南省肉制品加工发展前景分析第9章: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9.1 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出口状况综述9.2 肉制品加工行业出口市场分析9.2.1 行业出口总体情况9.2.2 行业出口产品结构9.2.3 行业内外销比例分析9.3 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口市场分析9.3.1 行业进口总体情况9.3.2 行业进口产品结构9.3.3 行业内外供应比例分析9.4 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出口前景及建议9.4.1 肉制品加工行业出口前景9.4.2 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口前景第10章:肉制品加工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分析10.1 肉制品加工企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10.1.1 肉制品企业认可度TOP1010.1.2 重点企业肉制品业务收入情况10.2 肉制品加工行业重点企业个案分析10.2.1 A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0.2.2 B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4)企业生产能力(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0.2.3 C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0.2.5 D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0.2.6 E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0.2.7 F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4)企业产业体系分析(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0.2.8 G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0.2.9 H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0.2.10 I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3)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第11章: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11.1 中国肉制品加工市场发展趋势11.1.1 中国肉制品加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低温肉制品占据主导地位(2)功能性肉制品备受青睐(3)肉制品趋于餐饮化(4)休闲肉制品市场前景广阔11.1.2 中国肉制品加工市场发展前景预测(1)肉制品加工行业技术前景(2)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前景预测11.2 肉制品加工行业投资特性分析11.2.1 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入壁垒分析11.2.2 肉制品加工行业盈利模式分析(1)规模发展型盈利模式(2)价值链延展下的盈利模式(3)区域性生产盈利模式11.2.3 肉制品加工行业盈利因素分析11.3 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投资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