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本科、硕士、博士读下来,小西和不少博士生一样,毕业后留在高校做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谈不上大富大贵和人中龙凤,但是生活却也过得温馨、快乐。作为一个从苏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个人觉得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有必要坚持"读博值得"。不少人持有"国内博士学位含量不高"的观点,想要说清楚这个疑惑,可能得扯出"土博"和"海龟"的纠葛。和之前不同,如今博士毕业生求职除了看学校层次,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科研成果,如论文、奖励等。比如,小西结识的一个师弟,985大学本科硕士后选择去南洋理工大学读博,也许是不习惯环境或者个人松懈,几年间实验进展不顺利(导师散养型)、没有科研产出,只能遗憾回国,之后在一家环保公司。另外,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得看具体的单位和区域,在很多单位硕士学位都有不小的竞争力。如何认定的关键是看个人的职业规划。2017年,我的一个老乡,同城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去了省内一家"果园",年薪15万左右的他出路并不算差。他们果园之前还来省内几所高校引进一些博士生,当地能给一套房(或给等值安家费)、科研经费,做一些品种改良和技术升级。聊上面的一些个例,我是想说明某些博士生的"出路"不能代表整个群体,就大概率上来说,博士生求职有难度,但是可供选择的岗位真不少。2019年,我曾去工信部组织的博士生巡回招聘会现场观察过,地方院校对于博士的需求真不小,而会场登记、投递简历的人却不多,大部分都已提前锁定工作岗位(比如导师推荐)。相对来说,博士夫妻求职同单位的难度大些。比如,湖南省除"长株潭"之外的几个地级市给出的博士人才引进待遇真的不错,关键是很多博士生都想留长沙。记得在会场,有一对博士恋人,男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女的是湖南大学材料学博士,和吉首大学(已升入一本)的老师达成意向。部分高校,对于科研成果显著的博士,甚至放开男生35岁的年龄限制到38岁。其实,博士生就业具有明显的"属地就业"特征,如在什么地方读书,就倾向于留那边工作。一是学校的影响力和导师关系网在本地,较容易就业;二是不少人读博期间已恋爱或成家,对象同城工作、自己读博,很自然地留下,比如我。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往往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后都没有想明白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为什么读博?"。这个问题和9月底很多人迷茫的"我为何考研?"一样。就我个人而言,选择读博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想了2年,博士期间曾想过放弃。给大家分享我熟悉的两个博士朋友经历:1.本科阶段校学生会共事时结识的数学专业的妹子,硕士转本校计算机方向。她读研后发现,对于编程等不是很感兴趣,不想去一些IT公司做技术骨干、工程师等。后来,他和自己的导师聊了之后发现,原来留高校教学、科研就可以有些不一样的改变。因此,她留本校继续跟着硕士生导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长沙理工大学任教。时常有些聚会,曾和她也聊过这个话题。她给出的答"读博值得",非常喜欢如今的工作和生活。2.媳妇单位的一个同事,放弃公务员岗位继续读博。硕士毕业后,他考公成功,工作一年后又放弃了很多人羡慕的岗位。继续回华中科技大学跟着他之前的导师读博。之前,他犹豫的时候曾找我聊过是否要去读博,个人还是倾向于值得读。聊天时他说过,大约是预计4年半毕业(2020年12月)。之后,他导师有心让他出国做2年博士后,力争多一些好的科研成果留校。当然,读博之后,比如说进入普通高校做个讲师起步,收入也许真不如大家想象的高。年薪大约在10-12万比较常见(985高校特聘副教授能给到24万元/年),甚至还少一点。可是,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国家、省部级课题后的科研奖励还是十分不错的。后期个人成长晋升后,收入和其他人一样都会水涨船高,潜力还是挺高的。不过,博士毕业不容易,硕士毕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想走科研路的同学没必要强求读博。这也是为何每个博士毕业后对博士学位比较认可的原因,真的不容易!每个人选择读博的理由不同,不想读博的理由也有很大差异。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导语:现在我国各行各业对于人才招聘的条件都越来越高,本科生文凭已经很难满足一些大企业的招聘条件。因此很多人在本科毕业之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可是由于现在每年攻读研究生的人数也在大量上涨,所以有些人就觉得研究生文凭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竞争优势。于是读博士就成为了部分人的一个选择,那么博士毕业以后薪资待遇究竟如何呢?其实,现在有很多科研机构招聘人才的时候都明确规定招博士生,并且有些科研项目会给参与的博士生一定的科研启动费用以及各种福利补贴,相较其他学历的人员而言,博士生的收入相对丰厚。这正是由于每一个博士生在自己学习期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科研,并且每一个博士生想要毕业都必须在读博期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两篇及以上的论文。这样的经历足以证明博士生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科研水平,这也证明了博士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实力,那么博士生本身的待遇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呢?一、基本工资较高现在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计算薪资的方式,以学历作为评估一个人的薪酬的基本方式。众所周知本科学历低于研究生学历。而研究生学历又比博士学历稍逊一筹。因此很多岗位在招聘人才之后,都会根据被招聘的人才学历划分不同等级的薪酬。所以一般而言,在才进入企业的时候,博士的基本薪酬会比前者的基本薪酬更高。二、安家费的补贴为了招纳人才,各大企业也是八仙过海,各展神通。想要让优秀的博士归于企业的麾下,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好的人才总是被各个大企业争相收纳,于是为了能够将优秀的博士纳入自己的企业,有些企业会选择补贴博士生一定的安家费用。因为现在买房子成为了很多人的迫切需求,但是房价每年都在上涨也让很多人只能看着房子却不能付出实际行动购买。而现在博士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安家费补贴,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福利。因为这部分安家费补贴可以成为一套房子的首付,让博士生能够尽早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三、有望进入大型科研机构那种颇有名望的科研机构在吸收人才的时候总是会优先选择博士生,因为博士生比研究生更多了几年的科研经历,而博士生在进入大型科研机构以后,有机会去接触那些重点科研项目。博士生和这种科研项目两者之间是互相成全的关系,正是由于博士生的大力加盟才能让科研项目有条不紊的展开,而科研项目最终获得成功也会提高博士生的个人身价。当一个博士生个人身价成功提升以后,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不可限量的。总结博士生文凭含金量实在很高,所以每一年能够成功毕业的博士生真的是具有真材实料的人。有时候考上博士生就已经很难了,而想要博士生毕业则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但是每一分努力会获得每一分收获。如果大家想要获得更具有发展空间的未来,那么在本科期间就应该加倍努力。同时,如果你能够攻读现在社会中最热门的几个专业的博士生,那么未来就业绝对不是问题。而这几个专业的就业空间十分巨大,在博士生毕业后从事相关的职业后,你会发现薪酬待遇完全不是问题。
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国内博士的培养水平越来越高,含金量也越来越足,在国内985级别的高校读博士完全值得,如果将来想进高校,可以出国做两年博后,因为有些高校进人时有海外留学经历要求。不过,如果你足够优秀,这个门槛也不存在。整体来看,博士学位是可以获得的最高学位,博士毕业后出路一般都不会太差,下面叶秋会用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和身边的例子进行说明。国内博士出路差吗?说两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华为八博士年薪百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八个人没有一个人有海外留学背景,只有秦通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学博士,非大陆高校背景,华为是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通信类企业,他们给这些博士开出这么高的年薪说明了他们对国内高校博士的认可。华为八博士学术背景还有最近很火的90后美女博导、教授李琳,博士毕业即被南方医科大聘为博导教授,本科电子科大,然后北大医学部五年直博,没有一点海外留学背景!什么待遇呢,年薪90万(税前,优秀骨干是70-90万,她拿的是最高级),安家费220万(优秀骨干180-220,她拿的也是顶级),科研启动经费400万(300-400,她拿的还是顶级),妥妥的人生大赢家,出路差,不存在啊。李琳有的人可能还停留在中国培养的博士水平距离国外有较大差距的早期印象上,其实,中国的博士早已今非昔比了,2018年SCIENCE的青年科学家奖就颁发给了万蕊雪,清华大学博士后,施一公的学生,很多人对这个奖可能不是太清楚,叶秋简单介绍一下,获得这个奖的人每年只有四个,全球范围内,颁发对象是两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这个奖的含金量可想而知,颜宁30岁时博后进清华直接就是教授博导也是因为获得了这个奖项!万蕊雪获奖可是实打实的硬实力,九篇共同一作的顶刊,七篇science,两篇nature!万蕊雪所以,国内高校的很多博士水平很高,出路也很好!上面这些都是顶级博士,那一般博士呢?叶秋博士是西安某985高校,师兄弟姐妹博士毕业后基本上就去了高校,比如西工大、西北大学、电子科大、西电、长安大学、西安理工、西安工程、西安财经、陕西科大等高校,也有的去了研究所,例如南京十四所(待遇很不错)、洛阳612、613,石家庄四十所还有西安、绵阳等一些研究所,待遇的话,去研究所的高于高校的,研究所的刚毕业一般15万以上,二十万左右,高校老师就少多了,不过胜在稳定!所以,国内博士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出路也没有问题!
中国社会始终都是羡慕高学历人才的,因为自古以来也是这样,唯有高学历的人才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从很小就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报复,未来一定要考大学,考完大学考硕士,然后再考博士,博士出来虽然年龄已经比较大了,但是你的学历却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这么多年的书没有白读,去任何一家单位都对你刮目相看。高学历人才多=科研实力强?如今的中国,高学历其实并不是是一件难事,如今的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每年授予博士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当然这也让我们本身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相比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博士,但是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却和美国差了这么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其实就好比,人家一门大炮等于中国一排三八大盖一样,同工不同料甚至本身的教育体制就差了太多,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讲,中国的博士都不能算作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中国博士含金量有多少?答案是根本不值得一提,虽然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法回避这个问题。中国的博士跟美国博士的含金量相比,真的是差的太多了。差在哪里?难道中国的教育本身就比人低人一等么?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而是目前中国博士的培养方式本身就很成问题。其实中国现在的学士培养方式学习的就是美国的体制,但是在这种学习和模仿中,中国却加入了自己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一下就变得不伦不类。如今我们经常在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尖锐,那就是中国的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最近却因为杨宝德和陈晓武事件而被人熟知。中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变味了”!老板与打工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中国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定义是非常模糊的,国家给了导师最大的自由,由这些导师自己去定义跟博士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导师和学生之间,要么是导师关系,要么就可以是老板关系,而目前的欧美很多国家,老板关系就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方式,但是在中国,这两种关系却都是存在,美其名曰中古特色的学士培养方式,其实问题很大。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了47名博士,而之所以带这么多的学生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工资给的多,这就很尴尬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47名学生,这怎么可能给学生教的好的呢?中国科研要放在刀刃上,而不是“其他东西”!所以在中国,这些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导师和学士导师不是导师,老板不是老板,大部分的学生从博士生毕业就完全不想回到科研岗位上,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并不是搞科研的那块料,这当然跟导师的关系不可分开。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就如同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提及的话题,因为国家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轻易的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如今真的出现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说也不现实了。总之,在国外,博士是因为喜爱而考上的博士,但是在中国,确实因为实际了工作考了博士,胆识这两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博士生的品质。中国博士比国外博士差了太多,差了不止是几个层次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月左右,高考就要到了,高三学生现在正在紧张的复习中,期待取得好的成绩,争取能考上好的大学。对于那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要气馁,以后还有考研,还有考博可以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那么就本科生和硕士、博士对比来看,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是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其含金量要比国内一切学校的博士含金量要高,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博士毕业之所以目前社会上有这种观点,是从高考分数的角度来看的,固然从高考成绩来看,能考上清华大学肯定是分数非常高的,但是高考分数比其他硕士、博士的本科生分数高,因此认为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含金量比硕士和博士含金量高。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就博士来讲,即使不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现在博士的毕业条件要比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毕业要求要高。而且经历的学术训练也是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所能比较的,从毕业要求和难度来看,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再退一步讲,一个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是因为其专业出名和综合实力强,尤其是现在教育部双一流大学改革以后,现在教育部根据学校学科的实力来进行评估,学科评估靠前的学校才有资格成为一流学科。学科评估是根据学校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来判断的,就对学校学科和专业做出贡献来讲,博士对学校的贡献要远远超过本科生,比如这些一流大学的科研成果更多的是博士群体做出的,博士每年发表那么多论文,做出那么多科研成果。学校才有了科研成果,才能在专业领域有话语权,才能有知名度,才会得到社会和学界的认可。所以才会出现好大学和差大学的区别,一个大学之所以好不是因为高考录取的学生分数高,而是科研成果突出。否则的话清华大学的高考录取分只要超过哈佛大学就行了,还用得着费那么大劲搞科研活动、发论文来追赶吗?清华大学所以目前社会上流行国内博士含金量不如清华大学本科生的这种观点可以画上休止符了,因为脱离了本质看现象,只能是走马观花而不得要领。对于这一问题,你又是如何看待?
近代以来学术领域出过的天才数不胜数。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各自的学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类造福,然而也有少数心术不正的人企图用学术造假来蒙混过关。日本有一位女博士就是如此。她一直以来就在日本享有盛名,却因为学术造假这一件事跌落神坛,而且还害死了自己导师的性命。这位女博士叫做小保方晴子。她是日本千叶县人,从小就刻苦读书,后来顺利的进入了日本知名的高等学府早稻田大学学习应用化学。她在这所大学一直攻读到博士毕业,随后又去哈佛进修,毕业之后成为了国家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由于成绩优异,长相甜美,小保方晴子很快就出了名,还被誉为日本近20年来最出色的天才。小保方晴子在学术方面颇有造诣。她在哈佛期间从事的是万能细胞的研究工作,也就是可以在其他动物身上模拟人类的细胞,从而培养人体的器官,这种细胞被称为万能细胞。小保方晴子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论文,并且发表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马上引起了轰动。但是在论文发表的当天,美国就有权威学者对她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质疑,认为实验结果并不科学。随后,又有人重复做了小保方晴子公布的实验,发现根本提取不到论文中所说的实验结果。日本更是有人检测了小保方晴子的论文,认为其中有很多抄袭之处,涉嫌学术造假。小保方晴子见事情已经败露,只得承认。而她的博士导师也受到此事的牵连,最后在舆论的重重压力之下自杀身亡。就这样,这位天才突然之间跌落了神坛,还害死了自己导师的性命。
博士是专业性研究型高级人才,含金量普遍比较高,尤其是公派留学生海归博士,其含金量一般都会更高!随着国内读研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博士人才也不再稀缺了,无论是海归博士还是国内顶尖高校自产博士,关键是要看他的学术成就,学术成果比较丰硕且国内各行各业特别急需,其含金量自然是水涨船高,成为竞相高薪争抢的对象。去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指出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是我国高校人材培养体制中的通病,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海归”一词源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作为一个独特词语被普遍使用,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成绩优秀的学生已经有可能获得海外的奖学金;充分利用海外奖学金、努力在海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自费留学生开始涌现,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在国内的劳动市场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获得特别高的报酬,于是“海归”成了高学力、高收入精英阶层的代名词,社会地位超然!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效凸显,国富民强,一大批先富起来的家庭子弟纷纷走出国门,组成留学大军,留学生的含金量就已经开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起来。于此同时,许多海外教育机构为了获得学生而不断降低入学门槛,使得留学生的数量激增,而质量却更加差强人意;甚至出现了不少国外的“野鸡大学”留学生、滥竽充数,直接让海龟的含金量直线下降。这一时期,国内的大学也是异军突起,我们不仅打造了“211工程”建设大学,而且提出了更精英的“985工程”建设大学,着力打造本土优质人才;2017年又更加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双一流”建设大学,不断挖掘国内高校教育的潜力和筑牢自身高级人才的培养。海归博士和本土博士的水平差异越来越小!目前,海归博士优势现象依然还在不少用人单位大量存在,这只是人们的思维定式在起作用罢了。近年来,欧美等国经济很不景气,选择回国的留学生急剧增加,许多自费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学习和生活上缺乏自律,并没有获得太多新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回国以后也就只能成为无法如愿找到特别优厚待遇工作的“海待”了,海待一词就是这么来的;而我国这些年却高速发展,各方面条件急剧改观,赶超欧美列强成为了现实,本土教育也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国内顶尖高校的博士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海归博士的学术优势几乎荡然无存,仅有几个傲慢与偏见大型私企还把他们当回事!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经历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以后,原本优越感十足的欧美国家,与我们各方面的差距迅速被放大,国内优越性更加彰显;原来我们求着的海归人才,需要好好调整心态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沦为“海待”的几率会大幅提升和新常态,本土人才的优势却会更加突出,此消彼长,恐怕会出现反转了!
第一,国内博士含金量不高。不管你是985还是211,用四五年的青春年华换来几篇SCI,可能都不如某些研究所硕士生发的文章好。第二,出路差。没出过国的土博基本上只能去二流学校混吃等死,要是仍在老板的羽翼中还好,做两年青椒,申请个青基,还能评个副教授伍的。如果拿不到青基,科研的路基本就废了。第三,工资低。刚毕业那几年到手6000~8000,这还是往多了说的,博后基金,青基里的钱基本上都是组里统一调配,自己也说了不算。第四,年龄大。有对象的还好,没对象的也难找。30岁步入社会,零存款,零房产,父母年龄也大了,谁会跟你?人过三十不如狗,由于经常熬夜读文献,写论文,改本子,平时也没空锻炼身体,头发日渐稀疏,身材发福,健康也每况愈下。当然以上在我看来都是悲观的想法,说两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华为八博士年薪百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八个人没有一个人有海外留学背景,只有秦通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学博士,非大陆高校背景,华为是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通信类企业,他们给这些博士开出这么高的年薪说明了他们对国内高校博士的认可。一个人,能读到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十分不容易。博士学位,代表了读书经历,展现了学习过程,表现了知识水平,并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方面。
日本今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最近几年日本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拿到手软,以一年一个获奖者的速度迅速成为第二梯队的诺贝尔奖得奖大户。虽然说诺贝尔奖的多少不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但是在某种角度上讲还是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的。也就是诺贝尔奖尤其是理工科诺贝尔奖得奖多的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相对比较高。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日本虽然算是近些年的诺贝尔奖的大户,虽然日本的高等教育相对很普及,能够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五十左右。但是日本人大学生对于考硕士博士并不是很热衷。绝大多数日本大学生毕业以后如果不是对科研非常感兴趣就不继续读硕士和博士了。假如你是一个日本人,你说你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他们会对你的大学表示敬意。他们会说,你真的很了不起。你能够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但是你要是说你是某所名牌大学的硕士或者博士,他们会对你表示一定的敬意。他们会说,你对科研感兴趣,你真的很了不起。也就是在日本,你要是读硕士或者读博士,只能说明你对科学研究很有兴趣。日本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并不能够增加职场上多大的含金量。你要是硕士或者博士去求职,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对硕士或者博士高看一眼。因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对于绝大多数的公司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区别和差异。不会因为你是硕士就高看你一眼,也不会因为你是硕士别人是本科就会对你有所加分。因为绝大多数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知识储备和知识素质差异不大。虽然硕士或者博士的确象征性的会多一些钱,但是因为硕士或者博士年龄比本科大一些,反而在职场上未必有优势。所以除非这是一家科研型企业,否则对于硕士和博士并不友好。在中国,现在很多大学生也都面临一个考研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考研其实并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找到好工作。硕士和博士是为了能够成为进入职场的敲门砖。除了敲门砖以外,硕士或者博士期间所学的东西其实什么用处都没有。但是大量的时间用于拿这个敲门砖。最后,这个敲门砖的成本和大家未免太大了,为了一个敲门砖无数的人拼了命一样去考研去考博,但是在职场上实际用处不大。而这些刷题狂魔让一些对科研有兴趣的人反而考不上研究生。明人不说暗话,你都看完了,麻烦点个赞,要是加一个关注就更好了。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提高阅读量,让更多的人读到我的东西。本人高校教师,教育类的话题,本人很愿意和各位分享。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本文原创,禁止任何形式侵权。
高考!研究生考试!博士生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求学者人生的变数,无数人一生因为这一场考试而发生变化,有的人越过龙门成为“娇子”,也引人因为失败最后不得不回归到原本的生活。而到底这三场考试,哪一个对人生的改变影响最大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到底社会更认可一所大学的本科还是硕士来说吧!在清华大学里流传这样一句话“金本、银硕、铜博”,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清华大学的本科是金子招牌,硕士则是银子招牌,如果你是清华大学的博士,且只是清华大学的博士,那么你或许也就是个青铜玩家吧!当然这么说或许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毕竟有的人那可是本硕博都是清华大学的,这样的人可能用金银都无法形容,这样的人是999纯金,只是克数更多。由此你也可以看得出来,到底社会更认可的是什么。而此前上海市曾经发布的一个落户政策,无疑是把这种本硕差异歧视彻底明朗化,上海市的落户政策明确表示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而这两所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则没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待遇。但是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同样都是一所大学,明明硕士的学历更高,为什么还会遇到这样的歧视呢!答案或许就是考上这所大学的难度!想本科进入清华北大,那么至少要和几十万人竞争,即便是招生比例最大的北京,真的向上清华大学的人数也就是那么寥寥几百人而已,录取比例差不多是千分之一,在河南省差不多接近万分之一。但是如果你想就读清华大学的硕士,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很多,差不多也就是百分之一的概率,看起来不容易,但是难度的确要低很多。当然很多就业单位也不是真的看不上清华大学的硕士,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更在意本科而已,如果你的本科本来也就是不错的大学,比如C9高校或者是其他的985大学,然后硕士是清华大学的话,其实你也不会感受到太多的歧视。但是如果你的大学本来就是一所3本高校,那么很遗憾,就业单位会让你彻底回到解放前!当然就业单位和社会对于清华大学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存在质疑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这些学生的招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猫腻,比如硕士招生就不只是硕士入学考试,还有各种各样的推荐免试。博士则更是单单只靠和导师的关系就能就读,如此情况下自然造成清华北大的硕士和博士被人质疑了。不过即便是清华大学的博士,也不是你想读就能读,毕竟那也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