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十分重要的, 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体现人物的形象,提示人物的思想。读者只有深入了解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和作用,才能真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写作人物分析论文之前,一般导师都会要求先确定大纲,那么人物分析论文大纲写作有哪些干货呢?且听WOSCI沃斯编辑的小编慢慢道来。拟订写作提纲。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提纲是论文发表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在提纲的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2)安排分论点的的序列。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安排时,论文发表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3)材料对号入座。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到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进行了上述工作之后,要形成具体的写作提纲。常用的提纲类型有两种:第一,列项式提纲:粗线条地搭起全文的框架。用简洁、概括的词组、句子、材料序号,把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一一排开,制成一个草图。例如论文“浅析学生掌握几何概念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及其对策”的列项式提纲如下:分析产生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障碍的方法(中心论点)1.思维障碍分析 日常概念的干扰---材料①、材料②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材料①、材料②认识水平的限制----材料①、材料②2.排除障碍的方法 重视直观-----材料①、材料②重视变式-----材料①、材料②重视同化-----材料①、材料②重视练习-----材料①、材料②第二,陈述式提纲:用不加修饰的陈述句,把分论点和材料、分段、分层地表示出来。谁在前,谁在后,怎样衔接都考虑得十分严密。写出提纲以后,要以审视的目光去复检,力求结构和谐。论文发表重要的部分要给以显要的位置,占的篇幅大些;次要的材料要就位得当,占的篇幅小些。各位亲,看了这篇干货满满的人物分析论文大纲,对于自己的论文写作是不是帮助很大?是不是想对小编说声感谢?不过,WOSCI沃斯编辑小编在此还要提醒各位亲,大纲写出来以后,还要反复审视检查,要力求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重要的部分要浓墨重彩,占的篇幅要大,而次要的部分,则要用较小的篇幅去表现出来,一定要记得详略得当哦,否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打道回府。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本人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与我们直接联系。
文 | 柳残月关于翟天临的事情,已经77岁的著名导演谢飞老爷子前几天发了一篇长文,里面讲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简单地总结,北电在培养实践型、创作型的电影人才上很厉害,但并不适合培养学术型硕士和博士,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以创作的名义招了很多硕士、博士,连他在内。而这些硕士、博士在创作之外,为了达到毕业规定,也需要一板一眼地撰写各种学期论文、毕业论文……在谢飞看来,让创作者像学者一样去写论文,不合适也没必要,但这是当前无法回避的一个教育体制问题。的确,电影创作者如编剧、导演、演员,他们跟研究电影理论和历史的学者根本是两类人,论文写得好坏,和业务能力并不挂钩。当然,抄袭是另一码事。翟天临出于好奇心,我找到了一批电影创作者在各个时期所撰写的论文,想看看他们到底写了什么?写得如何?这里面有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赵薇、许晴、陈坤、黄晓明、俞飞鸿、王志文、张丰毅、祖峰,还有论文画风完全不同的中央大学的张钧甯,也有大家都「想死他了」的冯巩,以及几位著名导演如陆川、梅峰、曹保平、徐浩峰;还有去年凭借《我不是药神》一鸣惊人的文牧野,和最近在柏林大放异彩的王小帅和娄烨,也被我们找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的论文。平心而论,写得不错的还真不少!下面就带你看看——1、赵薇 :《试论本色表演与本能表演的关系》这是赵薇的本科毕业论文,这个时候的她已经演过了《还珠格格》,那她在论文里是否会提到这段经历呢?完全没有。在文章里,她先是阐述了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之间的区别,然后简述了电影表演的历史,最后借用安东尼奥尼的理论,表述了自己对本能表演和本色表演的理解,表明应该把本能表演和本色表演融合起来。一篇很标准的本科生论文。赵薇在当年因为小燕子走红以后,曾经在采访中说到,当时演小燕子的表演方式,「过于的夺人眼球,我觉得我自己都没办法接受」.不知这种「没办法接受」,是否也体现在了论文中?2、许晴 :《通向角色的不同创作途径》许晴的毕业论文就结合了自己上大学时演陈凯歌《边走边唱》和凌子风《狂》的经历,来阐述对自己对表演的看法。比较有意思的是,她提到了在进组之后跟陈凯歌聊天谈角色,「天天谈两三个小时,我感到在他心里,一个镜头、一个眼神就是一篇文章,呈现于观众面前的是两秒钟的镜头,而在这背后他能道出一篇小说。」然后许晴说到了开拍的第一天,她脑子里左一篇文章右一篇文章,根本没法拍好,然后陈凯歌告诉她——高级表演是揣着明白说糊涂的。很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禁想看陈凯歌的毕业论文了,可惜我没有找到。3、陈坤:《性格化表演之我见》相信拜翟天临所赐,陈坤的论文已经有不少人都抢着读过了。他的论文里引用了不少戏剧理论,写到了自己演毕业大戏寻找角色的过程,但是并没有引用太多自己的表演经历,更多的篇幅还是在剖析自己的表演认识。这点跟赵薇的论文风格还蛮像的。怪不得是好朋友。4、黄晓明 :《「模糊」和「性格化」的辩证关系》因为刚好都是谈论表演性格化方面的内容,黄晓明和陈坤的论文在北电收录论文的专著里是前后两篇挨着的。他写到自己演《我们结婚吧》中设计师的时候,为了让这个人物被人记住又要符合职业特征,就给他设计了一个喜欢咬笔的小动作。对自己的评价是:「现在想起来也许觉得不够或者可笑,但在当时的我来说,对于人物形象的性格化创造是有着进步意义的。」《我们结婚吧》莫名还挺可爱的。黄晓明还在论文里写了不少姜文的表演,非常喜欢和佩服他「姜文式」的表演方式。要是不看论文,很难把黄晓明和姜文联系到一起吧。但是搜了下黄晓明的微博,并没有什么提到姜文的内容,原来这是一份深埋在心底的敬佩……5、俞飞鸿:《试论表演的最高境界》俞飞鸿现在基本已经是大家心目中独立女性的标杆式人物,她写这篇论文的时候也就不过二十来岁,里面谈到的是自己拍摄王颖《喜福会》的经历。她写到特别喜欢自己饰演的角色,「是我梦寐以求的那种角色」,为此在拍摄之前做了很多准备,结果坐了十四个小时飞机到旧金山,下飞机就被接去了片场,拍第一场在精神恍惚中杀死自己儿子的戏。在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跟角色很贴近的情况下,她回忆当时在拍这场戏的时候,真的就像女主人公一样出现了幻觉,拍完以后整个人都瘫了。最后她总结说,这就是做演员最幸福的时刻——尝到了在表演中身心合一的滋味。《喜福会》6、张钧甯 :《演艺人员经纪管理之法制问题》张钧甯这篇是硕士论文,长达242页,简直可以荣膺演员最长论文奖项。仔细读下去,会发现挺有意思的,这就是一个演员以作者的身份在给娱乐圈各种爆料啊。比如里面有写到佣金抽成不公的事情,表示在台湾演艺经纪产业中,业界的艺人被抽成的佣金比例从10%到50%不等,新人甚至高达70%。蔡依林工作室的纠纷、黄圣依和周星驰的解约问题、甚至韩国明星张紫妍自杀,都是张钧甯研究的案例。她这篇论文实在是太长了,对圈内爆料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来看看。7、张丰毅:《自我与角色》张丰毅的毕业论文被收录在北电表演教材的第一篇,内容相当详实,水准很高。他表明演员不仅要演和自己相像的角色,也要演远离自己的角色。并且以赵丹作为自己的榜样。然后他用自己演《骆驼祥子》和《塞外夺宝》等经历来阐述自己是怎么进入人物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一段,为了体验祥子车夫的感觉,他不仅要和车夫聊天,看二十年代的画片来找人物气质,还真的就穿上车夫的褂子去北影大院门口拉了一个月车——8、王志文:《实验 生活 表演》王志文的论文讨论了表演的时候演员应该如何靠近角色的议题,这一段比较有意思,他把表演比喻为一种宇宙规律,演员就是在宇宙的中心,演员自己的角色是宇宙的中心,其他角色只不过是他的各种函数(y=f(x))。然后他阐释了他对唐铁嘴的人物理解来说明这个理论,唐铁嘴刚好就是他在毕业大戏《茶馆》里饰演的角色。9、祖峰:《反复体验的一次表现》低调实力派「崔叔」是我特别喜欢的演员,在这篇论文里祖峰提到表演是需要反复体验的,在这种反复中才能找到最好的表达,并表示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张丰毅拉黄包车也被祖峰写成了反复体验的例子——然后这篇论文里又双叒叕提到了姜文!看来姜文真是晚辈们的偶像——10、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今年大家没能在央视春晚上看到冯巩,都觉得少了点意思。他的这篇论文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了。看看内容,你会发现,原来喜剧天赋也是会蔓延到文字里的,看他的论文经常会脑补出相声的感觉,摘录一段他写捧哏和逗哏的——捧哏和逗哏要有反差。除了形象和相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性格反差。比如我跟刘伟有反差,他矮我高,这是外表的反差,这是简单的反差,从年龄上来说,我比他大,他是一个形象比较帅,他是帅哥,我是无奈的真诚。无奈的真诚……这种自黑又自黑得这么到位的,肯定是亲笔写的嘛。11、陆川 :《体制中的作者——新好莱坞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陆川的论文水平非常高,而且他的观点跟他本人后来的创作实践高度一致。论文研究了新好莱坞体制下的科波拉电影,摘录其中的一段看看——所以你就能明白,陆川为什么会拍《九层妖塔》和《749局》。在成熟的大工业体制中,保持作者身份的独立性,平衡电影的商业属性和艺术表达,这就是陆川一直在做的事啊。12、梅峰:好多论文梅峰导演在知网上有很多论文,不仅有自己写的,还有不少翻译文章,下载和被引用的次数也很多。因为梅峰本来就是有明确双重身份的电影人,他的本职是北电文学系的老师,研究世界电影史是他的专业,从事编剧和导演反而是业余工作了。他关注的范围包括英国电影工业、法斯宾德、贝拉·塔尔、冯·特里尔……学生阶段的梅峰还在论文作业里分析过李安和许鞍华的电影风格。现在知网上也出现了很多研究梅峰编剧和导演作品的论文,不知道学生时代的梅峰老师,有没有想到过这一天呢?梅峰和佚名影评人座谈13、曹保平 :《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曹保平导演也是北电文学系的老师,不过他显然未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主业,所以我们只查到了这篇1987年10月发表的论文。曹保平导演1985年考入北电,1989年毕业留校任教,那时候还在读大三。这篇文章非常认真严肃地对电影中的隐喻和象征进行了界定和解读,也举例了不少电影中的片段来说明什么是隐喻什么是象征……最后判定象征是现代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手法。14、文牧野:《罗伯特·麦基<故事>的局部解读「主控思想」的分析与应用》文牧野在这篇和王红卫老师共同执笔的论文里详细剖析了编剧层面对故事「主控思想」的把控。这里面的一段话,倒是能看出他对《药神》的创作似乎也是贯彻了类似的思想,他在论文里这样写道——在《药神》火了之后,文牧野曾经在采访里说到过,片中每个哭点、笑点,全都是精心设计过的,要在每一个节点做到什么样的情感浓度,是大哭,是鼻酸,是挠痒痒,还是大笑,全都精确计算过。所以通过这篇论文你就懂了,文牧野绝对是以分钟为单位来为《我不是药神》把关的。15、王小帅 :《费里尼:思维的电影》最近《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非常火,于是我们也顺手检索了一下王小帅导演,这篇文章是他的毕业论文选载。论文写得很认真,甚至对《甜蜜的生活》的情节线索做了列表分析。不过相信比起论文,大家都更想看王小帅的新片吧。王小帅在柏林16、徐浩峰 :《武侠电影之前世今生》徐浩峰导演也是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电影人。当老师、写小说、写影评、做导演,还是口述电影史的研究人员。我很喜欢他那本《刀与星辰》的影评集,尤其是对李安《卧虎藏龙》的剖析,据说得到了李安本人的认可。这篇《武侠电影之前世今生》,可以被看做是超浓缩版本的武侠电影简史,写得特别好!除了跪之外没有别的评价!而且关键在于,徐浩峰导演毕竟是武林世家出生,看他的文章,总是有很多关于武侠的私货,是你在一般的电影史里看不到的。17、娄烨《<放大>:试论安东尼奥尼影片色彩的非象征性》借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柏林的亮相,我们也找到了娄烨导演这篇发表于1986年2月的论文,娄烨当时还在北电读大一,21岁。娄烨拉片应该很强,看这一段对影片色彩的分析——可能是因为早年在上海美术学校做动画的原因?娄烨对色彩视觉信息非常敏感,才导演系大一的学生,就能写出这样的论文,挺令人佩服的。最后,也要祝娄烨导演即将上映的新片顺利,这是很多影迷多年的期待。论文看完了,我们发现,这些电影工作者在求学时所写的论文,大多都并没有和他们的创作经历高度关联,很多喜好和倾向也许是一以贯之的,但若硬要去发掘什么,那就太牵强附会了。这些文字,体现了很多创作者在当时的年纪对电影的理解和感悟,生动地反映了他们尝试与电影这门艺术建立起联系的过程。
描述性文章写作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主题写作之一。常见的描述性写作的主题是人物素描、物品素描、地点描述或事件叙述。作者通过精心安排的细节来生动地描述一个人、一个物品、一个地方或一件事,让读者看到、听到和感觉到作者所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一篇好的描述性作品能够同时激发读者的多种感官,如嗅觉、视觉、味觉、触觉和听觉,为读者构建出生动的主题和场景。那么,如何进行描述性文章写作呢?跟 Robin 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 明确主题和写作目的描述性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在写作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你要描述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文章,你想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例如,在描述一段难忘经历时,你想要通过这件事阐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或者传递怎样的情感?明确了主题和写作目的,我们才能更好地列出相关细节,并将这些细节整理组织成合乎逻辑的文章。2 头脑风暴,列举细节确定主题之后,我们就要开始为描述主题准备尽可能多的细节。思维导图或头脑风暴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工具可以帮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主题,找到记忆中与主题相关的更多细节。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不必在意自己记录的细节是否是完整的句子,时态语法等表述是否正确,前后或内在逻辑顺序是否正确等,这些我们可以放在后续的整理阶段进行处理。在列举细节的时候,也有一些技巧可以使用。在描述人物时,我们可以由外及内,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和行为入手,挖掘并找到那些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细节,或者与人物相关的经历和联想。ExamplesMy friend Judy Schoyer was a thin, messy, shygirl whose thick blond curls lapped over her glasses.Her cheeks, chin, nose, and blue eyes were round; the lenses and frames of her glasses were round, and so were her heavy curls.Her long spine was supple; her legs were long and thin so her knee socks fell down. She did not care if her knee socks fell down. When I first knew her, as my classmate at the Ellis School, she sometimes forgot to comb her hair. She was so shy she tended not to move her head, but only let her eyes rove about.If my mother addressed her, or a teacher, she held her long-legged posture lightly, alert, like a fawn ready to bolt but hoping its camouflage will work a little longer. (By Annie Dillard, "An American Childhood." Harper & Row, 1987.)在上面这段人物描写中,作者充分描述了目标人物的外貌、表情和动作等细节,通过这些充满画面感的描述凸显了人物性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瘦弱、害羞又有些不拘小节的女孩。在描述物品、地点或某段经历时,我们也可以从外观 (Look)、声音 (Sound)、气味 (Smell)、味道 (Taste) 和感觉 (Feel)这五感入手来寻找细节,进而挖掘出那些与主题相关的记忆、情感或联想。例如在描写儿时看牙医的经历时,我们列举的细节可能包括诊室里的消毒水味道和牙医的口罩,电动牙刷发出的嗡嗡声,还有拔牙时的疼痛和恐惧的心情等。Examples 例文The night air rushed in about us through the tilted wind portals at the front of the front windows and the smaller ones in back (we were in the zippy Terraplane that Tex and I had brought from Detroit), and with it the hot, flat scent of tall corn; asudden tang of skunkcome and gone;the smell of tarwhen the dirt roads stopped, fainter now with the hot sun gone; and, over a rare pond or creek as the tire noise went deeper, something rich and dank, with cowflop and dead fish mixing with the sweet-water weeds.(By Roger Angell, "Romance." The New Yorker, May 26, 2003)I remember the air whistling around meas I ran, the panicky thud of my bonesin my sneakers, and then the slabs rising in the light from the street lamps as I sped past the little candy store and crept under the fence. (By Alfred Kazin, "A Walker in the City", 1969)在上面两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体会到身处文字所描述的场景中的感觉。在记下了足够多的细节之后,我们可以列出与主题和这些细节中的对象相关的动词和形容词,这能让我们在写作时有更多可选的词汇和变化,从而让文章更生动。3 整理信息当准备好尽可能多的描述性细节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整理这些细节,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整合成一篇描述性文章。我们需要根据文章主题和写作目的来挑选细节,哪些细节是你最喜欢或最重要的,哪些细节要留下来,哪些细节要删掉,这些都会向读者传递你对这个主题的看法或你想要表达的情感等。在构思和组织段落或文章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What message, if any, do you want the description to convey? 你想要用通过这段描述向读者传达什么信息?★ Which details best convey that message? 哪些细节最能传达这一信息?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表格来帮助我们整理这些细节和写作时用的词汇,如角色分析或事件要点规划等,L酱在之前的推文《不会写记叙文?这些写作法帮你成为小作家!》中做过详细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今日次条推文或点击上方文章标题跳转阅读。4 组织段落或文章描述性段落或文章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简单常见的组织结构:1. 主题句:明确指出文章的主题,并简要说明该主题的意义或重要性。2. 按逻辑顺序排列的细节:按照对主题有意义的顺序来安排描述性细节,例如,从上至下来描述一棵树,由内到外来描述一个房间,或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一件事等,确保这些细节之间遵循一定的逻辑联系。3. 结束语:强调主题意义或价值的一两句话,首尾呼应。Examples 写作例文On the third finger of my left hand is the pre-engagement ring given to me last year by my sister Doris.The 14-carat gold band, a bit tarnished by time and neglect, circles my finger and twists together at the topto encase a small whitediamond.The four prongs that anchorthe diamondare separated by pockets of st. The diamond itself is tiny and ll, like a sliver of glass found on the kitchen floor after a dishwashing accident. Just below the diamond are small air holes, intended to let the diamond breathe, but now clogged with grime.The ring is neither very attractive nor valuable, but I treasure it as a gift from my older sister, a gift that I will pass along to my younger sisterwhen I receive my own engagement ring this Christmas.上面这段文字就遵循了主题句、细节支撑和结束语这个基本模式。主题句点明了这段文字描述的主题 "ring" 以及作者珍视它的原因,之后,作者围绕着戒指上的钻石将每个细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结束语再次点明了这枚戒指对作者的价值。5 写作:Show, don't tell (展示,而不是讲述)比较下面两句话,你更喜欢那一句?★ I am describing my pen because I love to write.★ My ballpoint pen is my secret writing partner: The baby-soft tip glides effortlessly across the page, somehow seeming to pull my thoughts down from my brain and out through my fingertips.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守则就是:展示,而不是讲述 (Show, don't tell)。上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显而易见的"telling",读者很难从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写作的喜爱,而第二句话则通过细节的描写更好地展示了主题的重要性。在写作描述性文章时,我们需要时刻注意用那些描述性的细节来刻画和展示主题,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Examples 精选例文My most valuable possession is an old, slightly warped blond guitar―the first instrument I taught myself how to play.It's nothing fancy, just a Madeira folk guitar, all scuffed and scratched and fingerprinted. At the top is a bramble of copper-wound strings, each one hooked through the eye of a silver tuning key.The strings are stretched down a long, slim neck, its frets tarnished, the wood worn by years of fingers pressing chords and picking notes. The body of the Madeira is shaped like an enormous yellow pear, one that was slightly damaged in shipping.The blond wood has been chipped and gouged to gray, particularly where the pick guard fell off years ago.No, it's not a beautiful instrument, but it still lets me make music, and for that I will always treasure it. (by Jeremy Burden)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充分地描述了吉他上各个部位的磨损、划痕和损坏等外观细节。通过这些展示了吉他多年来被抚摸和使用造成的磨损的细节描写,读者能够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对这把吉他的喜爱之情。6 编辑和校对文本在写作完成后,记得检查你的文章。可以邀请朋友或老师来阅读一遍文章,或者自己阅读一遍,检查是否有语法和拼写的错误,是否有冗长的句子,是否清晰地表达了你想向读者传达的信息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条入手来检查和修订文章:★ Does your paragraph begin with a topic sentence--one that clearly identifies the person, place, or thing you're about to describe? 主题句能否清楚地说明要描述的人物、地点或事物?★ In the rest of the paragraph, have you clearly and consistently supported the topic sentence with specific descriptive details? 你是否清楚并始终如一地用具体的描述细节来支撑主题句?★ Have you followed a logical pattern in organizing the supporting sentences in your paragraph? 你在组织细节时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联系?★ Is your paragraph unified--that is, do all your supporting sentences relate directly to the topic introced in the first sentence? 你选择的所有细节是否与主题句直接相关?★ Is your paragraph cohesive--that is, have you clearly connected the supporting details in your paragraph and guided readers from one sentence to the next? 你的描述性细节之间的联系是否连贯?★ Throughout the paragraph, have you chosen words that clearly, accurately, and specifically show readers what you mean? 你是否选择了清晰、明确的词语来表达你的意思?★ Have you read your paragraph aloud (or asked someone to read it to you) to check for trouble spots, such as awkward phrasing or needless repetition? 你的文章中是否有语法错误或不必要的重复?★ Finally, have you carefully edited and proofread your paragraph? 你是否仔细编辑校对过你的文字?精选例文My Home of Yesteryearby Mary WhiteSituated on the bend of a horseshoe-shaped dirt road that intersects a back country highway is the place I called home as a child. Here my elderly father raised his two girls without the help or companionship of a wife.The house is set back about 200 feet from the road, and as we saunter up the narrow dirt pathway, lined with neat rows of flamboyant orange gladiolas on each side, the tidy appearance of the small, unpainted frame house entices us to enter.Up the steps and onto the porch, we can't help but notice a high-backed rocker on one side and a bench worn smooth by age on the other. Both remind us of the many vesper hours spent here in the absence of modern-day entertainment.Turning the door knob and entering the parlor is like taking a step back in time. There is no lock on the door and no curtains on the windows, only shades yellowed with age, to be pulled down at night--as if you needed privacy out here in the boondocks. Dad's big over-stuffed armchair is set beside the well-stocked bookcase where he enjoys passing a hot afternoon with a good book. His bed, an old army cot, serves as a couch when company comes. One lone plaque with the words "Home, Sweet Home" adorns the wall over the mantelpiece.Just to the left is a doorway, minus a door, beckoning us to investigate the aroma drifting our way. As we step into the kitchen we are overtaken by the rich smell of freshly baked bread. Dad is removing the loaves from the belly of Old Bessie, our coal-burning cookstove. He leaves them to cool in neat rows on our homemade plank table.Turning toward the back door, we see an honest-to-goodness ice box, and yes, there's a genuine silver quarter for the ice man to take in exchange for 50 pounds of dripping ice. I can picture him now as he snatches the tongs tightly into the frozen block, causing tiny slivers of sparkling ice to fly everywhere.Swinging it down off the back of his chug-a-lug of a truck and instantly throwing his other arm up to keep his balance, he staggers with his load toward the back door. Hoisting the block of ice into place, he gives a long, loud sigh of relief and drops the shiny quarter into his pocket.Stepping outside the back door, we suddenly realize there is no running water in the kitchen, for here stands the only water pipe around. The galvanized tubs, set upside down by the steps, indicate that here is where most of the bathing occurs.A little footpath leads us to a hand pump, somewhat rusty but still providing a cool refreshing drink--if we can prime the pump. As Dad douses its rusty throat with water, it gurgles for a minute or two, then belches back a flood of sparkling clear spring water, free from the chemicals the law requires of modern water systems.But the pathway doesn't stop here. It winds on out behind a dilapidated shack. No imagination is needed to know where it ends.As sk approaches we must slip around to the front porch and relax as we enjoy a country sunset. The sky is absolutely breathtaking with its soft ribbons of orange and violet.The sun, ablaze with beauty, casts our long shadows across the porch and onto the wall behind us. Everywhere nature is praising its Maker and singing its night songs.Off in the distance the whip-poor-wills are just starting their nightly lamentations. The crickets and frogs join in while bats dart overhead in search of a juicy tidbit for breakfast. Bats, you see, begin their day at sunset. The house itself joins in the chorus with its creaks and cracks of contraction as the coolness of the evening settles around us.Indeed, a visit to the old homeplace brings back many fond memories, almost making us wish we could turn back the clock to enjoy a few moments of peace and innocence.A Friendly ClownOn one corner of my dresser sits a smiling toy clown on a tiny unicycle ― a gift I received last Christmas from a close friend.The clown's short yellow hair, made of yarn, covers its ears but is parted above the eyes. The blue eyes are outlined in black with thin, dark lashes flowing from the brows. It has cherry-red cheeks, nose, and lips, and its broad grin disappears into the wide, white ruffle around its neck. The clown wears a fluffy, two-tone nylon costume.The left side of the outfit is light blue, and the right side is red. The two colors merge in a dark line that runs down the center of the small outfit. Surrounding its ankles and disguising its long black shoes are big pink bows.The white spokes on the wheels of the unicycle gather in the center and expand to the black tire so that the wheel somewhat resembles the inner half of a grapefruit.The clown and unicycle together stand about a foot high. As a cherished gift from my good friend Tran, this colorful figure greets me with a smile every time I enter my room.文章来源丨阅途蓝思英语
古佛全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钢铁冶金2017级博士中南大学2019年大学生年度人物之一个人荣誉及获奖(部分)2017-2019年中南大学一等奖学金2018年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中南大学拔尖博士生校长奖学金2019年中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2019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国家发明专利(部分)一种含生物炭铁矿球团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利用镍铁渣制备得到的镁橄榄石耐火砖的制备方法一种耐高温镁橄榄石型耐火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利用镍铁冶炼渣制备高级耐火材料的方法主持项目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2018zzts220)中南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项目(CSUZC201905)发表论文(部分)Selective recovery of chromium from ferronickel slag via alkaline roasting followed by water leaching.Facile route for preparing refractory materials from ferronickel slag with addition of magnesia.Chromium: A doubleedged sword in preparation of refractory materials from ferronickel slag.Upgrading diasporic bauxite ores for iron and alumina enrichment based on rective roasting.Valorization of ferronickel slag into refractory materials: Effect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Effective preparation of blast furnace burdens from superfine iron concentrates by composite agglomeration process.Recovering magnesium from ferronickel slag by vacuum rection: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沉潜蓄势“等风来”一天24小时,你是怎么度过的?对古佛全来说,从周一到周日,从早八点到晚十点,最大限度地“泡”在实验室和学习室是日常。“科研常常是枯燥的,任何一个小成果、小突破的取得都是艰难的,所以要得耐得住寂寞。”这种寂寞,是宿舍、食堂和实验室之间三点一线的日常,也是校内实验室与校外花花世界的对照。但每当一个重要数据采集成功,一个重要实验步骤完成,寂寞也就被乐趣取代。渐渐地,习惯了研究中的亦喜亦忧,古佛全已经完全将科研工作融入了生活,习惯并享受科研的“寂寞”。在此过程中,他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3篇,参与撰写专著一部,孜孜不倦地将所研所学转化为实在成果。科研路上,并非总是踽踽独行,有“风”相携,方是至幸。对古佛全而言,导师张元波教授和彭志伟教授就是他科研路上的“风”。二人的精心指导,是激励古佛全把科研工作做精做细做专的“助推器”。前者“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害怕犯错,有了想法就放手去尝试”的鼓励让古佛全在科研路上干劲十足,而后者总是以“要做就做到最好”为训,对他的论文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极细小的错误也会被挑出。严谨治学,专注研究,这是两位导师教给古佛全的,使他沉潜于所攻课题,孜孜不辍,奔着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积蓄能量。跨学科汲思路,深钻细研专攻原创古佛全所从事的钢铁冶金研究属于传统领域,学科发展相对完善,想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新则十分困难。他意识到,仅仅局限于本专业领域的探索难以取得钢铁冶金的原创性突破。”。于是他开始广泛研阅多个学科文献,力图在学科交叉的研究学习中寻找灵感,开阔思路。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激活了古佛全的创造性思维,使之硕果累结。他着眼于资源—冶金—材料—一体化,在冶金渣高效增值利用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3篇,其中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发表的论文正是钢铁冶金和环境、材料领域学科交叉研究的典型性研究成果。跨学科地收集灵感,催生出蓬勃的创新张力。古佛全把科研目标盯准了原创性研发。目前,他已经以学生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研究关涉化工、物理、生物、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要素。其中一项关于双层生物炭铁矿球团的发明专利,提出生物炭直接还原球团中炭不均衡分布技术思路,有效降低碳的配入量。这项专利可应用到直接还原铁生产中,显著降低炭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驰而不息,实现10%到100%的突破在对冶金渣领域研究中,古佛全顺应工业转型升级趋势,着眼于解决钢铁冶金领域的环保问题,致力于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针对镍铁渣处理难、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他决心开发一种镍铁渣全量化高效利用技术。为此,他突破现有的从镍铁渣中回收有价组分的技术局限,创新思维,变“减法”为“加法”,提出通过添加剂的作用将镍铁渣物相直接转变为可利用组分的技术思想。他通过查阅国内外多学科文献,并进行了大量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最终开发了镍铁渣制备复相耐火材料新方法,采用该方法可将镍铁渣的利用率从原来的不到10%提升到100%,实现了全量化高效增值利用,研究成果被评价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古佛全的研究成果已经完成了工业试验,进入筹备建厂实施阶段,将为镍铁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两年多的科研历程中,古佛全始终秉持“为国家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初心,并以此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向前。他曾经冒着高温完成了链篦机中关键数据的采集,为铜陵有色铜冠冶化分公司球团窑炉系统热工诊断及热能优化提供了可靠方案。他以学生负责人身份完成的“太钢复合造块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具有显著的节能增产、减排降耗效果,为太钢技术改造提供了优选方案。对古佛全来说,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业生产中时所收获到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可以抵消掉所有实验研究过程中的枯燥与艰难。作为党员,古佛全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继续坚持搞科研,向优秀的人看齐,影响更多的人,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从专注科研的沉寂,到坚定热爱的沉醉,古佛全将坚守为工业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初心,怀着一腔热情,开拓思维、不断创新,继续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 达人寄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来源:中南大学 作者 | 吴兆桐 于上淇 图片 | 古佛全 编辑 | 龙雅婷 赵伟策 审核 | 聂臻 责编 | 王轩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的亲人,有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有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有从事着各种工作的街坊邻居,甚至有在不经意间给了我们鼓励和帮助的陌生人……那么,写人的作文该怎么写呢?一起来学习吧!先看这张思维导图。写作技巧和方法方法一:抓住特征,细腻描写由于年龄、职业、性格的不同,每个人自然都各具特色,因此,写人的文章一定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而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来。1、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区分被描写对象与其他人的一个有效方式。成功的外貌描写,能够第一时间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人的形象,引起读者联想。2、语言描写:语言是一个人心灵的投射。语言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人物的个性。3、心理描写:如果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是“表”,那么心理描写就是“里”。只有表里结合,才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方法二:人物出场的几个技巧人物刻画鲜明,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文章发展,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5种人物出场的技巧吧!1、先声夺人式:先描写人物的声音,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特写式:让人物从模糊到清晰,最后在一个特写镜头中突现出来的出场方式。3、误会式:让人物在误会中出场,使情节悬念迭起,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4、渲染式:用铺垫的方式渲染人物的出场,使故事情节发生急剧的转折,从而反衬主题。5、烘托式:描写了一定的环境或画面,以景物来烘托人物,借以表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范文分析开头、结尾写法一、开头1、语言幽默式:开头语言风趣幽默,能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例:本小姐生来“超凡脱俗”,姓啥名啥都不管,可是别人一问起我的生肖,我都会大笑三声。为啥笑?因为我属猴!属猴咋啦?要知道,猴是有灵性的。(《我属猴》)2、正侧结合式: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开篇,新颖有趣。例:她身材苗条,双眼流波,一条乌黑亮泽的麻花辫垂至腰际,俨然一位小家碧玉。提到许丽华的芳名,本校男生无一不条件反射似地为之振奋。(《咱们班的三大女侠》)二、结尾1、后记式:在文章结尾时,有意突然结住,以求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的表达效果。例:老师是弓,我们是箭,为了让我们走得更远,他甘愿被拉得更弯;我们是水,老师是糖,为了把我们变得更甜,他甘愿溶化掉自己。(《三真老师》)2、情景交融式结尾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使得感情抒发得更真切自然。例:这时,太阳光正从窗外斜射进来,沐浴在阳光里,她的笑容越发灿烂夺目。(《临街的窗》)
论文摘要:在四年本科和两年研究生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戏剧、影视剧本也通过上课和外出拍摄时间,塑造了不少人物形象。后来我发现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英雄形象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作品中都传达出打出了英雄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是文学、影视主题中的重金属,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如果缺乏英雄主义精神的浇灌,就会变得非常的轻飘。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英雄人物就作为追求更高、更完美的精神境界的象征而为人们所崇敬。如果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思议的民族,那么一个没有英雄人物形象的文艺时代同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英雄形象的普遍性、重要性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身为一个男演员,能够饰演英雄形象是我从小的梦想,从第一次看电影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这将近20年的时间,每每在电影里遇到英雄人物,都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英勇善战的王成,提起电影《英雄儿女》,大家眼前定会浮现出片中王成手持爆破筒的英雄形象,耳边也一定会响起那首曲调激昂的《英雄赞歌》。“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的形象,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人物形象的标杆,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形象的代表。由于关注英雄形象,我慢慢的发现,从《英雄儿女》、《董存瑞》的经典到《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别样英雄靳开来的受欢迎,再到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亮剑》中的李云龙、《永不磨灭的番号》中的李大本事这种角色的火热,经过电影事业几十年的打磨,观众对英雄形象的审美、看法、塑造方法等很多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观众对于英雄形象的要求也在改变,中国当代文学和电影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虽然留下了不少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但也存在着种种遗憾和缺陷,因此探讨英雄形象塑造的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高大全”的英雄到平凡”的英雄。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思考和实践之后,我发现我们影视创作也逐渐从纯粹的教化功能中解放出来重归反映现实的轨道。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英雄形象的塑造打破了一度盛行的“高大全”的框框不是通过概念化的外貌、人物语言的高调而是通过动人的故事和真情实感来打动人心。这种转变可称之为“高大全”的英雄向“人性化”英雄的转变。比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形象的出现,是英雄人物形象的一个突破。在《亮剑》中,李云龙是“泥腿子”出身的作战天才,是血性张扬的铮铮铁汉,也是有些“亦正亦邪”的人物。他有着传奇般的战斗经历,屡建奇功,深得器重,但他又是个不安分的惹事精,屡次抗命,不时弄出麻烦: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又是脏话连篇、好酒吹牛、缺乏文化修养的粗人;他率真义气、性情粗犷,却又粗中有细、精于算计,也有些狭隘,从不愿吃亏,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复杂性格的集合体。然而,在他和他的部队身上最为闪光的、最具感染力的“亮剑精神”,已为广大观众所认同,也使李云龙形象的个性特点给人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亮剑》前后,《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狼毒花》中的常发等人物形象,被认为是与李云龙形象类似的“另类英雄”那么这些优秀的演员在塑造这种受欢迎的英雄角色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共同之处或者有效地塑造方法呢?于是这些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塑造英雄形象,成为了当代表演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演员在表演中怎样将“英雄”形象变得“人性化”,将成为本论文研究的重要部分。在本论文中,我的论点是:所有的英雄形象的塑造都要符合人性的本质。应该避免高大全的塑造方式 首先论述“英雄与“人性”的概念,并阐述两者的关系。证明了英雄都是普通人,和普通人一样具有人性的共同点。然后根据实例,指出在英雄形象塑造中出现的弊端和错误的表演倾向最后阐述演员如何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做到“人性化”。希望本论文可以对演员人性化的塑造英雄角色有所帮助。关键词:英雄、普通人、表演创作、英雄形象序言英雄主义精神是文学、影视主题中的重金属,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如果缺乏英 雄主义精神的浇灌,就会变得非常的轻飘。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英雄人物 就作为追求更高、更完美的精神境界的象征而为人们所崇敬。如果说一个没有英 雄的民族是不可思议的民族,那么一个没有英雄人物形象的文艺时代同样是不可 思议的。从《英雄儿女》、《董存瑞》的经典到《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别样英雄靳 开来的受欢迎,再到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亮剑》中的李云龙、《永不磨灭 的番号》中的李大本事这种角色的火热,经过电影事业几十年的打磨,观众对英 雄形象的审美、看法、塑造方法等很多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观众对于英雄形 象的要求也在改变,中国当代文学和电影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经历了曲折复杂的 过程,虽然留下了不少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但也存在着种种遗憾和缺陷,因此 探讨英雄形象塑造的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演员对英雄形象人性化的塑造也变得必不可少。第一章关于英雄与人性1. 英雄的定义第一·英雄,汉语词语。在字典里对英雄有三大解释:(一).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二)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 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三)英雄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 学里的英雄。人生就是一场的战争,人活着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第二.我们如何理解英雄我们究竟如何理解“英雄”这个词?其实世界上应该没有一种东西是可以被 “定义”成为“英雄”的。所有关于“英雄”的定义,大都来源与“英雄”认知者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事实上,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对于同样一个人物的评价,即他/她是否是一个“英雄”或是怎样的“英雄”,都是会有非常不同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来源于时间、空间和文化,而是来源于生存在文化和 社会中的人—对这些“英雄”和“非英雄”做出评判的人的内心和目的。但是之所以一个人被称之为英雄,一定是他做的某些行为,让人们尊敬,从而在他人看来,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英雄的精神。比如说:消防员救火,当火势汹涌的时候,他奋不顾身的投入火海救出一个孩子。他的这个行为,让大家觉得他 是英雄,他有为了生命奋不顾身的精神。但是反过来从他的角度看,救火是他的工作,在火海中挽救生命是他的责任,他履行了他的责任而已,他不一定觉得自己是英雄,或者说他不是为了一种精神而去做这个救人的行为,他平时也有自己 生活中的烦恼,和大家一样,他也有可能酗酒、脾气不好等等,但我们依然认为, 他是英雄。再比如邱少云在火中活活被烧死也纹丝不动,我们认为他有一种爱国、团结、奋不顾身的精神,但是我相信邱少云当时想的一定不是他要履行一种“精神”而去做这种行为,他认为他在履行一个士兵的责任,而通过这个行为,我们赋予了它精神,并且我们把它看作是大英雄。所以,不管是焦裕禄、雷锋、董存瑞等等,我们都是通过某个特定时刻的某些行为来赋予它英雄的称号,而不是通过一个精神来认定的。而现在往往很多艺术 作品中,大家常常先在作品中以一种“精神”来作为前提,把精神安在人物上, 而不是塑造人物在生活中的行为,来体现英雄的精神。于是常常出现了很多诸如高大全的银幕形象。拿影视作品1963版本的《雷锋》和《焦裕禄》相比,早期的作品总是把体现形式化的某种精神作为前提,简单地塑造了雷锋做好事的生活,现在看来似乎已经显得老套了很多,因为雷锋精神并不只是体现在扶老人过马路,补袜子等好人好事这么简单。而《焦裕禄》这部电影,大量的塑造了焦裕禄在生活中的常态, 通过对人在社会中平日生活和性格的塑造,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观众看到的是焦裕禄对待工作中、生活中的责任的忠诚。进而从中体会到了高尚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因此我们在塑造英雄形象的时候,不能脱离对角色中涵盖的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人性的分析,单一的塑造某种英雄精神,我们不能脱离“英雄”本是“普通 人”的本质。于是,对人性的理解和人性化的塑造,成了必不可少甚至决定成败的环节2.“人性”的定义—关于人的本质了解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物质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人物类所探索的最重要的 课题。从物种起源、人体的奥秘、疾病防治,到人类居所的环境现状、其他星球 空间的生存可能性,再到与其他生物的相处之道、外来生物的威胁性。总之,作 为茫茫宇宙中一只渺小生物,人类很勤劳努力的破解着一道道难题,最终弄清楚 关于自己的事实真相并改善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优化着自我本身。大到全球问题、 世界国事、小到家事、个人生活小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从生活的迷惘焦 虑中,一点点的悟道、自省、释怀,这中间通过各种途径,生活、科学、宗教还有艺术。在一系列的大领域、小领域中,表演艺术无疑是研究人的学科,主体是人通常说表演创作者是“杂家”,表演学科是建立在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 学、行为学……众多学科基础之上其精神的升华者。同其他艺术一样,表演艺术 是集众家成果的大成之作,精华展现。那么,通过杂学,继而探究真正的人的本 质,最终通过自身媒介表现出来,就是表演者所必须的创作途径了。现实中演员 表演的许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对人本质的不了解,其一表现是喜欢“走 捷径”,不从人本质角度思考及进行创作,其二是对人本质的分析片面且不够深入。另外还有对自身本质的开拓不足。人通过他外在的“语言”和“形体”表象,体现、表露着他内在的“情感”和 “思想”。“情感”和“思想”的再深处是人的“本性”。而“性格”是作为“语言”和“形体”色彩化的可见外壳而被人所感知。以下是结合人类学的具体研究 成果,通过“人本质”的构成部分角度,来初步认识人的本质。第一:人的本性“本性”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性质。分为善与恶。善是向上、能动、发展、 积极的,恶是发动、阻碍、破坏性的。我们相信世界上的人以及我们所塑造的人 物形象,本性为善的是绝大多数。人在出生时无分善与恶,后天的经历对人的本 性潜移默化的作用着。有研究表明,婴儿在母亲臂弯里时被震荡的程度,即大人 的动作粗鲁或者温柔,,都对其本性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本性只 可能是善或恶的,并没有善、恶兼备的可能。我们常说“好人有坏的一面,坏人 有好的一面”,指的是性格层面的描述,而非本性。虽然本性只分善和恶,但每 个人善和恶的程度是不同的。并且一个人的善恶及其程度,是可以随着外界及人的内部变化而转化、改变的。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人越逆推向本源越趋于简单,那么如何把复杂的外象体 现出来,而且还能把最里层的简单实质体现出来这种表演就是极为深刻了就像《码头风云》里马龙白兰度的饰演的为了公平利益而抗争的问题青年特 里。他依然有自己狭隘的顾虑,有对世俗黑白的迷茫、也曾经做过错事一直活在 悔恨当中,但是他依然做出了让人敬佩的事情,但是马龙白兰度并没有一味的塑 造这个角色的好,他把角色本性中的善恶都展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经典草根英雄形象第二:人的情感本质《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 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①常听俗话讲“人是情感动物”,情 感好像是人精神层面最基本的单位。精神空间游离的片状浮云。我们总会说到人 有“七情六欲”,《文艺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七情”的解释是“中国古代对人的 各种自然情感心理的合称”。《礼记·礼运》中“何为人情”喜、怒、哀、乐、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文心雕龙·明诗》现实情感的出现时复杂多样的,它是由 基本原始情感元素符合衍变为一个复杂‘人秉七情’,即承此说出来。这就是古 人总结的,人七种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情感元素。现实情感的出现时复杂多样的 它是由基本原始情感元素符合衍变为一个复杂深刻、眩晕微妙的情感结晶体。情感产生的四种情况“情感可以发生在下列不同的水平上。1与嗅、味、触、声音、颜色等感觉刺激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噪声、臭味引起的厌恶等。2与饥饿、疼痛等机体感觉想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饱食的满足,身体良好状态的舒适等”3基于个体社会经验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性情感,例如,对人的思想意 识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经验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性情感,例如,对人的 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体验成为道德感。与人对真 理的追求,对科学的探索等与智力活动相联系的体验称为理智感。在自然风格光 和艺术欣赏中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感受称为审美感。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被称为高级社会性情感或情操4表现个人气质的情感如乐观、生气勃勃、冷静、忧郁等”第三:人的性格1界定性格“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诸如诚 实后者虚伪,勤劳或者懒惰,自豪或者自卑,勇敢或者怯懦,果断或者优柔寡断等等都属于性格特征。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性格特征,有些是和别人相似的,有些是个人独有的,有些事积极的,有些事消极的。一个人的各种性格特征交织在一起构成他的性格性格,是人思维的定势,是思想感情的具体化,性格化。个体差异的几种说明这。它一直以来被人看作是人一这以个体中最核心的一部分,用为标记个性 与他人的差异,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人物的行动正是画上了“性格化”的标签才有价值和意义。黑格尔认为:“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那么,对人来说“性格”就是最核心的原动力了吗?在性格里面, 更深处的地方还有没有什么呢?如果真能够分析出性格里面的东西,也许对我们 更精彩的塑造人物性格会有帮助、有所启发。那么,下面通过心理学对“性格” 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的原理解释,我们可以更清楚、深入的理解这一关键的人的 特质,或者说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性格。“性格”( character)①拉丁文的原意是铭刻或者标记,即为了识别的目的 而将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虽然这一意义仍然适用,但宁肯采用同义词 的特质或者特性。当这一术语在心理学上应用时,其意义引申引申为②所有这些 标记(特质)的总和或者获赠和产生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揭示一种情境,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的本质(性格)“特性”( characteristic)的解释:“用来识别和“表征”某物的个体特性和品质。“特质”( trait)一般指个人的持久的特征,它能对观察到的行为规律性和一致性起到阐释的作用。这是该术语的恰当用法。若用它来指规律本身是错误的 并且会引起误解。要注意的一点是特质是一个理论的实体,是个体的一个假设的 潜在的成分,用来解释个体行为的一致性以及不同个体的行为一致性之间的差异”“最早用性格一词并且概括其特征的是古希腊哲学泰奥弗拉斯多,他从人们 的日常行为方式中概括出阿谀奉承的人,伪装和善的人、吝啬的人等性格特征 后来的学者也多用秒说的方式来说明性格”由前面的定义可知,我们所说的人的“性格”,它是一种“特征”的总和, 作用是铭刻和标记、描述和概括了人的情感、思想、语言、形体本质的个性特征。 每个人特质的复杂情感,思想,外化为可见可闻的富有个性的外部行为,我们综合这一个体的特征,称之为“性格”。也就是说,性格是个概念,用来描述、概 括人个性化的本质特征,所以可以说它是人本质表现的外壳。(如图1)性格特 征表象于人的语言和形体,所谓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它终究是产生、根源于人的情感和思想本质。所以“性格”并不是规律的本身,而是规律的描述和阐述者。我们经常会说人物的魅力在于其性格的复杂。那么,了解了性格与情感、思想 语言、形体本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人性格中的复杂性、模糊性我们就不难以解释了。它源于人心理的矛盾。2性格的分类a.性格元素“性格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它包含许多特征,这些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①对现实和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别人、集体、和社会,对劳动和工 作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忠实、坦率、勤劳、谦逊和自私、狡诈、自信或者自满。②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以 及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等。如有目的性、纪律性、主动性以及镇定、果敢、勇敢等③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感染程度和支配程度,以及情绪 受意志控制的程度,如有的人热情,有的人冷漠等;也包括情绪的稳定性,持久 性方面的性格特征,如情绪的稳定或者起伏波动等;还包括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 特征,如一个人经常精神饱满、欢乐愉快是个乐观主义者,有的人抑郁阴沉,多愁善感等④性格的理智特征。包括表现在感知方面的特征,如倾向于采取用整体或分析的 观察方式,感知的速度和精确性等;表现在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如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和逻辑性。”b.外倾与内倾尽管人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许多心理学家力图将性格加以分类,找出性 格的类型。例如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根据生命中的“里比多”1活力倾向于人 自身或外部环境,而把人的性格分成两大类:外倾和内倾。12①内倾:“荣格认为,如果一人的心理能量,她的兴趣和注意一般指向外部, 指向他人或者外部刺激,其行为主要是由外部事物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思想感情所 指导,那么这个人主要是外倾的,否则就是内倾的。典型外倾的人有毅力、有进 犯性,具有冲动型,思想开朗,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遇到事情能迅速作出决定, 在公共场合下觉得愉快,善于社交,乐于称为大家注意的中心”13②内倾:“荣格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兴趣和注意一般指向内部,指向他自己的 思想和感觉,他的行为由主观的、个人的、内部的东西所决定,那么这个人就属 于内倾的。荣格看来,内倾的人与外倾的人相比,其行为表现截然不同。他们性 情羞涩,喜欢寂寞独处,情绪不外露,倾向于幻想和深思,做事犹豫不决,这种人不善于社交,难适应社会环境。”14“理论上具有外倾与内倾两极的一个假设的人格维度。最初,这个维度被人们当 成是反映两个完整但互反的人格类型。如今大多数理论家对这两个人格类型各位 以独立类型表示怀疑,相反,倒认为他们都是关于许多不同行为模式的集合。此外,把这两个极看成是相斥的,好像也不大对,因为许多人都同时表现出这两个 方面。而他们在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反映某一极的行为的同时,并不必然地减少体现另一极的行为表现。了解性格不同层面的分裂,可以使我们更清晰一个该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分 析与概括。“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是构成性格的主要内容或 元素,作家在刻画人物性格的时候,应注意到性格构成要素,着力刻画人物的性 格四要素方面的特征,但这些方面又不是鼓励的存在的、单纯地体现的、往往是 杂株的、符合的,如果不考虑人物性格表现的复杂性、整体性、综合性们就会犯 解构主义心理学将心理元素简单相加的错误,导致人物性格的简单化和虚假。c.性格的形成“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性格以神经系统的先天功能 特点为自然前提,但无论是神经系统的特征或体型特征等生物因素都不能决定 个人的性格。性格是在社会影响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性格是 个人的生活历程的反映。儿童出生之后,长期在家庭环境中生活,家庭的经济状 况和政治地位,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水平教育态度和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的 关系,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等等,对儿童新歌的形成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生活是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掌握 定的政治观点和懂啊的标准,形成着自己的性格。人在自己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扩大了 与社会的交往,在社会的影响下,青少年对不同性格有所评价,并从模仿逐渐过渡到某种程度的追求。青年人走向社会,为了适应日益广泛的生活领域,就需要而且确实也能更深刻的对自己的性格有所认识,并主动改变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培养优良的性格,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17可见,儿童时期的情感、思想的经验以及形成的特征,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 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物的时候,不能就针对剧本的事件,人物此 时或者最近发生的事情,而对其儿时的经历的分析就尤为重要。3.关于英雄与人性通过对于英雄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种解释,都首先肯定一点,英 雄也是人,那么是人就具有人类的一般本性,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人性”,而人 性又涵盖了人类的思想、性格等多方面领域。所以在英雄形象塑造的时候,要从 人的本质塑造入手,对于其人性化的刻画也是一项大工程。甚至可以说:英雄角 色的人性化方面刻画的优劣直接影响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应该尽量避免我们常 常见到的一些“高、大、全”式的表演。很多作品在塑造这类角色是都容易进入 些误区,下面我们就归纳一下塑造英雄角色时的弊端和倾向。第二章 在英雄角色塑造时,容易出现的弊端和错误的表演倾向1)“匠艺”刻板的表演“匠艺”式的表演是斯氏倾注一生予以反对的表演倾向。“匠艺”—首先应 有“刻板”、“公式”及“模式”。“匠艺演员只会报告角色的台词,同时用一些 成不变的舞台表演方法配合这种报告。因此,匠艺演员需要固定的方法来宣读一 切角色的台词。他们需要现成的刻板法来图解一切人的情感,他们需要用规定、死板公式来模仿一切人的形象。手法刻板和模式简化了匠艺表演的任务。”刻板 充斥着表演的各个领域,有声音、台词的刻板,用一成不变的腔调,以及一定的 类型的声调去扮演各层次的人物,还有形体动作的刻板,英雄形象尤为明显。比如:命令即手指朝下:禁止即手指朝上;力量即握紧拳头,捶打桌子,他们把这 些习惯性的设计转化成一种英雄的模式,这种多年形成的惯性和习惯影响极大, 表演的刻板法和模式的感染力大到演员在塑造英雄的时候不知不觉的迅速的进 入了匠艺演员的私人生活里,而做戏的习惯变成了他的第二天性。这对于演员来 讲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现象在文革时期样板戏中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尤为明显。2) 虚假,过火的表演这里的“虚假”和“过火”指的是表演超过了两个幅度,一是生活实感的幅度——一是演员内在体验的幅度。幅度首先指的是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不符合生活的逻辑顺序。无论是舞台表 演和荧幕表演都必须以生活实感衡量表演真实与否的尺码,斯坦尼将过火虚假的 表演归结于三种情况:“第一个不真实的地方就表现在慌忙上。在生活中,人们不会去催促动作本身,舞台上却动作相反,演员越是“做戏般的积极‘动作’, 他就越完不成动作把动作草草了结;第二个不真实的地方就是你们过分卖劲了, 在舞台上不应该给正在做增加些什么,相反,应该减去四分之三以上。做了 个手势或动作就要从一个手势和动作中取消半分之七十五的动作和紧张;第三个 不真实的地方,就是在于你们的动作里缺乏逻辑与顺序,因此缺乏了控制与修 饰。”因此我们在英雄形象的创作起步时应该特别强调寻找到英雄在于生活中的 实感,强调出生活的细节和魅力。生活真实生活美是英雄形象的艺术美的生活与前提。“虚假”与“过火”所指的是,演员的表演内外不同意。外在表现远远超过内在的体验或者只有外在的表现而缺乏外在的体验。这就是体验与体现在的关系。应该说内部的心理体验是主导,具有决定意义:外部的体现是从属的,是从 体验的基础发生的。即“动于衷而形于外。”由于现实生活中人总是控制自己的 内部情感和心理情趣,因此,往往是抑制自己的内心。所以好的表演往往是内大 于外,可许多英雄形象的塑造却恰恰相反,是外大于内,我们称之为“过火”表演3)程式化、脸谱化的表演这种表演的错误倾向是由于没有认识到不同的艺术有各自独特美学形态和独特的魅力。戏曲、舞剧、歌剧、舞蹈等艺术的语言动作虽然也来自生活但经过提 炼、加工,形成一种远离生活,具有夸张美的规范性程式动作。以一整套提炼的 艺术程式规范,去表现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然而这对于话剧、影视中塑造 英雄形象来说却是一种错误。它容易在表演中产生图解式、表面、外在的说明性 表演,将导致肤浅、表面、虚假。比如说在一些老的抗日题材的演出中红军常常 出场要手掐腰部挥动手臂等程式性的戏曲动作,这种表演方法现如今已经被淘汰 脸谱化表演则指一种概念、固定化、外在化的肤浅表演,它不深入的挖掘角色的 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不从生活出发去把握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把人物简单的分 成正反两面并贴标签似的把英雄人物表现为端着架子,一脸严肃的高、大、全, 对反面人物则简单的加以丑化,从而削弱了表演的真实感与深度、广度。比如老 电影中革命英雄一定是昂首挺胸,而日本鬼子一定要是猥琐丑陋的。而这种表演 方法已经无法被现如今的审美所接受了4)重复自我、自我展览式的表演重复形象的表演指的是演员在多部戏中的表演中没有新的创新和突破,原样 照搬自己以往塑造的形象。演员的人物就是要塑造性格各异的各种鲜明形象。即 便在同一类型的形象塑造中,也要塑造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果不运用演员的性 格化和创造力,不去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与思维,那么就可能陷入重复形象的表演。 它不用于类型化的表演和类型演员,后者指演员经常扮演某一类型的角色但是在 每一个新的角色扮演中都有新的创作与探索。自我展览式的表演,指的是演员不是着力于人物形象的性格创造,而是着力 于表现自己的强烈意识。偏离剧作提供的人物形象,一味的展现个人表演。这不 同于表演行当中的明星制。后者指的是一种特有的表演风格,是为了电影的票房 与盈利,是一种保持演员本人明显个性特征与魅力的类型化表演。总结:这些塑造方法导致角色的失败,原因是演员缺少了对角色“人性”方面思考和挖掘。第三章 演员如何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做到人性化”第一节 性格化的塑造1.注重角色的性格化“没有性格特征的角色是不存在的。”——斯坦尼斯拉夫斯 《演员的自我修养》何为性格化?《电影艺术词典》中说:“性格化是演员塑造形象所因达到的艺术境界,即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独特的个性色彩。性格是人的较稳定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发展的。作为影片中人物的性格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既有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由同一的经济基础、阶级地位、生活环境形成的特定阶层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又有自己特有的生理素质和具体生活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的个体特点。演员进行角色的性格化创作,是在深入理解剧本提供的足以提示人物思想深 度和性格特色的剧作基础上,探索人物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感,即把握住角色的性格基调,又注意到性格的复杂多面色彩,从而找到人物特有的眼神、姿态、步伐、语气、语调,以及梳妆打扮等,塑造出一个具体的活人、使观众看到和听见角色如果在行动、说话、感觉。性格化首要的是掌握角色的内在性格气质,同时要关键抓住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部典型动作予以突出。”性格化可分为外部性格化和内部性格化。(1)外部性格化外部性格化要求演员在塑造形象之前,做出大量的复杂的工作,要在演员自身的外部寻求与所扮演的角色相同的行为和外貌的特征。演员要在各种场所的大量人群中,选择出与要饰演的角色相近的一些人,去发现他们的性格特征,进而进行观察。除此外,对剧本中自己所要创造的角色还要做仔细的分析,例如他的职业,年龄,教育,生存环境 ……然后展开演员的想象力,并初步勾勒出角色的外部形象,在规定情境下进行创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句话,对我的感触是非常深刻的:“如果一个演员不去训练自己的身体、声音,不去训练说话 走路和举止姿态,如果他找不到和角色相适应的外部性格特征,那他大概也表达不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说:“为了探索外部形象,我们穿上各种各样的衣服、鞋子、衬垫,粘上鼻子、胡子,带上假发、帽子,希望能捕捉外貌、声音,从生理上感觉到所描绘的人物的身体,我们只靠偶然的机会,为了寻找这种机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排渲。但是, 不好的方法也不见得完全没有好处,就拿当时来说,演员毕竟学会了掌握形象的外部性格化,而这是演员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这充分说明了,外部性格化对演员的重要性。(2)内部性格化所谓内部性格化,说的简单明了些就是深刻体验角色,赋予角色灵魂。所谓的体验角色,就是指演员设身处地地生活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去合乎逻辑地、 像活生生的人那样,进行创作的创作过程,正所谓“动于衷而形于外。”演员体验角色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着演员对角色的体现。记得林洪桐教授在给我们年轻教员培训课中,曾这样说过:“也许对角色体验百分,只表现十分就可能很精彩, 但如果要求体现百分,而演员对角色只体验十分,则肯定不能完成表演任务。”内部性格化是外部性格化的基础,是因为体验角色可以使演员找到角色的准确的外部表现形式,而且体验角色能使剧本中的人物拥有真实的,活生生的灵魂。 如果没有内心的体验,哪怕是演员把角色的外部形象做的再细致、再入微、再符合人物,角色都会缺乏打动观众的生命力。所以,能否体验角色的内心是性格化的基础,也是表演成功与否的标准。在影视剧中,创造出立体的、个性化的,使观众过目不忘的艺术形象,是优秀演员的追求。那么,如何在创作中抓住角色内外部特征,进而把它立体的表现出来,又与其他的与之类似的人物相区别,形成“他”特有的行动、语言、思想 等?如何在表演中把演员本身与角色相区别,在银幕上创造形象,而不是向观众 表现自己呢?答案就是一人物性格化。我们知道不管是戏剧,还是电影电视,它的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靠演员塑 造人物的形象体现出来的。美国的戏剧理论家贝克认为,一部戏的永远价值在于 人物的塑造。英国戏剧理论家品特也认为,人物是一切好戏的根源。可见塑造性格化角色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一部好戏,要获得观众的认可,获取永远的价值,重点在于演员塑造出性格化的人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 《演员的自我修养》中用几句话阐明了舞台艺术的基本法则:“由于每一个演员 都应该在舞台上创造形象,而不单是向观众展示自己,所以再体现和性格化对于 我们大家都是必要的”。“一切演员一形象的创造者,毫不例外地都应该再体现和性格化,”1所以,性格魅力不单是艺术创作,更是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2.性格化形象立足于现实生活在影片《周恩来》中成功塑造总理形象的表演艺术家王铁成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所有的表演艺术,特别是电影表演,其基础是生活。一方面是演员的生活,它会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千丝万缕的反映到你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上、表演技巧上、内在心理和外在形体上。总之,一切表演技巧都通过演员丰厚的生活基础体现出来。因此演员必须首先热爱生活。不管生活是艰难、困苦、曲折, 还说舒坦、一帆风顺,不管个人遭遇范围是狭窄还是广阔,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找到乐趣,而这种乐趣就能加深你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体验和感受,从而构成演员塑造角色的基础。”1可见,生活的实践对于每一个从事表演艺术工作的人,特别是初学表演艺术的人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一部电影的完成,首先是生活的完成。演员创作的实质就是要让艺术和生活统一起来,让演员自身好饰演的角色统一起来。“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又高于生活。”这是一句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了,很多我们熟知的表演艺术家都对这一句名言又很多的感悟。故此,学习表演艺术,就要在学习之初就调整好自己生活的心态,用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融入到生活中并深刻地体验它。《电影表演艺术概论》一书中,对“观察生活”有这样一段总结:“观察生活,侧重从人的外部性格特征入手。观察不同的人。例如,让学生去观察人们由于职业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动作习惯、服饰、状态、说话的语气、声调、情感表达方式和由于不同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为人态度等等,并加以提炼和模仿,这样可 使学生放开胆子去模仿和自己相距甚远的人物形象,从而学会和养成观察生活、 察人的习惯和方法。观察是一种积累,对演员一生的创作都是有用的。”1在表演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对观察生活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理解体验生活和生活体验的真正意义,更没有很好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和生活中的人,那么,在观察生活练习阶段,又不少学生就在抱怨已经没有练习可以做了, 其实不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很多很多,只要你能够在平日的生活里,多用用眼,多用用心,并且养成一种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变得更加又意义,而我们以前就认识的人,你会不断地发现他还有那么多你过去不曾知道的特点。所以,不要再做生活中的无心人,观察 是需要你平时的细心和勤奋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做的观察生活练习,是他们生活实践的反映,也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又高于生活,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是演员的表演材料,演员是以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表演的基础的。演员想让自己的表演有血有肉,就必须热情的投入生活。对于演员塑造形象而言,外部性格化是演员创作的最终部分,如果过早考虑它,就会使演员倾向模仿,妨碍他去掌握生动的、有机的行为线索。在塑造形象 的最后阶段,外部形象的刻画问题只能是以演员积累的全部生活物质的合乎逻辑的完成,并且必须是根据以前积累的生活物质的展示,产生出来的。性格化的角色形象绝不可能是演员凭空幻想出来的,它必然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给人物形象的性格化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生活是表演艺术创作的前提,国家话剧院的著名演员冯献珍老师,曾说过这 样一句话:“作为一个好演员,一定要感动观众,把观众带到舞台中,带到所演 的人物世界中,即使演完了,也会令观众回味无穷。”她还说:“一个演员把角 色演准确,这是演员的最低标准。演员不仅仅要做到准确,还要做到精细,最后 要到达到精彩,这才是一个好演员。”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是又一种生活,作 为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真实的体验了,演员要演不同年代,不同年龄,不同阶层 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但对于现在的年轻的演员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不足,又很多东西是他们没有体验过也无法体验到的,这就需要依靠平时阅读的文学著作,看过的优秀的影视作品等等,可以先从模仿入手,再运用想象融合演员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充实角色,努力靠近所要演的人物,从自我出发,去寻找一条能够帮助自己体现剧中规定情境里的人物精神面貌的途径,这是演员孕育角色、靠近角色的重要阶段,也是从个性、气质与职业技能上接近角色的开始,从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学表演的人不能深交,因为他们都太会演戏,和学表演的人在一起时,分不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每每听到这里,我都会极力申辩,有这种思想的人,他的想法是偏激的、是不正确的。一个好的、优秀的演员,在生活中是非常平时的,他(她)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认真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他(她)知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活,生话才会给予他所想要的东西,优秀的演员在生活中一定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充满热情去生活的人。我 过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为饰演《龙须沟》一剧中的程疯子角色,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呕心沥血写了一篇《程疯子传》,看过之后我深刻体会了“冰凉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于是之先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过认真地思考,总 结出了一套表演的创作方法,即“生活、心象、形象”。他认为:“生活是演 员创作人物的无尽源泉,形象则是演员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提炼的结果,作为 演员将生活变为形象的纽带或桥梁,则是心象。”1这正是演员塑造形象内外部性格化关系的生动写照。在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不同性格的主体已不同的方式去实践,才呈现出缤纷多姿的生命历程。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而艺术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作为“活人”的艺术表演,其任务就是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演员创造的核心课题就是性格化。纵观电影中每一个富有魅力的英雄人物形象,都是独特的、鲜明的,例如:《林则徐》中的林则徐、《焦裕禄》中的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中的王进喜、《亮剑》中的李云龙等等。能否创造出独特的,鲜活的性格是衡量一个角色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衡量演员演技的标志,性格化对角色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演员应该怎样做到角色性格化呢?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性格的定义。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范畴是指人的较稳定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以一个人的先天生理素质为基础,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形成和发展。它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的结合。这些属性使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有所区别,表现了这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并且表现在他的行为举动中。人的性格与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活动刺激着性格的产生与成长,而性格又会决定人的外部实践活动——行为,即决定一个人“做什么”、“怎么做”,而这个人“做什么”、“怎么做”,又会体现着人的性格。同样,剧本中的每一个英雄角色也拥有着属于这个角色的特点,通过演员的表演,角色的特点会非常醒目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角色的性格是 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性格形象”。例如,《勇敢的心》中华莱士的勇猛、《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的粗糙、 《焦裕禄》中焦裕禄的平易近人等。现代的心理学者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性格,是一个向生活开放的,不断构建的系统。”2 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 性格是“各方面都是连续的,正在组织建构之中的”[3]艾里克森就曾之处,“性格是一生中始终变化着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性一个人怎样对待,处理和度过这些危机,影响着他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4也就是说,生活中人的性格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的性格是不同的,比方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可能性格十分急躁,但是经历了生活的诸多磨练之后,他的性格就会变得十分沉静。比如,一个学会开朗又很豁达的人,在碰了无数的“钉子”之后,也许会变得很忧郁。再比如,一个很天真无邪的人经历过被骗之后,就会变得很世故。同样,剧本中角色的性格也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它向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有着“成长”的过程。举例说明:《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从少女时代的天真活泼到做了母亲后的沉静平和;再比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形象的出现,是英雄人物形象的一个突破。在《亮剑》中,李云龙是“泥腿子” 出身的作战天才,是血性张扬的铮铮铁汉,也是有些亦正亦邪的人物。他有着传奇般的战斗经历,屡建奇功,深得器重,但他又是个不安分的惹事精,屡次抗 命,不时弄出麻烦;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又是脏话连篇、好酒吹牛、缺乏文 化修养的粗人:他率真义气、性情粗犷,却又粗中有细、精于算计,也有些狭隘, 从不愿吃亏,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复杂性格的集合体。然而,在他和他的部队身上最为闪光的、最具感染力的“亮剑精神”,已为广大观众所认同,也使李云龙形象的个性特点给人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最后,引用林洪桐教授《表演艺术教程》中的一段话,作为总结:“电影是一门用生命本体表现生命,用生活本体反映生活,用世界本体再塑世界的艺术。它的重要技巧就是对生活(包括人物的)积累、理解、把握、体验以及运用生活本身的语言去反映生活,因此电影创作,包括表演创作都应全身心地拥抱生活、热恋生活、熟悉生活, 并创造性地运用生活的语言去塑造人物。生活是电影创作的生命与根本,既是源,也是流。忽略它就失败,重视它就成功。3 体现性格化的人物形象“表演不只是化了妆背背台词,而是要清楚地再现产生动作和台词的思想。这是不容易的。最优秀的演员不仅仅进行解释,比仅仅体现别人的思想,他同时还是(虽然不无困难)一个出色的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家。”2——约瑟夫冯斯.登堡①“性格化”的要求和意义演员塑造形象时,内部性格化是基础,是实质。没有内心的充分依据,外部形象再贴切,再准确,人物也是苍白的,而外部性格化则是体现,因此,演员要为外部性格化做足“功课”。演员必须充分的锻炼自己的肢体,使语言,声音, 形体,表情等各部分的表现力训练有素,能够为内心体验的体现做出充分的物质保证。而且演员要以内心体验为基础,反复寻找最准确表现内心体验的外部体现形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取得外部的表现形式,那么无论是角色的 内部性格特征或是他的内心状态,都不可能准确的传达给观众。由此可见内部性格化和外部性格化是相辅相成的。内部性格化是外部性格化的心理依据,而外部性格化则是把角色看不见的内心状态描绘出来,并把这种状态传达得观众,若演员没有做好外部的“功课”,那么,无论是角色的内部性格特征或是角色的内心状态,都不可能准确的传达给观众。二者关系紧密, 缺一不可,所以演员在有了内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外部性格化的寻找,便可以使“性格化”在表演中闪闪发光。在寻找人物的外部动作时,我们不得不强调,也必须对人物的内心依据有更深刻的探讨。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内心体验,换言之, 就是你体验到了多少制约着你能体现多少。在演员的创作中,从开始接触剧本一直到人物形象创作的完成, 整个演员孕育角色的过程中,都不能离开体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之所以是基础,是由于它赋予了人物形象以真实的生活。所以在表演创作中,演员 尽可能深入的去体验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情感,是鉴别演员在表演上是真实还是虚假的分水岭。总之,任何一个演员要想在表演中获得准确的表现方式,一方面他必须在外部表现力上训练有素,使之在表现其内心体验时,能够在外部物质上有所依托, 能够在表现细腻入微的情绪变化、或是巨大的激情时应付自如;另一方面,则要演员在体验的基础上必须反复地探索,寻找最能够表现出其内心体验的外部形式。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在舞台上是可以创造出具有‘一般’商人、 军人、农民等等外部特征的形象的。即使以最细致的观察,都不难辨认出各个不 同阶层的人们所具有的典型的举止、风度和习气。譬如:‘一般’军人总是挺直 身子,走起路来就像在操练步法一样,和普通人不同,碰着脚跟,使马刺叮叮作啊等等。贵族走路时总是藏着礼帽和手套,戴上单眼镜,说话力求悦耳动听等等。这一切都是‘一般’的刻板法,看起来仿佛也创造出了性格特征。 这些刻板法都是从生活中取来的,实际上也存在着。但它们没有内容,它们不是典型的。”“这是无生气的、匠艺式的传统。在所有剧场里,都是这样‘表演着商人和贵族的。这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演员的表演程式。”1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光追求外部的性格化塑造而没有内心体验的匠艺式表演是不能征服观众的心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位好的演员必须具有锐利的眼睛去发现性格,去体现性格我们许多的表演艺术家,如卓别林、达斯霍夫曼、于是之等等,他们都具有惊人的刻画热人物性格的能力。他们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去观察、分析、体验生活,创造出准确、生动、深刻的角色。这人物独具个性新颖之妙,觉悟千人一面之弊。所以演员对性格的探索,体现是衡量一个演员的演技高低、好坏的重要标志。②角色性格化塑造的途径既然性格化对演员创造角色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如何做到性格化呢?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就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塑造出一个鲜明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演员在表演创作时,越向角色靠拢,角色就会越生动。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性格化首要的是掌握角色的内在性格气质,同时要善于抓住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部典型动作予以突出。众所周知,演员借以创成功的表演和人们借以评价他的表演的基本元素有三点,我认为这也是促成演员塑造性格化形象的几种有效手段。(1)信念感的表现一部影片要获得成功,它必须是可信的。在早期,电影使世人惊叹不已,电影艺术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年轻的一种,1985年12月1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用电影机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活动影像——《工厂大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电影诞生了。在最初,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记录着周围世界的活动及运动,并无意使电影成为一种叙事的手段。随着电影艺术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的各个元素日臻成熟。电影表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它属于电影,并已成为电影艺术的具有主导意义的一项创作元素。今天,观众愿意相信他们看见的东西,是因为所反映的是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真实的部分,所以,电影演员更应当抛弃那些虚假的表演。另外,人的情感变化总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充分酝酿和准备的过程。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对演员来说具备一定的有利因素,因为演员可以连贯的表演一场或是整整一幕戏。而在电影的拍摄现场,鉴于影片的拍摄费用、拍摄地点、甚至是时间和天气的各种因素,不能够按照正常的顺序拍摄镜头,这也是电影艺术考验演员信念感体现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般说来,剧本中凡是发生在同一布景中的场面,一般都会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拍摄,并不会考虑这些场面在剧本中的先后顺序。例如,一部影片中,一开始有几场戏是发生在香港的,接下来的故事又发生在北京,随后又发展回香港,那么,摄制组就会在香港把所有的发生在香港的戏拍摄完成,再回到北京去拍北京的场面。因此,演员不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进行角色的表演,只能在一些毫不连贯的片断中进行表演。这就好像要求一个戏剧演员从戏的最后一幕开始演,然后跳到第二幕,再到第一幕,再到第三幕 ,而且要演得令观众在每一幕都觉察不出随后会发生生命事情。正是由于电影演员不能像戏剧演员那样按时间顺序进行表演,就更是对电影演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演员必须深深地进入角色之中,与角色融为一体,以便演员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整体出发表现整个角色。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既要使自己投入到戏中,体验并表现出角色的情感,还要令自己掌握高超的表演技巧,能够轻松地控制并驾驭自己的情感,“试想如果演员缺乏自我控制,以致表演中激动地哭了起来,或笑得忘了形,以致忘记了念台词,忘了接戏,忘了导演的要求,或者愤怒地失控真的动手去痛打对方,那么表演将终止,表演艺术也随之消失。”2不同的影片有不同的表演风格,如艾尔帕西诺在《闻香识女人》中扮演一个盲人,汤姆汉克斯在《阿甘正传》中扮演一个执着的大兵,这些各不相同的表演被一个重要的元素—演员的信念感—联系起来。在对导演再那些卓越的表演进行检查时,是不会发现任何虚假之处的。杰出的演员能够越过导演胶片的障碍,把内心的信念和对人物的认识传达出来,使之直接达到每一个观众的心里。(2)形体动作表现人们称演员是动作的大师,但演员的任务和最终目的绝不是单单去展现动作,而是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出真实的、活生生的、富有鲜明性格化和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从而来反映生活,表达出剧作者的思想意蕴。所以,掌握行动只是手段,塑造人物性格才是目的。性格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一个人的个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我们每一个对周围现实给他的影响,都有其自己特有的不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即表明了他在“做什么”,又表明了他是“怎么做。“做什么”是任务,它反映了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也就是“为什么做”,而“怎么做”则反映了人的活动方式。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态度和反应,如果已经在生活经验中巩固起来,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恩格斯认为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主要表现在他怎么做。不同性格的人,因其所受的教育、生活处境以及个人认识的快慢不同,而对同一事物所作出的情绪反应就不可能是相同的。形体语言是人们互相交往中的一种无声的交际工具,从人身体,形态和动作特点,不仅可以分辨出性别,也可以充分揭示人的个性。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狼毒花》中的常发等人物形象。四十年代的苏联电影,曾是苏联电影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影片《夏伯阳》,树起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里程碑。在影片中塑造了很多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夏伯阳的扮演者鲍里斯.巴保其金(1904-1975)把内战时期的英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从个土生土长的军事天才到一个忠于革命事业的红军将领,他运用独特的语言设计,夸张的、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性格。银幕上塑造的夏伯阳以超人般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今天,制作技术是如此复杂,所以表演中的形体动作的作用往往被忽略了。但是,演员在设法结构一场完整的演出时,为了表现人物的许多隐蔽的方面,动作仍然将是一个主要因素。“没有一种艺术是不需要技术的,技术的完美是没有最好尺度的,国面家德加说:‘如果你已经有了价值十万法郎的技术,请再付五个苏打买一些吧。这种取得经验和技术的需要,在戏剧艺术上尤为显然……演员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是在于:任何其他的艺术家,可以在具备灵感的情况下从事创作但表演艺术家却必须主宰自己的灵感。这是我们艺术的主要奥秘。”(3)交流适应交流和适应是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方法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元素,交流和适应与前面论述的动作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帮助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去真实而深刻地体验与体现的一种心理技术。所谓交流,“是指演员在行动中与行动的对象(包括自身在内)在思想、情感、目的和欲求上的相互给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如果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演员与行动的对象之间接受和给予,刺激和反应。适应则是在行动中与行动的对象在思想、情感、目的和欲求的相互给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时所采用的方式。”2“交流主要有:与对手演员(角色)之间的直接交流;自我交流,即演员(角色)理智与情感的斗争或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所形成的交流:与不存在的或想象的对象交流,即演员与自己头脑中想象对象的交流;与集体对象的交流,即在群众场面中演员同其他众多演员的交流或在剧场中与观众的间接交流。在电影演员的表演中经常运用与想象对象交流的技术。”3情绪交流显而易见产生与演员的内心信念,而思想交流则必须由演员加以动作表达,演员必须使观众看到并能洞悉自己所扮演的人物的心灵。如果他仅仅是塑造一个外观人物的外貌,他将不能表现出角色的实质,不能表现出角色的思想本身。著名演员张瑞芳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非常看重并且依靠对手给我的刺激和交流来获得准确的自我感觉的,并且时时刻刻想引起对方的反应。演员不仅要分析人物之间这种互相交流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全身心地感受到这种关系,把这种感情落实到具体人的身上。……我觉得没有真挚的交流,就很难谈到感染与适应,只有真正的交流,才能唤起内心的真实感,引发出人物心灵深处的秘密,加深动作的意义,使表演变得真实可信,顺畅自如。 这种具体的、活生生的交流,是我表演上重要的依靠。”4优秀的演员必须去揭示激起反应的思想的全过程,必须是观众看到不仅仅限于明显的形体元素之外的表演。汤姆汉克斯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扮演美军长官一角时,就涉及到了必须揭示人物许多内在的方面,并传达出人物的复杂的个性,从而把观众的思维也卷进影片中来,跟着演员一起激动。我们应当把“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到表演艺术创作中去。其实表演艺术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矛盾的统一,演员与他所扮演的人物之间总是有差距的,不论其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思想风貌、言谈举止及生活习惯,包括气质、心态等都不尽相同,这就构成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演员塑造人物实际上就是缩短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使两者融为一体。要解决好演员与角色的矛盾,还涉及到演员自身的思想深度,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功力等,没有高超的艺术功力和修养是难以使演员与角色高度和谐与统一的。(4)深挖规定情境要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演员所选择的一切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语言动作、面部表情动作和内心思想动作都是在有条件的限制下产生的,因此,演员要重视为演员表演设置限制的规定情境。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规定情境?在《电影艺术词典》中,对规定情境这样做了解释:“规定情境是表演技术诸元素之一。演员扮演的角色面临身处的各种情况的总称。包括剧本的情节、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关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时此刻所处的境况等。规定情景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动。同生活里一样,戏剧中脱离规定情境的动作是不存在的,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进行的。同样的动作,一旦改变规定情境,则必然使人物动作的方式和心理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演员对角色的规定情境感受的愈具体、深入、敏锐,它的动作就愈鲜明、生动和恰如其分。总之,其动作会流于一般化。演员要从剧本的情节、事件人物关系以及台词中区挖掘和丰富角色的规定情景,展开想象,真实的生活于规定情境之中,从规定情境出发去完成角色的行动任务,激发内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机的思维。”1通过以上对规定情境的概述,简单的总结一下,规定情景就是指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要干什么事,周围有哪些情况,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等等,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情境,这一情境将会影响到剧中人物的思维活动。人物要在事先想好的规定情境里按照一定的舞台任务来行动或动作,但是如果规定情境发生了改变,那么人物的动作都有随之发生改变。注意,这里所说的动作,不仅仅是指形体方面的动作,还包括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动作。演员在镜头前或在舞台上表演,应当象在生活中一样,要做到“真看、真听、真感受”,要做到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都去真的感受、思考、再做出反应和行动而不是装出一副感受、思考、行动的样子。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对很多演员特别是初学者来讲,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规定情境往往都是虚构出来的,因而,演员就应当掌握在艺术虚构中,对周围的生活,周围的人物,周围的一切对象,去正确认识、感受、判断,做出正确的决定或去行动并产生一定影响的技能。这样的表演才是贴近生活的,这样的表演才能够感染到观众。哪些影响着人物心理线索的事件、事实,影响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方面的规定情境,还需要演员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把它变得更加具体而丰富,因为只有在有了具体,丰富而鲜明的规定情境的条件下,演员才有可能去想: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做呢?所以,演员在对规定情境进行艺术构思时,切记要源于生活,要具体详细,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发生在生活中,是否合理?”等等。若演员不能完全理解剧本中丰富的、具体的、生动的规定情境,他自然也就不可能创造出人物的真实有机的行动,也就根本谈不到什么人物形象的创造了规定情境表面上时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是,它却是和角色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定情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规定情境变化了,演员所饰演的角色就应该马上其适应新的变化,马上去感受、判断新的规定情境,并做出新的反应和行动。演员在剧中饰演的人物都是在规定情境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逐步发展而完成的。演员在演出时若被动地存在于规定情境之中,不去真正感受就会造成尴尬的结果,由此也会看出一名演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我就听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个例子:又一次看一个剧团的演出,由于一个男演员在这出戏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角色小到只有一句台词,但因剧情的需要它又不能下场,于是他就只好在舞台上站着,这个角色在这个男演员看来也许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没事可干,在演出的时侯,他一个人站在舞台后面抠手指,人虽然在舞台上,心思却没在戏中,台下很多观众都注意到了他,还以为他是有更重要的戏要演,于是就一直关注着他,结果就因为他一个人破坏了整出戏的感觉。所以,演员在舞台上,不管你的台词是多是少,都必须要保持一种生活于规定情境中的状态,在规定情境中自由自在,虽然情景是虚拟的,但也要真是的感受并表演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表演。另外还有说明的是,规定情境在舞合或镜头前是一种现实存在,这种现实是以虚拟和假定的形式存在的。说它是现实而不说是真实,这是因为不管你追求怎样自然生活的表演风格,你都不能不承认,戏就是戏,在戏中表演不能等同于生活本身。而且,观众在看戏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其实也是拒绝真实的。在这儿也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和一个朋友一起看戏,剧中有一个“扇嘴巴”的动作,可能由于由于没能控制好,就失手真的把对方的脸给打了,朋友马上不解的问我,这要真打吗?从这个例子中很明显的看出,观众和戏剧已经形成了一种表演与观赏的关系,观众看的是戏,而不是真的生活,如果演员超出了分寸,就必然破坏了这种关系,观众就会觉得很别扭,继而会产生拒绝的心理。所以,规定情境不是真实,真实的是生活。演员要进入自己所演的角色中,就一定要让自己进入舞台的规定情境的现实中。不了解这一点,演员就无法在舞台上获得一种情境中的自(5)细节的处理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一种意识,在于它不仅仅再现生活的真实,还要创造“真实的”艺术形象。电影艺术本身在创作中,在再现客观真实的过程里,仍然存在着假定性。剧情的虚构、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假定、情节设置的状貌不能全部真实再现,必须要求演员假戏“真”做,要求表现出酷似生活的真实形态,要求有真实的体验,电影才能成为艺术。演员在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去更加丰富地展示剧本所赋予人物的独特魅力,往往是通过演员对丰富的、生动的细节进行的挖据形成人物形象的闪光点。我们在分析人物性格和动作时,是逐步从角色的外部深入到角色的内心生活,进而再反馈回外部动作。从对事件冲突的剖析升华到理解剧作的主题与底蕴,从分析剧作与角色的某个细节开始迷恋角色、接近角色,进而也就使自己化身为角色。细节闪现出符合角色的思维、行为、心态的下意识的动作,使角色更加生动光彩。演员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真正的、深入的去体验角剧作所提供的生活,那么,演员会本能的去体现角色的真实的欲望和情感,会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产生出一些细小的感觉和行动,这就是“细节”的诞生。细节就像是晶莹的露珠,能够折射出人物性格的各种光芒。我们可以通过演员的一个神、一个手势或是一个姿态来感觉角色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影片《克莱默夫妇》中,当律师文斯特里普,她的丈夫是否有对她不忠时,她犹豫了一下,紧接着便笑着摇了一下头,轻轻地说了一声:“不”,这轻轻地一个“不”,顿时让观众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善良,更感受到她内心的复杂。优秀的演员善于设计诸多的细节来渲染角色的性格,例如电影《雨人》中,达斯汀.霍夫曼总是用细碎的脚步走路,总是歪着头,两只手不同的在胸前摆弄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节能够真实地反映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再例如,电影《花样年华》中,导演王家卫两次对苏丽珍的手的细节特写,反映出苏丽珍生活和情感的变化。一个演员要把角色演的生动。逼真,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性格化创造和刻画时,就必须做到细致入微。第二节.强调角色的真实性角色的真实性,即角色—这一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一种艺术属性,是演员从自我的人的真实出发利用与角色相关的诸多假定所创造出的人物形象的真实程度。演员塑造的英雄角色,如果要得到观众们的认同就必须首先让观众们相信并产生信任感,这是演员扮演角色与观众交流的基础;而角色的真实性就成了这种交流的关键,因为观众们不是傻子,他们只相信能激发起他们真情实感的角色。演员创作能否实现角色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其表演创作的成败。现在提出对演员创作真实性的几点建议(1)重视对剧本中人物真实点的选择比如在最近热议的“打鬼子”戏当中,很多时候都出现英雄在杀鬼子之前说的是:“为了革命的胜利”、“我死也要完成任务”、“为了新中国前进”等等口号式的语言,演员需要对人物的真实性做一次筛选和考量,想一想如果真的面临生死较量时会否说出剧本中赋予的台词。(2)坚持以演员个性的人生经验为基础。性格化的塑造在之前已经提及,首先要找到演员和角色性格中的共同之处,或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间接理解角色的行为,才能让角色更具可信性,如果演员自己都不认同或者凭空塑造,那么观众也不会相信,不会被打动。(3)永远由自我出发,坚持真实的双重层次。(4)加强人生素养,丰富人生自我的真实层次。结语综上所述,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演员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对于角色人性化的把我是必不可少,甚至直接影响角色成败的必然因素。从“高大全”的英雄到“平凡”的英雄。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思考和实践之后,我们影视剧本创作逐渐从纯粹的教化功能中解放出来,重归反映现实的轨道。需要我们演员在塑造上与时俱进。英雄观的更新导致创作手法日趋理性,英雄形象的塑造所发生的变化,源于影视艺术工作者对英雄概念理解的深化。他们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逐渐领悟到英雄人物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这种新的英雄观指导着他们的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在银幕上演员需要把作为人的英雄人物的性格刻画更趋于复杂化,脱去“高大全”外衣的英雄人物,更多的是以普通人的人性力量感动观众英雄人物的塑造由单一化走向多类型化在英雄气概共性中又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化特征把塑造英雄人物”作为根本目的转变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与张扬。使我们看到了个个伟大而平凡的英雄,一个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英雄,一个个可亲、可信、可学的英雄形象。参考文献《电影艺术词典词典》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 中国电影出版社《演员自我修养》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表演艺术教程》 林洪桐 中国电影出版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心理学词典》 [美]阿瑟雷柏 上海译文出版社《戏剧表演基础》 梁伯龙李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石挥的艺术世界》 舒晓鸥 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电影学院硕士论文集》 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资料谢辞在这篇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陈邑老师,感谢他三年来对我的细心呵护与培养。在论文最初的开题,定稿等环节中,导师就题目,提纲,以及论点提出的诸多建议,对论文的完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导师在平时教学中就相关问题与我多次交流并且进行指导,使我的论文能在表演范畴内有更广泛的涉及,具有实用意义。同时感谢陈邑老师、崔新琴老师、王劲松老师、张华老师、郑建初老师、张菁菁老师在我本科和研究生共七年时光中对我的教育!感谢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所有老师们给我的关爱与帮助!感谢06本科班和10本科班的同学们给我的大力支持!最后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现在我要离开校园完全的进入社会了,心中一万分的不舍与感激!我将带着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精神伴随我一生的演艺事业!谢谢
这里是与可杂谈,喜欢可以点上方蓝色背景按钮加关注哦!封城的第48天,大晴天!来讲一讲如何检索,写出满意的论文。文献来源分为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直接来源有科学考察、实验、问卷、田野调查等;间接来源有文献调研、数据检索等。田野调查最经常用的文献检索需要我们提前了解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进展,避免重复研究;了解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了解痛点是否有人尝试解决,然后阅读,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十大信息源分为图书、期刊(可以用中外核心期刊查询系统),会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这些常用特种文献和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科技档案这些特种文献。电子数据库我们可以用到专门期刊如Nature,Science;出版集团的如Cambridge,Oxford;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专业学和协会数据库;文摘检索如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写综述性文章需要的参考文献多,还要有扼要性和评价性,运用中文数据库查找进展,用关键词加review在搜索引擎检索也可以。除此之外,跟踪自己研究方向的重要人物和期刊也很有益处。检索相关学者的个人主页和论文,关注领军人物新的学术思想、学术关注点、文章刊登在什么地方、最近发表了什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下面进入查找步骤,先分析课题,再选择检索工具,明确检索路径,构建检索式,然后获取和利用找到的资料。具体的有以下三个方法,以文找文,在参考文献、原始文献、互引文献和施引文献之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有需要的话随着这个网络延伸。其中,高被引论文是过去10年被引次数在同年同学科全球前1%的,热点论文是过去2年影响力在学科前0.1%的。以词找文,通过同义词、布尔逻辑算符、截词符、位置逻辑算符、精确短语检索和改变运算顺序的方式不断检索和跟进,直到获取想要的信息。以人找文,前面说到过的前沿学者、领军人物,可以根据作者姓名和单位找到文献。也可以定题跟踪和创建跟踪,就不会错过最新资讯了。找到文献后需要梳理问题的发展脉络,建立文献网络。做到所有paper在脑中以“里程碑”的方式呈现,即找到重要节点和里程碑式的发现,清楚每篇文献的结论,明确新出的文章应该归到哪一类。肯定前人贡献,梳理新的方向。看了别人怎么做的之后启发自己,平时注重知识积累。从文献中分析是引起共鸣的前瞻性论题,还是见解没说完,我要接着讲的,还是需要反驳观点的。带着问题阅读,让文献解决。再分类整理分析,将课题分解,再比较分析。你有些什么检索和写论文的心得呢?有任何想法,欢迎告诉我哦!来评论区留言吧!期待听到你们的看法与建议!喜欢可以关注,收藏,转发哦!你们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励!比心!
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典型的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二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而要想读懂写人的文章,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叙事,然后叙事又必须为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服务。1.关注描写对象,了解人物的特点。首先要了解文章描写的对象是怎样的人,如果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一般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抓住典型事例,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写人离不开记事,阅读写人的文章,一定要找出描写人物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感悟人物的品质。3.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细节描写,主要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在阅读人物的语言描写时,要通过语言描写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要注意抓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通过阅读人物的动作描写,我们来分析、判断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精神品质及产生这一系列动作的原因。对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动作和神态外,还要描写人物的心理。我们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只要抓住这些方面的描写,就能透过文字发现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特点。练习《我的老师》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全。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zhuó zháo)重辅导陈辉,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辉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时,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辉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讲评。正讲得起劲(jìn jìng)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的骚动起来。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lù lòu)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又回头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得欢呼起来。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飞机吧!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讲评试卷了。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喜欢呢?习题: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上,我校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燚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她也是本届获此殊荣的唯一四川学生代表。据悉,“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指导评选,全国范围内共评选出10名年度人物。这10名大学生,或精于专业、屡获大奖,或军营淬火、奉献青春,或钻研学术、攀登高峰,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奋斗上进、担当奉献的精神风貌,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在刘燚的事迹介绍中,有这样一行字格外引人注目:“勤学笃志不忘学术初心 ‘赢’难而上力创一流成果”。超厉害的学术“新星”刘燚,水利水电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研究生,师从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戴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动力学与工程。学术成绩是刘燚的最大亮点。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立了国际上首个节理岩体循环动态损伤本构模型。近三年,学业成绩年级排名第一的刘燚发表了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9篇);授权及公开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12次。她还受邀担任岩石工程专业权威SCI期刊、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IJOG和著名SCI期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会刊BOEG的审稿人。同时,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奖学金等奖项40余项。可以这么说,因为优秀的学术成绩,刘燚在研究生期间几乎把学校的学业奖项都拿了个遍。刘燚(左二)与导师戴峰(右二)参加亚洲岩石力学大会(新加坡)瞄准目标 快人一步如此厉害的博士生,到底是怎样炼成的?与刘燚约采访时,她正在武汉参加973项目《强震区重大岩石地下工程地震灾变机理与抗震设计理论》结题预备会,而当大川在“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个晚上见到刘燚时,她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第二天要在学校的一场座谈会上发言,随后前往日本参加国际岩石动力学峰会。毕竟,23篇SCI论文、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这些成绩和荣誉可不是靠“坐等”就能得到的。大一时的刘燚就有了读研的目标。经过大一、大二的学习,她读研的想法更加坚定,在大三学年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3+2+3”直博项目。本科尚未毕业,就已经成为一名“准博士生”,刘燚的学习历程,不可谓不快速,而对于自己该怎么做,她心中的想法越来越明确。刘燚在国际岩石动力学峰会(日本)发言刚上大四的那个国庆节后,刘燚就早早地进入了导师课题组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准备。比起一般人在研一进入课题组,她足足早了一年。一切归零 千余次尝试换来一次成功进入课题组后,刘燚首先要面对的是全新英文软件Esys-Particle及其近200页的英文说明书和上万行代码。“当时阅读一篇英语论文都觉得特别费劲,更别说学习这个软件了。”回想起那段日子,她用了两个字形容——“艰难”。可刘燚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大四那年10月开始,刘燚便一直沉浸在新软件学习中,并开展数值模拟,进而从细观角度揭示地震荷载作用下岩石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这是她的毕业论文主题。但过程却并不顺利。到第二年临近答辩时,刘燚的数值模拟仍然没有进展,然而此时,各种参数已经修改了上千次,所花的时间也超过了半年。如果数值模拟达不到预期效果,刘燚就没办法顺利从本科毕业。幸好,在夜以继日的数据修改和数据匹配中,数值模拟工作终于有了较好的结果,刘燚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刘燚很感激这个过程,“它让我成长了不少,后面再做数值计算就好了很多,尽管还是很难,但有一个团队在支撑着我。万事开头难 第一篇SCI的突破本科毕业设计为刘燚的后续研究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进入研究生阶段,她一直沿着自己的本科研究方向继续进行着探索,但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从学生们进入课题组开始,戴峰教授就训练他们写作全英文论文,并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一开始就让他们跑,过程中或许会摔跤,但他们总会站起来的。”戴峰说。2015年6月,刘燚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后来这也成为了她的第一篇SCI论文。这篇论文的“难产”过程让刘燚记忆犹新。她将自己认为不错的英文论文发给了导师,但几天后收到的反馈却是文章中的大面积标红,“全部是修改意见,几乎每一行都有毛病,当时做梦都在改论文。”刘燚说。“当时很痛苦,又修又改、又修又改,好不容易才被接受。”刘燚回忆。有了经验,后续的SCI论文写作、投稿就轻松多了。尽管有的稿件也改了六七遍才被接受,但刘燚从未放弃。2015年1篇,2016年2篇,2017年8篇,2018年10篇……发表数量连年增加的背后,是刘燚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在刚刚过去三分之一的2019年,她又发表了2篇SCI论文。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刘燚从不熬夜。“我每天基本是早8点起床,晚上11点半睡觉,没因为工作熬过夜。”刘燚说出这话时,大川确实是有点吃惊,“我玩的时候好好玩,研究的时候效率比较高,尤其是2016年,我做了全年的实验,之后再处理数据、写论文,就非常快了。”近三年,刘燚的论文多是基于2016年的实验。因此,这样大量的科研成果,也就不足为怪了。反对被定义 工科博士的非工科生活虽是科研新星,但刘燚的生活绝不是只有科研。摄影、旅行、吉他、追剧……都是刘燚的爱好。由于平时科研任务繁重,休息时,刘燚喜欢弹吉他来调整自己,她最喜欢的曲风是民谣。看动漫、追剧、读书,这些休闲项目,刘燚也都很喜欢。李清照、三毛、毕淑敏、余秋雨、东野圭吾……这些词人、作家的书,都常在刘燚的书单上。她更是收藏了不少宫崎骏的动漫周边:《千与千寻》鼠标垫、相框、龙猫抱枕、雨伞......“宫崎骏的、新海诚的,他们的动漫我几乎都看完了。”正如颜宁讨厌别人叫她“女科学家”一样,刘燚也不喜欢别人叫她女博士,“女博士听起来有些偏见,女博士难道就应该每天灰头土脸做实验吗?”与灰头土脸正相反的,是刘燚对待自己的态度。她爱穿搭,爱美丽,“女孩子打扮自己是应该的呀!”刘燚说。尽管已取得这般成绩,但刘燚的科研道路尚未停止,站在博士即将毕业的当口,她选择再出发:“川大有我的青春和梦想,我希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能为母校做一点贡献,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来源:四川大学 采写 / 张鸿腾 编辑 / 张鸿腾图片 / 杨秀建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 责编 / 曹丹
翟天临被学术打假事件持续发酵,2月16日,北大发布对此事的调查结果,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同意光华学院2月13日对翟天临作出退出该院博士后流动站的处理。不过,上述调查结果并未提及翟天临学术不端的细节。此前,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的翟天临在微博上晒出北大博士后录用通知书,但其被曝出曾在直播互动中表示不知“什么是知网”。随后,有网友公开演员翟天临在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性质文章查重率达40%,存在抄袭的嫌疑。翟天临是否达到博士毕业条件、是否有资格被录用为博士后,引发广泛讨论。不仅如此,翟天临的硕士论文也被指存在抄袭嫌疑,抄袭的对象之一包括同是演员的陈坤的本科论文。这篇论文题为《“英雄”本是“普通人”——试论表演创作中的英雄形象与人性》,2月15日,澎湃新闻从国家图书馆看到了这篇论文,去除翟天临硕士论文中的目录、英文摘要内容及致谢部分,截止15日晚,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查重结果显示,翟天临的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共25179字,重复字数总计11572字,总文字复制比为46%,达到知网“疑似剽窃观点”和“疑似剽窃文字表述”的指标。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查重结果显示总文字复制比为46%,其中第四部分即论文的第三章的部分内容复制比最高,达到55%。 来源:知网科研诚信关系系统这篇论文中,达到知网“疑似剽窃观点”和“疑似文字表述占比”两个指标最多的章节为论文第三章,13866字中疑有7105字和他人文章重复且均未引证,其中以陈坤毕业论文《性格化表演之我见》引用占比最高,为17.6%。另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全文共有至少20处出现错别字、重复、语句不通等问题,其中如“把握”写作“把我”等。而在致谢部分,指导老师陈浥的名字被写作“陈邑” 。翟天临硕士论文部分内容涉直接“抄袭”陈坤论文澎湃新闻从国家图书馆处获得翟天临的硕士论文全文,共计41页,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是:论文摘要、目录、序言、关于英雄与人性、在英雄角色塑造时,容易出现的弊端和错误的表演倾向、演员如何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做到“人性化”、结语、参考文献以及谢辞。论文完成时间为2013年5月。翟天临论文封面 来源:国家图书馆该论文总计有17处标注脚注,所列举的参考文献总计8篇。去除英文摘要与目录,从正文开始在知网上查重,结果显示全文总计25179字,总文字复制比为46%,引用部分占比13.4%,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为32.6%,结果显示达到知网“疑似剽窃观点”和“疑似剽窃文字表述”。查重结果显示,翟天临的硕士毕业论文中,与演员陈坤的毕业论文《性格化表演之我见》对比,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为7.1%,单篇最大重复字数知网显示为1791字。知网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全文对照显示,翟天临的硕士论文中的第四部分及论文第三章部分内容文字复制比情况。 来源:知网翟天临硕士论文第三章节围绕“演员如何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做到‘人性化’”这一主题,分为两小节进行观点论述。第一节的内容针对性格化的塑造,第二节强调角色的真实性,其中第一节有三个观点:注重角色的性格化、性格化形象立足于现实生活、体现性格化的人物形象,该章节总计13866字。澎湃新闻查询发现,陈坤的本科论文《性格化表演之我见》收录于2005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影视表演的第四台阶——表演本科论文撰写教程》中,该书由霍璇、崔新琴、陈浥主编,陈坤的本科论文收录在全书第314页到320页。全文总计5886字,分为四个标题进行阐述。包括: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寻找人物性格化的途径;角色性格化与演员的双向融合;外部性格化是演员创作的最终部分。收录陈坤本科论文书籍 来源:此书电子版PDF澎湃新闻将翟天临硕士论文中的第三章节与陈坤论文对比分析发现,翟天临的第三章节中存在表述与陈坤论文高度雷同、部分内容直接相同的情况,其中参考的文献资料也无差别。陈坤在其开篇第一段的表述为 “在影视剧中,创造出立体的、个性化的、使观众过目不忘的艺术形象,是我们从事‘演员’这一职业的人的追求。如何在创作中抓住角色的内外部特征,把他立体地表现出来,又与其他的与之类似的人物相区别,形成‘他’特有的行动、语言、思想等,如何在表演中把演员本身与角色相区别,在银幕上创造形象,而不是向观众表现自己。面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物性格化。”翟天临论文类似的表述出现在第三章第一节性格化的塑造部分,论述内部性格化时表述为“在影视剧中,创造出立体的、个性化的,使观众过目不忘的艺术形象,是优秀演员的追求。那么,如何在创作中抓住角色内外部特征,进而把它立体的表现出来,又与其他的与之类似的人物相区别,形成‘他’特有的行动、语言、思想等?如何在表演中把演员本身与角色相区别,在银幕上创造形象,而不是向观众表现自己呢?答案就是人物性格化。”以上两段内容,翟天临除了增加“那么”、“呢”,并将最后一句改为“答案就是人物性格化”之外,其他内容与陈坤表述一样。陈坤的论文在第二个标题“寻找人物性格化的途径”中,论述性格化可分为外部性格化和内部性格化时,表述为:“内部性格化是外部性格化的心理依据。外部性格化把角色看不见的内心状态描绘出来,把这种状态传达给观众,没有取得外部的形式,无论是角色的内部性格特征或是他的内心状态,都不可能准确地传达给观众。由于两者关系如此紧密,缺-不可,所以在有内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外部性格化的寻找可以使性格化在表演中闪闪发光。 ”翟天临的论文在第三章论述“性格化”的要求和意义时,表述与陈坤文章只有一句话不一样,即,陈坤表述为“若演员没有做好外部的‘功课’”,翟天临表述为“没有取得外部的形式”。两篇文章在该段中的其余表述一致。还有完全相同的地方,陈坤的论文在“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部分的第一段中写道:“性格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我们每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给他的影响,都有其自己特有的不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即表明了他在做什么,又表明他是‘怎么做’。‘做什么’反映了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怎么做’则反映人的活动方式。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态度和反应,如果已经在生活经验中巩固起来,因而就会成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主要表现他在怎么做。’不同性格的人,因其所受的教育、生活处境以及个人认识的快慢不同,而对同一事物所做出的情绪反应就不可能是相同的。”上述陈坤的表述总计280字,翟天临的论文在第三章中论述形体动作表现对于演员塑造性格的作用时,表述完全一致。澎湃新闻统计,翟天临的论文和陈坤的论文表述直接一样的地方共有8处,总计1203字。翟天临的论文在第三章第一节论述的第三个观点,即体现性格化的人物形象时,其表述与陈坤的论文在第二个标题下“寻找人物性格化的途径”部分论述语句重合。所不同的是,翟天临的论文这部分论述为215字,陈坤的论文相关论述总计451字,除了中间2句多的表述翟天临论文中没有,其余表述均与陈坤表示直接重合。知网标注的与陈坤论文直接相似的地方澎湃新闻同时发现,翟天临在第三章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资料与陈坤全文中所引用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陈坤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资料均标有脚注,而翟天临并未引证,未有脚注。陈坤的本科论文中共有五处引用文献参考资料,引用的文献参考资料分别为《恩格斯全集》、《斯坦尼全集》。翟天临第三章中直接引用了相同的内容论述同样的观点。如陈坤在论述演员的外部性格化时,引用《斯坦尼全集》中的第三卷“在舞台上是可以创造出具有‘一般’商人、军人、农民等等外部特征的形象的。即使以最细致的观察,都不难辨认出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们所具有的典型的举止、风度和习气。譬如:‘一般’军人总是挺直身子,走起路来就像在操练步法一样,和普通人不同,碰着脚跟,便马刺叮叮作响……等等。贵族走路时总是戴着礼帽和手套,戴上单眼镜,说话力求悦耳动听……等等。这一切都是‘一般’的刻板法,看起来仿佛也创造出了性格特征。其实这是无生气的匠艺式的传统。在所有剧场里,都是这样‘的,这不是活生生的人,只是演员的表演程式。”同样的引用内容出现在翟天临硕士论文的第三章中,论述性格化的人物形象,翟天临直接表述为“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并未在文中加以脚注标注出处及来源。知网查重显示相同引用文献资料内容,陈坤标注来源,翟天临并未标注在对比分析中,澎湃新闻发现陈坤本科论文全文除了结合文献资料来论证观点之外,还结合了大量自己在做演员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比如自己观察到的漫画现象、毕业大戏《北京人》中饰演的文清,电影《国歌》中饰演的聂耳这些角色;翟天临的硕士论文第三章中多引用经典电影影片如导演王家卫的经典影片《花样年华》,达斯汀霍夫曼的电影《雨人》等。导师的名字被写错,结语处内容与其他论文重合据澎湃新闻对比翟天临硕士论文不完全统计,全文共有至少20处出现错别字、重复、语句不通等问题,其中如“把握”写作“把我”。而最让人意外的是,翟天临在致谢部分,甚至将指导老师“陈浥”写作“陈邑” 。如从论文摘要开始的第二句“后来我发现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英雄形象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作品中都传达出打出了英雄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是文学、影视主题中的重金属,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如果缺乏英雄主义精神的浇灌,就会变得非常的轻飘。”“传达出打出了”系重复错误。结语部分第一句话“综上所述,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演员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对于角色人性化的把我是必不可少,甚至直接影响角色成败的必然因素。”“把握”写作了“把我”。同时,通过知网查重结果全文对照显示,翟天临的硕士论文结语部分在未引证的情况下,与作者刘荔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浅分军事片中“英雄”形象的嬗变》一文中的部分表述直接相同,未显示有文字重复的情况仅为两句话。澎湃新闻从知网上下载了作者刘荔一文,对比发现,翟天临的硕士论文去除“结语”二字总计440字,其中有369字与刘荔的部分表述直接相同。陈坤结语处的知网对比分析翟天临与作者刘荔直接相同的表述为:“从‘高大全’的英雄到‘平凡’的英雄。在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思考和实践之后,我们影视剧本创作逐渐从纯粹的教化功能中解放出来,重归反映现实的轨道。英雄观的更新导致创作手法日趋理性,英雄形象的塑造所发生的变化,源于影视艺术工作者对英雄概念理解的深化。他们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逐渐领悟到英雄人物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这种新的英雄观指导着他们的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在银幕上演员需要把作为人的英雄人物的性格刻画更趋于复杂化,脱去‘高大全’外衣的英雄人物,更多的是以普通人的人性力量感动观众英雄人物的塑造由单一化走向多类型化在英雄气概共性中又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化特征把塑造英雄人物作为根本目的转变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与张扬。使我们看到了个个伟大而平凡的英雄,一个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英雄,一个个可亲、可信、可学的英雄形象。”北大发表声明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2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北京大学发表《关于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的调查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说明中表示,经调查发现,在翟天临进站材料审核、面试和录用过程中,合作导师、面试小组和光华管理学院存在学术把关不严、实质性审核不足的问题;同时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依据相关规定,学校同意光华管理学院2月13日对翟天临作出退站处理的意见。同时学校决定对该合作导师作出停止招募博士后的处理,对面试小组成员给予严肃批评,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讨。什么是学术不端? 教育部在2009年3月19日年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指出“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以下7点: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澎湃新闻依据知网查重结果显示,翟天临硕士学位论文中,疑似剽窃观点有2处,疑似剽窃他人表述总计56处。知网显示,全文重复字数为总计为11572字,总文字复制比为46%,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达到32.6%。根据北京电影学院文件院发研字【2019】3号文件关于印发《北京电影学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第八条规定,论文相似比(去除本人已发表的论文及著作)在 30%(含)-60%之间的学位论文视为未通过检测,一般作延期答辩处理,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或重新选题,延期重新申请学位。如经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且情节恶劣,可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其中2016年发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文件),文件中明确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的主体, 其中第二十八条有学术不端行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其中包括多次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文件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一通报批评;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三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四辞退或解聘;五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同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另外,文件中指出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