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安全期

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

第五牛博士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第四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实例: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第三牛博士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看来,最牛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一页A4的纸足以。不过我想德布罗意要是在中国读博士就惨了,论文因为字数太少,根本连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说两句:德布罗意幼年即失去双亲,被他的哥哥莫里斯公爵(也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手养大的,在他1924年的著名博士论文之前一年,德布罗意就已连续发表三篇论文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至于博士论文是几页纸,这个我还没考证过。关于薛定谔:薛定谔多才多艺,会四种语言,出过诗集。另外他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后来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所以,这帮牛人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那样传奇,也不能把其成功单纯归结为偶然的因素。第一牛博士论文以上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最牛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甚至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大人物剑桥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这部天书,因此出版商找到他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书终于出版了,但是却遭到的是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方式通过了。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学精彩推荐:历史学“百篇优博”出版、获奖与提名名单如何為您的博士或碩士論文選擇一個成功的研究題目?如何只用12周写一篇学术论文?▼

理事

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

第五牛博士论文 答辩之前,就已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且因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 第四牛博士论文 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实例: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 第三牛博士论文 就是让编辑满世界找,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实例:Christopher A.Sims(克里斯托弗·西姆斯)被誉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计量双塔组合之一,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SIMS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他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于是投给了最牛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我检验了其中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第二牛博士论文 没必要长篇大论,千把字足以。实例:德布罗意是个贵族花花公子,本科历史学专业的,后来实在闲着无聊去读了5年博士,最后交的博士论文是一页纸,还涉嫌“抄袭”。答辩委员会气得都不想让他答辩。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感到很没面子,自己学生毕业不了真耻辱,于是他鼓动了爱因斯坦一起帮着求情:让这小子过了吧,他老爸是法国内政部长,咱惹不起。那篇“垃圾”论文后来被薛定谔看到了,薛定谔看着这页论文苦思冥想了一个月,发表了量子力学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的猫也成为最有趣的一只猫。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看来,最牛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一页A4的纸足以。不过如果德布罗意要是在中国读博士就惨了,论文因为字数太少,根本连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说两句:德布罗意幼年即失去双亲,被他的哥哥莫里斯公爵(也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手养大的,在他1924年的著名博士论文之前一年,德布罗意就已连续发表三篇论文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至于博士论文是几页纸,这个还没考证过。至于薛定谔:薛定谔多才多艺,会四种语言,出过诗集。另外他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后来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所以,这帮牛人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那样传奇,也不能把其成功单纯归结为偶然的因素。 第一牛博士论文 以上四牛已经非常厉害了,但是,最牛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剑桥大学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这部天书,因此出版商找到他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书终于出版了,但是却遭到的是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方式通过了。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死也

投票丨你眼中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是哪篇?

问题来了:3月22日,我们发布了“问题来了丨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有哪些?”,发现大家推荐的博论大部分均以著作面世,阅读极为方便。根据各位粉丝的热心推荐,小编向大家介绍以下这些牛轰轰的历史学博士论文。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牛逼文?(若有遗漏,欢迎补充,页末投票吧!)▼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葛剑雄,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西汉人口地理》是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也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篇博士论文,师从谭其骧。该书研究西汉各阶段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率,考察自然、经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汉末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探讨关中、西北、东南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并附有各郡国人口数量、增长及迁移的表格,为研究汉代历史必备之书,也是硕博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经典参考书。▼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周振鹤,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西汉政区地理》是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谭其骧。本书通过对西汉史的全面考察,论述了西汉政区地理沿革过程,复原了西汉各个时期郡国一级政区面貌,描述了二百年间郡国置废离合的全过程,并略及县邑一级政区沿革的若干问题。探究了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弥补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不足,填补了断代政区沿革研究方面的空白。全文分两篇,上篇叙述了高帝十王国的地区沿革。下篇概述了高帝十五郡及武帝新开郡的沿革,同时对《汉书·地理志》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考证。▼陈苏镇:《〈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陈苏镇,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为其就读北京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祝总斌。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王朝。它完成了秦朝没能完成的历史使命,成功地结束了战国局面,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过程曲折复杂,历时200余年。其间,除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外,儒家的《春秋》学也起了重要作用。该文从政治文化角度入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探讨。后扩充、修改以《〈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一书出版。卢云:《汉晋文化地理》卢云,毕业于复旦大学,师从谭其骧。其博士论文《汉晋文化地理研究》是文化分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别从学术、宗教、婚姻和音乐(俗乐)等角度,对汉晋时期(包括西汉时期,东汉时期和魏晋时期)文化区域的分布状况和地域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仇鹿鸣,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为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韩昇。本书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学界沿袭陈寅恪的魏晋统治阶级两分法进行反思,试图重新解读和描绘政治集团内部的复杂情况。▼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李碧妍,毕业于复旦大学,《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为其博士学位论文。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美)黄仁宇:《明代的漕运》黄仁宇,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明代的漕运》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对于研究明代商业运输、经济发展等均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为其就读于厦门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傅衣凌、杨国祯。本书通过解读闽台地区现存的族谱、分家文书等家族史资料,考察家庭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宗族组织的不同类型、宗族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探讨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家族组织的普遍发展。反映了宗法伦理的庶民化、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财产关系的共有化,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泛家族主义”倾向。▼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张先清,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教授。《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为其就读于厦门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陈支平。后以《官府、宗族与天主教:17-19世纪福安乡村教会的历史叙事》一书出版。本书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明清时期闽东福安县的乡村天主教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文章认为,明清时期当地乡村宗族对天主教信仰的皈依,是天主教能够深入福安乡村社会传播、发展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一些乡村宗族的天主教化,天主教信仰得以依附在这些宗族中。依靠地方宗族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对当地民间社会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的一种区域性主流宗教。▼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为其就读于南开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冯尔康。本书从瘟疫这一以往史学研究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法)路易·德尔米尼:《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年)》《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年)》一书是法国学者路易·德尔米尼就读于法国高等试验学院时的博士论文。全文400余万字,是法国国家级的博士论文。该文以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共有5大卷。第一卷是《东印度公司时代》,第2 卷是《茶叶时代与中国的债物》,第3 卷是《广州与鸦片的时代》,第4 卷是有关18 世纪广州对外贸易的地图、图表和照片,第5 卷是《夏尔·德·康斯坦中国贸易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耿昇教授主持该书的汉译工作,认为德氏该书不仅限于广州,可以说是一部当时整个中国的贸易史。不仅局限于贸易,而是一部通过贸易而反映出的中西关系史,涉及了中西双方的政治、文化、伦理、价值标准诸方面的差异。▼(美)孔飞力:《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孔飞力,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为其就读于哈佛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后易名《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正式出版。该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美)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法)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布罗代尔,法国年鉴学派史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该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德国战俘营中。该文由独立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地中海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第二部分从经济制度、国家、社会、文明、战争等各方面论述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历史。第三部分主要叙述菲利普二世统治下地中海发生的具体的事件。布罗代尔提出了著名的“长时段”的理论,把历史时间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三种类型,为法国和世界的新史学运动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陈侃理,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员,《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为其就读于北京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陈苏镇。后以《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一书出版。本书追溯灾异理论的思想和技术渊源,探究儒学灾异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与数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学理"和"实用"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灾异论的"学理取向"导致丧失立场的技术化,消解"天"的权威,最终走向自我否定;而"实用取向"同样会偏离儒家之"道",为权力所左右。灾异的政治文化史,折射出中国古代学术面对集权政治的尴尬处境。▼侯仁之:《北平历史地理》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克利福德·达比,《北平历史地理》为其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该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虞和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为其博士学位论文。该书是以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国商会问题的学术专著,探讨了商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商会内外部关系、商会的功能与作用。不仅从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来考察和剖析商会,而且还把中国商会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中来加以观察与对照。好啦,看完这么多历史学博士论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动动手指头,投出你心目中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吧!▼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热情推荐!编排:@林大蕾

隐隐约约

为什么“知网”很少有北大毕业论文?第三个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本文编辑:史育阁(全文数据全网实时监测维权,搬运抄袭必栽)栏目:大学·社会观近日,北电“博士”、北大“博士后”、影视演员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持续发酵,引来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作为隶属于人文社科的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竟不知道中文数据库重点参考的知网为何,实在让人贻笑大方。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政府、市教委已经介入,推动调查的进展。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学术研究领域,尤其是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应是一片净土。没有想到伴随着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学术界的“纯净”在今天也难以保证。不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对学术独立的追求、对学术规范的落实、对学术尊严的呵护,不应仅仅停留在学位典礼上庄严的“学术权杖”之上,更应落在实处,并且掷地有声。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和清华作为我国学术实力最强、人才培养最顶尖、社会声誉最好的“双雄”大学,每年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优秀硕士、博士人才。据统计,近些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每年能够达到3600余人,博士毕业生1300余人,每年毕业研究生数量为5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50000余人。清华大学大致相同,每年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人数在5000人以上。我们都知道毕业学位论文(设计)是获得学位、顺利毕业的必要保证。每年毕业如此之多的研究生,但是北京大学在知网上的文章数量却非常之少,硕士多年来累计不足千篇,而清华大学已经达到上万篇。今天史育阁就同大家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也算是一个学术科普,那就是为什么知网上很少有北大毕业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中第3个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有网友笑称:方便“翟博士后”以后钻空子哈哈,一起来看!1、北大“万方”北京大学很多研究生论文并未在知网上上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大拥有自己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即“万方”,由于知网的控股人为清华大学,北大在一定程度上和知网的合作并不深,所以很多北大院系的论文并不通过知网上传。2、国外资源第二个原因就是北京大学购买了十分多的国外数据库资源,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基本上查询参考文献、做学术综述都需要借鉴、查阅国外研究成果,而这许多在国内学术资源网站是检索不到的,所以利用度也不高,依赖度也就不明显。3、“贵”——停用众所周知,知网拥有很多高校用户,每年都会向各所大学收取高昂的使用费。据山东某高校图书馆人员曾透露,每年图书馆数百万元经费都直接“交给”了知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京大学就曾因知网连年涨价,费用过于高昂而决定停止使用知网。这也就导致北大学生无法通过北京大学校园网访问知网,北大和知网的合作程度也就不高,最终很多北大的毕业论文没有提交至知网。对于网友笑称北大不入知网,方便了“翟博士后”将来钻空子,也让人会心一笑。关注史育阁,获取更多精彩大学、高考、考研、教育动态相关资讯、信息!

独生子

浅谈博士论文写作方法

一、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 选一个好的题目,是写好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要选择自己特别关注、最感兴趣的问题,觉得有感悟、有体会,有新意,有话要说,有话可说,非说不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全面、系统的论述,才有可能写出一篇较好的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的题目,一般可以叫做《××××论》或者《××××研究》,比如《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或《死刑程序控制论》等。 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一般说来我不主张由老师命题。因为老师给出的命题,也许并不是你们想写的问题,平时对它思考的不多,硬要去写不一定能写好。选题最好 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才能写好。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博士生自己实在找不到一个好的选题,请老师帮助,老师也可以根据该生的具体情况, 推荐一个较为合适的选题,但也要经过学生的仔细思考,认为适合自己,才可以确定。 博士论文的题目不宜过小。太小的题目无法展开,也不像一篇博士论文。二、关于收集资料 确定了选题后,就要立即着手去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要尽量多浏览有关的专著、论文和报刊文章。从中吸取营养,或者找到灵感。建议每人都 买一个扫描笔,携带方便且效率很高,非常有用。你所需要的资料,常常是散见于各种书籍中,一本书中也许只有一小段或者几句话是你将来要引用的,可以用扫描 笔把它输入电脑中,记下它的出处,以后可随时调用,那就很方便了。 资料的收集要随时留意,有时也许在偶然间会遇到很好的材料,就要留心把它记下来。比如,有一次我在太原市双塔寺烈士陵园看到一个倒塌的残旧石碑,上面刻有 明朝万历年间驻太原按察使写给后代子孙的遗训,题为《近溪隐君家训》,上面写有“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等内容,使我眼前一亮,惊叹:这不正是我 们宣传的“大庆精神”吗?这可是一个极其难得又极有价值的资料,遂赶紧把它记了下来。回京后,不久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介绍《近溪隐君家训》的报道,还刊 登了那块残旧石碑的照片。可见那位记者也很识货,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资料。后来,我在论述法律的社会性和继承性时,就引用了这个资料,说明即使是工人 阶级的道德观念,与某些正直清廉的封建官吏的道德观念也有某种相通之处。这个资料就派上了用场,而且极有说服力。撰写博士论文,还要特别要注重对外文资料 的收集。要收集最新的资料,新的立法、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数据。 关于外文资料的收集,要注意区分是新的资料还是旧的。比如外国人要引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如果引用的是1979年的法条,那显然就是过时了的,已被修改过 的陈旧的法条,作为论据,其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今年我审阅西南政法大学某学生的一篇博士论文,是论述陪审制的,他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作者在法国留 学,查阅了外国的许多最新资料,校正了国内一些学者的不准确解释,这篇论文就很有价值。收集外文资料,要尽可能看外文版的原文,因为翻译过来的资料总会或 多或少地失真。当然,一个人很难懂得许多国家的语言,因此,当遇到有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借助其他专家的帮助。比如,前些年我在评述有关法的定义时, 发现《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译文不准确,造成对法的定义很48难理解。这句话的中译文是:“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在汉 语中,“法”与“法律”本来就是同义词,因而从语法或逻辑上来讲,这句中译文就成了同义反复,由此使我对这句话的翻译产生了疑问。但我不懂德文,便去请教 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请他查对一下《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俄文版在此处是用的什么词语。查对的结果,发现在中文译为“法”和“法律”的两处,在俄文和德 文中都是对应地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词语,前者表示权利、权力、法权等等,后者则表示规律、定律、法、法则、法律等等的意思,更为确切的表述是“写进了法律 中”。这样,问题便清楚了。这一句话,中文应该译为“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是被写进了法律中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或“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用法律形式 表现出来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这就使人们容易理解了。据此,我写了一篇《对〈共产党宣言〉中一段译文和法的定义的商榷》,发表在《中国法制报》 上,由此撼动了以往对“法”的定义。但必须说明,此文中涉及外语的内容,是请教了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才弄通的。如果你们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应向有关专 家请教。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要不耻下问。 三、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要争取陆续撰写和发表几篇文章 确定好选题后,按照选题的内容,逐步展开研究,一部分一部分地搞明白。成熟一章,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先把它作为一篇论文送出去发表,力争在撰写学位论文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几篇相对独立的小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不断成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占有的资料越来越充分,自己的思路也渐渐 清晰,就要把已经梳理清楚,思考比较成熟的这部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进一步整理成可以发表的文章。这样既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又形成了在研期间的科研成 果。 特别应该提醒大家:切忌只是一味地堆积资料而不去梳理、运用。否则,资料收集了一大堆却迟迟不动手写作,到最后才去动手时,“灵感”早就消失了,那就很难写出一篇有灵性、有创见又能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过来说,切忌搞成华而不实、“空对空”的抽象概念演绎。为此,需要强调几点:1.博士论文中一定要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引用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自己杜撰或编造案例。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撰写博士 论文,不应脱离现实只凭“想当然”去任意发挥,而要针对现实,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最近在2007年第3期《中国法学》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北京 大学法学院陈永生副教授,他的文章提到50个冤假错案,都是他多年来留意收集的实际案例,他从中抽取出20个典型案例,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就很有说服 力。对于引用的案例,可以是已经判决生效的,也可以是一审已经判决但尚未生效的,也可以是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尚未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收集案例有多 种渠道,但不管是从哪里得到的,都应是真实的,不得虚构或增减任何情节。分析真实的案例,才能对健全诉讼法制起到有益的作用。 近几年我评阅了不少博士论文,发现有一些论文竟没有引用一个案例,尽是说一些想当然的空泛的议论,这样的论文就不大好,至少可以说它对立法、司法都没有多大益处。这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博士论文中,应当引用一些必要的数据,作为对重要观点的支撑 引用的数据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比如,《中国法律年鉴》每年都刊登公检法机关发布的比较全面的数据,政府某些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也会发布若干 数据;某些学者或课题组的调查报告也可能提供许多重要数据。你们到基层单位实习或者搞专题调研,更要留心收集各种数据,或许会很有用处。总之,数据的来源 是广泛的,问题是自己要多留心收集这些数据。 在引用数据时还应注意:必须对若干数据进行比对,有时可能会发现几个数据彼此有冲突,或者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部门在不同时间发布的若干数据也许对不上茬口。遇到此类情况就要认真核对,去伪存真,不可再引用的几个数据之间发生明显的矛盾。3.论文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 论文在涉及对某些问题的判断时,往往需要使用一些相对模糊的量化词,例如“许多”、“很多”、“绝大部分”、“大部分”、“多数”、“少数”、“个别”、“极少”等等,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尽可能把握好分寸,避免用词不当而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五、关于对引文、脚注的要求 我在评阅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时,经常发现在引文和脚注中出现种种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为此,有必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引文务必准确,不能有错漏,并且应当尽量引用原著和第一手资料 比如论文中引用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领袖人物或权威学者的话,就一定要从原著中摘引。引用其他文章中的论点也要尽量来自第一手资料。有时发现某篇论文引 用毛主席的话,下面的脚注却注明是转引自某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读者一看就知道他根本没有看过原著,表明其治学态度不严谨。如果别人所引的话不准确甚至断 章取义,他也只会是以讹传讹,那就很不严肃了。2.引文要忠实于原著,不能断章取义 如果引述的内容文字太长,中间可以用省略号删节,但不能更改原文,更不能断章取义。曾发现有的论文引述他人的论述很不准确,与原文核对,人家根本没有讲过他所引述的话,这叫做“强加于人”。假如人家知道了这种情况,甚至可以把他告上法庭。 3.引用外国法律的条文,必须与原文核对准确无误 我曾发现有的论文引用外国法律很不准确,拿原文一对照,在他标注引用的某一条中,根本找不到他所引述的文字,有的引文竟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这岂不闹出了笑话!这些都是文章的“硬伤”。4.论文中涉及的外国人名,要参照统一的规范化译名。例如,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很容易误写为“贝卡利亚”,但正确的译名是“贝卡里亚”。此类错误所在多有,要注意校正过来。 5.论文写好后要认真校对(包括正文和引注)。谁也不可能保证在一篇论文中一个错别字也没有,但错漏不可太多。可以让同学帮助互相校对,校改几遍再交给老 师。还要注意引文与文章主体的契合程度,即引文是否能够恰当地、有力地支撑你的观点,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如果引文与论文所要论述的内容关系不大,宁可删除 引文,不必画蛇添足。六、关于论文的开篇和结尾 论文的开头非常重要,古人就将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可见开头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份量。一篇博士论文,一般不宜开头就直接写第一章,通常要有绪论,写明 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创见,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等等。论文的开篇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亮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要争取能够吸引读者愿意看 下去。 一篇博士论文,自然要分为若干章节,全面、系统地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但是在最后一章写完之后,一般不宜直接打住。要注意首尾呼应,通常在最后一章之后, 应有一段结束语与开篇呼应,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在文尾要有个交代,用总结性的文字将全文收场。也就是说,话不能只说一半。一篇论文不仅要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还要最终解决问题。 如同文章的开头一样,结尾在全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结尾要言尽意止,不要拖泥带水。七、关于对博士论文中语言文字的要求 写文章不同于口头的陈述,它是以书面语言来表达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书面语言一般要比口语化的表述更为洗练,因而书面语言运用的好坏,是评价论文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要素。在此强调以下几点: 1.博士论文文字应清爽、通畅,切忌病句连篇,并且要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红楼梦》中塑造了无数光辉鲜亮的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种角度去写,有时是直接写某件事、有时就写得隐晦曲折,有时又一语双关。同 样的话,从不同人的口里说出来,所用的语言就完全不同。这样,文字的表述就显得灵活多变而不死板。文字功夫是一种硬功夫,需要长期的磨炼,但博士生的书面 语言一定要能够基本上过关,否则很难写出一篇好论文来。 2.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子 我所带过的学生中,有人习惯于使用长句子,一句话往往长达数十个字,中间的意思又转了好几道湾,读起来让人颇感费力,想半天也很难理解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 么意思。我曾多次指出这个毛病,硬是把它校正了过来。须知,汉语的优势就在书面语言极为洗练,通常是使用短句子。像《史记》一类的古书就不用说了,你们看 鲁迅、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很少使用长句子。短句子生动活泼,读起来铿锵有力。学会使用短句子,这也是一种硬功夫,值得我们去体会和磨炼。3.在表达某些问题时,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汇 比如,今年我评阅了十多篇博士论文,其中有三篇涉及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作者强调“秘密侦查手段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欺骗性”。我就给他们提出,这样的提 法似有不妥,应当避开“欺骗性”这种提法。这是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 据。”为了对付严重的刑事犯罪,各国都在运用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如果你把这些手段都说成具有“欺骗性”,那还怎能允许使用?在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 要使秘密侦查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就不宜把这种手段界定为具有“欺骗性”。可以改用“隐蔽性”、“隐秘性”或者改用其他的表述方式。所以,在撰写博士论 文时,对于书面语言要反复斟酌,选择适当的词语来表述。 八、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般来说,论文有两种写法:一为“立论式”,二为“驳论式”。博士论文通常应采用立论式,即以我为主,全面、系统地论述某一专题。但是,要想讲透一些问 题,还要注意在立中有驳,既要对某些不同的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辩驳。论文中要有一些争议的东西,而不能只是平铺直叙。从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看,真理只有在 不同观点的争鸣中才能愈辩愈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即“费尔巴哈论”)中强调指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探索真理,只有在“同和 他才智相当的人们的友好或敌对的接触中”才能得出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论文写作中要勇于争论,有争论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当然,争论必须遵守论战的规则,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搞成人身攻击。要准确地引用别人 的观点,绝对不可歪曲人家的原意,更不能随意扣帽子、打棍子,那样只会反过来损伤自己。一定要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有理不在言高,言高未必有 理”,重在以理服人。其实,“立”和“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用,会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反驳对立的观点,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更鲜明地树立起来。这样才能使问题越说越透,道理越说越明,文章才更有看头。九、关于博士论文的文体 博士论文,是就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议论、评论,其重点在于议论。要求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地讲清道理,切忌写成文学性或者艺 术性的文章。比如,曾有个硕士研究生想以《刑事诉讼美》作为学位论文题目,我就说这个题目不好,它似乎成了一篇美学论文,而不是法学论文。有的论文开头就 写“镜头一”、“镜头二”好像是写电视剧本,看起来相当怪异。这样的文体也不行。总之,对待博士论文的写作,必须要抱有严谨的态度,还要有严谨的文风。一 定要以严肃、洗练、平实的笔触来阐释法律问题。十、博士论文的字数 一篇博士论文,要严格控制论文的字数。最少要有15万字,一般不宜超过20万字。今年我评阅的几篇博士论文,有的写到40多万字,还有一篇长达60万字, 这就太长了,老师批阅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最好是将博士论文精炼到15万至20万字,如果还有许多话要说,可在学位论文通过之后,再适当增加内容,或可成为 一部专著出版。 当然,博士论文的字数也不能太少,我曾见到一篇博士论文只写了8万字,内容甚是单薄,好比只是开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可见作者没有用心去深入钻研,在预答辩时就被老师们给否定了。这个教训也应该记取。 十一、关于论文的写作进度 如同对待任何事情一样,一旦接受了任务,就要提前动手,赶前不赶后,免得以后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冲击了既定的计划。博士论文选好题目后,就要及时进入 “临战状态”,早思考,早动手,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一步一步地安排好论文的写作,切忌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才开始动笔。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博士生来说,一进校就应当开始规划三年的学习,以学位论文作为三年学习的主线。早作规划更主动,要围绕自己的兴奋点,选择一个专题作为 主攻方向,在三年学习中不断扩充知识,围绕这个专题,一篇一篇地写若干文章,作为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还可检验这个题目有没有写成毕 业论文的意义。当然,在研期间发表的文章,不限于学位论文的选题,作为练笔,可以撰写无数的小论文,但作为主线,还是要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深入钻研。所 以,一入学就要有个规划,先开始考虑,用一年的时间反复掂量,第二学年开学后敲定。 据我这些年接触到的许多博士生反映,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件苦差事,写好一篇博士论文很不容易。但是正如古人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的体会是: 做学问,一方面要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他的悟性高低和学习是否得法。至于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则是要看它能不能达到五个“度”———要有广度、 深度、高度、厚度和力度。这是我多年治学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博士学位论文提出的目标,希望你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 与老师交流,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自是责无旁贷。大家完成论文之后可以提前去知网论文查重网进行知网论文检测。

不顺天子

不知知网也能博士毕业?谈谈读博期间写论文的过程

本文不谈如何写论文,因为之前写过,如《如何高效撰写科研论文》、《如何在科研论文中体现创新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百家号找到。这篇是以本人经验,来说明我读博期间写论文的过程,中间会穿插一些写论文的技巧。第一步是这样走的提前入课题组,不久老师回国交代课题方向: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需要我设计小设备。小设备出来,实验完成,导师告诉应该发论文。第一次写论文,写的很菜,导师帮助修改了大概二十次。然后告诉我是新东西,要求发到《机械工程学报》(中文期刊里,机械类的老大)。投稿,等待,被拒。后修改排版发到学校校报。发论文过程中,查中文论文用中国知网比较多,外文期刊ScienceDirect比较多,学术论坛小木虫用的比较多。这几个地方,没有哪个博士研究生不知道,简直不要太熟悉。中间为了凑够毕业标准,发了会议论文,并到香港参会,其实就是转转,见见世面。基本每个课题组都会给学生一次外出参会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一篇会议,然后到外面看看。其实我们知道会议论文也就那么回事,虽说也是EI,但是层次是很不高的。第二步是这样走的导师要求设计大设备,内容包括:画模型,请教技工,修改设计,出图纸,请教工程师,改图纸。这期间,空余时间将组内成形方法进行总结,发了综述。脑海里对成形过程的载荷分析进行反思,认为这个是一个点子,可以写论文。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总结总结组内的一些论文,写写综述之类。有时候我们突然冒出个好点子,千万不要让它们跑掉,写下来或记下来,慢慢思考、发酵,最后写下来就是一篇好论文。第三步是这样走的同组兄弟导师帮发SCI,已可以毕业。自己的毕业标准还没有达到,于是一狠心,写了两个月,写出SCI。冒险投了领域内较好的期刊,发回修改,英语不过关,同学帮忙润色。添加一些实验素材。等待,接收,毕业前出页码(有的单位SCI出页码即可,EI出检索号即可)。如果感觉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很有创新性,那就胆子大一些,投些好期刊。还要注意自己的英语,如果不行,就请同学帮忙润色。那些总发SCI的同学,经验会比较丰富,多跟他们交流。第四步是这样走的请教总工,改图纸,指导生产,装配。在这个期间,谋划写第二篇SCI,点子来自于之前对成形载荷的思考。设备实验成功,成形过程没问题。很快就开始大论文写作,中间写第二篇SCI及成形过程的一些工艺研究。大论文接近完成,SCI发出。答辩完成,SCI Under Review。毕业时,SCI接收。大论文要预留至少半年的时间,充分准备。因为博士论文需要外审,所以质量一定要高。我们当时有校盲(比例小但是风险大),院盲(非校盲的,风险小些)。我当时一下子被抽到校盲,紧张的要命。审稿意见回来,马上修改论文,还好最终通关。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博士读得也很辛苦。因为在三十左右的年龄,要考虑自己的家庭,要考虑父母,要考虑毕业,总之,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包裹着像我一样的穷博士。俗话说得好,不被扒层皮,怎么能毕业?

夏树

国内高校博士点数量排名,浙江大学第一,博士论文质量如何?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教育改革根据2016年到2017年的教育部公开的数据,国内100所高校中,浙江大学博士点数量最多,其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点数量仅排名第11位。当然,这个数据并不包括2018年全国高校新增博士点数量。博士点数量多的国内高校有哪些?除了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外,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南大学的博士点数量排名第3到第10位。前15名高校(2018年前数据)明眼人已经看出,博士点数量多少与学校办学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样的排名未将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在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数量国内第一,博士点数量当然不不输于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就博士生数量而言,一些传统的老牌子高校,比如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等等,它们都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当然,就博士生培养质量来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无疑又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南京大学冷丝在这里提出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国内博士生培养质量如何?博士论文质量如何?人文科学、理学类等博士论文质量较高,社会科学类博士论文问题多。教育部和学位管理部门每年和每几年都要对博士论文进行抽查,比如,在2015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各学科论文样本总体合格率为95.79%。其中,历史学100%、理学98.51%、哲学98.44%、农学96.96%、医学96.59%、文学96.43%和工学95.45%。这七个学科门类抽检总合格率在平均线以上。然而,法学是92.21%、管理学90.43%、经济学88.43%、教育学88.03%和艺术学86.52%,这5个门类合格率在平均线以下。陕西师范大学可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4个学科门类合格率全部低于总样本平均合格率,显示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问题相对突出。其一,社会科学近40%的抽检不合格论文被指出“缺少问题意识、理论关照和聚焦”以及“论述分析不能与研究问题紧密结合”的问题,与此相关的问题还包括选题没有学理意义、对学科研究现状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等,这些都指向博士论文研究和撰写的一项基础工作,即提出“研究问题”。说白了,很多博士论文是为了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而研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研究,这样的研究没有意义和价值。山东大学其二,社会科学中60%的不合格论存在被评审专家明确指出文献综述质量差的问题,在管理学和经济学门类,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从评阅意见来看,文献综述的问题非常集中。文献梳理的基本工作量和文献的质量不够,包括文献不全面与陈旧、来源期刊不够权威以及外文文献缺乏,因而无法全面和准确呈现本学科领域与论文主题相关的研究基础和现状。其三,超过60的不合格论文在分析推理和论证的合理性、逻辑性方面存在问题,还有很多论文被专家指出概念,理论使用不当,论文思路模糊和结构逻辑混乱,以及论述分析与研究主题关联不紧密的问题,这些都指向作者研究训练的不足和理论思维、分析论证能力方面的缺失。那么,博士生培养和博士论文质量又该如何有保障呢?在博士生培养环节中,学校要加强学术规范、学术写作方面的训练,鼓励培养单位开设学位论文写作、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等公共课程,强化基本学术训练。高校必须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考核和质量把关。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和完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课程论文、预答辩等培养过程中的考核环节。加强博士生导师的质量监督意识,建立适当的责任保障机制。同时,高校必须加强对于抽检不合格论文培养单位和导师的追责,进一步提高以论文抽检合格率作为学位点评估、学位授予权和导师招生资格、研究生教育资源分配的力度。附录100所高校名单:百所高校博士点数量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天之合也

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应当具备的五个意识

博士学位论文是指博士学位申请者为获得学位所提交的研究论文。是学位授予单位评审、决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最主要或全部根据。一般要求论文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并经公开答辩通过。因此,医刊汇编译认为,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意识。一、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学位论文写作要有问题,而且还必须是真问题。当然了,这个真问题还得是一个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真问题。比如“一只苍蝇有几条腿?腿上有没有刺?有几根刺?”,这些 问题也是真问题,但研究它有没有价值?对人类社会有没有意义?至少从目前来看,是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的,所以有些问题虽然是真问题,但是还不能成为你的研究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即使有的问题是真问题,且具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但你还要考虑到这些真问题按照目前的条件和自己的能力是否能研究。问题意识并不是一句空话,除了要求它是具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且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能够研究的真问题之外,还要求写作者有问题分解意识,也就是把已经确定的真问题进行分解,把自己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分解为几个大问题,进而将这几个大问题继续分解,分解成章节,逐渐形成了多个小问题遍布博士学位论文全篇。当然,如果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分解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重新考虑该问题的成色了,或许是你思考不够成熟,或许是此问题难以驾驭,或许就是该问题分量不足以支撑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二、历史意识。有了真问题之后,在没有分解真问题之前还要做一个准备工作,那就是要树立历史意识,也即要考虑你预备研究的这个真问题的历史,包括:前人有没有研究过?前人如果研究过,目前学界研究进展怎么样?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何?存在不存在已有研究成果中的学术盲点?如果前人没有研究过,该问题的学术历史脉络如何?能不能很快把握该问题的学术历史脉络?这些问题看似不重要,所以很多人在写作之前忽略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至于出现写不下去的困境,或者只是在重复他人的工作。而通过对该问题历史意识的考虑,不仅可以避免论文写作中浪费时间,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检测预备研究的真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有的真问题虽然也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但是你会在不断掌握研究材料熟悉研究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具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真问题也属于前人之述备矣的问题,那么它就不应该属于你自己的真问题,而是应该摒弃的假问题。所以,历史意识看似简单,但是却一点也不简单,因为它是进入正式书写阶段的关键。三、读者意识。进入正式书写阶段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就是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说在写作学位论文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心中有读者、书写为读者,因为我们任何写作都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尤其是科研论文,作为社会不断向前的推动力之一,写出来的论文必须有人看才会产生价值,才会产生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撰写过程中首先要想到读者。四、规范意识。进入正式书写阶段除了要做到心中有读者之外,还有时刻不忘规范意识。所谓规范意识,就是现代学术写作的基本规范,尤其是现代学术研究把参考文献和引文资料作为评判学术研究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后,现代学术写作的基本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要做到三点,一是直接引用材料要找出其最原始出处,切忌大段长篇引用;二是直接引用他人观点,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原文作者观点,都要标注作者观点原文出处,切忌偷梁换柱,窃为己有;三是谨慎引用转引资料。五、管理意识。除了以上的问题意识、历史意识、读者意识、规范意识之外,还要有管理意识,因为问题分解需要长时间的问题思索,历史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史料钩沉,读者意识需要处处打磨推敲,规范意识又需时时刻刻警惕,所以管理意识首先是时间管理。从博士论文选题到开题,留给博士论文写作的时间已经不多,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2年,所以每一个博士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己时间的合理规划。其次,深层次的管理意识,还要涉及论文谋篇的管理。谋篇管理有两个忌讳要记牢。一是要切忌在成文过程中出现熟悉的地方、吃透的地方多写,不熟悉的地方、把握不准的地方略写或者不写;二是切忌论文章节安排的臃肿拖沓、头重脚轻、戛然而止。从研究价值来看,不熟悉的地方、把握不准的地方往往是该论文研究的学术创新点,而从学位论文答辩来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把握不准的地方经常是答辩委员提出批评和质疑的重点,而且很容易因略写或者不写而成为整个博士学位论文的硬伤。

目擊者

博士论文究竟是怎么写出来的?本科生也可以借鉴!

博士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驭的潜在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那么,写博士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四条准则助你快速写好论文! 一、选题尽量选择对自己又长久研究价值的选题。博士论文毕竟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虽然很重要,但不一定都能作为自己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从长计议,应当尽量选择围绕此问题,能长久做下去,作为自己写作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二、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学术论文虽然是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但是学术论文引用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度引用,这也是学术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一篇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太多,大量引用别人的成果,那就没有多少是自己写的了。写博士论文难免会有学术文献的引用,但需要把握好度,这个是最基本的。让读者读起来能决定论文是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而不是从前人那里抄袭来的。三、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唯实求是,端正学风。博士是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任何时候都应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违背学术道德。博士论文的写作者应努力以平易通俗的文字、平实亲切的笔触,可触可感的事例,简洁明快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图表阐述自己的理论观点。不仅应当理论性强,立论扎实,言之有理,而且还应当争取做到行文流畅,逻辑谨严,语句生动,言之有趣。这对博士生来说,虽然是一个更高的要求,然而却是一个经过刻苦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目标。四、注重积累,打牢功底厚实的学术底蕴是写好博士论文不可或缺的条件。打牢学术功底,这对每一个博士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博士研究生能否取得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士研究生自身的学识和素质的高低。因此,博士论文的写作者必须注重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小茶杯论文查重经验分享:论文查重怎么查?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特定时期选择合适的系统才是硬道理,在确定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初稿时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系统、像Paperccb就是不错的选择

地道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虽然在我心里一直有着读博的念想,也读了两所985大学两个不同专业的硕士,但面对“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个问题,回答的时候心里还是诚惶诚恐,只能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吧:第一、敏锐的视角,优质的选题。“好的选题等于成功的一半”。博士论文的选题其实非常有讲究,一个好的切入点,是你独具慧眼、创造性思维与独立研究的开端,甚至决定了之后的论述能否顺利有效展开。在选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一个“问题意识”,心中带着问题去做好选题工作。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由于其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可能多种因素还关联交错在一起,所以,你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有探索发现的眼睛与归纳性、创造性的思维,带着深度思索的问题前设,这样才能挖掘事件背后的逻辑。第二、突出优势,务求创新。学位论文,尤其是优质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毫无疑问是其核心灵魂之所在。所以,在选题与论文展开初期,心里就要有一个尺度,就要反复思考,与其他人、与之前同领域的研究者相比,自己的研究,究竟有何不同之处、有何突破之处,有何不一样的地方,我的创新点具体体现在哪里?创新的基础,首先是熟悉,因此你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选择一个自己本身比较熟悉的领域,在此领域内选择能够进行一定突破的角度来展开选题,在此基础上发现新视角、融合新知识,并力求实现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第三、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能够称之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必然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具体包括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包括对现有学科知识的新补充、新整合,或新的阐述与发展突破;实践价值包括对目前的现实社会问题或科研生产有所推动裨益,为经济建设技术进步有所贡献。选题的研究价值,在选题时就要予以重点考量,否则,如果选题本身价值不大,那么投入再多精力进行研究探索,其研究价值却不大,也难称之为优秀论文。因此,写出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真的是特别不容易的,既要有敏锐的视角,优质的选题,又要能发现问题、突出创新,并力求实现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