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兰花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忙个不停,有的帮群众办理业务,有的在会场端茶倒水……“我们正在举办社区电子商务培训班,今天有100多名群众参加呢。”兰花社区党委书记李亚琪一边忙活,一边说。兰花社区,是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的一个社区,今年以来,该社区依托城市大脑系统和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整合现有服务阵地资源,通过去办公化、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历经几个月的改造,兰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了极具智慧、书香、文明、幸福的新社区。“类似的技能培训,社区每月都要组织至少一期。”李亚琪说,现在社区像家一样,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来、喜欢来,社区干部每天从早忙到晚,大家都特别充实。社区居民有归属位于普洱中心城区的兰花社区,虽然临街,但在以前,除了办事的居民和开会的党员,普通群众很少跨进社区大门,尤其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后,居民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统一交由网格员代办,人更是寥寥无几。为强化服务功能,社区围绕全民阅读主线,对社区现有场所布局进行提升改造,把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业务窗口进行优化整合,引入新华书店。同时,增设等候、休闲区域,配套自助和有偿饮品,让来办事的群众喝着咖啡、品着茶、看着书、休闲放松就把事情办好了。此外,社区仅在三楼保留了一间办公室,将其余场所打造为开放式共享空间,满足开展读书会、茶艺交流、小型讲座、亲子活动等多功能需求,实现社区资源人人可用的共享格局。现在的兰花社区,一天中来买书、看书的居民络绎不绝。傍晚,放学的孩子们也纷纷到社区做作业。“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进过社区,感觉社区必须要办事才能进来,现在好了,我们每天都愿意去社区看看书,和朋友聊聊天,就像家一样温馨。”一位居民说。社区干部有事干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投入使用后,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一天按时下过班。“以前,我们服务好来办事的居民,下班时间到了,居民也就不来办事,我们也回家了。”大厅工作人员说,现在社区服务事项越来越多,从早到晚都有群众来,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好社区居民。”李亚琪说,兰花社区进一步强化区域互联互动,以社区党委为主导,构建社区和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领域的共建机制,通过各领域党建“自转”促进城市基层党建“公转”。有活动才有活力。李亚琪介绍,今年下半年,社区与普洱学院共建开展“咖啡文化进社区”培训,与思茅三小学联合开展家长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与市妇联、区政协等单位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截至目前,社区开展阅读分享、主题党日、亲子活动、培训等共50余场。社区服务触角越拓展,社区人就越辛苦;居民群众越满意,社区人就越有动力。现在的兰花社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景象,兰花人也活力满满。社区服务有新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社区就是这根针。”李亚琪说,社区既要承接上级各部门的工作,也要服务好千家万户。现在,社区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够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破解资金少、人员少问题是关键,是一根针变成十根针、百根针。对此,今年5月,兰花社区成立了在党组织领导下的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自我保障能力,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服务小区管理。李亚琪介绍,中心成立后,主要做了3件事。一是统筹资金,优化小区物业管理。通过统筹项目资金、收取管理费用、物业竞争入驻等方式,持续完善物业设施、合理分配资源、建立管理制度,辖区内老旧小区、“三无”小区、棚户区物业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整合资源,实现精准点单服务。通过整合辖区内家政、配送、开锁、按摩等服务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形成服务菜单,让居民通过手机APP即可享受实惠便利且有保障的精准点单服务。三是盘活资产,激活社区造血功能。通过盘活辖区土地、房屋等闲置资产,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破解“无钱办事”“无权创收”“有钱难用”等难题,提高社区干部待遇保障,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激发基层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社区治理有突破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由党组织牵头,智慧城市平台支撑,划分社区—片区—小区三级网格体系,整合推动“多网合一”,实现各类网格共通共用。“结合‘一网一支部’建设智慧党建,将党旗插向基层治理最小单元格,在96个小区成立17个小区党支部,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网格全覆盖。”李亚琪说,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撬动服务力量多元化。社区以党建为抓手,强化社会各界参与社区治理意识,切实解决社区治理力量薄弱问题。搭建共享平台,多方协商解难题。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联合多家单位开展工作,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家校共育平台,推动了群众各类诉求的快速解决、落地有声。此外,还组建各类兴趣协会、行业协会,为其提供必要活动场所,结合专业技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便捷实惠的为民服务事项,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日常行为。李亚琪介绍,充分发挥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作用,在创文和疫情防控中,社区严格落实责任,切实为居民解决一些生活琐事及疑难问题。同时,还建立文明积分制度,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开展关心关爱、扶老助残、纠纷调处等志愿服务活动,可向社区申报领取积分,积分用于兑换社区公共空间使用权、活动参与权、兑换实物奖品,激发党员群众热心公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构筑社区服务人人参与的共建格局。(郑海霖)(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来源:人民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及早培养收集信息能力,拒绝做“伸手党”想告诉2020考研的同学,即使我们初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没有能够上一志愿,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还有调剂机会。但是,考研调剂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信息不对称性,找到心仪的可调剂大学。而在搜集信息上,依然有不少同学存在很大问题,就连找调剂信息都要在4月26-4月30日的考研复试咨询日到研招网上去问老师要,这确实有很大问题。昨天就有一位同学,在我转发的兰州大学最新调剂信息后面留言表示“对兰州大学的调剂信息表示质疑,在问到底是不是真的?只因为他自己在兰州大学官网没有找到”。这让人大跌眼镜,我只能再手把手一步步教他如何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官网找到最新考研调剂信息。在这个信息社会,无论我们考不考研,“信息搜集能力”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对于考研、读研的同学来说,搜集信息、搜集资料、搜集文献的能力,可能直接决定着你能不能够顺利毕业。所以说,请从考研调剂搜集资料开始,杜绝做一个“伸手党”,慢慢培养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吧!考研调剂收集信息最重要的三个渠道是:“研招网”、考研论坛(小木虫、考研帮)、学校官网(注意是学校的研究生官网,而不是学校主页哦)。言归正传,下面主要讲一种非常重要的调剂方式,这种调剂方式不光省事、省时,成功率还非常高,非常值得大家考虑。这种调剂方式就是“校内调剂”校内调剂,与校外调剂完全不一样,顾名思义,就是说,在调剂的时候直接在第一志愿报考学校内调剂,不出高校。校内调剂方式有着其特殊性,一般又分为以下三种方式一. 向同一学院其他相近专业调剂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调剂方式,由于在同一学科下,同一个专业下,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比如,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下会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专业的专业代码前4位是一样的,说明都是相关专业,也可以互相调剂,当然,有些学校可能还要其他方向,都是可以互相调剂。如果,当其中有专业有多余招生计划,自己报考专业人多的话就可以向学校申请调剂或者学院会主动联系你进行调剂。这个时候,个人建议果断调剂,不要有任何犹豫。二. 由学硕向专硕调剂这是另外一种非常重要,也是比较常见的调剂方式,特别是在校内调剂中会经常碰到。原因比较简单,随着研究生扩招,很多专业的学硕名额变化不大,但是,专硕的名额却越来越多,比如,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名额基本上都给了专业硕士。所以说,对于报考学硕的同学,如果所报考学院有多余的专业硕士名额,学校也会优先从报考学硕的同学中进行调剂。关于这种调剂方式,可能有些同学不太容易接受,会觉得学硕与专硕不一样,特别是想读博的同学。但是,个人建议还是可以考虑调剂,因为,等你读研以后就会发现,学硕与专硕基本上没有任何差别,无论是上课还是做科研都一样,并且,现在很多高校也允许专硕转博。所以说,在调剂名额有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有这种机会,最好接受。三. 由全日制研究生调剂到“非全日制”有些大学,也会有这种调剂方式,但是,却不建议大家调剂。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才开始,目前来说,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很多人(包括用人单位)就连“在职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区分不开。所以,个人建议应届生最好不要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即使是985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要谨慎考虑。如果真的想调剂,实在不想“二战”的话,个人建议先别着急答应学校,可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好好进行了解,然后再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等。做出正确选择,免得将来毕业时再后悔。以上,就是关于“校内”调剂的一些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当然,校内调剂有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必须要进一志愿复试名单。否则,我们只能抓紧时间去申请校外调剂了,考研调剂是一个“信息战”,信息不对称性很严重。所以,一定要及早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去搜集信息,辅导员、同学、认识的老师等都可以联系。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最后,祝大家考研复试顺利,都能够调剂到心仪的大学。
每年12月进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吸引着200多万个家庭的注意,吸引着200多万考生的密切关注,因为他们是考研人,他们渴望在这场考试中取得成功。但是对于这场考试,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与日俱增的难度感到无奈,因为考研是一年比一年难,但报考的人数是一年比一年多。那么试问,人们口中的考研难,到底具体难在哪里了呢?答案或许就是这些原因吧!!!首先,供求不平衡,报考人数多,而录取人数有限。今年的考研热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体验到或者是听闻到考研所能够带来的诸多好处,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所以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尤其是近几年,考研报考人数猛增,从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2016年比2015便报考人数增加13万,2017年比1016年报考人数增加24万,2018年比2017年增加36万,而相应的录取人数确实小幅度的增加,2015年录取57万,2016年录取59万,所以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的巨大悬殊是考研难的一个关键原因。其次,各大高校的推免比例在提升,越来越多的接收推免生。对于考研的学生,最怕的事情或许就是高校突然发布公告,某某专业的的录取人数没有增加,但接收推免的人数增加了,于是这势必造成考研的学生难度的与日俱增。高校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名额给予了那些来自较好院校的优秀生源,而需要通过统考进入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五形之中增加了彼此的竞争压力。最后,考研初试和复试的多重选拔。考研难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场考试不仅仅是需要你较高的应试能力,不仅仅是需要你考较高的分数,还需要你能够在复试中表现出自己的优异的个人综合能力。同时,在复试中的面试又是一个主观性非常强的一个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的你的本科出身,你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都将成为考核你的一个因素,因为在面试中是不会考虑你初试的分数有多高,完全看你的是面试中的综合表现。以上或许就是考研难的具体原因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你需要付出很大的辛苦,不仅仅是硬实力的巩固还有自己的综合素养的完善!!!
据报道,12月22日晚,家住辽宁大连市金州区的林亮(化名)表示,“我今年是第三次考研,也是最后一次了。但现在我所在的社区已经全部封闭,不让出去,根本没法去甘井子区参加研究生考试。”不止林亮面对这种困境,和林亮面临着类似情况的考生也存在,他们有的现在还在自己的居住地,而不是考研地,因为担心去了隔离,也不能参加考试;有的已经在考研地被通知不能外出。对此,12月23日上午,锦州市招生办告诉记者:“不止一位同学反馈这个问题,现在教育局已经在商讨解决并将发布公告。”12月23日,大连市教育局发布最新公告《大连市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告》对考试进行了相关安排。公告在金普新区等封闭区域内考试安排中提到:调整封闭区域内考点↓对于如何保障安全性问题,公告中指出,从封闭区域前往大连市域内各考点考生,实行点对点、全封闭防控措施。考生持有关证明材料,于12月25日下午1:00,在封闭区域“卡口”统一乘坐专车前往各考区定点宾馆(交通食宿免费),并于考试当天乘专车往返宾馆和考点。抵达考点后,错时错峰从专用通道直接进入备用考场考试,全程实行闭环管理,不与其他人员接触。大连市为考研核酸检测开通绿色通道12月23日,据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为做好考生的核酸检测工作,大连市卫生健康委为全体考生开通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并在各区市县设立检测点。通报称,大连市内五区指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和大连市友谊医院于即日起至12月25日12时开通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生核酸检测绿色通道,考生如非需要到发热门诊排查的人员,可凭身份证、准考证现场预约检测,并于采样后12小时内出具书面检测报告。其他区市县(先导区)要指定辖区内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考生能够在考试前取得核酸检测报告。绥芬河东宁考生到鸡西考研,当地卫健委:将采取一对一服务12月24日,黑龙江鸡西市因与发生疫情的牡丹江市东宁、绥芬河相邻,针对即将到来的考研,当地卫健委工作人员介绍,将对绥芬河、东宁来的考生采取一对一服务,安排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防护常识的讲解,26日正常参加统一考试。教育部4个提醒给研考考生编 辑丨刘博文校 对丨张明翠(重庆共青团)校 审丨张 楠值班编委丨汤 杰
考研已经成为大多人毕业后首选,如此多的人选择了这条路,考研是为了求取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每个人考研的理由不不同,但是考研成功后带来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通过考研,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优势,例如我们最关心的薪资,研究生和本科薪资就是有明显区分的。考研上岸后,往往很多人欣喜若狂,毕竟现在的就业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考研,提升个人实力。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考研又很麻烦,这其中政审就是一样,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一下考研政审需要哪些资料?一、个人自传这个其实一张表,需要填写许多个人信息,很严谨,能够反映个人的很多信息,这其中主要包括:1、从小学到大学及参加工作的简历(时间要具体);2、本人学习或工作期间所获表彰情况;3、个人的成长经历及个人有哪些优点、特长等;4、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姓名、准确出生时间、工作单位或住址(所属村、社区、街道名称)、政治面貌,要求家庭近亲属成员及自己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家庭近亲属成员及信用卡无逾期证明。二、提供毕业证书原件(学信网可以查到)、人事档案的存放地。三、提供户籍证明材料(户口复制件)。四、提供本人的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应届生由学校及当地派出所出具、历届生由户口所在地的村、社区、街道及派出所出具)。五、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应届生由学校、派出所出具,往届生由户口所在地、街道办、派出所出具)。六、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总而言之,考研不易,政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是院校对你个人政治背景了解的途径之一,是复试、录取的必备材料之一,如果不予重视,可能会导致不被录取的严重后果。大家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务必要保证好政审的各种资料准确无误。
小红书作为一个社区属性为主的产品,并因为丰富的内容而不断赋能,迸发新的平台生命力。本文以小红书为案例,分析社区运营的一些认识,并通过对小红书内容社区部分做的简要整理,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对很多社区产品而言,发展到中后期,都会受到这样的困扰:由于用户的增多,内容水化、用户参差不齐的水平导致高质量用户的流失,都使得原先良好的社区氛围被破坏。而小红书作为一个社区属性为主的产品,从13年起至今已经历了5个年头,社区内容边界也从以美妆、护肤等海外购物内容现在涵盖美食、旅行、穿搭、数码等各种品类的消费经验和生活方式的分享。过去整体都是以女性为主的内容,到现在开始逐渐加入男性主题的TAB,小红书正在不断尝试扩展内容的边界,社区氛围非但没有因此遭受破坏,社区调性也未降低,反而因为丰富的内容输入给平台不断赋能,迸发新的平台生命力。过去,也有一些社区运营方面的经验,个人曾经一度以为,“大杂烩”的内容会破坏社区生态,降低社区调性,社区用户也会慢慢流失。现在小红书的案例,让我重新反思了过去对社区运营的一些认识,并通过对小红书内容社区部分做的简要整理,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过去和现在过去我们做社区时,常常碰到的难点或者问题会有这些:种子用户获取;社区氛围营造;社区内容的边界界定;PGC对UGC内容的带动。当我们搭建一个社区平台时,创作者比较少,并且为了营造逼格较高的社区氛围,会去找能输出高质量作品的用户。而这些用户属于金字塔尖,体量很小,所以通常这一小撮创作者会被多个平台去“榨取”他们的创作力。然而尽管这部分塔尖用户在社区里起到了达人、KOL等标杆作用,由于内容的创作难度较大,PGC对普通的UGC的教育培养能力是有限的,塔尖到塔底带来的转化效果影响甚微。(这是我们常见的金字塔图,模型几乎大同小异,此处摘取网上比较流行的模型)我们也都知道,社区内容的把控和筛选是很重要的,可是在运营过程中,你会发现高质量的内容供给数量真的是有限的,要提供足够的内容给普通用户浏览的话,质的把控就不得不下降。这些都是我们过去常常遇到的场景,而现在的情况是,内容创作平台越来越多,从电商导购到技术分享,各种内容的创作者已经不再缺乏。挖掘种子用户的渠道很多,任何一个新晋平台,种子用户的获取难度和时间成本已经大大降低。经费充足的情况下,甚至通过和MCN机构、经纪公司的合作,可以快速实现早期社区内容的量产和高质量内容的输出。在一片内容社区的红海之下,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如何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扩大分享创作用户体量?如何打造独特的社区氛围特色,形成和其他社区差异化?如何创造出热点话题、活动的运营引发二次创作给社区赋能?创作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分发流量而不降低创作者的积极性?内容不断增多,筛选把控内容的人工成本如何降低?我们看到这些年内容社区正慢慢经历着这些变化:以前UGC平台的分类注重圈子、版块、边界较为封闭(豆瓣的小组、论坛的版块);现在关注、推荐、附近,内容边界模糊;UGC用户自身多样化的标签身份(美食、护肤);用户浏览习惯的变化信息流式的闲逛也逐渐符合女性漫无目的的逛街的心理特征……小红书社区运营特色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下小红书的社区运营特色:发布工具=内容规则、内容运营话题引导、细节决定体验。模板化发布工具:内容生产的标准化引导相比其他的电商内容社区,小红书在发布工具上的产品设计,很大程度上就对内容的生产有了很强的引导,可以说是发布工具等于了内容的调性规则。发布编辑器的简单易用,极大地降低了创作门槛,人人都可以快速编辑出一篇分享笔记,而无需再用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工具去实现创作。内容发布编辑,用户可以操作的工具主要四类:滤镜、基础照片编辑、标签、贴纸,并没有叠加过多的功能,简单几步即可完成创作,功能构成简单却很高效。小红书图片的标签属性应该是最具特色的了,用户们对此也形成了强烈的社区认知,图片上添加相关标签说明,形成了小红书特有的风格。通过浏览平台里其他创作者的内容,模仿创作风格,对新手创作者很友好。贴纸的IP属性很强,虽然贴纸作为一个工具,但在运营选择上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种类选择也十分克制国旗、吉祥物、emoji。其中,国旗特色的贴纸结合当下世界杯热点、小红书种草君的形象贴纸有利于打造IP品牌,没有一昧纳入过多丰富类目的贴纸元素,等同于在内容发布环节就过滤了一定的内容噪音。社区在展示上基本可以是看做图片型社区,所以纷繁的图片若不筛选处理好,容易在视觉上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其中发布工具中的滤镜风格的选择和数量的限制,能有效控制图片风格的视觉影像。另外滤镜的取名均是根据城市地理:清迈、镰仓、摩洛哥等,这个运营细节很值得学习,一方面海外城市地理的取名符合小红书海购的特点,另外这些城市的选择都是自带明显的色调特征,用户认知感强。小红书的发布工具设计从内容创作的源头上有效降低了UGC的创作门槛,标签和贴纸滤镜素材的运营,等同于制定了内容创作的规范或模板,鼓励了很多非专业用户,可以创作出质量较好的经验分享笔记。内容类别和话题引导一级分类有三个大类:关注、发现、附近,人的维度、内容的维度、地理位置的维度三者结合,以内容为主,人和地理为辅,构建了一个社区的“场”。“发现”的二级分类下,内容标签上,简单和考拉做个对比的话:一是文案特色,小红书的TAB文案比较常规,根据具体类目的名词而定,考拉的文案则做了一层包装;二是小红书标签的内容更垂直更细分,更有针对性,以护肤和彩妆来说,这两个品类还是挺大的,彩妆的经验分享和护肤的经验分享在用户层面而言属于不同的领域;再比如:考拉将书影音进行了整合,而小红书则进行了拆分。标签的分类一方面体现了内容运营的方向,另外也会由于内容体量进行拆分和整合,会结合社区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同样以书影音举例,如果整个社区相关内容很少,还将其进行任性拆分,那么在分Tab浏览时,内容数量较少,用户体验就会下降。通常而言,不同品类的社区内容运营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从种草到影响用户决策购买也是有差异的,比如:美食可能在于新发现;时尚类的包包大家更看重爆款代购价格等。再比如:由于明星有着独特的明星效应,内容运营上既可以将tab进行了单独的拆分,又把明星产出的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品类中去。内容分类的运营上,需要抓住不同品类之下用户的痛点,社区运营人员在内容的引导和把控上一定要深谙品类或者场景特性,结合产品开拓出一条特色化的内容属性。关于话题引导,个人挺喜欢小红书首页的搜索框引导设置话题的入口,鼓励用户发现新内容。出于销售因素的考虑,通常电商场景下的搜索框运营案,几乎都会指向商品导购或促销,小红书商城的搜索文案和首页内容搜索引导文案是区分开的。很多传统社区在话题引导上通常都会用话题置顶、banner曝光、包装成活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使用搜索框的引导方式,有点微博热搜话题的意味。截取了最近他们的一些话题设置,也十分有意思,如:安利一个小游戏的话题,社区用户几乎上传的都是一些女性爱玩的小游戏,并且属于较为小众或者国外的游戏,非常符合小红书的社区调性。新肥宅快乐水,一反可乐、披萨的油腻形象,开拓新思路,自制柠檬汽水新快乐水,既是鼓励一种健康状态的生活方式,和热点结合的也毫无反感情绪。结合世界杯热点,发布工具的贴纸运营,这波操作又引导了用户新的内容输出。所以社区内容的话题设置和内容分类上,都需要细细推敲。细节决定体验内容社区型产品:图片、文案、视频都是平台的核心,对内容的包装、运营抠的有多细,就意味着调性和氛围的打磨有多花功夫。内容包装成笔记、专辑的形式,符合女性用户追求文艺的心理诉求和记录生活的状态反应。内容分享的交互设计,生成封面或长图的形式结构,视觉感受很舒服,满足了女性用户分享美好、追求美好的心理需求。评论框里特色文案,营造交流的亲切感(比如:“矜持点赞也可以,知音难觅聊一句”、“说点什么,让TA也认识看笔记的你吧”)还有很多细节可以举例,就不再展开,每个社区细节都是氛围和生态营造的过程。另外,内容的推荐也离不开根据用户标签、购物行为、兴趣等多因子结合的个性化推荐,提高流量的分发转化,这里也不做深入讨论了。写在最后社区运营的新困境下,社区运营我们可能还需要探索: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社区作为人与内容的聚集,其生长和活跃具有复杂性。本文作者通过实践,找到了最恰当的类比——城邦。同城邦的发展一样,社区一定要先有人的聚集,才能有内容的繁盛。对于社区创业者而言,打造一个给用户以归属感的社区,就是在建一座城。希望本文可以给社区路上的你,一点小小的启发。作者:淋雨大大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全文共 9452 字 7 图,阅读需要 21 分钟—————— BEGIN ——————2015年,我做了一系列金融科普的内容创作,在无意间踩了公众号红利末班车,以及微信表情包的红利,达到了内容几千万次的传播,表情包下载量达500万。当时,我也与一些财经类的大号保持亲密合作关系,深知优质内容的「带货能力」。因为一直有一颗平台的心,不满足于专心打造单独IP,于2017年4月左右就开始自己做社区产品,号称要做金融垂直领域的知乎,如果成功,商业价值不可限量。后来回想,当时只是为了做而做,犯了社区社交产品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找了100多个清北人中财的大三以上金融北京的学生当“水军”,每天出产内容大于200条,按条付费,大家都是功利性目标而来,社区氛围全无,干烧3月后放弃了。2017年组织的邮轮活动,因为排场比较大,直接把2000位金融、商业从业者吸引上船。6天7晚,从上海到日本冲绳,每天都有各种各样分享会,座谈会,内容质量极高,大家之间的交互极其频繁。这两个事情让我深刻了解到:社区性质的商业或者产品,一定是先有人,后有内容;就像一个城邦,一定是先有人才有组织和分工,然后形成文化和制度。没有人,内容的生产就会没有动力,除非花大价钱雇佣记者或优秀写手成为媒体性质的产品。这两次的经历,我确认自己的热情所在,即非常喜欢他人因为我的组织而得到快乐和价值,自己的成就感来源是成就他人;而社区型产品的组织,就能让我产生这样的热情和动力。既然是心之所爱,必然破釜成舟,不畏艰苦,日思夜想也要努力参透其中的原理,希望得道,实现「成就他人幸福自己」的人生追求。本文是我这几年打造社区产品经验的小心得,是从原理角度阐述,没有产品功能细节的发散,比较适合做大大小小社区、社群以及投资社交社区的朋友阅读,将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展示,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第一部分:社区的「创世纪」——讲述社区发展的渊源和历史第二部分:「三个面孔」的社区——对社区产品分三类定义和比较○ 「目的型社区」○ 「兴趣型社区」○ 「组织型社区」第三部分:社区即城邦,建立即「建国」——社区建立的「城邦理论」○ 城邦简史○ 精英与大众○ 亚文化的逆袭○ 制度形成○ 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第四部分:一个 「国家」的诞生——「术」层面讲述如何打造有价值的网络社区○ 人群聚合的目的○ 种子用户获取○ 宏观调控与制度○ 城邦的宪法与理想○ 城邦文化的建立第五部分:傻傻分不清的社区,社交,社群,和社媒一、社区的「创世纪」在1994年到2001年,是社区产品的启蒙时代。当时没有网路社区的概念,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BBS,最有名的是「水木清华」,另外还有猫扑、西祠胡同、天涯等。当时的网络社区呈现粗放的茶馆形式,首次实现跨越地域吹水,但信息话题混杂,粗犷满足讨论需求。第二个时期是2002年到2012年,博客自媒体迸发推进的时代。因为粗犷的茶馆聊天总有精彩言论,因此创造性开通了「个人主页」,将一个人互动过的所有记录都在自己的主页呈现,随后就出现了连载小说,自媒体新闻。一个有趣的数据是,在2000年之前,男性网民人数远远高于女性,并且网民总人数不到2000万。大家戏称,第一批互联网人都以科技和敬畏严肃之心看待互联网。但是将互联网、网络社区推向大众的却是「木子美文化」。此后演化出了不同的社区氛围,例如天涯主打小说、八卦、奇谈;豆瓣是有调性的兴趣集合,饭否与新浪微博则是全民自媒体——平台开始强化运营。后来,这些社区,强盛的依旧强盛,不强盛的大多因为敏感问题或者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而衰退。第三个时期是2007年到2018年,这是网络社区百花齐放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纬度组织的大量社区,大体可以分为「目的型社区」、「兴趣型社区」、「组织型社区」(此分类以及命名是我自己根据观察而得,并非权威),其定义会在下一章节详细解释。此阶段最大的变化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主要为:2009年iPhone4出现,标志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谷歌地图上线,LBS应用开始出现;2014年 4G资费全面下降。因此,在信息获取方式、生产者生产难度、信息展示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个体人,在网络社区中在精神上得到更丰富的满足。二、「三个面孔」的社区上文提到,当互联网社交社区处于第三阶段,网络社区百花齐放的时候,就出现了不同纬度组织的社区,我将这些社区分为三类:「目的型社区」、「兴趣型社区」、「组织型社区」,下面来具体阐述一下此分类的原因以及商业化优劣。1. 「目的型社区」代表:宝宝树、小红书、美柚、她社区这些知名的「社区」产品都属于带着某些强目的参与到社区中,用户与用户之间只有某一个目的相同。但在文化价值观层面并没有约束,KOL与KOL之间分离,用户呈现伞状结构。但其好处是因为功利性强,一句话就能让普通人明白社区目的和价值。因此看似商业化很容易,比较能让市场理解;只要市场营销费用足够,砸得多砸得快数据长得好。但正是因为进来以后用户之间是伞状结构,大部分普通用户围绕特定几个「KOL」形式,使得「KOL」的话语权极高;平台极度依赖KOL,用户会跟着KOL走,平台最终无法长期留存。因为目的性强往往跟随着某一消费,除非本身团队电商能力极强,甚至有独家的货物渠道,并且KOL成为平台货品的销售,才可以将流量稳住,否则其只是给各商家做嫁衣。例如「号称社区产品」的新氧,虽然有社区模块,但实质是打造了上游独家货源。宝宝树的衰落以及小红书电商突围艰难都源于用户属性,KOL脱离平台成本很低,甚至只是到平台获取流量转化到私域。未来的终局,只有廉价卖给真正有货物掌控能力的公司,以及自信心爆棚的电商平台。2. 「兴趣型社区」代表:B站、马蜂窝、懂球帝、blued、虎扑、网易音乐用户都以某一强烈兴趣爱好聚合,一些用户会有难以控制的分享之情,用户之间呈现网状结构,粘性高,一旦形成就有聚合和垄断的效应;形成垄断后生命周期长,单用户难以离开该类社区,离开后,其社会资本归零。由于兴趣原因,一开始的组织也比较容易。因为组织容易,平台和用户的关系更多是平台服务用户的关系。一开始商业路径并不明晰,难以得到大额资金支持,差异化也比较难以让大众理解。因此广告投放在早期并没有很大效果,组织难度中等。如果兴趣社区形成了最终垄断情况,用户已经离不开后,可以根据用户属性做商业化产品变现。具体在第二部分「社区商业模式对比」部分说明原因,如果商业化成功,不言而喻,是一个非常好的资产。3. 「组织型社区」代表:果壳、知乎、美拍、快手、抖音这些社区冷启动时,每个人都是生产者,并且通过极强的激励措施和组织运营,达到生产内容的结果。往往先有一群调性相符的人,通过组织产生优质内容,并完善产品体验,一开始就对内容要求极高,甚至违人性,但用户愿意为一个长远的愿景在初始阶段做违人性的创作。这些人明白自己在新体系下,通过付出积累这个体系下的社会资本,将来会得到更多的道理。这也就是「兴趣型社区」与「组织型社区」根本区别,冷启动阶段的内容创造者是否违人性。因此,平台运营者在这个机制起了很大的作用。平台和用户的关系呈现组织与被组织的关系,较前两种社区都要强势很多。但是,此类社区在一开始没有起量之前,甚至无法描述社区用途,有钱投放市场都无效,因此组织难度极大。虽然当时快手,取了GIF表情包制作的巧,种子用户相对来说已经有不少;抖音也是因为今日头条当时已经家大业大,虽然早期也十分困难,但吸引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创作的魅力还是足够的。反观知乎和果壳的冷启动,至少让我很感动。此类社区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网状结构(但后期的抖音已经成为了「社交媒体」,成为另外一种产品形态)。其形成也与兴趣社区一样可以形成壁垒,因为每一个用户之间以及和平台都产生了感情,商业化与赚钱难度与兴趣型社区类似。此类社区比「兴趣型社区」的商业化方向理论要多,因为不需要去照顾用户情感,毕竟一开始的形象就是组织者,主动性更强。因此此类社区到后期考验的是创始人或者实际管理人的能力,做好了就是帝国形态的商业。为方便比较,用下方表格更直观展示:总之,平台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厚积薄发。三、社区即城邦,建立即「建国」这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比喻,仅适用于社区型产品,如果是社交产品并不适合此理论,第三部分将会解释几个名词的含义。不同的人能够形成的「组织」是不同的,说到底,是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居民」舒适的留在一个地方,小到校友组织大到国家组织,都是需要通过组织达到稳定。但是,不同性质和基因的「居民」,其组织形式并不相同。上文中第一类「目的型社区」,更像生活中的集市,参与者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归属感」,参与生产者只关心自己的「店铺」有多少人关注,普通生产用户之间互动性差,因此上升不到城邦的比喻。毕竟一个城邦形成的关键,在于居民的归属感,以及在这个地方特有的社会资本。但也正是如此,我一度怀疑这一种社区形态实质上是「伪社区」,更多是工具和媒体属性,走社交媒体路线会更为适合,即广告营销模式。但问题是如果数据量不够大,以及留存不够久,社交媒体的变现也是很困难的。在我心里,真正的社区只有「兴趣型社区」与「组织型社区」两种形式。我用我经常提到的「城邦理论」来做一些对比,帮助大家理解社区这种产品模式,以及所有相关用户与管理者在其中的角色。1. 城邦简史灵魂拷问:第一批居民哪里来(冷启动)?一个城邦不会平白无故产生,人口的迁徙也一定有背后的原因,或是新土地有更为富饶的自然或物质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或为逃离旧环境的压迫或结束流浪(政治、宗教等因素)。网络社区的形成也一样,只是更偏精神的归属而非身份的归属。例如「兴趣型社区」,是现有生活中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精神流浪的人们,在热情组织下一呼百应。而「组织型社区」往往心中有长远的愿景,是去新建一个新的秩序。背后的原因各样,但都是原有现有秩序满足不了精神需求,在新的体系下,越早加入就可以越快积累社会资本。换一句话是关乎「效率」,如果效率提高了,人们就会来,提高越多动力越足。当然,这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否则都是小打小闹,聚集和组织不了人群,或多或少。因此,第一批「居民」的画像就出来了,追求精神愉悦的同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精神需求的不满足,在网络空间相遇,并且被很好地组织起来。2. 精英与大众一个城邦的建立,甚至任何组织的稳定,都需要一些角色去维护,包括执政者、生产者居民、消费者居民,其中执政者包括了组织者(行政权)、立法者(立法权)与执行者(司法权)。为了维护网络社区的稳定以及繁荣,也需要社区内容生产者、社区内容消费者、社区平台服务提供方三者动态平衡维系社区生态;网络社区的三个角色与城邦中的三个角色一一对应。其中,执政者的角色非常重要,无论是大政府还是小政府,都选择了治理方式以及国家形态。网络社区也一样,社区平台的管理者的治理理念,鼓励的,排斥的,或者选择的都将改变社区的命运。社区产品的投资人在投资创始团队时候尤其要观察,「执政」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经济好不好,居民稳定不稳定都是「执政」能力的反映,不单单是把人组织起来就够,而是能让整个系统稳定运转。可以说现实社会中的各个层级执政者所拥有的能力,在网络社区里各个层级的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都十分类似。B站用户叫陈睿「睿帝」,本身就是对其管理能力的认可。但是强化了人本身,走向人治,继任者的压力就会很大。在平等空间、基因类似的人之间,用制度约束远比用个人威望维系的生命更持久。3. 亚文化的逆袭一个城邦或者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就如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这个文化的形成来源于本身人民的基因,善恶准则,何种品质和行为被鼓励,何种被禁止,都是长久以来人民文化积累而形成。不同民族的基因不同,形成的文化也不同。就像热血的法兰西民族就会有莫名其妙一腔热血,全民不分青红皂白攻占巴士底狱,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开启了席卷全球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内敛稳重的中华儿女,都是谋定而后动,必须策划周全才会采取行动。基因、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同样的,例如B站的「居民」和懂球帝的「居民」的基因不同,从而衍生的管理、制度、商业化都会有所不同。社区文化的形成与城邦(国家)文化形成一样,是因为「居民」本身的基因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例如知乎的崇尚知识与些许读书人清高的装x感,B站的「我爱这个小破站」与宅男宅女文化。归根到底是基因,来自于第一批「居民」以及时间的沉淀。就像美国的诞生,一开始的「居民」乘坐五月花号漂洋过海的原动力,是来自于对欧洲阶级固化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因此有了新社会流动机制以及自由和制度自信,也同时继承了很多欧洲的宗教和法律。就像「快手」和「抖音」,本质区别就是社区文化和价值观,直接形成犹如两个国家一般的存在,他们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像不同民族的人需要不同归属的共存关系。4. 制度形成有了人,有了文化,为了维护城邦内秩序稳定,使得民有所措手足,就需要制度的保障。这一点对比不需要多言,网络社区一样,迎来了志同道合的人以后,因为目的而奠定了基因。形成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度的保障。良好的制度可以延续国家的生命;而不合理的制度将很快使其覆灭。例如,隋朝以酷刑以至仅存38年,而后唐朝却全面沿袭和优化了隋朝法制,持续近300年。制度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组织的稳定,我喜欢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的言论,细细品味非常有魅力。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社区也一样,需要有「良法」来保障运营。大国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其背后民族基因多样性导致法律难以统一制定,不同文化和传统与法律的制衡尤为困难。但网络社区会简单很多,因为大家都是因为共性而相聚,可以随时去留。5. 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这是我被提问最多次的一个问题,认为社区商业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按照「社区即城邦」的思路去理解,就会相对会比较容易。如同有些国家居民幸福指数极高,经济建设能力堪忧,外债累累,甚至破产;也有一些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就是吃老本,因为人民的基因就是懒散,没有办法创造生产力;也有国家各行业蓬勃发展,国泰民安,GDP连年攀登,外债储备丰富。这是可以完全对比到网络社区的运营状态,特别是商业模式当中的。社区基因和文化反商业化,就难以商业化;社区执政者执政不力,虽能使用户幸福美满,但经济就是提不上去。而好的社区就是可以不断找到新的增长点,反过来优化基础服务。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第二章中说到的第一类社区「目的型社区」,我并不把它当真正的社区产品看待。因为用户间关系为伞状结构,用户与KOL有关,与平台无关,就是类似花街集市;不能用城邦的运营类比,要用集市的运营去比较。我们来看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分别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为税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债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对应到网络社区的商业模式,即为:广告费、根据用户属性自营商业或者对外投资项目收益、融资、会员费或其他信息流费用以及其他收入。具体说来:广告费消耗了用户体验,用户的时间折合成了费用,由B端支付。因此和国家税收一样,只要在社区内存在,都避免不了缴纳;例如B站的游戏,虎扑的潮牌电商,都是和用户属性及其相关的产业,都应该自营业务。「组织型社区」本身就有更多探索空间,总之与数据相关的都可以尝试,实名就可以尝试招聘,知识就可以尝试教育等。另外,就像国家成立合资企业(JVC)一样,社区产品应该在合适时机尽早设立战投部门,占据新市场机会,用本身用户资源置换优秀企业股权以弥补本身的不足,这就是和国家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对应。这一点和咨询公司和传统投行业务类似,通过咨询为入口,实际抢占市场;融资和国债类比比较简单,同样的国家越强盛融资成本越低,需要还的人情债也越少(例如早期苏联对于中国的帮助,导致80年代中国的尴尬);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指的是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收支预算。这与社区商业模式中会员费以及其他信息流服务费一致,即利用打造的公共服务与特许经营变现,例如抖音的生产者投放功能;其他收入为口袋项,就不详细展开讨论。根据财政部在今年6月公布的《关于201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万亿,支出22万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900亿,支出2159亿;新发行国债37092.31亿元,国债还本22264.72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5405亿,支出80562亿。可以看到,差额正值的为「国有资本收入」与「国债」,其他两项为负值。具体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因为国家和社区在支出的成本上并不在一个维度,并不好完全对比。但在社区潜在收入点上与城邦是可以一一对应并且有借鉴意义的,可以看到差额为正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与「国债」。这可以参考的地方是:社区的商业模式应该在「自营业务」与使用各类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上重点考虑。分析至此,就可以套到现有的几个知名社区中去,为什么商业化碰壁,原因在什么地方?为什么B站和虎扑崛起?因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成绩优异。我之前提到过,运营好一个社区,对于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要使得社区繁荣富强,长治久安,兴兴向荣,几个经济来源缺一不可,对应服务的周到性也有极大的要求。一个社区千万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如果想从社区变成「社交媒体」,先问问自己能不能达到亿级的DAU,能不能不顾及普通生产者感受。确定要一路走社区模式,那就不能只盯着互联网本身去看。盯互联网本身,只看到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还有靠借新还旧的「国债」在维持运营,和现实城邦一样,应该尽早发展「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社区产品中,靠各类金融工具融资并不体现在最终走向资本市场的报表上,能够给予希望的增长点,只有「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社区最难的地方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沉淀了文化和制度,优化了服务,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真正走向全面商业化。关于烧钱做社区,我个人并不认可,应该是早期小范围在这5个方面尝试商业化。如果一开始都收费困难,人多了也很难收。四、一个「国家」的诞生——如何打造有价值的网络社区?和建立一个城邦一样,关键点为:人群聚合的目的,种子用户获取,规则的建立,价值观的建立,文化的建立。1. 人群聚合的目的——使命愿景要选择品类,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自己所选择品类感兴趣的人有多少?——了解社区产品的天顶,城邦最大能有多大,是小而美的社区还是大型社区;所选品类是否有相似产品覆盖人群,相似产品有何不足?——避免正面竞争;对该品类(或这些品类)感兴趣的人是否喜欢分享与讨论?——生产门槛问题,如何保持持续生产能力,愿意参与,即城邦有足够的生产者。但我认为,社区运营和管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热爱,以及作为「管理者」的利他之心,通俗一点就是我党宗旨——是否可以做到「为人民服务」。2. 五月花和第一批移民——种子用户的获取互联网环境是平权和自由的,因此城邦的建立更像西方城邦建立。例如古罗马,有公民大会来决定城邦制度,连行政官都是平权制度,因为更多人参与执政,才能够引发所有公民对于城邦的自发守护和责任,每一个人都能产生创造力。这与一个网络社区初始的建立一样,大家都要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才能够激发生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社区,并且做到:明确产品定位;锁定目标人群并找到目标种子用户(在目标用户里年龄相对较小、爱说话、先锋者);和目标用户建立联系;建立社群,保持用户活跃(必要时采用马甲);根据用户意见快速迭代产品;持续用户运营与内容运营。3. 宏观调控与制度——生产者的激励措施以及社区规则社区中的流量即「金钱」;对产生内容的尊重,根据内容优劣根据推荐算法,在流量上的引导;对长尾用户的流量倾斜,使得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一定比例之间,避免成为完全的社交媒体(例如抖音);其他激励的行为:例如打赏,点赞,转发,增加关注人数,推荐首页等。总之,是为了帮助并发现社区内优秀生产者,在社区完成社会资本积累(即让小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好制度是由用户共同制定,便于更好落地执行。4. 城邦的宪法与理想——基本规则与创始人价值观基本规则(一般法律)惩罚措施:不允许的内容或行为(罚款或强制措施);奖励机制:鼓励的内容或行为(奖金或荣誉头衔);内容规范:调性和形式的一定统一(语言的统一便于沟通);分级权限:惩罚措施和奖励机制的落脚点(社会声誉)。价值观(宪法)社区愿景——宣导价值观,是用户基本行为的准则(宪法),决定城邦大小即社区产品天顶。以快手为例,创始团队选取的价值观,很重要一条就是让五环外的朋友幸福快乐。价值观就是包容度,是一个社区的天顶。5. 城邦文化形成——社区文化与调性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宗教」的延续。极度鼓励UGC,创建平等氛围,由U奠定社区文化,当P加入时,才有足够的文化自信维持文化的统一不受干扰。到处强调文化和价值观,果壳与知乎为例:果壳——科技有价值;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每个能用价值主张聚集人的社区,都已经发展壮大或者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没有价值主张,或者价值主张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网站,都必然会消亡(无秘)。社区调性等同于「社会民风」,社区前200人决定了2000人的社区调性,2000人的创造的调性决定了2万人乃至整个社区产品灵魂的诞生与加强。虽然民风会略有变化,但与种子用户强相关(社区基因)。五、傻傻分不清的社区、社交、社群、媒体在说概念之前,我先用「灵魂」这个感觉,来表达这几个概念区别,希望大家有感觉。具体的非官方但好用的定义如下:社交:社交为点对点的关系,目的纯粹,平台只提供基础建设服务以及必要的用户保护。社区:平等的交流关系是社区的标志,因为平等才有交互,通过内容生产形成多对多的网状结构,强交互属性,用户有归属感和粘性,有文化自信,用制度制约社区发展。社群:社群往往以人为核心,核心人物如果不再付出社群的生命力就会日渐消亡。媒体:媒体为以专业内容为核心,用户或许有简单即时性评论,持续生产依靠对专业人员的金钱激励。社交媒体:PUGC,超级大P,例如大量娱乐明星,各类名人开始聚集到某一个平台,同时,DAU超过1亿,基本可以确定为一个社交媒体,头部KOL之间为伞状结构。感谢阅读,希望给还在社区创业路上的朋友们一些启发,早日建成心中那座城。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座城,愿她美好,愿其中的人幸福。—————— / END / ——————
现在大四了,考研完了,家里说要上我给考上了就给我买辆车。爸妈一直以为我考不上,没想到考上了我,就给我说,研究生又要花钱呢,买辆二手的吧。二手的也是车啊,权当犒劳这一点的辛苦了。 第一次买车,还是二手车,真的是没有什么经验,就一直怕被坑,还是选择到网上买车了,毕竟上面还是有一个详细的检测的,自己挑起来还容易点。 考研完了是全身疲惫啊,躺在家里面下了几个APP看车,直接打开5万以下的车,不要问我为什么,就只给拨了这点钱,选了一辆长安-悦翔V7 2016款 1.6L 手动乐享型上 牌:2017-1-1车 龄:1 年里 程:2.47 万公里挂牌价:4.98 万。 跟着销售看了一下车,觉得还可以。但是由于车主的价钱在加上服务费就超出了我的预算了,我考虑到他的车转手过一次了所以不想出这么多,于是当天没谈拢,隔了两天车主打电话说可以降点,由于他着急用钱,所以4.58万我就拿上了车。 签合同,其实我虽然粗线条,但是对这些细节还是比较关注,因为马虎的人难免会吃亏,张飞绣花还粗中有细呢,既然决定买了,那就善始善终,确实感觉有些词离我有点遥远,问了我销售,他解释了,最后又重复提了一下,挺好的。总归不会有什么问题。 签了合同就是复检,啥也不懂的我问了很天真的问题就不提了,尴尬!得亏检测员有耐心我问一个他答一个缓解我的尴尬车子没啥大问题就那几道,完事就痛快地转账了。留了个微信号好联系车主车钥匙、各种本证票据、保险等材料交给了我。 复检完成后,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了,过户,过完户,这个车就真的要属于我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就满怀期待的心情,带着所有的资料就去过户的地方了,到了那看到那么多人顿时心情都没了,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那里负责过户这一事项,真的是喜出望外,于是我就坐在椅子上等待这辆车归属我的名下。 现在我们全家都很满意这辆车,空间大,开起来很舒服,每次带着朋友跑来跑去,心中忒得劲了。 【文章出处:人人车社区-专业二手车论坛,文章内容非实时提车作业】
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340万,据估计这个人数不会是顶峰,考研报名人数还会进一步的上涨,只是涨幅不能确定而已。但是,试想一下2019年报名人数有290万人,其中成功上岸的只有70万人,有220万人以失败收场,这220万人中又有哪些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呢?如果那些注定失败的人从一开始就做别的选择,这一年的时间是不是能够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难道人人都适合去考研吗?这3类人最好不要去尝试,否则白花了钱和时间!一、恐惧就业的人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是害怕出身社会去找工作,所以打着“考研”的幌子躲避就业这个问题。但是大家要清楚的一点就是,无论你读多久的书,最终都是必须去面对就业的。再加上如果本身就是因为逃避而选择了考研,又会花多少心思在这个事情上呢?这样的人,最好就不要选择考研了,好好准备毕业找工作吧!二、自控力非常差的人考研也是需要学生不断的努力和付出的,再加上考研竞争压力特别大,成绩不好的学生考研成功的几率基本可以说是很小,因此考研又需要个人的不断坚持。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趁早放弃,不然白白浪费时间自己还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还会让自己错失很多的人生机遇和机会。三、本科专业不适合读研的人考研是改变学历,改变命运的一次尝试,对一个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选择考研也应该慎重,不说考研竞争激烈,压力大,选择考研要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与今后发展前景和应用联系在一起,若是不能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即使历经磨难考研成功后也可能出现学历高就业率低的情况,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的,而有些专业就不适合应届考研。你有定下想考研的目标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最不适合考研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深响, 作者|鸿键本文核心要点小红书正在撕下“美妆、女性 ”等既有标签,泛知识、泛娱乐类内容增长迅猛,平台内容日趋多元。小红书吸引创作者的逻辑是:除了扶植原生创作者之外,以流量吸引创作者入驻,建立健康的回报机制将其留下,建立良性循环。社区是小红书的基本盘,无论是直播还是加码创作者,小红书的意图都是把社区做深,践行长期主义。还以为小红书是晒美妆、晒豪车的白富美聚集地?那你可能没有跟上小红书的步伐。花点时间在小红书上刷一刷不难发现,这个被外界打上了“种草”社区标签的平台内容已经愈加多元:《动物森友会》玩家在小红书上研究花卉杂交;厨房爱好者收藏食谱教程;求职者可以参考大厂HR的面试经验,考研党有师兄学姐指点迷津;平台上还有大量读书笔记和英语学习经验分享。是的,小红书好像变了。从今年2月开始运营小红书账号的Henry,两个月在平台获得近10万粉丝,与小红书过往标签不同,Henry在小红书分享的多为解读商业书籍、咨询公司经验,以及关于他创业和生活的vlog等,简单来说,他产出的内容“产业”多过“时尚”。“Henry通西域”的小红书主页和视频内容在Henry创作的内容中,《咨询经验分享:如何快速了解一个新行业》这个颇有专业门槛的视频收获了2000多个点赞和收藏,用户在留言中表达了对此类内容的偏爱:热评第一希望Henry多分享类似的干货,还有不少人在评论区“划重点”。Herny的经历是小红书快速拓展平台垂类内容的代表,当下,延续半年前的内容扶持计划,小红书平台的财经、科技、音乐、游戏等内容数量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多垂类布局传递出小红书的野心:撕下标签,打造一个维度丰富的生活方式平台。而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基于社区底座,对不同类型创作者和内容形态进行扶持是重要一环。小红书的引力在竞争激烈的内容赛道,如何吸引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进驻小红书,并为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在4月23日举行的创作者云开放日上,小红书展示了平台对内容生态的基本思考和实现路径。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小红书对平台内容生态的设想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垂类、视频和直播。所谓垂类是指除了传统上的美妆、时尚等优势领域外,小红书将重点在泛娱乐和泛知识两个方向发力,其中,泛娱乐包括影视、音乐、舞蹈、游戏;泛知识包括财经、科技、教育、读书。视频和直播则是两个重点发力的内容形态。对内容维度和内容形态的拓展,共同构成了小红书对平台内容生态的基本设想,基于目标,小红书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进行流量扶持。小红书创作号负责人杰斯表示,将推出“100亿流量向上计划”,聚焦视频创作者、直播创作者以及泛知识、泛娱乐品类创作者做定向扶持。具体策略包括:向视频创作者倾斜50亿流量,即视频笔记占比越高的创作者将获得越大力度的扶植;20亿流量分配给泛知识类(财经、科技、教育、读书)、泛娱乐类(影视、音乐、舞蹈、游戏)的创作者;30亿流量给到直播主播。另外,对于垂类内容,在流量倾斜以外,小红书还将引入1000名垂直领域优质创作者,提供专属策划、IP定制等服务。在红利消失,流量可贵的当下,小红书的流量扶持力度足以体现其对平台内容生态扩充的重视和决心。已在美妆、时尚领域已经建立了自身地位的小红书,主动出击、啃下更多垂类的原因,不外乎是想把盘子做得更大,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用户需求指引出的方向。杰斯告诉「深响」,小红书希望往更多元化的平台发展,需要有新的内容满足用户增长带来的新需求。泛知识类和泛娱乐类内容的互动活跃,平台希望通过社区引导,让更多的创作者来到尚未建立很强优势的品类里发布内容。小红书并非最近才开始谋变。事实上,本次发布的创作者扶持计划是2019年11月推出的“123计划”的延续。去年11月,小红书在第一次创作者开放日公布了“创作者123计划”,“123”指的是:一个创作者中心(为创作者提供的数据分析和后台运营管理工具);通过举行两种活动公开课和倾听会,指导创作者运营;三款平台产品:品牌合作平台、好物推荐平台、互动直播平台,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变现渠道。彼时,小红书提出的公开目标是在2020年“让10万创作者粉丝过万”和“一万创作者月收入过万”。从策略和目标的设定不难复盘小红书的背后逻辑:通过平台运营扶持,吸引更多创作者入驻,通过建立健康的回报机制,吸引优质创作者留下,建立良性循环。结合新近举行的创作者云开放日公布的数据来看,“123计划”颇有成效。据杰斯透露,随着互动直播、好物推荐、品牌合作等产品陆续上线内测,小红书粉丝过万的创作者数量增长了155%。具体来看,过去6个月,平台上的文娱类、美食类笔记发布量增长600%。文娱、美食和日常生活成为用户最喜爱的视频品类的前三名,体育赛事、科技数码的消费量也分别增长了408%和279%。更核心的改变在于创作者影响力变现路径的调整。MCN机构摘星阁创始人侃侃告诉「深响」,品牌合作平台上线后,机构对接品牌的下单流程变得透明、系统,解放了许多处理繁琐事务的时间。相比以前,机构获得了更多直面品牌的机会,能为博主争取更多合作机会——这无疑能够提高内容创作方的积极性。正是因为看到了“123计划”的效果,小红书在半年后加码推出了“100亿流量向上计划”,直接用流量换速度。不过,如果回到小红书扶持内容创作者的原点,其如今做的一切,仍离不开社区二字。一切为了社区“社区”始终是小红书的核心竞争力。从海淘好物分享平台起家的小红书,早期积累了一批热衷时尚的种子用户,“种草”社区的调性由此定下;2017年,小红书通过明星运营策略实现快速增长;此后,小红书将平台内容往更广阔的“吃喝玩乐”泛生活方式方向延展,试图丰富社区生态。发展过程中,用户在小红书的互动、用户的自创作内容构成了小红书的两大壁垒,一个指示了小红书的社区粘性,一个指示了小红书的UGC社区活力。据“晚点LatePost“报道,在2020年年初小红书战略会上,高层将发布量定为OKR中最重要的指标——对用户发布笔记的强调,是进一步坚定社区属性不变。优质社区的最大价值在于自生长能力,即社区生态一旦形成,其自循环能量会推动平台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正是得益于平台独特的社区属性,近两年,小红书走上了增长快车道,在原有品类已经做精做大的背景下,向更多领域拓展顺理成章,连续加码创作者、上线以直播为代表平台产品都是这个逻辑的延续。当下,直播已经成为互联网世界的焦点,去年年底开始直播内测的小红书也曾引发热议,有独特社区氛围的小红书要怎么做直播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不久前,LV在小红书进行了直播首秀,关于小红书如何在直播带货红海中突围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如何将直播带货的产品形态与小红书的社区优势结合,发挥更好的化学反应上,小红书正尝试走差异化路线,这可以用一个比喻来理解:常见的电商直播是直接带货模式,用户在主播的引导下进行“云逛街”,直播间更像货品齐全的“商场”,但在小红书的社区逻辑中,直播间更接近创作者的“客厅”。相比商场,客厅是更为轻松、亲密的交流场景,创作者和粉丝的关系更像主人邀请朋友来到家里,在聊天的过程中分享好物和心得。也就是说,在小红书的直播模式下,创作者和粉丝的双向互动更加紧密。借助直播,创作者能获得更好的粉丝粘性的和信任感,粉丝也能得到更贴合自身需求的“种草”推荐。总体来讲,“卖货”并不是小红书直播的最看重的指标,直播对平台内容以及对创作者粉丝粘性的贡献,才是重要考量维度。侃侃对「深响」披露,摘星阁目前的开播率已经超过总人数的60%,博主明显能感觉到了直播对已有粉丝粘性的巩固,以及对笔记互动的提高。Henry有同样感受,通过直播,他与粉丝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直播是个很深入的粉丝互动场景,让用户更完整地认识我,也让我对很多粉丝有了认知。”不过,围绕小红书的直播形态,机构和创作者也都仍在探索中。杰斯对小红书直播运营策略的介绍可以为解答以上现象提供线索,杰斯认为,目前平台上大多是互动型直播,平台没有干预博主对直播方式的选择。小红书更看重直播的互动率、在线时长和粉丝下一次会看的数据。“GMV不是小红书直播的核心指标、适合社区直播的创作者数量才是。带货是直播根植于分享属性的社区所带来的结果,而不是目的。”能够看出,在小红书的战略版图中,对直播的投入是基于社区和内容两个前提进行的,本质上还是先做好内容,刺激社区生态的发展,再考虑商业化的策略,而非反过来,杀鸡取卵。换句话说,即使是被外界一贯认为要承担商业化能力的直播,小红书对其期待也是把社区继续做深。对于已经拥有一亿月活的小红书来说,社区从一开始就是基本盘,也是真正的护城河。加码创作者有助于生态变得多元、有机,直播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和路径。与更快基于平台流量抓住风口追求直播变现的做法相比,小红书的策略在商业化上会更加迂回。这是一种更为克制的战略选择,也是坚持健康生长以吃到更大蛋糕的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