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用户研究:重新认识用户画像戴震

用户研究:重新认识用户画像

编辑导读:每个在互联网工作的人,对“用户画像”这个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用好用户画像,能够快速找到目标用户,利于产品设计。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围绕用户画像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企业在定义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时,首先要明确其使用者是谁。任何一类产品不可能是针对所有人,也不可能是针对某一个人,一定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人群。这些人群就是我们的目标群体,找到这类用户,第一件事就是要对用户进行画像。一、认识用户用户画像和目标人群分类帮助我们在脑海中建立并累积用户的形象,这个形象越具体、越生动,就越有作用。如何把用户形象建立起来?怎样才能使用户形象更有利于产品设计?爱整洁,注重养生的北京阿姨——冰箱可用性测试调研。这类人群对于冰箱在实际中的使用要求很高,对冰箱的整洁度、食物的保鲜程度都有明确的高要求,属于冰箱产品的重度使用人群。紧跟时代,喜欢分享的上海老克勒——通讯三网融合用户研究。紧跟时代的上海老克勒,年纪虽大,但却喜欢在线上线下和他人分享新见闻。网购经验丰富,个性化诉求鲜明的深圳青年——电商平台用户研究。在实际的用户访谈中,发现这类人群生活节奏快、重度依赖网购。即便有些收入不高,但却愿意在某些事情上花钱不菲。比如深圳某餐厅的服务人员,他们会养宠物,并且愿意为宠物买智能化的宠物卫士机,或者摄像头来监看它们。以上三类人群是在实地调研中,真正地和用户进行交互,才能看到的鲜活个体。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个性化诉求,经过固化和提炼,可以从中挖掘出用户需求,对产品设计很有启发。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调研之中,积累各种各样的用户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二、为什么要认识“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路线图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路线图从用户入手,第一步确定产品的目标人群,随后进入到用户画像,在形成用户画像之后,进行用户需求挖掘和分析。下一步,根据挖掘出的用户的形象和需求,导出产品概念。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概念是站在用户角度导出的,而实际研究中不能只看一个角度的建议,还要参考竞品和相关新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因素,整个宏观环境下,人们需求变迁的趋势会影响未来或者现阶段的用户需求。最后一步形成概念,进行概念验证和概念输出。三、认识用户画像persona指针对产品目标群体真实特征的勾勒,是真实用户的综合原型。对真实用户的性格、喜好、行为、需求等特征进行挖掘提取,要素抽象综合成为一组对典型产品使用者的描述。对用户的群体特征、心理认知、行为和需求进行细分,去定义用户画像。但需要注意的是:1. 用户画像不是用户细分用户细分是根据市场销售的数据,依据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家庭结构去细分,更多是为了解释现在的销售情况。用户画像关注的是用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为他设计产品。所以用户画像不是用户细分,用户画像更关注抽象出来的一个形象。2. 用户画像不是平均用户用户画像并不是为了得到一组能精确代表多少比例用户的定性数据,而是通过关注、研究用户的目标与行为模式,帮助我们识别、聚焦于目标用户群。3. 用户画像不是真实用户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其实是用户需要什么、想做什么,通过描述他们的目标和行为特点,帮助我们分析需求、设计产品。如果把Persona(用户画像)拆开来看,Persona有几个基本要素:P-基本性Primary:用户角色是否基于对真实用户的情景访谈。E-同理性Empathy:用户角色中包含姓名、照片和产品相关的描述,该用户角色是否能引起同理心。R-真实性Realistic:对那些每天与顾客打交道的人来说,用户角色是否看起来像真实人物。S-独特性Singular:每个用户是否是独特的,彼此很少有相似性。O-目标性Objectives:该用户角色是否包含与产品相关的高层次目标,是否包含关键词来描述该目标。N-数量性Number:用户角色的数量是否足够少,以便设计团队能记住每个用户角色的姓名,以及其中的一个主要用户角色。A-应用性Applicable:设计团队是否能使用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进行设计决策。四、用户画像的分类维度1. 基本属性对真实用户的性格、喜好、行为、需求等特征挖掘提取。比如,性别、年龄、收入、学历、职业、居住地、住房类型、家庭结构等。2. 心理属性经过验证,创建出具有相似特征用户群体心智模型。比如,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生活价值观、消费态度、媒体态度、品牌认知等。3. 行为属性对用户的群体特征、心理认知、行为和需求进行细分,去定义用户画像。比如,休闲娱乐、生活方式、信息获取、消费方式、使用行为等。我们来看一个插座创新研究项目的用户画像分类。插座是家庭电器化的产物,因为墙面插孔不够多,电器位置不合适,电线不够长,所以出现了插座这个产品。项目组人员以具体使用情景为切入点,让用户在场景中演绎真实使用情况,包含他们的工作情况、兴趣爱好、消费方式等,搜集了用户的基本属性、心理属性和行为属性,了解不同人群使用插座的需求与痛点及完整的使用行为地图。最终,将目标人群的用户画像分为四类:持家安全控、前卫小资派、基础使用族和技术达人。五、用户画像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1. 帮助产品定位做产品的用户研究,可以通过市场数据推论到产品的定位人群,但是知道了定位人群大概是什么样的人,仍然不知道他们和其他类型的人的需求差异在哪。实际上只有通过用户画像,真正了解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他需要什么,才能够确定产品的定位,包括功能定位、市场定位,这些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2. 团队交流沟通当团队在沟通产品的方向和设计概念的时候,如果就产品说产品,很容易会陷入一种难以达成一致的状况,对产品的定位也没有办法有效的沟通。实际上用户画像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沟通机制,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形象。不管是研发、设计还是运营,都是要把产品做好,卖给这样的一群人。3. 达成共识当有了用户画像这个工具之后,对于目标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当大家有争论的时候,可以把用户画像作为一个中间的、沟通的渠道来告诉大家,我们要卖的用户他是这样子的。如果大家对此有一致的了解,在对于产品具体要怎么样做抉择,方向是什么样的就比较容易去讨论,使设计意见比较快地达成共识。4. 衡量设计效率当我们有了目标用户的画像,会清晰的知道要找谁去测试产品设计,而不是盲目地在大街上随便抓一群人,或者不考虑用户特点随机抽样一群人来测。随机抽样一群人来测,可能产品功能概念能不能被接受是相对没有那么准确的,只有把产品给目标用户去测,才能够有效的验证设计是否可行。5. 产品助力用户画像可以助力市场营销和销售规划等其它工作,是一个比较有用的工具。六、用户画像何时发挥最大作用1. 目标用户离产品设计师越遥远、越陌生,用户画像越有用当设计师不了解用户的时候,Persona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比如给航空的空管系统做界面设计,虽然设计师从界面设计的角度,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用的,却不知道真实的航空管控人员,他们每天是怎么工作的,什么样的界面更便于他们高效地工作。这个时候航空管控人员的persona对设计师是非常有用的,设计师会理解这个岗位,他会考虑哪些是影响用户工作的关键因素,以及用户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效率、安全性、准确性哪些是用户更关注的。所以当设计师离用户越远的时候,persona就越有用。2. 团队越大、跨职能部门沟通成本越高,用户画像越有用当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需要多个职能部门或者不同的团队进行协作,persona可以极大的降低沟通成本。比如要运营一个健身房,就要考虑:哪些人比较有可能买私教课?收费课程应该如何安排?哪些人会买私教课?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把健身房里面的人进行分类,才能找出哪一类人会买私教课。分类有两个维度:一是支付的意愿;二是健身的频率。以支付的意愿和健身的频率划分出两个轴,第一类是两者都很高,这种是非常喜欢健身的人群;第二类是支付意愿很高,健身频率很低,属于有钱没闲的一类人;第三类是健身频率很高,支付意愿很低,这类人出于身体的状况是需要健身的;第四类是健身频率很低,支付意愿也很低。根据用户画像的结果,私教课该向哪一类人群进行推销就很明了了。用户画像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延伸。比如何时推销课程效果最好、哪些地方会让会员不愿意来健身房、健身过程中有哪些可能的盈利机会点等。总之,用户画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需求、体验、行为和目标,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到底哪些用户对我们感兴趣,使我们的设计任务更加高效,帮助我们为目标用户创建更加良好的用户体验。本文由 @伊飒尔UX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风雨

2018年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极光观点分数不再是王道,K12教育阶段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兴趣班和学习辅导班受K12教育用户欢迎,请家教热度相对低数学和英语是最主要的培训班科目需求,过半家长更偏爱面对面的线下教学超九成家长更愿选择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6-15人中班规模最受欢迎2小时左右的课时、一周1-2次是家长们更倾向的培训班课时和频率亲友同事介绍、教育机构的宣传资料和网站是家长们获取培训班信息的主要渠道选择培训班时,家长们更看重教师水平、上课地点和课程安排作业答疑类app最受家长欢迎,其次为家长社区类app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以幼儿园到高三学生的家长群体为研究对象,从K12教育态度、K12教育投入、K12培训班偏好、K12教育app偏好、K12教育用户画像等维度揭秘这一人群的特点。 K12教育用户定义:幼儿园到高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父母。本报告中所称K12教育用户为幼儿园到高三学生的家长群体,回收有效样本1019份,其中男性占比52.30%,女性占比47.70%。极光调研从教育观念、教育投入、培训班偏好、教育类app偏好、人群画像等方面揭秘这一群体的特点。一、K12教育态度教育观念:分数不再是王道,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更受关注总体而言,K12教育阶段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反而不太在意成绩分数幼儿园阶段父母更看重兴趣培养;小学阶段父母更看重学习方法、兴趣培养;初中阶段父母更看重成绩分数;高中阶段看重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教育观念:母亲们更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的培养K12教育阶段的父母们在教育观念上整体比较一致,大多不看重分数相比于父亲,母亲们更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学习方法及社交能力方面的教育教育观念:权威型父母更注重综合素质、学习方法教育权威型父母相比于其他类型父母更注重孩子综合素质和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可能是因为权威型父母更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专制型父母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父母更不注重孩子体育锻炼方面的教育,这或许与专制型父母会过于管束孩子的体育娱乐有关学习成绩满意度:过半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满意度高,高中阶段父母满意度相对低幼儿园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满意”占比均高于其他阶段相比于其他阶段,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不满意”占比高总体而言,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比较满意”的比例最高,为39.14%,有14.34%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学习成绩满意度:父母对孩子满意度与成绩排名高度相关孩子学习排名越靠前,父母对孩子越满意;相应地,孩子学习排名越靠后,父母对孩子越不满意对于排名中上的孩子,只有六成左右的父母感到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选项的人)对于排名倒数的孩子,除了超半数的父母感到非常不满意外,也有21.43%的父母态度无所谓二、K12教育投入时间投入: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度普遍高,随着孩子升学,参与度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对孩子学习参与度低的父母占全部样本量的12.36%(参与度较低或非常低的占比),可见父母们为了孩子学习也是操碎了心随着孩子升学,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时间投入有下降趋势,或因初高中孩子住校或课业逐渐超出父母可辅导范围所致内容投入:兴趣班和学习辅导班是课外教育首选,“请家教”热度低调研数据显示,超五成的父母为孩子报过兴趣班,亦有近五成的父母给孩子报过学习辅导班学习教育工具类投入(使用学习辅导类app、购买学习机等)的父母占比近三成相比于其他种类,“请家教”已是极少数父母的选择,或是因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内容投入:小学阶段更倾向兴趣班,初高中阶段更倾向学习辅导班小学阶段的课外教育更倾向于兴趣班,而初高中阶段则对兴趣班的投入低于全体样本,或因课业加重而逐渐放弃兴趣班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对课外学习班/辅导班的倾向高,同时也高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体样本对“请家教”一项投入普遍低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孩子是“请家教”的主力军不报培训班*的原因:用不着——孩子学习好;帮不上——担心效果不好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家长不打算给孩子报培训班不报班最主要的三个原因——一是孩子学习好,用不着;二是担心辅导效果不好,帮不上;三是孩子不愿参加,由着去19.20%的家长对培训班价格敏感,因价格高而选择不报班三、K12教育培训班偏好培训班报班原因:最想孩子提升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其次希望能够查缺补漏父母为孩子报培训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加强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希望孩子全面发展21.20%的家长希望培训班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同时有17.82%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培训班补强弱势科目只有8.58%的家长希望报培训班能够减少自己在孩子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培训班报班类别:小学阶段倾向兴趣类,初中阶段倾向教学类,高中阶段倾向考试类超半数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会选择教学类和兴趣类,其中初中阶段对教学类培训班的倾向高于全体样本相比于全体样本,小学阶段更倾向于兴趣类培训班,父母们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可谓从小抓起;相应地,这一阶段对考试类培训班的需求则低于全体样本初高中阶段则对考试类培训班需求较高,高中阶段尤甚,占比达42.31%,或因为高中课业重,考试成绩也更加关键弱势科目:语数英是主要弱项,理化也难倒近三成高中生小学生最弱势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占比超三成,英语占比近三成初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是数学,数学和英语的占比差不多(不考虑“其它”选项前提下)高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数学和英语,物理和化学的占比也都接近三成,看来高中生们“学好数理化”任重道远培训班报班科目:数学和英语是最主要的培训班科目需求数学是培训班报班需求最大的科目,小、初、高各阶段均过半数,其中初中阶段需求最大,占比达69.28%英语紧随数学之后,也具有广泛的培训市场需求,小、初、高各阶段的占比也均超五成高中物理或因难度较大,也有超四成的培训需求培训班形式偏好:线下教学占比最高,“双师课堂”悄然兴起过半数的父母更倾向于面对面的线下教学形式,可见线下教育的优势还是线上教育无法比拟的有20.16%的父母选择线上即时教学,远高于占比仅有3.64%的线上视频课程,由此推测父母们更希望培训班有即时的互动,而不只是希望孩子自学“双师课堂”指线上、线下各一个老师同时授课,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教学形式,有13.13%的父母选择此项,可见这一形式已为一定比例父母所接受培训班规模偏好:倾向中小规模班,高中阶段更偏好一对一教学超九成父母更倾向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43.17%的父母倾向6-15人的中班,是占比最高的人群13.78%的父母倾向一对一的培训班,而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在这一选项上的占比更高。一般而言,一对一培训班的费用更贵,可见这部分父母对于孩子在培训班上的金钱投入意愿或更强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孩子的父母更偏好16-30人的大规模培训班培训班课时和频率偏好:一次2小时左右,一周1-2次是最好的选择2小时左右的课时是父母们最倾向的选择,但对于线上课程,1小时课时和2小时课时的选择者不相上下,占比分别为37.97%、36.54%超七成父母希望孩子一周上1-2次培训班,以绝对优势超出其他频次选项,可见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并没有被培训班占满培训班信息获取渠道:亲友、机构官方、学校等线下渠道更受欢迎超六成父母通过亲友同事的介绍获取培训班信息,占比61.25%,或因父母们倾向于向身边有经验的人咨询教育机构的官方渠道(官方资料和网站)和学校渠道也较为受父母们关注其他线上渠道(如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搜索、移动网络广告等)相对不受父母们关注,占比均不足两成挑选培训班看重因素:最关注老师水平、上课地点和课程安排父母们为孩子选择培训班时主要考虑教师水平、上课地点及课程安排,其中教师水平最受关注,占比64.76%22.24%的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更为关注价格机构口碑和名气反倒不太被看重,占比不足两成,可见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们不看广告看成效培训班效果评价:掌握学习方法是最期望的收获,初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偏重提高成绩整体而言,58.26%的父母希望孩子通过培训班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培训机构“授人以渔”相比于全体样本,初高中阶段父母更看重培训班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可能是因为初高中阶段的孩子面临着相对重的升学压力培训班报班费用:随着孩子升学,父母每年在孩子培训班上的费用投入逐渐增长对于打算/已经给孩子报培训班的父母来说,他们愿意平均每年支付大约3759元人民币在孩子的培训班上随着孩子的升学,父母每年愿意花在培训班上的费用逐渐增加,到孩子的高中阶段,他们愿意平均每年支付约5175元人民币双职工家庭在孩子培训班费用的投入大幅高出单职工家庭四、K12教育app偏好所使用学习类app类别:作业答疑类app最受欢迎,家长社区类app占比超三成87.78%的父母或其孩子使用过学习类app,其中,作业答疑类app以68.17%的高占比俘获这部分父母和孩子的芳心家长社区类app出现的时间不久,但迅速在父母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34.80%的比例居于第二名家教类app和学习视频类app相对占比较低,或因其形式较为传统,用户已丧失新鲜感题库类app在高中阶段的孩子或其父母中占比明显高于总体样本,或因高中阶段学生更注重题海战术教育学习app偏好:作业类app在父母偏好度top 10应用中占有4个席位《一起小学学生》是父母们最偏好的教育学习app,另外还有《作业盒子小学学生端》、《爱作业》、《作业帮》也均在top 10榜单中,可见作业类app广受欢迎《家长通》、《家长帮》双双上榜,针对家长的应用亦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使用教育学习类app的诉求:实效性和趣味性是使用学习类app的最主要诉求家长或孩子使用教育学习类app最主要的诉求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趣味性、提高成绩,占比分别为55.73%、48.57%及42.95%有22.69%的家长希望从学习类app中获取学习资料,但对于名师、名校信息则无甚要求五、K12教育用户画像K12教育用户教养风格及地域分布:超六成父母是权威型教养风格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父母属于权威型的教养风格,这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和管束程度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有20.90%的父母属于放纵型教养风格,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关爱有余,管束不足经济越发达地区,单个城市的K12教育用户的平均聚集度越高K12教育用户家庭月收入:家庭月收入高的家庭更愿意报培训班家庭月收入在5千至8千的家庭占比较多,收入过万的家庭总占比有27.11%已经/愿意报培训班的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比全体样本的平均月收入高,对孩子的课外教育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K12教育用户学历及职业分布:本科学历多,单职工家庭近半本科学历的K12教育用户最多,占比28.36%自由职业者占比最高,单职工家庭占比近半K12教育用户兴趣标签:热爱音乐、美食和旅游的潮父母K12教育用户对音乐、美食、旅游有偏好K12教育用户的理财应用偏好:K12教育用户倾向于用银行理财K12教育用户在金融理财类应用偏好度的top 10榜单中,银行相关的app占据半壁江山,或因为银行系统的安全性让人信赖K12教育用户安卓手机品牌分布:华为保有最多的K12教育用户超三成的K12用户使用华为手机,以较大优势领跑vivo、OPPO、小米紧随其后,均分得超一成的K12教育用户占有率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极光JIGUANG”。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极光JIGUANG;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赤胆情

用户研究:如何创建和使用用户画像

编辑导语: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变得越来越值钱,用户画像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即使在用户画像这么火的情况下,仍然有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创建和使用用户画像。今天,本文作者就结合自身经验,为我们做了总结,帮助你创建用户画像,了解用户想法,满足用户需求。在《重新认识用户画像》一文中,我们从定义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角度,重新审视了用户画像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本文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创建和使用用户画像。过去的产品设计思维,不考虑用户分类,不做针对性需求分析,而是追求大而全的设计。但实际上这种大而全的设计反而不能有效的获取用户,自然也很难达到好的销售效果。比如做一款车,不同人群对于车的需求是不同的:孕妇对车的要求首先是安全性和稳固;大学生会追求炫酷;驴友则是需要底盘高、操控能力好的越野车。如果一款车,符合所有人群的需求,那这个车就会变成四不像;同样的,如果一款车,能够满足每个人60%的需求,这个产品最多打60分。因为从根本上说,这款车并没有真正满足任何一方的需求。只有搞清楚目标用户,针对这部分用户,把产品做到他们心目中的100分,才是一个好的设计。搞清楚目标用户,就需要通过创建用户画像来实现:一、创建用户画像的思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路线图用户画像不是简单的用户细分,也不是平均用户,更不是某一个真实用户。而是指针对产品目标群体真实特征的勾勒,是真实用户的综合原型。无论是做设计、做营销策略,还是做广告,都需要事先通过各种手段勾勒出目标用户,然后将设计或自然、或“劲爆”地融入到目标用户的生活轨迹中。用户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循环穿插的过程,用户画像的创建也是如此,下面是创建用户画像的三种思路:1. 创建定性用户画像的过程Step A:进行定性研究,通过一些小样本的研究,比如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现场调查等形成直观感受。Step B:用户细分,基于用户的目标、观点或行为将相似的人群归集到群组中。Step C:建立用户画像,为每个细分群体加入详细信息。2. 创建经定量检验的定性用户画像的过程Step A:进行定性研,通过一些小样本的研究,比如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现场调查等形成直观感受。Step B:用户细分,基于用户的目标、观点或行为将相似的人群归集到群组中。Step C:定量研究验证用户细分,调查问卷、网站流量分析等方法核实用户群的差异。Step D:建立用户画分,为每个细分群体加入详细信息。3. 创建定量用户画像的过程:Step A:进行定性研究,通过一些小样本的研究,比如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现场调查等形成直观感受。Step B:形成分类假设,得到用于定量分析的多个候选细分选项列表。Step C:定量研究,调查问卷、网站流量分析等收集细分选项的数据而非证实。StepD :用户细分,基于统计聚类分析来细分用户。Step E:建立用户画像,为每个细分群体加入详细信息。二、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前面提到,创建用户画像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研究循环穿插的过程。实际执行中,可以根据时间的跨度、用户画像的精细度和用户覆盖度来决定,先做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是定性定量研究结合进行。这里,我们先从定性研究开始。1. 第一步: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从用户访谈开始。访谈的步骤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定性研究中的用户访谈,一般会覆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产品的使用情况:接触渠道和方式、接触原因、第一印象、使用产品的关注因素、使用频率等;行业经验和知识:对行业的理解、同类产品对比、其产品的优劣势等;目标和行为:使用步骤、典型过程、使用功能或内容、未满足的需求、可优化的地方等;观点和动机:对产品的描述、可能的推荐动机、最喜欢/不喜欢的地方、提升使用频率的可能性等;机会点和反馈:新功能新内容的反馈、新功能的使用情况、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机会点和创意点等。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获得更丰富完整的用户画像,常常会把情景研究、概念验证和可用性测试和用户访谈进行结合。2. 第二步:用户分类经过定性研究,我们搜集了创建用户画像的素材,接下来就需要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1)创建定性细分以健身房用户为例,为健身房的20个用户做用户画像,首先要有几个关键的维度,把这20个人进行有效分类,然后再去详细地刻画每一类人的特征。分类有很多种不同的维度,比如身材管理、生命周期和阶段、身体健康情况、自制力或者对健身的专业性要求等等。如何做用户的定性分群,关键在于研究的主题。选取的维度可以根据用户目标、使用周期、用户的行为和观点进行划分,这个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探索。2)评估分类选项分类可以考虑这几个选项:这些群体分类是否可以解释已知的关键差异:比如健身房要卖私教课,关键差异是需要被解释的,为什么 a和b这两类人不一样?首先,用户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可以很好的解释a和b之间的差异。其次,用户有没有时间也可以解释a和b之间的差异,所以找到分类的维度,可以很好的解释买不买的关键差异;这些群体分类是否已经足够不同:划分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会不会有很大的交叉。这些群体分类是否像真实的人:要保证每一类都像真实的人;这些群体分类是否能快速地被描述出来:比如给健身房的人贴一些标签:他是健身达人、他可能存在身材管理的问题、他又穷又懒等等,可以很有效、很明确地把每一类人标识出来;这些群体分类是否覆盖了全部的用户;这些群体分类将如何影响决策制定。3. 第三步:定量验证这一步是对定性研究所搜集到的问卷调查结果和产品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检查上一阶段形成的用户细分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和遗漏。4. 第四步:建立画像设置形象照,可以是图片或卡通形象,看上去更真实。揭示关键差异(目标行为和观点):给用户一个比较典型的名字,这个名字要把产品最关键的特点凸显出来,也可以从目标行为和观点上去定义。姓名、照片、个人信息、家庭结构:一个虚构的典型用户,可能跟某类用户的大部分人比较相似,但不会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有了这些个人信息,能够让用户画像看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人,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同理心。相关设备产品使用情况:标识出相关特点,比如产品的使用情况,一天的生活轨迹等等,这部分内容主要跟产品、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相关。简介场景:比如某父母类产品,最典型的场景是跟小孩有关。所以产品需求就是容易操作,跟小孩有关。其他重要属性:其他的重要属性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用户,为了让用户形象更生动,还可以添加用户语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用户的需求。三、用户画像的使用1. 产品设计决策指导建立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根据用户画像确定内容、风格和语气、为每个角色建立风格指南指导视觉设计。2. 产品功能定义使用用户画像引导头脑风暴、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想法、参考竞品和用户画像确定功能优先级。3. 商业策略将用户需求和策略整合可以弥补用户空白、易理解的普通人的故事可以弥合沟通的差距、可以作用于策略制定到执行的全流程。作者:刘溯源,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ISAR华南项目总监、国家高级用户研究工程师。本文由 @伊飒尔UX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陆绩

用户研究体系之目标群体分类详解

做一款产品前,我们肯定要对目标群体进行区分,并针对目标用户的种种特性与痛点,去规划设计开发产品。那么产品目标群体要如何分类呢?又有哪些分类要点呢?企业在定义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时,首先要明确其使用者是谁。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忽略了“用户”这个环节,基本上是以“技术”或者“市场”为中心。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也不清楚该卖给谁,于是找广告公司或者营销公司,做市场定位,然后制定销售方案和策略。正确的流程应该是,产品开发之前,首先要厘定其目标群体。任何一类产品不可能是针对所有人,也不可能是针对某一个人,一定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人群。这些人群就是产品的目标群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目标群体分类的维度大致如下:1. 人口统计学特征(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状况、教育、收入、职业、行业等自然属性以及后天社会化所形成的社会属性。这些经常在问卷的第一部分看到。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结构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当然,针对不同的产品,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各变量,其相关度也强弱不一。高端家电,会和收入关联更多;而时尚产品则和性别、年龄关联更多。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因结婚而购置家电的目标群体,小两口的收入和家电价格其实是一个非常弱的关联项。结婚是家族大事,面子和符号非常重要,甚至有人举债也要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所以很多年轻家庭购置非常大的冰箱,里面却空空如也,因为他们很少烹饪,主要靠在餐馆或者外卖解决饮食。等到十年后冰箱换代,需要自己掏钱来购置了,这个时候家庭收入这个变量,才变得有意义。听过不少产品经理说,这个产品是高端产品,要卖给高端用户。这是一个逻辑的舛误。用户没有高低端之分。高收入、高学历人群并非一定要买高端产品,他们家的冰箱也可能是保姆在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高端配置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另外,目标群体研究不同于社会调查,结构性问卷对于年龄段和收入段的设计,要尽量贴近产品用户群的实际特征。比如,21-30岁,31-40岁这样的年龄分段对于家电用户就没有意义,因为从动机和目标来说,主要目标群体购置家电的缘由一定是结婚、家电更新换代,或者购置新的房子。那么有价值的年龄分段则是 25-34岁,35-44岁。两个年龄段的目标群体对产品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2. 动机、目标和任务( Motivation、Goal and Task )人和产品发生关联( Connection ), 一定有其动机和目的。动机产生于需求,比如家长要给国外上学的孩子付学费,就会产生和金融服务发生关联的动机。但是,动机不是结果,只是一种前提。家长会评估和判断众多的金融机构,哪一家能满足其目标。目标可以被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比如春节假期千辛万苦的回家旅程…动机:家庭、亲情、乡情、一年辛苦的放松目标:回家任务:买票、去机场(车站)、托运行李 …动机、目标和任务可以作为目标群体分类的重要依据,比如我们可以按照“动机”可以把冰箱用户群体分为偏重功能类(冷冻)和偏重符号类(炫耀和面子);按照“任务”把高铁站自动取票机的用户分为取一张票和取多张票。3. 文化及其生活方式( Culture and Life Style )文化没有统一的释义。人类的文化内容指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内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审美、禁忌图腾等。跨文化( Cross Culture ) 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跨国公司感兴趣的焦点,企业的国际化( Globalization )必然伴随着产品的当地化( Localization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由于文化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定义。伊飒尔研究显示,在相机拍照的美容和色彩方面,东亚和欧洲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东亚地区不同国家的女孩追求美容的途径也不一样)——日本女生化妆,韩国女生整容,中国女生最爱美颜相机,所以中国手机必须自带美图功能。在欧洲,英格兰人倾向于自然的,未经过处理的图片;而意大利人则希望图片稍微泛黄,带有历史的陈旧感。中国之大,很难用一个整体的文化范畴来圈定。我们倾向用亚文化( Sub-Culture)来定义文化的差异。秦人尚黑,说的就是对颜色的偏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风俗的差异。另外,代际之间的文化鸿沟也非常明显,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定义。爆款产品的出现,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年轻群体潮流文化的特征表现。70后、80后、90后的标签,本身就是亚文化的释义。00后马上就要登上产品消费的舞台,他们是引领时尚的新一代,要更多地去关注和研究。生活方式指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其他日常的生活模式,比如兴趣爱好等。依据生活方式划分人群可以更精准地进行产品规划。海钓族经常盘桓海上数日,新钓上来的鱼,最好不要立刻刺身生吃,要在-65℃冰柜中存放2~3天杀菌……,这样就需要专业门类的冰箱。专业性越强的产品,其溢价也越高。曾经和一家电热毯公司座谈,对方提出,电热毯作为日常用品,价格越来越低,企业该如何寻求突破。如果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考虑,我们就会发现,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普罗大众的认同和追捧,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宿营,尤其是冬天雪地宿营,身体保暖非常重要。因此,对宿营族这一群体来说,在凌晨2-3点时补充体温的专业电热毯会成为必需品。而户外运动的高端装备大都非常昂贵,电热毯如果跻身于户外装备,因为其价值使然,一定会卖出很好的价格。4. 地理环境( Geographic Environment )主要指地域分布的不同而形成的温度、湿度,以及农作物、水产品等其他经济特产的差异。地理特征所关联的产品有:和温度湿度相关的空调,北京和广州只提供制冷足矣,长江流域则制冷制热都需要;南方要抽湿,北方要加湿。西南需要烹饪辛辣食物来祛湿,抽油烟机就要功率强劲。沿海用户习惯食用海产品,需要冷柜存放整条鱼。北方居民喜食饺子,需要冰箱有速冻饺子的托盘。地理环境对产品的影响不一而论,是产品细分的重要参考依据。综上所述,这么多的分类维度,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其实,找到其中的 3-5项指标,进行权重处理就可以,其他作为参考。主要指标的确定取决于产品特性,比如LV包用户,基本是30-45岁之间、高收入、追求时尚的雅致女性。村里的大妈一定不会去买。产品的目标群体,并不能覆盖所有的用户,也没有必要。厘定目标群体的意义,就是帮我们找到主要的产品用户群进行研究,能占到全部用户60-70%,就已经相当理想。满足所有用户的想法,是极端化和做不到的。作者:袁小伟,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曾工作于西门子慕尼黑和北京。二十多年一直从事用户研究、可用性工程学和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和项目;参与多个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工信部用户体验职业技术证书的课程编纂。本文由 @伊飒尔界面设计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实诚

城市人群中最靓的仔研究手册

我们生活在城市,在芸芸众生中难免有点社畜的迷惘,要做最靓的仔并不是有多与众不同,而是重在心态,一颗追求高质量、注重细节、对自己向往有追求的心。没错,这就是消费升级!同样价钱买到方方面面都更好的高质量产品这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当然我们对汽车的需求也是一样,他们要的车是面面俱到的,不止需要周末的时候能带家人离开城市生活圈、还要经济性优异、外观看上去稳重有面子、最好有优秀的历史底蕴和极高的残值率、而且质量口碑更是重中之重!在教授青葱的岁月就曾遇到过这么一辆车,它承载了我年轻时的欢声笑语,更承载了我家庭趣事的回忆,任劳任怨,永远安稳地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从不抛锚......记得那还是千禧年刚过不久,街边贴着的口号还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以大变,当年教授日思夜想的事,仅仅是如何让爸爸给自己换一台诺基亚的手机。但突然有天爸爸兴高采烈地说:“走,我们现在就去旅游!”,那便是教授人生第一次参加自驾游,同时也是第一次接触城市SUV。自此之后它就变成教授家每周出行的欢乐载具,风雨无阻、兢兢业业,经历了十多年洗礼后,因为前两年它占用指标要把它卖掉,除了可以卖个好价钱,更加惊喜的是当教授再次把它启动,它依然像一匹活泼小马好像兴奋地问:“主人我们要去哪里?”而这就是我心中的小银马:第二代RAV4。当然了,小银马只是教授自己情怀,而教授真正想要说的就是它的继任者一汽丰田 RAV4荣放。如今RAV4荣放 2.0L先锋版以及风尚版价量不加价(2.0L先锋版增加天窗、自动空调、定速巡航、软质中控台;假如你还嫌不够,2.0L风尚X限量版再增加LED大灯、日行灯、自动远光、高配仪表、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等等)看这琳琅满目的配置,并不是胡里花俏的,都是实打实对行驶安全或是对乘坐享受有所优化的实用升级,这样下来这款车性价比就十分高了,完美贴合了现代人消费升级的概念!RAV4其实是1989年便研究生产的城市SUV车型,对于城市SUV的研究及造诣非常深厚,列举舒适性、实用性、空间、外观潮流等不断进化的维度去诠释丰田认为一款城市SUV是需要怎样的。RAV4作为一款全球车型从第二代开始就进入中国市场,优秀口碑一直是它制胜的法宝,同时它也聆听消费者的声音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进化。来到第四代RAV4可以说是集合了经验的大成。丰田研究产品的匠心,正中了现在城市人最需要的情怀。RAV4 荣放一直都广受欢迎。一个是来源于它超强的质量口碑,它长期稳居汽车之家以及太平洋汽车网的同类型竞品的拥护口碑第一名,RAV4 荣放这个名号似乎就是可靠性的代名词。靠谱的产品,省心省事,在如今高效的社会确实让消费者省去了许多烦恼。(此为教授小程序车主说截图)而更多是它的硬实力,多年的积累让其空间表现十分出色,不论是乘坐空间,还是空间的实用性RAV4 荣放都交出了一份非常不错的答卷。其乘坐空间在同级别对手中属于优秀水准,特别点赞的是后排的地台做到几乎纯平,五人乘坐妥妥的搞掂,最适合城市五人家庭,三代同堂的出游。同时作为一款SUV车型,190MM的离地间隙满足了大部分郊游的通过性,所以作为城市人逃离烦嚣都市的工具,去到郊外寻找一片只属于家庭欢声笑语的净土, RAV4 荣放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而高规格的豪华配置,以及便利实用的空间规划,让RAV4 荣放的实用性非常强。丰田一直对空间利用有着非常深厚的心得,RAV4 荣放对此更是到了将其发扬光大的地步。相信大家对RAV4 荣放这台6ZR-FAE 2.0L自然吸气引擎一点都不陌生,它拥有顶置双凸轮轴,VALVEMATIC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控制技术,经过长时间市场的考验,它的油耗水平实属非常优秀!每公里仅需0.59元,作为准五座实用SUV来说已经非常超值,要知道以RAV4 荣放极低的故障率,其使用成本真的非常低。有些车型买回来是供着养的,而RAV4 荣放就像家里最大的孩子根本不会让人担心,成熟靠谱早当家。RAV4 荣放的保值率表现简直惊人,五年之后居然还有50%+的残值率,如此保值也让买车的人在数年之后换车有一笔客观的剩余资产,就好像之前教授卖掉的那台第二代RAV4 荣放一样。它之所以这么保值,完全仅是老生常谈耐用品质,套用某二手汽车媒体老师的说话:“要学习汽车知识的千万不要买RAV4 荣放,因为到你卖出去的那刻,你可能只学会了加雨刮水”。作为现代城市的优秀分子,我们对科技当然也是非常注重的,与时俱进的升级才是在社会的生存之道。比起其它车型RAV4 荣放的科技更有内涵,它并不是胡里花俏的智能互联系统,而是实实在在保护你行车安全的科技。它配备智行安全系统,通过一些列主动安全功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的同时,被动安全科技也全面升级! 所以拥有它你不止是城市人群中最靓的仔,还是最安全的仔!一辆大牌子、省心、拥有历史底蕴、质量上乘、口碑极佳且安全的城市SUV无疑是城市人群最向往的汽车。RAV4 荣放才是把城市人群研究得最透彻的,开上它你就是城市人群中最靓的仔。

公而不当

市场调研,人群分析,一招全搞定

营销岗位的效果取决于数据分析,不知道大家认同不认同。能用上的操作都不多,重点在于怎么去做策划、做营销,而这些的重点都离不开——数据分析。SEM这个岗位,会搭建账户,基本操作就都会了。差距在哪?高手会根据市场反馈的结果调整账户,没有经验的人遇到问题只会瞎调。这些数据在大的互联网公司早有准备,今天来介绍数据分析的神器“观星盘”。观星盘是百度的营销数据平台,核心能力是数据洞察和人群分析行业洞察:主要是针对汽车、奢侈品和3C客户。功能强大需要的自己研究。品牌洞察:针对有限的几个行业,对于行业里面的大品牌,市场占有率,竞争情况,客户搜索特征做了统计。关键词洞察就厉害了,是大部分行业都能用的:意图关键词拓展出来的词,对比于以前大搜给的词精准了很多。搜索前后序能看到客户在搜索我们关键词之前和之后搜索的词,对应的是客户的初始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深度需求。有了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的推广信息更接近客户的初始需求。举个例子:比如做餐饮加盟,通过前面的关键词,就能捕捉到,客户最初的需求,可能只是做加盟,或者只是做创业。我们就能比同行更早的接触到客户。再举个例子:未被满足的深度需求,我们布局到我们页面中,或者写成沟通工具的文案,对客户发起沟通请求,客户会更容易接受。人群集市主要是人群属性,人群属性太重要了。OCPC和CPC的主要区别就是这个,OCPC拥有智能算法,可以匹配到最接近目标客户的人群。所以OCPC效果好于CPC。推广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在对应的位置看到人群属性。通过人群集市可以清楚的看到,点击消费的这部分人,和制定推广计划时候想的是不是一批人。对比品牌洞察和主题人群,就知道,我们的投放有没有偏差。还可以通过转化好的人群属性去加属性拓量,人群属性是和关键词一样重要的一个维度。观星盘是SEM、SEO以及所有营销人员非常重要的法宝,相信对你肯定有用!

诡打墙

研究:人群免疫度达80%才算抗疫成功 社交距离要保持到2022年

综合外媒4月17日报道,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最新的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传染力此前被低估,新数据表明,人群免疫率要达到82%才能遏制住疫情。与此同时,哈佛大学的研究说,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可能需要持续到2022年。▲美国加州圣莫尼卡一家食品超市外,顾客排队时保持社交距离(2020年4月13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出版的学术期刊《新发传染病》预先发表在其网站上的这份研究说,凭借新的数据和研究方法,估计疫情爆发初期,被单个感染者传染的人数中位数为5.7人,这是此前估计的2.2-2.7人的两倍多。报告说,这意味着,要铲除疫情,人群免疫程度需达到82%。免疫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或经过感染痊愈后获得。此前的科学研究推算认为人群免疫度达到55%即可。目前多国正在加紧研制和试验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这份报告说,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指从接触到病毒开始到出现症状所需时长)平均为4.2天,这与其他类似的研究基本一致。此前对疫情爆发初期的分析认为,感染人数翻倍的所需时间是6-7天。但最新研究认为,感染人数翻倍只用了2.3-3.3天,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对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在内的感染者识别能力对疫情控制努力的影响。报告认为,当社会有能力对多数感染者进行识别时,隔离手段和追踪有症状感染者的接触者两个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但如果病毒传播的20%都来自未被识别的感染者,就需要采取保持社交距离的方式遏制病毒传播,这说明了早期有效监控、接触者追踪和隔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部门研究者研究认为,如果没有有效干预,为了防止新冠疫情再度大规模爆发,持续或间歇保持社会距离的做法需要进行到2022年。报告强调,额外的干预措施,包括扩大危重病护理能力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提高间歇性采取保持社交距离做法的成功率,并加速获得群体免疫。哈佛大学的学者说,韩国和新加坡的做法表明,有效增加社交距离的措施可以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让进行接触者追踪和有效的隔离手段成为可能。研究承认,长期进行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将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对社会和教育产生不良后果。报告预计,新冠疫情可能会在2024年卷土重来,即使疫情在一定程度得以遏制,对新冠病毒的监控仍要持续下去。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17日2时,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达2,101,164例,累计死亡140,773例。其中,美国确诊病例641,166例,死亡31,590例。

带以常山

2018年新中产人群生活态度及网络理财安全行为研究报告

中产阶级是一批收入稳定、能推动内需、给整个社会带来稳定发展、积极向上的群体。本报告研究新中产人群的生活态度和理财观念,探究新中产这一群体的独特性。国内中产阶级更为年轻进取,对国内消费有非常大的影响中产阶级是一批收入稳定、能推动内需、给整个社会带来稳定发展、积极向上的群体。2015年瑞士信贷研究院《全球财富报告》中称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1.09亿人,目前比较合理的估计为20%-30%。从全国总体社会结构来看,中产阶层占比不高,总体力量还比较弱小,同时由于国内生活水平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国内中产阶级自我认同度较低、统一的阶层意识尚未形成。随着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格局进一步转变,未来中产阶级将在国内社会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研根据学历、职业、城市、收入圈定新中产阶级受访者综合参考中国国家统计局、福布斯杂志以及瑞信财富报告等渠道对“中产阶级群体”的定义,本次调研样本条件具体如下:光鲜VS.暗涌之光鲜篇:新中产家庭的高品质生活新中产家庭基本为有房一族,房屋价值平均在500万以上新中产家庭有自有住房的比例较高,一线城市86.9%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二线城市93.8%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有自有住房的家庭中,其中一线城市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超过40%;从房屋价值上看,新中产家庭拥有房产的平均价值在500万以上。新中产家庭有车为标配,汽车平均购买价格在25万以上新中产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较高,一线城市81.5%的家庭有车,二线城市88.2%的家庭有车;从汽车购买时的价格上看,新中产家庭的平均购车价格在25万以上。健身已跻身日常休闲活动的TOP3,有伴侣者更为偏爱新中产人群的休闲活动内容广泛,各类活动均有涉猎。值得注意的是新中产人群注重健康及身材的管理,健身已跻身日常休闲活动的TOP3。其中,有伴侣的人群对健身更是偏爱。同时人群阶段的差异也体现在对于活动的偏好上,已婚群体对室内活动如上网、煲剧、阅读等更好偏好,单身人群在“打游戏”上有更高占比。超过九成新中产人群有出国游经历新中产人群热衷“看世界”,曾出国比例高达九成以上。一二线城市均以季度游和半年游为最普遍的出游计划时间,一线城市人群相对出游频次更高。在曾到达的目的地中,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是最热门的Top3。光鲜VS.暗涌之暗涌篇:新中产家庭的“焦虑症”1、工作:承受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对于资产积累源于工作所得的新中产人群来说,工作是其社会地位的最重要保障。新中产人群对自身有不断上进、获取成就感的需求,因此十分看重工作上的发展空间与及机遇,容易对目前的工作及位置产生焦虑。此外,新中产人群还需面对大量的职场挑战,需要在同场竞技中展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服务的过程中满足市场的要求。2、父母:忧虑父母健康和养老大部分新中产人群的父母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中71.4%有足够生活的固定收入,15.0%属于父母有较高的稳定收入;同时在医疗保障方面也较为充足,71.5%有常规的医疗保障,21.1%还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即便保障了父母的基础生活和医疗,仍不能消除新中产人群对父母健康的忧虑,其中二线城市人群担忧情绪更重。3、情感: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尽管在对于关系建立和维护上有着大方向上的共识,新中产人群的两性关系/婚姻关系仍受到现实矛盾的困扰。日常琐事(如家务问题)位列烦恼/焦虑的首位;婆媳关系/长辈关系次之。值得注意的是,婆媳关系的不和,不仅让矛盾双方困扰,作为中间者的男性角色困扰更甚。4、子女:课堂+增加经济负担在过去1年中,78.9%新中产人群家庭在子女课外教育上的年消费达10000元以上;超过半数的家庭在课外教育上的年消费达20000元以上,占比52.3%;26.6%家庭在课外教育的年消费在30000元以上。新中产家庭年平均投入理财资金为年收入的20%以上接近60%的人群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通过理财实现资产增值成为新中产家庭缓解隐形焦虑的主要方式。而在现实的理财之路上,新中产家庭面临着时间、资金规模、理财渠道等问题,实现资产的增值并不容易。存取灵活的理财方式最受欢迎新中产人群选择互联网理财的各个原因中,操作简单方便是最主要的原因,有72.9%的支持率,其次收益高、门槛低等也是超半数人选择的理由。使用互联网理财的平均时长为27.7个月,互联网理财资金约占所有理财资金的27.3%。随着投融家用户年龄的递增,理财投资金额也逐渐增多通过对投融家理财平台的用户调研,可以看到投融家目前的用户年龄更集中在20-40岁,超过90%的用户学历在大专以上,职业分布上,以互联网/电子商务(21%)、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15%),科研教育行业(10%)等为主,用户群体新中产特征较为明显。从用户在投融家平台上的理财金额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财金额也在逐渐增多。折射出新中产理财群体特点:稳健,品质、高期待但低行动通过对投融家理财平台的用户调研,可以看到现有投融家理财用户的投资态度上,首先是心态稳健,并不认可通过投资可以“一夜暴富”;第二可以看出投融家理财用户对于品质生活的强烈诉求:赚钱是为了好好生活,优质的生活不能省;第三,理财用户也非常认可投资本身是有专业门槛的,投资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折射出,理财用户在行动上略微缺乏,对于谨慎选择理财平台的结果并不自信。理财平台的未来是资产配置平台、知识平台和理财服务平台

天其运乎

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父母更看重孩子心理健康

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以幼儿园到高三学生的家长群体为研究对象,从K12教育态度、K12教育投入、K12培训班偏好、K12教育app偏好、K12教育用户画像等维度揭秘这一人群的特点。核心观点:1、分数不再是王道,K12教育阶段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2、兴趣班和学习辅导班受K12教育用户欢迎,请家教热度相对低3、数学和英语是最主要的培训班科目需求,过半家长更偏爱面对面的线下教学4、超九成家长更愿选择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6-15人中班规模最受欢迎5、2小时左右的课时、一周1-2次是家长们更倾向的培训班课时和频率6、亲友同事介绍、教育机构的宣传资料和网站是家长们获取培训班信息的主要渠道7、选择培训班时,家长们更看重教师水平、上课地点和课程安排8、作业答疑类app最受家长欢迎,其次为家长社区类app本报告中所称K12教育用户为幼儿园到高三学生的家长群体。本次报告共回收有效样本1019份,其中男性占比52.30%,女性占比47.70%。一、K12教育态度分数不再是王道。根据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K12教育阶段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反而不太在意成绩分数。幼儿园阶段父母更看重兴趣培养;小学阶段父母更看重学习方法、兴趣培养;初中阶段父母更看重成绩分数;高中阶段看重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根据调研结果显示,K12教育阶段的父母们在教育观念上整体比较一致。相比于父亲,母亲们更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学习方法及社交能力方面的教育。调研结果显示,权威型父母相比于其他类型父母更注重孩子综合素质和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可能是因为权威型父母更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专制型父母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父母更不注重孩子体育锻炼方面的教育,这或许与专制型父母会过于管束孩子的体育娱乐有关。结果显示,幼儿园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满意”占比均高于其他阶段;相比于其他阶段,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不满意”占比高。总体而言,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比较满意”的比例最高,为39.14%,有14.34%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孩子学习排名越靠前,父母对孩子越满意;相应地,孩子学习排名越靠后,父母对孩子越不满意。对于排名中上的孩子,只有六成左右的父母感到满意;对于排名倒数的孩子,除了超半数的父母感到非常不满意外,也有21.43%的父母态度无所谓。二、K12教育投入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度普遍高,对孩子学习参与度低的父母占全部样本量的12.36%;随着孩子升学,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时间投入有下降趋势,或因初高中孩子住校或课业逐渐超出父母可辅导范围所致。超五成的父母为孩子报过兴趣班,亦有近五成的父母给孩子报过学习辅导班;选择投入学习教育工具类(使用学习辅导类app、购买学习机等)的父母占比近三成;而“请家教”已是极少数父母的选择,或是因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小学阶段的课外教育更倾向于兴趣班,而初高中阶段则对兴趣班的投入低于全体样本,或因课业加重而逐渐放弃兴趣班。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对课外学习班/辅导班的倾向高,同时也高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得注意的是,在全体样本对“请家教”一项投入普遍低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孩子是“请家教”的主力军。约有四分之一的家长不打算给孩子报培训班。不报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孩子学习好,用不着;二是担心辅导效果不好,帮不上;三是孩子不愿参加,由着去。19.20%的家长对培训班价格敏感,因价格高而选择不报班。三、K12教育培训班偏好父母为孩子报培训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加强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希望孩子全面发展。21.20%的家长希望培训班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同时有17.82%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培训班补强弱势科目;只有8.58%的家长希望报培训班能够减少自己在孩子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超半数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会选择教学类和兴趣类。其中初中阶段对教学类培训班的倾向高于全体样本;相比于全体样本,小学阶段更倾向于兴趣类培训班;初高中阶段则对考试类培训班需求较高,高中阶段尤甚。小学生最弱势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占比超三成,英语占比近三成;初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是数学,数学和英语的占比差不多;高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数学和英语,物理和化学的占比也都接近三成。数学是培训班报班需求最大的科目,小、初、高各阶段均过半数,其中初中阶段需求最大,占比达69.28%;英语紧随数学之后,也具有广泛的培训市场需求,小、初、高各阶段的占比也均超五成;高中物理或因难度较大,也有超四成的培训需求。过半数的父母更倾向于面对面的线下教学形式,可见线下教育的优势还是线上教育无法比拟的;有20.16%的父母选择线上即时教学,远高于占比仅有3.64%的线上视频课程;有13.13%的父母选择““双师课堂”。超九成父母更倾向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43.17%的父母倾向6-15人的中班,是占比最高的人群;13.78%的父母倾向一对一的培训班,而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在这一选项上的占比更高,可见这部分父母对于孩子在培训班上的金钱投入意愿或更强。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孩子的父母更偏好16-30人的大规模培训班。2小时左右的课时是父母们最倾向的选择,但对于线上课程,1小时课时和2小时课时的选择者不相上下,占比分别为37.97%、36.54%;超七成父母希望孩子一周上1-2次培训班,以绝对优势超出其他频次选项。超六成父母通过亲友同事的介绍获取培训班信息,占比61.25%;教育机构的官方渠道(官方资料和网站)和学校渠道也较为受父母们关注;其他线上渠道(如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搜索、移动网络广告等)相对不受父母们关注,占比均不足两成。父母们为孩子选择培训班时主要考虑教师水平、上课地点及课程安排,其中教师水平最受关注,占比64.76%;22.24%的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更为关注价格;机构口碑和名气反倒不太被看重,占比不足两成,可见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们不看广告看成效。58.26%的父母希望孩子通过培训班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培训机构“授人以渔”。相比于全体样本,初高中阶段父母更看重培训班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可能是因为初高中阶段的孩子面临着相对重的升学压力。对于打算/已经给孩子报培训班的父母来说,他们愿意平均每年支付大约3759元人民币在孩子的培训班上;随着孩子的升学,父母每年愿意花在培训班上的费用逐渐增加,到孩子的高中阶段,他们愿意平均每年支付约5175元人民币。四、K12教育app偏好87.78%的父母或其孩子使用过学习类app,其中,作业答疑类app以68.17%的高占比俘获这部分父母和孩子的芳心;家长社区类app出现的时间不久,但迅速在父母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34.80%的比例居于第二名;家教类app和学习视频类app相对占比较低;题库类app在高中阶段的孩子或其父母中占比明显高于总体样本,或因高中阶段学生更注重题海战术。《一起小学学生》是父母们最偏好的教育学习app,另外《作业盒子小学学生端》、《爱作业》、《作业帮》也均在top 10榜单中,可见作业类app广受欢迎;《家长通》、《家长帮》双双上榜,针对家长的应用亦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家长或孩子使用教育学习类app最主要的诉求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趣味性、提高成绩,占比分别为55.73%、48.57%及42.95%;有22.69%的家长希望从学习类app中获取学习资料,但对于名师、名校信息则无甚要求。五、K12教育用户画像多数父母属于权威型的教养风格,这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和管束程度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有20.90%的父母属于放纵型教养风格,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关爱有余,管束不足。已经/愿意报培训班的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比全体样本的平均月收入高。本科学历的K12教育用户最多,占比28.36%;自由职业者占比最高,单职工家庭占比近半。K12教育用户是一群热爱音乐、美食和旅游的潮父母。在K12教育用户偏好度的top 10的金融理财类应用榜单中,银行相关的app占据半壁江山。超三成的K12用户使用华为手机,以较大优势领跑;vivo、OPPO、小米紧随其后,均分得超一成的K12教育用户占有率。报告说明1.数据来源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调研数据,通过极光调研平台对K12教育用户进行网络调研,回收有效样本1019份,执行周期为2018年9月。2.数据周期报告整体时间段:2018.09-2018.103.数据指标说明偏好度指数是根据应用在目标人群中的装机渗透率,与其全网渗透率的相对关系计算得出。4.法律声明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玛丽亚

极光大数据:2018年4月大学生群体app行为研究报告

不知不觉,第一批00后已经到了踏入大学校园的年龄。十年前,被称为“互联网的原生居民”的90后的成长,让人看到了互联网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时至今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校大学生又有哪些特征?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生居民”的00后与他们的95后在校师兄师姐们又有哪些不同?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4月大学生群体app行为研究报告》,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移动互联网行为的调研,深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院校、城市等级的大学生们的移动互联网偏好,让你了解他们的社交、购物、学习、出行、生活与娱乐的习惯。极光观点:当代大学生“爱学习,学习使他们快乐”,超级课程表是最受大学生偏爱的app,在极光app偏好指数中名列第一,其次是学习通app;一线城市大学生最爱用知乎,其次是网易系的网易云音乐和网易有道词典;男大学生课余生活被游戏“征服”,爱玩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到游戏分享app TapTap交流游戏心得,没事还上斗鱼直播、熊猫直播和虎牙直播看看游戏直播。一、大学生移动生活概况根据极光app偏好指数统计,爱学习是当代大学生的共性。进入大学生人群app偏好指数top 10的应用中,有五款app与学业息息相关,它们是超级课程表、学习通、百词斩、网易有道词典和蓝墨云班课。大学生们兴趣爱好相当广泛,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最爱看动漫,对服装饰品“买买买”和运动也很感兴趣。极光大数据发现太过幽默的大学生很可能没朋友。原因是知识青年的社交风格标签在大学生人群中的TGI为3.84,意味着相对于整体移动网民,大学生更倾向在带有知识青年调性的社区交友,对知识青年相关话题更感兴趣,而幽默笑话标签TGI则在大学生人群中垫底。二、大学生细分群体app偏好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无论是985院校还是非985院校的大学生,偏好指数最高的的app都是超级课程表,而在985院校中偏好度排名第二的知乎,在非985院校中则没那么受欢迎,偏好度名列第八。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男大学生课余生活玩游戏,看游戏直播,上游戏分享社区;女大学生更爱拍照美颜与购物。绝地求生:刺激战场这款游戏进入男大学生app偏好指数top 10,此外,他们还偏爱斗鱼直播、熊猫直播和虎牙直播三个游戏直播app,以及游戏分享社区TapTap和游戏资讯app掌上英雄联盟。极光大数据发现00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似乎比师兄师姐更强烈,00后大学生app偏好度top 3应用与学习有直接关系,而95后大学生则更偏爱百度网盘、网易云音乐和哔哩哔哩。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在一线城市大学生中app偏好度最高的应用是知乎,新一线城市大学生最爱超级课程表,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大学生则最青睐学习通。三、大学生app偏好一览表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百度贴吧是在大学生中偏好度最高的社交网络app。而陌生人社交app探探,以及游戏社交app同桌游戏、玩吧崭露头角,进入大学生人群社交网络app偏好top 10。在大学生人群中偏好度最高的网络购物app是做购物分享社区起家的小红书,其次是二手电商闲鱼。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在大学生人群app偏好指数top 10教育学习类应用中有6款外语学习app,它们是百词斩、网易有道词典、扇贝单词、金山词霸、英语流利说和沪江开心词场。大学生出行依赖公共交通,他们或会更多地选择火车、高铁、巴士、公交等公共交通解决远距离出行需求,并结合共享单车解决短距离的出行需求。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B612咔叽、无他相机和VSCO Cam进入大学生摄影图像app偏好指数top 3。游戏直播app受到大学生追捧,进入大学生人群直播app偏好指数top 5的应用均为游戏直播类app,它们是斗鱼直播、熊猫直播、虎牙直播、龙珠直播和企鹅电竞。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数字音乐领域网易云音乐一骑绝尘,以74.2的偏好度与其余进入数字音乐app偏好指数top 5的应用拉开距离。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体育类新闻资讯app腾讯体育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同时偏爱“量身定制”的小众精品新闻资讯app即刻。在短视频app偏好指数排名中,抖音短视频、小影和VUE分别名列前三名,占据了大学生的碎片时间。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大学生最偏爱的求职招聘app分别是Boss直聘、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和LinkedIn领英。报告说明1.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2.数据周期报告整体时间段:2018年3月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3.数据指标说明极光app偏好指数:极光基于app大数据挖掘建立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估大学生群体相对中国整体移动网民而言,对某款app的偏好度4.法律声明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5.报告其他说明极光大数据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关于极光极光(www.jiguang.cn)是中国领先的移动大数据服务商。其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腾讯、摩根士丹利、豆瓣、Teradata和中国移动等公司。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为app开发者提供稳定高效的消息推送、统计分析、即时通讯、短信和社会化分享组件等开发者服务。至今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70万款移动应用,30万开发者,累计覆盖超过130亿个移动终端,月独立活跃设备超过9亿,日发送消息60亿,产品覆盖了中国国内90%以上的移动终端。基于积累的海量数据,我们拓展了在大数据领域的产品,包括极光效果通和极光数据服务。极光致力于为各行各业节约开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优化业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