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复试被导师问到“你为什么要考研”,这样回答比较好!鼠猫

复试被导师问到“你为什么要考研”,这样回答比较好!

考研不同于高考,考研分成初试和复试,目的就是要选拔出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而复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面试,也就是跟导师面对面地交流,这个过程中对导师问题的回答可能都会影响你最后能不能被录取,很多同学恰恰是对面试把握不好,一到关键时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师问题了,导致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导师的提问,怎么回答才比较好呢?根据好多参加过复试的学长学姐的经历来看,在复试中,导师提问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课问题,这应该是每个学校考研必不可少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考查一个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考生在复试前好好复习专业课,在导师提问时才能流畅回答,而这类问题并不是最头痛的,复习得好就能很快回答,复习不好可能就会磕磕绊绊。而另一类问题就是开放性话题,基本上每个学校也都会有这类问题,这也是最让考生头疼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知道怎么回答才是正确的。复试中的开放性问题就比较多了,常见的是对当下时事政事的提问,需要考生了解当下发生的热点,或者是对你毕业设计的提问,看看你的毕业设计做到什么程度了,这些问题基本上还好,考生回答起来不会感到太难。最让考生头疼的是导师问“你为什么要考研呢”,或者“你为什么要跨考呢”,对于这类问题,考生基本上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可能考生考研的原因是想找个更好的工作,想深造,或者家里人让考研的,又或者是看到身边的朋友考研,但是这样回答合适么?你应该考虑一下导师提问这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导师通过提问来了解一个考生的性格,而问你为什么要考研,也是想看看你的态度,你的人生规划,符不符合他的期望。导师其实也知道大多数的考生考研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但是他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回答这个的。很多导师都想了解一个考生的规划,来确定考生是不是可以跟着做课题,是不是可以更好的有个研究生阶段。所以,当被导师问到“你为什么要考研”的时候,不要太快去回答,稍微考虑一下,组织好语言。可以从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者说是研究生阶段的规划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从你的学习、能力和课余生活来阐述你的打算,切记要层次分明,不可这里说一些,那里说一些,很容易给导师留下思路不清晰,说话没有层次的不好印象。在复试中,要知道导师想了解哪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去回答导师,对于开放性的问题,也不必太紧张,不要结结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找到回答的方向,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希望考生能在复试中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本末

考研失利后面试,HR关注的点有这些

大家好,今天我们谈的话题是考研失败之后找工作的问题。2020年考研成绩已经出来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就要面对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到底我是要出来工作不考了,还是说我先找一份工作,边工作边考,或者是说我继续一心考研?今天我们谈论的就是,你已经定位清楚自己就是不考了,要找工作,那应该如何去面对的问题,这就是第一个定位已经清楚自己不考研了。第二个就是心态,千万不要觉得说我考研失败了,然后出来找工作会有什么劣势。其实你在考研的过程中,你复习了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实对于你来说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所以你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找工作,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如果已经确定出来找工作,那接下来就是准备春季招聘的问题,这里面需要做好找工作的准备,包括简历,专业技能,初期的准备,这方面准备好,那么直接面对招聘就是显得不那么紧张。第四个就是当你已经决定出来找工作了,那么我们就得做一个工作的定位,如何选择工作,第一个就是定城市,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第二个就是确定你的岗位,第三个就是选择行业,第四个就是选择公司,如何选择一个好的企业。第五个就是面试的准备,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考研失败了,在面试的时候要不要谈这段经历,或者说我需不需要用其他的方式告诉HR,我这边由于什么原因没有参加工作。其实,你大可不比疑惑,你完全可以非常清楚地表达给HR,这一段时间,你就是在准备考研。因为对于HR来说,已经参加过考研的人,他一定会有一个正面的一个考虑,一个反面的考虑。正面的考虑就是,比较有上进心,比较有学习力,你想追求考研,你又比较坚毅。然后你又能够耐得住寂寞,这是正面的一个部分。反面的部分,是HR他会有一个担心,担心你工作之后不稳定,为什么不稳定?因为会考虑你会不会继续考研,或者说工作一段时间考研,考上了,你就辞职了。还有HR会担心,就是很多人会选择出国留学。所以,我们在跟HR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表达我们的上进心,我们的学习力,我们耐得住寂寞,这些方面都是可以加分的。在HR关心的另外一个部分,你是不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选择继续考研或者出国留学,这方面需要你给他一个比较肯定的答复,让他觉得说你入职后还是会比较稳定的,打消HR这方面的顾虑。我们在考研失败之后,去找工作,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不要觉得人的成功经历,是值得别人去肯定的,其实一个人失败的经验往往也可以很出彩。对于你失败的经历,关键是你如何去描述这段经历,如果你把失败的经历都描述成你是很有学习力,你是很努力为,这个事情精心准备了很久,但是最终的结果虽然不如人意,但是这个过程中,你做了非常多非常多持续的努力,你无悔。总结一下,考研失败之后,去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信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前面谈过你在为考研的过程中所复习的专业知识,或者说你所做的准备,其实都是对你的专业技能的一种巩固和加强。

沙我

考研复试中,面试老师提问你为什么选择考研?该怎么答?

那今天的问题是当老师问你为什么选择考研?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回答比较好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给大家理出了三种层次啊。首先第一层次的答案就是当老师问你为什么要考研时,你和老师说了大实话,比如说是我爸爸妈妈逼着我去考的啊他们说考不上研究生就找不到好工作,就赚不到钱。那像本科生的社会地位太低了,我想实现跨阶级的飞跃,我想赚更多的钱,我想受到万人的敬仰和夸赞。这些的确是大实话,肯定这是大多数考研同学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但如果你讲得这么实在,老师就会感觉诶你是找不到工作才来考研的,你是。为了钱才来考研呢,就会感觉比较庸俗啊,那印象分虽然说不至于会变差,但肯定也不会太高。还有些同学会说,我自己高考时期没有发挥好,去了一个比较差的大学,那里的环境啊、那里的师资啊、那里的硬件软件啊等各个方面都不行,还结交了比较差的同学,他们天天打游戏、追剧、吃外卖,我要进入一个比较差的同学,他们天天打游戏、追剧、吃外卖,我想要改变我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的环境。那你如果说把自己本科的学校以及身边的这个圈子啊贬低的一无是处,这样不太知道感恩的同学啊、老师听到这种回答其实心里也会不太舒服。啊所以这一类的考研原因,我归结成外部原因啊,那么你是由于外部的压力,或者说是因为家长、长辈、亲戚朋友,是关于你内部原因。还有的人回答:老师,我是因为非常喜欢这个专业才选择考研的老师。我是因为想更系统地学习这个专业的知识才选择考研的老师。我是因为非常喜欢这个学校才选择考研的。那这种回答是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去出发,从自身的角度去。太假、太空了。那我喜欢这个专业我是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呢?我喜欢这个学校我是为什么喜欢这个学校呢?你没有去讲具体,这就会导致老师面试了几百个人,问了同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考研?你为什么考这个专业?大家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哎我喜欢这个专业,我热爱这种层次的专业哎全是千篇一律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应该要讲详细,并且要有大量的事实依据来给你证明。比如我自己是教育硕士,老师问我这个问题,我就会回答说,因为我在大学期间也会去兼职嘛来补贴家用,那就会去做一些家教,有时候也会去做辅导班的老师。那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当我和小朋友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开心、非常快乐。因为那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当我和小朋友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开心、非常快乐。因为小朋友他们的年龄也都比较小嘛,就很单纯,也有相当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在大学期间呢,我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老师。因为我是真的比较享受这一份职业所带给我的快乐,所以我就毅然决然的选择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啊并且我自己也有信心,未来我一定能成为一名非常好的老师。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啊,比如你们学的是历史学这个专业,你就可以成为一名非常好的老师。个人以及朋友都劝我不要学这个专业啊,说这个专业可能太过于冷门了一些,没有实物性的用处啊,那将来可能在就业阶段呢也不太好找工作,但我自己实在是太过于热爱这个专业,太想去研究一下汉武帝建立帝王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历史成就,真的很想在这一方面可以做出一点成绩,同时我也想向身边的人证明,这个专业其实并不冷门,只要你把这个专业学好,还是可以靠这个专业吃饭,还是可以靠这个专业过得很好。当然以上是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啊,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就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一个整合,说出自己特地而来,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套话。那这期的内容就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有用呢,也请帮我点个赞。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最后呢也感谢大家的观看。

考研复试,如被问到“为什么读研”,记住这样回答最为妥当

往年在这个时候,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其他院校也只剩半个来月的时间,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复试时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准信。不管推迟多久,或者是否会进行线上复试,预判自己有机会进入复试的考研党都要好好准备。复试是完全独立于初试的,侧重于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各位导师会通过很多问题,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量、语言沟通、临场应变能力等。专业类的问题是必考,任何专业的考生都逃避不了,不过这个答案基本都是有标准的,也没有什么窍门,需要多花时间认真准备。如果你认识此学校专业的学长学姐,跟他们咨询一番是最好不过的了,说不定能弄到个小题库,复试当中出现原题的可能性是蛮大的。当然,也有导师喜欢提一些跟个人研究领域或者跟最近的时事热点相关的问题,自己可以提前去了解一下,能够回答出一个,就会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最重要的一点是专业问题中跟毕业论文或者本科期间的科研项目相关的问题,这个一定是导师们最喜欢问的,毕竟考生的科研能力在读研期间非常重要,要好好准备相关的问题。从调查看来, 最让考生头疼的其实并不是专业问题,而是开放性的问题,类似的问题不仅繁杂,且涉及面广,具体到什么程度,跟导师的“脑洞”有关。导师们问的任何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都有其目的,要根据其目的作答。比如,“你为啥选择我们学校”是为了考核考生对目标院校的了解程度,考生要着重阐述目标院校的办学实力、专业优势等魅力。跨考生最容易遇到“为什么要跨考”这个问题,其实导师是为了考核考生对未来是否有明确的规划,你就说你特别爱好这个专业,并阐述一下未来规划。这其中有一个问题被问的概率很高,那就是“为什么读研”,这是一个比其他问题更加开放的问题。说到底,有多少考生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就业呢,对于一些不读研也能顺利就业的专业,导师这么问的概率更大。导师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最大可能性就是为了考核考生的人生观,或者说是发展规划,考生最好不要直接说“是为了就业”,或者“是为了读更好的学校”,其实你不说,他们也知道的,他们最想听到的一定不是这个,就好比你去找工作,当HR问你为啥要跳槽时,你不可能直说前公司钱没给够,或者没啥前途吧?导师最想听到的是你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在读研期间的规划,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提前详细规划好自己在读研期间的研究学习生涯,并在当中体现出个人优点,让导师知道你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有这样才最为妥当。个人优点你可以从学习能力、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任选其一即可,比如你本科期间是个知识竞赛的活跃分子,你就可以重点强调一下,并以此为基点,制定读研期间的发展规划。考研复试当中的提问环节最为关键,考生们涉世未深,很多开放性的问题难以应对,但别担心,只需明白问题背后的目的,就能找到回答的方向,之后只需据实作答就可以。

无缘无故

面试过程中,hr最不想听到的四个话题,以后应聘者可千万别问了

一提到面试,大家都会觉得这是对应聘者的一场考验,考验应聘者的专业水平,临场反应速度和种种专业、非专业水平的单方面调查。但是情况也不一定是大家所想,面试不仅仅是对应聘者的考研,也是对hr的一场考验,考验他的眼光、考验他问问题和能力和判断力。既然是一场双方的考验,那么hr一定也有着自己的顾虑和不耐烦,只是这些顾虑没有展露在应聘者面前而已,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看看面试过程中,hr最不想听到来自应聘者的哪四个话题,以及原因,以后应聘者面试的时候可不要踩雷了。第一个话题,关于前公司的剥削和不公正现象:这是很多应聘者都会踩雷的话题,也是hr最不想听到的话题。应聘者为了表现自己辞职“并非本意”,或者单纯地为了衬托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都会选择一定程度抹黑前公司,也有可能真的是说出前公司的真实情况。但是无论真实与否,在hr眼中这都是你对前公司的抹黑和指责,是一种很没有道德的指责。所以每当应聘者开始说前公司坏话的时候,hr对应聘者的印象分已经下降到很低了,如果应聘者再有什么过激行为,就会让hr直接pass,再也不会考虑。所以下次应聘的时候,如果不是hr主动提问,大家尽量不要提及前公司,迫不得已提及,也尽量说得公正一点,不要有所夸大事实。第二个话题,薪资问题上过于主动:薪资,确实是检验一份工作合格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很多应聘者在乎的问题,不让提看着是有点过分了。但是薪资问题,一般hr都会主动和应聘者沟通,所以应聘者大可不必主动提起,留给对方一个不矜持的印象。而且薪资问题确实属于比较关键的问题,如果态度太过主动,或者在对方没有主动问及的情况下谈及自己之前的工资,或者说起自己的理想薪资,这其实都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了。第三个话题,关于询问公司隐私:这一点应该是所有hr都忍不了的问题,也是应聘者最没有界限的体现。在第一次面试中,如果就开始关注起公司内部的隐私问题的话,就会给人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也会让hr觉得,这位应聘者有失分寸,直接在简历上打上一个“×”。所以在应聘者询问问题的时候,尽量提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分寸度可以吗,千万不要问一些让对方下不来台,或者无法回答的隐私问题。第四个话题,过分渲染自己的各种经历: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出现在刚刚走出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身上。因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只能在简历上渲染自己在学校的经历,诸如“参与过学校大型晚会的举办”、“入围过校园年度十大歌手”等等,甚至恨不得把自己成绩班级第一都写在里面,在面试的时候也会就这些问题做一些长篇大论的阐述。要知道这些都是鸡肋,属于可有可无的经验,在hr看来几乎没有沟通的必要,把珍贵的介绍机会放在这里,不如多介绍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准备一点自己的作品,这些反而更靠谱,更能让hr产生好感。所以说,应聘者面试的时候,记得要避开这个四个雷区,展示自己也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和hr谈话的时候也不要太过放飞自我,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整理好自己的思绪,保持好一个良好的状态去面试。

打雪仗

考研百科:人事档案是什么?

考研百科说明 考研百科是全新栏目,每天为大家用精炼的语言科普考研基础常识,以及基本常识性问题,帮助广大考研小小白快速上车~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人事管理和服务的依据。与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办理人事手续、工龄计算、养老都有关系。毕业生毕业后,学籍档案就转换成了人事档案。1、毕业后档案存放1)由工作单位保管(这里特指具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2)发回原籍(生源地户籍的所在县,区的人才服务中心)3)暂缓学校保管,有两年期限,过时间就要自己处理否则学校会将其打回原籍4)挂靠档案在就业地所在人才市场2、投递方式教育部规定学生档案在投递时须使用邮政EMS专用通道或邮政机要两种方式,不允许以其他形式投递,不允许自取或委托他人代领。(若个别学校将档案给本人投递,毕业生应尽快将其交给档案保管地,不能私拆与私藏)还要及时查询EMS档案是否寄到目的地。查询时限一般为一年,一年后EMS则不再办理档案查询业务。温馨提示:档案不能私自拆开,更不能自己保存,否则超过两年即成为死档,如果档案在自己手里则应该尽快向人才服务机构咨询

乃不自得

“非全”研究生:你所不知道的关键信息?

对不起,我们不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对不起,你不符合报考条件!对不起,你不符合落户政策!对不起,你的学历不在申请补贴范围之内……有网友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某地两所学校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原因只是毕业证上写有“非全日制”四个字。这都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现实当中遭遇的尴尬。明明也是研究生,为何处处“区别对待”?这个文凭不仅对求职没有帮助,反而成了拖累,求职被拒,落户被卡,申请补贴无门。持有此种文凭者不由感叹:“文凭多几字,人生差一截”。你解释没有用,你搬“规定”也没有用,为此大声疾呼“撕掉歧视标签”,打破“僵化招聘模式”……然而还是没用。对于这种情况,本号也是同情,面对求职被拒,心里有多么着急多么心焦啊。但是,着急没有用,心焦帮不了忙,还得冷静思考这是为什么。如此才能拨开迷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任何事物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此事也不例行。这是一个专业问题,不是看热闹的事,看热闹者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许多人仅凭一些信息碎片大发言论,针对表面现象发表见解,并觉得自己的认识准确公允。其实如果你是外行,只能说是在看热闹,根本不可能看出门道。就像医生看病,一些门外汉说起来条条是道,实际上不着边际。拿“非全”“学历歧视”来说,如果是内行,既会从“非全”角度看问题,也会从招聘单位角度去分析,还会与其他学历人群联系起来观察,从而得出比较中肯的判断。下面就此透视一下“非全”这个问题,其中就说出了许多门道和外行难以理解的关键信息。(本文以旁观者的身份说点真话,希望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不同见解,欢迎讨论)(1)“非全”研究生求职被拒的根源?不用进行名词解释,从“非全”研究生的话语中就能觉察出“非全”研究生的几个关键信息。“我们是2017年后统招的”,这句话隐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层,非全日制研究生原来是非统招,说白了就是高校随意招录,用一些人的话说“交钱就可以上”。第二层,现在变成“统招”了,程序严格了,标准提高了,这就是现在与过去的不同之处。第三层,尽管招录方式变了,但他们也承认“非全”还是“非全”,并没有变成全日制,性质并没有变,两种模式,两种文凭。不排除某些高校在招录时与全日制是“同一考试题、同一分数线、同一培养标准”,可这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进门”也许相同,“进门”之后却有不同,“出门”之时更有不同。同一培养标准不假,但毕业时是否达到同一标准则难以确定。一个是在校以学习为中心,一个是在职以工作为中心;一个是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个人是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2016年的最初文本看,在设计上两者就有差别。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有何不同?)这就是说,全日制研究生是为没有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或是参加工作后辞职考研者准备的求学途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在职人员终身学习、在职提高准备的进修途径。尽管两者都是统一招生,但差别是明显的,这和一本、二本、三本以及大专都是统一招生一样。由于是新生事物,一些高校和考生对当初文本的理解难免出现偏差,以为统招了,两者就一样了。极少数应届本科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考上全日制研究生,于是就上一个“非全”研究生(一般都是调剂)作为权宜之计,边学习边找工作,毕业之后再与全日制研究生同台竞争。一些人自以为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然而这种“自以为”并不代表用人单位也如此认为。这或许是极少数“非全”研究生求职被拒的根源,因为如果原来有工作并坚持边工作边学习的真正意义上的“非全”研究生一般是不存在求职问题的。他们拿到双证之后,往往是向所在单位申请相关待遇(如果所在单位有这方面规定的话)。对于这个至关重要的信息,许多围观者是不了解的。(2)“没有闲功夫跟你玩歧视!”从上述分析可知,求职被拒的“非全”应该是本科毕业生之后没有找到工作、“全日”在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之后就觉得自己与全日制没有差别,一旦求职被拒,难免产生“被歧视”的心理感受,觉得非常委屈。这应该是学校和本人对文本误解的结果,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凭当成了同一文凭,可是用人单位则不认可。其实逻辑关系还是极为清晰的。现在的“非全”研究生与以前的在职研究生虽然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用人单位对于以前的在职研究生学习过程太熟悉不过,对其学成之后的学历含金量也太清楚不过,一听到“非全”研究生就会条件反射般联想到原来的在职研究生。这是用人单位拒绝“非全”的原因。在一些人眼里,你是“非全”,表明你是在职,你已经有了饭碗,为何要跟应届研究生抢饭碗?这也是许多网友不支持“非全”的理由。正是因为如此,面对“非全”研究生的叫屈,绝大多数单位特别是企业坚决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明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等于没读。我的单位我作主,聘谁不聘谁,单位有自主权,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尽管一些“非全”研究生心有不平,但这就是现实。一位资深HR面对“非全”研究生的质疑,轻声细语而又略带愠恼地说,“我们很忙,经常加班加点,只想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人。我们的招聘条件是根据工作需要、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和人事管理经验归纳出来,没有闲功夫跟你玩歧视!”最后他还告诫对方,“如果你总是戴着歧视的眼睛,而不是根据自身条件寻找职位,结果你已经知道了。”举个例子补充一下。前些年,某单位的下属机构负责人向人资部门诉苦,你们看,6名教师5个女性,一个入职不久尚在熟悉工作,两个怀孕要求减少课时,一个刚生孩子不能正常上课,你们说这个工作怎么办,布置了那么多的工作我去找谁干?今年无论如何,你们得招聘两名男教师。不用诉苦,HR心知肚明,早就决定不再招出女性了,但招聘简章绝对不能声明“要男不要女”,否则有可能陷入性别歧视风波。HR自有办法,自然能够达到目的。这就是当年“性别歧视”舆论环境下逼出来的办法。这是歧视吗?这是工作需要!可是,求职者或是不了解情况的评论者却戴着性别歧视眼镜在观察,根本不知也不管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你也没有办法。用人单位的办法是,惹不起,躲得起。“非全”研究生弄出的这场“学历歧视”或是“唯学历论”舆情,似乎正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吃一堑长一智,估计经过此次风波之后,许多单位在招聘中高度戒备“非全”风波,套用当年应对“性别歧视”的办法,“非全”学历者求职境况不见得就有改善。(3)HR没有傻到只看学历的程度!一些人习惯于指责招聘单位“学历歧视”、“唯文凭论”、“招聘模式僵化”,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源工作一无所知情况下的贴标签的结果,或是为了故意炒作而套用敏感词语的结果。久经沙场的HR并不傻,更没有傻到只看学历的程度——不管有无能力,见高学历就收,有这样的HR?他们不仅经验丰富,而且眼光独到,筛选应聘者精准高效。将学历作为招聘条件之一是人才市场的基本做法。原因极其简单,提高招聘效率。HR比谁都知道,学历不等于能力,但能力并非凭空而来,经验和统计都告诉人们,在非单纯体力劳动中,工作能力与学历正相关。所以,高校招聘以博士研究生为起点,中学招聘已经趋向于硕士研究生,一些宾馆柜台服务员早就是本科学历了。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只要发布招聘消息,求职者立蜂涌而至,如果不是设置学历关卡,招聘人员有可能无从下手。在挑选余地极大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已经形成了按招聘条件逐步筛选简历的办法。就学历筛选而言也有步骤,一般是先看学历层次,不选高、不要低,适用即可,许多单位也不要博士,并非一些人想像的那样唯学历。再看专业,用人单位是找员工不是找学历,如果专业与岗位不符,立即剔掉。三看文凭类型,一般按照全日制双证、全日制单证、在职文凭、专升本等顺序进行选择,许多单位只取全日制双证。HR不是傻子,没有那个单位在招聘当中只看学历。学历只是一个前提条件,或是一块敲门砖,学历之后还有许多挑选环节,比如基本知识笔试、专业能力考察、人品素质分析、工作经历识别,即使录用之后还有试用环节。一些人认为的“唯学历”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用人单位需要有经验的成熟员工,只招在职人员,一律拒绝应届毕业生。如果用人单位需要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还会通过猎聘的寻找合适人选。如果说歧视,这处处都是“歧视”,一个条件的确定就是对条件之外求职者的“歧视”。通过筛选学历的办法缩小选择范围并不违法,也不违反行政规定,是用人自主权的体现,而且只是第一道程序。从上介绍的筛选简历方法和招聘不同人才的途径中应该知道,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基本没有“学历歧视”、“唯学历论”的概念,这是外行给用人单位贴的标签。(4)正本清源,回归非全日制研究生本位。面对“非全”“学历歧视”舆情,虽然个别单位作了回复,称不知道新政策,还道了歉,但绝大多数单位还是按照既有规定办事,只录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从社会舆论来看,此事也有些尴尬,即便有“统一招生”、“双证齐全”、“同等效力”等的加持,“非全”研究生也未获得社会普遍认同,毕竟差别是明摆着的,用人单位也不可能按照求职者的想法行事。有的也在问,“非全”研究生你不脱产上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甚至还拖家带口的,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心里没数吗?人家泡半年图书馆才写出毕业论文,你一边上班一遍写论文,查了多少资料,做了多少分析,写出来的论文能够一样吗?虽然都是研究生,“非全”的含金量与全日制的含金量真的一样吗?如果“非全”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那才是悲哀,这等于说全日制研究生白白浪费时间、精力了。有资料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已经是统一考试、统一招生,但许多高校一直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从考生方面看,绝大多数不考虑“非全”,也不愿意调剂到“非全”,即使是工作之后再考研的人员也是如此,对于应届毕业生更不用说,还没有工作呢咋就成为“在职”了。正是因为如此,许多高校为了保证招生规模,往往采取降分以求的办法,但也难以保证招生计划的全部落实。不少高校招生简章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人员”,这就正本清源了,回到“非全”设计的初衷。这意思是说,如果应届毕业生不就业而报考“非全”,那是你本人的事,除非你特别坚持,否则也是不取的。“非全”本来定性为“进行非脱产学习”,是在对原来在职研究生“交钱就能上”、“到时候就发文凭”“变相买卖学历”等情况进行整顿、规范之后启用的新标签,目的是与原来的“在职研究生”相区别。这是为在职人员终身学习、在职提高开辟的进修渠道,质量比原来更有保证,但“在职”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能否达到全日制的水准也有待实践检验。(5)不在一个频道对话导致的舆情。从以上行文中可以看出,对“非全”的理解出现了错位现象。一种理解是,“非全”是在职研究生的升级版,本质上还是在职学习,质量难有保证,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提并论,因此应该区别对待,叫屈就是矫情。一种理解是,“非全”就是全日制研究生的不同形式,因为都是应届本科毕业之后“统招”的,有的还是“同一考试题、同一分数线、同一培养标准”,两者都不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求职当中应该一视同仁。这就是上文所说的学校和考生双方误解造成的误入现象,应该是极少数。这些人确实太冤,本来没有工作过,却被当成了通过在职提高学历这个跳板的跳槽者,被招聘单位断然拒绝。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同理解,双方不在一个频道对话。归结一下,对于“非全”研究生,包括两类求学者,一类是已经就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类是本科毕业之后没有就业,误入“非全”研究生,也是“全日制”在学习,叫屈的就是这些“非全”。可是用人单位不了解这些,还是理解为以前的在职研究生。这些误入的少数“非全”研究生者怎么办?还得面对现实。毕竟是误读之后的误入,木已成舟,改是改不了的,对此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抱怨也是没有用的,尽量寻找能够接收自己的单位和适合自己的岗位才是正题。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本事将证明一切,只要自己有能耐,“非”字就不是障碍,毕竟用人单位还是以能力为重。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对于这些本科毕业生之后没有工作过的误入“非全”的求职者,应该多些理解,多给点机会,多听他们的解释,不要不假思索就将他们划入在职研究生的另册。他们也是一张白纸的求职者,与写满文字的纸张还是不同的。网友们,上述只是一家之言,但却是实情,不知您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围绕此题发表高见,供阅读者借鉴。(本文为原创,首发;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精神病

人力资源部总监:研究生毕业后,不看你在校的这些表现,而看这个

人力资源部总监:研究生毕业后,不看你在校的这些表现,而看这个最近一段时间,恰逢毕业季,很多用人单位,都纷纷进驻各大高校,招聘人才,对于很多单位而言,特别是一些比较年轻的公司,人员流动是特别大的,这也就决定了,需要很多新鲜血液的补充,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人才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人才如何受到人力资源总监的青眯进入企业,是很关键的一步,进入企业后,人才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当下这个阶段,对于研究生来讲,即便是能力在强,在一些时候,想要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也是需要平台做起点的,前段时间,和知名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沟通,讲到目前比较青眯的研究生的标准,在一些事情上面,有些出乎意料,仿佛是不按规矩办事!按照常理来讲,人力资源总监招聘人员时,首要看的应该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一些表现,或者是某某学生会的干部,社团的负责人等等,但跟人力资源负责人交流时,他们指出,现在看的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点啦,更多的是看的这点。大学期间各项证件各项荣誉证书,在大学里面,可能平常不显山露水,但当自己真正用到的时候,就有深切的体会啦,前段时间有一个学生,去企业应聘,当时应聘的有十几个人,最后人力资源部门在审核时,需要一名在大学校园里面取得过省赛获奖证书的研究生,而正好这一块,只有一个人有这个证书,自然而然的他就脱颖而出啦,成功进入企业,并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岗位。其实目前在大学校园里面,很多学生对各项比赛,都不是特别的感冒,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老师不催学生,学生不带动的,基本上都是推一推,动一动,很多学生感觉这些事情都是为老师做的,甚至前段时间,还出现了学生举报老师的情况,讲老师为了职称,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明确一点,在职称方面,除非是老师亲自指导,学生取得了比较出色的成绩,像某某比赛国赛一、二等奖啦。这些还能够在职称方面有一些帮助,起不到特别实质性的帮助,只是说有一点帮助,例如可以获得职称评选的资格,其他的还需要靠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积累,通俗点讲也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熬资历。但这种比赛除了最后的结果有纪念价值之外,也有一定的含金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能够结实到很多优秀的小伙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这里面的收获不是一星半点。人力资源总监之所以非常重视这一块,是因为在这个参加各种比赛的过程中,能够锻炼个人的交际和为人处世的能力,这在以后的企业管理和公司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定帮助,起点相对来讲,比较高一些。对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取得的各种荣誉,在未来踏入社会后,产生的重要影响,你怎么看?欢迎讨论交流!

野战排

考研机构眼中的考研面试:一场职业HR的狂欢,但与考研面试无关

现在已经二月份了,距离2020考研初试成绩出来差不多还有两周,很多考的不错同学已经投入到考研复试复习过程中了。那么,考研机构也开始复试宣传了,由于院校和专业课具有差异性,他们把宣传火力集中在了面试环节,由于无法进行专业课面试讲解,很多考研机构只能讲着装、发型以及一些常规问题等,而且几乎都是进行过分解读,参加过考研面试的同学都知道,考研面试一般涉及英语、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环节,其中专业课面试环节才是重中之重,一流院校会注重英语。着装、发型以及一些常规问题,并非核心问题,但是考研机构肯定不能放弃复试盛宴,完全把考研面试想象成一场一群职业HR招聘戏码,把一个很平常的问题都分析得暗藏杀机,只能通过夸张解读常规问题来博得关注,反而没有一些个人账号分析得好。大篇幅介绍礼装模拟场景中一个考生推门进屋,很垮地坐在椅子上,不停抖腿,还可能是奇装异服,女生可能还大口红,香气四溢等。面试的时候学生装,干净整洁,男生不需要西装革履,又不是去地产面试,女生不化妆或淡妆,不要喷香水,不要涂指甲油以及时刻有礼貌等就可以了。面试是多么紧张的环节,相信这些基本的东西考生都了解,没人会傻到在面试中学"葛优躺"瘫坐在椅子上,还抖腿吧。不要老拿一些特别极端的例子来讲,当然这个场景还好,起到一些提醒作用。下面这个模拟场景就过分解读了。过分解读常规问题模拟场景中一个老师问:考生,谈一谈你平常空余时间都喜欢做什么事情?老师一转头内心独白是:其实我并不关心考生平常会干些什么事情。问她这个问题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他平时具有内在驱动力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他具有内在驱动力的事情正好跟咱们研究相关的话,那我是会选择他的。看到这里只想说,这老师心机很深呐。这哪是老师,摆明是后宫的娘娘。下面分析一下这个自嗨场景的bug在哪里?首先,面试的时候一般4个及以上老师,这个问题仅是一个老师问的,而且这一个问题也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那么学生在回答这个常规问题的时候,最差的回答能差到哪里去?不可能傻到说自己天天打游戏吧。这一个老师就能决定录取或淘汰他吗?其次,复试分笔试和面试,按照综合成绩录取。最后,很多普通院校的学校没有条件,没有科研平台,大学四年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核心期刊,什么是SCI。平常怎么关注研究,更何况做实验了。你这个问题就是摆明告诉普通院校的学生别考研了,考不上的。就算有人复试准备,也只看看心仪导师的研究成果吧,问这个问题的老师也不一定就是他心仪导师吧。不是他心仪导师的话,听到他说别的老师的研究内容,和自己研究无关,就能淘汰他啦?很显然是过度解决常规问题。老师问个问题,也许就是想了解一下你的大学生活,也不是每个老师问问题都奔着科研去的吧?除了学习,不能有其他爱好了吗?难道这些老师也都是天天在搞科研,没有其他业余生活了?难道我的学习内容一定要和问问题的这个老师的研究内容相关吗?导师没有那么死板,也没有那么多心机。这种常规问题,事先组织一下,有学习,有其他爱好(游戏也可以说,不要沉迷就好,也能锻炼团队沟通能力,关键看自己怎么说),常规答就可以了,不要特异迎合老师,除非问这个问题的老师恰好是你心仪导师,可以啪一下马屁。模拟场景中还有类似的问题:"考生,谈谈平常都读哪些书?",转头内心OS说:"其实他并不感兴趣考生平常喜欢哪些书?她也不想听考生把书单的内容再读一遍给他听,非常无聊。他只想去了解一下考生平时的知识储备够不够,看书的方向跟他的专业研究相不相关,如果相关的话,会选择他"。只能说这些考研机构脑洞太大,压根不实事求是,瞎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一群本科生装考官模拟面试看到这个视频,就一个词来形容,不伦不类。一群可能都没读过研的工作人员来装导师,问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考我们学校?你成绩怎么样?等等,请问能考察出来啥。压根没触及面试核心,专业课问题,英语问题为啥不问?考研不是考公面试也不是招聘面试,所以生搬硬套只会邯郸学步,但凡参加过考研的都会觉得太假了,大忽悠。考研机构的套路随着考研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市场也就越来越大,所以考研辅导机构也就越来越多,但是主要集中在考研初试的公共课,复试由于院校差异和专业课差异,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考察的都不同。如果想大规模做专业课复试成本比高,请老师只能是考上的学生,更换频繁,教学水平很难保证。而且复试环节又比较多,笔试,面试,综合等,所以只能小规模做做。但是毕竟复试也是一块大蛋糕,初试环节竞争又大,所以很多机构开始从综合面试下手,利用小视频,开始宣传,营造紧张氛围,有的机构直接把自己辅导公务员面试或职业HR招聘面试那一套给搬过来,把每个导师都想象成职业HR一样,每个问题都有极强的目的性,也不考虑实际情况,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考研面试环节,常规问题自己可以搜一下,准备一下,就可以了。重点还是专业课,有的学校比较看重英语,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这种常规问题上。面试环节灵活性比较高,很多老师问问题的方式是通过你的回答,然后寻找下一个问题。比如说,开始可能问你哪一科目学的比较好,然后接着问你这个科目相关问题,或者问你毕业设计做的啥,针对毕业设计问问题,还有可能根据你的简历问你问题等等。总之面试是十分灵活的,遇到实在不会的,要坦诚,以后会注意学习。然后,可以说和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表明你也是在学习的。除了面试,更要把笔试复习好。先保证笔试,再来针对面试环节进行准备,可以加入目标院校复试考研群,在那里学到的东西远比看这些考研机构的复试视频要有用的多。

非常美

国内HR招人鄙视链:垫底的居然是研究生?

2021考研进行的十分顺利,有的考研人已经拟录取了,有的考研人也在认真准备复试和调剂,可那些考研失利的同学们呢?其实到最后,逃不过找工作、考公、考编、留学、二战这几条路。但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与往年情况有亿点点不同,尤其是计划参加春招的应届生和海归留学生...1、909万应届生,真·一岗难求!!!根据最新春招就业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33.9%。随着考研成绩和国家线的公布,更多应届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1.4倍,这是个什么概念!!好消息是——受后疫情影响,岗位也多了,各大企业都需要吸收新鲜血液,因此应届生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了121.1%。2、国内HR研究生学历鄙视链985研究生>985本科生>211研究生>211本科生>北美研究生(非常青藤)>北美本科生(非常青藤)>英国本科生(非top5)>英国研究生(非top5)>澳洲研究生>澳洲本科生看完这个,其实前四是没有太大悬念的,但是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因为对于我们学财务的同学来说,财经院校的排名更有说服力。比如四大在招人的时候真是“偏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强校以外,对于很多财经类院校也是非常青睐的另外,不少留学生表示哭晕在厕所,有人这样形容这两年的海归留学生:国内遍地的海归、满街跑的一年硕,海归身份不再值钱了。尤其是在国外读了一年书就拿到硕士文凭的”一年硕“,更是受到了名企HR们的集体围攻,质疑你的学历水分大!以至于有网友公开发帖吐槽起来:讲真,很多国外留学硕士真心不如国内普通硕士。3、国内HR青睐第一学历是985、211?“抱歉,你的条件与我们公司的要求不太符合!”HR表示:我们更倾向于第一学历是985、211的学生。很多企业都有个“唯本科名校论”。顶级咨询公司、国内券商、国外投行更是明确标注“本科阶段必须为985/211学校”。不知道在看这篇推送的有多少是二本或曾经是二本的同学,我想你们中的大部分人会在上学时上网搜索“二本”“二本好不好找工作”“二本能进XX吗”等等这类的关键词,这其实就是学历焦虑的表现,但至少你们已经能够去勇敢面对现实了。然而现实也确实和你们所想的一样残酷,即使许多大企业在进行校园招聘时不会明说只要本一。但HR在进行简历筛选时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就会以学校层次作为筛选条件,而有些大厂甚至会直接明说只要985/211本硕。即使你已经考上了985硕,但本科不是211他们也不接受。4、双非或二本的同学如何应对? 1. 考研不得不说,考研是双非/二本学生摆脱第一学历最便捷的方法。“双非逆袭985”、“二本出身,考研985终上岸”这类的话题无论是在哪个社交平台都备受关注。而作为双非/二本的学生,想要逆袭考985、211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要比普通人更多。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确定好院校和专业,不要一头雾水,一天换一个,方向错了,你剩下什么努力都难以弥补。考研是一个很艰苦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双非想要考985/211的同学,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决心,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去考985/211院校,否则可能只是白白浪费时间。2. 考编/考公疫情之后,越来越多人谋求稳定,扎堆进入国企以及事业单位。曾经我们对“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嗤之以鼻,一心只想北漂、沪漂,如今经历过社会毒打,才惊觉体制内真的香!3. 考证学历不够,证书来凑!在求职中,拥有相关的证书,无疑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来选择,毕竟有一两个专业证书找工作时也更有底气。如果你现在正处在学历焦虑的状态下,那么请正视现实,勇敢地面对,而不是每天怨天尤人。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是迈向上流社会的必经之路,教育的存在有它的价值,且不容否定!多做出一些努力,没准就会有一些改变。考研读研读博不过2-4年时间,我们的人生七八十年,重视这段经历,你会认知到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