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十三五”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发生重大的历史性转向,人口国情也出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突出表现在人口发展形势呈现出数量、结构、质量、分布等多方面交织交错的新格局。立足人口新国情,展现以人口研究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担当,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人口理论体系的新成长点。构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治理需求的人口研究综合体系,成为人口学界的新使命。新时代人口新国情的主要特征人口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人口规模、结构、分布、素质等要素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国情。总体而言,新时代中国人口新国情的主要特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人口规模呈现增幅减少、增速缓慢的新态势。“十三五”期间正值生育政策调整的生育高峰期,当二孩补偿性生育的累积释放完毕,出生人口数量逐渐回落。受育龄妇女规模缩小、生育意愿持续下降等因素长期累积影响,“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规模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将持续缩减,甚至将经历从增长到下降的重大转折,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人口规模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低速惯性增长特征。同时,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直接干预能力的下降,家庭内部约束将逐步取代外部控制,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生育水平的关键因素,国家将逐渐转向以降低养育成本、减少工作与家庭冲突、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等措施对家庭提供抚育支持。第二,人口结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十三五”时期的生育政策调整仅带来出生人口规模短暂的回升,但未改变长期的发展趋向。“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加速下降,人口红利进入下行通道。老年人口规模、家庭户规模、总抚养比将大幅提升,2020年后,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逐渐进入中度老龄型社会,并预计于2035年前后迈入超老龄社会,少子化、高龄化、空巢化与老龄化等问题并存,对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提出了更大挑战。与此同时,适婚人群的婚恋心态逐渐转变,离婚率、初婚年龄、同居率呈现上升趋势,与低生育意愿叠加后,造成平均家庭户规模下降,家庭户数量将持续增长,且增速将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加剧空巢家庭等问题。第三,经济转型遭遇人口素质提升的新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大规模投资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积极效应逐渐显现,我国人口素质与人口质量不断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基础。但现阶段,我国人口整体素质仍显著低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质量提升速度也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人员中低教育水平人口占比仍然较高,加剧了数量型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未来如何更全面深入地提高人口教育和健康素质,以弥补人口红利下行的负面导向,是人口研究与政策构建亟待进一步解决的新议题。第四,人口区域性不平衡问题出现新动向。受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情况影响,我国人口持续向超大城市集聚,人口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城镇化发展不平等、人口分布和公共资源配置不均、城市生态恶化和城市病频发等问题仍然突出。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和流动人口猛增,单个“人口流动”事件逐渐扩展至群体性的“流动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融合成为人口研究的关注重点,并逐渐深入到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共担人口研究新使命与其他学科研究相比,人口研究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强调从动态、变化而非静止、僵化的视角审视人口发展形势的新动态、新机遇。因此,面对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口研究应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发展本土化的研究话语体系,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人口治理思路创新和重大人口战略转变。第一,重构适合中国人口新国情的人口研究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我国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人口问题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不同,具有独特的生产与再生产规律,并呈现出规模大、转变快、问题复杂等特征。同时,我国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制度背景,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与我国本土人口政策实践紧密结合。为更好地回应人口发展新需要,人口研究应重新审视新时代研究定位,减少对西方理论的路径依赖,创新人口治理思路与治理理念,植根于人口转变规律与中国国情,立足中国研究语境,在本土人口实践中提出学术性命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及治理理论。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并深刻洞悉人口发展规律,才能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本土化理论话语体系,更好地推动人口理论及方法创新。第二,强化人口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以互通创造发展新机遇。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关键性因素,其发展新转向的影响不止局限于人口领域,而是广泛作用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等多个面向。因此,我国人口研究应与政治、经济、医疗、技术等多领域不同学科交叉渗透、有机结合,调整自身功能定位,培养具有人口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研究人员,推动综合理论体系构建,从而更好地预判未来治理风险,转危为机,孕育发展新动能。第三,充分发挥人口研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智库作用。人口研究作为顶层设计的直接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未来需要在积极应对人口发展新形势上探索更多新思路,强化研究整体思维,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中长期的分析和预测,更好地应对新时期人口考验和挑战。同时,由于中国人口治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人口研究还应关注基层对人口治理多元化新途径的探索,以基层人口实践呼应宏观设计,减少政策割裂,实现顶层人口制度建构和基层人口治理实践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联系,切实提高中国人口研究能力与治理水平,更好地以智库建设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有效预判和防范社会重大风险问题,推进人口问题科学决策,高效实施人口相关政策,合理优化人口决策机制和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换。第四,推动中国语境下的调查数据整合和分析方法创新。人口研究强调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人口分析技术是利用现代数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理论和研究手段,整理和分析各种人口调查数据,从而对人口现象及其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联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面对我国人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人口研究不应流于纯理论视角,而应关注人口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状态、约束条件及治理机制,重视调查数据的作用,完善人口调查方法,整合各部门调查数据,构建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提高运用研究成果来化解未来人口矛盾和风险的能力,以时代化、创新化、操作化为原则,提升人口研究的应用性,从而积极适应和主动应对人口发展新问题。此外,还应进一步创新人口分析技术方法,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整理人口调查数据,探索大数据技术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实现对人口现象及其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联系的深入理解。总之,我国人口形势正处于转折性变化的重要时期,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因素,也将对人们的生育、死亡、迁移等产生影响,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口发展矛盾交织,一系列问题的叠加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立足人口新国情,把握人口研究新成长点对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契机,调整人口研究的理论路径和分析方法,尤其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诠释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构建适应发展形势的相关政策、实现前瞻性谋划应对,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中国日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 王晓东)近日,中国人口学专业领域的唯一一本纯英文学术杂志《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宣布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将借用Springer Nature强大的传播渠道助推中国人口学研究学者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据该杂志的执行主编刘鸿雁介绍,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面向全球、聚焦中国人口与发展的英文学术期刊。该期刊在英文杂志《当代中国人口》(China Population Today)基础上改版而成,于2017年正式创刊,每年出版四期,16开。2018年开始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由该出版商向国际进行推广。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主要刊登中国人口及相关领域的原创论文、政策评论和研究报告,内容涵盖人口理论、人口统计、人口和卫生计生政策、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以及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女性人口、老年人口、就业问题、中外人口比较等最新综合研究成果。刘鸿雁表示,该期刊组建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人口学者构成的学术委员会,并组建了规模庞大的匿名评审队伍,采取匿名审稿,还聘请熟悉中国国情且母语为英语的英文编辑专门为出版的论文进行语言润色。他说,中国人口学的发展特别需要这样一本纯英文学术杂志。杂志创刊之前,主要国家都有自己的人口学专业领域的英文学术杂志,唯独中国缺乏。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大国,创办一本纯英文杂志非常必要。而且中国人口学的发展早期一直在国际人口学界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受到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人口司的指导。中国人口学一直有着与国际交往的良好历史。刘鸿雁表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致力于打造国内人口学专业知名刊物,争取纳入国际主流人口学研究的数据库,包括POP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ProQuest 数据库》等,定期组织国际人口学发展前沿领域的高端学术专题会议。未来几年内将努力打造成世界人口学知名刊物,进入ESSCI引文和SSCI引文,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杂志未来会更加注重杂志论文的质量,鼓励学者发表高水平的英文论文。刘鸿雁介绍道,《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杂志也会根据人口学界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学术讨论,在论文筛选上是客观、中立、自主的。学术成果不仅向国际传播,也会向政府官员传播,提高学术成果的影响力。他说,很多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很有创新性,甚至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但是却很少被国际所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主要目标就是将中国学者的论文推广到国际人口学界。2018年开始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由该出版商向国际进行推广。也就是说,只要中国学者的人口学论文发表了,在国际人口学界将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引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际人口学知识的积累,也有助于中国学者的研究在国际上传播。(编辑:严玉洁 于熙)
“俄罗斯远东以及日本北海道地区的经验显示,更低的生育率与人口加速负增长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进而陷入一种‘人口负增长陷阱’。”近日,由国家卫健委直属事业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期刊《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12期刊发了一篇题为《城市化、低生育率与人口负增长》(简称《城》)的文章。该文作者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以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苗国。《城》文称,“低生育现象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重要人口特征。世界范围内,无论是人口膨胀还是人口收缩的国家与地区,在经济规律驱使下,人口向城市集中、向大城市集中是普遍趋势。城市化具有抑制生育水平的能力,城市化与低生育率不仅导致人口负增长,而且还有促使人口空间极化。”文章分析了美国、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德国的案例。其中,文章认为,“日本与俄罗斯推行积极的鼓励生育以及人口区域调控政策都无法撼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人口加速负增长使得偏远地区‘空心化’,甚至部分地区重新演变成‘无人区’,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城》文指出,“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的爬坡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育率将越来越低,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中国城市化水平继续上升,叠加当下极低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未来人口加速负增长的效应将会与近邻如出一辙。”在两位作者看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社会第二、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更高,特别是文化素质。这必然驱动家庭由投入孩子的数量成本向质量成本转移,市场经济促进人口城市化进程,遂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衍生出大城市长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新生人口无法填补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流失,造成非核心区域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收缩。大城市对青年人口的‘虹吸效应’导致乡村与落后地区遭受更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这是周边国家的现实案例,也是我国正在经历的现实。”公开资料显示,《城》文作者之一的陈友华出生于1962年7月,自1980年起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和德国马尔堡大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系,并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公益与慈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另一位作者苗国出生于1984年 3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刊发上述文章的《人口与健康》杂志由国家卫健委主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其中,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开展人口科学、人口健康、人口和家庭发展相关领域研究,开展人口与发展领域调查评估,卫生健康信息化工程,开展人口、家庭、卫生和计划生育舆情监测及信息咨询服务、政策宣传、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是长期服务于国家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家智库。(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现在是 2020 年 11 月 1 日上午 9 点,九个小时之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启动。最快一小时内,就会有社区工作人员敲开你的门,对你完成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在中国,人口普查是如何进行的?前几次的普查究竟查到了什么?1953 年,中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直到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颁布,正式确定了每十年普查一次的步调,年份尾数为 0 的那一年,你就要跟普查员见上一面。要搞清楚全国 14 亿人口的情况,必须保证普查工作有序展开,主要分三步。首先是摸底调查。普查方案制定下来后,普查员要用 20 天的时间进行实地勘察,包括小区范围、楼层数量、住户分布,编绘出《普查小区图》和《户主姓名底册》,对社区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第二阶段,正式普查。你需要回答关于住户及个人基本状况的 19 个问题,比如公民身份号码、户口登记地等。11 月 16 日之后,如果你足够幸运、成为全国住户里随机抽取的 10%,普查员还会再次上门请你填写长表,包括住房、工作、婚姻等 48 项内容。相比往年的纸质版表格和手持终端,今年你在自己的手机上,用普查员给你的填报码和初始密码,也能完成短表的填报。我们需要多少普查员,才能在 40 天内完成如此浩大的调查?一名普查员大概要完成 250 人的登记,同时每 4~5 名普查员配备 1 名普查指导员。根据官方估算,今年全国需要约 700 万普查员和指导员。如果你符合招聘条件,也可以投身浩瀚的普查工作中,每登记一户到手 15~25 元。采集到的数据将进入公安和医疗系统,与内部的户籍、出生和死亡情况进行比对和校正,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真实,最后层层上报并汇总。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知道人们报的数字没有出错呢?以年龄为例,它是最容易出现误报的项目。这是印度 2011 年人口普查的年龄分布:你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每隔五岁左右,就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我们帮你仔细算了算,年龄尾数为 0 和 5 的人数是平均人数的 1.71 倍。在人口统计学里,对于这种报年龄时偏爱「凑个整」的现象,我们可以用「惠普尔指数」来刻画,它是评估年龄数据准确性最简单的计算方法,用来检验人们是否对某个年龄尾数有偏好。在 23~62 岁年龄段,我们将尾数为 0 和 5 的人口数除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再乘 5,就能得到惠普尔指数 W。假设 W=1,表示年龄没有偏好;假设 1<W<5,则表示人们上报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偏好尾数为 0 和 5。刚刚印度的惠普尔指数就是 1.71。但这样的方法存在缺陷,它只能评估尾数为 0 和 5 的整体偏好,假如数据偏好尾数 0 而回避尾数 5,就会相互抵消,得出一个看似风平浪静的数字。于是,人口学家继续完善并发展出新一套计算方法。通过上图的公式,我们将 0~9 共十个年龄尾数分别计算一遍,就能得到各自的尾数别修正惠普尔指数 Wi,进一步计算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总和修正惠普尔指数 Wtot。用这种方法检验我国近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年龄尾数存在一定倾向,偏好 7 而回避 9,总体上还是相对准确的。解决了数据可靠性问题,我们就能仔细分析过去六次普查的数据了。下面这张图是历次普查得到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左边深色表示男性,右边浅色表示女性,每个横条代表某一年龄段的人数占比。可以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加速膨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年轻型。之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拉低了出生率,青少年人口与青壮年人口大致相当,人口数量增速放缓,年龄结构转为成年型。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让这个金字塔正式迈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在未来,人口数量将在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回到今天,人口问题同样反映在生育率上。中国的生育率常年低于 2,这个数据意味着每个家庭生育不到两个孩子。人口压力沉重,我们需要更多孩子。2016 年 1 月 1 日,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这一年有 1786 万个新生儿,其中二孩占 45%,出生人口达到 2000 年以来的峰值。可热潮很快冷却,2019 年只有 1465 万个新生儿,生育问题再次严峻起来,有关三胎的讨论也在不时涌现。依照前两次人口普查的节奏,今年普查结束四五个月之后,主要数据公报就能出炉。扎进人口普查数据的汪洋大海,你还能在性别、住房、人口比重等一系列问题上观察到有趣的现象。这些数据最终将成为房产税、社会化抚养等政策的重要参考,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也期待这一次最新的人口普查情况,就请先热情地为普查员打开门吧!-封面图素材来自网络参考资料:[1]国家统计局. (202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摘要). http://www.stats.gov.cn/tjsj/tjzd/gjtjzd/202010/t20201027_1796602.html[2]国家统计局. (202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工作细则. 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qtwj/202008/t20200813_1782867.html[3]澎湃新闻. (2020). 专访李晓超: 人口普查首次电子化登记, 数据质量贯彻普查始终.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520540[4]车向清, & 杜以德. (201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成人教育的冲击与应对. 职教论坛, 12, 41-44.[5]黄荣清. (2009). 中国人口普查中人口年龄报告准确性的检验. 人口研究, 33(6), 30-41.[6]巫锡炜, & 甘雪芹. (2013). 中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检验: 总和修正惠普尔指数的应用. 人口研究, 37(1), 34-41.-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人口普查」,可获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摘要。-来给回形针投稿吧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如果你想要参与回形针的内容创作,且熟悉我们的选题风格、调性,善于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解释硬核、有趣的专业技术或行业知识,那么欢迎给我们投稿原创且未发表过的作品!目前我们接受的投稿类型主要是【图文】,具体的形式、篇幅等可以参考我们在微信公众号曾经发布过的图文内容(如本期、AED 等期推送)。在投稿时,希望你能为自己的稿件配上适当的图片(包括动图)、视频素材,并注明素材来源和参考文献,帮助我们和观众更好地理解内容。投稿一经采用,我们会署上作者的名字,在微信公众号以图文形式发布,并将为作者奉上稿酬。你可以将图文稿件直接发送至 paperclip@foxmail.com ,留下联系方式,并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投稿】字样,每一篇来稿我们都会看到。感谢大家对回形针的喜爱和支持!
大多数人平时很少接触论文发表,不了解价格标准,所以发表论文时,增加了很多投稿的时间和成本。我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介绍如何查询期刊价格的方法,希望大家在论文发表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收集整理某网站近一千种刊物的价格,发现统计结果呈正态分布的,具体数据如下:可见,大部分期刊都是在251-1000元左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要注意:1.数据中的期刊绝大多数是普刊,核心期刊要么免费,要么很贵,发表论文的难度与价格,并不成正比。2.价格均来自于杂志社官方,而不是市场,虽较为客观,但和中介价格存在差异,仅供参考。如果发表普刊,期刊的“上网情况”,你的论文字符数,这些因素都会使发表的价格不同。一般普刊发表都是通过中介或者期刊信息整合公司。但是,相对而言,知网收录的、论文字符数多的价格会更高一点。如果发表核心期刊:如果要发国内核心期刊,一般是通过官网投稿,但是官网几乎不公布版面费的具体数额。投稿国内的核心期刊,期刊官网会说明是否收取版面费,具体信息要在官网进行了解。比如《人口研究》投稿须知就明确提出“本刊不收取版面费”。注意:即使期刊在投稿须知中说不收取版面费,但是在审核通过录用时向你收取了少量版面费也是正常情况,因为杂志社运行需要一定成本支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期刊明确说明不收取版面费就是不要钱的。而《审计研究》投稿须知就明确提出“收取少量版面费”。面对期刊明确说明收取版面费的情况,在杂志社审核通过给你发放录用通知时,会根据你的论文版面数收取相应的版面费。如果发国外核心期刊,投稿渠道是类似的,一般都通过官网进行投稿。不同的是,国外的核心期刊会在官网明确说明投稿要收取多少版面费。期刊不同,价格也不同。最后,推荐两款可以查询期刊投稿途径和价格的查询工具。第一个:小程序“水星学术期刊查询工具”,里面收集整理了近千种普刊的全面信息,界面是这样的。第二个:网站“小木虫”,包含了大部分核心期刊的平均每版价格和投稿网址,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都能投上心仪的期刊。
注:百度慧眼-北规院规划大数据联合实验室针对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并分期发布。本篇为系列报告的第1篇,旨在厘清研究概念,确定基础性指标,并对国内大城市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现状形成基本认识。研究背景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2020年9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公共服务要针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和需求,完善服务功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率先提出相关要求:北京总体规划提出,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上海总体规划提出,应对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在内的实际服务人口的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关于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研究框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既有研究与概念辨析国内关于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既有研究主要利用大数据,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为实证案例,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分布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例如,施澄等(2018)对杭州市的短期驻留人口空间活动特征规律进行了挖掘,王德等(2019)分析了上海市实有人口的空间分布和流动性构成,伍毅敏等(2020)比较了常住居民与游客、就医者、商务访客等北京典型短期访客人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差异,并对各类公共设施提出了考虑实际服务管理人口需求的人口服务保障系数建议值。当前,关于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概念界定仍存在多种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实有人口管理属公安机关事权,重在加强人口登记管理,预防违法犯罪,主要以入户调查为手段。例如,广州市、南京市等就采用了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的成果口径,202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州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已经超过2200万,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出南京实有人口1031.22万。在城市规划语境下,部分既有文献认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应包括常住人口和本地居住6个月以下的“短期驻留人口”。基于此,有研究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或百度等智能设备定位数据,将“区域内稳定驻留3天以上、半年以下”作为短期驻留人口的识别标准(陈洋等,2019;孙华灿等,2020)。按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定义,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是指需要本市提供交通、市政、商业等城市基本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的城市实有人口,除城市常住人口外,还包括出差、旅游、就医等短期停留人口。据此来看,只要是需要城市提供基本服务及行政管理的实有人口,都应纳入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范畴,入户调查的手段尚不足以涵盖全部实有人口,而“3天以上”作为分界线的限定意义也不大。例如,《2018年度北京城市体检报告》发现,来京驻留时长5天以内的短期访客以旅游目的占主导,5-10天访客中以商务、就医为主要目的的访客占比显著提升(伍毅敏等,2020)。对于其他城市,可能亦有不同特征。关于时长界定,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的研究中达成一致共识的是由于“停留3小时以下的过境人口”主要活动范围限定在对外交通枢纽内部,与城市空间互动较少,在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概念中不予考虑。此外,“n天以上、半年以下”作为一个人口总规模统计数值,反映了城市在一段时期内的“累计服务人数”,其规划实践应用价值较小。在现实中,无论是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还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实有人口的互动均是具有时空非均衡性的,工作日与节假日、旺季与淡季均存在差异。从维持城市日常有序运转而言,城市规划采用“日均”口径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为城市服务设施供给(不包括基础教育、养老等与长期居住特征挂钩的服务设施)提供规划参考更具有实用性。其典型应用如:面向春运等出行高峰的人口出行需求测算交通设施的最大承载力;旅游城市针对旅游旺季的接待人口上限测算市政基础设施所需承载力;根据日均实有人口规模测算突发疫情“封城”等紧急情况下所需的物资储备量和调配量,制定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等。从数据获取手段来看,目前大数据虽然存在缺失老人儿童、存在用户重复统计、设备覆盖率影响人口总规模计算结果等不足,但当前仍是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捕捉最及时、覆盖最全面、较传统手段具有突破性的。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团队对“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算法提出以下建议:利用位置大数据识别区域内某月(建议可参考常住人口统计调查时点,选取11月)的日均实有人口数量,根据设备量和设备覆盖率计算人口规模,不含停留时间3小时以内的短时过境人口。城市对比与疫后观察基于以上“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概念,本研究团队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选取全国部分人口规模较高的大城市,对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特征及疫后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1.全国和区域中心城市日常承载较多的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人口。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的人口测算结果,2019年全国范围内城市的稳定居住人口规模(3个月口径,相较半年口径能更及时反映近期居住人口变化)排名、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排名与传统统计口径的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排名均有一定差异。北京的排名变化,反映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的人口规模较大,这与北京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资源调控的中心、全国拥有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所发挥的促进信息和资源汇聚交流的平台作用是分不开的。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郑州、西安的排名,也显示了其较多承载区域性高等级服务职能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服务本地常住人口以外,还对新增外来人口具有较强吸引力,并承担区域性的商务会展、旅游、就医等功能需求。东莞则表现出独特的短期强吸引力、人口快速流动的城市发展模式。从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来看,达到3000万以上量级的城市为北京、上海,2000万以上量级的为广州、重庆、深圳、成都4个城市,成都与其下一位的苏州之间差距显著,显示了这6个超级都市在汇聚功能和“人气”、服务全国和区域方面的“一线”地位,也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圈的宏观格局一致。2.大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稳定居民约占90%,短期访客约占10%。根据2019年11月的数据,大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3个月口径稳定居住人口的占比普遍在90%左右,短期访客的占比约为10%。稳定居住人口与短期访客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和设施需求有显著区别,未来在城市规划中应有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精细化考虑。本系列后续报告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3.疫后制造业率先恢复,主要大城市稳定居住人口、短期访客相继恢复,城市活力依旧。以2019年11月数据为基数,对比2020年5月、8月数据,可以看到大部分城市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已恢复到疫前的90%以上。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恢复情况综合反映了大城市常住人口节后回流、劳动力流入以及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对外交往功能的恢复情况,是城市活力的体现。(1)2020年5月,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恢复比例最高的为重庆、东莞、苏州、杭州,这几个城市均为制造业强市,反映制造业的复工复产进度较快。恢复速度较慢的是受疫情重点影响及管控要求较为严格的城市(武汉、北京),但人口也已恢复80%左右,显示各大城市已实现主要功能恢复运转,绝大部分生产生活活动可以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正常开展。(2)8月与5月相比,大部分城市的稳定居住人口规模小幅上升,而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恢复比例更高,反映跨城市的商务、旅游等功能交流和人口短期流动逐渐恢复正常。与此同时,武汉则实现了居住人口规模的大幅度恢复。北京、广州、深圳、郑州、武汉等城市显示出持续吸引新增人口或人口回流的“后劲”,同时也有重庆、天津等城市发生了人口的净流出,显示疫后本地劳动力有一个供需重新平衡的过程。由于生产要素流通加速、交通技术进步、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等因素,人口跨城市流动中的短期居住和短期到访行为已经和外来人口长期定居一样,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正如Martin等(2015)所说,“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时间是所有人都位于自己的常住地址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对于城市规划有着越来越多的实践应用意义。未来本研究团队将继续分享关于多源人口数据校核、不同人群画像、设施服务保障系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Yimin Wu, Liang Wang, Linghui Fa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mobility patterns among typical subgroups of the actual population with mobile phone data: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2020, 100[2]施澄,陈晨,钮心毅.面向“实际服务人口”的特大城市空间规划响应——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04):41-48.[3]王德,任熙元.日常流动视角下的上海市实有人口分布与流动性构成[J].城市规划学刊,2019(02):36-43.[4]陈洋,黄浦江,宗敏丽,陈星,王周杨. 存量背景下的上海实际服务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4.[5]石晓冬.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看城市人口服务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3):4-5.[6]石晓冬,张晓莉,伍毅敏,王雅捷,文爱平.石晓冬:规划让城市更健康[J].北京规划建设,2020(02):187-191.[7] 伍毅敏,杨明,彭珂,等.北京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若干创新探索与总结思考[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20,12(1): 193-205.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16日在其官网上发布《郑国恩所谓新疆维吾尔族“强制绝育”“种族灭绝”独立报告的分析》(下称《分析报告》),指出郑国恩日前所谓的新疆人口研究极不严谨,有悖于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是赤裸裸地假学术研究之名,行政治之实。德国反华学者郑国恩日前发布所谓的“研究报告”《绝育、避孕环、强制避孕:中国共产党压制新疆维吾尔生育率的行动》(下称“报告”)。《分析报告》认为,该“报告”中,郑国恩采用了“好莱坞式剪辑手法”,虚构报告内图片和文章的关系,试图用一些精心设计的语言和几张选择性的图片构建一种意象;存在“合成图片,吸引眼球”“东拉西扯,强加图文关系”“借用科普类图片,强行虚假论证”等问题。仅从图片看,“报告”就极不严谨,完全是胡乱拼凑、主观臆测的大杂烩。《分析报告》说,公共场所装摄像头是为有效预防和打击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这种做法在其他国家亦是如此。郑国恩却热衷于采用这类图片来暗示,并进行歪曲、夸大。《分析报告》指出,“报告”还存在编造数据来源、恶意解读个案、歪曲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等问题。“新疆强制绝育,以政策减少少数民族人口”这一所谓的“结论”是基于种种虚假、片面和非客观的数据资料收集和分析而得,并不准确,有明显恶意诋毁的目的。《分析报告》表示,目前新疆地区城镇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农村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强制绝育”“种族灭绝”等政策完全是郑国恩的臆想。《分析报告》续指,除政策外,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原因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等。“报告”片面将单一区域人口变化情况与所谓“政府干预”“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完全是混淆视听。《分析报告》指出,郑国恩这类所谓的“独立报告”是国际涉疆人权舆论的新动向、新趋势、新工具。以所谓专家名义,发表无中生有、纯属捏造的言论,是西方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手段。(完)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中,很多人都喜欢说,现在的研究生满大街走,到处都是。那么,是不是现在研究生已经太多了?全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和比例到底有多少?随着2010年研究生培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开始,我国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全国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人数近一步增长。实际上,研究生招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的招生人生都在增加,从1995年的每年4万人左右逐年增长,到2012年,第一次超过50万人大关,目前已经达到每年60万左右。我们来看看历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以下是1995年到2013年全国研究生的招生情况。1995-2013年研究生招生情况以下是2014年-2017年研究生招生情况。2014-2017年研究生招生情况计算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从1995-2016年,我国研究生总共招收了660.8万人,而2017年大约招生58万人,2018年大约招收了60万人,总计人数770.8万人。由于1995年以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数量非常少,所以这个770.8万数据基本就是我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在校生)的大致人数。如果按总人口进行计算,全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大约是0.55%。不算不知道,一计算,发现相对于十几亿人口,这个数据其实很小,尤其是0.55%的比例,也就是每10000人当中,只有55人拥有研究生学历,这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最近几年,总是有同学在担忧考研是否有价值,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招生虽然每年扩招,而且现在每年招生不少,但实际上,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所谓满大街走,不过是一种表象而已。考研价值大吗?当然。正在为考研而奋斗的同学们,加油吧!
文|秘籍君近日,英国伦敦某人口研究学院,在知名学术刊物《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公开发表了有关孕妈年龄的相关研究。经调查,35~39岁孕妈诞下的孩子,在认知能力方面,综合得分高于最佳生育年龄段孕妈的孩子。该新闻一出,立刻在国际上引发了轰动,不少网友对此难以置信。众所周知,23~30岁是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在这个年龄段出生的宝宝,身体发育和健康程度都要高出非最佳生育年龄段女性诞下的宝宝,这是生物学上的铁血道理。而35岁更是一道分水岭,意味着怀孕女性被划入“大龄”“高龄”产妇范围。常人提起,总带着大量的负面词汇,似乎过了35岁,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都不能得到保全。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女性过了三十岁就开始疯狂地寻找配偶,不惜变成结婚狂,也要在35岁之前完成结婚生子的流程,只为确保孩子的正常。可如今英国人口研究学院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不仅认可35岁以后诞下的孩子更聪明,还间接延长了女性的受孕年龄,引发热议在意料之中。那么,作为分水岭的35岁,在此之前生育和之后会有什么区别呢?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身上,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下,35岁前后生子,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高龄产子,孩子将来更聪明37岁的晓丽(化名)是一名公司高管,年轻时读到硕士才参加工作,属于同龄人中比较晚的了。为了事业发展,晓丽三十岁才谈恋爱,之后更是为了升职加薪而长期避孕,等到工作稳定的时候,晓丽已经过了35岁,成了一名高龄产妇。就在去年,晓丽诞下一女,完成了自己做母亲的梦想。原本担心女儿身体健康的她,在经历了一年的带娃生涯时,发现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都要超出同龄人。后来检查时,育儿师也赞叹晓丽带得好,一看就是做了大量功课的,在孩子身上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晓丽当时就笑了,她高龄产子,就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原来,适婚生育的年轻女性,大多会因为怀孕生子遭遇职场驱逐。原本能做到高管的,被公司发配到后勤岗位,耽误升迁;原本能进入更好公司的,却因为生育计划被HR敬谢不敏,劝说对方不要祸害私人企业,小庙供不起。在这种情况下,结婚生子就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尤其坐月子和三年育儿期,若是丈夫不够争气、老人又不肯帮忙,女人的事业就要耽搁三四年,重返职场时,很容易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和二胎可能被优质岗位拒绝。而一个没有事业的妈妈,是很难教育出独立自主的孩子的,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丰富的学识,孩子是受父母影响的,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们自然不如晓丽的孩子聪明。所以,在晓丽看来,高龄产子反而是正确选择,让她守住了事业,也获得了爱情。毕竟年轻人闪婚闪离容易冲动,而三十多岁结婚的她,心理方面和情感方面都稳定成熟,在婚姻中更讲究白头偕老的踏实,给孩子一个温馨恒久的避风港,这是小年轻们比不了的。35岁前产子,母子平安概率更高25岁的文文是一名公司文员,她早早结婚生子,属于同龄人中的早婚早育派。说来好笑,别家孩子出生在医院的产床上,她家孩子出生在大马路上,正逛着街呢,突然羊水就破了。那边救护车还没到,这边孩子就出来了,吓得老公腿都软了,抱着孩子直抖。后来被救护车接到医院检查,母子平安,孩子只做了简单的清洗就抱过来的,小家伙哭声洪亮,一看就元气十足。而这一切,都多亏了文文年轻健壮,生孩子才如此简单。所以,生物学上制定最佳生育年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年轻代表着身体机能强大,自我修复能力强。文文出了月子就重返职场了,不像晓丽,光在月子中心就住了两个月,回来还要保姆伺候,半年后才回到公司。我想,这就是年轻孕妈的优势了,对新生儿来说也一样,妈妈年轻,孩子平安出生的概率就更高。智力方面见仁见智,但起码身体健康有保障,比高龄产妇强多了。最后,大家是多大年龄生的孩子呢?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现在普遍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愿意生一个孩子或者甚至选择不生,现在时代的压力,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人大力宣传多生孩子。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做梁建章,在看到中国的形势之下,对外说女人应该生三个甚至四个孩子,国家要加大补贴,从中国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梁建章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可以说是在马云之上。一,年少时期的梁建章1969年的梁建章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国企员工,少年时期就已经是大家口中的天才。小时候的梁建章就有着比平常人超强的记忆力,《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基本可以背下来。12岁的梁建章在上海育才中学上学,当时作为教育试点的育才中学,学生基本没有作业,只要完成考试就行,学生有很多课余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梁建章参加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在当时计算机还不普及的情况下,13岁的梁建章就已经会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了。初二的梁建章参加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中,用自己设计的格律诗程序,惊呆了众人,获得了一等奖,这场比赛中和他一起登台领奖的还有多年以后的合作伙伴沈南鹏。在上初中的梁建章为了为了学好编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高等数学。他还花费了很长时间来学习人工智能、数据库等知识。不得不说梁建章的眼光非常的长远,要弄懂这些知识是需要很高的智商的,普通人学起来是有难度的,有着高智商的梁建章来说,只要付出一点就可以搞懂。16岁的梁建章凭借聪明的头脑进入了复旦大学少年班,作为复旦大学第一批少年班成员梁建章受到了比同龄人更优等的教育资源,在半年后就进入了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经过一年的时间又考进了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经过4年的努力,就完成了本硕连读。梁建章20岁之前的道路,像是高铁一般快速地前进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想早点毕业,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1991年的梁建章在读博期间,认为自己在学校没有办法学到这个社会最先进的东西,便放弃了读博的机会,选择进入了硅谷顶级科技甲骨文公司。一开始梁建章在公司担任技术工作,是公司的主要研发工程师,这样的生活他并没有想要改变,自己也喜欢和计算机打交道,直到他的一次回国,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二,梁建章回国创业1999年张建章回国以后看到国内创业十分火热,深圳的马化腾在为增加用户而开心,张朝阳回国以后创建了搜狐网,在杭州不起眼的楼房里,经历失败的马云在准备重新开始。这个时候的张建章认为想要创业就一定要做好积累,盲目的创业只会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和财产损失。要想创业就需要在经历、工作上都进行深度的观察和思考,并对中国市场形成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慢慢兴起,梁建章认为这个时候额时机成熟了,自己也有能力可以创办公司了。这个时候的中国旅游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利用网络带动更多的人进行消费,梁建章看准了国内旅游业的市场,就和自己的三个伙伴创立了携程旅行网,这其中的伙伴就有之前提到的沈南鹏。在四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仅仅4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并且在美国成功上市。在公司上市以后,梁建章就慢慢淡出公司的管理,在这期间携程遭遇了两大危机,如果加上这次受疫情影响,旅游业全面下滑,算是遭遇了三次大危机。第一次危机在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面对疾病,人们更多的选择就是不外出,这样的使中国旅游业瞬间进入休克状态。没有人敢出行,也没有人会旅游,这样的状况携程的公司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关键时刻梁建章并没有退缩,有人建议卖掉携程,有人提议剪裁员工,面对外界的压力,梁建章坚持认为非典会在3个月以内,就会被国家控制住。梁建章一边稳住员工,一边说服高层,大家在困难时期坚持着。最后非典结束以后2003年,携程在美国上市以后,成为了百亿市值的公司。第二次危机,主要是来源于竞争对手的争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人的旅游观念也在慢慢提升,线上旅游公司这样一个大肥肉,每一个人都在盯着,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另外一家线上旅游公司艺龙。2011年艺龙和携程打起了价格战,连续7个月艺龙的交易额都领先携程,携程的股票从30美元跌到了10美元。这个时候的梁建章并没有在国内,2013年。梁建章从国外回来,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拿出来5亿和艺龙打价格战,最终胜利。很快在梁建章的带领下的携程收购了艺龙、去哪儿,保住了行业老大的位置。三,人口学家梁建章2005年35岁的梁建章辞掉了所有职务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课题是关于日本经济衰退问题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梁建章就联想到中国的现在的情况,他认为中国人口结构也越来越严重。梁建章转学到芝加哥大学,拜诺贝尔获得者加里·贝克尔为老师,认真研究人口问题。在梁建章发现中国存在问题以后,开始变得焦虑,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开放二胎政策,鼓励生育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大家都不敢乱主张,2015年10月,中国全面实行了二胎政策。和其他的人口专家不一样的是,梁建章还给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新生儿补贴,他为了中国的问题真是操碎了心。总结:从携程的大老板到现在的人口专家,梁建章在一步步地发挥自己最大的努力,作为一个智力高于平常人的梁建章从来不会居高临下的和别人作比较,童年时期他舍弃休息的时间来学习,在三十岁的时候可以享受成功带来喜悦,他选择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梁建章的经历告诉我们时刻要学习,只有学习,才会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