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百度慧眼-北规院规划大数据联合实验室针对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并分期发布。本篇为系列报告的第1篇,旨在厘清研究概念,确定基础性指标,并对国内大城市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现状形成基本认识。研究背景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2020年9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公共服务要针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和需求,完善服务功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率先提出相关要求:北京总体规划提出,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上海总体规划提出,应对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在内的实际服务人口的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关于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研究框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既有研究与概念辨析国内关于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既有研究主要利用大数据,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为实证案例,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分布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例如,施澄等(2018)对杭州市的短期驻留人口空间活动特征规律进行了挖掘,王德等(2019)分析了上海市实有人口的空间分布和流动性构成,伍毅敏等(2020)比较了常住居民与游客、就医者、商务访客等北京典型短期访客人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差异,并对各类公共设施提出了考虑实际服务管理人口需求的人口服务保障系数建议值。当前,关于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概念界定仍存在多种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实有人口管理属公安机关事权,重在加强人口登记管理,预防违法犯罪,主要以入户调查为手段。例如,广州市、南京市等就采用了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的成果口径,202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州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已经超过2200万,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出南京实有人口1031.22万。在城市规划语境下,部分既有文献认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应包括常住人口和本地居住6个月以下的“短期驻留人口”。基于此,有研究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或百度等智能设备定位数据,将“区域内稳定驻留3天以上、半年以下”作为短期驻留人口的识别标准(陈洋等,2019;孙华灿等,2020)。按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定义,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是指需要本市提供交通、市政、商业等城市基本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的城市实有人口,除城市常住人口外,还包括出差、旅游、就医等短期停留人口。据此来看,只要是需要城市提供基本服务及行政管理的实有人口,都应纳入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范畴,入户调查的手段尚不足以涵盖全部实有人口,而“3天以上”作为分界线的限定意义也不大。例如,《2018年度北京城市体检报告》发现,来京驻留时长5天以内的短期访客以旅游目的占主导,5-10天访客中以商务、就医为主要目的的访客占比显著提升(伍毅敏等,2020)。对于其他城市,可能亦有不同特征。关于时长界定,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的研究中达成一致共识的是由于“停留3小时以下的过境人口”主要活动范围限定在对外交通枢纽内部,与城市空间互动较少,在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概念中不予考虑。此外,“n天以上、半年以下”作为一个人口总规模统计数值,反映了城市在一段时期内的“累计服务人数”,其规划实践应用价值较小。在现实中,无论是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还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实有人口的互动均是具有时空非均衡性的,工作日与节假日、旺季与淡季均存在差异。从维持城市日常有序运转而言,城市规划采用“日均”口径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为城市服务设施供给(不包括基础教育、养老等与长期居住特征挂钩的服务设施)提供规划参考更具有实用性。其典型应用如:面向春运等出行高峰的人口出行需求测算交通设施的最大承载力;旅游城市针对旅游旺季的接待人口上限测算市政基础设施所需承载力;根据日均实有人口规模测算突发疫情“封城”等紧急情况下所需的物资储备量和调配量,制定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等。从数据获取手段来看,目前大数据虽然存在缺失老人儿童、存在用户重复统计、设备覆盖率影响人口总规模计算结果等不足,但当前仍是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捕捉最及时、覆盖最全面、较传统手段具有突破性的。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团队对“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算法提出以下建议:利用位置大数据识别区域内某月(建议可参考常住人口统计调查时点,选取11月)的日均实有人口数量,根据设备量和设备覆盖率计算人口规模,不含停留时间3小时以内的短时过境人口。城市对比与疫后观察基于以上“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概念,本研究团队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选取全国部分人口规模较高的大城市,对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特征及疫后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1.全国和区域中心城市日常承载较多的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人口。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的人口测算结果,2019年全国范围内城市的稳定居住人口规模(3个月口径,相较半年口径能更及时反映近期居住人口变化)排名、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排名与传统统计口径的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排名均有一定差异。北京的排名变化,反映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的人口规模较大,这与北京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资源调控的中心、全国拥有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所发挥的促进信息和资源汇聚交流的平台作用是分不开的。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郑州、西安的排名,也显示了其较多承载区域性高等级服务职能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服务本地常住人口以外,还对新增外来人口具有较强吸引力,并承担区域性的商务会展、旅游、就医等功能需求。东莞则表现出独特的短期强吸引力、人口快速流动的城市发展模式。从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来看,达到3000万以上量级的城市为北京、上海,2000万以上量级的为广州、重庆、深圳、成都4个城市,成都与其下一位的苏州之间差距显著,显示了这6个超级都市在汇聚功能和“人气”、服务全国和区域方面的“一线”地位,也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圈的宏观格局一致。2.大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稳定居民约占90%,短期访客约占10%。根据2019年11月的数据,大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3个月口径稳定居住人口的占比普遍在90%左右,短期访客的占比约为10%。稳定居住人口与短期访客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和设施需求有显著区别,未来在城市规划中应有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精细化考虑。本系列后续报告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3.疫后制造业率先恢复,主要大城市稳定居住人口、短期访客相继恢复,城市活力依旧。以2019年11月数据为基数,对比2020年5月、8月数据,可以看到大部分城市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已恢复到疫前的90%以上。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恢复情况综合反映了大城市常住人口节后回流、劳动力流入以及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对外交往功能的恢复情况,是城市活力的体现。(1)2020年5月,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恢复比例最高的为重庆、东莞、苏州、杭州,这几个城市均为制造业强市,反映制造业的复工复产进度较快。恢复速度较慢的是受疫情重点影响及管控要求较为严格的城市(武汉、北京),但人口也已恢复80%左右,显示各大城市已实现主要功能恢复运转,绝大部分生产生活活动可以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正常开展。(2)8月与5月相比,大部分城市的稳定居住人口规模小幅上升,而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恢复比例更高,反映跨城市的商务、旅游等功能交流和人口短期流动逐渐恢复正常。与此同时,武汉则实现了居住人口规模的大幅度恢复。北京、广州、深圳、郑州、武汉等城市显示出持续吸引新增人口或人口回流的“后劲”,同时也有重庆、天津等城市发生了人口的净流出,显示疫后本地劳动力有一个供需重新平衡的过程。由于生产要素流通加速、交通技术进步、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等因素,人口跨城市流动中的短期居住和短期到访行为已经和外来人口长期定居一样,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正如Martin等(2015)所说,“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时间是所有人都位于自己的常住地址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对于城市规划有着越来越多的实践应用意义。未来本研究团队将继续分享关于多源人口数据校核、不同人群画像、设施服务保障系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Yimin Wu, Liang Wang, Linghui Fa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mobility patterns among typical subgroups of the actual population with mobile phone data: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2020, 100[2]施澄,陈晨,钮心毅.面向“实际服务人口”的特大城市空间规划响应——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04):41-48.[3]王德,任熙元.日常流动视角下的上海市实有人口分布与流动性构成[J].城市规划学刊,2019(02):36-43.[4]陈洋,黄浦江,宗敏丽,陈星,王周杨. 存量背景下的上海实际服务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4.[5]石晓冬.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看城市人口服务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3):4-5.[6]石晓冬,张晓莉,伍毅敏,王雅捷,文爱平.石晓冬:规划让城市更健康[J].北京规划建设,2020(02):187-191.[7] 伍毅敏,杨明,彭珂,等.北京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若干创新探索与总结思考[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20,12(1): 193-205.
来源:新浪财经北京时间1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一项最新研究估计,全球人口到2064年将达到峰值——约97亿,之后开始下降,到2100年将降至88亿,这一数字比联合国预期的少20亿。根据刊登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这份研究报告,这将是现代历史上全球人口第一次停止增长。这项研究的作者说,节育手段的获得和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有助于将生育率降低到维持现有人口所需的水平以下。报告称,到本世纪末,如果不把外来移民包括在内,全球195个国家中,有183个的生育率将下降到人口替代水平以下。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泰国等23个国家的人口将至少减半。中国人口也将下降近半,从现在的14亿降至7.3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口则预计会激增两倍,达到约30亿人。其中,尼日利亚的人口将逼近8亿,仅次于印度的11亿。
据《卫报》15日报道,一项研究称,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可能比联合国的预测值少20亿,全球人口增长可能会比预期更快达到顶峰。这项由美国华盛顿大学主导并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称,到2064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的峰值,到本世纪末将回落至88亿。报告说,包括日本,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人口将减半,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将在未来80年内增加两倍。老年人的数量将超过年轻人,到2100年,预计65岁以上的人口为24亿,而20岁以下的人口为17亿。该研究指出,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是避孕方法的普及和妇女和女童教育的改善。若想维持当前的人口水平、经济增长和地缘政治安全,最佳解决方案是开放的移民政策和社会政策。若没有更宽松的移民政策,预计23个国家的人口将减少一半,其中包括日本,泰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柳叶刀》杂志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人口将在2060年代达到97亿的峰值,随后将缓慢减少,直到2100年缩减至88亿人。做出这一预测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认为,将变得更加普及和提前的女性教育,是影响全球人口的关键因素。 新华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齐鲁晚报
来源:中国侨网中国侨网1月15日电据《欧洲时报》中东欧版微信公众号消息,目前,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组成了“中国人在巴黎”研究项目组,将目光转向居住在法兰西岛的华侨华人,开展了一项大型社会调研,了解法国主流社会和媒体对中国移民的组成结构、生活状况、遭遇的特殊困难和受歧视状况等情况,也希望帮助在法华侨华人了解自身。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是法国的一所公立研究结构,成立于1945年,目前隶属于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及社会事务部。研究所汇集了众多专家和学者,围绕家庭、人口老龄化、教育、住房和移民等问题,从事独立科研工作,是法国专攻人口和社会研究的顶尖国家学术机构。根据欧盟数据,中国移民是过去五年来法国增加最快的移民,已经成为法国第三大移民群体,仅次于摩洛哥移民和阿尔及利亚移民。尽管如此,法国学界仍缺乏关于中国移民可信的总数调查。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认为,不深入了解中国移民群体,就会造成法国社会对这一重要移民群体的不理解或轻视。“中国人在巴黎”项目将施行一种全新的人口学科学研究方法,对法兰西岛地区来自中国的人口总数做出更精确的估计,分析华侨华人社群内部的多样性,了解他们的期待,展现华侨华人正面形象。让法国政府及学界了解中国移民的丰富多彩,理解华侨华人面对的安全、歧视和其它问题。项目将请每一位受访者描述自己的人际网络,推荐自己的亲友或熟人来参与调查。这一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人际网络,透过一定数量问卷数据大致估算出某地区的人口组成。年龄方面,划定为18岁以上,无论有没有工作、从事什么职业等,都是研究针对的人群。问卷需要采集600位住在巴黎和法兰西岛中国人的数据作为样本。这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作,从 2020年9月开始,已采集了180份问卷。不同于其它调研,本研究并非自己报名参加,而是需要处于已经接受访问的亲朋好友的人际网络中。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研究组将受到法国国家资讯保护委员会的监督,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对研究采集的所有数据施行保密措施。所有问卷均匿名填写,通过电脑直接生成问卷,数据内容直接传送到人口院数据管理中心储存,调研员电脑上没有备份。除了研究小组成员,没有人能够接触到数据。研究组将保证受访者对自己数据和整个研究过程及成果的知情权。项目开展期间,大家都可以通过邮件要求知晓或更改自己的数据,或者来了解更多关于这项研究的情况。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所有调研员都能说中法双语及常见的中国方言。问卷有中文和法语两个版本可以选择。项目的中法双语网站已经开通,民众可上网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
《柳叶刀》杂志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人口将在2060年代达到97亿的峰值,随后将缓慢减少,直到2100年缩减至88亿人。做出这一预测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认为,将变得更加普及和提前的女性教育,是影响全球人口的关键因素。报道称,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将有110亿人口,比上述研究报告的预测高了20多亿。幅度收窄的主要原因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育率急剧下降,以及亚洲、中欧和东欧的人口迅速下降。这是这项研究的关键和主要意义所在:坚定地将移民政策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发展的国家将变得强大。报道称,这项研究设想的是一个2100年极度老龄化的地球未来,65岁以上人口约为23亿,而20岁以下的人口只有17亿。80岁以上人口将是5岁以下人口的两倍(8亿对4亿)。人口金字塔发生的这一剧烈变化将影响各国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各国以日益减少和衰老的劳动力来维持其经济规模的能力。(文章来源:西宁晚报)
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最新发布的研究成果认为,到2100年,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即妇女生育的平均人数),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人口都会减少。通常来说,一旦生育率降至2.1以下,人口就会开始下降。二战之后,人类的生育率逐渐下降,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2.4。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预测,到2100年,生育率将下降到1.7。他们预测,由于生育率下降,到2100年,日本、西班牙、韩国和泰国等23个国家的人口将减少大约一半。此外,他们还预测,全球人口将在44年后,也就是2064年左右达到97亿的峰值;到2100年时,全球人口将下降至88亿。他们指出,届时195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83个的生育率将低于2.1,也意味着这些地方的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该机构的研究员Christopher Murray说:这件事非同小可,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正在过渡为自然人口下降。我们必须重组社会形态。按照该机构的分析,如今,人口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的日本,在2017年时其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28亿的峰值,在2100年,日本人口恐降至5300万。此外,80年后,意大利的人口将从现在的6100万降至2800万。不过,也并非所有地区的人口都会下降。华盛顿大学预计,到2100年,非洲人口将增加三倍,超过30亿,届时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将拥有近8亿人口。Murray认为:更多的国家将会有更多的非洲人后裔。Murray等研究人员认为,人口下降的趋势很大程度是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女性参与工作程度的提高。另外,避孕手段的不断普及也可能是全球人口逐渐逼近峰值,并将减少的重要因素。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虽然2018年新生儿的数据尚未发布,但众多专家预测将会大幅减少。就此,官方给予了正面回复。“这两年,我们看到二孩的出生比始终保持在50%左右,也就是说,二孩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在持续释放出来。”1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卫健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人口的监测、加强研究,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的“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同时,2018年全年人口数据近期将由相关部门正式发布。2018年是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第三年,不过,曾经预测的新生儿呈井喷式上涨的景象并未如期而至。就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副教授陶涛表示,出生人口的规模受到育龄妇女的规模的影响,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的规模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是下降状态,相应的出生人口也进入下行通道。从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大概是1500—1800万之间波动,最近受到政策调整的因素,还有龙年、羊年等生肖选择的影响,波动也是在加大的。除了育龄妇女规模的影响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育龄妇女的平均年龄是在提升的,2015年数据显示,在所有育龄妇女当中,有一半以上都在40岁以上,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包括结婚的情况,2017年全国结婚人数大概是1063万,同比下降7%。还有一个因素是婚育的推迟,近三年以来,平均的初育年龄和平均生育二孩的年龄都往后推了一岁,这些也会对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水平是会产生影响的。”陶涛表示,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规模大概是在1500—1800万之间波动,可能2018的出生人口也需要在更长时期里客观看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生育模式和生育状况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的监测。陶涛表示,城镇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婚育的推迟等所有的因素都会对生育水平产生一些影响。90后成为了生育主体,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意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加强人口监测,进一步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在很多调查中发现,人们在生育养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顾虑,对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呼声比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业、女性劳动保护、税收,产假、婴幼儿照护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这也是生育相关的政策,需要构建生育友好的、家庭友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帮助更多家庭在生育养育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中国日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 王晓东)近日,中国人口学专业领域的唯一一本纯英文学术杂志《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宣布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将借用Springer Nature强大的传播渠道助推中国人口学研究学者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据该杂志的执行主编刘鸿雁介绍,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面向全球、聚焦中国人口与发展的英文学术期刊。该期刊在英文杂志《当代中国人口》(China Population Today)基础上改版而成,于2017年正式创刊,每年出版四期,16开。2018年开始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由该出版商向国际进行推广。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主要刊登中国人口及相关领域的原创论文、政策评论和研究报告,内容涵盖人口理论、人口统计、人口和卫生计生政策、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以及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女性人口、老年人口、就业问题、中外人口比较等最新综合研究成果。刘鸿雁表示,该期刊组建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人口学者构成的学术委员会,并组建了规模庞大的匿名评审队伍,采取匿名审稿,还聘请熟悉中国国情且母语为英语的英文编辑专门为出版的论文进行语言润色。他说,中国人口学的发展特别需要这样一本纯英文学术杂志。杂志创刊之前,主要国家都有自己的人口学专业领域的英文学术杂志,唯独中国缺乏。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大国,创办一本纯英文杂志非常必要。而且中国人口学的发展早期一直在国际人口学界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受到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人口司的指导。中国人口学一直有着与国际交往的良好历史。刘鸿雁表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致力于打造国内人口学专业知名刊物,争取纳入国际主流人口学研究的数据库,包括POP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ProQuest 数据库》等,定期组织国际人口学发展前沿领域的高端学术专题会议。未来几年内将努力打造成世界人口学知名刊物,进入ESSCI引文和SSCI引文,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杂志未来会更加注重杂志论文的质量,鼓励学者发表高水平的英文论文。刘鸿雁介绍道,《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杂志也会根据人口学界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学术讨论,在论文筛选上是客观、中立、自主的。学术成果不仅向国际传播,也会向政府官员传播,提高学术成果的影响力。他说,很多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很有创新性,甚至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但是却很少被国际所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主要目标就是将中国学者的论文推广到国际人口学界。2018年开始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由该出版商向国际进行推广。也就是说,只要中国学者的人口学论文发表了,在国际人口学界将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引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际人口学知识的积累,也有助于中国学者的研究在国际上传播。(编辑:严玉洁 于熙)
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7月15日报道,《柳叶刀》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人口将在2060年代达到97亿的峰值,随后将缓慢减少,直到2100年缩减至88亿人。做出这一预测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认为,将变得更加普及和提前的女性教育,是影响全球人口的关键因素。报道称,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将有110亿人口,比上述研究报告的预测高了20多亿。幅度收窄的主要原因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育率急剧下降,以及亚洲、中欧和东欧的人口迅速下降。这是这项研究的关键和主要意义所在:坚定地将移民政策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发展的国家将变得强大。报道称,这项研究设想的是一个2100年极度老龄化的地球未来,65岁以上人口约为23亿,而20岁以下的人口只有17亿。80岁以上人口将是5岁以下人口的两倍(8亿对4亿)。人口金字塔发生的这一剧烈变化将影响各国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各国以日益减少和衰老的劳动力来维持其经济规模的能力。(李子健译 王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