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人数突破千万,网友:现在的研究生还不如过去的中专生!不空

研究生人数突破千万,网友:现在的研究生还不如过去的中专生!

看新闻,截止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研究生规模一千多万,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意味着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网友看到这个数据不淡定了,现在的研究生数量这么多,质量堪忧呀!第一:很多研究生的水平还不如过去的大专生。这两天,《平安经》的问世,更让很多人对高等教育开始质疑,一个博士生导师怎么就这个水平?我们的大学培养的都是什么人才?博士生的水平尚且如此,更别说研究生了,还有很多是在职研究生,就是混文凭的。现在的很多高中招聘老师都要求研究生学历,但真正上岗后,学校发现,还不如70年代的中师生,70年代的中师生文凭虽然不高,但各方面能力绝对在今天的研究生之上。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看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第二:真正优秀的研究生留在国内的有多少。这些年,我国人才流失严重,看看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就明白了,大多数都出国不回来了。国家培养了这么多研究生,出国的有多少呢?真正留在国内的又有多少呢?如果培养的人才不为国效力,培养再多又有何用?第三:这么多研究生,究竟有多少人坚持在科研一线?合肥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至今原因不明,但很清楚,他们大多不会在科研一线了。我国外卖人员中有7万人是研究生学历,为什么这么多研究生在送外卖,不值得深思吗?一方面研究生扩招这么厉害,一方面毕业的研究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竟是谁的责任?如果国家花大力气培养的人才不能学有所用,那么要这么多研究生究竟有何用?第四: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还不如多培养点高级技工。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企业都需要高级技术工,但显然国家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并不重视。曹德旺就讲过:现在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我国的技术工地位和待遇太低了。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技术工的地位和待遇,只有如此,才会大大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与其培养这么多研究生,很多还没什么真才实学,还不如多培养点技术人才呢。当然,作为人口大国,我并不认为一千万研究生数量很多,如果他们有真才实学,两千万也不多,毕竟我国需要人才的地方很多很多。就比如教育上,如果老师们都是研究生学历有何不可呢?对教育不是更好吗?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大家也知道,短时间是不可能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队伍的,既然如此,何不精简规模,先提高质量呢?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如果继续扩招研究生,必然会引起研究生学历的贬值,如果研究生也烂大街了,难道全民都读博士吗?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大力兴办职业教育,提高技术工的地位和待遇。大家说呢?

白毛女

史上最难考研:240万人陪跑?调剂难!找工作难!

昨天傻傻发布了文章《这可能是你上北大的最佳捷径!教育部明确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教育部官宣了现在可以读第二学士学位了,还不了解的同学们抓紧时间看看哦。截止今日,20年调剂基本上结束了,今天傻傻为大家总结下20年考研的整体情况,希望能对21年的学弟学妹们有启示,了解现状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复习进度哦!史上最难考研据2020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341万。原计划统招在57万左右,现因疫情影响,扩招18.9万人,现计划统招约76万人左右,总录取率约约为22.3%。意味着你干掉3个竞争对手,你就成功上岸。按照1:4的录取比例,这个数字注定了,考研是一条令人谈之而色变的艰辛道路。而在这341万人里,大约有210万人未能如愿以偿,而这上岸的76万人里,保研又有多少人?特殊招生的又有多少人?考研不同于高考,考研除了初试,复试也很关键。因为本科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考研人数剧增,再加上部分“二战”、“三战”的考生,经验丰富,导致考研初试竞争更加激烈,复试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近期仍然是研究生复试调剂关键点,考研也再一次荣登热搜榜,话题#全国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共计1.6亿的阅读量。在学研究生共286万!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破百万!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2019年研究生招生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全国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今年研究生扩招18.9万,那20年研究生势必招生破百万!「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在学总规模很好理解,指的是在读的研究生整体数量。那何为毛入学率?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毛入学率指的是在读的研究生量,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标志教育相对规模和教育机会。2019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1.6%,接近一半!证明目前选择读研考研自我深造的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考研成为自我发展规划不可获取的一部分!2020研究生报考人数341万 240万人将陪跑没有学上341万,这是刚结束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和19年的290万人相比,报名人数新增了51万,对应的录取人数分别由19年的80多万,到20年的100万,较往年相比,实际增长量,不到20万……报考比例接近3.5:1,也就是说3.5个人报考,录取1个人,今年至少有240万的考生陪跑,没学上!不过整体来说,难度还是降了!研究生总量越来越多学历贬值?真的烂大街吗?此次教育部发布2019教育公报,286万的在职研究生数量,更是让很多人,甚至一些准备考研的同学觉得:研究生是不是越来越不值得报考了?对此,有人并不赞同。尤其是经过努力,已经成功读研读博的这一批。“说研究生不值钱的,估计是没考过研,也没读过研的那一批。考上研究生之后,身边的同事同学都是研究生水平,大家都在研究生这条线上继续奋斗,眼界和目标也有了更高的层次。”“虽然说研究生价值会持续走低,但我还是努力考了一个985学校的研究生”“说研究生烂大街的,看看考研通过率就知道了,没经历过的人怎么体会呢”可以这样说,本科生和硕士生(国家统招全日制)截至目前为止,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烂大街。国家统招的全日制本科生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统招全日制的硕士比例只有千分之五,入学依然是有较门槛的,教育出来的很多学生也大都是兼具素质和文化的,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绝对第一力量。调剂难据不完全统计,在210万过国家线的考生中,大概会有68%左右的考生参与到调剂,会有近170万的人涌入调剂系统。这也是为什么调剂系统往往凌晨12点开放,却一瞬间卡爆的原因,傻傻今年试图手机、平板、电脑、各大浏览器疯狂F5刷新,却依然被卡在入口处。调剂录取名额仅有30万左右,调剂比例低至17.6%。你要干掉7个人,你才能上岸。2017年考研,非全还没纳入统考之前的高分考生,如果第一志愿复试没有通过,可以通过调剂进入一所不错的学校。但是,随着考研人数增多,在2019年考研复试环节,调剂难度就明显增加,即使以前相对好调剂的B区,也是人满为患。许多高分考生无校可读,不得已选择了“二战”。“二战”考生经验丰富,轻车熟路,比新手考生更有经验。找工作难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本来在4、5月份的火热毕业季,让20毕业的同学在家,云毕业 云找工作 云答辩。一场视频面试接一场,这还不算完,然而今年毕业人群可是高达875万,面试十几家都很难有下落,大部分公司都在裁员。不仅是找工作较为凄惨,关键还有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呢,在1、2月份时一边为写出实习报告的内容,一遍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学校通知不能实习,无助的我们,只得,人在家中坐,乖乖等消息,一月又一月,找好的工作也会因为无法及时到岗,吹了。无论今年形势如何,大家决定了考研或者工作或者公务员/事业编,大家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

蹈火不热

考研开始报名前,看去年的考研相关数据,看今年趋势!

昨天立秋,但是盛夏未过,大家仍然沉浸在漫漫暑假中。然而有一些人仍然在做出自己的努力,那就是要参加今年考研的学员。考研热近几年不断升温,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下面就从一些数据看今年考研的趋势。考研人数持续5年增长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自2015年以来,考研人数持续上涨,从当年的165万,增长到去年的290万,4年间增加了约125万人,这个数据要比全国许多城市的常住人口还要多。那么按照现有的趋势,那么今年破300万不是什么难事。自然对于报考人员的来说,压力也会水涨船高。专硕报考人数赶超学硕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硕士学位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在以前报考学术学位时主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对于具有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取得专业硕士学位的人员,能够更好的就业,并且取得很好的发展,所以近几年来,报考专业硕士的人员越来越多,且在去年超过了学术硕士。往届生比例逐年增长考研人数增多,然而招生人数并没有因此而出现爆发式增长,所以难度加大。而在考研的人数中,往届生参加考研的人数逐年提升,比例逐步增大。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往届生占到考研人数的约40%多,并且还在增长中。预计今年考研人群中,不少都是去年,甚至前年的考生。考研调研数据在2019年研招网做了一期调研,有超过1万人参与,下面精选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1、调研中男生占比为56%,女生为44%,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2、在调查第几次考研时,65%的人为第一次,28%的人为第二次,7%的人为第三次及以上;3、有52%的人报考的专业与现专业相同,26%的人相近,22%的人为跨专业报考;4、在报考院校所在的城市选择中,41%的人选择一线城市,33%的人为二三线城市;5、在回答“如果最终未录取,你如何打算”时,明年再考者占到了41%。

其道大觳

在职研究生信息平台:考上这几所院校的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落户

9月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明确应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落户条件。其中特别受到关注的是,上海四所名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落户,这四所院校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除此之外,新政还规定,“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相比于之前严格的落“沪”政策,这次的新政可谓是大大松绑,给了一些本科平平,却想通过考研实现落户上海的同学一剂强心剂。1落户政策为何松绑?有分析认为,上海此举是看到全国“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按捺不住了。毕竟,仅2019年,全国就有超过170个城市发布人才政策。猎聘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才净流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周边长三角的杭州、苏州均排在上海之前,其他多项报告则显示,杭州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的城市。此外,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适龄劳动人口短缺问题。而一个城市想要永葆青春活力与持续发展创新,年轻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高房价、高消费成为阻挡外地人才定居上海的最大的阻力。相比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高定居成本,重庆、成都、武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居住成本明显更低,但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幸福程度等并不比一线城市低,加之诱人的人才引进政策,这些城市吸引了一大批应届生落户定居,而上海在这方面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并不代表上海的人才流入现状堪忧,作为我国最顶尖的城市之一,上海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国内外人才定居。从这个意义看,上海此次的落户政策调整,就不仅仅是不拘一格“抢人才”那么简单,更是为了服务于整个城市转型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对于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型城市来说,如何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变革,让有温度的治理渗透到大街小巷?这背后不仅需要科学、精准的制度设计,更有赖于高素质人才在不同社会系统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2除了四大名校,这些学校也可以落“沪”众所周知,考上上海四所985大学的难度很大,即使是考研也有一定难度,那如何选择考研学校和专业,才能最大程度利用好在沪读研的优势呢,我们拿会计专硕为例来计算一下落户积分。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次落户新政的具体实施办法文件:除了四所985外,如果你报考了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四所在沪高校的MPAcc,只要顺利毕业即可加24(硕士研究生)+15(一类高校)+2(最高学历在沪)+3(会计重点学科)=44分。除此之外,成绩综合排名前25%加8分,英语六级425以上加8分,计算机水平加7分,毕业签订一年以上就业合同加5分,总计28分,加上上面的基础分44分,正好达到落户标准分72分。这还只是在你读研期间不获奖、不参加科研算出的分,如果你在读研期间表现优秀,那么即使不在一类高校之列,你读了其他学校的MPAcc,也是有机会达到落户标准分的。3写在最后此次上海更新落户政策毫无疑问会刺激在沪高校的应届本科、硕士、博士选择定居上海,毕竟上海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机遇与资源,虽然一纸户口不如一笔首付来得实在,但作为无数年轻人梦想的集合地,高素质人才在沪的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聚集上海,为城市转型带来更多新鲜血液。同时,上海政府部门也需要注重保障人才发展制度,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人才提供宜居生活的环境,放大自身的机会优势、制度优势以及环境优势,让人才能够无后顾之忧,更好地开展工作与科研。作者/来源:在职研究生信息平台#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钢琴海

北京在职研究生报考要求高不高?什么样学历能报?

在职研究生招生地区中北京是非常重点,且热招的地区之一,每年报考北京在职研究生的人数都非常多,不论是北京本地人,还是外地在北京就业的在职人士都参与其中。那么,在这样人口密集且竞争压力又特别大的地区报考北京在职研究生要求是不是很严格?其实,报考北京在职研究生并没有很严格,具体情况如下:一、北京同等学力申硕:北京同等学力申硕每年的入学条件和申硕条件是不同的。入学条件要低一些,但申硕条件要高一些。入学报名条件:专科及以上学历都可以报名,统招、函授、自考、网络教育、专升本等考生都可以报名入学。申硕条件:本科学位满3年,且在科研成果、技术、教育等方面做出成绩。二、北京非全日制研究生:北京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是相同的。具体情况如下:普通专业:专科毕业2年,本科有无学位都可以报名。部分管理类专硕:本科毕业3年,专科毕业5年,硕士毕业2年可报考。若想要报考北京在职研究生,不知道自己的条件是否能报名?可在下方“小程序”查看简章。三、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是独立的北京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是北京院校和国外院校合作开办的,各校的报考条件由学校自定。如: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本科有学位毕业3年及以上,且从是金融、经济等相关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本科有学位毕业2年以上。

天人

读研究生需要多高的智商,是否适合读研真要仔细思量

今年全国290万人参加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水涨船高,各专业普遍上升了5-10分,热点学校热门专业分数线已经超过400分,有人感慨:研究生考试已经进入“地狱模式”。一个人经历了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4年本科学习,在应试教育的苦海里已经泡了16年,毕业时都二十三四岁了,还不进入社会,继续“学海无涯苦作舟”,看重的是考研能够带来的实际利益:1.读研究生有哪些好处■更多的求职机会。学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是一块有利的敲门砖,在相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前提下,很多公司都会优先录用研究生,因为毕竟研究生考试也是有一定的门槛。2019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中央行政机关本级一共放出272个职位供选择,可是,在学历要求上,187个职位仅限硕士研究生或研究生以上文凭报考,占比高达68.75%。■更高的薪资水平。有调查显示,一线城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薪资分别为4364元和6504元,二线城市本科生薪资则为3692元,研究生薪资为5436元,其他地级城市依然保持着研究生高于本科生的薪资水平。而且越是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城市,研究生学历越会被重视,并且薪资和本科生差距也越大。■更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生经过三年的专业深造,在研究生导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认识更加深刻,已经成为一名非常有深度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有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而且从某种程度上看,上学也是培养自己的圈子、人脉和资源的过程。研究生的圈子和本科生的圈子的确有很大差别。2.读研究生需要多高的智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否选择读研,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因为研究生的主要工作是科研,一个对科研不感兴趣的人如果盲目跟风,未必能够谋取更好的生活。因为智商在人群中的分布是恒定的。一个人读大学,智商低于110就很成问题,而这种智商人口中只有25%才能达到。如果你要在大学表现出色,到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就得至少要115的智商,也就是人口中15%的顶尖水平。可现实是,45%以上的高中毕业生进四年制大学,考虑到高中辍学的因素,大约40%的适龄青年在大学读书。这样,大学生智商的准入水平就降到了104。以104的智商接受给110甚至115的智商的人准备的高等教育,就改变了大学的性质。智商主要是由先天的基因所决定的。人工的干预和开发,只能短时间内把智商提高七、八点。但是,一旦这种干预和开发停止,这些“提高”了的智商很快就会跌回去。如果一个人以抱着拿文凭的目标,不考虑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通过半年多的苦读,用应试的方式勉强考上了研究生,很可能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你很难想象一个智商略高于平均线的人会对柏拉图产生兴趣。这样的学生只会对“实际”的课程感兴趣。他们的存在,在大学中创造了对实用课程的强大需求;一些抽象的、理论性的课程则无人问津。大学像个学徒的作坊,而不再是坐而论道的地方。因为越是水平高的学校,学生的兴趣就越抽象、越“没用”。3.研究生管理趋严,混文凭得不偿失近日,教育部发文要求加强研究生管理,明确表示:一要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一查到底,实现“零容忍”。二要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教育部的态度透露出一个信息,研究生不像以前这么好读了,幻想在大学校园里再混三年,搞到一张学历文凭,作为就业晋升的“敲门砖”的同学要仔细思量一下了。对那些不喜欢做实验,写不出好论文的学生而言,与其为了文凭消磨时间,不如走上社会放手一搏。一位朋友本科毕业拿到美国offer,但他选择先去工作,他说:研究生注重的是科研能力,在金字塔的上层,位置高了,但专业更狭窄,在你没有接触社会之前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安心搞科研。研究生毕业,工作待遇的确要比本科生高出一个级别,但本科生升到这个级别,也只需2-3年,同样是2-3年,一个是过着美好的校园生活,一个是过着赚钱的社会生活,哪种更适合,还要自己选择。而且即使将来你需要一个学历,在职研究生也是方法,虽然在职研究生含金量很低,但毕竟,你需要的只是学历,不是真正的去做学术做研究。—END—

史囂

HR:“抱歉,我们招人看第一学历!”非全日制硕士还值得考研吗?

这几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的话题频繁上热搜,关于非全硕士求职“被歧视”的新闻也引发众多关注,尤其是让正在就读或是准备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们忐忑不已……别担心!宗师君汇总了教育部近日对非全硕士的最新回应消息,并从全日制与非全硕士的区别、非全日制硕士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的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度解析!Part 1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有哪些区别?我们知道非全拿到的是双证,并且与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培养标准上也早就实现了同一对待。但在不少方面,仍有一些不同,跟着宗师君来看看有哪些主要区别。1. 招考方式脱产与非脱产学习,可以说是全日制与非全的一个明显区分。二者都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招生复试中非全与全日制实行统一划线,复试考试科目、命题全部按照全日制要求执行。2. 学费与奖助政策在学费上,非全要比全日制昂贵不少,有的甚至是高出 2~3 倍。而且非全日制一般不享受全日制的助学金、学业奖学和国家奖学金,包括校园贷款。但也有一些高校设立“非全日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每学年评选。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非全日制学生。比如比如浙大、华科、川大等高校,其中华科,一等奖学金奖励额度达到了8000元/年。3. 学制时长学制年限上,非全日制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 ,一般比全日制学习时间长半年到一年。一般高校规定的学习年限为 2~4 年。4. 住宿与档案接收问题大部分高校是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的,所以需要非全学生自己租房。一般高校是不接受非全日制学生的人口档案、团组织关系等。5. 教学活动安排不同学校安排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实行的是周末班。但也有高校允许非全日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其中一种是利用节假日集中授课与网络导学相结合;另一种是在工作日跟随全日制正常授课学习,并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实习实训。在选择导师上,如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专硕可以和全日制学生一同进行导师双选会,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6. 就业指导与推荐方面对于自主择业的非全日制专硕,大部分高校是按照可与全日制硕士生相同方式给与派遣证。并且可以统一参加学院所开展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实习宣讲等活动。7. 培养标准教育部早在 2016 年发布公告称,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这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需要与全日制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论文作为体现研究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凭证,可不是随便就能应付的了的。尤其是近年来学术造假问题频发,论文的审查越发严格。非全研究生也必须实打实的做学术做研究,而不再是人们以为的“蒙混过关”。Part 2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问题?随着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动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在职人士也开始考虑报考非全日制硕士,来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但是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的硕士却有着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社会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存在质疑,非全研究生的就业难、落户难。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又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甚至取消了一些专业的全日制招生,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二者之间形成了“十分尴尬”的场景。首先不少高校持续扩招非全日制生源,这好像在传达非全正在变好的讯号。中国人民大学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会计专硕的所有方向都变为非全日制······除此之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长安大学等都对非全日制的招生进行了调整。这些也给报考非全的考生更多择校机会,而且不少都是 985 名校。这样看来,非全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非全研究生求职遇冷、考公被拒、落户困难等问题也在频繁出现。关于“非全”的热议一直在持续,这也给不少非全在在读研究生和毕业生形成了“学历焦虑”。这种焦虑也正源于社会上的不认可与全日制学生的压力等。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国企等等一些就业岗位并没有跟上教育部和高校的“节奏”,依旧存在对非全的“质疑”与“抗拒”。在公务员报考和教师招聘中,更是会附注上“不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字样。对此,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正式回应非全求职遇冷的消息: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五部门的通知中已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听到有关部门的“官宣”消息,你是否吃下一粒定心丸?不过宗师君还是总结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情况的适考人群,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情况去选择是否要就读。Part 3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挑战?1. 经济压力尽管高校有一些补贴政策,但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租房、生活费和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是十分大的。我们可以试算一下,以华科新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例,一年的学费是3万,租房费用以比较便宜的合租宿舍算一个月也大概需要1000元,再加上生活费医疗费等各种费用,两年下来至少也得要十几万的费用。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要认真衡量一下。2. 时间与精力成本的压力研究生期间各种科研与论文任务十分繁重,对于边工作边读研的同学来讲,必然是十分的辛苦。而且在同一标准的培养要求下,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也更加严格,在时间与精力上能否承受的住,也是一大问题。3. 就业与求职的压力尽管高校与教育部都一再强调要对非全日制一视同仁,保护非全的就业机会。但社会上仍有不少体制内单位或部分企业的认知较为局限,目前仍还对非全抱质疑态度。所以对于选择非全的考生们而言,要尽早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尤其是应届生们,是考体制单位还是其他就业、读研期间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目标院校是否提供校招机会、以及攻读领域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接受度是多少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认真考虑。而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奖助政策、学费住宿、户口档案能否迁入、是否有派遣证、能否参加校招等方面,也有不少差别,需要同学们以目标院校的官网信息为准。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尽管在学历认可度上非全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全就没有选择的价值。不同类型的考生需求也不相同,需要分情况探讨。Part 4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适考人群与须知1. 想考公考编等体制单位最近非全毕业研究生在报考公务员、国企遇到的问题也闹得沸沸扬扬。如果你是只是想获得一个研究生学历,最后仍选择考公务员或考教编的。就一定要认真看好招聘单位的要求,如果单位明确声明拒绝非全研究生的话,那么报考非全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2. 仅仅只是想提升学历的工作党获得一份好的学历,从而在工作或求职中更具竞争力,这是不少考生的出发点。对于已经工作的考生而言,没有足够的复习时间和知识储备,很难竞争得过应届考生,而这时非全就成了性价比高的选择。尤其是现在不少 985 名校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生源,分数线相对低、招收人数多,对于工作党而言备考难度大大降低。3. 想圆梦名校情结的考生们除了工作党外,一战失利、又不愿二战的同学,选择第一梯队的985高校非全也是不错的选择。名校的红利还是存在的。985高校的无论是教学资源、科研资源还是校招资源,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校招中,好的学校,就业单位会积极跑到学校开招聘会、宣讲、主动要人、发布就业信息等。只要能力突出,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能比全日制拿到更好的 offer 。之前就有网友在知乎分享,武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京东算法的高薪 offer ,这种个例也并不在少数。4. 倾向于边读研边工作的同学如果你没有考体制单位的打算,就业意愿也比较广泛的话,那么非全灵活的学习方式或许更适合你。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找到一份与专业匹配度高的工作,边工作边读研的可操作性会更强。而且在进行论文或科研项目时,你的工作内容也完全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样本。并且有不少互联网企业,如网易、阿里、百度、腾讯等,在进行校招或社招时并不区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其实,早在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之初,教育部就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由于大部分招生单位对于非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都还在摸索中,加上社会对在职研究生的以往的“刻板印象”,依然有很多企业和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不如全日制。不过随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逐渐成熟,招生单位也在逐渐提高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在招聘过程中放宽相应要求。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会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非全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管理类硕士。最后,宗师君也提醒同学们要合理定位,规避盲目跟风的行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需求、职业规划再理性选择考研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傲娇

哪些是高学历,哪些是低学历?学历与学位的关系

哪些是高学历?哪些是低学历?这是一个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学历不代表能力。只是问题的特殊性范畴,极少数人有能力而无文凭?但是一般情况文凭只能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所以能力不能代表文凭高低,而文凭能够说明能力的高低!曾经有人说大学毕业一样找不到工作,好像人学知识无用?为什么大公司都喜欢要985的?因为985更容易出将军,专科毕业的可能要1000个人中才出现一个大牛,而985中可能20个就出5个大牛。大公司难道会花费那么多精力从那1000个的之中寻找那一个大牛?关于学历一事,我认为最主要的也最关键的是要对口,不对口有再高的学历也不好发挥,不用比方,至于能力一事,能力它是跟工时有很大关系的,像七级至八级的钳工他不须工程师图低他可以制出汽车的能力,但他不能制造出新款式的汽车,他能造出原有的汽车,这是他修车已干了十几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有这个能力,如果你是在大学学机械制造内燃动力系的,分工到一家汽车制造厂,像这种情况,他很快就设计一出新款车样的图纸,这就是学历,这也是学历与能力的不同之处吧。我们国家讲学历文凭。虽然说实践出真知,你无文凭绝括混的文凭,工作能力再强,做的工作再多,你的地位、待遇也是上不去的。所以现在假文凭、假博士满天飞。个人认为初等教育是初中以下的教育,中等教育是高中到大专,高等教育是本科和研究生,再往上是博士~博士后。17年普本384万人,按300万应届生算,对比适龄出生人口,占比达到了15.8%,这个比例高吗。本科是有批次的,第一批录取比例还不到20%.对比适龄出生人口,占比约3%.本科绝对算得上高等教育了。看年代分,5、60年代,初中以上为高学历(文盲占70%),7、80年代,高中以上为高学历,90年代,大专以上为高学历,2000年后,本科以上为高学历。高与低,是相对而言。看如何比较的。一般而言,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都是相应的学历。当然,博士和硕士相比,博士高硕士低。建国初期扫盲高中生已是“知识分子”,至于大学肄业的,本科的(那时不讲究学位)已经是“高知”了。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现在高等教育普及了,高学历的人也多了,社会要求也提高了也很正常。高中以下没什么好说,本科和专科,就是搞科研和搞技术的分水岭,国家更需要的是能搞科研的人,中国技术应用很强但是没有核心技术,尤其在芯片这一块。做学术吧,基本不可能发核心。读博吧,四五年能毕业算快了。学习经历应该比学位重要,学位只是阶段学习的肯定,但是为了所谓的管理把学位当成了唯一的标准,其实只能说是管理的悲哀。其实严格地讲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都是学位。只是有的授予了证件而已。但是学习经历就不是授予的了,成果更不是授予的,成果是不懈努力被学科、部门认可的顶尖结论。毕业证代表学历,学历跟学位证无关,研究生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只有学位证书无学历,毕业后学历仍然是本科;另一种是有学位证和毕业证的,毕业后获得双证,学历也是研究生这学历和学位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你可以把学历两字分开来,作出不同的解释,但这就是脱了裤子放屁的在有违常理!学历的学字!包不包括学位的意思?这就像别人问你叫啥?你回答我姓张!对你来说没问题吧?可对别人来说,你这不知道啥叫别扭的家伙,真的有点讨厌!你还非得让我再问一次你叫张什么?你一块儿说要死啊!我不信!你问人啥学历时!人家回答博士!你特么敢去纠正人家说,你回答错了,我没问你是啥学位!我问的是你读了多长时间的书!学历、学位只是个“符号”。现实才是真正的考场,在那儿通过才是真正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没什么可炫耀的就靠边稍息,别拿张“纸”在那儿晃。现在各行所谓的在职研究生比比皆是,可怜的是连26个字母都写不出来,太滑稽了。还文凭、文凭、学历、学历,就是为了拿张“纸”糊住那张文盲的脸!话其实得说回来,能把小学到高中的文化学精的人。其本身学识已经远远超过普通本科生了。至于某些唯学历论的人,我告诉你,70年代一个中专生,比那些高校的本科生都强。有些东西时代造就的野鸡本科太多了,有些东西自己知道就行了。没有道德的人学历再高也无用,道德好的人低学历也是能人。看一看历史上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事迹。

减担

2021考研之前,你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一、研究生近年发展趋势)

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变大,全民教育程度的提高,各行业对学历要求也相应加大,考研也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那么未来,根据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考研会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呢?一、人数不断增多教育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发布了关于研究生数量增长的信息,专硕占大比分比例。二、考研难度变大考研人数增加的幅度比录取人数的增加幅度大得多,就意味着招生质量要求也会提高,优中选优,考研难度增大。三、专硕和学硕人数增长,难度加大现在的考研趋势是参加考试的考生不断增加,包括很多想要逃避工作或者并没有毅力能够坚持学习跟随大众选择考研的人,也就意味着考生质量相对会降低。也就是参加考试的人虽然多,但是真正有竞争力和毅力与能力的人并不如参加考试的人数那样多。但人数终究是上涨的,竞争却不会减少,招生的专硕人数会有相应的增加,难度也会增加,所以专硕和学硕人数和难度都在上升。四、考研成绩参考分数线变多我们知道,考研初试成绩下来以后,有国家线、院线、学科门类线、A区线、B区线等各种参考分数线。随着考研难度加大,参考的项目也变多越来越多。五、考研复试更加多样化考研复试从面授逐渐面向网络化,比如从导师出题到考生自己利用电子设备系统题库抽题作答,以及对特殊类型的考试加试科目等。六、考研复试更加公平化主要体现在导师出题到考生自己利用电子设备系统题库抽题作答,或者不按名次顺序乱序进入考场匿名面试。网络公开等形式,也使之更加公平化,各位考生需要基本上完全凭借自身实力通过各项考核,想托托关系进复试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对那些认真付出努力的同学还是相对公平的。当然,万物都是相互矛盾的,相生相克,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存在即合理。绝对的公平也不一定是利于事物发展的,允许这个社会存在个别差异不一般。序偶一还是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大部分人都通自己的努力,付出还是能被相对公平对待的,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即可。七、研究生直接占据就业优势国家整体依然是人才急缺的群体,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端人才不光是一些科技研究型领域需要,就连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学历的考生在仕途发展中也占据明显优势,还包括教师行业,一些高中和辅导机构直接要求研究生学历等。八、研究生这条路越来越来越难全民整体的教育意识不断强化,未来对孩子对孩子要求也越来越高,考研变得更加的普遍,竞争只增不减。应届生考研人数增加、名校情结、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等各种变化使考研竞争越来越大。虽说大部分考生从备考到考试结尾并未认真备考,竞争力较小,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优秀自律有竞争力的人数也在增加,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的,尤其是二战三战的同学,成为应届生最大的对手,他们经过前面一两年失败的经验和文化知识的反复复习,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九、研究生福利增加首先是在读研期间,享受一些国家助学金 、“三助”岗位津贴 、学业奖学金、其他特种奖学金和科研补助等福利。工作中也享受一些比较好的待遇,比如升职相对容易 、一级教师享受城市人才引进优惠待遇、工作和工资待遇高、研究生学历考公务员享受副科级待遇、为进入科研道路提供了门槛,很多同学把科研作为实现科研梦的一个跳板。研究生就业起点更高、研究生享受政策福利更好,比如沿海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建设,进行人才资源的抢夺,这些福利是一般普通本科生无法获得,此外,研究生人脉社交资源多,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十、企业招聘对学历要求提高各行业招聘从要求研究生高学历,到要求985研究生学历,再到本科也是985和211院校的研究生学历,这也逐渐成为很多企业招聘的硬性条件。研究生总体趋势会朝着选拔机制更加严格,公平和系统化,人数不断增加,明显福利待遇好,福利多,竞争大,含金量高的方向发展。如果你打算考研或者准备考研,需要了解这些有关近年来的研究生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选择。选择大于努力!

老师们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想申请杭州人才补贴被拒,只因毕业证上多了四个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柳依然“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7月6日,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的一条反馈信息,给王扬(化名)泼了一盆冷水。作为本科浙江大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王扬今年6月毕业后满腔热血选择了杭州这个与他羁绊深刻的城市工作,却在申请杭州人才补贴方面碰了壁——原因无他,仅仅是研究生毕业证上的“非全日制”四个字。王杨收到“不通过”通知,理由是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在社会和就业市场遭到了不公待遇,这让“王扬们”很困扰。期待王扬是浙江嘉兴人,一名90后。2013年高考时,他以文科672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三年之后,他选择了考研之路。“2016年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当时报考的是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分数揭晓后,337分,上线分数为345分,一志愿未能上线。”王扬回忆,当时他考的试卷是法律硕士统招试卷,也是全上海统一批卷的,各科成绩分别为:政治71分,英语77分,专业一93分,专业二96分。“当年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分数线是330分,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我考虑到法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以及教育部统筹政策,就报名了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的调剂。”王扬告诉记者,第一志愿未能如愿以偿,他选择了调剂,“初试成绩排在全部法律硕士的中前段,复试成绩也超过了全日制的录取线不少,最终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财税金融方向)。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并不轻松。“2017年9月入学,三年制的硕士,每年学费是一样的,但总学分要求还比全日制研究生还高。”王扬说,研一学习压力比较大,周末两天满课;到了研二开始,他主动找工作,分散毕业就业压力,也幸而入职浙江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破产清算与重整的律师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方向财税金融比较契合。研三毕业这一年,王扬除了日常的律所工作外,更多精力准备毕业文论答辩。“论文和全日制统一标准,盲审答辩。我因为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应届毕业生(同届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一起面试,非全日制只有2人评上)。”王扬说,在校期间,学校坚持统分统招,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与水平。现实杭州,是王扬向往的城市。不仅仅是本科四年在这里度过,考上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三年,他也把一半的时间留在杭州实践。这几年,他也关注到杭州引才力度不断。仅2019年,杭州以55.4万的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一,近三年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当然,为吸引高学历者来杭州创业发展,不惜真金白银: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王扬看到这条政策,也很心动。6月30日,他试着向杭州人社部门发出人才补贴申请,却被无情拒绝了。7月6日,他收到一条短信: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王扬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我们当年和全日制也是同样的分数、同样的考卷,毕业要求也是一样的,也都有应届生的资格,最后各种政策都无法享受,”王扬非常不理解,“我认为杭州的人才政策没有跟随教育部新政策的步伐,不是很合理。”小时新闻采访中发现,王扬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同样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小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本是被杭州对硕士生的丰厚补贴和优越的人才政策来到杭州工作,小林却发现自己被排除在了“人才”范围之外。“我们上着同样的课,接受着同样的考试,在工作能力上,反而是非全日制的学生更胜一筹。”小林也表示,因为自己选择就业的是律所,其实自己在就业方面并没有受非全日制这个身份的很大影响,“但事业单位的就不同了,我有同学想考事业单位,但是事业单位招聘上明确由写着需要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审核都过不了。”广西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金,今年就因为非全日制毕业生的身份影响了就业,至今未寻得工作,不禁发出了“给母校丢脸了”的感叹。“在校招体制下影响较大,感觉被不对等对待。”小金说,“想进体制内工作,却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感觉被抛弃了……”争议采访中,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概念并不清晰。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几个人,不少人质疑其“含金量”,甚至直接等同于在职研究生、函授学历等。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有网友也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评论,其中一位网友的观点是“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就是不一样。两个培养方式不同。用人单位愿意选择全日制。我觉得不存在歧视,这是市场需求而定。你考非全日制时候肯定有你的考量,否则为何不考全日制”。也有人分析,之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得不到认可,在2016年确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前,社会对非全日制的印象停留在“混日子”“自考”等方面,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导致地方用人单位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损害了毕业生的公平就业。小时新闻记者从教育部官网上查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教育部官网上公开信息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王扬就是改革之后的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按照王扬的说法:“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社会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不过,走出校门的王扬,“非全日制”这四个字马上成了求职路上的绊脚石。“其实很想证明自己并非读了个‘假研究生’,也想得到应届毕业生的同等待遇。”王扬苦笑道,作为国家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他希望能得到社会尊重和接纳。出路王扬曾向杭州市相关部门反馈了情况,却被告知引才计划明确按照政策制定好的执行,非全日制毕业生明确不在补助范围内。杭州相关部门给王扬的回复小时新闻记者带着相关疑问,致电了浙江省教育厅。据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五部们联合下发的政策保障了非全日制毕业生和全日制毕业生的同等待遇,但教育部门并不能介入地方的政策规定和实际就业情况。“事业单位招聘由事业处管理,公务员招聘有组织部管理,杭州市的人才政策需要找杭州市相关部门。”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王扬们”遇到的问题,杭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今年已经收到了不少关于非全日制毕业生相同的反馈,作了统一回复:杭州人才政策一切按照杭委人办2019第4号文件执行,明确人才补贴范围是全日制毕业生。”杭州市人才办受理部门也告诉记者,“人才补贴的执行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针对这些困惑,小时新闻记者也联系了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政府行政法律服务团队盛震超律师。“根据文件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应当具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而杭州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两者进行区分对待,这是违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规定的。杭州市相关部门‘杭州发展人才需求与教育部统筹文件不冲突’这个说法,并不合理。如果已向具体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作出不予给付人才补助的决定,那么该非全日制研究生依法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决定。”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教授在接受小时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不平等的原因主要还是一种就业歧视表现。“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时,不应抱有‘非全日制度一定比全日制差’这样的就业歧视观念,要唯才是取,因岗设人,而不能因人设岗。但很遗憾,现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现象还广泛存在。”针对杭州人才补贴政策不囊括非全日制毕业生这一现象,杨教授也谈了自己的观点:“政策的生命在于公正。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就要体现这种正义性和公正性,针对相同的毕业研究生的证书,应该一视同仁。在教育部等五部门下发文件后,地方制定的政策更应该服从国家上位政策,不能在政策制定时出现违背国家政策和非正义的偏差。”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