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职研究生与统招研究生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培养方式不同,在职研究生主要是面向职场人,利用职场人的业余时间进行能力提升,而统招研究生(学硕、专硕)则有更为系统和全面的培养规划。另外,在毕业证书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比如在职研究生通常只有学位证书,而统招研究生则会拥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就是所谓的“双证”。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会颁发“双证”,但是会明确标注非全日制培养方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或者是大学生来说,读统招的研究生是比较好的选择,原因有三点,其一是能够有大块的学习时间,可以全面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其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题资源、实验资源、导师资源、行业资源等等;其三是就业选择空间更大,统招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往往更高。对于职场人来说,选择通过在职研究生的方式来获得提升,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尤其是针对一些岗位上升空间比较大的职场人来说更是如此。虽然在职读研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会相对宽松一些,但是在培养目标和研究成果要求上,在职研究生与统招研究生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在职人员在读研期间要牺牲掉大量的业余时间,如果时间安排不理想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延期毕业,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按照历史经验来看,有不少在职研究生因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毕业要求而丧失了获取学位的机会。最后,读研一定要趁早,越早越好。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2019年在职研究生春季班正在热招中,目前有哪些学校招生呢?什么时候开学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下。注:报考要求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中科院心理所在职研究生3月30日: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健康专业已开学:发展与教育学(博士、要求硕士毕业5年)、发展与教育(硕士)其他专业:大数据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营销管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人工智能与心理学、医学心理与护理保健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治疗等。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4月13日:计算机应用技术、IT项目管理方向、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方向、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方向、基础软件方向、金融工程方向5月11日:项目管理方向、财务与金融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会计学4月底:人力资源管理6月22日:历史学已开学:新闻学、传播学、经济学、国民经济、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学其他专业:法学、社会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历史学、统计学、会计学、英语语言、情报学、档案学、国际贸易、外交学、艺术学等。注:该校要求本科有学士学位毕业3年及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已开学:法学博士,要求硕士毕业5年硕士专业:金融学 经济学企业管理 法学 新闻学 经济学 人力资源公共行政管理 艺术学 历史学 考古学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会计学、企业管理、财政学、会计学、审计实务、注册会计师、公司理财与经济分析、金融学、经济学、国际贸易、信息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市场营销、经济学等。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法、证据法、法务会计、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职研究生英语、新闻学、传播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外交学专业、公共外交学等。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基础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民商法学、刑法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等。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财政与金融、财务管理与统计、物流管理、项目管理、商务英语、金融管理与投资、证券投资与理财、金融信息工程、银行管理金融统计、经济法学、法律金融学等。除了以上学校专业外,还有: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上海大学在职研究生、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等,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还未确定院校和专业的学员还可以访问四川育路网,更多在职研资讯等你发现。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综合学府,该校师资队伍强大、学科门类齐全,开设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吸引了很多人来咨询报名,有的学员心理还有疑惑,中国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开始招生了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报考这所大学的在职研主要是以同等学力,在职博士,高级研修班的方式进行报考的。并且已经在招生了。同等学力招生 1.招生时间该院校全年都在招生,没有具体报名时间限制,具体日期以每年官网通知为准。申硕考试是在每年是3月份进行网上报名,同年5月份的时候进行考试。 2.招生条件拥有专科以上的学历报考该校,并符合院校招生标准的,就可以免试入学,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人品者。 3.招生专业该招生方式下的招生专业为心理学专业,未来发展的专业方向会有很多,例如:人工智能与心理学、EAP、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方向可供学员进行选择。在职博士招生 1.招生时间招生日期由该院校招生单位自行确定。在职博士考试一般从10月份开始报名,延续到次年的2月份,多数院校都将考博的报名时间安排在11-12月,1-3月为考博考试的现场确认时间,考生需要及时关注招生院校发布的招生信息。 2.招生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是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3.应届的硕士毕业生;4.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的,并且已经达到了与硕士生同力的人员;5.专业的不同条件也会有所不同,还是以该院校招生简章为主。 3.招生专业开设的专业是心理学,所触及的专业方向有心理学等多个方向,这些课程的学员毕业后都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待遇优厚,发展前景是不错的。高级研修班招生1.招生时间此方式一般没有固定的招生时间,是由该院校自定的,但是会分为春季班与秋季班,了解得知该校目前正在招生,所以想要报考该校在职研究生的在职人员需要抓紧时间报名。 2.招生条件每一个专业方向的招生条件都会不同,具体还是要以该校的招生简章为主,唯一不变的条件便是,一定是专科以上的学历,才会有机会报考。3.招生专业高级研修班开设的专业也是心理学专业,其供学员选择的专业方向会有很多。通过以上内容,可知该校的招生相关信息,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距离2021年非全日制考试时间还有不到6个月的时间,是不是还有很多同学依旧迷茫?很多同学在报考时都会遇到两个问题:1.如何选择院校?2.如何选择专业?以下将做详细分析。一、非全日制研究生解析1. 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半脱产式学习,也就是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灵活不耽误工作,是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方式。教育部明确规定统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学质量标准,使得非全教育质量有保障。2. 如何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登录研招网就可以报名,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2月,复试在次年的3-4月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考研),也就是全日制考研中的统考和复试,上线方式是择优录取,所以考试难度比较大。在初试阶段,不同专业类型考试科目有所不同。管理类联考专业,考试科目包含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两科,其中英语满分100分,管理类联考满分200分。其他专业,考试科目大多为四科,包含政治,满分100分;外语,满分100分;综合科目,满分150分;专业课,满分150分。复试科目为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试卷由院校自主命题。3. 非全日制研究生能获得什么证书?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毕业证代表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代表硕士学位,毕业证由学校颁发,学位证由教育部颁发。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双证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二、如何选择院校?1. 一个原则小编认为读研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超越过去。意思就是考研院校层次要高于本专科院校。相信有很多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求职时都会体会到与名校毕业生的差距,考研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选择超越自己、超越过去是必不可少的原则。2. 三个因素院校地理位置1. 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来说不解决住宿、不调档案,也基本不开设网络班,这就意味着同学在周末的时候都必须去学校接受面授。之前看到一个计算机非全的研究生分享的帖子:楼主苏大的计算机非全,上海一家国企IT部工作,一到周末就上海苏州两地跑,而且经常买不到票,周日晚上回家差不多9点,平常下班了还要回家看数学,学python,偶尔会有退学的念头......非全的同学必须要考虑学院与自己的交通距离,不要让自己学习的激情都被每周几小时的通勤时间给消磨掉。2.据教育部统计:70%的研究生毕业后都选择本地就业,考研院校选择尽量坚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读研”的原则。l 如果非要进行城市地区的转换,那么一定要选择比自己所在地区更发达的地区,比如从河南到北京。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影响你院校专业排名的选择,好的地方即使是比较次的学校录取线都会比较高,考研难度相对增大。不过这样的好处就是你能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研究生本来就属于高端人才,只有较大的城市才能消费得起高端人才,能给你提供更多机会。l 如果觉得北上广压力太大,那你可以选择在家乡读研,这是成本风险最小的一种方式。地区的转换意味着交通、时间等成本的增加,且考试风险更大。在家乡读研,最起码能减少一些交通时间成本。l 如果你的家乡是一个小城市,大学不好或者根本没有大学,那就可以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考研热点地区,临近城市地区文化和生活习惯都比较相近,而且交通成本低,减少奔波。院校综合排名这个主要就是指上名校还是不上名校。小编的建议是如果本专科院校是普通学校的同学最好还是选择报考一个名校,但是由于非全是择优录取,报考有一定的风险,也不建议同学盲目报考。最重要的是理智、慎重、务实,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努力备考,争取能上名校。实在不能上名校的同学也不必气馁,选择一所专业性强的院校依然是条好出路。另外,院校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名师出高徒,选择好的导师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很多人考研时优先考虑的就是导师。院校竞争态势每年都很多考生都成了炮灰,原因之一就在于盲目报考。有些自主划线的高校招生自主权很大,因此必须详细了解:第一是看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报考院系专业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以及报录比,了解其竞争程度,数据越往前几年收集越好。多多对比,才能确定选择哪个学校对自身有利。三、如何选择专业?两个方向专业选择无非两个大方向:继续深造本专科专业或转行学习新专业知识,也就是跨考与不跨考。l 哪种同学适合跨考?对本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想通过读研改变专业和工作方向;对新事物有一定的接受力,不至于重新投入新行业却一直手足无措;学习能力强且自律的同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备考,需要周末节假日坚持上课,学习能力强和自律是必备条件。l 哪种同学适合不跨考?热爱本专业,希望继续深造;对本专业知识掌握较好,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生文凭加成,也没时间学习新专业。继续深造本专科专业的同学没什么好说的,既然确定了专业,那么就可以参考上面提到的“如何选择院校”进行院校的选择。想转行学习新专业知识的同学可以从两点进行选择:个人特长兴趣和社会需求。非全日制的专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决定未来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专业走向和工作性质的。从事自己热爱的擅长的工作是一种幸福,反之则有点痛苦,谁也不想痛苦得过完人生。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而现在大家已经是成年人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最起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比如大学时后悔自己没有选择学计算机,没有选择学动画制作,考研就是二次机会。如果你的兴趣和特长还不足以支撑你做出选择,那就看看社会需要什么专业人才,从务实角度出发,看看哪些专业就业情况好或者薪酬待遇高。最直接的可以参考今年研究生扩招的专业:扩招领域为理、工、农、医和师范类,特别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生物制药、网络安全等领域。国家的扩招不仅是稳定就业,也侧面说明这些专业是急需人才的,将来就业前景也比较好
人工智能时代,医疗机器人,智能仿真类机器人,医疗分析机器人,这些应该是开发者的主要岗位,然后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临床试验管理,医学图像处理,设备管理,大数据分析。作为一个ai、图像视觉算法的专业硕士,个人觉得研究生应该还是看导师,这个导师是搞医学图像或者基础的比较多,除此之外软件设计、模型设计这些,好像都还可以。如果是实验室成果不多,或者导师放养,没有实验室成果,那就不建议选。个人感觉计算机领域应该没有所谓的研究生应该去做什么。去哪一个层次的地方不看什么专业。医疗是大趋势,现在资本又涌进医疗行业,所以资本市场对于医疗行业也是积极推动。技术大潮+应用驱动+资本市场+传统行业结合会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推荐两个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医学方向可以了解下人工智能+医学图像的方向。计算机的金融+金融化人工智能目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风险大收益小的行业人工智能算法员的收入对于一个外行人来说已经很好了这个专业大多数做研究应该会选择劝退,数据结构的选择太多了去一些大厂应该不会去做医疗人工智能,想了解的话可以去二级市场或者一些体制内的公司问问如果你想要好好工作,哪一行都不是很容易。如果你想考研换专业,也就只能找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方向考研。医疗行业比较难做,如果你想了解一下,推荐你先看一下我的另一个回答,有关医疗专业在职考研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计算机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统计方向的。或者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尝试去医院,测绘院啊或者研究院之类的。当然研究生研究方向更主要应该是看哪个领域更迫切与自己的工作匹配,如果这个领域比较困难或者岗位未来发展非常窄,建议换个思路看,只要公司招人,肯定不会只招研究生。从地理上说,西南人更多,那就去成都,如果天天去重庆成都,那就去重庆。感觉都很有机会吧,进大厂做研发还是不错,如果准备进大厂也请考虑好下岗问题,相比之下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可能有些人没有这个机会了。关键看个人啊,机会是自己创造的。目前来看没什么机会,而且更看研究生学校。两个方向差不多,你看看哪个你想做!去成都大厂吧!首先你得确定一个环境,才好决定。这个环境最好是大厂,大公司,研究机构。
4月27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在天津梅江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此次论坛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工智能教育专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代表,其中,亿欧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本次论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问题严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巨大。论坛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教指委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表示,2020年,人才缺口达750万,2025年将达到950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招聘人数猛增6倍以上。目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流动性大,在职周期短(大数据开发、NLP等人才平均在职时间不超过两年),且半数以上集中于IT互联网及电子通信业。如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塑社会发展体系,黄河燕表示,目前产业增幅大于人才供给增幅,配比严重不匹配。国内智慧城市领域专家、科大讯飞智慧城市BG总工程师/副总裁童剑军表示,人工智能的人才发展通常分为四个层面:科学家人才、算法人才,应用人才和数据蓝领人才。目前AI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期,且要持续保持技术先进性,但我国目前人才储备严峻,高校毕业生与产业需求无法完全匹配,专业对口率不高。此外,传统企业对AI缺乏认知,觉得AI高大上、门槛高,不能“为我所用”。童剑军讲道:“现在很多的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基本上属于半路出家,转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比例相当大,就是因为专业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非常大。”这个缺口多大?根据高盛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了51%,但在全球相关人才方面,中国只有5%。这个缺口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人才缺口。这样的人才很难从国外引进,一个是数量够不上,一个是成本高。更大的出路是国内自己培养。因此,重点高校纷纷布局人工智能的培养专业。智能时代冲击的不止是产业,教育也面临三大困惑人工智能时代不仅对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此,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CAAI Fellow李德毅认为,当前智能时代存在着三个教育困惑。困惑一:我们理解智能时代吗?李德毅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智能时代便谈教育,就有点太着急了。在智能时代最具挑战的科学问题就是人脑认知,是群体智慧和人工智能,我们却仍然知之不多。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与智能时代的交叠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其实最强大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光电子工程,通信等技术。目前,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电子、微电子、光电子工程,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都有交织。分别衍生出了智能芯片、智能网联、智能计算和智能控制等细分的智能技术方向。李德毅说:“经过论证之后,我们提出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有五个二级学科: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知识工程、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脑认知基础。”困惑二: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李德毅说:“知识的获取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终身的。决策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集中表现在鉴赏力、判断力、思想力。我经常讲决定你的未来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们选择,还有思想。因此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孕育人类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他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强调:我反对把学校看作是“仅仅”直接传授专门知识以及在以后生活中直接有用的技能的那种观点......学校始终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第三个困惑,学校的“时空围墙”,还要不要?李德毅表示,我们把学科划分得这么细致,搞得这么深,隔行如隔山。智能时代却在不断冲击分门类分专业的通识通修课程。教学其实是能够功能性地重塑人脑的,智能时代的每一节,或者更大规模,或者更小范围,定制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课程将是一次次脑认知的情景学习和塑造。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国家优青、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陈云霁表示,不应该是仅仅培养一些会用这些东西的人,而应该培养具备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在演讲报告中,他明确指出,人工智能专业应该培养人工智能(子)系统的设计者和研究者。而这一点可以从当前的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得到启示。目前各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都包含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课程,培养出的人才虽然有不少最终去做了计算机应用,但他们对整个系统是有一定理解的。但计算机专业也有负面的启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条块分割,学生难以融会贯通做出一个完整系统,动手能力有缺陷,导致我国信息产业全栈式人才缺乏,核心硬科技竞争力缺失。因此,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人工智能系统,或者是子系统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只有达到这个目标,中国人工智能的教育、目标、产业才可以走得比较顺畅。2019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我国有35个学校获得了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的资格。陈云霁表示,在经过自己的调研后发现,绝大部分专业在设置的时候,准备开的课程基本上都是算法课程和应用课程,例如语言理解算法怎么做。这其实不算是一个人工智能专业,而是人工智能应用专业,或者说应该是“人工智能算法专业”,而人工智能的专业设计应该有一个结构性的课程。陈云霁建议开设一门课程——智能计算机,并认为这个系统性课程可以帮助大家进行理解,学习之后能够从头彻尾指导出一个真正可以使用的智能计算系统,关于智能计算机课程的建设,陈云霁表示,目前正在或即将在中科院大学、中国科大、天大、北航、南开开设智能计算机课程,部分院校设为研究生课程,部分院校设为本科生课程,涉及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对于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童剑军认为,应当大量培养人工智能产业型人才,也就是人工智能实用型人才,而非需求少的精尖端的、理论的人才。因为产业落地是要求做出来的东西要实用。他表示企业与高校搞研究并不一样,企业的目的是盈利,是必须要做出来投入到市场的,而研究的指标就是老百姓,如果达不到要求,老百姓就不会给你钱。高校则不同,其研究最后是要达到上级验收的标准,或者是自己定好的标准。因此,企业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高校有丰富的理论经验,唯有双方结合,才可以培养出产业化的人才。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市场说了算。新工科:形成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国方案”,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今,企业为了弥补人才方面的缺口,大力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如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生计划“明日之星”,与天大、哈工大等高校的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等。但随着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挑战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教育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2016年6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新工科”。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同年6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计划》指出,人工智能正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催生一批颠覆性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根据《计划》,到2030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需求,创新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信息产业的超越式发展,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孕育而生。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与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组建,并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人事教育司的大力支持。根据黄河燕的介绍,目前联盟正在组织编制5个新工科专业建设方案,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能源互联网和服务科学与工程。下一步,新工科联盟将聚焦在如何培养面向未来5-15年的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包括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对应的教育模式。此外,联盟将总结国内外出现的信息技术领域工程教育新探索,尽快树立若干新工科建设的模式,让新工科扎根中国,形成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国方案”。
首先,当前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果在条件和精力都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的职场价值是不错的选择,读研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人才层次水平,同时也能够通过读研来开阔自身的眼界,从而为自己规划出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对于职场人来说,在选择读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时,往往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会有一些困惑,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在选择学校时,要考虑三件事,其一是高校所处的地区最好与工作地区保持一致,其二是尽量选择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高校,其三是尽量选择本行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在选择目标专业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尽量选择与本身岗位匹配的专业。职场人读研往往在专业的选择上会更有针对性,要能够通过读研对于本行业和岗位有新的认识,能够通过读研来促进自身的岗位升级,所以在专业的选择上最好要围绕自身的岗位要求来选择。第二:尽量选择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专业。虽然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专业的热度有较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不同的细分方向也有不同的前景,比如当前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细分方向就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读研时尽量选择前景比较好的方向,这样会更容易抓住岗位升级的机会。第三:尽量选择本行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不同专业对于不同行业的意义是不同的,即使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在一些特定的行业领域也有较高的认可度,所以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尽量选择本行业认可度比较高的专业和方向,这样未来会更容易与同行业交流,沟通起来也更方便。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切记:在职学历,在关键时刻是救命稻草,看到最后你就懂了。作为一名央企资深HR,经历了至少四轮次的“三龄两历”(两历:学位学历,工作经历)大清查。在职研究生学位,是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的。曾几何时,各地重用“四化”干部,其中重学历甚至唯学历的风气很重。在职学历风生水起,直到泛滥成灾,有点职位的人都想法设法搞一个在职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位。在职学历的“水”太深,太浑了,含金量大幅下降,含水量大幅上升。在职学历教育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业界曾掀起一股“原始学历”之风,选人用人就看你的原始学历,即:全国统招全日制学历。在职的研究生,必须要求脱产全日制,学位学历双具备才算。不是全日制脱产的在职研究生,简历上只能填写硕士学位,不能填写硕士研究生学历。很长时间以来,在职研究生的功效大打折扣。但是,作为资深HR,说一句真话:在职研究生有没有用?关键看上级怎么用。上级不想提拔你,就说在职学历没用,要看原始学历。上级想提拔你,就说在职学历有用,证明他始终坚持学习,学习能力强,值得重用。所以,在职学历,如果你能搞一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好处:【1】你能打发一些时光,学到一写东西,养成学习的习惯。这种好处是无形资产,学到东西长在你肉上,这次提拔没有用上,在工作、生活、交际中都能用上一些知识。【2】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上面说了,现在很多公务体系和央企体系内,提拔干部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果你没有本科学历,这就是一道致命的硬伤,几乎可以断送你的锦绣前程。但是,你有本科学历,哪怕是电大、党校、函授的,都可能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上级想用你,说学历有用就有用没用也有有用。明白吗?反正,我见过太多老中专生,上级为了提拔他们,花钱让他们去搞一个在职本科学历。假如,你浑身傲骨,我就不搞形式主义,我就要拼真本事吃饭。那么,对不起,你就是那个被淘汰的。没办法,上级规定了本科学历这道硬杠杠的,不拿下你拿下谁?【3】装范利器。除了组织人事部的档案你不能乱填,其他地方的表格、简历、名片、网页、介绍词,都可以大大方方写上:工程硕士、博士。谁知道你的在职学位是学出来的呢?还是买出来的呢?还是花钱送课题赠送的呢?印在名片上,它闪闪发亮不香吗?【4】推销自己的利器。你现在出去,代表单位与他人合作,还是代表个人与他人合作,你的学历层次就是敲门砖。人人都是势利眼的,除非你是亿万富豪,可以拿小学文化炫耀。你就是一个草根,你学历低就会被人瞧不起,合作的机会都没有。这里不谈“里子”(你在职学习了,也学到了知识啊),人家见你第一面就看你的“面子”。现在本科生都大水漫灌了,学历低的连门都进不去。【5】真正学习一些知识。只要你是真心学习,而不是混张文凭,多少还是能学到知识的。这一点不展开说了。【6】最关键的就是链接人脉。大家都知道商学院总裁班上百万学费,学习是一方面,结交贵人是另一方面。据说一些“名媛”都敢下本钱上一个高研班,目的是钓一个金龟婿。何况你是为了做生意呢?高级别的在职研究生,可以结交一些人脉,对事业发展有好处。好了。我们开看看在职研究生的前世今生的。以前,在职研究生泛滥成灾。有公开招考的,有联合办学的,有企业定向培养的,有合作赚钱的,等等。央企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与学校联合办学,花点钱,在某学校开个在职研究生的班,通过学校内部的简单考试,招录几十个人,主要是为了学习定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是混个文凭。更多的是学校为了创收,面向很多企业招生,比如,办一个社会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班。根据企业交钱的多少给一些名额,大约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领导人员先享受这个福利,拿到了一批好学校好专业的在职学历,然后把“爱”洒向更多的中层人员。那个时候,流行什么社会经济学、EMBA、人力资源、工商管理,等等。什么专业时髦,开什么专业的班。举个例子,EMBA,多么高大上的词,被一群企业混子们糟蹋成什么样子了。现在规范多了。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在职攻读硕士方式有两种:1,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为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学历,效力等同全日制研究生。2,传统在职研究生(单证):有学位、无学历。2017年起,研究生分为两种:双证学历教育统招研究生(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形式)、以及单证在职研究生。其中单证在职学位研究生包括: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现已取消)、同等学力申硕,这两种只有硕士学位,没有研究生学历(获得研究生学历必须参加全国统考)。教育部官网指出,同等学力申硕不是学历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在2016年之前均为单证(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效用相同,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原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取消,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设立。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国家统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同样的毕业要求,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具体建议:在职研究生所拿到的证书,不管是硕士学位证书还是学历证书,都是被国家承认和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可在“学位网”查询;学历证书可在“学信网”查询。有了证书,以后在升职、加薪、评职称或出国留学时都可以派上用场。在公务事业央企国企等体系内,即使重视原始学历,但是,你有在职学历,在许多方面享受一样的待遇。刚才讲了,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稻草。退一万步讲:学到知识的目的是把它用在工作中,而不是为了混个文凭。是不是说得有点情怀了?在职研究生的优点就是有目标,知道自己要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吃什么补什么。你已经上了几年班了,你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已经清楚了,你画一张知识、专业、能力雷达图,看看你的短板是什么?有的放矢地报考在职研究生,建议报考双证的。如果有必要,可以报考自己的加强短板,或者是前沿知识,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朝阳专业,为你的升级跨越打好基础。
很多院校由于名气大,实力强劲,会被在职考研者“遗漏”,原因是担心考试难度大,不敢报考。其实,有些院校既是名校,考试难度又小,竞争力会小一些,十分适合在职考研者“捡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院校,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招生专业: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学、行政管理、会计学、法学、心理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几十个专业。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56年,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会计学、企业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财政学、法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市场营销、区域经济学等专业。中科院心理所是我国唯一一所综合性心理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所属创新工程单位之一,是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心理学科研教学单位。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用户体验与智能产品设计、大数据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营销管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人工智能与心理学、医学心理与护理保健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治疗等专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是很多想要报考法学在职研究生的首选院校。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法、证据法、法务会计、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著名学府,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值得报考。遗传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民商法学、刑法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重点院校,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等优势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全国重点大学。经济学、金融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学、统计学、行政管理、国际贸易学、语言学等。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同学,不妨选择以上院校,实力强,还好考,并且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硕士学位证书,是值得同学们报考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2020在职MBA报名方式有几种?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考试难度如何?
【来源:科技日报】情报所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盖伦)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在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理念思路、推动策略和具体举措上进一步创新突破。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 《意见》依托“双一流” 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促进学科融合,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一方面,以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重大战略需求为中心,以“需求导向、应用驱动”“项目牵引、多元支持”“跨界融合、精准培养”为基本原则,瞄准“理论、算法、平台、芯片和应用”等急、断、缺的短板领域,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度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人工智能领域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意见》特别重视多维融合的推动策略。一是学科建设强调“融合发展”,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培养”,三是课程体系建设强调“精密耦合”,四是评价机制强调“组合创新”,推进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分类评价机制,构建有利于教师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人才评价机制。 《意见》在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上特别指出,确立专项任务培养研究生机制。以多学科交叉解决重大问题的专项任务作为研究生课题主要来源和培养载体,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在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中,自主确定研究生培养规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成本分摊机制。对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博士生,高校应参照科研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保障和提高博士生相关待遇的具体办法,保护博士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