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仅招2人!中戏要有人工智能博士了?告之海曰

仅招2人!中戏要有人工智能博士了?

近日,中央戏剧学院官方发布了2020年戏剧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引发广泛关注。图片来源:中央戏剧学院网站据招生简章,这是中戏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目前确定该方向学制4年、2020年招生2名。2名博士将有4位导师招生简章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热议。据悉,该方向博士研究生将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首届导师队伍由四位导师组成↓导师分别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丁刚毅,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助理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震。中戏:还在摸索和尝试中对于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中戏将由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成立资格评审小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资格进行集中评审。记者联系到中央戏剧学院宣传部陈予婧,陈予婧坦言最近招生简章公布以后陆续接到了各界包括不少媒体方面的电话,“大家的关心和关注收到了”。但她也表示因为目前处于招生期,学院的教授导师们不方便过多发表意见,关于学科设置和研究方向等问题,她表示“这个专业今年刚开始招生,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而如果是想报考该专业,院方也希望考生可详细查询和了解招生简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不断火爆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消息称,经组织研究,确定了2019年度增补专业共9个,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人工智能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等能力,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开发、系统集成与运维、产品销售与咨询、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业面向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岗位群,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衔接中职专业举例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与信息服务接续本科专业举例人工智能 智能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而就在2020年1月7日,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也揭牌成立。校长乔建永表示,学校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内相关专业和学科,组建成立了全新的、具有北邮特色的人工智能学院。图片来源:人民网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中央戏剧学院网站、人民网等值班编辑:x

南荣珠曰

中戏将首次招收两名戏剧人工智能博士,招生采取“申请-考核制”

中央戏剧学院日前发布消息称,2020年将首次招收两名戏剧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研究生。图片来源:中央戏剧学院官网该方向学制四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对于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方向博士,中央戏剧学院显然非常重视,将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两名博士生共有4位导师,分别是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郝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丁刚毅,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震。该方向招生将采取“申请-考核制”,有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成立资格评审小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资格进行集中评审,并成立复试考核小组,对合格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该方向招生要求考生是对“戏剧与影视”学科有研究兴趣的理工类考生,优先考虑具备学科交叉背景或学科交叉能力较强的考生。同时,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需提供能够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代表作(含论文、软件、游戏开发、出版物等)或原创性工作成果。在校方提供的建议阅读书目中,不仅有戏剧方面的《戏剧》、《门外谈戏:论21世纪的中国戏曲》,还出现了《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等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书籍。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春梅流程编辑:TF01

亲而行之

博士也要扩招了?6所知名高校2020年博士招生计划出炉

3月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一条明确指出:(十四)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综合考虑有关高校高水平师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攻关任务,以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等情况,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积极引导高校通过实施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办法,切实优化招生结构,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继硕士扩招、博士后扩大岗位规模之后,部分高校博士扩招似乎也有新动作。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以下为6所知名高校在2019年与2020年的博士招生人简章中相关博士招收人数的公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0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940人。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1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000人。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计划数并结合各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南开大学南开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我校2019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900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南开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000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东南大学东南大学2019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9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8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东南大学2020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0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2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的文件为准。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5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9年国科大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7000余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19年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20年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备案导师1278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70名。2020年国科大共有130余个培养单位(具体指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及国科大所属各院系,下同)计划在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7000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20年招生计划为准)。以下是明确表示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的3所高校河南大学2020年3月31日,河南大学召开2020年第3次校长办公会议:会议研究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有关事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要求,要逐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尤其要拓展博士生招生渠道,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要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发挥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广州大学近日,广州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动态中更新,2020年学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均大幅增长,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增加至2281名,增幅达30.2%;其中学术学位632人、专业学位1649人,分别较去年增加36.5%和28%。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至104名,增幅19.5%,其中学术学位77人、专业学位27人,分别较去年增加10%和58.8%。指标数、增幅率双创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之多。空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增加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教育部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原计划115人(学术型60人、专业型55人)增加至145人(学术型75人、专业型70人);教育部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58人(学术型41人、专业型17人)增加至73人(学术型50人、专业型23人)。博士研究生扩招质量难保? 中大校长回应:“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去年的两会,罗俊就提出要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称,通过调研发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偏小与高水平创新人才需求迫切之间矛盾突显。“就中大来说,在保证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指标外,一般都是2-3个教授去竞争1个博士生指标,一批优秀教授并不是每年都能招收博士生。”罗俊说。博士生扩招引发培养质量下滑的忧虑,罗俊果断表示:“不存在必然联系。”他强调,这个要看主流,而不应该以偏概全。罗俊认为,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导师,“一流的大学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导师是否优秀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优秀。因此,他认为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核心是师德师风建设。其次,严师出高徒,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还必须狠抓培养过程。要让博士生在四到五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历完整、严格的科研学术训练,强化学生的原创探索意识和独立创新能力。

隆撒

中戏首次招收人工智能博士

中央戏剧学院日前发布消息称,2020年将首次招收两名戏剧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研究生。该方向学制四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将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两名博士生共有4位导师,分别是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郝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丁刚毅,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震。校方提供的建议阅读书目不仅有戏剧方面的,还出现了《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等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书籍。

钝根

教育部等三部委:扩大人工智能研究生招生规模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近年来,我国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但是,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部委指出。为此,此次出台的《意见》在人才培养、学科布局、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划。以专项任务为培养载体《意见》明确,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引导高校通过实施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办法,切实优化招生结构,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根据《意见》,应注重人才学科背景的多样化、互补性,实现不同学科背景人才的系统性整合。以双聘等灵活聘用方式吸引企业和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到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如何培养?《意见》要求,确立专项任务培养研究生机制。以多学科交叉解决重大问题的专项任务作为研究生课题主要来源和培养载体,支持高校在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中,自主确定研究生培养规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时,强化博士生交叉复合培养,支持高校与人工智能领域骨干企业、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设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建立任务驱动的跨行业跨学科导师团队,促进科研协同创新发展和博士生联合培养。鼓励企业参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布局上,《意见》明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主试点、先行先试方式,自主设置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相关方向建设。同时,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上,《意见》要求,科学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拼盘化”。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控制、神经和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校企合作方面,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和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应用场景平台、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实训基地,共建示范性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鼓励企业参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引导学生以企业实际问题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意见》还提出,学科评价机制上,探索有利于新兴交叉学科深度融合发展的评价办法,给予相对宽松的建设和评价周期。鼓励高校开展自我评估,支持学会、行业协会开展第三方评价,合理借鉴国际评估。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刘军

苗乡情

中戏首招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生:学制4年,2020年招生2名

中戏?戏剧人工智能?听起来相当高级。“学院于2020年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为科学招收选拔具有优秀科研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现制定本简章”,日前中央戏剧学院官方发布了2020年戏剧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这是中戏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目前确定该方向学制4年、2020年招生2名、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首次招收: 学制4年,招生2人日前“中戏将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觉得挺新奇:这是研究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还是引入人工智能进入影视表演行业?通过中戏官网的招生简章,记者了解到:“戏剧人工智能”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学制4年,全日制,招生2人。据悉,该方向博士研究生将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首届的导师队伍四位导师相当有分量:郝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刚毅,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仿真协会副理事长,“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数字表演与创意学”学科负责人;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助理,《戏剧》学报社社长、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宋震,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首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而对于报考这个博士的考生要求还挺多: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有研究兴趣的理工类考生,优先考虑具备学科交叉背景或学科交叉能力较强的考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须提供能够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代表作(含论文、软件、游戏开发、出版物等)或原创性工作成果……中戏表示:刚开始,还在摸索和尝试中对于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中戏将由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成立资格评审小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资格进行集中评审。接下来研究中心还将成立复试考核小组,对通过资格评审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打算报考的考生如果想获得一些备考建议,那中戏方面给出的“建议阅读书目”当中7本书也大致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研究方向或侧重:谭霈生《戏剧》;仲呈祥《门外谈戏:论 21 世纪的中国戏曲》;丁刚毅等《数字媒体技术》;李德毅主编《人工智能导论》;李德毅杜鹢:《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第 2 版)》;(美)斯图尔特·罗素、彼得·诺维格:《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美)伊恩·古德费洛、(加)约书亚·本吉奥、(加)亚伦·库维尔:《深度学习》。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宣传部陈予婧,陈予婧坦言最近招生简章公布以后陆续接到了各界包括不少媒体方面的电话,“大家的关心和关注收到了”。但她也表示因为目前处于招生期,学院的教授导师们不方便过多发表意见,关于学科设置和研究方向等问题,她表示“这个专业今年刚开始招生,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而如果是想报考该专业,院方也希望考生可详细查询和了解招生简章。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在表演领域潜力无穷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飞速,已逐渐不再是小众人群的高冷知识,而是社会热点和焦点,时常制造出引爆性的话题,也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前以为是科幻大片里才有的智能黑科技,现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日常。那么中戏招收戏剧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是否说明影视制作、舞台表演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进入了普及阶段了呢?记者采访了前不久刚刚在江苏卫视热播的人工智能系列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2》制片人黄桂香,她从这个节目创意开始就是核心团队成员,到两季热播结束,她感慨几年内见证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最早有制作人工智能系列片子的想法以及提出要正式开始制作这样一档节目的正是节目的主持人杨澜,那时候,2015年下半年,很多人对于人工智能还没什么太大直观感受,但接下来,2016年李世石和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开始走向台前。2017年《探寻人工智能》第一季应运而生,打开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好奇之门。而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预料,比如很多第一季采访时还属于顶尖实验室黑科技范畴的人工智能,在2017年播出时已投入应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变化来得如此之快,于是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第二季。而2019年第二季聚焦于国内外人工智能最新的成果、应用场景,关于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出行等方面的影响和改变,节目皆通过有趣的场景和专业的理论向大众展示出来。两季节目大家能明显感觉到技术发展之快、对生活的广泛渗透和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黄桂香感慨人工智能在影视制作、舞台表演领域也是行业性趋势,同时人才也相当急缺,“比如我们在制作两季节目的时候,也想过把人工智能具体应用到节目制作当中去,比如我们想设计杨澜的仿真虚拟形象,包括杨澜的语音配音等智能化,但因为周期、经费、人力等原因没有尽快进入操作。所以,中戏这个戏剧人工智能的博士生大家还不太清楚具体是研究什么,但这个方向的人才很紧缺,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不管是虚拟角色、仿真人物,还是舞台设计、数据影像,包括后期剪辑、影视制作……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无穷”。(原题为:《中戏首招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生》)

齐物

中戏首招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生

中戏?戏剧人工智能?听起来相当高级。“学院于2020年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为科学招收选拔具有优秀科研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现制定本简章”,日前中央戏剧学院官方发布了2020年戏剧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这是中戏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目前确定该方向学制4年、2020年招生2名、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  首次招收:学制4年,招生2人  日前“中戏将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觉得挺新奇:这是研究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还是引入人工智能进入影视表演行业?通过中戏官网的招生简章,记者了解到:“戏剧人工智能”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学制4年,全日制,招生2人。  据悉,该方向博士研究生将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首届的导师队伍四位导师相当有分量:  郝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刚毅,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仿真协会副理事长,“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数字表演与创意学”学科负责人;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助理,《戏剧》学报社社长、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宋震,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首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而对于报考这个博士的考生要求还挺多: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有研究兴趣的理工类考生,优先考虑具备学科交叉背景或学科交叉能力较强的考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须提供能够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代表作(含论文、软件、游戏开发、出版物等)或原创性工作成果……  中戏表示:  刚开始,还在摸索和尝试中  对于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中戏将由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成立资格评审小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资格进行集中评审。接下来研究中心还将成立复试考核小组,对通过资格评审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打算报考的考生如果想获得一些备考建议,那中戏方面给出的“建议阅读书目”当中7本书也大致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研究方向或侧重:谭霈生《戏剧》;仲呈祥《门外谈戏:论21世纪的中国戏曲》;丁刚毅等《数字媒体技术》;李德毅主编《人工智能导论》;李德毅杜鹢:《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第2版)》;(美)斯图尔特·罗素、彼得·诺维格:《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美)伊恩·古德费洛、(加)约书亚·本吉奥、(加)亚伦·库维尔:《深度学习》。  记者联系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宣传部陈予婧,陈予婧坦言最近招生简章公布以后陆续接到了各界包括不少媒体方面的电话,“大家的关心和关注收到了”。但她也表示因为目前处于招生期,学院的教授导师们不方便过多发表意见,关于学科设置和研究方向等问题,她表示“这个专业今年刚开始招生,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而如果是想报考该专业,院方也希望考生可详细查询和了解招生简章。  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在表演领域潜力无穷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飞速,已逐渐不再是小众人群的高冷知识,而是社会热点和焦点,时常制造出引爆性的话题,也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前以为是科幻大片里才有的智能黑科技,现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日常。那么中戏招收戏剧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是否说明影视制作、舞台表演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进入了普及阶段了呢?  记者采访了前不久刚刚在江苏卫视热播的人工智能系列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2》制片人黄桂香,她从这个节目创意开始就是核心团队成员,到两季热播结束,她感慨几年内见证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最早有制作人工智能系列片子的想法以及提出要正式开始制作这样一档节目的正是节目的主持人杨澜,那时候,2015年下半年,很多人对于人工智能还没什么太大直观感受,但接下来,2016年李世石和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开始走向台前。2017年《探寻人工智能》第一季应运而生,打开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好奇之门。而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预料,比如很多第一季采访时还属于顶尖实验室黑科技范畴的人工智能,在2017年播出时已投入应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变化来得如此之快,于是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第二季。而2019年第二季聚焦于国内外人工智能最新的成果、应用场景,关于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出行等方面的影响和改变,节目皆通过有趣的场景和专业的理论向大众展示出来。两季节目大家能明显感觉到技术发展之快、对生活的广泛渗透和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   黄桂香感慨人工智能在影视制作、舞台表演领域也是行业性趋势,同时人才也相当急缺,“比如我们在制作两季节目的时候,也想过把人工智能具体应用到节目制作当中去,比如我们想设计杨澜的仿真虚拟形象,包括杨澜的语音配音等智能化,但因为周期、经费、人力等原因没有尽快进入操作。所以,中戏这个戏剧人工智能的博士生大家还不太清楚具体是研究什么,但这个方向的人才很紧缺,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不管是虚拟角色、仿真人物,还是舞台设计、数据影像,包括后期剪辑、影视制作……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无穷”。来源 扬子晚报编辑 陈岭编审 晏海艳

一朝一夕

中戏首招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生 校方回应“还在摸索和尝试”

中戏?戏剧人工智能?听起来相当高级。“学院于2020年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为科学招收选拔具有优秀科研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现制定本简章”,日前中央戏剧学院官方发布了2020年戏剧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这是中戏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目前确定该方向学制4年、2020年招生2名、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首次招收: 学制4年,招生2人日前“中戏将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觉得挺新奇:这是研究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还是引入人工智能进入影视表演行业?通过中戏官网的招生简章,记者了解到:“戏剧人工智能”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学制4年,全日制,招生2人。据悉,该方向博士研究生将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首届的导师队伍四位导师相当有分量:郝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刚毅,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仿真协会副理事长,“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数字表演与创意学”学科负责人;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院长助理,《戏剧》学报社社长、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宋震,中央戏剧学院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首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而对于报考这个博士的考生要求还挺多: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有研究兴趣的理工类考生,优先考虑具备学科交叉背景或学科交叉能力较强的考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须提供能够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代表作(含论文、软件、游戏开发、出版物等)或原创性工作成果……中戏表示:刚开始,还在摸索和尝试中对于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中戏将由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成立资格评审小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资格进行集中评审。接下来研究中心还将成立复试考核小组,对通过资格评审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打算报考的考生如果想获得一些备考建议,那中戏方面给出的“建议阅读书目”当中7本书也大致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研究方向或侧重:谭霈生《戏剧》;仲呈祥《门外谈戏:论 21 世纪的中国戏曲》;丁刚毅等《数字媒体技术》;李德毅主编《人工智能导论》;李德毅杜鹢:《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第 2 版)》;(美)斯图尔特·罗素、彼得·诺维格:《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美)伊恩·古德费洛、(加)约书亚·本吉奥、(加)亚伦·库维尔:《深度学习》。扬子晚报记者联系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宣传部陈予婧,陈予婧坦言最近招生简章公布以后陆续接到了各界包括不少媒体方面的电话,“大家的关心和关注收到了”。但她也表示因为目前处于招生期,学院的教授导师们不方便过多发表意见,关于学科设置和研究方向等问题,她表示“这个专业今年刚开始招生,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而如果是想报考该专业,院方也希望考生可详细查询和了解招生简章。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在表演领域潜力无穷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飞速,已逐渐不再是小众人群的高冷知识,而是社会热点和焦点,时常制造出引爆性的话题,也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前以为是科幻大片里才有的智能黑科技,现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日常。那么中戏招收戏剧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是否说明影视制作、舞台表演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进入了普及阶段了呢?记者采访了前不久刚刚在江苏卫视热播的人工智能系列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2》制片人黄桂香,她从这个节目创意开始就是核心团队成员,到两季热播结束,她感慨几年内见证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最早有制作人工智能系列片子的想法以及提出要正式开始制作这样一档节目的正是节目的主持人杨澜,那时候,2015年下半年,很多人对于人工智能还没什么太大直观感受,但接下来,2016年李世石和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开始走向台前。2017年《探寻人工智能》第一季应运而生,打开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好奇之门。而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预料,比如很多第一季采访时还属于顶尖实验室黑科技范畴的人工智能,在2017年播出时已投入应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变化来得如此之快,于是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第二季。而2019年第二季聚焦于国内外人工智能最新的成果、应用场景,关于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出行等方面的影响和改变,节目皆通过有趣的场景和专业的理论向大众展示出来。两季节目大家能明显感觉到技术发展之快、对生活的广泛渗透和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黄桂香感慨人工智能在影视制作、舞台表演领域也是行业性趋势,同时人才也相当急缺,“比如我们在制作两季节目的时候,也想过把人工智能具体应用到节目制作当中去,比如我们想设计杨澜的仿真虚拟形象,包括杨澜的语音配音等智能化,但因为周期、经费、人力等原因没有尽快进入操作。所以,中戏这个戏剧人工智能的博士生大家还不太清楚具体是研究什么,但这个方向的人才很紧缺,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不管是虚拟角色、仿真人物,还是舞台设计、数据影像,包括后期剪辑、影视制作……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无穷”。(记者 张艳)(来源:扬子晚报)

自私自利

中戏将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

记者获悉,中央戏剧学院2020年将首次招收戏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1月6日,中戏发布了招生简章。记者注意到,该方向学制4年,2020年招生2名,采取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四位导师包括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郝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丁刚毅,中戏党委常委、院长助理孙大庆,中戏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震。(@中国新闻网)

驺虞

本硕博齐了!华中科技大学获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19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清单》。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牵头申报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突出体现了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学科交叉融合、重视基础和强调特色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高地的重要举措。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具有深厚的人工智能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基础。1978年教育部和航天部共同批准在华中科技大学设立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是国内最早进行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学院在1998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华中科技大学以人工智能研究院为平台,汇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同济医学院等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上的力量,致力于计算机视觉与感知智能,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认知计算与类脑智能,无人系统与群体智能,人机共融与智能控制,以及包括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在内的“人工智能+X”等领域的研究。学校人工智能学科团队积极响应和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各种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型号研制与装备预研。承担我国首颗某重大卫星型号星上处理关键载荷研制、两型重大装备自动目标识别系统研制,研发了系列无人艇集群装备等。人工智能研究院也努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同国家电网、华为、科大讯飞、寒武纪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华为DigiX智慧体验联合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本科实习基地、控制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中石化销售华南智慧管道技术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高德、乾阳智能科技联合实验室等一批产学研平台。下一步,学院将努力打造一个产学研政一体化的国际一流人工智能校企联合体,催生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教育部日前也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华中科技大学申请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也获得批准。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成为全国三所拥有“人工智能”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之一。学校已在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中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招生,也将开设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人工智能本硕博贯通班。学院将抓住机遇,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