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高校在全国均为知名名校,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均为“双一流”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大学,而中国政法大学仅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大学,在知名度上没法与人大和北大相媲美。但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为该校王牌学科,但论学科排名在人大之后,北大之前。中国人民大学被称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法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政法大学稳居第二,北京大学排名第四。历年法学学科考研复试线分析,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基本一致,比北京大学稍高。针对于题主的问题,三所高校均为全国高校的标杆,能考上就赚大了,个人认为可优先考虑中国政法大学,在三所高校中应该是相对比较好考点。具体分析如下:一、学科优势比较分析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学科被评为A+类,北京大学的法学学科被评为A类,单单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开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要强于北京大学,具体评估结果如下:再从三所高校的重点学科、博士点等方面分析。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层次分析: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三所高校均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三者不分胜负。世界一流学科层次上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唯一的双一流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三所高校的法学学科均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三者不分胜负。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上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唯一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三所高校的法学学科均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三者不分胜负。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世界一流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层次分析,两所高校实力相当,但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要强于北京大学。二、法学学科全国排名情况软科中国在2017年和2018年对中国的法学学科进行了排名,具体排名结果如下:从以上排名结果不难看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最近2年都是稳居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稳居全国第二,而北京大学在2017年排名在第五,2018年上升了一名,排在第三名,位于武汉大学之后,不难看出,法学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排名稳如泰山,同时也看到了北京大学法学学科发展不断在加快进步。三、历年法学学科考研复试线分析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法学学科考研复试线为学术型法学要求总分不低于360分,专业学位不低于365分;2018年法学学科考研复试线为学术型法学要求总分不低于355分,专业学位不低于350分。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法学学科考研复试线为学术型法学要求总分不低于355分,专业学位不低于350分。北京大学:2019年法学学科考研复试线为学术型法学要求总分不低于345分,专业学位不低于360分;2018年法学学科考研复试线为学术型法学要求总分不低于345分,专业学位不低于345分。从历年考研复试线来分数,总体上是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线基本与中国政法大学一致,而中国政法大学要稍高于北京大学。整体而言,三所高校的学科实力水平和考研复试线基本差不多,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在学校知名度和综合实力要强于中国政法大学,因此,三所高校中相对而言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稍微容易点。
三月真是一个让人悲喜交加的月份,喜的是2019年考研复试线将陆续公布,而忧的同样是今年的考研复试线的公布。无论是哪种考试,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考研分数理想的同学,即将迎来复试阶段,耐心准备即可,而分数不理想的同学,也不要气馁,人生大道的路还有很多条,只要我们肯努力,考不上研究生,照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过多很好。中国人民大学前两天(2月25号),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布2019年考研复试线,这是今年最早公布考研复试线的自主划线高校,而今天下午(3月2号),中国人民大学也公布了2019年考研复试线。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与去年变化不大(工学及工学照顾学科复试线上涨了10分,会计硕士比去年下降了30分),但是对于中国人民大学,其变化就比较大了,其哲学、法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均上涨,国际学院的金融学专硕[0251]更是高达402分。接下来咱们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我们与去年中国人民大学的考研复试线进行对比(为了防止大家与今年的复试线混淆,在此不在以图片形势列出去年的复试线),其学术学位中,哲学、法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均上涨,分别上涨10分、10分、5分、20分、10分,其余学科与去年保持一致。很多同学反映今年大家考的分数都很高,看样子,大家的确考的很好,复试线提高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人民大学除了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同样有变化,与去年相比,其金融、应用统计、税务等专业都出现了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其国际学院的金融学专硕的复试线达到402分,税务专硕的复试线达到400分,这个分数与去年相比都有所提高,与财经类专业的分数线,几乎都达到360分以上,可见其竞争激烈程度。其复试线最高的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是目前我国顶尖高校之一,也是我国34所考研自主划线高校之一,不但在考研时备受考生们的青睐,高考时也是如此,其录取分数线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虽然不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高校,但是在我国所有985院校中,其也在中上水平,能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足以证明大家的实力强悍。中国人民大学在这里,祝贺各位顺利过线的同学,大家在欣喜之余,也不要忘记准备复试,考研复试是我们上研究生非常关键的一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好大学。
考研不努力,成绩徒伤悲。现在全国34所自主划线的大学陆续公布自己的考研复试分数线,看了各个学校公布的分数线,有人欢喜有人忧。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也公布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的复试线,看了这个分数真是让人泪流满面,很多同学纷纷表示:分数这么高可该怎么办?相较于2018年的分数线,2019年中国人大考研复试分数线大部分专业都出现分数上涨。作为国内第一的文科院校,中国人大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学子的理想最高学府。很多以人大为目标的同学,在得知自己的考研分数过了去年的分数线后,都松了一口气。毕竟人大的复试线分数真的是太高了,但是今年,哲学,法学,工学,艺术学等门类均出现分数上涨,而且还涨10分,这个分数让很多同学泪流满面,不知道该怎么办。不仅仅是学业硕士,专业硕士的分数线也有很大提高。财政金融比去年高了4分,而国际学院更是达到了402分,比去年高了28分,税务比去年高了20分,这样的分数说明今年考得好的同学还是很多的。只是不知道这些考得高分的同学都是哪些学校的学霸,对于很多同学而言,这个分数都只能仰望了。有同学表示,分数太高没有多大戏了,想准备调剂了,其实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现在是34所自主划线的部分院校发布复试分数线,即便没过,还是有机会选择调剂的。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一等一的学府,即便不如清华北大,但是其分数线也是在前列的,这次没考上,也不必太过难过。对于过线的同学,那么你就认真的准备复试吧。最后,希望所有考研的同学都能够考取理想的大学。
【编者按】近日研究生录取通知陆续发出。本号约请一批2017年新近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撰稿分享新鲜出炉的考研心得。今天这一篇由CYU13级法学本科生陈芊默同学撰写。年级排名前五,标准的学霸哦!司考考研这一年陈芊默如果有什么能够概括我的2016,那应该就是两场重要的考试——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真的感觉时光飞逝,我明明前脚才刚刚踏进中青啊,怎么就大四了?怎么就要考研了?我感觉自己才只有18啊!!!其实仔细想想这种错觉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在考研之前我的心态其实真的停留在18,经历了司考和考研才真正觉得自己成长了。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写的朋友圈:“半年读懂的并不只是转头一样的文学史,更是自己内心真正在乎的东西”。学习与复习,到最后可能学会的并非外部的知识,而是自己的内心与灵魂。好了言归正传,不扯什么玄乎的,既然师姐我也算是考上了,就跟大家稍微分享一下我的经历。经历并非经验,并非一定有用,但大家尽可运用拿来主义,觉得有用,拿来即可。一、 考研情况我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初试成绩365(惊险的踩线,说不心跳是不可能的,微笑):政治72,英语87,理论法学104,应用法学102(专业课成绩,捂脸)。实在是天大的运气,得以爬进复试,复试我也不知道怎么发挥的,以304的复试分数直接逆袭为专业总分第一,被人大录取(人生总有大起大落,笑cry)。看到我的初试成绩,大家都懂,这两门专业课实在是惨不忍睹,倒是英语发挥得不错,政治中规中矩。所以,我着重讲讲英语,以及把我专业课复习的一些弯路给大家当反面教材……最后简单谈谈复试和心态。二、 英语我初试英语考得还是挺高的。一方面是幸运,今年英语除了4篇阅读比较有难度外,其他题目都特别简单;另一方面也算是努力见功,复习了这么久,有点成果也是很不意外的嘛╮(╯▽╰)╭。我是在大三就开始背单词的,虽然开始的早,但是那个时候没什么紧迫感,感觉效果不大,不过我还是一直坚持。因为毫不惭愧地说我本身英语比较好,所以本来希望英语能给我省点事的,结果3月做了一下真题……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不能轻视任何一个敌人()。于是我开始比较有针对性地背单词,只把新东方大绿皮里我不会的抄下来背,一天一个list(后来加快进度),不到一个月,我就舍弃了又厚又重的大绿皮,专心背我的小本本,背单词的时间大致是每天刚到图书馆的20分钟。但是光背单词是没有用的,不做真题等于白背。我差不多从3、4月份开始几天做一份真题,从97年的开始,只做阅读。90年代的真题跟现在的很不一样,所以我只做了阅读。但是属于练手性质,做过错过,记下不懂的单词就放过彼此吧。司考回来后,差点找不到自己做到哪儿了,然后就按市面上的题目来,从02年开始,这个年份的开始,我是这样做真题的:大概一天一篇(不要过于追求速度),然后记下不懂的单词,分析长难句,然后最重要的是——整篇翻译然后对照译文修改!一句不落,写下来,而不是脑中过一下,相信我写下来和想一下非常不一样!这个工作我继续到了以后的几乎每一篇,这个无形中锻炼了你的理解能力,还有翻译能力。(附图:笔记本某页的翻译)除了真题的阅读,我还买了黄皮的阅读,按部就班地每天1-2篇,有时候复习别的顾不上了也不逼自己。反正最后11月份就把黄皮全写完了。总的来说,做黄皮的时候就当自己锻炼面对陌生文本的能力,以及熟悉一些话题,再不济就当课外阅读了,因为很多文章还是很有意思,可以扩展知识面。关于作文,我只背了王道长的作文。从10月份开始看,用饭后和疲劳的时间读一读。到了11月左右才开始背。王江涛的作文,许多篇乍一看还真不怎样,但其实一想,你连这样的都写不出来啊,所以还是乖乖背吧。因为我写英语作文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什么语法,而是我没有灵感,该举例子时举不出来,诸如此类,因此背诵时我并不很纠结具体的句子,有时候也算是找找灵感,自己改写一些句子记下来也挺好的。(但基础不好的千万别对自己的语法水平太有信心,大胆改写也很可能错)翻译的话,因为一直在做阅读时练习篇章翻译,平时做真题时也顺便练了,但在10月份开始系统做。用唐静的《拆分和句子组合分析法》,这时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以前做的再做一遍,仍旧是“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来过”……而且80%可能错的/写不出来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呵呵。不要气馁,慢慢来。按照唐静老师的方法,划分句子成分,哪些是得分点,通过各种方式写出来。练习的时候可以这样,如图示,(翻译练习)完型和新题型也认真做真题。这两个题考的最关键的点并非你英语好不好,而是逻辑,抓住了文章的逻辑与脉络就能抓住得分点。完型和新题型的一种死法是“看见树木看不见树林”,只盯着挖掉的空,不去看上下文、段落、全文,是做不出来。英语复习的思路大致就是这样,留出两三份真题最后练。但是这个最后绝对不是最后一周才开始去最近两年真题,一定要放得稍微早一点,考前两周就做掉吧,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慢慢磨,到考前4、5天,所有真题都写完了。就重新挑出错特别多的文章重做,练练翻译,练练新题型,写写作文,很枯燥,但请每一项都做到。三、 政治我考完司考后才开始看政治,看着图书馆其他专业的同学的政治书都快翻破了,而我还没开始看,顿感压力山大。不够沉住气地想,不必在乎别人,管自己就好。我用的资料是肖秀荣全套和大纲解析。肖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我几乎就没看。一是精力有限,无法看两个几乎一样的东西,二是经历了司考,大家顿感很后悔没有去看官方教材,因此考研就决定一定要看官方的东西。选定了教材就什么都别管,按着肖老师的节奏去复习。前期看书一定要快,因为多年经验告诉我们,看得快和看得慢其实记住的东西差不多,还不如看完后去做题。1000题第一遍用铅笔,这样可以做两次,错的题红笔圈出,以后着重再做一次。后期其实我也跟着大家买了什么任汝芬,但是印刷质量太次,而且有些居然跟肖秀荣不一样,我不想再在刑法之外的地方再见识到这种学说分歧了,所以果断跟任系列说了再见。按部就班地背肖四、肖八,以为自己对我党的思想和历史学得融会贯通,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很嫩的,最后的分数72,只能是不好不坏,中规中矩吧。希望大家借鉴我的普通的方法都起码有这个普通的分数~四、 专业课人大的专业课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为法理、宪法和法制史;应用法学为七选三模式。我在去年三月份开始复习时就开始看专业课的书,那个时候是配合着司考的课看书,比如上午听钟秀勇,下午就看人大的民法学。但是后来行不通了,因为司考的刑法理论和人大的刑法学非常不同,个中撕裂感差点把人弄疯,所以我后来就放飞,只管按着自己节奏看法理和宪法。专业课的书,我看到暑假前,好不容易看完经济法,结果发现七选五改为七选三,真是生活处处有惊喜哈哈哈……司考回来后,我开始学习专业课,快速地看完教科书后,就拿着考试通讲义背。书+讲义模式进行了一轮后,我放下书只背讲义,这个阶段我是循环往复地进行。前面也说了,专业课这个部分我是想讲自己的错误做法的。我现在想来,当时最大的错误就是背书把自己背死了。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前几年人大的题型是比较传统的,名词解释简答什么的,说难听点就是比较死板;前年开始改革,但是到去年,没人知道到底会改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一方面新型的分析题不想放弃,另一方面也将许多精力投入到了背诵死的答案上,那种死板答案大家考过期末考试都是懂的,背的再6也还是太浅。到了考场上遇到那几道分析题直接懵了,因为这个时候你就会想起其实很多理论制度之间的关系和最最基本的概念其实根本不熟悉,分分钟能直接哭出来呢……但其实仔细看看题目,跟司考题目还是很像的,所以运用法条分析问题的能力真的很重要。我就是光想着背答案无形中弱化了自己的分析能力。【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同时准备司考和考研的重要性】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复试备考中发现,原来当初民法的那道大的分析题是人大以为教授写的一篇论文的改编……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在阅读完一遍教科书建立了学科体系后,就选几位主要老师的精华论文阅读一下。人大这个论文改题目的套路屡用不爽,还是值得注意的。五、 心态与复试最后讲讲心态,心态可能是所有因素中跟专业能力最不相关,但最能影响人的了。因为我是司考和考研都有准备,因此在大三下半学期我本来打算正月十五左右就回学校,结果在家意外扭伤了脚,拖着三月初才来学校。在家的这段时间,我真的是非常地想学习!(doge)虽然身体很诚实地天天上网,但是一回到学校根本不用什么心理建设第二天就去图书馆投入了复习的大军。写完学年论文,差不多3月20日左右全身心投入复习。但是司考考研两手都准备,因此真的非常累,虽然我每天都元气满满地出门,但我知道自己还是越来越累,直到5月底,心情真的特别差,所以直接回了趟家。在家的时候,大家都懂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啦,所以我就尽可能地调整心态。我见了很多自己的朋友,也有一些我爸妈的朋友。我想,这大千世界,其实我们都有许多选择,我们常做的事就是因为读书把自己眼界读窄了,觉得什么考试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不去就死了,但其实独木桥并非唯一的路,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草原,你这匹野马不是跑得更欢快嘛╮(╯▽╰)╭6月初我就从家里回来了,(调节心态虽好,但绝不能留恋hhh),发现宿舍空调装好了,心情大好。然后就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6月底开始我完全投入司考,司考结束后我玩了一个多星期,直到10月份才开始复习考研。中间也有过疲劳,但是适当给自己偷个懒,就当是调节了,千万别过分。心态平和地考完所有的考试,就算是早上发现理论法学的试卷一脸懵圈也要笑着去应对下午的应用法学,嗯,大致就是这么个心态hhh初试成绩出来后,乃至分数线出来后,心态甚至成为了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只考了365,一不小心考了个跟分数线一样的分数也是一种缘分,这意味着所有进复试的人中我是毫无疑问的最后一名。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虽说从小到大没有哪场考试会有这么惊险的分数,说当时不焦虑是假的,但是焦虑没有用,而且如前所述,这时候的我心态很好,眼界也放开了,我想着考不上也没关系,明年直接出国什么的也很好,我甚至也有想过,这世界这么大也不是非法学不可(这个心态可能在法学院是要被骂的哈哈哈)结果是按部就班地花一个星期准备复试,虽然看到考卷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复习了一个星期其实啥也没复习到……比如根本就没有考行政法(笑cry)英语笔试1个小时6篇阅读,很简单粗暴,但是我底子还可以,所以时间上并不担心,感觉难度就是比考研英语稍微难一点。英语面试也是幸运的分组,另外两个同学口语并没有我好,但是我们三个人很有团队精神地互相留给别人留下话头,我私心以为这样比那些自以为很厉害互相抢话的好多了。专业课面试时所有人最紧张的,但其实最拉不开差距的科目。面试的老师都很和蔼,而且我感觉老师们是有角色分配的,比如我的面试,感觉坐在中间的杨建顺老师就负责主导问题,莫于川老师负责在考生卡壳的时候进行引导,而且我选择了行政法的问题,所以胡锦光老师和张翔老师就只问了我一个问题:“宪法是谁教的?”中青的学子,犹豫什么,赶紧报上龙哥的大名啊哈哈!其实面试的题目非常基础,比如我的就是“行政强制的设定权”,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要沉稳地说清楚还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面试只有一部分分数是专业知识,还有一部分是综合素质,你给老师的印象其实都留在你的一举一动中。所以做一个大方的中青学子,有底气,有信心,成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向你走来~OK,师姐的考研经验就说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啦~
前几天软科正式发布了“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法学学科排名共有109所大学上榜,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位列前2%。不是985/211,但法学实力不错的高校有: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广东外国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大学、广州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其中政法类高校的竞争压力大,综合类高校难度相对较低。“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6个一级学科,采用的学科口径是教育部最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的排名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最终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全国前50%的高校。根据软科提供的信息,这次排名的指标包括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和高端人才共5个,数据来自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等权威第三方机构。完整排名名单如下:你的目标学校上榜了吗?
学法的人不可能没听过“五院四系”的说法,往日的成绩和辉煌让这9所院校基本上成为每个法学人心目中的学术殿堂,那么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这些学校的实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学校的考研难度又如何呢?学姐在这篇推送就来为大家细细介绍一下。01了解学校的重要性这些话看起来和我们的文章重点没有什么关系,学姐还是要把这部分内容写在前面。作为一个决定考研的法学人,你不能不决定的内容就是要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当然未来的职业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前两者,然而如果对要考取的学校能有清楚的认识,会对日后的职业规划产生很大的助益。大家到了这个年纪,眼光一定要放的长远,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要认真的考虑考研背后的意义,好好地思考自己最终到底要做什么?众所周知,排名十分靠前的法学院校,不仅整体的学科实力高于普通,大多也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知识产权专业,西南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学专业,武汉大学的国际法专业等等,每个王牌专业还会有一些最顶级的学者坐镇,了解这些对同学们后期的规划十分重要,比如有些同学如果觉得考取北京的学校竞争压力太大,可以选择一些地域上竞争压力稍微小一些的学校里的王牌专业,对日后的工作也十分有益。好了,那么在给大家做了一些铺垫性的说明后,学姐来大家介绍今天的重点部分啦。02院四系的实力排名变化传统而言,我们所讲的五院四系有: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还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法律系。就地域而言,其中分布在北京的学校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分布在上海的有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均位于武汉。就中国目前的形式而言,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以及西北政法大学则是分布于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区域,当然这一点并不能说明其学术实力的问题,但如果对于那些将来想要从事律师等实务方面工作的同学,还是要在一定基础上考虑地域的问题,毕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虽说压力会大一些,但机会也相应的比较多,比较时候有实务工作意向的学生们发展。就学术实力而言,学姐在这里找到了两份资料,一份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写完成、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另一份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现附图如下:可以看到,虽然排名存在细微的差别,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均榜上有名上。这其中属于传统五院四系的学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则属于榜上新秀,西北政法大学并没有出现在这个榜单之中。当然这个排名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校的学术实力水平,但大家还是可以以此为参考,进行考研学校的选择。就专业能力而言,如我们所知有的学校有自己王牌专业,这样的王牌专业能在该学科领域内排到前三甚至第一,或者是有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的专业大佬坐镇,这样的学校或许在整体排名上排名并不突出,但他的王牌专业却十分具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后期大家找工作助益。这里附录一些五院四系专业上的排名,仅供参考。03报考难度分析其实相关的数据是可以在网上查到的,但很多刚刚接触考研的小伙伴并不知道应该看那些数据来推断考研的难度。这里为大家简要的进行一个说明。首先肯定要看的是报录比,就是报名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的比例。这个数据是最能够直观反映竞争力的数据。报录比在1:10左右算是竞争难度适中的学校,通常情况下对于五院四系的热门专业而言报录比一般都会达到1:12甚至更高。像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比如法制史等,报录比就会稍微低一些。其次要看的就是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决定了考试难度的基础,录取分数线高的学校就要求学生不能有短板,无论是英语政治还是专业课都要有过硬的实力才可以。一般来说分数线360为中等难度(如果当年题目较难,或者判卷较严也可能会浮动15分左右),好一点学校好一点的专业则要求同学们分数能达到380,390左右。最后要看的就是复试刷人的比例,一般来说复试会按着1:1.2的比例进行刷人,也有的学校会更严格一些,比如吉林大学就是如此。另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初试的参考书目,当初试的参考书目较多时必然就意味着准备考试的工作量变大,这当然也会决定考试的难度。对于要求更严格的学校而言,它不仅不指定参考书目,反而会要求同学们看很多论文或者专著等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下面学姐总结了一些主要学校的数据,供大家参考(一)人民大学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试线(校线院线一致)为350分,进入复试一共有136人,全日制学术硕士一共录取87人(含物证技术4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人、士兵1人)。进入一战的应届生有74人,进入复试的往届生有55人,进入复试的在职考试人数为7人。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试线(校线355分院线365分)为350分,进入复试一共有有157人,全日制学术硕士一共录取102人。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试线(校线350分院线360分)为350分,进入复试一共有157人,全日制学术硕士一共录取102人。2016年人大法学硕士统考一共录取107人,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5人,法理学录取14人,法制史录取6人、宪政录取11人、刑法14人、民商法15人、诉讼法20人、经济法7人、环境法4人、国际法6人、知识产权法7人、比较法3人。中国人民大学官方不指定教材,但大部分考生都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材为参考,大多数都是蓝皮书。法理学(第三版)朱景文,中国宪法(第三版)黄皮书 胡锦光、韩大元,法制史(第五版) 曾宪义,民法(第六版)王利明(民法总则出台后可能会修订),刑法(第六版)王作富,民事诉讼法(第七版)江伟、肖建国,刑事诉讼法(第四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三版)周珂,知识产权法(第五版)刘春田(有修订计划),经济法有两本教材,一本是史际春教授主编的第三版,一本是刘文华教授的第五版,大部分考生参考刘文华老师第五版,经济法专业的考生可以同时参考这两本教材,国际法(第五版)程晓霞、余民才,国际经济法(第五版)郭寿康、赵秀文,国际私法(第五版)章尚锦、 杜焕芳。(二)武汉大学2018年复试各科分数线2017年复试各科分数线2016年复试各科分数线(三)吉林大学分数线参考书目(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录比参考书目其余的书目视考试的专业不同而不同。(五)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初试分为法学基础A,法学基础B,法学基础C。并且不同的专业录取的分数线也不相同,下面就主要的学科进行例举刑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考察科(六)华东政法大学分数线参考书(七)中国政法大学分数线参考书(八)厦门大学录取分数线参考书目当然,这里给大家整理的还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情况,大家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日后预期来进行安排。总体来说,五院四系的考试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其中北京的学校(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竞争压力最大,很多前辈都有二战甚至三战的经历,当然如果学习方法得当也有一年就考上的。另外华东政大学的考试难度呈上升的趋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属于性价比较高的研究生院校,考试的难度比较中肯,其余的考试难度历年基本持平,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和院校。今天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各位小可爱们如果想继续了解更多详细的内容一定要多多关注我们推送的消息哦学姐也会一如既往的为大家推送干货的预祝大家考研顺利
我们知道,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50年10月3日,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全国重点大学。建校七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可谓名家辈出,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等等都是成就卓著的大师。发展到今天,中国人民大学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学校现有教授674人,副教授783人。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65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47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学校拥有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5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学校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八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双一流”建设学科14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那么,中国人民大学的所有学科专业中,真正最好的考研的专业是哪些呢?根据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按照“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来看。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这些学科位列全国前2名;政治学、哲学获评A,这些学科位列全国前5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这些学科位列全国前10名。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对于考研的同学,上述学科可以作为参考。毕竟,考研,要考最好的专业。
为了方便2021考研的同学们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院校,今天继续为大家从拟录取情况、分数线、学制和学费等方面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的研招信息,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1998年,人大法学院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朝阳大学创办于1912年,当时被誉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阳,南东吴”、“无朝(阳)不成院(法院)”的美誉。法学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拥有1个本科专业(法学),1个第二学士专业(知识产权),1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分数线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复试分数线如下:法硕(法学):370/55/90法硕(非法学):370/55/90学制学费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法律(非法学)学制3年,学费20000元/年。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法律(法学)学制2年,学费20000元/年。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学制2年,学费30000元/年。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学制3年,学费30000元/年。录取名单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录取情况如下:法律(非法学):进入复试177人,录取全日制84人,非全日制45人。法律(法学):进入复试74人,全日制录取34人,非全日制录取26人。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其他政策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上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择校信息分析,详细情况请参考最新的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招生简章。
法学成为近年来的考研热门专业,关于法学考研的院校都有哪些呢,和启航考研中心一起来看看排名前5的学校吧。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是中国一所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良好的教师队伍。根据评估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并开始跻身于世界一流法学院行列。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2、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位列中国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校下设18个教学单位、24个本科专业,拥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17年9月,共有在校学生16736人,其中本科生9319人,研究生6612人,留学生805人,拥有教师968人。进入新世纪的法学院,以“法治天下、学问古今”为院训,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为导向,全面规划和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力争将法学院建成“高品质、创新型、开放性”的一流法学院。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科之一,最早在全国设立了经济法学本科专业和经济法学硕士点,刑法学科的刑法硕士点是我国最早的刑法硕士点之一。北大法学院教学科研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4、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7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2个博士后流动站、法学院是教育部首批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多个法学实践场所。5、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简称西政,位于重庆市,是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布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问津学术结合拟录取名单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研究生的招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已知的信息来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统招生的录取过程中曾经存在调剂的情形,不过主要为一志愿考生的调剂,限于这个统计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对整体的招生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不再就调剂工作展开分析。据统计,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共计招录466名法学研究生,其中推免生182人,统招生284人。下面是我们针对公示数据做的相关统计分析,希望对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2020级研究生有所帮助。1.招生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招录专业: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含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物证技术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比较法学、社会法学、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3.考生来源:全国一志愿统考、推荐免试、少民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4.来源构成:全国一志愿统考284人,其中少民计划5人,退役大学生士兵3人;推荐免试182人。5.学习方式: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其中全日制387人,非全日制79人。非全日制主要为法律(非法学)与法律(法学),其中法律(非法学)47人,法律(法学)32人。6.招生人数:一共招生466人,其中推免生182人。比较法学4人,其中推免3人;法律(法学)96人,其中推免32人;法律(非法学)195人,其中推免65人;法律史9人,其中推免3人;法学理论21人,其中推免8人;国际法学12人,其中推免7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3人,其中推免1人;经济法学13人,其中推免8人;民商法学22人,其中推免11人;社会法学2人;诉讼法学20人,其中推免8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4人,其中推免5人;刑法学24人,其中推免8人;知识产权法学30人,其中推免22人。7.考生最多的5个姓氏:王姓31人,张姓20人,李姓33人,刘姓32人,陈姓24人。8.统招初试成绩:经过对284名统招考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可知,研究生初试最低分334分,最高分415分,其中400分以上12人,平均分378.743分。另外考虑到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之间的成绩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又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法律硕士的平均分为378.835分,法律硕士(法学)平均375.625分,法律硕士(非法学)平均380.415分。法学硕士的平均分为378.544分。以上是我们就当前相关公示信息做的统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