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这四个“王牌”专业,个个出类拔萃,毕业薪酬还剽悍谁其比忧

中国人民大学这四个“王牌”专业,个个出类拔萃,毕业薪酬还剽悍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实力强大,大师辈出,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一起来看下中国人民大学的这四个“王牌”专业,个个出类拔萃,毕业薪酬还剽悍。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国内很多金融界著名学者都是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攻读的学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大金融设有实验班,是从所有硕士生中严格选拔出来的,其就业形势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华相比。普通班的情况也很好,人大金融学硕士生找工作的情况在整个人大都是数一数二的。从这几年来看,进入国际级大投资银行的每年都有,比如高盛,摩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是国内顶尖水平的,综合实力全国第一,就业前景相当好。经济学院是新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七十五年来年来始终走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的前列。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均获评A+,人大的经济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大是我国的经济学学科奠定者之一,几十年来,一直引领着经济学的发展,从人大毕业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和口碑都特别好,就业面比较广。法学最新一轮教育部官方的学科评估中,人大法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应该说是相当优秀。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人大共有9个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其中就包括法学。因此人民大学法学院在中国的法学界中话语权都是很大的,教学水平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平。人大法学院是人民大学成立较早的学院之一,是新中国建立的“五院四系”——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而“五院四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类院校中的泰山北斗。人大法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分别在劳动人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在不同的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有所不同。比如劳动人事学院是经济和管理下的HRM,公共管理学院侧重公共部门的HRM,商学院侧重营利性组织的HRM。录取分数都很高,劳动人事学院的HRM是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也是知名度和美誉度最高的,国际上也享有盛名,录取分数也特别高,无论在本科还是硕士、博士阶段,录取的竞争都是最激烈的。但也是含金量最高的,最被领域内认可的。公共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HRM也更有特点,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力资源专业在国内还很强大,专业实力至少在前三,毕业后也都去了大型的公司,薪酬待遇也还不错。以上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四个“王牌”专业,个个都是“顶呱呱”,毕业薪酬还剽悍

狼群之

他在人大读博士:10年学习,13篇SCI论文,1次理论突破!

博士期间发表13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9篇论文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11次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完成海报报告,并有5次获奖、曾获2015年优秀研究生、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位热爱物理、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在科研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的人大人,就是2019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理学院物理系2016级博士生王聪。2010-2020,热爱指引物理前行路2010年入学,10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业的王聪,将人大校园视为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几乎把所有男生宿舍都住遍了”,王聪笑称。2019年是王聪从事物理学习的第十年,这一年他在A类期刊上发表了8篇SCI,“热爱”是王聪为什么能坚持十年物理学习的第一个答案。从高中就对物理抱有极高的学习热情,大学进入物理系接受深入的学习后,王聪坚定了自己从事物理研究的理想。“从事科研工作,喜欢是首要的,如果你根本不喜欢你研究的课题或者专业方向,那研究就成了一项消耗、磨损人的工作。”2012年是王聪本科学习期间重要的一年,他主导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了解前沿物理研究的基础上并将部分假设付诸实践。“那次获得了国家级的优秀结项,让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科研成果给我的正向激励,也让我与我的导师季威教授有了深入接触。”时隔一年,季威老师组在《科学》发表了研究论文,这样的科研成果深深震撼了他,他选择保研至本校物理系,进入季威老师组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一开始没打算继续读博,但是在硕士的两年一直没能发出文章来,我就选择了转博。”王聪至今仍能回想起未能顺利发表文章的那段沮丧、焦虑和迷茫的日子。(季威老师组同学合影,左三为王聪)“万事开头难,我告诉自己第一篇文章越难,我就越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把它做出来。”面对这样的压力,王聪并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了下去,研究方向是计算物理的他,研究成果最终于2017年在A类期刊上发表成功,之后其理论预测结果被国内外顶尖教授团队的实验工作证实。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收获第一篇SCI的心情,“很激动、很开心,当天晚上就和朋友去吃了火锅庆祝”。第一篇文章的成功发表是他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坚持不懈钻研的回报。“其实科研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正向激励,你从中能获得不断被肯定、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王聪认为热爱和坚持是互为养料的,热爱指引他在物理学习这条路上坚持前行,专注于、专心于物理学习,而科研给他的回馈又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份热爱。十年磨一剑,理论突破源于厚积薄发王聪从事计算物理方向的研究,进行应用大规模并行计算,2018年在发表4篇高水平SCI论文后,他在导师季威教授的指导下,决心向“双层CrI3材料中反铁磁性来源的问题”发起挑战。这在磁性二维材料物理领域中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国际性难题,《自然》《科学》杂志及其子刊就这一问题刊载过多篇重要文章,但都未能提供解决方法。王聪凭着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全力以赴钻研这个难题,就连春节假期都留在学校。但是经过许多不眠之夜,仍没有看见破解难题的曙光。直到2018年3月的一个深夜,他的脑中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自己在一年前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王聪觉得那个工作中的核心结论也许就是这个难题的答案。季威教授支持王聪的想法,在他的指导下,王聪抓紧进行验证计算,又在实验室度过了许多夜晚。最终结果正如他们所料,他找到了破解难题的答案,“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这一次,他仿佛就是发现桃花源的那个渔夫,从“初极狭”渐入佳境,直到“豁然开朗”。这一国际磁性二维材料领域的棘手难题终于被人大物理人率先攻克。随后,该理论预测结果被该理论预测结果分别被复旦大学吴施伟教授团队及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P. Maletinsky教授团队的实验工作所证实,他们的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与《科学》上。这个难题的解决,是王聪个人学术生涯的一次飞跃,也让他切身体悟到万千科研工作者平凡中的伟大。理in人大,普通生活也丰富多彩王聪本科期间是班长,“当时很喜欢和同学们到处玩儿”。就读博士后,他大多时间都在办公室中从事计算和科研写作等,“一周大多数时间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办公室,但是我会给自己放松休息的时间”。王聪喜欢打羽毛球,而他也将羽毛球作为自己放松压力的重要方式。“博士群体压力大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要积攒压力,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排解压力的时间。”他每周会拿出一天作为休息日,选择与好友小聚或自己去看场电影,“看电影可以给我两个小时放空自己的时间”。其他时间则严格执行晚上十二点入睡、早上八点左右起床的工作时间,“其实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了,就像我每天早上都会看一下昨天的数据怎么样,有没有新的东西一样”。王聪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制定每天的计划表,并将复杂、艰难的科研工作拆分成每天要做的任务,从容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课题。“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平时也会刷微博、看知乎和逛B站。”王聪将自己的生活方式看作无数生活姿态的一种,在科研之外,他也不断充实自己生命的厚度,丰富人生的色彩。从年少的热爱到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仍奋进在物理研究的道路上。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采写:崔梦瑶 编辑:林洁 欣欣蔡 设计:冯文涵 特别支持:学生处 理学院

叶燮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20内地博士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表

英语复习策略,一般都能考70多分1词汇四六级足够了,另外加看人大研究生教材2真题06年后有用,04年之前的非常难。市面上目前只有06、07年的。3熟悉题型,多练习。作文背模板,最后总结为一至两个自己的模板。专业课复习策略1打好基础,基础学科学好2关注热点,关心国家政策与大方向3把所考专业的本校老师的近期文章翻阅,了解其基本观点,进行总结。4另外,考博的特殊性注定你当且仅能考第一,第二以后几乎没戏。复试时总有你无法抗衡的对手。当然,实力特强的除外,不是你自认为的那个实力,而是老师心目中的实力。一般步骤没有导师推荐没有关系的情况下:1联系导师,发邮件给他说明报考意愿,发简历。一般回:欢迎报考。2如同意,去其办公室亲自拜访。也不用说什么主要还是说明意愿,带自己的作品。(可省略,但有机会最好去)3准备考试,平时联系导师最好用邮件和短信。有问题也可以问他。把握热点,基础这两点即可。4初试结束,导师见面。没见过的见一下,好好表现。5成绩出来联系导师,告诉你的意愿,因为老师有决定谁进复试的权利,不是过线就行。等待复试6了解复试程序,积极表现。多做准备。专业英语翻阅近期专业文章的摘要,熟悉专业词汇。7复试结束后发短信问老师你的表现,他的态度(几乎可知最后结果)8等待录取名单

文竹

阅卷老师告诉你:什么样的答卷是高分?(内附21个专题合辑!)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考研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相信不少童鞋都在思考,如何拿高分的问题。人大董晨宇老师在微博上的这席话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新传考研专业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答案呢?我们,又该如何备考呢? 学姐找到复旦、人大等几位老师的观点。(截图来源于董老师公开发表的博文)我们期待这样的答卷中国人民大学 陈力丹2006年陈力丹老师在《新闻实践》上曾发表一篇名为《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的论文,在论文中陈力丹老师较为详细地给出了答题要求及案例(博士生刘洁的考博答卷)。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这样说来,如何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其实不然。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第一,字迹清楚。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第二,层次清晰。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文字摘录于【陈力丹.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J].新闻实践,2006(07):26-28.】)(刘洁博士答题内容) 华东政法大学 孙祥飞华东政法大学孙祥飞老师在其著作《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书中说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少给外部提供试题答案。网上能够搜到的大部分都是网友在考试后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拼起来的,很难说这种参考答案被挪到试卷上能得多少分。据本人得访谈和观察,许多学校在考试的专业课判分上有较大的主观性,一般竞争比较激烈的学校会考虑参考答案和阅卷者的主观判断,一些竞争不大激烈的学校则较为依赖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没有答案的试卷,阅卷老师都怎么打分,他们又在想什么呢?后续孙祥飞老师也给出答复:“笔者访谈了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辈,关于阅卷时的一些心态和倾向(主要是开放性题目)大体如下:(1)不是所有的学校都给出了参考答案。具体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有的学校给出答题的方向和角度(知识点),并给答题者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即假设一个题目常规的答案可能是三个知识点,答题时只回答了其中的两个,但还有的知识点虽然在参考答案中并没有提及,只要给出的这个答案是有道理的,并不会因此失分。二是部分学校并没有明确的参考答案,而是仿照高考作文或英语考试作文中的“分等级给分”的方式,即将答案根据知识点的完整性、逻辑思路、试卷反映出的知识面等分成若干等级进行判分,这样做是考虑到人的思路、思维的发散性,有助于学校挑选更优质的学生,同时也给阅卷者提供更为自主的空间。(2)在阅卷者看来,能得高分的标准是:第一,答题者给出的知识点是完备的,这样可以得到基础分;第二,答题者思路清晰,表述具有逻辑性,能够将各种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盘散沙: 第三,答题者能够给出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我们讨论“虚拟现实”你能提到并且清晰地表述《完美的罪行》的核心观点来进行反思。(3)阅卷的时间和分工:一道论述题基本上几秒钟就能够给出分值,一篇评论也是如此;一般来说,阅卷时的老师一般采用如下分工:一个老师负责一门试卷;一个老师负责-种或 多种题型。此种分工可以避免不同的阅卷者因主观好恶针对同类的答案给出的分值差异太大。(文字摘录于2018版《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下册)》)复旦大学邓建国“现在新闻传播研究生入学考试也被标准化了。阅卷时看到的多为标准化答案,各卷答案如出一辙,明显可看出考生背了同一本书。所以阅卷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希望考生们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多关注和引入新知识,新理论,否则新闻传播学的路会越走越窄,直到穷途末路。”“一张考卷分简答题,论述题和操作题。其中论述题属主观题,考生发挥空间很大。新闻传播素来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极多,内部传统也多样,所以对一个题目完全可以作多角度回答。但遗憾大量考生被培训机构标准化,答题变成了机械填充。我觉得,今后能超越现有答题方式,言有新意,言之成理的考生胜算较大”(文字摘录于微博@“传播学者邓建国”2018年1月25日公开发表的博文)简单说,好的答案是既基于夯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有新的案例、观点等创新点。这样的要求看似很难,也对大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如何应对呢?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从四位老师的言论来看,一份优秀的答卷必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所以大家需要做到的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记牢。对于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例如网络传播的相关专题,大家需要结合着学界最新、引用度较高的高质量论文整理出基础知识点,比如概念、定义、负面影响、积极影响、解决措施、发展变化等。如果这个时间点,你还没有准备好这些额外的专题,不妨直接参考下爱传播运营组准备的“21个专题易背诵、易理解的答题参考模板。”这个答题参考模板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答题模板”只是一个基础,完整的答题还得靠大家努力来扩充。我们希望各位童鞋可以基础这个参考模板之上,来添加更多你自己的思考痕迹。专题活动昨天刚结束,一路跟着打卡的童鞋相信已经收获到了完整的21份学习资料。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全体小编已经帮助大家整体好了所有专题,有合辑版本,也有单独版本,同时还有帮助大家提升各个专题的推荐阅读文献。无需转发,无需其他操作,私信任一小助手即可获取以上资料。2.一点点创新10年前,用5W逻辑方式回答考研真题,这可能在老师眼里是一份还不错的答案。现在如果用5W去答题,可能老师看了个框架就会直接给你一个一般分。因此,学会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哪怕一点点也就够了。如何学会创新呢?简单来说,有如下两点:一方面,可以是寻找创新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权威期刊的高质量,揣摩论文中的行为思路,消化成自个肚子里的墨水。另一方面,学会多元化的思考方式。看到一个问题,不要老是想着正负面来思考,也可以尝试多角度思考,例如基于某一理论来应用解决该问题。这种能力其实也就是让你灵活的大脑调动知识快速分析问题的反映能力。综上,夯实的基础知识+一点点创新就能够让你与众不同、脱颖而出。编辑:羽生生主编:羽生生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

光之旅

动真格!中国人民大学再清退一批博士生,其中不乏留学生!

时间进入2019年,中国高校在清退一些长期不来上课,不按时完成学业毕业的学生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在这一年之内,国内将近30所名校清退了13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而2019年还没有完全没有过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又一次公布自己的清退处理结果,在这次公布中,人发发学院清退了十多名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中,我们仅仅通过公布的名字来看,就可以得知这些被清退的博士研究生中,有一部分留学生。要说国内高校清退逾期不毕业的学生,其实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操作,不过随着我国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到这到今年以来清退的毕业生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今年清退的学生中,有2005年入学的一些学生,足以看得出前些年的清退力度,还是大不如今年的。我们可以相见,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可能在前些年毕业时拖延了十年之久的,这一情况,在今年过后应该会更加的严格。而且对于延期毕业的次数,恐怕在未来会缩短年限,不过研究生不能顺利毕业,有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怪研究生本人。很多研究生研究的课题比较冷门,或者是很难形成论文,尤其是在国际上的知名杂志上很难发表论文的话,就无法顺利毕业,在近些年国内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中,对于SCI论文的要求是部分高校的硬性指标,部分研究生确实不擅长这个,也不喜欢做虚假学术的,就他们的研究生毕业一而再的延期,最后不能顺利毕业导致被清退,还是非常遗憾的,毕竟这部分研究生确确实实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在深耕,最终落了个清退的结果,还是比较遗憾的。不过针对这一现象,近些年的研究生毕业似乎有在放开对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好在是因为发表论文不合格导致清退的不是很多,但是延期毕业的确实不在少数,而且国内博士研究生的顺利毕业,导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权,这一点上来说,目前国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境遇还是比较尴尬的,其实很多国内的研究生是不乐意被清退的,最终被延期到不想毕业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本来觉得自己在研究生阶段该做的都做了,结果导师不同意毕业,最终和导师闹掰从而不去上课的,确实有,这些人其实放弃了自己之前的努力,这一决定可能在外界看起来有些草率的,不过外界是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的境遇的。和国内的研究生的清退不同的是,留学生的清退,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些留学生不愿意来上课,或者是到毕业期限了,这些留学生可能连最基本的学位论文都无法完成,甚至是不乐意完成的那种,以前可能很多学校会把这部分留学生想方设法的给送出去,并且让他们顺利毕业,但是近些年以来,这部分留学生不愿意继续上学之后就连联系方式都不给学校留一个,学校就是想送他们毕业,都无法完成。不过今年和往年对比有所不同的是,针对这部分不能联系到的留学生,直接给出清退的公告,还是动了真格的,往年国内高校对于这些留学生真的是太客气的,虽然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好客的,但是对于这部分不尊重主人的客人,完全没有必要太客气,而且这部分留学生的博士研究生资格大都是国内高校“馈赠”给他们的,结果这一非常珍贵的继续教育机会,被这些留学生随意的丢弃,真的是太令人心痛了,在往年可能会继续保留这部分人的学习资格的,结果今年多所高校果断坚决的清退,还是相当的痛快的!

离世异俗

中国人民大学90后女博士:发5篇论文,拿国奖,扎根大地,心系扶贫

2018年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2017年度优秀研究生,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发表5篇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论文,获博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这位“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新时代青年,书写着怎样的人大故事呢?2014年9月进入人大学习后,她在农业经济管理方向上深入研究,并且在2016年选择了继续在人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期间,她在《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农业技术经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7 篇,并参与编写了学术专著《中国玉米产业经济研究》。这个笑容温柔、有着深厚学术修养的姑娘,就是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陈菲菲。在研究中国农村有关课题的过程中,她深入中国农村,多次实地调研,不断思考探索,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农业经济管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学科(陈菲菲在美国交换)本科就读会计学专业期间,陈菲菲便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了浓厚兴趣,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向也与农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估有关。2014年,陈菲菲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支持政策评估。2016年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后,她的研究方向从政策评估转为扶贫。在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过程中,陈菲菲对这一学科的喜爱日益加深。农业经济管理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需要研究人员掌握经济、地理、农业、科技等领域的知识。这为陈菲菲提供了接触到不同领域知识的机会,满足了她自身蓬勃的好奇心,也拓宽了她的视野,让她的能力得到多层次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学科让她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在陈菲菲心中,农业经济管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学科,她常常和基层群体打交道、和农户农村接触,农村存在的问题会不加修饰地展现在她的眼前,使她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做研究的价值。因此,陈菲菲常说,农业经济管理是一个有意思、也有情怀的学科。(和团队一同在外地考察)“哪里穷,我就去哪里!”(和村民交谈)出于研究需要,陈菲菲会深入中国农村地区,她常开玩笑道:“我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哪里穷,我就去哪里。”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她积累了不少难忘的经历。几年来,她带队参与完成两期 8 省 24 县约 3000 户易地扶贫搬迁调研、3 省 1000 多户农业规模种植、河南省畜禽粪污处理等多个入户调研,以及三江源生态服务型经济、宁德扶贫模式等深度典型案例调研,并参与完成调研相关的多篇研究报告的撰写。几次深入村庄调研的时候,走的都是山路,距离非常遥远。为了节省时间,她和同行调研人员会选择在村民家里吃饭。有时村民家中凑不出给这十几号人吃饭的米,他们会到亲戚家中借米、借食材。当地人的淳朴热情与贫苦的生活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给陈菲菲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陈菲菲曾到访的一些偏远地区中,有些村民住在木板做成的屋子里,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人和牲畜之间只隔着一层木板,一到夏天,动物的气味便穿过木板飘上来,生活条件非常不好。而这些村民又非常地乐观,总能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以饱满的笑容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这使得陈菲菲有很深的触动。她还遇到过这样一位老人,老人的三个儿子在矿上务工,都得了矽肺,其中两个儿子已经去世,现在由这位老奶奶独自抚养几个孙儿。老人在访问过程中对她说,为了孙儿,自己一定要坚持活得更长久。对于陈菲菲来说,这些经历让她学会了感恩和尊重,也促使她去思考贫困背后的原因,更让她意识到作为一名“扶贫人”所承担的重任。最有效的感恩,就是把别人教给你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论文发表的期刊)实践、研究过程中,陈菲菲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在青海地区调研的时候,她和团队深入藏区,不得不面对语言不通、交通不便、高原反应等挑战。由于不敢骑马,他们徒步入藏,在可以用惊险来形容的路况上勉力前进。一次调研中,他们要去偏远地区取样。身为队长的陈菲菲为了掌握仪器的使用和正确取样的方法,需要现学一些理工科的知识,回来还要教给别的队员。这对她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有一次因为导师临时有事,交给她一个在国际会议做报告的任务。偏偏英语演讲曾是陈菲菲的瓶颈,她准备到深夜,一直到会场还忐忑不安。“你只有做让你感觉不舒服的事情,才会感觉真正的进步。”对于陈菲菲来说,挑战越大,成就感也越大。她正是通过一次次挑战、一次次尝试,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有所成长。陈菲菲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父母给了她包容开明的家庭环境,让她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在研究的道路上,她也遇到了许多令她受益匪浅的老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仇焕广教授是陈菲菲的导师,他严谨的学术作风对她有着深刻的影响。“谈到学术问题,他马上就变了一个人,特别有激情。”仇教授对待研究的热情感染着陈菲菲。不仅如此,每次请导师审核论文的时候,仇教授都会在上面做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也让她颇受感动。“感恩最有效的一条路径,就是把别人教给你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陈菲菲说。她所获得的帮助和指导,成为她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动力源泉。陈菲菲也非常感谢人大为她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一路走来,从院里的一系列培养项目,到学校里的拔尖人才资助,都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你是人大的名片,人大也是你的名片”,在外面调研的时候,人大人的身份给她带来很多认可和便利。未来,陈菲菲希望能在自己热爱的学术研究道路上继续前进。“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简单的人,同时又有自己的价值认同,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是陈菲菲理想中的自己。(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采写 编辑:跳跳 欣欣蔡)

雨中花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招29名公务员,清北、人大博士也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拟录用公务员名单进行公示,一共招录了29名公务员全部为研究生学历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有25名,博士研究生有4名,4名博士研究生都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名校,硕士研究生中毕业院校也全都是非常不错的学校!不得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优秀学生会选择当公务员!1.北京高校学子更加青睐中国人民银行!我们可以看到招录的29名公务员中接近79%都是北京高校学子,京外内地的高校只看到了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这两所学校,还有2位去香港,2位去国外读书的硕士选择回北京当公务员!录取北京学子如此之多首先当然是因为北京高校的学子最多,这自然导致报名的人数也最多,同时北京名校是最多的,这样优秀考生人数肯定是最高的,最后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地在北京,对于京外的高校吸引力要相对较小,毕竟当公务员还是很难在北京买房子的!根据网友透露的工资待遇来看,就算是总行工资待遇也不是太高,,科长一个月8000左右,处长一个月9500左右,司长一个月才11000左右,年底多发一个月的工资,这样的待遇如果不是北京有房的话应该很难继续下去!2.公务员招录越来越青睐于高学历、优秀学校的学子!从这29名公务员背景当中,我们发现全部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其中甚至有4名博士,硕士中录取最多的是清华大学毕业生(5名),其次是北京大学(4名),中国人民大学(4名),其他的还包括香港大学1名硕士,香港科技大学1名硕士,国外2名硕士,博士当中更是清华、北大、人大的博士,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高学历、学校的看重!这也符合大家对于金融这个专业的定位,对于学校名气的看重是非常大的,想要干好金融真的需要非常强大的教育背景!你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招录的公务员名单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渭阳

人大学霸李志宇:发表论文19篇,成绩第1保研博士,还收获了爱情!

SCI/EI/CSSCI检索的第一作者论文9篇,合作论文10篇。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研成为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直博生,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获评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参与国自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国社科重大项目等……还酿得了葡萄酒,在校园结出爱情果实……以态度脚踏实地,用实力回应质疑,这位90后“理工男”是2018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信息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李志宇。科研之路 取法乎上、立即行动,永远要求自己做到120%李志宇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入选“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等多项荣誉,2014年以GPA第一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博士阶段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权威/前沿国内外会议期刊发表论文19篇,其中重要的一作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刊物TKDE、INFOCOM、WWWJ、《计算机学报》、《中文信息学报》……科研路上的李志宇渐行渐深,他靠的是什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法乎上”和“立即行动”是他科研路上的关键词。在科研工作中,李志宇一直遵从导师梁循教授在入门时的教导,“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拿到选题后,他不会忙于落笔,而是基于选题进行充分的扩充和思考,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种逻辑范式下去思考选课的可行性。想得更多、做得更多是他的常态,“百分之百通常是别人对你的期望,但自我要求,则需要达到百分之一百二十,即树立更高的目标。”他说道。也正是这样,李志宇几乎都是早上八点最早到实验室,晚上十一点最晚离开实验室的那个人,一周七天,连续四年多。凌晨时间仍和导师在线上沟通交流的情况也不少,至今与导师来往邮件达两千多封,平均每天1-2封邮件。“有导师的push,也有自己的push,就是这样不断前进吧。”他感谢导师梁循教授在多年学习与科研上的谆谆教诲。李志宇喜欢把自己放在并不轻松的环境里,“环境给我压力,我会把它乘以系数,做更多的事。”他在数据挖掘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动态社会网络表示学习的一作学术论文,从最初成稿到发表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期间回复审稿专家的内容甚至超过了原始的投稿内容。“被问得想‘吐血’”是他最深刻的体验。最后,在与导师共同修订数十稿,并补充多项实验结果后,论文被顺利录用发表。而这也是他在科研上一贯有的态度:怀疑与退缩改变不了现状,动手与优化才是“最优解”。选择之路 “简单粗暴”, 用实力回应质疑“为什么会选择来人大这样一所以人文社科见长的学校读理工科?”工作面试时,李志宇经常会收到这样的问题,甚至是质疑。面对这样的刻板印象,李志宇并不急于反驳:“一般看到我的成果之后,他们的看法会发生改变的。” 李志宇坦言,人大对于他的影响,最主要是思想的熏陶,相较于客观技术资源,他觉得大学的整体氛围对于研究更为重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很多前沿成果在网上(如arXiv、DBLP、ResearchGate和github等)就能第一时间看到,这一点不会因为学校的不同有任何差距,这也正是计算机学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课余时,他也会去学校其它院系旁听一些法学、新闻和哲学类讲座,他说道:“作为全国有名的社科重地,出了学校很难听到这么多有思想的讨论。”“简单粗暴”四个字躺在李志宇的手机壳上,他笑称这是他作为程序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科时,李志宇读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在做科研项目时,他感受到很多问题只从理论思路或模型上的描述,说服性不那么强,而如果从技术上解决、验证与优化,思路则会更明确一些,这也促使他选择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直博的专业。博士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李志宇的研究方向还主要集中于自然语言处理与在线评论相结合的一些应用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如果只是一直做解决已有问题的事情很难在创新上有所突破。这也是计算机应用研究领域的困难,不同于一些领域可能是有明确的困难摆在眼前,需要想方法去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不过如何解决得更好却是需要不断钻研的。这就需要不停地去尝试不同的方法及其演化组合,以及深刻理解不同方法在不同数据集和问题上表现差异的原因。李志宇的研究转向发生于2014-2015年,当时自然语言处理中有关“词向量”(一种词语的特征表达方式)的研究正在兴起,李志宇在解决了一些和词向量相关优化工作后,就一直在思考能否和实验室的核心方向——“社交网络”的相关研究建模结合起来,于是就基于类比的思想(如图4),将社交网络中的实体和自然语言中的词语对应起来,并使用自然处理中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去优化现有的社交网络中的难点问题,即随着社交网络的规模越发庞大,同时动态性越强的环境下,如何高效地学习社交网络中用户(或称结点)之间的相似性用以后续包括推荐、排序在内的多种社交网络中的下游应用,如融合网络结构特征后,在数以亿计的关系网络中,快速地找到和你最相似的那个“他/她”。最终,李志宇对这个主题的相关研究发表于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TKDE)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顶级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INFOCOM)上。生活之路 能酿出芬芳,也能结出硕果埋头做科研,常与实验室、与代码打交道的理工男博士,也有自己的小浪漫。李志宇刚来人大时,就着手酿了一桶葡萄酒,从最初原料的准备,到清洗、酿造、装瓶,再到最后贴标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为了增强纪念意义,他还特意去打印了带有人大logo的包装纸,并标注了酿造时间。在装瓶前,他甚至将酒样专门送到了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保证食品安全。他本想把酿好的葡萄酒留到毕业庆祝时再喝,去品味这博士期间五年的时光沉淀。然而,遗憾的是,酒香藏不住,“人未毕业,酒已空”,他笑着说道。不到两年期间,这些酒早被亲友“瓜分”完毕,来共享欢乐时光了。就在一年前,李志宇又多了一层“父亲”的身份,他也会在朋友圈“晒娃”,把孩子开口叫“爸爸”的时刻留存下来。“这几年,我觉得最为愧疚的就是对我的孩子和妻子。”他徐徐说道,“我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了。”妻子陈燕方是他的本科同学,与李志宇在大二时相恋。在陈燕方的硕士毕业典礼上,她答应了他的求婚。2016年12月9日,他们在北京领证。本科时,他们的GPA排名常常包揽专业前两名,同时也都是华中师范大学博雅计划的培养学员。本科毕业后,李志宇保研来到人大攻博,而陈燕方保研本校,他们开始了两年的异地恋。为了尽快团聚,陈燕方将原本需要三年完成的学硕学业压缩到两年,在完成既定论文要求的条件下,提前毕业,并顺利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情报学博士研究生。在华中师范大学萌芽的爱情,最终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花结果。“某种程度上来说,华师给了我启蒙,人大给了我成长与结果”,他感恩华师的“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更感恩人大的“实事求是”。李志宇在人大的五年,是奋斗的五年,也将是收获的五年,从学业到生活,从生活到工作,他希望能一步步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很快,李志宇就会毕业离开人大校园,他希望能够进入科技企业的业务一线,用自己的科研思维结合业务需求,将自己的所学、所研、所想应用于实践,并以此去影响亿万的用户,从而实现真正的“研以致用”。关于未来,如果非需要有一个小小愿望的话,“希望岁月静好,青丝犹在”,他指了指自己的头发,笑着说道。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采写 编辑:郑钰 图片: 受访者提供 设计:月珏

伯夷叔齐

考研故事:6个月艰苦复习,她终于考上人大,也曾经历过心态崩塌!

从山东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王晓佳熬过了约6个月的考研“苦行僧”生活。六个月的备考时间,与其他考生相比,是比较仓促的。在四月初拿到人大的拟录取通知之前,她和很多学生一样,面临备考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当看到身边的人,拿到了保研的名额,亦或是工作有了着落,而自己还在孤军奋战时,就特别焦虑。人大对于我来说,是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校。”这个穿着蓝色衬衣,不时露出腼腆笑容的女生,手边还放着一本毛泽东选集,即使拿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也还是十分谦虚地强调其中的运气因素——复试抽到了熟悉的题目,这成为她成功上岸的一大助推力。但山小师认为,没有此前的积淀,就换不来如今的幸运。王晓佳初试:374政治:75英语:6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108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130排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第4『为什么选择人大?』四年前,大一的王晓佳和许多刚入学的新生一样迷茫。虽然抱着考研的打算,但对于考取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她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方向。而这个时候,刘芳老师教授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程,让她萌生了考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门学科的想法。“刘芳老师对我影响特别大,她在课上经常讲一些毛泽东时代的故事,很有趣。讲到动情处,老师眼里泛起泪花,这股真性情感染了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当问到会不会经常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作为日后的积累,她坦言,“一开始我是读不下去的,经常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老师说可以从毛泽东传啊,这种故事性比较强的书开始读起。那么我就从这开始入手,慢慢培养起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到了大三,所有大学生都要面临人生选择的分水岭。出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门学科的兴趣,王晓佳毅然决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排名第一的中国人大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热门专业,初期对于报录比、试题难度等等一无所知,虽有迷茫,也有过质疑,但更多时候是靠着一股执念奔向了那里。说到择校,她有些不好意思,当初执意选择名校并不代表自己就一定有自信能考上,因为心态问题,备考过程中出现好几次崩溃。她说:“择校一定要谨慎,国内还有许多好学校等待挖掘。一方面要理性,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地域、专业因素,不建议随大流去扎堆儿报考某个院校或某个专业,尽量选择考取你有一定把握的院校和专业。另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兴趣,没有它,学习动力可能会慢慢减弱,后期很难坚持下去。即使考上了,研究生时期也会非常难度过。”『本科成绩和考研有必然联系吗?』王晓佳回忆起近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她说有许多知识点是临期末考前速记的,到后来也忘得差不多了。说起这个,她有些不好意思。考研是公平的,有许多原来不太出彩的考生通过它进入到更深的领域学习,也有一些“黑马”通过一年的专注学习而成功上岸。“有一个本科英语只过了大学四级的考生,最后考研初试拿到了八十多分。我想在这一年里,他大概是非常非常专注地去钻研了。其实,备考过程也算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她认为,本科成绩和考研成绩并没有必然联系,最重要的是备考期间的专注。然而,她话锋一转,说起在面试人大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让考生作自我介绍,而是直入主题开始询问问题,可能有关学术,也可能会与考生寒暄生活经历,整个过程包括英文的交流。“你的本科成绩,老师已经提前拿到手,成绩单就在桌上,一目了然。”虽然导师很看重面试成绩,但是不代表考生的本科成绩和最终的结果没有联系。王晓佳的建议是,本科期间的学习,还需稳扎稳打。『备考开始的最佳时间是?』“三四月份就可以开始复习了,但具体时间还是因人而异。我大三实习期间学得比较少,严格来说,我是从暑假才正式开始备考。前期任务很重,从我的计划就可以看得出来。建议早一些开始。”在备考前期,王晓佳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考取人大所需要用到的资料,她把复习重心放在了专业课的指定书目上。因为复习开始的时间较晚,她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计划,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以十天为一个单位,规定每天的任务。“假如说今天的目标是看十页书,背一个单元的单词,那么这些必须在今天之内完成。因为时间太紧了,我可以两天做完别人一天的题量。”备考初期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英语上,王晓佳将考研单词背诵了五遍,一边背一边做往年真题,同时整理了一套语法笔记。“这就是复习开始得太晚的恶果,所有事情都堆到一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面带悔意地摇摇头。对于政治,她坦言自己本身学习思政专业,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也比较顺利一些。“重点是跟对老师,找到自己适合的网课课程。”而在专业课上,首先拿出两个月将六本考试指定书目细细通读了一遍。“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什么也没记住,但是不用太焦虑。”王晓佳的语法笔记十月份,考研后期,备考进入白热化阶段。王晓佳开始第二遍钻研书本,她一边整理笔记,一边背诵知识点。每剖析一个知识点,她会列出问题反问自己,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倒逼自己把一个知识点完整的面貌流利地呈现出来。专业课,她背了七遍。临上考场前,她对书本知识的架构已经了然于胸。“到临考前,我才对课本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这之前,很多知识点都记不牢。”『心态崩塌,源于缺乏自信』备考期间,她也曾心态崩塌。这份焦虑,源自于缺乏足够的自信和把握。“尤其是当看到身边的人,拿到了保研的名额,亦或是工作有了着落,而自己还在孤军奋战时,就特别焦虑。人大对于我来说,是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校。”向来独立性很强、习惯于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她,在一次背完书又忘了前面的知识点的时候,此前积攒的情绪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她拨通了家人的电话,在电话中终于忍不住放声哭泣。爸爸给她分析说,最优异的学生大部分已经选择保研了,而剩下的像她这样的学生,只要能学得踏实,心态保持平稳,就有机会杀出一片天地。“这样想想,好像压力小了一点,哈哈。”当我们再次问到考研对于她来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她娓娓道来,“一开始选择考研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跳板,我希望未来就业会有更好的选择,更好的薪酬,但当我慢慢深入学习专业课时,我感受到了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魅力,越发觉得不止那一代老前辈受用不尽,而是世世代代,历久弥新,舍不得丢掉啊,唯博观约取,由博返约。”她的眼里闪闪发光,仿佛那一瞬间真的回到了毛泽东时代,在那度过了6个月的生活,才刚抽身回到现代。“我想要考博,想要深造。”她说了一句。考研对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跳板,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她对这个领域深入研究的兴趣。末了,她笑说,“考研真的会改变你的三观。”在接到复试通知后,她主动联系了本专业往届考上人大的学长,向他讨教经验。“当时是在北京,他也挺忙的,还抽空出来见我。”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同样从山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走出来,当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人大的学长,将复试所有的细节和经验倾囊相授,连“抽取题目时要双手奉上”这样的细节都不放过。“最想感谢的人是他,知道自己考上之后,就给他发消息说,想请他吃一年的饭。”她笑了笑,摩挲着手边的《毛泽东选集》,一脸风轻云淡。【刘芳老师评】认识自己,洗练自己。大学四年,晓佳同学向着自己的目标踏实前行,不懈追求,不断奋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欣慰和振奋,为晓佳同学点赞。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有了更高的平台,期待晓佳同学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无论何时,在山师马院都有我们永远的支持和祝福。来源:山东师大党委宣传部 大学生通讯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陈诗琦 编辑:梁晓嫣 责编:陈诗琦 曹梦娇审编:魏强 终审:刘阳

的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寄语博士新生:志存高远、品格向善、敢于创新!

9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2019级博士生暨新博导大会在明德堂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大会,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主持会议。2019级955名博士新生与各学院新增备案的70多名博士生导师以及各学院研究生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发表讲话,他指出,博士生是博学多识以研究为生的人,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新时代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解决前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创造尚未创造出来的知识。他对全体博士新生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志存高远,继承“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涵养学术初心。二是要勇担责任,要夯实理论功底、拓展学术视野、建立批判精神、涵养学术品格。三是要品格向善,在治学的过程中滋润心灵、塑造人格、提高德性、修身正己,感悟学术之纯粹。四是要敢于创新,在中国变革中亲身实践,也要坚守学术自律,不触碰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的红线。以下是刘校长的讲话全文,分享如下: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依照惯例每年秋分前后人民大学都要组织召开博士新生和新晋博士生导师大会。今年人民大学新入学了955名博士生,还有76名新晋升的博士生导师,这样就使得博士生导师队伍达到了845名。在此欢迎每一位博士新生的到来,也欢迎新晋博士生导师开始新一阶段的教师生涯,我代表人民大学向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贺!从今天起,人民大学将成为你们学术生长至关重要的地方。作为学历教育最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阶段,应该说是一生学习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学术能力提升最残酷的一个证明阶段,是最简单也是最枯燥的,为什么?因为你们是研究生。什么是研究生?那就是以研究为生的人。研究是相当艰苦的,而你们是博士研究生,更应该是博学多识、上下求索,以研究为生,有乐趣、有沉闷、有收获、有苦恼,是需要做最艰苦努力的一段,相信也将是特别有意义的一段。在这个时候我想跟大家就几点问题简单地做一个讨论:第一,希望大家志存高远,以人大的历史厚重涵养学术初心。“人大人”是值得骄傲一生、奋斗一生、铭记一生的共同身份!当大家以这个崭新的身份站在“人大时间”的开端、站上“青春主场”的起点,首先需要理解的,就是人民大学赋予的情怀和使命。早在延安时期,在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同志就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人民大学组织了师生方阵,参与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而70年前的开国大典上,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大学作为唯一一支被允许通过金水桥主桥的高校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城楼下走过。在党中央刚刚公布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名单中,我校卫兴华、高铭暄两位教授,作为全国综合类高校入选此次名单的唯有人选,获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我校还有258人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去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评选的100名“改革先锋”中也有我校校友许崇德、何载、胡福明等7人上榜……这些珍贵的荣誉都昭示着,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人民大学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代人大人始终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之姿奋进在时代前列。到了今天,历史接力棒又交到了在座的诸位博士新生的手中。希望大家不忘初心,敢于担当,把对学术的追求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举,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开拓奋进。第二,希望大家勇担责任,以丰富厚重的积淀涵养学术品格。人民大学以“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校训和传统,始终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始终突出强调求真求实的精神品格。人文社会科学天然地具有批判和质疑的属性,做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离不开批判和质疑的功夫。这就要求在座的每一个人要夯实理论功底,尤其是对这个领域有深远影响的基础理论;要关注学术前沿,关注那些最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眼界的宽度和学术的厚度。当有了司马迁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才能“成一家之言”。从“少壮常怀济民志,垂暮犹存报国心”的袁宝华老校长,到“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改革先锋、人大校友胡福明;从十余年皓首穷经、焚膏继晷领导编纂《清史》的戴逸先生,到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播种者”、年近90高龄仍笔耕不辍的陈先达先生……这些人大人都是生活在大家身边的榜样,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榜样,求真求实、追求卓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构建起你们自己的学术王国。第三,希望大家品格向善,以知识分子的情怀涵养学术热情。宋代张载的“横渠四句”千年来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中所概括的知识分子四种理想,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四个方向或维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术是艰深孤独的精神活动,能够长久陪伴大家的常常只有那些大师和他们的著作,因此只有心怀崇高的学术理想才能支撑着大家度过吃力、缓慢而又无成果的瓶颈期,最终享受到收获带来的满足和激励。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中说:“热情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理想是点亮学术之路的灯塔,而热情则是理想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刚才教师代表陆老师特别给大家强调了做学术要有好奇,好奇才有兴趣,而好奇和兴趣往往是做好的研究的第一推动力。有了热情的驱动,将使学术过程变得纯粹,一种追求科学智慧的纯粹。希望大家把治学的过程看作滋润心灵、塑造人格、提高德性、修身正己的过程,而这正是科学研究中最为可贵的状态。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一切科学的魅力在于发现和质疑,人文社会科学更进一步需要有批判和担当,这就要求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研究者需要有特殊的热情,这种热情不仅来自于一般问题的发现,不仅来自个人对问题研究的兴趣,而这种热情更来自于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之后,被社会所尊重、所承认带来的快乐。第四,希望大家敢于创新,以独立勤奋的坚守涵养学术自律。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对人文社会科学来说,什么样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我觉得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遵循实践的规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我们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深水区和攻坚期中有很多“大问题”“真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命题,有赖于我们的理论创新和扎实工作。希望大家一定要秉持求实的治学方法,博观约取、深入调研、厚积薄发,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如果说尊重实践架起了学术研究的基础,那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则是学术研究中决不允许触碰的“红线”。此事关乎研究者的学术生命、关乎导师清誉,更关乎学校荣誉,容不得半点玷污。希望在座各位年轻学者,要自觉维护学术的尊严,把“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老师们,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而在学生眼中更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立身治学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博士生导师要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培育创新力量,因此更应从严自我要求、从严指导学生、从严管束学生。各位新博导们不仅要做大学问、大文章,更要秉风尚德、率先垂范。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身为博士生导师的责任与担当,不仅做好学生的学术导师,更要做好他们的人生导师,引导广大博士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同学们,你们在最富学术创新力的人生阶段、在我们国家和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为灿烂和关键的新时代,相聚在人文荟萃的中国人民大学,这是大家的荣幸,也是人民大学的幸运。时代为我们提出了极富意义的命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时代是出卷人”,马克思也特别强调“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我们处在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乏伟大的问题,不乏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性的、有待探索的艰难问题。我们的学校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攻坚时期,在我们的双一流建设最关键时刻,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实际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第二个问题,在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特色,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学科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人民大学能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第三个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在党的创办和领导下,人民大学能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三个问题应该说带有非常大的探索和创造性,我们的实践要能圆满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我们的国家现在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需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总书记也特别强调了国家发展对于科学、人才的空前未有的渴望。我们每一个学生现在都处在人生成长的最为重要阶段,我们能不能在实践中圆满的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不辜负国家的期望,在学校创双一流过程当中做出我们自己的了不起的贡献?落实到我们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博士生,实际上转化为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就是你在人民大学博士训练过程当中,你能不能真正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博士生?学校争创双一流的进程中我们各自有各自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个博士生能不能真正成长为受人尊重,自己满意,同时又对社会真正有价值,有情怀,有贡献的一流博士毕业生,需要各个方面努力,学校有责任,每个博士生导师有责任,但是最主要在于学生自身内因调度,在于自身艰苦努力。一方面要有自信,我们能够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能够成长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同时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困难,不能盲目自大,不能简单的自负,我们在这个道路上要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科学研究,要以面对真理的态度来对待求索真理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每个人奋斗的目标,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谢谢大家,祝福大家。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作者: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