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看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报考数据,就知道2021考研有多艰难……六合为巨

看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报考数据,就知道2021考研有多艰难……

今天在网上查询一下研招专业的相关数据时,习惯性地打开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网站上的一个标题深深地吸引了我,《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统考报名人数统计(报名数据截止到2020年10月27日),见下图:其中报考法学院为3844人,报考商学院3044人,彰显了人大法学和管理的优势学科地位。做考研辅导近十年来,北京地区报考人数过万的学校很多,但报考人数过2万的人数有限,今年人大居然轻松超过了20000人,由此可见今年考研形势的严峻性。

饰人之心

22考研: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专硕专业课攻略

校训:实事求是简介本文主要从学科排名,初试分数线,初试参考书目,以及专业课真题解析等方面对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专硕专业课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对想考人大应统的你有所帮助。应用统计考研介绍统计学是应用经济学热门专业之一,是经济学和理学的交叉学科。根据维基百科翻译: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所以统计学对数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统计学这门学科学的是非常杂,并不是适合基础一般的同学跨考。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以下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大学排名,可以做个参考:本文介绍人大因此只列出前20由上图可以看出在统计学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仅次于北京大学,学科评估结果都为A+,且学校位于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因此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初试分数线随着金融和计算机专业的饱和,更多的人发现应用统计专硕以后也可以间接的从事金融和计算机行业,并且还有一定优势,因此应用统计专业分数线也不断拔高。在2021年初试分数出来的这半个月中,我们可以发现应用统计已经成为金融、计算机之后又一大内卷的学科,各大985院校复试分数线预测均达到了400分以上,因此想要报考应用统计专业的同学慎重考虑。根据网络数据预测2021人大初试分数线为400-410之间,2022年也会是这个水平。初试参考书目《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 何晓群 金勇进(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 贾俊平的《统计学》各版本差距不大,推荐第六版和第四版(经管类)可以相互结合使用,当做打基础使用。《应用回归分析》第三版——何晓群 刘文卿(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 本书与《计量经济学》内容差不多,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本书侧重于回归分析的理论,而计量经济学侧重于回归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第三版——王燕(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 《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何晓群(21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茆诗松、程依明没有一个学校的应用统计专硕考研内容像人大这么广泛,因此复习时需要形成较好的知识体系才能从容应对。专业课解析根据以往人大专业课的出题形式而言,专业课考题是7-8个大题,每题20-25分,没有选择计算题,并且每本参考书中的内容都有涉及,因此更考验同学的综合分析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更多的专业课解析内容以及人大应用统计专硕的考研资料请关注并评论。侵删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按部就班的努力一定能上岸!

火箭人

考研数学该选谁的资料?汤家凤,李永乐还是张宇?哪个更合适?

本文由木哥原创,欢迎转载分享,转载须注明来自“木哥说教”!今日话题:考研数学该如何选择资料更合适呢?考研数学是很多考研学子不愿意去面对的一门课,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高数里面的一些问题是很多人怎么也想不通的,还有线代和概率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蛮干是永远都不行的,所以对于基础一般的人来说,选择一本让自己更容易接受的资料也是比较重要的,比如有些老师的东西难度比较大,那么对于基础差的,一上来就被搞蒙了,那后面是没有办法进行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小,以至于每年有很多人因为数学而中途放弃这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目标,所以今天木哥来给大家写一篇这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帮到一部分人。那么今天木哥就针对考研学子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三位优秀老师的资料给大家分析一下。第一位:考研数学张宇老师张宇老师算是考研界里面非常有名的一位老师,他的36讲也被历届学生广泛运用,用过张宇老师资料的人应该都知道,他的资料难度稍微有点大,所以对于一些天天号称自己零基础的学生来说作为第一轮复习估计有点困难,但是如果基础还不错的学生,用张宇老师的资料那是非常好的,基本上只要把他的资料反复做,反复温习,吃透,最后发现考研的题型都是那么熟悉,记住一定是要动手去做每一个题目,这个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数学切记眼高手低。第二位:考研数学李永乐老师说起李永乐老师,木哥是最熟悉的,因为我当年数学逆袭就是全部靠的他的资料,我没有看任何视频,就是看资料做题目,然后总结,查漏补缺。李永乐老师的资料整体难度上相对于张宇老师来说要简单一点,但是他的资料更注重基础,所以如果你真的如你所说,基础非常烂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李永乐老师的资料或许比较适合你。尤其是他的线代和概率论的辅导讲义,这两本书非常好,木哥当年零基础,完全就是把这两本资料反复吃透,最后这两门的分数应该是接近满分,不懂的一定要去问同学,有时候自己研究几天不如同学的一个提醒,一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然后就是反复去做就好了。第三位:考研数学汤家凤老师对于汤家凤老师,木哥觉得大家都可以用的,尤其是他的视频讲解的非常好,另外提醒大家一点,千万不要觉得考研数学一定要最新的视频就是最好的,那是误区,其实数学内容每年每月什么变化,所以以前的视频都可以用,木哥觉得汤家凤来说2003和2005年的视频是最经典的,如果明年考研的学生,可以去找来帮助你复习,现在很多视频汤家凤老师都不亲自讲了。当然还有其它有名的老师,木哥就不一一说了,我只找这三个比较典型的说一说,也许你有自己更中意的老师,那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选择了一个老师的资料,就要反复去看,去做,去温习,把厚书变成薄书,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资料不是越多越好,一本足以,一本做十遍,比十本做一遍,效果强百倍。总结:考研数学一定要注重基础,那就是动手能力,任何一个题目拿到手,都要动手一步一步计算出来,计算能力非常重要,现在考研数学的计算量非常大,如果平时不去做,考场上发现自己都会,但是结果都错,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天之合也

2020考研数学难度如何?77.77%的投票者认为很难,你觉得难吗?

2020年考研已经过去一大半,走出数学考场的同学们,心情可能不是特别好,作为2016年考过数学一的学长,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回顾过去十年考研,数学最难的可能就是2010年与2016年,这两年的考研数学,无论是数学一、数学二还是数学三,无一例外都很难,不光难在出题套路有所变化,而且计算量也超级大。就拿2016年来说,学长考的是数学一,从做选择题开始,到填空题,就已经发现苗头不大对劲,因为,做过三遍真题的我,发现,这玩意跟做过的真题差太远了,当我做到大题的时候,心情已经非常沉重了。在考数学的考场上,就有女生一直在哭,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难,而是大家都觉得难,然后,心态稍微调整了下,继续将后面的大题都“写满了”,仅仅是写满了,而不是做出来了,因为,没有一道题的答案是完整能算出来的。当然,最后分数线出来以后,证明确实很难,因为分数线真的很低,所以,很幸运,学长也过线了。那么,2020年的考研数学到底难不难呢?是不是与2016年一样难?我们看看已经考完的同学都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在网上分别找一些考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小伙伴们。数学一下面这位同学说:“考的数学一,在他看来,数学一基本上没有时间思考,本以为这题空过去,先做后面简单的,结果发现,越高山丘才发现,都是珠穆朗玛峰”。这位同学,觉得后面的每一道题都难于前面的题,可见今年的数学一真的不简单,没有时间思考,多半是因为计算量大,并且他还提到有同学因为草稿纸与监考老师起了争执,看来计算量确实不小。数学二下面这位同学,考数学二,他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是,也说明了今年的数学二也不简单。看看下面这位同样考数学二的同学,这位同学的感受与上面一样,感觉数学二是30年来最难的一次,总体来说,选择题与填空题感觉比较简单,大题比较难,大概有5个大题卡住了,包括两个线代大题。还有一个双重积分和证明和求渐近线。还是考数学二的同学,感受:“原地爆炸,有史以来最难”,心疼考数学二的宝宝们!依旧是数学二的同学,依旧是难在计算量大上。数学三考数学三的一位同学,说,难度偏大,主要在于计算量大。看看下面这两位同样考数学三的同学,感受依旧是一个字:“难”。好了,关于考研亲历者的感受,我们就看到这里,下面进行一个总结。2020年考研数学,整体来说,无论是数学一、数学二、还是数学三,都偏难,尤其是数学二,根据同学们的感受来分析,可能是最近几年最难的一次。我们看一份来自蒋中挺老师创建的关于2020考研数学难易程度的投票,这个投票有11.7万人进行了投票,其中有6.9万人认为太难,有2.2万人认为难。认为太难的人数占了58.97%,认为难的人数占到了18.8%,两者合计77.77%,也就是说,超过2/3的投票人数,认为2020考研数学比较难。那么,今年的数学到底难在哪里?其实,通过分析大家的感受,不难发现,很多同学觉得难,不是在于题目有多偏,也不是在于题目有多新颖,出题套路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乃至于很多同学都觉得,感觉题目都能看懂,就是算不出来。所以,真正的难度在于计算量大上,这与2016年有点相似,所以说,总体来说,数学二可能比2016年难,数学一、三可能比较接近。这对2021年以及今后考研的同学复习又有什么启发呢?启发肯定有,那就是:面对考研数学,没有任何捷径,唯有在掌握基础概念以及题型的基础上,不断去刷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数学,是真正需要实力的,如果不注重计算能力以及做题速度的培养,到了考场上就会发现,什么“套路”、什么“花拳绣腿”,都完全不管用。所以说,对于考研数学,大家千万不要想着走捷径,也不要想着掌握多少“套路”,还是踏踏实实刷题,多练、多做,多总结。最后,既然数学已经考完了,大家就不要再去想,多想无益,再说大家都觉得难,那就是真的难,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分数线也肯定会有所下降。坚持考完最后一门专业课,尽可能将早上的损失补回来!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分享吧!

天刑

2021考研数学结束,数学改革第一年,考生:题目简单但计算量大!

2021年考研数学已经结束了,但是有关于数学的讨论远远也没有结束,那2021年的考研数学到底是难还是简单呢?单从目前考生的反馈来看,今年的考研数学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因为不只有一位同学反馈今年的数学很简单,平常做不完的题今年都做完了。尤其是今年的数学二,相比于去年的数学难度下降了很多,不少同学都觉得自己能考130分以上。关于今年的数学难还是简单,不同的同学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非常简单,但是也有一些同学也觉得很难。觉得今年数学难的同学吐槽的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部分同学认为今年的数学从解题思路上来看确实要比往年简单,但是真正开始计算的时候却发现计算量非常大。也就是说不是那种非常难让你完全没有思路的题目,还是那种让你第一眼看到有一点思路,但是计算的时候却发现也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关于考研数学计算量的问题,考研数学一直都是这样的,有很多同学并不是说不会做,而是因为时间不够用导致最后没有做完。而另一部分吐槽今年的数学难,在于计算结果很奇怪,从考生留言可以看出不只有一位同学提到,今年的考研数学计算出来的答案很奇怪,有考生花了很大的时间,计算出来的最终结果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常见的分数,而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数字,因为怀疑自己算错了于是再花一遍计算的结果还是这个。虽然两次计算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但是奇怪的结果还是觉得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算错了。关于这一点其实确实挺考验考生心态的,因为我们平常计算的题目一般都能算出来整数。整体上来看,作为考研数学改革第一年,难度确实要比往年简单一些,因为考研数学一直有一个规律,就是奇数年简单偶数年难,而今年恰逢奇数年。另一个同学们感觉今年题目简单还可能和改革后的题目减少有关,对比今年和去年的考研数学大纲可以发现,选择题比改革前增加了两道,但是解答题比改革前减少了3道。减少了三道大题在计算量上一下子就少了很多,作为数学改革后第一年的考生,今年确实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但是对于明年参加考研的学生可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今年数学到底有多难?考研人:数学单科国家线40分很正常!

今天是2月3日,2018年考研成绩正式开始公布了,今天全国有很多地方和学校都可以查到成绩了。全国统一划线的院校,按地区分:河北 内蒙古 上海 河南 湖北 云南 新疆,都可以查成绩了34所自划线院校中: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大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在今天(2月3日)查到成绩;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就可以在明天(2月4日)查到成绩。查考研成绩,不但考研人和家长关心,其他很多人都很关心。一直在考研数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数学老师汤家凤和张宇都专门发微博给予考研人祝福。小编最近发文,收到的评论都是一堆父母在祝福自己的儿女考研取得好成绩。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希望这些父母心能感动上天,得到上天的眷顾。之前考研人一直觉得今年的考研数学难度很大,甚至有人认为,2018年的考研数学难度不亚于2016年,而2016年数学公认难度较大。甚至有考研人认为,今年数学难度超过2016年,是最近十几年的又一高峰。现在大家已经开始知道分数了,很多人一直担心数学考得不好,有些考研人总成绩还不错,但是数学分数较低,于是开始担心数学的单科国家线。鉴于今年难度较大,有人说,今年数学单科国家线不超过40分!据小编了解,自从数学十几年前从总分100升级为总分150分开始,数学单科国家线还没有低于40分的,今年难道要创造一个记录?但“数学单科国家线预计不会高于40分”这个说法,考研人态度不一,有人说,数学不会超过四十分不太可能,应该不会超过六十分吧。结果这个说法马上就遭到同是考研人的反驳:去年才53分,今年怎么可能60分,四十分很正常谁做谁知道!那么,大家查到自己的成绩了吗?你怎么看“数学单科线不会高于40分”的说法呢?

博爱

考研“四大门槛”刷掉近一半人数,教你如何迈过数学这道坎!

大家好!我是“向上好青年”!考研已经成为趋势,近几年考研热已经开始显现,2020年大学毕业831万人,2020年报名考研的人数就有341万人,除去二战、在职等,应届考研人数怎么也有整体人数的四分之一。预计2021年大学毕业生840万人左右,考研人数450万人左右,考研人增长比例之高显而易见!听到这样的数字,你怕了吗?不用怕,其实在考研大军中,真正能和你同台竞争的只有总人数的一大半左右!考前没有备考直接放弃,刷掉一批;考研英语刷掉一批;考研数学再刷掉一批;最后报考院校专业失误的还能刷掉一批。总之只要你认真学习,全力备考,避开考研的坑,最后能够上岸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说说考研数学三的复习方式和经验,其他方面敬请期待后续文章哦!1.关于资料高数、线代、概率教材。李永乐复习全书、李永乐线代讲义、张宇1000题、张宇18讲、张宇8套卷、张宇4套卷、汤家凤8套卷2.复习时间安排6月份 之前高数教材2遍,线代概率各做了1遍,因为没有时间做完了,就开始做真题了。7-8月 开始做全书。后期不管加入什么材料,全书都要不间断地放在手边学习,至少进行完整的两遍8-10月 这时候应该是强化的阶段,加入了全书以外的其他辅导材料,另外就是可以每两周模拟一份真题,从前往后做,查缺补漏,不要忽略你的错题本,笔记做了一定要看!11-12月 每周模拟真题,卡着时间做。12月份 冲刺阶段笔记+真题+模拟。3. 关于做教材我是先从前往后做的,每道例题,每个课后题都做,都弄明白。我没有做到所有的题,也差不多有70%-80%这样子,因为确实有的题很难,我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冲高分,就是让自己能顺利读研。当然做课本要根据考纲来,这个要自己来筛选了,不能说考纲不说的坚决不看,但是也要稍微知道是个什么东西。4. 关于全书第一遍全书非常吃力,进行得非常慢,自己不会做的题一定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具体到每一个解题步骤。不要怕麻烦,整理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做题的思路要写清晰,以防以后回看的时候做题步骤忘记了,因为全书上给的答案有时候是很简单的。第一遍的过程慢且枯燥,但是有了第一遍的基础,以后的复习就会事半功倍。5. 关于强化阶段就是做除了真题以外的参考书是你锻炼计算能力和解题思路的。再次强调,真题一定要严格卡时间来,假如你计划明天做真题,那今天晚上你就要好好休息,以考试的状态来用真题。6. 关于真题后期强化的时候我隔一段时间就会模拟一套真题。做真题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可以发现复习薄弱的部分,做完真题一定要认真分析,不会的部分要专门拿出时间来整理。错题本建议至少两个,一个平时积累做题用,一个就是整理专项。7. 关于视频我是看了高数(张宇的基础和18讲)、线代(李永乐的基础和强化)、概率(王式安的基础和强化)。另外有些视频可能知识点看了几遍还是没有掌握,我就会找其他老师讲这部分的视频继续看,因为老师的讲授方法都不一样。看视频的时候不要依靠讲义,一定要准备好笔记本,我是视频的时候一个笔记本,整理的时候是另一个笔记本。考研重在坚持,一定要坚持下来!另外强调一点各科通用的经验:真题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研究透真题。我是“向上好青年”干货都在字里行间!

八佰棒

18年考研数学难度到底如何?考研人:最近十几年来的又一高峰!

2018年考研结束已经半个多月了,但在考研人心里,还是波澜阵阵,记忆犹新。2月初,考研成绩将陆续公布,现在考研人是忐忑不安,在等待中焦虑,在焦虑中等待。考研人等待中焦虑,焦虑中等待今年238万考生,除了一些纯粹的文史哲类专业和医学专业,大部分专业的考生都需要考数学,特别是理工科和经济类,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要考数学。历来,考研人都知道,得数学者得天下。因为数学是最拉分的科目。考得好的,得高分,往往120分以上(满分150分),甚至130、140以上的也为数不少;考得一般的,往往90、100分上下;考得差的,甚至60分以下。就这一科就拉开20、30甚至50分的差距,即使总分能上国家线的,这个差距也是上985/211与上普通院校的差距;上不了国家线的考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数学考砸了。得数学者得天下,名副其实!咱不怕,数学对很多人都是难题~当然,不同年份,考试的难度有所差异,考生的平均分也不一样。有经验的考生都知道,近年来,考研数学呈现出奇数年份相对简单而单偶数年份相对较难的“规律”,比如2015、17年则相对简单一点,数学一二三的平均分在75至80之间,而2014、16年都比较难,数学一二三的平均分也较低,在70分左右,甚至还要低一点。2018年又是偶数年份,考研数学也脱不开这个“规律”,难度较大。事实上,考完就有不少人反映:今年数学真心难,跟16年一个级别。还有考研人反映:这是十几年来考研数学的又一个高峰,难度甚至超过2016年!有二战经验的考研人的看法,很有参考价值虽然现在阅卷工作还没有结束,具体的难度情况和今年的平均分还无从知晓,但今年数学难度较大是基本的共识。特别让人扎心的是,数学一还出现了20年没有考过的冷门,数学三甚至出现了二阶差分的超纲题。这些无形中也增加了整个试卷的难度,使得考生的分数不会很好。不过,话说回来,要难大家一起难,大家都会考得不太好。那些感觉考崩溃了的同学,不要担心,说不定你周围人比你考得还差呢。别担心,考研毕竟是看排名而不是看绝对的分数。不管怎么说,经历了,就是财富,坚持了,本身就是一种胜利。静待结果的同时不忘好好陪陪父母,帮助做做家务之类,尽尽孝,没有他们多年无私的付出,咱们都走不到今天。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孝顺的孩子天不负。另外关注一下调剂信息,说不定能用得着。最后小编祝大家在成绩公布之日都会有惊喜~

考研:有人总分442分!今年数学一难度有多大?学霸也只有122分!

这两天,全国大多数省市的考研初试成绩都已经公布了,只有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预计22日公布成绩,另外,西藏目前还没动静,估计还要过几天才会公布。成绩公布,照例有一些同学会晒分,当然往往都是高分。考生考了高分,在喜悦之余,拿出来晒晒,分享分享,是很好的事情。当然,也有人把这理解为炫耀。不管如何,那些考了高分的同学晒分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让大家知道原来学霸可以考那么高的分啊,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考生的考研成绩增加一些了解。考研初试,因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专业课试卷不同,难度也不同,所以同样的分数,含义是不一样的,高分的标准也往往有差异。但总分能上400分的,不管哪个专业,都是绝对的高分了。在晒分的人里面,很多都是400+的成绩,所以当事人觉得值得拿出来晒。目前所知道的今年最高的初试分数是442分,不过专业是文学类的,并不考数学。其实,文史哲等文科类专业,是不需要考数学的,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获得高分;而理工科、农林类、经济管理类等则需要考数学。其中,理工科考数一,农林类(包括农业、林业、纺织、食品等)则考数学二,经管类考数学三。其中,数学一是难度最大的试卷,年年如此。我有个高中同学,一直擅长数学,本科学的工科,后来考研,成功考入一所著名的985工科院校,而且专业是该大学的王牌型专业,全国排名三甲。他当时数学一也仅仅获得了110多分的成绩,比较而言,这个成绩已经算高分了。今年的数学一延续了这个传统,难度依然是比较大的。初试结束,就有不少考生反馈,数学一难度太大,题都没有做完。现在成绩公布,印证了当时的判断,很多人都分数不高,100分以下的比比皆是,能考上110分的,就是成绩很不错的了,120分以上的算很高的分数了。这位考生报考的是工科类专业,考数学一,考了122分,总分是419分。从这个成绩单,我们可以得到两点:1、我们知道,工科的国家线只有260-270分,显然419分已经是超级高分了;2、即便是总分能获得超级高分的学霸,考数学一也仅仅只有122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今年的数学一难度极大,即便学霸也不能获得太高的分数。当然,三套考研数学试卷难度都比较大,但数学一难度尤其大,这是公认的。因而,如果你是考数学一的,分数不太高,是正常的,因为难度确实大,大家分数都不高。不过,话说回来,对于那些报考需要考数学的专业的考生而言,数学这个科目是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是考研能否成功的的关键要素之一,很多考生考研失利,都是因为数学没有考好造成。所以,复习备考,一定要高度重视数学的复习,注意在知识、题型、熟练度等方面反复训练,全面提升,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考研成功的概率。

倒霉蛋

2021年考研数学专业 你看不见的“前途似锦”

现在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er正在积极备考。选择专业是考研的第一步。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对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更有利于就业,大多数人在考虑选择专业时,可以参考一些就业形势和前景较好的专业。以下是对数学专业就业前景的介绍。你可以参考一下。数学专业,在大众化的视野中,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无非是当老师或从事科研,这似乎是一条过于老套、狭窄的就业道路。然而,这些都是偏见。数学专业研究生一直是金融界、IT界和科研界的“香饽饽”。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你看不到的“光明未来”!在大学数学学院,除基础数学外,多数还开设了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概率与统计精算、数学与控制科学等专业。现代数学的这些分支超越了传统数学的范畴,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把数学作为探索和解决非数学问题的工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这些专业的学生也受到各相关领域的欢迎。基础数学:适合研究或教学基础数学又称纯粹数学,即根据数学的内在需要或未来可能的应用,研究数学结构本身的内在规律,不求解决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而只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纯粹形式的事物。基础数学是数学科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其他应用数学分支的基础,而且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了必要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微分几何、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等都属于基础数学范畴。陈景润证明“12”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故事就发生在这一领域。●就业前景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提供数学、应用数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近几年来,与其他数学专业相比,就业范围相对狭窄,但与数学相关的各个学科发展迅速,这方面所需的研究和教学人才也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数学相关学科的教学人才大多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所以需求也有所增加。计算数学:涉及多学科交叉计算数学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力学、计算材料、环境科学、地球科学、金融学和保险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运用现代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种科学和工程问题,分析和提高计算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各种数值软件的开发技术。它不仅突出解决信息、电子、计算机等领域的一些核心理论和技术问题,而且注重从这些高新技术中抽象出新的数学理论。在保持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学科研究方向优势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信息科学研究的数学基础、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科学计算、现代优化和电子系统生物系统的数值模拟和数学建模。专业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据处理与系统分析、工程、数字图像等学科知识。研究方向:工程问题的数值方法、发展方程与动力系统的数值方法、数值逼近与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软件、光学与电磁学中的数学问题等。●就业前景站在数学的肩膀上,这个方向的学生在考博或出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如果研究生从事项目开发,他们的工资一般较高,但他们的工作强度也相对较高。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不仅可以进一步开展研究,而且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概率与统计:政府部门需求大幅增长概率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随机事件的一门科学技术,涉及到工程、生物学、化学、遗传学、博弈论、经济学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可以说是各种预测的基石。统计学是关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主要是通过运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观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总结,然后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本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他们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性质和内在规律,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学科各类数据的科学综合处理和统计推断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各种系统的规模、复杂度和精度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概率统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就业前景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和经济、政府管理部门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开发、应用和管理,或从事科研、教育部门的研究和教学。就业机会非常广阔,一些金融行业和单位对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甚至超过了一些热门经济专业。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部门决策强调科学性,统计部门的实力不断增强。因此,政府每年招收公务员时,对毕业生的统计需求也大大增加。应用数学: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用数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应用相关的数学,另一部分是数学的应用,即以数学为工具,探索和解决科学、工程和社会学中的问题。应用数学主要应用于两个领域:一是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懂数学的软件工程师开发相应的数据库;另一方面是经济学。当前的许多经济学需要用非常专业的数学来分析。应用数学的许多相关课程都是根据经济实例设计的。应用数学与纯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与实践的结合:试图解决自然现象和社会发展所引发的数学问题,并将其讨论的结果应用于自然和社会。●就业前景无论是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三维动画制作,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信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它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与信息产业相关的大集团公司、科研设计单位、金融机构等,在出国或深造方面也有很大优势。据有关人士介绍,如果将这门学科应用到数学领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在选择发展方向上会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金融和经济领域,这两个领域比本专业毕业生有很大的优势,也可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数学教育●就业前景需求量大,待遇稳定就业分析:我国数学教师需求量最大。数学老师很受欢迎。拓宽教师渠道,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已成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无疑为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