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第一重罚:22名考生复试0分,人大法学院官方解释了:依法执法或谓之实

考研第一重罚:22名考生复试0分,人大法学院官方解释了:依法执法

2021年考研接近尾声,就在这关键时刻,考研届传出一则重磅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2名研究生复试0分。复试得0分?是写错名字了?白卷了?没参加复试了?都不是,是因为泄密,泄密取消成绩,这绝对是国内考研第一罚。注意,上图内容就是违法的,分享这些东西都涉嫌违法。到底怎么回事呢?前几天,知乎上一个讨论,人民大学20多名法硕考研学生,复试成绩是0分,包括最高分的两名学生,他们考了415分。原来复试是分批进行,提前复试完的考生群聊中透漏复试试题和流程,而复试却在进行中,这属于泄题?今天,中国人民大学官方正式给出回复:人民大学说的很详细,前因后果说的清清楚楚,泄露试题,违法复试承诺。最后依法执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五条等条款所规定的考试违纪。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国内顶级法学院(没有之一),在考研复试执行了第一处罚,这个很有象征意义,也很有现实意义。搞法律的,就该严格遵守法律,人大法学院这个举动非常有象征意义,其他大学值得借鉴。也给其他考生敲响警钟,不得给别人透漏任何关于复试的内容流程等任何方面内容,否则就是被录取了也可能被取消成绩。人大法学院不愧是五院四系之首,一个法学院没多少人,学科评估成绩和政法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比北京大学都牛。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素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多人0分?院方回应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0日讯 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官网消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多人0分”一事引发关注。4月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发布声明称: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声明全文如下:1、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我院于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组织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3月31日下午,有邮件反映参加我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与考生联系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对证据的反复核对,慎重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2、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教育公平,事关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等都有着极其明确严格的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该22名考生的行为,违背了复试承诺,违反了考场规则,破坏了考试秩序,已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五条等条款所规定的考试违纪。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3、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心关注。在此提醒考生,特别是未来的法治人才要增强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试组织工作,进一步严明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与广大考生和全社会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东风破

人大取消22名考研者复试成绩:规则面前无侥幸

因违纪行为被取消考研成绩,不冤。这两天,“多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生考研复试部分科目0分”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新京报报道,4月9日,人大法学院在官网发布情况说明称,经调查,22名复试考生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复试后在群里讨论面试题目,结果被举报后,复试分数为0,其中有些考生此前的笔试获得高分……这事的确话题性十足。有网友就认为,“考研人”不容易,取消复试成绩有些重;还有网友认为,举报者太不厚道。现实中,考研进复试的考生建群讨论面试题的现象广泛存在,此前无人因此受罚,这次人大法学院“开了先例”,也难免让不少人难以接受。但存在已久,不代表就合理。人大法学院此次声明就提到,《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这22名考生明显违反了考场规则,而他们考前都签订了《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其行为,已然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的考试违纪。既是违规在先,被取消复试成绩,委实不冤。这也提醒,规则面前无侥幸,别把规则不当事。前无被处分“先例”,不代表后无“来者”,勿以“剧透”考题情节不严重而为之。平心而论,面试时间靠后的考生通过向考过的同学打听,会有更充分的准备,但这确实对于一同参与复试的人不公平。这也是“不得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这条考场规则存在的原因——不能因有时间差,复试公平就可以不顾。正因如此,对于疫情后研招主要采取的网络远程复试方式,中国人民大学采取了严格防作弊措施:除了“双机位”设置外,还包括复试前采取“两识别”“四比对”等措施,复试中采取“一平台”“三随机”等方式,全程录音录像,明确要“考前严审,考中监控,考后回看”。在此背景下,复试后在群内“讨论面试题目”,是顶风违规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风波涉及的是法学院研究生招生,22名复试考生的目标是成为法律硕士。有志学习法律,却在行为上破坏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违背承诺、忽视契约,这样“学用脱节”的考生,即便考分颇高,也不符合法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目标。“考研人”都懂“考研人”的难,但再怎么说,都不能践踏规则。相反,规则意识要时时成为悬在“考研人”头顶上的一根红线。就此看,中国人民大学校方相当于以此方式,给考研者上了一堂“法律课”。□柳宇霆(法律学者)来源:新京报

梦碎人大考研 | 人大取消22名考研者复试成绩,管不住嘴惹的祸!

大家好,我是硬核博士,一个非常硬核的知识传播者。近日,考研圈里一条消息激起了千层浪!中国人民大学取消22名考研学生复试成绩,多名400+考生梦碎人大考研。该消息在网上引起了一片热议,有人为这些考生感到遗憾和惋惜,也有人觉得是学校太小题大做了,惩罚过于严重。基于对考研相关知识的一些认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后面的考研同学从中应该学到什么。事件经过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法律硕士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成绩。在成绩单中,有22人复试成绩为0分,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分数。我们都知道,不管面试发挥怎么样,复试肯定都会有一定分数的,出现零分的概率极小。况且还有多个400+的同学出现零分的,这样事情在正常情况下几乎为不会发生。成绩一公布,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热议。4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发布公告指出,复试成绩为0的同学是因为在该专业还尚处于复试过程中,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自己的复试内容,存在实质性泄露复试内容的违纪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取消了他们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处理。网上很多同学在为这些同学鸣不平,觉得惩罚太重了。这些同学辛辛苦苦准备了一年的考研,但是就是只在微信群里面分享了一下自己的复试内容,并没有证据显示有人因此获得了利益,就取消了他们的复试成绩,对他们太不公了。但是,从人大法学院的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考试前,每个考生都签署了《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其中规定“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同时,《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也规定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转发亲属或他人。因此,22名考生是明显违背了这些考场规定的。有的同学会说,每年考完后那么多同学都会向身边的人或者网络发考研复试经验和相关题目,为什么他们事后没有被取消成绩。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注意到一点:这22名考生泄露考研复试内容是在该专业复试尚未结束期间,泄露的题目可能被其他同学利用,而导致实质性泄题,且影响复试的公平公正。这才是这22名考生被取消成绩的关键所在!不需要证明他们泄露的题目是否真的被他人所利用,仅仅是他们违规,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才被追究责任。22名考生因为没有管住自己的一张嘴,自己2021年的考研梦就这样碎了!我想他们应该是后悔莫及的!那是不是以后大家就不能在网上分享考研经验了,师兄师姐就不能再给大家分享考研可能遇到的复试内容了呢?其实不然!这22名考生被取消复试成绩,最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披露复试内容时间在该专业复试期间!如果不是在当年专业复试期间,虽然也构成泄露复试内容,但是不构成对概念考试公平性造成影响,一般都不会被追究的。这也是网上还有这么多师兄师姐能够给大家分享经验的原因。但是,一般情况下,在网上分享考研复试题目都是“民不举,官不究”。每个学校不可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源在网上监控自己的复试题目是否泄漏的问题。而这22名考生被取消成绩,是被人举报后查出的。这种行为,也给会让多师兄师姐不再分享自己的考研复试经验了,绝了后来人的路。当然,在当年考研复试期间,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嘴!不能违规,前车之鉴,必须铭记!事后,大家能够在网上获得师兄师姐的考研经验,大家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别人的分享,也是为了大家能够顺利上岸!这几年,考研人数是越来越难了,有人能给大家提供经验已是弥足珍贵,大家要珍惜!

伯兮

人民大学法学院取消22名不守规的考研者复试成绩,是堂法律课

文 | 晏扬 近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部分考生考研复试成绩为0分的消息引发热议。对此,人民大学法学院发布情况说明称,经调查,22名复试考生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经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0分处理。众所周知,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复试又包括笔试和面试。初试和复试中的笔试,一人一张考卷,大家同时作答,公平公正。此次问题出在面试环节:那么多考生,面试不可能同时进行,总得有先有后,先参加面试的考生在微信群透露面试题目,后参加面试的考生就可以“临时抱佛脚”,提前作些准备。这个“时间差”虽然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但无疑会影响考试公平。所谓“22名复试考生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就是指他们在微信群透露面试题目,并且遭到举报。坦率地说,复试考生通过微信群等途径讨论(泄露)面试题目,这一现象早就存在,甚至广泛存在,此前没有谁被处罚过。此次人民大学法学院开了先例,难免让不少人难以接受,认为处罚太过严厉,为这22名考生喊冤,也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其中一些考生成绩相当优秀,在初试中得了高分。冤吗?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声明中提到,《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复试之前,每名考生都签订了《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其中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因此,这22名考生在微信群泄露复试题目的行为,违背了复试承诺,破坏了考试秩序,已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所规定的考试违纪。这就涉及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这22名考生明知规则而不遵守,签了契约而不履行,他们被取消成绩,说得残酷点属于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尤其是,他们还是法学院的考生,有志学习法律,并且学到了考研阶段,却在行为上不守规则、违背承诺,破坏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如此“学用脱节”,考了高分又如何?人民大学法学院的严肃处理,相当于给他们上了一堂法律课。不少人为这22名考生喊冤,无非是因为泄露面试题目现象普遍存在,此前一直是“法不责众”,怎么他们就成了倒霉蛋?这只能说明,在规则面前不要心存侥幸,别拿“法不责众”安慰自己,前面没有处罚先例,不代表后面一直没有,别人没有受到处罚,不代表你也能侥幸逃过。这22名考生确实是撞到了枪口上——恰巧有人举报,并且引起舆论关注——但要知道,不遵守规则,便随时都可能撞到枪口上,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金翅雀

震惊!人大法学院复试有34名考生的复试成绩被取消?

图一昨天,一条“人大法学院复试”的消息刷爆了考研人的朋友圈!有34名考生的复试成绩被取消,其中甚至包括初试最高分415分的2名同学,以及一位400分,7位390分的同学!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呢?先给大家简单梳理下事情经过:据各大社交平台多名网友公开爆料,这次取消成绩的原因是“被举报泄题”。先复试完的同学也许是出于好心,在交流群里分享复试题目、复试经验。然后被群里的考生将聊天记录截图,作为涉嫌泄题影响复试公平的证据举报到学校,最后导致群里参与到复试题目讨论的考生全部取消涉密科目的复试成绩,最后导致被刷!这件事的评论区相当热闹:图一图一小编觉得这个事情如同“考上公务员正式入职之前不能声张”的道理一样,考研无论是备考还是初试复试,“遵守规则低调做事”向来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个事情也给所有考研人提个醒:①任何时候,都要尊重规则;②发言的时候谨言慎行,有时候一个截图就让你百口莫辩;③最后,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人性的险恶。22考研人,你们加油,然后等明年此时悄悄惊艳所有人吧——

割也

三十多人考研复试0分!人大法学院严厉打击复试透题行为!

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公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法律(非法学)的复试成绩。正当大家都在担心复试成绩时,这次的名单却给了很多同学一个意外的打击!很多人复试成绩为0分!(名单如下)我们在上述名单中可以看到,法律(非法学)这个专业招生的考生中,有三名四百分以上的学生,还有不少390分以上的考生!那么究竟是什么愿意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据知情人透露,人大规定禁止透露复试题目,这些同学在复试完成之后依然在复试群中大肆讨论复试题,最终被竞争对手举报,学校无奈只能取消这些学生的复试成绩!同时,这些学生的档案也将被记录诚信档案,三年之内无法参加考研、考公等国家级考试。但与此同时,也有考生反应,这位举报者的居心叵测之深,令人汗颜,一直躲在屏幕背后,等到所有“竞争对手”把题目讨论完,再一次性截图全部举报!在这次事件中被刷掉的考生,也很苦恼,在qq中讨论题目的考生被刷,而躲在屏幕背后的记住题目的考生被录取难道就是公平的吗?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究竟是我们在招收考研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内卷”中的无奈行为呢?关于人大法学院此次行为?你怎么看?欢迎评论!

德之光也

快评丨人大法硕复试多人成绩0分,校方该有个明确说法

有理有据的处理依据及结论,才能让这个众说纷纭的事件不再出现各种“阴谋论”的猜测,这也是对0分考生的负责。“人大法硕复试30余人成绩0分”这一话题近日成为微博热搜。4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出现0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考生违反了考试规则,在复试过程中存在“泄题”的情况。对此,人大法学院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确有0分考生存在的情况,但并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泄题”导致的处罚。按照相关网帖的描述:法硕的同学都爱建群,复试相互交流,群内还备注了实名,在今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早的同学在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此举违反了中国人民大学复试相关规定,被群内其他考生截图举报,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其中有415分的考生,还有大量380和390分的考生。据报道,人大法学院网站今年3月23日公布了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办法及复试名单,其中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及《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诚信复试承诺书中要求,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因此,如果此次人大法学考研复试0分的同学均被认定违规,那么无论出于什么样的主、客观原因,他们都应接受处罚。毕竟,规则就是规则,认可规则就应该接受处罚,法律本就讲究严谨、自律,作为学习法律的法学考生,更应该建立规则意识,进行自我约束。但问题并非非黑即白这么简单。正如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罪,有其要素标准,也即犯罪的构成要件。那么,此次法学复试考生的行为,是否构成了违反相关考试规定的要件,起码从目前已知的公开信息来看,并无法准确判断。而这也是引发舆论热议的原因之一。由于疫情原因,今年人大考研复试采取的是网络远程复试方式。通常,考研复试是在所报考院校的校内线下进行,整体环境严肃紧张,鲜有出现交流复试问题的情况出现。网络复试的方式,则意味着考生结束作答后,随即进入一种自由状态。由紧张变放松,人们的心理状态往往容易松懈,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容易忽略一些规则约束,即讲出刚刚所经历的一些紧张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事情就比较难以界定了。有过考试经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着考完试交流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很多时候并非是为了帮助作弊,可能只是一种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再者,考试总有结束之时,复试早的同学结束复试后,他所处的时间节点是否仍属于规定意义上的复试时间内,也不得而知。因此,对于这一事件,校方有义务也有必要及时回应,给出明确说法。有理有据的处理依据及结论,才能让这个众说纷纭的事件不再出现各种“阴谋论”的猜测,这也是对0分考生的负责。无论如何,事情已然发生,对所有高校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警示。对于研究生复试这样影响颇大的关键考试,恐怕各个高校都应该在此事件后,汲取经验,完善流程规定上的模糊、疏忽之处,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度出现。毕竟,谁都不愿意见到高分考生因此而错失继续教育的机会。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陈城编辑 汪垠涛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人大法硕复试30多人成绩0分:疑因违规分享复试题

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网公示了2021年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成绩,30余名考生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得分为0分。其中,不乏初试高分考生。据“法硕联盟论坛考研”公众号称,出现0分成绩是由于这些考生将复试题目分享在考研交流群内。4月7日,“法硕联盟论坛考研”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在2021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时间较早的考生在考研交流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随后,群内其他考生截图将分享了题目的考生举报。因此举违反了人大的相关复试规定,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4月8日下午4时许,记者致电法硕联盟论坛,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  记者查询中国人民大学官网获悉,2021年该校法律硕(非法学)全日制统招66人;法律硕(法学)全日制统招29人;法律硕(非法学)非全日制统招44人;法律硕(法学)非全日制统招25人。  而在该校法学院4月7日公示的复试成绩文件中,记者看到其中确系存在30余名考生,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一项得分为0分。这其中一名考生,初试成绩高达415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390分及380分的高分考生。在知乎上,有网友将考研交流群内的聊天内容进行了披露。聊天内容显示,多名学生称自己接到了校方电话,因自己泄露了复试题目被取消了相关成绩。  4月8日下午4时许,记者多次致电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但电话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尝试联系负责该校法学院法律硕士招生的教务秘书宋老师,但电话也未能接通。  记者查询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在2021年3月23日发布了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办法及复试名单,其中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及《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在《诚信复试承诺书》中第4条提到: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而在《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中第14条提到:复试相关的内容属于国家机密级事项。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上述两文件均在文末提到,考生如不遵守相关纪律,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记入考生诚信考试电子档案。也就是考生行为将被记录到诚信档案,或面临3年禁考。但据知乎用户“陈绿绿”回复表示,上述取消成绩的一名考生发布朋友圈称,自己没有被禁考,只是被取消了成绩。但目前,该用户的回复已经被删除。  4月8日下午5时许,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希望了解具体处罚情况,但电话也未能接通。  对线下复试前交谈题目的情况,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名已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他们均表示,在线下的复试,确实存在提前结束面试的考生与其他考生之间互相交谈题目的情况。但学校会采取抽题、随机提问等方式来应对。  截至今日下午5时记者发稿时止,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还未就上述事件进行回复。

虽问道者

人大法学院: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4月9日在官网上发布“关于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的情况说明”。全文如下:近日,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引发网民关注,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1.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我院于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组织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3月31日下午,有邮件反映参加我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与考生联系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对证据的反复核对,慎重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2.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教育公平,事关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等都有着极其明确严格的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该22名考生的行为,违背了复试承诺,违反了考场规则,破坏了考试秩序,已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五条等条款所规定的考试违纪。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3.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心关注。在此提醒考生,特别是未来的法治人才要增强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试组织工作,进一步严明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与广大考生和全社会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