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职研究生的出现给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一条近新兴的进修途径,然而由于此途径有着多种报考方式,所以网上出现了关于“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如不读?”的言论,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过来人是怎么说的。单证在职研究生没有读的必要,来看一下为什么这么说?1、无法提升学历一提到单证在职研究生,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同等学力。部分人认为单证在职研究生只能取得硕士学位证书,不能取得学历证书,也就不能提升学历,证书比较单一。因此出现了不如不读的说法。2、学习时间零散:还有一部分还认为单证在职研究生学习时间较为零散,导致会学员学习精力容易分散,无法学到完整的专业知识,并且其零散的授课模式,让学员学到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再者,对于基础性专业较差的学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有以上两点,难道就真的没必要读了吗?看看过来人怎么说的网友一、上课比较折腾A在北京工作近4年,报考了北航的的工程硕士项目,但是根据他的反馈,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为每周六或者周日,虽然每周只有一天的课程,但是得从早八点半上到晚上七点半,一天下来也着实辛苦。甚至他还有位河北的同学,每次都要提前一天来到北京,但是在毕业的时候,他说依然觉得值得。网友二、混与不混B同学是一位女性,本来是抱着提高和学习的想法读书的。因为在第一个学期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待孩子出生之后,一边学习,一遍照顾孩子,效率也就可想而知。等到孩子大一点,空闲功夫都耗在女儿身上了。”于是,在职研究生学习也就耽搁了下来。但是她也强调:很多纯粹混文凭的,他们本来就没有打算好好读书。网友三、超越了期待C同学反映,他在MPA班的学习完全超越了之前的期待,他说:“课堂上的小组作业需要大家合作完成,我们的课堂讨论和与老师的互动都很积极。课余,有班委,定期组织活动,这样好的班级气氛简直像是本科时的感觉。另外他还说,人们普遍认为在职研究生仅仅是混文凭,或者还有部分人出于多认识人、编织社会关系网的动机来读在职,“所以当老师和学生真的在课堂上认真地分析和讨论问题时,大家的感受都特别惊喜”。如此,就形成了互动的积极循环。通过笔者的调查来看,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感受,但是几乎没有人说在职研究生没有必要读的。接下来,笔者介绍下单证在职研究生的三大优势1、入学方面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于全日制研究生,学员可以免试入学,先学后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学的难度。2、获取更高级别的硕士学位证书待课程结束后,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可参加每年的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者,可获得院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3、拓展更深的人脉关系从上面网友三的反馈可以知道,很多人度在职研究生也是为了编织社会关系网来读的,并且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各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这对以后自身的发展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那么,单证在职研究生该如何报考呢?课程报名时间:根据课程开课时间而定报名入口:院校官网或者下方留言申硕报名时间:每年3月份申硕考试时间:每年5月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单证在职研究生并不是向大家网上所说的那样,不值得去读,关键是在报考之前,要明确自身的具体需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做出最为适合的决定。更多的相关知识可关注本百家号其他相关内容。
研究生学历现如今也是一个种类比较复杂的学历项目,为了更加详尽的解释给大家,今天先给大家分享单证研究生的部分,下期分享双证的详细内容。这是校长为大家做的一张简易的研究生分类图: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校长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研究生的各种分类,按照获取的证书来看,主要分为单证和双证。1单证就是只有学位证,没有研究生学历证,双证当然就是学历证和学位证都有。(在这里我需要强调和普及一下,国外都是只有学位证的,正规渠道出国留学的学生也是如此,只有硕士学位,出国留学的学生单证也相当于双证的功效和作用),这里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单证的几种形式:1、出国留学。通过托福、雅思考试,申请国外优质大学,出国深造硕士。这种单证是因为国外与我国不同,毕业证本身就是采取的学位制,没有学历证书的说法。自然这是需要参加考试的,而且并不是很容易,也不是所谓的免联考等等。这类留学硕士证书在中国(教育部)留服中心认证和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均可查询,但留学的费用一般比较贵哦,一般家庭是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的。含金量:★★★★★正规度:★★★★★性价比:★★★★难易度:★★★★★2、同等学力申硕。是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申请人通过了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国家组织的全部考试(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试)以及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了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单证)。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获得学位的渠道,这是我国统一组织考试的单证项目,考试时间在每年的5月份,3月份开始报名。但是这类考试,考生的原始学历还是本科,只是学位达到了硕士水平含金量:★★★正规度:★★★★★性价比:★★★难易度:★★★申请者必须满足一下条件:(1)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者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满足上述条件的申请人可通过信息平台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申请时除填写个人信息外,还需按要求提交本人电子照片。外面的很多机构都以“免试入学,边学边考”来宣传,这说法其实也算没错,同等学力的确是边学专业课修学分边参加统考,统考通过后才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证书,终归也是需要考试的,而且有些涉及金融、经济的科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3、中外联合办学项目。一些院校及机构做的免联考又不出国的单证研究生项目,属于中外联合办学的类型,说白了这就有点像在国内出国留学的概念,这些证书既可以在中国(教育部)留服中心认证查询,也可以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可查询,但是全国就批了几个院校有这样的项目,而且现在很多院校在学生申请入学时也需要测试和考察英语水平了。含金量:★★★★正规度:★★★★★性价比:★★★★难易度:★★4、免联考国外大学硕士。这些机构做的免联考单证硕士学位,也全是国外的大学,但不是与我国院校合作的项目,而是与外面的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以商业化模式经营招生的,当然这一类也是我们在网上看到广告“免联考MBA、免联考研究生”最多的那部分。但这些硕士证书只能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可查询,并没有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因为不算留学生。含金量:★★正规度:★★★性价比:★★难易度:★大致呢,单证的研究生就分为这四种形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酌情选择,避免自己报考前稀里糊涂,毕业后迷迷糊糊。-作者-良校长,一名小小校长,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日常为考生提供众多类型的考试资讯,主要涉猎研究生、专本科学历、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证等考试学习内容,教育项目全品类高级咨询师,多种类考试体验达人,软件学习爱好者,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职场经验干货分享达人,用良心做教育,用心体会生活点滴,领悟真知灼见,给大家分享最专业、最全面、最真实、最实惠的考试学习资料与信息。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又毫无意外的突破了800多万,本科学历正式宣布可以论斤卖了。对于很多在职人士来说,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在还有时间的时候搞一个名校的在职研究生学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一、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名字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但其实这个就是为在职人士准备的(上课时间多在周末),只要满足专科毕业满两年或本科毕业就可以报名考试了。有点尴尬的是非全要和全日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内容和录取分数线完全一样,可以想见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顶级院校录取分数线有多高,想要被成功录取不太容易啊。当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民大学非全毕业有双证——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二、同等学力申硕(单证)非全太难,更多的在职人士需要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可以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进修,同等学力在职研修班充分满足这个条件。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修班在报名条件上是不高的,基本上只要满足本科学历这个主要条件就可以“免试入学”了。注:免试入学没看错,就是没有入学考试。这个操作主要也是考虑到绝大多数在职人员在工作三五年之后,应试能力基本上已经降到零了,入学考试不太现实,需要一个缓冲期。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修班的学制一般是两年,完成研修班学习后在职学员首先要参加一个学校组织的研修班结业考试,考试通过后颁发结业证书一本。注:结业证书非毕业证书,不能提升你的学历,你还是本科。申硕考试:研修班学员可在每年三月份报名并在五月份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报名条件是本科毕业且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满三年。申硕考试科目只有两科,分别是外语和学科综合考试,两科考试采取的都是100分满60分及格制,只要同时满60分就算通过考试,考试通过并完成毕业答辩后就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了。
2020年是我第三次申请积分落户。我2000年本科毕业,在河北省一所省重点高中当老师兼班主任2年,觉得当老师的生活与自己心理预期相差太大,决定辞职到北京考研。2002年,我办好离职手续到北京,正式成为北漂一族。亲戚帮忙,找了一所高中当代课老师,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当时想跨专业考人大法律系,没考上。2003年到了现在公司上班,再考一年,还是没考上,决定踏实工作。2010年,公司支持进修学习,主动提出可以报销费用,于是报了北京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中间结婚、怀孕、生孩子,2013年休产假的时候通过国考,因自觉精力不济,申请推迟一年交毕业论文,2015年拿到硕士学位单证。中间因为担心孩子幼升小有问题,两次申请工居,因为各种原因没成功。2018年第一次申请积分落户,觉得这十几年也没给北京做啥突出贡献,工作还是大家认为的夕阳产业,工资收入也不高,连个工居都申请不上,北京能人那么多,积分落户这样的好事怎么能掉到我头上?!系统填完提交后,再也没看过,直到公布分数那一天。一看学历学位和职住转移的信息填报有误,这两项没分,总分70多分。图源自网络,侵删2019年第二次申请。落不落得上是一回事,认真填报是态度问题啊。第一年落户成功的同事拉我进了通天河,开始默默地关注群消息。这一次各项信息填写无误,总分90.96,排名好像是10866,很吉利的一个数。朋友们安慰我,一年落6000人,你看这一批落完后,你排4866名,明年准能落上。但我很悲观:这一年所谓“弯道超车”的约4000人,我只有社保年头比较长这一个优势,房子买得晚,啥加分项都没有——明年也是被超越的命啊。拿个在职硕士,又不能算分。运气好的话,2021年或者2022年应该能落上。2020年第三次申请,受惠于政策变化,除了每年正常递增的4分,郊区住房加了4分,总共比去年加了8分。学历学位,基于保险起见,按本科填的,直接放弃硕士学位单证。心态同2019年一样,仍然觉得不可能。后来赛群主建了97分群,大家热热闹闹讨论分数线到底是多少。我跟老公说,北京能人辈出,像我这样只凭社保、住房基础分的,今年多半是落不上的,我这都98分多了,今年的分数线肯定要过100,多半在101-102之间。但这个悲观的想法,在群里一句话也没敢说。由于心理预期不高,10月15日那天刚开始压根儿就没想起来是出分数的日子。上午10点多,老公在微信上给我留言时,我还很懵:出结果了?老公很无奈:你赶紧看看。截图由作者提供截图由作者提供截图由作者提供分数和之前预估的一样,98.96,排名前移到3400多名,如果没有意外,落户应该是成了!哎呀,强压住兴奋的心情,赶紧看群。发现97分群里已经炸了,消息满天飞。没想到群主估分这么接近,整个群的人几乎都能落户,大家陷入狂欢之中。看各种消息,一上午都没心思上班,吃过午饭,定下神来,开始处理案头积压的工作,抽空问孩子班主任,今年还能不能补办一老一小保险。班主任答复,能,落户完了联系她就行。图源摄图网(ID:401648719)晚上,一家三口在紫光园小小会餐,庆祝家里最近的两个好消息:一是我落户终于要成了;二是女儿获评优秀新队员并作为年级唯一代表,在少先队入队仪式上和优秀教师代表、优秀学生会干部同台朗诵。兴奋的情绪持续了好几天,都没心思管孩子学习。直到有一次老师头一天下午发班级群里的通知第二天上午才看到,这才冷静下来。图源自网络,侵删落户这个事情,对我们家的价值,一是孩子终于可以在北京中高考,大人不用天津、北京两地奔波。二是解开我一个心结。十年前,我老公已在深圳工作多年,有深圳户口,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正要升职,老板已经跟他谈了公司入股的事。但因为我,他辞职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而且因为南北气候差异,加上过去多年积劳,一来北京就病了一年多,一段时间里甚至只能卧床修养。这一场病也限制了他后来的职业选择。陪我北漂多年,他没有发过怨言,总是说来北京后为人处世和工作的眼界更开阔了。我偶尔会想,这么多年在北京混得也不怎么样,如果当年是我去深圳,现在孩子升学等让我们忧心忡忡的问题都不存在;而且,是不是老公也不会生那场病?随着他职业平台提升,是不是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要比现在好得多?所以,北京户口于我,也是定居北方这个选择值得的一个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心理安慰和支撑。无论怎样,今年能落上了户了,我激动不已,又如释重负。【总结心得】预期不高,中大奖的感觉简直不要太好!(文/碧野古谚)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大批量高能人才的加入,所以很多在职人士为了达到国家的要求标准,纷纷利用自己工作之余去考研深造。特别是选择报考人大的人数有很多,以下就来看看该校的学费贵不贵,以及获得该校学位难不难。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学费贵吗?据了解,目前该校共举办了同等学力单证和中外合作办学两种教育模式,总体来说,学费不算贵。同等学力单证教育学费参加同等学力单证教育,在成功入学时只需要缴纳1.5万-8万学费即可,而且该教育举办的专业课程较多,不同专业学费也有所差异,所以报考人士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专业课程报名进修。中外合作办学学费迄今,该校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只开设了MBA专业课程,其学费是14.3万元,这一费用对于普通的职场员工而言是比较高的。学费所含费用在职学员无论参加哪种教育,都需要缴纳入学报名费、课本资料费、课程学费以及后期的论文指导费和答辩费,不过总体而言,在职研究生课程学费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缴费方式一般情况下,学员都可以在入学时到校当面缴清学费,而对于那些离校较远的异地学员来说,还可以将学费直接转到校方账户即可。拿学位难不难?在职研究生学位,是国家承认的学位,不仅是学员在求职时的重要凭证,同时也会在取得晋升机会时发挥重要作用,想拿该校学位其实难度不大。通过同等学力申硕的途径申请学位,也可以选择通过中外合办的方式考取,两者均不难,同等学力申硕难度同等学力申硕是可以取得学位的方式,虽然需要经过全国统考,但统考的难度并不大,并且学员以此方式报考,可选专业众多,需要缴纳的学费却不高,是既适合学员就读,也适合申请学位的途经。中外合办难度学员以中外合办的方式报考该校在职研究生,可以取得学位,并且取得难度并不大,相关考核均由院校自定,只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虽然在证书的取得方面并不具有难度,可选专业为工商管理。以上就是对人大在职研究生的报名学费和关于拿学位相关信息的讲解。
俗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很多同学可能知道在2018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是达到了238万,在其中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呢达到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专硕基本上和学硕能够达到在报考比例上达到1:1的这样的一个比例。那么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说对于我们2019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到底是考专业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最近5期我们会为大家来解读什么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对于我们同学来说都有哪些方面的好处,啊那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所以我们说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对专业硕士有什么样的一个直观印象?专业硕士这几年比前几年要好得多,这几年很多同学本身就在报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选择专业硕士并且了解专业硕士了,实际上在五年前专业硕士这个领域当中,很多人对他还是不太了解的。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很多同学对专业硕士的一个第一印象就是觉得是不是专业硕士能够更好的就业,毕竟这是一个新生的产物。很多同学说考研为了什么?考研就是为了要找一份好的工作,对吧?所以我们说更好就业,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种声音认为专业硕士好,专业比较多。实际上我们在考研当中,很多同学喜欢考的是哪一类专业?那么实际上很多同学也知道经管类是不是考研大热专业之一,是吧?所以呢这里面也就是说我们的专业硕士当中,现在大家能够说出来的比较好的一些专业硕士,例如我们所说的会计专硕,包括审计图书情报,还有金融专硕都是我们的专业硕士的范畴之内,所以好专业也比较多。而且去年会计专硕是被评为2017届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专业十大热门专业的第一名,就是会计硕士,所以很多同学觉得专业硕士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考,还有呢有同学觉得专业硕士也没什么特别的,可能就是一个名称的问题,以及还有的人认为是不如学术型硕士,那我们一点点来分析,看看专业硕士到底是什么?在这些直观的印象当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可能存在一点点稍稍理解上的一些问题。我们会陆续给大家更新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专硕的起源以及发展趋势;第二:专硕的培养及就业;第三:学术型的硕士和专业硕士的一个根本区别;第四:针对我们经管类同学的两大主流的专业硕士联考,一个叫关联联考,一个叫做经济类联考;第五:专业硕士应该如何备考。今天先给大家说说第一个方面的问题专硕的起源以及发展趋势,其他的请关注我们我们会陆续更新。关于专业硕士的起源和发展趋势,大家一定要知道,它最早并不是针对我们应届生,我们实际上最早的一个研究生模式还是学术型硕士。那为什么现在要引入专业硕士呢,全球第一个专业硕士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全球第一个专业硕士,在我们中国也是第一个专业硕士。就是我们现在的叫做工商管理硕士叫做MBA。我不知道看文章的有没有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有同学可能会发现你的工商管理专业考研的时候没有工商管理硕士的应届生可以考,他都要求三年以后才能考,因为这就是最早的一个全球的第一个专业硕士起源于美国,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美国第一次引入了专业硕士的一个名称,那么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也将MBA引入到中国,也就是成为专业硕士的第一个起源开始。那么最早的时候还是针对于成人。这个事情大家要注意,我们的思维要发生变化,我们的国家在发展,实际上整个研究生的考试,包括研究生的现状都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你不好抱着你在还没上小学的时候,换句话来说,2000年左右的时候的那种研究生的思想,研究生的方向,这些可能都已经老了。比如说我们国家为什么现在要大力地引入专业硕士,一开始为什么针对成人?那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在2000年的时候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吸引外资,尤其大家知道很多公司是不是希望能够有融资,对吧?外企在给我们注资的时候,他会要求一个问题,就是核心管理团队的学历一定要在研究生以上。可是大家知道一个事情,那时候我们国家如果考学术型硕士,你觉得难不难?而且很多人离开学校已经5、6年了,6、7年甚至7、8年了,如果再去考一个学术型硕士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有可能考不上,第二个问题考上了以后全日制读书的模式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国家迅速地针对成人开展了一次学历教育,也就是我们最早的专硕起源,把工商管理硕士引入到了整个普及人群当中的提升学历的一个过程。那么10年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了应届生的一个问题,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讲呢?给大家讲一个问题,有同学说现在我们本科不好就业,所以来考研。那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本科不好就业这件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大家知道吗?实际上就是在你还没上小学的时候,你今天的命运不好找工作就已经注定了。2000年我们国家推行了一个政策,使得我们现在很多同学在高中高考的时候可以说考大学变得很容易了,你们觉得吗?考大学好像很容易,对吧?现在说念一个本科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可能985、211仍然很难,但是你说我读一个本科不是很难,现在我们国家取消了三本,大家知道吧,三本这个产物在中国诞生了多少年呢?诞生了16年,那这16年的历程当中他就是一个过度,它使得我们整个本科的急剧扩招,使得我们全民的学历有了一个大幅度提升,三本实际上按照原来的分数线去卡的话,可能就是好一点的大专专科院校。那么现在改成了三本院校以后,你突然间就会发现噢这个叫本科的,他不是专科的,对吗?有助于全民提升学历,但是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现在也感受到了,很多企业的老总他说招人不是很难,但是找一个比较合适的人比较难。用很多企业HR的话来讲就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本科生遍地都是一抓一把,所以就导致第一个本科生就业是不是找工作比较难,第二个工资也很低,不好跟老板讨价还价,因为人多,所以你不做这个工作,有的是人做,这就是面临着我们现在的问题,那么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怎么办?呢同时他也发现了第二个问题,就是经管类大热。经管类大热以后,很多专业在毕业的时候,找工作仍然很困难,希望看文章的同学不要建议啊,比如说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像我们同学所学的还有这个像企业管理,可能即使考上研究生以后出来找工作仍然困难重重。因为这个专业需要实践度非常高,企业管理你想想你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一个老总会不会把企业真的交给你去做?不会,所以发现了一个问题就业率的问题。那么201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开始面向应届生开始招收专业硕士,开放了三个专业叫做会计审计和图书情报,有同学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个问题,说为什么不考专硕,有同学说专硕是在职人读的,不是我应届生读的。这就是从起源的问题上来的,但是起源是针对在职人群的,但是2010年也开始面向应届生了这点大家要搞清楚。接下来我们讲专业硕士现在种类比较多,从一开始划定的39类到目前为止的将近50类的一个专业硕士,那么增加专硕的比例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研究生的招生比例达到1:1,以人大为例, 2015年的研究生录取上实现了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比例是1.1比1。也就是说985、211的名校现在更加青睐于专业硕士,这里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就业率高。实际上院校最不愿意背的一个锅就是就业率低。就我们学校好不好?就业率好,是不是?所以院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就业率。有些专业如果招生了学生以后不好就业,那你这个学校也影响它的品牌和它的一个知名度。那么在接下来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要记清楚,2016年取消了在职的单证专硕,以后我们国家都是双证硕士,关于学位证学历证我想说的,在中国永远记住学历证比学位证更重要。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没有学位证可以考研,没有学历证不可以考研!你在单位里考研有什么用,考研先给你讲一个最大的用途,就是你同样和本科生做同一个工作做同一个工作,因为你是研究生,你每个月的工资一定会比他多500块钱,先不管你俩能力如何做了什么样的不同,明白吧,就如果工作内容一样,同样的职位,你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每个月都500块钱,这500块钱叫什么?在单位的名称里叫做学历工资,学历工资如果你要是博士的话就会比本科生还多,它比硕士生也多,很多企业都会有的。所以你不必担心,报专硕会不会最后只给一个证,不会是给两个证的。那么我们国家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在2020年离我们也很近了吧,就要实现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达到7:3,70%的专业硕士,30%的学术型硕士。这个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也有助于你们理解研究生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考研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清醒一下,如果说十年前的研究生那是一个这个证比现在要从含金量上讲要更黄金亮一些,为什么呢?可替代性的数量比较少,最后看看去年的录取人数吧,去年我们国家录取了50多万的研究生,去年的报录比达到了3.4比1。所以大家在选择专硕学硕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下。后面我们将为大家更新专硕的培养及就业;学术型的硕士和专业硕士的一个根本区别;针对我们经管类同学的两大主流的专业硕士联考,一个叫关联联考,一个叫做经济类联考;专业硕士应该如何备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专注于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网站,欢迎来交流,记得点关注啊点关注不迷路。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在招生,很多同学都想要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但同学们想知道学费情况如何。下面,小编就来为同学们说说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学费标准。首先,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招生方式为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先学习后考试,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后期参加申硕考试,可以获得学位证书。由于同等学力申硕是单证,所以整体来说学费还是比较低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学费在5万左右,这是全程费用,学制为2年,相对来说,对于在职人士而言,学费还是承担的起的。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招生方向还是很多的,并且学费是相同的。具体招生方向有:企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财务金融方向、企业管理方向、企业行政管理方向、项目管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市场营销方向等等。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招生方向比较多,学费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学费等相关情况。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统考内容是什么?旅游管理在职研究生,可以选择哪些院校?报考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