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学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来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高度认同学校“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和“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高中毕业生。在学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满足以上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查看学校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报考学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在非高考改革省份仅招收文科生,哲学文理兼招;各招生省份具体投放的招生专业以报名系统内信息为准。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考生可于5月10日12:00至5月30日12:00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2),按照招生简章及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报名时,可在学校强基计划投放该省相应科类的招生专业范围内,填报不超过3个专业志愿,并填写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三)入围办法7月下旬确定入围校测名单,入围校测的考生登录报名平台,下载《测试指南》并按时参加后续考核环节。学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分科类按不超过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校测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入围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不得低于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四)校测考核8月4日前举行校测考核,含专业测试和体育测试,测试具体时间、地点、各专业测试形式、成绩折算办法以《测试指南》为准。(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视北京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1.专业测试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相关领域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参考材料使用。考核形式为笔试和面试,考查范围不限于中学教学大纲。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2.原则上所有入围校测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五)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构成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占85%,校测成绩占15%。校测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录取时同分比较的优先条件之一。2.确定录取名单学校按照综合成绩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由高到低顺次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调剂到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不予预录。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校测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体育测试成绩。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8月5日前确定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四、总体培养方案学校强基计划与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紧密衔接,坚持“植根铸魂、德才兼修,强基固本、博学深究,兴趣主导、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能力、深刻思想和宽广视野、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能够潜心学术,关注重大科学和人类发展问题,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培养方案要点如下:(一)采用通专结合、本硕博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和核心素养、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教育强调宽厚基础、扎实能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设置课程和培养环节,突出学习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丰富的特色选修课程,并在高年级打通研究生课程学习,学生在学术导师组的指导下,依据其个性化特征和发展规划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管理。(二)配备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全面实行导师制。选聘校内外最优秀的师资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聘请高水平国际师资开设全英文国际化前沿课程和讲座。在培养过程注重大师引领,实施学术导师组和学术导师相结合的学业发展指导制度,同时通过新生研讨课、学术研讨班、学业导师、学术讲座、科研实践、大师工作室等具体举措促进师生互动,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三)设立研究性学习平台,学生常态化参加研究性学习。每个强基计划专业平行开设若干研讨(研读)班,营造研究性、自主性、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应根据兴趣持续跟踪参加一个研讨(研读)班。(四)依托学校高水平科研平台,实施科教融合培养。依托各相关学科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科研机构和平台,开展学术研讨班、学生进科研项目(实验室)、学生进产学研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研究为目标,在科研团队指导下,按照学习和研究有机融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实践,实施渐进式学术训练。学校为学生参与校内、国内和国际科研计划提供经费资助。(五)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学校和学院利用现有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合作伙伴,学校和学院选聘高水平国际专家为学生国际学习、研究、交流提供指导,通过派往合作学校和机构交流学习、组织考察交流、推荐申报国家和机构国际学习奖学金、依托国际小学期聘请国际一流师资开设系列前沿课程等方式和途径,为强基计划学生搭建一流的国际学习交流平台。学校为学生出国交流提供资助。(六)实施科学动态的考核和进出机制。为落实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理念和强基计划目标要求,各专业实施动态考核与进出机制。1.动态考核机制(1)原则上各专业每学年考核一次,部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规律第二学年开始考核。(2)由考核小组依据学业成绩、课外研学情况、综合素养、学术导师意见、学生学习规划和学习意愿等方面实施综合考核,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学术志向、相关领域学术潜力、综合发展能力。2.动态退出机制(1)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转专业;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退出强基计划。(2)在前两学年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转入该专业普通班继续培养。对于在第三年考核未通过的学生,在考核小组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完成本科阶段学习。3.动态进入机制(1)入校第一学年后,根据资源条件情况,学院可在普通班学生中选拔适量学生进入强基计划。(2)参加选拔的学生应由学生提出申请,并获得所申请的强基计划专业两名(含)以上教授推荐。考核小组对申请者实施综合考核,考核包含笔试、面试和对以往学习及综合表现的考察三个方面,重点考察学生的学术志向、学术潜力和综合发展能力,择优录取。(七)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各强基计划专业按照本硕博衔接培养的要求设计培养体系。1.培养体系的衔接(1)按照强基计划总体培养目标科学确定本硕博各阶段培养定位、培养要求和侧重点,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的整体培养体系。(2)本科阶段强调宽厚基础和扎实能力培养,为后续硕博培养奠定良好基础。(3)针对第三学年考核通过的学生,在第四学年实施本研衔接培养。2.推荐免试研究生机制(1)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与名额。强基计划学生第三学年考核通过后,将自动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2)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将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特点、条件以及相关培养方案,直接录取到本专业相关学科或相关交叉学科专业进行硕士培养或直接进行博士培养。五、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由其取消相关考生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学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四)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监督保障机制(一)学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招生就业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学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二)学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三)学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七、咨询方式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2招生咨询电话:400-0123-517(学校正式开学后开通)传真:010-62511156本科招办邮箱:zsb@ruc.e.cn中国人民大学阳光招生信息平台:http://rdzs.ruc.e.cn中国人民大学纪委(监察处):电话010-82509918.邮箱rucjj@ruc.e.cn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八、本简章由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5月
如果你询问一个不了解当下考博行情的人,可能他还会告诉你当前2020年考博才刚刚开始,甚至还会宽慰你说都还没有开始呢?但是,本文将告诉你,别太天真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也许你会震惊,你看,大部分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没有发布,你怎么能够得出上述结论呢?是的,确实是不少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未发布,但是现实也绝非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引起你的警觉。根据相关统计,当下我国高校全年招收博士生10万人,那么你算一下1万人占10万人的比例是不是十分之一。清华大学当前每年的招生人数已经突破3000人大关,而当前的信息是大部分院系已经于上周完成9月份的博士招生工作。而计划招生7000多名博士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发布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10月25日,虽然只有硕博连读,但是人数也不少,而且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有直博生招生,仅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就招收直博生26人,因此招收直博生1000多人轻轻松松(112个研究所、18个院系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单说来,仅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0月份就可以确定录取人数在3000-5000人。浙江大学2020年拟招收直博生的导师就接近3000人,另外诸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院校都已经启动直博生招生工作。可能在部分专业看来直博生招生名额有限,但是很多专业的招生人数则特别多。仅以北京大学某学院为例,其拟招收99名博士生,全部采用推免制(直博、硕博连读)。以上总总虽然没有进行过认真计算,但是可以自信地告诉大家,人数远大于1万人。文末会附上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2.当下博士研究生的招收途径主要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直博生、普通考试制以及各种专项计划。那么你说说当前上述几种招生模式占的比例为多少?申请考核制占总招生人数的一半你有意见没有?硕博连读、直博生占据总录取人数的百分之10-30,你有意见没有?如果你没有意见,那么我就可以清楚地告诉你,直博生招生下个月就全部完成了,10月中旬之前基本上可以确定录取名单,而直博生的比例在很多高校中已经接近10分之1,你信不?另外硕博连读的选报工作不少院校当前也已经陆续开展,因此对采用直博生、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高校,本月末基本上就完成了十分之一的招生任务。3.根据我们有限的记忆,当前已经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不含直博)的院校已经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航天十一所、军事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院所。文末会附上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想必上述3点已经能够证明全国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只不过确实如很多人想的那样,不少学科的招生工作,特别是人文社科专业的招生工作才刚刚开始。但是也不要大意,诚如当你还不知道何谓考博时,直博生正在快速扩张,硕博连读继续发力一文所言,法学专业即将诞生前100名2020级法学博士研究生,而每年法学博士的招生总人数为1600人,也很快到达十分之一的比例,毕竟接下来的一个月将会有大批的申请考核办法发布。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和《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条我校全称为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第三条我校中法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我校与法国索邦大学、保罗—瓦莱里大学、KEDGE商学院共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隶属于我校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按照单独学校代码(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招生,办学地点在我校苏州校区,地址为江苏省苏州市仁爱路158号,邮编215123。第四条我校凭借鲜明独特的专业优势、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培养包括普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人教育本科生及各层次的国际学生等在内的各类人才。校本部和中法学院培养的本科生,毕业时所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均为中国人民大学,证书种类均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我校本科生招生工作组织机构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本科生招生工作委员会、招生就业处三级机构组成。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最高决策机构,统一领导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本科生招生工作委员会是咨询机构,负责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本科生招生工作,下设本科生招生工作小组;招生就业处是执行机构。第六条招生就业处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执行教育部有关本科生招生工作的相关规定和有关省级招委会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衔接教育部本科生招生主管部门。负责执行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议;(二)向本科生招生工作委员会汇报本科生招生工作进展,向本科生招生工作委员会委员通报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事项;(三)起草本科生招生重大事项初步解决方案,收集、统计本科生招生重大事项决策所需信息;(四)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原则,编制并报送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五)起草、报批和公布本科招生章程;(六)组织开展招生咨询宣传工作,根据需要组建赴各省(区、市)招生组;(七)受权组织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工作,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违规考生进行认定、处理,并将违规事实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八)组织实施本科生录取工作,负责协调和处理本校录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九)履行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相应职责;(十)配合学校完成新生复查工作;(十一)支持有关招生管理部门完成本科生招生方面的其他工作。第七条本科生招生工作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和第三方多重监督机制,在教育部、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和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第三章 招生计划第八条按照教育部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工作要求,我校分省分专业计划根据各省(区、市)考生数量和生源质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趋势、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去向、考生对我校各专业的认可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第九条我校本科生招生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含各专业选考科目和报考要求),由各省级招办向社会发布。第十条我校根据在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不超过120%,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不超过105%。第十一条我校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线上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第十二条预留计划使用时,坚持质量优先、公开透明的原则。第四章 招生类型及录取规则第十三条我校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包括普通本科生和各种特殊类型招生。特殊类型招生包括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圆梦计划)、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新疆协作计划(民考汉)、港澳台侨生等。其中,强基计划、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音乐表演)、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澳门保送生、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需根据招生简章要求,参加我校组织的校考测试;高校专项计划(圆梦计划)需根据招生简章要求,提交报名材料。第十四条我校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本年度《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全面贯彻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择优选拔人才。第十五条投档时,对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性加分,我校认可考生其中最高一项加分,且最高不超过20分。除特殊类型招生外,我校不认可任何降分投档政策。第十六条对于符合我校录取标准的考生,我校按照投档成绩排队顺序进行录退。高考改革省份(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投档考生须满足我校选考科目要求。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区、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进行录退;同分排序后仍完全相同的,我校将使用预留计划录取。第十七条 确定录取专业时,不设置分数级差。考生分科类(或选考科目)按投档成绩排队,从高分到低分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区、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录取。第十八条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第十九条我校在江苏省调档时,各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为A+、A,强基计划为2B+,高校专项计划(圆梦计划)、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要求为2B。高水平运动队和艺术类招生的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按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执行。第二十条录取专业时,我校认可江苏省规定的文理科奖励分,并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已投档考生的选测科目等级不作为专业录取依据。具体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本年度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第二十一条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分数清的录取规则。第二十二条我校在提前批次和第一批次录取时,在第一学校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第二十三条我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第二十四条我校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专业只招收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中外语为英语语种的考生;法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英语和法语语种的考生。第二十五条报考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如所在省级招办组织外语口试,考生须参加口试且成绩合格。外语类保送生无此项要求。第二十六条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办法,按照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我校本年度相关类别招生简章及资格生公示等执行。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新疆协作计划(民考汉)的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新疆协作计划(民考汉)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第二十七条除部分安排在提前批录取的特殊类型外,我校提前批普通类专业录取的新生,入学后转专业范围限定为招生专业所在学院。第二十八条新生入学后,我校统一组织实施新生复查。对于复查不合格的新生,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第五章 其他第二十九条学费标准:外语类专业每学年6000元,艺术类专业每学年10000元,中法学院专业为每学年60000元,其他专业均为每学年5000元。如果国家调整本年度本科生学费收费标准,我校将按照新规定收取学费。第三十条住宿费标准: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用,一般为每学年650—1200元;中法学院学生住宿费在国内期间约为2200元/年,在法国期间按照法方高校标准执行。第三十一条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坚持“全方位关心、多元化资助、分层次实施、保重点对象”的工作思路,工作中助困与育人相结合,不断创新丰富资助工作形式,拓展资助渠道,整合资助资源,确保资助标准和资助对象精准,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保障。电子邮箱:zizhuban@ruc.e.cn。第三十二条阳光招生热线:400-0123-517,纪检监督举报电话:010-82509918,阳光招生信息平台网址:http://rdzs.ruc.e.cn,电子信箱:zsb@ruc.e.cn。各省(区、市)招生组联系方式详见阳光招生信息平台附 则第三十三条本章程通过我校阳光招生信息平台向社会发布,对于各种媒体节选公布的章程内容,如理解有误,以我校公布的完整的招生章程为准。第三十四条我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原政策、规定即时废止;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第三十五条本章程解释权属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第三十六条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证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和《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学校全称为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第三条 学校中法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学校与法国索邦大学、保罗—瓦莱里大学、KEDGE商学院共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隶属于学校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按照单独学校代码(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招生,办学地点在学校苏州校区,地址为江苏省苏州市仁爱路158号,邮编215123。第四条 学校凭借鲜明独特的专业优势、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培养包括普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人教育本科生及各层次的国际学生等在内的各类人才。校本部和中法学院培养的本科生,毕业时所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均为中国人民大学,证书种类均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 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组织机构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本科生招生工作委员会、招生就业处三级机构组成。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最高决策机构,统一领导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本科生招生工作委员会是咨询机构,负责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本科生招生工作,下设本科生招生工作小组;招生就业处是执行机构。第六条 招生就业处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执行教育部有关本科生招生工作的相关规定和有关省级招委会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衔接教育部本科生招生主管部门。负责执行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议;(二)向本科生招生工作委员会汇报本科生招生工作进展,向本科生招生工作委员会委员通报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事项;(三)起草本科生招生重大事项初步解决方案,收集、统计本科生招生重大事项决策所需信息;(四)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原则,编制并报送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五)起草、报批和公布本科招生章程;(六)组织开展招生咨询宣传工作,根据需要组建赴各省(区、市)招生组;(七)受权组织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工作,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违规考生进行认定、处理,并将违规事实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八)组织实施本科生录取工作,负责协调和处理本校录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九)履行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相应职责;(十)配合学校完成新生复查工作;(十一)支持有关招生管理部门完成本科生招生方面的其他工作。第七条 本科生招生工作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和第三方多重监督机制,在教育部、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和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第三章 招生计划第八条 按照教育部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学校分省分专业计划根据各省(区、市)考生数量和生源质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趋势、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去向、考生对学校各专业的认可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第九条 学校本科生招生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含各专业选考科目和报考要求),由各省级招办向社会发布。第十条 学校根据在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不超过120%,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不超过105%。第十一条 学校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线上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第十二条 预留计划使用时,坚持质量优先、公开透明的原则。第四章 招生类型及录取规则第十三条 学校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包括普通本科生和各种特殊类型招生。特殊类型招生包括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圆梦计划)、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新疆协作计划(民考汉)、港澳台侨生等。其中,强基计划、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音乐表演)、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澳门保送生、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需根据招生简章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校考测试;高校专项计划(圆梦计划)需根据招生简章要求,提交报名材料。第十四条 学校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本年度《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全面贯彻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择优选拔人才。第十五条 投档时,对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性加分,学校认可考生其中最高一项加分,且最高不超过20分。除特殊类型招生外,学校不认可任何降分投档政策。第十六条 对于符合学校录取标准的考生,学校按照投档成绩排队顺序进行录退。高考改革省份(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投档考生须满足学校选考科目要求。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区、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进行录退;同分排序后仍完全相同的,学校将使用预留计划录取。第十七条 确定录取专业时,不设置分数级差。考生分科类(或选考科目)按投档成绩排队,从高分到低分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区、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录取。第十八条 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第十九条 学校在江苏省调档时,各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为A+、A,强基计划为2B+,高校专项计划(圆梦计划)、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要求为2B。高水平运动队和艺术类招生的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按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执行。第二十条 录取专业时,学校认可江苏省规定的文理科奖励分,并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已投档考生的选测科目等级不作为专业录取依据。具体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本年度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第二十一条 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分数清的录取规则。第二十二条 学校在提前批次和第一批次录取时,在第一学校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第二十三条 学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第二十四条 学校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专业只招收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中外语为英语语种的考生;法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英语和法语语种的考生。第二十五条 报考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如所在省级招办组织外语口试,考生须参加口试且成绩合格。外语类保送生无此项要求。第二十六条 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办法,按照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学校本年度相关类别招生简章及资格生公示等执行。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新疆协作计划(民考汉)的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新疆协作计划(民考汉)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第二十七条 除部分安排在提前批录取的特殊类型外,学校提前批普通类专业录取的新生,入学后转专业范围限定为招生专业所在学院。第二十八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统一组织实施新生复查。对于复查不合格的新生,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第五章 其他第二十九条 学费标准:外语类专业每学年6000元,艺术类专业每学年10000元,中法学院专业为每学年60000元,其他专业均为每学年5000元。如果国家调整本年度本科生学费收费标准,学校将按照新规定收取学费。第三十条 住宿费标准: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用,一般为每学年650—1200元;中法学院学生住宿费在国内期间约为2200元/年,在法国期间按照法方高校标准执行。第三十一条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坚持“全方位关心、多元化资助、分层次实施、保重点对象”的工作思路,工作中助困与育人相结合,不断创新丰富资助工作形式,拓展资助渠道,整合资助资源,确保资助标准和资助对象精准,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保障。电子邮箱:zizhuban@ruc.e.cn。第三十二条 阳光招生热线:400-0123-517,纪检监督举报电话:010-82509918,阳光招生信息平台网址:http://rdzs.ruc.e.cn,电子信箱:zsb@ruc.e.cn。各省(区、市)招生组联系方式详见阳光招生信息平台。附 则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通过学校阳光招生信息平台向社会发布,对于各种媒体节选公布的章程内容,如理解有误,以学校公布的完整的招生章程为准。第三十四条 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原政策、规定即时废止;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英语复习策略,一般都能考70多分1词汇四六级足够了,另外加看人大研究生教材2真题06年后有用,04年之前的非常难。市面上目前只有06、07年的。3熟悉题型,多练习。作文背模板,最后总结为一至两个自己的模板。专业课复习策略1打好基础,基础学科学好2关注热点,关心国家政策与大方向3把所考专业的本校老师的近期文章翻阅,了解其基本观点,进行总结。4另外,考博的特殊性注定你当且仅能考第一,第二以后几乎没戏。复试时总有你无法抗衡的对手。当然,实力特强的除外,不是你自认为的那个实力,而是老师心目中的实力。一般步骤没有导师推荐没有关系的情况下:1联系导师,发邮件给他说明报考意愿,发简历。一般回:欢迎报考。2如同意,去其办公室亲自拜访。也不用说什么主要还是说明意愿,带自己的作品。(可省略,但有机会最好去)3准备考试,平时联系导师最好用邮件和短信。有问题也可以问他。把握热点,基础这两点即可。4初试结束,导师见面。没见过的见一下,好好表现。5成绩出来联系导师,告诉你的意愿,因为老师有决定谁进复试的权利,不是过线就行。等待复试6了解复试程序,积极表现。多做准备。专业英语翻阅近期专业文章的摘要,熟悉专业词汇。7复试结束后发短信问老师你的表现,他的态度(几乎可知最后结果)8等待录取名单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参见:全国累计已有40多所院校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了研究近些年我国博士的扩招情况,我们特别从中选出公布招生人数的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研究样本。从上述5所院校的最近6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提取出各个年度的招生人数。然后分别对各个院校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中国人民大学2015-2020年扩招:11.11%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4年6月,我校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下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2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2015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约900人,其中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约15人(其中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汉族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约6人。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5年6月,我校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下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2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2016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约900人,其中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约14人(其中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汉族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约6人,“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约3人。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6年6月,我校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下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2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2017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约900人,其中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约14人(其中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汉族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约6人,“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约3人。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29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900人。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0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940人。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1个,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000人。南开大学2015-2020年扩招:25%南开大学2015年博士生招生说明:我校2015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800名,招生名额中包含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申请考核制及普通招考生。南开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我校2016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800名,招生名额中包含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申请考核制及普通招考生。南开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我校2017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800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南开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我校2018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900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南开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说明:我校2019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九百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南开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一千多名,涵盖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以及普通招考四种考试方式。东南大学2015-2020年扩招:49.25%东南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5年,我校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670余名。东南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6年,我校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700名左右(最终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东南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7年,我校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730名左右(最终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东南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18年,我校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800名左右(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最终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其中,学术学位各专业只招收全日制博士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仅招收非全日制博士生。东南大学2019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9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8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东南大学2020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000余名(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上海交通大学2015-2020年扩招:66.67%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1500名左右,招考方式分为:公开招考(考试入学)、公开招考(申请入学)、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四类。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1500名左右,招考方式包括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本科直博、硕博连读。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1500名左右,招考方式包括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的文件为准。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17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的文件为准。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2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的文件为准。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500名左右(含医学院),录取时根据学校发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2020年扩招:16.67%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5年共有116个研究所、14个院系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39个一级学科、166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6000余名。此外,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拟在“电子与信息”领域招收工程博士研究生共约20名。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6年共有115个研究所、14个院系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39个一级学科、166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6000余名。此外,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拟在“电子与信息”领域招收工程博士研究生共约20名。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7年共有111个研究所、16个学院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41个一级学科、167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6400余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17年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8年国科大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6600余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18年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19年国科大计划在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7000余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19年招生计划为准)。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2020年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备案导师1278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70名。2020年国科大共有130余个培养单位(具体指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及国科大所属各院系,下同)计划在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的160余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7000名(具体数据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2020年招生计划为准)。相关研究结论1.本文选取的5个院校具有代表性,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其余4所院校均为985高校,代表中国的最高学府,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招生人数为全国最多,这意味着其招生规模人数会增加很多,但是扩招比例并不会特别高。真实的数据为扩招1000人,扩招16.67%。2.从上述5校的招生数据来看,2018年以来扩招的人数非常多,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博导评选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副教授甚至讲师成为博导,而且也暗含着我国培养的人才已经陆续大批量的成为教授、博导。3.博士扩招主要为理工科专业驱动,我们看到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是以理工科见长,其扩招的比例是非常惊人的,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竟然达到66.67%,而东南大学也高达49.25%。而以文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虽然也扩招不少,但是扩招的比例远远低于上述2校,当然扩招的比例还会受学校资源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文理基本持平的南开大学扩招数据告诉我们上述结论是可靠的。4.从2015到2020年,共计6年,全国的博士明显的增多。这5所院校2015年共计招生9870人,而2020年拟招生12500人,扩招26.65%。5.上述5校的数据基本上与全国博士的招生数据呈现同一趋势,博士人数越来越多。于此同时,未来博士的毕业难度也将加大,无法毕业的人数也将急剧增多。
每年的上半年,都是各学校准备招生的日子,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招生工作也不得不暂停下来。不过随着社会机能的恢复,停滞的学校也要慢慢恢复,各个大学的招生工作也即将恢复正常,这不已经有好几所大学公布了2020年的博士招生简章。博士扩招,首次破千这一次的招生简章,如果仅仅是单看,大家不会有什么感触,因为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可要是和去年的放在一起看,还是能看出来一些趋势的。中国人民大学人大是华五级别的高校,在国内的社科领域,有着权威性的地位。在过去的2019年中,人大博士生招生专业共130个,而2020年专业共131个;2019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940人,2020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000人。上海交通大学上交的博士生规模比较大,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200名左右(含医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500名左右(含医学院),算是扩招比较多的学校,一次就多了300个名额。中国科学院大学注意国科大和中科大的区别,大家千万别弄混了,国科大是综合类大学,2019年国科大有资格招博士的专业就有160多个,招收博生生7000余名,规模相当庞大。2020年公布的招生简章,国科大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扩招,仍是7000余名,考虑到本身就极其庞大的博士生规模,少量的扩招很难体现在数字上。南开大学南开大学2019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涉及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以及统考四种考试方式,2019年招收博士生九百余人,2020年同样是四种录取方式,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000多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是国内的工科名校,在博士培养上有一定的优势,去年共招收博士生800余人。今年公布的招生简章则显示,东南大学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000余名。其他诸如河南大学、广州大学等,今年都宣布要扩招博士生,尤其要拓展博士生招生渠道,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从这里看,今年“双一流”大学集中扩招,似乎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对考生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考生们要注意到一点,虽说学校提出了扩招计划,但是最终的录取结果,需要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的文件为准。博士普及国家对于高等级人才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博士这个级别,几乎不存在浪费的现象。早在2018年,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9号(教育类017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就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达到10万人。很多人可能觉得博士太多会浪费,很多人采纳的证据是,去年在教师的招聘中,深圳、武汉、杭州等城市的一些高中,最终录取的教师,几乎都是名校的博士。录取结果出来后,就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们需要对此转变观念,过去我们认为博士只能做科研,只能出现在高校和研究所里,可现在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都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博士,社会的整体学历也需要提高。虽然没有官方的统计,可根据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说法,中国累积下来的本科率只有4%,这样的数据或许并不准确,但却符合我们日常的认知,仅仅是高中环节,就能刷下50%的学生。平常上网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受到,最简单的“光年是什么单位?”,还有各种“塑料鸡蛋”、“塑料大米”,每次都能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还有这次疫情爆出的,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民众,认为5G基站是传播病毒的源头,于是民众们纷纷焚烧当地的5G基站。这些有“反智”色彩的事件,本来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任何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甚至高中教育的人,都不会犯这些错误。提高民众的学历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来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高度认同我校“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和“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高中毕业生。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满足以上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查看我校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在非高考改革省份仅招收文科生,哲学文理兼招;各招生省份具体投放的招生专业以报名系统内信息为准。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考生可于5月10日12:00至5月30日12:00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2),按照招生简章及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报名时,可在我校强基计划投放该省相应科类的招生专业范围内,填报不超过3个专业志愿,并填写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三)入围校测办法7月下旬确定入围校测名单,入围校测的考生登录报名平台,下载《测试指南》并按时参加后续考核环节。我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分科类按不超过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校测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入围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不得低于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四)校测考核8月4日前举行校测考核,含专业测试和体育测试,测试具体时间、地点、各专业测试形式、成绩折算办法以《测试指南》为准。(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视北京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将另行通知。)1.专业测试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相关领域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参考材料使用。考核形式为笔试和面试,考查范围不限于中学教学大纲。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2.原则上所有入围校测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五)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构成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占85%,校测成绩占15%。校测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录取时同分比较的优先条件之一。2.确定录取名单学校按照综合成绩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由高到低顺次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调剂到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不予预录。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校测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体育测试成绩。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8月5日前确定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四、总体培养方案学校强基计划与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紧密衔接,坚持“植根铸魂、德才兼修,强基固本、博学深究,兴趣主导、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宽厚基础、学科复合、科教融合、大师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国际性、挑战性和个性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能力、深刻思想和宽广视野、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能够潜心学术,关注重大科学和人类发展问题,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培养方案要点如下:(一)采用通专结合、本硕博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和核心素养、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教育强调宽厚基础、扎实能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设置课程和培养环节,突出学习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丰富的特色选修课程,并在高年级打通研究生课程学习,学生在学术导师组的指导下,依据其个性化特征和发展规划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管理。(二)配备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全面实行导师制。选聘校内外最优秀的师资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聘请高水平国际师资开设全英文国际化前沿课程和讲座。在培养过程注重大师引领,实施学术导师组和学术导师相结合的学业发展指导制度,同时通过新生研讨课、学术研讨班、学业导师、学术讲座、科研实践、大师工作室等具体举措促进师生互动,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三)设立研究性学习平台,学生常态化参加研究性学习。每个强基计划专业平行开设若干研讨(研读)班,营造研究性、自主性、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应根据兴趣持续跟踪参加一个研讨(研读)班。(四)依托学校高水平科研平台,实施科教融合培养。依托各相关学科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科研机构和平台,开展学术研讨班、学生进科研项目(实验室)、学生进产学研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研究为目标,在科研团队指导下,按照学习和研究有机融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实践,实施渐进式学术训练。学校为学生参与校内、国内和国际科研计划提供经费资助。(五)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学校和学院利用现有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合作伙伴,学校和学院选聘高水平国际专家为学生国际学习、研究、交流提供指导,通过派往合作学校和机构交流学习、组织考察交流、推荐申报国家和机构国际学习奖学金、依托国际小学期聘请国际一流师资开设系列前沿课程等方式和途径,为强基计划学生搭建一流的国际学习交流平台。学校为学生出国交流交换提供资助。(六)实施科学动态的考核和进出机制。为落实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理念和强基计划目标要求,各专业实施动态考核与进出机制。1.动态考核机制(1)原则上各专业每学年考核一次,部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规律第二学年开始考核。(2)由考核小组依据学业成绩、课外研学情况、综合素养、学术导师意见、学生学习规划和学习意愿等方面实施综合考核,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学术志向、相关领域学术潜力、综合发展能力。2.动态退出机制(1)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转专业;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退出强基计划。(2)在前两学年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转入该专业普通班继续培养。对于在第三年考核未通过的学生,在考核小组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完成本科阶段学习。3.动态进入机制(1)入校第一学年后,根据资源条件情况,学院可在普通班学生中选拔适量学生进入强基计划。(2)参加选拔的学生应由学生提出申请,并获得所申请的强基计划专业两名(含)以上教授推荐。考核小组对申请者实施综合考核,考核包含笔试、面试和对以往学习及综合表现的考察三个方面,重点考察学生的学术志向、学术潜力和综合发展能力,择优录取。(七)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各强基计划专业按照本硕博衔接培养的要求设计培养体系。1.培养体系的衔接(1)按照强基计划总体培养目标科学确定本硕博各阶段培养定位、培养要求和侧重点,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的整体培养体系。(2)本科阶段强调宽厚基础和扎实能力培养,为后续硕博培养奠定良好基础。(3)针对第三学年考核通过的学生,在第四学年实施本研衔接培养。2.推荐免试研究生机制(1)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与名额。强基计划学生第三学年考核通过后,将自动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2)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将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特点、条件以及相关培养方案,直接录取到本专业相关学科或相关交叉学科专业进行硕士培养或直接进行博士培养。五、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由其取消相关考生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四)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监督保障机制(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招生就业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在非高考改革省份仅招收文科生,哲学文理兼招;各招生省份具体投放的招生专业以报名系统内信息为准。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强基计划招收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是A-,哲学是A类专业,均属于略次一等的专业,都不是最强专业。所以,最顶尖的同学报考强基计划其实不是很好,把握不是很大的同学报考更合适一些。其实中国人民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中排名18,比很多名气没它大的学校还低,比如 北京语言大学排名6,南京师范大学排名8,华东师范大学排名9等等。历史学的排名要高些,排名6。哲学专业更高,排名3,仅次于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是最值得报考的专业。
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341万,标志着中国的学历教育上升了一个阶层。现在,本科学历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考研变得非常普遍,接下来,读博也会慢慢地进入到普罗大众的视野。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博士录取的方式有好几种,硕博连读、本科直博、考博、申请-考核制是比较普遍的4种。其中,申请-考核制读博的“火热程度”已经明显超过了统考,在各高校的博士招生中占据上风。统考和申请-考核制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大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笔试+面试”的选拔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博士统考。在很多人看来,这其实是高考和考研的又一延续,考生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而卷面成绩却不一定能反映导师需要侧重考核的能力。与统考不同,申请-考核制是由招生单位对递交博士生入学申请的学生进行筛选,合格者接受能力测试。申请-考核制对于考生的实际科研能力比较注重,一般要有一定的成果,招生单位希望通过这样的办法,选拔出科研能力强而不是应试能力强的博士生。国科大博士生招考调整为申请-考核制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网发布消息:鉴于特殊时期,2020年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方式有一定调整。变化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北京地区原实行统招统考的培养单位,原则上直接改为申请-考核制。北京地区培养单位若继续保留统招统考的,须在京外异地组织。京外地区原实行统招统考的培养单位,结合当地防控形势,可直接改为申请-考核制方式,也可继续实行统招统考。华东师范大学取消博士生普通招考根据《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采用申请考核、硕博连读、优秀本科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博”)三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不再采用普通招考方式。来源于研招网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博士生招生都采取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制并存的方式。不只是国科大和华东师范大学,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为代表的许多高校,都在探索以申请-考核制取代沿用已久的统考制。而且官方也已经表态,去年,教育部在官网上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改进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建议”进行答复。来源于教育部答复中称:教育部在着力探索建立博士生招生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招生单位建立健全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第三方评价服务为补充、主管部门宏观管理为指导的博士生招生质量评价机制。博士生质量会变好还是变糟?招生方式的变化引发了考博群体的广泛关注,有拍手叫好的,也有表示质疑的。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博士统考远胜于申请-考核制,试卷面前,人人平等。但博士是最高学位,博士生培养是精英教育,学术研究强调创造力和创新潜质,这从根本上对博士招生提出了不同于高考或考研的制度需求:要使真正有创造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而统考的劣势也恰恰在这里,这一需求可能很难通过传统的、更适合评估考生记忆能力的闭卷考试实现。申请-考核制就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师通过简历、研究计划书等详实的材料,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术背景、训练和潜质,并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去选择心仪的学生。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要知道,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匹配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当然,大家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申请-考核制可能会导致 “唯出身论” 偏见的出现,使非 985 和非 211 高校的学生受到 “歧视”。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还有对材料造假的担忧,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专家推荐信的可信度不一定能保证,且基于专业声誉的信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有关系或从知名高校毕业的学生会更占优势。无论是统考制还是申请-考核制,都是有利有弊,说到底,想要提高博士生的质量,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宽进严出的制度,让学生意识到读博的机会成本和潜在的失学风险。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当获得博士学位的门槛变得更高,对真才实学的要求变得更严时,哪怕读博士的大门敞开,相信也没有多少人敢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