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这四个“王牌”专业,个个出类拔萃,毕业薪酬还剽悍介绍信

中国人民大学这四个“王牌”专业,个个出类拔萃,毕业薪酬还剽悍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实力强大,大师辈出,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一起来看下中国人民大学的这四个“王牌”专业,个个出类拔萃,毕业薪酬还剽悍。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国内很多金融界著名学者都是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攻读的学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大金融设有实验班,是从所有硕士生中严格选拔出来的,其就业形势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华相比。普通班的情况也很好,人大金融学硕士生找工作的情况在整个人大都是数一数二的。从这几年来看,进入国际级大投资银行的每年都有,比如高盛,摩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是国内顶尖水平的,综合实力全国第一,就业前景相当好。经济学院是新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七十五年来年来始终走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的前列。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均获评A+,人大的经济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大是我国的经济学学科奠定者之一,几十年来,一直引领着经济学的发展,从人大毕业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和口碑都特别好,就业面比较广。法学最新一轮教育部官方的学科评估中,人大法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应该说是相当优秀。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人大共有9个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其中就包括法学。因此人民大学法学院在中国的法学界中话语权都是很大的,教学水平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平。人大法学院是人民大学成立较早的学院之一,是新中国建立的“五院四系”——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而“五院四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类院校中的泰山北斗。人大法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分别在劳动人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在不同的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有所不同。比如劳动人事学院是经济和管理下的HRM,公共管理学院侧重公共部门的HRM,商学院侧重营利性组织的HRM。录取分数都很高,劳动人事学院的HRM是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也是知名度和美誉度最高的,国际上也享有盛名,录取分数也特别高,无论在本科还是硕士、博士阶段,录取的竞争都是最激烈的。但也是含金量最高的,最被领域内认可的。公共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HRM也更有特点,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力资源专业在国内还很强大,专业实力至少在前三,毕业后也都去了大型的公司,薪酬待遇也还不错。以上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四个“王牌”专业,个个都是“顶呱呱”,毕业薪酬还剽悍

大无畏

两年考博,从双非到985:不放弃才能从失败中爬起来

来源:人大经管 作者:魔都之主今天已经来南开学习半年多了,回首之前两年的考博经历,从没有导师接收,211统考面试被刷,到申请上三所985。这两年有太多的感悟,接下去我将分两部分叙述我的两年考博历程,希望对考博的同学有所帮助。一、211考博经历(懵懂无知)其实从考研开始就萌生了考博的想法,硕士(双非)第一年开始我就准备起了英语,随便比起本科的时候勤奋了不少,自己看了好多专业书,但是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加之导师的放养模式一直没有动手写过文章,期间我也跟硕导提过我想读博的想法,但硕导不以为然,就这样到了研二的暑假,开始了准备专业课(宏微观经济学)和毕业论文的初稿,期间也尝试着联系博士,但是每次找到一位心仪博导给他发邮件然后等上半个月,十有八九是不回复,有几位博导回了邮件也是婉拒了,一直没有博导愿意接收我。直到12月对外经贸的一位年轻博导给我回复了邮件,鼓励我加油备考,她会择优录取,那天晚上把我高兴坏了,就这样一直到3月的笔试,我去北京参加了笔试,考试那天是真的紧张,拿到试卷手都在抖。考了那么多年试真的是头一回这样,或许是真的准备的不怎么样(其实自己心里早有底),拿到试卷发现有一半的题目是懂非懂,怎么办?只能硬着头发往下做,旁边坐着的同学一直在看我,我心想他也没好好准备吧。就这样硬是把试卷都做完了,当天就离开了北京回家等成绩,等成绩的那几天我还是非常放松的,每天不想看书就想玩,直到初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晚上,我看着成绩傻了,英语44,专业课50多,加起来也不到100分,按往年的分数线肯定进不了复试。那天晚上心情特别沉闷,准备了那么久结果只考了这么几分,工作也没有找,接下去该怎么办。就这样我整整想了一周时间,父母开导我说没考上就再考一次,我也想明白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是不同的,可能我的就是曲折些,但是还是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我收拾好东西继续去市里的图书馆看书,已经准备好了再考一年。同时,也有考博的小伙伴开导我说:你的成绩也不算差,等复试线吧,或许还有复试的机会。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就这样每天回到从前的日子,把专业书英语都从头开始看,过了十多天,竟然出复试线,我也没抱什么希望,随便看了看,竟然今年降了十多分,我的分数能进复试。当时我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了,那几天特别兴奋。回学校盖章开证明,准备复试材料。订了北京的酒店和高铁,约了博导见面,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我真的感觉自己走大运了。直到复试复试当天,天下着雨,一个教室里坐着满满的人,数了数四十多个,一共只招15个人,我当时就感觉有点不妙,但是想想昨天博导说让我好好发挥,我就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挨个提交材料并签字,轮到我的时候我看到表格上和我同时报考同一博导的还有一位,单位就是这所学校的,我感觉到有点不太好,但这个人一直没来提交材料也没来签字,我想他今天不会来面试了,直到下午回到面试等待的教室,有位一起面试的同学跟我说:你的竞争对手的照片就在墙上挂着,还领着我去看,我看着照片和名字,就在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一个办公室门打开了,走出来的就是照片上的人,我当时就问他,你下午去面试吗?他说:去。这时候我的心已经死了。回想起他考的分数和我一样,这学院降了那么多分,我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下午参加完复试,我还是没有完全死心,等博导出来询问了他复试的情况,他说:情况不太好,我向他表达今年要是考不上明年还来考的决心。他也说了我的论文是硬伤,没有一篇发表的论文。最后他主动加了我微信。就这样211考试之旅结束了。我也回了家。那时候心情差到了极点,我觉得这一个月的经历像是过山车一样,命运像是再和我开玩笑,想想更像是电视剧的剧情,只是真的发生在了我身上。二、申请985(永不言弃)从北京回来后,我继续收拾东西去图书馆看书,之后回学校参加了毕业典礼,遇到询问我考博情况的同学我总是躲开些,觉得很丢人。但这段时间我想明白一件事,要是真想考上,考试成绩是一方面,论文更重要,没论文可能明年会和今年的情况一样。但我手上就一篇毕业论文,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时候我请教了一位认识多年的博士后好友,他说早就提醒过你,要赶紧发论文,到现在才明白。在他的帮助下我把硕士论文拆成了两篇,加了一些方法进去,改了六七次,还让我把其中一篇翻译好后找公司润色成英文投了ssci。那时候别说ssci了,我连发个C都没想过,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能发上去吗?更何况自己一个硕士身份一作,不带任何有职称的老师,包括我硕导。就这样我投了三四个C(一稿多投也是无奈,那时候已经7月了,审稿一般都是三个月),很快有了回信:拒稿。然后又找了不少容易发的C投稿,前前后后被拒稿十个C刊,9月多的时候,我压力越来越大,问好友要不投个普刊算了,被打击了太多次了。朋友说:这样有点太可惜了……直到中秋那天我提前从图书馆回家,我爸说信箱里有一份我的信,我也觉得很惊讶,从来没收到过信,我拿起封面一看,是三个月前投的C刊,打开一看竟然是录用通知书(从未有任何修改意见),把我激动坏了,马上告诉了爸妈和朋友,朋友还说会不会是诈骗(因为有4000版面费),上主页一查,确实有我的稿件录用信息,那天我无比幸福,总算看到希望了。又过了十天,ssci编辑给了返修意见,三位审稿人的意见都很正面,还有一位说建议编辑修改后录用。这真的是半年来最开心最轻松的一刻。那时候朋友建议我去申请考核吧,你手上的成果已经不少了(朋友发C的时候带了我一篇二作)一篇ssci待录用,一篇C(录用),一篇二作C。我那时才真的有信心去尝试下申请考核,找了六所985的博导(一位是院长)发了邮件,很快都回复了,不像去年那样,回复的内容都很积极,一半以上都鼓励我去报考他的博士,接下去就是提交各个学校的审核材料,每所学校要求不同,确实很耗精力,回硕士学校找老师签推荐书,硕导看我拿了好几分985的推荐书要他签(其中就有南开),他只说你去试试吧(其实他并不看好我),同时他推荐我去一所理工211,当时师弟问我你愿意去吗?(老师推荐就是试试吧)。就这样在12月前投了4所学校的审核材料,南开最早出结果,早早的在12月前就面试完了,也确定录取我了,接下去厦大,中山都出了面试通知,竟然也都入围了。就这样我最后选择了南开,一所我以前都没敢想的学校。三、我的感悟两年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分享完了,接下去我想说说这两年我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首先,研究生扩张,必然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考博这条路,而中国也像外国一样,博士入学考试提倡审核制(大多数985已经取消了统考),这也意味着考博不会像以前别人说的那样好考了,审核制更看重论文,要是没有论文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诚心提醒各位博友要重视论文的重要性,尽早发论文,多发论文。其次,考博一定不要在一根树上吊死,一定要多报几所,我的经验是把所有211以上的学校都找出来,挨个去主页看他们的招生简章,自己制表把所有学校的考试时间,科目,复习材料都汇总好,然后自己选择时间错开,考试科目相近的学校联系博导并报名。最后,联系不到不理睬或者回复信息不乐观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多报几所学校,哪怕都不理你,你先去考了再说,回复哪怕妥妥的也并不一定百分百收你,考试还有各种进不了复试的人,你只要努力去准备,肯定会有一所学校收你的。所以一定要广撒网。

且得游乎

防疫志愿者考上人大博士生 这个29岁的无锡小伙了不起

火车站防疫组有人考上博士啦!从3月底至今,29岁的无锡小伙范名简报名参加了火车站防疫组的社会志愿者岗位。他坚守五个月,同期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博士考试,实行了个人追求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边做志愿者边考博,他如愿以偿20日晚,梁溪区在火车站举行社会志愿者送别仪式,这里先后有90多名来自各行业的社会志愿者不计回报参与疫情防控。其中有一个特别的身影,他叫范名简。在刚刚过去的七月,他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从3月底至今,他作为社会志愿者在无锡火车站的中转组、查验组、引导岗等多个岗组坚守了近五个月,成为最后一批撤退的社会志愿者。他写完了硕士毕业论文的修改及答辩、博士面试。“其实边当志愿者,边准备考博还挺累的”,范名简说,一班岗下来,人都有点虚脱了,但晚上他还是会坚持看书。他一般值完一班岗,第二天休息,那时会集中大段时间看书。“看书不知道疲倦,6个小时左右是常事,不知不觉就到了饭点”。今年春季,他在网上通过视频系统回答提问,应试博士。由于同期还要做志愿者,他说内心也有点小焦虑,担心自己准备得不充分,没有别的同学表现好。同期,他还考取了无锡某区教育系统的岗位。但爱学习的他,选择了继续深造。母亲支持, 身边人不知道他当了志愿者今年寒假,范名简带着自己的电脑和没有完成的硕士论文回到无锡。不久,疫情暴发,各种新闻扑面而来。“我写论文期间就想去当志愿者”,范名简说,当时看到朋友圈里许多同学都参与了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甚至还有一些外国留学生也一样,他热血冲动。咬牙坚持到论文写完,已是三月。他先报名了了市级的志愿者,没能成行。后来看到梁溪区团委的招募令,他立马扫码填写信息。两个小时后,就接到了“录取”通知。“我妈妈是医务工作者,知道只要做好防护就没问题”,范名简说,母亲虽有不舍,但还是支持他去当志愿者。但当志愿者这事,他没发过一次朋友圈,身边人都不知道他参加了防疫工作。直到后来导师在论文修改阶段,询问他近况,才知道他成了一名车站志愿者。“手机微信打开扫一扫两边的行程码”,一度时间,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拿着黑色大喇叭在人群中引导,把这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嗓子沙哑,汗流浃背。在中转组,许多从东站或机场来的旅客是最焦虑的,他们在来转运点前已等候了不少时间,他耐心且用最快的时间做好登记,让他们尽快走入下一个旅程。有时乘客没有吃饭,他会把自己的盒饭让给他们,或是带他们去吃饭。刚开始做志愿者,他六个小时不敢喝水,不上厕所,一方面是自我防护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节约防护服。每次脱下防护服,浑身散发着“馊味”。在做登记时,也要戴着防护手套记录数据,三个小时下来,汗水粘着橡胶,皮肤都被泡白脱皮了,“手套中途不能脱,脱下来就戴不上”。每次口罩加眼镜勒着耳朵,会很难受。在引导组时,长时间地站立,每次回家脚都会很疼。最近,由于过度劳累,他的中耳炎犯了。随着疫情向好,最近的岗位已简化,不需要再穿防护服之类,但车站没有空调,全靠冷风机和电扇,热度不低。他说自己将坚持到8月底,成为这里最后一批撤走的志愿者。同在防疫组做志愿者的学生陈子仪说,看着范名简“从在取暖器前学习一直坚守到了在酷暑下举臂引导,工作强度没有让他丧失学习的热情,成为伙伴们眼中最美的领头人。”最好的学习边做志愿者边阅读社会大学这本书最近一段时间,范名简一直住在火车站旁边的酒店里,偶尔有空会买点水果、牛奶之类,抽几个小时空回家看看妈妈。自大学求学开始,他就一直在外面漂着,也想能多点时间陪陪家人。范名简今年29岁,学音乐出身。他在海南读了一所师范类本科,硕士考到中国人民大学,这次博士跨了个专业读政治学,相当不容易。这些年来,他当过多次志愿者,一晃就成了大龄青年,还没有女朋友。他在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当过老师,学习他们特殊的技艺并研究他们的时尚;去南通的乡村支教过两年,“看着牛群从眼前走过,感觉很有意思”。他把这些经历当成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比如这次在火车站做志愿者,学到了许多应急处理的小知识。也认识了许多同学,大家休息之余,也会一起聚餐喝奶茶,吃炸鸡,还会喝点自己煲的鸡汤。车站防疫工作者知道他要毕业了,提供各种招聘信息,让他心头无比温暖。帮助过的乘客,发自内心的感谢,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在他看来,一张志愿者纪念证书,是这个夏天最好的纪念。他在本科二年级就入了党,一直是班里的团支书。至于做志愿者这事,似乎有点瘾,他说,做着做着就习惯了。后来去人民大学读书后,则加剧了这种家国情怀,身边人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心系天下。在他看来,既要在图书馆里研究学问,同时也要在社会大学堂里知晓人间事,这也是一种学习。(晚报记者 黄孝萍)

黑崎

博士硕士研究生怎么才能进入体制内

第1种就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包括国考和省考。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那么国考和省考你都可以参加,但是要注意,如果参加国考和省考的话,建议大家尽量报级别高一点的单位,比如说你是博士研究生,你报了一个处级单位,你进去一年以后试用期满,转正定级,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要给你定主任科员,可能就会比较困难了,因为处级单位的中层干部才是科级,也就是说它的科级的编制并不是很充足,但是如果你考到一个厅级,或者说部级单位基本上转正就可以定科级,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因为在厅级单位,比如说我们单位基本上到点就可以升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了,没有太大问题啊。第2种途径是通过选调生考试,选调生考试大家一定要注意,范围越小的选调生考试,要求越严格的选调生考试,越值得考虑。有的省份它招选调生是大规模招的,只要你是211、985高校的学生都可以去报考,条件相对比较宽松。但是有的省份会把学校限定在几所特定的名校,比如说浙江省,每年都会面向部分的双一流高校,择优录取应届毕业生,把高校的范围限定在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等排名在全国前20的高校进行定向录取,而且要求比较高,要求你是中共党员,有相应的学生干部经历,所以大家如果有志于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体制内的,最好在学校里的时候,尽早的入党,而且最好能够在学生会或者说社团里面担任一定的职务。然后这种选调生考试也要通过专门的笔试、面试,按照1:1来确定人选。选调生的档案都是在省委组织部的,由省委组织部直接掌握,当然也有5年的服务期,也就是说5年以内,你不能考到别的单位去,而且会派到基层去锻炼两年,如果你有比较强的能力,你也可以选择走选调生这条路。因为现在中央选拔干部也是非常看重基层工作经历的。第3种就是走人才引进的方式,尤其是一些非一线城市,大家都知道今年有很多地方搞人才引进大战,这些非一线城市本身来讲,城市的吸引力不是特别大,但是又想引进人才,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引进人才,在优惠政策上都是互相比拼。如果这些地方刚好是你的家乡,我觉得你也不一定要往一线的大城市去挤,你也可以考虑回到家乡的中小城市。这些地方在人才引进的时候,力度都是比较大的,给博士的待遇都是副处级待遇,而且享受住房补贴,甚至直接分配住房。当然分配的住房,你仅仅是具备使用权,不是说你可以买卖,而且安排比如说配偶工作,包括你的小孩上学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优惠政策。所以走人才引进的方式,我觉得也是一场一条非常好的道路。

绚香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这所学校名气还可以,不过博士生的收入实在是不敢恭维——走的是教育部最低标准。在施一公等先生的推动下,李克强总理的关心下,博士生的收入比以前好,教育部名人规定部属高校博士生的一年的补助为15000元,这也是教育部的最低标准。在这个最低标准下,各个高校博士生的收入就要看每个大学的情况了。人民大学文科博士生一个月1500元,一年发十个月,一年就是最低标准15000元。北京大学财大气粗,文科博士生一个月据说有好几千。另外,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月收入都比人大高,一些非部属高校如北京市管的院校的博士生收入比较高,如首都师范大学。这都是国家发的补助,其实博士生除了给老师干活挣劳务费,还有很多兼职可以供选择。据我所知,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时候是高三的补习高峰期,高三的价格大概是一个小时一百多一些。一些出版公司、公号等也会有一些兼职(写稿、或者校对等),只要你时间足够且不偷懒,挣钱的方式很多。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文科和理工科的博士收入差别是很大的。笔者认识一位西南地区某985高校就读理科的博士生,他们是国家、学校、实验室和导师四方面都发给补助,一个月少则三千,多则近五千,不过理工科的博士生非常累,自由时间少。

丁一山

动真格!中国人民大学再清退一批博士生,其中不乏留学生!

时间进入2019年,中国高校在清退一些长期不来上课,不按时完成学业毕业的学生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在这一年之内,国内将近30所名校清退了13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而2019年还没有完全没有过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又一次公布自己的清退处理结果,在这次公布中,人发发学院清退了十多名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中,我们仅仅通过公布的名字来看,就可以得知这些被清退的博士研究生中,有一部分留学生。要说国内高校清退逾期不毕业的学生,其实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操作,不过随着我国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到这到今年以来清退的毕业生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今年清退的学生中,有2005年入学的一些学生,足以看得出前些年的清退力度,还是大不如今年的。我们可以相见,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可能在前些年毕业时拖延了十年之久的,这一情况,在今年过后应该会更加的严格。而且对于延期毕业的次数,恐怕在未来会缩短年限,不过研究生不能顺利毕业,有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怪研究生本人。很多研究生研究的课题比较冷门,或者是很难形成论文,尤其是在国际上的知名杂志上很难发表论文的话,就无法顺利毕业,在近些年国内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中,对于SCI论文的要求是部分高校的硬性指标,部分研究生确实不擅长这个,也不喜欢做虚假学术的,就他们的研究生毕业一而再的延期,最后不能顺利毕业导致被清退,还是非常遗憾的,毕竟这部分研究生确确实实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在深耕,最终落了个清退的结果,还是比较遗憾的。不过针对这一现象,近些年的研究生毕业似乎有在放开对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好在是因为发表论文不合格导致清退的不是很多,但是延期毕业的确实不在少数,而且国内博士研究生的顺利毕业,导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权,这一点上来说,目前国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境遇还是比较尴尬的,其实很多国内的研究生是不乐意被清退的,最终被延期到不想毕业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本来觉得自己在研究生阶段该做的都做了,结果导师不同意毕业,最终和导师闹掰从而不去上课的,确实有,这些人其实放弃了自己之前的努力,这一决定可能在外界看起来有些草率的,不过外界是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的境遇的。和国内的研究生的清退不同的是,留学生的清退,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些留学生不愿意来上课,或者是到毕业期限了,这些留学生可能连最基本的学位论文都无法完成,甚至是不乐意完成的那种,以前可能很多学校会把这部分留学生想方设法的给送出去,并且让他们顺利毕业,但是近些年以来,这部分留学生不愿意继续上学之后就连联系方式都不给学校留一个,学校就是想送他们毕业,都无法完成。不过今年和往年对比有所不同的是,针对这部分不能联系到的留学生,直接给出清退的公告,还是动了真格的,往年国内高校对于这些留学生真的是太客气的,虽然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好客的,但是对于这部分不尊重主人的客人,完全没有必要太客气,而且这部分留学生的博士研究生资格大都是国内高校“馈赠”给他们的,结果这一非常珍贵的继续教育机会,被这些留学生随意的丢弃,真的是太令人心痛了,在往年可能会继续保留这部分人的学习资格的,结果今年多所高校果断坚决的清退,还是相当的痛快的!

彩排记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招29名公务员,清北、人大博士也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拟录用公务员名单进行公示,一共招录了29名公务员全部为研究生学历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有25名,博士研究生有4名,4名博士研究生都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名校,硕士研究生中毕业院校也全都是非常不错的学校!不得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优秀学生会选择当公务员!1.北京高校学子更加青睐中国人民银行!我们可以看到招录的29名公务员中接近79%都是北京高校学子,京外内地的高校只看到了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这两所学校,还有2位去香港,2位去国外读书的硕士选择回北京当公务员!录取北京学子如此之多首先当然是因为北京高校的学子最多,这自然导致报名的人数也最多,同时北京名校是最多的,这样优秀考生人数肯定是最高的,最后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地在北京,对于京外的高校吸引力要相对较小,毕竟当公务员还是很难在北京买房子的!根据网友透露的工资待遇来看,就算是总行工资待遇也不是太高,,科长一个月8000左右,处长一个月9500左右,司长一个月才11000左右,年底多发一个月的工资,这样的待遇如果不是北京有房的话应该很难继续下去!2.公务员招录越来越青睐于高学历、优秀学校的学子!从这29名公务员背景当中,我们发现全部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其中甚至有4名博士,硕士中录取最多的是清华大学毕业生(5名),其次是北京大学(4名),中国人民大学(4名),其他的还包括香港大学1名硕士,香港科技大学1名硕士,国外2名硕士,博士当中更是清华、北大、人大的博士,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高学历、学校的看重!这也符合大家对于金融这个专业的定位,对于学校名气的看重是非常大的,想要干好金融真的需要非常强大的教育背景!你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招录的公务员名单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盍不为行

全国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

如果你询问一个不了解当下考博行情的人,可能他还会告诉你当前2020年考博才刚刚开始,甚至还会宽慰你说都还没有开始呢?但是,本文将告诉你,别太天真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也许你会震惊,你看,大部分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没有发布,你怎么能够得出上述结论呢?是的,确实是不少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未发布,但是现实也绝非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引起你的警觉。根据相关统计,当下我国高校全年招收博士生10万人,那么你算一下1万人占10万人的比例是不是十分之一。清华大学当前每年的招生人数已经突破3000人大关,而当前的信息是大部分院系已经于上周完成9月份的博士招生工作。而计划招生7000多名博士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发布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10月25日,虽然只有硕博连读,但是人数也不少,而且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有直博生招生,仅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就招收直博生26人,因此招收直博生1000多人轻轻松松(112个研究所、18个院系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单说来,仅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0月份就可以确定录取人数在3000-5000人。浙江大学2020年拟招收直博生的导师就接近3000人,另外诸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院校都已经启动直博生招生工作。可能在部分专业看来直博生招生名额有限,但是很多专业的招生人数则特别多。仅以北京大学某学院为例,其拟招收99名博士生,全部采用推免制(直博、硕博连读)。以上总总虽然没有进行过认真计算,但是可以自信地告诉大家,人数远大于1万人。文末会附上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2.当下博士研究生的招收途径主要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直博生、普通考试制以及各种专项计划。那么你说说当前上述几种招生模式占的比例为多少?申请考核制占总招生人数的一半你有意见没有?硕博连读、直博生占据总录取人数的百分之10-30,你有意见没有?如果你没有意见,那么我就可以清楚地告诉你,直博生招生下个月就全部完成了,10月中旬之前基本上可以确定录取名单,而直博生的比例在很多高校中已经接近10分之1,你信不?另外硕博连读的选报工作不少院校当前也已经陆续开展,因此对采用直博生、硕博连读招生方式的高校,本月末基本上就完成了十分之一的招生任务。3.根据我们有限的记忆,当前已经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不含直博)的院校已经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航天十一所、军事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院所。文末会附上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想必上述3点已经能够证明全国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完成十分之一,只不过确实如很多人想的那样,不少学科的招生工作,特别是人文社科专业的招生工作才刚刚开始。但是也不要大意,诚如当你还不知道何谓考博时,直博生正在快速扩张,硕博连读继续发力一文所言,法学专业即将诞生前100名2020级法学博士研究生,而每年法学博士的招生总人数为1600人,也很快到达十分之一的比例,毕竟接下来的一个月将会有大批的申请考核办法发布。

水川

清华博士后嫁给人大博士,为啥不做研究回家务农?9年了成果如何

正常情况下两个博士的婚后生活,正常人应该都会觉得他们是天天泡在实验室里面的学术情侣吧?但是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方向并不像我们所想的这样,要不然也不会有投笔从戎的成语,也不会有“学X救不了中国人”这样的梗出现了吧。甚至于还有很多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真正的爱好,后续直接转行去种地的案例都有,比如说有一位清华的女博士后,她在嫁给了一个人大的博士之后就没有选择做理论研究,而是两个人双双回家开始种地了。这位名叫石嫣的博士后其实并不是什么普通的学者,她一直以来都有在考察有机农场方面的内容,在她念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出国去考察过相关的项目了。只不过她考察的方向和普通的自动化农场有很大的差别,属于是更加立体化的那种。要知道我国的农业技术虽然很厉害,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小农经济,也就是说很难成为稳定的高产经济来源。但是这种她考察回来的模式就不一样了,虽然说对于农民的准入门槛变得更高了,但是后续的发展会更加多样化,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这位博士后回国之后,就一直有一个开农场的梦,而她和丈夫结婚之后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气,于是干脆就放弃了自己的博士包袱,直接回家去开了农场。当然,她并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开始训练周围的农民一起改变经营方式。她和自己的丈夫不仅是自己开办了很多连锁农场,吸引了很多有钱人来这里体验生活,同时还每年会培训超过200个农民一起学习更加经济的经营方法,甚至于因为自己这样的行为还获得了不少奖项,这样看来,他们回家去也不算是太浪费了。

官治其职

他在人大读博士:10年学习,13篇SCI论文,1次理论突破!

博士期间发表13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9篇论文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11次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完成海报报告,并有5次获奖、曾获2015年优秀研究生、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位热爱物理、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在科研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的人大人,就是2019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理学院物理系2016级博士生王聪。2010-2020,热爱指引物理前行路2010年入学,10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业的王聪,将人大校园视为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几乎把所有男生宿舍都住遍了”,王聪笑称。2019年是王聪从事物理学习的第十年,这一年他在A类期刊上发表了8篇SCI,“热爱”是王聪为什么能坚持十年物理学习的第一个答案。从高中就对物理抱有极高的学习热情,大学进入物理系接受深入的学习后,王聪坚定了自己从事物理研究的理想。“从事科研工作,喜欢是首要的,如果你根本不喜欢你研究的课题或者专业方向,那研究就成了一项消耗、磨损人的工作。”2012年是王聪本科学习期间重要的一年,他主导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了解前沿物理研究的基础上并将部分假设付诸实践。“那次获得了国家级的优秀结项,让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科研成果给我的正向激励,也让我与我的导师季威教授有了深入接触。”时隔一年,季威老师组在《科学》发表了研究论文,这样的科研成果深深震撼了他,他选择保研至本校物理系,进入季威老师组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一开始没打算继续读博,但是在硕士的两年一直没能发出文章来,我就选择了转博。”王聪至今仍能回想起未能顺利发表文章的那段沮丧、焦虑和迷茫的日子。(季威老师组同学合影,左三为王聪)“万事开头难,我告诉自己第一篇文章越难,我就越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把它做出来。”面对这样的压力,王聪并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了下去,研究方向是计算物理的他,研究成果最终于2017年在A类期刊上发表成功,之后其理论预测结果被国内外顶尖教授团队的实验工作证实。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收获第一篇SCI的心情,“很激动、很开心,当天晚上就和朋友去吃了火锅庆祝”。第一篇文章的成功发表是他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坚持不懈钻研的回报。“其实科研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正向激励,你从中能获得不断被肯定、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王聪认为热爱和坚持是互为养料的,热爱指引他在物理学习这条路上坚持前行,专注于、专心于物理学习,而科研给他的回馈又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份热爱。十年磨一剑,理论突破源于厚积薄发王聪从事计算物理方向的研究,进行应用大规模并行计算,2018年在发表4篇高水平SCI论文后,他在导师季威教授的指导下,决心向“双层CrI3材料中反铁磁性来源的问题”发起挑战。这在磁性二维材料物理领域中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国际性难题,《自然》《科学》杂志及其子刊就这一问题刊载过多篇重要文章,但都未能提供解决方法。王聪凭着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血,全力以赴钻研这个难题,就连春节假期都留在学校。但是经过许多不眠之夜,仍没有看见破解难题的曙光。直到2018年3月的一个深夜,他的脑中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自己在一年前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王聪觉得那个工作中的核心结论也许就是这个难题的答案。季威教授支持王聪的想法,在他的指导下,王聪抓紧进行验证计算,又在实验室度过了许多夜晚。最终结果正如他们所料,他找到了破解难题的答案,“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这一次,他仿佛就是发现桃花源的那个渔夫,从“初极狭”渐入佳境,直到“豁然开朗”。这一国际磁性二维材料领域的棘手难题终于被人大物理人率先攻克。随后,该理论预测结果被该理论预测结果分别被复旦大学吴施伟教授团队及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P. Maletinsky教授团队的实验工作所证实,他们的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与《科学》上。这个难题的解决,是王聪个人学术生涯的一次飞跃,也让他切身体悟到万千科研工作者平凡中的伟大。理in人大,普通生活也丰富多彩王聪本科期间是班长,“当时很喜欢和同学们到处玩儿”。就读博士后,他大多时间都在办公室中从事计算和科研写作等,“一周大多数时间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办公室,但是我会给自己放松休息的时间”。王聪喜欢打羽毛球,而他也将羽毛球作为自己放松压力的重要方式。“博士群体压力大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要积攒压力,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排解压力的时间。”他每周会拿出一天作为休息日,选择与好友小聚或自己去看场电影,“看电影可以给我两个小时放空自己的时间”。其他时间则严格执行晚上十二点入睡、早上八点左右起床的工作时间,“其实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了,就像我每天早上都会看一下昨天的数据怎么样,有没有新的东西一样”。王聪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制定每天的计划表,并将复杂、艰难的科研工作拆分成每天要做的任务,从容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课题。“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平时也会刷微博、看知乎和逛B站。”王聪将自己的生活方式看作无数生活姿态的一种,在科研之外,他也不断充实自己生命的厚度,丰富人生的色彩。从年少的热爱到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仍奋进在物理研究的道路上。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采写:崔梦瑶 编辑:林洁 欣欣蔡 设计:冯文涵 特别支持:学生处 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