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度】研究数万条数据,挖出了BAT、TMD的11个人才流动趋势两姐妹

【深度】研究数万条数据,挖出了BAT、TMD的11个人才流动趋势

金三银四,各行业人才都有一颗蠢蠢欲动的跳槽心。2017年这个时候,界面职场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提供的独家数据制作了一份20家明星互联网公司2016年人才迁徙图表,并通过采访进一步总结验证了一些有趣发现,反响热烈。一年过去,互联网行业中的浮沉故事又增了不少新篇章,而在人才战盛行的时代,员工的流动亦是旁观者最能得以窥豹的那个竹管小孔。考虑到互联网已几乎席卷全行业,这一次,我们与脉脉合作,更新了数据挖掘范围,不仅将所观察的企业扩大至62家,涉及互联网、通信电子、金融、新零售、人工智能等行业或领域,还新引入了岗位指标,尝试从更多角度了解各家公司人才的流动趋势。最终,总结出以下11个新发现:1. BAT仍在纠缠,地位最高还属腾讯先还是讲讲BAT那些事儿。三大巨头间的人才互跳依然存在,不过跳槽鄙视链稍有变化。2016年,由于滴滴闯入,BAT三家并没形成闭环。到了2017年,腾讯和百度之间的人才流动倒变得更为密切,互相成为了彼此员工跳槽的第一大去处。图片制作:曾烨轩而一直以来最偏好腾讯的阿里人,虽然口味发生了一定变化,依然对百度爱不起来。无论是2016还是2017年,阿里人前三名的流向公司中都找不到百度的踪影。图片制作:曾烨轩“确实在BAT三家公司中,腾讯的市场竞争力最高,其次是阿里,再才是百度。”一位熟悉互联网领域招聘情况的猎头向界面坦言,大部分阿里人最希望去的还是腾讯。“阿里是一个文化主导的公司,很多阿里人在这种文化的洗礼之下,会想去一家包容性更强的公司,而腾讯就是首选。”尽管连续两年数据都显示了离职的腾讯员工主要流向百度的趋势,在腾讯担任设计师的王晓峰看来,这可能并不等同于腾讯人对百度更为看好。“我反而觉得身边唱衰(百度)的人多一点,其实这几年腾讯阿里的市值已经和百度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至于百度依然收获众多腾讯人的原因,王晓峰认为还是看钱的面子,“可能由于(百度)在平台吸引力上处于劣势,所以挖人的时候愿意出更高的薪资吧。”2. 扭亏为赢的百度?不管三巨头间自己如何排位,与“被下了降头”一般的2016年比,2017年百度的情况似乎好转了很多。虽然依旧是各大公司的人才主力供给站,但至少不再呈流入量最高却人才净流出的尴尬状态。这或许与其2017年全年乃至近来的事业部调整有关,种种调整后,百度出现了一些新事业部,而一些固有的老管理层也已被更迭。“对很多候选人来讲,当这样一家技术还是非常不错的大公司又有了一些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是有较大吸引力的。”专注互联网领域招聘的猎头张家瑞告诉界面。“毕竟把一些不赚钱、没啥前景的业务裁剪优化了,目前也算是欣欣向荣了。”百度工程师黄喆也提及了调整给公司带来的改变,“和去年相比,陆奇来了之后,百度的整体战略变得清晰起来,feed流业务、无人车等AI事业都急需人才。加上过去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人员相对稳定,保留下来的业务人员冗余不大。于是净流入增加。”当然,也不能高兴过早,人才稳定性差仍然是百度比较突出的问题。2017年,仅根据脉脉网上收集的数据来看,百度每招入100名新员工的同时,有高达91人离职,对比阿里、腾讯,稳定性逊色不少。图片制作:曾烨轩此外,2017年百度共流入6483人,离开5909人,整个流动规模大约是2016年的3倍。相对而言,阿里和腾讯的人员流动规模变化更小。其中阿里两年的流入或流出规模基本不变,腾讯扩招,流入规模变2.6倍,流出变化不大。不过调整期也可以给流动率激增做些合理解释。“我觉得是因为地图、贴吧、糯米调整比较大,此外FSG(百度金融)整体要spin off(独立),AI等内部也有调整,这些导致人员流动比较大。”黄喆表示。互联网圈子不大,优秀的人才本就不多,像北京基本也就是中关村、西二旗和望京三块地方的人来回跳。而百度就是其它公司的黄埔军校。“百度号称是技术驱动公司,但这几年感觉产品做得不大好,大起大落且战略一直在调整,自然而然很多人看到了外面的机会都愿意试试。”今日头条研发工程师黄健透露,不光头条,包括美团滴滴的很多中层都来自百度。“(大公司里)职业发展难免遇到瓶颈,很多人跳出百度后发展成了公司中坚,就顺道把百度的人都弄过去了……滴滴和美团都是15薪起,其实整体收入也比百度高。”3. 崛起的TMD梯队2014年,一大批资深人才集中从大公司流出,进入创业企业。经过四年发展,竞争趋于白热化,各细分领域排位逐渐清晰。在资本集中向头部企业倾斜的环境下,人才整体求职心态也更趋于稳定,大量优秀者重新涌入大公司。相较于BAT,2017年表现更为出彩的是TMD,尤其是今日头条与美团点评。图片制作:曾烨轩可以看到,以滴滴为首的第二梯队在2017年急剧扩张,它们凭借着发展稳定系数高、有钱大方,且应聘难度及竞争压力略低于第一梯队的优势,成为了许多高级人才的首选。不过,BAT的吸引力仍不可小觑,这些大巨头通过不断的买买买和业务扩张,占了据各类赛道,也因此释放了大量人才需求。4. BAT员工不再偏爱滴滴,头条上位如果说,2016年滴滴是风光的。那么到了2017年,尽管在大量扩招,这家公司在一众领先公司的员工心里,没那么受欢迎了,即使其自家稳定性还算颇高。一方面,流入人数规模仅次于美团、百度的滴滴,在各公司流向热门中的出现率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其往日地位也被今日头条所取代(尽管后者引进人才规模不足滴滴六成),尤其对于BAT级别背景的人才来说。2016年,百度人除了爱去老对手阿里腾讯,甚至首选跳槽的对象就是滴滴。然而一年后,滴滴未进前三,今日头条上位。这种替换在腾讯阿里中也同样出现。 互联网公司员工去向偏好变化。图片制作:界面猎头和员工们也感受到了。“回顾2017一整年,在招聘市场上,头条确实有隐隐盖过滴滴的趋势。”张家瑞告诉界面。在她看来,原因主要出在工作地点和薪酬竞争力两方面。首先,尽管总部同在北京,对于一些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候选人来讲,头条的地理位置要比滴滴更占比较优势。“毕竟滴滴在的西二旗那块娱乐活动还是较少。”此前我们也曾报道,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尤其看重把公司放在城区核心地带,并且一直给员工发放租房补贴,鼓励员工住在公司附近,享受走路上下班。此外,2017年4月,头条还在深圳建立研发中心,之后又传出上海、武汉研发中心建立的消息,减少了城市地理对人才择业的障碍。当然,给钱多也是提升人才吸引力的不可忽视因素。“2017年,头条几乎是可以下这样的海口——只要是我们看重的人才,我愿意提供他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薪酬。”张家瑞解释道,这种壕气有部分还可归功于头条职级体系并不是特别明确,而滴滴每个职级都已相对框定在一个薪酬区间内。对于一向不愁工作的技术人才,头条也成了不错的选择。研发工程师的黄健已入职头条两年多了,见证了公司的快速扩张。“我们在AI、前后端、大数据上都是国内顶尖水平,现在业务扩张也很快,像抖音、火山、内涵段子、faceu等发展都非常好,而且工资期权也愿意给,自然而然对技术有吸引力。”要不要去头条?不少明星大公司的员工心里都萌生过这类念头。而百度、腾讯和美团点评的离职者们构成了今日头条人才三大主要来源。在美团做内容运营的刘梦就明显感觉到身边同事离开后很多去了头条。“其实都是对比下福利待遇就跳了,然后有一个同事去的,其他人也就跟着去了。”而在腾讯员工王晓峰看来,头条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人才需求量大,一时风头超过已过此时期的滴滴也可以理解。“何况近几年头条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薪资待遇自然不差。”5. 不忌口的美团2017年,美团点评也是招聘市场上一家颇具代表性的公司。统计发现,包括京东、头条、阿里、饿了么、58、中国移动、滴滴、网易等许多公司离职员工都主要甚至第一流向了美团点评,从行业领域来看,美团似乎也涉猎广泛,毫无忌口。至于6791人的引进规模,不仅称冠全行业,还是其自家2016年引进规模的六倍多。图片制作:曾烨轩究其原因,美团在团购的业务上相对已比较成熟,一些其它业务线也有了比较蓬勃的发展,扩招正值时机。“我们业务拓展很快,各种需要人,给的薪酬待遇应该也不错。”刘梦说。一位主要负责中高端人才招聘的互联网猎头也向界面透露,该公司甚至在内部建立了一个高端招聘组,包括做岗位mapping(地图)以及定向挖掘其他公司的高层来支持公司的一些新业务。“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高层的人力市场上大家对美团的了解。”在技术领域持续投入的美团点评也尝到了甜头。数据显示,从公司层面上而言,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美团点评、滴滴是目前吸纳人工智能人才能力最强的前五家公司。在2018年年初的内部信中,美团点评CEO王兴指出,公司已拥有超过6000人的一流工程师队伍。2018年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加强人工智能科学家队伍建设,大力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图片制作:界面 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6. PK美团,滴滴员工更稳定2017年,不得不说的还有美团点评与滴滴之间的混战。进军打车领域的美团势头十足,自2017年2月在南京试水,10月就宣布完成40亿美元融资,12月正式成立出行事业部。当然,另一边的滴滴也做出了回击,开始试水外卖业务。2018年4月1日,滴滴外卖服务就将在无锡上线。新业务的拓展必然会反映在人才流动上,2017年,滴滴人离职后除了惯常选择的腾讯百度,第三偏好就是美团点评。同年,美团点评也成为了是滴滴第二大人才供给站。如果单就人才稳定性而言,还是滴滴凭借较低流出率更胜一筹,这也导致尽管美团全年流入员工数虽排第一,其净流入次于滴滴,只排第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团、滴滴、京东、饿了么这些企业,流入第一的岗位不是配送员就是司机。此外,在同样快速发展的今日头条,其主要招聘岗位也非技术产品运营一类,而是销售经理、HRBP和客户经理。这意味着尽管他们的扩招规模看似较其它互联网公司大不少,其中有大部分并非常见的互联网人才。7. 网易京东,缺钱者的困境当BAT、今日头条、美团点评们在靠地位或高薪笼络大批优秀人才时,网易正面临和竞争对手相比,更缺钱的抢人挑战。就拿阿里人来说,2016年,作为杭州为二家比较具有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公司,网易还是他们的第二大去处,然而到了2017年,哪怕享有近水楼台的优势,网易的吸引力也不复以往了。“坦白来说,网易其实也只是阿里人无奈的选择。而去年在offer阶段,它的薪酬又并不像之前那么具有比较好的竞争力了。”张家瑞表示。去腾讯的网易人也在增多。2016年,网易还只是腾讯第三大人才来源地,一年后,已经升至第二位。“本质上,网易和腾讯都是游戏公司,所以网易人跳槽到腾讯也更顺理成章一点吧。”王晓峰表示,由于自己不在游戏部门,对身边网易同事变多倒没多大感受。抢人时同样具有比较劣势的还有京东。一位猎头告诉界面,在招聘市场上,京东并不算一家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公司,特别是在高端层面。“京东福利待遇相对还OK,但实际上其薪酬标准还是低于同类型公司的,而且又由于办公地点是远在亦庄,除非在亦庄及通州那边买房的可能愿意将其作为首选,更多人可能其实还对它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2017年,京东的离职者们主要流向了美团点评、阿里巴巴以及滴滴。“我也有朋友从京东跳去滴滴了,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还是薪酬更有竞争力的问题,尽管京东的福利状况还稍好些。”此外,张家瑞也提到了滴滴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和京东有一定相似之处,而这可能是一些京东人选择滴滴的部分缘故,“前同事较多,包括滴滴之前的某市场VP也是从京东过去的。”8. 拜拜了,乐视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乐视新增5000多名员工,人员扩张速度业界罕见;但2017年,处于风暴眼中的乐视系大裁员不断,乐视员工几乎消失。但人总是要有去处的,乐视散伙后,寻求自救的员工们主要去往了美团点评、百度以及京东,尤其在后两者中,乐视人已成为了其2017年最大新增力量来源。选择前往百度不难理解。“百度的吸引力还是不小的,很多尤其没有大公司背景的技术人才也会愿意进入百度体系学习,即使降一定职级或薪资持平。”不过,在张家瑞看来,乐视人去向的大流向主要还不是体现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偏好,反而更多是时机因素导致。“比如刚好在去年乐视裁员的一个时间节点,赶上了美团大规模新业务的开放,所以一些比较有能力的甚至大部分就是能力还一般的乐视人都趁这时加入到了美团。”除了美团点评,从数据中也可看出,2017年吸收不少乐视背景员工的京东也在大量招新,其净流入甚至仅次滴滴、美团,排在第三。9. 原来,产品人才是最不安分的有趣的是,从岗位数据分析,百度并没如想象中是主要在流失技术人才,反而最多离开的是产品人员。相较而言,倒是阿里内部的技术人才离职现象更为突出。当然,两者流失人才数已不在一个量级,不做横向对比。百度的流失热门岗位同样能反映调整期的变动。“当一个场景从糯米或地图整体打包到AI后,产品的总量是有限的。而对于产品及运营来说,做无人车或AI可能不如过去那么有成就感,毕竟糯米或地图的用户量更大,反馈更快。”黄喆解释,与技术人员认为智能业务是挑战相反,有些产品人的职业规划就是用户产品经理或某个具体方向,当业务一经调整,其往后的职业发展与自己的规划出现偏差,自然就选择了离开。“BD更是,那些地图和糯米的BD人员,要转到AI、汽车行业,以前的资源和人脉或许就没用了,难道还从零开始么。”2017年的腾讯,流动率最大的岗位也是产品,这倒挺符合其一直以来的产品强项定位。多位猎头都表示,确实很多公司都盯着腾讯的产品挖人。“一般腾讯出来的产品,中级的涨薪至少也是30%-50%。高级别的可能就有股票期权一类,不好计算了。”张家瑞告诉界面。如果说百度腾讯还是自带特殊因素的个例,产品人员们躁动的心,却已实际遍布了全行业。整体来看,产品是流动率最高的一个岗位,基本席卷了各大公司流入流出热门榜榜首。图片制作:界面 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可能因为产品是帮最不安分的人吧。”阿里产品经理赵慧也是一年前从另一家知名互联网跳槽过来的,她告诉记者,这个岗位就像创业,天时地利人和都可能做不出成绩,难有沉淀,无论是被挖走还是主动跳槽的情况都很常见。在北京做产品的李芸更是将一年一跳演绎到了极致,毕业后已经换了四五家公司。“简单说,就是为了涨工资跳的。”在李芸看来,之所以将期限定位一年,主要是这个时间的观察足以帮助其判断去留了。“产品要么是走上正轨只要你做点辅助性优化,要么是没走对路半死不活耗着你。但凡对能力提升作用不大的,不如赶紧换地方攒经验以兑换钱。”与众不同的倒是阿里。在这里,流出最多的是客户经理、研发工程师和技术专家,而流入最大的是各类资深技术人员。“在杭州,主要还是同城换工作的多,而大的互联网也就剩网易。去处受限,加上阿里内部换岗多,所以总体还是稳定的。”赵慧这么猜测阿里产品的较低流失率,“一般入职阿里熬过两年,动的就少了。”不过她自己也难说,能否过这个两年坎。猎头则给出了其它参考角度,并不一定是阿里产品更忠诚,还可能是其它岗位这次更突出。“阿里客户经理跳槽最多,主要是行业原因。公司越成熟,销售越不重要了。阿里B2B的权重也在下降,所以离开寻求上升。”10. 技术人变忠诚了?也许是涨薪跟暴富比不值一提2017年,产品人员在跳槽方面的突出表现或许还得益于技术人才的让位。而后者这种看似趋稳的表现,背后还有点耐人寻味的原因。“像百度的技术,市场还是很认可的,多待一会再出来也还很吃香。”黄喆坦言,自己也曾想过跳去今日头条,但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去头条和呆在我现在的部门,除了钱以外估计没啥区别。工资没意思,也就赚这么多了,无非差十几万,二三十万。”他之所以这么想,还是受到了2017年区块链大火带动一众从业者暴富的刺激。“悔不当初啊。2014年、2016年还有2017年,学长邀了我好几次去搞区块链,都被我以要呆在百度再历练历练给拒绝了,现在人已经几个小目标了。”尽管觉得现在投入区块链对于实现财务自由已有点晚,黄还是决心出来尝试,下家已定。11. 通信人在奔向互联网2017年,同样在思索奔向风口热门的还有通信电子的从业者们。随着华为、中兴、魅族等各自出现的裁员事件,通信电子行业由盛及衰的讨论炒了几波。事实上,该行业人才另谋出路的趋势也早就开始了。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里,涌现了不少跳往互联网的出走者。而美团点评和腾讯是其中很多人才的新大陆。在华为,流动率最高的员工是工程师。华为人的主要去处也都在互联网,偏好企业依次是阿里巴巴、腾讯以及美团点评。此外,中兴的人最爱去百度,OPPO和魅族的人最爱去腾讯,酷派的人最爱去今日头条。“通信行业目前的发展速度不及互联网,很多人愿意搭上互联网的车,而互联网行业有些业务也很愿意看这方面的人选。”张家瑞表示。一些华为员工也表达了类似心声:“耐不住大家天天唠叨什么BAT、TMD,还有AI”、“有些人不太喜欢华为的氛围就离开了”……一时风光易,长占山头难,何况是在变化加速的互联网时代。远去的不只有乐视,数据显示,我们熟悉的新浪、58同城、搜狐、搜房、中兴、魅族、酷派在2017年人员规模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走红得意过好一阵的摩拜ofo在人才流动表现上也并不突出。而2018年的人才迁徙,又轰轰烈烈开始了。(王晓峰、刘梦、赵慧、黄喆为化名。)

三凶

机遇何在: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2020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引 言人才流动,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个人成就职业梦想的路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2019 年都是在探索中寻找新生机的一年, 2020 年初,疫情影响之下,人才流动出现阻滞局面,但我们相信, 疫情之上,人才流动与迁徙的大势仍在。多中心人才格局深化,城 市群内流动加速,行业与岗位间的跨界求变破圈求生仍将成为 2020 年的机遇所在。职场人的离与去,背后是产业变迁与机遇变化。脉脉数据研究院基于脉脉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结合问卷调研与专家访谈,形成《脉脉 人才流动与迁徙趋势报告 2020》,揭示人才流动现象背后的驱动因 素,探寻职场机遇的新方向。1、寻找机遇之城: 城市人才争夺战新版图1.1 人才净流入:深圳第一,杭州领先北京广州经济重心的变化与人才流动互相影响,正重新塑造中国城市的格局。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座次重排,新 的城市被选中。2019 年,中国 GDP 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和天津, 但 GDP 排名并非就是人才吸引力排名。脉脉平台大数据显示,杭州替代广州,与深圳、上海、北京共同 站稳人才流入第一阵营,广州与成都组成第二阵营,其他诸如西安、长沙、郑州、武汉等等新一线城市 共同组成第三阵营。人才向一线大都市流入的趋势仍然明显,比较流入数量可见,排名前十的城市中, 处于第三阵营的城市,人口流入量显著低于第一、二阵营。北京优势仍然明显,分析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出目的地前三名可见,北京 “掐 尖式” 吸引人才最为明显,上海、深圳、广州的人才流出目的地中,北京均占有一席之地。广州、深圳与上海的人才与所在城市群的融合更为紧密,长三角的苏州杭州、珠三角的东莞,都有效承 接了中心一线城市的人才溢出。而北京周边的城市群的人才承接能力则较弱。离开北京的人才,以南下 为主,上海、深圳和杭州成为前三的去处。杭州正毫无疑问成为吸引人才的 “机遇之城”。1.2 东莞就业竞争度超过北上广,杭州人才供需两旺就业竞争度数据根据脉脉平台的求职人数与招聘岗位供需比计算得出。就业竞争度高,意味着找工作的 难度也高。公开数据显示,2019 年,深圳与广州的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 41 万和 40 万。与此同时,珠三角城市的 就业竞争度高于其他地区,东莞、佛山、广州与深圳的就业竞争度均位居重点城市前十,2019 年的诸多 国内外事件,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珠三角影响深刻。而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冲击全球供应链,将继 续对珠三角产业发展带来压力,影响就业选择。北京的就业竞争度排名前列,在一线城市中最高,也说明北京求职者们所面临的压力。北京近年来严控 人口规模,但如何继续保持产业竞争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也成为北京需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 1000 万,达 1036 万人,与 2018年相比,增加了55.4万人。在人口流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杭州就业竞争度远低于许多一二线城市, 显示供需两旺的人才流动局面。1.3 35 岁以上离职者,成都比杭州更吸引人“35 岁职场人都去哪儿了” 是 2019 年职场人讨论的一个热点, 35 岁去哪里发展?脉脉大数据给出答案: 有人选择继续奋斗,有人选择回归生活。35 岁离职人的主要城市选择,依然是 “奋斗城市” 北上广深。不过,杭州在 35 岁职场人的选择城市里 并未进入前五,步入而立之年的职场人们,更喜欢生活气氛浓厚的成都。1.4 2019 年,中部三城人才竞争激烈,武汉仍是机遇之城中部城市在人才流入上不仅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更落后于西部城市成都和西安。疫情之上,中部的武汉、 长沙与郑州三城,在互相竞争的同时,或更须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中部区位优势。中部三城市中,拥有最多一流大学的武汉,正面临来自郑州等城市的挑战,2019 年,郑州在人才净流入 上小幅领先武汉。不过,综合比较 2019 年人才流入与就业竞争度情况可见,武汉潜力仍在。2019 年, 武汉就业竞争度上,低于同属中部的长沙和郑州,也低于西部城市西安、成都与重庆。简而言之,2019 年,在武汉找工作的难度,在中西部主要城市中是最低。而 2020 年,疫情毫无疑问将 对武汉的人才引进和保留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但考虑到 2019 年武汉所积累的发展势能,若能痛定思痛, 重新出发,相信仍可迎来新机,保持 “机遇之城” 的位置。1.5 城市群人才流动: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多中心格局以中心城市为基础,推动城市群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政策共识。中央层面正力推以中心城市和城市 群作为主要空间载体,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脉脉数据研究院分析了长三角、泛珠三角(含厦门)、京津冀及中部城市群中主要城市的前三位流入流出 目的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圈内城市人才融合显著高于京津冀,区域内城市人才互相流动频密。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正在形成多中心的人才吸纳格局。在传统中心城市上海之外,杭州正成长为人 才流动枢纽型城市,苏州等城市也紧随其后。珠三角城市中,位于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东莞,正崛起成为 新的人才枢纽。“一个区域多个中心” 的人才格局,将会带来更为频密的城市圈城市的竞争与融合,也给 寻找新发展机遇的职场人带来更多选择。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大城市群间人才流动并不紧密。长三角城市中,仅有杭州的人才把 深圳作为主要目的地,其余城市均以 “圈内 + 北京” 流动为主。同样的,珠三角的人才流动也均以区域 内城市和北京流动为主,鲜有向长三角流动。中西部城市人才流动则仍以圈外流动为主。唯一的圈内频密流动,发生在成都与重庆之间。1.6 IT 互联网产业继续向二线城市扩展,热招研发替代基础技术岗2019 年,各城市继续力推互联网等新经济产业,尤以上海最为显著。2018 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上海主 要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而 2019 年热招的岗位 TOP3 则都变成了互联网相关岗位,且以开发等 技术岗为主。2019 年,以拼多多、小红书、B 站等为代表的上海互联网企业,显著推高了上海互联网人 才的需求。而二线城市的互联网产业人才需求,也正在向研发等核心岗位倾斜。厦门、珠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招 聘的互联网人才中,过去测试、运维等基础技术岗人才需求旺盛,如今对技能要求更高的研发、产品相 关岗位人才更为热门。1.7 上海职场人平均年龄一线城市中最高城市中职场人的年龄,也反映着城市人才的活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北方城市的平均年龄整体偏高,整 体上不难发现,年轻的职场人在城市选择上,更倾向于珠三角地区和南方城市。一线城市中,广州、深圳相比北京更受年轻人欢迎,而上海人才的平均年龄在一线城市中最高,甚至高 于很多新一线城市。厦门也颇为年轻化,其职场人平均年龄低于许多一二线城市。环境宜人,工作压力小,是很多人选择定 居的原因。2、寻找机遇之业: 冷热两重天下的行业生存2.1 重点行业招聘趋势:互联网行业需求逆势抬头脉脉大数据显示,2019 年包括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在内的多个行业人才出现流出,而行业趋势交叠 疫情影响,则让不同行业的招聘需求开始出现分化趋势。IT 互联网行业的招聘需求在 2020 年 1 月降到了谷底,不过,在疫情造成全面影响的 2 月份,IT 互联网 出现了招聘需求的小幅抬头。疫情对所有行业都带来了严重冲击,但也激活了一些在线业务模式的发展 空间,在线教育、医疗以及办公协作工具等领域需求看涨,危中有机。而更多行业仍然处于低谷。通信电子行业、金融、教育培训、汽车、房产建筑、文化传媒、医疗医药等 行业的招聘需求受疫情影响均处于谷底,但预计不同行业在第二季度将迎来显著的需求分化。2.2 跨界跳槽如何走:真的都去做保险了?跨圈流动,跨行转型,成为触碰到职业天花板的各行业人才,获得新机遇的路径。疫情下备受关注的医疗医药行业,2019 年转行的前三大去处为生活服务业、IT 互联网与金融业。预计未 来国家将出台更多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医疗医药行业,尤其是提升一线医护岗位的职业吸引力。2019 年,生活服务业取代金融行业,成为 IT 互联网人才离职后的首要去处,金融业和房产建筑业分别 位列二三位。不过,细看互联网人去往的生活服务业领域,自由职业或创业占了显著部分。追求更为 “自由的状态”, 无论是财富自由还是生活自由,成了互联网人们离职的重要原因。对互联网人转行所选的金融业公司进行分析发现,选择人数排名前五的公司,均为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 旗下公司。保险行业在 2019 年涌现大量人才需求。互联网人去往保险行业,更多也并非简单卖保险, 而是 “互联网 + 保险” 的结合。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房地产建筑行业。互联网行业人才去往地产公司时, 排名前列的仍是互联网与地产业务相结合的公司。2.3 房地产就业压力最大行业,通信电子与交通物流存机会受到调控政策及需求等多方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在 2019 年风波不断,就业竞争度也同样高企,位居 各类行业中第一。在疫情的影响下,地产行业预料将继续承压。汽车行业同样正在经历变革,2019 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国六排放标准实施,造车新势力状况频发,行业 面临着新一轮的淘汰和洗牌,这也使得行业人才面临高就业竞争压力。通信电子行业一直处于低就业竞争度情况。许多通信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加青睐于互联网金融等收 入更为丰厚行业,一些硬件公司苦于找不到高质量核心研发人才。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 曾在媒体表示,我国集成电路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在20万左右,但是只有不足3万人进入集成电路行业从业。预计疫情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展开,5G、智慧物流等将迎来可观增长。把目光更多瞄准 “通信电子”、 “交通物流” 等就业竞争度低的行业,不失为一个转行跳槽的策略。3、寻找机遇之所: 职场人的离与去“前天还一起赶项目加班的同事,第二天起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办公室里。” 这些消失者是谁?离开后去向了 何方?经济大势、行业变化以及疫情困局,影响着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也敲击着每个人的 “饭碗”。岗位供需 图谱的变化,揭示职场人的起落,也可以成为职场人们规划职业成长路径的参考。3.1 设计与运营人才求职压力位居前列,算法人才供不应求岗位就业竞争度,受到人才供需情况以及岗位自身技能要求等因素的影响。2019 年就业竞争度最高的岗位前两名都是设计师岗,分别为 UI 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而算法类岗位的 就业竞争度最低,行业人才基本仍处于供不应求阶段。相比而言,运营岗被普遍认为是门槛较低的的岗位,这也使得从事运营相关职位的职场人,面临更大的 淘汰压力。3.2 互联网 “新 BAT" 人才格局已定,金融人才继续破圈百度一直被称为互联网界的 “黄埔军校”,脉脉往年的《人才迁徙》报告也表明,百度一直在给其他互联 网企业输送人才,2019 年也一如往常。而 2019 年,京东也成为了新的人才输出大户,华为、美团点评、滴滴出行和搜狐搜狗等,都是京东人 才流向的主要公司。2019 年,拼多多也是黑马般的存在。数据显示,拼多多的人才来源前三位都是大厂,分别是腾讯、阿里 和京东。这家曾经被媒体视为面向 “五环外人群” 的公司,如今已吸引了众多五环内的精英人才加盟。不过,互联网行业人才的 “圈内流动” 特点十分明显,主要企业的人才来源与去向均仍为互联网公司。 相比而言,许多传统行业正加速破圈,视数字化转型为出路所在。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有互联网基因的金融公司,仍以互联网公司间流动为主。传统银行中,国有四大 行人才主要仍是在金融证券类公司之间流动,而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则 “互联网化” 了许多,不 管是流入还是流出,都有不少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的身影。3.3 字节跳动取代百度,组成互联网人才流入的新 BAT 阵营腾讯和字节跳动成了人才的超级吸纳者。BAT 之间的人才流动,近年被字节跳动的强势发展打乱了原有的节奏。脉脉大数据显示,2017 年时 BAT 人才间的流动还是三家之间的 “三国演义”。到了 2018 年,字节跳动 强势加入,成为百度和腾讯人才的去向之一。2019 年再接再厉,与 AT 两家组成新的 BAT 人才库。而 TMD 之间,从 2018 年开始就形成了字节跳动单方面吸纳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两家人才的局面。4、成为待机青年, 提升职场免疫力疫情短期影响求职预期与行为,但长期而言,仍需看到疫情之上的诸多趋势变化,提升 “职场免疫力” 来应对职业发展不确定性。4.1 求职者调低就业预期,跳槽不涨薪接受度达 64%为了解整体就业形势叠加 2020 年初疫情对求职者态度的影响,脉脉数据研究院在 2 月中旬以网络问卷 形式访问了 1054 名求职者,并将结果整理成为《2020 年 2 月疫情下的职场人求职态度调查》报告(下 称 “2 月求职态度调查”),此次调查显示,41% 的职场人意识到未来一年,找到好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职场人也开始调整 “跳槽 = 涨薪” 的求职的预期。64% 的职场人表示,未来一年可 以接受不涨薪跳槽。这一情况也并非单纯受形势影响而降低薪资预期,更多原因包括部分职场人更重视 转换工作带来的长期整体收益,以及对工作稳定性可靠性的考虑多过薪资。另一个可以佐证的投票是, 脉脉 2 月份站内话题的投票中,有七成左右职场人表示,受疫情影响更加青睐 “铁饭碗”。4. 2 招聘市场出现分化:如何吸引观望型人才成重点虽然求职者预期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招聘人才的工作变得容易。2 月求职态度调查显示,44% 的职场 人推迟了开始找工作的时间。虽然部分企业的减员会释放出部分人才,但由于显著比例的求职者推迟跳槽,企业的招聘将面临更多压力。 不过,推迟跳槽并不代表求职者对新职业机会采取拒绝态度。脉脉平台大数据显示,从 2020 年 2 月 25 日到 3 月 15 日的短短 20 天时间,使用 “可以聊” 功能的活跃用户数量便增长了 1.8 倍。“可以聊” 是 脉脉针对观望机会的人才,所推出的轻意向表达功能。点击 “可以聊” 意味着该位人才虽然没有主动投 递简历,但实则对机会持开放态度。企业需要采用社交互动,长期沟通管理等方式,提升针对这类 “待机” 人才的获取效率。4.3 “职场免疫力” 意识提升,开启 “待机” 模式不在危机之下慌忙寻找新机会,而是长期经营个人职业品牌,手有机遇心头不慌。这种被动但不消极, 积极自我提升来等待机会到来的 “待机” 状态将更为常见。脉脉平台大数据显示,自春节以后,脉脉上更新个人主页的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在 3 月初达到高峰并 一直延续。个人主页可以理解为个人的职场经历与个人职业品牌,这一行为变化显示,疫情并未封住职 场人对 “机遇” 的期待,反而出于抵御风险等考虑,进一步加强了职场人自我提升的愿望。职场人已经 在为机遇的到来做各种准备。脉脉的 2 月求职态度调查显示,63% 的职场人认为人脉能够提升找工作的效率,认为打造个人品牌也可 以提升求职效率的占比 59%。建立良好人脉,持续而有效的互动,塑造个人职业品牌,让好机遇主动上门,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长效法则。正如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 “从来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在今天的危机环境下,许多年轻的职场人都 很善于利用新的工具,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创新的机会点,在恐惧中发掘 ‘向死而生’ 的勇气。可 能在很多年后,我们会残酷地对自己说,感谢那场新冠肺炎,它把我们逼到了绝境,但也让我们重新发 现了新的可能性。”(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脉脉)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兒说

2020最佳引才城市:把握人才流动规律 顺势而为

中国网科技11月28日讯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经济转型升级逐渐深化,城市的发展目标也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人才经济”趋势下,诱发了多个城市的“抢人大战”连年上演。在这场人才的角逐赛中,跑在前面的城市已经开始减少对资源要素的依赖,转换城市发展模式,建立吸引人才宜居宜业的环境,以此在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在智联招聘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中,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外,新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也强势崛起。北京市、成都市、广州市、宁波市、青岛市、苏州市、无锡市、银川市以及成都市锦江区、广州市海珠区、上海市临港新片区荣获“最佳引才城市奖”称号。其中,无锡市的“太湖计划”引进人才的经验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参考。高学历年轻人是人才流动中的积极分子想要打赢“人才争夺战”,第一步是要搞清楚城市品牌宣传的目标群体。智联招聘研究发现,当前人才流动的主体是高学历年轻人,2020 年全国各地新增的求职人口中,超4成为21-25岁人群,且7成以上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调研显示,年轻人在选择城市发展时69%看中薪酬因素,43%看重福利待遇,32%看重培训和发展,传统观念中的户籍因素对这个群体的影响甚微,进13%关注是否解决户口。不难看出,年轻人在所处的人生阶段主要目标是提升收入和实现个人发展,在目标城市定居的目的性不是很强,有“试错”的心态。纵观各城市在吸引人才时制定的策略,针对以应届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才制定的优惠政策,购房优惠、落户、现金补贴等手段不拘一格,有效的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把握人才流动规律,顺势而为想要驱动人才从“心动”到“行动”,还要把握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实现靶向引才。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是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外来人才的主要供给地,分别占其人才总量的48%、33%、29%,据此成为人才争夺高地。从经济带之间的流动特征看,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共同争夺中原城市群人才,而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则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吸引力更高。在求职人群流动惯性规律支配下,城市引才策略应避免“海纳百川”式的宣传而失焦,把引才方向聚焦在人才流入的目的地,顺势而为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人才建设目标。在获奖城市中,无锡以“太湖人才计划”为支点,面向长三角,在人才吸引网面取得重大突破。“2020太湖人才峰会”以“新时代、新人才、新生态”为主题,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打造个性化人才生态建设方案,持续打响“无比爱才、锡望您来”人才品牌。峰会期间,政府为新入选“太湖人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等颁授奖励,落地2个产业校企合作联盟、10个重大创新平台揭牌;100个“太湖杯”创业项目落地,200余个科技人才项目洽谈,并发布“云聘”岗位5.4万个,全面展示了“无比爱才 锡望您来”的城市引才品牌,形成了显著的人才吸引效应。成都打造的“蓉漂”品牌则在提高人才留存度的同时,将品牌化战略与人才吸引融合到一起。具体来看,成都推出六大“拳头”产品及系列衍生产品:深入实施的“蓉漂计划”孕育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与18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为人才的内部流动、向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打造的“成都蓉漂人才发展学院”为成都人才提供累计培训超 10 万人次,储备大量跨界复合型人才;而“蓉漂+”系列衍生产品则进一步增强了人才认同感和舒适度,创造出“引、育、留”的完整人才链条。“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是一项寻找和评选最佳雇主的调查活动,由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于2005年共同发起。旨在以独立客观的立场,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和评选,发现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业趋势,洞察求职者的需求变化,为企业制定雇主品牌战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求职者提供“好雇主”、“好工作”的有效参考。从而增进雇主与雇员的互相理解,实现雇主与雇员的“双赢”。

拉巴特

全面认识人才流动红利(适势求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比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8年的59.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8.1万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流动的红利。进入新时代,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要素的流动,其中蕴含着充沛的发展动力。例如,在乡村振兴中,大批人才返乡创业,给乡村带来多种资源要素,逐步发展起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等服务业,有的还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基地,把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城市发展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资源是有限的,而人才资源就更显紧俏。能否争取到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已成为决定城市发展的关键。目前,评估一个城市的发展潜能,主要指标已不仅仅是港口、机场、商场、地铁等硬件基础设施,还要看其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地政府注重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频出真招实招,大力吸纳各类人才资源,不断释放人才流动红利。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需要继续释放人口流动红利,特别是大力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高层次人才拥有多种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资源,高层次人才流动不只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迁移,而且伴随着多方面资源要素的流动。从这个角度看,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流动与竞争,而且是各个地区和城市之间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种资源的流动与竞争。首先,人才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人才流动不仅仅是人在地域空间的流动,而且是与之相伴的知识技能的流动。实际上,人才流动的价值和红利包括知识技能的流动,这也是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比如,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发展迅速,一些地方纷纷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引进这方面的稀缺人才。随着5G行业风生水起,国内外大企业纷纷开出优厚条件,吸引各类5G技术人才,力争通过提升人才竞争力占据市场竞争有利位置。其次,人才流动伴随着社会关系、物质资源等的流动。人才不是孤立的个体,个人可能是一家中小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也可能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客户经理,还可能是一个刚开始创业、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有志青年。个人往往掌握一定市场和客户资源,这些社会关系、物质资源的流动也是人才流动带来的重要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县级或乡镇政府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年轻人才到乡村创业,有力促进了乡村发展以及城乡双向商品和要素流动。再次,人才流动可能伴随着项目、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一些人才可能带来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项目,也可能带来数额可观的商业投资或风险投资贷款。近年来,一些地方正是看中、抓住了人才流动伴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通过吸引人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吸引更多人才,探索出吸引人才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子。(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

其神无隙

互联网人才流动报告2020:新BAT人才库形成,疫情期间广纳人才

2019年互联网人才招聘稳中有升。疫情期间,行业活力依旧字节跳动人才招聘优势不减,与AT组成新的“BAT”人才库BAT中,阿里巴巴的人才平均年龄最大字节跳动、腾讯、华为、快手等16家企业,2月起互联网人才需求量回升2020年求职依旧难,64%的受访者接受“不涨薪跳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总是变幻莫测且备受关注。与过去相比,近年来行业步入到了成熟期。曾经会讲故事就能创业的光景不再,企业们开始脚踏实地谋发展,往日疯狂吸纳人才的老板们也只剩下零星几个。在如此形势下,人才们也选择顺应行业变化而改变着自己的流动路径。脉脉数据研究院基于脉脉平台的大数据分析,选择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美团点评、滴滴出行、网易、京东、小米、拼多多等19家职场人关心的互联网公司,试图解锁行业阴霾之下人才的流动秘密。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逆势抬头脉脉不久前发布的《人才迁徙与流动趋势报告2020》指出 ,2019年包括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在内的多个行业人才出现流出。2018年末的优化潮,给了不少互联网人当头一棒,改变了对“互联网行业人才市场永远火爆”的观点。随之而来的,2019年P2P企业接连暴雷,也为整个招聘市场释放了不少人才。不过,互联网行业依旧是充满活力的。2月迎来2020年互联网行业求职第一个高点脉脉大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2019全年整体的人才需求量稳中有升,招聘量低点发生在2020年1月份的春节时期。2月受疫情影响,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人才需求也持续低迷。相比之下,互联网行业的招聘量出现了小幅回升。从求职方的数据来看,2019下半年求职者们都处于积极求职的状态。而从数据上看,疫情对求职方的影响不及招聘方。尽管,脉脉数据研究院在2月中旬以网络问卷形式访问了1054名求职者,结果显示,44%的职场人推迟了开始找工作的时间。但是,职场人嘴上说不,身体却很诚实。脉脉用户行为数据表示,春节后的求职人数超过了2019年的最高点。可见,不少计划年后求职的职场人内心是十分迫切的。设计师岗位竞争最激烈,运营岗位离职率最高“离开”,是2019年互联网人逃不过的关键词。当互联网行业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进入成熟期,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走“量”变成了看“质”。这也意味着,技能要求越高、门槛越高的岗位更吃香。脉脉大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点。数据显示,2019年互联网行业需求量最高的岗位top10都是技术相关岗位。而竞争度最高的前10岗位,则大多是入行门槛较低的设计师类和运营类岗位。设计岗尽管是门手艺活,但岗位门槛没有特别高。对于当下不学点什么就焦虑的职场人来说,“设计”好上手且实用。甚至上班之余,还能借此开展副业赚钱。不过从数据来看,当前设计岗位已经供大于求了。而运营岗位不仅就业竞争度高,同时也成为2019年互联网行业离职率最高的岗位top3。与设计岗类似,运营岗被普遍认为是门槛较低的的岗位,这也使得从事运营相关职位的职场人,面临更大的淘汰压力。大厂人的求生迹充满挑战的环境下,更能看出一家企业的真正实力。而大厂人才的流向,也侧面表现了职场人对企业发展是否看好。除百度外,行业“黄埔军校”再添一员互联网行业人才的“圈内流动”特点十分明显,主要企业的人才往来依然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脉脉数据研究院连续三年推出了《人才迁徙》系列报告,百度的“黄埔军校”称号名副其实,数据显示,其连续三年一直在给其他互联网企业输送人才。今年2月,百度发布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百度实现营收289亿元人民币,归属百度的净利润达到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与连续三季度超预期的财报表现一样,脉脉人才流动数据显示,2019年百度的人才规模也呈现正向增长,而去年这一数字还是负值。无论是2019年的财报表现,还是人才流动数据上的表现,京东都与百度类似。京东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其净收入同比增长24.9%。人才数据方面,尽管京东在2019年加入了百度的队伍,与其一起成为互联网人才输出大户。但另一方面,京东的人才净流入也从2018年的负数变成了2019年的正数。字节跳动取代百度,与AT组成新的“BAT”人才库如果说百度、京东是人才的超级输送者,那字节跳动和腾讯就是2019年人才的超级吸纳者。数据显示,这19家企业的人才去向中,最常见的两家就是字节跳动和腾讯。近年来,字节跳动的强势发展打乱BAT之间原有的人才流动格局。脉脉数据研究院发现,2017年时BAT的人才流动主要发生在三家企业之间。2018年,字节跳动强势加入,与阿里巴巴一起吸纳腾讯和百度人才。2019年再接再厉,成功与腾讯和阿里巴巴组成新的“BAT”人才库。TMD之间的人才流动更为一目了然,随着字节跳动的迅速扩张,从2018年开始就是字节跳动单方面吸纳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两家人才的局面,这种格局在2019年依然持续。字节跳动高调“抢人” 技术岗需求最大2019年,即使大家都说“难”,也没有影响互联网大厂抢夺人才。以字节跳动为例,公开信息显示,其员工数量已经超过6万人,2019年大幅扩张,尤其对于互联网。数据显示,2019年技术人才对于字节跳动的热爱需求量在所有公司中处于绝对的优势。与还处于成长期的字节跳动不同,当前BAT已经步入成熟期。但在人才需求量上,阿里巴巴和腾讯依旧未减。此外,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两家公司的人才需求量也较为稳定。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一直低调的快手加快了发展脚步,这也反应到了其第四季度猛增的人才需求量上。事实上,尽管如今互联网行业整体的招人势头在降温,但各公司对技术人才的吸纳从未停歇。BAT中,阿里巴巴的员工平均年龄最大“35岁职场人都去哪儿了”是2019年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样的疑问,在互联网行业也较为普遍。毕竟从各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都可以称为是“年轻”的行业。企业年龄数据显示,19家企业的人才平均年龄为29.6岁。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的人才平均年龄仅为27岁,在众多互联网大厂中属于很年轻化的公司。BAT中,阿里巴巴属于中年的代表,即使在这19家公司中,阿里巴巴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属于偏高的。有趣的是,滴滴出行的员工平均年龄是19家公司中最高的,为33岁。疫情之下,寻机遇2020注定将开启困难模式,在不确定的未来面前,每个人的工作都危机四伏。机遇有限,竞争无穷。未来一年如何生存下去,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是职场人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字节跳动、华为、快手2月人才需求量看涨,机遇犹在危机常伴随着转机。 疫情侵袭,无论是“饭碗”的稳定度还是工作上的灵活度,大厂优势都十分明显。脉脉大数据显示,19家大厂中,仅有3家2月减少了招人需求,其余16家人才需求均有抬头。字节跳动招人势头未减,不仅领先于其他18家企业,且招聘规模高于年前。据媒体报道,3月字节跳动内部邮件宣称今年的人才规模目标是10万员工,未来一年的招聘势头似乎也无需担心。华为、快手、美团点评、腾讯的人才需求同样高涨,2月的人才需求都超过了此前的招聘规模。2月招聘需求下降的3家公司,分别是拼多多、携程和搜狗。不过,与其说他们在2月减少了人才需求,不如说是进行了错峰招聘。脉脉招聘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属于招聘冷淡期,其他公司在此期间都减少了人才招聘。而拼多多、携程和搜狗三家企业却都在1月份提高了招聘规模,并在年后传统的招聘旺季适时地缩减了人才招聘。整体上,大厂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抗疫,互联网行业的活力依然令人期待。正在找工作的职场人可以持续关注这些大厂的招聘动态,寻找合适的机会。另一方面,用户端数据也值得关注。在当前形势下,会被职场人拿来讨论的公司大多是福利好到令人羡慕,例如“新BAT”,不仅延迟开工,还为员工提供各种在家办公的便利。但也有一部分是内部出现了调整,出现裁员或降薪的舆论,这里不做赘述。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不妨多了解这些公司的动态,以便更好的做出正确选择。降低预期,谨慎选择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职场人的选择。未来一年,找工作的难度变得更大,似乎已经成为共识。脉脉数据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41%的职场人认为“未来一年的求职会比原来更难找到好工作”。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职场人应该尝试调整“跳槽=涨薪”的求职预期。脉脉数据研究院此前的调查也显示,被问到“未来一年,是否接受不涨薪跳槽”时,64%的受访者选择了可以接受。文章《跳槽不涨薪,竟然有64%的人可以接受》中,人力资源专家唐秋勇提到,“对于职场人而言,我认为首先是三思后行,对于经济形势、对于行业变化、对于企业发展趋势需要深思熟虑。”准备换工作的职场人,不妨趁着这个时期多聊聊,多看看,为疫情后的求职养精蓄锐。重视个人品牌形象的打造,学做“待机青年”聪明人不会每次都被动的等待一切发生之后,再做出行动。他们会时刻做好准备,以备变化的发生。正在经历经济变化和疫情的职场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准备plan B 的重要性——即,不是在危机之下慌忙的寻找工作,而是手上时刻都握有机遇。打造个人品牌形象,就是让机会主动上门的方法之一。调研显示,63%的职场人认为人脉能够提升找工作的效率,认为打造个人品牌也可以提升求职效率的占比59%。职场人要善于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业绩和人脉,并将其培养成习惯,持续更新。在这个信息透明、信息共享的时代,有需求的人就会自动找上门。而这些人就是人脉种子,久而久之就会成长为人脉池。同时,要学会不拒绝机会。过去大多数职场人只有在准备求职/跳槽的时候,才会开始看机会、投简历。这样的弊端,在疫情的侵袭下显现。毕竟,谁也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外谁会先到。所以时刻“待机”,也是当下职场人应该培养的、应对危机的能力之一。

必持其名

报告:2018年中国人才流动趋势更为明显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王庆凯)中国招聘平台BOSS直聘6日发布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显示,相较往年,2018年人才流动趋势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人数多、高峰明显提前、流动明显等方面。资料图:2月23日,山西太原举办新春大型招聘会,吸引了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的近万名求职者前来应聘。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中国招聘行业常用“金三银四”来形容自己。进入三月,2018年的人才跳槽黄金季节如期而至。报告显示,去除平台用户增长带来的影响,2018年春节后一周,求职人数较2017年同比增长20%,简历更新高峰从正月初十提前至正月初六。报告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全国人才需求量最大的50个城市,白领平均月薪为873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北京、上海平均月薪突破1万元人民币大关,领跑全国,深圳、杭州紧随其后。数据显示,随着本科落户、创业支持、购房优惠、所得税减免等“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政策的集中出台,中国城市间“抢人集团”的排位雏形已经显现。其中杭州、武汉、成都、郑州、西安五座城市人才吸引力最高,2018年离开北上广深的求职者,有35.5%的人选择了这五座城市。此外,报告也指出,近三年来,工作首选城市为北上广深的18-35岁青年劳动者比例迅速下降,从2015年的65.8%下降至2017年末的46.5%。而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人才净流出率达到0.6%,较2017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报告显示,在求职旺季,工程施工和贸易/进出口相关人才的相对紧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基建项目整体需求提升、基建投资在今年“降速提效”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净出口总量增长的新特征。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在人才求职行业选择和企业职位供给上带来明显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再次进入人才最紧缺的行业前五,“互联网+”医疗、教育等相关新兴产业集群,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紧缺。(完)

类同

以人才流动治理创造更多“中国红利”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日前,国家移民局通报了在全国范围推广复制促进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2条移民与出入境便利政策有关情况,包括为来华研学、经商、工作的外国人签发长期有效签证和居留许可等内容。移民新政的出台,对推动中国参与全球人才流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表明中国正在从货物流动大国、资本流动大国发展成为人才流动大国,实现更高层次的全球化。与之前的全球化阶段不同,在全球化4.0时期,货物流动已经难以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足够的“红利”,国际人才流动显现出带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人才的贡献。一方面,国际人才流入为美国带来了更多劳动力。外国出生居民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约占17%,为美国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调查显示,去往美国工作的外国人大多在16至40岁之间,大量年轻人口是美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流动为美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之所以能在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多个尖端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离不开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贡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移民人口中,近三分之一拥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其中不乏科技领域的尖端人才。从2000年至2017年间,美国在化学、医药和物理领域曾获得78项诺贝尔奖,其中40%奖项的获奖者为外国出生居民。此外,大量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为美国带来了税收、消费以及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移民为美国贡献了370万至520万个就业岗位,移民不仅没有把美国人的工作“抢”走,反而成为提升就业的重要支撑。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人才流动治理,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华研学、经商、工作,不断做大“人才红利”。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红利正在减弱,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抚养比将成为人口抚养比上升的主导力量,这将直接降低人口生产性。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获得更多的劳动人口来分担社会抚养压力。此外,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起点,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更多国际人才。2018年,科技部累计发放了33万份外国人才工作许可,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超过95万。除了引进国际人才,留学生也是国际人才的重要来源。我国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吸引了许多华人华侨及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并引进了大量外国人才来华创业和就业,但“人才赤字”依旧存在。中国一直是技能人才的主要输出国,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员估计,目前有20多万名中国博士生和200多万名中国研究生在OECD组织国家工作,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效益。中国的留学生输出人数一直超过来华留学生人数,这种不均衡也是造成中国“人才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2018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显示,2017至2018学年,有36万多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等院校就读,同期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仅有1.2万人左右。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曾在美国国会作证指出,美国对外国人每发放一个工作签证,就能带动四个美国人的本地就业。如果我国能进一步推动留学产业发展,不仅可以给中国高校带来新的收入,甚至未来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可以很大提升高校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让更多优质国际学生愿意来中国读书,并将其中的优秀人才留在中国创新创业。这将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中国应进一步参与国际人才流动治理,抓住经济发展的“人才红利”,在人才双向流动中找到新平衡。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受到民粹主义、大国单边主义的影响,很多国家对待人口流动的态度变得更谨慎,但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待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普遍持更加积极的态度。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希腊、法国、菲律宾、阿根廷、美国等27个取样国家中,平均有14%的民众对移民人口表示欢迎。然而,在瑞典、英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平均有73%的民众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来本国工作和移民非常欢迎。在全球化4.0时期,人才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巨大“红利”。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全面落实国家移民局发布的12条出入境管理新政策,培养和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利用人才新平衡发掘更多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撒沙

疫情之上,机遇何在 l 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2020

关键发现:寻找机遇之城:城市人才争夺战中部输给西部 ,长三角珠三角多中心化杭州进入人才流动第一阵营,人才供需两旺,吸引力已超过广州。中部三城(武汉、长沙、郑州)的人才吸引力逊于东部沿海城市,也弱于西部城市成都及西安。长三角与珠三角已形成多中心吸纳人才格局。职场年龄焦虑成普遍现象,35岁以后去哪里?成都比杭州更受中年职场人的青睐。寻找机遇之业:互联网人转向生活服务业 ,房地产与通信电子冷热两重天2019年,生活服务业取代金融行业,成为IT互联网人才离职后的首要去处,且多选择自由职业或创业。金融业和房产建筑业分别位列二三位。保险类金融公司成为互联网人转型金融领域的首选。2019年,房地产成为就业压力最大行业。通信电子行业一直处于低就业竞争度情况。疫情下备受关注的医疗医药行业,2019年转行的前三大去处为生活服务业、IT互联网与金融业。预计未来国家将出台更多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医疗医药行业。寻找机遇之所:互联网人才形成新BAT格局 ,拼多多崛起成新黑马设计与运营人才求职压力位居前列,算法人才供不应求。字节跳动强势崛起。2019年,拼多多成为吸纳人才的黑马。这个曾经被称为面向五环外人群的App,却吸引了大量五环内人才加盟。“职场免疫力”受关注:成为“待机青年” ,伺机而动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时代,职场人正多方打造自身职业竞争力。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了职场人的“职场免疫力”意识。职场人开始意识到,建立良好人脉,持续而有效的互动,塑造个人职业品牌,让好机遇主动上门,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长效法则。引言:人才流动,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个人成就职业梦想的路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2019年都是在探索中寻找新生机的一年,2020年初,疫情影响之下,人才流动出现阻滞局面,但我们相信,疫情之上,人才流动与迁徙的大势仍在。多中心人才格局深化,城市群内流动加速,行业与岗位间的跨界求变破圈求生仍将成为2020年的机遇所在。职场人的离与去,背后是产业变迁与机遇变化。脉脉数据研究院基于脉脉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结合问卷调研与专家访谈,形成《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2020》,揭示人才流动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探寻职场机遇的新方向。一、寻找机遇之城:城市人才争夺战新版图1. 人才净流入:深圳第一, 杭州领先北京广州经济重心的变化与人才流动互相影响,正重新塑造中国城市的格局。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座次重排,新的城市被选中。2019年,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和天津,但GDP排名并非就是人才吸引力排名。脉脉平台大数据显示,杭州替代广州,与深圳、上海、北京共同站稳人才流入第一阵营,广州与成都组成第二阵营,其他诸如西安、长沙、郑州、武汉等等新一线城市共同组成第三阵营。人才向一线大都市流入的趋势仍然明显,比较流入数量可见,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处于第三阵营的城市,人口流入量显著低于第一、二阵营。北京优势仍然明显,分析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人才流出目的地前三名可见,北京“掐尖式”吸引人才最为明显,上海、深圳、广州的人才流出目的地中,北京均占有一席之地。广州、深圳与上海的人才与所在城市群的融合更为紧密,长三角的苏州杭州、珠三角的东莞,都有效承接了中心一线城市的人才溢出。而北京周边的城市群的人才承接能力则较弱。离开北京的人才,以南下为主,上海、深圳和杭州成为前三的去处。杭州正毫无疑问成为吸引人才的“机遇之城”。2.东莞就业竞争度超过北上广,杭州人才供需两旺就业竞争度数据根据脉脉平台的求职人数与招聘岗位供需比计算得出。就业竞争度高,意味着找工作的难度也高。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与广州的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41万和40万。与此同时,珠三角城市的就业竞争度高于其他地区,东莞、佛山、广州与深圳的就业竞争度均位居重点城市前十,2019年的诸多国内外事件,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珠三角影响深刻。而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冲击全球供应链,将继续对珠三角产业发展带来压力,影响就业选择。北京的就业竞争度排名前列,在一线城市中最高,也说明北京求职者们所面临的压力。北京近年来严控人口规模,但如何继续保持产业竞争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也成为北京需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达1036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55.4万人。在人口流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杭州就业竞争度远低于许多一二线城市,显示供需两旺的人才流动局面。3.35岁以上离职者,成都比杭州更吸引人“35岁职场人都去哪儿了”是2019年职场人讨论的一个热点, 35岁去哪里发展?脉脉大数据给出答案:有人选择继续奋斗,有人选择回归生活。35岁离职人的主要城市选择,依然是“奋斗城市”北上广深。不过,杭州在35岁职场人的选择城市里并未进入前五,步入而立之年的职场人们,更喜欢生活气氛浓厚的成都。4.2019年,中部三城人才竞争激烈 ,武汉仍是机遇之城中部城市在人才流入上不仅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更落后于西部城市成都和西安。疫情之上,中部的武汉、长沙与郑州三城,在互相竞争的同时,或更须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中部区位优势。中部三城市中,拥有最多一流大学的武汉,正面临来自郑州等城市的挑战,2019年,郑州与人才净流入上小幅领先武汉。不过,综合比较2019年人才流入与就业竞争度情况可见,武汉潜力仍在。2019年,武汉就业竞争度上,低于同属中部的长沙和郑州,也低于西部城市西安、成都与重庆。简而言之,2019年,在武汉找工作的难度,在中西部主要城市中是最低。而2020年,疫情毫无疑问将对武汉的人才引进和保留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但考虑到2019年武汉所积累的发展势能,若能痛定思痛,重新出发,相信仍可迎来新机,保持“机遇之城”的位置。5.城市群人才流动: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多中心格局以中心城市为基础,推动城市群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政策共识。中央层面正力推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主要空间载体,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脉脉数据研究院分析了长三角、泛珠三角(含厦门)、京津冀及中部城市群中主要城市的前三位流入流出目的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圈内城市人才融合显著高于京津冀,区域内城市人才互相流动频密。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正在形成多中心的人才吸纳格局。在传统中心城市上海之外,杭州正成长为人才流动枢纽型城市,苏州等城市也紧随其后。珠三角城市中,位于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东莞,正崛起成为新的人才枢纽。“一个区域多个中心”的人才格局,将会带来更为频密的城市圈城市的竞争与融合,也给寻找新发展机遇的职场人带来更多选择。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大城市群间人才流动并不紧密。长三角城市中,仅有杭州的人才把深圳作为主要目的地,其余城市均以“圈内+北京”流动为主。同样的,珠三角的人才流动也均以区域内城市和北京流动为主,鲜有向长三角流动。中西部城市人才流动则仍以圈外流动为主。唯一的圈内频密流动,发生在成都与重庆之间。6.IT互联网产业继续向二线城市扩展 ,热招研发替代基础技术岗2019年,各城市继续力推互联网等新经济产业,尤以上海最为显著。2018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上海主要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而2019年热招的岗位TOP3则都变成了互联网相关岗位,且以开发等技术岗为主。2019年,以拼多多、小红书、B站等为代表的上海互联网企业,显著推高了上海互联网人才的需求。而二线城市的互联网产业人才需求,也正在向研发等核心岗位倾斜。厦门、珠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招聘的互联网人才中,过去测试、运维等基础技术岗人才需求旺盛,如今对技能要求更高的研发、产品相关岗位人才更为热门。7.上海职场人平均年龄一线城市中最高城市中职场人的年龄,也反映着城市人才的活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北方城市的平均年龄整体偏高,整体上不难发现,年轻的职场人在城市选择上,更倾向于珠三角地区和南方城市。一线城市中,广州、深圳相比北京更受年轻人欢迎,而上海人才的平均年龄在一线城市中最高,甚至高于很多新一线城市。厦门也颇为年轻化,其职场人平均年龄低于许多一二线城市。环境宜人,工作压力小,是很多人选择定居的原因。二、寻找机遇之业:冷热两重天下的行业生存1.重点行业招聘趋势:互联网行业需求逆势抬头脉脉大数据显示,2019年包括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在内的多个行业人才出现流出,而行业趋势交叠疫情影响,则让不同行业的招聘需求开始出现分化趋势。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需求在2020年1月降到了谷底,不过,在疫情造成全面影响的2月份,IT互联网出现了招聘需求的小幅抬头。疫情对所有行业都带来了严重冲击,但也激活了一些在线业务模式的发展空间,在线教育、医疗以及办公协作工具等领域需求看涨,危中有机。而更多行业仍然处于低谷。通信电子行业、金融、教育培训、汽车、房产建筑、文化传媒、医疗医药等行业的招聘需求受疫情影响均处于谷底,但预计不同行业在第二季度将迎来显著的需求分化。2.跨界跳槽如何走:真的都去做保险了?跨圈流动,跨行转型,成为触碰到职业天花板的各行业人才,获得新机遇的路径。疫情下备受关注的医疗医药行业,2019年转行的前三大去处为生活服务业、IT互联网与金融业。预计未来国家将出台更多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医疗医药行业,尤其是提升一线医护岗位的职业吸引力。2019年,生活服务业取代金融行业,成为IT互联网人才离职后的首要去处,金融业和房产建筑业分别位列二三位。不过,细看互联网人去往的生活服务业领域,自由职业或创业占了显著部分。追求更为“自由的状态”,无论是财富自由还是生活自由,成了互联网人们离职的重要原因。对互联网人转行所选的金融业公司进行分析发现,选择人数排名前五的公司,均为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旗下公司。保险行业2019年涌现大量人才需求,互联网人去往保险行业,更多也并非简单卖保险,而是“互联网+保险”的结合。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房地产建筑行业。互联网行业人才去往地产公司时,排名前列的仍是互联网与地产业务相结合的公司。3.房地产就业压力最大行业 ,通信电子与交通物流存机会受到调控政策及需求等多方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在2019年风波不断,就业竞争度也同样高企,位居各类行业中第一。在疫情的影响下,地产行业预料将继续承压。汽车行业同样正在经历变革,2019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国六排放标准实施,造车新势力状况频发,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淘汰和洗牌,这也使得行业人才面临高就业竞争压力。通信电子行业一直处于低就业竞争度情况。许多通信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加青睐于互联网金融等收入更为丰厚行业,一些硬件公司苦于找不到高质量核心研发人才。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曾在媒体表示,我国集成电路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在20万左右,但是只有不足3万人进入集成电路行业从业。预计疫情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展开,5G、智慧物流等将迎来可观增长。把目光更多瞄准“通信电子”、“交通物流”等就业竞争度低的行业,不失为一个转行跳槽的策略。三、寻找机遇之所:职场人的离与去“前天还一起赶项目加班的同事,第二天起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办公室里。” 这些消失者是谁?离开后去向了何方?经济大势、行业变化以及疫情困局,影响着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也敲击着每个人的“饭碗”。岗位供需图谱的变化,揭示职场人的起落,也可以成为职场人们规划职业成长路径的参考。1.设计与运营人才求职压力位居前列 ,算法人才供不应求岗位就业竞争度,受到人才供需情况以及岗位自身技能要求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就业竞争度最高的岗位前两名都是设计师岗,分别为UI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而算法类岗位的就业竞争度最低,行业人才基本仍处于供不应求阶段。相比而言,运营岗被普遍认为是门槛较低的的岗位,这也使得从事运营相关职位的职场人,面临更大的淘汰压力。2.互联网“新BAT”人才格局已定, 金融人才继续破圈2019年,京东也成为了新的人才输出大户,华为、美团点评、滴滴出行和搜狐搜狗等,都是京东人才流向的主要公司。2019年,拼多多也是黑马般的存在。数据显示,拼多多的人才来源前三位都是大厂,分别是腾讯、阿里和京东。这家曾经被媒体视为面向“五环外人群”的公司,如今已吸引了众多五环内的精英人才加盟。不过,互联网行业人才的“圈内流动”特点十分明显,主要企业的人才来源与去向均仍为互联网公司。相比而言,许多传统行业正加速破圈,视数字化转型为出路所在。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有互联网基因的金融公司,仍以互联网公司间流动为主。传统银行中,国有四大行人才主要仍是在金融证券类公司之间流动,而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则“互联网化”了许多,不管是流入还是流出,都有不少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的身影。3.字节跳动加入互联网人才流入的新BAT阵营腾讯和字节跳动成了人才的超级吸纳者。BAT之间的人才流动,近年被字节跳动的强势发展打乱了原有的节奏。脉脉大数据显示,2017年时BAT人才间的流动还是三家之间的“三国演义”。到了2019年,字节跳动已经与AT两家组成新的BAT人才库。而TMD之间,从2018年开始就形成了字节跳动单方面吸纳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两家人才的局面。四、成为待机青年,提升职场免疫力疫情短期影响求职预期与行为,但长期而言,仍需看到疫情之上的诸多趋势变化,提升“职场免疫力”来应对职业发展不确定性。1.求职者调低就业预期,跳槽不涨薪接受度达64%为了解整体就业形势叠加2020年初疫情对求职者态度的影响,脉脉数据研究院在2月中旬以网络问卷形式访问了1054名求职者,并将结果整理成为《2020年2月疫情下的职场人求职态度调查》报告(下称“2月求职态度调查”),此次调查显示,41%的职场人意识到未来一年,找到好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职场人也开始调整“跳槽=涨薪”的求职的预期。64%的职场人表示,未来一年可以接受不涨薪跳槽。这一情况也并非单纯受形势影响而降低薪资预期,更多原因包括部分职场人更重视转换工作带来的长期整体收益,以及对工作稳定性可靠性的考虑多过薪资。另一个可以佐证的投票是,脉脉2月份站内话题的投票中,有七成左右职场人表示,受疫情影响更加青睐“铁饭碗”。2.招聘市场出现分化:如何吸引观望型人才成重点虽然求职者预期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招聘人才的工作变得容易。2月求职态度调查显示,44%的职场人推迟了开始找工作的时间。虽然部分企业的减员会释放出部分人才,但由于显著比例的求职者推迟跳槽,企业的招聘将面临更多压力。不过,推迟跳槽并不代表求职者对新职业机会采取拒绝态度。脉脉平台大数据显示,从2020年2月25日到3月15日的短短20天时间,使用“可以聊”功能的活跃用户数量便增长了1.8倍。“可以聊”是脉脉针对观望机会的人才,所推出的轻意向表达功能。点击“可以聊”意味着该位人才虽然没有主动投递简历,但实则对机会持开放态度。企业需要采用社交互动,长期沟通管理等方式,提升针对这类“待机”人才的获取效率。3.“职场免疫力”意识提升,开启“待机”模式不在危机之下慌忙寻找新机会,而是长期经营个人职业品牌,手有机遇心头不慌。这种被动但不消极,积极自我提升来等待机会到来的“待机”状态将更为常见。脉脉平台大数据显示,自春节以后,脉脉上更新个人主页的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在3月初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个人主页可以理解为个人的职场经历与个人职业品牌,这一行为变化显示,疫情并未封住职场人对“机遇”的期待,反而出于抵御风险等考虑,进一步加强了职场人自我提升的愿望。职场人已经在为机遇的到来做各种准备。脉脉的2月求职态度调查显示,63%的职场人认为人脉能够提升找工作的效率,认为打造个人品牌也可以提升求职效率的占比59%。建立良好人脉,持续而有效的互动,塑造个人职业品牌,让好机遇主动上门,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长效法则。正如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从来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在今天的危机环境下,许多年轻的职场人都很善于利用新的工具,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创新的机会点,在恐惧中发掘’向死而生’的勇气。可能在很多年后,我们会残酷地对自己说,感谢那场新冠肺炎,它把我们逼到了绝境,但也让我们重新发现了新的可能性。”声明1.本报告的数据采集源来自脉脉App,仅为行业趋势分析和研究使用,采集过程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用户隐私。2.报告的样本源受到脉脉的用户规模、分布和行业集中度影响,并不能完整反应所有地域、行业与岗位的状况。3.数据统计周期,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部分调研数据时间截至2020年2月29日。4.部分内容根据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力求但不保证所有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5.数据报告中所有结论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与投资和职业选择等有关行为的直接依据。6.本报告版权归脉脉数据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内容和数据用于商业行为。7.如需引用、刊发或转载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归脉脉数据研究院所有。

对花枪

王辉耀:以人才流动治理创造更多“中国红利”

资料图片:王辉耀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来源:视觉中国)日前,国家移民局通报了在全国范围推广复制促进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2条移民与出入境便利政策有关情况,包括为来华研学、经商、工作的外国人签发长期有效签证和居留许可等内容。移民新政的出台,对推动中国参与全球人才流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表明中国正在从货物流动大国、资本流动大国发展成为人才流动大国,实现更高层次的全球化。与之前的全球化阶段不同,在全球化4.0时期,货物流动已经难以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足够的“红利”,国际人才流动显现出带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人才的贡献。一方面,国际人才流入为美国带来了更多劳动力。外国出生居民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约占17%,为美国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调查显示,去往美国工作的外国人大多在16至40岁之间,大量年轻人口是美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流动为美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之所以能在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多个尖端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离不开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贡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移民人口中,近三分之一拥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其中不乏科技领域的尖端人才。从2000年至2017年间,美国在化学、医药和物理领域曾获得78项诺贝尔奖,其中40%奖项的获奖者为外国出生居民。此外,大量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为美国带来了税收、消费以及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移民为美国贡献了370万至520万个就业岗位,移民不仅没有把美国人的工作“抢”走,反而成为提升就业的重要支撑。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人才流动治理,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华研学、经商、工作,不断做大“人才红利”。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红利正在减弱,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抚养比将成为人口抚养比上升的主导力量,这将直接降低人口生产性。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获得更多的劳动人口来分担社会抚养压力。此外,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起点,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更多国际人才。2018年,科技部累计发放了33万份外国人才工作许可,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超过95万。除了引进国际人才,留学生也是国际人才的重要来源。我国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吸引了许多华人华侨及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并引进了大量外国人才来华创业和就业,但“人才赤字”依旧存在。中国一直是技能人才的主要输出国,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员估计,目前有20多万名中国博士生和200多万名中国研究生在OECD组织国家工作,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效益。中国的留学生输出人数一直超过来华留学生人数,这种不均衡也是造成中国“人才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2018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显示,2017至2018学年,有36万多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等院校就读,同期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仅有1.2万人左右。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曾在美国国会作证指出,美国对外国人每发放一个工作签证,就能带动四个美国人的本地就业。如果我国能进一步推动留学产业发展,不仅可以给中国高校带来新的收入,甚至未来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可以大大提升高校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让更多优质国际学生愿意来中国读书,并将其中的优秀人才留在中国创新创业。这将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中国应进一步参与国际人才流动治理,抓住经济发展的“人才红利”,在人才双向流动中找到新平衡。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受到民粹主义、大国单边主义的影响,很多国家对待人口流动的态度变得更谨慎,但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待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普遍持更加积极的态度。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希腊、法国、菲律宾、阿根廷、美国等27个取样国家中,平均有14%的民众对移民人口表示欢迎。然而,在瑞典、英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平均有73%的民众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来本国工作和移民非常欢迎。在全球化4.0时期,人才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巨大“红利”。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全面落实国家移民局发布的12条出入境管理新政策,培养和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利用人才新平衡发掘更多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来源:北京青年报)

巴斯德

你的岗位有多少人在竞争?这份人才流动报告给你答案

短期疫情与长期人才供需格局的演变,共同影响着中国职场的机遇变迁。此份小报告试图解答这个问题:2020年,中国职场机遇何在?报告试图给雇主与职场人一个跨越圈层的全局视角。疫情之下,职场人与企业面临共同的不确定性。脉脉数据研究院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44%的职场人受疫情影响推迟了找工作的时间,其中认为疫情增加了求职难度的有39%。另一项调查显示,疫情影响下普通职场人们担心自己的生存发展,而老板们则更担心企业和行业的未来。求职计划受阻,企业发展受困,疫情之下,无人能独善其身。疫情之上,该去哪里?如何跳槽转行?人才流动,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个人成就职业梦想的路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2019年都是在探索中寻找新生机的一年,2020年初,疫情影响之下,人才流动出现阻滞局面。疫情之上,人才流动与迁徙的大势仍在。多中心人才格局深化,城市群内流动加速,行业与岗位间的跨界求变破圈求生仍将成为2020年的机遇所在。 城市人才争夺战:多中心趋势正在确立新的人才枢纽城市崛起,城市群经济纵深推进,一线人才的城市选择将日益多样。从2019年城市人才净流入和城市流动数据发现,深圳、杭州、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成为各自区域的人才枢纽。这其中,杭州上升趋势明显。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中部城市郑州、武汉的人才流入量不及西部成都与西安。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群承接了中心一线城市的人才溢出,但北京人才的流出目的地仍以南下为主。 川渝一体两面:吸引力大,竞争度也高注:北森供需指数为求职人数与招聘需求数的比值,以2016年1月为基期,乘以百分点。数据来源: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数据显示,川渝地区人才供需指数领先全国。川渝地区是目前中西部人才流动的亮点区域。衡量人才供需情况的北森供需指数显示,川渝地区最高。这意味着这一地区人才吸引力大,但就业竞争度也高。脉脉大数据平台显示,成都与重庆间人才流动频密,而其他的中西部城市,人才多流向一线城市。 房地产成就业压力最大行业 通信电子与交通物流存机会不要仅把目光锁定在风口上的行业。脉脉大数据显示,房地产建筑业成为求职竞争度最高行业。通信电子行业一直处于低就业竞争度情况。许多通信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加青睐于互联网金融等收入更为丰厚行业,一些硬件公司苦于找不到高质量核心研发人才。 最容易应聘成功的职位:技工保险与商业零售数据来源: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经管、计算机网络与项目管理类岗位求职压力大。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通过分析企业每发放1份Offer所需的简历数量,得到招聘漏斗数据。招聘漏斗数据显示,技工、保险、商业零售等职类招聘录用比更高,而经营管理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类、项目管理类等岗位的应聘压力相对较大。 生活服务业成当下吸纳就业关键脉脉行业间流动大数据显示,跨圈流动,跨行转型,成为触碰到职业天花板的各行业人才,获得新机遇的路径。生活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转行人才”。2019年,生活服务业取代金融行业,成为IT互联网人才离职后的首要去处,金融业和房产建筑业分别位列二三位。疫情下备受关注的医疗医药行业,2019年转行的前三大去处为生活服务业、IT互联网与金融业。 企业招聘的内推渠道价值持续走高 需重视人脉投递脉脉数据研究院调研显示,在各种提升找工作的效率途径中,“结交朋友”、“打造个人形象/品牌”及“多结交HR猎头”最受求职者认可。北森招聘大数据的渠道价值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推荐在所有渠道的转化率中继续领跑。伴随企业雇主品牌、移动投递传播等的持续深入,招聘门户的价值也在2019年持续提升。注:招聘渠道价值指各渠道的简历在面试和录用环节转化率的加权平均数据来源: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脉脉建议,企业可以考虑在第三方平台建立“招聘门户”,以更好地与潜在人才进行持续互动。员工与雇主,如何把握机遇?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表示,从来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在今天的危机环境下,许多年轻的职场人都很善于利用新的工具,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创新的机会点,在恐惧中发掘‘向死而生’的勇气。可能在很多年后,我们会残酷地对自己说,感谢那场新冠肺炎,它把我们逼到了绝境,但也让我们重新发现了新的可能性。职场人:持续性构建个人职场形象不在危机之下慌忙寻找新机会,而是长期经营个人职业品牌,手有机遇心头不慌。这种被动但不消息,积极自我提升来等待机会到来的“待机“状态将更为常见。脉脉平台大数据显示,自春节以后,脉脉上更新个人主页的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在3月初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个人主页可以理解为个人的职场经历与个人职业品牌,这一行为变化显示,疫情并未封住职场人对“机遇”的期待,反而出于抵御风险等考虑,进一步加强了职场人自我提升的愿望。职场人已经在在为机遇的到来做各种准备。职场人与雇主的共同目标:高潜人才数据来源: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通过对九大行业、450+企业一线员工到集团高管全层级的3万+真实员工的能力数据深入分析,描绘出未来能引领组织发展、成为组织领导人(事业部总经理及以上),区别于一般人才的高潜人才画像。如图,能与组织达成同盟,稳定展现出成为高级别管理者的一系列行为特质的高潜人才,即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导人。企业与个体的双赢:注重“未来适配性”企业选人关注实际表现和潜能,兼顾过去和未来,个体在应聘中也应更多着眼于“人岗匹配”,全面展现自己与岗位在过去、现在、未来上的匹配程度。在疫情后企业经历了黑天鹅事件,将在招聘上更加谨慎,强调成本控制和用人风险,如何展现出更强的未来适配性将成为应聘者成功求职的一大关键。积极行动 赢取机遇脉脉大数据显示,从2020年2月25日到3月15日的短短20天时间,使用“可以聊”功能的活跃用户数量便增长了1.8倍。“可以聊”是脉脉针观望机会的人才,所推出的轻意向表达功能。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表示,当收入和个人成长机会两者不能兼得的时候,优先关注个人成长的机会,确保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连续性,不让自己在工作机会寻求上耽误太多的时间。人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工作,并可以专注投入进去”在外部挑战较大时本身就是对个人心理和生活状态稳定的最好的调和剂。无论是否寻求新的工作机会,别浪费时间,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工作,无论是现在的工作还是新的机会,这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