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记者近日在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供热学会年会(2020)上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北方供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面积约131亿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约110亿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约85%。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江亿在做《我国供热行业2020年度发展状况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时介绍,根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广泛取样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底,北方地区城镇供热热源结构为: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占45%,电供暖、燃气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供暖均为3%。其中,2013—2018年,北方供热热源结构中,燃气锅炉增加了7.7个百分点,燃煤锅炉减少了15.5个百分点,热电联产增加了7个百分点。“这是较为明显的热源变化,显示了减煤去煤、清洁供热取得了一定成效。”江亿表示。管网规模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国运营的热水管网为48.8万公里,北方县级和以上城市管网普及率超过90%,是世界上热网最普及的地区。在建筑面积不断增长的趋势下,如何推动清洁供热?江亿认为,热电联产一定是未来的方向。“热电联产具有远高于燃煤锅炉的热效率。在大比例发展风电光电背后,仍需要8—10亿千瓦的火电厂来解决冬季清洁供暖电力不足的问题。北方地区有4—5亿千瓦的火电,利用余热就可以满足供暖基础负荷,再用燃气末端调峰,发展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为主要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低碳能源结构的选择。”他表示。《报告》显示,集中供热是当前的热门投资领域之一。自2015年开始相关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全年供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截至目前,太原、银川、济南、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郑州等北方7个省会城市都已相继研究规划和建设了大型热源管输工程,投资热电联产输热。江亿指出,供热企业相关投资持续增长,是清洁能源改造、低碳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内容,并将成为疫情后新一轮投资拉动领域之一。然而,尽管有大量资本进入供热领域,当前供热行业依然面临亏损问题。数据显示,2018—2019年供暖期,列入统计的企业供热面积31亿平方米,热费收入约775.6亿元,平均供暖费25元/平方米,而投入供热成本为992.71亿元,平均亏损率达22%。江亿分析,低热价和报停户热费收缴率不足等,是供热行业普遍亏损主要原因。这背后是我国供热系统矛盾的二元状况:一方面供热企业要承担保民生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作为企业寻求盈利与持续发展。如何摆脱供热事业严重亏损困局?《报告》指出,我国供热行业面临环保、民生、热源涨价、热价不变等多重压力,需从技术、系统、体制、机制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江亿认为,若供暖单价平均增长20%,并且提高报停收费率和收费标准,同时进一步优化运行,降低热耗和水耗、电耗,将大大缓解供热企业的亏损问题。“供热体制改革将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因此需分离供热企业的二元矛盾,由市场竞争决定价格,涉及民生的供暖补贴直接补到消费者,统一资产的所有权、维护权、运行权,充分发挥资产的盈利性。”江亿指出,供热行业需转变观念,打破垄断,建立多种热源竞争的工作机制,方能发展先进、淘汰落后,促进我国清洁供暖事业更好发展。责编 | 齐琛冏实习生 | 李昕竹本文为《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原创首发,经授权后方可转载,联系方式010—65369458或直接在后台留言。猜你想读9万户,这座南方城市为分户式供暖开了好头智慧供热来了,河北率先探路城镇清洁供热是一场能源消费倒逼供给的革命!关于我们《中国城市能源周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能源报社与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联合出版;是中国城市能源变革产业发展联盟的核心刊物。于2019年3月4日正式创刊,全彩,双周刊,每期4个版面,每周一出版,随《中国能源报》发行。通过行业组织和权威媒体互动的平台连接力、专业的舆论引导力,打造城市与能源的舆论高地,引领城市能源转变走品牌化道路。逐步形成报纸、网站、微信为一体的融媒体新闻载体。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城市能源周刊,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先进光伏材料光伏材料又称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指能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材料。钙钛矿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光伏材料,光电转换效率在短短几年内就由3.8%上升至22.1%,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但其也具有晶体结构不稳定,对湿度、紫外光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敏感等缺点。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仍以实验开发完善为主, 少有几个国内外的公司正在尝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生产及应用。成熟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可以替代现有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而其特有的柔性更拓宽了电池的应用领域。具体应用领域及市场数据详见原文。▼国外研究进展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和工艺日趋完善,商业化生产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交替进行是国外对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市场推进的主流方式。(1)商业应用领域为了尽快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生产,依托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Henry Snaith团队组建的牛津光伏公司(OxfordPV)尝试将钙钛矿电池和硅电池相结合,以渗透现有的商用晶硅太阳能电池,将其集成到大规模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中,取得先机。针对钙钛矿电池在商业生产中面临的成本、寿命等致命性问题,瑞士Solaronix公司做了明显的改善。与牛津光伏公司所开发的商业应用领域类似,澳大利亚GreatCell Solar公司计划建设一个生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示范基地。更多全球企业研发动态详见原文。(2)科学研究领域在2016年举办的MRS(美国材料科学研究学会)国际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研究团队公开了他们的实验进展;自2017年来,多个实验团队取得了瞩目的进展。2017年9月,有报道指出,EPFL的 Michael Grtzel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沉积60nm厚的CuSCN层替代成本高昂的有机空穴传输材料spiro-OMeTAD,制备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0%;通过在CuSCN和金电极之间引入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薄间隔层,使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60℃的全日光照条件下,在最大功率输出点工作1000小时后,仍可保持95%以上的初始效率。更多全球各国科研突破详见原文。▼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在该领域的进展表明,无论是科研院校还是高新技术企业,都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升作为研究热点,并没有明确该材料的商业开发方向,使得我国目前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依然停留在科研领域。(1)商业应用领域总部位于杭州的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2017年生产的面积超过16cm的钙钛矿微组件在美国Newport公司测试,认证效率达到15.24%,刷新了此前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记录。更多国内企业及产品列表详见原文。(2)科学研究领域2017年我国有多个实验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我国研究人员在高开路电压、良好热稳定性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取得了突出进展;我国科学研究人员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积极开发大尺寸太阳能电池组件, 开发新材料以优化生产工艺,这都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多科研进展详情及具体数据详见原文。▼发展趋势及建议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仍以科学研究为主,国内的研究与产业化推进几乎与国外同步展开,并取得了显著进步,甚至某些研究方向居于国际领先。然而,对比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有明显的不同,这也是我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较少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若想未来早日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生产及应用,我国应从商业角度出发来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天津研究院对此提出8条建议。国内外发展差异及具体建议内容详见原文。热电材料热电材料是一种通过固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新能源材料,在特种电源、工业余废热回收、局部精确控温、航空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等领域取得广泛的使用。▼国外发展现状目前,热电材料已经取得产业化,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孵化出一系列专门从事热电材料及其器件研究与生产的企业,包括美国贰陆马洛公司(II- VIMarlow)、 德国TEC微系统公司(TEC Microsystems)、俄国晶体公司(Crystal)、日本松下公司等,更多公司及产品列表详见原文。▼国内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在热电材料的研究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投入到热电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中。除热电材料体系外,国内在新型热电材料的研发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国的热电材料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 现有厂商包括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河南鸿昌电子有限公司、江西纳米克热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香河东方电子有限公司等,具体科研动态及国内公司、产品表详见原文。我国是热电材料的研究和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热电材料的发展强国,总体而言,我国热电材料学术研究要强于产业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热电材料在军事领域、汽车领域和光伏领域的应用。三大领域应用建议详情详见原文。原文出处:前沿材料
南通市地方热电联产企业发电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0 年 5 月份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南通市政府网站的公开报告,即《南通电网调度信息披露》,数据是其中表一的“地方热电联产企业发电情况”。报告每月发布一次的,为撰写本系列数据分析报告,收集了自2014年1月以来每月的数据。一、总体分析本月统计数据共有 18 家热电联产企业,具体见下表:便于直观地展示上网电量、负荷率的同比、环比等变化,做了图1、图2:图 1: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5月上网电量与负荷率的时间趋势图 2:2020 年 5 月上网电量、利用小时和负荷率的同比、环比从图2可以看出,上网电量为 21846.0万 kWh,同比增长29.41%,环比下降0.91%。利用小时为 9981.2小时,同比增长21.93%,环比增长 6.33%。平均负荷率为75%,同比增长 21.93%,环比增长2.9%。本月热电联产企业为 18 家,上月热电联产企业也为18家,去年同期也为18家。根据图1可以看出,本月的负荷率已经超过2015年3月份的高峰,而上网电量虽然处于2014年1月以来较高水平,但较上月有下降趋势,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二、 上网电量分析为了较为明显地看出本月上网电量排名前5的详细情况以及占比,做了图3、图4、图5:图 3:上网电量排名前五及所占份额上网电量排名前五的企业是洋口热电厂、南通美亚热电厂、海迅理昂电厂、如东秸秆热电、如东协鑫环保热电。这五家企业所占的发电量约占整个所统计厂站的发电量的50%。图 4:上网电量的同比前五图 5:上网电量的环比前五上网电量同比增加较多的五个企业是如皋大唐电厂、如皋垃圾热电、启东天楹电厂、鑫源热电厂、如东协鑫环保热电。其中如皋大唐电厂和如皋垃圾热电的同比增长较为迅猛,分别高达363.48%、299%,是其他企业的好几倍。上网电量环比增加较多的五个企业是如东秸秆热电、联海生物电厂、如皋垃圾热电、海安天楹电厂、海安华新热电。其中如东秸秆热电的增长高达 60.33%,相对于其他企业增长的幅度较大。针对增长较为迅猛的如皋大唐电厂做进一步地分析,做了图6:图6:如皋大唐电厂历年的上网电量与负荷率的时间趋势从图6中明显地看出从2017年至2020年整个上网电量和负荷率都处在增长状态,因而如皋大唐电厂较其他企业同比增长较为迅猛属于正常。三、 负荷率分析相对于利用时间,对负荷率的数据进行分析更有价值。因为满负荷利用时间相同,所以分析负荷率和分析利用时间得出的结论相同。 为了较为清晰地反映负荷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做了图7:图 7: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负荷率的时间趋势负荷率是热电企业利用时间相对于总时间的比率,五月份为 31 天,满负荷利用小时为 744 小时。统计的 18 家热电联产企业累计利用小时为 9981.2 小时 ,18家企业满负荷累计可利用小时为 17856,平均负荷率为 75.0%。去年同期有 18 家企业,累计利用小时为 8186小时 ,平均负荷率为 61.13%, 因此本月同比平均负荷率增长了 21.93%。上月有 18 家企业,累计利用小时为 9387.2小时 ,平均负荷率为 72.4%,因此本月环比增长了 2.90%。从图7中的负荷率增长趋势,本月依然在增长并超过了2014年至今的高峰值,成功地创下新的高峰,根据此趋势,预计下月可能继续增长。但是结合图1,本月的上网电量却处于下降趋势,说明这其中还是存在问题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为了更好分析本月负荷率以及其同比、环比排名靠前的企业,做了图8、图9、图10:图 8:负荷率前五排名从图8中可以看出,负荷率最高五家企业是如东秸秆热电、鑫源热电厂、洋口热电厂、南通美亚热电厂、海迅理昂电厂。负荷率最高两个企业分别是如东秸秆热电为91.56%、鑫源热电厂为 86.71%。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本月负荷率均超过83%,这表明企业对时间的利用率在不断地提升。图 9:负荷率同比增长前五排名图 10:负荷率环比增长前五排名从图9中可以看出,负荷率同比增长较多的五家企业是如皋垃圾热电、鑫源热电厂、如皋大唐电厂、如东协鑫环保热电、南通美亚热电厂,其中除南通美亚热电厂外,均为上月同比排名前五的企业,增长率最高的是如皋垃圾热电高达 256.46%,远远超过其他企业。从图10中可以看出,负荷率环比增加较多的有五家企业分别是如东秸秆热电、常安电厂、联海生物电厂、南通美亚热电厂、如皋垃圾热电,其中增长最高的是如东秸秆热电。为进一步探究如皋垃圾热电的突出成绩,做了图11:图 11:如皋垃圾热电厂站2019年至今的上网电量以及负荷率从图1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上网电量以及负荷率去年同期如皋垃圾热电厂正处于低谷期,自2019年6月份开始恢复增长状态。因此,负荷率的同比远远领先其他企业。分析意见本月中的负荷率已经超过了2014年1月至今的水平,再创新高,充分说明各个热电企业正在开足马力,推动2020年南通GDP的增长。经过对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发现其中有多家企业,如:如皋垃圾热电厂、如皋大唐电厂等,都从2019年开始分别从上网电量以及负荷率整体呈升趋势,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后期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掘出这样的企业。经过对多次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每个月的上网电量、负荷率排名靠前的企业都有所变化,这说明各个企业在积极竞争,这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报告撰写日期:2020 年 7月 24 日
欧美热电联产供热发展概况及国内行业发展趋势(附报告目录)1、国外热电联产供热发展概况由于热电联产是一个流程实现电能和热能同时生产的先进能源利用形式,与热电分产相比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提高供热质量、便于综合利用、改善城市形象、减少安全事故等优点,使能量得到梯级利用,减少能源损失,能量总利用率可以达到 80%以上,因此在世界各国都得到大力提倡,特别是在经历了上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后,热电联产受到了西方国家的重视,从而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热电联产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都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做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热电联行业全景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1)美国据美国能源部数据统计,截至 2018 年底,美国热电联产总装机 8,109.44 万千瓦,发电量占比达到 19.43%。从 2000 年到 2018 年,美国热电联产规模增长为57.37%,装机容量从 5,153.25 万千瓦增加到 8,109.44 万千瓦,发电站数量达到 5,637座。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达到 5,803.89 万千瓦,占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的 71.57%;天然气项目占热电联产总数量的 68.38%。(2)欧洲2018 年 6 月,欧洲热电联产促进协会(COGEN Europe)发表了一份题为《热电联产在欧洲未来能源系统中的作用》的报告,介绍了欧洲热电联产至 2050 年的发展蓝图。热电联产目前为欧洲提供了 11%的电力和 15%的热能,为欧盟 21%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 14%的能源效率目标作出了贡献;到 2030 年,热电联产将为欧洲提供 20%的电力和 25%的热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热电联产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将为欧盟23%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 18%的能源效率目标作出贡献;到 2050 年,欧盟预计将热电联产在整体发电量占比中提升一倍,并把热电联产行业作为能源发展中的重中之重。2、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发展历程热电联产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普华有策(1)热电联产的兴起和发展时期我国的热电联产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 156 个建设项目,就包括北京、西安、吉林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这一时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当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但由于工业热负荷误差较大,热电厂投产后热负荷很长时间上不来,致使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热电厂选了抽凝机组,以保证供汽供电;我国新投产 6,000 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 20%,仅次于苏联,居世界第二位。(2)1971 年至 1980 年,自备热电厂建设增加1971 年至 1975 年,由于中央政府和其他影响,工业布局分散,没有中长期的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因而制定热电厂的发展规划没有基础,只能在短期计划中做些安排。1976 年至 1980 年,仍然没有相对稳定的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后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较快,热电厂建设开始增加,投产供热机组 97.5 万千瓦,占新增火电装机 6.8%。投产供热机组中,公用的供热机组只占 23%,该阶段以工业企业自备热电厂为主,仅满足本厂生产用蒸汽和建筑采暖的需要。(3) 1981 年至 2005 年,热电联产行业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下,我国热电联产业务得以快速发展。1981 年以后,中央提出到 2000 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提高到小康水平的宏伟战略目标,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方针,在节约能源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中设置了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了节能办公会议制度,国家计委在计划安排上专列了“重大节能措施”投资,支持热电厂项目建设。1981 年至 1990 年,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节能公司共参与节能基建热电项目 291 个,总容量 688 万千瓦(其中小热电 221 万千瓦),总投资 91.6 亿元,其中节约基建投资52.6 亿元。由于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1990 年至 2010 年期间,很多城市和县镇均编制有热力规划,将热电建设纳入长期发展计划,有的城市在市区周边和开发区已建起十多个热电厂,形成当地重要的热能动力供应系统。同时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并且出现私营企业家看好热电联产行业并投资建设热电厂。在此期间,国家出台的政策对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1998 年《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出台之前,热电联产工作出现阶段性进展缓慢的局面,该规定发布之后,克服了发展中的障碍,热电联产工作再次加快发展,1999 年和 2000年都分别比上一年有较大的增长。2000 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进一步对《若干规定》加以补充和修订,联合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对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问题做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具体规定,到 2001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比 2000 年的增长高达 32%,其后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4)2006 年至今,热电联产行业注重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十一五以来,国家在火电领域执行“上大压小”的行业政策,也即在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少排放机组的同时,相应关停一部分小火电机组,引导了我国煤电行业新建超临界、超超临界等大机组的热潮。我国燃煤发电技术不断创新,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广泛应用,60 万千瓦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世界首台 60 万千瓦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5 万千瓦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10 万吨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示范项目建成。根据美国发展中心(Center forAmerican Progress)2017 年 5 月发布的报告,其所列的中美各自前 100 位的最高效煤电厂名单中,美国前 100 所最高效燃煤电厂建于 1967 年至 2012 年之间,而中国的则建于 2006 年至 2015 年之间。中国这 100 所电厂里有 90 所是超超临界参数的,而美国只有 1 所是超超临界的。我国热电联产行业主要以煤炭为原料,热电联产技术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均入选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随着城市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热力需求不断增加,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稳步发展,总装机容量不断增长,截至“十二五”期末规模以上热电联产机组容量在火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达 37.04%左右,装机容量及增速均已处于世界 领先水平。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和工业园区供热已形成“以燃煤热电联产和大型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分散燃煤锅炉和其它清洁(或可再生)能源供热为辅”的供热格局。在三北等采暖地区,热电厂通过新建或技术改造,20 万、30 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成为了城市集中供热的主力军;在工业园区供热方面,由于电力相关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加之政府行业政策引导和环保政策的加强,匹配下游热用户需求、调峰方便的中小机组也在向高参数方向发展。在高参数意味着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热电厂清洁环保方面的要求,要求新建燃煤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现役机组要确保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需求,改造范围内的项目按照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3、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发展趋势A. 热电联产机组将继续以燃煤机组为主虽然美国、欧洲热电联产的原料以天然气为主,但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是一个煤多油气少的国家,这也决定了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以煤电为主,燃煤发电无论是在装机结构、还是发电量结构中均居于首位,2018 年全国煤电装机及发电量规模占比分别为 53%、63.7%。未来一个时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电的主体地位不会变,煤电行业的高效化和节能减排技术成为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由于煤相对于天然气的价格低和供应来源稳定等优势,国家政策明确规定,要增加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而高参数、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又是最清洁、最高效的燃煤发电生产方式,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蒸汽的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北方供暖地区热电联产机组将继续以燃煤机组为主。B. 无论是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蒸汽的热电联产机组,还是三北采暖地区的热电联产机组,从地域限制、能耗和环保成本来看,中小型热电联产机组具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家发改委官网上对《关于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关解读文章,目前我国(特别是“三北采暖地区”)大型抽凝式热电机组或兼顾供热的纯凝发电机组占比过高,供热期间存在系统调峰压力大、系统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差等问题。为此,《热电联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燃煤抽凝式热电联产项目应在国家依据总量控制制定的建设规划内核准;规划新建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应符合在电力空间、供热负荷、采暖期热电比和纳入电力建设规划等方面的约束条件。对于系统调峰困难地区,严格控制现役纯凝机组供热改造。地域方面,大型燃煤电厂一般建在坑口、港口和电负荷中心,受供热半径限制,供汽一般在15公里半径内,供热水在40公里以内。而绝大多数有供热需求的工业园区、居民采暖不可能靠近大型燃煤电厂周边。装机形式及能耗方面,大型燃煤电厂以发电为主,采用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例如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的凝(抽)汽式火电机组,锅炉采用2,000蒸吨/小时以上的煤粉炉。而热电站以供热为主,一般采用中小型背压机组和较高参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背压机组避免了高达50%以上的冷端热损失,所以能耗远低于大型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环保性能好,一般炉内脱硫脱硝效率较高,因而具备环保处理成本低和高可靠性的优势。热电站是为了解决供热(暖)而建设的,以热定电,供热与供电消耗煤炭的比例一般在500%以上(即热电比),一般装机都比较小就可以满足供热(暖)需求。大型燃煤电厂以发电为主,改造用于供热,热电比一般在30%以下,这么多的煤炭消耗不是为了供热(暖)而是为了发电,若把厂建在人口聚集的城市周边和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就会造成巨大的环保压力。因此,3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燃煤机组不是热电联产行业的发展主流,中小型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具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C. 热电联产机组也在向高参数方向发展由于热能不可能全部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的品位低于机械能和电能,从能源梯级利用原理出发煤电行业应尽可能提高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这也是近来我国鼓励煤电行业新建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机组不断提高发电效率的原因之一。热电联产机组的经济效益方面,浙江省 2019 年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的非省统调热电联产发电机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 0.5058 元,即不含税价格 0.4476 元/kwh(按 13%增值税率计算);据此可计算得 1GJ 热当量的电力销售收入为 124.33 元。而新中港 2019 年售热单价平均为 179.34 元/吨(不含税),折合为 60.79 元/GJ(不含税),远低于电力的 124.33 元/GJ。因此,在保证供热,并符合排放标准、维持较高热效率的前提下,应尽量多发电,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电力相关装备产业、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及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中小功率、高参数、高转速、高效率背压式汽轮机技术的成熟,中小容量的超高压、亚临界及以上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成熟,以及配套热泵技术、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成熟和普及化等等,为中小型热电联产企业采用高参数机组提供了技术可行性。目录第一章 热电联产行业发展综述第一节 热电联产行业概述第二节 工作原理一、溴化锂吸收式二、溴化锂的利用三、先发电式四、后发电式第三节 热电联产的节能分析一、热电联产节能的机理二、界定指标的数学模型三、热电联产的节能条件四、计算结果分析五、供电(发电)标准耗煤率第四节 热电联产行业上下游及其关联性一、热电联产工作流程分析1、燃料煤流程2、空气及燃气流程3、水及蒸汽流程4、电气系统流程二、热电联产上游成本及影响分析1、燃料成本2、水费3、电费4、设备折旧费三、成本对热电联产行业的影响1、成本预测2、成本计划3、成本控制4、成本核算5、成本分析6、成本考核四、热电联产下游发展及其影响分析1、热电联产下游用户发展分析2、下游用户发展对热电联产行业的影响第二章 热电联产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第一节 热电联产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第三章 国际热电联产所属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热电联产市场总体情况分析一、全球热电联产行业的发展特点二、全球热电联产市场结构三、全球热电联产所属行业发展分析四、全球热电联产行业竞争格局五、全球热电联产市场区域分布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分析一、欧洲1、欧洲热电联产行业发展概况2、欧洲热电联产市场规模分析3、欧洲热电联产行业优惠政策4、欧洲热电联产行业发展前景二、美国1、美国热电联产行业发展概况2、美国热电联产市场规模分析3、美国热电联产行业优惠政策4、美国热电联产行业发展前景三、日本1、日本热电联产行业发展特点2、日本热电联产行业发展情况3、日本热电联产行业发展政策4、日本热电联产行业发展前景四、其他国家地区1、韩国2、巴西3、印度4、澳大利亚第三节 世界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一、热电联产推广范围逐渐普遍化二、因地制宜,热电联产的机组出现大型化三、热电联产使用的洁净煤技术高新化四、热电联产的节能技术系统化五、热电联产的热能消费计量化六、热电联产使用燃料清洁化七、热电联产的能源系统新型化八、热电联产的投资经营市场化第四章 我国热电联产行业运行现状分析第一节 我国热电联产所属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发展阶段二、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发展总体概况三、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发展特点分析四、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商业模式分析第二节 热电联产所属行业发展现状一、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现状1、城市蒸汽集中供热能力2、城市蒸汽集中供热总量3、城市热水集中供热能力4、城市热水集中供热总量二、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分析三、热电联产新建项目统计第三节 热电联产市场情况分析一、全行业面临经营困境二、目前国内热电企业的政策支持三、热电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第四节 热电联产成本及价格分析一、热电联产成本分摊1、热电联产成本项目2、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方法二、热电联产电力价格1、电价市场化进程2、热电联产上网电价三、热电联产热力价格1、热力定价机制2、热力价格走势第五章 我国热电联产行业整体运行分析第一节 中国热电联产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第二节 我国热电联产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一、我国热电联产行业供给情况1、我国热电联产行业供给结构分析2、我国热电联产重点企业供给情况二、我国热电联产行业需求情况1、我国热电联产客户结构分析2、我国热电联产行业需求特点三、我国热电联产行业供需平衡分析第三节 我国热电发展情况一、我国热力发展分析1、我国热力消费量分析2、我国热力供应量分析3、我国热力行业市场发展二、我国电力发展分析1、我国电力消费量分析2、我国发电量分析3、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发展三、我国热电联产占热电行业结构分析第六章 中国热电联产行业主要设备市场分析第一节 燃煤锅炉市场分析一、燃煤锅炉市场规模分析二、燃煤锅炉主要生产企业三、燃煤锅炉发展动向分析第二节 余热锅炉市场分析一、余热锅炉市场规模分析二、余热锅炉主要生产企业三、余热锅炉市场前景分析第三节 背压式汽轮机市场分析一、背压式汽轮机应用现状分析二、背压式汽轮机主要生产企业三、背压式汽轮机市场前景分析第四节 余热溴冷机市场分析一、余热溴冷机发展规模分析二、余热溴冷机主要生产企业三、余热溴冷机市场前景分析第七章 中国热电联产行业相关技术分析第一节 生物质热电联产发展分析一、生物质热电联产发展概述二、生物质热电联产中的生物质转化技术1、直接燃烧技术2、气化技术3、直接燃烧技术与气化技术的商业化程度三、不同原动机的综合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1、有机朗肯循环2、斯特林发动机3、熵循环、热空气透平四、欧洲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发展状况1、芬兰2、瑞典3、丹麦第二节 应用热电联产实现节能和碳减排一、应用热电联产实现节能和碳减排概述二、研究方法1、热电联产设备的技术参数2、成本估算3、数据输入4、基准价格5、热电联产设备的成本6、其他费用三、结果与讨论1、热电联产的技术潜能2、敏感性分析3、内部收益率4、能源价格5、较低的投资成本及经济规模6、燃气涡轮机更高的效率7、运行时间8、蒸汽需求量的增加9、折旧表10、碳减排和简单投资回收期的成本效益11、政策影响四、研究结论第三节 制浆工业热电联产发展一、造纸企业对热电需求二、纸厂热电联产能源原理三、中国造纸工业的热电联产发展前景四、制浆工业热电联产发展建议第八章 中国热电联产行业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第一节 我国热电联产行业集中供热总体分析一、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回顾二、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1、我国热力消费市场发展现状2、我国热电联产市场发展现状3、我国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三、我国的热电联产市场潜力四、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面临的障碍1、体制障碍2、政策障碍3、资金障碍4、技术障碍五、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二节 民用建筑集中供热分析一、民用建筑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1、城镇建筑面积建设规模2、城镇建筑供热面积规模3、城镇热力管道建设情况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分析1、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概况2、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分布三、东北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情况1、东北热电厂供热设备容量2、东北热电厂供热总量情况3、东北民用建筑集中供热规划四、华北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情况1、华北热电厂供热设备容量2、华北热电厂供热总量情况3、华北民用建筑集中供热规划五、西北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情况1、西北热电厂供热设备容量2、西北热电厂供热总量情况第三节 工业用户集中供热分析一、工业用户集中供热现状二、安徽工业用户集中供热分析1、安徽热电厂供热能力2、安徽热电厂供热总量3、安徽工业用户集中供热规划三、山东工业用户集中供热分析1、山东热电厂供热能力2、山东热电厂供热总量3、山东工业用户集中供热规划四、浙江工业用户集中供热分析1、浙江热电厂供热能力2、浙江工业用户集中供热规划第九章 中国工业企业自建热电厂分析第一节 石油工业热电厂建设分析一、石油工业热电需求分析二、中石油热电厂建设情况1、中石油热电装机规模2、中石油热电装机规划三、中石化热电厂建设情况1、中石化热电装机规模2、中石化热电装机规划第二节 化学工业热电厂建设分析一、化学工业热电需求分析二、重点行业热电装机情况1、化肥行业热电装机情况2、盐化工行业热电装机情况三、化学工业热电装机规划第三节 轻工工业热电厂建设分析一、轻工工业热电需求分析二、造纸工业热电装机规模三、造纸工业热电装机规划第四节 有色冶金工业热电厂建设分析一、有色冶金工业热电需求分析二、铝冶炼工业热电装机规模三、铝冶炼工业热电装机规划第十章 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热电联产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现有企业间竞争2、潜在进入者分析3、替代品威胁分析4、供应商议价能力5、客户议价能力二、热电联产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1、不同地域企业竞争格局2、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格局3、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格局三、热电联产行业集中度分析四、热电联产行业SWOT分析1、热电联产行业优势分析2、热电联产行业劣势分析3、热电联产行业机会分析4、热电联产行业威胁分析第二节 热电联产市场竞争策略分析第十一章 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第一节 中国热电联产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一、热电联产企业主要类型二、热电联产企业资本运作分析三、热电联产企业创新及品牌建设四、热电联产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第二节 中国领先热电联产企业经营形势分析一、A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运营状况4、企业经营状况SWOT分析5、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二、B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供给结构分析3、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6、企业运营能力分析7、企业成长能力分析三、C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3、企业主要特点分析4、企业财务指标分析5、企业经营优势分析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三节 热电联产设备领先企业经营分析一、A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要产品分析3、企业科技创新分析4、企业经营优势分析5、企业科研开发分析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二、B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要产品分析3、企业人员团队分析4、企业财务指标分析5、企业科研发展分析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三、C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主要产品分析3、企业经营成绩分析4、企业财务指标分析5、企业技术优势分析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第十二章 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第一节 2020-2025年热电联产市场发展前景一、2020-2025年热电联产市场发展潜力1、节约能源工作的需要2、能源结构调整的机遇3、环境保护的要求4、工业需求量大5、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热迅速增加6、农村小热电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7、政府大力支持二、2020-2025年热电联产市场发展前景展望三、2020-2025年热电联产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第二节 2020-2025年热电联产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一、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发展趋势1、产业发展规模多元化2、能源利用技术多元化二、2020-2025年热电联产市场规模预测1、热电联产行业市场容量预测2、热电联产所属行业市场规模预测三、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应用趋势预测四、2020-2025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1、工业集中供热发展前景预测2、民用建筑集中供热发展前景预测第三节 2020-2025年中国热电联产行业供需预测一、2020-2025年中国热电联产行业供给预测二、2020-2025年中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预测三、2020-2025年中国热电联产新建项目预测四、2020-2025年中国热电联产行业供需平衡预测五、2020-2025年中国热电联产行业企业数量预测六、2020-2025年中国热电联产行业资产规模预测第十三章 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第一节 热电联产行业投资特性分析一、热电联产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二、热电联产行业盈利因素分析三、热电联产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第二节 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有利因素二、不利因素第三节 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投资机会一、重点区域投资机会二、热电联产行业投资机遇第四节 2020-2025年热电联产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来源:格隆汇机构:兴业证券投资要点 现金流,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阿喀琉斯之踵。2019 年 7 月 31 日, *ST 凯迪发布公告, 公司逾期债务共计 161.66 亿元。我们复盘公司发展历程后发现,公司扩张战略(大 量投资支出)+项目运营情况不理想(经营现金流恶化),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受限后,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走向违约的结局。我们搭建的 30MW 生物质直燃发 电项目模型显示,生物质直燃发电商业模式存在较大现金流压力: 超 40%的燃料成本/收入情况下,燃料供应稳定性以及价格波动显著影响现金 流(*ST 凯迪燃料成本/收入从 2015 年的 43%攀升至 2018 年的 68%,拖累项 目利润及现金流); 电价补贴形成的应收账款规模大且返还时间存不确定性(项目模型中,运营 初期净利润约2,000万元/年,但电价补贴带来新增应收账款约5,400万元/年)。 从敏感性分析来看,直燃发电项目现金流对生物质燃料价格敏感度高,即燃 料成本提升 15%,项目运营前两年经营现金流/净利润从-17%下滑至-68%,经 营现金流从-687 万元下滑至-1,898 万元。考虑到生物质燃料“入厂-堆放-掺配” 过程的复杂性及非标准化特性,若没有高效的管理和丰富的项目经验,项目 现金流和盈利能力难以保持稳定。 热电联产消除行业痛点,用热需求及原料管理共同决定项目运营质量。因行业内 类似*ST 凯迪现金流压力导致公司经营困难等问题大量存在,2016 年 1 月,国家 发改委在《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鼓励农林生物质发电全面转向分布式 热电联产,推进新建热电联产项目,对原有纯发电项目进行热电联产改造,为县 城、大乡镇供暖及为工业园区供热。相比于直燃发电,热电联产供热业务收入可 填补部分电价补贴带来的应收账款,现金流压力大幅缓解: 对比相同参数下生物质热电联产及直燃发电项目财务模型,热电联产项目由 于热效率更高,营业收入规模较直燃发电高出约 12%。虽然净利率水平并无 明显提升(项目初期净利率约 15%-17%),但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运营前两年 经营现金流/净利润为 27%,相比直燃发电的-17%现金流得到大幅改善。 与生物质直燃发电相比,热电联产项目对于项目选择要求更高,主要是因为 除去燃料管理单一因素外,下游用热需求增长及稳定性等因素也将决定项目 运营质量。我们搭建的模型显示,1)如燃料成本上升 15%,项目前两年经营 现金流将从 1,253 万元下滑至-33 万元;2)如热负荷下滑 15%,项目前两年 经营现金流从 1,253 万元下滑至 1,084 万元。 符合能源结构转型背景,农林生物质能利用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我国生物质资 源储量丰富,可作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约 4.6 亿吨/年的标准煤(其中农林废弃 物资源量折算后约 4 亿吨/年标煤),2017 年生物质发电中农林生物质发电机组约 700 万千瓦,年发电量约 397 亿千瓦时(1,160 万吨标煤),利用量仅占农林生物质 资源量的 2.9%。我们统计发现,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分布与大气污染所在地存在 一定匹配关系,发展生物质有助于减少北方地区雾霾污染,通过生物质发电或热 电联产集中燃烧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建议关注:1)长青集团:满城项目投产大幅改善公司业绩(19H1 增速+208%), 19 年 9 月鄄城项目正式转入商业运营,在建的茂名、曲江、雄县等 11 个热电联产 项目有序推进中,在建项目陆续投产将显著增厚公司业绩。2)联美控股:公司立 足供热核心业务,领域涵盖城市集中供暖及工业供暖,现金充足支撑外延扩张, 供热面积稳步增长,同时公司精细化管理及规模化效应使得盈利远高于行业其他 公司。 风险提示: 生物质电价下调、补贴回款不及预期、燃料价格波动风险、天然气价格大 幅下行、*ST 凯迪如终止上市引发股价大幅波动风险
第一章 行业概况电力行业(Electric Power) 主要应用于生活办公、高耗能行业等传统领域以及目前兴起的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火电为电能的主要获取方式,而随着资源的枯竭以及社会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可再生及新能源发电的占比正在越来高。从发电到用电中间需要经过输电、变电、配电,完全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掌控,整个过程都牵涉到了电力设备行业,两大电网是电力唯一的收购者和出售者,而电价则由发改委进行行政审批,发电侧和售电侧的电价无法由市场决定,整个电力行业处于一种垄断经济状态,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如何,主要取决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以及电能替代的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电力行业包括发电和供电两个子行业,其中发电行业又可细分为火力发电(火电)、水力发电(水电)、核力发电(核电)和其他电力生产(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图 电力行业产业链电力行业主要包括5个生产环节:1) 发电,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2) 输电,包括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3) 变电;4) 配电;5) 用电,包括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用电负荷的控制,以及将这5个环节所存在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电力系统。此外,还包括规划、勘测设计和施工等电力基本建设,电力科学技术研究和电力机械设备制造。图 电力行业产业链及环节分布图 主要发电方式及优缺点中国电力的上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区域,而主要用电方分布在东部区域,不同的资源秉性,决定了最具优势的发电方式,而因为这种资源分布特点及优势,加上社会对环保等问题的关注,使就近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电力供需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缺电的情况将依然存在,煤电衔接、电价改革、电源与电网的协调等仍是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由于行业发展临近拐点,电源建设应选择符合国家政策支持范围的项目,电网领域的投资价值则逐渐显现。电力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1984年底,到1985年底,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机组已达3094万千瓦,单机容量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已开始运行;在电站大机组上,安装了一些自动安全监测装置。发电量只有43.1亿度。有些电站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分部监控;在电网中,到1949年全国发电设备容量为185万千瓦,比较普遍采用了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并采用了载波、微波、特高频等多样化通讯手段。但增长速度缓慢。中国电力行业实行了水电、火电并举的方针。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2.1.1 电力产业链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为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图 电力行业与电力消费产业链上游发电行业包括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国家电投;“四小豪门”发电集团:国投集团、神华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广核,以及众多的地方性发电企业。中游输配电行业形成寡头垄断格局,中国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两家公司占了94%的输电线路。下游用电按行业分为六种,分别是工业用电、商业用电、住宅(居民)用电、排灌用电、非工业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不同的用电类别执行不同的电价。图 电力行业产业链及价格链构成 产业链上游及趋势1) 火电发展趋缓重点是节能减排和成本控制。目前中国电力供给结构中,火电占比最大,其次是水电。水电和核电的比例虽有所提高,但仍然占比较小,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2015-2019年,全国电力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其中,水电和火电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核电增长平稳,主要原因是中央陆续出台政策带动火电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工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电力的发展重心放到调整电源结构和技术升级上。图 2019年中国电力供给结构2) 水电资源开发基本完毕,开发成本上升,行业发展空间被压缩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他们具有可持续利用和环保的特性,其中水电是目前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水电开发面临的生态环保压力较大,因为水电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会有一定影响,造成生物生存环境、植被和地貌的改变,因此要对水电项目周围的居民进行移民安置。3) 核电迎来发展良机国内电力供需结构调整,传统火电被去产能化,水电高速成长期已过,部分地区在用电高峰期出现供给偏紧的情况,核电是电力行业在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下大基建政策的最好发力点之一。同时核电技术作为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相对于传统电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产业链中游及趋势网包含变电、输电、配电三个单元,它的任务是输送与分配电能,改变电压。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能源资源转换利用的枢纽和基础平台,在适应和引领电气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能源生产环节看,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客观上需要大幅提高电网大规模、远距离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 从终端消费环节看,随着电动汽车、电加热、电采暖、冷热电多能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等各种能源利用方式蓬勃发展,对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能力和灵活性、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图 核电产业链2.1.2 商业模式 火电企业商业模式在电力体制改革前,火力发电企业作为整个发输配售一体化垄断经营的电力企业的一个部分存在,其商业模式主要表现为一个电力生产车间、资产管理单位﹑成本中心。,研究认为,火电企业是典型的资产集中的 MED(维护Maintenance,维修Repair,运行Operation)型企业,信息化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提高效率),优化经营(优化调度,组合效益),实现管理规范化、创新和效率平衡,提升企业价值。电力体制改革后,火电环节从电力企业中分离出来,将生产的电力卖给电网企业。理论上,火电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层面的火电企业应该与一般工业企业本质上没有差异,比如在满足顾客需要比如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通过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实现利润最大化。国外虽然揭示了电力市场条件下火电企业的一些特殊性,比如日前市场火电容里抑制的投机行为,长期市场减少投资提高火电利用小时和单位容量利润的对策等,但是﹐总体上仍然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加接近市场竞争行业企业的运营模式。当前我国火电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安全生产行为。电力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其安全生产保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第二个方面是员工负责行为。火电企因为其国有企业的背景,企业员工基数较大,且员工收入水平一直维持在所在地的中上游水平,维持员工收入水平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一直都是火电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第三个方面是预算指标讨价还价行为。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外部环境,火电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转变经营理念,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并选择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和预算指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图 火电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图 风电产业链概览目前,国内风电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严格控制项目造价和运营成本,获得所属风电标杆价区的上网电价收入。由于风电设备价格趋于稳定且透明,所以风电发电利用小时数成为影响项目收益最关键的指标。但是,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问题却又导致大量的弃风限电问题,风电项目单纯依靠电量上网难以保证合理的收益水平。图 国内主要风电企业及比重 水电商业模式一般水电开发具有初期投资巨大、建设周期漫长、以贷款资金为主的高杠杆、运行成本低、投资回收期长、强大的现金流等特点,水电站建成投入后其营运就相对简单。水电站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发电量(机组利用率)、电量结构(丰枯峰谷之间的分布)及上网价格,作为公共事业上网价格虽然近年有不断上涨的趋势但总体上仍受严格管制,而机组利用率及电量结构基本靠天吃饭,但对那些具有年或多年调节能力的梯度水电可以经过有效调度不仅能够提高机组利用率而且能够在电力紧张电价较高的枯期分配更多的电量,这类水电站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澜沧江上具有调节能力的小湾电站投入运营后就给下游的漫湾、大朝山和景洪电站带来巨大的补偿调节效益。图 水电公司商业模式 光伏发电商业模式包括大型地面光伏发电商业模式和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商业模式,国际上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所采用的激励政策或商业模式目前有3种:“上网电价”(Feed-in Tariff, FIT)政策,“净电量结算”(Net Metering)政策,和“自消费”(Self-Consumption)政策。图 光伏发电市场分类2.2 技术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全球电网发展和进步的大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装备和示范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国际竞争力。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多个环节。 我国新一代能源系统技术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是人类用能模式的发展趋势与终极目标。构建新一代能源系统,需要重点研究解决源端、受端和传输的一系列重大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 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是基于清洁能源主导、能源消费电气化和全球配置能源资源的思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在空间和时间上扩展的前瞻性技术问题。“十三五”期间,需要研究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规划技术;重点突破适用于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以及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技术等。 高效清洁火力发电技术发展高效、清洁、低碳的燃煤发电技术与清洁的燃气发电技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要。其发展方向一是提高煤炭的能源利用率;二是降低发电机组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三是减少CO2的排放强度。 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科技创新部署的重点,是未来能源电力技术发展的方向。当前,以新能源为支点的我国能源转型体系正加速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未来我国新能源还将大规模发展。 水力发电技术我国的大坝设计和建设、地下大型洞室设计和建设、大型水轮发电机制造等技术均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未来水电发展重点将在高坝工程防震抗震技术、超高坝建设技术、大型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运行技术、环境保护、移民安置与生态修复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 先进核能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选择,核能技术是我国少数几个在世界上有望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领域,核电“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的态势已逐渐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技术需要重点攻关和提高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第四代核电技术以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技术等。2.3 政策监管 行业主要监管部门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负责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规划、电价政策,并具体负责项目审批及电价制定。2) 国家能源局2013年国家能源局、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行业自律组织行业全国性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1)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积极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是联系国内外产业界与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纽带。2)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是国内可再生能源领域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下设光伏专委会、风能专委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旨在成为科技工作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对外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窗口,致力于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 综合财务分析电力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表 境外电力公司估值对比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分供应,是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日益提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电力用户的能力逐步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电力生产行业总发电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总发电量为7503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2019年以来,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终端能源电气化水平有所提高;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建设提速;电力科技创新加快,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成为全球共识和行动,电力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2020年1-2月,全国发电总量为109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增速比2019年同期下滑8.1个百分点。图 国内电力消费结构变化图 全国累计用电量增速驱动因素1) 质量变革上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提高电力供给的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水平。要进一步明确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不断改进电力布局和配置方式,推进跨区跨省资源优化配置、电源集中与分散开发并举,鼓励多能互补和智慧能源发展。2) 效率变革上要以电力交易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相关领域各个环节的重大改革。需进一步打破计划思维和体制的束缚,全方位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有力推进与电力企业密切相关的国资国企改革以及煤炭、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和发展活力。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和规则、电力系统辅助服务激励机制、可再生能源价格机制和激励政策、交叉补贴、输配电价、普遍服务、热力与燃料价格联动机制等核心制度,使电力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3) 动力变革上要以培育新动能为着力点,全面实施电力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创新应用上,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在发、输、配、用等环节的应用,加快探讨实施电力现货以及期货等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信息化行动的落地实施,持续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广大用户提供选择多、响应快、质量好、费用省、体验佳的电能产品和服务。4) 智能电网技术。建设智能电网在客观上为调整、优化电力和能源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并且可为电力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配、用电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可以节省电费、实现智能管理、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支持混合动力车的接入等。5) 清洁能源发电继续快速发。未来一段时期,除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外,还将积极推进西南地区各型水电站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同时还将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电力行业装机量和发电量持续增长但增速不断放缓,清洁能源占比持续上升,电力行业仍面临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电力行业杠杆水平较高,固定资产占比很大,资产流动性较弱,部分杠杆水平较高的电力企业将面临一定流动性风险。电力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大幅流入,但短期债务偿债压力仍较大,部分偿债能力较弱的电力企业仍需加强关注。 运营管理风险。风险不是只针对发电、售电主体,也需要关注作为市场运营商、系统运营商的调度、交易中心的行为,即他们作为管理者在应急管理、操作流程合规,还有一些具体细节上做法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优化的可能。 燃料风险燃料风险是当前和未来几年时间里电力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无论是发电用天然气还是电煤,价格都在一路猛涨。而国家对于梳理煤电矛盾还没有特别高效实用的手段。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经济基本面出现波动,继而导致全社会用电普遍出现波动,因此,宏观经济波动主要通过电力需求把风险传递给电力行业。 产能过剩风险《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放缓燃煤火电建设步伐,以应对目前日益严重的煤电产能过剩局面,以期化解由此带来的能源行业运行风险。3.3 竞争分析图 电力行业100强企业的国家分布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和电力需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发展后劲充足,在国际电力领域占据了较好的优势地位。无论是规模、成长还是安全方面,中国企业都已经占据了头部地位,表明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水平处于综合优势地位。中国已经成为与美国相当的世界电力大国。 水力发电:中国、巴西和美国是全球三巨头水力发电(Hydropower)是利用工程措施将天然水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也是水能利用的基本方式。水力发电常与防洪、灌溉、航运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利用。根据IHA(国际水力发电协会)2020年的报道,2019年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308GW,中国为356.40GW,占总量的27.2%。在全球发电份额中,水力发电仅次于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居世界第三。水力发电是再生能源发电的“领头羊”,远比风力和太阳能的发电量多。图 世界上最大的20个电站 风力发电:中国名列前茅风电场(Wind Farm),又称“风力发电场”。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机组群组成的电站。风力发电的成本接近天然气发电,是目前较经济的再生能源之一。海上风能比陆上多40%的产能,但装置成本比陆地高60%,并且风险高。尽管如此,与成本昂贵的光伏发电比较,发电量大的离岸风力发电仍然显示出优越性。根据BP2020年的报告,2019年全球风电场年增长12.5%,发电量为1429.6TWh,其中发电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中国于2016年超过美国,2019年增长10.9%,发电量为405.7TWh,占全球风电场发电总量的28.4%。 太阳能发电:中美两国发电量占比近半根据REN212020年的统计,2019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加了115GW,装机容量达到627GW。根据BP2020的报告,2019年全球太阳能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2.7%,占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的10.0%,其份额较少,但进展较快。太阳能发电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两国之和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45.9%。图 电力消费最高的20个国家中国电力行业与国际企业比较 国内外电网区别:经营方式不同:中国国家电网是由国家统一规划、修建。国外电网公司(如欧美地区)是由私人建立,而不是国家建立,用户可以轻易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价格低廉的电力公司。标准不统一:美国发出电的频率是60HZ,欧洲地区与我国发出电的频率则为50HZ;美国、加拿大民用电是110V、日本100V、中国220V、澳大利亚240V等。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电力生产最多的而且是增幅最大的国家,2019年发电量达7503.4TWh,比2018年增加了4.7%,中国发电总量占世界总量的27.8%;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均降低。 中国绿色能源程度刚超过世界平均。2019年我国的能源绿色程度达到27.5%,超过全球平均线;全球国家中,中南美洲的能源绿色程度最高,其中巴西的绿色能源度达到82.6%。水力发电特别多的国家如巴西、加拿大;利用风力发电和光伏特别多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而富产化石燃料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较低。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中国主要上市企业有长江电力[600900.SH]、中国广核[003816.SZ]、华能水电[600025.SH]、中国核[601985.SH]、国投电力[600886.SH]、华能国际[600011.SH]、川投能源[600674.SH]、浙能电力 [600023.SH]、桂冠电力[600236.SH]、国电电力[600795.SH]、中电控股[0002.HK]、长江基建集团 [1038.HK]、电能实业 [0006.HK]、华能国际电力股份 [0902.HK]、大唐发电[0991.HK]、华电国际电力股份 [1071.HK]、内蒙古能建[1649.HK]、四川能投发展[1713.HK]、隆基泰和智慧能源 [1281.HK]、天保能源 [1671.HK]等。图 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1) 长江电力[600900.SH]: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电力上市公司之一,主要从事水力发电业务,运营管理或受托管理三峡电站、葛洲坝电站、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等长江流域梯级电站,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公司秉承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以提升流域梯级电站运营管理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滚动实施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加强电站在线状态监测,优化设备运行管理,努力提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充分发挥梯级电站综合效益。公司运营管理的流域电站群规模巨大,地位重要,安全生产既是经济需要,又是政治责任。公司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 国投电力[600886.SH] :公司是一家以水电为主、水火并济、风光互补的综合电力上市公司,水电控股装机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以电力生产为主的能源项目;开发及经营新能源项目、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开发和经营电力配套产品及信息、咨询服务。其中,发电业务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占公司营业总收入95%以上。同时,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公司正在开展以电为主的相关业务拓展。公司作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电力业务国内唯一资本运作平台,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鼎力支持,通过资产注入,公司取得了雅砻江水电、国投大朝山等核心资产,实现公司快速做强做大。3) 国电电力[600795.SH]: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控股的全国性上市发电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窗口和实施整体改制的平台。公司资产结构优良,所属企业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国电电力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突出质量效益,做强做优主业,推动转型升级,公司电源结构和布局得到持续优化。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全球非中国上市主要企业有新纪元能源[NEE.N]、杜克能源(DUKE ENERGY)[DUK.N]、南方电力(SOUTHERN)[SO.N]、爱克斯龙电力(EXELON)[EXC.O]、美国电力[AEP.O]、伊维尔德罗拉[0HIT.L]、SOCIETATEA ENERGETICA ELECTRICA [51FL.L]、JERSEY ELECTRICITY [JEL.L]、KEPCO [015760.KS]等。图 国外上市企业1) 新纪元能源[NEE.N]:新纪元能源公司是佛州最大、全美第四大电力公司,致力于提供与电力有关的服务,旗下拥有佛罗里达电力照明公司和NextEra能源资源公司两大子公司。公司提供零售和批发电服务超过500万客户,拥有发电,输电和配电设施,以支持其业务。它还购买电力转售给客户,并提供相关的电力和天然气的消耗与自己的发电资产和批发客户在选定的市场上数量有限的风险管理服务。NEE是在北美可再生能源从风和太阳最大的发电机。2) 南方电力(SOUTHERN)[SO.N]:南方电力公司是一家电力控股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力厂商,并且是世界独立电力厂商的龙头之一。其与旗下全资子公司以煤炭、核能、石油与天然气、水力进行发电、输电与配电,服务范围包括乔治亚、阿拉巴马、密西西比州东南和佛罗里达州,供应电力给阿根廷、巴哈马、巴西、智利、中国、英国、德国、菲律宾和美国部分地区等。3) KEPCO[015760.KS]:韩国电力公司是一家国营电力公司,韩国目前唯一的电力公司,致力于各种开发电力资源的项目的建设。韩国电力公司主要以输电、配电与电力销售为主要业务,服务区域不仅覆盖整个韩国,还在北京、中国香港、巴黎、纽约等地设立了海外办公机构。韩国电力公司的经营思想是倡导“电力文化”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通过电力生产和供给为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第四章 未来展望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迅速发展,行业规模大幅增长,在5G、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影响下,中国电力行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泛在电力物联网”、“微电网”等规划层出不穷。以下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四个趋势:1.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电网企业的成本价格监管制度框架的建立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在“管住中间”这一环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利于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总体进程。2. 放开发用电计划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是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的必由之路,是电力行业管理手段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关键一步。3. 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不仅加快煤电企业重组整合步伐,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行业科学发展的深谋远虑。4. 全面推进跨省跨区输电价格改革工作是建立独立输配电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包括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内的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通的重要保障措施。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近两三年来,电力产业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调整期,尽管如此,目前电力产业正在向摆脱颓势的方向发展。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电力行业仍面临许多问题,但基本上都是由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造成的,虽然目前中国电力需求增速减缓,但是长期发展态势看好,未来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PhotoPhoto by Alexander Popov on Unsplash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据全球可再生能源权威平台——REN21发布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全球状况报告》显示,综合分布区域、项目开发商、投资方和EPC商来源等多角度来看,目前全球光热发电行业正逐渐趋向多样化发展。(来源:微信公众号“CSPPLAZA光热发电平台”作者:CSPPLAZA)据报告,2019年投入运营或在建的光热发电项目涉及中国、法国、以色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西班牙、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美国等至少8个国家的主要开发商和投资者。图:近十年光热发电装机变化趋势中国企业参与度日益提升项目承包单位则主要来自中国、丹麦、以色列、西班牙和美国,其中中国公司参与了几乎一半已完工或在建项目(2015年之前大多数光热发电企业则来自美国和西班牙)。其中,沙特公司ACWA Power成为2019年光热发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建项目约700兆瓦。其他重点光热发电开发商、投资者或所有者则包括EIG Global Partners(美国)、ENGIE(法国)、龙腾光热(中国)、Noy Fund和Shikun&Binui(均为以色列)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至少13家其他开发商。参与设计、采购和建设的领先光热公司(按已完工和/或在建的兆瓦数排名)则包括阿本戈/Abengoa(西班牙)、上海电气(中国)、Acciona(西班牙)、通用电气(美国)、Sener(西班牙)、Brightsource(以色列)和中国船舶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等。光热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报告显示,随着世界各地市场的扩展,供应链的不断拓宽和行业经验的逐步增加,全球光热发电成本一直在持续下降。图:光伏、光热、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变化趋势较低的总装机成本、更长或更灵活的购电协议和更高的容量因素(主因是包括了储热系统以及向资源条件较好的地点转移)降低了光热发电的电力成本。按照2019年开展的一项研究估计,2018年全球光热发电加权平均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为18.5美元/MWh,相比2017年下降了26%,相比2010年下降了46%。同时,根据2019年的另一项研究估计,在某些情况下,新建光热发电项目的平均LCOE已低于新建天然气调峰电厂。光热+混合发电项目正逐渐成为主流尽管已取得上述进展,但光热发电还必须面对快速发展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和风力发电+电池等储能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所带来的冲击,而且配置储能系统也正逐渐成为光伏和风电项目未来得以大规模部署的前提。不过,储能重要性日益提升也开始促进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选择将光热发电与光伏或风电相结合,通过多能互补的方式来降低发电系统的整体成本并提升容量价值。例如,以色列的Megalim和Negev光热电站均位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厂旁边,而中国已投运的鲁能海西洲50MW光热电站则是650MW可再生能源综合设施的一部分,该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还包括200MW的太阳能光伏电站、400MW的风电站以及50MW的储能系统。而智利即将投运的110MW的Cerro Dominador光热发电项目将在现有100MW太阳能光伏发电厂的基础上提供17.5小时的储热技术支持。此外,2019年摩洛哥可持续能源署又推进了一个将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储能相结合的混合项目,高峰时段的电价仅为0.68道拉姆/kWh(约合0.4846人民币/kWh)。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NoorEnergy 1项目的合同协议则于2019年初敲定,该项目将包含700MW光热发电系统和250MW光伏发电系统,其中光热电价为每兆瓦时73美元,光伏电价为每兆瓦时24美元。多项光热发电创新技术研究正在推进同样在2019年,一系列旨在进一步降低光热发电成本的研发活动也在不断推进,其中一些工作集中在提高系统的工作温度,以释放更高的热能效率。例如,法国电力公司EDF与中国首航高科之间的合作旨在将现有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从使用蒸汽循环用于火力发电转变为使用闭环超临界CO2循环,以大幅提升系统工作温度并进一步提升光热发电系统效率。在美国,由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推进的一个由政府支持的项目则在重点开发一种新型光热发电吸热器,该能量接收器能够在1000℃以上的温度下工作,可以实现更高的聚光比。同样在2019年,美国能源部宣布将为13个研究项目提供3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目标是通过降低制造成本、开发新的存储技术和允许更自主的系统操作来提高光热发电技术的经济性。此外,如何消除光热发电技术的环境影响也是2019年研发重点之一。例如,一些欧洲研究人员正在评估通过开发超声波清洗系统和疏水涂层来减少定日镜清洗用水量的新方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11月1日,“电能供热技术的发展及未来的前景”专家论坛在邯郸举行。从哈尔滨来到邯郸,中国电能供热首席专家、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能供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斌教授为邯郸传经送宝,与邯郸市建筑、水利、建设和设计界人士分享了他27年来致力于电供暖系统的研究成果,并为冀南地区首个应用样板点赞。电能供热,国家鼓励、前景向好,张斌教授详细解读了电能供热的前景。据了解,电能供热是将清洁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的一种优质、舒适、环保的采暖方式。二十世纪初,电能供热在挪威、美国率先采用;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能供热引入我国。如今,电供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集中供暖方式的有效补充。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禁止电能供暖到如今鼓励电能供暖,不断修订和完善出台了与电供暖相关的标准。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2018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18—2019年采暖季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抓好清洁取暖实施方案落实,稳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以供定改,先立后破。张斌教授说,他一辈子研究了一件事——电热能。自1992年起至今,他和他的团队对电供暖系统研究整整经历了27年,见证了这个行业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的全过程:他和他的团队率先对国内外各种电供暖系统进行了大量系统性的应用研究与示范性设计;参与了国内第一个电供暖技术规程的起草与制订;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电供暖系统实验室;第一个将电供暖作为主供暖系统设计到实际工程中;主持并设计了国内第一个电供暖小区;在国内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电供暖系统的实验研究学术论文;在全国选择了第一个电供暖小区进行了2个采暖季的实验及应用研究,并在吉林省及北京地区进行了累计长达25年的实验研究;设计各类建筑采用不同方式不同地域的电供暖系统3000余项、近500余万平方米。电能成为集中供暖的有效补充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集中供暖模式也在发生些微的变化。近年来,电能供热正在成为集中供暖的有效补充,正在逐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要求。张斌教授向大家详解当前住宅内电能供热方式主要分类:第一类,间接式供热系统,是以电力为能源,通过低温传热的新型供暖方式。第二类,采用电锅炉(直热式和蓄热式),将水加热后通过管道输送至散热器,将热量主要以对流方式传递给室内。第三类,蓄热式供热系统,利用蓄热砖或蓄热材料储存的热量支持全天的供暖,同时利用峰谷电价差错峰用电达到降低费用的电热设备。第四类,直热式供热系统,其热量利用外表面材料辐射供暖或以对流传热原理发出热量,直接加热室内空气,室内升温迅速。谈到运行方面,他说,电能供热控制模式多样、灵活,可巧妙运用峰谷平分时电价,使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效果更优,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国家强制推行建筑节能,各地执行力度不断加大,随之出台的建筑节能65%、75%的标准,给电供暖行业带来机遇。2015年开始,北京、山东、新疆、河北、天津等地全面执行75%建筑节能标准,这为电能供热提供了高效的运行场景。但是,张斌教授也谈到清洁取暖面临的系列问题。如,缺少统筹规划与管理,建筑节能水平较低,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破解这些难题需要运用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为”的手,运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理念加以解决。智能技术,让行为节能成为自觉张斌教授认为,多年来,我国城市形成了以区域锅炉房和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暖方式,燃料主要为煤,燃煤所造成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严重污染了城市的空气,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它会因跑、冒、滴、漏等造成很多麻烦,使用寿命不能与建筑物同寿,维修、更新的再投入很高,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集中供暖方式。目前,我国供暖改革正在逐步推进,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的供暖方式已经持续多年,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福利制度的改革,供暖计费方式正在向着分户计量、按热量收费的时代迈进。说到电热供暖,他说,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进入百姓生活,完全可以让行为节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比如,一套居室如果暂不入住,可以关闭热源或维持最低温度;大面积的住宅多个居室可以按需要采取灵活的供暖方式;上班家庭可以按上班和在家起居的时间控制不同时段的供暖温度;老幼妇孺可按照生理需要调节自己最佳取暖温度;办公楼、写字楼亦可按办公作息规律设定不同时段的供暖温度,这就是常说的行为节能。改变传统供暖模式,寻求多元化的供暖新途径将是未来城市供暖发展的方向。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能源不可再生的稀缺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电供暖技术由于供暖方式的人性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必将带来供暖方式的进步。为冀南地区首个应用样板点赞张斌教授的邯郸之行,是因为一个正在建设的康养小镇项目率先应用了电热能而吸引了他,他欣然前往考察,称赞邯郸水投集团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趟出了一条应用电热能服务居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路子。此次专家论坛的东道主,邯郸水投集团在磁县滏阳河畔设计建设了一个风景赛江南的如意湖,随后又在如意湖畔规划建设了一个磁安康养小镇项目,并率先大面积应用了电能供热技术。据悉,这在河北省南部地区尚属首例。针对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张斌教授前来作课题调研。据张斌教授介绍,电能供热已经在我国各个区域和很多城市投入使用,北至黑龙江,南至长江流域,西至内蒙古、新疆,东至京津冀地区,大量建筑项目在运用。他特别强调,在建筑节能达到75%的情况下,取暖效果差不了,运用成本高不了。记者经实地采访了解到,磁安康养小镇紧邻美丽的如意湖畔,目前,正在建设之中的是如意壹号项目,整个建筑群按照75%的建筑节能标准建设,除对墙体进行加厚外,还提升了门窗的密封性,整个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更好。正在安装电暖系统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整个项目为电能供热,采用了石墨烯地暖系统,其发热原理是通过分子进行布朗运动对空间热量传递,具有受热均匀,换热面积大,不干燥、寿命长的特点。该供暖系统可不受供暖时间限制,随时供暖,自主开关,从而避免秋冬和春寒引起的温度不适,也可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采暖需求单独设定每个房间温度,每个居室分区独立控制,不使用转低温运行或关闭,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此外,该系统还实现了智能网联,通过手机APP远程开关、调节温度。“目前有部分房间已经开始电热供暖,并安排了专业人士统计运行数据。”如意壹号项目负责人张瑞康表示,经过入冬以来的试运行,体验者感觉该采暖系统安全舒适、便捷省心,期待看到整个冬季的运行数据,相信会有一个不错的能耗表现。张斌教授表示,项目竣工之时将再赴邯郸,就节能效果和取暖效果作深入调研,丰富他的研究成果。专家简介:张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热能工程系教授,高级工程师,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热能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担任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能供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专家委员、中国电能供热首席专家。我国电能供热发展历程:1992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电供暖实验室;1994—2005年,先后在东北三省电力部门设计安装大小变电所近百个,主要采用电热板和发热电缆系统;1998—1999年,位于保定的国内第一个电供暖(电热膜)小区设计安装并建成投入使用;2000年初,引起媒体和社会关注的北京双裕电热膜供暖小区运行费过高及室温不达标引起争议;2000—2003年,沈阳建成国内第一个综合布线并采用电热膜及部分电散热器供暖小区,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电供暖小区,约30万平方米。2008年,制定了电采暖散热器的行业标准(JGT236-2008);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国经常性的拉闸限电,用电紧张,我国电力部有文件明确规定不得用电作为供暖能源,即不得用电采暖;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用电平均增容费3000元/kwh。按当时平均每户电采暖用电负荷8kw(100m)计算,每平米增容费约240元,这也是制约电供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阶梯电价,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尚未出台居民用电峰谷电价的地区需在当年年底前出台政策,由居民用户选择执行。这对电采暖用户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简称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通知),规划提出有效降低用户取暖能耗;助推节约、高效、适合清洁电能源供暖发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环球表计,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近日,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信科技”或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上市仪式,正式登陆科创板,股票简称:富信科技;股票代码:688662。富信科技此次公开发行股票2206万股,发行价格为15.61元/股,预计募集资金3.44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半导体热电器件及系统产业化升级项目、半导体热电整机产品产能扩建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产后企业产能将会大幅提升。同时,半导体热电产业具有新的应用需求不断涌现的特点。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报收35.9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30%,市值达到31.68亿元。走在半导体热电技术推广的第一线公开资料显示,富信科技成立于 2003 年,公司总部位于广东佛山,十余年间持续专注于半导体热电制冷技术和温差发电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工作。公司所掌握的半导体热电技术是一种环保型制冷技术和绿色能源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医疗实验、汽车、工业、航天国防、油气采矿等众多领域。公司依靠研发优势、技术优势和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以热电整机应用为技术解决方案载体,成功将半导体热电制冷技术与啤酒机、恒温床垫、冻奶机、冰淇淋机等众多创新性使用场景相结合,实现了半导体热电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满足了人们改善生活品质的个性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公司依托多年来积累的研发经验和技术沉淀,积极拓展了半导体热电技术在通信、汽车等领域的终端应用市场。从制冷专家到通信高性能热电器件的推动者,富信科技用了17年深耕半导体热电器件领域,同时又主动把握行业风口,以前瞻性的眼光将业务从消费电子领域扩展到5G行业。2019年5G网络建设的兴起带来了高性能微型热电器件市场的需求,公司抓住了此次机遇,在半导体热电器件的热电性能、可靠性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成功研制了用于5G网络中光模块温控的高性能微型热电制冷器件,现已向客户小批量供货。通过本次募资,富信科技将推动5G高性能热电器件项目实现产业化,公司的未来发展将极具想象空间。坚持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半导体热电技术的研发工作,在材料制备、器件制备、系统集成、整机应用等全产业链方面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具备了核心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并在系统集成和整机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专利。目前,公司在热电器件、热电系统、热电整机应用等部分指标性能和国际厂商相当,核心技术及创新水平达到全球同行水平。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共有技术、研发人员160人,聘请有国内知名专家顾问,与武汉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广东顺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为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0第三季度报告期末,公司现有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及非生产员工的比例分别为 10.53%、51.61%;而研发费用方面,2017 年至今,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2020 年上半年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46、2282、2688、986 万元,研发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资料显示,热电整机应用产品市场主要参与者为我国内资企业及国外品牌厂商在国内设立的生产企业。其中,在外销市场我国内资企业主要通过 ODM 模式为国外品牌厂商代工生产,而在内销市场则主要采用 ODM 和自主品牌经营相结合的模式。由于热电整机应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尚处于成长阶段,各类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亦层出不穷,行业内尚未形成具有垄断效应或具有显著品牌优势的企业。未来,随着热电整机应用产品功能需求的日渐提升,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对热电整机应用产品的能效、环保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热电整机应用制造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升。在上市仪式上,富信科技董事长、总裁刘富林提出了企业发展新愿景,并对此充满了信心。未来,富信科技将以半导体热电产业市场的持续增长为发展契机,进一步提高核心器件的技术水平,不断拓宽和深化各应用领域。利用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带来的时效、质量和成本优势,富信科技将继续与各领域知名企业展开合作,致力于使企业成为世界领先的半导体热电技术解决方案及应用产品提供商。与品牌客户共同成长 市场空间广阔作为半导体热电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材料及应用分会理事单位、顺德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富信科技是国内外少数业务范围覆盖上游热电材料及核心器件、系统研制,热管理方案设计,以及下游热电整机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技术解决方案及应用产品提供商之一。公司在半导体热电产业沉淀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大客户开发与服务经验,与国内外知名电器品牌SEB、伊莱克斯、美的,日本时尚家居品牌Bruno、知名咖啡机品牌优瑞(Jura)等众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公司的产品质量控制、制造加工服务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时,与不同领域大客户的合作为公司在相关行业内带来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降低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开拓难度,有利于公司与更多新客户展开合作。除 Bruno 与公司合作时间相对较短外,其他客户与公司合作时间均超过5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难以在短期内被竞争对手所替代。并且公司跟随客户,可以随着客户整机品牌的成长而成长:以恒温床垫为例,公司最初客户 Kryo Inc.保持千万销售额,随着客户在恒温床垫的开拓,恒温床垫对公司收入的贡献迅速提升。根据智研咨询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半导体制冷式家用型冷藏箱金额为 2287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而2019年富信科技出口的热电整机应用产品中半导体制冷式家用型冷藏箱(包括啤酒机、恒温酒柜、电子冰箱、冻奶机)为3.17亿元,约占当年该类产品中国出口总额的19.77%。公司将着力把半导体热电技术与更多传统家用电器和使用场景有机结合,不断推出更多受到消费者欢迎的提高生活品质的热电整机应用产品,加快便携式母乳冷藏包、恒温镜柜、便携式雪茄养护箱等储备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推广工作,进入母婴、家居、烟草等新的细分消费领域市场。中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后续随着国内外消费升级,需求的应用场景的不断出现,富信科技在技术、全产业链、客户等优势下将率先享受下游爆发红利。编辑:史言
中商情报网讯:体温是人体一项基本生理指标,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了解体温高低,我们一般用体温计进行测量。体温测量仪种类多样,可以分为接触式测温仪和非接触式测温仪。接触式测温计主要有水银/液体体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非接触式测温计包括红外耳温计、 红外额温计及红外热成像式体温筛检仪等。从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了解到,体温测量设备可以分为三类:玻璃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测温仪。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电子体温计和红外测温仪市场需求得到释放,产量将明显提升,市场规模扩大。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测温仪市场的发展情况,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20年中国测温仪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报告》从五大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测温仪概况、测温仪市场发展环境PEST分析、测温仪行业发展现状、测温仪主要企业以及测温仪行业发展前景。以下为报告详情:PART1:测温仪概述测温仪的上游为原材料。由于测温仪种类多样,使用的原材料也不同。如玻璃温度计主要的材料为汞、玻璃;电子温度计为热电偶、测量电路;红外测温仪为红外温度传感器。测温仪的中游为生产制造。目前,国内主要的温度计制造企业包括鱼跃医疗、倍尔康、九安医疗等。测温仪的终端应用包括家庭、医院、小区、超市、学校、火车站等。PART2:测温仪市场发展环境根据PEST总结我国测温仪市场发展环境,从政策、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维度分析测温仪发展的利好因素。PART3:测温仪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水银温度计已逐步被电子温度计、红外测温仪替代。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子温度计、红外测温仪迎来发展机遇。2019年,电子温度计市场规模突破20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26亿元。红外测温仪产量明显提升,2020年预计可达到65万台,是2019年的1.17倍。PART4:测温仪企业本章节分析了主要测温仪企业: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迈泰生物医疗有限公司、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鹿得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阿阿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ART5:测温仪行业发展前景未来,测温仪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加强细分化、国产化、智能化。报告仅展示部分,详情请下载《2020年中国测温仪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404252cf6a3248d985cb36dd9343e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