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学生参观九日山 目前,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泉州独具海丝魅力的元素成为这个暑期的旅游新热点,许多外地学生来泉州市开展研学活动,重走“千年海丝路”,重温“千年海丝情”。这不,15日和16日,来自湖南的160多名中学生就来泉州市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研学旅游活动。 亲触遗迹百名学生边玩边学 亲触遗迹,感知历史。炎炎夏日,挡不住孩子们参观的热情。 15日一大早,来自湖南的160多名中学生来到九日山。九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东西两峰摩崖上,迄今留存北宋至清代的题刻75方,其中以13方宋代航海祈风碑刻最为著名,是研究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同学们认真观看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实物和文字史料,仔细倾听讲解员的解说,了解泉州千年“海丝”文化。此外,学生们还体验了碑拓与融有九日山知识的定向越野竞赛。 下午,学生们走进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感受泉州曾经的繁华。学生们还参观了洛阳桥,了解洛阳桥的“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的造桥技术,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16日,学生们还游览了崇武古城。 学生梁昌昊结束了两天的泉州研学之旅后告诉记者:“这次泉州之行是一场洗涤心灵的旅行,给了我一个不同的维度和空间,可以让我更好地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和志向。” 此次带队来泉州市开展研学营活动的周老师说,研学之旅通过教育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实现“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特别是此次泉州之旅,他们把泉州当地景点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融入旅游的互动游戏中,让学生在游览中增加了知识。在旅途中将沿途的美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每到一地就增加地域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了解,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研学火爆成为暑期旅游新体验 “这个暑期,泉州市的研学旅游火热。”市旅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现在依然保留了大量海丝遗存以及大量与海丝相关的文化,有着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及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些独具魅力的元素正吸引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据他们了解,这个暑期,来泉州开展研学旅游的学生很多,“研学成为旅行新体验,让风景和知识一同装进孩子的小脑瓜。” 不久前,香港学生邓颖姗来泉州参加游学。她说,泉州游学之旅,让她看到了泉州的美景,近距离接触到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了不少东西,长了不少知识。 “这不是旅游,而是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学生曾伯源来泉州游学后说,泉州文化底蕴深厚,不大的老城里,不远的距离上,多种宗教和文化的建筑和谐共处,他很是喜欢。 搭建平台游学基地展示特色文化 来泉游学火爆,得益于泉州市近年来为发展旅游业推出的新举措。 据介绍,泉州市结合泉州实际,依托泉州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茶叶、石雕、陶瓷等特色产业,建立泉州海丝文化游学基地。通过创建“海丝文化”游学线上多平台,线下搭建有泉州五中、洛江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安溪县、德化县、惠安县、晋江市、南少林国际学校等多个具有各区域文化特色的“海丝文化”主题游学基地,将海丝有关的一系列资源串联起来,组织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和海丝文化遗产、遗址的课堂里学习和实践,让海内外青少年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泉州“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 去年,泉州“丝绸之路文明之旅”入选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受港澳青少年欢迎的十大主题游学活动”。目前,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五店市、蔡氏古民居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基地。(记者王金植文/图)
来源:时刻头条壮游千年,文化兴城。为响应国家文化教育政策,推动泉州市研学旅游发展,带动研学教育乃至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焕发古城新活力,4月9日上午,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战略发布会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顺利召开。据悉,本次发布会由泉州古城办、泉州市文旅局指导,泉州文旅集团、安妮股份主办,泉州侨乡文体公司、欧森营地(泉州)公司承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泉州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协办。会上,主办方对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进行项目规划解读和前景分析。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以“文旅+教育”的跨界整合为核心特色,以助力古城文化创新传承和打造泉州古城全域研学目的地城市为宗旨的研学项目。据泉州文旅集团领导介绍,未来项目将尽可能多地辐射到泉州古城范围内的代表性研学点位和基地,包括源和1916艺术区和刺桐时代村等,并通过与泉州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把泉州文化的精髓呈现给大家。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将采用共建的方式,充分联动关心泉州发展的所有力量,深度挖掘学校研学需求,做足古城文化体验,用全新的认知和玩法带动和引发城市研学IP的自我发掘与共创。对此,安妮女士深表认同,她说:“研学赋能城市IP是安妮股份旗下欧森营地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路径,我们希望借由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研学教育方式,把国家的文化和城市的故事用全新的方式带给孩子。”会上,泉州侨乡文体公司与欧森营地(泉州)公司、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与泉州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分别进行战略签约仪式。接下来,项目将深度挖掘泉州古城闽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异域文化资源,通过代表性研学基地和主题研学路线,形成古城全域研学生态系统和优质平台。
4月9日,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正式启动。 孙虹 摄中新网泉州4月9日电 (记者 孙虹)福建泉州9日召开古城全域研学项目战略发布会,项目以“文旅+教育”的跨界整合为核心特色,助力千年古城文化创新传承,打造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研学目的地。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泉州也被誉为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千年的“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给泉州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据统计,目前泉州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国家级非遗项目34个,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泉州市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泉州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洪明海介绍,“古城全域研学项目将尽可能多地辐射到泉州古城范围内的代表性研学点位和基地,并通过与泉州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把泉州文化的精髓呈现给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长的课堂在路上”……近年来,倡导知行合一的各种研学游日益升温。让孩子在旅途中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开阔视野,成为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研学游的理由。ICE营地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聂爱军认为,泉州是千年古城,沉淀了非常多厚重的历史与文化。通过古城全域研学项目的开展,在“吃、住、行、学、玩”的同时,也能让泉州千年文化重焕生机,成为泉州以外尤其是海外青少年向往的研学目的地。据悉,当天的发布会由泉州古城办、泉州市文旅局指导,泉州文旅集团、安妮股份主办,泉州侨乡文体公司、欧森营地(泉州)公司承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泉州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协办。会上,泉州侨乡文体公司与欧森营地(泉州)公司、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与泉州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分别进行战略签约仪式。“研学赋能城市IP是安妮旗下欧森营地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路径,我们希望借由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研学教育方式,把国家的文化和城市的故事用全新的方式带给孩子。”安妮股份总裁安妮如是说。接下来,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将采用共建的方式,充分联动关心侨乡泉州发展的海内外力量,深度挖掘泉州古城闽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异域文化资源,通过代表性研学基地和主题研学路线,讲好泉州故事、讲好“海丝”故事。(完)
中国网福建讯(记者 黄娜玲 通讯员 叶菁 吴少英) 2020年8月17日下午,由泉州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关工委、市少工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0年泉州市红领巾云端研学营暨网上少年军校活动在泉州市青少年宫举行开营仪式。泉州团市委副书记陈永洁、泉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谢细财、市关工委副秘书长黄慧琼,泉州团市委学少部部长陈为藩、泉州市青少年宫主任曾昭署、黎明职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冬梅,黎明职业大学团委书记郭旭明、黎明职业大学文传学院党总支书记黄夏明出席开营仪式。一段精彩的泉州少年军校演变历程VCR拉开帷幕,泉州市少年军校自1986年创办,已经走过35年的历程,多年来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家长和少先队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热烈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已成为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截至目前,泉州市共有五千多名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在军校里受教育、历磨练、长才干。陈永洁副书记宣布开营并讲话,他指出,少年军校这个平台,承载着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国防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传承爱国情怀的使命,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助力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效手段。全市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少先队辅导员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发动少先队员参与本次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红领巾实践激励活动实效,切实按照全国第八次少代会精神和《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思想引领,树立和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做好全团带队相关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八次全国少代会贺信精神和《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带领少先队履职尽责、奋发有为,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光荣。陈永洁副书记呼吁各有关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相关工作的前提下,适度开放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良好氛围。随后,泉州团市委学少部主任叶菁为全市少先队员、学生家长们讲解少年军校云端研学营程序操作指南。2020年的少年军校活动创新开设“云端”研学营地,设立在泉州团市委微信公众号“青春泉州”,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AR技术结合动漫效果,以军事博物馆、红色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为主要站点设计路线,让全市少年儿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360°全景参观学习和答题测试,扩大参与范围,提升活动体验,引导同学们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践行少先队员的责任,在血融于火的红色记忆中坚定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念。
闽南网4月9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壮游千年,文化兴城。9日上午,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战略发布会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举行。项目正式启动会上,主办方对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进行项目规划解读和前景分析。这是一个以“文旅+教育”的跨界整合为核心特色,以助力古城文化创新传承和打造泉州古城全域研学目的地城市为宗旨的研学项目。据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泉州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洪明海介绍,未来项目将尽可能多地辐射到泉州古城范围内的代表性研学点位和基地,包括源和1916艺术区和刺桐时代村等,并通过与泉州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把泉州文化的精髓呈现给大家。项目将采用共建的方式,充分联动关心泉州发展的所有力量,深度挖掘学校研学需求,做足古城文化体验,用全新的认知和玩法带动和引发城市研学IP的自我发掘与共创。接下来,项目将深度挖掘泉州古城闽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异域文化资源,通过代表性研学基地和主题研学路线,形成古城全域研学生态系统和优质平台。 来源:闽南网
东南网4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近日,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正式启动。此举是为了推动泉州市研学旅游发展,带动研学教育乃至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焕发古城新活力。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是以“文旅+教育”的跨界整合为核心,助力古城文化创新传承和打造泉州古城全域研学目的地城市为宗旨的研学项目。据介绍,未来项目将尽可能多地辐射到泉州古城范围内的代表性研学点位和基地,包括源和1916艺术区和刺桐时代村等,并通过与泉州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把泉州文化的精髓呈现出来。该项目致力于挖掘泉州古城闽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异域文化资源,通过代表性研学基地和主题研学路线,形成古城全域研学生态系统和优质平台。
5月29日,泉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暨营地研学实践教育项目任务对接培训会在晋江市金井镇石圳华侨中学的泉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举行。 泉州与11个基地签订委托协议 据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关于公布2017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审核结果的通知》精神,泉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为进一步有效推进泉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项目的开展,在泉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泉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分别与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等5个基地及泉州市6个基地签订委托协议。另外在与启动仪式同期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营地”项目任务对接培训会上,与会的各地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也围绕如何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工作这一议题展开探讨。 研学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研学实践是把研究性学习、旅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它更加强调研学课程的实践性、探究性和教育性。”在当天举行的泉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工作推进会上,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瑞钦介绍,泉州有着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海丝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在落实中小学研学实践工作中,全市各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依托区域自然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资源和大型企业、文博院馆等,遴选确定一批涵盖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国防科工和国情市情等内容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并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形成若干条具有闽南特色的研学实践线路。同时,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将研学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活动体系。也要综合季节、天气等因素,把研学实践与春游、秋游、夏令营、冬令营等传统活动相结合,推进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此外,各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另外,下一步全市也将开展基地、营地认定和线路整合工作,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网络,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地域特色文化和家乡变化。(记者陈士奇)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e公司讯,4月9日,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启动,记者获悉,安妮股份(002235)及其子公司欧森营地(泉州)参与该项目。该项目以“文旅+教育”跨界整合为核心特色,深度挖掘泉州古城闽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异域文化资源,通过代表性研学基地和主题研学路线,形成古城全域研学生态系统和优质平台。安妮股份方面表示,研学赋能城市IP是欧森营地多年来一直探索的路径。
人民网泉州4月9日电 (刘燕婷)9日上午,福建省泉州市启动“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以“文化 教育”的模式,致力将泉州古城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海丝研学目的地。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被誉为“千年海丝名城”“千年古城”,文化遗产丰富,拥有世界级“非遗”名录4个,国家级3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6.41平方公里的泉州古城至今仍较完好地保留原本的风貌,古建筑和古遗迹随处可见。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活化古城,“泉州古城全域研学”项目将深度挖掘古城的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等资源,开发主题研学路线,通过泉州古城范围内的代表性研学点位和基地,如泉州梨园古典剧院、泉州木偶剧院、源和1916艺术区等研学点位,构建全域研学的生态系统和优质平台。“项目依托专业教育研学机构运营,将吸引海内外的青少年前来走读泉州。借助古城里的众多研学点位,参与研学的青少年,将能够深度认识泉州的古街老巷,做古巷社区人文调研,也能深入梨园古典剧院做服饰制作体验、学习梨园唱腔唱法、体验梨园妆容等。”泉州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洪明海介绍,研学项目将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泉州文化的精髓呈现给大家,让古城文化润物无声地住进孩子的心中。
中心市区首条孝廉文化研学线路出炉带孩子品读孝廉故事泉州少林寺 (潘登 摄)急公尚义坊苏氏家庙七里庵东湖公园东湖亭、二公亭。“同学们经常游玩的东湖公园、泉州少林寺,是不是很熟悉?那你们知不知道,自唐以来的一千多年,曾有多位历史名人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丰富的史迹,其中,不乏一段段流传千古的孝廉故事。”近期,市区首条孝廉文化研学旅游线路出炉,受到欢迎。正值暑期,不妨带孩子走一走,寓教于游,接受身边的孝廉文化熏陶。 □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上官渊源 林佳如 实习生 尤瑶瑶 文/图(除署名外)“文化+旅游”寓教于游为树立行孝崇廉的时代新风,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丰泽区纪委监委、丰泽区教育局、丰泽区社科联、东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运用“文化+旅游”模式,充分整合辖区文旅资源,联合打造了中心市区首条孝廉文化研学路线。“东湖亭—二公亭—苏氏家庙—急公尚义坊—泉州少林寺—七里庵”,该路线将泉州古城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良的传统道德风尚融为一体。丰泽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依托该条线路,组织开展辖区党员干部的孝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德尚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丰泽区教育局将把孝廉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倡议各校组织中小学生到该线路研学,帮助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近日,记者先行为广大市民探路,看看这些市民或熟悉或陌生的古迹,有哪些值得品读的孝廉故事。千载孝廉精神传佳话●东湖公园东湖亭、二公亭致敬重教兴文的姜公辅席相东湖公园主入口的二公亭,是东湖公园最具特色的一座亭子,亭柱有楹联“甲第破天荒永怀姜席二公德,人文夸海国迈步关山万里程”,铭刻着泉州人对席相、姜公辅教化之功的感念,也承载着席相、姜公辅、欧阳詹等名士忠贞耿直、兴文重教的家国情怀。唐贞观年间,东湖水面40顷,是当时泉州主要的园林,留下许多名人游湖的传说。唐时,泉州太守席相与被贬为泉州别驾的姜公辅常结伴相游东湖,鼓励泉州士人志存高远,上进报国。其时,有欧阳詹荣登科举金榜,次年姜席二公便在东湖亭设宴欢送赴举的八秀士,欧阳詹陪宴作记,一时传为美谈,东湖亭也自此扬名。后来,二公先后他调,乡人为其功绩所感,便在东湖亭旁另选一胜岛,筑亭纪念二人,故名“二公亭”。亭成之后,“温陵甲第”欧阳詹特为席相、姜公辅撰《二公亭记》,后又有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写诗吟赞“二公亭插艾荷间,绿盖红妆四面环”。重建的二公亭,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齐康主持设计,将文化内涵引入了建筑之中,再现了二公亭深厚的历史神韵。●苏氏家庙缅怀忠勇殉国的苏缄苏氏家庙位于东湖水漈村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是一座闽南“皇宫式”建筑。整座家庙古朴清雅,家庙后厅堂高挂“御赐怀忠”“忠勇家风”金字匾额,青石柱楹联曰:“文章推许国,忠烈表邕州。”两匾一联,所述的正是苏氏第五世祖苏缄一家忠勇卫国、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苏缄任邕州知州的第五年,交趾李氏王朝率领十万虎狼之众侵犯广东、广西地区,邕州城被团团围住。苏缄带领全城军民与敌军展开殊死战斗,为鼓舞士气,他在署衙门院中挖好一个堆满可燃物品的大坑,全家人誓与邕城百姓共存亡。他带领军民坚守城池,血战42天,城池被攻破,苏缄带领全家36口人跳下烈火坑,英勇殉难。苏缄全家为守卫国土壮烈牺牲,神宗闻其事迹嗟叹哀悼不已,追赠他为奉国军节度使,谥“忠勇”,宋哲宗元年(1086年),他又被追谥“怀忠”。●急公尚义坊旌表乐善不倦的李森急公尚义坊位于东门仁风街尾东岳庙前古大路间,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为纪念其八世祖李森献谷赈饥、捐资设东岳山义塚及饵平邓茂七军的德政,上奏朝廷批准重修的。“急公尚义”四字系康熙皇帝玄烨亲笔。急公尚义坊为三重檐歇山顶楼阁式仿木石建筑,立方柱12根,高12米。现保存基本完好,其石浮雕、透雕精美,是市区数百座石牌坊中的仅存者。李森,是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李森先世豪富,他继承祖业,复经营盐铁,收益更丰。他核计全年收入,拨出谷物数千担,另行窖藏,凡亲友及里中贫人嫁娶病葬以至遭火遭盗的,便从其中取出资助。人们有急事需款,他都随时赈给;那些无力还款的,他便把借条烧掉。明天顺年间,他响应朝廷诏令,献出5000石谷子赈饥,又献3000石以助边防,朝廷旌表他为“尚义”,赏赐文绮2件。李森慷慨捐资,兴办不少公益事业。他捐资建口桥、龙津、凤池等25座桥,为安溪的交通航运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他还捐建清溪宫、狮子岩、县衙、县学等;佐修泉州府府衙、学宫、东岳行宫、玄妙观等。●泉州少林寺聆听少林寺僧爱国护民传奇泉州少林寺坐落于清源山东麓,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相传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僧之一的智空和尚所建。传说,当年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时被困,危难之时,少林寺武僧在昙宗的带领下,救出了李世民。一千多年来,寺庙历经三兴三废,上世纪90年代,在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原址上复建而成。千百年来,每当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泉州少林僧众莫不挺身而出,匡扶正义、抗元反清、抵御倭寇,功载史册。唐天佑元年(907年),少林寺 “千僧技击反王藩”;宋德祐年间,少林寺千僧抗元,“寺僧被屠大半,而元兵三万死余数千矣”;明嘉靖年间, “五百罗汉靖海氛”,少林僧众平倭立功;明末清初,在郑成功起义抗清和东渡台湾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的义举中,泉州少林寺武僧参加战斗……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也与泉州少林寺有着极大的渊源。他从军事家赵本学处学得太祖拳,又师从精通荆楚长剑的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剑(棍)术和骑射,创立了自成一派、独具闽南特色的“俞家棍”,后来还将少林棍回传到嵩山少林寺,成就一段佳话。●七里庵贤相韩琦孝亲廉政载史册七里庵,又称“德济庵”,位于东门外烟墩山,此庵与仁风门正好相距七里,故曰七里庵。庵始建于唐朝,宋时香火鼎盛,建有古塔、寺庙、僧舍,有“日来上山千人拜,夜观泉城万盏灯”的盛况。传说,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宰相韩琦之母连理曾出家于七里庵,后来韩琦与之在此庵中相认。韩琦自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声望极高,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廷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韩琦去世后,宋神宗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至清代,更先后从祀历代帝王庙及孔庙。庵前有七里亭,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郡守宋钧建,为当时士大夫东行饯行之所。明朝建有古塔,可远眺府城。后庵亭塔俱圮,上世纪80年代有民众自发筹资逐渐重修。来源: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