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同学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都被这些名词给搞糊涂了。在研究生报名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选择。搞明白这些才能在你读研的过程中如虎添翼!在我们国家,研究生的教学模式非常的多,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选择。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发布,在职双证的研究生将划分为“非全日制”,脱产研究生为“普通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是研究生两种录取形式,两者之间在报考条件、专业选择上、学费收取方面以及毕业证书上都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是通过研究生统一考试进行筛选。也就是说,不论你考全日制还是非全,都要过研究生国家线。在报考条件方面,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方面是不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和往届毕业生都是能够报考的,而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时有的学校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研究生专业的选择上,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能够报考专业很多,范围上比较宽泛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能够报考专业方面限制比较多,而且一般只能够报考专硕研究生,学硕能够报考的数量很少。在学习方面,全日制研究生有国家补贴的奖学金、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奖励。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这些国家补助,学费生活费需要自理。定向与非定向,原来指的是一对历史名词,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分配。定向是指毕业后定向就业,入学前和委培单位签订协议,毕业后回单位上班;非定研究生向就是毕业后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学生自主就业。定向研究生又称定向培养研究生,指由国家按照计划招收,在招生时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其实简单的说,定向研究生是有工作单位的社会人员,参加研究生考试之后,考取到研究生。但是档案不离开原有单位,将来毕业后还是继续回到原单位进行工作。这种提高学历的方式国家非常鼓励,很多工作单位也鼓励大家继续提高学历。其实从字面上来看不难理解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全日制、非全日制和定向、非定向交叉之后,本来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了。全日制非定向:就是脱产学习,毕业后自主的选择就业,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都会选择这一项。他们选择这个的原因在于就读期间有奖学金,毕业后选择工作有自由;其次学校也比较喜欢这样的学生,因为这样国家会有高额的补贴,招收的生源质量也相对比较好。非全日制定向:在职不脱产,毕业后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上班,顾名思义就是一边上班一边读研,大部分的在职人员都会选择这个。相对的学校也是喜欢这样的在职研究生,学费相对收得高一些,学生毕业后学校也不用操心就业,还能提升学校的就业率。非全日制非定向:在职不脱产学习,毕业后自主的选择就业。这样子理论上是可以的,在报名的系统里面也是可以这样子填写的。但是问题来了!学校会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因为会影响到学校的就业率,全日制的研究生毕业都不好就业,你在职研究生,怎样保证自己毕业后可以稳稳的就业呢?还有单位老板也会不喜欢的,老板给你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提升自我,这样的机会先不说会不会影响你工作的效率,重点是你毕业了就打算直接走了,对于企业来说是双重的损失,这样让以后的单位怎么还敢用你!全日制定向:脱产学习,毕业后会回到原来单位工作的。这样的群体称之为“全日制自费委培生”。全日制定向的话是集中时间进行上课,可以和单位签订协议,非连续性脱产但是不脱人事关系,毕业后就回原单位工作,这个方法有点冒险,也不能明说,所以招简上面也不会明写着。一般研究生三年学习,集中学习也就是一年时间,如果和导师协商好,在一年集中脱产学习之后,就可以回到原单位基础工作。当然在这期间也需要完成研究生培养计划,如发表学术论文,完成毕业论文等工作。全日制定向研究生获得的文凭其实就是全日制文凭,不含有任何水分。缺点是一边工作一边攻。读研究生非常辛苦,以上就是全日制、非全日制、定向、非定向研究生的区别,国家提供了多种深造方式,适合各类人群。不论是有工作的,还是没有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还是非应届毕业生,都可以选择培养方式。以后不要再说你因为工作较好不适合考研,工作比你好的人还在校园继续深造呢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硕士招生简章。不过,有的考生发现,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招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就取消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做法并非先例,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所院校取消了部分专业的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区别?取消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近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专家认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以实践为导向,与“学术硕士”相对,“专业硕士”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此前,专业硕士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招生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储朝晖说:“我认为这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情况和他们就业的情况,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情况各个学校有差异,所以可能就是一部分学校已经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相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就业时相对“弱势”。综合就业和学历的需求因素,不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除了新闻与传播学,近两年,不少管理类学科也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鼓励在职人员报考。那么专业硕士取消全日制培养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储朝晖认为,目前看仍是个别学校的专业调整。储朝晖说:“一部分学校可能在招生、就业这两个方面,专业硕士还有空间或者在整个学校的设置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感到专业硕士还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所以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有一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少专家认为,专业硕士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应该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储朝晖介绍:“差别跟整个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设计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你进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首先招生这个环节有差异,然后在不同学校培养的环节也有差异,不同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标准上,对这两类硕士分别对待。”部分高校区别对待的培养方式也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某招聘平台负责校招市场的负责人马潇珺介绍,大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设置基本硬性条件,会明确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马潇珺说:“其实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企业会明确在自己的招聘简章里面写上,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仅保留了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储朝晖认为,要想解决此前存在的就业歧视,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标准。社会各界也应该转变观念,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储朝晖表示:“在学校这个环节下功夫,在招生培养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在评价上,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用同样的标准,同样高的门槛,这样一来,事实上就使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
如今,很多人想要继续深造,在读完本科之后想要进入研究生行列,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分为两种,一种是脱产的全日制研究生,一种是兼顾工作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两种研究生在各个方面的要求都不同,而且在报录等方面也不同。今天,COLA就来为大家分析对比一下。第一种:培养目标大不同全日制研究生是脱产式学习的,全日制研究生是和正常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模式一致的,在学校进行学习,相应的住宿,学习和管理都和本科生类似。周一到周五上课,然后是隶属于国家的学历教育的,培养的目标是研究型人才和科研人才。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是方便那些已经工作的人员,可以在双休日或者远程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全日制学生提供住宿,提供户籍转入学校,提供档案的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提供住宿,不提供户籍转入学校的政策。第二种:针对人群不一样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针对想要继续学习和深造的莘莘学子,一般在本科四年级阶段就开始准备相应的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针对的是有一定工作和年限的在职工作人员。全日制研究生的上学时间一般都是3年,国家授予学位证和毕业证。而非全日制学生获得的证件是学位证和结业证。第三种:考试的要求不一样在职研究生报考研究生需要本科毕业,或者大专以上学历,不限制专业背景,可以跨专业进行报考。可以先入学,再进行考试。根据学校的不同,要求灵活多变。需要考专业课和外语。全日制的研究生,需要在每年一月份左右,参加国家统一招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考英语,政治,专业课这三门,英语卷按照国家规定分为卷一和卷二。国家的有自主招考研究生资质的重点院校,有专业课自主命题的资格。全日制研究生是实行淘汰制的录取考试,由国家统一分数线。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这几种。第四种:社会认可度之前饱受诟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叫作在职研究生,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这种说法了,全部统称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相对全日制的培养略微松散一些,为了适应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作。可是国家目前加大了对非全日制的管理,包括对收取费用的要求,考试方面的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走向正规化。这是国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件含金量的考量,随着管理的严格,以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会逐渐提高。COLA建议:很多人在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之间选择很苦恼。如果你是接近毕业的本科生,热爱本专业,或者向往跨学科学习,渴望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可以准备报考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非常规范和公正,淘汰式考试,只要下定决心学习了,攻克公共课的英语和政治,再考取一个不错的专业课的成绩,就可能在985 211 学校进行深造学习,这对于那些本科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全日制硕士毕业证的含金量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一直很高,有利于以后的深造和工作。而工作了几年的上班族,没有必要因为上研究生丢掉工作,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利于加薪和晋升。而且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也需要一笔相对高昂的费用,工作几年的上班族有这个精力和财力来提升自己。不论考取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所面对的压力都是很大的,从学业,经济能力,到精力,个人都要付出很大的心血。所以,COLA作为过来人,奉劝大家,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研究生学习,就要放下全日制或者非全日制的区别,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编辑:彦宇审核:刘旭
定向生,主要是指公费师范生和医疗行业的定向生。在参加高考招生的时候,就因为选择特定的专业,签定了定向就业合同,在录取分数、上学期间的生活补助方面,享受了极大的优惠。因此,一般合同规定,定向生毕业之后,必须回到定向的基层单位就业,不得考研,不得反悔。定向生参加工作之后,一般满两年,就可以从基层调整到县区同行业就业,专科三年、本科五年后就可以自由流动。在此期间,非经同意不能参加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不能在行业外流动,不能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招考。定向生服务期满,就可以自由流动。可以选择在本行业调整工作岗位,也可以在区域内其他单位就职,也可以选择自主择业,或者考取全日制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虽然不能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招考,但可以参加在职人员遴选。
原标题:部分院校取消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 非全日制定向培养是否成为未来趋势?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硕士招生简章。不过,有的考生发现,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招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就取消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做法并非先例,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所院校取消了部分专业的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区别?取消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近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专家认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以实践为导向,与“学术硕士”相对,“专业硕士”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此前,专业硕士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招生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储朝晖说:“我认为这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情况和他们就业的情况,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情况各个学校有差异,所以可能就是一部分学校已经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相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就业时相对“弱势”。综合就业和学历的需求因素,不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除了新闻与传播学,近两年,不少管理类学科也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鼓励在职人员报考。那么专业硕士取消全日制培养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储朝晖认为,目前看仍是个别学校的专业调整。储朝晖说:“一部分学校可能在招生、就业这两个方面,专业硕士还有空间或者在整个学校的设置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感到专业硕士还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所以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有一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少专家认为,专业硕士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应该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储朝晖介绍:“差别跟整个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设计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你进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首先招生这个环节有差异,然后在不同学校培养的环节也有差异,不同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标准上,对这两类硕士分别对待。”部分高校区别对待的培养方式也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某招聘平台负责校招市场的负责人马潇珺介绍,大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设置基本硬性条件,会明确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马潇珺说:“其实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企业会明确在自己的招聘简章里面写上,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仅保留了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储朝晖认为,要想解决此前存在的就业歧视,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标准。社会各界也应该转变观念,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储朝晖表示:“在学校这个环节下功夫,在招生培养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在评价上,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用同样的标准,同样高的门槛,这样一来,事实上就使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来源:央广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1月7日,由教育部牵头,各省、市、高校分管教育领导参加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正式召开。在会议中,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明确指出,报考非全日制考生报考类别必须选择定向,录取前需提供定向就业协议。事实上,在今年8月12日,教育部就曾经出台过《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要求非全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而11月7日的会议,则再次强调了这项政策。不知道大家在考研报名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其中有一个选项,报考类别选择一、定向:定向是指在招生时通过合同形式已经明确了。毕业后,对工作单位的研究生进行定向培养,学习费用是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读研期间档案、人事、户口等仍留在原工作单位。不过也有的学习是签的双方协议,即只有考生与学校签订。毕业后,要回到原单位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定向生对于工作单位要求各个地方、学校都不一样,有的要求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才能报考定向生,有的要求必须签三方协议而不是两方。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教育局和高校。注意!定向生毕业不能办理就业派遣证;没有应届毕业生身份;不能报考公务员要求应届生的岗位;不能参加选调生考试;不能以应届生身份落户一线城市。二、非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它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要选择非定向,如果符合定向要求,所在单位要开出相应证明。例如,本科生毕业就是非定向就业,有三方协议等,属于应届生。三、委托培养研究生:即委培生。招生一律实行合同制。委托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委托单位与委托生之间应分别签订委托培养合同。委托生的培养费用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其它均与定向培养研究生相同。这个方式比较少,因为这是需要用人单位出学费的,而且一般针对公司高层或国家干部居多。四、自筹经费研究生:自筹经费研究生是招生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导师的科研经费、学校创收的经费或社会集资的自有经费培养的研究生。自筹经费生国家不负责分配。注意,这属国家计划外招生,但是同计划内招生一样,自筹经费硕士生应参加国家统一的入学考试并执行统一录取标准。在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是公费制,过了统招线分数排前面的是公费研究生不用出学费,分数排后面的是自费研究生需要自己出学费,但是都必须参加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达到统招的分数线才行。现在公费制已经改革了,变成奖学金制了,排名靠前的获得全额奖学金抵消学费相当于以前的公费,排名靠后的没奖学金就是自己出学费相当于以前的自费,奖学金制后。所以说,自费研究生这个概念估计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其实对于广大研友而言,定向和非定向研究生才是主力。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建议选择非定向,因为这样有派遣证、三方协议、算应届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以前可以选择非定向,这样读出来也算应届生。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但是随着11月7日新政策的实施,一般高校只能录取定向非全日制研究生,甚至有的高校要求今年考研的也必须将非定向修改为定向。那么这样一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无法享受派遣证、三方,也不能算作应届生,无法参加校招,只能参加社招了。那么现在,你们明白了研究生报考中四大研究生种类了吗?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 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 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 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 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来源 北京日报流程编辑 吴越
研究生的区别1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区别?考研时是否存在差别对待?读研时是否存在不便利之处?毕业后是否存在歧视情况?小编一一告诉你。一、考研的区别1.保研方面的区别在职考研没有保研的机会,因为保研只是面向优秀的全日制本科应届生。2.考研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区别应届生还是‘象牙塔’里的应试娃,且应届生的主要任务便是读书,考取好成绩。在职考生需要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更多时候在职考生需要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花在工作上。而且很多在职考生是成家了的,也需要将一部分时间放在家庭里。因此,应届生比在职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备考研究生上,且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3. 录取方面的区别国家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录取的研究生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各培养单位对两类研究生要坚持同一标准、统一组织招录。不过,目前很多院校依然比较照顾考非全日制的考生,其录取分数比全日制的考生要低许多。且在面试期间,很多考官都会比较照顾在职考生,比如少问些比较深的专业问题,或者当在职考生回答不好问题时也会酌情谅解。不过,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些院校不喜欢招在职考生,而将部分名额放出去,让应届生来调剂。一.读研期间的区别1.培养方面的区别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一般院校在周六日为在职研究生安排课程,不过也有例外的院校就是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集中在一起上课。不过,不管上课安排如何,教育部要求院校要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在职考生一般是读非全日制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奖助学金2.奖助学金的区别在职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奖助学金,不过有些学校为了吸引考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设置了新生奖学金和其他一些学业奖学金等。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是单位定向委培的,单位会有一些奖助学金发给研究生。3.学费的区别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一般比全日制的研究生高,不过也有学校是一样的。4.毕业标准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安排进行毕业,只是实际上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的论文抽查比例低些。二.毕业后的区别待遇公平?1.毕业证认可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上标有‘非全日制’字样,目前,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学生的实际认可度比全日制低些。2.考博条件的区别非全日制考博比较困难,主要是绝大部分导师都不愿意收非全日制的研究生。3.应聘工作的区别很多工作单位都标注着要全日制研究生。还有些标着要全日制本科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近日,国内高校陆续公布2021年最新硕士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所名校取消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引起备考学生关注。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多所院校已取消部分专业专硕全日制招生。对此,有专家指出,专硕本来就应该更多针对在职人员招生,专硕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多所高校取消新传类、管理类专硕全日制招生9月16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媒体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此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已于8月21日在官网发布消息称,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硕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统考仅接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两所知名高校对新闻与传播学科设置接连做了类似调整,引起新闻学界及业界关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本来就是以实践为导向,学生培养更加注重技术和实践层面,与“学硕”相对,“专硕”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记者注意到,不少高校前两年已有这一趋势,除新闻与传播学科外,不少管理类学科也更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也就是鼓励已在职人员报考”。据不完全统计,多所高校的会计、心理等专业的专硕也取消了全日制招生。如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显示,2021年该校会计硕士(专硕)只招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2019年会计专硕的所有方向都只招非全日制,西安交通大学的MPAcc(会计专硕)自2018年起不招收全日制统考研究生……此外,南昌大学、长安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学校中,均有个别专业作出类似调整。专硕取消非全培养是回归人才培养规律一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是较为热门的专业。两所高校的硕士招生调整消息公布后,不少学生产生疑惑:这是“变相劝退”?另有部分此前一直在备考这两所院校新闻与传播全日制专硕的考生,临时改为备考学硕,或是另做打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专硕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一些更重视实践能力的专硕,需要就读人员有一定工作经验,会选择非全日制招生培养。”他举例说,就像MBA,国外都是有经验的在职人员就读,我国最初也是这样,后来渐渐有高校向应届生开放招生,“学生从校园到校园,怎么结合实践培养能力?”在熊丙奇看来,从学校到学校,只是满足了学生对学历的需求,而不是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逐渐取消专硕的全日制招生培养方式才是回归到人才培养的规律。此前,相比全日制,“非全”在就业时相对“弱势”,“非全”研究生就业时被歧视的新闻一度频发。出于就业和对学历的需求等因素考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对于部分学生寄希望于通过考全日制专硕提升学历的想法,熊丙奇认为,这需要转变观念,要以提升能力为主导来规划自身学业发展,而不只是“唯学历论”。为解决“非全”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2016年,教育部发文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此后,公众对“非全日制”硕士的看法逐步有所改观。今年2月14日,教育部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李世辉
近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视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吗?为此,我们邀请部分高校负责人从报考、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读。问题1:报考要求一样吗?初试复试要求与全日制一致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何忠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制度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历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或专科毕业两年以上)人员。从2017年起,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用的是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样,复试要求也与全日制考生一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就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和学识学历。近几年,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生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25至40岁年龄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占90%以上。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非常好,已毕业的500多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正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第一线,把知识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在职人员实现人生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检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学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的就是同一个培养方案,总学分都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践训练6学分。但是,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更重视实习环节,像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就不少于6个月。其实,各高校目前都很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的现代农林大学,已形成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门类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学体系,今后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问题2:教学内容相同吗?课程设置完全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把之前由国家组织入学资格单独统考且只授硕士学位证的在职单证硕士研究生,调整为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划线、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毕业可同时获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大约招收非全日制硕士100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20至30名。从那时起,学校就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完全吻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方面,我们学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位等。拿课程设置来说,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学科专业核心课和学科专业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的要求完全一样。课程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为周六、周日等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授课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为主,招生规模比较大的MBA(含EMBA)少量(大约10%)邀请了一些国内本领域著名教师授课,工程类别硕士也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等也与全日制完全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相同要求严格管理。学校还对全部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查和5%随机抽取送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不合格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再审合格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从毕业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本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比例约占90%。问题3:师资有区别吗?导师安排上同等对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 徐炜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上一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取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单证班。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及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从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并轨,推出全日制MBA与非全日制MBA。就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来说,二者除上课时间有区别外,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并无差别,都建立了完整的、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的培养计划核心内容与要素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样的,包括选修课程、任课老师、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也都一样。以导师安排为例。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是一样的,都实行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构成。学术导师来源于全校优质师资,职业导师由业界成功人士担任,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沟通并一起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建设好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与全日制MBA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及论文答辩要求等都实行统一标准。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完全相同。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是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别,并不影响培养质量水平,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施差别对待。问题4:毕业论文降低要求吗?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宋志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北方工业大学在招收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清晰地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之处,又要坚持“两个一致”原则。一是论文评审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区分学生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身份,学校制定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督导组、导师、外校专家等多方参与,联动开展过程监督。二是论文环节执行一致。在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中,两种身份研究生须通过相同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查新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仅在低于15%时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则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评审或预答辩不通过时,学生将视情况被要求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不等。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关口前移提醒,严格出口管理。对于课程修读未达毕业学分要求、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个别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预警,安排专人跟进,及时督促。强化研究生导师学生培养“一视同仁、同一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协调教学资源,采用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法,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效果最优、培养质量最佳。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修业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开辟求学“绿色通道”。在选课上,学校开放全部教学课堂,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学位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专业保障。【现状与建议】“双非”研究生就业常会遭歧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两类。此前,我们学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些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招“双非”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未受到足够公平的对待,就业途径不太通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常在招聘启事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全日制研究生。“双非”研究生就业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非常不了解,对于上级部门是否能够给这样的学生解决户口和编制的政策也不明确,导致不敢决策,在发布招聘需求时就没有给予这类研究生机会。尽管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双非”研究生很优秀,也希望招收,但又担心后续政策问题困扰,所以不敢大胆招聘、大胆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给“双非”研究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凭证,证明自己具有应届生身份,才能与企业签署三方协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无法对用人单位做到广而告之。第三,在应聘中,很多单位刻板地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和全日制媲美。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履历,在工作之后回校继续充电,但一些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落实户口、编制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加应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呢?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扩大宣传与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的不同,而非学历类型的不同。用人单位应该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人才”打消用人单位的顾虑。第三,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竞聘时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政策红利,得到同样的展示平台。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