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很多博士毕业后都劝诫师妹师弟不要读博呢而颡颡然

为什么很多博士毕业后都劝诫师妹师弟不要读博呢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否考博或许真的是一个很难决定事情,因为现在对于考博这件事情观点太多了,到底是怎么取舍很难决定。例如很多毕业的博士都会建议自己的师妹师弟,尽量不要报考博士,不要去读博士。那么为什么这些毕业的博士会劝诫自己的师兄师妹不要读博士呢?其实,原因就是理想与现实,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如果说你碰到的这些博士劝诫你不要去读博士了,那么原因一般来说都是因为这两者的比例严重失衡。首先,我们说一下理想与现实。我敢肯定所有的硕士在时,都对博士的生活憧憬无限,给自己绘好了一张自己的博士蓝图。但是当你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一名博士时,当你真正开始过上博士的生活时,你会发现和你自己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从而便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那么当你咨询这些有过这样经历的博士时,他们给你的建议肯定是劝你不要读博,他会把他的苦水和你倾诉。其次,付出与回报。我们读博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提高自己的学历,希望能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拿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资,因此我们可能在读博期间相当努力的在搞科研,在写论文。但是当你毕业的时候,你又会发现博士似乎也没有你当初想象的那样完美,没有了当初自己所设想的结果。或许你毕业时,你的工作还是普通的,远远没有达到你高大上的要求。最后,博士难毕业,这是所有人都承认的事实。对于那些已经毕业的博士来说,他们亲身经历过这些,他们深知如果想顺利的毕业需要付出的是什么,他们更知道如果延期毕业你所面临的又将是怎样的残酷。因此出于人的本性,他肯定会建议你不要读博。可是,是否读博,对于硕士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分析和研究。一是分析自己读博的价值;二是研究自己所学专业读博的发展前景。对于读博的各种观点,我们能做的只是借鉴,因为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但不管怎么说,读博是值得的!!!

活地图

导师问你要不要读博时,该如何拒绝?

大家好,我是@阿芷学姐 ,211研三在读。导师招学生的时候,都会问学生,要不要读博。“你想不想读博”堪称研究生期间最危险的提问,而且这个问题不仅在入学面试时会问,在你研一时也会问,研二研三更是问个不停,我本人就被问过不下十次,所以答好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如果不是特别坚定地想要读博就别读研究生刚开学,啥都不知道,啥都不了解,连读研日常生活是啥样的都不知道,你问他读不读博?他知道读博意味着什么吗?这就跟劝人生孩子似的,生之前没人告诉她怀孕、生产、哺乳需要面临什么样的痛苦,等到怀孕后准妈妈们需要独自一人承担所有压力和痛苦。劝人读博,天打雷劈。自愿读博除外。所以你问一个刚入学的研究生要不要读博?他能怎么说?“我还没想好。”现在没想好的,以后也想不好。如果是稀里糊涂在导师的劝说下答应了读博,以后读博也会很煎熬的。所以:如果不是特别坚定要读博,就千万别读!读博期间你会遇到各种的困难、挫折和压力,会让你不断地怀疑自己。除非你是特别坚定想要读博,有着强大的毅力坚持下去,否则读博会非常煎熬。如果想要拒绝,别说“我还没想好”很多人是现在没有考虑过那么长远,只打算读研看看,读一年研再考虑要不要继续读博。这个问题相当于去公司面试时,面试官问你“有什么职业规划吗”,目的在于考察你对职位的认识如何,是不是来用心做事的,有没有发展潜力。对导师而言,更喜欢硕博连读的学生,问你“你想不想硕博连读”,一方面也是导师认可你,想要给你机会。单纯回答“我没考虑好”“我再想想”,却给不出充分的理由,都不太恰当。因为导师会以为你还有考虑的余地,每学期都还会再去劝说你读博的。因此,对于不读博,你需要有合理的理由。但又不能说自己对科研不感兴趣,因为你对科研不感兴趣的话,导师会怀疑你能否认真完成硕士学业。因此,你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找一些合理的理由:比如,你已经做了一年课题了,感觉如何?认为自己是不是适合深造?我在本科期间有进入实验室学习过,了解xxx课题,经过本科/研一的学习后,我也考虑过硕博连读的事。但感觉我对于xxxx方面还是欠缺,感觉我的能力不够,等发出文章了再说吧。导师劝你读博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我是@阿芷学姐,关注我,了解更多读研那些事儿~

关不住

很奇怪,为什么很多硕导极力劝说自己的学生读博呢?

读博吗?或许这是很多硕士研究生都曾经问过自己的一个问题,答案自然是各有不同。没错,读博这是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很难逃避的话题,不管是周围的同学,自己的导师以及家里的亲朋好友,总是会时不时提到读博主题。当然最终依然还是需要每一位硕士研究生来拍板的,只是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总是能够发现很多的硕导总是会极力劝说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地读博,将读博之后的各种荣誉说的极为完美,于是很多的学生都在感慨,真的很奇怪,为什么很多硕导极力劝说自己的学生读博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硕导是真心在为自己的学生所着想,或者说硕导认为自己的学生有学术潜力,有学术造诣的,如果能够继续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在专业领域内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也伴随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可能,于是才会建议自己的学生读博。包括我的导师也极力劝说我的师姐读博,并且也愿意为了她能够顺利读博去联系相关的博导,也愿意极力向很强的博导推荐我的师姐,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我的师姐很适合科研这条路,继续研究下去会有很好的成果。所以并不是有极少数学生所想的那样,硕导劝说学生读博就是为了增加一个用的顺手的免费劳动力,这样的想法确实有些狭隘了。同时,之所以很多硕导劝说自己的学生读博,是因为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是真的可以享受到很好的待遇,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还有一种原因是很多硕导都有一种情怀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学术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或许能给予自己心理上的一些欣慰或者欣喜。之前听很多的学姐学长说到这确实是一些硕导建议自己学生读博的一些初衷。只是这也仅仅是很多硕士研究生自己所感悟到的,并且很多的硕导认为学生想读博不应该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到博士毕业这个角度上,硕导更多的相信事在人为,只要你端正态度,认真搞学术,那么一定能够顺利毕业,如果仅仅只是在想毕业的问题,还不如尽快决定,然后去落实自己的选择,这或许才是最正确的。总之,读博是我们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究竟是读博还是不读博?更多的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当然听取她人的意见也是必然的,到我个人觉得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要将博士毕业这个角度作为很重要的事情来分析。

马赛曲

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博的比例低了,你知道读博的成本有多高吗?

面对着就业市场不断加剧的求职压力,许多大学生通过提升学历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所以,你看到每年考研的人数以几十万计的数量增长。然而很多同学,即使取得了硕士学位,却依然不满足,还要向着更高级别的学位迈进,以此来获取更大程度的收益。那么问题来了,取得博士学位后,真的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收益吗?研究生工作三年的收益高,还是取得博士学位的收益高呢?要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要先知道读博的成本有多高,刨去成本,你能明白,真正的收益究竟有多少。01落到实处的生活成本首先要谈的,就是读博的生活成本。毕竟,读博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25岁往上了,在老一辈人的眼里,这个年龄再从家里要钱,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好在国家也是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国情,所以全日制的博士生,每月拥有1000元以上的博士补助,即只要你是在读博士生,那么你就能领到这旱涝保收的补助。虽说不一定能让生活过成你想象的那样滋润,不过至少能不再向家里伸手。而且读博之后,最大的收入来源,还是要属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如果到了博士这个阶段,你还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兼职,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那么只能说你这博士读的有点不上心,或者说,你没有发挥出你读博应有的价值,你也没想好你究竟为什么读博。总体说来,读博的生活成本,相较于之前的学生时代,还是要低很多的。在以往阶段,你是需要等着接济,因为你还是学生;但是在博士阶段,你是需要创造财富,因为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了,你是学科未来的带头人。02另当别论的专业成本所谓的专业成本,其实就紧密关联了我们开篇提到的那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把专业分为三类,第一类,高新技术产业,可以理解为热门高薪专业;第二类,支柱发展产业,可以理解为中规中矩专业;第三类,普通夕阳产业,可以理解为低薪红牌专业。那么针对不同的专业,专业成本也是不一样的。针对第一种,读博和不读博,其实差别不大,甚至是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三年得到的成长,要远比读博三年看到的效益要高;针对第二种,读博要比不读博好很多,因为这种专业,往往中规中矩的原因,就是因为研究生的深度还有所欠缺,需要的就是更高阶别的人才;针对第三种,读博也会好一些,因为虽然工作冷门,就业一般,但至少还有大学老师这条路。总体来说,读博的专业成本,差异性比较大,要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总体来说,还是符合上面提到的,热门专业成本高,支柱专业成本低,冷门专业成本一般。所以如果只是依据专业成本来看的话,答案还是显而易见的。03影响深远的机会成本读博最为关键的,也是最大的宝藏,就是它的机会成本。简单说来,就是某些待遇,只有博士才有,博士以下全都没有。提供这样待遇的地方,有各类高校,也有各类企业,但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都是行业内的龙头,详见某超级公司的天才计划,刚毕业的博士生,居然可以给到200万以上的年薪,真是出人意表。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呢?答案显然不是,我们看到的是被选中的博士,风光无限,但是我们没看到的博士,才是机会成本的真实写照,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幸存者偏差理论。每个人都想象着自己能成为万中无一的那个,但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最为普通的那一个。你可以把万里挑一当作目标,但你也一定要有百里挑一的保障。总体来说,读博的机会成本,是非常大的,但是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如果你是抱着这样的目标来读博的,可能最后的结果会让你大失所望。培养博士的目的,其实从来不是为了什么个人利益,更多的是为了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所以当你明白这一点,你还依然打算读博,那么你的未来一定是无限光明的。生活成本着实低,专业成本有差异,机会成本看运气,读博无需谈收益。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劳动节

研究生导师都劝自己硕士读博?并非如此,部分学生想读导师也不要

作为研究生导师,小西建议过不少硕士生继续读博,并非是留在自己课题组,而是将不少学生推荐到更好的平台和导师。之前,小西也曾多次聊过读博的话题,在有学生向我咨询读博疑惑时,我常说的一个问题是"你读博想要得到什么"。我们课题组少量是30岁+脱产攻读全日制博士的学生,年龄不是他们的劣势。一段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后,他们对于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博士学位的追求力度非常大,晚上、周末等都在实验室紧张的忙碌。换句话说,不少从普通双非院校辅导员、中学老师辞职读博的人,已是破釜沉舟、退无可退。-博士学位-当然,遇到少量不合适的学生,小西同样不会推荐其读博,比如:一是拖延症严重的学生。比如日常中我会问自己学生,你做完这个实验、分析好数据,需要多久才能和我讨论交流下一步的实验。我会听她自己的安排,并做好记录,并会建议她们考虑好一些突发因素。但是,到了时间依然没有结果。比如约好的2周,1个月、2个月我都看不到数据。相信不少导师都有发现类似拖延症问题,十分反感。二是对科研无兴趣的学生。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我就是来混个硕士学位的,达到最低要求就行。尽管博士生有扩招,相应的博士生导师遴选也在放开。在不少学校,博士生导师一年的招生指标约是1-2人。如博士招生指标量化时,足量的科研经费和课题才会给一个计划。对于科研没有兴趣,不能沉心读博的人想要顺利毕业非常难,对自己和导师都是一种"伤害"。-女博士-不推荐读博的其他设想:之前部分人是不推荐考博,并非是读博。比如导师是想建议你走申请-考核制的渠道,尤其是有几篇不错论文的学生。部分学校在申请-考核制之外,依然采用统招得方式招收博士生。但是,考博阶段的复习同样需要不短的时间,尤其是英语分数要求会限制不少考生。说了也许你们不信,之前曾有不少科研能力十分突出的考生,在考博时英语只有20多分、30多分,而英语线已放低到45-50分(中科院系统英语要求高些)。今年小西建一个将要上研二的学生,暑期抓紧把实验数据整理成论文,争取早点投稿接受,争取在申请-考核制之前有2篇不错的论文。因为他的英语写作能力不错,口语不行,考研时成绩也十分勉强,第一年英语就没过线。他想去更好的平台读博,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不是他最感兴趣的,所以还是鼓励他早点出成果。-博士在实验室的背影-或者说,你和导师之间彼此不合适,少点缘分吧。经常有人说导师青睐某个学生,同期进入团队的其他几个硕士反而不是很受重视。也许,工作后我们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即使导师不建议你在硕士团队读博,你要是有心或者对某个方向感兴趣,同样可以自己联系博士生导师,读博期间换个团队。另外,不同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计划会有提前沟通,如部分导师在每年4-5月份就有学生沟通下一年读博指标,有心读博的学生建议早点沟通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有机会可以在参加学术会时面谈一次,或者直接去导师所在学校彼此正面沟通一次。未来几年的读博阶段,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很多,还是得提前做好选择。-求学深造-小西想说找到自己读博的理由,才能更好地"熬"过博士阶段。没有任何一个人读博是顺利的,都有磨砺和坎坷,远不是表面看的那么风光。最后,小西还有一句感悟就是:读博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苦。一旦你毕业进入高校,青年教师(青椒)的科研起步难度远远超过读博,破局之路唯有"坚持"两字的良药。欢迎评论交流。

玄冥

官方劝退:读博导致抑郁症!

疫情让就业形势变得严峻,但很多人依然有办法步入职场。不过...这当然不是唯一出路!也许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和被迫待业让不少毕业生甚至在校生沉下心来思考起这样的问题——要不我再来一次背景提升?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无法改变就业难的大环境,不如先回到校园,读个博士冷静一下,继续优化自己。不过在读博之前,还是要先泼个冷水:博士不是这么好读的!你听说过本科、硕士、博士的终极区别吗?逛超市时调侃归调侃,接下来纪堂君带大家从学习、分析、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认真阐述一下本、硕、博学习的区别。1.本科学习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本科是素质教育,是从未成年到成人的教育,是让他们完成文明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例如,家长们对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个大学生,而不是要求找学某种专业的。家长们未必能解释为什么,但他们知道本科教育是培养做人的品格和修养的过程。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研究生应注重学习什么的问题。研究生的学习带有研究性质,这在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与本科生有了不同:本科生毕业后终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10%。硕士毕业生终生从事其硕士专业的比例会高一点,约15%。而博士毕业生以博士专业为终身职业的人数应不低于三分之二,低于这个标准则说明博士教育本身不成功。2.硕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学习的区别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区别是专业水平差别,两类毕业生在为人的素质上没有差别,其不同是研究技能。研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技能。硕士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做学术研究的很少。正因如此,很多学术研究所发现的知识都没有实际用处,不能转化成为物质财富。没错,读博向来是压力山大的活动,博士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补贴少,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了,博士生还在为论文焦头烂额。不久前,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开展了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6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博士生,借机大吐苦水,把科研的焦虑、求职的压力、对圈子的不满全都倾诉了出来。这次调查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36%的博士生都因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而寻求过帮助;21%的博士生都遭遇过骚扰、歧视和霸凌行为;近80%的博士认为,当前的学术圈风气不正,充斥着各种关系、特权和官僚主义,过于压榨博士生,文化落后亟待改进。而对于最现实的毕业求职问题,70%博士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工作,甚至,还有超过30%的博士生觉得自己正在读的项目根本就对找工作没有用。这已是Nature的第五次博士生调查,共有超过6320份有效数据。一个全世界学术圈人士都期望能发论文的顶级期刊,公布了这样惊人的数据,简直是“官方劝退科研”啊!不过,这项调查中,有有74%的博士生表示对当初读博的决定感到满意,75%的博士生,对自己做研究的独立程度表示满意,67%对自己和导师的关系表示满意。而且大部分人看来,博士项目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提升,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做学术演讲、设计实验等等。依然有67%的博士生相信,有了博士学位就能大大改善工作前景,终究也有很多人认为博士生涯依然是充满荣光与希望的:99% of the time it fails. But that one time it works makes up for all of it.(99%的时候都失败了,但是成功的那次能弥补过往的全部。)

而颡颡然

博士现状:Science“劝退”读博困难户,清华两博士被退学……

这两个新闻都是最近的事情,前脚清华两博士被退学,后脚就有Science发文“劝退”读博困难户,关键是,清华这俩博士被退学的原因,真的很迷幻!连续两周以上旷课,完全失联,只能逼得学校发布公开通告。这下好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你们两个因旷课被退学了。清华+博士,这个组合,应该是大部分人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然而这两位同学就这样拱手相让了,真的让人唏嘘。在唏嘘的同时,学霸姐姐也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读博变得像“赌博”一样呢?读博真的能让你怀疑人生学业的压力,让很多博士被“延期毕业”,之前有数据统计,博士被延毕的十之八九,粗略可见端倪,另外,这周还有一个新闻就是:某博士在顶会召开前9天,终结了自己的生命。都中了顶会,反而还做出了这种选择,表示“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真的让人非常感叹。面对博士这种高压群体,Science最近发布长文,给广大博士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实在不行,就退学吧。Science还总结了博士们退学的3点主要原因:对研究失去兴趣,开始追寻其他事业,对学术界心灰意冷。说得很容易,但是其实真的放手很难,很多人读博之后,都是外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般的存在,这个时候去退学,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只能咬牙坚持,于是乎博士们抑郁、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外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学霸姐姐也来劝退:这5类人不适合读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攀登学历高峰,硕士已经满大街都是,读博好像才是正统,但是,读博不是头脑一热说读就读的,千万不要等到被延毕、被劝退、抑郁、精神崩溃才后悔莫及,学霸姐姐建议大家先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博。学霸姐姐总结了一些不适合读博的人,供大家参考:1,动机不纯的人只想混个文凭什么的,还是洗洗睡吧,几万字的论文,不是你混得过去的。2,想逃避现实的人很多人觉得:研究生找工作不理想,外面世界太复杂,不如去读个博士吧,这样能在象牙塔多呆上几年,这个想法很天真。3,想通过读博突破阶层命运这点就不说了,现在的博士没那么“值钱”了。4,硕士期间没有成果如果在研究生期间就没有好的论文的话,说明你个人可能真的科研能力有限,不建议死磕。5,身体不好不要读博这点很重要!读博期间通宵达旦改论文看文献做实验什么的,太常见了,好身体都能变遭,更别说身体不好了,读博会让你的颜值和身体素质断崖式下滑,所以,大家还是好好想想吧!以上这5类人,即便考上了,学霸姐姐还是不建议你去读,你一定要意识到:读博很多时候不是投资,它只是一种消耗,它可能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反而让你身心俱疲,充满了挫败感,然后与你自己的期望值背道而驰,最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没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可能会一直伴随者你,所以,如果不是真的热爱的话,那还是去做些别的事情吧,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最后:好好读书,依然是通向美好未来的捷径即便各方都劝退,学霸姐姐还是想说,那些名校毕业的博士们薪资待遇还是会明显高于普通人,这是一条捷径,但是是一条坎坷不平艰难险阻的捷径。走过去了,就会有美好的未来等着着你,走不过去的话,不妨试试别的路。如果你在科研路上感到抑郁和焦虑,请记住你并不孤单。生物女学霸,一个自称学霸其实很渣的生物汪,努力将有趣的、有用的、有血有肉的科研那些事儿呈现给大家,关注一个好不啦~

吵闹鬼

Nature调查了6000博士生,告诉你读博有多难:360度无死角劝退文

压栗山大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读博,向来是压力山大的活动,博士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补贴少,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了,博士生还在为论文焦头烂额。不过现在,读博过程中你的苦你的累,Nature都知道。是的,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开展了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6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博士生,借机大吐苦水,把科研的焦虑、求职的压力、对圈子的不满全都倾诉了出来。统计一下,这次调查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36%的博士生都因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而寻求过帮助;21%的博士生都遭遇过骚扰、歧视和霸凌行为;将近八成的博士认为,当前的学术圈风气不正,充斥着各种关系、特权和官僚主义,过于压榨博士生,文化落后亟待改进。而对于最现实的毕业求职问题,七成博士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工作,甚至,还有超过30%的博士生觉得自己正在读的项目根本就对找工作没有用。一个全世界学术圈人士都期望能发论文的顶级期刊,公布了这样惊人的数据,简直是“官方劝退科研”啊!怪不得,连房东老太太都说“不要读博,不要写代码”(不要赌博,不要吸大麻)了。近四成博士生都是出国党,在职博士也不少其实这已是Nature的第五次博士生调查,共有超过6320份有效数据。除了英文版,问卷还被翻译成了中葡西法四种文字,因此获得了全球博士生们的广泛参与。其中36%的问卷来自欧洲,28%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人和印度人),27%来自北美和中美洲,非洲、南美和大洋洲的博士生各自只有3%。这6000位博士生,性别基本上男女各一半,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在25岁到34岁之间,另外还有12%的博士生不到25岁,11%的博士生超过了35岁,甚至还有五六十岁的老博士生。其中22%的人都处在或上有老、或下有小的状态,需要照顾家庭。已经当妈妈了的博士生Fonseca-Hernández,就对边读博边带娃这件事感到十分焦虑,因为学校里没有幼儿园,她把5岁的女儿送到了收费很贵的校外日托中心,她感叹,想要同时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和优秀的父母,实在是太难了。37%的博士生是出国读的,大部分去了欧洲和美国,出国的原因集中在体验异国文化、本国的资金和博士项目不足以及方便找工作方面。不过,有不少出国党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学气象的古巴女生去了墨西哥读海洋物理博士,发现换一个国家已经很难了,读一个新领域则是难上加难,甚至患上了焦虑症。19%的博士生是边读博边工作的,他们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有少数人是为了提升技能或者刷简历刷人脉。考虑到年龄和家庭环境的因素,35岁以上的大龄博士生、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博士们基本上都有工作。欧美博士生担心“德不配位”,亚非拉博士生最愁求职赚钱读博过程中,人们普遍最头疼的事情是对前途的迷茫,79%的博士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不确定,70%的博士生时刻都在关心着除了当博士后之外哪里还有坑可以去谋个教职。另外他们的学术压力也很大,78%的博士生都觉得难以维持工作生活的平衡,74%的博士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钱,也是一个难题。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经费的问题,68%的博士生都在担心经费;第二个方面,一半的博士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怎么还;第三个方面则是日后生涯的收入问题,67%的博士生都在担忧毕业之后过日子、买房子、养孩子和退休养老的钱要从哪儿来。看到博士生也哭穷,渣本心理平衡了。不过,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是有地域性的:非洲博士生最愁没钱;大洋洲博士生最愁没教职;南美的博士生除了担心找工作的问题,还要操着卖白粉的心,时刻担心政局;欧洲博士生担心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工作生活平衡和心理健康问题;北美和中美洲的博士生担心自己“德不配位”,专业名词叫“冒名顶替症候群”——总觉得自己如今的地位是靠运气获得的,生怕有一天被人发现自己一无所长,被当成骗子,然后身败名裂。当然,同样富(chi)有(bao)而(le)优(cheng)越(de)的欧洲人有时候也担心这个问题;苦哈哈的亚洲博士生,发愁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挣不到钱怎么办、博士学位通货膨胀怎么办、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怎么办……注意,这里不是贩卖焦虑,是nature的报告白底黑字写的。唉,在座的亚洲读者们,你们都生活在hard模式里啊。不后悔,但满足感越来越低在美国读博学兽医的Radhakrishnan说,现在的博士项目很适合自己,并不觉得孤单。他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还有很深的兴趣,想找到一种能在自己的母国印度抑制狂犬病传播的方法。所以,就算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点闲暇都没有,他还是没有后悔读博。其实,这项调查中,有有74%的博士生和他一样,对当初读博的决定感到满意 (下图两个绿色柱) :有75%的博士生,对自己做研究的独立程度表示满意。有67%对自己和导师的关系表示满意。然而,就算说着满意,也依然有挫折和抱怨的情绪。有45%的博士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进行,满意程度下降了。相比之下,42%的人认为满意度提升了。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项目的状况达不到自己的预期。40%的博士生说,他们读的项目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只有10%表示超出了最初的期待。10%这个数字,比起2017年有了严重的下滑,那时还有23%的人认为超出期待。麦吉尔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Anna Sverdlik说,这样的调查报告可以帮学生们建立起更现实的认知:如果知道,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有冒名顶替症候群;如果知道,自己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时间而减退,至少还可以提前做些心理准备。当然,有关学术的挑战只是一部分。Zhou Yang是从中国去到美国加州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读化学博士的,他说:我原以为只有科研的事情需要担心,但发现还要想着怎样和实验室里的其他人相处,还要想着怎样把自己的项目解释给别人听。除了做实验,还有很多很多要考虑的事。Yang也和许多人一样,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发够论文才能毕业的压力,还要担心签证问题。回一次家就要重新签证,签证至少也要一个月,又不能请一个月假。所以,Yang一次都没回过家,不然只会再增加一份压力。这也是大部分在美国读博的外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骚扰和歧视随处可见,又不敢说调查发现,带有伤害性的行为,时有发生。△左是骚扰/歧视,右是霸凌有21%的博士生说,他们受到过骚扰或者歧视;表示受到霸凌 (Bullying) 的也有21%。超过五分之一。分性别看,有25%的女博士生说,自己遭受过骚扰或歧视。男生则有16%表示自己受到过骚扰或歧视。分国家看,最严重的是北美 (24%) ,最轻微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 (18%) 。有些博士生,还在问卷的评论区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遭遇或感受。比如,一位在印度的女生提到,就像性骚扰会有“Me too”运动爆发的瞬间一样,研究生在工作场所遇到的骚扰也需要得到关注。比如,一位在比利时的女生说,看到过并且自身也有过被导师霸凌和恐吓的经历。学术界顶尖教授,做了错事也不受罚的现象让人震惊,对年轻的学者构成很大的威胁 (包括心理健康受损) 。在表示受到过霸凌的博士生当中,又有57%害怕报复,没有办法自在地讨论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工作时长也是博士生们受到的不公对待之一。6000位博士生里,大约一半都认同:我读博的大学里就是有长时间工作的文化,包括通宵。那么,博士生平均每周工时多少?76%的博士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其中,41-50小时的比例26%,也就是说6000位博士生中有接近50%,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而在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的人当中,有85%都表示对这个时长不满意。三成博士生认为当前项目对求职无益更加令人忧心的是,长时间的工作,也不是都能得到回报。只有26%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博士项目,正在为将来找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做着很有力 (Very Well) 的准备。相比之下,有超过30%的博士生,都认为自己在读的项目没带来什么职业准备 (Very Badly) 。而在大部分人看来,博士项目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提升,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做学术演讲、设计实验等等。可即便如此,依然有67%的博士生相信,有了博士学位就能大大改善工作前景。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高校提供的岗位都很稀少,但仍然有高达56%的博士生把学术界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相比之下,只有28%的博士生把工业界作为首选。而当被问到博士毕业后立刻就能找到怎样的工作,几乎一半人都回答了学界的博士后 (46%) ,排名第二的是工业界的科学家 (10%) ,排名第三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9%) :工作形势严峻是博士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Matt Murray是耶鲁大学在读的分子医学博士生,他并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努力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还是怀疑自己读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有些日子里,感觉一切都很讨厌,只想回家。调查中有36%的博士生表示,因为焦虑和抑郁而寻求过帮助。八成博士生不满学术圈现状最后,关于整个学术圈的现状,博士们也有话要说。Nature统计了博士们对于当前学术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博士都认为,学术圈真乱。只有23%的博士觉得当前的学术体系还不错,在他们之外,更多人觉得这个体系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靠关系,很多事儿不公平,给博士们发的钱太少而压力太大,环境官僚化,整个文化是落后过时的,需要得到改进。甚至有8%的人觉得早知如此,就不读博了;还有24%的人觉得要是重新开始的话一定要换个老板。因此,在Nature的调查中,一些人表达了博士生涯中的痛苦纠结:I cannot emphasize enough the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when obtaining a PhD. I wish I were alone in making that statement; however, students in my programme struggled with suicid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读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我希望我是唯一讨论这个话题的,但我项目里的同学们一直在沮丧焦虑甚至想自杀的情绪中挣扎。不过,终究也有很多人认为博士生涯依然是充满荣光与希望的:99% of the time it fails. But that one time it works makes up for all of it.99%的时候都失败了,但是成功的那次能弥补过往的全部。希望大家都有那1%的幸运吧。传送门原始报告及数据:figshare点com斜杠s斜杠74a5ea79d76ad66a8af8— 完 —

其合之也

都说读博难,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的硕导鼓励学生读博呢?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博士就业的新闻一度成为很多大学生热议的话题,例如北大、清华的博士研究生去中小学任教,名校博士去大学任教,安家费几百万等很吸引眼球的新闻报道,而对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他们或许是最为关心博士研究生的学生了,毕竟硕士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要不要读博的问题,要不要为自己冒险一次,所以这是一个很难决断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硕士导师的观念将影响很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我的硕士导师曾经也就读博这个问题和我多次交谈过,一开始我的态度很坚定即一定不会选择读博的,因为不想自己而立之年还是一名学生,不想自己以后的生活节奏因为读博而有所延迟,但最终我还是妥协了,因为我的导师极力鼓励我去读博,将整个读博的所有事情都给我分析了一遍,得出的结果就是读博或许才是我最佳的选择,当然最终也如愿以偿。只不过很多的大学生或者是很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所了解的是读博很难,读博很难毕业,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的硕士导师鼓励自己的学生去读博?这不是将自己的学生往火坑里推吗?这不是对自己的学生不负责任吗?所以很多学生表示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想法,不要相信硕导的劝说,不然很可能会后悔,然而其实硕导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有很多的原因的,并且绝对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彻彻底底是为了自己所带的学生。首先,硕导绝对不会因为读博难,而劝学生不要读博作为学生的我们,经历了中考、高考、考研等重大考试,每一次都颇具难度,每一次都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辛苦,但却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劝说学生不要参加高考,不要参加中考,不要参加考研,因为难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理由,所以说硕导也深知读博很难。尤其是每一位硕导都是从读博一路走过来的,每一位都深知读博的各种辛苦,如果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对自己学生传达一种读博没必要的价值观时,这无疑是不可能的,因为硕导自己已经在享受读博之后所取得各种福利待遇和优质发展机会,因此读博很难,这不是理由。其次,劝学生读博是因为其深受硕导认可,这是肯定一定要明白每年的研一新生不可能人人都非常优秀,也不可能人人都适合做科研,所以硕导也不可能会建议所有自己所带的学生去读博,因为如果在不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情况下,就一味地去劝说自己所带的学生读博,那很可能会耽误学生更好的发展,甚至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当你的硕士导师经常和你探讨读博的问题时,其就说明你在读研期间的各种表现深得硕导认可,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是为了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内或者是之后的职业发展上有更好的前途,因此才会建议学生读博,毕竟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能够看到很多已经已知的福利。最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归根到底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从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我们所接触到了老师也有几十位,每一位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我们能够在更好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是希望我们所有的学生能够站得越高,这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职责。对于硕导来说,也同样的适用,明知道读博会有更好的平台和机会,难道就隐藏不说?或者不闻不问吗?此外,硕导只是鼓励自己的学生读博,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每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手中,至于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硕导并不会干预,但是硕导的建议是一定要说出来的,给予学生一个更为科学的参考。总之,硕士研究生要不要读博,硕导的建议其实很重要,是我们最终做出决定必须参考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必须读博,也不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不能读博,只是希望所有的硕士研究生能够理解硕导的本意和出发点。

虚霩

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别,劝你三思!

问:本人目前在东部一所一本院校工作,从事经济类专业课方面的教学,挺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2019年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类博士,但是需要调档案,学校规定档案一走,人就辞职。本人今年34岁男,小孩马上面临上学,爱人工作较忙,不能接送孩子,老人倒是可以来帮忙,但是四年失去收入会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还有每月2400房贷需要还,目前住着学校提供的周转房,老人不能给经济上的支撑。考博院校的知名度较高,导师人也挺好,如果放弃着实可惜,且在高校没有博士学位,总觉得难以抬头,且发展必定受阻。但是如果去读,没有了工作和收入,可以预见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34岁男应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此时全职读书,总感觉有点对不住家人,爱人倒没有什么意见,无论我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想过明年再考在职的,但是名额变得越来越少,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长远考虑,读博是好事,但眼前的困难就摆在眼前,内心无比纠结,真是难以选择,不知道何去何从,恳请给些建议,谢谢~答:针对您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别轻率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在下决定之前,你要思考好以下这几个问题:1、读博四年后能否顺利毕业,毕业后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变化?2、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是什么?博士毕业后是否还想进高校?3、读博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能否支持你进入更理想的高校?4、目前的情况专心走学术路线天花板在哪里?副高就没法上去了么?有没有可能保持目前工作进度的同时努力一下重要学术成果?5、如果仅仅是想拿学位的话,读在职博士是不是更合适?另外,以你现在的情况辞职读博,还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1、年龄问题34岁了辞职读博士年龄也是个硬伤,博士毕业差不多38岁了,估计大部分高校都去不了。目前高校和公务员招聘都有35岁的限制,外加你博士毕业也没法申请青年基金了,最后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2、未来发展的限制目前你的爱人工作稳定了,孩子马上上学,学校也基本稳定。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就算您读的院校的知名度很高,导师也很牛,你也很强,能拿到北京户口在北京扎根,也会涉及到爱人工作调转,孩子入学学区等问题。如果毕业不留北京,再回到原来城市或到其他城市找工作,谁能保证一定会比你现在的发展情更好呢?3、博士毕业后未必还能获得你目前的岗位现在高校的招聘条件不知您了解多少,现在对于高校教职员工的文凭真的是越来越苛刻,普通的高校不仅要求求职者有博士学历,还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四年之后,就算您博士毕业也不一定能够再获得同样的岗位了。现在大多数老牌高校是不差人的,甚至因为生源减少,既有教职工的薪资都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担,非重要的人员少一个算一个。尤其在博士博士后越来越不值钱的今天,高校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走一个硕士马上就有一个博士来填补,走一个国内博士马上就有一个海归博士。现在高校教师圈流行这样一句话:出校容易,进校难。也就是说你在高校想辞职很容易,但再次进校就很难了。说实话,您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很多目前在读博士生追求的,我身边儿的很多读博的朋友都是在努力发文章,希望毕业后能够进高校当老师,过上安稳的生活。不过,话又说回来,您现在的生活虽然是别人想要的,可能未必是您自己想要的,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不同,这要看您自己的选择。其实这种事儿,您和爱人和父母达成一致就行了,选择了就别后悔。就您的这个问题,我刚才咨询了一些读博的朋友,有朋友建议您跟单位协商一下能否签个协议,协议保留目前的岗位,可停发相应绩效,毕业后可回来继续工作。朋友也面临过这种情况,他跟学校签了协议,学校可以为他继续留编,但工资冻结了,没有绩效,公积金其他照旧。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