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近年俩科技领域炙手可热的关键词,AI或人工智能必然能名列前茅,而随着2017年华为海思发布了全球第首款搭载AI芯片的麒麟970处理器之后,AI芯片也成为了全球科技行业争相涉足的领域。而由于美国政府单方面突然宣布启动对中兴的封杀令,又让国人对于芯片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关注和了解。近日,调研机构Compass Intelligence则先后公布了两份关于AI芯片企业的榜单,一个是Top 15,另一个是Top 24,直观上看,这两份排名的顺序和分数都不太一样,但是其中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华为海思在两个榜单中的排名都时十二位。所谓AI芯片组(chipsets)的公司,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包括提供AI芯片组的软、硬件的公司。AI芯片组产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像处理器(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N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数组(FPGA),精简指令集计算器(RISC)处理器,加速器等等。据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各大公司藉由收购AI及AI新创企业,已经总共在研发、投资AI领域超过 600 亿美元。目前,AI新创公司就有约 1700 家,业界对于AI芯片组需求正逐渐扩大。据悉当下,AI新创公司就有约1700家,业界对于AI芯片组需求正逐渐扩大。根据Compass Intelligence发布的第一份Top 15的榜单中可以看到,其中,目前排名第一的AI芯片公司仍然是英伟达(Nvidia),与2017年相关调研公司公布的排名一样,英特尔(Intel)仍排名第二,恩智浦(NXP)排在第三。而在这份榜单中,中国也有两家公司入围,虽然都排名在10名以后,但是对于国产芯片的发展来看,也已经算是值得肯定的了,其中华为已经超越了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国产芯片企业联发科,紧随三星,排在了第十二位,也成为了当前中国最强的芯片厂商,而在山寨机阶段一举成名的联发科,则排在了第十五为。而随后,Compass Intelligence有发布了一份全球AI芯片企业排名的Top 24,但是该份榜单的排名和分数与前一份Top 15的榜单变化很大,首先在前三名中,除了英伟达和英特尔仍据前两位外,IBM则从第四名提升到了第三名,而上份榜单的第三名恩智浦(NXP)则跌到了第十名。而在这个榜单中,有七家中国公司入围Top24,它们分别是;1、华为(海思)位列这份榜单的第12位。2、联发科(MediaTek)排名第14位。3、Imagination排名第15位。4、瑞芯微(Rockchip)排名第20位。5、芯原(Verisilcon)排名第21位。6、寒武纪(Cambricon)排名第23位。7、地平线(Horizon)排名第24位。根据这份榜单来看,中国芯片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AI芯片的研发方面,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的,特别是华为,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有目共睹的,所以第十二位的排名,也充分体现了华为的企业竞争力,以及在AI领域的布局前瞻性。而寒武纪,现在是属于阿里的,在前不久其搞出的大新闻中,相信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听说过这家公司了。而囊括了两个榜单双项第一的英伟达,可能因为其创始人黄仁勋原籍是中国台湾,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家中国台湾企业,但是,其实,黄仁勋(Jen-Hsun Huang),出生于1964年的中国台湾省台北市,10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和大一岁的哥哥从台湾来到美国,现在已经是一名美籍华人了。至于此次榜单的计算标准,据悉,Compass Intelligence基本上是从四个大的维度进行计分得出了这个结果,这四个维度包括:公司表现、产品表现、市场表现、独特市场等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对四个维度内的各个子项进行评估得分,再加上偶尔“额外的”特点进行分析衡量,最终得出了针对性的数据。
中国咨询业是软实力的反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要素。研究咨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咨询与信息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数千亿美元,咨询服务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过去相当一段时期,人们对咨询业功能、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咨询机构多是持怀疑态度,咨询往往是政府行为,企业自身对咨询管理的需求不大,企业决策层的观念也没有根本改变,对咨询的认识比较朦胧。因此,这个阶段的研究咨询发展缓慢,缺乏行业规范,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行业专家也不热心参与;国家对咨询业重视不够,没能有效地将行业规范、监管起来,缺乏行业管理等等,导致咨询业泥沙俱下,市场容量狭小,更别提行业积淀、良性运行,与国外咨询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咨询业在我国发展缓慢,最根本的一条是因为体制、机制、竞争等造成的需求动力不足。国内过去咨询业的发展缓慢,现今国内大企业开始成功利用咨询公司,企业意识到了咨询的作用,企业有了利用咨询的主动意识。我国的企业咨询市场逐步发育成长。首先,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逐步增强,企业对企业咨询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为咨询观察现在要求提供企业咨询服务的企业逐步多了起来,并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要求咨询的课题属于传统性课题市场调研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已不是很多,而具有创新意义的咨询课题,如发展战略、市场开发调研、投资分析、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多了起来;二是对提供企业咨询服务的主体,即咨询机构选择性很强。这一特点说明中国需要咨询业,企业需要咨询,而且对企业咨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次,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企业对企业咨询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对研究咨询的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咨询服务行业稳步发展。美国咨询业收入占GDP的2.16%,我国只占0.32%,我国研究咨询业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其中专业水平较高、知识密集的细分领域成长空间较大。未来步入持续较快发展通道。中国十大调查研究咨询公司排名数据信息情况:世纪90年代末,当第一批小型合伙制公司试图在中国以“咨询公司”的名义注册时。自那以来,中国的咨询公司发展得有些过了头。我国咨询业和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开创了这项工作。通过学习与引进国外研究咨询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企业研究咨询。逐渐形成了以零点咨询、中为咨询、赛迪咨询等较为知名的调查研究咨询公司体系。但目前我国咨询业发展时间非常短,和西方研究咨询业的发展水平有大的差距。总是不能形成专业化合作化的集团作战行为。西方咨询业已发展到以客户为轴心提供个性化扎实的服务,而国内咨询业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还不能承担国际化复杂的业务,零散资源亟待整合。2011-2015年中国研究咨询行业收入由1467.8亿元增加到193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0.9%。十大调查研究咨询机构公司对比发展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对研究咨询的需求也增长迅速,未来国内研究咨询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未来中国咨询市场将进入快速成长期。咨询行业是适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咨询行业不但为其他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本身也是一个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未来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努力建设知识密集、环境友好型经济,而研究咨询业作为一个能大量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事的是一项智力活动,无需投入很多物质资源,不产生任何污染,属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符合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要求。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咨询业,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加上全球化、信息化扑面而来。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由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可使用的成长工具、扩张工具、竞争工具更多,组合工具更多,难度更大,专业要求更高。全球化、信息化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如:如何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何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复杂的情况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独立应对,这时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客观的需要引入“外脑”,利用外部先进的智力成果。面对时代发展,中为智研接收采访认为我国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要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迅速提高咨询技术的价值和实用性。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在咨询实践中要秉持“顶天立地”的原则。所谓“顶天”,即咨询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前沿脉搏;所谓“立地”,即咨询人员必须深入企业实际,参与企业管理的实践,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咨询能力。此外,还要遵循“宏观把握,中观设计,微观操作”的原则。研究咨询业是中国软实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中国咨询公司应当坚持为服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而实现强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一直以来,高端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都是由苹果、三星等品牌所把持着,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要在这里面分得一杯羹,是相当的艰难。不过随着中国品牌的崛起,这一境况已经开始改变。根据4月17日Counterpoint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一加手机已成功跻身 2018 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售价400美元以上)市场份额前五之列。除此以外,Counterpoint 的报告还显示,一加手机在2018年表现相当抢眼,是高端手机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增长幅度达到了209%。一加手机为什么能够在高端手机市场中一路突破,并最终闯入全球市场的前五呢?根据Counterpoint的分析,一加手机的优秀市场表现主要归功于一加6T的成功。一加6T是一加手机在去年下半年发布的一款旗舰机型,该机不仅采用了当时最为顶尖的硬件配置,同时还拥有屏下指纹、双倍速AI双摄等旗舰手机标杆配置,自上市之后就获得了消费者的强烈关注与认可。一加6T在市场中究竟有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呢?在印度高端手机市场中,一加手机已经连续获得三个季度的销量冠军,而一加6T的上市不但使得第四季度创造了销量的新高,成为了当季销量最大的高端旗舰手机,同时也拉动了整个印度高端手机市场的销量表现创出年度最高。最终,也让一加手机占据了印度高端市场的 36 %份额。在美国,一加6T作为一加与T-Mobile合作的首款机型,上市之后也是获得了消费者的排队抢购,并最终只用两个月的时间,使得一加在第四季度首次跻身美国高端手机市场排名前五品牌行列。现在,一加手机能够成为高端手机市场全球前五的品牌,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一加不就将品牌理念和精品旗舰战略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一加手机在高端手机市场中的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日趋新高。
众所周知,《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是衡量企业实力是否强悍的一个知名度较高的指标,能够上榜的企业各个都是巨头。而另一个排行虽然知名度较低,但能够进入到榜单中的企业却是巨头中的巨头,这一排行正是全球上市公司市值100强。日前,市场调研机构亿欧公布2019年年中,全球上市公司市值100强,在该榜单中美国企业多达55家,在数量上排行第一。其中微软、亚马逊、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知名美国企业占据榜单前五,市值均超过5000亿美元,微软凭借超万亿美元的市值稳居榜首。提及此笔者不禁回想起2018年上半年,苹果公司的市值也曾达到过万亿美元。可惜的是,巅峰之后便是低谷,2018年下半年,苹果公司因为新款iPhone销量不佳等原因,导致股价动荡不安,市值急剧缩水。好在其凭借强大的基础实力令股价逐渐回暖,如今其市值超9000亿美元。而跟美国走得比较近的日本,上榜企业只有一家,作为日本隔海邻居的韩国,也只有一个企业入围。前者上榜企业为汽车制造商丰田,后者自然是巨头三星电子。丰田市值为1801.2亿美元,排行46,而三星电子的市值达到2596.9亿美元,位居第21名。对于这一成绩,笔者有些意外,毕竟三星和韩国均为亚洲的发达国家。那么身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呢?据榜单显示,我国入围的上司公司共有14家,其中位列前十的企业共有两家,这两家正式国内互联网领域“BAT”三巨头中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其中阿里巴巴排行第七,市值高达4374亿美元,而腾讯紧随阿里巴巴之后,市值达到了4280.5亿美元。如此看来,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全球化进程已经初见成效,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提及此,笔者想到同为全球巨头的中国企业华为。据华为官方公布,2018年起总营收已经超过了千亿美元,是继三星和苹果之后,全球第三个年营收超千亿美元的手机厂商。可惜的是,截至目前华为仍没有上市的意向,倘若华为能够上市,其市值或许也能位列榜单前10甚至前5名。除了华为以外,中国烟草也是一位隐形巨头,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隐形巨头呢?文/谛什么林
近日,知名数据调研机构 Digitimes Research 发表了一片调研报告。该报告预计:在 2021 年,三星和苹果将获得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前两名的位置, 而国产手机 OPPO、vivo 和小米,则分别占据第三、第四和第五名的位置。(该机构预测,OPPO 手机销量将会在 2021 年达到全球前三)有了解数码行业的朋友应该知道,目前 OPPO 的全球销量占比位居第五名,那 OPPO 真的能在明年冲入全球前三吗?其实这个答案是很乐观的,因为 OPPO 在全球市场正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在欧洲市场,OPPO 第一季度手机销量暴增 1014%,市场份额也随之增长至 2%,登上了欧洲市场第五名的宝座。而在第二季度,OPPO 手机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也增至 3%,其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仍在持续。(在欧洲市场,OPPO 第一季度手机销量暴增 1014%)又比如在东南亚市场,OPPO 第二季度在东南亚的手机市场份额从第一季度的 18.7%,增涨至 20.3%。如此大幅度的增长,使得 OPPO 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越三星,成为了东南亚的手机销量冠军。而面对不断增长的需求,OPPO 也在不断扩充产能,之前就有消息称,OPPO 准备加单智能手机最高至 1.1 亿部,可见 OPPO 内部对 OPPO 接下来的发展也是十分乐观的。(OPPO 第二季度在东南亚的手机市场份额增涨至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OPPO 能在全球市场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或许和 Reno 系列机型的热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拿 OPPO Reno4 系列来说,该系列手机不仅轻薄高颜,而且全系标配 65W 超级闪充,能做到充电 5 分钟,刷剧 4 小时,充电 36 分钟,获得全部电量,这些都是对用户有实实在在帮助的功能,也正因如此,该系列手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不错的口碑。(OPPO Reno4 SE 实拍图)通过分析我们能看出,知名数据调研机构 Digitimes Research 预测 OPPO 会在 2021 年进入全球销量前三是有理有据的,而且 OPPO 也完全有可能会在明年进入全球销量前三,毕竟 OPPO 最近几个月在全球市场的表现确实十分出色,而且 OPPO 旗下的手机产品也十分受欢迎。当然,以上只是我们的预测,至于结果如何我们还是让时间给予我们答案吧。
根据TrendForce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前六排名厂商分别是三星的21.9%,苹果的15.2%,华为的10.8%,OPPO的7.6%,vivo的6.6%和小米的6.4%。在这前六排名中,小米的成绩算是最令业界印象深刻,其突然的崛起,是小米两年低迷期调整后的强势反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指出,综合产业链、消费者需求改变、成本等因素考虑,今年品牌市占表现将呈现大者恒大、赢者通吃的格局。按照预测情况,三星今年的表现将继续以中低端的A、J系列支撑大局,整体市场份额占比将有所下滑,但三星的全球第一还是当仁不让。而苹果预估随着Face ID及全面屏的采用,并在既有功能的优化上和内存容量加大方面还有增长空间,故受惠于新技术的提升优化和印度市场的耕耘,预估将呈小幅上涨趋势,占据全球品牌出货量中的第二。第三则继续由华为霸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海思麒麟处理器的应用占比,二是今年将会调整战略增大低端市场的占比力度。其中低端市场的雄心进入目前已从工信部入网申请网站能看出不一般,近期据称会有十多款低端产品上市发布。而2018年的最大黑马或许将是小米,去年一举突破9000万部目标,年增长率达83%,今年预估全球出货量将超1.07亿部,年增长率将达15%,有机会超越OPPO和vivo跃升至全球第四。OPPO、vivo由于主要销售市场来自国内,再加上两者在规格配置上多采用高规格,关键零组件价格高涨也不断压缩其获利空间,会造成维持高成长的难度,预估2018年会呈小幅度下滑趋势,将位列第五、第六位置。
今年二季度已经结束,各大权威数据调研机构也已经相继发布了自己对于智能手机市场二季度的市场分析,虽然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但局势似乎还是出现了“一面倒”的趋势,三星、华为、苹果、小米和OPPO在各个数据榜上都榜上有名,成为当前市场销量的主力军。从国内市场来看,Canalys公布了国内市场今年二季度数据,华为以绝对优势登顶,OPPO紧随其后。小米排名第四,苹果跌落至第五名,可见国产品牌在国内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而从IDC公布的今年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数据来看,三星、华为、苹果、小米和OPPO占据前五,但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三星、华为和OPPO出现增长。Counterpoint也公布了今年二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的排行。数据显示,华为、OPPO不仅占据冠亚军的宝座,而且这两大品牌和其他品牌相比,同比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这样看来,在整体市场环境并不十分良好的情况下,OPPO和华为这两大品牌在销量上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要做到这点,这两大品牌到底做了哪些努力?以华为来讲,依旧采用“机海战略“,从高端旗舰到中端机型,推出了多款新机,以此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旗下的nova 5系列和P30系列,都带来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主打自拍和充电的nova 5,价格更亲民同时有着超前的挖孔屏设计和大电池的nova 5i,拥有10倍变焦技术的P30 Pro,助力华为在二季度创下出色的成绩。而OPPO在上半年同样有着不错的表现,虽然产品数量没有华为多,但是在外观设计和技术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依旧是获得了不错的销量表现。比如OPPO K3,在千元机中实现了真全面屏和升降摄像头的设计,再加上屏幕解锁、VOOC3.0闪充等技术,带来了不错的用机体验,性价比十足。此外,OPPO还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全新的Reno系列。真全面屏、侧旋升降结构等设计,辨识度十足。Reno 10倍变焦版还搭载了10倍混合光学变焦,让手机也能拍远景,赋予了手机拍照更多的玩法。综上所述,OPPO华为两大品牌通过超强的创新意识为自己的产品频繁增添特色,完成了从外到内的体验升级,所以今年上半年能有如此表现也在情理之中。眼下5G时代已经悄然来袭,两大品牌又会有怎样的表现,令人更为期待。
“520”的谐音是“我爱你”,简单易记,让人印象深刻,又充满了温情和爱心。每年的5月20日,已经变成了一个特别的节日,不少人会在这一天表白或者奉献爱心。 520不仅应该承载个人之间的小爱,更可以承载社会责任的大爱。2017年5月20日,包括国际机构官员、高校学者、公益机构负责人等在内的13位国内CSR(企业社会责任)界权威联名发出倡议书,建议将每年5月20日设为中国“社会责任日”。 全民责任,社会大爱,就从520开始。编 辑:丁琪图 片:东方IC来 源:正和岛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这本书中提到,企业要有核心的价值观和超越赚钱之上的使命感,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这种使命感在更广泛意义上,亦是一种善、一种公益。唯有将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世界的目标纳入其使命,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世界最成功的企业,都明白这一点富人拿钱做公益,在中外历史上是常有的事情。“富而好仁”是中华传统社会推崇的价值观。司马迁早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过“故君子富,好行其德”。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创新,现代公益也随之发展起来。 创办企业的初衷和维持企业运行的手段必定是赚钱,一个企业管理者,如果说他不追求利润,多半是虚伪之言。但是如果只以追求利润为目标,那只能算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企业家。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家区别于“商人”的重要因素,真诚而持久的公益之心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洛克菲勒的家族企业,已经传承并繁盛了六代,除了惊人的财富、显赫的声名,他们还因对公益慈善给予极大的重视和投入,获得了整个社会的认可和称赞。正像洛克菲勒说的那样,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属于上帝,他们只不过是管家。财富需要给对财富有正当需要的人,让财富对社会有用才能称为财富,否则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当代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是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引领者。比如,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于2000年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经向该基金会捐助了数以百亿计美元;而巴菲特则于2006年承诺把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全部股份(当时价值310亿美元),全部捐给盖茨基金会;社交媒体企业“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于2015年承诺捐出他和妻子所持“脸书”股份的99%(当时价值450亿美元)。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民营企业虽然只有很短的历史,但是他们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民间公益事业的中坚力量。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7000家公益基金会中,2/3是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1000亿,占到了公益捐款总数的65%。仅腾讯一家公司,就累计获得了2.27亿人次捐助的52亿元善款。 真正厉害的企业从不在利益与责任之间和稀泥近些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诚信缺失、生态破坏、食品安全以及两极分化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当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能同步的时候,激化的社会矛盾一定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享受了社会发展红利的企业和企业家,理应努力地去回馈社会,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去的几十年间,市场化的洪流导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远,彼此缺乏信任。这种信任的缺乏,对商业运作是有害的。企业如果是在一种互相不信任的环境里、不守法的环境里来运作,就难以很好地发展。企业通过一定的公益活动和社会捐赠,可以有效解决发展中所产生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让经济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增强整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我是社会的一份子”。这种社会互信的增加,将会为企业的成长营造出一种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展自己的消费群体。 英国国际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愿意转向参与了公益责任的品牌;86%的消费者会对那些为改变世界做出贡献的企业产生好感。比如从战略的高度、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公益投入的可口可乐公司,已经让自身的品牌从单纯的产品标识上升成一个带有爱和正能量的情感标识,从而鲜明地区别于同类产品、不断赢得新用户的好感和老用户的忠诚。 比捐钱更重要的事被很多人忽略了与中国企业公益快速发展的速度相比,其发展的质量却令人担忧。很多企业理解的公益,就是简单地“捐钱”。是不是谁掏钱快、掏钱多,就能得到更好的社会反响?答案是否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并没有这么简单。 公益,是一个充满专业性的技术活,出力不讨好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企业做得不好,可能捐了钱也没有掌声,反而让自身掉入一个企业公益的“黑洞”无法自拔:捐了就是作秀,不捐就是没有企业责任心;捐多了就被怀疑在洗钱,捐少又会被道德绑架…… 这其中的矛盾和症结,或许在于过时的企业公益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 1.很多企业公益停留在“给钱”的层次上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某某企业为某某地方捐款壹佰万元,或者某某明星为某某地方扶贫捐出贰佰万元。对于这些捐款,捐资人往往大笔一挥,签署之后,和受捐地在媒体前合一个影就结束了。 这种捐助最简单、最方便,但是效益最差,只和捐资人有关,而和受捐者关系不大,这是公益的最低层次,也是效益最差的层次。 拿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来看,几个捐款排名前列的公司,捐款数量都超过1亿,但并没有给公众留下了公益做得好、企业社会责任感强的印象。 2.公益不是一次偶发行为,而是企业的持续行为如果企业方没有把公益项目纳入公司长期的战略规划的话,往往会沦为“作秀”或营销。很多跨国公司都已经把公益上升至企业的战略层面,并拥有详尽的时间进程表。不管是欧莱雅还是BMW,其经典公益项目都谨慎而漫长,往往动辄十年以上。 而国内多数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以临时应对为主,只有不到4成的企业有每年制定基本的年度公益投入计划的习惯,而只有不到3成的企业会为每个具体的公益项目制定计划。同时,只有1%的企业设有专门的公益部门。 3.公益是一件技术性很强、非常专业的事情一个企业要想试图把公益做好做精,就应该在纵向上探索深度,在企业最擅长的领域,发掘和社会公益可能的交界。“回家”应用程序最初设计图。绘于 2015 年微软年度“骇客马拉松”。(微软官网) 比如微软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提供了名为Seeing Al的人工智能辅助视觉系统,协助视障朋友感知到周围的世界;2015年与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合作,将一个基于微软认知服务的“回家”系统运用于寻找走失多年儿童的领域,并且成功协助公益组织找回儿童。 这种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用自己的技术或者服务改变世界的公益,更能击中人们心中柔软部位的公益。而国内很多企业尽管都认同他们所从事的公益慈善的价值,但是却并没有将所从事的公益事业与自己企业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盲目地扩大范围,在横向上寻求扩张,最后的结果就是“出力不讨好”。 如果说中国企业做“Made in China”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那公益事业的水平大概也只在乡镇及格线。 腾讯公益的启示:用技术重建信任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探索期。未来,企业想要更有效率地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防止掉入企业公益的“黑洞”,就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转型,让善意用最恰当的方式发挥价值。 在这方面,腾讯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腾讯公益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相比于很多企业撒钱开支票的粗放模式,腾讯公益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寻找自身业务和社会公益的结合点,赋予创新和科技,探索出了一条更专业、更成熟的企业公益实现模式。 1.推动“全民公益”,带动公众广泛参与公益个体的力量是微小的,公益的魅力在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将这些微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但传统的公益组织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公益力量的集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公益的面貌。2018年,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敏锐地看到了全民公益的趋势,率先提出了“公益2.0”的概念。“人人可公益,民众齐参与”成为腾讯公益的口号与目标。 利用互联网工具,腾讯公益成功地将数亿网友连接在一起,组成庞大的爱心网,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公益,让公益成为了大众生活的常态。 2.结合腾讯社交优势,探索出社交公益、行为公益等多样化公益方式腾讯拥有着微信、QQ等流量入口以及背后庞大的社交关系,“社交+公益模式”在腾讯公益等组织的践行和探索下,已然成为一种中国式的公益样本。早在PC互联网时代,腾讯公益平台就推出了“月捐”“乐捐”“QQ公益成长体系”等互联网募捐项目,开发了“QQ公益图标”“爱心果”等互联网公益产品。这是社交公益的起步,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后,腾讯公益又依托微信开发了“一起捐”“微信运动”等移动端公益产品。通过这些新型的公益形式,用户可以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熟人社交关系网络进行募捐。2017年8月,一个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引爆微信朋友圈,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有大约500万人参与到项目的募捐中,捐款总额达到1500万,这样的公益项目参与度在传统公益时代是难以想象的。3.推动科技和公益融合,打造“科技向善”的企业文化对于腾讯来讲,公益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其激发的向善之心已经深深地植入到腾讯企业的产品设计与企业文化中。 科技向善,成为腾讯公司在新时代下的企业文化。近年来,腾讯开展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公益寻人、慈善募捐应用方面的探索,在公益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诞生了“QQ空间”无障碍AI入口、人脸识别技术支持的“牵挂你”防走失平台等以社会价值为考量的产品创新。其中,“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帮助警方找到了多名失散十年以上的被拐儿童。 4.倡导“理性公益”,重建大众对于公益的信任互联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个人的情绪冲动在网络传递中被放大;在助力优秀项目快速启动的同时,也可能给投机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一些募捐者被质疑利用公众的善心进行营销炒作,引发的蝴蝶效应更是对整个互联网公益的形象与口碑造成了伤害。 在5月16日举办的“2019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在致辞中说:“仅基于个体情绪的冲动型行善,往往流于一时或一事的付出,却难以持久。在激情感召过后,捐赠者是否能从理性的角度审视、并真心认同自己从公益行为中获得的共鸣,决定了是否会将一次性的行为转化为持久的行为习惯。” 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腾讯提出“理性公益”的倡导,并上线了“冷静器”功能,倡导每一次捐赠,不仅源于情怀,更源于对项目的信任。这是腾讯公益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所有的慈善机构、平台其实都是希望捐助越多越好,但腾讯公益却反而提出“别急,等等,再想想”。它弹出来的“冷静器”会再次跟捐赠者确认立项时间、执行效果、财务披露和项目进展等等环节。 腾讯的这一举动,重新了唤起人们对于公益的热情和信任。 “理性公益”实施一年以来,腾讯人均募捐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提高,2019年第一季度复捐率达到了24.56%,同比去年增加9.78%。“理性公益”也推动了公益机构披露财报的项目与总次数涨幅达2倍以上,发布财报披露的公募机构数量也较之前上涨31.2%。 用技术来重建公众对于公益的信任,这是腾讯对中国公益做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企业做公益不是拯救社会,而是拯救自己2017年5月20日,包括国际机构官员、高校学者、公益机构负责人等在内的13位国内CSR(企业社会责任)界权威联名发出倡议书,建议将每年5月20日设为中国“社会责任日”。 倡议书中写道: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必须要重视社会责任,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这是很多中国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 社会责任之于企业,不仅是公益和捐赠,更重要的是增进社会福利、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社会责任之于公众,不能是纸上动人的宣示,更应该是阳光下接受监督的践行。 社会责任之于社会,不能是曲高者的独角戏,更应该是一滴水融入一片海,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在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企业搞社会责任不是拯救社会,而是拯救自己”。只有把社会责任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造就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基业长青的中国企业。参考资料:1.为什么现在的企业都爱谈CSR(中国财经时报网)2.公益=作秀?做了公益还挨骂的中国企业们(财经媒体人)3.企业公益该怎样走出“黑洞”(原子智库)
11月13日,OpenStack Summit在德国柏林开幕,《2018 OpenStack用户调查报告》同时出炉。作为由OpenStack基金会发起的第11次全球OpenStack用户调查项目,报告汇总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提交的1483份调查问卷,来自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858个项目部署和441个用户组织。根据这些数据,报告对OpenStack在全球的发展状况、演进趋势、生态系统、以及供应商排名等做了全面的分析与解读,是2018年全球开源云计算市场的用户调查权威报告。其中,全球OpenStack供应商排名最抓眼球。那么,参与此次用户调查的用户画像怎样,这份报告又向全球云计算用户分享了哪些重要洞察?用户调查报告发现,75%的OpenStack云是本地私有云,这一数据相较于2017年3月有5%的提升。OpenStack云的用户包括各种规模的组织,其用户的组织规模呈正态分布,大约一半的受访者受雇于999名或更少员工的组织。用户调查报告还认为,OpenStack是高速发展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强大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采用OpenStack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还能加速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可以避免供应商锁定,这是用户采用OpenStack平台的TOP3要因。一,OpenStack用户在IT之外的行业持续增长报告显示,OpenStack在IT以外的行业正得到广泛部署,并形成增长趋势,IT行业OpenStack部署比例从2017年的51%下降到2018年的44%。虽然IT行业仍然是报告中整体占比最大的行业类别,但OpenStack在金融行业的部署占比增幅最大,从2017年的3%飙升至2018年的8%。这其中代表用户就包括Banco Multiva,、eBay Classifieds Group、Progressive保险,、SBAB银行和大众汽车金融服务等大型金融机构。此外,政府/国防(从2017年的4%上升至2018年的6%)和零售/电子商务(从2017年的3%上升至2018年的4%) 行业的OpenStack部署量也有显着增长。二,Kubernetes持续占据OpenStack容器编排框架首位在2018年的用户调查报告中,61%的参与者采用Kubernetes作为管理OpenStack之上应用的PaaS及容器的工具。代表用户包括BBVA、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CERN)、中国银联、大众汽车以及沃尔玛实验室。可见,Kubernetes在2016年取得领先后,持续占据OpenStack容器编排首要框架地位。这表明,OpenStack和Kubernetes越来越多地作为互补技术部署,特别是在多云场景中——在这些采用Kubernetes的受访者中,70%的用户表示他们正在运行多云环境。在2018 OpenStack用户调查报告中,OpenStack的裸机云服务Ironic的采用比例快速增长,24%的生产级部署都依赖Ironic,而2016年这个比例仅为9%。Ironic毫无疑问成为所有OpenStack生产级部署中应用增速最快的OpenStack组件之一。对于那些在OpenStack上运行Kubernetes的用户,Ironic的使用比例汇更高,达到37%。作为OpenStack上Kubernetes的CNCF认证安装工具,Magnum也被广泛使用,应用比例达到16%。四,OpenStack多云用户更依赖OpenStack调查报告强调了OpenStack在多云环境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用户对使用OpenStack来管理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强烈依赖。在此次调查中,78%的OpenStack用户为多云用户。其中,44%的用户多云架构的公有云服务选择的是AWS,28%选择了Azure,24%选择了Google。另一方面,这些用户在OpenStack上运行的整体云基础架构的占比为58%。五,OpenStack供应商排名,TOP3亮了在2018 OpenStack用户调查中,为了让部署OpenStack的用户参与者更好地了解业界生态,OpenStack基金会将以往调查问卷中“你采用的是哪家供应商的OpenStack产品?“细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使用了哪家软件供应商的OpenStack产品来构建云计算平台?”;另一个是“OpenStack云平台的硬件产品供应商是谁?”。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关于OpenStack软件供应商排名的报告显示为:“EasyStack(易捷行云)与华为和红帽一起成为本次用户调查报告的前三甲OpenStack软件供应商,排名第二;华为蝉联2017年和2018年两次全球用户调查第一名,红帽排名第三。”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占据OpenStack基金会用户调查报告供应商排名榜单的前两名,充分反应出中国新一轮客户在OpenStack技术选择上的持续看好,OpenStack已经成为中国私有云的事实标准。作为中国云创业企业和专业的私有云,EasyStack首次进入前三甲,反应了软件和服务正在成为中国私有云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软件定于计算、存储、网络决定了私有云平台的整体架构,从而影响硬件和服务的选择。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开源企业,红帽在10月被IBM以近340亿美元价格收购,联系今年微软收购Github,VMware收购Kubernetes核心创始人公司Heptio等系列开源收购案,反应出在云计算的大潮下,开源被全球市场空前看好。在硬件供应商方面,Dell EMC、华为和HPE分列以33%、29%和27%占据榜单前三甲。值得一体的是,作为软硬兼具的IT巨头,华为在OpenStack软硬两个榜单中都位居全球TOP3。
近日,国际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2020年公共云容器报告,阿里云连续两年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与去年相比,阿里云在产品丰富度上更进一步,与AWS并列成为全球容器产品最完善的云服务厂商。Gartner公共云容器报告评选标准严格,需要在Serverless容器、服务网格、安全沙箱容器、混合云和边缘等10个产品维度考核云厂商。报告结果显示,阿里云和AWS拥有最丰富的产品布局,覆盖了9项产品能力,领先谷歌、微软及IBM等企业。阿里云与AWS并列第一,覆盖9项产品Gartner分析师认为,“阿里云拥有丰富的容器产品形态,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并在上述产品领域具备良好的技术发展策略。”Gartner报告指出,企业使用容器技术是大势所趋,主流云服务商都在布局无服务化容器、混合云、安全和自动化DevOps等容器相关领域。阿里云是国内最早布局容器技术的公司之一,其容器服务经历了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业务场景十余年的淬炼,并衍生了一系列产品服务,已在全球19个公共云可用区开服,服务规模增速连续多年超400%,支撑上万个集群、数百万容器。疫情期间,百家云、洋葱学院、希沃课堂等多家企业基于阿里云容器服务扩容十倍以上应对流量洪峰,支撑千万学生在线学习。阿里云还面向全球免费开放基因计算服务AGS,60秒内即可获得新冠病毒等数千种病毒基因的比对结果。“阿里云容器的目标是构筑新基石、新算力、新生态”,阿里云容器服务研发总监易立称,“云原生技术正成为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阿里云会帮助企业更好支撑混合云、云边一体的分布式云架构和全球化应用交付。另外,容器还将与神龙架构、含光芯片等云原生的软硬一体化创新技术结合,加速企业业务智能化升级。同时我们还会通过开放技术生态和全球合作伙伴计划,让更多企业分享云时代技术红利。过去一年,阿里云容器服务被多个顶级报告认可,2019年,创造了中国企业在Forrester公共云容器报告的最好成绩,进入强劲表现者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