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新!这一省份公布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草上飞

最新!这一省份公布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2020年12月4日,河北省教育厅面向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发布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2018/2019学年度河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公示。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度全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冀教研函〔2020〕5号)要求,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2018/2019学年度全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目前已经完成。经评审,最终确定河北大学《苏雪林楚辞学研究》等共10所院校30篇博士学位论文,为2018/2019学年度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基于自由回忆—再认范式的MPT模型构建及其在有意遗忘研究中的应用》等共26所院校153篇硕士学位论文,为2018/2019学年度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新闻来源:河北省教育厅回复下载关注“奈园”(ID:inaiyuan),回复关键词“河北省硕博论文”,即可下载“2018/2019学年度河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非圣人也

中北大学教师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日前,2018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经过严格初审、会评,共评选出3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美誉的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晋阳博士的学位论文《用于肠道诊查的微型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获此殊荣。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从1999年开始,每年度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具有极高的影响力。201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改由各学科的全国一级学会组织评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旨在促进我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对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博士研究水平的高度肯定。在此之前,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刘俊教授指导的博士郭浩,凭借其博士学位论文《柔性纳米褶皱及其非接触式力学信息测量方法研究》获得2017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7年度共评选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篇,“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5篇。另外,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张文栋教授凭借其博士学位论文《存储测试系统的设计理论及其在导弹动态数据测试中的实现》获得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张文栋教授在中北大学完成本硕学位,北京理工大学完成博士学位,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奖等。中北大学仪器与科学技术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八,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5项,所在学科已建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山西省科技创新领军团队、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局优秀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创新团队、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等。

日月

全国高校博士学位点最新数据出炉!找找你最心仪的哪一所?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这份意见明确提出国家将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同时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意见发布后,博士规模或将扩大的消息引发热议。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是高校博士点数量快速增加的直接反映。据统计,从198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到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结果公布,全国共计进行了12次学位点审核工作,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博士点的数量也从最初的几百个上升到近4000个。尽管各大高校近几年博士点数量快速增加,但各校的详细数据一直鲜为人知。近日,小编基于青塔数据,查询了各大高校官网、学科办、研究生院官网并综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历次学位点动态调整等数据,对全国各省和各大高校的博士点数据进行了整理,一起来看看。全国各省份博士点数量统计博士授权点对科研单位科学研究和人才引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数量直接反映了全国各地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从全国各省博士授权点数量统计来看,一级学科博士点占有绝大多数,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占比较小。其中北京博士点数量最多,共有56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江苏共有30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上海共有23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1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四川高校博士授权点分布在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2所大学内,共计13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其他学位点数量较多的省份还包括湖北、广东、陕西、山东、辽宁等。相比之下,江西、新疆、广西、内蒙古、贵州、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省份博士学位点数量较少,均不超过50个。总体来看,各省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与各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截至2018年9月,全国各省份普通高校和科研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数据如下(不含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由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仅为特定领域博士培养项目,与一般的博士授权点有所区别,因此不纳入统计):全国高校博士授权点统计对高校来说,博士学位点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大事,其数量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有博士点的高校共有344所高校(至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大多数高校博士点在10个以下。浙江大学博士授权点最多,包括5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清华大学共有5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中山大学共有4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其他博士授权点较多的高校还包括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此外,郑州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扬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属高校博士学位数量也较多。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拿下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总体来看,高校博士点数量两极分化明显,东部高校博士点数量远多于中西部高校,双一流高校拥有的博士点也远远超出非双一流高校。截至2018年9月,中国普通高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如下(不含军队院校,按照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排序;由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仅为特定领域博士培养项目,与一般的博士授权点有所区别,因此不纳入统计):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第五章

共9人!2020年度杰出教学奖名单重磅出炉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举办的第二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和创新创业英才奖颁奖典礼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北京大学李晓明、清华大学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吉林大学孙正聿、复旦大学李大潜、中国矿业大学于洪珍、华南理工大学朱长江、四川大学冯小明、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等9人获得杰出教学奖。1. 北京大学 李晓明他是中国最早的慕课组织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推动了慕课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他倾心为本科生授课,创设并在全国推广文理交叉课程“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方法”,为跨学科人才培养做了有益探索。他引领在线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放,积极推进在线教育成为疫情后的教育新常态。他为知识插上了网络的翅膀,能飞到山海之外的远方。李晓明,北京大学瑞声慕课讲席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和十三届委员。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88-199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任博士后、教授,曾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和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7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校长助理,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因主持制定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及专业规范的研究与推广获200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因主持天网搜索引擎研究工作获2013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因推动慕课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获201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教育奖,所讲授的两门慕课分别获得2017年和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所创设并在全国推广的文理学科交叉的课程《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方法》获2018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清华大学 朱邦芬他是“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早期推动人、清华学堂物理班的创办人和掌舵人,致力于探索物理学科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成长路径。他引导学生格物致知、诚心正意,更热切激励他们肩负使命、兼济天下。他特别关注中国基础教育和高考改革,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他让满是数字和公式的课堂,也能拥有触及灵魂的力量。朱邦芬教授,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1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获清华大学固体物理学硕士学位,1981-2000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0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3-201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2008-2010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2010年至今任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第八届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快报》主编,教育部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组物理学科召集人;现任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物理》主编。作为著名的凝聚态物理学家,朱邦芬教授曾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先生一起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的理论——引起国际上普遍重视并被写入教科书的“黄朱模型”。他注重人才培养,规划并引领清华物理系再创辉煌。他长期关心国内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成才,20年来一直坚持给本科生授课,为捍卫学术诚信、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做了大量工作。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华明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心系祖国国防建设大计。任教三十余载,他始终站在领域前沿,打造国之重器,科研成果直指星辰大海。坚守一颗初心,他从未离开育人岗位,培养时代英杰,躬耕讲坛手植桃李满园。他杰出的增材制造技术,更是在为中华民族增添人才!王华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研究应用中心主任。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北京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教师职业,是我一生的梦想。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是我一生的追求”。王华明教授以切身行动诠释这一理念,不论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还是担任本科生班主任,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倾注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即使当选院士之后,依然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他所教授的《增材制造技术》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他本人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被学生誉为“最爱戴的老师”。王华明教授以大爱祖国的情怀倾心研发的“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取得突破,关键时刻满足了国家重大型号的研发需求。他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了一支以80后年轻人为骨干的创新团队,形成了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和自强自信、奉献牺牲、顽强拼搏的团队作风。王华明团队先后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万人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及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吉林大学 孙正聿他以“有理”“讲理”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他创建的“哲学通论”课程和撰写的《马克思与我们》等著作,用现实活化了理论,用理论照亮了现实,把哲学变成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学养”。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1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立德树人·孙正聿》。孙正聿教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在哲学教育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在我国高校和学术界享有盛誉。出版《人类文明的哲学表征》等20余部学术专著,6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代表作《哲学通论》作为“20世纪经典”收入《中国文库》,《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引领了我国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在近40年的教学实践中,孙正聿教授以“有理”、“讲理”的教育理念,用科研支撑教学,用理论铸魂育人。他创建的《哲学通论》课程和他带领的教学团队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他撰写的《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人的精神家园》等读物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培养哲学领军人才作出重大贡献。5.复旦大学 李大潜他视教育为毕生的事业,将自己的学术生涯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先后出版了二十余本中外文学术专著及教材,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他关注提升学生及公众的数学素养,大力弘扬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他主编出版了新的高中数学教材,力求将数学变成学生可亲可近、喜闻乐见的课程。点线面体能包罗万象,加减乘除算百味人生。李大潜,男,1937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从教63年来,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先后出版了近十本本科及研究生教材,获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国家优秀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两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曾获上海市模范教师称号,连续两届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他大力提倡并推动数学建模的教学,连续二十年担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努力弘扬与普及数学文化,主编了《数学文化小丛书》,获得东方讲坛2006年度十大名师奖,主编的《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卷(第六版)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关心基础教育,2018年年逾八旬的他主动请缨担任上海市立德树人教学改革基地(数学)的主任,认真梳理了中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指导思想,主编出版了新的高中数学教材,并亲自给中学教师做新教材培训。6.中国矿业大学 于洪珍她是首届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立德树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毕生的追求。三尺讲台,她一站就是59年,讲授课程20门,自创“启发式创新教学法”,用爱心关怀学生成长,用情怀激励学生奋进,为能源事业高层次人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65岁的她还为煤矿井下攻克难关,80岁仍为学校教学改革奉献力量。耄耋之年,她早已将自己也铸成一块熠熠闪光的矿石。于洪珍,女,1938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导,首届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评为徐州市劳模、全国煤炭院校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从教59年,于洪珍教授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先后开设《通信电子电路》等课程20门,指导博士生13名、硕士生16名、博士后2名,其中有13人现已为教授,1人为江苏省教学名师。他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诲人不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于洪珍教授共有11项教学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主持课程《通信电子电路》获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奖,主持“启发式、创新性教学研究及其在电类专业中的实践”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教材10部,发表教学论文32篇,其中《通信电子电路》立体化教材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现被一百多所高校选用。于洪珍教授先后到访30多个煤矿,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4项获能源部和教育部及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煤炭系统十大科技成果奖;获国家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12篇、出版专著3部。2006年《中国教育报》刊登“爱的心灵超越三尺讲台”,2007年《光明日报》刊登“爱洒学生心田”等文章,20多家媒体对其教书育人等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7.华南理工大学 朱长江三十七载杏坛耕耘,他为人师表,悉心培育数学栋梁,以身作则诠释“清湛如水、不动如山”。他奖掖后学,竭力提携“青椒”成长成才,言传身教演绎“春风化雨、师者仁心”。他心系教研,提出“双型名师”团队构建、“四步进阶”人才培养模式,践行“学教并重、教研双优”。朱长江,1961年4月生,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热爱教育事业,扎根教学科研一线37载,始终坚持 “常讲常新,深耕不止”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亲近热爱数学。他是省级劳动模范,兢兢业业,无数个节假日都是在伏案工作中度过;他是师德先进个人,师者仁心,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掖后进,尽心培养青年学者成长成才。他积极思考教学问题,扎实推进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总结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双型名师”团队构建、“四步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改革举措,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讲课程《偏微分方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他不断追求科研创新,提倡科研反哺教学,将他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运用到本科教学之中。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项目20余项,主编教材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他独到的前沿学术视野一直支撑他走好教书育人之路,不断引领着莘莘学子走向成才之路。8.四川大学 冯小明他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从教三十余载,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事业根本,以“智慧、勤奋、诚信、自信”和“坚定信念,敢于创新,实事求是,强化责任”为教育理念,坚守在教学一线、科研前沿,言传身教、躬亲示范,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在他的课堂,学生不仅学到了元素构成物质的规律,更体悟了成长进步的方程。冯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冯小明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发明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冯催化剂”和“冯反应”,为国际有机化学研究和应用贡献了中国智慧,并将这些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其长期主讲的本科生课程《有机立体化学》、研究生课程《手性技术》,对中小学生开展有关化学的科普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言传身教,指导学生潜心治学、献身学术。从教三十余年,为我国培养了包括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上市公司高管及高级研发人员等在内的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四川省模范教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和奖项。9.西安交通大学 郑南宁他创建了国内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主编《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引领人工智能教育潮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高端人才。他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提出了“书院制”、“2+4+X”培养方案、“工程坊”创新实践教育理念,领衔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先锋。或许,育人是最复杂的“算法”,而他给出了近乎完美的解答。郑南宁,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2003年8月-2014年4月),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等。郑南宁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系统及其先进架构等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6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等称号,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战略规划、前沿性技术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夯实了基础。郑南宁是我国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先行者。1986年创建了国内最早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科研机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高端人才。2017年领衔创办“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组织人工智能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系列教材编写。著有《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Statistical Learning and Pattern Analysis for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等教材。在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期间,系统地提出和实施了本科生“书院制”、“2+4+X”培养模式、“工程坊”创新实践和“体育精神”等一流大学教育理念,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和深入实践。

得石椁焉

江苏2018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选结果公布,南大、东大谁最厉害?

江苏省是我国高校数量非常多的一个省份,好大学也比较多,其高等教育实力在全国各省市当中仅次于北京、上海。现在,江苏省拥有11所211大学,其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还是我国实力很强的重点985高校。“双一流”评选中,江苏又有4所非211高校进入“国家队”。另外,江苏的一些非211非“双一流”高校实力也不容小觑。最近,江苏省2018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布,那么,江苏各高校表现如何呢?哪些大学表现比较出色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南大、东大谁更强?从上面的排名中可以看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分别排名第一名、第二名,但东南大学的优秀论文数量跟南京大学相差并不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根同源,其中南京大学被认为是顶尖985高校,实力要比东南大学强很多。根据这几年发布的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一般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7名左右,而东南大学一般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20名左右。但是,近些年来,南京大学的发展开始变慢,一些优秀人才外流,而东南大学的发展却相对较快。“双一流”评选中,东南大学有多达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8名,只比南京大学少4个,这说明东南大学跟南京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二、苏州大学领跑211高校从上面的排名中可以看到,除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外,就要数苏州大学表现最好了。苏州大学近些年来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发展很快,学校的很多数据、指标都超过了江苏省另外几所211,比如苏州大学的自然指数排名、高被引论文数量、高被引学者入选次数、ESI综合排名等。苏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理学学科、医学学科比较强,学校的软件工程、设计学都被评为A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双一流“一流学科”。另外,苏州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数学、语言类学科实力也很强。三、江苏大学、扬州大学表现出色江苏大学、扬州大学都是非211大学,但是,从上面的排名中可以看到,这两所大学排名很高,并且超过了一些211高校。江苏大学位于江苏镇江,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所以学校的农业工程学科非常强。根据最新学科评估结果,江苏大学的农业工程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学校的这个学科非常有可能入选下一轮“双一流”。扬州大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学校最强的学科却是农学类学科。2017年,扬州大学的一个农学类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以,扬州大学的农学类学科也非常有希望入选下一轮“双一流”。除了农学外,扬州大学的文学类学科、历史学、医学也很不错。你对上面的排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发表不同观点。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更多高校信息。

大赌豪

中国授予博士学位数量全球第一,质量又是如何评说?

博士是最高学位,从理论上讲,获得博士学位是很难的。现实当中的博士数量也有限,一旦被聘用,待遇并不低。所以,一些学子把考上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当成人生梦想或是奋斗目标。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新中国学位制度从此诞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了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与科学事业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博士授予单位347所、硕士授予单位697所、学士授予单位700余所。2018年教育数据显示,全国毕业博士研究生60724人,招收博士研究生95502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89518人。本号统计发现,仅1997年至2018年期间,就有79万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在博士授权高校和拥有博士学位人数方面,我国现在都是全球第一,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40年走完了美英等国家100多年走过的路。1978年,恢复招生第一年,全国仅招收18名博士研究生,2018年招收95502名博士研究生,是1978年的5300多倍。1982年6月16日,我国首批授予6人博士学位,2018年授予博士学位59368人(60724人博士毕业,授予率98%左右),是1982年的9895倍。1997年至2018年之间共有79万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授予率按98%计算,也有77万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绝对是没有过的。但是,博士教育发展速度全球第一、博士教育规模全球第一、博士授予数量全球第一的现实,并未让国人产生太多的自豪感,博士学位在现实当中似乎呈现“贬值”的倾向。人们对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再是过去那种青眼有加,而是热情有所下降,不再象过去那样那么稀罕。博士求职者也深深感到用人单位也在挑三拣四,甚至出现了某些专业的博士找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岗位并非易事。是博士过剩了吗?如果算一算账就知道,并非如此。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9万5千多人,招收本科生422万多人,占比只是略过2%。全国有14亿人口,获得博士学位者按80万计算,占人口的比重还不到万分之六。相反,随着科技快速进步和产业快速升级,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对于博士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是在增长的。某些博士出现了“就业困难”,原因之一是博士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博士培养目标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两个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所聘人员博士化,吸纳新生博士的能力呈现下降趋势,高科技企业成为吸纳新生博士的主体。但是,这些企业吸纳的主要是理工类博士,对于非理工类博士需求不大。即使是理工类博士,由于某些专业的博士增长速度远大于行业需求速度,同样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是因为现实对博士层次人才有着大量需求,所以该意见定调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正是因为博士供给出现了结构性问题,所以该意见认为应该“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们对博士热情的下降,一些人甚至认为博士学位“贬值”了,主要原因是博士学位的质量与人们的期望存在一些差距。曾有媒体对3000多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博士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高,40%的人表示大多数攻读博士学位者只想借此找到一份好工作或得到提升机会。参加此次调查的人,绝大多数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说明调查结论是相对客观的。这说明了求学者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博士的观感有所下降,估计与前些年在职博士的一些表现不无关系。眼见身边的人一边全勤工作,业余时间也是加班加点,并没有花多少时间、耗多大精力,几年之后却是博士学位到手,待遇超越其他同事,而能力与水平方面并未有明显长进。对于这种情况,在片面思维影响下,很容易以偏概全,以少数替代整体,从而对整个博士教育质量产生一些看法。这说明了授予者方面的原因。前几年,许多培养单位收紧在职博士这个口子,弄个在职博士指标极不容易,可是人们对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原本也存在担忧。许多媒体对博士质量展开了调查、分析与讨论,产生了一些社会效应。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博士教育生态。最牛的博导同时带47名博士生,博士生沦为“博士工”更是普遍现象。一系列数据犹如在已有波浪的水潭中又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有的戏称高校已是“博士工厂”,我国也是“博士生产大国”。以前一个教授带两三个博士,培养一个是一个,合格一个就授予一个学位。现在的博导一带就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博士,而且绝大多数都能如期拿到学位。应该说,即使是神仙,也只是三头六臂,带几十年博士根本忙不过来,人们岂能不为博士质量担忧?在舆论的质疑中,还产生了一种声音,“为何中国盛产博士却多年都出不了一位大师?”本号分析博士质量与人们期待之间差距的原因,并非指责博导们。博导们也是有苦难言。谁都知道,多带一名博士就多一个责任、多一些工作量,而且如何质量不能保证的话,对自己的声誉也是一个影响。但是,博士生招收进来了,总得有人带吧。所以,这是一种机制的问题,是高校急速扩招的后遗症之一。这几年,高校发展已由外延式拨转到内涵式,博士教育也进入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有的对博士生数量进行“缩表”,有的对超期未毕业的博士生予以清退,有的严格博士培养过程监控和严卡博士授予水准。所有这些,意图再明显不过,博士教育由高速度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客观地看,中国博士教育四十年来得到高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成就是很大的。回过头来看,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对质量有所疏忽的问题,这是发展中的问题,瑕不掩瑜。现在调整发展模式,“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非常正确的。(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图表为本号制作;图片源于相关高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必变

2019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公布:共49篇,有哪些大学?

日前,中国电子学会公布了2019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2019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组织专家对收到的131篇博士学位论文、11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初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26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计49篇论文。名单具体如下,看看都有哪些大学?有你的大学吗?2019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26篇)(按论文作者姓氏笔画排序)2019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23篇)(按论文作者姓氏笔画排序)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大夫三重

全国400名博士入选,他是所在学科领域唯一入选人,来自重庆!

此前,中国博士后网站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选结果的通知》,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最终确定了400名获选人员,西南大学尹首航是全国唯一一个统计学科入选人员。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新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现设数学系、应用数学系、数学教育系、统计系、大学数学研究室、数学研究所;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统计学均是重庆市重点学科与重庆市统计局共建重庆市统计分析研究中心。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极大心血,迄今已培养博士毕业生99人,硕士毕业生669人,本科毕业生8479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191人、本科生1298人。在科学研究方面,数学与统计学院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础教育研究6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64篇(SCI收录260余篇)。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科研改革,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创新、富有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确立了崇尚理性,严谨治学;服务学生,适应发展的办学理念;凝炼了数通古今,学究天人的院训;积极倡导勤思精研,学以致用的院风和团结、勤奋、严谨、求是的工作作风。未来,学院将不断进取,努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素材来源:西南大学

若叶

博士62篇、硕士240篇,该省年度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出炉

来源 | 中外学术情报编辑 | 学术君近期,湖南省公示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8〕413号)精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各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外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共评出62篇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评审、校内公示并向省学位办推荐等环节,共评出240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确保评审质量,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评为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予以公示(名单见附件)。本文来源:中外学术情报综合自:中外学术情报,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http://xwb.hne.cn/gztzgl/wjtz/2666303.shtml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合则成体

2019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出炉:10名学者获奖,4人获提名!

今天,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布了2019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10位博士获得2019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东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4位博士获得2019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天津大学详细名单如下:2019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名单2019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名单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