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招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开放?寿者昏昏

研招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开放?

随着考研大纲的即将出世,研招网最近也不甘堕落,先是前段时间做了一个2019年研招报考数据报告,最近又开放了一个新的平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小伙伴们注意这虽然是19考研的信息公开平台,但是其中有很多信息对我们20考研来说是很关键的,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当然这个平台也不是一直开放的,截止到7月30日平台就会关闭。那么这个平台到底怎么用呢?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一、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说明叽里咕噜说了这么一大堆,翻译一下就是,在保证学生隐私的情况下,我们把所有的招生信息都公开了,别说我们有黑幕,你要是觉得有问题可以去投诉。但是其中第三条中的两个小条说到,可以查看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同类别录取名单,参加调剂的可以查看调剂单位复试准也的同类别录取名单,就是把这些信息都公布给你,你要是不服气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去投诉吧。其实真没啥作用,只允许符合条件的同学查看,但是这些信息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基本都有,基本没什么区别,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虽然这个平台有些鸡肋,但是对于20考研的小伙伴们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二、该平台20考研er怎么用?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总共有四个大栏目,招生政策、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以及录取名单。招生政策招生政策在这里全都得到了汇总,不管是考研招生的资讯,专业的调整,还是各种福利政策,都一览无余,虽然这只是19考研的政策,但是每年的考研政策变化并不大,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参考,时刻紧跟政策是不会错的。专业目录这其实就是研招网首页菜单栏中硕士目录的内容,简直一毛一样,小伙伴们应该都用过吧,可能也有没用过的,在这里就简单一说。就输入你想考的省市、学校或研究所、门类、学科类别、专业、学习方式就能把你想要的内容搜出来了。当然如果你很多都没确定好,可以只选择学科类别、专业、学习方式,然后再慢慢去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筛选。就像是这个样子。然后点击学校进去,你就能看到这个学校哪些学院开设了这个专业,有多少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考试范围等等,小伙伴们自己动手去查一下吧,结合自身情况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戏,这个学校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复试录取办法复试录取办法自己点进去看看了解一下就好了,其实这些在各院校研究生院的官网上都有,对于一些比较懒的同学来说,研招网这个平台还是很好用的,不用到处去找。录取名单这个平台只对19考生有用,20的小伙伴们去各院校研究生院查一下就行了,基本都是一样的。三、该平台对我们有啥用1、投诉对于19的同学来说,你觉得录取名单有问题就可以投诉。2、明确目标对于二战的同学,如果不换学校不换专业,可以看看一志愿今年的录取情况,二战做到心中有数,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确目标。如果换学校,也可通过平台查看其他学校的情况,当然录取情况还要去该校研究生院官网去查的,主要是方便。3、参考对于20考研的同学来说,很多信息研招网都帮我们汇总起来了,省下了我们很多去翻找的时间,同时这些信息,也能给我们一些参考,帮助我们做选择。四、着重注意的信息前面也说了,20考研的小伙伴们是查不到录取名单的,但是录取信息在官网都有公布。小伙伴们一定要去官网查找。录取人数:可通过查看历年录取名单公示来查看,同样可以查到该专业是否招收校外调剂等推免人数:推免生有单独招生简章以及招生计划和录取名单公示历年分数线:请注意有校线还有院线甚至是专业线学校指定的参考书:有几本,自己是否学过,难易程度如何,到这一步基本就能选择出学校了。不过有些学校不指定参考书,可通过学长学姐推荐以及其他网络渠道搜索。这个平台研招网只开放到7月30日,小伙伴们一定要趁着这段时间进一步搜集一下信息,对比一下数据,加油!

金不换

《2020研究前沿》全球发布 中国在4个领域全球领先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举办“2020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面向全球发布《2020研究前沿》报告和《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2020年10月18日,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在做土豆研究。(图片来源:新华社)China now ranks first in four major area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erms of academic activity and influence, trailing only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leads in seve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Research Fronts 2020". 《2020研究前沿》报告显示,在学术活动及影响力层面,美国在七个领域排名第一,中国紧随其后,在四个领域全球领先。【单词讲解】这里的trail用作动词,表示“lag behind”,即“落后于...”,比如:After a kilometer, I trailed the other runners.(一公里以后,我落后于其他跑者)。此外,这个词还有“跟踪、追踪;拖、拉”等意思,比如:The police are trailing the robbers.(警方正在追踪抢劫犯)。The dog's leash was trailing along the ground.(狗绳一直拖着地)。由此,trail用作名词的时候经常表示“踪迹、痕迹;小路”之类的意思,比如:a trail of blood(一滩血迹)、winding trail on the mountain(山上蜿蜒的小径)等。《前沿报告》自2014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2020研究前沿》报告首次将以往的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拆分成数学和信息科学两个领域,遴选展示了在农业科学(agricultural sciences)、植物学(botany)和动物学(zoology),生态与环境科学(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地球科学(geoscience),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生物科学(bioscience),化学与材料科学(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物理学(physics),天文学(astronomy)与天体物理学(astrophysics),数学(mathematics),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经济学(economics)、心理学(psychology)及其他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等11个大科学领域(11 broad research categories)的110个热点前沿(110 prominent frontier research topics)和38个新兴前沿(38 emerging subjects)。《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20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美、英、德、法、日等国家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This year, China leads the world in four major research categori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botany and zoology;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hina also ranks second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hysics; social sciences including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今年,中国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化学与材料科学”“数学”“信息科学”4个领域全球领先;在“生态与环境科学”“物理学”以及“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二。However, China is notably behind other scientific powerhouse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ranking at 12th and 8th, respectively.不过,中国在临床医学以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方面与其他科技强国差距明显,分别排名第12名和第8名。【相关词汇】世界科技前沿 global science frontiers基础研究 basic research科技创新能力 sci-tech innovation capability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advance research on core technologies in important areas参考来源:中国日报、中国网(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Helen)来源:中国日报网

管理员

《2020研究前沿》全球发布:中国四领域领先稳居世界第二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0研究前沿》报告和《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13日面向全球发布,其评估世界主要国家在11大领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的研究活跃程度显示,中国以“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化学与材料科学”“数学”“信息科学”4个领域领先,以及42个排名第一的研究前沿数,在11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上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当天在北京联合举办“2020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会上发布的《2020研究前沿》报告,首次将以往的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拆分成数学和信息科学两个领域,遴选展示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11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围绕11大学科领域、148个研究前沿形成若干前沿群,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总体趋势愈加清晰。《2020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20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美、英、德、法、日等国家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报告显示,2020年,在11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美国仍最为活跃,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继续稳居第二,英德法分别列第三、第四和第五。美国在七个领域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均排名第一,领先优势明显。中国多领域表现突出,但学科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有效改善,部分领域与美欧等科技强国差距悬殊。中科院副院长高鸿钧院士在研讨会上致辞指出,服务国家科技发展的宏观决策,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是中科院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中科院已启动“可能影响世界未来格局的中国重大科技突破研判”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智库研究项目,依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组织中科院内外研究力量,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出发,前瞻分析中国未来可能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重大前沿科技突破,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中科院战略情报研究团队与科睿唯安合作,通过大数据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聚类揭示基础科学领域的年度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发布《研究前沿》系列年度研究报告。7年来,研究报告在中外科技界的影响不断提升。(完)

护星者

施一公:中国科研现状,表面一片繁荣,实则深藏危机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曾说道:“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但面对这项数据,施一公脸上却没有一丝骄傲,反倒是一脸担忧。“有些评论因此说,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5分钟左右的发言,施一公说了3次“很担心”,让他感到担心的,是目前科研的现状和科研评价的问题。“在中国,想‘做’核心的科技评价指标,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在此次会议上,施一公在参与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过去5年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了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如果较真一点,假设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从100增加到300,技术交易额从100变成了200,那么单个专利交易额其实是不增反降了,是5年前的66%。”施一公算了一笔账。这一数据折射出来的,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问题。施一公称, 在各个单位,不论是晋升还是考量绩效,都会把专利、发表文章、文章的引用数和文章所发表杂 志的影响因子作为标准,而且这一风气愈演愈烈。“但这几个核心的科技评价指标——文章数量、论文引用率、杂志的影响因子——都可以人为地提高。我想大家知道 我这句话的意思。”他表示,“各个学校、单位都办了杂志,想要提高影响因子,互相引用就可以,引用多了,影响因子自然也就高了。”“中国这样的国家,想要把这3个指标做上去,我认为是易如反掌。”在施一公看来,论文不足以说明科技实力,美国没有这样的评价方式,科技实力却依然 领先。“因此,论文和科技实力是两回事,大家千万要分开。”中国科研现状:表面上一片繁荣,实则深藏危机除了论文以外,目前中国的科研现状,也让人担忧。前段时间,某国立研究所所长也在自述中表示,中国科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实则深藏危机。“目前中国的科研看起来很繁荣、很热闹,但是你如果静下心来,把中国的科研放到世界竞争的大格局里,站在科技发展的大视野上回望,就会发现:不管是基础研究的理论、还是在重大技术的突破,你能看得见的中国人有谁?似乎很难看见谁。原创性的理论极少有咱们的东西,技术领域更是这样。”“其实不只是我有这种想法。我身边一些做科研的朋友,其实也都做得挺顺,但当大家在一起聊天、喝酒,到了最后比较酣畅的时候,就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产生深深的忧虑:如果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没戏了。”中国现在的科研 还有一个更深的问题。现在成为大牌科学家的这些人,恰恰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是最早“觉悟”的,所以走得最快,现在可能已经是院士、或者某些部门的科技负责人了。这些大牌科学家也许在夜半醒来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做也有些不妥,但是你要是公开说,就真的是动了他的核心利益,所以这种话谁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说。所以我们的科学圈里有这样一个怪异的现状:当他(她)有创造力真正能做科研的时候,是在以利益化的方式在做科研;当他(她)做到功成名就,立马会反过来再去做一些真正的科学工作。但说实话,当人超过了五十岁,已经很难做出像样的成果了。所以还是知无畏、敢想敢做的年轻人最容易出成果。但是现在更多的年轻人,还必须像他(她)的老师一样这么走,因为假如你过早地去钻研真问题的话,你 就会被淘汰。所以你要想早点功成名就,也得去复制你老师的模式——以最快的方式爬到山顶,然后在山顶上再去悟道。所以这个事情谁也不好捅破。并且这些人现在已经占据着这样的位置,即使他半夜醒来,心里偶尔会惊悚一下,但是他是绝不会认账的。因此,中国现在的科研,已经陷入一个往下坠的状态。对于基础研究的那些引导、激励措施,其实是在加速让科学下坠——这真的是一个灾难。2019年热文TOP101. 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发文了:2型糖尿病是简单的疾病,减肥或逆转病情!2. 刚刚,Science发布2019十大科学突破!3. Science重磅!西兰花“唤醒”抗肿瘤基因4. 读者泪目!《柳叶刀》全中文发表中国医学博士「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6. 喝酒,尤其还脸红的人,或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7. Nature重磅!第一个完全合成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物诞生了8. 这不是一颗大榛子!Science发表新型口服胰岛素,或将取代传统注射9. Science为防秃顶支招:先从不脱发开始...10. 改变精子速度,可以影响后代性别?

索香

全国城市路网和节点承受力研究公布 青岛处于这个水平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进入四月,国内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社会经济稳步复苏的过程中,车水马龙就是人间烟火,交通出行正是客观反映社会经济活力的晴雨表。4月17日,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 等机构共同联合发布了《2020年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国内主要城市交通流量也经历了断崖式下跌、缓步回升的阶段。报告显示,全国交通持续复苏,近7成的城市拥堵已经基本恢复,达到去年同期90%以上的状态。青岛的城市缓行流量临界值为80.26%,低于深圳数据见证历史,这是近年来最特殊的一次“交通分析报告”,也是研究城市交通治理的契机。高德交通大数据团队根据每个城市的交通特性曲线,测算了城市整体进入缓行状态的流量临界值。流量临界值越低,意味着畅通状态下城市能承载的相对车流量越少,城市路网的承受力越弱。超大城市中,重庆路网的承受力最弱,当早高峰流量达到82.70%时,城市将进入缓行状态。广州路网承受力最强,早高峰流量达92.53%时,城市才进入缓行状态。青岛的城市缓行流量临界值为80.26%,深圳为87.41%。天津节点承受力最强,青岛为69.90%而当流量超过一定程度后,城市将呈现出明显的节点拥堵特征,道路拥堵里程比会超过1%。据此,报告测算了每个城市出现节点拥堵的流量临界值。流量临界值越低,意味着较少的流量就会使城市关键节点拥堵,城市节点的承受力越弱。高德交通大数据显示,超大城市中,重庆的节点承受力最弱,当早高峰流量达到57.49%时,城市1%的道路就会出现拥堵或严重拥堵。天津节点承受力最强,早高峰流量达77.46%时,城市才呈现明显节点拥堵。青岛为69.90%。当路网缓行流量临界值(路网承受力)和节点拥堵流量临界值(节点承受力)两个数据维度双高时,意味着该城市的早高峰呈现高韧性。数据显示,广州、石家庄、南宁、厦门等城市的早高峰均呈现高韧性,即拥堵抵御能力较强。青岛一季度高峰平均行车速度为31.92km/h另据《中国主要城市季度交通分析报告——青岛市》显示,青岛市一季度高峰拥堵延时指数1.46,即高峰出行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1.46倍,高峰平均行车速度31.92km/h。市南区早晚高峰路上花费的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1.62倍。2020年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由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发布。(记者 周建亮)

明乎坦途

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时间

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王楷)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教育部昨天公布,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初试时间是2017年的12月23日到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教育部最近印发《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规定》,公布了201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招生政策,并确定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初试时间是2017年的12月23日到25日。续梅称,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和相关教育考试机构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升考试招生的服务水平,主要做好三方面的服务工作。首先,做好招生宣传的咨询服务。在9月19日到23日,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线回答广大考生的提问。第二,要进一步优化网上报名的服务,尽可能给考生提供报考的便利。第三,进一步做好考试组织的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综合保障,努力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共青城

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原院长邱宇峰:柔性交直流输电和储能是“双高”电网发展必须的技术支撑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现在电网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方向和挑战就是“双高”电网,“双高”即高比例清洁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这需要两大技术作为支撑,一个是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这缘于各种分布式的能源接入电网也需要电网具备更好的友好性、灵活性;另一个是储能技术,没有储能技术,我们没有办法大规模的利用清洁能源。——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原院长 邱宇峰为促进能源互联、电力新基建相关产业更好更快向前发展,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电力学院于8月13日-14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电力新基建及能源互联网论坛”。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原院长 邱宇峰作《支撑电力新基建的柔性交直流输电和储能技术电网》主题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非常荣幸有机会受主办方北极星的邀请,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在柔性交直流输电和储能系统方面的一些认识和体会。电网当前的主要问题、发展方向和挑战是“双高”电网我今天给大家报告的内容主要有这么五个方面,首先想说一下技术发展的背景。现在我们电网主要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就是“双高”电网,双高”电网?就是高比例清洁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为什么是“双高”电网?它的背景就是能源革命这个大背景。为什么需要能源革命?大的背景还是化石能源的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所以必须要求能源要进行一场革命。这场能源革命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就是“双高”。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会成为电网动力来源的主要部分,我列举一些数字,2019年,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是40%,预计到2030年希望这个比例要倒过来,现在是四六,然后变成倒的六四。大家都知道清洁能源的特点是间歇性、波动性和相当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清洁能源要想接入电网,我们要想把清洁能源发电用好,就需要两个大的技术来做支撑。一个是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它解决了清洁能源并网的问题。清洁能源的消纳、吸收、利用,各种分布式的能源接入电网也需要电网具备更好的友好性,清洁能源能够即插查即用,同时要有更好的潮流调节控制和变换的能力。我们要具备更好、更灵活的电源供应的能力,比如用户需要直流,可以直接给你直流。你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交流,直接给你什么交流。未来接入的不像现在就是一般的交流电站只接交流,以后柔性变电站,就是靠柔性交直流技术。另一个是储能技术,清洁能源的消纳、吸收、利用好,储能技术也是必须的,没有储能技术,我们没有办法大规模的利用清洁能源。今天讲的是灵活交直流输电,也叫柔性交直流输电FACTS,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电科院的Hingorani博士,通过在电力系统中装电力电子装置,增强对电压功角和阻抗的调节控制能力。直流不管是柔性直流也好,常规直流也好,以及FACTS技术,根本上就是电力电子技术,它的发展历程是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演进的。我们很熟悉最早一代所谓常规直流,就是采用基于晶闸管的LCC换流器的直流,基本是50Hz、60Hz。目前大量的主流器件形式已从半控器件转全控器件,如IGBT、GTO。再下一步,会从器件的材料上做根本的一些转变,目前正在发展的是碳化硅器件。这些器件的发展就会对装置拓扑带结构来巨大的影响,有半控器件,才有LCC。到了有全控器件,才有了今天所谓VSC的换流器,才有了像STATCOM,以及MMC的柔性直流,这是当前这一代技术的主流。再往下一代发展,开关频率会进一步提高,发展成碳化硅器件,这个时候功率密度会进一步加大,电压会进一步的提升,从现在千伏级的器件提升到万伏级的器件,到那时候又会有很多新型的拓扑,所以我们常说包括直流技术和FACTS在内的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规律是一代器件决定一代拓扑从而决定一代应用。柔性直流最大的优点是有功无功的调节更加灵活迅速第二部分我们看看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是柔直,这个名字是我们这个团队在电科院时取的,我们当时取的英文名字是HVDC Flexible,翻译成中文是柔性直流,HVDC Flexible和柔性直流是我们电科院时注册的商标,现在大家都用了,我们也很高兴。柔直的工作原理,通过有功无功传输方程就能看出,只要我们控制换流器的电压UC以及它与系统电压之间的夹角δ,就能够控制换流器输出有功无功像无转动惯量的发动机一样,在四个象限运行,所以非常灵活,既可以发有功,可以发无功,四个象限毫秒级的调整工作状态,这是以往我们任何传统的电动机发动机所不可能做到的。为什么它叫柔性或者叫灵活直流?就体现在这儿。他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功无功的调节更加灵活迅速,常规直流是不能发无功的,柔性直流既可以发有功,可以发无功。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柔直相对于常规直流,没有换相失败问题。从原理上就不存在换相失败。常规直流多了之后,给电网带来的换相失败威胁是目前电网运行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希望能采用柔性直流技术替换掉常规直流,彻底解决换相失败问题。柔直没有常规直流所需滤波及无功补偿设备。还有一大优点是易于构建直流电网。传统直流想了很多办法,想组成直流电网,结果都不可能。倒一个功率方向,得导极性,要构成网,功率方向不能随时控制,电网怎么运行?柔直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它的功率方向都是瞬间就变过来。柔直主要的应用场景,对海上风电新能源的并网,是首选。还有解决换相失败,以及城市孤岛,特别是一些城市当中,比如我们的走廊很拥堵,我们希望在有限的走廊和空间上能够输送更大的容量,怎么办?就得靠柔直。我们快速浏览一下国内主要的柔直工程,一个是南汇风电场接入上海电网主网,然后是舟山和南奥多端,然后是厦门柔直,是当时达到了全球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再就是渝鄂柔直联网工程。这个工程很重要,就是张北四端直流电网工程,这是全世界第一个直流电网工程。可以说全世界搞电力电子,搞直流输电,特别是欧洲的专家们梦想了十多年都没有实现,我们在这上面尽管花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是第一次在高端电力电子技术方面做到全球引领,引领全球。张北是±500千伏,不管从电压等级到输送能量,到它所发挥的作用,都是目前全世界最高水平,非常有特点。张北有有风电、光伏、储能,张北四端直流电网工程把张北的清洁能源送到奥运会场所,送到北京,举办冬奥会,也是对它的一个促进。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所有的控制都是围绕功率传输方程来开展的讲完柔直,我们看看柔交,即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它所有的控制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功率传输方程来开展的,送受端电压 U1U2,系统连接阻抗X,功角δ,不管控制哪一个,提高U2也好,提高U1也好,或者降X,或者改变δ,都可以灵活的改变有功功率的输送。FACTA用的比较多的SVC,还有静态无功补偿STATCOM,其实它俩的作用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用半控器件,一个用全控器件。还有单纯改变阻抗的,串联性的,像TCSC,SSSC二者功能基本相当,一个是用半控器件,一个是用全控器件。再有就是更综合性的FACTS,国网也是在全球用到了最高电压水平,叫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UPFC既控制电压,又可以控制阻抗,还可控制功角,三个可控变量同时控制就可以控制潮流,电网现在越建越密之后,出现很多线路建了,但是没有潮流,电网潮流是按照网络拓扑结构自然分布的,就像田里的水的流动一样。并联型无功补偿设备,比如SVC是用晶闸管对电容、电抗等无源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投切和调节控制实现动态无功补偿,STATCOM调节VSC输出电压幅值控制输出无功功率大小和方向实现动态无功补偿,响应速度快。SVG是无功发生器,无功发生器再跟储能结合,既可以发无功,也可以发有功。UPFC相当于并联加串联,协调起来统一控制。目前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普及受制于器件发展看看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将来往什么方向发展。因为它是基于器件,而器件决定了应用,所以我们现在很大程度上之所以还不能大量的普及柔性直流,因为受制于器件,目前器件的电流只能达到3000安,要替代掉800万的柔直常规直流,还做不到。必须提升到5000安,器件电压也需要提高,使柔直体积降下来,还有降低子模块电流的容值,这是未来需要考虑的。还有就是采用一些新的拓扑,比如可以输出三电平的拓扑。器件的水平会不断提升,向更高电压、定制化方向发展。碳化硅器件有更高的耐压,更高的功率密度,体积也很小,做出来的装置损耗小,能量密度高,体积小,体积小非常重要,现在柔直太大了,如果大家去看过,就会知道太大了,所以得想办法降低体积,最重要的还得靠器件提升。因为碳化硅的器件可以做到万伏级,这样体积就会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另一个趋势是储能与电力电子设备相结合,这样能发有功,电网形态从传统的电网未来变成柔性电网,从铁疙瘩为主变成半导体化。氢储能是未来应用于电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储能技术方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储能现在在电网中的一些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储能,还有超导储能,化学储能,各种电池,还有氢储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在氢储能基础上发生了合成燃料,把电解水制氢之后,用氢可以变成甲烷,冷热的储能技术。最后这一部分主要是各种电化学储能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发展趋势,没有时间一一细讲了。总之不管是柔性交流输电还是柔性直流输电,以及储能技术,都是面向未来能源革命,面向能源互联网也好还是智能电网也好,这都是必须的技术,能够支撑未来电网的发展。我就报告这些。谢谢!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抱其天乎

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虽然这只是两个字,但它很有价值。我们要静下心来,甘心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把问题解决,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导向太重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的这两个字,就是“实效”。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发布。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建议》提到,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此前常用的提法相比,这次的评价导向中,多了实效一词。对它要如何理解?来自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向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剖析。科研工作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曾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奋战过的张伯礼对实效一词深有感触:“我们能在一个半月内就基本控制疫情,两个半月就基本看到曙光,恰恰是因为科研人员和医护工作者齐心协力,注重实效,解决问题,在临床上千方百计救每一个人。”张伯礼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该院研究员屠呦呦在2015年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到实效,张伯礼就想到了她。“其实屠呦呦先生发表的论文也不算多,但她的研究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张伯礼认为,这才是做科研最终追求的目标——解决问题。“科研人员不要急着发论文,急着报奖。把实效纳入评价体系,对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都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安泰科技首席科学家周少雄看来,实效,意味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周少雄长期从事金属磁性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为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他主持了国产非晶和纳米晶带材工业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实现了国产非晶带材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周少雄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增加实效这一维度,恰逢其时。“实验室的成果,也要像总书记说的,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成果不能总放在书架上,也要放在货架上。“强调实效,或许可以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评价一项工作有没有取得实效?张伯礼认为,应该用事实来评价,用实际的社会经济效益来评价,“而不是靠科研人员自己填的表格”“可以考虑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独立评价”。做基础研究,“实效”仍有启发意义澳门大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院长汤子康研究的是材料科学。2000年,汤子康团队研制出直径为0.4纳米的单壁碳纳米管,这被评为当年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这些都是过去的成就了。我们现在想把纳米材料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的依然是材料,但汤子康已经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他想尽快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让它能在临床上真正造福癌症患者。汤子康指出,《建议》提出实效导向,非常及时。他记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刘忠范说过,做研究不能写“铜铁文章”。所谓“铜铁文章”,就是一模一样的研究流程,先用铜做一遍,发篇论文;再用铁做一遍,再发篇论文。“这个一点意义都没有。”汤子康说,这种尝试,并不能叫“自由探索”,只是一种“重复劳动”。“尽管我们做的是基础研究,但还是应该设立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想清楚你的研究做到最后,能对社会、对产业产生什么效果。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你的路才不会走偏。”汤子康提醒。任职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刘建军认为,做取得实效的研究,对基础研究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科研人员要发文章,要追踪国际前沿热点,但我们国家也特别需要攻克在国防、科技和民生等领域的关键核心问题。”在职业生涯的前30年,刘建军完全投身于具体的工作,这些工作也都取得了实效,成果应用到了国防事业。后来,他将从具体工作中提炼出的经验加以总结,又去做基础研究,把课题做得更精、更透。“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方向,扎扎实实做上几十年,你才能真正发现迫切需要攻克的基础性难题是什么。所以,这次提出实效导向,很有意义。”刘建军强调。

风曰

重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开展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输配电网讯:日前,科技部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中国制造 2025》 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等提出的任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 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 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 从基础研究、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 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本年度重点专项将对“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展开研究。重点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开展研究, 具体包括: 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 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 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 MEMS 微纳振动传感器、 变压器内部环境多参量光学传感器等新型传感技术, 电力多参量物联终端技术; 通信与计算融合的异构网络和高可靠超多跳安全自组织网络技术; 海量异构物联终端智能管控及平台支撑技术; 泛在电力物联网电力设备故障智能感知与诊断、 源网荷储泛在资源的自主智能调控、 综合能源的自治协同与多元服务技术及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 重点专项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中国制造 2025》 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等提出的任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 现发布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 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 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 从基础研究、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 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本重点专项按照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大电网柔性互联、 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 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 5 个创新链(技术方向), 共部署 23 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2016—2020 年)。2016—2018 年本重点专项在 5 个技术方向已经启动实施 58个项目。 2020 年拟在“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 技术方向启动 2~4个项目, 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 8755 万元。 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2:1。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 1.1)的研究方向进行。 除特殊说明外, 拟支持项目数均为 1~2 项。 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 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指南该方向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 5 个, 项目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10 个, 项目牵头单位承担主体责任, 项目设 1 名项目负责人, 项目中每个课题设 1 名课题负责人。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 1~2 项” 是指: 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分评价相近、 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 可同时支持这 2 个项目。 2 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 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 2 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1. 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1.1 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 重点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开展研究, 具体包括: 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 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 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 MEMS 微纳振动传感器、 变压器内部环境多参量光学传感器等新型传感技术, 电力多参量物联终端技术; 通信与计算融合的异构网络和高可靠超多跳安全自组织网络技术; 海量异构物联终端智能管控及平台支撑技术; 泛在电力物联网电力设备故障智能感知与诊断、 源网荷储泛在资源的自主智能调控、 综合能源的自治协同与多元服务技术及应用。考核指标: 完成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与安全防护架构系列标准不少于 10 个; 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最大传输阻抗不小于18mV/mA, 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在 0~200kHz 频带范围内峰值灵敏度不低于 80dB(V/(m/s)), 自取能 MEMS 微纳振动传感器灵敏度不低于 100mV/g, 变压器内部环境多参量光学传感器乙炔检测下限达到 1μL/L, 物联终端支持 40 种以上工业互联网协议,处理时延不超过 10ms; 高可靠超多跳定向自组网节点设备支持宽带业务传输不少于 50 跳、 自组网节点数不少于 1000 个; 泛在电力物联网支撑平台可支持亿级设备接入和千万级并行连接、 PB 级数据共享与管理; 电力业务场景典型应用不少于 3 种; 电力设备设施故障综合诊断准确率不低于 85%, 在万级计算节点规模下调度策略计算时间小于 30s, 提供 30 种以上面向各类主体的能源增值服务。1.2 数字电网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 面向数字电网建设的重大需求, 针对数字电网中信息采集、 传输及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具体包括: 电力专用边缘计算芯片的同/异构混合多核架构和芯片级嵌入式安全计算硬件引擎技术; 基于全自主 CPU 的数字电网边缘计算与控制装置及多业务协同技术; 融合 5G 的智能电网控制类业务安全可信接入与可靠保障技术; 基于数字孪生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中台建模与融合关键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和电力知识图谱的数字电网智能快速服务关键技术。考核指标: 芯片采用国产 CPU 核, 支持不少于 4 核的 SMP多核同构技术, 单核性能不低于 3.5DMIPS/MHz, 集成电力专用算法, 支持抗 DPA 攻击的国密算法和 IPSec 网络协议硬件加速;边缘计算装置采用自主 CPU 及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 中断响应时间不高于 20 微秒; 5G 安全防护体系对非法终端接入识别率≥99.9%; 数据中台系统实现准实时融合采集性能峰值达到 500 万条/秒, PB 级多模态关联与检索; 不少于 5 种电网业务场景的示范系统应用。“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 重点专项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 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 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 下同) 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相符。(4) 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 项目(课题) 负责人应为 1960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 澳、 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 负责人, 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 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 并作为项目预申报材料一并提交。(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 1 个项目(课题);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4)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 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5)诚信状况良好, 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 记录。(6)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 不得申报项目(课题)。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在中国大陆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 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 国家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2) 注册时间在 2019 年 3 月 31 日前。(3)诚信状况良好, 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 记录。4. 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无。本专项形式审查责任人: 苏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北门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研究所电网综合研究室主任张钧:未来配电网内涵特征与发展框架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输配电网讯:“未来配电网是以现代化配电网为基础平台,实现先进能源电力、控制、信息通信技术与配电系统的规划、运行、管理等环节的深度融合,高比例消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配用电侧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接入供用能多元主体,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高效互动、智能开放、平衡普惠等特征的新一代智慧配电网络。”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研究所电网综合研究室主任张钧在第一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表示。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于2020年10月29日至30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以“能源智慧物联,配电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一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北极星电力网全程直播》》》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