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关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透露出哪些信号?囧态郎

关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透露出哪些信号?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日前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透露出哪些信号?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动,这次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一起来看!1、超8类专业为国家重视专业“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哪些是国家重视的关键领域?今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中,明确指出关键领域,即:“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本-硕-博贯通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专硕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学术型硕士偏重理论和研究,而专业型硕士(专硕),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占比仅15.9%,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6》根据相关指示以及历年数据,专硕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3、2021年研究生将继续扩招2020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是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根据部分高校最新公布2021年硕士招生信息来看,有多所高校已明确扩招:清华大学: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深圳大学:扩大教育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金融硕士等的招生规模。陕西理工大学:扩招180人。天水师范大学:2021年有扩招的趋势。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年新闻学、传播学拟招生人数均在2020年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各增加了2个名额,新闻与传播专业从2020年的35人增加到2021年的50个拟招生名额。三峡大学:扩招744人。合肥师范学院:扩招77人,新增学科教学(美术、体育)两个专业。暨南大学:扩招842人。4、研究生“混文凭”将难上加难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日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建立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转变“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成为过去,从今年年初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着手清退了过了最长年限仍未能毕业的研究生。5、研究生学科有重大调整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也就是说,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

天下戴之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你看到了啥?(55/100)

这两天的重磅消息,应该就是刚刚开了一场重要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专门就研究生教育问题开了一个会,折射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其中最值得考研党关注的是这两条内容:“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说明以后研究生想混文凭没那么容易了!原来写论文要脱层皮,以后毕业可能要脱两层皮。“深化改革”则说明,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会继续大力向国家急需的工科、医学、技术类方向转移。文科、工商管理类等,并不是未来大力发展的方向。所以各类相关的同学要注意——文科及管理类考研的难度可能不会下降。“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素质作为基本指标,更是说明,研究生必须要有高于普通本科生的素质,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上的整体要求,预计会进一步提高。不过,因为提到了分类培养,所以专硕和学硕之间的差距可能会更大。总之,研究生教育工作被提到了最重要的事务清单上来,说明研究生还是大有可为的!大家抓住机会,努力备考!继续加油!今日内容Most people seem to have more bad dreams early in the night, progressing toward happier ones before awakening, suggesting that they are working through negative feelings generated ring the day.——2017考研英语(一)真题本段话题:做梦减轻压力本段难度:中03:15高能词伙progress toward 朝着……前进work through 克服negative feelings 负面情绪难点突破1. 本句的主干是:Most people(主)seem(系) to have more bad dreams(表)。2. 主干后跟有两个现在分词结构,都是状语。第一个分词结构progressing toward happier ones before awakening表伴随,其动作和主句中的动作几乎同时发生。第二个分词结构suggesting that…… ring the day表结果,即“因此表明……”3. suggest后面的that引导的是宾语从句。鱼骨分层(建议点开大图收藏)原创翻译大多数人似乎在晚上的较早阶段做更多不好的梦,而在快睡醒前会逐渐做开心一些的梦,这表明人们在梦里渐渐克服了白天产生的不良情绪。必记单词awaken[wekn] vt.唤醒;唤起;使…意识到vi.觉醒;醒来;意识到negative[neɡtv] adj. [数] 负的;消极的;否定的;阴性的n. 否定;负数;[摄] 底片vt. 否定;拒绝generate[denret] vt. 使形成;发生;生殖

皇女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释放了哪些改革信号?

近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主席、总理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释放哪些考研改革信号?一起来看看吧~12021年研究生继续扩招之前,“2021考研会缩招”的消息不断引发焦虑,现在,终于有了明确答案:2021年研究生继续扩招!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今年的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是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已经公布扩招的学校已有8所清华大学: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深圳大学:扩大教育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金融硕士等的招生规模。陕西理工大学:扩招180人。天水师范大学:2021年有扩招的趋势。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年新闻学、传播学拟招生人数均在2020年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各增加了2个名额,新闻与传播专业从2020年的35人增加到2021年的50个拟招生名额。三峡大学:扩招744人。合肥师范学院:扩招77人,新增学科教学(美术、体育)两个专业。暨南大学:扩招842人。2超8类专业为国家重视专业大大指示: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哪些是国家重视的关键领域?官方文件《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中,已经明确指出关键领域,即:“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分析:围绕高端芯片可以考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围绕软件可以考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围绕智能科技可以考虑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3专硕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总理指示: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分析学术型硕士偏重理论和研究,而专业型硕士(专硕),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占比仅15.9%,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根据李克强总理指示以及历年大数据,专硕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以下为详细解读:这两天,一则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新闻刷屏了!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于7月29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规格之高、意义之重要将直接决定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次日,7月30日,教育部召开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之后,相信《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及其配套改革文件将陆续下发,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高潮将到来。从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及教育部召开的会议,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呢?将会有哪些重要的改革?对于考研人来说,需要关注的有哪些呢?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100万,其中重点倾斜的领域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7月30日教育部会议副部长翁铁慧强调“要适应国家需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目录,建立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这些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依然会持续扩招,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涵盖理工农医教育等服务民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根据部分高校最新公布2021年硕士招生信息来看,有学校已明确扩招:1,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且专硕培养模式有待完善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研究生招生数由2012年的不到5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余万人。近年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从2017年起已开始超过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总招生人数811334人,其中学硕337061人,专硕474273人,占比超过58%。关于专硕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也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对于考研人说,选择专硕还是学硕,不要只盯着“扩招”,具体还是要以自己读研目的、院校招生情况及报考情况综合考虑。但是目前有些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甚至还在套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比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训基地”和“双师型”导师资源不足,有不少专硕根本没有校外导师,也没有参加过基地实践。相信新一轮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会更加完善,教育部副部长也表示:要抓好招生和培养环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分类抓好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学科专业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石,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一级学科调整周期过长,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部分高校自设二级学科存在不规范、小而散等问题,亟待优化调整。”今年有不少学校的招生专业已做调整,学硕已有一级学科的按一级学科进行招生;专硕招生专业原则上不再区分研究方向。初试科目设置上也作出调整,关于已公布初试科目调整的院校通知持续更新!3,研究生“混文凭”将难上加难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改革,打算靠读研“混文凭”的路子恐怕行不通了。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日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建立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转变“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成为过去,从年初以来,多所高校着手清退了过了最长年限仍未能毕业的研究生,如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江苏大学等。最后,读研不仅仅是学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也有一部分考研er上岸后在读研时后悔,自己不喜欢学术、学业压力大到喘不过气,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很迷茫,甚至说读研是一种煎熬。对于打算考研以及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来说,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选择走考研这条路,以及你要选择的专业、院校,必须要经过深思,这不仅仅是你考研时的精神支撑,更是你未来的方向。切不可盲目从众跟风考研。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动。对于考研人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这也将是一个考上研究生的机遇,抓住读研的新好时代!大家一定要响应号召,努力奋斗,拼尽全力,加油!冲!上岸!

进京水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重要信号!这个专业可能要大火!

关于《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有两个重要消息,你们看了没?NO.1 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NO.2 集成电路专业改成为一级学科,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看完这些,是不是有些懵?什么是交叉学科?为什么是第14个学科门类?集成电路专业成为一级学科,然后呢?什么是交叉学科?顾名思义,交叉学科就是两种甚至多种学科交融的产物,比如生物化学、金融工程、生物技术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各学科领域出现了一些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这对当下时代经济、科学和技术的合作性有了更高要求。为什么是第14个学科门类?因为考研总共分13大类: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2020年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因此, 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集成电路专业成为一级学科据报道,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结束后第二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 。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国务院批准后,将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对集成电路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重磅好消息!为什么这么说?1、在当下的产业、科技背景下,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分布在交叉学科领域。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高科技公司、高科技学科留学生受到限制的信号明显。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是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的变革。2、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大幅升级。近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被称为8号文,上一份此类文件是2011年发布的“4号文”,全称为《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从文件名称就可见其地位逐渐升级。3、8号文在关于人才政策这方面也做了明确要求,总结起来即:将集成电路专业设置为一级学科、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表彰和奖励集成电路行业高端人才、重点加强紧缺专业人才培训。总而言之,根据这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以及这份《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可推测集成电路产专业将来可能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打算报考电子科技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多关注。

少林寺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西电校长杨宗凯谈了这些

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杨宗凯校长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交流发言03:1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并讲话。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江苏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西电校长杨宗凯以“坚持立德树人 服务国家需求 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为题,作交流发言。他表示,学校践行“四个服务”历史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走以红色基因为魂,以服务国家需求为核,以提升质量内涵为主线的特色研究生教育之路。学校铸立德树人之魂,培育爱国主义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强立德树人之核,培育勇担国家国防重大需求的奋斗者;提立德树人之质,培育国家急需的电子信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学校在北校区老科技楼报告厅设置分会场。党委书记查显友,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小龙,副校长石光明、王泉,各学院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副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来源:新华社记者:付一枫编辑:刘星雨责任编辑:田敬权出品:党委宣传部网络文化工作室

政者

重磅!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最全解析,大规模扩招已成定局!

学姐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了这次会议,但是没有关注也没关系,接下来学姐会给大家全面解析本次会议,研究它到底释放出了怎样的考研改革信号。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教育系统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首次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对未来研究生培养方向、教育模式、发展曲线具有顶层设计的意义。具体到最近几年来说,这次会议会对今年初试的出题方向,对未来各个院校复试的改革有重大指导意义,这次深圳大学的初试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复试改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影响。 一言以蔽之:它影响你能否上岸。01 21考研必扩招首先是一个绝好消息——21考研已注定扩招。其实在这次会议之前,学姐并不是那么确定今年会不会扩招,虽然说20届后来确实是扩招了,但其实更多的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学姐并不是十分肯定,这是否会成为一个趋势。但是仔细研究过这次会议的内容之后,学姐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必扩招。事实上,已经有许多高校发出了明确的扩招公告:没看到自己院校的小伙伴不要着急,毕竟处在在这样的会议背景下,各大高校一定会积极响应国家的指导方针,扩大自己人才培养的规模。02 扩招对象以专硕为主扩招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事,而专硕的扩招无疑成为了重中之重。关于本次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加强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关于专硕和学硕的区别,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学硕偏重理论研究,而专业型硕士(专硕)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 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占比仅15.9%,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事实上,这样的趋势在2020考研的扩招也能明显的看出来,最终扩招的近20万硕士里,百分之90以上都是专硕。根据历年数据和本次会议的指示,2021年专硕招生规模应该会进一步扩大。(数据来源:教育部)03 交叉学科将成为第十四个学科门类时隔8年,对研究生学科作出重大调整,交叉学科将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此前,在文件在文件《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中,明确指出改革的关键领域,即:“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在此之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的提案,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将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也就是说,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有学弟学妹可能不太懂,什么是交叉学科,学姐先在这里科普一下: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至于交叉学科的设立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学姐觉得就目前而言有以下几点:1)设立时间短,竞争压力小,毕竟许多同学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2)为响应国家的政策指导,学校一定会投入更多优秀导师、硬件等资源;3)交叉学科因涉及到多个学科,所以未来就业面会更广。04 推行“严出”模式众所周知,国内的教育模式,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一般都实行的是“严进宽出”模式,这样的人才选拔模式一定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也存在一些瑕疵。事实上,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日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建立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转变“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在本次会议中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双一流”建设,强化培养单位主体责任,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加强监督,强化问责,推动研究生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换句话说,以后会提高对研究生的教育,不管是入校还是离校都会有严格的标准,想水文凭应该是并不太可能了就想之前学姐所说的那样,未来研究生将越来越有含金量,想要“混文凭”的研究生迟早会被淘汰。学姐说:看到这次会议的内容,怎么说呢,学姐心中其实还是五味杂陈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为了给国家更高质量的人才,研究生教育是必须会改革的,这是一件毋容置疑的事。但是,改革就会有试错,同时也意味着“上岸”难度的增加。我们90后的这一代,真的是天选之子,什么都给我们赶上了,出生的时候计划生育,考试的时候教育改革……有句老话说的好:国家的一小步,有些人的一辈子。但是从细节来看:大规模扩招、新增第十四门学科,这些也都是新的机会,既然改革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要是抓好这些现有机会,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去改变我们自己,我们90后,依旧是未来可期的一代!

比丘尼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江苏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来源:央视网审核:王韶云校对:施娇娇编辑:许晓伟

可不慎邪

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交流会举行

日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0年“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交流会以远程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研究生院对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再学习、再设计和具体落实,大力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要提高站位,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教育“四为”方针;要拓宽视野,将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新时代要求结合起来,立足于“两个一百年”交汇,立足于“三个面向”,立足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立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要领会新思想,突出“研”字、突出分类发展、突出国际合作,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落实具体要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围绕“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工作,过“五关”抓落实,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来源:《中国教育报》)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谈了这些亮点!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一直着力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校长李元元院士代表华中科技大学作交流发言和小科一起看看研究生教育的最新方向吧03:15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并讲话。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江苏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校长李元元以“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为题,作交流发言。他表示,在新时代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中,华中科技大学将会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有品德、有品质、有品位”的卓越医学人才;坚持内涵发展,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坚持服务需求,“让医学归于大众”,助力健康中国。我校在南三楼301会议室设置视频分会场,校党委书记邵新宇、副校长解孝林、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视频会议。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元元刚才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聆听了孙春兰副总理的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在红旗下成长、与共和国高等教育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高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师生英勇奋战在第一线,共投入医护人员3.4万,病床1万余张、管理方舱病床6000余张,是全国投入最多医疗资源的高校;同时,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以硬核科研成果助力抗疫,“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彰显了学校“为国排忧、为民解难”的责任担当。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有品德、有品质、有品位”的卓越医学人才学校始终坚持“党旗领航”,坚持“四个服务”,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思想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湖北是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身处疫情中心的华中科技大学,约有500余名医学研究生战斗在抗疫各条战线,或白衣披甲,或科研攻关,或下沉社区,书写了“担当、钻研、奉献”等系列战疫故事,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医学精神。学校将充分利用好抗疫这一最鲜活、最生动、最宝贵的素材,继续打造好红色领航员、研究生青马班、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品德模范评选等思政品牌,坚持追求德医双馨,持续开展健康中国行、医疗扶贫、送药下乡,培育研究生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塑造医学研究生卓越灵魂。二、坚持内涵发展,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学校发挥多学科优势,推进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疫情期间,药学院博士生吴灿荣作为核心成员,发现人类的弗林蛋白酶可能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疾病的新靶点;电信学院博士生史天意、硕士生杨杰华作为团队骨干联合华为云团队开发的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大幅提升CT阅片效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校研究生敢于突破、勇于登攀的创新精神。我们将继续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提升工程,依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命科学的学科优势及附属医院的综合优势,深化科教融合、医教协同,厚基础、宽人文、强临床,推进卓越研究生分类培养。我们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医学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交叉学科课程、专业学位实践课程建设,进一步强化系统科研训练和临床训练,努力让医学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三、坚持服务需求,“让医学归于大众”,助力健康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校刘良教授团队完成世界首例感染新冠肺炎的尸体解剖和病理分析,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徐顺清教授提出细化患者分级诊疗方案,为分类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学校积极与国外多所友好院校及医疗机构进行了50余场视频连线,传递防疫经验、提供医疗援助。这都是华中科技大学科研抗疫的典型成果,也是学校培养医学研究生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将继续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谋划疫后重振,加快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助力补齐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科学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短板,为全球抗疫的中国方案贡献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发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彰显了中国担当。华中科技大学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站在为人类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勇担大任、敢攀高峰,持续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着力培育国家急需的德医双馨的医学人才,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国家赞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部分资料来源于新华社、新闻联播文字 / 范千图片 / 辛国胜编辑 / 郭雨辰校对 / 刘雪茹【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樊须

深入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加快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摘 要]进入新时代,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研究生教育要深刻把握历史方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加快推进十大专项行动,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工作主线;高质量发展;高层次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7月2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作出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落实落实再落实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各地各培养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抓紧落实好《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系列文件,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中心,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抓好落实要深刻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方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的不平凡历程,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从纵向发展看,我国研究生教育成就与短板并存。一是实现了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累计培养了1000万研究生,其中博士生90多万人。目前,全国在学研究生超过300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毕业研究生成为各领域的骨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二是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随着教育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我国建立了13个学科门类、112个一级学科、47种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生学科专业体系,系统构建了国家主导、省级统筹、培养单位自主办学的三级体系,形成了学位授予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三是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创新。规模扩大的同时,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上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比例稳定在2/3以上,高校承担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人员中占比超过50%。高校涌现出不少国际公认的原始创新成果,填补了部分关键领域空白。四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对研究生教育规律与特征的认识还不到位;学科专业发展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力度不够;部分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有待提升;研究生培养机制还不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和标准建设有待深化;质量管控还不到位,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直面新问题,落实新任务。从横向比较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影响与差距同在。一是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2019年,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我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包括英、法、德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的协议。二是在规模、结构、质量上还存在不小差距。从规模上看,印度2019年度研究生注册人数达到424.2万人,注册规模全球第一。美国千人注册研究生大概在9人以上,德国、韩国大概是5到7人,而我国只有2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研究生规模还有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的空间。从结构上看,美国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数量占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80%以上,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数量占总数的60%以上。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已达到60%,但缺口仍然较大;博士专业学位发展相对滞后,类别设置偏少,培养规模偏小。从质量上看,2019年斯坦福大学统计学院约阿尼迪斯教授带领的团队公布了全球排名前10万名科学家榜单数据,其中46013位是美国人,中国仅1646人。全球4000名顶级科学家中,美国占2639人,中国仅有482人。这说明,我国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从供求关系演化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短缺与错位交织。这种短缺与错位,既体现为数量、质量上的供给小于需求,也体现为结构上的供给与需求错位,还体现为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制约了满足需求能力的提升。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当前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量巨大,例如,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300万人,电力装备领域人才缺口411万人,新材料领域人才缺口300万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人才缺口25万人。国际上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更加凸显。美国德勤咨询公司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显示,中国的“人才驱动创新”指标仅为5.89,落后于德国(9.47)、美国(8.94)、日本(8.14)。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培养模式创新不够以及质量控制力度不够等原因,一些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要。整体上,研究生教育供给还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生教育需要精准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抓好落实要紧紧围绕研究生教育工作主线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新局面,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勇担立德树人使命。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育人育才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全面加强党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着力构建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意见》强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结果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学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全方位。二是切实推进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导师引领。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意见》提出,“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全面落实育人职责”,“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因此,要不断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提高导师队伍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导师激励机制,调动导师潜心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导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既做学业导师,也做人生导师。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示范效应。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摆在第一位,建成一批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思政示范课程,培养一批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发挥示范效应。其次,要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做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遴选培育工作,筑牢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样板党支部在思想引领、团结带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党员标兵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四为”教育方针,精准对接国家需求。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教育高地。要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主战场,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大力支持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研究生教育高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长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先行先试,支持雄安新区打造教育开放新标杆,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二是瞄准科技前沿,培养急需人才。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提升研究生招生计划等资源调控的精准度,持续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教育部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及时响应,已经布局20所高校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卫健委联合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今后招生增量要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倾斜。要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三是对接产业需求,调整学科布局。一方面,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强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区域产业发展的对接联动,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主动响应产业需求,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相互牵引、环环相扣,将产业需求融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环节,不断提升产业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育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聚焦全面质量保障,切实提升培养质量。一是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观,建设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永续动力,培养单位、广大师生、管理人员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深化对质量文化的认识,加强质量文化培育。要立足本单位实际,发扬优良学术传统,明确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和方向,完善制度体系,引导全校师生深化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树立正确质量观,形成自身发展特色与优势。二是严把人才培养链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管理上要高标准、严要求。《意见》提出:“加强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完善分流选择机制。”因此,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坚守质量生命线,完善研究生生源保障体系,包括优化招生计划配置等,建立优质生源激励机制,把好“入口关”。要压实导师主体责任,强化导师岗位职责,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加强关键环节管理;支持和激励研究生进行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探索,把好培养“过程关”。要推动“学位挤水”,引导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三是改革评价机制,把好发展方向标。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要过“评价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在清理“五唯”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评价要坚决扭转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等功利化倾向,根据服务需求的类型、学科专业的差异和人才培养的规格等,努力发展多样化的质量评价标准,创新评价办法,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要聚焦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影响力等核心要素,施行多元评价、分类评价、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打造特色卓越品牌。《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立足新时代,我们要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加快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研究生教育品牌。一是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生教育标准。标准就是生产力,标准就是影响力,标准就是控制力。要在学科设置与建设、学位授权管理、课程教材建设、学术训练、学位授予和基层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可复制可借鉴的研究生教育标准体系。要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科学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使之既符合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又体现中国文化制度特色,努力引领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潮流。二是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人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标志之一。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具有优秀学术品质、科研潜力和创新素质的好苗子,提高生源质量。要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学业进步、未来发展拓展广阔空间。要引导学生积极为知识传播、科学发明、文化传承等作出更大贡献,更好体现自身价值。三是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影响力。研究生教育强国必然要求掌握研究生教育国际话语权,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要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国际一流,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中国研究生教育卓越品牌。要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吸引更多国际生源,树立中国研究生教育良好形象。同时深化开放合作,促进师生国际流动,加强中外联合办学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抓好落实要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专项行动立足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时代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坚定的使命担当,大力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多方合力,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学科专业建设改革行动。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展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 2025)》;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建立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提升学科专业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匹配度。二是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已经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进入并保持在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以及服务治国理政的新领域新方向上取得创新性特色性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贡献。三是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改善相关学科发展生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深化科研组织和评价体系改革,健全投入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夯实长远基础。四是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完善交叉学科发展机制,研究制定《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点建立交叉学科发展特区,设立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级平台,构建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相互衔接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为交叉学科发展创造更好环境。五是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行动。强化育人导向,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拓展体系;落实《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强化导师岗位管理,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推动评选优秀导师和团队,激发导师育人育才积极性,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六是课程教材建设质量提升行动。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构建研究生课程知识体系;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四个一批”建设;试点编写研究生核心教材,规范教材建设;评选优秀研究生教材,提升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质量;打造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七是产教融合建设行动。组织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带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基地建设;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产业(行业)导师”, 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完善产教融合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八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加大支持力度,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九是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差异化扩大博士生规模;优化布局结构,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区域性研究生教育高地;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加大对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为博士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营造更好支撑环境。十是质量提升和管理行动。落实《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强化全过程管理;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专项巡查,检查结果与资源投入形成联动;完善学位论文抽检制度,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完善监督惩戒机制,提高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的底线思维和自觉意识。【作者洪大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原载2020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作者: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