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考研仅录取90万人,21考研人数将突破400万?将有别乎

20考研仅录取90万人,21考研人数将突破400万?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突破341万,比去年290万增加了50万人,增长率达到17.58%。在无政策性变动的情况下,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仍将呈现递增趋势。一、21报名人数370万-400万《十三五规划》发布要求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达到 2 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 290 万人。为完成此目标,自2016年开始,研究生招生规模就开始平稳增长。根据已有数据,2018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为76万,根据统计模型预测,2019年研究生录取人数80余万人,2020年录取人数在90万人左右。从上面两张图表中可以看出,录取人数的增长相比于报考人数可谓杯水车薪,这意味着2020年考研依然会有大量同学落榜。其中,一部分会选择放弃考研转而工作,一部分选择再战,可以推断近两年暴增的考研人数必然会延续到2021年考研,预计将会达到 370 万,甚至会高达400万。虽然历届考研有大小年之分,2021研究生考试恰好为简单的一年,但2021考研的同学竞争压力不会减小,想考上理想中的院校依然不容易。二、21考研面临三大问题1、往届生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 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 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近三年,调剂越来越困难,尤其是了解过去年考研的同学,大量同学面临有高分但无学校可调的问题,这一部分同学极大概率转而再战,这一问题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短期内不会有改善。也就是,2021考研往届生占比将会进一步增加。一战的同学在与往届生的竞争中是存在一定劣势,尤其相比于二、三战的同学,第一次考研时学习方法、整体规划、院校选择以及自己能力水平等都是处于探索过程中,和下面这位同学一战一样,非常容易掉坑。而对于再战的同学相对简单,在总结去年考研历程的基础上保证优势,补足劣势,另外还有考上同专业同学的资源,另外全力备战时间更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复习上。2、专业课考察内容不确定性增加今年考研各院校招生简章公布及专业招生目录时,对专业课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有的调整了考试科目,有的调整了招生人数,让同学们开始纠结要不要更换学校……甚至部分学校报考专业停招,同学们只能更换学校或专业。2021考研专业课大改的情况极大概率会再次出现,增加了备考的不确定性。3、推免人数的增加在教育部2019年通知中,招生单位接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计划招收人数的50%变为不得只接收推免生。基本取消了接收推免研究生的上限,根据今年考研数据,增加接收推免生的比例已初见端倪,预计2021考研部分院校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接收推免生的比例。三、如何脱颖而出无论是往届生还是应届生,不要总把考研看得那么悲壮。其实只要大家能形成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规范的实施规划,就可以轻松考高分,有高分录取自然不是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2021考研的同学有如下的几点建议:首先,备考时间延长,实现弯道超车。网络中部分经验贴说备考战线不宜太长,容易产生中期乏力的问题,这种观念以前或许可以,但是近几年的考研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应届考生或基础差的同学想要在众多往届生中实现逆袭,务必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务必要重视基础阶段的扎实程度,不要轻易受其他同学进度的影响;另外,越到强化冲刺复习后期,越要保证复习质量以在某个质变的时刻实现弯道超车。毋庸置疑,往届生在当年备考前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随着时间推移及一战考生知识的积累,往届生优势会逐渐消失。其次,少走弯路,懂得坚持。2021考研考生学会走捷径——用最快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为高效的学习方法。这里着重强调:同学不要自己闷头搞!一方面可以通过请教学长学姐(比如小程序学霸世界有诸多考上的学长学姐),再比如及时关注推送的图文也能了解到很多考研备考注意事项和考研经验等,另外,入学导师(yunyiweilai008)也会为同学们做免费的学习规划;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切不可一味复制,东施效颦,要学会为自己所用,用一定的时间摸索升级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针对今年考研的同学,小编也给出一定的复习建议。同学们大抵分可以被为三类同学(具体估分可按照这个来→估分看排名,测一测能否进复试)。第一,成绩比较理想,稳上的同学,此类同学在休息过后需要及时准备复试内容,如果说初试是笔尖的较量,那么复试就是笔尖的较量+面对面的厮杀,不容小觑;第二,卡线,成绩在过于不过之间,此类同学做好调剂的准备,要比其他同学早开始准备复试,包括提前学习一志愿复试内容、搜集调剂院校信息以及联系导师等。第三,成绩不理想,无法过线,此类同学需要考虑是否打算再战,如果不打算再战,那么及时寻找工作实习机会,准备论文,考研确实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打算再战的话,现在备考比较早,建议把明年要做的事情提前准备,比如提前准备毕业论文,为复习提前安排好时间。关于复试如果有疑问可以私信或者留言,预约蔺老师指导。四、业精于勤想要治好疾病,绝对不是用最贵的药,而是要对症下药。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让无论是一战的同学,还是二战的同学,都有所思考。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抓紧时间赶紧复习,基础阶段是能从根本上决定你成绩,却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莫等,莫懒,莫推,从现在开始适应考研复习的节奏,坚持到底!更多具体一战、二战的备考经验,云逸将持续为大家更新,助力大家考研成功,加油!The End云逸未来现在努力,从来不晚!欢迎有感触的知友点赞、评论、关注,礼貌三连击,支持小逸创作更多实用文章(*^▽^*)

长而不宰

教育部计划:扩大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预计2020年增加到290万

在大学生考研的升温进程中,教育部一边发布通知,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采取多种措施,严格规范招生与培养,对不适合继续读研的学生落实严格的分流机制,及时清退;另一边根据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正在稳步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适当增加研究生的数量与规模。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在校的研究生人数将增加到290万人左右。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其中的发展目标指出: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适度增长,到2020年的时候,每一千人之中注册研究生人数达到两人,而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比例将占到60%上下,也就说今后的专硕群体将成为研究生的主流。根据该计划目标推算,在近两年之中,我国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扩招的幅度将会超过5%,其中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扩招规模将占据主要位置。从统计的确切数据来看,在2019年的研究生招生之中,复旦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28所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扩招规模达到了100人以上。尽管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逐渐增加,但是大学本科生考研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考研竞争比例的基数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2.8:1,上升到了2019年的4:1,而且还有上升的可能。从今年的考研局势来看,预计2020年考研的人数依然保持在235万人左右。另外,考研学生还需要注意一点:研究生计划扩招的群体之中,既包括全日制研究生,也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且,从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统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与此同时,今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毕业时,也能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毕业证,同时也有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证,而以前的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因此,两证齐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理论上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相同的效力,只是不同的用人单位对其认可程度不同。在人们普遍追求高学历的时代背景之下,今后的研究生数量,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将会有可能像本科生初期扩招的阶段,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于是有人担心,研究生的学历价值因此而下降。其实,学历的价值归根结底体现在个人能力上,用人单位终究认可的是能力。

天气

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数破300万 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杨频萍 王拓)

模特们

教育部:2021年考研总人数377万!今年考研难度不大,扩招数量多

最近教育部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官方通报当中,通报了一则最近的消息,就是全国硕研究生,2021年的报考人数为377万人,并不是网上刚刚传出来的422万人这也说明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虽然只增长了40万人左右,但是今年的考研的难度却没有增加太多,这是因为今年的考研的人数虽然在增加,但是考研每年也是在扩招的,而且还是每年进行大量的扩招,那么所以说今年考上研究生未必难度会上升,可能还会下降1.考研人数最终377万人去年的考研人数是340万人左右,那么今年的款人数比去年增加了40万左右,但是增加了这么多人当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超过三万人,很多人只是考研的陪跑,或者是考研的气氛组,他们完全是自我努力似的,假装努力,完全没有把努力学习放在心上,只是把考研当作一种过程来享受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不用担心,最终的报考人数完全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2.今年考研难度不大国家为今年的就业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不仅要求公务员的岗位进行大幅扩招,而且还要求硕士人中进行大幅扩招,就是为了缓解疫情影响之下的就业和普通本科生的就业,维护社会的稳定就业是社会之本,那么也说连生在大幅扩招的范围之内,总考研报名人数却没有增加太多,实际有战斗力的考验人数也没有增加太多,所以今年的考研难度并不是太大当然,任何考试都是选拔性考试么?研究生考试也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必然有它内在的选拔性和内在的淘汰性,所以难度的高与低还是相对而言的无论如何对于只要努力参加考研的学生来说,只要他们付出了一年努力,那么一定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回报,完全不用听网上很多考研导师贩卖焦虑,对于他们贩卖焦虑来说,他们的目的是赚钱,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需要坚持做好自我,坚持努力,坚持到最后就可以了快快转发收藏~~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

使之治国

2020年全国研究生调查报告,非“双一流”院校考生占比83%

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就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数据反映出研究生的市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是持续增长的,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20年报名人数预估是破400万。专硕招生规模赶超学术型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实现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达到近58%,专硕招生规模正逐年增长,已经超过学术型硕士,占到了我国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一半以上。专硕比例的增加是由于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考研报录比创历史新高这几年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要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考研报名人数增加到290万人,报录比预计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共计 341万,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考研报录比10:1意味着报了10个人,最终只录取一个人同学们报考的时候一定要参考一下这个专业院校的报录比,因为有些热门的专业院校报录比达到50:1,从侧面反映了竞争的激烈。非“双一流”院校考生占比83%从本科院校来看,报考的考生中,83%左右的考生本科院校为非“双一流”,只有不到两成的考生来自于“双一流”高校。在考生群体中,以非“双一流”考生居多。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双一流学校的学生保研率高,随着保研名额的逐年增加,这些学校的尖子生很大一部分会走保送这一渠道,因为双非学校确实保研名额少,甚至没有,以及保研率低,因此大部分统考生自然是通过统考来获取读研资格啦!报考专业考虑因素从考研选择专业的因素来看,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大部分考生都会考虑的因素;其次考虑较多的是对该专业感兴趣程度;第三则是该专业考取的难易程度。备考时间考研备考的复习时间来看,45%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至12月之间,约37%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个月以内,也有18%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超过了一年。考研失败后二战考生居多从数据中得知,如果1次考研失败,29%左右的考生会选择脱产考研,42%左右的考生会考虑边工作边考研,也有29%的考生选择全职工作。无论是脱产考研,还是边工作边考研,选择二战的同学居多,毕竟考研付出的太多的汗水努力,很多人不甘心一次失败就彻底放弃考研之路!有二战的同学们,可以评论区说出你们的心路历程!关注我领取20g考研资料!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暗表

2019全国研究生报考人较去年增长47万

10月31日,2019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结束,报考人数随即确认。据透漏,截止10月31日统计,全国报考人数为285万,较去年增长47万,同比增长19.7%。从历年的数据来看,每年考研的人数都呈上涨趋势,2019年报考人数毫无疑问会超过2018年。为什么考研人数持续增长01. 职场竞争压力大随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也是逐年在扩招,而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的“泛滥”,每年都有有上千万的大学生毕业,为了在应聘工作时,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很多人只能通过提升学历来作为筹码。另外,2006年我国高考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之后,2007年达到1010万人次,2008年到达顶峰,参加高考的人数多达1050万人,这一年是高考人数最多的年份。此后,10年高考人数再没有超过1000万。由此推算,2006年-2008年参加高考的人,如今正是30岁左右的年龄,他们处在事业的上升期,面对职场压力,大部分职场人会选择读书深造,完成事业上的突破。因此,职场人成为往届报考考生的主力军。所以,MBAChina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依然会呈大幅度增长。02. 研究生教育改革2018年研究生考试进行了改革,之前的非全日制硕士也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原来参加10月份“在职硕士”单独考试的人,现在变成了统一参加12月底的研究生考试。这样的合并致使研考人数显著增加。近年来,教育部持续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深化改革,大力支持院校对专业学位项目的招生工作,这些举措都有效促进了往届考生的报考积极性。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MBAChina在对MEM教指委副秘书长张伟教授采访过程中,张伟教授就向我们透露,在未来3到5年MEM办学的模式和经验会更成熟,到2019年MEM授权培养单位的数量有望超过200家,而MEM的招生人数也有可能赶超MBA。专业学位项目优化改革,为往届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报考热度也在逐年增加。03. “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扩招随着国家教育部取消“985和211”新的时代,我们迎来了“双一流”,而这些高校的建设必然需要生源,因此硕士点的扩招成为必然。除此之外,2018年1月8日,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中管理类专业学位新增161所,(包括:工商管理MBA11所,公共管理MPA24所,会计硕士MPAcc54所,旅游管理MTA31S所, 图书情报MLIS18所, 工程管理MEM11所 审计硕士MAud12所)这也使得考研人数增加。考研人数增加,考研难度或增加2017年首次开始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依据国家统一要求进行招生,也是导致近两年报考人数明显增加的原因。今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考试的第三年,加上2018年的二战考生导致今年考研人数增幅仍然较高。而报录比,从2011年开始基本维持在3:1,而2018年的报录比已经变为3.5:1,因此不太乐观的估计,2019年考研的报录比很可能达到是4:1,也就是说每4个人里面就有三个人是炮灰。

割也

21、22考研人如何看待今年考研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

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很多人都在讨论相关话题。那么作为即将参加21考研的同学,和明年22考研的同学,应该关注哪些相关消息呢?今天小任老师就针对这个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21考研关注点汇总昨天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377万的新闻一出,与教育有关的各方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有的说道:相比之前爆出的422万人少了整整45W人,此次报考人数已经要少太多了。但无论之前消息是否准确,大家还是不要忽略了,相比去年的341万人,今年报考人数还是增加了34W人,所以竞争力依旧存在,切不可大意。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焦虑,只要你之前准备足够,优秀的人永远会发光;何况真实考试中,还会有一部分考生弃考。因此,相较于关注报考总人数,21考研的同学更应该关注的应该是以下三件事。No.1身体状态保持好最近几天有同学在后台反应:随着考研日期临近,自己这几天经常失眠,所以就复习到很晚,结果第二天起床后就觉得头很痛,以为自己感冒了,就赶紧吃了点药,又睡了一觉,起来就好多了。因此,小任老师还是要提醒同学们,考研前压力大,失眠是正常的,如果真的睡不着,可以适度看会儿书,但一定要注意多添衣服,注意保暖,一旦身体垮了、感冒了,那么会对自己考研造成很大影响。No.2不要中途对答案每考完一门后,会有很多机构出来答案,这些答案各有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这里,小任老师给大家保证,26-27日两天考试期间,小任老师不会公布任何关于考试试题的答案,也希望同学们不要去搜相关信息:一来,对答案不能改变考试的结果;二来,网上答案可能是错的,万一自己的对,而答案错了,太容易影响心态,不利于下场考试的发挥。No.3考试突发情况要冷静如果考试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千万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寻求解决办法。22考研人关注点汇总No.1报考人数增长会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吗?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多,扩招已成为常态;近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较2019年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在此背景下,部分人对持续增加的研究生录取人数表达出了担忧,他们认为若学校培养条件不匹配招生数量,导师不足,很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缩水、学历贬值,研究生就业压力将不容乐观。对此,小任老师个人观点是过于小心,此观点依据主要有两个。第一,报考人数增多在可控范围内。以2020年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拟招收研究生530名,相对于2019年实际录取人增长了82名,但实际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人数为431名。虽然实际增加数量有较大增幅,最终还是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第二,报考人数增多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已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以及先进材料等高新科技亟需汲取高素质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承受着国家未来发展人才提供的责任。由此可见,研究生扩招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问题二:研究生越来越多会导致学历贬值吗?对于这个问题,小任老师也持反对意见,多的不说,用一组数据让大家明白。我国作为目前全球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国家,研究生群体还是非常庞大的;然而与全国高等教育总人数相比,占比却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在2017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在全国高等教育总人数中占比仅有0.6%,这与美国的13.1%的研究生比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在我国目前就业市场上,研究生学历依然有较高竞争力,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好了,今天关于21考研报考人数的分析就到这里了。明天,21考研的同学们就该上“战场”了,小任老师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平稳心态,正常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张泽

国内招收研究生人数,排在前两位的是哪两所高校?

中国研究生最多的大学,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清北,人数排第一的是国字头的双非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因为它重点是研究生教育,其本科生每年招生人数在300人左右。但我们来看一下学校的数字,就会明白它的研究生教育有多么的厉害了!截止2020年8月,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90名,其中两院院士176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2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625名;在学研究生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排在第二位的,同样也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清北,而是我国目前高校里,学生人数最多的郑州大学。郑州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作为高考人数第一大省的河南,郑州大学为了本省考生,这些年也是拼了。连年的本科生、研究生扩招,使得学校体量迅速扩大, 目前在校研究生数目已经超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居全国第二位。在2021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里,郑州大学意向招收硕士研究生8100名左右!报考人数也是连续数年高居全国首位。至于某些吐槽郑州大学培养的研究生(本科生)薪酬较低的,其实忽略了两个问题:1、郑大事实求实,比较务实。2、郑大研究生很大一部分选择在河南就业,河南整体薪酬较低。

爱这里

历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及分析(1994-2020)

根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341万人。这一数字比2019年度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50余万人,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从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从2015年到2019年,考研人数从165万人递增到了290万人,但研究生录取人数才从57万增长到70万,报录比逐年都在增加。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上升,考研热度仍然不减。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2015年出现短暂负增长后,自2016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尤其是近2年,增长显著。2019年达到290万人,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但是考录比率仍与过去几年差不多,说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录取率有所提高,小编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考生自己的重视,一方面也是国家政策的支持,文都网校小编总结了几点原因,如下:1.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2.考生对专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据教育部文件,今后招生政策将继续向专业硕士倾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在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3.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热度逐年升高,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相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加大,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许多应届生、往届生加入了考研队伍。以上就是文都网校考研小编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情况,简单做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考研资讯,你记得关注文都网校哦!

处丧以哀

教育部权威数据公布!上海稳列前三,研究生招生大省还有……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其中,研究生招生大省也伴随出炉,快来看看哪些省招研究生人数最多吧~哪些省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最多?从表中可看出,北京、江苏、上海、湖北、陕西五省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最多,从近5万到12余万,数字相当可观,就拿首都北京来说,一个地区就占了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的14%。招生人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些省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较多,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考生的报考地区选择——哪里招生多,就往哪里考。当然,招生大省一方面是好消息,但另一方面,21年考研er也不能忽视推免招生人数。因为这些招生数字,有一部分是推免生的招生名额,而且,越是层次高的学校,推免招生占比可能越大。盘点考研大省 很多21考研er不止好奇哪个省招生多,更好奇最庞大的竞争对手都从哪里来。从图片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全国各省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多都在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山东、河南、江苏等,都堪称是考研大省。42万、31万、24万......这些考生人数足以让很多考生望而却步,坊间流传,在19考研290万考生里,每11.6个人中,你就能遇见一个山东同学。前有招生人数推免占不少,后有考研人数成灾,但在这些数字带来的焦虑之下,我们还得看到扩招人数、弃考人数,以及考研的其他出路,如第二学位这些信息。同时,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从研考报名人数、报考结构、学硕专硕比例、推免比例等方面,分析了2020年的研究生报考数据。01 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数据来源:教育部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02 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居高不下 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数据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考试院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数据来源: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03 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幅存在明显差异 近十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从各学科招生人数来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数据来源:教育部而历史学虽较10年前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仅为11.6%。教育学增长幅度最大,为294%;其次是农学,增长率达225%。医学、管理学的招生人数较10年前翻了一倍以上。数据来源:教育部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其次则是管理学,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04 提高就业竞争力,为考研主要动机近年来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调查显示,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在弃考率居高不下的同时, 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也受到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论及研究生学历贬值的原因,考生认为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已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05 高校专业报考热度差异明显 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前列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的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数据来源:教育部从2015年至2019年,社科类专业分数线全部上涨了5分至25分不等,其中历史学上涨了25分。工学分数线从2015年起逐年下降,2019年虽然相较有所增长,但整体看近五年间下降了10分。06 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社科类专业就业率均低于工科类专业 虽然社科类专业的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但整体看实际就业率低于工科类专业。根据重庆大学公布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100%,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率均在95%以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率高于93%。而新闻学院本科就业率约91%、硕士就业率95.5%,艺术学院本科及硕士就业率低于90%。法学院本科和硕士就业率相差较大,本科就业率为74.4%,硕士就业率达100%。较高的是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及硕士就业率在95%以上,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就业率91.9%、硕士就业率97%。数据来源:重庆大学四川大学2018届毕业生中,化学工程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等本科及硕士就业率大多都将近99%,报考热度较高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本科及硕士就业率虽然都达到95%以上,但整体看仍与工科类学院有所差距,其中法学院就业率明显不如其他工科类学院,本科及硕士就业率都在90%以下。数据来源: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各学院中,汽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的本科及研究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而社科类学院中本科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5%的有管理学院,商学院、行政学院虽然本科就业率超过95%,但从研究生就业率看,商学院91.6%、行政学院87.8%;法学院本科与研究生就业率相差巨大,本科90.5%,研究生为73.3%。经济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就业率在90%以下,差距较小。数据来源:吉林大学从毕业薪资看,工科类毕业生整体高于社科类毕业生。浙江大学2018届毕业生暂定年薪中,信息学部多数在19万至30万薪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部,工学部在17万以上薪资的毕业生也几乎占据一半比例,而社科学部、人文学部、理学部、农生学部薪资水平大多在7万至15万之间,医学部薪资大多在9万至11 万水平。数据来源:浙江大学近年来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稳增不降,与本科阶段社科类专业就业情况不及预期相关,但无论是本科阶段或者是研究生阶段,在就业率还是毕业薪资方面,工科类毕业生都高于社科类。目前考生读研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就业动机相关,在选择专业方面还需要理性,避免盲目追求好混的专业。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2020硕士研究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