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国高校硕博士毕业论文倒查5年记录,致使部分导师失去招生资格雇佣兵

全国高校硕博士毕业论文倒查5年记录,致使部分导师失去招生资格

教育部严抓毕业生教育质量一场新冠疫情让一切公共活动停滞,然而并没有让教育部严抓高校毕业生教育质量的进度变缓,在严令全国高校废除一切清考政策后,在2020年国庆节前夕,针对高校导师和硕博士生的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细则化管理,特别是硕博士论文倒查5年,也就是从2015年毕业的硕博士毕业生开始,对于学术不端的学生和导师涉及论文将纳入信用记录,因此在此时间段存在买卖论文和抄袭的硕博士毕业生,虽然有些人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未来很有可能因为学术不端而被收回硕博士学位证书,相关的导师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失去硕博士导师资格。做让人仰望的清华大学目前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先期开展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提前整改,如果自查阶段没有认真开展工作,那么在教育部巡查中被发现问题,相关高校和导师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就拿清华大学为例,在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翟天临事件曝光的同时,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一名优秀博士毕业生竟然被挪威科学家公开实名举报论文抄袭,虽然该事件在翟天临的明星光环效应下显得不那么突出,但是清华大学受此影响,被撤稿多篇论文,收回了该名博士毕业生的学位,并且让该名博士生导师做提前内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学术道德和风气也是被教育部重点关注的对象,如果一个班级的优等生都抄作业,那么如何去要求差等生,因此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需要更严厉的自查,对于硕博士毕业生提更高的要求,杜绝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真正做到让人仰望的清华大学。部分导师失去招生资格最近几天,全国高校推免生招募系统进行时,然而很多研究生发现,自己提前联系的导师似乎没有了招生名额,主要是部分高校已经先期开展了毕业论文自查,对于部分导师而言,2015~2020年间所带的硕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还是出现了问题,面对教育部的严查,有问题的导师被学校和学院停止了研究生招生资格,特别是硕博士名额紧张的985双一流高校,已经存在导师多招生名额少的现象,优秀的导师数量众多,这些顶尖高校,只要导师们存在任何的学术不端苗头,都会被剥夺招生资格,毕竟学术不端被纳入信用体系,任何的污点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对于有学术不端的教授们不再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处理这类学术不端问题不再留情,例如: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换届,一直具有争议有冲击院士实力的某位教授直接被免职!

妇产科

2019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公布:共49篇,有哪些大学?

日前,中国电子学会公布了2019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2019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组织专家对收到的131篇博士学位论文、11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初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26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计49篇论文。名单具体如下,看看都有哪些大学?有你的大学吗?2019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26篇)(按论文作者姓氏笔画排序)2019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23篇)(按论文作者姓氏笔画排序)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曼荼罗

热点|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导读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

桓谭

今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后,导师非常担忧……

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令人痛心疾首。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来源 | 信忠保科学网博客记者 | 信忠保(图片来源:千图网)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评审院校,五花八门,虽不能代表全国整体情况,但多少有了一些个人感受和直观感觉。评审过程中形成的认识,不针对个人或个别单位。只为阐明现状,指出问题,粗浅提出解决方案。1. 学位论文质量快速下滑与往年比,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反而感觉在急剧下滑。我与身边学术好友,交流一番,对此还算有共识。大有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这到底发生什么了?国家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何学位论文水平却在下降呢?难道我的审美高了,要求高了,感觉错了?2. 写作规范仍旧是大问题整个论文看下来,到处都是低级错误,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文献引用格式不规范、表格跨页、单位漏用错用等现象,非常普遍,看不出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单看论文,研究生都像没长大的孩子,各种幼稚低级错误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3. 文字写作水平非常低劣从学位论文文字准确性、流畅性和美感来看,硕士生文笔普遍不高。大多是生搬硬套,滞涩难读,热衷排比行文,喜欢大段落。单从写作文笔来看,甚至不如高中生的作文。大学和研究生七年,语言文字表达并没明显提高,甚至变得拙劣和粗俗化,令人深思。4. 论文看不出热爱和用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生涯心血结晶,是自己青春之花,是有生以来智慧集结最高状态。在学位论文里,我看不到青年学子的真诚、认真、质朴、耐心、热爱、激情以及创造性,看不到一个生机勃勃、鲜活的青年人,满屏看到的却是机械、呆板、仓促、急躁、焦虑、侥幸、敷衍以及一个低俗拙劣的功利主义者。(图片来源:昵图网)5.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缺失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和塑造科学精神的地方。从学位论文来看,研究生大都很马虎、很粗心,缺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单从学位论文的文字撰写来看,只要自己反复读上三五遍,让同学帮助核对一遍,导师再看两遍,应该不会出现那么低级的错误。现在学位论文,大多是仓促而就的半成品,而非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匠心之作。6. 独立任性急躁的九零后们他们这一代有三天三夜说不完的优点,也有一些社会时代带来的不足。每年三五月份,乌泱泱,乱哄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研究生答辩景观。传统需要去继承和坚持,国际视野也需要开拓。新媒体时代的青年,时间趋于破碎化,思维趋向于表层化,缺乏以往青年的沉稳和踏实,多了几分急躁和功利。7. 论文质量把控制度失效大多数学位论文,从科研工作量、写作质量以及分量方面,导师应该都会有较为准确地判断。导师把不住学生,管不了学生,拦不住学生,最终半成品的学位论文游走全国,在市面上招摇。现在来看,学位论文质量把控缺乏强有力制度上的支撑,高录取率、低淘汰率,脆弱心理老师惹不起。现在应切实地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淘汰机制,提高淘汰率,建立退出机制,不能让高校成了学位论文粗制滥造的小作坊。8. 评委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人,内心充满了纠结,通过还是不通过,放水还是不放水?是坚持学术标准,还是随大流别较劲?最后,尽量地多写几条修改意见,寻求内心平衡和自我安慰,违心地勉强通过,皆大欢喜。评委们顾虑重重,面对现实又很无奈,也改变不了现状。如今,教授们拒绝评审成了新潮流和新趋势。(图片来源:pixabay)9. 学位论文质量把控建议论文送审前,需经过教研室预答辩,经过匿名投票,超过三分之二方能送审。送审阶段,五个评审人,两个及以上不通过,直接延期一年,导师停止招生一年。一个不通过,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投票,赞成票低于三分之二直接推迟一年。我们不能指望每位研究生都会从事科学研究,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保持住学术品位,要守住学术底线。现在我们国家一方面缺人才、呼唤人才,一方面是就业难。研究生如果认真对待科研,提高学术品质和成色,最终在求职过程中将得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研究生如果对待学位论文采用六十分万岁主义,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更多追求短期和直接回报,缺乏理性和长远洞见,膜拜精致利己主义,他们的科研品质和能力,不会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很好地挖掘和提升,反而错过了科学品质锻炼的绝佳机会,最终给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拿硕士学位可能是缺乏淘汰性,但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后,到处都充满了残酷的淘汰和竞争。读书时期可以在导师面前任性,也可以钻体制的空子,拿注水的学位。但在社会上打拼,说到底还是能力竞争,残酷而真实。研究生的学术生涯,通过复杂的筛选淘汰机制,通过大数法则和二八法则发挥作用,将有科学潜质青年人筛选出来。最近,我同步在评审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同样是年轻人,青年基金申请人,年龄只是比他们长三五岁或者十岁八岁,但基金文本撰写质量明显比学位论文水平高很多。说到底,写一段文字,做一件事情,质量优劣还是个态度问题,与投入精力和心血密切相关。希望在哪儿?希望在于行动,在于未来!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信忠保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111883.html学术君那你呢?你学生论文写的怎么样?

无间道

啥?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编辑:张博)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来源:环球网

善端

复旦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指抄袭 校方终于回应了!

复旦大学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指抄袭,复旦大学7月4日回复爆料人:“予以立案,将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调查”。5月30日,网友“argo”发微博称,复旦大学一篇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并@复旦大学。该论文作者为钱某某。5月31日,复旦大学通过微博回复称:“@argo 非常感谢您对我校学生学术规范问题的关注,您反映的信息我们已获悉,并转达研究生院核实。我们一贯重视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问题,一经查实,将据相关规定和流程严肃处理!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截图6月初,网友“argo”就钱某某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与华某某的《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两篇论文相似举报至复旦大学。7月2日,网友“argo”收到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邮件。该邮件称:“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您提供的举报材料进行了初步核查,认为钱某某论文的主要问题是不当引用,建议暂不予立案;若您能够提供更为具体、清晰、明确的证据,再行考虑是否立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举报人邮件。 举报人供图7月2日,网友“argo” 增加补充材料——《维普论文检测报告》,该报告称钱某某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的“总相似比为59.32”。网友“argo” 通过邮件,将该材料发送给复旦大学。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维普论文检测报告总相似比为59.32。 举报人供图7月4日傍晚,网友“argo”获得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称,“您提供的补充证据已收到,经我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审查,认为证据符合立案要求,现予以立案,将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调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举报人邮件。 举报人供图7月4日,记者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官网,下载了钱某某的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与华某某的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根据下载到这两篇论文,钱某某与华某某的硕士学位论文均完成于2007年。值得注意的是,钱某某在该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堂弟华某某”。记者比对发现,两人论文虽然论述主题不同,但都在确定影响因素时采用了同样的指导思想,钱某某论文的第19至20页与华某某论文的第20至21页,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左)与华某某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右)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黄色部分)。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左)与华某某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右)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黄色部分)。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最后的致谢部分。来源:环球网

真幸

教育部:博士、硕士论文将实行抽检

教育部22日发布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推进学前普惠教育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等34项重点。在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方面,教育部提出,深入开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调查研究,分类推出评价改革相关举措,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一流”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规范科研评价结果使用,进一步改革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制订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将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研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等。为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教育部将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教育部提出,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继续开展中西部教育发展监测评估。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稳妥推进专业评估,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来源:新华网

一心一意

硕士论文研究“屁” 被评为优秀论文

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来源:中国青年报

留情

天津大学一名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

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屡禁不止。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获举报,天津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天津工业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的情况。这两篇论文分别是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届硕士毕业生李庆昆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离线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以下简称“李庆昆论文”)与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07届硕士毕业生刘琳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以下简称“刘琳论文”)。刘琳论文封面截图李庆昆论文封面截图刘琳论文完成于2007年1月,李庆昆论文完成于2012年4月。从时间上看,李庆昆论文比刘琳论文完成时间晚了5年。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了上述两篇论文。比对后发现,这两篇论文从标题、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结构和内容都高度相似,多个段落几乎一字不差。4月10日,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就澎湃新闻记者的询问表示,他们此前并未接到关于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正式举报。该负责人稍晚时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将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学院也已经成立了临时调查组,将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相关进展,会及时通报和处理。”刘琳论文中文摘要截图涉嫌抄袭的李庆昆论文中文摘要截图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多处雷同澎湃新闻比对两篇论文后发现,两篇论文均以一款系统软件的设计为研究对象。刘琳论文的标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一共21个字。李庆昆论文的标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离线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一共23个字,只比刘琳论文多了“离线”两个字。刘琳论文的摘要内容为:“纤维检测是通过对各种纤维的识别来检查纺织品的成份及含量,在纺织品的质量评价和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研制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纤维图像现场自动识别,改进了以往人工识别纺织品操作复杂、人为主观误差大的缺点。系统采用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获取纤维图像,并通过USB总线接口技术接入计算机,采用中值滤波、平滑滤波、锐化等技术对纤维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纤维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吴哥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域法对纤维种类实现自动分类。“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C++ 6.0开发了纤维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软件。该软件集成了纤维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算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的特征提取等算法;内嵌了纤维图像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讲提取的图像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特征数据库中,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识别;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结果均可显示在屏幕上,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李庆昆论文的中文摘要表述为:“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研制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纤维检测是通过对各种纤维的识别来检测纺织品的成份及含量,在纺织品的质量评价和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通过封闭管道连通的尘笼网、计量装置、开松装置、储棉通道、梳理装置、和电器控制组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梳理装置和聚棉装置之间设置有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异性纤维剔除装置,所述纤维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管道,照明装置,高速摄像机;在计算机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系统和启动各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对纤维图像现场自动识别,采用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获取纤维图像,并通过 USB 总线接口技术接入计算机,采用中值滤波、平滑滤波、锐化等技术对纤维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纤维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域法对纤维种类实现自动分类。该系统改进了以往人工识别纺织品操作复杂、人为主观误差大的缺点。“纤维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软件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 Visual C++ 6.0 进行开发。该软件集成了纤维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算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的特征提取等算法;内嵌了纤维图像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提取的图像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特征数据库中,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识别;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结果均可显示在屏幕上,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纤维检测软件可以在现场离线使用,该软件的发明摆脱了以往大型检测工具的繁重搬运,给检测人员大大地提供了方便。纤维检测软件把测试结果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图像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图象处理技术,精确地测量、计算纤维的直径和鳞片密度。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有效提高了检测自动化水平,是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应用软件。”比对以上两篇论文的中文摘要,李庆昆论文的中文摘要除了多出“它包括通过封闭管道连通的尘笼网、计量装置、开松装置、储棉通道、梳理装置、和电器控制组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梳理装置和聚棉装置之间设置有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异性纤维剔除装置,所述纤维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管道,照明装置,高速摄像机;在计算机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系统和启动各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以及最后一段内容外,摘要中的其他内容均可以在刘琳论文中找到雷同表述,区别只在于李庆昆论文略微调整了个别词句的顺序。刘琳论文的关键词共有5个,即纤维检测、模式识别、灰度共生矩阵、软件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李庆昆论文的关键词一共6个,包括纤维图像、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纤维检测、灰度共生矩阵和模式识别。比对发现,李庆昆论文的关键词只比刘琳论文的关键词多了一个“纤维图像”,其他5个完全一致。刘琳论文第一章“引言”部分截图正文部分大面积相似刘琳论文正文共分为五章,即引言、纤维数字图像处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设计、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结束语。李庆昆论文的结构分为六章,分别是引言、通用纤维处理技术综述、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纤维离线智能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及实现和结论。澎湃新闻比对发现,两篇论文的正文部分也存在大面积相似的情况。以第一章“引言”为例,刘琳论文在引言的“现状”一节中写道:“B.Xu在纤维的形态测定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他首先提出了一套描述纤维纵向卷曲程度的算法,然后利用几何参数和Fourier描绘子去描述和分析各种纤维截面的几何特征及其形态复杂度,并将其应用到棉纤维截面的测定和分析上,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棉纤维成熟度的方法。“在羊毛纤维的测试分析方面,也有很多学者作过研究。1989年D.Robson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测定了各种羊毛和羊绒的鳞片结构,提出用面积、圆整度、充满度、形状系数等来描绘各种鳞片的不同的形态特征。1997年D.Robson又提出了纤维宽度、鳞片间距、边缘接触长度等新的特征参数,成功地对羊绒和羊毛纤维进行自动识别。在羊毛细度测试方面,B.P.Baxter等人在1992年开发了一套快速测量羊毛细度的算法和装置,按标准将羊毛切成小段,然后使其均匀分散在玻璃片上,放在测试台上,一边移动一边用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实时测定,得出羊毛的细度和其他相应的指标。”李庆昆论文也在引言的“现状”一节写道:“B.Xu 在纤维形态测定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他提出了一种描述纤维纵向卷曲程度的算法,又利用了几何参数和Fourier去刻画和分析各种纤维截面的几何特征及其形态的复杂度性质,并且将其应用到棉纤维截面测定和分析上并在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一种新型棉纤维成熟度测定方法。“1997年D.Robson提出了纤维宽度、鳞片间距、边缘接触长度等新的特征参数,成功对羊绒及纤维进行了自动的识别。在羊毛的细度测量方面,B。 P。 Baxter等人,研发了快速测量羊毛细度的算法和装置,按标准将羊毛切成小段,一边移动一边用图像处理系统来进行实时测定,最终得出羊毛细度。”以上两部分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进行简单的字句删改,诸如将“首先”去掉,将“得出羊毛的细度和其他相应的指标”改写成“最终得出羊毛细度”等,其他内容均可以在刘琳论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表述。刘琳论文第二章部分段落截图李庆昆论文第二章部分段落截图再以第二章为例,刘琳论文在第二章的“纤维图像纹理分析”一节写道:“纹理是图像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描述的特性,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有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上表象出某种规律性。习惯上把这种局部不规则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为纹理特性;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图像,常称为纹理图像;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特性的区域,常称为纹理区域。由于构成纹理的规律可能是确定性纹理或随机纹理。纹理变化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范围内,若图像中灰度在小范围内相当不平稳、不规则,这种纹理就称为微纹理;若图像中有明显的结构单元,整个图像的纹理是由这些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形成的,则称为宏纹理,上述的结构单元称为纹理单元。由此可见,在实际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要针对纹理的类型,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研究其变化规律。”李庆昆论文在“纤维图像的纹理分析”一节中也有一段内容表述为:“纹理是图像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描述的特性,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一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表现出某种规律性。我们习惯上把这种局部不规则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之为纹理特性;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图像,常称之为纹理图像;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特性区域,常称之为纹理区域。由于构成纹理的规律可能是确定性纹理或随机纹理。纹理变化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范围中,若图像的灰度在小范围内相对不平稳、不规则,这种纹理就称为微纹理;若图像中有明显的结构单元,整个图像的纹理是根据这些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则称之为宏纹理,上述的结构单元称之为纹理单元。由此可知,在实际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要针对纹理的类型,采用适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它的变化规律。”以上两段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将“称为”改为“称之为”,将“形成”改成“组成”,将“适当”改为“适合”,将“其”改为“它的”之外,其他核心内容都与刘琳论文内容别无两样。刘琳论文第三章开头部分截图李庆昆论文第三章开头部分截图再看第三章,刘琳论文在第三章“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设计”的开头写道:“模式识别是要把一种研究对象,根据其某些特征进行识别并分类。针对本课题的具体的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纤维纹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抽取出最能表现纹理类别的有意义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和属性对纤维纹理进行分类,把其特征或属性相同的数据归属为同一类。“本课题设计的测量识别系统抽取了纤维纹理中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通过这五个特征对纤维的类别进行识别判断。整个系统包括纤维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预处理、纤维图像纹理特征提取以及纤维识别分类四大部分。“对于纤维图像自身的特点,本系统的图像采集采用一种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利用其中的CCD器件和图像采集卡获取纤维原始图像送入微机中进行处理,采用 VC++6.0设计图像处理及识别程序及用户操作界面,并采用SQL Server2000编制数据库存储纤维特征和用户信息。下面将介绍每个系统的设计部分。”李庆昆论文在第三章“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开篇写道:“本课题设计的测量识别系统抽取了纤维纹理中的能量、熵、惯性矩、相关以及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通过这五个特征以及对纤维的类别进行识别判断。整个系统包括纤维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预处理、纤维图像纹理特征提取以及纤维识别分类四大部分。“模式识别是把一种研究对象,根据某些特征进行识别并且分类。对于本课题具体的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纤维纹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抽取出最能表现纹理类别具有意义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或属性对纤维纹理进行分类,把其特征或属性相同的数据归属为同一类。“对于纤维图像自身的特点,本系统中图像采集采用一种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利用其中的CCD器件和图像采集卡获取纤维原始图像送入微机中进行处理,采用 VC++6.0设计图像处理及识别程序用户操作界面,并采用SQL Server2000编制数据库存储纤维特征和用户信息。下面将介绍每个系统的设计部分。”以上两部分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调整了前两段的顺序,以及将“和”改写为“以及”之外,其他内容包括文中的图示均与刘琳论文毫无区别。刘琳论文第四章所列图例截图李庆昆论文第四章所列图例截图再比如,李庆昆论文第四章第二小节“图像自动识别”里所列的4幅图例与刘琳论文第四章第二小节“自动识别实验”的图例也一模一样。刘琳论文第五章“结束语”截图又如刘琳论文在第五章“结束语”第一段谈及系统的优点时写道:“本系统的设计为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的《适合现场使用的便携式微型光电显微检测仪》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支持,实现了现场取样纤维的自动识别,与以往的检验方法相比,本系统具有运算速度快、测试精度高、处理数据量大、结果再现性好等特点,且操作简单,可靠性好,避免了不必要的人为误差,方便了执法人员对市场中纺织品的现场检测。”李庆昆论文第六章“结论”部分截图李庆昆论文第六章“结论”第一段也介绍了系统的优点,具体内容为:“与以前的检测技术进行比较,本系统具有如下技术优势:系统运算速度快,数据精度比较高,能一次性处理较多数据量,且输出结果展示性好,操作简单且可靠性好,便于对商品的现场检测。本系统的设计为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的《适合现场使用的便携式微型光电显微检测仪》对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实现了现场取样纤维的自动识别。”比对以上两段内容发现,李庆昆论文调整了语序,又对个别字词进行了修改,比如将刘琳论文中的“处理数据量大”改为“能一次性处理较多数据量”,将“结果再现性好”改为“输出结构展示性好”等,其基本内容和结论与刘琳论文雷同。天大软件学院回应:已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李庆昆论文和刘琳论文有大面积雷同内容,但李庆昆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中并未列出刘琳论文。并且,刘琳论文有《独创性声明》。刘琳在这份声明中写明,其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其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工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由于论文完成时间上,李庆昆论文比刘琳论文晚了5年,完成于2012年4月的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刘琳论文。另外,澎湃新闻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官网了解到,李庆昆是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届的单证工程硕士。所谓“单证”是指通过研究生教育的硕士从学校毕业时拿到硕士学位证,没有硕士学历证。针对李庆昆论文与刘琳论文大面积相似的情况,4月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天津大学软件学院了解求证。软件学院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不清楚,让记者通过该院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处室作进一步了解。4月10日上午,澎湃新闻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他们此前并未接到关于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正式举报。随后这名负责人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又给澎湃新闻回电,并表示,已经将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学院也已经成立了临时调查组,将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相关进展,会及时通报和处理。”(来源:澎湃新闻)

吴虞

大学生“硕士论文雷同”,直接撤销硕士学位,网友:干得漂亮!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今的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技术的发达为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创建了较好的平台和机会,然而却有一小部分人为了名誉铤而走险,用一些不正当,不道德的手段自欺欺人。近日,就有两名学生因为“硕士论文雷同”而受到严重的处分!这两名学生分别是天津大学的刘宇宸,厦门大学的林鲤,证据确凿,百口莫辩!双双受到通报,被撤硕士学位!面对“雷同论文”,两位学生的下场也十分雷同,就读于厦门大学的林鲤同学,其学校在其研究生官网上郑重发文,发布了关于该同学的处分说明,经过调查核实,最终确认了林鲤同学存在学术作假的行为,构成了学术不端正,厦门大学在第十届学位评定会议上通过审议表决,撤销其硕士学位,同时撤销了林鲤同学的学位论文,注销学位证书。无独有偶,就读于天津大学刘宇宸同学同样受到了处分。出生于2018年的女孩刘宇宸,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论文题目,论文重点,甚至是摘要和出处多处和厦门大学林鲤同学一致。经过调查认定,刘同学的硕士论文同样存在由他人代写的情况,在经过审议后,刘同学被撤销已经获得的硕士学位,并且收回了相关证书等。对于这样的结果,网友直呼,干得漂亮!而对于孩子家长来说,也只能哀其不争,怒其不幸。学术论文造假应该严惩吗?在面对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时代,要求学者们要有端正的态度,万万不可有“天下论文一大抄”的心态。对于个人而言,论文造假会影响自己的学术生涯,人生将有抹不去的污点,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一旦被查出论文造假,一切都会前功尽弃!如果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师表,家人和学生也会蒙羞。对于那些真正的学者而言,学术造假会破坏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社会风气不正,恶性循环。而对于我国的研究领域来说,学术造假会扭曲事实,让研究成果不准确,不具有原本的价值,学术造假会直接影响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所以,学术造假治理刻不容缓。对于那些没有畏敬之心之人必须严惩。学术领域是一个严格而且干净的领悟,不能让作假的细菌蔓延滋长!人无信而不立,学术论文假不得!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频出,学术论文不再是学者们的事情,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众多知名人物因为学术论文的“掺假”身败名裂,这更是警醒了各位高校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在学术论文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可因为一时脑热而断送自己的前程!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很多人会到国家的重要单位任职,倘若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又怎么可以委以重任?大思想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教导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我相信孔子能成为儒家代表,不只是因为他的智慧,更因为他的人品让人信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是最小的善,也是最大的善,只有遵守信誉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关于学术论文不端行为你怎么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