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杂志,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502/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1278,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以临床医学及临床教学新经验、医疗新动态、科研新成果为主旨,将其研究成果展示给读者,以促进临床医学发展为办刊宗旨。欢迎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医药卫生系统科研、医疗单位及其相关的作者踊跃投稿。主要栏目临床医学论著、临床医学教育、实验研究、护理研究、医学荟萃、病案讨论、综述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论文级别: 核心期刊主办单位: 湖南省医学会国际刊号: 1671-7171国内刊号: 43-1382/R期刊收录: 知网、维普、万方、统计源核心期刊主要栏目: 论著、综述与讲座、专家笔谈、述评、诊疗经验、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院管理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 文博士点评如下:可以看到《医学临床研究》 属于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整体投稿难度较大,对文章的内容、创新、论据要求严格,编辑部老师有耐心,会指出其中的不足,一般从投稿到见刊需要3~4个月左右,适合高级论文发表。如果需要加急处理可以私信文博士。关于“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文博士,文博士是编辑部的资深编辑,多年的行业经验积攒不少资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中国肿瘤医生在ASCO、ESMO、WCLC、ASH等国际会议上依旧能不断传出中国好声音,在The Lancet Oncology、JCO等国际高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也是发文不断。为了推举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里程碑价值的原创研究,致敬这些值得铭记的人物和成果,肿瘤资讯举办了首届「金研奖」暨2020中国肿瘤十大原创研究。2020金研奖,致敬原创研究!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了2019年十大原创获奖的专家来展望学科的未来发展!徐建明教授采访视频 徐建明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消化肿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大数据与真实世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 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第八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际NCCN肿瘤治疗指导《胃癌》、《结肠癌》 、《直肠癌》、《胰腺癌》中文版专家组成员《Annals of Oncology》胃肠(中文版)主编《Colorectal Cancer Research》、《The Oncologist》中文版、《中华肿瘤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研究。曾在意大利国立癌症研究院做顾问医师两年。对分子靶向药物和传统化疗药物个体化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的新思路请您简单谈一谈中国临床肿瘤的原创研究近些年的发展和变化。中国自主抗肿瘤科研实力目前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多少差距?我们未来还可以有哪些创新的点或可以突破的方向?徐建明教授:这些年来中国肿瘤临床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企业研发的新药越来越多,而研究者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以往一个药物在国外已经上市十几年才得以进入国内市场,而现在国外的药物还未进入国内,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临床研究。因而当国外的药物申请注册适应证时,国内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度会更快,紧接着第二年或第三年也申报了适应证。所以中国现在的很多抗肿瘤药物仅落后于国外3年左右的时间,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于中国患者而言,非常有利。当然,其存在的不足也非常明显。第一个不足便是国内药企研发的创新药仍有相当部分是跟随国外药企的思路,所谓从0到1的真正原创性工作非常少。第二个不足是国内主要研究者(PI)真正自主创新的研究不够多。例如针对某一靶点的新药,可能国外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试验了,而中国则是紧随其后仿制一个化合物或抗体,即真正大胆的创新还很少。在2020年,您所研究的领域中有哪些值得您称赞或关注的临床研究?徐建明教授:我的研究方向是消化道肿瘤,在2020年有几项研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胃癌领域,一是CheckMate 649研究,二是ATTRACTION-4研究。这两项研究均始自国外,探索胃癌一线治疗中化疗联合PD-1单抗的疗效。其实早在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曾报道过KEYNOTE-062研究,旨在评估化疗联合PD-1单抗是否优于单纯化疗。该项Ⅲ期研究分成三臂,分别为化疗组、PD-1单抗组,以及化疗联合PD-1组,但最终未能得出优效性结果。鉴于KEYNOTE-062研究的失败,中国绝大多数正在进行的Ⅲ期研究便停止了。而在今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CheckMate 649研究和ATTRACTION-4研究的成功,又引起国内研究者的追随。诚然,CheckMate 649研究和ATTRACTION-4研究的成功原因值得深入讨论,例如亚洲人种所占比例较高,东西方胃癌的免疫环境不一样等,中国的PI需要去更多的思考和学习,在结合国外的研究思路上,做更多的自主创新,这值得大家反思!在肝癌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肝细胞肝癌是另一个重大突破。大家可能看到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Ⅲ期临床研究的成功,但其实中国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的背靠背研究,最早便是从我们中心开始的,可以说与国际同步。2018年,ASCO年会上的3篇报道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反响,一是中国PD-1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报道,二是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报道,三是日本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的报道。3项研究均为Ⅰ期研究,结果很相似,疗效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因为既往肝癌靶向药的疗效仅在5%~6%,而上述3项研究却达到了革命性的30%~50%。目前在中国,由我们中心牵头的PD-1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多中心 Ⅱ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重复了Ⅰ期的研究结果,一线治疗有效率同样为46%,患者生存期达20个月以上,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成果。本文转自肿瘤资讯(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来源: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黄丹鄂最近一次去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是在1月21日,过年前三天,钟南山宣布新冠病毒人传人的第二天。作为一名驻武汉的临床试验监查员(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CRA),黄丹鄂的工作是按照已经批准的临床试验方案,监查试验进行的情况并审核数据,确保临床数据真实、完整和可靠。因为有项目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进行,她最少两三个星期去一次医院,工作多的时候天天泡在临床试验中心。疫情打乱了黄丹鄂的工作安排。1月21日,她跟医生约定好了春节之后的访视时间,但事态的发展超过了预期。2月12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被征用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定点医院,“现在没有办法去医院进行监查工作,我连小区都出不了”。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20%的临床试验在中国进行,其中在武汉设点的临床试验接近500项。全国具备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有1000多家,北上广等大城市占据大部分。经济观察网在采访中了解到,受新冠疫情影响,即将开展的临床试验无法招募病人,已经开展的也正在偏离计划,湖北省内的临床试验(针对新冠病毒的除外)几乎停滞,全国超过70%的临床试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正在增加适应症的几款“明星抗癌药”PD-1。多位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估算,大部分新药的上市时间可能比预计晚半年,到达患者也会晚半年。受试者脱落CRO公司是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承担申办方药企的临床试验项目。北京科林利康医学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林利康”)是其中一家,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有接近100项。该公司副总裁夏其奎表示,疫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进行治疗的一些项目,由于医院的医生被派去武汉增援,治疗无法继续;即便医生在医院,不管是本地受试者还是异地受试者,不愿或因为交通管控不能如期去医院随访或治疗;医院和病人都照常的情况下,很多监查工作是跨省的,CRA和临床研究协调员在城际流动会面临14天的隔离。在湖北地区,这种紧张是加剧的。1月23日,武汉封城,其他城市也相继跟进,跟新冠肺炎救治相比,大多数进行中的临床试验是等而次之的事情。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就发文通知,“各方不得以任何方式诱导临床研究协调员动员受试者回京、回院进行访视”。“武汉这边的项目确实受到挺大影响,湖北以外的项目还稍微有一点进展。”黄丹鄂说,尽管每天都跟医生保持联系,但她的受试者在咸宁,研究者在新冠肺炎救治一线,监查工作没法正常进行,只能远程对部分数据进行随访。信达生物(01801.HK)旗下PD-1药物信迪利单抗的临床试验,原计划在春节后启动,但被所在的肿瘤医院叫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信迪利单抗常规用药是三周一次,注射之后会冲管,受试患者通常打完点滴就到晚上了,需要留观一晚,“现在患者根本来不了,只能把情况反馈给领导,看他们怎么安排”。因为项目暂停,这名工作人员被通知居家办公,项目何时重启未知。同一时间,他的同事正负责君实生物(01877.HK)旗下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临床试验,也在为受试者被隔离而烦恼。病例不能完成临床试验规定的全部流程,称为脱落,脱落原因可能是患者失访、自觉疗效不佳。临床上,超过20%的脱落率会影响试验的真实性,绝大多数试验方案在考虑样本量时,都会留足10%~20%的余量。一位CRO公司临床实验中心负责人估计,受影响最严重的某些临床试验,比如在武汉的,脱落率很可能超过70%,而武汉之外的地区可能在20%~50%不等。方恩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恩医药”)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接近100项,以创新药为主。该公司执行董事长张丹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的临床试验是多中心临床试验,“武汉一旦出了事,从整个临床试验角度来讲,等于有一个链条断了;很多省份比如浙江、山东等,也受到疫情的波及,当地医院的工作重点发生了根本改变”。延误新药上市原本,哈尔滨血液研究所所长马军1-3月要牵头十几项临床试验,但现在只有一项能启动,“没有办法,病人回不来,要等这个特殊时期过去”。已入组受试者的治疗如何保证?马军说,口服的药,由研究护士邮寄过去;注射的药,如果当地有中心就由当地来做,如果当地没有中心,病人可能面临退组。在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伦理上应该就近选择医院就诊,但可能就诊的医院并不符合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标准;即便受试者去的是GCP机构,各家的检测、检验数据也不可避免会存在误差。黄丹鄂说,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及利益是第一要素,后续程序上再做相关处理,具体“可能会上报方案偏离或者严重不良事件,然后对受试者治疗期间的情况密切观察,记录当中发生的一些合并用药和不良事件之类”。方恩医药有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北大人民医院开展,医生明确告诉张丹,原来一天的门诊量是600多人,现在一天门诊只有20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没有病人,药品的供应也存在问题。”张丹说,医院到某个阶段就要定期给受试者临床试验用药,有的必须经过医院药房现场配药;无需现场配药的也不能保证按时按质送到。此外,很多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还会涉及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的医院没有检测能力,要送去第三方机构;还有影像和病理中心的片子,要统一送到中心机构阅片才能保证质量,现在,样本的取送全都受到了影响。“临床试验涉及医院、药品,还涉及检测、第三方监查,现在全国几乎所有批准的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城市都受到了影响,这是前所未有的。”张丹说。不管是病人比原计划少,还是已入组病人的脱落,最终反应在临床研究报告上都是数据问题——数据完整性和合规性,而远程记录的数据不一定能全部得到药品监管部门的认可。最直接的补救办法是增加受试者,这会延长项目时间,新药上市也会迎来大面积推迟。张丹判断,新药上市被延误的时间具体要看项目是全国多中心还是国际多中心,是没获批的新药还是增加适应症,“总的来讲,都受到了影响,推迟三个月是乐观估计,(实际)可能推迟6个月甚至更长”。现金流承压在临床试验的不同主体中,CRO公司作为申办方药企的乙方,或许是项目时间延长的最直接受损方,SMO(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直接协助研究者,履行研究者授予职责的管理组织)公司也属于服务外包中的一类,因为以小时计费的工作服务模式,所受损失可能更大。上述CRO公司临床实验中心负责人举例,假设服务公司和申办方签的合同是10个月期限,“一下子10个月变成12个月,这两个月是没人给你付钱的,但是你要付钱给员工”。药企和CRO公司之间的合同通常以“里程碑模式”付款,即双方约定到某一“里程碑”结一次款。标志性的里程碑包括伦理委员会通过、遗传办通过、试验启动会、第一个患者入组、入组完成、所有患者出组、数据库锁定、中心关闭等。面对疫情,每个项目都在延期,而延期给CRO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了风险。“去年有投资、融资的公司可能比较好过。”夏其奎表示,对有些中小型CRO企业来说,去年还火热的行业,今年在思考的却是要不要裁员。券商的态度则较为乐观。国泰君安、国信证券都认为疫情对CRO行业影响有限,CRO行业仍是投资热点。国泰君安2月的一份研报称,CRO企业在疫情下启动业务连续性方案,院内执行的临床试验进度预计有所影响,但跟招募患者1-2年的周期相比,影响不大。龙头CRO企业泰格医药(300347.SZ)承担了瑞德西韦临床实验的临床CRO职能,其在武汉有200多位员工,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其中大多从事数据管理和编程服务,其他负责临床试验的项目管理。泰格医药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公司在湖北省近20家医院正在进行约50个临床试验,项目受到的影响还在评估中,在其他省份进行的临床试验,目前看影响较小。“疫情对数据管理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我们在春节假期已经制定了远程工作计划来支持境内外客户。我们正在与申办方和医院合作,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案确保按照项目协议进行。鉴于湖北外的医院目前重心在疫情防控,全国范围内新试验的启动会推迟。”泰格医药回复记者称。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尽管疫情给新药临床试验带来了冲击,但张丹、夏其奎等多位受访者都对包括CRO在内的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持乐观态度。黄丹鄂也在期待着,疫情之后可以回到协和肿瘤医院继续监查工作。
来源:健康时报原标题:国务院整顿新冠临床研究乱象,43个项目已主动撤销(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月明)截至4月10日9时5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床试验共有586项,其中43项已主动撤回。4月3日,科技部印发《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关于抓好<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通知>落实工作的函》称,临床研究须经医疗机构审核立项,医疗机构应与临床研究负责人签订临床研究项目任务书,并在3个工作日内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临床研究备案,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上传有关信息。这也就意味着,4月9日是我国新冠肺炎临床试验的立项备案的最后时间,逾期未完成的医疗机构,不得继续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新冠病毒项目增至586项 ,43项已主动撤回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梳理新冠肺炎研究项目的详单发现,目前共有586项临床研究申报。早在3月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就曾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梳理新冠肺炎研究项目的详单发现,截至3月5日11时,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试验注册数量就已达320例。4月10日再次查阅时发现项目数量已从320项升至586项,这也就意味着,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研发新冠肺炎的申报临床项目增加了266个。而在此次公布的586个临床试验中,发现已有43个临床试验显示已主动撤回。其中包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方案、人文关怀方案等。临床试验一拥而上,入组患者不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黄文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于试验样本不足,所以撤销了新冠肺炎临床试验。”“武汉新冠肺炎的确临床试验太多,临床医生有时候真是觉得为难。药物太多,不知道用哪个药好。”北京一位援鄂医疗专家表示。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牵头人、中日友好医院曹彬也曾表示,太多研究挤兑了试验资源,临床项目招募病人变难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 月 24 日发表的《关于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床试验的建议》提出,项目众多,而患者数量已经不能满足研究要求,这会导致研究难以获得预期结论。如果样本量不足,对照组的选择不合理,临床研究就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使得受试患者、研究者和管理部门的努力付诸东流。按照《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通知》要求,医疗救治组组织专家研究提出相关药品是否纳入诊疗方案进一步试用的意见。未纳入诊疗方案的“老药”,不宜涉及直接在临床大规模使用。而对违反《通知》、《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的,以及有明显毒副作用或无明确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科研攻关组应及时要求医疗机构终止研究。
李进教授携手秦叔逵教授共同研发出针对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新药——呋喹替尼。 芊烨 摄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 (孙国根 李静 陈静)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经多年联合攻关,终研发出针对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新药——呋喹替尼。记者28日获悉,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四大”顶尖医学期刊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全文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据悉,该医学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高达47.6分。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成果“登陆”该杂志,此前未有报道。李进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国,大约30%-4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结直肠癌晚期。 李静 摄据悉,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尤其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病率进一步升高。据了解,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患者数量众多,已成为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50%的病例会发展成转移性或晚期结直肠癌。据了解,中国筛查结直肠癌比例仍然较低,能够早期发现和治愈的患者仅为少数,60%—70%的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为晚期结直肠癌。李进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国,大约30%-4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结直肠癌晚期。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化疗+靶向治疗。李进指出,但由于肿瘤细胞自我更新和防御能力强,大约治疗20至25个月后,患者会出现二线化疗失败,而三线可选药物匮乏的问题,此阶段仍有约三分之二的患者体质状况较好,对接受进一步治疗的的“求生”意愿非常强烈,临床上亟需安全有效的后续治疗药物和方案。据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等支持下,李进、秦叔逵主持的“呋喹替尼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双盲的全国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即FRESCO)正式实施。这是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之一。这项研究由全国28家医院参与,最终416名患者被吸纳参与研究。截至2017年1月17日,所有研究数据收集完毕。研究结果显示: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9.3个月,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了2.7个月。呋喹替尼显示出了对结直肠癌作用强、毒性低、耐受性好的优势。据李进介绍,试验所得结果是目前国际上此领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延长期数据。这意味着为患者争取到了可实施其他治疗策略的宝贵时间,同时也为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尤其是免疫治疗药物打下了基础。结果还显示,对既往没有接受过抗癌转移的人群,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可延长至10.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2%。该研究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全部终点。目前,中国国内抗癌新药数量和效果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据了解,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10—15年)的过程,需要足够的人力、财力和设备的投入。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2014年上市的49种癌症新药中,只有6种在中国上市。截至2018年1月,在中国进行的与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约为3.3万余个项目,而美国数量已超过11万,为中国的3倍多,且国内上市和在研的新药绝大多数是以仿制为主,处于仿创结合的阶段。据悉,作为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呋喹替尼从立项到目前的上市冲刺阶段,整个研究团队走过了12年的研发历程。李进表示,期待呋喹替尼的后期上市能带动抗癌新药的创制体系建立,加速国内医药企业从抗癌药物的仿制向创制转变。据透露,目前在东方医院南院的肿瘤药物一期临床试验中心正在开展20项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李进透露,中心将计划以每年30-35项的研发速度来推进肿瘤新药研发创制。(完)
(原标题:钟南山院士团队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发表在Phytomedicine杂志)为找寻和验证哪些中药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钟南山院士团队对四十余种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进行筛选,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试验)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者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减少病毒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此研究发表在药理学界主流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基于这一发现,钟南山院士联合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启动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在全国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20余家医院展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紧迫性,无法进行双盲;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客观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研究方案,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试验数据经过专业第三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更是达到了91.5%。发热、乏力、咳嗽单项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连花清瘟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肺部CT影像学异常的改善率,提高总体临床治愈率。从降低转重型患者的比例方面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连花清瘟治疗组:2.1%,对照组:4.2%)。然而在本临床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在提高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率和缩短转阴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比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述系列发现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这项研究结果被植物医学界的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在疫情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全国多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严格设计的中医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并组织启动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际植物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发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对中国中药防控新冠的认可和肯定,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环球网》北京时间5月27日报道,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院士等领衔的最新论文聚焦连花清瘟用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疗效,这一论文被国际《植物期刊》收录并发表。这项研究也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特殊对照试验。根据论文的数据显示,连花清瘟确实能有效地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愈率。对于新冠肺炎产生的咳嗽、发热等症状起效非常明显,并且具有超高安全性。但同时论文指出,必须注意的是连花清瘟在治疗所有重病患者(康复转化率)和危重病患时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结论非常不偏不倚的和5月22日公布的“神药”瑞德西韦临床结论对上了。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实验,将瑞德西韦和安慰剂(无任何疗效)同时对患者进行双盲试验,采用实际效果恢复比对,并得出临床数据,结论显示:瑞德西韦仅能使得治疗组的测试者病情恢复速度加快一些,而对降低病死率、拯救危重病人好转方面无任何“特效”。根据公布的实验室数据显示,这种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之类的融合植物药物,被平均应用于284例新冠患者的测试(其中142例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特殊治疗手段)。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每次4粒,每天3次)后,连花清瘟治疗组的恢复率达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普通用药恢复的平均值。而在其他方面,连花清瘟在总体治愈率上疗效同样显著。在全分析模式下连花清瘟治对疗组患者的肺部CT影像改善率达到83.8%,而对照组为64.1%;总体临床治愈率的对比情况为:连花清瘟治疗组78.9%,普通对照组66.2%。而在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的所有转阴率以及重症好转率上,连花清瘟和普通给药以及重症好转率上并无任何明显差异。最后,临床测试也未检测出这种药的明显副作用。研究结论最终认为:连花清瘟对新冠肺炎有比较明显的治愈作用,且安全性良好,可考虑使用该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美国吉利德医药公司的“神药”瑞德西韦在好转率和治愈率上同连花清瘟效果非常接近,但在副作用上,瑞德西韦曾有过60%肾脏、肝脏代谢产生损伤的“黑历史”,且所有临床数据以及期刊等研究从来未用“安全”一词给该药贴标签。换句话说,它的疗效尽管不错,副作用也同样强大。同样也是因为副作用,尽管一再鼓吹“神药”,瑞德西韦却让很多国家医疗机构犹豫,以至于在国际上销路比预测要差很多。但同时报告也指出,出于人道主义性和一些其他问题,相对于瑞德西韦检测,该团队并没有进行双盲和安慰剂给药实验。即患者都知道自己在用药和用哪种药(可能产生心理作用),以及普通给药具有稍微偏差(安慰剂给药要求一组患者临床期内完全停止用药,不能接受普通治疗)。有评论意见认为,连花清瘟在未来还要补上和瑞德西韦一样的更全面测试,即双盲随机和安慰剂试验,这个是不能跳过的。因为在医疗领域,为了安全或其他原因,临床试验都必须需采用最严谨和最精密的数据来证明药理。通过全面试验,可以来确保每一项研究的实际价值都达到最大化。
【制药网 行业动态】无论“创仿结合”还是自主创新,想要在未来的制药环境中生存下去,药企的研发管线都得带点“新”。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药品创新,创新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同时随着带量采购的全国扩围,普通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高技术壁垒的创新药已成为药企相继布局的研发方向。m.zyzhan.com/news/detail/78749.html在这一趋势下,伴随中国新药审评审批改革与全球新药加速上市,参与全球药物临床试验也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药企的重要工作。实际上,中国作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阵地,自2016年后,中国政策环境、资本环境、人才环境、市场环境都在为中国医药产业创新铺就宏大序曲与乐章。而临床试验数量作为一项展示医药产业创新潜力的重要指标,它的量级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几年中国医药研发创新改革的成绩与影响力。根据数据显示,自2016年后,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的数量经历了快速增长。2016年~2019年,在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同比美国,只有2016年-2017年其临床试验数量增长率为10.17%,其余年份都是个位数。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已经初次超过美国。若是延续此种趋势,那么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开展临床试验数量位居前列的国家。除此之外,从数据中还可以发现,可能是受2020年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开展的临床实验中,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的数量较多,针对肿瘤的临床试验数量排在第三位,其次是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以上几类疾病领域,在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从以上国内临床试验数量持续增长可以看出,近年来在“4+7”带量采购、医保控费、两票制等政策影响下,多个企业产品销量、价格大幅下滑,销售和利润压力下,企业已经开始衡量自身发展战略,加速向创新转型。虽然因为企业规模、发展战略等因素导致的创新力度与速度各有不同,但创新是大势所趋已成为共识。实际上,从近期大批企业的公告中,可以明显发现在下半年,还有众多药企正在创新的方向上加速奔驰。如9月8日,再鼎医药/再生元提交的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REGN1979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用于既往全身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9月15日,安进/百济神州1类新药AMG 199在中国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MUC17阳性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部 (G/GEJ) 癌。总的来说,中国医药的未来在于创新,创新是中国医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也是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夯实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未来随着临床试验的陆续成功,国内创新药市场或将迎来大爆发。文章来源:制药网
1.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2.截至2月1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687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096例,累计死亡病例152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492例。3.国家卫健委15日表示,截至14日24时,各地共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调集3个移动P3实验室。其中181支医疗队、20374名医疗队员在武汉,超过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和速度。致敬勇士!4.15日上午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今年1月17日以前人民银行向全国安排调拨近6000亿元的新钞,春节前紧急向武汉投放了40亿元的新钞。目前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回笼现金,采取紫外线或者高温等消毒,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场。5.科技部15日表示,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目前正在北京、广东等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央视网)总台·独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疫情危急,他们挺身而出,这是医者仁心、舍我其谁的救人天性。任务繁重,他们不辞劳苦,这是白衣天使在生命面前的职责担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推出《央广时评丨守护医者仁心 也是守护自己》。1.16日,我国大范围雨雪将偃旗息鼓,但巨幅降温仍将肆虐。中央气象台预计,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先后降温8~10℃,17日早晨最低温度0℃线将南压到江南南部。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雨雪虽停,降温不停,防范感冒仍是重中之重。2.贵州省人民医院2日曾收治一名年龄仅55天的婴儿,系当时国内报道年龄最小病例。经过专家和医护人员们13天的精心治疗,15日,患儿咽拭子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达到出院标准。祝宝宝健康成长!3.12日,四川省崇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陈某(男,21岁)途经崇州市隆兴镇场镇青石桥社区疫情检测点时,拒不配合社区防疫志愿者开展身份登记工作,与其发生冲突。近日,崇州市公安局通报,给予陈某退回劳务派遣单位予以辞退的处理决定。崇州市公安局官方通报(图片来源:微博@央视新闻)4.近日,记者探访武汉方舱医院时偶遇一名正在边治疗边学习考研英语的大三学生。他说,自己的愿望是考上武汉大学。加油!祝早日康复,学业有成!1.日本方面称,进入横滨港的邮轮“钻石公主”号搭乘者中,新确诊67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38人没有症状。目前,在邮轮上的3000多名乘客和船员中,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感染者285人。2.当地时间15日,法国卫生部称,之前在法国确诊的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于当地时间14日晚去世。这是欧洲第一例死亡病例。3.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美方对进口欧盟大型民用飞机的加征关税由之前的10%上调至15%,同时对加征25%关税的其他产品清单进行微调。4.据报道,英国王子哈里及其妻子梅根将关闭他们在白金汉宫内的办公室,并辞退15名员工。报道称,自哈里、梅根夫妇决定不再担任王室高级成员后,他们不再需要白金汉宫内的办公室。在你熟悉或陌生的城市,在你可能经过的路口、角落、超市、车站......在每一个你不曾注意的地方,如今,有无数这样用口罩遮住的面孔。他们只露出双眼,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守护着你。“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不管残冬多么寒冷,春天一定是越来越近了。等冬去春来,等春暖花开,摘下口罩,见你!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他指出,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的是桃花源中人长期与外界隔绝,对世事变迁一无所知,不知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此句后用来形容由于长期脱离现实而不了解社会发展变化,也形容学识浅薄。斑马一般站着睡觉斑马一般生活在掠食者随时出没的大草原上,而且是大型食肉动物非常喜欢的食物,没什么反抗能力,遇到了捕食者只能拼命逃跑,如果躺着睡觉,起身逃跑时就会慢下来,所以斑马练就了一项独特的技能:站着睡觉!此外,斑马并不是看起来那么严肃谨慎,而是非常活泼——鬼畜的叫声,再加上时常在不经意间露出的笑容,让它们得了个外号:马中哈士奇。(人民日报)疫情期间不出门 头发怎么办?近日,关于“头发”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疫情期间,不仅不能出门,部分理发店也没有营业。有网友吐槽到“村长不放人,Tony老师还没回城,理发店不开门,我的头发可怎么办?”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一起留言聊聊吧!【来源:央广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