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第五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工程教指委”)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会上宣布了第五届工程教指委委员名单,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出席并续任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洪大用,第四届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等出席会议。身处全国各地的第五届工程教指委委员在线参加会议。第五届工程教指委秘书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杰主持会议。邱勇讲话邱勇在讲话中向第四届工程教指委委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向新一届工程教指委委员表示诚挚祝贺。邱勇指出,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大学不可放弃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工程教指委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人才培养。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深刻体会“里程碑”和“大变局”的内涵和影响,准确感知和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服务国家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进展、新成绩。邱勇介绍了近期以来清华大学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2月3日,全校师生在线同上一堂课。为了实现“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承诺,全校各单位全力投入,做到教师和助教培训全覆盖、工作保障全落实。2月17日,清华顺利实现如期开课。开课第一周,包括体育课在内的3923门课程全部上线,师生全身心投入,在线交流热情高涨。清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共享教学资源,累计开设34个“克隆班”。清华关注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和学术文化建设,召开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工作协调推进会,持续推进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和学位评定标准等相关制度的修订工作。清华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考察调研清华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撑。3月13日,主题为“创新科研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的清华大学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开幕,本次讨论会旨在找出破解现有问题的有效方案,为清华的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作出显著贡献。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清华大学积极发挥大学在人文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与国际社会沟通交流,主动发出中国大学的声音,得到海外重要合作伙伴的充分肯定。邱勇表示,2月19日,工程教指委发出致湖北地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封信,表达全体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战线的广大同仁们对湖北培养单位的问候,并共享相关教学资源。在特殊时期,大家更要体现出团结精神和担当意识。希望委员们以换届大会为新起点,思考和研究今后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邱勇对新一届工程教指委的工作提出六点希望:一是面向国家社会需求,持续加强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解决好工程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处理好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成效的关系;二是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给予特别关注,加强关于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学位论文标准、未来发展规划的系统性研究,为培养单位提供更好的工作指导;三是进一步突出伦理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工程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四是深入探索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从入口和出口“两端”着手,思考基于融合导向的培养目标、选拔模式,构建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的融合培养体系;五是系统性设立一批研究课题,深入思考有关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议题,打通理念、增进认识,建立机制化常态化的专题研讨交流制度;六是进一步扩大工程专业学位教育网络,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各行业优质资源参与,并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最后,邱勇希望通过委员们的共同努力,第五届工程教指委的工作能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新突破,让2020年也成为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洪大用讲话洪大用宣布第五届工程教指委委员名单并讲话。他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之重任,这为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希望新一届工程教指委积极发挥政府、行业、研究生培养单位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行业企业等实务部门的联系,推动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主动向主管部门和培养单位提供咨询建议,推进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和培养体系建设,切实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洪大用强调,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希望工程教指委着力推动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创新教育与敬业精神培养相结合,更加重视学有所用。二是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进教育教学,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优化实践育人条件;改革评价导向,着力引导研究生把学位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加强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指委的指导督导作用。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专家组织的咨询、指导和协调作用,加强对各培养单位人才培养工作的检查、评估和督导,加强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推进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杨斌汇报第四届工程教指委工作情况杨斌汇报了第四届工程教指委工作情况。第四届工程教指委在做研究、定标准、促建设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和广大高校的高度认可,也为新一届工程教指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会议现场交流发言环节,第五届工程教指委委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姚宜斌介绍了武汉大学应对疫情、在线教学、疫情期间研究生培养、科技攻关等相关情况,并分享了疫情防控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发与思考。第五届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程基伟表示,工程专业学位教育要强化学生“投身制造业”的价值追求,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问题导向,突出“交叉、开放”的培养模式,切实补足“工业基础能力”的短板弱项。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下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家指导和咨询组织。第五届教指委有37位委员,由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代表们组成。委员们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咨询指导等方式,积极发挥专家作用,为推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习近平考察调研清华大学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欢迎参加清华大学109周年“云校庆”活动!95岁清华物理系教授在线开课公式:71+1=+∞记者 | 曲田摄影 | 石加东封面图 | 苑洁编辑 | 曲田 程曦 赵姝婧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下达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名单的通知》。本次都调整了哪些学位授权点,一起来看看↓↓↓来源:微言教育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荐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2024年)委员的通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自2015年换届以来,在教育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领导下,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作用,在促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鉴于本届行指委即将届满,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教育部决定组织开展行指委换届工作,新一届拟设置55个行指委。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2024年)名单1.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包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5.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6.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7.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8.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9.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0.钢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1.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2.公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3.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4.关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5.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6.国土资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7.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8.环境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9.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1.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2.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3.粮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4.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5.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6.煤炭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7.美发美容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8.民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9.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0.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1.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2.气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3.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5.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6.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7.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8.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9.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0.视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1.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2.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3.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4.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5.统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6.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7.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8.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9.文物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50.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51.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52.邮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53.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54.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55.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据悉,在委员构成上,各行指委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一般4—5人、秘书长1人,委员数量一般不超过60人。委员由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人员组成,比例一般为:行业企业40%、中等职业学校15%、高等职业学校40%、普通本科高校和研究机构等5%。据了解,行指委是受教育部委托,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组建和管理,对相关行业(专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专家组织,每届任期五年。行指委的主要职能包括,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提出本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知识和技能要求,指导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产教对话活动,指导推进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建设,指导实训基地建设,指导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组织课题研究,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培育和推荐优秀教学成果,组织本行业相关专业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区域职业教育特色和产业优势,组织本区域内有关单位开展行指委委员推荐工作,可为每个行指委推荐不超过5名委员。部属高等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可为有关行指委推荐委员,每个不超过2名。各行业企业结合行业发展和技术优势,可为有关行指委推荐不超过3名委员。行业企业专家可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也可由所在单位直接推荐,但不得多头重复推荐。委员推荐不设“绿色通道”,有意继续参与行指委工作的原委员均需按程序申报、推荐。
齐鲁网3月27日北京讯(记者 王志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今天就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有关负责人表示,自1997年设置以来,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工程硕士先后设置了40个领域,工程博士设置了4个领域,已成为培养规模全球最大、影响最为广泛且按领域授权的专业学位类别。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科技人才,累计授予工程专业学位80余万人,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随着事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自身改革的深入,工程专业学位现有的设置模式、机制也逐步显现出不足和局限,亟需调整优化。一是工程专业学位领域固化、滞后的问题逐渐凸显。二是与其它类别专业学位的培养范围存在部分重复,工程博士、硕士衔接不够。三是部分工程领域设置与工学学科设置较为接近,与工程综合需求距离较大,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四是管理机制不适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实需要。综合多种因素的结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作出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优化的决定,通过的优化调整方案也是当前条件下兼顾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最佳方案。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重大建设,综合考虑学术性与现实性、规定性与自主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本土化与国际性等因素,借鉴国内外对工程领域的划分情况,在进一步明确工程专业学位类别与领域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工程领域培养要求和知识体系,将目前的工程硕士(共40个领域)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种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博士也作出相应调整,从目前的4个领域调整为与之对应的8种专业学位类别。在取得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的前提下,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重点等实际情况,按一定程序和要求,在类别下自主设置专业领域。鼓励培养单位提出新兴领域的需求,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发动机、微电子、智慧水利、新能源、网络空间安全等。培养单位按专业领域开展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和质量保障等工作。我们将定期统计编制8种专业学位类别下设的指导性专业领域目录。调整工作将按以下步骤进行开展:一是调整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在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下,按照调整后的8种专业学位类别,组成8个分指导委员会。二是制定调整的操作性文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调整的条件要求、申请程序、专家机制等,以科学规范地指导调整工作。同时,制订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制订各专业学位类别指导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授予基本要求。三是对现有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对应调整。根据操作性文件规定的要求程序,有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重点等实际情况,自主申请调整到相对应的专业学位类别。我们将组织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及其8个分指导委员会,按文件规定的程序对学校的申请进行核查。四是将调整结果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具体调整工作将另行通知。预计2019年上半年对外发布调整结果。为做好调整的过渡衔接,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研究生2018、2019年按调整前的工程领域进行招生、培养、学位授予。2020年起,按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
来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标题: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 | 杨斌当选委员兼秘书长,白重恩当选副主任委员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全国社会工作等5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通知,其中,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杨斌当选新一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MBA教指委)委员兼秘书长,清华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院长白重恩当选全国MBA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MBA教指委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全国MBA教指委成立于1994年10月26日,是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指导与咨询组织,其工作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领导与监督。全国MBA教指委的宗旨是:指导协调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活动;推动中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发展;加强与工商企业界的联系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MBA教指委成员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聘请国内管理教育专家和企业家组成;委员会成员每届聘期为四年。供稿:教师人事办公室 品牌与传播办公室
工程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来了!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转发及说明的通知》、《关于转发及说明的通知》。《改革方案》自2018级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参照此方案做相应调整。《指导意见》自2018级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可参照此指导意见做相应调整。两份“新规”具体都有哪些内容?随小编一起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制定本方案。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二、培养方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1.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2.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3.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采取校企导师组的方式进行,聘请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组成员。三、招生对象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四、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2.基本知识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3.基本能力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五、学位论文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自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2.研究内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3.成果形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科技奖励等。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并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4.水平评价: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评价其学术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并着重评价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六、质量保障与监督1.培养单位应建立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2.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应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充分发挥指导与监督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培养定位及目标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单位应在满足国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明晰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二)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至3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一)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二)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四)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培养单位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校企联合培养质量。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五)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培养单位应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应有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应体现先进性、模块化、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应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培养,应注重发挥在线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优势。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和学分,以达到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课程学习16-20学时可计作1学分。课程设置框架和必修环节: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工程伦理、外语;2.专业基础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3.选修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验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创新创业活动;4.必修环节:专业实践。五、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六、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七、论文评审与答辩(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二)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三)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八、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速递!工程专业学位调整为8个专业学位类(来源:教育部)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通知,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本文是抽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据预测,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在2025年对人才的需求总量达到4500万人。调整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的原因:一是建立了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工程硕士、博士层次齐全,工程硕士先后设置了40个领域,工程博士设置了4个领域,已成为培养规模全球最大、影响最为广泛且按领域授权的专业学位类别。二是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科技人才,累计授予工程专业学位80余万人,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探索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积极推进与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相衔接,与职业发展要求相衔接,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探索有别于学术学位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子。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的调整:目前的工程硕士(共40个领域)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种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博士也作出相应调整,从目前的4个领域调整为与之对应的8种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后,是否还能在类别下设置专业领域?在取得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的前提下,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重点等实际情况,按一定程序和要求,在类别下自主设置专业领域。鼓励培养单位提出新兴领域的需求,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发动机、微电子、智慧水利、新能源、网络空间安全等。培养单位按专业领域开展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和质量保障等工作。我们将定期统计编制8种专业学位类别下设的指导性专业领域目录。调整工作安排: 一是调整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在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下,按照调整后的8种专业学位类别,组成8个分指导委员会。二是制定调整的操作性文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调整的条件要求、申请程序、专家机制等,以科学规范地指导调整工作。同时,制订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制订各专业学位类别指导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授予基本要求。三是对现有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对应调整。根据操作性文件规定的要求程序,有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重点等实际情况,自主申请调整到相对应的专业学位类别。我们将组织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及其8个分指导委员会,按文件规定的程序对学校的申请进行核查。四是将调整结果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关于调整过程中做好过渡衔接: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研究生2018、2019年按调整前的工程领域进行招生、培养、学位授予。2020年起,按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
对于教学指导委员会,许多业外人士并不了解,这是体现高校在专业方面话语权的体现,主任委员单位是专业方面的最高权威高校。填报高考志愿,对此不得不知,否则容易被其他表面信息所干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做到这一点,全国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高校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学指委集中了高教方面的权威专家,“教学能力强、学术造诣高”为任职基本条件。虽然这是指委成员的个人条件,实际上反映所在高校在专业方面的权威程度。主任委员都来自相关专业最权威的高校,副主任委员亦是如此,从中可以看出所在高校在业内的权威性。比如“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是武汉大学的李建成教授。谁都知道,武汉大学的测绘学科一直居国内第一的位置,在历次学科评估中都是第一名。“6位院士20年教一门课”足见其实力是多么强悍!许多高校全校也没有6名院士。在测绘方面,没有哪所高校敢说比武大还厉害。李建成教授原来是武大测绘学院院长,31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2岁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测绘系统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岁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34岁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岁获湖北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其间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6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测绘领域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测绘科学与技术,武大和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为A+,中国矿业大学是A-,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为B+,中国地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为B,这就是目前的前10校。比如“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北京大学刘玉村教授,副主任委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西安交大和温州医科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浙大、上海交大为A+,复旦大学与北京协和为A,北大、首医、华中科大、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为A-。临床医学的主任委员与副主任委员与评估结果大体一致。其中的温州医科大学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都是国家眼耳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比如“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刘伟教授,副主任委员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这是经济学科实力的体现。这些基本都是传统经济学强校,中国人民大学一直是老大哥的地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是唯一一所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A+的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都是一个A+。中国人民大学的财政金融学院是新中国第一个培养财政金融领域高级人才的基地,为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第一部财政学教材《财政学讲义》、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财政的参考书《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论文选集》。改革开放以后活跃在中国财政金融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这一时期的毕业生。比如“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国传媒大学的高晓虹教授,副主任委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传统新闻专业名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前8名(即A类)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暨南大学。除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后来居上之外,其他6校是新闻方面的传统老校。暨南大学新闻专业最为曲折。1928年尚在上海时,暨南大学即开设新闻类课程,1946年成立新闻学系,1949年并入复旦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之后,暨南大学又于1960年复办新闻学专业,1970年并入华南师范大学。1978年再次复校之后,暨南大学第三次成立新闻学系,2001年扩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才走上加速发展的轨道。有的已经看出,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单位与第四轮学科评估有些出入,这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学科评估以当前某些指标为主,而教学指委既重视当前情况也重要历史传承关系。二是学科评估以学科整体情况为主,而教学指委既关注学科整体水平又关注个人业绩成就。三是两者视角不同,教学指委专注教学方面,而学科评估专注水平方面。从高考视角看,学子是前去接受本科教育的,更应关注教学方面的实力与水平,所以教学指委的参考作用最直接最有用。同样的专业,应该首先主任委员单位和副主任委员单位,再选委员单位。经济学首选中国人民大学、测绘学首选武大已经成为惯例。所以,高考填报志愿,应该搜索一下专业方面的主任委员单位和副主任委员,填报这些高校,接受的必定是国内是最顶级的专业教育,就业绝对不会有问题。不知网友们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请留言。(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7月2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历年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名单。其中,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241所普通高等学校1353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涉及机械、仪器等21个工科专业类,既有电气信息、计算机等热门报考专业,也有机械、化工、土木等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传统学科专业,还有材料、环境、生物工程等大量新兴学科专业。名单汇总如下: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0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发布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暨全国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任期届满。根据有关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建了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暨全国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任期5年。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暨全国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委员:庄惟敏 教授 清华大学副主任委员:(共3人,按姓氏笔画排序)汪 恒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伶伶 教授 中国建筑学会韩冬青 教授 东南大学委 员:(共31人,按姓氏笔画排序)马 泷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孔宇航 教授 天津大学卢 峰 教授 重庆大学仝 晖 教授 山东建筑大学吕品晶 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任炳文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恩芳(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 塨 教授 华侨大学孙一民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孙 澄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子萍(女)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 昊 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春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李晓峰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吴长福 教授 同济大学沈中伟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张建涛 教授 郑州大学张鹏举 教授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陈邦贤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范 悦 教授 深圳大学欧阳文(女) 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罗 劲(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赵永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徐 雷 教授 浙江大学黄秋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 勇 教授 沈阳建筑大学曹跃进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董霄龙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傅绍辉 研究员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薛 明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