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上午,2017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在太原市山西饭店召开,大会由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山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立潮教授主持。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国防科技大学王志英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湖南省组委、湖南大学张大方教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张为群教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李茂青教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朱庆生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唐卫清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陈向群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吉林大学魏晓辉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莉教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重庆大学王茜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武汉大学吴黎兵教授,山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太原师范学院校长梁吉业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周万雷教授等来自国内外专家及全国高校教师代表、研究生与部分企业代表近四百人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由国防科技大学王志英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程序委员会主任为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大会伊始,陈立潮教授首先代表组委会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概括了龙城太原的美丽,介绍了莅临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并对媒体、出版社与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山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太原师范学院校长梁吉业教授代表协办单位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山西省计算机学会对出席大会的各位来宾及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会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了省计算机学会近几年来的主要工作与成绩,尤其是积极承办或协办了包括2016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内的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活跃了学术氛围,扩大了学会影响,提升了研究水平,为推动山西省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山西做出了一定贡献;强调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及本次大会对促进“双一流”建设、推动我国计算机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高计算机人才培育水平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了山西高校在“双一流”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与成绩,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举办,能够得到各位专家的真诚指导,为我省计算机教育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大会主席国防科技大学王志英教授致开幕词,他首先感谢山西省计算机学会为本次大会的顺利进行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感谢全国同仁对大会的支持,指出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应始终紧跟时代的脉搏,追寻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阐明了本次会议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上新台阶,无疑将对提高我国计算机学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由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重庆大学朱庆生教授分别主持了专题报告。第一位出场的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周万雷教授,主题为《建设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学院——以迪肯大学为例》,以迪肯大学为例,探讨了围绕建设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所采取的措施;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潘毅教授作了题为《对采用 ESI 来衡量和评价学科实力的探讨及建议》,介绍了“双一流”建设和美国若干大学和学科的评价系统及衡量标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杨士强作了主题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实验教学》的报告,探讨归纳了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做法和实践效果,对国内当前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状况和未来发展做了分析、总结与探索;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作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的主题演讲,分析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站在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的高度探讨了新工科建设的发展,探讨了如何更新基本教育理念,从“增量优化、存量调整、交叉融合、满意国家标准” 四个方面的专业教学改革思想。下午的会议分为四个分论坛,分别从专业建设与能力培养、MOOC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与质量评价、青年教师分论坛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本次大会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作者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最新科研成果做了主题汇报。大会在热烈的氛围中胜利闭幕。
计算教育正当时 ——2019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2019)在厦门举办12月7日,以“新时代、新计算、新教育”为主题的2019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2019)在厦门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教育联合会名誉主任委员赵沁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教育联合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教授在致辞中提出,计算机的科学研究,现在讲转化,转化主要是讲成果转化,主要是讲商品化、产业化,实际上,还有一个转化的方向,就是向教学转化,这个转化要提炼归纳基本的知识内容进行转化,以后成果转化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产业化,一个是向教学转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高东锋处长认为,新工科建设是我们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是面向未来战略的必争领域,是做好人才储备的主动谋划。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张尧学教授针对目前软件工程教育面临的以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为首的五大问题,强调不忘软件初心、树立正确价值观、对不同学校进行分类指导等措施,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吴建平教授从计算机创新人才需求和计算机产业发展需求两个方面说明与强调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教育联合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教授认为,人工智能驱动从资源到知识的自动化、知识图谱与知识体系化、个性化精准服务三个方面赋能教育。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倡导计算思维与交叉学科融合并付诸实践的思想,为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提出了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建华教授以“双一流”和“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新范式为落脚点,全面解读了“双一流”建设与“新工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内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教授从学科的基础理论、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等角度,全面阐述如何办好教学,培养高质量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良、素质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为国家网络安全的核心需求提供支持与保障。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认为攻克传统教学方法的资源局限性的最有效途径是科技进步,即以科技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本次大会由15场计算机教育、前沿技术分论坛和数十个创新应用展组成。来自全国学术界的知名学者与企业界重磅嘉宾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计算机学科和教育发展的未来之路,推动计算机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携手创造智能时代的美好前景。来源:新华网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林露)6月22日,人民网联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举办“共创智慧教育新生态”在线研讨会。各地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进展如何?疫情期间智慧教育示范区如何助力“停课不停学”?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来自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地方政府代表、智慧教育及教育信息化专家、企业代表汇聚“云端”,共同讨论智慧教育建设新课题。发展智慧教育 营造多元、开放、共享的协同发展生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智慧社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智慧社会,智慧教育的发展不可或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教育,密集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2019年4月,教育部遴选出雄安新区、北京市东城区、湖南省长沙市等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的建设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一脉相承,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使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夏韶华介绍说,通过调研发现,新区学校目前存在现有教育信息化设备应用率较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教师信息素养不足等现状,同时了解到三县学校对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平台建设、教师培训、资金保障等方面有较大需求。为此,新区将建设雄安新区教育教学管理基础平台,主要连通三县现有存量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实现新区、三县、中心校(总校)、学校四层级智慧管理,高效协助雄安新区完成教育教学管理,助力雄安新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未来,将全面把教育功能融入智能城市建设,有力支撑新区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努力营造多元、开放、共享的教育协同发展生态。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缪雅琴介绍说,长沙市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抓手,着力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以智慧教育促进全市教育的系统变革。目前,长沙正在探索构建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市、县(区)、校广泛连接的数据平台,立体采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教学活动的过程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常态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状况、学生发展状况、教师教学状况及学校发展状况的精准分析,构建学生成长画像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构建“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模型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服务教育行政决策,引领教育科学发展。教师是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深化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缪雅琴表示,长沙将建设市、区两级“人工智能体验学习中心”,构建多方协同参与集产、学、研、培、用一体的教师培训体系,探索以学校为单位,以应用场景为导向,以教学实际场景为重点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推广和普及。夏韶华介绍说,雄安新区计划到2022年完成中小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新区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全覆盖,培养选拔数百名信息化专家校长和信息化教学应用骨干教师,以提高干部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系统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的能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要注重差异化发展“长沙市依托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基础,率先全域构建了全学科、全学段的同步网络课堂,服务全市中小学生在线开展同步教学活动。” 缪雅琴介绍说,疫情期间,长沙中小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同步享受教学服务。根据湖南省教育厅的安排,长沙市教学活动同步面向湖北开放,实现了域内域外融合和教育资源共享。在此期间,不少学校还在长沙全市统筹推进IPTV网络课堂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虚拟班级,很好地组织了结合校情的“停课不停学”活动。“雄安新区在疫情期间有条不紊的开展网上教学工作,保障了新区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展现出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在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夏韶华说,在疫情期间,雄安新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网络资源和平台,做好在线教育教学、工作统筹指导、学生心理疏导、师生健康指导等工作。同时,还出台了县级“停课不停学”的具体工作方案。例如,安新县采用教育局、学校、班级、学生四级网络化管理,落实原则统一,一校一案,扎实推进线上教学工作,深入开展疫情期间全县网络直播课、微课、课件评比,将网上课程作为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实现岗位练兵、把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从智慧教育示范区的任务来说,就是要以课程和实践为核心,建构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素养,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表示。他说,智慧教育示范区,其实是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项目,如果两三年之内通过教育部验收就会授予教育示范区。他强调,各个智慧教育示范区之间的发展,要突出各自的特点,更要强调成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教授何炎祥表示,不管是智慧教育示范园区,还是其他的智慧教育,最终要落实到通过一批教育工作者把所受教育的对象要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对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园区的建设,何焱祥强调,每个试点园区要有属于自己的定位,不可千篇一律。智慧教育示范园区的建设在尊重共性的同时,也要实施差异化发展。“智慧教育本身是在原有传统教育和信息化基础上的一个升级、一个提升,它将更加强调交叉、融合、渗透,以及和所在的城市、所在区域的无缝对接;强调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师生受益,才能起到示范教育园区应有的作用。”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 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目前,长沙市正在推进人工智能进课堂。缪雅琴介绍说,一方面推进了人工智能知识普及教育,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市十一中学等一批学校系统开展了人工智能体验和实践课程;另一方面,为提高课堂效果,增强教学体验,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VR虚拟体验教学,组织机器人编程、无人机、3D打印、创意、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特色课程教学,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雄安新区则根据人工智能最新发展样态,结合新区智慧教育发展情况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实验性工作。夏韶华介绍说,雄安新区在“存量”学校和“增量”学校中同步选择示范学校,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项目实践。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实验空间、引入智适应学习系统等多种形式,探索利用物联网、互联网、VR、人工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确保教学环境的可靠性,增加教育支持服务的广泛性。编程猫创始人兼CEO李天驰表示,计算思维是人工智能教育和编程教育的中心,内容上的寓教于乐和工具上的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感受到学习探索的乐趣。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信息应用能力和人工智能素养。黄荣怀认为,人工智能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创新的潜能。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充当智能导师、智能助手、智能测评、智能挖掘与智能分析五个方面的角色,来增加教学的智能水平。教学内容也将由传统的标准化转向定制化、个性化,即每名学生学习的课程、科目、内容将不尽相同,都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偏好进行定制。人工智能与教育将共同赋能未来,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2020年12月5日至6日,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系统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2020年第三期)在华为坂田基地(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四十余所双一流高校的一百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本系列研修班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华为公司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协办,已于2020年8月和10月在华为全球培训中心(杭州)成功举办了两期。12月5日上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傅育熙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兼副社长卢先和编审,华为云与计算BG计算产品线鲲鹏生态发展部部长郝应涛先生共同出席了开班仪式,围绕如何建设一流专业与教材,协同培养适应新计算产业的高校人才等话题展开探讨,并为支持本次研修班的华为布道师团队授牌致谢。傅育熙(右二)、卢先和(右一)、郝应涛(左一)为布道师授牌傅育熙教授在题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面对当前计算机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打造更开放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在专业建设上,要从知识点覆盖模式转换到能力培养模式,为学生注入计算机学科基因,让他们基于兴趣选择专业课程模块,进行专业学习。在教材建设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启动了"计算机专业教育丛书"计划,打造三大系列教材:面向部属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材系列;面向地方院校,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材系列;面向应用型本科,与企业合作完成的实践教材系列。傅育熙教授强调:"'计算机专业教育丛书'不止是一套丛书,它是一项事业。"华为云与计算 BG 计算产品线鲲鹏生态发展部部长郝应涛先生做了题为《新计算产业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过去一年鲲鹏生态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在建设鲲鹏生态中的思考。他指出,2020年华为鲲鹏产业稳健起步,产业品牌获得业界认可,鲲鹏已驶入快车道。未来,华为将持续赋能开发者,做深高校人才培养。期待能和各位高校教师一起共同培养新一代计算领域专业人才。本期高级研修班特邀华为公司高级研发专家担任布道师,共开设鲲鹏计算理论与实践、 openEuler操作系统理论与实践、openGauss&GaussDB数据库理论与实践、鲲鹏云实践、大数据技术与实践、软件工程实践等6个方向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与上机实习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参训老师们呈现了基于鲲鹏、昇腾处理器构建的计算架构,使老师们深入了解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与人才生态全景。为保证教学质量,每门课程均提供实验手册和鲲鹏实验教学资源,并配备实验讲师,带领老师们在华为云上开展教学实验。课程结束后,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第三期参训教师颁发了"全国高校计算机系统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系统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已成功举办了三期,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校教师的广泛好评。在三期的培训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进入课堂,更新并扩充知识库,将资源整合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用实际行动为高校培育更多适应新计算产业的优质人才。未来,华为将继续释放产业技术势能,增进校企合作,构建计算产业新生态。关注@华为云,了解更多资讯
第四届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CPEC2020)于2020年11月7日—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清华大学出版社和《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承办,百度公司协办。此次大会,九位来自国内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实践教育创新”这一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与技术支撑下的计算机实践教育、科研、产业的发展动态、成果与经验,探讨了计算机实践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人工智能战略。来自全国1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媒体的近3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合影11月7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社长卢先和编审主持,大会主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组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赵有健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武永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教务长周丛照教授分别致欢迎辞。11月7日上午的报告会由大会主席赵有健教授主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IEEE Fellow、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孙富春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陈恩红教授,帝国理工学院荣誉研究员、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吴超教授、百度公司高校合作副总监计湘婷女士、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鹏博士做了大会报告,从产、学、研不同角度分享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实践教育相融合的实践与思考。11月7日晚举行了热烈的颁奖仪式。北京大学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李文新教授获得杰出贡献奖,10篇论文获优秀论文一等奖,13个实验教学案例获本年度计算机实验案例竞赛(含人工智能类)一等奖。大会优秀论文与优秀实验案例(含人工智能类)颁奖仪式11月7日晚召开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工作会议暨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理事会议。11月8日上午举行了分组报告与海报展示。本次大会报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契合了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计算机实践教育创新的切实需求。专家们的报告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与共鸣,代表们积极与报告专家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大会为参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搭建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使得与会代表有机会探讨产、学、研全面融合与拓展的多种可能。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将对我国高校计算机实践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徐潇然)作者:徐潇然【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随着STEAM教育逐步推广,首先跟进的是各式的等级考试,已考为本的商业市场应声而出。不管利弊如何,我们不妨了解下各种等级考试。1、中国电子学会《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标准》共分八个等级依照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由低到高分为一 级至八级,其中一二级对应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时代,三四级对应电 子时代,五六级对应信息时代,七八级对应智能时代。《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等级考试标准》预备级:共分四级, 本标准基于 scratch 编程环境。正式级:共分十级,不指定具体的编程软件。《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等级考试标准》共分八级2、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编程技术等级评测标准》共分九级3、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联合立项研制即将推出《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标准》无疑将作为最有力量的重磅标准。标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图形化编程第二部分:Python编程第三部分:机器人编程第四部分:C/C++语言编程《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第一部分:图形化编程》、《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第二部分:Python编程》两项团体标准的草案编写工作已完成,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该标准,现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为吸引全国高校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关注与兴趣,培养我国急需的操作系统研发人才,助力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系统能力培养研究专家组、系统能力培养研究项目发起高校决定主办2021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操作系统设计赛(以下简称“OS比赛”)。12月26日,本次比赛的第一场研讨会在中科院计算所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十余位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专家和优秀的大学生对操作系统开源成果进行分享与交流。本届OS比赛和研讨会得到了麒麟软件、翼辉信息、蚂蚁集团、国科环宇、360、 匿名捐赠者、OpenAnolis社区、FlyAI算法竞赛社区、全志科技、元心科技、中科创达、龙芯中科、睿赛德rtthread的大力支持。OS比赛,即将打响!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陈渝和向勇老师主持。中科院计算机所研究员包云岗在欢迎辞中表示:“操作系统中重要的部分是将社区建立起来,而构建社区有两大关键词,一是开源,作为一种推动创新的重要方式,OS比赛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将以开源方式推进。二是和而不同,OS比赛并非仅仅是争夺名次,而是面向所有对OS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帮助其提升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此,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OS比赛。”北京大学教授陈向群在致辞中提到,人才培养已经从知识为本转向能力为本,而系统能力是计算机领域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系统能力培养在业界与高校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很多成果,OS比赛正是系统能力培养生态中有效且关键的一环。她还强调:本次OS比赛面向所有高校的所有学生,对OS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与。与企业密切合作,努力构建良好的产学研生态。从本次OS比赛的赞助方可以看出,企业与社区高度关注高校学生OS能力的培养,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期望与想法都可以融入OS比赛中。OS比赛的全过程和所有作品将在开源社区公布,希望有更多同学和企业关注、参与比赛并分享比赛成果。共同发力,共建OS生态在研讨环节,十四位高校专家和优秀的学生分享了他们在OS领域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开源成果。在为OS比赛预热的同时,也提供了OS设计的思路与宝贵经验。清华大学副教授陈渝首先介绍了OS比赛的背景和筹备过程,介绍并感谢了赞助本次比赛的企业、社区和个人,特别强调OS比赛的各参与方将本着“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比赛,达到开放、开源、可继承性的迭代发展以及探索创新的比赛目标。他鼓励国内各高校的学生积极报名参赛,在竞争、合作中获得成长。此外,每届OS比赛成果都将通过开源形式进行继承与发展。陈渝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雷老师、清华大学肖络元高级工程师还详细介绍了OS比赛的赛道设置、时间安排、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等老师和同学们关心的内容。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王凯帆介绍了他们在果壳处理器上用户态中断的实践探索,展示了基于果壳处理器平台如何开展OS实践。北京大学研究生邢其正介绍了他开发的计算机系统——伏羲。伏羲是基于RISC-V构建的有完整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不仅包含基于Chisel语言设计的RISC-V 32 CPU,还具备“羽”语言编译器和 “寂”操作系统。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车春池分享并展示了xv6 on K210的移植过程与结果。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蒋周奇介绍了他设计实现的RustSBI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目前已被RISC-V基金会作为SBI规范的参考实现之一。华中科技大学邵志远老师也展示了PKE OS课程实验设计过程,并为OS功能设计赛道提出了相关建议。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陈恒杰介绍了他在rust xv6 on RV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工程师李旸描述了RISCV-64硬件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南开大学宫晓利老师介绍了他们在uCore on K210上的实践经验。中科院软件所工程师周鹏展示了他们为果壳和SiFive等RV硬件移植定制Linux操作系统的经验与思考。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吴一凡和清华大学博士生贾越凯复盘了对rCore on QEMU/k210和Rust-based hypervisor的设计与实现。研讨过程中,北京工商大学赵霞老师、北京交通大学翟高寿老师,以及线上/线下参会的同学和老师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提问与交流,并对首届OS比赛表示强烈支持。OS比赛期待你的参与!本次OS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包含“OS功能设计”和“OS内核实现”两个赛道,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赛道参赛。目前,“OS功能设计“赛道已在https://github.com/oscomp/ 公布了部分题目(题目列表持续增加中)。OS比赛将于2021年1月初开放报名,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欢迎关注OS比赛网站:os.ecg.net、系统能力培养官方网站:http://www.csc-he.com以及系统能力培养微信公众号获取报名、比赛信息以及本次研讨会的报告资源。大赛设置了丰富的奖项,并设立了完善的机制和团队保障大赛公平、公正、有序地进行。我们期待有志于投身操作系统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高校、企业、学生参与大赛,共同推动我国操作系统和核心基础软件的发展!
12月19日,以"新变局、新技术、新机遇"为主题的2020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2020)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计算机学术界、教育界和产业界的100多名领导和专家,以及3000余名高校师生、200多名媒体记者汇聚一堂,共话计算机教育新思路。图片:2020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2020)现场大会邀请了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以及赵沁平、张尧学、吴建平、沈昌祥、高文、吾守尔·斯拉木、管晓宏、廖湘科、王怀民等计算机领域的院士,联合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多位知名学者带来权威的报告和前沿趋势热点,共同围绕处于新变局、新技术、新机遇中的中国计算机教育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计算机教育发展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特别是,以国际化的视角,探讨新变局下计算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计算机教育和信息产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讨教育发展、产学合作、科教协同等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大会开幕式由大会共同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张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高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吾守尔斯拉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防科技大学廖湘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教授,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建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高东锋处长,清华大学出版社宗俊峰社长,厦门市副市长、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市委委员黄晓舟,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教授,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教授,集美大学李清彪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图片:大会共同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教授主持开幕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大会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赵沁平院士、张尧学院士,以及大会共同主席吴建平院士,厦门市副市长黄晓舟等领导和嘉宾为大会致辞。图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致辞吴岩司长在致辞中指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要在新起点上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全面推动高校树立质量意识,掀起质量革命,建成质量文化。希望计算机类专业等四个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一道,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勇前进,推动中国计算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图片:大会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赵沁平院士致辞赵沁平院士指出,我国的计算机产业仍然处在发展阶段,我国计算机教育也需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突破教育理念。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夯实计算机核心基础知识,努力提高计算机核心技能和核心能力,同时也要将新知识、新技术、新趋势及时加入教学内容,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向本科教学的转化。图片:大会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张尧学院士致辞张尧学院士在致辞中指出,高校要聚焦国家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发挥科技创新潜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之前高校相对被动地按照业界需求来培养就业人员,现在要转变为主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引领业界技术革命,实现产业的全面转型和超越。图片: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吴建平院士致辞吴建平院士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求新的时代命题显得尤为迫切。计算机系统能力是支撑计算产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大力提升,各校应加强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工作,共同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图片:厦门市政府副市长黄晓舟致辞黄晓舟副市长介绍了厦门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厦门市的IT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以及厦门市政府对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的积极引导和有力推动工作。图片: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教授致辞图片: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教授致辞张荣教授、吴剑平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并对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最新发展以及本校计算机学科的建设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开幕式后,大会进行了2019年度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颁奖典礼,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计算机学科的54位优秀教师获奖。在典礼前,图灵奖获得者、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ohn Hopcroft教授带来题为"促进教育发展,服务中国经济增长"的在线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致辞。图片: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做大会报告图片: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高文教授致辞大会报告环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武永卫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教授以"智能时代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融合与安全的挑战及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学科培养体系的影响"为主题做大会报告。图片: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教授致辞图片: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武永卫教授主持大会报告环节管晓宏院士表示,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物理融合是新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是是即将到来的新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基础,其安全性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安全性,是网络空间安全教育的重大需求,对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有重要影响。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吾守尔斯拉木教授分别带来以"再谈高校软件教育升级"和"计算机智能教育治理及新模式"为主题的大会报告。图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教授致辞王怀民院士指出,软件未来针对的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是一次性筑就的,是持续演化的,要注重生态建设。要帮助学习系统能力的标准从计算机空间拓展到网络空间,要建立起与软件新形态相适应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强化解决以网络为平台的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勇于开拓新时代软件学科无人区的探索能力,以适应我国今天的发展。图片: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吾守尔斯拉木教授致辞吾守尔·斯拉木院士认为," 智能教育"是全社会当下的现实需求,基于深度学习、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催生的" 智能教育"正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备课、教学、练习、考试、评价、管理的智能化教育环境,进而实现人才培养更加多元、更加准确、更加个性化的新型教育模式。随后,计算机学科教师发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教育与专业认证、网络安全专业认证与产学合作育人、一流课程建设、互联网体系结构与网络空间安全课程建设、智能时代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共7个教学指导委员会分论坛同时开展。20日全天,大会设置了6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计算系统、云智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技术与应用、特色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网络安全新技术与产教融合。另外,大会论坛期间还设置了CECC特色文化活动。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工科建设为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更要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引领未来的更多需求。”在2019年首期全国高校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蒋宗礼寄语道。3月3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百度、中国科学院大学承办的2019全国高校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第一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名高校一线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汇聚于此,敲开深度学习技术的大门。90名教师,在北京的低温中“抱团”成长35所高校专业获审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更着急在今年第一期师资培训开班前夕,一条消息刷爆朋友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国内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高校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上具备先天优势,但对于“行业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人才”仍在摸索中,也缺乏丰富的行业真实数据集和大量实践案例。而这恰恰是企业的长板。因此,校企加深合作,共同探索一套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必然。这就是百度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举办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的原因,也是该班在2018年能连开3期,培训教师超过300名,到2019年仍有大量教师报名的根本原因。“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型过程,如何提高人才质量成为每一个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在3月30日的开班仪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蒋宗礼指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工科建设为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更要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引领未来的更多需求。”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蒋宗礼认为高等教育处在转型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去年12月曾和百度共同承办了培训班,培训教师89名。今年再次成为东道主,国科大党委副书记高随祥教授仍寄予厚望,“培训班正是要通过学界和企业联合,共同推进人工智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探索出适合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高随祥教授在开班仪式上讲话高校特供!AI Studio教育版云上教学本次培训班共吸引了全国62所高校的90名青年教师参加,其中不乏普通地方院校。可以看到,对于人工智能教育改革的转型需求,不再是头部高校专属。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人工智能教育还处在入门阶段,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十分缺乏。正如开班仪式上,广西科技大学老师李炜谈到的那样,“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对深度学习一无所知。还是通过百度开发者大会才得以打开这座全新世界的大门。”因此,“学得会、用得了、教得好”也成为参选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据了解,本次为期3天的培训,实践课时占比46%,包含鸢尾花分类、波士顿房价预测、手写数字识别、猫狗分类以及人脸识别五大实战项目,确保学员可以真正掌握用深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理论课程则从机器学习、PaddlePaddle入门、AI Studio功能及使用,到图像处理、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进阶均有涉及。90名学员分成15个小组,每天的实践都会相互PK,根据作业质量和完成度进行打分。老师们在手写板上写下小组名称和口号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让90名老师首次体验了AI Studio教育版。于3月7日上线的AI Studio教育版是百度针对校园用户和校园场景专门开发的一站式AI实训平台。它在云端集成了教程、模型样例、示范代码、计算资源、比赛平台等多种能力,免除环境配置的困扰;可以自动根据模型大小来分配计算资源, 确保模型训练高效执行;还为初学者准备了多个领域的不同模型范例以及数十个经典数据集以供练习使用。根据校园场景,AI Studio教育版开发了教学管理后台、师生关系绑定、作业布置与线上批改、批量导出等专属教学服务功能,解决老师上课难、学生实践难、教学过程跟踪难的问题。目前平台实行申请认证制,免费给高校使用。推出不到一个月,已经收到近百位老师的认证申请,高校对人工智能实训的需求可见一斑。做大AI蛋糕,挖掘教育富矿截至目前,百度已举办4届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累计培训教师超过400人次。为满足高校的需求,2019年还将陆续举办5届培训班。30日下午的理论课上,老师们专注得像学霸百度AI技术生态部总经理喻友平认为,“深度学习课程不仅仅是理论课,更是实践课,需要数据和场景的不断‘喂养’,这很难单纯依靠高校自身力量加以解决。而在企业层面,丰富的场景、大量的数据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成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富矿’。校企联合‘开矿’必将为广大学生提供成长所需的充足资源。”作为校企合作的经典范式,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困境打开了一个缺口,让企业资源流入高校这片处女地,校企共同摸索人才培养模式,让高校真正成为AI人才的沃土。
中新网6月12日电 6月11日,2018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正式启动。本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百度、浙江大学、德清县人民政府承办,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大学生竞赛工作委员会共同协办。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是针对高校学生在AI领域最大规模、最权威的深度学习创新应用场景开发科技竞赛,具有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大赛将提供丰厚的赛事奖金及数千万项目孵化基金支持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对深度学习场景应用的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2018首届人工智能创意赛从启动到颁奖历时四个月,分为初赛、复赛及决赛三大阶段,将面向全球范围内高校在读学生,采用开放命题形式。参赛者须利用百度PaddlePaddle 深度学习框架进行深度学习创意应用,探索个性化医疗、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向以及农业、金融、生命健康、地理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并根据所选方向最终提交可视化的创意参赛作品。目前,竞赛报名通道已经正式开通,并将于此后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正式决赛前的选拔工作。另外,百度还将针对竞赛专门邀请入围决赛的选手开展为期一周的封闭赛事集训营,为最终进入决赛阶段的选手及团队创作作品提供助益。同时,除获取丰厚的赛事奖金外,决赛获奖选手还将获得优先进入百度实习、工作的绿色通道以及参与百度各类人才类相关活动和培训交流的机会等多重权益。作为本次竞赛的承办方之一的百度,凭借深厚的人工智能技术实力,一方面为竞赛提供技术支持,赋能学生在赛事中更便捷、高效地完成创意作品。另一方面,通过赛事选拔,百度将与浙江大学一道探索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此外,百度还将协同德清县人民政府为进入决赛的优秀项目提供产业孵化的可能,项目最高可获千万级奖励资助。本次活动将令使人工智能技术切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成为可能。此前,国务院及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鼓励校企联动,共同推动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百度多年来主导和深度参与了多个国内著名的高校人工智能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未来,百度还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创新产学研融合模式,以自身资源、技术全面赋能高校,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挖掘和培养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