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大型企业iBPM市场调研报告鬓眉交白

2020年大型企业iBPM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导读回顾我国流程管理 20 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很多大型企业对于流程管理侧重的多为技术应用。20 年前火热的、基于 Lotus 的大型 OA 系统解决了办公流程自动化的问题,10 年前一些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制造分销等大型集团公司,由于创新和应对市场变化需要快速支撑企业业务的压力和需求,提出了“小核心,大外围”,以及“Surround ERP”等概念,并开始大规模应用 BPM 和 SOA 技术。在技术层面,通过 SOA 技术基本解决了企业大量原有 IT 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问题,实现了系统接口服务化,并形成可共享复用的企业服务资产库,供 BPM编排使用;在业务层面,通过 BPM 技术实现了基础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自动化,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提升了最终用户体验。但这种扁平化的流程建设思路仍不清晰,并没有开展详细的流程梳理,未建立分类分级的流程框架,没有自上而下的导入流程。这些直接从基础操作层面的流程开发,导致了流程之间相互孤立,业务不连贯,无法共享,无法融合公司的制度体系管理,业务人员与 IT 人员无法协同工作,无法进行全局的流程绩效分析等诸多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新基建下企业数字化建设加快,一直平稳发展的 BPM 需求出现快速增长趋势。一方面,大型的 500 强公司更加关注企业级业务流程架构体系以及流程绩效分析的建设,另一方面,BPM 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独一无二的重要业务支撑,可以连接上下游产业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支撑企业战略的全面执行,实现企业的业务创新。同时,新基建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对于 BPM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 iBPM(Intelligent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在 BPM 的基础上增强了复杂事件处理(CEP)、智能机器人(RPA)、云服务、OCR、 移动化、社交化、物联网集成、业务活动监控(BAM)等功能。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关注的仅仅是 BPM 环节中的流程自动化问题,而本文更侧重 iBPM 完整生命周期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主体为年收入超过 100 亿的大型集团公司。注意啦:本报告共有14106字,因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示完整内容啦~想要完整报告的读者请搜索“计算机世界”微信公众号,关注后在该文章评论区留言:iBPM+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将完整的报告发送至您的邮箱哦(请放心,我们不会把含有邮箱地址的留言外放出来)

赐也

2019年企业数据生产力调研报告,90%的人都没看过

当前企业信息化迈入大数据阶段,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和数据问题的暴露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即BI),期待从数据金矿中采炼更多,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型。然而知易行难,企业数字化转型绝非一蹴而就,数据分析和BI带给企业的也不仅仅只有机遇和收益,还有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数据成为生产力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那么我国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究竟如何,企业因何而喜又为何而忧?针对上述疑问,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对2019帆软第二届数据生产力大赛的参赛企业进行了调研,形成本次调研报告。我们从价值定位、工作状态、专业能力和价值体现四个方面入手,对参赛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和获奖企业的优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绝大多数企业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较为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在领导层的应用普及还不够,数据应用成熟度仍有待提升;在企业投入、定位等要素固定的情况下,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应用效果的好坏。 一、数据应用现状我们从价值定位、工作状态、专业能力和价值体现四个方面来分析参赛企业的数据应用现状。其中,价值体现即为最终的应用效果,其他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1. 价值定位价值定位聚焦于企业对IT部门的定位以及企业资源倾的斜程度等方面。(1)企业的技术运维工作主要由IT部门支撑。尽管目前BI市场已经在向业务人员自助分析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的技术运维工作仍然由IT部门来支撑。如图1所示,超过66%的被调研企业将IT部门定位为技术运维,并且能以IT手段增强企业的业务管理和运作能力,从而支撑企业业务;30%左右的企业认为IT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合作伙伴关系,IT技术能够帮助实现业务发展和新业务开拓;仅3.49%的企业将IT部门定位为产品运维,主要的技术性工作交由IT厂商来完成。企业对IT部门的定位(2)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投入了较为充足的预算。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绝大多数企业对BI前景持看好的态度,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有较高的重视程度。调研数据显示,将近75%的被调研企业在数据分析和BI项目上有着不小的投入,如图2所示。其中超25%的企业其领导非常重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给予了充足的预算;近一半的企业表示部分高管很重视视数据分析和BI项目,预算较为充足。也有约20%的企业表示高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预算有限。企业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预算投入2. 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层面主要涉及到企业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工作与配合,包括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驱动来源、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方式及效果等。(1)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主要由业务部门驱动。从理论上来说,BI建设的需求最先应该是来源于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因为数据分析和BI的目的就在于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为企业提供业务决策支持。实际的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图3所示,在被调研企业中,数据分析和BI项目由管理层驱动和由业务部门驱动的企业合计占比近70%,其中由业务部门驱动的企业最多,占比37.21%;其次是管理层驱动,占比32.56%。由IT部门自我驱动的企业占比最低,为25.58%。因此,大部分被调研企业BI项目的建设方向和策略都是来源于业务决策的需求,部分企业的领导对数据分析和BI项目比较重视,能够主动推进项目的建设。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建设方向与策略来源(2)绝大多数企业的业务部门存在较多的数据需求,其中又以业务取数需求居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数据需求激增,而企业之所以应用BI,无外乎是因为现有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其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如图4,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5%的被调研企业,其业务部门拥有大量的数据需求,其中以业务取数需求和深度业务分析需求为主,合计占比约达75.8%;报表需求仅占19.77%。仅有4.65%的企业只存在少量的数据需求,其业务部门几乎不提数据需求。这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从数据中获取知识,洞察业务见解。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3)IT部门主导仍是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最主要的配合方式。当前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仍然以IT部门为主导。在被调研企业中,采用IT完全主导和IT强主导这两种配合方式的企业合计占比近78%,如图5所示。这一结果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了当前的BI市场现状,目前自助式BI分析并未完全成熟,IT部门仍然需要从技术层面,来实现业务部门的大部分报表和分析需求。一旦未来几年自助式BI分析发展成熟,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将开始向业务主导的方式迅速倾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企业已经实现了智能自助,即IT人员建设底层的数据仓库,数据处理和BI分析均由业务人员通过BI工具实现。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方式(4)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效果较好。对于IT主导的配合方式,目前来看最终的配合效果也很不错。图6显示,将近84%的被调研企业认为IT与业务配合的较好,其中24.42%的企业更是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IT与业务的配合关系。当然,也有约16%的企业不满业务与IT的配合,认为IT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误会甚至是质疑。企业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配合效果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支撑团队上,团队的规模、开发能力,以及能力短板等是较为关键的衡量指标。(1)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团队规模较小,不够成熟。总体上来看,目前企业用以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团队仍然不够成熟。图7中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0%左右的被调研企业拥有5人以上的成熟数据团队,能够有力地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以3~5人的团队来支撑数据分析和BI项目,20%左右的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建设团队仅为2人及以下;甚至有近7%的企业没有专门的建设支撑团队,采用的是个别员工兼职的方式。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支撑团队的规模(2)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图8中的调研数据来看,被调研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的成员都具备基本的开发能力。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表示其团队成员有一定的开发经验,常规的报表开发不是问题;26.74%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其团队成员具备从数据底层到前端可视化的完善能力体系;更有9.3%的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团队成员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手。当然,也有部分企业的团队成员仅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开发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项目需求。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3)业务理解能力是团队成员最大的能力短板。针对团队成员能力短板的分析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前文关于团队成员开发能力的结论,即团队中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手并不多。如图9所示,41.86%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成员的最大短板在于搭建企业各业务模块分析体系的能力。这也是IT部门主导BI项目的一个缺点,企业的IT部门主要以技术运维为主,在业务方面则缺乏较深的理解。另外,有17.44%的企业认为数据分析和BI项目团队成员在数据分析思维、方法和技巧上需要进一步提高,19.77%的企业不太认可团队成员的项目价值传播能力。团队成员的能力短板4. 价值体现最后是价值体现,也就是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项目运行状况、应用普及率以及扩大价值的挑战等方面。(1)绝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取得了成功,运行状况良好。图10中的分析结果表明,从运行状况来看,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还是非常成功的,仅5.81%企业表示项目访问量较低,业务部门基本不会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项目访问量相对稳定或较高,甚至有8%左右的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受到了全公司的关注,很好地支撑了领导层决策。已上线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运行状况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不同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2)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整体应用普及率一般,在IT部门的应用最为深入,在领导层的普及率仍有待提升。当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某一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达到60%以上,我们就认为项目在该部门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根据调研数据,66.74%的被调研企业至少在领导层、业务管理层、业务执行层、IT部门中的某一部门层级得到了较深的应用,因此整体来看,项目的应用普及率只能算是合格。另外,如图11所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应用普及率随着领导层-业务管理层-业务执行层-IT部门的顺序上升。大部分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IT部门应用得比较深;仅36.05%的被调研企业,其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领导层得到了较深的应用。也就是说,越偏向于执行层级,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应用普及率就越高。结合前面的结论,虽然管理层级对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较为重视,但是最终能普及到他们的应用却仍然不够。而如何让企业的管理层更好地应用BI,发挥出BI的最大价值——决策支持,是企业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3)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集中在业务洞察阶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如图12所示,被调研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表明,大部分已上线BI的企业处于“数据间接产生价值”的阶段,即通过数据来驱动企业决策和运营。其中,超过半数企业的数据应用处于业务洞察阶段,他们通常使用统计分析、预测分析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来提示重大、相关的业绩改善建议;31.4%的企业仍处于业务监测阶段,他们通常应用传统的DW和报表方式,监测现有企业业务的运行状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上来看,企业数据应用成熟度并不高,但是也有近12.8%的企业处于“数据直接产生价值”的阶段,他们往往通过业务重塑发现新的商业模式,产生新的盈利手段,而且这一比例较去年是有所提高的。按照这一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业务重塑和数据盈利阶段,数据将真正成为企业的生产力。企业数据应用成熟度(4)企业在进一步扩大BI产出价值上存在不小的挑战。面对当前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应用效果,企业要想进一步扩大BI项目的产出价值,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图13中的词云图表明,被调研企业认为最大的四项挑战分别是数据人才的培养、数据的整合与治理、与管理层及业务部门的配合、以及IT部门自身的能力提升。具体地,被这四个问题困扰的企业均超过50%。另外,衡量数据分析的价值产出、公司重视程度或预算投入这两项挑战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占比均超出40%。另外,有20.93%的被调研企业在数据分析工具的选择上存在困扰,而BI工具选型的确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还有13.9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项目风险的控制也是BI价值产出的一道阻碍,风险控制不善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企业扩大BI价值产出存在的挑战二、获奖企业优势在前文中,我们对参赛企业数据应用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各项影响因素和应用效果,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判断出哪些因素对应用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将数据生产力大赛的获奖企业筛选出来,对他们的优势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效果优于未获奖企业从价值体现,也就是最终应用效果的角度来看,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效果要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这一结论也从证明了帆软数据生产力大赛的专业性和公平性。(1)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普及率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调研数据显示,获奖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的整体应用普及率达到了78.26%,明显高于所有企业综合得到的数据66.74%。并且如图14所示,除了领导层应用普及率的企业占比类似,获奖企业的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其他部门层级的应用普及率均高于未获奖企业。尤其是在业务管理层,应用较深的获奖企业占比达到了56.52%。这一结果表明数据分析和BI项目在获奖企业的管理层级中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普及率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2)获奖企业的数据应用成熟度要高于未获奖企业从数据应用成熟度来看,获奖企业的表现也比未获奖企业要好。具体表现在处于业务监测阶段的企业占比有所下降,从整体的31.4%减少到了21.74%,如图15所示。如果将未获奖企业筛选出来,数据差将会更大。相应地,处于业务洞察以上阶段的企业占比则有所增加。2. 影响企业数据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人通过对获奖企业的价值定位,工作状态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获奖企业与未获奖企业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人的层面,包括工作状态方面的部门配合效果、专业能力方面的团队规模和成员开发能力。(1)获奖企业的团队配合效果要明显优于未获奖企业图16中的调研数据表明,获奖企业中,业务部门与IT部门配合效果一般的企业减少了很多,所以最终配合效果在顺畅以上的企业占比高达91.3%,较整体情况有了不小的提升。获奖企业的业务部门与IT部门配合效果(2)获奖企业数据团队的专业能力要高于未获奖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不论是团队规模还是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获奖企业的表现均高于未获奖企业。在团队规模上,获奖企业不存在个别同事兼职运维的情况,5人以上成熟数据团队的企业占比也有小幅的提升,如图17所示;在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上,仅会简单操作的企业占比从整体的12.79%下降到了4.35%,相应地,数据团队拥有完善能力体系成员的企业占比、拥有高手成员的企业占比均有所提高,如图18所示。获奖企业数据分析和BI项目支撑团队的规模获奖企业团队成员的开发能力三、结语BI已经成为企业精细化运营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其价值无需多言。除了资源投入、基础设施等要素,数字化转型同样离不开人的支持。图13中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也为企业后续的项目实施提供了指导方向。数据人才的培养、团队配合效果的改善将是企业在下一阶段的行动关键。期待BI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发挥价值,让数据成为真正的生产力。

城市化

《2017—2018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发布

央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5日)上午,《2017—2018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在“第七届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北京)”上发布,调研显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超过80%的企业采取尽职审查措施防范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是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和律商联讯发起的年度报告,今年的报告是第三份。报告主笔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原IBM高级法律顾问唐功远律师介绍,三年间,中国企业在外投资行业发生了变化。在前两年的调查中,投资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能源、房地产等。今年的报告显示,这些方面的投资比例有所下降,上升的主要是金融、保险、证券,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及TMT行业等。律商联讯中国区内容总监徐方分析说,有三成以上的企业认为外汇进出受限及信息收集困难是企业在投资中遇到的较为困难的因素,东道国对境外投资者差别对待仅被9%的企业视为造成困难的原因。此外,有28%的受访者认为法治和商务环境的不健全、行政效率低、政府腐败以及无法获得有效救济,是投资“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困难。唐功远进一步分析称,东道国政府审查在加强,特别是在环保、反垄断方面,今年的报告显示,东道国法治不健全给中国企业带来的风险在加大,营商环境当中外汇的管制风险在上升,原材料的波动、利率的调整风险比重是在降低。企业如何防范风险?徐方分析,从面对困难和风险的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来看,对投资做尽职调查是企业普遍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有超过80%的企业已采取这个措施,还有近五成的企业采取了购买保险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超过四成的企业从合同源头把关,设立了标准的合同流程以及专职的合同审查人员,利用合同条款来防范这些风险。在建立财务和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上,有超过40%的企业是通过金融风险预判机制以防范贿赂风险的,并且也采取了财务预警机制、加快资金回收等风险防范措施。从2017年度企业“走出去”的情况看,六成以上受访企业在涉外合同中遇到适用法律问题和争议解决问题,其中适用法律问题尤其突出。在最佳实践案例库中,报告重点撰写了中国建筑有限公司、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尔集团、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的经验。

拖拖拉拉

2020年小企业调查报告

在经历了难忘的一年之后,我们几乎已经到了2020年年底。根据Constant Contact的调查,70%的消费者在COVID-19大流行以来每个月都会购买小企业的产品,无论是在线还是在实体店。1/5的消费者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每个月至少购买五次。与2019年相比,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今年在支持本地企业方面做出了更多努力,另有20%的受访者计划在2020年年底之前这么做。购物者关心价格和快速运输,但仍致力于支持小企业购买商品购物者愿意从小企业购买商品,但Constant Contact了评估购物意图,以了解促使人们选择大企业的原因。1/4的购物者表示,如果有机会从小企业或大型零售商那里购买同一商品,他们总是会选择小企业。只有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始终选择更大的零售商。在失业率创历史新高的一年,价格敏感性是选择从小企业或其他零售商购买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一点也不奇怪。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有超过36%会选择更便宜的商品,而价格对于55岁以上的消费者而言尤其重要。除了价格,速度也很重要。快速购物或配送对购物者而言是最重要的(18%),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的消费者对此的评价甚至高于价格。在线小企业可能会吸引假日购物者2020年的假期季节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根据研究,如果小企业在网上销售商品,那么这个假期将有大量的机会。消费者对小额购物的偏好似乎也将延续到假期。71%的受访者计划从小企业购买购物清单中的商品。只有10%的消费者认为他们需要去实体店购物。购物者似乎也准备好并愿意在今年扩大他们的视野,因为62%的消费者计划去一年以前从未购物过的新的小企业购物。亚马逊决定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黄金促销”,这是否会影响其他企业的假日销售?。事实证明,没在亚马逊上销售商品的小企业也不必烦恼。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不打算在黄金日购买任何节日礼物。1/3的消费者完全在其他地方购物。支持199IT发展,可加入付费高端知识交流群,感谢!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2020年数字营销状况报告2019年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报告报告:移动的重要性2020年世界贸易报告2020年假日习惯报告释放5G消费市场潜力报告文化:定义东南亚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消费者调查报告2020年视频和互动内容报告2020年假日购物季报告报告:全渠道和美丽新世界报告:了解印度十亿网民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3.02021年品牌颠覆报告5G经济报告2020年假日购物季预测报告2020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20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0上半年视频营销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流媒体报告交通运输区块链白皮书(2020)2020年东南亚电子商务报告报告:打开下一波电子商务之门2020年生态威胁报告2020年亚太地区营销情报报告2020中国家族信托报告2019 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0年全球人才报告(113页)2020未来城市出行蓝皮书2021年亚太区市场趋势预测--中文版2020年北美移动经济报告2020 年度十大新兴技术报告2020年美国广告流量欺诈报告2020年隐私时代的客户洞察报告中国城市千禧一代和z世代生活与支出报告报告:COVID-19对欧洲假日购物的影响跨国采购报告:影响全球服装采购格局的五大因素2020年亚太地区移动营销报告2020年印度移动支付报告2020年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使用洞察报告报告:封锁期间的视频游戏2020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168页)中国泛娱乐出海机遇洞察2020年英国最有价值的75强品牌(103页)COVID-19流行期间品牌亲密度调查报告2020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电动汽车成本报告2020年全球财富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金融科技报告(115页)报告:Covid-19后期的电子商务营销个性化2020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年印度媒体和娱乐报告(272页)报告:东南亚社交电子商务的崛起2021年B2B内容营销报告2020年播客广告转化基准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美国风险投资报告2020年全球移动网络体验报告2020-2024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中国摘要2020年假日购物季消费者调查报告循环时尚:中国新纺织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移动行业影响报告(120页)2021预测之亚太地区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163页)印度OTT报告2020智慧数码城市报告-全城 AI(136页)2020年第14个年度假日购物调查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客户参与报告2020年Q2太空投资报告2020世界超级财富报告复苏和超越:疫情后旅游业的未来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2020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中文版)2020年移动金融报告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270页)2020年第二季度受众报告2020年9月中国乳品报告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网络视频报告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报告2020亚太社会展望报告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报告:营销决策者与营销公司的关系2020全球消费者洞察报告2020年香港商户调查2020年Q2视频广告指标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移动应用市场报告2020年人工智能报告2020年度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COVID-19如何影响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B2B买家行为调查报告TikTok的力量2020年化妆及美容报告2020年南亚经济聚焦报告(112页)2020中国服务设计报告零售业2020:在两极分化的世界中取胜2020年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年9月网络新闻报告2020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332页)2020年亿万富豪洞察报告游戏行业:无法独享安全报告2020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敏捷与弹性:迎接新现实的另类投资报告影响世界:了解富国儿童幸福的构成报告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2020年农产品市场状况报告(164页)资产管理报告:支持增长并确保关照首份数字欧元报告:2021年启动数字货币项目2019-2020上半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报告人工智能在五大行业的成就与挑战报告:文化连通性转变2020年Q1-Q2中国TMT行业私募及创业投资报告2020年全球网络消费者指数报告2020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联网汽车新趋势报告联合国经济学家网络:塑造我们时代的趋势报告中国线下零售小店数字化转型报告2020年最有价值的75个印度品牌榜2020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报告2020移动游戏报告2020年保险科技报告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20年汽车营销报告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亚太地区移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报告复苏之路:2020年亚太地区电子商务报告202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165页)2020年品牌激情报告报告:重新思考COVID-19时代的零售策略之日本报告:为潜在客户转化建立关系2020上半年金融科技脉搏报告2020年年度忠诚度报告| NOTICE |

吕柟

《CTO企业信息安全调研报告》显示,不足一成企业能完全应对安全威胁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面的增加,各行业对网络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企业面对的网络威胁也进一步加剧。为全面了解中国企业在互联网安全领域面临的现状,腾讯安全及CSS中国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针对当前的信息安全情况,对全国主要城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近千家企业CTO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了《CTO企业信息安全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虽然有94%的受访企业高度依赖于信息网络,但30%的中国企业没有组建自己的信息安全团队,仅有8%的企业完全可以有效解决面对的安全威胁,企业信息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而打通行业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安全生态平台,提升信息安全资源的协同效率,已经成为受访企业的普遍需求。企业网络依存度上升但安全投入不足71%的企业高度依赖网络,但30%的企业尚未建立安全团队《报告》显示,94%的企业依赖网络开展业务,其中高度依赖网络的企业比例由2015年的66%提升至71%。金融、电信、IT/互联网是对互联网依存度最高的行业,即便是人们印象中对网络依赖不高的制造业,对网络的依存度也达到了92%。但与这种高度依赖网络的局面不相称的是,中国企业在安全领域的投入显得严重不足,30%的企业几乎没有安全团队。“按照国际惯例,信息安全的投入要占到企业信息建设投入的15%。”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潘柱廷表示,“这个数字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很难达到,但若要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这个数字最低不可低于5%。”但即便是这样一个5%的投入红线,符合要求的企业也为数不多。《报告》显示,甚至有高达30%的企业尚未建立任何安全团队。安全威胁升级 企业危机感加深系统威胁成主要安全隐患,仅8%的企业可完全应对安全威胁除了企业自身安全投入整体不足,外部安全环境也变得更具挑战。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安全风险已由传统病毒木马为主转变为更复杂化的系统漏洞、数据库威胁为主,安全威胁已然升级。即便信息安全防护强大的美国企业,也在前一段时间的网络攻击中,出现社交媒体“推特”、支付系统PayPal等诸多网站无法访问的现象。此外,云安全被认为是应对安全威胁的重磅武器,云与大数据计算的安全技术也是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应对挑战 构建安全新生态成迫切需求96%的企业愿意参与建设安全新生态,强化平台交流、分享技术呼声最高在企业网络安全危机感强烈的背景下,共建网络安全生态的价值被广泛认同。96%的各行业企业表示很有必要建立安全生态共同抵御安全风险,并且有94%的被访者认为安全生态的行业会议对企业自身有价值。而在参与意愿上,同样有96%的企业表态愿意参与到安全生态的建设中。与此同时,近七成的企业希望安全新生态可以交流、分享最前瞻的网络安全技术,以应对安全威胁的加剧。对于构建安全新生态而言,大多数企业最大的担忧是仅仅停留在交流层面,而无法在技术上有实质性的合作。为了解决此类弊端,调研企业普遍认为互联网/运营商等基础行业、安全企业和政府这三方应该成为安全生态建设的引领者,且各产业的实力企业与安全行业应当建立机制、主动贡献价值,构建高效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行业生态的形成与价值发挥。当然,安全生态不应只是大企业的舞台,而是一个由大企业担当,所有参与者共同参与并受益的有机体,并逐步形成更加紧密的安全新生态。据悉,《CTO企业信息安全调研报告》作为CSS中国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的权威发布,每年在领袖峰会召开前夕完成发布,为国内较为全面反应中国企业信息安全现状的诊断报告。而《报告》所反馈的重要趋势和结论,也将作为2016年第二届CSS安全领袖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全球首个聚焦互联网产业安全生态圈建设的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平台,CSS安全领袖峰会2015年就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安全新生态”议题,旨在建立互联网安全新秩序,提升安全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而今年,为顺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领域的安全交流,第二届CSS安全领袖峰会将议题定为“智慧安全,连接赋能”,重点探讨如何加速构建安全生态,将首次邀请微软、高通、谷歌、思科、英特尔、McAfee、趋势ZDI、Fireeye、ShellPhish等国际顶尖企业与腾讯、百度、滴滴等中国互联网领袖企业交锋。预计本届CSS安全峰会的全球参会企业将达到500家,参会规模20000人次。峰会将聚焦量子通信的安全应用、智慧连接与全球协同、国际安全技术新趋势、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互联网金融安全挑战等十大热门产业的安全趋势与技术研究成果,探讨国际安全新秩序和生态建设。峰会所产生的观点和结论,也将为中国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怨女

2018年,互联网创业公司生存状态调研报告

欢迎来到《2018年创业公司生存状态调研报告》。在这项调研中,500多位获得风险投资的创业者坦率地讲述了如今经营一家科技初创公司的感受。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收集了2700多份意见书和近15万个数据点,创建了行业最大的创始人和创业经验数据集。在今年的调研中,我们对529位创业者就融资环境、退出环境和运营一家创业公司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很多其它问题,从软银愿景基金的影响,到科技行业中的父母们所面临的挑战等等。自从我们开始对创业公司创始人进行深度调研以来,过去四年里的很多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些趋势一直未变。创始人在招聘中遇到的最艰难的工作仍然是招聘销售和工程人才,他们仍然无法想象下一轮融资会变得更容易。但创业者依然保持着他们固有的乐观,年复一年,他们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现在和以往一样依然是创业的好时机。每一年,创始人们都会以一些新的见解带给我们带来惊喜,今年也不例外。以下是他们在2018年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10件事情。(1)科技行业,遭受年龄偏见的起始年龄越来越小投资者存在的最大的偏见是什么?你的年龄。37%的创业者认为,创业公司投资者会因为创业者的年龄产生偏见(8%的创业者认为投资人有性别偏见,26%的创业者认为投资人有种族偏见)。高达89%的受访者同意,在科技行业,年龄大的人普遍面临年龄偏见。这里所说的“年龄大的人”并不意味着年过八旬:平均而言,创始人认为科技行业的年龄偏见始于46岁。(2)科技公司的员工当父母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大吗?女性和男性的观点很不一样三分之二的男性创始人认为,科技公司对已经是父母的员工是很包容的。然而,只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创始人认为科技公司对已经是父母的员工是很包容的。此外,女性创始人认为投资人对怀孕或有孩子的创始人有偏见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我们很高兴看到,75%的受访者提供允许员工在家远程办公的福利。但在为刚为人父母的员工提供福利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65%的创始人表示,他们没有为处于哺乳期的母亲提供专门的空间,而90%的人没有提供育儿支持类福利项目。(3)创始人对Slack等通讯工具非常认可70%的创始人表示,Slack和Yammer等工具可以提高效率。这并不奇怪,因为98%的创始人都在使用它们。(4)创始人对IPO市场持乐观态度,连续4年皆是如此自《创业公司生存状态深度调研报告》启动以来,创业者每年都对IPO市场持乐观态度。随着Uber、Slack和Palantir等独角兽预计很快将会上市,今年也不例外。78%的受访者预计2019年IPO步伐不会放缓。(5)下一波伟大的创始人将来自Uber当被问及美国哪家公司将会诞生下一代伟大的科技公司创始人时,23%的受访者认为下一波伟大的创始人将来自Uber,16%的受访者选择 Slack,15%的受访者选择Stripe,14%的受访者选择 Airbnb。我们认为下一个伟大的创业公司可以来自任何地方,所以无论你是否在这些公司工作过。(6)Stripe的估值在未来10年里最有可能飙升Stripe的估值目前已经高达200亿美元,但受访的创业公司创始人们仍认为,未来10年,Stripe公司的估值最有可能飙升。19%的创始人将Stripe作为他们的首选,紧随其后的是:SpaceX(13%)、Coinbase(13%)、Slack(11%)和Airbnb(10%)。(7)39%的创始人表示中国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科技中心过去十年,中国新增了5亿互联网用户。根据玛丽米克(Mary Meeker)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2018 internet trends report),在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科技公司中,中国占据了9家(另外11家在美国)。当被问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时,近40%的创始人预测,中国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科技中心。然而,超过50%的创始人认为2028年全球科技中心依然在美国,不到5%的人认为全球科技中心会在其它地方。(8)大部分创始人认为软银愿景基金对创业公司生态系统是有益的软银自2016年推出愿景基金(Vision Fund)以来,在行业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该基金为一些规模较大、比较成熟的科技创业公司提供了增长型资本。许多受访者可能会遇到一个由软银行资助的竞争对手,但其中70%的受访者仍然认为软银愿景基金对创业公司生态系统是有利的。(9)科技巨头普遍遭遇很大的认知问题在《名利场》播客“硅谷有多邪恶?”( "How Evil is Silicon Valley?" )中,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探究了Facebook、Twitter、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是如何被视为邪恶之物的,因为它们利用了我们最深、最黑暗的秘密和恐惧。我们问了创业公司创始人们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在发表意见的创始人中,大家的意见平分秋水:50%的创始人同意这个观点,50%的创始人不同意。(10)当谈到区块链技术在他们自己所在行业的实际应用时,87%的创始人对区块链行业持怀疑态度。在加密货币市场崩溃之际,我们邀请创始人分享了他们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的实际应用的看法。虽然大多数人表示,他们所在行业的参与者至少在尝试使用加密货币或区块链,但只有不到1%的人表示这种技术对他们或他们的同行来说是革命性的。只有13%的人认为这些技术在未来会成为他们所在行业的主导技术。有趣的是,尽管对区块链行业持怀疑态度,但40%的创始人表示,他们个人拥有加密货币。下面是《2018年创业公司生存状态调研报告》的完整版本:(一)关于热门趋势和热点中心(1)我们正处于科技公司的泡沫中吗?(2)按照热度从高到底的顺序对这些技术趋势进行排序:(3)十年后,你认为哪个国家会成为全球科技中心?(4)未来10年,美国哪家非上市创业公司的估值会飙升最多?(5)未来5年,美国哪家公司最有可能出现下一代伟大创始人?(6)在你所在的行业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将加密货币或区块链技术集成到他们的业务中?(7)在未来五年内,你所在行业中将会有多少公司会将加密货币或区块链技术集成到他们的业务中?(8)你个人拥有加密货币吗?(9)《名利场》(Vanity Fair)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最近,Facebook、Twitter、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因为利用我们内心最深、最黑暗的秘密和恐惧而被大家视为邪恶之物。你同意吗?(10)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估计,由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在20年内,47%的现有工作都有被自动化替代的风险。你同意吗?(11)软银愿景基金对创业公司生态系统有益吗?(二)关于融资(12)你最近一轮融资的整个过程有多长时间?(13)上一轮融资时,你向多少家投资机构做了融资 Pitch?(14)你认为下一轮融资的挑战有多大?(15)你认为未来12个月风险融资会变得更困难还是更容易?(16)在融资过程中,投资人对创业公司创始人存在的偏见有:(17)如果你参加过创业孵化器或加速器项目,你会向其他创始人推荐吗?(18)你认为ICOs会成为风险投资的一个合法选择吗?(19)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吗?(三)关于退出(20)与今天相比,在未来的一年中……(21)在未来一年里,你认为创业公司的并购交易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2)你对于打造一家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有多大信心?(四)关于投资人(23)在过去的一年中,你认为主动权通常是掌握在创业者手里还是掌握在投资人手里?(24)在未来的一年中,你认为主动权是会更多地掌握在创业者手里还是掌握在投资人手里?(25)在选择一轮融资的领投方的时候,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标准是什么?(26)风险投资机构在政治上的公开立场是否会影响你与他或她合作的意愿?(五)关于公司运营(27)你主要是在优化增长还是在优化盈利?(28)你认为你的公司在多少年后会盈利?(29)最让你夜不能寐的三个问题是什么?(30)你认为10年后你还会担任首席执行官吗?(31)员工离开公司多久后必须行使他们的股票期权?(32)在工作中,通讯工具(如Slack、Yammer、HipChat等)将会:(六)关于招人和开人(33)今年招聘人才比去年更容易还是更困难?(34)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你打算招聘多少人?(35)你认为招聘哪个岗位的人才最难?(36)你在去年裁过员吗?(七)关于企业多元化、公平和包容(37)你的公司是否有促进多样化和包容性的战略?(38)你认为在性别问题上,科技行业什么时候能代表普通大众?(39)你认为在种族问题上,科技行业什么时候能代表普通大众?(40)你认为科技行业中女性和少数族裔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1)你们公司董事会成员的男女比例是多少?(42)你们整个公司的男女比例是多少?(43)你认为科技公司对那些身为父母的员工是包容的吗?(44)你的公司提供以下哪些福利?(45)在科技行业,年龄大的人会面临年龄偏见吗?(46)在科技行业,从多少岁开始就会遭受年龄偏见?(47)你或你认识的人在工作场所经历过性骚扰吗?(八)关于受访创始人(48)你的上一轮融资是第一轮融资?(49)你的公司的总部在哪里?(50)您的性别是?(51)您的年龄?(52)你是在多久前创办你的公司的?(53)你上次融资是在多久以前?(54)你的公司有几位合伙人?(55)你的公司现在有多大规模?(56)你的公司所在的行业是?(57)你参加过创业孵化器或加速器项目吗?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原文链接:http://stateofstartups.firstround.com/2018/#ageism-in-tech

客出

2020企业应届生专项调研报告

又到一年毕业季,企业希望通过引进蓬勃朝气的优秀应届生,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工作活力。怎样打造适合自己的人才储备库、吸引优秀毕业生、设计毕业生的薪酬体系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企业应届生相关政策又该如何调整?01疫情下应届生的招聘 疫情对春季应届生招聘的影响: 无应届生春招计划的主要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受本次疫情影响,三成企业决定取消今年春季应届生招聘工作,62.3%的企业仍会进行应届生招聘,7.6%的企业原定今年无应届生招聘计划。整体来看,春季应届生招聘热度较往年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对于无应届生春招计划的企业来说,应届生培养成本高、周期长、不符合公司现阶段发展战略是主要原因,稳定性或招聘满意度较差也是部分企业不进行春招的原因之一。 受疫情影响,取消招聘的主要原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对于受疫情影响,取消今年春季应届生招聘的企业来说,“人员编制减少,无应届生编制”是主要原因,占比过半,41.8%的企业表示自身业务对应届生需求不大,出于防控疫情、降低风险等方面考虑,决定取消招聘,另有部分企业表示,无法进行大规模线下招聘,或企业经济情况不足以支持应届生招聘,占比分别问17.9%和11.9%。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在此 情况下,人员编制减少不可避免,对于此类企业,减少或取消应届生招聘,也在预料之中。 企业准备采取的措施:调研结果显示,为了解决受疫情影响,暂停应届生春招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加大内部培养力度或社招力度,是多数企业准备采取的方式。前者通过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提高其工作能力技术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所交代的工作任务,以弥补暂停招聘所带来的人员储备不足,后者则是以社招代替校招,社招员工较校招相比,通常有着更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成熟的工作态度,能够更快的适应本职工作。同时有29.9%的企业尝试通过内推机制来解决此问题。17.9%的企业准备加大后续校园招聘力度,以期通过加大下半年秋招力度,来弥补春招的不足,13.4%的企业准备开发实习生招聘或扩大招聘规模,来解决在某些特定时间点的人员不足问题。另有23.9%的企业对这一问题尚未有明确结论。02应届生招聘概况 应届生招聘满意度:参调企业对应届生的整体满意度平均值为6.8,高于平均值的企业占比为61.0%,可见多数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情况比较满意。对于企业而言,最有价值的人才不一定是在某方面能力表现极为突出的人才,而是最适合的人才。所以想要招聘到匹配程度高且优秀的人才,需要企业制定恰当、清晰的人才标准及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助力HR找到合适的高潜人才。 应届生的招聘方式:调研结果显示,超半数参调企业在制定应届生招聘方案时,选择结合业务部门需求和公司文化理念,由HR和业务部门领导共同制定该部 门应届生的招聘方案,以期制定更贴合部门人才特质和企业文化理念的高度匹配招聘方案。企业在校园招聘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高效、准确的找到匹配度高、足量的候选人。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瞄准企业的优势院校和利用互联网平台。03企业面试情况 面试轮次: 面试内容:调研结果显示,超八成企业线上面试轮次在1-2轮,而线下面试通常以2-3轮为主,部分选择线上、线下面试相结合的企业,仅安排一轮线下终面。对于面试的主要内容,线上面试更侧重于逻辑测试、性格测试等测试类内容,而线下面试更看重员工的临场反应能力,故除专业笔试外,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面试更受青睐。04招聘群体的选择 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类型: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类型前三名依旧是技术研发类、职能管理类和市场营销类,招聘的企业占比分别为68.3%、59.0%和56.8%。其中技术研发类岗位是作为企业新产品、新系统的核心创造力来源,各行各业优秀的研发人才都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对人才的竞争越发激烈。 企业不同岗位的应届生招聘来源: 企业应届生重点招聘专业及满意度:根据2020年应届生重点招聘专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学、工学、理学、经济学专业仍是企业招聘专业选择的热门。从企业选择的热门专业满意度来看,理工科应届生的能力素质等比较让企业满意,所以很多HR在很多岗位的招聘条件上都会注明“理工科专业优先”。而其他专业因为专业学习的内容通识度较低,所以重点招聘的企业较少。企业在意的应届生品质及满意度:企业认为应届生最需要具备的品质前三项分别为沟通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为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跨部门沟通,甚至直接与客户沟通,所以积极主动的、有一定技巧的沟通方式通常会让工作的进展更为顺利。除此之外,应届生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强度,抗压能力较弱等管理问题,仍是团队中指导新人适应职场节奏的一大难题。 05应届生起薪情况不同职能方向的应届生起薪:根据调研分析不同岗位类型应届生起薪可得,技术研发类应届生起薪平均为7500元/月,在各个岗位序列中应届生起薪最高。上述薪酬 转换为系数形式可得,职能管理类:研发技术类:市场营销类:生产管理类:支持辅助类:一线员工类=1:1.23:0.95:0.85:0.74:0.62。 不同院校的应届生起薪: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应届生是多数企业的应届生招聘主要群体,2020年的调研数据分析显示,重点大学应届生起薪平均值为7100元/月 ,比一般本科高36.5%。其中,传统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应届生起薪为8200元/月,新一线城市的应届生起薪为6500元/月。整体来看, 受疫情影响,今年应届生起薪与去年并无明显变化。不同专业的应届生起薪:调研结果显示,由于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届生供不应求,理学和工学专业的应届生起薪较高,平均值分别为7200元/月和7000元/月。根据不同城市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一线城市企业的法学、理学、工学、医学专业的应届生起薪均超过7000元/月;新一线城市企业的理学、工学、医学专业的应届生起薪均超过6000元/月。 不同行业的应届生起薪:调研结果显示,金融行业本科生起薪最高,平均值为7400元/月;综合服务行业最低,平均值为4700元/月。另外,从研究生的起薪分析可以看出,高科技行业的研究生起薪最高,平均值为9200元/月;传媒行业的研究生起薪最低,平均值为6300元/月。各行业应届生随着学历的提升,薪酬增幅不尽相同,高科技行业本科至研究生薪酬增幅明显,高达48.4%;综合医疗行业研究生至博士 生薪酬增幅明显,高达88.7%。06应届生管理政策 应届生转正情况: 应届生离职原因: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越年轻的员工越看重工作的成长性、挑战性、自主权。在互联网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员工,他们更看重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有自我成长性的职业发展会。根据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应届生的离职原因主要包括对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的不满。另外,生活与工作平衡也是应届生考虑的原因之一,现在年轻人的工作观早已有了很大转变,要想留住合适的优质人才,不仅需 要提高薪酬竞争力等硬性指标,还要从融洽的团队文化建设、对员工的认可和激励等“软指标”提高保留员工的效果。 应届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企业在应届生管理中普遍遇到应届生“工作期望过高,导致工作满意度较低”、“抗压能力不强”、“忠诚度较低、容易跳槽”三项问题。其中容易跳槽这一问题是多数企业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太和顾问建议企业可以根据部门职责及规划,精确设立岗位职责,征求青年员工的意见及建议,为青年员工提供可以发挥能力的空间,提供人才与组织共同发展的优势与潜能。其次,还可以通过差异化赋能,根据员工的优势及特长,定制化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应届生转正后平均晋升时间:超七成企业应届生转正后的平均晋升时间在一年到三年。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断推移,应届生转正后平均晋升时间有所增加。根据不同企业性质的分析显示,近半数的国企和合资企业应届生晋升时间在两年以上,时间较长。而民营企业则比较明显敢于大胆启用新人,赋能新员工的成长,激发其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潜能。

花为媒

调研报告越多,洞察力越差?

编辑导语: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起到了解和剖析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的作用,能够积极的解决问题。因此近年来,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调查报告和调查机构。调研报告越多,我们的洞察力真的会变得更好吗?大家有没有留意,今年市场调研报告和各种白皮书特别多?无论是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埃森哲、德勤、安永等)、知名智库(亿欧、易观等)、各大调研公司(Forrester、益普索、艾瑞等)、券商(东北证券、广发证券等)、广告和传播公司(奥美、电通等)还是头部公司的研究院(阿里、IBM等)以及各企业服务公司(超多的B2B公司)都非常勤劳敬业。各种各样的报告,内容不仅涵盖了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市场调研、发展趋势分析,还有客户消费习惯和行为预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光《后疫情时代,XX行业发展趋势》就有一箩筐….)。发布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几乎每周都有报告新鲜出炉。常常有热心人收集各种报告,并在微信群里分享。大家当然是点赞、鼓掌并红包致谢,接着保存、转发一条龙。一时间,各种PDF文档满天飞。常言道“开卷有益”,读报告当然也有各种好处。但是一旦数量太多,就看不过来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先快速“滑”一遍内容,然后保存。到了年底的时候如果能想起来就再翻出来看看,要是没想起来就一直沉睡了。正好急用的时候,又常常觉得收藏的报告好像哪哪都不对。要不用不上,用上显得又空又泛,唬唬不懂行还可以,在公司内部用太务虚,忽悠老板还可能会翻车。如果顺着报告的思路来写分析报告,很容易被带歪,写不下去…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么多研究报告,到底有没有用?如何用?先来说说:一、为什么有这么多报告?今年的疫情之后,大家算是真正懂了什么叫“不确定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经营者都很渴望看到各种趋势预测。咨询公司业务受很大冲击,但员工工资要照开,未来工作要铺垫。正好发挥优势,深入分析案例并做方向性分析。服务和维护原有客户的同时,也能对疫情后新客户的获取有些帮助。后来智库、企业研究院都紧跟其后,于是各种白皮书越来越多(whitepaper,没有刊号的书,不同于解决方案,强调观点与案例)。区别于调研报告,白皮书大部分内容以文字为主,定性的分析更多一些,更多是对未来的趋势预测。从事B2B市场营销的读者都知道,白皮书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获客方式。客户在互联网上看到某白皮书,如果想阅读全文的话,需要留下联系方式才能下载,而这就是潜在的销售线索。调研报告更看重数据,通过各式图表(饼图、柱状图、曲线图….)做定量的分析,一般是对过往的总结。老牌的调研公司这些年生意难做,在大数据面前,传统的调研方式显得有些落后,证券公司、掌握大量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在报告效率方面更快更准。这几年调研公司纷纷开始和行业协会、大企业合作,发挥自己的看家本领,把报告做得更炫更酷,并逐渐向咨询公司的方向做转型。正因为如此,也卯足了劲先拼数量再说。于是,报告越来越多,看的人有点不够用了。仔细想想,这也是必然大趋势。一方面是需求方很焦虑,想预知未来;另一方面是供给方很着急,需要通过报告来获取潜在销售机会。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初步根据报告的目的来辨别:二、哪些报告有价值?哪些没有?大胆说一句,市场上大部分报告的价值是很低的。首先,前面提到,因为有商业诉求存在,所以很多报告或多或少失去了第三方应有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其次,快速成文的报告,难免会急于求成。往往样本不足,挖掘不深就急着下结论了。比如我前两天看到一份报告,100个网络回复样本就能成一篇报告,主动参与调研的人是怎样的背景、公司性质、从业时间等都没有一一分析,这样的报告还真不敢信。其中的道理和2016年希拉里和特朗普民调一样,回答问卷的样本分层有偏差,结果从一开始也许就是错的。最后,专业调研公司的报告相对客观并有参考价值,因为无论是调研方式、样本的选择、分析方式都是较科学和专业的。但老牌调研公司往常只用传统流程和方式,已经无法捕捉日益变化的行业趋势。另外,对于新的商业模式、新风向,他们相对来说敏感度不足。这样的报告给人的感觉是有点空,有点泛(每个字都看得懂,放在一起不明白就是指这种报告)。那么如何判断哪些报告有参考性?调研报告,在阅读之前先仔细看看样本数量、覆盖的人群、调研方式等(也就是第一页的解释,可以判断文章是否值得继续看。但很多人会略过这部分);趋势分析,知名度越高的新锐调研公司和咨询公司的报告大概率有价值。这样的公司有大量的高手和专家,见多识广,有方法有理论。不过这些公司的报告一般都比较难读,各种高大上的词堆在一起,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三、研究报告对市场洞察有用吗?研究报告始终是拿来用的,那么如何用起来?我想除了开拓视野,学习知识之外,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报告洞察市场,了解对手,寻找和发掘潜在的机会。每到年底的时候,每家公司都会向外看看,从市场空间、发展的趋势、竞争态势、潜在竞争对手等多个角度了解所在的行业。再回到自身总结,发掘现状与机会之间的差距(注意不是现状与目标之前的差距)。唯有了解了机会在哪,才能有的放矢的投入资源,安排优先级,做战略规划。当然,很多高手并不需要调研报告也能引领客户需求,比如乔布斯,他从来就反对做市场调查,认为客户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不过,能有的他那样敏感并对产品有极致的追求的企业家少之又少。一般来说,我们还是需要借助第三方的一些信息,再结合业务实践中的观察和客户的反馈来综合制定未来的计划,而不是拍脑袋下结论。四、市场洞察怎么做?战略规划中的市场洞察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客户分析。1. 环境分析基本上包括宏观趋势、市场容量、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等。就像前文提到的,这些信息未必客观权威,需要与专家、客户、合作伙伴多方验证。2. 竞争对手分析除了分析现有对手之外,一定要留意来自其他行业以及上下游的竞争对手。现有对手的动态一般一线销售的报告更清晰准确。潜在竞争对手的信息需要从大量的报告中找出端倪,然后深挖。另外,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从产品、服务、市场营销、内部组织等多个角度全面展开。3. 客户分析这里的客户不需要详细到每个客户(超级大客户除外),而是聚焦在客户所在的行业,深入的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通用痛点、场景需求、对现在供应商的评价等等..越详细越有利于做战略规划。更加精准的客户分析还需要从客户画像、决策因素等多个角度深入的去研究。市场洞察不是简单的读报告、写PPT就可以应付了事,更不是想到哪写到哪。往往需要从纷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发现线索再不断的深入。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内部沟通、客户访谈,然后再结合报告,不断深入直到有了全盘的观点。五、培养市场洞察能力洞察能力是市场营销人需具备的高级能力,也是很多人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但简单点来说,最基本的洞察就是从数据、信息中提炼出观点。研究与分析是洞察的方法,强调套路与逻辑。但除此之外,洞察还需要长期的积累以及不断的训练。高大上的商业洞察方法论不是我今天要说的,几个让自己更有洞察力的小习惯大家可以试试:看到报告前,先尝试判断数据和信息的真实和有效性。方向错了,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结论,判断要不要读本身就是洞察力的一环。尝试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客观的思考。不要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就相信,不利的就先放在一边。比如现在蛮多科技企业,一看到国产替代就满眼放光,但是一提到国外的技术优势对比就视而不见。广泛收集有用的信息后先归类,再按照类别阅读。现在的信息不是不够,而是太多,如果能够把同类信息对比着看,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举个例子,现在的报告都在说Z时代的消费习惯,各家有各家说法,那么是不是可以放在一起看看,有了对比就有了答案。不断「为什么」。不要急于接收观点,而是连环“why”,一层层分解,直到找到最初假设,并判断是否合理。不断提高的总结能力。试着在看完一个调查的数据后,看不看结论,写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对比报告的结论,找到差距和分歧,再读一遍报告,继续思考总结。经过客观的判断、在不断推敲逻辑的合理性中,逐渐就会形成独特观点。当然这中间还需要不断地验证、纠偏、迭代。我们市场营销人常常和分析调研打交道,如果仅仅做信息的分享与收藏,只会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市场洞察力。在信息量巨大,大众焦虑的当下,更需要保持清醒,客观理性地分析信息和数据,时时更新知识,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并从多个角度思考与校验,形成观点,最终帮助业务决策。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学习深度思考,成为有洞察力的高手吧!#专栏作家#终身学习者,乐于思考与分享,关注成长型公司的营销战略、产品营销、用户运营等相关领域。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地之自厚

CNNIC第45次调查报告: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

来源:新浪科技(二) 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2019年,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互联网企业整体实现较快发展,上市企业市值普遍增长,网信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普遍增长并创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达11.12万亿人民币,较2018年底增长40.8%,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排名前十的互联网企业市值占总体市值比重为84.6%,较2018年底增长0.4%。从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情况看,2019年底在全球市值排名前30的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据18个,我国占据9个,其中阿里巴巴和腾讯稳居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前十强。网信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187家,较2018年底增加74家。随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B端市场的增长潜力愈发受到企业重视,面向B端市场提供服务的网信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明显。从网信独角兽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企业服务类占比最高,达15.5%。随着企业服务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网信独角兽作为企业服务产业的中坚力量,在服务模式创新、效率提升及成本降低等方面都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服务产业的未来。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性突出。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从制度设计落地为现实。截至12月,已发布业绩年报的89家科创板企业中,电子行业实现净利润47.2亿元,以39.6%的增速排在首位,成为科创板成长性最高的行业 。 1. 互联网上市企业发展状况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为135家,较2018年底增长12.5%。其中,在沪深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50家,较2018年底增加4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54家,较2018年底增加6家;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31家,较2018年底增加5家。图 74 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分布截至2019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 为11.12万亿人民币,较2018年底增长40.8%。其中,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最高,占总体的52.5%;在美国和沪深两市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各占总体的42.0%和5.5%。图 75 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分布从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分布来看,互联网上市企业在港股市场表现亮眼。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截至2019年12月,阿里巴巴市值达5692亿美元,较2018年底增长近60% ,成为我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也是亚洲市值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的成功回归不仅为其他海外上市企业回归港股或A股提供了示范和指引,也进一步提升了港股市场活力。截至2019年12月,在135家互联网上市企业中,工商注册地位于北京的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占互联网上市企业总体的33.3%;其次为上海,占总体的17.0%;杭州、深圳、广州的互联网企业分别占总体的11.9%、11.1%和4.4%。图 76 互联网上市企业城市分布从互联网上市企业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依然领先,这些城市的经济发达度、产业成熟度、政策优惠、人才质量、基础设施等均居全国前列,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聚集,形成产业聚合。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互联网产业范围的持续扩大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完善等,未来互联网上市企业有望在更多的地区产生。截至2019年12月,在互联网上市企业中,网络游戏类企业数量仍持续领先,占总体的23.9%;其次是文化娱乐类企业,占比为17.9%;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工具软件和网络媒体类企业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4.9%、10.4%、8.2%和6.0%。图 77 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分布从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 分布来看,我国网络游戏产业进入发展成熟期,整体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文化娱乐产业增长迅速,在整个互联网产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日益凸显;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数字经济领域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金融科技、网络媒体不断创新模式,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新动力。随着科创板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能力持续增强,市场包容性不断提升,未来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将会更加丰富多元。2. 网信独角兽企业发展状况根据创业企业的融资数据和主流投资机构认可的估值水平进行双向评估,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187家,较2018年底增加74家,增幅达65.5%。从地区分布来看,网信独角兽企业仍然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总占比达90.4%。其中,北京的网信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为85家,同比增加31家,占总体的45.5%;上海的网信独角兽企业为37家,同比增加17家,占比为19.8%;广东共27家,同比增加12家,占比为14.4%;浙江共20家,同比增加5家,占比为10.7%。图 78 网信独角兽企业地区分布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国50%以上的网信独角兽企业集中在企业服务、汽车交通、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和文娱媒体等五个行业。截至2019年12月,企业服务类企业组成第一梯队,占企业总数的15.5%;汽车交通类和电子商务类企业组成第二梯队,占比分别为12.3%和11.8%;金融科技类和文娱媒体类企业组成第三梯队,占比分别为9.6%和9.1%。图 79 网信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

回马枪

CNNIC第45次调查报告: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

来源:新浪科技(二) 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2019年,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互联网企业整体实现较快发展,上市企业市值普遍增长,网信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普遍增长并创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达11.12万亿人民币,较2018年底增长40.8%,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排名前十的互联网企业市值占总体市值比重为84.6%,较2018年底增长0.4%。从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情况看,2019年底在全球市值排名前30的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据18个,我国占据9个,其中阿里巴巴和腾讯稳居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前十强。网信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187家,较2018年底增加74家。随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B端市场的增长潜力愈发受到企业重视,面向B端市场提供服务的网信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明显。从网信独角兽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企业服务类占比最高,达15.5%。随着企业服务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网信独角兽作为企业服务产业的中坚力量,在服务模式创新、效率提升及成本降低等方面都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服务产业的未来。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性突出。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从制度设计落地为现实。截至12月,已发布业绩年报的89家科创板企业中,电子行业实现净利润47.2亿元,以39.6%的增速排在首位,成为科创板成长性最高的行业 。 1. 互联网上市企业发展状况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为135家,较2018年底增长12.5%。其中,在沪深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50家,较2018年底增加4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54家,较2018年底增加6家;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31家,较2018年底增加5家。图 74 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分布截至2019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 为11.12万亿人民币,较2018年底增长40.8%。其中,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最高,占总体的52.5%;在美国和沪深两市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各占总体的42.0%和5.5%。图 75 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分布从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分布来看,互联网上市企业在港股市场表现亮眼。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截至2019年12月,阿里巴巴市值达5692亿美元,较2018年底增长近60% ,成为我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也是亚洲市值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的成功回归不仅为其他海外上市企业回归港股或A股提供了示范和指引,也进一步提升了港股市场活力。截至2019年12月,在135家互联网上市企业中,工商注册地位于北京的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占互联网上市企业总体的33.3%;其次为上海,占总体的17.0%;杭州、深圳、广州的互联网企业分别占总体的11.9%、11.1%和4.4%。图 76 互联网上市企业城市分布从互联网上市企业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依然领先,这些城市的经济发达度、产业成熟度、政策优惠、人才质量、基础设施等均居全国前列,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聚集,形成产业聚合。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互联网产业范围的持续扩大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完善等,未来互联网上市企业有望在更多的地区产生。截至2019年12月,在互联网上市企业中,网络游戏类企业数量仍持续领先,占总体的23.9%;其次是文化娱乐类企业,占比为17.9%;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工具软件和网络媒体类企业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4.9%、10.4%、8.2%和6.0%。图 77 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分布从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 分布来看,我国网络游戏产业进入发展成熟期,整体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文化娱乐产业增长迅速,在整个互联网产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日益凸显;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数字经济领域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金融科技、网络媒体不断创新模式,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新动力。随着科创板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能力持续增强,市场包容性不断提升,未来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将会更加丰富多元。2. 网信独角兽企业发展状况根据创业企业的融资数据和主流投资机构认可的估值水平进行双向评估,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网信独角兽企业总数为187家,较2018年底增加74家,增幅达65.5%。从地区分布来看,网信独角兽企业仍然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总占比达90.4%。其中,北京的网信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为85家,同比增加31家,占总体的45.5%;上海的网信独角兽企业为37家,同比增加17家,占比为19.8%;广东共27家,同比增加12家,占比为14.4%;浙江共20家,同比增加5家,占比为10.7%。图 78 网信独角兽企业地区分布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国50%以上的网信独角兽企业集中在企业服务、汽车交通、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和文娱媒体等五个行业。截至2019年12月,企业服务类企业组成第一梯队,占企业总数的15.5%;汽车交通类和电子商务类企业组成第二梯队,占比分别为12.3%和11.8%;金融科技类和文娱媒体类企业组成第三梯队,占比分别为9.6%和9.1%。图 79 网信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