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数字科技创新战略和企业的关键作用研究》发布固不及质

《数字科技创新战略和企业的关键作用研究》发布

9月27日,在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2020“数博发布”活动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课题组编写的《数字科技创新战略和企业的关键作用研究》报告正式发布。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潘教峰院长做欢迎致辞。潘教峰院长表示: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蓝图的重要一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使我国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历史使命和大国韧性要求我们既要在国际上勇于担当,发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又要在国内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用科技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在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中长期规划,区域创新体系、数字经济都是谋篇布局的新载体、新方向和新抓手,其背后是以数字技术和数据科学为内涵的数字科技在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在报告发布环节,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所副所长,王晓明研究员代表课题组进行了《数字科技创新战略和企业的关键作用研究》分享。报告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当今的世界发展格局。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大大拓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技术领域已突破传统信息技术领域范畴;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在数据—信息—知识框架下的深度发展,对学科的融合及以机器智能为主体的知识自动化提出了新的需求。针对这一趋势,课题组创新地提出“数字科技”,通过条分缕析构建了数字科技的完整概念框架,并提出数字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生态体系,为相关学术研究、产业应用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同时报告关注了龙头数字科技企业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国外以苹果、亚马逊、谷歌为代表,国内以华为、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一大批数字科技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市场需求、应用场景和数据优势,把数字技术与数据科学融会贯通加以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最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研究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余江研究员,以及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辛勇飞所长围绕数字科技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2020“数博发布”是“永不落幕的数博会”2020系列区域性活动的重要板块。根据活动安排,于5月至9月举行数场企业自主发布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重点发布大数据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成果。来源:数据观编辑 罗昌编审 孙晓蓉 田菊

洁宫

紧紧扭住技术创新战略基点

新华社5月28日电(王静文)《经济参考报》5月28日刊发题为《紧紧扭住技术创新战略基点》的评论。文章称,中央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则是命根子。面临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必须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一方面,应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企业更加贴近市场,对于技术方向会有更直观的感觉,也更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即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反之,政府部门制定的创新方向有可能会偏离实际,且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和浪费。另一方面,应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此推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上台阶。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改善基础研发体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心无旁骛地从事收入较低、前景不明的基础研究,精英大部分流向金融、地产、互联网等收入水平较高的行业。社会价值导向的偏误以及人才培养深度的缺乏,导致基础研究成为技术创新的最大短板。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变革,鼓励资源向基础研发领域倾斜,将决定技术创新的未来。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我们通过一整套变革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升级,就能不惧他人围堵,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完)

萨里

“数字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重磅发布!亲家数科实现美好数字生活

9月底,亲家数科了解到,在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2020“数博发布”活动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课题组编写的《数字科技创新战略和企业的关键作用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数字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潘教峰院长做欢迎致辞。潘教峰院长表示: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蓝图的重要一年。同时他还表示,我国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历史使命和大国韧性要求我们既要在国际上勇于担当,发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又要在国内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用科技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在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中长期规划,区域创新体系、数字经济都是谋篇布局的新载体、新方向和新抓手,其背后是以数字技术和数据科学为内涵的数字科技在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报告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当今的世界发展格局。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大大拓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技术领域已突破传统信息技术领域范畴;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在数据—信息—知识框架下的深度发展,对学科的融合及以机器智能为主体的知识自动化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报告还关注了龙头数字科技企业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国外以苹果、亚马逊、谷歌为代表,国内以华为、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一大批数字科技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市场需求、应用场景和数据优势,把数字技术与数据科学融会贯通加以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亲家数科以创新驱动AI赋能 强势布局数字科技赛道作为近两年新崛起的数字科技企业,亲家数科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1.2亿Pre-A轮融资、4大核心技术、合作80多家银行机构、场景端已覆盖90%消费及生活领域,企业业务覆盖35%的大型国央企,授信额度达到500亿。数据的背后是成长的见证,两年时间,亲家团队不断追求技术的创新,并以数字化的角度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优化完善产品和技术,帮助众多机构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目前,亲家集团旗下投资控股公司也获得国资入股,亲家系在知名股权和国资双驱动下正全速前进。伴随各种前沿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人们对“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科技作为链接未来生活的“利器”,不仅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数字化的转型,也要积极拥抱变化,对源源不断出现的“新场景”有深刻的认知,实现“技术”+“场景定制”强强组合,应对各种需求,同时实现自身企业高质量的发展。为拥抱变化、不断探索数字科技的赋能体系。近日,亲家数科全面升级业务模式,将在金融领域的经验复制到更多行业领域,为此亲家数科将全力打造“Fiit”模式的数字科技平台。所谓“Fiit”是指: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场景&行业(Instry)、智慧政务(Intelligent government)的技术服务平台(Technical platform),同时针对不同企业,以场景化、定制化服务模式链接科技和生活。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亲家数科将业务领域拓展至各行业,把丰富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延伸到智慧政务和更多场景中去,发挥数字科技的更大价值,为亟待转型的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给予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更多技术上的支持,以数字和科技为本,服务普惠和民生。“科技创造未来 · 数字链接生活”是亲家数科的初心,未来,亲家数科仍将发挥好行业标杆的作用,致力实现美好数字生活,让科技改变未来。

舜有膻行

「科研管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工作研究

推进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正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现状问题,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优化企业管理职能,创新企业文化品牌战略,广泛吸收创新资源,综合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创新战略。1.国企科技创新管理问题1.1创新力度及意识不足目前,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科技创新活动对本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措施。然而,从总体上讲,大多数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没有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本组织的发展目标制定适宜的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此外,虽然也有不少企业设有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条文,却明显缺乏可行性,未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奖罚力度不足。1.2创新投入不够且手段陈旧从整体结构来分析,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偏低。一般情况下,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两大体系,其中,产品创新又细分为根本性创新与维持性创新,前者是指通过开拓某种产品的新领域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或者努力开拓性的市场空间。后者是指用新产品来代替之前的产品,以此维持市场份额,保证收入。据调查,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更加重视维持性创新而非根本性创新,这样的创新战略层次明显偏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不合适。另外,工艺创新中时常存在工艺技术落后和理念僵化问题。1.3创新人才队伍有待加强目前,国有企业普遍缺乏一支高素质创新队伍,部分技术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他们长期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工作中墨守成规,“只按照传统制度办事”“唯上级命令马首是瞻”“唯利是从”,不与其他同事进行交流,不注重加强组织创新凝聚力,这样不仅会影响科技创新的发展,而且很容易导致人心涣散。对于部分国企来讲,科技创新人才难以引进。2.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方法研究2.1创新企业科技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应注重创新企业科技管理模式,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力度,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创新理念,充分借鉴欧美企业的经验,引入新技术,对之前的技术设备进行替换、更新和改善,努力研发中国独有的品牌,为企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2.2提升企业创新战略从整体结构来看,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战略主要分为3个层次,即总体战略、部门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这3个层次的策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其中,总体战略,又称“公司级战略”,主要是提出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制定战略方针,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财务控制结构和组织结构,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相互支持、相互协调。部门业务战略通常将责任分配给部门领导。同时,将企业战略所涉及的目标、发展方向和措施具体化,以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管理战略。职能战略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如技术、财务、市场、人事、生产、研发等,要创新企业职能战略,必须落实好各部门的任务,做好内部资源配置,服务其他战略层面,不断提高组织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各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不同,关键变量也不同。因此,在制定职能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组织的协同作用,保证各项业务的有效衔接,努力推动业务创新,实现统一内控的目标。而且,企业要注重战略选择,准确分析战略杠杆,通过财务预算准确判断战略流动性和相应的利润回报,辩证分析5个维度战略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外,企业组织要做好整体战略、业务单元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创新和分析。其中,总体战略选择是指选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稳定经营战略和收缩战略;业务单元的战略选择是根据业务成本和竞争形势,设计科学的成本管理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管理战略;职能战略包括市场营销战略、产品研发战略、生产经营战略、财务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另一方面,企业要注重产品维修创新、基础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同步发展,努力开发高科技产品。2.3综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团队加强国有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必须从解决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和管理问题入手,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导师要协助企业组建培训机构,努力实现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开发、管理一体化,为促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满足技术人员专业发展需要,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完善培训管理战略,严格遵循战略导向、综合性、个性化教学、培训激励、学会使用的原则,量化培训开发管理工作流程,以做好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培训项目设计、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和培训评估反馈工作。某企业每年组织员工培训,包括技术报告、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会议等。该企业建立了技术创新奖惩办法,鼓励大家进行科技创新。申报技术奖励、完成科研项目、取得知识产权、发表学术论文、赢得技术竞赛等,也有一定比例的经济奖励,从而有效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潜力,为创新团队的培养注入活力。3.结语综上所述,推动国有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必须正视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现状,创新企业科技管理模式,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结合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信息时代的创新理念,充分借鉴欧美企业的经验,引进新技术,在中国催生新品牌;完善创新战略,以创新理论为视角,不断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战略机制,细分战略管理层次;加强国有企业创新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开发、管理一体化,促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以满足技术人才专业发展需要和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培训管理策略。作者:简珍珍 (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3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白菜

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放大“智造”力量

有投入,才能有产出。研发投入规模和增速的提升,往往预示着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日前,记者从大庆市统计局获悉,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大庆市工业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参与度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为大庆经济转型升级、争做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同比增超两成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反映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的指标是科技活动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其成果形式主要有科学论文、专著、专利、样机、原理模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等。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仅2017年,大庆市就有4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3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4%,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3家开展了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占大中型企业总数的26.5%;小型企业有25家开展了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占小型企业总数的8.4%;微型企业仅有1家开展了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总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多了7家,同比增长21.9%。近年来,大庆市不少企业依托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制造向“智造”的华丽转身。市科技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庆各项科技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以上。大庆市十三五规划指出,为加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市从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等入手,力争到2020年,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达到200家,建有内部研发机构的地方大中型企业达到80%以上。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主要集中在13个行业由于基础研究难有经济效益,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我市企业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以来处于较低水平。不过,近几年,随着创新战略的实施,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是我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个引进潜油电泵技术的企业,该企业加快技术研发,科技“智”造力神品牌,保持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前9个月,大庆油田力神泵业依靠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优势,实现市场签约额8.1亿元。今后,力神泵业将继续创新科研模式,整合科研优势资源,围绕核心优势技术,开展潜油电泵人工举升远程传输与控制系统等高端技术产品研究,大力推进潜油电泵井下传感器等新产品新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我市开展R&D活动的企业,从行业看,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13个行业。其中涉及企业较多的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12家;专用设备制造业7家;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企业5家。这三个行业共有24家企业开展了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占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企业的总数的比例为61.5%,我市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行业覆盖面略小。多举措提速企业创新,实现制造向“智造”转身目前,我市多措并举,提速企业创新,实现制造向“智造”转身。一方面,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市校融合战略,陆续引进中科院长春分院、哈工大环境学院,与东北农大和黑龙江大学签订市校合作框架协议,地方龙头企业和县域经济纷纷加强与高校和院所合作,借助高校和院所的技术和专业能力,不断加强地方创新创业的技术升级、人才升级和思维升级,从源头上提升创新活力。此外,我市将不断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引导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向省级研发机构升级,支持福瑞邦、兴和生物、爱普照明等省级研发机构晋升为国家级。力争到2020年,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达到200家,建有内部研发机构的地方大中型企业达到80%以上。同时,我市将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激活科研院所创新潜能。此外,我市将围绕石油科技、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等领域,认真策划和申报一批基础好、有竞争力的重大项目。联合高等院校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并购和集成应用。大庆日报记者杨滨宁

暴疯语

科技部大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特斯联以创新驱动AIoT

“人类因为对科学对技术的不断追求,才不断进步,企业也是如此。从科技部来讲,参与创新不问出身,国有、民营都一样,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时如是说。王志刚介绍,目前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大概有18万多户,其中70%是民营企业。“企业搞创新是自然而然的,想把一家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创新是必需的。”他表示,只看重这个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是否有好战略,是否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且系统全面,“只要你愿意投身国家的创新驱动,投身科技(创新),并且以科技(创新)作为自己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安排、制度安排、竞争力要素,科技部在项目、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都会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将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王志刚在答记者问时,也提到与全国工商联共同给民营企业参与创新送出的“大礼包”,正是此前科技部与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囊括了,鼓励民营企业参加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创新人才培育等积极政策。此外,王志刚还在记者会上回答了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技术转移基地、技术转移主体,以及技术转移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做好。二是推动符合技术成果转化的国有资产评价、管理的制度建设。同时,科技金融结合也非常重要。特斯联以创新驱动AIoT特斯联作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赛道的独角兽企业,致力于打造AIoT产业赋能引擎,积极推动AIoT生态平台的构建。不仅链接产业链的上下游,与生态伙伴形成联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在场景落地的过程中,对技术原型进行精细化创新。同时,在特斯联的生态平台中,还包括与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资源对接,加速产融结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聚焦技术场景落地的特斯联,基于在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上的突出表现,将业务快速复用到不同场景中。在业务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不断创新技术、迭代产品,以匹配不同产业场景中的切实需求。目前特斯联已获授权专利290项,海外专利十余项,并将产品导向的自主研发,以及产业人才的培养,作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源泉动力。重视产学研一体化,特斯联把自研核心技术研发具象到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中,进行产业化应用,并以应用需求推动创新研发。特斯联以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助力前沿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构建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台”是国家对产学研转化的具体要求,特斯联的AIoT生态平台上正朝着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衔接的方向快速深化。来源:消费日报网

载芟

创业邦《2020年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2020年6月9日,在2020 DEMO CHINA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投峰会上,创业邦研究中心联合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正式发布了《2020年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通过开放创新,激发群体智慧,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数字经济时代大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开放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大企业创新的风险、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巩固市场领头羊地位,还能通过知识交互和共享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创新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在今年疫情突发而至的形势下,开放创新的溢出效应更是尤为可贵。正是基于大企业创新正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创业邦研究中心联合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发布了这份《2020年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希望透过75家在华大企业管理者和专家的视角,通过剖析阿里、腾讯、小米、SAP等大企业的创新案例,结合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库的资源,分析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目标、路径、痛点,并且结合垂直行业的发展趋势,洞悉大企业的创新趋势。报告精彩观点摘要如下:Part.1大企业开放创新环境:创新热度不减,未来可期近年来,在政策、技术、资本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中国的创新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创新的步伐不曾停歇。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添能蓄势;科创板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支持企业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而在新兴技术领域,随着“新基建”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进入5G元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也已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2020年,突发的疫情多方面波及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普遍停工减产、人员外出受限,企业生产端、消费端均受到影响。但即便在至艰时刻,在华大企业的创新热度并未退却,显示出极高的创新韧性。调研显示,59.26%的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认为未来一年的创新环境较好或很好。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的评估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对于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环境较为乐观的信心,除了源自国内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持续向好之外,利好创新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出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能力增强,以及疫情过后资本市场回暖预期加大,均是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抱有极大期望的重要因素: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的分类评估数据来源:睿兽分析Part.2大企业创新机会与路径:技术驱动下的创新机遇创新动机:技术驱动成主流新兴技术与全球市场格局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捕捉与把握创新的动机是大企业因应市场变化、找准创新方向、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大企业创新的因素综合而言分为四类: 技术驱动数字科技环境下,大企业通过内外部技术创新,弥补技术短板,实现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客户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大企业将技术创新置于战略核心地位,以技术创新为前驱因素,以市场应用为后驱因素,在市场的应用推广中实现新技术的价值。市场驱动大企业基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战略并购、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弥补技术上的短板,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机会为前驱因素,技术创新为后驱因素,大企业积极发现市场缺口或者用户痛点,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弥补市场空缺。 内生驱动创新的基因已经深植大企业,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实现组织架构、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创新,并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并购等方式拓展市场。内生驱动为主要驱动力的大企业,始终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力,驱动因素多元化,技术、市场、资本等因素均可能成为企业创新的后驱因素。资本驱动企业出于市值扩张的需求,通过开放式创新扩大市场影响力。大企业创新的主要动机及行业特征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当前,技术驱动已成为大企业创新的主要动机。调研显示,在参与调研的大企业高管或专家中,认为数字化转型需求、保持现有业务领先性是创新动机的占比分别达到65.54%、42.31%,反映面对技术变革,大企业管理层已深刻认识到数字转型和业务流程变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大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或战略并购等拓展商业版图的期望日趋强烈。调研显示,62.38%的大企业认为开展创新的驱动力在于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表明随着市场地位的提升、创新资源的不断积累,在华大企业通过积极的创新变革,提升市场应变能力,捕捉新市场机会的期望日趋强烈。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创新机会:数字化拓展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当前,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重构经济的新形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引领的创新成为大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创新指的是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决策机制、客户运营等方面的变革,以达到业务运营数字化、客户交互个性化、供应链柔性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产品服务这些领域的创新与改造备受大企业关注。调研显示,80.77%的大企业高管和专家表示未来一年最期待的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此外,业务流程的创新(69.23%)、商业模式的创新(61.54%)、产品服务的创新(57.69%)也受到大企业高管和专家的关注。大企业高管和专家未来一年关注的创新机会数据来源:睿兽分析虽然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成为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普遍的关注点,但不同行业的大企业对于未来一年创新的侧重领域有所差异,大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也随之不同:(1)企业服务、电商零售、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的大企业在注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决策机制创新的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强调客户运营方面的创新。针对大企业高管和专家调研得出的TGI指数(目标群体指数)显示,企业服务、电商零售、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对客户运营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192.09、183.06、210.59、231.62,反映出相关行业对于客户运营创新的高关注度。在企业服务领域,随着中国互联网巨头向To B领域的产业互联网迈进,企业服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2B领域客户运营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企业服务“得客户尤其是得大客户者得天下”的定律依然有效。以微软为例,客户运营的创新是微软云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软不仅基于云服务模式下的客户行为搭建数字化的预测分析体系、预警机制,还组建了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微软CSE)由新兴技术领域专家组成的CSE团队扮演着新技术布道师的角色,以专业的咨询服务消除企业业务与新技术的隔阂。(2)能源化工、制造业等领域的大企业,在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之外,与其他行业相比,比较关注企业决策机制的创新。能源化工、制造业对企业决策机制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200.59、170.88,显示相关行业对决策机制创新的较高关注度。受制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部门协作机制滞后等诸多因素困扰,国内能源化工等领域的一些大企业决策机制迟缓,在数字化时代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的经营压力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收集、分析生产和业务数据,通过组织架构改革打通企业内部横向管理,消除部门壁垒,实现敏捷管理成为行业的重要创新方向。(3)电商零售、汽车、消费、教育等行业的大企业,在注重产品服务、业务流程等领域创新的同时,比较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电商零售、汽车、消费、教育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149.5、134.87、123.5、130,说明相关行业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关注度。2020年突然爆发的疫情,加速了中国电商零售、消费、教育等领域商业模式的快速变革,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商业模式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电商零售行业,以渠道创新为特征的社区电商、社交电商为日趋饱和的电商市场开辟了新的战场。而在汽车领域,伴随着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考验,不少大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的同时,开始转向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由汽车购买使用模式向交通服务运营商模式的转变。大企业高管和专家对创新机会关注点的TGI数据来源:睿兽分析技术创新趋势:研发投入提速,医疗新基建与信息新基建备受期待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贸易局势以及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创新始于技术,以核心技术的创新提升产业链条中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大企业的共识。位于创新产业链前端的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透过近年来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看到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高度。中国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提速,但仍存很大提升空间。近年来,虽然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的规模普遍落后于谷歌、微软、SAP这些全球的行业巨头,但中国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趋势明显。睿兽分析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比增速普遍超过20%,阿里巴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速更是达到64.52%;作为中国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吉利汽车、北京汽车也加大研发投入,“不约而同”加码新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的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实现技术突破、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强烈预期。不过,与全球巨头相比,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仍偏低,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低于10%,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不少大企业的该项比例更是低于5%。中国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部分大企业研发投入情况数据来源:各企业2019年报,睿兽分析值得关注的技术创新领域:垂直领域向下延伸、供应链向上拓展。综合分析2020年以来大企业在一级股权市场的投资方向与大企业在财报中公布的战略部署,我们观察到,进入2020年以来,大企业在技术相关领域的以下创新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垂直领域向下延伸,医疗健康新基建与信息技术新基建将成为大企业创新带来新动能;二是供应链向上拓展,加强与产业链上游伙伴的技术创新合作,确保产业链安全,是大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向。(1)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痛点,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体量,给我国医疗基础建设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升级换代、医疗信息化的提速以及创新药和疫苗的加速发展。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终端医疗场景由F2F(face to face)向F2S(face to screen)加速转变。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必将成为未来大企业创新的重要关注点。从一级股权市场的表现看,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成为2020年以来最受CVC关注的领域。睿兽分析监测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CVC投资国内的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15家,远超其他行业。睿兽分析的调研结果显示,体外诊断、疫苗研发、生物技术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赛道备受投资人青睐。2020Q1 CVC投资国内企业行业分布数据来源:睿兽分析(2)5G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将驱动云计算和AI、数据中心等信息技术新基建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包含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目前,国内外不少大企业纷纷推进信息新基建领域的战略布局,特别是与5G相辅相成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成为全球企业服务巨头争夺的前沿阵地。今年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预计研发支出将超过1000亿元;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等信息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此前的3月份,微软宣布收购5G和边缘计算公司AffirmedNetworks,微软希望将Affirmed Networks的技术整合到微软的Azure中,让典型行业通过云计算来部署和维护5G网络;同在3月份,谷歌云平台宣布制定五年计划,目标是“至少成为第二大云”;除了云巨头,中国的运营商也正大力投入云计算,中国移动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千亿元打造移动云,定位为整个IT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战略基础设施。随着大企业在云产业链上研发投入加大,云产业链将在5G时代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国及海外部分大企业近年研发投入及关注的技术领域注:以上信息由创业邦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各大企业2019年财报、官网数据、睿兽分析数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的结果。(3)供应链安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在全球经贸局势不确定性加大、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影响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上游供应链在技术领域的合作,确保供应链安全,成为大企业开放创新的重要出发点。在食品安全行业,沃尔玛成立食品安全创新平台,平台覆盖了冷链温度控制、可持续配送包装、产品追溯及快速检测技术等多个领域,以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在硬件领域,小米集团计划未来五年围绕5G+AIoT方向投资500亿元的同时,将投资扩展至供应链公司,支持创新的技术和应用,赋能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材料、芯片和零部件企业。开放创新的路径:创新路径多样化、持续化为了达到最大的创新效果,大企业通常根据创新战略、创新资源要素,结合各类开放创新路径的特征,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方式,主要包括:第一,成立孵化器,大企业依托雄厚的资源为孵化企业提供包括税收优惠、政府政策、创业路演平台、风投基金等方面的支持;第二,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就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等方面展开合作;第三,成立创新性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为平台用户提供技术、管理等领域创新的解决方案;第四,设立加速器,针对孵化后进入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产业链对接和咨询辅导等服务;第五,设立创新实验室,联合合作伙伴进行“微创新”,孵化出创新型产品或技术;第六,设立投资机构对外股权投资,以投资方式驱动创新与市场扩张,并依托母公司业务优势为被投企业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第七,战略并购,通过战略并购激发协同效应和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吸收关键的技术或管理技能,减少企业为创新付出的成本,节约企业转型发展的费用。在开放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在华大企业采用最多的方式是成立创新性平台及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研发合作。调研显示,88.46%的大企业成立了创新性平台,73.08%的大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过研发合作。大企业创新路径的散点图数据来源:睿兽分析为了达到创新效果的最大化,大企业通常采用多种创新路径。调研显示,68.3%的企业采用了3-5种创新路径。其中,35.37%的大企业采用了3种常用的创新方式,主要包括设立创新性平台、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研发合作以及设立创新实验室。采用不同开放创新路径的在华大企业比例分布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开放式创新是大企业加速产品开发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重要工具。大企业以多元化的创新路径参与到产品周期的各个阶段,产品的开发设计、技术整合与消化阶段是开放创新的主要阶段。在产品设计阶段,大企业开放创新参与的方式主要是成立创新性平台(57.69%)、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50%)、设立创新实验室(50%)、设立孵化器(30.77%);在技术整合与消化阶段,大企业开放创新参与的主要方式除了创新性平台之外,战略并购、设立投资机构对外股权投资、孵化器、加速器也成为重要的参与方式;而在产品试销与投产阶段,主要的参与方式为战略并购。在华大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采取的开放创新路径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大企业创新的痛点:优化创新机制与扩大开放创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等因素,让有着先见之明的大企业,在推动内部创新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的创新资源,进行开放式创新。但是,受制于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体制较为僵化、运营理念较为滞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大企业开放创新仍存在不少挑战,有着较大的改进优化空间。创新决策周期过长、创新战略缺位。按照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将把数据处理能力放在创造信息上,其组织结构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企业的管理层级将大为减少,上级不再像过去一样做决策,知识也会来自于基层。然而,成长于工业化阶段的大企业通常有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这些大企业往往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风控措施,一线业务人员的创新想法会经过层层审核,难以到达决策层,容易在中间层级的审批过程中被扼杀,即便少数创新创意能被保留,往往经过漫长的领导层决策,审慎性评估,财务、业务等专业人员的充分讨论,大企业的复杂组织结构,使得创新决策周期过长,创新决心和力度减弱。与传统企业相比,诞生于后工业化时期的互联网企业,组织架构更有利于创新,通常表现出扁平化特征,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信息流通链路短,两者的观点与信息可充分碰撞,从而更容易创意的产生与推广。睿兽分析的调研显示,在华大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在于:76.92%的大企业受访者认为复杂的组织架构和过长的创新决策周期是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53.85%的大企业受访者认为,企业的创新战略缺位,更强调业绩指标较少关注创新指标是创新的另一挑战。正因为具有上述挑战,在大企业的创新实践中,相比于组织架构调整、内部管理创新等自我改革举措,大企业更倾向于链接外部中小创资源的开放式创新方式。在华大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大企业创新迫切需要建立目标导向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大企业而言,实现组织结构转型风险高、难度大,优化创新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更为切实可行,也更为迫切。如睿兽分析监测所示,大企业创新的痛点,除了复杂的组织架构导致创新决策周期过长之外,所在企业创新战略缺位,更强调业绩指标较少关注创新指标是另一重要痛点。从不同类型的大企业来看,上市企业一般面临较大的资本回报的股东压力,需格外关注盈利和投资回报,而创新往往意味着打乱原有秩序,对于面对的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倾向于采取保守态度;国有企业则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负有很大责任,这让企业同样也不得不更多关注营收和利润等指标,而对保持企业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投资不足。因此,积极推动创新激励机制的变革,建立以目标导向、而不是业绩指标为导向的创新考核机制,是大企业吸引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睿兽分析的监测数据显示,优化创新机制与扩大开放创新是大企业受访者最希望完善的创新举措。65.38%的大企业受访者期待所在企业能在未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指标多样化、创新验收与评比兼顾长短期收益的创新激励机制。在华大企业受访者期待加大支持力度的创新举措数据来源:睿兽分析案例分析:阿里的OKR+PDCA创新管理体制如何打破大企业复杂的组织流程,提高创新的效率,兼顾长短期收益?阿里巴巴打造了一套“OKR+PDCA”的创新管理体系。OKR源自谷歌内部考核机制,“O”是指目标(objectives)、“KR”则是关键结果(key results),它是一项沟通工具,能帮助员工了解最新目标是什么,并拟定2~4个定量的关键结果,辅助成员了解“如何达成目标的要求”。用OKR取代KPI考核机制,能够让产品经理更关注产品的用户价值,这样能激发更有价值的创意。PDCA则是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执行(Do):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Check):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处理(Act):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阿里建立了一个类似于PDCA的战略循环,首先,“生成战略”,随后,将战略分解到各业务模块“集体行动”,然后进行“客户反馈”,最后基于“共同看见”进行战略调整。这成为阿里不断试错、快速迭代的一种方式。阿里PDCA战略循环数据来源:阿里巴巴集团、睿兽分析Part.3如何开启创新之旅:构建开放创新路线图创新,尤其是开放式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大企业突破增长极限、塑造全新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然而,大企业创新的道路重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回暖的特殊情势下,大企业更应该客观、理性分析创新的内外部经济环境,量体裁衣,制定与企业长短期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资源相匹配的创新地图。大企业开放创新路线图为解决开放创新各个阶段存在的痛点和挑战,创业邦建议,大企业可以在深入剖析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市场动向的基础上,研究诊断企业在创新的文化、战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内在能力方面的不足,根据创新的不同阶段,制定大企业开放创新路线图。(1)在激发创新的阶段,建议大企业展开系统的创新评估,从创新的驱动因素、创新的预期目标、创新的资源要素、创新的组织与文化保障等维度进行创新评估,形成企业创新评估报告。目的在于分析市场的变化,评估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检视企业创新文化及创新可能遇阻的根源,评估企业创新的可行性;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创新的认知,塑造良好的创新氛围。(2)在实践创新的初级阶段,建议大企业深入研究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标杆企业的创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制定包含长、中、短期的创新战略规划。采取以下几项关键行动:一是根据创新战略规划制定商业计划书,调配创新所需的研发投入、人力资源,保证创新战略可落地;二是成立技术委员会等创新核心部门,持续推动技术战略、技术人才、技术组织、技术合作和技术文化,探索公司的创新方向;三是借鉴标杆企业的经验,制定以目标为导向(例如OKR)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管理方法(例如PDCA);四是探讨创新实验室、创新性平台、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孵化器、加速器等适合企业自身定位的开放创新模式。(3)在实践创新的深水区阶段,大企业创新的工作重心是创新项目的复盘、验证,推进创新项目的落地和规模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行动:一是对创新项目进行复盘,查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偏差,从而调整改进;二是搭建能与合作伙伴实时共享的创新合作平台,让合作伙伴深刻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创新合作伙伴调整技术创新战略,实现新技术与企业现有业务的无缝对接;三是确定内部一致认可的创新成功验收标准;四是定期汇报创新项目进展及时获取内部关键决策人支持。(4)在布局创新的阶段,大企业在汲取创新项目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建议大企业采取以下行动:一是深入研究技术、市场等领域新的创新机遇,持续先趋势而动,保持对下一轮趋势和计划的领先洞察和布局;二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设立投资基金或者战略并购加速推动开放创新,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三是扩展和生态伙伴的跨界合作及联合创新。创业邦大企业创新自测数据来源: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睿兽分析完整报告请登录创业邦官网下载阅读

玉兰

经参头版:紧紧扭住技术创新战略基点

来源 / 经济参考报中央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则是命根子。面临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必须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一方面,应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企业更加贴近市场,对于技术方向会有更直观的感觉,也更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即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反之,政府部门制定的创新方向有可能会偏离实际,且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和浪费。另一方面,应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此推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上台阶。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改善基础研发体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心无旁骛地从事收入较低、前景不明的基础研究,精英大部分流向金融、地产、互联网等收入水平较高的行业。社会价值导向的偏误以及人才培养深度的缺乏,导致基础研究成为技术创新的最大短板。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变革,鼓励资源向基础研发领域倾斜,将决定技术创新的未来。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我们通过一整套变革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升级,就能不惧他人围堵,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缇歧为义

「懂点管理」12创新

第一节 创新的含义、特征与作用一、创新的含义创新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过程。1.创新是指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2.管理过程就是创新过程,管理就是创新。3.创新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4.创新是指新的管理方式、方法的引入。二、创新的特征1.首创性。创新就是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是模仿、再造,而是在继承中突破旧的思想、模式、框框和方式方法,从而创造新的事物。2.价值性。创新利润,指由于承担风险和进行创新所获得的回报。3.变革性。创新的实质就是改造旧事物,创造新事物。4.动态性。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创新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和革新的过程。5.时间性。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出现,使速度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6.风险性。管理创新风险是指由于对外部环境变化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风险。三、创新的作用(一)创新是企业改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二)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三)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四)创新是企业提升素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五)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六)创新可以利用剩余生产能力,产生联动效应。四、创新的过程(一)寻找机会。1.就系统的外部来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因素(1)技术的变化。(2)人口的变化。(3)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4)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2.就系统内部来说,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1)生产经营中的“瓶颈”,可能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因而始终困扰着企业的管理人员。(2)企业意外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可以使企业从原先的思维模式中超脱出来,从而可以成为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二)提出构想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利用机会或将威胁转换为机会,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畅谈会法等方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三)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地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四)坚持不懈构想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是不可能“一击中的”的,创新也可能失败。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第二节 创新的基本内容一、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这里的“技术的新构想”指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新构想,“技术组合”指将现有技术进行新的组合,“实际应用”是指生产出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采用新的工艺或对产品、服务、工艺的改进。(二)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1.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即创新的目的是得到新的或者某种改进、改善的产品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即设计并采用某种新的加工方法,包括改进和革新原有工艺技术条件。2.企业创新与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主要是指以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革新、市场开拓,组织及管理变革为内容的创新活动。产业创新,则是某一类技术创新的产业化。3.原理独创型、结构综合型、功能移植型与局部革新型创新(1)原理独创型的技术创新:根据科学研究所发现的科学原理,经过应用科学研究的探索得到的技术原理,创造出全新的技术实体。例如:马·可尼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波原理创造出无线电通信技术。(2)结合综合型的技术创新:把几种科学原理所规定的现有技术重新组合起来,创造出结构形式全新的技术装置、手段和工艺。(3)功能移植型的技术创新:根据自然规律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特殊表现,按现有的成熟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功能作用,把它移植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去,扩大技术的功能范围。(4)局部革新型的技术创新:在原有技术主体部分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对其缺陷不足的部分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和成熟起来,更加适应人的需要。(三)技术创新战略的模式及选择1.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表现为:(1)技术壁垒优势。(2)垄断优势。(3)专利优势。(4)制定标准。自主创新战略的劣势表现为:(1)开拓成本大。(2)风险高。(3)人员素质要求高。2.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的优势表现为:(1)通过学习、模仿技术领先者的经验和长处,可以减少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降低成本水平,减少投资风险。(2)通过学习和分析技术领先者的战略及其得失,寻求更好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战略,有可能获得后来居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模仿创新战略的劣势:(1)由于只是先进技术的跟进者,因此在技术方面只能被动适应,难以进行长远的规划;在市场方面被动跟随市场定位,不利于营销渠道的巩固和发展。 (2)模仿创新战略有时会受到进入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施的效果。3.合作创新战略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技术创新的创新形式。二、制度创新(一)制度创新的内涵企业的制度创新就是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修正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并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二)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1.产权制度创新。2.经营制度创新。3.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激烈与约束相容的原则。(2)竞争性原则。(3)个性化原则。(4)系统性原则。管理制度创新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几乎涉及企业生产、销售、经营、分配的方方面面:(1)制定完善的组织制度,明确权责关系。(2)制定完善的人事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估和人才选拔机制。(3)以市场为先导,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精神,才能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是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创新。企业应当进一步推进经营者的职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完善经营者的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年薪制、期权股份制、特殊劳动贡献分红等各种要素分配形式,使经营者既有薪金收益,又有股权收益,形成有效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应当进一步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平的竞争机制。三、组织创新(一)组织创新的要求(1)组织中以知识流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物流和资金流成为组织结构的主线。(2)组织中要建立智慧集成、跨学科合作研究的环境和超越传统界限的生产、研究开发等系统,打破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内部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界限。(3)组织中要建立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建成等级制和网络结构相结合的柔性体制。(4)组织的外部关系上,竞争和协作并重,既竞争又合作。(二)组织创新的基本趋势企业组织创新主要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围绕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价值增值能力,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划小核算单位,使组织规模小型化;二是努力降低管理层次,加强横向联系,建立虚拟企业和团队组织,使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三是重新调整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调整企业供应链,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三)面向未来组织创新——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组织: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交流信息化、组织开放化,员工与管理者关系转为伙伴关系,组织能够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关系等特征。四、观念创新(一)观念创新的内涵观念创新,是指形成能够比以前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新概念或新构想的活动,它是以前所未有的、能充分反映并满足人们某种物质或情感需要的意念或构想,来创造价值的活动。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一、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企业文化经常被定义为“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1.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副产品而出现的。2.企业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3.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发挥作用的。4.企业文化是一元的。二、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1.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手段。2.企业文化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3.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学习型的。4.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咯咯咯

经参头版评论:紧紧扭住技术创新战略基点

中央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则是命根子。面临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必须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一方面,应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企业更加贴近市场,对于技术方向会有更直观的感觉,也更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即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反之,政府部门制定的创新方向有可能会偏离实际,且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和浪费。另一方面,应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此推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上台阶。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改善基础研发体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心无旁骛地从事收入较低、前景不明的基础研究,精英大部分流向金融、地产、互联网等收入水平较高的行业。社会价值导向的偏误以及人才培养深度的缺乏,导致基础研究成为技术创新的最大短板。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变革,鼓励资源向基础研发领域倾斜,将决定技术创新的未来。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我们通过一整套变革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升级,就能不惧他人围堵,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