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企业管理硕士看起来高大上,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沙撒

企业管理硕士看起来高大上,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

冷丝自媒体原创,严禁他人转载文|刘冷丝栏目|教育改革10多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扩招,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的声誉,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某学生积极准备考企业管理研究生本来,企业进一步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研究生在很多工商、企事业单位也少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要求年轻化,出现了愿意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的情况。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上出现一些状况。除去清华、北大、人大和几所传统的财经类大学,大多数高校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核心问题,许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都有很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相反造成泛而不精、不专。培养模式上,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高校的培养还是基本停留于理论课程学习,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只有很细微的差异,理论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现代企业非常需要管理高端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空洞无物,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用人单位的主管也感觉这些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不太好“上手”。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和企业业界呼吁高校,必须有效地改革目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企业管理硕士的课程应当优化和及时更新,导师的整体素质恐怕也需要提高。比如,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要求精而深,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更多的任选课程,允许学生跨系、甚至跨学校选择课程学习,要激发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学生个性同未来的定位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职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大多较为成熟,已经定型,都有各自的个性。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高端的管理人才另外,培养单位还应当适当减少导师的其他工作量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和共处时间。其三,学校应该贴近实际,采用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更宽松的管理,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创业活动和自我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了解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最真实的问题。其四,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很多高校在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但是,这种本来很好的培养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谓的业界导师,他们也只有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有可能出现。企业和财务管理高端论坛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本科直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业界导师的指导,至少可以给他们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对于以后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很多实践真知并不是用语言就能够清楚表达的,而是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所体会。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的人才当然是应用型的人才。整个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都需要强调的知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也要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业报

宋志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

来源:工商管理学者之家1-THE FIRST-管理研究是要解决企业的问题管理研究为何而来?应是从应对企业问题中来,为着发现企业的问题,为着解决企业问题而产生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这个问题就是最初管理的起因。随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投资研究、组织研究、创新研究等这些都应运而生,所以管理研究始终是为着解决企业问题的。我国的企业管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管理总体上比较粗放,生产水平也很落后。在整个八十年代,我们的企业处于管理的学习阶段,我们开始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日本的管理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现场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到九十年代,我们开始引入MBA教育,我国企业管理研究有了一定发展;伴随着国企的改革、民企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壮大,这一段的管理研究更多转向对企业制度的探讨。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面对的主要是互联网、新技术革命、企业“走出去”、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由此,这一段的管理研究紧紧围绕着企业创新、国际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展开。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和全球爆发后,对企业产生了巨大压力和影响,管理学界又围绕如何应对疫情为企业献计献策。所以我想,企业的管理研究是个实践产物,它来源于企业,是为着解决企业面对的问题而开展的。对于企业管理研究者来讲,我们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变化和企业的问题,针对企业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升华为管理的理论,进一步指导企业的工作。我在企业工作了40年,其实大多是做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管理理论和知识给了我很大帮助,同时我自己也从一个管理的实践者变成了管理的研究者。我觉得随着企业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需要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从实践中得出结论,管理研究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管理研究确实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的发展。2-THE SECOND-管理研究服务于企业管理者管理研究着眼于解决企业的问题,指导企业经营发展,它的成果应该应用于企业,它的服务对象应是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因而,无论是写论文还是著书立说,为什么、为了谁这个目标不能缺失。如果我们写的东西让做企业的人看不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肯定是管理研究的失败。过去这些年,一些知名企业家批评现在的管理教育不解决问题,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我认为这些批评并不是对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批评,而是对脱离企业实际和对象、束之高阁的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批评。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界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需要高水平、有针对性的管理指导,应该说这对做管理研究的学者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研究企业这些新问题和新变化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的难度越来越高。过去我们研究出一项成果或许能用好多年,但现在可能很快就不适用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管理研究的学者要贴近企业、贴近企业家,要与时俱进。我们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反馈企业、指导企业,征得企业家的认同。企业管理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企业服务的,因此判定管理研究成果的好坏也只有放回企业,在实践中加以验证。管理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性,我想这是研究的特征。但这些理论要让有学习能力的企业家看得懂,也就是说研究成果要达到能让大家茅塞顿开和喜闻乐见的效果。东方人和西方人在研究上的思维重点有所不同,东方人比较喜欢定性,而西方人比较喜欢定量;东方人比较重视结论,而西方人喜欢过程求证。这可能是深层次的文化偏好,大家各有所长,所以东西方研究方法也应互相借鉴和融合。企业管理研究要借助数学进行逻辑验证和概括,但又要直白地把原理和结论写清楚,这样会更方便让企业人士看清楚。现在企业里的管理层大多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应该说普通的数学原理大家是看得懂的,但如果过度使用数学会让大家望而生畏失去读者,那再好的理论也没有用。2009年,我在水泥行业大规模推进联合重组,引起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重视。资深教授鲍沃先生带了几个学生,深入到我正在整合的南方水泥调研几个月时间,写出了一个案例。他们把案例拿给我看,我看后大吃一惊。整个案例写得极其简单直白,写了整合水泥的起因、整合的方法和效果,让人一目了然,通篇没有一个数学公式,也没有数字曲线和表格。去年,也就是十年之后,我还专程去哈佛商学院就这个案例进行了演讲。这几年,我带领中国建材做的水泥重组和三精管理,也两次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成果的写法也比较简单,就是把起因、目的、措施、效果、案例、结论这些说清楚,让大家能看明白、看进去。3-THE THIRD-知行合一的管理研究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主张企业管理应知行合一,并且认为首先是行不是知,他这句话表明了企业管理研究的实践性特点。纵观德鲁克的管理书籍,里边布满了他对企业案例的研究;其实我了解美国一些大企业管理特点大部分来源于读德鲁克的书,德鲁克的书籍中也鲜有数学公式和曲线。和德鲁克先生一样,陈春花老师也注重实践,投身于华为、新希望、云南白药等进行实战性研究,所以陈春花老师写的书有广泛的企业读者。这次抗“疫”过程中,不少企业研究学者为企业出招应对困难,获得了企业界的一致好评。企业管理研究和一些纯理论研究不同,它必须以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必须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经常拿医学院和商学院进行比较。在医学院大部分教授都去临床,因为只有具备临床经验才能真正更好地进行教学。医学的研究建立在解剖等办法上,就是那种追根溯源的做法。医疗上还有个办法很值得企业学习,就是会诊制度,大家针对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方案共同研究,以减少失误。医学界的临床和会诊模式很值得我们企业管理界学习,医学最终是为了治病救人,而管理说到底是为了做好企业。当然讲这些,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位做管理研究的学者人人都去搞一家企业,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而是希望我们做管理研究的人员要深入企业,更多获得企业一手资料,为企业提供服务,这应是我们做管理研究的思想基础。我对商学院的教学也赞成在录取和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毕竟商学院的教育是实践性和继续性教育。我也赞成在商学院里增加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作为实践教授,形成“教授+教练”的教师结构,企业家的进入也会促进管理研究的实践化。虽然我讲了很多管理实践的意义,但我还是十分赞成加强管理理论的研究。而且,在从事管理的过程中,我也十分受益于管理理论的学习。同时我也主张更多的企业家来学习管理理论,我认为只凭经验不学习管理做不好企业,反之亦然。关于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这是我们目前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企业管理毕竟是以研究企业为对象的,工业革命后管理热潮产生于英国,20世纪上半叶美国独领风骚,而后日本跟上,现在应是讲中国企业故事的时代了。事实证明,企业管理理论是和经济发展与企业成长分不开的。现在我国经济整体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而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一。尤其随着互联网、5G、AI等一批新经济企业的快速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了。以前袁宝华老先生提出我国企业管理理论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身一家”的这一主张,今天具备实现的条件了。作者简介宋志平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双料会长”。在40年传奇企业历程中,他从技术员到央企掌门人,数次将身陷绝境的困难企业改造成全球领军者,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整合上千家民营企业,成功带出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他常年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国企改革创新,出版十多部专著,为业界贡献大量成功企业思想和经验,被誉为中国“企业思想家”。 本文亦在今日头条、大鱼号、搜狐号、一点号、趣头条、百家号、微博、企鹅号、快传等平台同步更新。END编辑|思洋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使用须知:文章已获得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六道

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有前景吗?

在现在社会,很多企业家或者高管都想提升自己,很多人都去报考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那么企业在职研究生真的有前景吗?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首先、企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发展非常广泛的专业,其一是针对传统的管理职位,虽然现在管理进入到深层阶段,但是很多地方的高层管理者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而基层的管理岗位就是最传统的管理职位。虽然有时候基层岗位工资较低,但就以后发展趋势来看,还是非常有潜力的。毕竟,大部分的管理者都是还要经过这个基础管理阶段的磨练,才能进入到高层管理的行列。就新型的管理岗位来看,未来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这些新兴的岗位只要是有人力资源总监,招聘经理,培训经理以及随着电子商务等而起来的市场营销总监等等。这些岗位将会在市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将会为企业带来足够的人力,以及市场开拓管理经验。其次、通过学习可以提升各项能力。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授课老师都是各个院校内顶级的专家、教授。会紧扣当前的热点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员能接触到行业领域内前沿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并引导学员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学员在学习后可以收获很多人脉。参加在研究生学习的人员一般都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企业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很多都是企业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学员在学习时收获的人脉在以后的发展中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最后一点、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企业管理硕士就业状况越好,这是基于职业需求程度,大城市对管理者的需求多,自然而然就会增加相应的就业率。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之所以这么好,是与它的课程设置情况有密切关系,实用性强。业管理包含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阔,所以造成了它的就业范围极为广泛。任何企业如果想可持续发展,在任何时候企业管理者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的前景一片光明。总之、读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可以提高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力,提高管理能力,也可以拓展人脉,所以前景是一片光明。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您要是有不同观点,欢迎在下面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就请点点关注!!

遥遥相对

企业管理日本研修之旅

日本是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的服务业从业人口占日本总就业人口的67%,而反观中国,这一比例还在33%。日本国民的高素质与较高的审美品位,让他们对服务品质有更高的要求。想要提升中国的服务业水平,日本这位优秀的邻居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老师。首先,在日本的商业文化中具有培育服务意识与文化的基本训练。谦卑、礼貌、主动服务的行为模式,让人们很容易体会到服务是一种很常规的意识、做法与行为体系,这种体系从家教中就培植,在社会上得到强化,最终让大家觉得从事服务是一种常规的社会需要,也是竞争得到社会资源的一种必要的技能。其次,当代日本的经济比较中国要早发一段时间,这使得日本消费者与服务对象能够在更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更讲究的服务要求,而日本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服务者也有了更长的时间去琢磨与实现这样的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有日本特色的服务体系。日本与更早地接触欧美现代服务业,因此在金融、物流、创意设计等服务行业中,更早地向欧美学习并进行适应本土的创新。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日本服务业的精益化趋向和独特的管理理念:标准化而不失情景化——细致多元的标准,尤其汇集来自不同场景的消费者与服务对象的个别要求形成的情景性需求,并且适度给予服务者以记录与丰富这样的服务标准的机会;服务要求的产品化与可视化——这使得服务的规划化与服务人员的理解执行更加容易到位,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为可视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数据化的发展为精准衡量与判断提供了支持。反观中国,近年来电商的迅速崛起,给实体商户带来了重大的冲击,许多实体店一遍喊着要加强体验,一边却在做业态组合、动态规划时瞻前顾后、捉襟见肘。中国的实体店究竟何去何从,如何能让顾客主动走出家门,走向实体店呢?如何营造出让客人恋恋不舍、流连忘返的商业体验呢?3月8日Day1(周四) 香港-东京:前往日本东京10:00-12:00 建议早上10:00到达关口香港-东京成田机场自行前往香港机场办理登机手续12:00 12点前达到香港机场自行办理登机手续(国际航班提前三个小时办理值机)香港-东京成田 国泰航空CX500(15:20-20:20)到达时间为日本当地时间,总时差1小时21:30-22:30 前往酒店,办理入住夜宿 Hotel Villa Fontaine Tokyo-Shiodome(东京汐留维拉方丹酒店 )105-0021 东京都, Minato-ku Higashi-shinbashi 1-9-2, 日本3月9日Day2(周五) 东京09:00-10:00 早餐后前往公务:拜访普罗米斯.10:00-12:00 拜访普罗米斯(Promise)、交流主题:大数据与互联网、信贷网络平台交流MBCコンシューマーファイナンス株式会社(英訳名 SMBC Consumer Finance Co., Ltd.)成立于1962年(昭和37年)3月20日,资本金为JPY140,737百万円,总部位于東京都中央区銀座四丁目12番15号,该公司为日本第二大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目前主要业务分为金融事业、保证事业、债券管理事业及海外事业四大部分。Promise为该公司为满足个人及私营业者多样化的资金需求而创立的服务品牌,目前该品牌服务通过现场面谈形式以及电话、网络、无人店铺、邮送等非面谈形式等多种形式开展,已经成为日本消费金融领域的著名金融服务品牌。12:00-13:00 午餐&休息午餐:木曾路 日本牛肉13:00-17:00 明治神宫,后前往Café de L’Ambre (由导游带着一起)17:00-18:30 前往箱根地区晚餐:温泉晚宴,温泉自助餐夜宿 本Recove Hakone(箱根李酒店)250-0631 神奈川县, 箱根, Sengokuhara 934, 日本3月10日Day3(周六)东京10:00-12:00 文化体验:大涌谷、箱根平和公园、芦之湖大涌谷是箱根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在绿树环抱的箱根中惟独此处山岩裸露,岩缝间喷出的地热蒸气雾气腾腾,从地壳张开的裂缝内,喷出大量的硫黄蒸气,将泉水烧得滚烫。令人感到地球的生命运动,尉为壮观。由此可眺望富士山和箱根群山的美丽景色。箱根大涌谷每天仍在不断地由地下喷出大量的水蒸气和火山瓦斯。走近大涌谷附近一带会闻到火山特有的扑鼻的硫黄臭味(硫化氢瓦斯)。由大涌谷眺望富士山的风景也十分壮观。箱根平和公园范围敞大,占地万坪,典型的日式庭园建筑、巨型喷水湖泊及小型动物园,广植各种树木及花卉,彷如人间美境。这里也是远观富士山的最佳地点,天气晴朗时,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更可一览无遗。 至于园内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一座来自印度的舍利子塔,白色的塔身,下面放有金色的佛像,笔直地屹立在平和公园的大广场上,从佛性的慈悲表达了反战讯息。芦之湖是箱根旅游的核心地区,位於箱根町西方,驹形岳的南边山脚,是一个淡水湖。湖面积703公顷[1] ,深43.5米,周长21.1公里。它是在三千多年前,因火山活动而形成的火山湖,经湖水冲刷的河谷,是箱根最迷人的旅游据点。芦之湖背倚着富士山。湖山相映,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致和情趣。环湖步道遍植青松翠杉,景致十分怡人,湖中有很多黑鲈鱼和鳟鱼,许多日本人经常在此泛舟垂钓和游泳。12:00-13:00 午餐&休息,午餐:山の城 日本料理 13:00-14:50 返回东京银座15:00-16:00 体验日本独特的茶艺文化 銀座4-12-17【 银座 禅】体验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不同,体验日本茶艺的步骤,了解茶道的精神与含义。同时,茶道有“一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此会今生不再有,要珍惜分分秒秒,事事物物,竭尽全力对对方最好”。在日本喝茶是增加人们之间感情的一种极好的交流方式。茶道既有繁琐的规程,也有繁琐之中精细的过程,每一步骤都规范到位。整个茶道的过程还要有节奏,这就形成了日本的独特的茶道文化。16:00-17:00 银座自由购物,晚餐: 银座蟹道乐夜宿 Hotel Villa Fontaine Tokyo-Shiodome(东京汐留维拉方丹酒店 )105-0021 东京都, Minato-ku Higashi-shinbashi 1-9-2, 日本3月11日Day4(周日) 箱根-东京09:00-10:00 早餐后前往赤坂扇子体验扇子DIY.10:00-12:00 扇子DIY体验 赤坂扇子 担当:山下扇子DIY体验日本对于传统工艺有着孜孜不倦的执着与追求,但由于手工作坊的生存日益艰难,于是旅游观光便为传统工艺支起了保护伞,而各地的匠人们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时俱进、保护已流传千百年的古老工艺文化。如今,当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来到日本,不仅能够透过参观手工艺作坊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还能够亲自动手参与、体验其中乐趣。举凡陶艺、漆器、和服印染到乐器制作,VELTRA都能够满足您对日本工艺的旺盛好奇心与创作欲望!13:00-14:00 午餐&休息午餐:日式烤肉 15:00-17:00 箱根前往东京筑地海鲜市场16:00-18:00 筑地海鲜市场,感受世界知名海鲜市场的繁华晚餐:筑地寿司ざんまい 品尝特色寿司夜宿 Hotel Villa Fontaine Tokyo-Shiodome(东京汐留维拉方丹酒店 )105-0021 东京都, Minato-ku Higashi-shinbashi 1-9-2, 日本3月12日Day5(周一) 东京-国内09:00-12:00 文化体验:皇居、皇居外苑、二重桥、浅草寺(附近享用午餐或机场用餐)江户城从庆长十一年开始大规模建造起,至宽永十三年止,前后建设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江户城东西约5.5公里,南北约4公里,四周围有内壕和外壕,外壕周长约16公里。有城廓两重,内廓的总面积264万平方米。城内建筑宏伟,有望楼20座、城门36个,还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等宫殿。江户城皇宫是古典式楼阁,隐没在郁郁葱葱的林荫之中。经过二重桥,越过内壕,进入皇宫的正门二重门,迎面至高约13.4米的仪见橹,白壁灰顶,既典型又庄重。二重桥位于皇居正门前,前方为正门石桥,又称眼镜桥,是东京都内最佳的拍照地点。“二重桥”是指里面的钢铁制造的正门铁桥。正门(江户城西面的丸大手门)平时是关闭的,只有天皇即位大典、天皇、皇后、皇太后大葬仪式等特别事宜时或外宾来访以外才使用。使用时为:皇居前广场——正门石桥——正门——正门铁桥——宫殿,这样的顺序路径。浅草寺是东京最著名、最古老的寺庙,也是东京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据说寺内有一座在公元628年偶然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的观音金像,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寺庙祈福保平安。除浅草寺内堂外,浅草寺院内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筑物和史迹、观赏景点非常多。每年元旦前后,前来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进入浅草寺向右转,有个大喷池,名曰净手池,水是可以喝的。在浅草寺可以求个签问凶吉,如果不走运抽到了“凶”,和当地人一样系在抽签的地方就可以驱散霉运了。12:00-13:00 前往东京机场,自行购物。东京成田机场- 香港机场东京成田-香港 国泰航空CX521(16:25-20:55)20:55 抵达香港机场,结束旅程。

绿茶妹

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山东自贸区建设与中日韩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办

8月28日,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山东自贸区建设与中日韩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办,省政协原副主席栗甲,省政协常委、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孙录宝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增补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永锋集团、山东龙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增补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尚吉永、永锋集团董事长刘锋、山东龙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新、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董事长张大伟为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增补2个常务理事单位、1个理事单位,增补常务理事个人1名,理事个人2名、会员个人2名。会议以推进山东自贸区建设与中日韩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聚焦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现实发展问题,着力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创新发展的先行区;聚焦中日韩配置资源,促使中日韩区域合作上实现创新突破,着力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60多名国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线下参会,来自日本、韩国专家学者等3000多名国内外代表线上参会。会上,长江学者、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黄少安教授等多名专家发表主旨发言。国内相关专家着眼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对山东自贸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诊断,韩国、日本的专家分别论述了韩国、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就如何将这些成功经验运用到自贸区建设中提出建议,对山东自贸区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经过前期相关方深入沟通、调研筹备,会议期间签署了中日中韩机构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中日韩国际技术贸易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和中日韩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使山东自贸区在制度和空间发展上形成新的推动力。会议举行恰逢山东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之际,会议的召开也将助力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加力,发展加速。

闻诗

万达集团喜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2020年年会论文”一等奖

近日,在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2020年年会征文活动中,集团公司提报的“大型集团化民企提升传统动能的精益管理变革研究—以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益管理体系WES为例”一文,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年会论文一等奖。11月28日,第251期泰山科技论坛——创新百强与企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在山东大厦隆重召开,大会进行了获奖论文颁奖仪式和专题研讨,万达集团办公室主任赵新路、总裁办供应链管理部总监闫圣利应邀参会。与会专家、企业家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企业创新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系统讨论企业创意发展的新格局、新战略、新路径。在大会上,闫圣利总监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万达集团特色精益管理体系WES(Wanda Excellence System)发展背景、内涵意义和实践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企业家的高度认可。自2017年以来,万达集团精益管理工作持续稳步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本次获奖,是社会对公司精益管理推进成果的再一次肯定。精益管理不但是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万达集团将坚定推进精益管理的决心,大力推进WES体系建设,实现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此次论坛为我省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引发了创新管理领域的有益讨论,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通过我省创新百强企业的现身说法、经验介绍和专家们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全省企业创新发展。为“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战略性转变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据悉,本次年会收到74篇有效学术论文,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13篇。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进行,线下参与人数共计100余人,另外,有9000余名从事企业管理的研究者、从业者线上参会。

龙二

201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谈

谢邀参与本次惠园教育的经验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吧,本科末流985,考研总成绩381,复试名单出来之后才发现是第一。专业课也是第一,129分。考完说实话挺难受的,觉得自己肯定凉了,出完成绩之后真的是暴风哭泣,自己都不敢相信。言归正传,我来说说备考的事吧。我是3月初开始考研复习的,考完后,我跟研友讨论了下,觉得早开始准备有好跟不好的地方。开始的早,打基础的时间是充足的,但战线拉的太长又容易坚持到后期后劲不足。考研是一个人孤独的奋斗,苦是必然的,虽然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努力一定是没有回报的。一、政治我政治基础挺差的,花了挺多时间也就考了63。选择题错了差不多一半吧,有这个分也是佛祖保佑了。自己知道自己政治水平是什么样,我暑期就开始了政治打基础。每天看一定页数的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合着写一千题。我的一千题刷的不够,就两遍多一点,三遍都没刷到,后来感觉政治选择题来不及了,我就赶紧下了一个叫“考研政治”的APP,用你能想到的任何碎片时间做题。后期买了肖八和肖四,肖八做了选择题,肖四全背了下来。我只用了肖秀荣的丛书,听其他考研的小伙伴说,像徐涛等人讲的也是极好的,像我这种背书极其慢的人,只来得及看肖爷爷,总之政治算是考研科目里投入回报率最高的了,收效也比较快。政治是可以考虑看看网课的,后期我时间不够了也是很后悔没看网课,有老师帮忙捋逻辑链条跟自己盲目的瞎看还是有差距的。二、英语我英语基础还算不错,六级595,最后在新题型错了四道的基础上得了79分,已经比较满意了。从三月份开始就每天花了大量的时间背红宝书单词本,以及按照何凯文说的慢慢啃长难句,大概过了三遍长难句,然后看了他的时文,这本书我纯用来当阅读素材看的。我的英语原题大部分只过了一遍(后期为了赶专业课跟数学的进度,没时间做英语,几天都不带看的,希望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千万不要这么做)。不得不说,做英语是有技巧的,我直到考完研在新题型上栽了跟头才意识到这一点(之前新题型挺简单,一般都满分)。今年考英语我全程特别紧张,因为太久没做过英语,不清楚自己要做多久,老是担心自己做不完,我做完发现剩了一个半小时,当时真的蒙了。做完之后说检查是很坑的一件事,我为了凑完形填空4*5的答案,调了两个选项,然后我前面的客观题就错了这两个改了的。同学们,相信第一感觉,英语基础不太好的,早点开始打基础,同时配合着看网课,随便谁的,只要你喜欢他的授课风格就好。另外,英语作文,不要怕开始的早,后期要背的东西很多,不一定能像之前一样一遍遍的背,然后形成长期记忆,我用的是王江涛的满分作文,市面上其他老师的也挺好的,需要注意的是多背多学,形成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停止做题的步伐,以我为鉴,不做题是不能保证手感跟速度及准确性的,真题最好多刷几遍,早点开始刷,不要舍不得做,留几套最新的最后做模拟用。考研英语真的挺套路的,不用怕基础差,多下功夫就可以考好。三、数学本科数学还凑合,到了大三下学期说实话是忘得差不多了,三月份开始死啃课本,建议同学们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课本上,最好跟着网课一起过课本,比较有效率,这也是我的前车之鉴,我自己傻看课本到了九月份,后来才开始刷题,确实是有点晚了,每天花大把时间赶进度,非常勉强的刷了3遍李永乐的全书,其实我觉得全书是很好的,今年的数三确实非常偏,我数三110,不算高也不算低就是了。像差分方程那个超纲题确实只提了下,但我感觉,全书要是吃透了拿个一百二三还是很简单的,前提是吃透,数学光是刷了一遍又一遍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总结和思考。我660做到500题就没做了,感觉以数学这种发展趋势,做做660是挺好的选择。数学,多刷题,想拿高分,请不要局限于全书,那些模拟题要多做,如果数学要求没有太高,模拟题可以放一放。四、专业课专业课考了129,自己是感觉很幸运的。我一道十分的微经计算题列了式子,但确实是算不出来了,放弃了。营销确实成了重点中的重点,好多营销的简答及客观题,我是按照自己的英文理解和本科学电子商务(营销系)的基础做的。建议19届的童鞋,营销要多花时间,一些名词以及大的理论框架要好好掌握,专业课不怕开始的早。我开始的挺晚,九月份开始自己整理笔记,营销笔记整理了快一个月,后来也没大有时间看了。自己意识到把握不准重点并且确实自己整理非常耗时间,就买了惠园教育18年的红宝书,我对红宝书的使用度很高,基本上专业课的时间八成放在了上面。1、管理学管理学本来打算自己整理笔记的,买了红宝书后,自己边结合着看了一遍中文管理学课本,边对红宝书的management部分进行补充和理解。从十月底开始背Management部分,开始的晚所以花的时间非常的多,每天至少六个小时在背它。理解完了,又背了一遍以后每天都写大概一个章节的红宝书上的管理学题库,做题对加深了解的帮助挺大的。管理学在考试前总共应该背了得八九遍,笔记上出现的东西,我基本都背熟了。没有特意复习过中文版,英文背熟了以后,英译中是比较容易的。2、营销管理营销管理自己整理的笔记最后也没来的及系统地看一遍,只在背红宝书上学姐整理的重点笔记的时候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补充着看了看。多亏本科的营销基础不错,很多名词和概念都有印象。建议19的同学们对营销重视起来,特别是教材里提到的名词,对其英文以及营销释义也要了解并记忆。营销的题逐渐占据选择题的大片江山了,占的分值不比管理学低。3、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看了两三遍课本,做了红宝书上的习题,教材上的课后习题,还做了些课本配套习题册上的题目来补充提高。复习微经的时候特意把历年考过的题拎出来单做了一遍。微经以往考过简答题,当时也结合红宝书过了一遍。4、财务管理当时非常怕考到,还是准备了一下下,整理了下历年真题,跟关键的知识点,在最后的半个月里也放下了会计,确实是时间不够用。5、人力资源没有特意去准备,就顺带着跟管理学一起背了。感觉管理学里涉及的人力资源部分已经足够。最后,建议专业课早点开始整理、复习。

非命

企业管理十大常见效应

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大到在图书馆一个书架都放不下关于它的书籍。但概念虽复杂,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规律,从十个常见的效应中可窥见一斑。鲶鱼效应 (Catfish Effect)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离开海水后很容易死掉。为了延长沙丁鱼活命期,当地渔民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为了躲避鲶鱼的吞食,沙丁鱼在有限的空间里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鲶鱼效应。就好像在黄鳝盆里放泥鳅一样,利用泥鳅的活性使黄鳝运动而保持活命期。启示: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其余的领导要充分利用好组织中的“鲶鱼”,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在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鱼效应,使活动容易开展,使业务开展更为顺利。牛鞭效应 (Bullwhip Effect)是指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比如在供应链上,一种需求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在牛鞭的根部(下游,客户端)的一端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抖动,传递到牛鞭的末梢端(上游,供应商)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启示:越往上游,变化就越大,距终端客户越远,影响就越大。这种信息扭曲如果和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鸟笼效应 (Birdcage Effect)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启示: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一向过着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实际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因此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续保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准。即消费“指标”一旦上去了,便很难再降下来,就像棘轮一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启示:在计划体制下,企业的年度生产指标根据上年的实际生产不断调整,好的表现反而由此受到惩罚——今后的指标加码。因此许多生产单位的领导用隐瞒生产能力来对付计划当局。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这是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的一块窗户玻璃,而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扩大。也就是说环境会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的影响。启示: 在管理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圣经》中“马太福音”一章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这种现象被命名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启示:要对员工一视同仁,要克服明星效应和名人效应。给一般人的同等成绩给与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鼓励新鲜血液的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待效应”、 “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指的是: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启示: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古人说“用人不疑”,也就是这个道理。习得性无助效应 (Learned helplessness.)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启示: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层递效应 (Layer Effect Delivery)也叫“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是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样依层次地逐步提高要求,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启示:层递效应是一种颇为有效的心理引导技巧。在员工管理中,如运用得当,有助于达到预期的引导目的。蘑菇效应(Mushrooms Effect)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没有能够受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启示:从某种观念上讲,这种 “ 蘑菇经历 ” 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春之歌

企业管理硕士看起来高大上,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

冷丝自媒体原创,严禁他人转载文|刘冷丝栏目|教育改革10多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扩招,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的声誉,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某学生积极准备考企业管理研究生本来,企业进一步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研究生在很多工商、企事业单位也少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要求年轻化,出现了愿意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的情况。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上出现一些状况。除去清华、北大、人大和几所传统的财经类大学,大多数高校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核心问题,许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都有很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相反造成泛而不精、不专。培养模式上,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高校的培养还是基本停留于理论课程学习,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只有很细微的差异,理论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现代企业非常需要管理高端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空洞无物,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用人单位的主管也感觉这些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不太好“上手”。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和企业业界呼吁高校,必须有效地改革目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企业管理硕士的课程应当优化和及时更新,导师的整体素质恐怕也需要提高。比如,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要求精而深,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更多的任选课程,允许学生跨系、甚至跨学校选择课程学习,要激发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学生个性同未来的定位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职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大多较为成熟,已经定型,都有各自的个性。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高端的管理人才另外,培养单位还应当适当减少导师的其他工作量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和共处时间。其三,学校应该贴近实际,采用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更宽松的管理,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创业活动和自我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了解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最真实的问题。其四,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很多高校在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但是,这种本来很好的培养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谓的业界导师,他们也只有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有可能出现。企业和财务管理高端论坛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本科直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业界导师的指导,至少可以给他们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对于以后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很多实践真知并不是用语言就能够清楚表达的,而是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所体会。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的人才当然是应用型的人才。整个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都需要强调的知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也要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羔羊

宋志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

来源:工商管理学者之家1-THE FIRST-管理研究是要解决企业的问题管理研究为何而来?应是从应对企业问题中来,为着发现企业的问题,为着解决企业问题而产生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这个问题就是最初管理的起因。随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投资研究、组织研究、创新研究等这些都应运而生,所以管理研究始终是为着解决企业问题的。我国的企业管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管理总体上比较粗放,生产水平也很落后。在整个八十年代,我们的企业处于管理的学习阶段,我们开始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日本的管理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现场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到九十年代,我们开始引入MBA教育,我国企业管理研究有了一定发展;伴随着国企的改革、民企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壮大,这一段的管理研究更多转向对企业制度的探讨。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面对的主要是互联网、新技术革命、企业“走出去”、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由此,这一段的管理研究紧紧围绕着企业创新、国际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展开。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和全球爆发后,对企业产生了巨大压力和影响,管理学界又围绕如何应对疫情为企业献计献策。所以我想,企业的管理研究是个实践产物,它来源于企业,是为着解决企业面对的问题而开展的。对于企业管理研究者来讲,我们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变化和企业的问题,针对企业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升华为管理的理论,进一步指导企业的工作。我在企业工作了40年,其实大多是做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管理理论和知识给了我很大帮助,同时我自己也从一个管理的实践者变成了管理的研究者。我觉得随着企业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需要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从实践中得出结论,管理研究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管理研究确实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的发展。2-THE SECOND-管理研究服务于企业管理者管理研究着眼于解决企业的问题,指导企业经营发展,它的成果应该应用于企业,它的服务对象应是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因而,无论是写论文还是著书立说,为什么、为了谁这个目标不能缺失。如果我们写的东西让做企业的人看不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肯定是管理研究的失败。过去这些年,一些知名企业家批评现在的管理教育不解决问题,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我认为这些批评并不是对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批评,而是对脱离企业实际和对象、束之高阁的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批评。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界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需要高水平、有针对性的管理指导,应该说这对做管理研究的学者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研究企业这些新问题和新变化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的难度越来越高。过去我们研究出一项成果或许能用好多年,但现在可能很快就不适用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管理研究的学者要贴近企业、贴近企业家,要与时俱进。我们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反馈企业、指导企业,征得企业家的认同。企业管理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企业服务的,因此判定管理研究成果的好坏也只有放回企业,在实践中加以验证。管理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性,我想这是研究的特征。但这些理论要让有学习能力的企业家看得懂,也就是说研究成果要达到能让大家茅塞顿开和喜闻乐见的效果。东方人和西方人在研究上的思维重点有所不同,东方人比较喜欢定性,而西方人比较喜欢定量;东方人比较重视结论,而西方人喜欢过程求证。这可能是深层次的文化偏好,大家各有所长,所以东西方研究方法也应互相借鉴和融合。企业管理研究要借助数学进行逻辑验证和概括,但又要直白地把原理和结论写清楚,这样会更方便让企业人士看清楚。现在企业里的管理层大多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应该说普通的数学原理大家是看得懂的,但如果过度使用数学会让大家望而生畏失去读者,那再好的理论也没有用。2009年,我在水泥行业大规模推进联合重组,引起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重视。资深教授鲍沃先生带了几个学生,深入到我正在整合的南方水泥调研几个月时间,写出了一个案例。他们把案例拿给我看,我看后大吃一惊。整个案例写得极其简单直白,写了整合水泥的起因、整合的方法和效果,让人一目了然,通篇没有一个数学公式,也没有数字曲线和表格。去年,也就是十年之后,我还专程去哈佛商学院就这个案例进行了演讲。这几年,我带领中国建材做的水泥重组和三精管理,也两次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成果的写法也比较简单,就是把起因、目的、措施、效果、案例、结论这些说清楚,让大家能看明白、看进去。3-THE THIRD-知行合一的管理研究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主张企业管理应知行合一,并且认为首先是行不是知,他这句话表明了企业管理研究的实践性特点。纵观德鲁克的管理书籍,里边布满了他对企业案例的研究;其实我了解美国一些大企业管理特点大部分来源于读德鲁克的书,德鲁克的书籍中也鲜有数学公式和曲线。和德鲁克先生一样,陈春花老师也注重实践,投身于华为、新希望、云南白药等进行实战性研究,所以陈春花老师写的书有广泛的企业读者。这次抗“疫”过程中,不少企业研究学者为企业出招应对困难,获得了企业界的一致好评。企业管理研究和一些纯理论研究不同,它必须以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必须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经常拿医学院和商学院进行比较。在医学院大部分教授都去临床,因为只有具备临床经验才能真正更好地进行教学。医学的研究建立在解剖等办法上,就是那种追根溯源的做法。医疗上还有个办法很值得企业学习,就是会诊制度,大家针对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方案共同研究,以减少失误。医学界的临床和会诊模式很值得我们企业管理界学习,医学最终是为了治病救人,而管理说到底是为了做好企业。当然讲这些,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位做管理研究的学者人人都去搞一家企业,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而是希望我们做管理研究的人员要深入企业,更多获得企业一手资料,为企业提供服务,这应是我们做管理研究的思想基础。我对商学院的教学也赞成在录取和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毕竟商学院的教育是实践性和继续性教育。我也赞成在商学院里增加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作为实践教授,形成“教授+教练”的教师结构,企业家的进入也会促进管理研究的实践化。虽然我讲了很多管理实践的意义,但我还是十分赞成加强管理理论的研究。而且,在从事管理的过程中,我也十分受益于管理理论的学习。同时我也主张更多的企业家来学习管理理论,我认为只凭经验不学习管理做不好企业,反之亦然。关于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这是我们目前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企业管理毕竟是以研究企业为对象的,工业革命后管理热潮产生于英国,20世纪上半叶美国独领风骚,而后日本跟上,现在应是讲中国企业故事的时代了。事实证明,企业管理理论是和经济发展与企业成长分不开的。现在我国经济整体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而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一。尤其随着互联网、5G、AI等一批新经济企业的快速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了。以前袁宝华老先生提出我国企业管理理论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身一家”的这一主张,今天具备实现的条件了。作者简介宋志平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双料会长”。在40年传奇企业历程中,他从技术员到央企掌门人,数次将身陷绝境的困难企业改造成全球领军者,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整合上千家民营企业,成功带出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他常年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国企改革创新,出版十多部专著,为业界贡献大量成功企业思想和经验,被誉为中国“企业思想家”。 本文亦在今日头条、大鱼号、搜狐号、一点号、趣头条、百家号、微博、企鹅号、快传等平台同步更新。END编辑|思洋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使用须知:文章已获得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